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励志一世

励志一世

时间:2023-05-29 18:03:17

励志一世

第1篇

关键词 大运会 志愿者 激励

一、志愿者激励的必要性

(一)激励是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60年代以来,奥运会志愿者被纳入了奥运会的人力资源计划中,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志愿者,包括了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培训和激励等环节。据调查,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对激励的满意程度与自身总体的满意程度呈显著相关。因此,促进体育志愿者事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建立正确、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发扬志愿者服务精神。

(二)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能够改变志愿者的行为

人类产生行为的动机源自内心存在的某种需求。天津大运会与北京奥运会、深圳世界大运会相比,赛事规模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赛事志愿者全部由在校大学生担任。由于大学生志愿者面对现实的赛事服务工作的时候,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影响参与赛会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大运会志愿者组织管理者有必要通过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为大运会志愿者组织既定的目标努力工作。

(三)建立天津市高校志愿者队伍,更需要有效的激励

近些年,天津市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等一些大型社会活动,派出了优秀的志愿者队伍。2012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将在天津举行,这为天津市高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建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由于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和热情不尽相同,所以,对于高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管理,更需要有效的、灵活的激励手段,从而促进天津市高校志愿者队伍的建立。

二、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志愿者激励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分析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以及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相关志愿者激励情况,结合天津市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对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动机的把握

“了解需求,制定任务”是激励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只有充分了解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动机,把握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需求,才能以此为基本材料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因此,对于成功选拔进入大运会的志愿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访谈的方式,了解其参与动机和需求。这样,就可以根据其需求,制定相应的、有效的激励措施。

(二)对志愿者自我激励重视不够

对于志愿者的激励,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志愿者管理机构都采取了多样的,积极的外部激励措施。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大多数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是来自自身的满足感。所以,在重复、枯燥的志愿服务工作中,提高志愿者自身的成就感,激发其内心的精神需求,可以保障志愿者激励手段的有效实施。

(三)没有将激励贯穿整个志愿者管理过程

在以往的大型赛事或者大型活动中,对于志愿者的激励都以志愿服务为关键环节,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可以依靠服务时间或是服务内容获得徽章或者证书等。但是,在整个志愿者招募、选拔、培训、评估等过程中,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忽略了必要的激励,那么就对志愿者参与志愿工作的态度和热情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激励必须贯穿整个志愿者的管理过程和志愿者的工作过程。

三、第九届全国大运会志愿者激励对策建议

(一)外部激励

外部激励是物质激励理论的主要形式,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最根本的激励方法。然而志愿者的行为是不计报酬、不图回报的。所以,对于志愿者的外部激励只能通过一定的物质保障和支持来进行,从而调动其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必要的物质支持与保障。在给予大运会志愿者必要的交通、饮食等方面物质保障的同时,适当给予大运会志愿者必要的休息场所、通讯以及观看比赛等方面的支持与保障。第二,统一的志愿者服装及标识。这是建立大运会志愿者团队精神的有效手段,大运会志愿者组织应当为赛会志愿者提供包括水壶、腰包、运动服装等在内的统一制服。第三,合理的纪念品。适时的为参与赛会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发放具有志愿服务纪念价值的纪念品,

(二)内部激励

第2篇

关键词:新形势;励志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27-02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励志教育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1.对物质生活过分追求。对物质生活过分追求,是大学生目前普遍的现象。注重物质,导致大学生丢失了理想,抛弃了信念。励志教育的注重与加强,有利于健全大学生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目前,经济发展迅猛,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人追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人们在对金钱进行过分追求的同时,往往会丢失了理想与信念。当前社会,特别要指出的是大学生的精神缺失问题,一些大学生经常有情绪暴躁,易怒激动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大学生对于物质世界过分的期待,而对理想、道德、信念等方面却比较看轻,造成其没有树立坚定的人生目标。新形势下,高校通过对励志教育的改革,建立大学生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三观,可有有效加强大学生的素质修养,提升道德品质,从根本上实现“全面提升”的目标。

2.思想价值观觉悟普遍不高。高校的一些学生存在着错误的三观,思想政治觉悟不高的情况。而励志教育的改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质量,让被教育者有理想追求,并能为此而努力,这也是教育的最根本理念与目标,使被教育者通过教育,不断提升自我。通过励志教育,大学生可以对自我有一个更为明确的认识,并能以此为基础提升自我,进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标。高校学生在社会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拥有极强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精神,是高智商、高敏感度的群体,所以他们的思想价值观觉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高校包括社会都应重视该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本职工作。

3.励志教育与社会发展方向不协调。励志教育的增强,对于社会的发展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学生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他们能够建立怎样的理想,构筑怎样的知识,获得怎样的能力,对于国家来说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加强大学生励志教育,并以此提升其创新、创造的能力,加强他们的勇气与信念,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保障共产党的光辉事业,让祖国健康、茁壮地成长、壮大。另外,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发展,可以对世界的长远发展观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目前,世界经济、信息一体化已是必然趋势,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国际之间的信息交流频率骤高,因此,高校的改革发展迫在眉睫。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思潮渗入我国高校,大学生三观受到国外文化的影响与冲击,也让大学生的思想理念有较大的变化,所以需要加强励志教育,以匹配我国社会发展的状况。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励志教育应对策略

1.营造优良的大学生励志教育氛围。(1)构筑校园励志氛围。环境对人的塑造具有十分可观的作用,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能够激励大学生增强励志动力。构筑具有时代特征、社会主体特色以及高校气息的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成才、成长。不间断的开展吸引人眼球的各类活动,增强大学生励志教育氛围,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在构建校园文化的同时,要加大对高雅文化的推广,构建理想的结构体系,倡导高格调、高品味的文化主体,对于落后、颓废、消极的文化思想要坚决抵制与拒绝。另外,按照大学生发展的趋势,可以进行不同积极向上、精彩有效的活动。例如讲座、阅读、调查等,同时也可以利用包括宣传窗口、校报广播、团学组织等桥梁来实现励志教育的加强。(2)营造课堂励志环境。在高校中,课堂是主业,是大学生授课的主要平台,也是励志教育推广与实现的重要渠道。要坚持让大学生听、说、读、学优良的内容,积极、正面地思考任何问题。期间,少不了教师的授课程序。教师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指引,长、短处的肯定与鼓励,教导学生如何与别人相处,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与团队协作,甚至是个人问题包括感情、生活、家庭,都有一个正面的引导与教育,以免学生接触并被不良事物所迷惑。另外,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授课进行传输,达到励志教育的目的,这样既带动了课堂的氛围,还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并且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做人的道理也有一个领悟,使其对自己的各方面的事务养成良好的思维、动作习惯,同时对三观的培育与树立也有很强大的促进作用。

2.创建良好的大学生励志教育管理。(1)鼓励教育。通过鼓励教育,肯定学生优良品质,赏识学生的才能与发光点,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首先,鼓励教育要求高素质、高品格的教育工作者,这样才能积极发现被教育者的优点,才能进行教育情境的创造。教育者需要先找出发光点,通过励志教育的方法,以鼓励教育为桥梁。在此过程中想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其关键点还是需要及时、正确地找出学生的优良品质。(2)“三观”教育。所谓“三观”,指的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它是一个人实现完美人生、事业、家庭和成就的引路者。高校学生建立的三观,应对国家、社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应该有长远的志向,以三观为指导理念,且只有三观与社会国家的发展导向相一致,才能体现励志教育的作用与意义。(3)挫折教育。大学生会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包括学业、就业、感情、生活等。正因为如此,励志教育要求高校关心大学生心理,及时关怀,疏导大学生心灵。让大学生面对压力时能够变压力为动力,树立正确、现实的目标值,然后再进行自我调节,形成优良的心理调节机制,培养其在逆境中适应的能力与方式。此外,还要做到让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能够勇于面对,这才是励志教育重要作用的重要体现。(4)自我激励教育。自我激励,是以明确个人志向为前提。一般所说的激励、奖励等都是外在激励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人的反馈控制导向为基础,而对内在激励却没有任何的作用。而励志教育的关键在于对象要有积极的导向。

以“以人为本”为基础,实现励志教育,增进大学生的鼓励教育、三观教育、挫折教育与自我激励教育,促进励志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大学生建立优良的素养和品质,养成良好的心理、行为有很大的作用。新形势下,大学生励志教育应符合时代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向,展现时代的气息与品位。基于大学生所面临的环境与现实情况,本文提出几个应对的策略,以期符合大学生发展的规律与要求,从而增强励志教育的效果与作用,让励志教育不断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成为他们的一种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倪和琳.试论大学生的励志教育[J].消费导刊:理论版,2007,(23).

[2]戴春平,廖远兵,何秋霞.如何构建高效励志德育教育新模式[J].茂名学院学报,2009,(04).

第3篇

进一步完善登记注册、认证、评价、激励等方面的制度化设计,推动志愿服务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完善;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化设计。

志愿精神和志愿活动由来已久。新中国刚成立,中国就派出了志愿人员对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了国际援助,有力的推进了国际正义事业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国际组织及其有关志愿人员的无私援助。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大规模开展始于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从此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志愿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志愿服务活动在救灾、大型体育赛事、展览会等活动中作用凸显。与此同时,在志愿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相继出现一些问题,如志愿者的招募、培训还有评价及激励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和法制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成为制约志愿服务的瓶颈,需要政府高度重视,从制度层面解决这些问题。

一、我国志愿服务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志愿服务的成就。

我国的志愿者由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民间志愿者、中华全国慈善总会及其地方组织、中国老龄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志愿人员组成,其中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分别归口于共青团和民政部门指导,是我国志愿服务的主体。从总体上讲我国志愿者服务的成就是十分显著的,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以前我国就已累计有1.5亿多人次的青年志愿者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海外服务、大型赛会、环境保护、应急救援等方面为社会提供了超过55亿小时的志愿服务[1]。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参与扶贫开发活动。

从1996年开始,团中央领导实施了“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为西部地区提供每期半年至2年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无数青年志愿者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西部开发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团中央还组织实施了青年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计划,创建了由高校为主体数万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共同构成的中国志愿服务的基层组织网络,就近就便深入社区、乡村,以志愿方式提供多项内容的专业服务。

2、参与环境保护。

从1999年开始,共青团中央联合国家相关部门实施了“保护母亲河”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计划,以“劳动、交流、学习”为主题,倡导青年志愿者开展植树造林、沙漠治理、水污染整治、清除白色垃圾等环保服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3、参与各种慈善活动。

各地青年志愿者经常深入敬老院、福利院、孤儿院等场所,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结对帮扶等服务,到居民集中的社区、广场开展家电维修、网络培训、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到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开展志愿讲解服务等。

4、参与自然灾害救助。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以及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等志愿服务团体以及志愿者等,在2008年初春的抗击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等自然灾难发生后参与救助,募捐款物,慰问灾民,给灾区人民带去了希望和温暖,有力地配合了党和政府的救灾工作。

5、参与和支持大型赛事、展览会活动。

在党和政府的组织和指导下,中国各地数百万青年志愿者为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赛会提供了优质服务。

(二)我国志愿服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良好的管理是提高志愿服务效率的关键,在实践中,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各自建立了一些管理机制,对于提高本组织的服务水平和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全国来说,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不利于规范和推动志愿服务组织的有序发展、激励志愿人员为社会多做贡献。

1、政府指导和协助志愿服务的职能界定不明确,忽视或干预现象严重。

我国志愿服务的成绩显著,与政府的指导和协助分不开,但是,在政府指导和协助志愿服务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存在忽视或压抑志愿服务现象。在一些地方志愿服务的发展初期,政府没有很好的评估志愿服务组织的性质和作用,存在忽视甚至压抑志愿服务的现象。其次,存在过度重视志愿服务现象。有时志愿者在特殊活动中的服务却引起行政机关的过度重视,将这个志愿服务纳入行政工作范围之中,使志愿组织承担了部分行政职能,改变了志愿服务的本意。再次,存在过于重视形式主义的倾向。志愿组织能够发展、生存与壮大起来的都与领导的宣传、政府的推广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也有一些领导或部门仅仅只注重做表面文章,却忽略了志愿服务的本质和效果,对志愿服务的指导和支持存在片面性。

2、项目创新管理机制尚未完善,志愿服务缺乏理论支持。

中国的志愿服务发展,理论支撑不足。当前,政府部门对于志愿服务的理论创新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以至于中国志愿服务的项目创新成果少,难以对志愿服务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而仅仅依靠模仿国外的模式又会出现不适合中国国情的状况。因此,我们只有切实不断完善项目创新机制,中国的志愿服务事业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3、评价机制十分薄弱,不利于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随着志愿服务的不断发展,构建完善的志愿服务评价机制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目前,我国志愿服务的评价机制仍然十分薄弱,不利于志愿服务的科学发展,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评价机制,是政府管理、指导、规范志愿活动良性运行的重要依据。

4、激励机制较为单一,不利于发挥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我国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过于单一,仅仅依靠评选颁奖等形式,没有给人一种实至名归的感觉,难以继续吸引志愿者,调动志愿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导致志愿人员流失严重,服务项目难以延续,服务效益难以提高。影响志愿人员特别是骨干人员流失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志愿服务项目吸引力不足。第二,志愿服务组织凝聚力不强。第三,志愿服务组织缺乏发展空间,第四,志愿服务人员缺乏成长机制。第五,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感有限。[2]国外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包括学习培训的机会、附近商业购物的优惠、小区活动的优惠等,是非常多样化、非常具体化的,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我们借鉴。

三、我国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化设计的基本思路。

从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来看,志愿服务的管理制度化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卓有成效的,与此同时,在志愿服务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与教训,志愿服务的管理制度化建设是克服这些不足之处的有效途径,并将有力地推进我国志愿服务的科学发展1、建立全国统一的志愿者服务注册登记、认证制度。

首先,建立统一的志愿者服务注册登记制度。现在,志愿服务处于蓬勃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组织愿意参与志愿者服务中来,但是存在鱼目混居、欺世盗名的情况。因此如何对志愿者加强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可以在全国推行统一的志愿者注册管理制度建立志愿人员资料库,实现志愿者资源共享,以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其次,建立统一的志愿者服务认证制度。为了加强有效管理,必须建立统一的志愿者服务认证制度。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根据志愿服务的时间或次数以及对社会的贡献,评定或获得相应的认证资格。

2、完善项目创新理论支持体系。

中国的志愿服务发展,理论支撑十分重要。当前,政府部门必须把志愿服务纳入创新体系建设,科技部门、哲学社会科学管理部门建立专项研究基金、专项志愿服务项目,支持志愿服务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研究,不断解决志愿服务发展中的难题,为志愿服务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同时积极借鉴国外的志愿服务模式坚持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完善项目创新机制,中国的志愿服务事业才能够长久发展。

3、完善的志愿服务评价制度。

要建立良性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就必须客观、及时地评价志愿服务。志愿者的评价是对对志愿者所从事的志愿工作优劣的检验,它关系着志愿活动能否科学发展。建立评价制度要坚持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可以建立星级评估制度,把志愿服务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时间、志愿工作的完成程度以及社会影响力来给志愿者评定等级,志愿服务时间越长或者在志愿工作中获得很大成就者所评定的等级就越高,反之越低,并以此作为政府支持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当然,志愿服务评价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还需要密切结合实际,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完善。

4、完善的志愿服务激励制度。

志愿者在我国社会发挥了的作用越来越大,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不仅能促进了志愿者自身的发展,而且能够使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充满激情,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所以对志愿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十分必要。激励志愿者须做好以下两点:

一是要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增强公民对志愿者的认同感。宣传舆论导向对于志愿者参与的价值和志愿精神的传播意义深远,近年来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还是缺乏整体及全面性推广,人们对志愿服务的认知还比较浮浅,对志愿组织、参与途径、参与价值还不够了解,因而没有动员人们积极的投入参与甚至接触志愿服务。为此,党和政府宣传部门必须加强对人们关于志愿服务的教育与宣传,要真正从内心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社会道德感及公民参与意识,把志愿活动变成一种完全自觉的公民行为。

二是运用正确的激励方法,完善激励机制。志愿服务事业不仅需要爱心、激情和理想来支撑,同样需要一定的精神激励、物质激励、身份提升激励,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首先,物质激励法。采取多样化、具体化的形式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经费支持,如:政府奖金、发放交通津贴、用餐津贴、通讯津贴等。其次,运用精神激励法。精神激励是采取荣誉激励、榜样激励、竞争激励等形式,使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扬,弘扬社会正气,使整个社会从善如流。再次,身份提升激励法。比如,可以在升学、入党、参军、晋级、晋职等方面获得优先待遇,这样也可以充分调动公民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扩大志愿服务的范围。最后,就业激励法。志愿者一般来说是一种无偿援助和政府补贴很低的服务活动,在当今社会就业状况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志愿者获得一定志愿服务资历,劳动行政部门应予以重点推荐优先就业。

第4篇

鼓励是一种希望。弗劳伦斯•查德威克因为没有了希望的牵引,在最后的时刻没有给自己以鼓励。以至于造成了她的终身遗憾,将失败永远定格在距终点仅一英里的海峡上而未能破世界记录。“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不虚,它告诉我们越是最后时刻越要坚持,越要对自己充满希望也就是鼓励自己。

鼓励是一种斗志。当人生的雨季来临的时候,请不要忧伤,不要彷徨,不要失望。要满怀斗志地面对困难。在关键时刻要鼓励自己。樊高不就是在经历过许多人的嘲笑之后而画画的吗?他那时画画就是不断鼓励自己,给自己以斗志。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画家。

鼓励也是获得成功的原动力。有了信心、希望和斗志,做什么事不成功呢?其实,成功就在不远处,只是在最后的时刻你需要鼓励一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否则的话,成功很可能会与你擦肩而过了。

朋友,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鼓励自己吧!给自己以信心、希望和斗志,这样一定会获得成功。人生需要不断鼓励自己。

第5篇

1、只是那一颗颗励精图治的心,在长年累月的纸醉金迷中,失去了当年锐利的光芒。

2、新中国成立60年来,无数奇迹又在这神奇的土地上诞生。几十年的励精图治,几十年的上下求索,我们的祖国已经屹立于世界东方,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要有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坚强毅力,要有埋头苦干、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

4、我们的军队励精图治,已成为一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部队。

5、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成春秋五霸。

6、如果他们能励精图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他们肯定会做的有声有色。

7、走过60年的风风雨雨,经过60年的励精图治,我们的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8、春秋末年,吴国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消灭了吴国。

9、唐太宗励精图治,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贞观盛世。

10、请相信吧!我们年轻的一代正在励精图治,致力于祖国的腾飞。()

11、共产党九十年饱经风霜,九十年励精图治,九十年灿烂辉煌,换来了祖国繁荣昌盛,换来了人民幸福安康。

12、这十年,是我们重庆励精图治的十年,是我们爬坡上坎的十年,是我们的经济建设、人的精神面貌都发生深刻而巨大变化的十年。

13、从此,乾泰祥励精图治,所经营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在苏州同业中一直名列前茅,获得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14、唐太宗克己纳谏、励精图治,开创贞观盛世;曾国藩克己戒色、修身治国,立下不朽功业。

15、千古流芳,现在人们常用它赞扬勇于探索真理、敢于攀登高峰的人。他们有远大志向,有为事业励精图治、百折不回的雄心壮志。

16、近年来,由于学校领导们的励精图治和老师们的奋力拼搏,学校面貌日新月异!

17、从此以后,皇帝发奋图强,立志要做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

18、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为国事忧劳出,现了贞观之治。

第6篇

说到“励志”、“励志文化”,我想先从目下引人关注的林书豪谈起。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体育媒体上、文化媒体上、大众的话题中,恐怕都已经知晓了林书豪的名字。是的,林书豪凭借着他在美国NBA赛场上的惊人表现,他带领团队无论是身处逆境时的“不抛弃不放弃”,还是在荣誉面前的谦虚低调,他那精湛的球艺、纯粹的体育精神、坚韧的人格魅力、蓬勃的生命力,不仅征服了篮球赛场上的人们,更震惊了整个世界。人们赞扬他,林书豪在篮坛上书写了一个神话,他是世界的奇迹,还有人评论体育界的“林书豪现象”,林书豪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总之,林书豪现象,已经超越了体育的范畴,进入到一种文化现象、精神领域,因此,现在人们更多地看到了林书豪的这一文化特征和精神价值。林书豪,形象健康,甚至有许多年轻人视他为“标准情人”,其实林书豪的成功绝不仅仅靠的是这种外在的形象,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的精神品性,或说是他的鲜明的个性、典型的人格。他面对失败,但坚持永不放弃的精神;他勤能补拙、自我克制,深刻剖析自己的不足;他把自己放的很低,谦虚善良;他说“就算没人相信,也要相信自己”,追求理想,追求信仰。

林书豪在体育上的成功,激荡着年轻人的心灵,鼓舞着他们年轻的生命。天赋平平,长期被忽略,几乎没有任何机会,但始终坚持着一份单纯的梦想,通过个人努力,在困难与偏见面前,坚持地“跑下去”,直到奇迹发生的那一天,最终超越自己,一鸣惊人。这是林书豪的成功,它也是所有人的梦,是每一个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所要追求和实现的理想内容,因此,林书豪式的故事、传奇,可以迅速地被这个时代、被青年人所认可和接受。

说到时代的“励志”人物,我们当然还要说到“雷锋”。

上个世纪60年代,主席亲笔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我们记得,2003年近20家媒体举行大型调查,雷锋入选20世纪“十大文化偶像”。今天,“雷锋”已远远超出了个人的称谓。“雷锋”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了不朽的时代“励志人物”。

为什么我们说,是时代造就了常谈常新的“雷锋文化”,雷锋成为永远不朽的“励志人物”?尽管时代不断变化,但是,“雷锋”两个字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雷锋精神成了“真善美”的象征。雷锋的爱憎分明、“钉子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却是具有永久性的精神价值和普遍的意义。所以,“雷锋形象”、“雷锋精神”,与时俱进,带上了时代的特色,注入了时代的因子,成为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崭新的、丰富的“励志文化”。

当今的体育界的林书豪也好,我们时代的榜样“雷锋”也好,他们都各自以自己的精神内涵、理想内容、价值特质,他们的优秀品质,代表着人们普遍向往的事物,诠释着梦想、成功、励志的含义,它们应该成为也必然成为这个时代的精神主潮、文化主潮!

对许多人来说,他们都在不停地追求奋进和发展,希望干一番事业,他们需要理想目标,并为之奋斗。在这个过程中,励志人物往往成为深刻影响他们的心灵、生命和行动的榜样。这些励志人物,激起了人们崇敬、信任和追随的倾向。

因此,一个时代不能没有教育我们“励志”的人物,不能没有“励志文化”。励志文化,其实代表着崇高的精神理想,是对于我们心灵的培养,它影响和指导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生命。它是对非功利性的探求,是对真实性的关注,是对普遍性的向往,是对参与的需要,是对高雅、深刻、创造性的要求,是对人格提高的期望,是我们共同努力向上的追求,是寻求幸福的形式之一,是我们通向高尚的生活形式,是我们未来生活的前提,是我们使命的实现。

一个时代的励志文化,必须是这个时代这样的一种精神,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文化价值的体现,是这个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因此,我们今天亟需建立和发展我们这个时代的励志文化,这是我们重新构建我们的价值体系、道德原则和精神信仰的需要,也是时代精神的需要,是我们主流文化价值的需要。

第7篇

关键词大学 新生励志教育

一、大学生励志教育的涵义和意义

励志教育心理学上认为,励志教育是关注人类心灵世界的一个复杂系统, 是关心人类励志生活的一种现念, 是关照人类现代人性的一种新型教育, 是关怀人类精神生命的一种崇高事业。心理学上也指出, 励志教育的特点表现在:以心理教育学体系为框架, 研究的视野较为宽阔, 涵盖面广, 把励志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结合起来。

有教育专家指出,现代社会的励志教育主要是成功地运用了心理学、成功学和自我效能理论, 最终通过系统的科学教育, 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动机以及成功欲望, 培养自我规划和管理能力, 并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成功品质。从这一点上看,励志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有利于大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动力,从而很好地规划自己,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大学新生励志教育的内容

(一)培养“三自”能力

近几年在各高校迎接新生的时候,出现的“甩手新生”现象进一步暴露了当代大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差。这些新生身边跟着四五个家长,行李都是由他们来提,寝室也由他们来打扫,试问,连自己最基本的小事都不做,如何成就大事。

新生是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重点,在大一的时候开展励志教育,开展以“自理、 自立、自强”的三自教育,就能给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 90%。爱因斯坦也曾指出,在天才与勤奋之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这些名言都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有自理自立,自强不息,艰苦勤奋,终能有所成就。

大学对于有些学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求学,因此,在新生的励志教育中,我们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理自立能力,改掉他们的依赖心理,先学会做一个独立的人。

(二)树立理想,学会坚持

大学生励志教育,也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与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没有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最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是我们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因为理想信念的缺失,有一部分大学生无所事事,在大学里得过且过;因为理想信念的缺失,很多大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有些甚至导致留级、退学;因为理想信念的缺失,有些大学生触犯了法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马加爵的在临刑前说了一句话,“我觉得没有理想信念,是我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有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这番话有种直指内心,那也是他二十多年生命历程所作的最后感悟,每一字都是格外的沉重。

对于新生的教育,不但要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还要他们学会坚持追逐自己的理想。不能因为一些困难和挫折而放弃,要立常志,而不是常立志。

(三)完善自我,健全人格

励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挖掘心理潜能、培养心理素质、发展个性、提升人格,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对于新生,要学会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一些大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由于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屡屡在人际关系中碰壁,甚至连寝室的同学都不愿意和其交往。因此,大学新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增加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增强个人的人格魅力。

三、新生励志教育的途径

(一)创设校园励志文化氛围

励志教育,不是听一次讲座就可以完成,看一场励志电影就可以解决,我们要努力营造励志的文化氛围。如校友会可以充分挖掘优秀校友的资源,邀请他们回校讲座,现身说法;就业中心可以要求社会的知名人士传经送宝,通过他们的成功经验激励学生成长;团委学生会也可以设立类似的励志社团,招纳会员,定期搞些活动,以促进学校的整体励志教育氛围。

(二)建立和完善朋辈教育体系

大学新生,刚刚从高中紧张的生活中脱离,到一个新的环境,需要有人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引入了班主任助理的制度,通过选聘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从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对新生进行全面的辅导。这一制度的实行,克服了现有专职思政工作人员不足的困难,也有效地利用了在校的优秀学生群体,对新生起到一个正面的激励作用。

(三)构建长效的激励模式

大学新生,对大学的一切充满着好奇。我们要利用新生的求知欲,构建长效的激励机制,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引领。如在开学初可以让学生组织一个团队(可以寝室为单位),制定各自在本学期的目标,相互监督,并进行中期进行检查,对于没有完成目标的,及时地修正和赶超。长效激励机制的建立使励志教育不仅仅停留在面上,而且能够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2]程刚强.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2-15.

[3]王利敏,李永山.构建大学生朋辈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1-92.

第8篇

香港地区;志愿服务;运行机制

刘新玲,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陈锦萍,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国外志愿服务可以追溯到19世纪西方宗教团体的慈善服务,历史十分悠久。随着“全球结社革命”以及公民理念在世界的传播,我国香港地区的志愿服务,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蓬勃开展。在不断探索、实践和交流的过程中,香港地区在志愿者招募与管理、资金筹措与使用、建立保障与激励等机制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一、志愿者招募与管理中的会员制

各国各地区的志愿服务体系,都在寻求志愿者招募和管理的有序机制,其中香港地区的会员制为志愿服务事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会员制的雏形是登记制度。以香港为例,为了有效地管理义工队伍,合理调配义工资源,实现志愿服务社会效益最大化,香港实行义工登记制度。不论年龄长幼,都可以向不同的公益机构如社会福利署、香港红十字会、香港青年协会等进行申请,登记加入志愿队伍,一般是现场登记或发邮件,填写个人信息及所要参与的志愿活动项目。

近年来,由于登记的人数过多,以及志愿服务过程出现的各类安全问题,服务成本大大提高。为了保证志愿服务的质量,志愿者工作发展局开始实行注册会员制。个人或者组织,可以根据各公益组织公开的组织信念和使命,申请成为该组织的会员。成为会员后,每年需缴纳一定的会员费,并完成一定时数的志愿服务。例如香港义工团招募的会员会籍有效期为两年,个体会员收取100港币的会员费,团体报名需两年交纳1 600港币的会费。会员费可用于为每一位会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对义工的表彰奖励、义工管理产生的费用等。与此同时,会员也可享受相应的权利,如在义工团指定商号享受免费餐饮和购物优惠,义工团组织的义工服务享有优先参与权与会员优惠价,获邀参加每年的联谊会,按服务的表现和贡献获得嘉许等。

会员制一个明显的特色是设置了退出机制。退出分两种情况:自动退会和强制退会。会员制有一定的会籍期限,会籍期满后,若会员没有提出续会申请将自动退会,退会前需将会员证归还志愿组织。但会籍期内,若会员表现消极、未完成指定的服务时限,或在志愿服务期间存在重大过错,志愿组织将自行以书面通知会员退会,同时解除会员会籍。

会员制有效整合了社会零散的志愿力量,平衡了志愿服务需求和供给的讯息,融合了志愿者权益与义务,保障了志愿队伍的质量。

二、志愿服务资金筹措的多元化机制

香港地区志愿服务的繁荣,与稳定的经费来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稳定、多元的经费筹措机制,保障了志愿服务常态化、优质和高效的发展。香港志愿服务组织资金的筹集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政府拨款、捐赠款、服务收入、公益创投等。

(一)政府拨款

当下,世界各国、地区政府与志愿组织的关系模式有一个共同的趋势,即在共同治理社会的理念下,政府正在寻求与志愿组织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在让渡部分社会治理事务的同时,也会拨付相应的经费予以支持。在志愿服务中,政府拨款是志愿组织最为常态的经费来源,是支撑志愿组织正常运营的关键。政府对志愿组织经费的支持分为三类:政府财政拨款、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提供项目服务。香港特区政府每年对公益组织的拨款达100亿元左右,占整体社会福利开支的26%。而政府购买服务已经成为最为主要的官方资助,香港NGO超过六成的资金来自于此。

(二)捐赠款

受传统慈善的影响,我国香港地区志愿服务早已成了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志愿服务对于人们来说,不单单是一种付出,还是每个人的责任和收获。在向他人奉献时间、金钱和服务的同时,人们获得了自我发展与完善,还收获了助人的快乐。所以,捐款不只是富人的事情,能力范围之内的捐赠是每个人的责任。这样,赠款就成为志愿服务组织资金来源的又一渠道。

捐赠分为三类:个人捐赠、团体捐赠、基金会。不同的地区由于人们捐赠习惯的不同,也形成了各地捐款特色。作为东南亚首善之地的香港,个人捐款已经成为公益捐赠的主体,从富豪到平民,人人参与,每年有超过六成的市民作出公益捐款。此外,香港最大的公益资助机构赛马会,贡献巨大,目前其捐款总额已超过280亿。

(三)服务收入

在“乐善好施”的传统慈善文化熏陶下,志愿者往往被赋予一个“施而不取”的慈善形象,志愿服务则易被固化为单向度、无偿施惠的过程。我国香港地区志愿组织收取少量的服务费,作为开展服务或组织运作的资金,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并不被认为与志愿精神相悖。《香港第三部门的现状研究》及《2005年香港社会服务机构总览》的数据显示,2004年香港志愿服务组织运营经费约19%来自收取的服务及活动收费,约24亿港元。

(四)公益创投

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多数国家政府财政预算的削减,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压力的加大,志愿组织募集资金的难度越来越大。不过度依赖外界资助而生存、自行开发营利渠道、让组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志愿服务机构寻找的方向。1997年公益创投的概念与策略在美国悄然兴起。在随后的十多年里,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公益创投正形成一股席卷全球的公益慈善资本主义浪潮,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传播。

公益创投是一种在公益领域的资助模式,这种资助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捐赠,而是以风险投资的方式,向具有社会目标的组织提供资金和非资金的综合支持。公益捐赠的目的,是要将善款直接用于公益事业,但公益创投的目的,是提高或放大公益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向兼具经济效益的社会目标投资,追求社会收益的最大化。这一革命性的理念,改变了志愿服务机构单向接收捐赠或政府拨款的传统,让机构产生了造血功能。

在这种新理念的支持下我国香港地区的部分志愿服务机构,正在通过吸引合伙人的方式获得赞助资金,然后将之发展为长期、稳定和有收入的基金,为志愿服务机构提供可持续性的资金来源。

三、制度化的志愿服务保障机制

志愿服务源于爱心和奉献,但是如果仅靠拳拳爱心,过度强调利他,忽视志愿者作为现实中人所需要的最基本保障,那么志愿服务必然走向异化,志愿者的热情将被重挫。香港地区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对志愿者的人文关怀,让志愿服务在制度上、现实中得到切实的保障。

在香港,法律对义工权益的保障规定涉及义工的财产、人身安全等。法律明确规定,志愿服务机构在安排义工服务时必须投保公众责任保险。服务期间出问题事故,引致义工财物的损失及人身损伤时,或会追究责任,如经法庭审理而宣判义工的损失是因机构的疏忽引致而非意外,机构亦需负担有关赔偿。在考虑到参与人数、年龄、全年活动的次数、活动的危险成分后,除公众责任险外,各志愿服务机构需视情况,考虑是否为义工额外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同时法律对青少年参加志愿服务做了严格的规定,以确保青少年在志愿服务期间的安全,如凡义工年龄不足18岁者,须父母或是监护人签署同意书才可参与各项户外活动,14岁以下青少年参与的义工活动,须由机构委派最少一名职员或成年义工负责活动督导及陪同前往。

健全的制度保障是促进志愿服务良性发展的一剂良药。香港地区志愿服务在制度中保障爱心,让慈善在制度的引导下,生机盎然,长盛不衰。

四、融入生活之中的激励机制

心理学研究显示,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但是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人却可以发挥出潜力的80%~90%。对于源自善心的志愿服务来说,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采取适当的激励方法,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志愿潜能,而且可以维系志愿热情。我国香港地区十分重视志愿者激励制度的建设,其中“豁免”和“获得”是两类十分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豁免机制

免税是豁免机制中最常见的激励手段,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通过立法来保证实施的。如香港《税务条例》规定,民众捐100港元以上,给认可的慈善机构和信托团体可以免税,多捐则多免。企业参与申办慈善项目,企业捐多少钱,政府也投入相同的数额。

免费成为我国香港地区激励青少年志愿服务的重要手段,如香港地区青年人如果参加满8个小时的义工工作,就可得到一张迪士尼门票。

(二)奖励机制

荣誉奖励。社会授予志愿者荣誉称号,肯定志愿者的贡献,让志愿者体会到志愿服务的价值,产生自豪感。每年年底,香港特区政府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义工嘉许典礼,行政长官夫人、社署署长亲临,众多记者聚集现场进行报道。获奖者将会得到特首夫人与社署署长亲笔签名的嘉许状,表现极其优异者,香港特区政府还会将其事迹挂到联合国的网站上,让世界都了解这些奉献者的贡献。

资金奖励。在香港,根据志愿服务的档案记录,依据义工们的服务时数及服务质量,个人、家庭及机构可被授予三个等级奖项:金奖(200/200/1000小时)、银奖(100/100/600小时)、铜奖(50/50/300小时)及长期服务奖、机构一万小时奖、最高服务时数奖等等。

回馈奖励。在香港,主要是通过“时分券”,促进志愿服务的交换。香港乐施会赞助发行的时分券共分为1小时、1/2小时、1/6小时、1/12小时四种面额,凭借着时分券,就可换回相应的时数的志愿服务。

尽管志愿服务是利他、奉献的行为,但融入生活的适度的回报,更有利于充分挖掘志愿者的潜能。

近年来,随着志愿服务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义游”以全新的面目得到了青年人的青睐。“义游”,顾名思义即在享受旅游乐趣的同时参与义工服务。“义游”的概念最早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当时法国及德国的义工合作,重建受战争破坏的乡村。后来,国际工作营成立,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跟当地人一齐生活、工作、学习、认识及交流,以重建及推动和平为目标。首先在内容上,“义游”已由原来单纯的帮助国家战后重建,发展到今天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普及、农业技术推广、文化传播、探访孤儿病患等活动;在形式上,“义游”被称为是义工旅游,这一形式把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美好生活有机结合。“义游”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后,在促进全球扶贫、环保,增进互相了解、加深友谊、推动青年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再次引领了志愿潮流。

2009年香港成立了第一间义工旅游机构―VolTra,通过网络,每年都提供面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 000个国际工作营和义工服务计划,有冰岛、格凌兰、印度加尔各答、乌克兰等。这项活动符合青年人兴趣多元、求新求变、乐于冒险的特点。“义游”活动内容时尚且富有创意,这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青年个性的需求。透过“义游”,人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同时有效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了志愿精神。

第9篇

感谢dean·mcgill,感谢david,各位斯坦福的老师和同学们,下午好!这是我首次用英文公开交流,用英文对我还是一个挑战,但今天我会努力尝试一下。

一、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关系

我今天第一个要谈的是关于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年快速增长,但这个增长不仅仅利好中国自身。一方面,来自中国的投资带动全球经济发展,XX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达到1400亿美元。另一方面,中国也成为全球企业成长的沃土。世界500强企业都在中国落户,仅成都这个外国人并不熟悉的二线城市,就有26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类似的数字我们还可以列举出很多,但中国经济增长数字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全球分配和效益分享?

首先,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作用显着。近几年,中国对全球的经济增长贡献率都高达50%以上。

其次,中国制造对全球人类基本生活品质(无论发达地区还是发展中地区)都是有贡献的。正是中国制造的低廉价格,使得全球接近57%的中低收入人口,以最低的价格消费着维持日常生活,这些简单数字呈现的是全球40亿人生活的基本保障。

另一方面,同样一组数据,也可以解读为:中国制造仍然停留在全球生产分工链条的低端。一部售价超过650美元的iphone6,留给中国的价值,只有组装环节的劳务费,约11美元。

中国过去三十年快速发展的模式,未来还会复制下去吗?

中国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的资源整合,是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据测算,过去三十年,中国的资本回报率保持在25~30%。但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增长逻辑已经悄然改变。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边际效应递减,近年来,新的经济动力来自于学习和创新。

中国一个典型的创新是行业创新,中国的高铁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新能源技术都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除了行业创新,另一个典型的创新是区域创新。

中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我们看到西部地区依然在走资源整合的路子,发达城市在二十年前已经开始了高新科技的产业政策支持创新,现在已经是不同行业创新的聚集地,我们也看到一些二线城市,既有资源整合的影子,也有创新产业的影子。

中国企业和城市都面临一个转型的问题、创新的问题。这对中国这个经济体有影响,对全球经济也有影响。

二、移动互联时代的中国

我第二个要谈的是中国的互联网。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正是中国宏观经济的映射,互联网行业正在经历从粗放发展到创新发展的转型。

XX年开始,全球步入移动互联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之同步。在移动互联时代,新的生存法则就是创新。移动互联时代的创新带来的是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最大机会。中国移动互联增长最为快速、最生机勃勃的领域,恰恰是中国基础行业发展最弱的领域。中国人习惯把这一现象称为“弯道超车”。例如,在中国的金融行业,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严重拖累信用卡的发行,信用卡的普及率极低反而成为移动互联快速成长的沃土。

XX年,中国共有45.24亿笔交易脱离pos机的限制,通过手机端简单的一个密码输入完成,交易额高达22.59万亿元。就在两周之前的中国新年除夕当天,微信红包带来的移动端小额交易总量达10.1亿次。短短两年间,中国在手机端重构了一个更快速、更便捷、普及率更广的金融体系。

这个例子说明,中国原先信用卡的不足、支票的缺失,让中国跨越成长,中国不需要支票,直接进入更便捷的手机支付时代,相比之下,美国因为其完善的金融系统,还停留在pos机端刷卡阶段。

移动支付方面,中国目前有所超越,美国是否会在下一轮有一个大的反超?这种互相超越的过程或许会成为大家互惠成长的方式。

再谈中国电子商务。中国的人均商业面积小,物流费用高。在过去,货物从广州运至北京甚至比运到美国西海岸还贵。蓬勃的商业需求与落后的商业基础设施之间的巨大落差,催生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崛起。如今,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的电子商务公司,服务着3.34亿人;排名第二的京东,覆盖了中国85%的行政区划。以211的配送法则(上午11点前下单,当天到货;晚上11点前下单,第二天15点前到货)让普通中国百姓享受着全球性价比最高的配送服务。

从腾讯的视角来看,移动互联是中国包容性增长的动力,是6.3亿中国农村居民得到可能发展机会的杠杆,也是中国缩减数字鸿沟,为世界的均衡发展做出贡献的机会。

移动互联时代,中国新一批崛起的手机制造商让全球的移动互联接入成本降到100美金之下,而4g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服务于广大农村地区,边际利润很低的用户成为可能。

腾讯公益基金会已经开始在中国的农村开展“新乡村行动”。以贵州黎平的移动互联扶持农村发展项目为例,农村人民通过手机得到教育、医疗、交通、公共服务的信息,效果不错。移动互联对欠发达地区人民的专项服务将会成为新的需求和趋势。腾讯公益通过移动终端推动人人可公益的理念,目前总计2800万人次参与,总捐款额达3亿元,这可能是全球参与人数最多的公益平台之一。移动互联,可以更深更广地服务于最多可能的受众。

生于草莽让我们更加富有创造力。腾讯等中国互联网公司,正是生于草莽,顺势而为,把握住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的变迁,发掘出中国用户最为迫切的需求,从互联网时代的生存阶段跳跃到移动互联的发展阶段。

生于草莽让我们专注于高效执行,这是中国能够弯道超车的秘诀之一。中国的创新效率单项排名在XX年达到全球第一。需要指出的是,创新效率并不是指中国最具创新性,而是说中国将创新落地的能力非同一般。

生于草莽让我们集中优势力量,以点带面突破,形成产业链。这大概是中国弯道超车的另一个秘诀。在中国,既有深圳南山、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这样的世界级创新基地,也有天津滨海、成都高新、武汉光谷这样蓬勃发展的第二梯队。

生于草莽让我们更接地气,从人性洞察出发,让产品嵌入我们对人的根本需求的理解,这样的产品及创新将更具有生命力。微信就是满足和把握移动互联网人与人交往需求与人性特点的一个典型创新案例。

微信从初期的摇一摇、语音消息、附近的人等基础功能发掘,到“朋友圈”功能,创建了公众平台生态、实现移动端支付,未来微信还将连接各种智能硬件和服务。

三、中美携手美好的未来

我第三个要谈的是中美之间。

XX年开始的全球互联网由pc端向移动端转移的大弯道上,中美两国共同成为全球移动互联行业的引领者。目前在全球市值前10位的互联网公司中,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和京东等四家来自中国,其他六家来自美国,他们为世界共同创造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市值,影响着全球人民的生活和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发展,美国的发展,未来世界的发展,必然是要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人很看重一个概念,叫做“势”。它由另外两个中国字“执”和“力”构成,意义接近于力量、趋势、影响力等。但我认为,这个势更接近于“动力、动能”。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奇迹之旅起始于1980年的一个靠近香港渔村。这个渔村叫“深圳”。30年过去,这个偏僻陌生的渔村已经成长为人口过千万的大都会,也是腾讯的诞生地。驱动这一巨变的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势”。三十年后,中国与世界更为深入和广泛的连接、学习、创新、合作,新的一个“势”正在中国升起。

中国转型是否成功?波动、阵痛、起伏必然是有的,我们看到了“势”,就看到了未来乐观的前景。无所不在的移动互联网是未来的势之一。mobile·internet不仅是技术上说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结合,而且在可穿戴设备逐渐涌现、智能家电开始走入千家万户、车联网已经部分实现的时代,mobile·internet已经在反映科技进步的方向和状态。

未来的发展,需要看到未来的“势”在哪里。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互联网的未来,我个人较为关注的是,移动互联即将要改变的地方。世界上依然有43亿人还无法联网,其中90%的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地区,仅仅依靠互联网获取信息都遥不可及。未来,改变他们的生存和生活状态,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巨大挑战。这一“势”具备之后,就势而为的应当是未来成长起来的人。那就是在座各位同学的这一代年轻人,我们称之为“90后”的人们。

这次在斯坦福大学半年,我接触的美国90后的大学生们,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清晰的目标,很清楚自己现在在干什么,计划要干什么。我也看到了你们关注他人、与人合作的美德。在中国,90后是最为自由的一代,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的一代人。未来的社会改变,我们期望中美90后的合作。

美国的90后依托美国在发达国家的经验和领先的技术,中国的90后生于发展中国家,理解不发达地区人们的需求。未来亟需联网的43亿人,90%在发展中国家,他们生活的改变,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携手。未来的社会进步,我们期望中美90后的携手。创新能力很强的美国90后,创新落地能力很强的中国90后,中美90后的携手正是合适的人选。

当中美的90后联手之后,可以用最有想象力的产品和服务,最符合社会效益的商业模式,和最接地气的执行力,用移动互联的技术改变提升全球人民生活的福祉。不似我蹩脚的英语,我期许,年轻的中国90后能与美国年轻人找到共同语言,说不定是一种超越自然语言的语言。

精选关于奋斗励志演讲稿范文

最新青春励志演讲稿:学习竞赛的经历与感受

杨利伟励志演讲稿:与责任对话(开讲啦第7期)

学校志愿者励志演讲稿

青春励志演讲稿:如果还有明天

最新大学生励志演讲稿范文

企业励志演讲稿范文

励志演讲稿-寻找未来的自己

青春励志演讲稿:胸怀理想

让梦想启程励志演讲

最新奋斗励志演讲稿范例

青春励志演讲稿:让爱与我们同行

精选企业员工励志演讲稿样本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服务 激励机制

自从 2008年北京奥运会胜利召开,中国的志愿者队伍亮丽的身影走进了人民的视野,并以优异的表现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掌声,成为整个奥运会一大亮点,据新华网报道,“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共录用了来自98个国家和地区的74615名志愿者,其中在校大学生占76%”,这一大批来自不同高校的青年学生成为了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在随后的世博会、全运会、亚运会等,我们也随处可见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并且随着我国志愿工作的全面开展,除了各种社会大型活动,将会需要有更多的志愿者投身到社区服务、乡镇建设、社会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中去,高校青年志愿者作为志愿者活动的主力军,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深入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随着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日益发展,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出现了许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其中建立起一套科学、可行、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推动志愿者队伍及活动的健康发展是志愿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

一、我国高校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建设情况

我国从1993年,由开始发起中国志愿者行动,1999年8月5日,广东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的青年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开始,青年志愿服务活动逐渐成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渠道之一,志愿服务在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志愿服务也开始逐渐步入正轨。

首先从高校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建设来看,从校级和院系的团组织中都设置了相应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协会有相应的志愿者章程以及志愿者的注册、管理和考核制度,保证了志愿者服务能规范有序的开展。并且在志愿服务考核过程中,在校内能按照志愿服务的类型进行不同的考核评分,开展多元化的激励措施。学校内部各级青协组织以志愿者活动月为基础,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志愿服务活动常规化开展。另外,各高校能以专业为特点,向志愿服务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凭借自身资源优势与地方建立服务平台以及长期服务关系,利用学生专业特长,开展长效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为了使志愿服务有效运行,各高校也开始着手构建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形成系列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按照各高校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粗略可分为以下几种激励形式:精神激励、物质激励、赋权激励等三种形式,而三种方式中主要以精神激励为主。志愿行为本身是一种不以经济回报为目的的奉献行为,而如何引导和保持志愿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志愿者的激励机制尤为重要,是志愿者工作建设的重中之重,其激励的效果、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但是目前高校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志愿服务发展,比如形式往往过于偏重精神而忽视了物质激励。不可否认精神激励是对志愿者的认可和鼓舞,给志愿者带来自我的肯定,从而迸发更多的热情。但是随着志愿队伍的壮大,社会服务领域越来越广,对专业性志愿的需求越来越多,志愿者在专业中投入的服务成本越来越高,如果仅仅强调精神激励,往往使志愿服务流于形式,阻碍了志愿者队伍的发展。而且对于毫无经济基础的大学生而言,开展参与一定程度的服务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造成志愿服务中的发展瓶颈。

二、所以从目前的建设情况看,高校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仍有一定的不足之处,现归纳为以下主要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建设缺乏系统性和激励形式单一性

根据目前各级志愿者组织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是各级志愿组织都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志愿服务考核措施和激励制度,社会相互之间没有形成一套共通的体制措施,这往往形成了志愿服务各自为政的局面,例如很多学生在社会上或是在高校里开展了相应的一些志愿服务,服务认证的有效性只限于在当时的服务组织里,由于毕业或是更换地区等各种原因到了另一个组织受不到认同,不同组织之间无法接轨,对于志愿者本身来讲,一切重新开始,这大大的打击了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激励的形式较为单一,目前激励形式多以荣誉奖励为主,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志愿服务物质激励有一定的限制,其他形式也相对较为薄弱,导致在发动引导志愿者投入服务时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所以实现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的系统化,形成遍及全社会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可以有效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竞相参与志愿活动,对社会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成长都将有积极意义。

(二)激励的考核指标系统有待完善

根据目前考核的指标,主要方式为以服务时间为量化计算方式,一定服务时间为一个级别等,随着服务时间的增加而级别上升,这种考核方法一方面它的好处是对不同的服务考核量化,可以将不同的服务统一量化为无差别的劳动量,但另一方面缺点却是忽视了不同性质服务的特殊性和差别性,忽视了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具有的特殊性,忽视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群体特征,没有立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制定激励制度,一方面容易导致大学生志愿者盲目追求数量上增加,忽视志愿服务在质量、水平、效果上的提高;另一方面大学生专业技能的特点和追求差异性、个性化的心理没得到舒展,导致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产生懈怠心理,容易中途退出或不能长期坚持的现象发生,出现志愿者的积极性随服务时间的增加而锐减的趋势,志愿者“流失率”问题严重。

(三)高校在激励机制的构建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完善

大学生志愿者校内激励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整合和提高,首先某些高校对大学生的表彰和鼓励方式仍较为单一,如仅限于证书、奖金等浅层次的激励,没有能够深入学生内心,立足于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需求构建措施。其次第一、二、三课堂没有合理进行整合,容易发生一、二、三课堂互相冲突问题。此外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考核认证机制缺乏规范性,使志愿者参与活动无法获得及时有用的总结评价,这些都极大影响了现有激励机制效用的发挥,导致志愿活动层次低,内容简单,涉及面窄,影响力弱的缺陷。

(四)针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机制局限于校门内

从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的角度来看,志愿服务者尽管主要都是高校大学生,但是志愿服务却不应仅仅限于高校或者某一范围内,当今21世纪的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应该立足于社会,胸怀天下,多元化、多角度为社会做出贡献。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走出校园,热心于奔跑于各个乡镇街道,出现在各个社会需要的角落。同样相应的激励机制也应跨越校门,作为一名志愿服务者,除了物质与荣誉的满足之外,有时候也需要的是一种心理上的认同与各方面的支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都会对志愿服务的发展有所帮助,目前除了各高校内部的,或是政府开展大型志愿服务政府部门有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外,社会各界仍较为缺乏相关的支持政策和制度,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热心参加志愿服务,但是走出社会往往过去的志愿服务的业绩得不到认可和支持,心理上产生落差感。所以高校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也要打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屏障,高校与社会之间建立服务认可制度,整合建立激励措施多元化满足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需要。

三、完善构建高校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对策研究

(一)立足于志愿者、高校和社会的角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的激励体系

首先激励体系必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立足于社会角度构建志愿服务激励体系,并按照社会的实际需求统筹制定科学合理的相应激励原则和激励措施。除此之外,对于某些需求紧迫的项目和地区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号召、引导社会资源向该方面倾斜,推动志愿服务的开展。志愿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辅助渠道,同时也是社会精神文明良好风貌的体现,社会各界也应重视与支持志愿者的发展,为志愿者提供激励渠道和资源,从社会角度多方面为志愿者发展和激励措施提供资源和支持。

其次激励体系立足于高校,首先高校是大学生志愿者培养的摇篮,高校志愿者激励体系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一方面在原有团建、青协的组织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志愿者的培养、发展与支持外,可以在党建、专业教育、课堂教学以及就业等多方面进一步整合校园资源,为志愿者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激励措施,从而为社会提供更优秀和专业的志愿服务。

立足于志愿者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必须从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技术含量、质量效果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考核,从而能公平、公正地评估服务的效益。而激励体系也必须与此相对应,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大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单一机械的激励体制往往难以持续有效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相反到某一方面还会打击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体系势在必行。

(二)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化

1、首先建立常规化激励制度

制定的常规化激励制度密切围绕组织章程建立,是组织内部结构和成员的行为规范以及行为守则标准。通过制定各项激励原则规范,可以协调内部成员的思想意志,保证宗旨、使命的实现,保证内部民主程序、原则的贯彻,同时也保证组织各项工作的连续性,避免由于认识变动而造成的脱节和随意性改变以及出现管理者的独裁问题。

2、保障激励制度的标准化

激励制度化建设是整个志愿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要对志愿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并使这些来源于实践的制度措施形成系统的制度化规范,保证对志愿服务进行激励的有效开展,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志愿组织节省激励制度建设的成本,有利于检验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实施的有效情况,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质量改进。

3、针对志愿服务的不同特点和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构建激励制度

除了常规性的原则激励措施,往往不同的志愿服务都有不同的特点,或者是来自于不同地域的特点、又或者是不同专业技能的要求、又或者是某一特定服务对象等特点,这些都不是“一刀切”等普遍性的制度能处理的,必须要根据志愿服务的特点来开展服务,从而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另外激励的实质就是关于其动力来源的问题。通过满足大学生志愿者的心理需求来激励大学生志愿者是激励方式和方法选择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实现志愿服务的最终目标。参加到志愿服务中的大学生志愿者大多有确定的心理诉求,这些表现出来的需要往往可以体现为相应的激励因素。所以两者的有效结合可以保证激励措施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从而达到志愿服务激励措施具体化、实践化发展的需求。

4、激励制度实施过程程序化

制度的制定仅是前提,落实的实效性才是最重要的。激励制度实施过程程序化是维护制度建设的必要途径,制度作为物质性工具,载体选择的是否恰当是使得制度落到实处的重要因素。所以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实施过程程序化是保证激励制度落实到位的主要关节,是激励机制的重要实施关键。

(三)政府进一步加强和推动大学生志愿者在社会政策环境方面的支持和资源的整合

大学生志愿者事业的发展可以更好的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但同时志愿事业在我国也是一份崭新的事业,它的成长与发展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外界的推动,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相关政策的制定,有所作为,推动社会各界的资源整合,从政府和社会角度优化志愿者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社会环境,能给予青年学生以强大的心理支持和条件支持,从而确保大学生志愿者事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

缺乏持续性和长效性是志愿者活动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兴趣、就业和个人发展等的不同原因,大学生志愿者的不稳定性较为突出,例如大学生志愿者在就业后脱离志愿组织,不再参与志愿活动的情况非常显著。而同时志愿者流动性大,难以形成经验丰富、长期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导致也无法保证志愿活动的连续性,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而要实现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持续性发展,主要依赖于内外兼修两个方面,在外重点是在建立和健全社会志愿者组织网络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志愿者的在全社会领域中的服务范围,丰富其服务内容,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从而形成全民志愿的社会氛围;在内对志愿者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培训,促使志愿者从加入、成长、奉献到精神传承具备一定的持续性和长效性,形成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运行模式,通过内外两方面的加强可以促进志愿者事业的长效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如同一艘新启航的巨轮,正在高速向世界进发。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在新的时代潮流下,拥有着无可估计的力量,在未来社会中,大学生志愿服务也将承担起更重要的角色,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将会为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乾坤.中国大学生志愿者激励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09(5).

[2]张纪花.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 2009 (3).

第11篇

警察作为一个职业自从1829年在伦敦诞生以来,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如何,一直是警方和公众都非常关注的话题。

英国警察

在创建伦敦警察时,其创始人罗伯特·皮尔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让珍视自由和权利的英国人能够破除“警察是对自由的威胁”这一看法。要应对这种怀疑,最重要的是警察必须走出一条路来赢得公众的善意和合作。为此,罗伯特·皮尔非常关注警察形象问题,他和他的两个助手查尔斯·诺万(Charles Rowan)及理查德·梅恩(Richard Mayne) 从一开始就非常关注建立和保持执法和提供其他服务的受人尊敬而荣耀的警察的良好形象,他们对新警察的建立及新警察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这支队伍的形象是被仔细设计和考虑过的,并有特定目的。第一,警察穿制服,传递的是这样一个信息,即他们不是间谍,而且制服的颜色蓝色明显与军队的黑色不同,便于区分。第二,警察是非武装的,这也把他们与军队区别开来,他们携带在束腰外衣里的警棍也是在公众的直接视线之外。第三,警察的低收入也不鼓励绅士和官员的加入,以避免沾染上职业军人的习气。如果警察与那些他们今后主要打交道的人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和经历,那么可以期望他们能够发展起相互的同情与容忍。

在警察诞生初期,对保持警察的形象一直很注意,诺万和梅恩亲自对每一个招募的警察把关,这已经有了一个创造和保持警察的特定形象的基本步调,其他一些规定也与此相适应,比如警察无论上下班都必须穿制服,制服上有警察所在区警察局的字母缩写及警察本人的编号,便于公众监督。此外,强调警察在与公众接触时要有恰当的言辞与举止,体现对公众的礼貌和尊敬。此外,在与公众接触时尤其是不要使用那些刺激性的语言和腔调,无论什么时候警察表现出的好脾气和冷静越多,那么他在维持公共秩序时从公众那里所得到的协助就越多。

从1829年9月皮尔创建的警察第一天走上大街执勤开始,警察就以新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随着时间的流逝,警察的形象也在逐渐发生改变,而警察本身对警察形象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警察逐渐被英国人所接受,其形象得到发展,是与19世纪中期媒体成长的帮助分不开的。有利的警察形象可以通过一些非政治性的警察服务活动来确立,比如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期间,伦敦警察以其文雅而专业的形象征服了无数来访参观者,也赢得了英国人的认同和赞扬,当时的报纸对此提供了大量的报道。整个博览会期间,由于伦敦警察的出色工作,秩序非常良好,人们在赞赏英国的铁路、蒸汽机及众多的商品等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时,也对专业、文雅的英国警察和博览会期间良好的治安秩序赞不绝口,警察成为英国的另一个骄傲,成为维护英国宪法和社会法律结构的柱石。

与当时欧洲大陆的警察相比,英国警察让英国民众感到自豪的是它的非武装性、非军队性、非政治性。它非常符合自由的英国风格的要求,并将其成功的制度、理念与实践作为一种模式推向世界。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许多中产阶级来说,英国警察已经成为英国法律制度的理想形象的化身。

19世纪晚期,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和政治状况使得警察能够巩固他们的角色和形象,以至于在1900年代的时候,英国警察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好的警察。1908年《时代》杂志认为“伦敦警察不仅是和平的卫士,而且也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那些没有伙伴或保护人的民众的最好的朋友。”

进入20世纪以来,为组织树立形象的公共关系工作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现代公共关系之父”美国的新闻记者艾维·李在1903年开始从事为组织树立形象的公关工作,并于次年创办了一家公共关系咨询事务所,公开对外营业。随着大众媒体的成长和影响,公共关系逐渐得到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重视。1919年伦敦警察建立起媒体关系部,正式开展警察公共关系活动。在20世纪80年代末,“伦敦警察厅”(Metropolitan Police Force)的名称改为“伦敦警察服务”(Metropolitan Police Service)。意在强调警察的基本目的已从重点强调“力量”(Force)转到“服务”(Service)。这样,警察形象的塑造就更为重要。伦敦警方实施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系统工程,密切了警察与媒体和公众的关系,促进了警察形象建设的发展。

香港警察

20世纪70年代,香港警察开始设立公共关系科,重塑警察形象。1974年,当时的警察公共关系科总警司凌基理(Andrew Rennie)创办了少年警讯(Junior Police Call),目前是世界上与警方保持紧密联系的最庞大的青少年组织之一,其宗旨在于鼓励和加强香港警方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和认识,促进青少年与警方合力扑灭罪行,培育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供多元化的活动及训练,培育领导才能,培养他们成为未来领袖。通过这一平台,香港警方成功地将青少年团结在社会主流周围,从1974年创办以来,该组织会员中有许多成为在香港各界享有声誉的优秀人才。

中国内地警民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强调为人民服务的中国警察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的警察公共关系理念,紧邻港澳地区的广东省更是率先在各地公安机关成立了专门的警察公共关系机构,随后全国各地都纷纷组建警察公共关系机构,逐步开展了各种探索性的警察公共关系活动,通过“警察开放日”“警察卡通形象”等多种形式,不少地方让警察与普通公众彼此增进了解,增加沟通和交流,促进警民合作和谐。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通过创造性搭建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全社会参与社会治安与社会和谐的合力,是现代警察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这方面,我国各地公安机关的不少创意值得称赞和借鉴。通过这样的活动,拉近了警察与公众的距离,无形中改善了警察的形象。

芜湖:“你守规,我奖励”

现代社会,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交通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让更多的车辆驾驶者遵守交通法规,以往的办法主要是立足于处罚,通过电子监控、扣分、罚款甚至判刑等手段,来强制约束。但对于那些一贯模范遵守交通法规的人来说,却并没有相应的奖励。为改变这一状况,鼓励更多人主动遵守交通法规,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酝酿与实施了“机动车驾驶人无交通违法记分奖励活动”,即“你守规,我奖励”。该活动由芜湖市民间组织——交通安全联谊会协办。其联谊会理事单位奇瑞汽车公司、安奇汽车销售等单位分别冠名。活动奖品和经费均由联谊会成员单位支持。由于该活动嫁接并整合了社会的优势资源,调动了企业参与并承担社会交通安全宣传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警力有限、民力无限的公共关系理念,不仅成为芜湖交警公共关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交通管理工作实施综合治理的一项创新实践。自2007年以来,芜湖市连续举办了6届“你守规,我奖励”全年无交通违法记分机动车驾驶人摇奖活动,奖品包括轿车、彩电、冰箱等,“一年无违章,轿车开回家”。6年来,已有200多万全年无交通违法记分的驾驶人参与抽奖,激励了更多的驾驶人遵章守法文明开车,交通事故呈连续下降趋势,实现了警方、公众和社会多赢的局面。

北京:“暖冬北京”

近年来,以南京“彭宇案”、佛山“小悦悦”事件等一系列事关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和政府公信力的公共事件的出现,让社会各界深感在经济建设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出现了道德滑坡、品质沦丧、信任危机。2011年冬季,北京市公安局公共关系办公室会同首都精神文明办公室宣教中心通过“平安北京”和“文明北京”两大微博平台,联合开展了“暖冬北京”行动,通过对见义勇为和帮难救困行为进行宣传和奖励,积极引导和提升北京广大市民的优良道德品质以及关注公益、践行和谐社会建设的优良风尚,减少甚至杜绝见义不为、遇难不帮、自扫门前雪事件的发生,在寒冷的冬天里让爱的暖意口手相传。“暖冬北京”大礼包包含某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价值500元的“G3无线上网卡”套装(或等价值的手机充值卡)、新浪微博提供的精美礼品、“平安北京”提供的粉丝服、“文明北京”提供的面值40元公交卡。“暖冬北京”小礼包包含面值50元的手机充值卡。“暖冬北京”大礼包用于奖励见义勇为或帮难救困当事人,“暖冬北京”小礼包用于奖励线索提供方,“暖冬北京”大奖用于奖励活动最后评选出的大奖。公众将身边发生的见义勇为或扶危救困的好人好事,加#暖冬北京#后,在自己的微博上晒出。警方每周会从其中初选出10条,在此话题页上公布,并由公众共同投票,选出得票数最多的3条,对其进行奖励。通过“暖冬北京”这一创意行动,将活动赞助商、相关电视媒体及平面媒体、热爱公益事业的民间组织和网络意见领袖、公众人物、北京中学生通讯社及大学生传媒社团、法律后援团等众多传媒因素和社会资源连结在一起,共同为见义勇为和帮难救困行为进行宣传和奖励,从而将散落在各行各业的社会力量整合为一个有效的行动。

第12篇

关键词:经典著作 大学生 浅阅读

经典之所以能成经典者,是因为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断经过洗礼、筛选、检验而最终留存下来,他们是不拘于时代的。这些经典著作能撞击读者的心灵,为读者构建一个个荟萃古今、逆转时光的舞台,让读者亲自触摸到经典的内涵、文学的真意,这是网络文学远远不能达到的效果。在“浅阅读”已成风尚的今天,重塑经典已为更多专家、学者所呼吁。而对于大学生这个有其特殊阶段意义的人群来说,经典著作更是他们阅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当前,有诸多大学生应读的经典著作推荐目录,但这些推荐目录罗列出的书目大部分没有从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的特点出发,进而导致偏离了设定的轨道,不能很好满足他们对经典著作的需求。我根据在大学图书馆工作的经验,并结合大学生的需求特点,对大学生应读的经典著作做了相关解析。

1.哲学经典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通过学习哲学,人们可以了解社会本质,辨明各种社会事件与社会现象的真正内因。

大学时代是学生们开始用成人的目光去看社会、理解社会、分析社会的人生阶段。在大学生活中,学生们必不可少地要关注社会的事件、现象、变化。此时是他们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观察社会、理解社会、分析社会的最好时机,而哲学知识正是大学生们需要掌握和应该掌握的。

鉴于此,我认为,从近现代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经典著作应是大学生的应读经典。《资本论》第一卷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的著作,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著作。《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还有诸多伟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延伸与发展的经典著作,如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实践论》等。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代表著作《老子》、《庄子》、《周易》等是将中国哲学思想诠释得最为透彻的经典著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结合阅读时将能更好地传承中国的千年国粹,形成属于中国大学生自己特有的哲学思想。

爱因斯坦曾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其中也包含博弈论。大学生运用博弈论将身边发生的事件一一分析,解析它们的内在推动力、利益构成等因素,将能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判断趋势、预测后果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我在此推荐一本博弈论的经典著作《博弈论基础》,本书通过翔实的案例使大学生真正体会到博弈论的真谛,并将它运用于社会实践中。

2.励志经典

励志,即是唤醒一个人的内在创造力。唯有从内心深处展开的力量,用心灵体验总结出的精华,才是一个人真正获得尊严和自信的途径。

大学生在进入校园后,便面临着很多转变,这其中有学习方法的转变,人际交往的转变,还有生活方式的转变,等等。这诸多转变都与大学生的心灵有着直接关系。而励志的根本就是要认识自己的心,坚定自己的心,这便是我推荐大学生应读心理励志经典著作的原因所在。在此,我推荐一本心理学的经典著作《九型人格》。希望通过这本书,同学们学会从内心最隐秘之处,发现自己最真实、最根本的需求和渴望。了解自己,才能克服缺点,避免弱势,从而战胜自己。

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将来即将成为社会精英阶层,他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在向自己的目标不断进取中,大学生必会经历不同的坎坷。如何在挫折与失败中顽强奋起,自强不息,越挫越强,正需心灵励志的激励。我在此推荐一本心灵励志经典《秘密》。意志的力量――你的目标必须单纯而明确,而且意愿要足够强烈。另一本心灵励志经典《唤醒心中的巨人》也是大学生的应读之作,通过控制心理变化而控制自己的生活,做出一番事业。

励志类的经典著作还有很多,如《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都是激励大学生于挫折之时奋起拼搏的好书。

3.创造性思维经典

如今在大学教育理念中,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重中之重,衡量一个教育体系的成功与否往往看它所培养出的人才是否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是祖国昌盛的建设者,仅有传承远远不能让祖国屹立于世界之巅,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于日新月异的进步中永远领先一步。而当前众多的大学生却常常苦于缺乏创新能力,难以获得创新思维。我在此推荐关于开发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经典著作,希望这些著作能给同学们一些启发。

我推荐《思维导图丛书-唤醒创造的天才》,思维导图,这一简单易学的思维工具正被全世界2.5亿人使用,以科学的方法训练创新思维,将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4.其他经典

前文中讲道,大学生在进入校园后将有很多转变,有针对性地面对这些转变,成功完成华丽变身,佼佼者脱颖而出,笑视同济之辈。

大学生的转变之一就是人际关系的转变。如何成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至关重要,这更是一种能力的锻炼。提到人际关系,必然会想到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我推荐两本卡耐基大师的经典著作《人性的弱点》、《沟通的艺术》,以助于大学生能够在人际关系的丛林中游走自如。

学习方法的转变也是大学生要面对的转变之一。我推荐一本学习方面的经典著作《学习的革命》。这本书彻底颠覆了以往的学习理念,强调应该学会“怎样学”的问题,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益和最佳结果,最终使大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而取得优异成绩。

情感世界的变化也是大学生不可避免的转变之一。大学校园是成人的世界,大学生恋爱甚至结婚是正常行为。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避免不道德的行为正是很多大学生于懵懂时接受情感恋爱所要面对的问题。我推荐经典著作《简・爱》,希望可以使大学生们认清人的价值=尊严+爱。

大学生的另一个转变就是逐渐脱离父母开始独立生活,日后的路要自己独立前行。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准备极为关键。在此,我推荐两本经典著作《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与《怎样销售你自己》,指导大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并让别人注意到你所能作的贡献有多大。

大学生可读的经典还有很多,比如如何培养口才、沟通能力,如何利用时间等方面。本文只是从大学生最根本的需求出发,希望能对大学生朋友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党怀兴.倡导阅读经典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国大学教学,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