时间:2023-05-29 18:03: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农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十二五”期间浙江桑茶果产业发展思路与重点
“十一五”教字农业
关于农业差异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从国外经验看浙江城镇化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
黄岩农业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方向
发挥优势,进一步用好漩门湾盐碱地
“同年度打包”捆绑发放惠农资金——浅析江山种粮补贴的操作方法
关于浙江省农产品市场价格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0年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
丽水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探析
关于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管理与梯度推进上的实践与思考
海宁坚持“四个注重”转化经济薄弱村
新形势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若干问题探讨
磐安依法整合农资市场 建立现代农资管理模式
龙泉推进菌棒集约化加工的成效和体会
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的对象和条件
乐清湾泥质海岸基干林带树种选择的试验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在全省生态循环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澳新韩三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及其对我省的启示
坚持“四力并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浙江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省农业软科学委员会年会专家发言摘要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 推进丽水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树立“借力发展”、“集聚发展”理念 打造国有农场现代农业产业新优势
金东区循环农业的实践与探索
村集体资金参股小额贷款公司的可行性分析
提升杭州绿色碳汇能力的对策研究
关于加强和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温州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实践
进一步深化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基本思路及其对策建议
浙江省农业软科学委员会年会在杭州召开推进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新 提升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推进绍兴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推进浙东白鹅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
提升茶叶产业 致富山区农民——诸暨市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之我见
积极引导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措施
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瓶颈的调查与思考
浅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处理
规范农村经纪人队伍 服务新农村建设
温州市设施农业实践与思考
践行科学发展 推进循环农业
科学规划发展优高田园套种模式创新立体农业——台州立体农业开创万元田(园)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英文名称:Anhui Agriculture
主管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安徽省合肥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5739
国内刊号:34-1278/S
邮发代号:26-4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2012年秋天的一天,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办事处姜格庄村,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正在轰隆隆地收割着玉米。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几个农民开着拖拉机在路边等着拉玉米穗,其中一位名叫贺春芝的农民对笔者说:我们村农民现在种地不用锄、镰、锨、攫这些传统农具了,从旋地、耕地、播种到收获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这些机械都是村集体服务队提供的,使用价格比周边其他机械服务队低60%,只收40%的成本费。
姜格庄村是一个拥有3000人、300公顷耕地的大村庄。该村近年来立足自身特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构建生态农业,加快了生态文明乡村的建设步伐,被市、区两级政府评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进村庄。
近三年来,姜格庄村投资210万元,对村南的护村河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两岸全部用青石砌成,河中央设拦水坝,既美化了环境,又形成了一座座小型蓄水池。护村河共设拦水坝7处,蓄水5000立方米,沿河两岸的农田都可以排灌自如。硬化山路2500多米,以前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大路,旅游观光的大客车可直达山顶。离水源远的田块打了30多眼机井,全村的“望天田”全部变成了水浇地。
村里成立了“富姜苹果专业合作社”,目前,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发展果品生产示范户217个,带动了全村果品大发展,全村35.5公顷果园全部按照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管理,统一农药使用,统一化肥投入,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生产的苹果通过了国家无公害食品认证。合作社通过农超对接的方式,为全村生产的苹果找到了“婆家”,农民不愁销路。村里还划出5.3公顷平坦土地,扯上农电、打了机井,村民自愿报名建起了24个日光温室大棚,目前已全部种上了黄瓜、草莓、番茄等有机蔬菜和水果。大棚里全部采用配方施肥和微灌,浴霸灯照明和防虫网覆盖等先进技术也得到广泛利用。村里还投资十多万元安装了一百多盏杀虫灯,不仅为农民节省了大量的农药开支,也减轻了环境污染。
姜各庄村还聘请市、区、街道三级农业专家,多次到村里开办技术讲座,讲解土壤污染、化肥施用过量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危害,以及合理施肥、配方施肥等知识。专家们还积极倡导应用农家肥,让农民明白农业生产不能单纯着眼于当前的产量和效益,要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村里规定,农民每购买1包配方肥,村集体补贴5元,鼓励农民科学施肥。村里还聘请了区农业局能源站的专家,为农民讲解沼气的好处和科学应用方法,鼓励农民发展沼气。农户每建一座6~8立方米的沼气池,村里补贴1000元,养殖户建大型沼气池,可由村民议事会根据规模大小确定补贴数量。在村委会的扶持下,全村有10个养猪大户、8个养鸡大户和116户村民建起了沼气池,目前已有90多个沼气池正常产气。所产沼气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能源,沼液和沼渣作为有机蔬菜和苹果的追肥,实现了猪粪、鸡粪变沼气,沼液沼渣变肥料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 邮编:264100)
【关键词】现代化农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从产地到商品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广义的农业物流,对象不仅包括农业产出物,还包括农业投入品、农村居民消费品,既包括运输、配送,也包括产后加工、包装、储存等多个环节。
一、现代农业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化程度较低
点多面广、经营分散,不利于群体效应的发挥。我国农业生产大多是单户经营的形式,很难达到经济规模。农业生产资料的分散采购和农产品的分散销售方式也具有自发的盲目性,很容易导致利用率低,生产要素的供应时间长而不稳定,物流成本过高。
(二)现代化程度低
现代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装卸、运输、储藏等方面技术装备落后。在装卸搬运方面,机械化程度低,大多数靠人工操作,时间长,损耗大。专用运输车辆如冷藏车少,农产品运输主要靠中型卡车,能耗大、容量不足、大多是敞篷的,缺乏对农产品的有效保护。农副产品的储藏所需的专用仓库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仓库等严重短缺,保鲜技术落后且条件差。由于农产品储运装卸技术设备落后,导致鲜活农产品储运成本在总成本中高达60%以上,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仍未建立起适应农业物流发展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农业物流非标准化装备、设施、行为仍相当普遍,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严重影响了农业物流活动的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以及国际农业物流活动的通畅。
(四)市场化程度低
无论是农资生产还是农产品生产企业,仍热衷于自营物流,农民更是如此。虽然他们向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寻求服务,但都仅限于一次性和临时、分散的物流服务,本质上仍然追求自己内部生产与物流的结合,制约了第3方农业物流的发展。同时由于缺少足够的用户,数量有限的第3方农业物流的规模和实力都较小,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仓储和初加工服务。缺乏需求预测、精深加工、物流信息、成本控制和物流设施网络设计等增值服务,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尚未开展。
二、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产业建议
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总是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联系、相适应的,我国发展农业物流应当立足国情,循序渐进。
(一)构建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国家支持体系
现阶段,政府应从多个方面支持现代农业物流业发展。
(1)建设促进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相关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
(2)促进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体。
(3)促进农业物流建设的科技与教育支持体系。国家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农业物流专业课程,构建培养现代农业物流人才教学体系,培养一批高级流通业管理专业人才。农业物流企业也应采取各种方式开展物流培训,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训,以适应物流发展形势需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引导农民逐步树立市场经济和物流理念,不断增强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
(4)促进农业物流向发展信息化、标准化。要加快农业物流信息化建设。一要在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农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以对农业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二要做好农资、农产品信息搜集、处理与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三要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物流中的应用与推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四要加强连锁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货运信息平台、与农业物流相关的电子政务等软件的开发力度。
加快农业物流标准化建设,一要大力推进与国际接轨的农业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建设,包括各类运输装备、物流器具、包装、信息接口等,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二要按照国际标准或通用的国家标准,推进农业标准体系、质量检测体系、新产品认证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建设;三要做好农业物流技术标准、计量标准、数据传输标准、作业和服务标准的基础工作;四要加强农业物流技术标准化的协调与组织工作。
(二)加强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涉及面广泛,主要包括:加强交通、通讯设施建设,特别是农业道路建设;加强仓储设施建设,如冷藏库建设,增加温控等设备;合理规划和发展农业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配送中心、生鲜超市的建设;加强智能化农资、农产品储运工具的开发生产;改造现有的运输工具,提高设施和装备的利用率;加强农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系统和信息系统建设。
(三)大力培育农业物流运作主体
尽快培育和发展一批专门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的第三方企业和组织,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一是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间,龙头企业与商业、运输、仓储企业间的联合,着力打造一批优势农业物流企业;二是推进传统储运企业、粮食系统企业、供销系统企业、农业系统、农资经销单位向第三方农业物流转变;三是大力扶持营销大户、农业经纪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四是加快农业物流信息企业的发展。
从世界不同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实践来看,由于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不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也各有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
1.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型、机械化、高技术模式美国农业资源丰富,地多人少,农场规模较大。一般认为,美国是从二战前后到20世纪70年代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又可细分为三个时期:①农业机械化时期。20世纪30年代,拖拉机耕地已在美国普及。到1959年,美国的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业作物的耕、播、收割、脱粒、清洗已达100%的机械化。此后,适应家庭农场多样化和大型化发展的市场需求,不断推出小型多功能的多品种农机和大功率、高度自动化的大型农机。②农业化学化时期,包括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杀虫剂)与土壤改良剂。二战之后,为提高农业产出,美国农业的化肥使用量剧增。同时,为改善土壤的酸碱度和长期施用化肥的不利影响,美国还逐年增大了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从1960年起,除草剂的使用迅速增加,现已超过杀虫剂。③农业良种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为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和土质要求,培育出许多杂交品种,并开始利用遗传生物工程方法,核辐射技术和航天工程技术,改造优化种子的遗传基因,使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大幅度提高。还培育出了许多畜禽良种,并实行工厂化、规模化养殖。在经历以上三个阶段实现农业现代化之后,美国农业并没有就此止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相继出现了“精准农业”和“基因农业”等方式。特别是许多特大农场走向了“计算机集成自适应生产”,即将市场信息、生产参数信息(气候、土壤、种子、农机、化肥、农药、能源等)、资金、劳动力信息等集成在一起,选定最佳种植方案,在生长过程中根据当地不同地块小气候的变化,进行自适应喷水、施肥、撒药等,农业生产更趋向工厂化、自动化,使美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2.以欧洲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为目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法国是欧洲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农业的经营办式主要是中小农场,其中耕作面积在80公顷以下的农场占总数的81%。在这样的基础上,法国主要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和一体化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法国的农业专业化有三种类型:区域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区域专业化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把不同的农作物和畜禽集中到最适应的地区,形成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农场专业化是一个农场以专门生产一种农产品为主;作业专业化是将农场的耕种、收获、运输和供应等,交给农场外的专业企业完成,使农场从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化生产。在农业一体化方面,法国也有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两种形式。纵向一体化就是农业资本和工商业资本相结合,产、供、销为一体的综合企业,其经营范围很广,组织领导者大都为一些大公司或集团;横向一体化是组织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其组织形式远比纵向一体化的农业企业集团松散,由于其灵活有效,加上自愿组织、退社自由,因而深受法国农民欢迎。
与此同时,法国凭借发达的工业基础,积极促进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进程,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于1947年制订新的“农业法”,采取了加强政府支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价格,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实行集约经营等措施,扭转了长期以来农业衰退的局面,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到20世纪60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目前英国的农业机械化达到很高水平,农业机具齐全,从耕作到收获、进仓,每个程序都有相应的机械,种植蔬菜的农场和养猪养鸡的农场都实现了机械化。特别是在英国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畜牧业(其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3),其经营规模之大和机械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之高,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荷兰的设施农业是欧洲现代农业的一个典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荷兰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特点的农业现代之路,使农业本身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由农产品进口国成为出口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荷兰政府以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率为目标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使农业生产向产业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发展。其中温室设施农业是荷兰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温室产品完全可以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管理和销售,因此也被称之为“工厂化农业”。目前荷兰温室建筑面积为11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主要种植鲜花和蔬菜,具有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水平高,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等特点。荷兰的温室产品中有50%-90%用于出口,其中温室蔬菜占本国蔬菜的外销比例高达86%,同时荷兰也是世界上四大蔬菜种子出口国之一。与许多欧洲国家一样,荷兰的家庭农场规模一般较小,但农业合作组织类型很多,大体上分为信用合作社、供应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销售合作杜、服务合作社等,为社员(会员)提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对提高荷兰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3.以日本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由于人多地少,农业资源极度匮乏,土地高度紧张,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大量的资本投入,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日本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采用了全盘合作化的土地节约型模式,由农协联合分散农户形成劳动集约经营,其农协的作用闻名世界。1947年日本进行了和农协重组,大力推进旨在迅速提高产量的水利化、化肥化、良种化等措施,使日本农业装备水平大为提高,新经营体制得到确立。1961年日本制定的《农业基本法》,进一步体现了日本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在目标设定上,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缩小工农收入差别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两大目标。在路径选择上,期望通过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加上大力推进以机械化为主体的农业技术革命,以形成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独立经营农户,来最终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对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支持。大体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农业现代化的两大目标已基本实现:包括水稻在内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以机械化为中心的水利、良种和栽培技术达到较高水平,稻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两倍,农户家庭收入与城镇职工家庭收入基本持平。但与此同时,出现了粮食和食品的自给率不断下降、财政补贴负担过重、政府干预过度等问题。对此,日本国会于1999年7月通过新的农业基本法,以确保食品稳定供给、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始了新一轮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50%国土降雨少于150毫米。但由于实行了正确的战略,农业获得令人瞩目的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色列80%的粮食靠进口。面对这种形势,以色列政府以大量投资支持农业发展,通过全国垦荒和兴修水利,开发沙漠,提高机械化程度,实现了农业大起步。特别是从60年代开始,以色列积极探索科技发展农业的出路,以滴灌技术推动农业革命。国家对推广滴灌技术给予了大力扶持,使农产品产量直线上升,沙漠改造突飞猛进,可耕地持续增加,农业面貌根本改观。以色列农业的迅速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分不开的。除节水灌溉技术在世界领先外,以色列农业的良种化、机械化、化学化、电子化水平都比较高。近年来,以色列将先进的电子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方面,发明一种安有计算机和自动装置的拖拉机。能完成从犁地、种植到收割的全套田间作业,并以最经济的办法保持燃料消耗和操作速度,既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根据国际市场和本国自然条件,以色列70年代开始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花卉、畜牧业、蔬菜水果等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和技术,用高科技、现代管理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形成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产出的特色,建成了一整套符合国情的节水灌溉、农业科技和工厂化现代农业管理体系。目前以色列粮食已基本实现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高效的农业产业体系是以色列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组织方面,以色列至今有并驾齐驱的三种形式:公有制集体农庄、合作社、个体农户,分别创造着以色列农业总产值的32%、46%和22%,共同创造了以色列的高效农业,政府对它们一视同仁。市场竞争促使以色列的传统农业向农业产业体系转化。农户们根据所签订产销合同安排种植计划,负责种植。种植之外的加工、采购、财政、购销等繁琐的农业服务由区域合作组织承担。农产品销售依靠专业内销、外销组织,它们均是独立核算的企业。以色列农产品内销组织"努瓦"负责70%以上的农产品收购、加工和批发;农产品出口组织早在1957年成立,在国外设办事处,推销产品,反馈市场信息,负责2万农户的出口,收取5%手续费,年底农户参与其利润分成。
二、对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启示
1.要从国情出发探索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从国外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可以看出:农业现代化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一个国家究竟采取什么方式走向农业现代化,是由其客观的资源条件和历史背景决定的,不可能完全照搬或模仿别国的模式。一般来说,实现工业化较早,土地资源丰裕,而劳动力又相对缺乏的国家,农业现代化的起步往往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革上入手,走资本集约或技术集约道路。如美国,主要以劳力节约型为主,采用以州为单位的、区域性布局的农场或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农业机械、良种技术,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以色列由于其土地资源稀少,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因而重点进行了节水型农业科技的研究,形成其技术集约型农业特色。人多地少的国家是以劳动集约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方式,首先在节约土地资源和充分利用劳动力方面找出路,侧重于采用生物技术,精耕细作,进行集约经营,以提高单产。如荷兰注重发展设施农业和“温室革命”,土地高产出型的家庭农场与完善的社会服务网络相辅相成,使其成为世界农业强国。日本是一个岛国,农业的发展主要采用了全盘合作化的土地节约型模式,即由农协联合分散农户形成劳动集约经营。我国建设现代农业也必须从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2.要制订和实施切实有效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是政府对促进农业发展的各类干预措施的总和。其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对农民的直接收入支持,农产品价格支持,鼓励农产品出口,限制农产品进口;实行财政金融支持和农业灾害保险;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支持农业农村基础建设,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等。美国、欧盟等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日本、韩国在工业化之后也都实行了工业反哺农业政策,才使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可以说,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护是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WTO《农业协定》生效之后,尽管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方式发生了某些变化,但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不但在总体上没有减小,许多国家还有所增加。2001年美国和欧盟的国内支持量分别达到其农业产值的50%和60%,日本更是高达76.7%。一般认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左右是开始实行农业保护的最佳时机。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了这个水平。尽快建立起保护力度更大、支持效率更高的国家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3.要切实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现代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有着实力雄厚的农业科研机构和规模庞大的科技推广队伍,其每年用于农业科研的经费支持力度,一般为本国农业GDP的0.6%,而用于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的支持力度,为本国农业科研经费的3倍。美国实行农业研究、教育、推广三位一体的体制,并且都有拥应的法律予以保障,农业立法还规定各州要提供与联邦赠款数额相当的资金用于本州农业科技推广。荷兰、日本等国都有着发达的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国家的农业科研均针对本国国情,重点研究适用的现代化技术和设施,如美国主要是高度机械化及良种化,荷兰是工厂化设施,以色列是温室和滴灌技术,加拿大是畜禽胚胎移植及杂交育种技术,而日本突出了生物化学、机械技术等,最终都使农业成为高效的现代产业。
4.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具备农学、机械学、管理学、信息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被称为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是建设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条件。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最重要形式,各发达国家对农业教育都十分重视,有着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丹麦农民中有85%是大学毕业生。法国有继承权的农场主子女,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还要再上五年农校,再经过三年学徒期,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从事农业经营的资格。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素质较低。这是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5.要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建立社会化的农业服务体系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日本的农协作为农业的最广泛组织,除为农民提供各类服务外,还代表农民参与政府农业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对促进日本农业经济发展、减少政府的社会管理成本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国也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而分散的特点十分突出。因此,为了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相衔接,必须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要重视发展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分工与协作进一步发展、农工商一体化日益加强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发达国家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是提供技术、生产作业、供销、信贷、保险等服务。美国农业社会服务组织覆盖面广,将几乎所有农业生产和经营领域都纳入推广服务范围,大到改良农业生产和销售技术,小到各种度量换算和计算捷径,都可到州县农业推广服务部门获取满意的服务;美国直接种田的人只占总人口的3%,但是为农业配套服务的人员占27%。在以色列,非营利性的农产品出口和内销组织,包揽了其国内全部的农产品销售,农民只管生产,一般不会受到市场风险的冲击。
现代农业是指运用现代经营理念、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法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对于我县来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更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近期,我走访了一些乡镇村组,现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1目前现状
近年来,我县立足县情实际,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这一中心,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持续加大农业投入,建立健全政策支撑、科技支撑、人才支撑、服务支撑体系,着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全县农业经济总量显著增加,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农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从产业布局来看,结构趋于优化。结合我县自然条件和区域特点,县南形成以桃、李、杏、酥梨、葡萄、冬枣、西瓜、棉花、玉米和生猪养殖为主,县中形成以苹果、樱桃、花椒、中药材、小麦、玉米和生猪养殖为主,县北形成以苹果、核桃、玉米和生猪养殖为主的产业结构。从资源条件来看,发展压力巨大。县境属关中平原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全县耕地面积80.6万亩,海拔406.9-1268米,年均气温12℃,降水量680毫米,无霜期204天,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2616小时。水资源总量1.66亿m3,可利用量1.30亿m3,累计建成石堡川水库、东雷抽黄、五一、红石崖等几处灌溉工程,全县可灌溉面积46.5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仅42.08万亩。从宏观形势来看,发展机遇难得。近几年,国家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各级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增大,国家优惠政策的出台,对西部生态建设、优势产业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倾斜和支持,为我县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2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我县属渭北旱塬,干旱少雨且旱涝分布不均,尤其是夏秋旱涝交替发生,冬春连旱、伏旱、秋涝等灾害性气候因素对农作物影响较大。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在县中、县北部分乡镇表现的相当突出,靠天吃饭,等雨栽种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二是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普遍出现人员结构失衡、知识老化、技术断层现象,一线农业科技人员业务技术更新滞后。比如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由于缺乏本地技术人员而不得不从外地聘请。加上外出劳务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及农村劳动力本身文化素质制约,严重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三是产业化程度不高。受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制度影响,加之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刺激,群众对土地流转价格期望过高,全县80.6万亩耕地中,土地流转面积仅占5%,其中用于发展农业产业的50—100亩的只有80多户、100亩以上的仅有32户,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总体比例很低,而且短期内难以改变。现有的龙头企业大部分规模偏小,档次偏低,装备偏差,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四是资金投入不足。发展现代农业资金需求量大,生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受财政收入、金融信贷政策影响,融资渠道十分有限,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3解决问题
3.1坚持规划引领。一方面,要精心编制规划。结合县情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邀请专家学者,组织涉农部门、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高标准、超前编制现代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配套编制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设施建设、园区发展等各项规划,形成完整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体系,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另一方面,要强化规划指导。各涉农部门和乡镇要严格执行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规划,抓好落实。同时,要维护规划纲性,避免投入分散、重复投资,也利于打造亮点,带动发展。
3.2实施项目带动。一是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和经济动态,适时研判中省市投资重点,策划并积极争取一批对我县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是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围绕果畜等主导产业发展,吸引配套产业化企业入驻,形成以县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为龙头,现代农业园区为骨干,产业示范村为基础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3.3调优产业结构。一是壮大果畜产业。围绕有机农业示范县建设目标,生猪产业发展上,健全良种繁育、疫病防控、科技培训、质量安全四大体系,稳定生猪产业规模;果业上,精心实施现代果业项目,大力推广灯板带网新技术应用,促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粮—猪—沼—果”生态循环模式,提升果畜产业规模标准和产业化水平。二是做优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支撑,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推动苹果、樱桃、冬枣、粉条等优势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三是培育新型农业,充分挖掘县域农业资源,大力发展以传播农耕文化、体验乡土风情为内涵的休闲农业,积极推广以郭家庄“樱桃+农家乐”、龙首坝“文化旅游+农家乐”为典型的观光农业模式,实现种植、养殖和旅游观光农业紧密结合,带动农家餐饮、传统手工艺、特色农产品贸易等周边产业发展,实现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增收。
3.4健全服务体系。建设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一要健全科技支撑体系。通过聘请专家解决技术难题、农技人员结对帮扶、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等形式,形成院校教授专家科技理论支持,县乡技术员实用技术推广,村级明白人实践带动群众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要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立规范、高效、诚信的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和制度,依托县政府网站、农业信息网、手机报、村级信息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政策、供求、价格、气象等农业信息服务,避免群众盲目生产经营。三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按照“安全生产、放心消费”的思路,加快建设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加强以植物检疫、动物防疫检疫及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肉制品药物残留检验检测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在各个综合市场、副食品批发市场及各乡镇农产品集散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点,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综上所述,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有利于发挥我县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农业产业,也有利于提升我县农业整体发展水平,更是实现县域农业经济良性发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步增收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作者:任秋云 单位:陕西省澄城县种子管理站
[关键词] 李生贵 现代农业 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98-01
科技如何才能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进而产生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挑战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对于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期的我市农业而言,科技进步与推广的挑战更是异常突出。为发展现代农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对此,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称为“目前国内设计最合理、结构最先进的生贵移动大棚”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明人李生贵,以其三十多年的奋斗足迹昭示了一种“生贵现象”,只要坚持自主创新、顽强拼搏,即使一个农民也能够担起以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使命。
李生贵1952年生于长子县丹朱镇大李村一个农民家庭。30年前,随着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业产业结构迎来了第一轮大调整的重要机遇期。李生贵率先在自家的自留地里进行了青椒试种,经过一次次的失败直到最终成功,他全面掌握了青椒的生长习性和栽培管理技术。之后,他承包了村里5亩林业空地种植青椒。当时,对于市场经济他一概不懂,只是凭着一种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大胆往前闯。结果青椒丰收了,但为找销路的事又犯了愁,于是他费尽心机寻求买家,结果当年收入8000多元。李生贵从调整种植业品种结构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懂得技术才能实现增收致富,只有带动更多的人调整结构,才能形成一个产业,也才能将客商急切要求的产地市场建立起来,也才能实现更多人的致富。从1980年起,他在自家院子里免费办起了青椒种植培训班,无偿向农户传授青椒种植技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引导群众种植青椒。在他的带动下,大李村280户农户种上了青椒,全村1360亩耕地,1100亩种植了青椒,成了远近闻名的青椒种植专业村。”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场突如其来的青椒病害,几乎给长子青椒产业带来灭顶之灾。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苦的劳动成果瞬间毁灭,让数万人被迫转产,一些人甚至发誓不再种植青椒。李生贵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在2002年国庆节前后,研究出一种成本低、寿命长、易操作、抗性强、效益好的蔬菜简易大棚设施。人们给这类型的大棚起了个通俗的名字,叫做“生贵式移动大棚”,2007年4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006年秋天,北京通州区有人慕名来到大李村,订了1万套移动大棚架,并聘请了15名大李村的农民到北京指导简易大棚蔬菜生产技术。2007年7月,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领导和专家参观了“生贵式大棚”节水技术示范,对“生贵式大棚”及其技术组装与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农业部危朝安副部长亲自将李生贵的名片发给各位代表专家,并当场称赞李生贵是农民的优秀代表,是农民专家,他的创新精神值得农业技术人员学习,他的技术发明值得在全国推广。
李生贵的科技创新实践表明,在市场经济中,自主创新对于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影响,而为使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就要求自主创新成为长期坚持的发展方向。李生贵从第一次试种大青椒成功,到发明全国第一个蔬菜移动大棚,先后在温室育苗、蔬菜栽培、大棚滴灌、膜下滴水、配方施肥、病虫防治、作物倒茬、标准化生产等多项集成技术上不断实现创新和突破,引发了全市推广生贵大棚种植模式促增收现场会,使这一技术在全市得到迅速推广,由100多个发展到2万多个,累计增加农民收入2亿多元,从而形成了促进农民增收的“生贵效应”。李生贵也由一个普通的农民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棚专家、致富带头人。李生贵之所以能长期坚持自主创新,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他立足生产实际,面向远大目标,从而在现实与目标的差距中不断发现科技创新的新起点,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动力。多年来,他既不为眼前的困难所阻碍,也不曾因一时的成功而止步,而是始终认定农业技术不仅需要创新和突破,更需要大面积推广和普及,才能变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从而不断探索新问题、新技术,不断攻克蔬菜种植的一个个技术难关。
李生贵不仅是农民大棚专家,而且也是企业家,这就是典型的“生贵模式”。他成立了长子县第一个集简易大棚技术研究、物资供应、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生贵大棚技术推广有限公司,建起了百亩钢丝结构蔬菜大棚示范基地和培训基地,按照企业运作模式和市场需求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更多的农民参观取经,用现身说法来带动群众,使技术创新与推广相得益彰,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和农民增收推动力的速度。生贵大棚不仅在本县本市大面积推广,2007年在我市召开的全国农田节水现场会上,来自30多个省市的领导和专家参观了生贵大棚的创新技术,进而推向全国。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因而人总是要有点拼搏精神、敬业精神,而科技创新和推广更是离不开顽强拼搏。李生贵始终以自己执著的追求和热心的探索,在生产实践中敢于挑战,勇于创新,不断向着新的高度迈进,体现了一个农民热爱农业、脚踏实地、科技致富的拼搏精神,一句话,就是时代造就的“生贵精神”。
现代农业的发展关乎广大农民的收入增加,更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科技进步、科技推广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更多“李生贵”式的农民专家,需要更多的像方兴、惠民这样的科技型农业园区和企业。李生贵们的成功也表明,农民专家、龙头企业家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在现代农业中大有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记者日前从财政部获悉,2011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落实支持粮食生产重大政策。为落实国务院有关政策精神,财政部会同农业部研究制定政策实施指导意见,筹措安排相关资金167亿元,支持落实抗旱浇水等促进粮食生产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及时跟踪调度补助发放情况,督促地方及时兑付资金,委托中介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安排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90亿元,比上年增加10亿元,集中用于解决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大力支持各地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促进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明显提高、质量明显提升、结构明显改善和农民明显增收。
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安排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高产创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农民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9.5%,确保了先进农业生产要素向粮食生产优势区域定向聚集,提高了农业科技贡献率、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了粮食单产和效益,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研究落实支持现代种业发展政策。会同农业部、中化集团等部门和单位研究设立“现代种业发展基金”,为我国种业健康快速发展增添了重要推动力。
《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
2012年3月14日,农业部了《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并将于2012年4月15日施行。
品种名称是种子经营者和使用者用以识别各类种子的直观依据,确保品种名称的“唯一性”是维护种子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近年来,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协调机制,导致同一品种以不同名称申请农作物品种审定、植物新品种保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现象比较普遍,“一品多名”、“一名多品”已成为假冒、套牌和套购等违法侵权行为泛滥的直接原因,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种子市场秩序,侵害了广大育种者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命名规定的施行,将有助于纠查这些行为。
一是利益联结不紧。大多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还处于松散状态,没能真正达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质农产品基地规模较小,企业对农户的带动能力较弱,龙头企业的核心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
二是科技含量不高。大多数龙头企业满足于停留在半成品和手工粗加工阶段,真正的精深加工项目少,工艺装备相对落后,产品难上档次,企业缺乏竞争力,企业经营者仍存在着“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消极思想,尚未形成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灵活的企业经营机制。
三是管理方式不优。在现有的龙头企业中,投资较大的企业大部分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管理不够规范,组织程度较低,岗位责任制难以实施。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
四是服务体系不全。有的部门和乡镇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及其对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还认识不深、不透、不到位,认为农业项目是“土”项目,抓农业产业项目不会有大发展,因而积极性不高,表现在对农业龙头企业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服务不够深入,尤其是对企业负责人的经济、政策理论和科技等方面指导不够,对龙头企业反映的困难和要求协调解决不力或不够及时。
为尽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培育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龙头企业。
一、立足产业,整合产业链。
农业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必须要立足产业,做足产业文章,整合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产业资源,为企业整合一条完整、牢固的产业链。可以说,农业企业产业链越长,企业存活的时间就越长,发展的速度越快,最后就演变成了,不是企业自己想活,而是产业要企业活,不是企业自己要发展,而是产业链促使企业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强化引领意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产业化这个平台和载体,一方面吸纳农村各个层次的人才就业,将农民“城市化”在农村,实现离土不离乡;另一方面,可以推进土地经营模式和组织形式的改变,从而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让广大农民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现代文明生活。
二、注重市场,打造品牌。
品牌与市场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物体,品牌来源于市场,市场来源于品牌,只有将两者相得益彰、相互配合,才能将企业做强做大。农业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注意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注重扩大规模,以“基地+基地+农户”的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格局;二是要保障食品安全,以质量取胜。所有的农副产品要完全符合国家关于食品相应的标准,从“种植”到“管理”,从“采收”到“加工”,从“运输”到“销售”实行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三是要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知名度,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农业之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在产品开发、科技含量上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开发特色产品,获得政府支持。
特色农业是如今各个区域发展的焦点,是使农民增收、企业增加市场竞争力的筹码。因此。立足当地资源,发挥最大优势,开发特色产品是农业企业迅速崛起的重要途径。另外,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农民得到实惠,就会越来越支持你,政府有了政绩,也会越来越观照你,农业企业获得当地人民及政府的支持,无疑等于为自己又增加了一道防火墙,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四、走出区域,作局全国。
在区域内发展,一方面市场份额有限,获得的利润也比较微薄,另一方面大家资源都差不多,规模也相当。政府往往想一碗水平端,资源支持分散,会加剧区域内的血拼。在更大的舞台上,面对不同的竞品和更多样化的需求,在本区域显示不出来的优势,在其它区域却成了最大的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走出区域已经成了一种趋势,只有走出去,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企业才能真正做强做大。走出区域很简单,但是什么时候走?凭什么走出去?以什么身份走?怎么走?是企业作局全国取得胜利的关键。企业在走出区域是一定要问自己这几个问题,只要把这几个问题想明白弄清楚,企业的胜算才会更大。
五、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关键词 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 农业 现代农业
一、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基于光声电磁的传感器、3S技术、激光扫描器等各类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实现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并通过操作终端实现智能人识别和管理。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
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这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既能改变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也能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2、物联网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市场等多重约束。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智能化、集约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努力提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经营管理效率,是我国农业突破约束,控制农产品质量,实现产业升级的根本出路。
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新生力量,是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推动我国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先进传感器、无线通讯和网络、辅助决策支持与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资源环境、动植物生长等的实时监测,获取动植物生长发育状态、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生态环境的实时信息,并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动态模拟和对生长环境因子的科学调控,达到合理使用农业资源、降低成本、改善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二、物联网在我国农业领域中应用现状
1、物联网在我国农业领域中的探索
近年来,在政府、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共同推动下,部分地区在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他们利用温度、湿度、气敏、光照等多种传感器对蔬菜生长过程进行全程数据化管控,保证蔬菜生长过程绿色环保、有机生产。也有地方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畜禽和水产养殖等进行监测,可实现准确感知、及时反馈,提升农业决策指挥水平。有的地方应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实现对农业用药、用水、用肥、用工状况的精确控制,减少浪费,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2013年5月,农业部启动农业物联网试验工程,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天津、上海、安徽三省市率先开展试点试验工作,具体为:天津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试验区、上海农产品 质量安全监管试验区、安徽大田生产物联网试验区。
在上海市嘉定区,已经使用物联网技术记录哈密瓜生长基础数据,开展“智慧农业”试点;在天津有二十多个农业物联网基地开始全面建设,原本风吹日晒的辛苦活,如今轻点鼠标就可以完成。在津南区葛沽镇农业科技园区可以看到,大棚中央安装着一个传感器系统,可以实时地将数据传输给智能控制系统,系统分析完数据后自动控制大棚的保温帘、塑料膜和滴灌,从而调节作物的生长环境。以种植温室草莓为例,物联网技术进行的科学化田间管理可以提前草莓的上市期,精细化地管理草莓的含糖量和大小。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有了源头性的根本保障。
以前对温室大棚作物的田间管理依靠经验,物联网技术则可以对作物生长进行科学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用农户的话说,物联网就像给农田装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棚室温湿度、光照等细微变化都能传到电脑和手机上。“以前这五十个大棚至少需要十个人半小时同时工作,现在五十个棚同时管理的话,一个人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同时控制住了。一键就可以浇水、通风、施肥,温度、光照度等,都可采取自动控制。”
2、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涵盖了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并在政策扶持、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总体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存在关键技术产品及集成体系成熟度较低、农业物联网应用标准规范缺失、有效的运营机制和模式尚未建立、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迫切需要国家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应用示范基地,深入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探索产业化应用模式,制定农业物联网应用标准规范,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应用。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近日在天津市调研农业物联网发展情况时指出,当前推进农业物联网,一要加强系统设计,切实做好规划,重点解决目前农业物联网发展项目零散、不成规模的问题。二要加强高效、节能传感设备的研发,既要重视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经验,更要处理好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关系。三要加强农业生产阈值数据资源的积累和农业知识模型的引进开发,研究农业生产最佳解决方案,合理使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四要加强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培养,采用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的方式,鼓励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农业物联网建设。五要注重标准化。
三、物联网在未来农业领域的应用
1、传统农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耕地面积只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与人口剧增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如何对大面积土地的规模化耕种实施信息技术指导下科学的精确管理,是一个既前沿又当务之急的科研课题。而现实情况是,粗放的管理与滥用化肥,其低效益与环境污染令人惊叹。
传统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手段落后,主要是依靠人力、畜力和各种手工工具以及一些简单机械。在现实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农业生产存在污染和浪费,据农业、水利部门测算,我国每年农业所消耗化肥、农药和水资源量都在飞速增长,数据惊人,农业的污染问题困扰着不少乡村,不少农民群众饮水安全受到影响。
农业产量低、人力成本高、农民收入低。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下,如何提高农业产量是我们永远的话题。劳动者总希望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尽可能增加产出量,但由于目前农业仍主要靠人力或畜力,劳动工具简陋,再加上自然天气等因素,结果总是事与愿违。
2、物联网在农业领域应用的优势及积极作用
一是节约化肥、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在农业种植中,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土壤、作物等信息平衡施肥,彻底扭转传统农业中因经验施肥而造成的化肥多、有机肥少;N肥多、P、K肥少;三要素肥多、微量元素少;N、P、K比例失调的状况,因此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目前传统农业因大水漫灌和沟渠渗漏对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左右,使用物联网技术,可动态监控农作物,定时定量供给水分,使水的消耗量减少到最低程度。
近年来,安徽建设了覆盖20个县的小麦“四情”(苗情、墒情、病虫情和灾情)监测系统和36个县的水稻“四情”监测系统,16个县的农业物联网整建县建设在推进。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温度、湿度等农作物、养殖物的生长状态数据信息,对生长情况及时作出判断,合理施肥、栽种养殖,从根源上减少农药使用次数,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
安徽省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种粮大户姜斌运用物联网技术监测苗情。系统主要可监测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太阳总辐射、风速、风向以及降雨量等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有关数据信息。
根据系统监测情况和专家指导,2月20日追施小麦返青肥,每亩施尿素5公斤,3月20日追拔节肥,每亩施尿素7.5公斤。目前,监测麦田亩茎蘖苗32.7万株,小麦即将抽穗。以往人工监测苗情一是慢,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情况;二是凭经验毛估带猜,不是很准确。特别是遇到低温、干旱等重大气象灾害,往往预判迟缓,采取的技术措施难免滞后。使用系统监测苗情,可合理施肥、栽种养殖,从根源上减少农药使用次数,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
应用该技术后,农技人员不必亲临现场,就可以对现场的环境数据、作物长势和灾情等进行监控,通过软件系统完成数据分析、参数设置与调整,进行苗情判断和田管指导,及时、准确,工作效率高。
二是省工省时,优质高产。精确农业采用精确播种,精确收获技术,并将精确种子工程与精确播种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业低耗、优质、高效成为现实。在一般情况下,精确播种比传统播种增产18%~30%,省工2~3个小时。
精确农业通过采用先进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对农作物的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控制,并根据其结果采用相应的措施,并能获取尽可能高的产量。
荷兰的蔬菜温室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堪称世界一流,温室的光照、需水量、需氧量等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定时定量供给。其所需数据均来自现场的测试车,平均每20栋温室即备有一辆测试车,24小时进行循环流动作业,每2小时就能将植株体内营养液的含量以及植株根部酶的活性测定一次,平均每个劳动力可管理温室的蔬菜生产,产量却比传统农业提高8~10倍。
随着国内规模化农业企业逐渐增多,而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如今,物联网技术正逐渐渗入农业中来,借助物联网和3G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对农田环境的影响,获取精确的作物环境和作物信息。农业物联网的普及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智能化才是农业的出头之计。
三是以前凭经验,现在靠数据。传统种植依靠人力凭经验,现在劳动者通过物联网收集数据,根据需要自动浇水、通风。比如。在稻田里装上传感器,就能感知庄稼生长环境温度、湿度及光照等指数;坐在家里,可以远程控制水利灌溉等系统,营造最佳生长环境;在鱼塘中放入传感器,可以记录养殖水体的溶氧量。还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蔬菜从生产、检测、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可视数字化管理;利用温湿度、气敏、光照等多种传感器对蔬菜的生产过程进行全程进行数据化管控,从而真正做到蔬菜生长过程“绿色环保、有机生产”。
当局域网出现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它可以发展成为现在的互联网。而今,物联网和当时局域网一样的出现了,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挑战。它的出现将带来了许多新兴产业,将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人类前进的步伐,大大加速着社会的进步。物联网最终会像互联网一样,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物联网技术将使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李健伟.物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J].河南农业科学,2011(8).
[2]张凌云,薛飞.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1(16).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物流;物流运输能力;电子商务;标准体系
一、引言
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产业,推动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综合发展,同时对于保障社会稳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业物流发展则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与市场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的服务功能、提高农业效率与农民收入,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相对较为落后,现代农业虽然已经发展起来,但是并不具有较大的规模,同时配套的现代农业物流也并没有趋于完善,从而导致现代农业的服务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1]。因此,从现代农业的角度出发对农业物流发展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对应的解决策略对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农业物流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现代化农业物流运输能力增长较为缓慢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的相关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运输总额已经达到了102.45万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工业生产原料以及工业商品的物流运输总额为89.23万亿元,同比增长9.8%,工业物流占物流运输总额的87.1%。同比增长了1.6%[2]。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发现目前阶段我国的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不断增长的态势当中,但是主要是由于工业发展促进了物流运输产业发展,农业物流在整个物流体系中所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小,2015年只增长了3.2%,与工业物流增长速度相比根本无法同年而语。自从我国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基本组成形式,在改革初期,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但是这种生产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在新常态下,单个农户家庭的发展已经无法跟上市场变化的脚步。在传统农业时期,市场总体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农民只需要关注生产问题,而并不需要对市场给与高度的关注。但是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断前进,传统农业已经逐渐转向现代农业,在现代农业中,农产品市场整体上呈现出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这就要求农民必须要直面市场变化。但是现阶段大多数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沟通机制还是以传统渠道为主,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以及农业科技人员的推广获取相关的农业市场资讯,这种信息渠道信息传播速度相对较为缓慢,同时也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信息反馈。因此,大部分的农民在进行生产的过程当中都是依赖于过去的市场价格以及之前的经验来确定商品价格,这必然会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如果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不仅会导致农产品的销售出现较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农产品的积压,这也对农业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使得许多企业也并不愿意投入到农产品物流运输中去,最终导致农业物流运输能力增长较为缓慢。
(二)现代农业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现代农业物流的市场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首先,目前对农业物流发展的资金投入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不论是设施设备还是技术都无法为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例如,在我国现阶段生鲜农产品运输当中,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物流运输几乎每年都以15%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由于冷链运输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大量的蔬菜水果在运输过程当中腐烂,每年造成的损失达到了900亿元[3]。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在冷链运输方面则较为规范,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当中所造成的损失只占到5%以内。从软件方面来看,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大部分的农产品电子商务都是搭载在大型C2C、B2C以及O2O网站当中,例如天猫生鲜、顺风优选等电子商务平台,但是这些综合类的电子商务网站对于农产品销售的态度并不是十分热情,只是将其作为业务发展中的一个补充,并不是其核心业务,因此,在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当中,并不会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发展相对较为缓慢。目前国内最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是新农村电商网,但是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并不大,用户体验不高,用户数量也不多[4]。此外还存在着其他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但是这些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信息更新滞后、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等。因此,从总体上来讲,现阶段我国农业物流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薄弱,也严重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
(三)农业物流配送标准化程度较低
大部分的西方国家对于农产品的物流运输都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标准,不仅针对不同的农产品规定了对应的运输设备与操作规范,同时还将物流运输的标准融入到政府的各个监督部门当中,要求有关部门结合在一起加大对农产品物流运输的监管力度。而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物流配送状况来看,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首先政府部门并没有制定严格的农产品物流运输标准体系,物流企业在进行农产品运输的过程当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因此,许多物流企业的农产品物流运输根本无法达标[5]。此外,目前农产品物流市场运行机制也并不标准,由于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统一性,农产品物流在运输衔接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例如多式联运根本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同时物流运输与设施标准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不一致,农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相对较为落后。
三、基于现代农业的农业物流发展提升策略
(一)政府部门需要重视农业物流发展,多渠道入手,拓展农业物流发展渠道
随着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农业物流在产业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基于此种情况,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农业物流的重视程度,为农业物流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现代农业物流的全面发展。首先,政府部门必须从政策上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业物流的流入,吸引有实力的物流企业投入到农村物流的建设与发展当中,从而构建起多元化的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机制。例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工业物流企业从事农业物流运输。其次,政府部门还需要为农业物流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完善现代农业物流运输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例如,完善农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网络信息技术设施建设。
(二)发展第三方现代农业物流
根据工业物流的发展经验,第三方物流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从而有效实现物流配送的规划,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由于部分农产品对于运输的时效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发展第三方现代农业物流是提高农业物流发展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发展第三方物流首先需要培养一批专门以农产品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为现代农业提供专业化的农产品运输服务,并促使其成为现代农业运输的示范者。其次,在第三方物流运输企业成立之初,物流企业可以通过让利降费等方式让更多的农业生产用户选择第三方物流作为农产品物流运输的主要渠道。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要对新成立的农产品物流运输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帮助其渡过发展前期的难关。最后,促进传统的农业系统向第三方物流的转变,或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深度合作,壮大第三方农业物流的实力与规模,例如,传统的农村供销社、粮食部门等都可以参与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建设过程当中。
(三)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物流中的应用力度,提高农业物流的信息化水平
提高农业物流信息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物流最重要的任务。首先,必须要建立统一的农业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信息共享。其次,鼓励农业物流运输企业实施信息引导以及技术创新策略,建立符合现代农业的信息资源整合体系、电子商务体系以及农产品消费服务体系[6]。充分利用现代农业逐渐成型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市场信息与销售信息的有效反馈,从而为现代农业物流企业与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实现物流运力的有效规划,同时也允许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对自己的种植计划进行动态调整,提高经济效益。最后,引导信息技术企业投入到农业物流信息化发展当中,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农业物流信息体系中的应用,在农业物流运输信息系统当中为消费者提供物流信息、商品信息等内容,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产品消费信息以及物流配送信息进行有效搜集与分析。
(四)加强现代农业物流运输标准体系建构
农产品物流运输是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内容,只有提高农产品物流运输的速度与质量才能促进现代农业不断向前推进,而农产品物流运输标准体系的建构则是提供农产品物流运输的重要途径。首先,需要成立全国性的农产品物流运输标准化管理组织,从体制上确保物流标准化运行得到有效的保证,同时从整个现代农业物流系统的宏观角度出发对现代农业物流运输体系的不同环节进行组织协调与标准化对接,从而确保所有环节的畅通运行[7]。其次,还需要加强对物流信息标准化的研究,明确现代农业物流标准化发展的基本方向,避免整体计划的盲目性与重复性。最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标准化建设对于我国现阶段农业物流标准化工作推广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我国在进行现代农业物流运输标准体系的建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借鉴国际社会经验,在建构国内现代农业物流运输体系的过程当中,同时实现与国际物流运输体系标准的有效接轨,为跨境农业物流运输与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四、结语
5月8日,就像此前PC新产品一样,联想控股出品的佳沃蓝莓热闹,历时三年,联想的农产品终于面世。2011年11月,联想集团原高级副总裁、新兴市场总裁陈绍鹏出任联想农业负责人,2012年8月,联想控股成立农业公司佳沃集团,陈绍鹏担任总裁。
2006年起,农业成为中国的产业投资热潮,投资该领域的VC、PE也经历了潮起潮落。
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农业咨询及投资人士表示,联想控股进入种植业是“找了一块硬骨头啃”。比之畜牧业,种植业现代化程度、集约化程度低,也给管理者造成挑战。
联想控股的做法,是从高端水果切入,“赚品牌溢价的钱”。在合作模式上,采用与大农户、工厂合作的托管模式,也逐步尝试由PC行业借鉴而来的ODM(订单模式)。在整个过程中,联想控股试图将PC行业的管理经验、流程再造能力、品牌优势运用于农业,从而提升利润。
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告诉《财经》记者,联想控股的佳沃集团对农业是长期性投资,农业是作为核心资产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业界普遍对种植业谨慎投资的状况下,联想控股发展农业的前景如何? 切入点在哪儿
柳传志认为,从整体上市的需求来看,联想控股需要一个市盈率较高的支柱产业。
据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德钧估算,2008年农业投资开始兴起,从1990年至今,财务投资超过500亿元,其中300多亿元都是2008年以后进入的。2008年开始农企上市数量也大量增加,总融资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2009年开始,联想控股着手研究如何进入农业。与种植业相比,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管理难度相对较小。但在畜牧业领域已有新希望、雏鹰、温氏、六和等龙头企业,竞争压力较大。“从养殖行业来看,存在疫病等问题,对‘跨行’的联想控股来说挑战更大。”而在种植行业占主导的粮油等大宗农产品,存在中粮、中储粮等国企及外企,竞争压力也不小。于是,联想控股选择了高端果业。
联想控股收购了青岛沃林作为国内主要的蓝莓生产基地,还在成都建立了猕猴桃基地。目前,佳沃集团已经在国内拥有超过1.5万亩蓝莓基地和超过1万亩猕猴桃基地。除蓝莓、猕猴桃之外,佳沃集团还与澳大利亚Perfection Fresh合作出产澳柑、澳芒、提子等。
在上游的选种环节,佳沃集团与顶级育种机构合作,“买断优秀种苗”以管控市场。例如,在猕猴桃领域,联想买断了“东红”、“金艳”两个品种。
据现代农业创业者孙民宽介绍,农产品的种植经验是,壮苗才能出壮树,因此控制种源至关重要。据陈绍鹏介绍,从整个链条来看,联想控股投入最大的是在选种、育苗、种植环节。
在种植环节,佳沃集团采用与大农户、家庭农场深度合作的模式。产权方面,种植园属于大户和家庭农场,日常管理也是通过大户和家庭农场实现,但全程必须按照佳沃集团规定的质量标准和作业标准操作。
在联想之前,也有一些企业在水果质量方面做得不错,但它们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水果卖出去,这其中就包括后来被联想控股纳入麾下的蓝莓企业青岛沃林。据联想佳沃人士介绍,佳沃蓝莓目前主要有四种销售渠道,分别是商超、精品水果店、大客户订购及电子商务。联想的品牌优势、营销能力有望解决小众水果市场“很难卖”的问题。 支柱产业
尽管高端水果领域竞争者少,但壁垒不低,投入期长,前几年VC、PE纷纷进入,但后来又纷纷退出。
以蓝莓生产周期为例,基本遵循“三年投入、四年挂果、五年到七年丰产”的规律。长周期对于产业老大的战略投资者是可以的,但对于以退出方式获利的PE基金难以坚持。中关村国盛基金、中关村三川管理公司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刘兴业表示,从投资角度来看,农业企业收入难以考量,天气等因素容易导致企业业绩波动,比较难上市;土地等因素会妨碍股权转让。2010年,在担任中粮产业基金总经理期间,他曾深入考察蓝莓项目及全球蓝莓市场,但最终放弃。现在,他所负责的中关村国盛基金也将现代农业作为关注领域之一,但已不作为优先考虑的领域。
新希望产业基金合伙人张天笠则提醒说,因牵涉土地权益问题,种植行业的投资会更为复杂。
陈绍鹏介绍道,目前佳沃集团与大农户及家庭农场合作,并不与分散的农户直接合作。面对众多散户时,标准难以统一,交易成本、管理成本高;与大户合作,在质量标准和追求利益方面都更容易达成共识。“我们可以监督大户的质量标准,可以保底,如果不照着这个做,造成的损失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解决。”在这种情况下,联想能与大户保持利益一致。
据佳沃集团方面介绍,目前,在利益分享方面,佳沃占比例很小,“将更多利益让给合作方,能加快这个盘子变大,规模化效应才能显现”。
IT业务公司中亦有不少企业进军农业,例如网易投资养猪等,而从IT到农业,跨度如此之大的多元化曾让联想受到质疑。
“如果只是投一两亿元,小打小闹,那联想农业不会有现在全产业链、全程可追踪、全球视野的布局。”柳传志说。他表示,过去一年,佳沃集团在水果方面投资超过10亿元。“联想控股整体上市之后,农业会成为多级火箭中的二级火箭,上市之初可能并不盈利,之后会成为盈利支柱之一。” 优势何在
业内分析认为,PC领域的品牌优势会对联想农业有益。在食品领域,品牌的价值正逐渐得到认可。但对不同企业来说,品牌着力点各有不同。
以中粮旗下电商企业我买网为例,也是瞄准中高端产品,打造中粮品牌的食品。我买网CEO赵平原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食品零售方面,与联想在小众水果领域做全产业链不同,我买网走的是从生鲜类产地直采、海外直采的方式,尤其以进口商品为特色。在食品管理方面,奉行自营平台、食品必须入库的原则,从而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品牌。
与中粮我买网不同,佳沃集团的农产品品牌从零开始。陈绍鹏认为,举办蓝莓节、会等,联想做了很多投入,在品牌方面处于投入阶段,此后,联想将从品牌溢价中获利。在各基地,佳沃也与地方政府签订合作框架,鼓励更多大农户、家庭农场参与,共同做大市场。
流程再造能力是当年联想PC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被“嫁接”到农业领域。目前,佳沃集团有一个规模较小的技术团队,雇了两家服务商。IT部门之外,在北京总部,佳沃集团有五人的质控部门,在青岛,质控部门有十多人。“农业的标准化特别艰难,而青岛的30多个基地在不同片区,有的相隔十几里路,标准化之后,还要求不同片区按照同一个标准操作,对执行力的要求极高。”陈绍鹏说。他的感受是,“比之PC行业,这个流程再造的过程要艰难很多。”
合作模式方面,佳沃集团采用托管模式和ODM模式。其中,ODM模式是从PC行业借鉴而来。未来,托管模式和ODM模式将各占一半。
与流程再造过程并行的,是联想的海外整合,随着高端农产品需求加大,进口比例增大,联想的海外并购整合能力也会成为一个优势。2012年底,佳沃集团与智利排名靠前的水果生产商Subsole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管理Subsole拥有的五个水果、干果、红酒基地。2013年3月,整合完成。“在海外整合方面,PC行业的历史和经验起了很大帮助,联想收购整合IBM公司PC业务的经历对联想农业是一个很好的促进。”陈绍鹏说。 下一步
若将农业作为支柱产业,联想农业的业务不会止于“果盘子”。据佳沃集团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除水果外,茶叶布局也渐次开始,而水产方面还处于研究阶段。
联想控股在冷链、农业技术方面的投资也值得关注。艾格农业总经理黄德钧认为,在食品行业,“得冷链者得天下”。2010年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鼓励冷链投资。
目前,武汉一家名为增益的供应链公司已经成为联想控股成员企业,作为独立的战略投资,联想控股的冷链投资并不为农业单设。
在佳沃集团,以产区和销区划分,对冷链的投资集中于产区投资。“投资产区冷链,是因为这一环节利润少,没有人做,为保证产品质量,我们只能自己做,销区的冷链和配送则依靠第三方合作。”陈绍鹏表示。
在农业技术方面,佳沃集团也有投资意向。在考察蓝莓种植过程中,美国、智利等地先进的农业技术、先进的技术推广模式给陈绍鹏留下了深刻印象。“供职于美国农业部的教授与农场主有很密切的互动。一个电话打来,这些教授都需要去种植现场,都有免费提供技术支持的责任。”陈绍鹏说。相比之下,国内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比较落后,产学研结合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