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3: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内向的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13年5月10日,淘宝十周年,也是马云正式退休,陆兆禧上位的日子。马云在他富有煽动性的演讲后,隆重介绍了新CEO陆兆禧,但各位大佬们似乎不怎么给面子。陆兆禧精心准备的演讲,在讲到第一点时,他们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大佬们愿意为马云在雨里面坐两个小时,却不愿意为陆兆禧再多坐十分钟。
大佬们不看好陆兆禧,或者说对他的领导地位不买账。在多数人看来,像马云这样“性格鲜明又带点神经质的‘外星人’”,或许更能吸引、带动一个团队。而陆兆禧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自己“比较内向,木讷,不喜欢PPT演讲”。
不过,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像陆兆禧这样的内向人群,更能提升团队表现。
“这和常识有些相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Anderson School at UCLA)的管理学教授科琳·本德斯基说。
本德斯基表示:“我们的研究发现,外向的人在最开始会受到团队成员的重视。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表现通常都令人失望。而与此相反,内向的人的表现往往会超出预期,最终成为高效的团队成员。”
原因何在?本德斯基解释道:“主要是因为,内向的人会更努力去满足别人。许多人认为焦虑紧张具有破坏性,而内向的人之所以会格外努力与其他人友好相处和尽量做得更好,恰好是因为这种焦虑和紧张。而外向的人通常都是糟糕的倾听者,对其他人的想法缺乏耐心,并不是出色的合作者。”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向者对团队伙伴的贡献会远远低于预期,进而失去了在团队成员心目中的地位。
本德斯基和她的研究团队通过两组试验发现了这个现象。在第一组试验中,一年级的MBA学生先进行个性测试,然后每五个人被分成一个研究小组。学生们在一起合作一周之后,每一位学生按要求完成一份对其他团队成员的评估调查。调查的重点是在每一个小组中,哪一位成员拥有最高的地位,同时被期望拿出最好的表现。在这场人气竞争中,外向的人轻松获胜。“然而,在五个班级经过为期10周的高强度合作之后,我们重新进行了之前的评估调查,结果却出现了很大的不同,”本德斯基总结道,“个性偏内向的学生超出了预期,获得了外向的人失去的地位。”
她补充说:“我们的团队中或许有太多外向的人,因为他们在面试时的表现总是如此的出色。但最优秀的团队应该是不同性格类型的混合体。”
也许马云看到了这种混合体的必要性。他在任命邮件中说,陆兆禧“有自己独特的领导风格和魅力”。对此,阿里巴巴的员工笑称,陆兆禧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是马云的“对立面”。“马云比较善讲,而且他很爱讲,爱表达。而我跟很多人交流的时候都喜欢做听众,听的时候我能够很安静地去思考、去分析。”陆兆禧如此自我剖析。
1. 他们善于倾听
Everyone dreams of having that partner with whom they can just talk about everything for hours. Someone who listens really understands what is in your heart. This is one of the introvert’s superpowers. They love to listen and if you’re looking for advice or support, what they will offer is something they’re giving just to you, and that’s valuable beyond measure.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能听自己谈论一切,几个小时也不停歇的伙伴。他能听你说话并且能真正理解你的想法。这就是内向之人的超能力。他们喜欢倾听,如果你向他们寻求建议或是帮助,他们会给你他们能给予你的,那是最重要的。
2. They’re Mysterious
2. 他们具有神秘感
In a crowd, they’re the ones hovering around the outside, watching and observing, usually with a sly smile. If it’s their party, they’re making sure everyone is having a good time, floating from group to group, and never staying in one place too long. They’re around long enough so you know they’re there, but not long enough for you to know much about them. Their mysteriousness is magnetic.
在人群中,他们总保持距离,四处看看,随处观察,脸上还常常带着狡黠的微笑。在他们的聚会上会确保每一个人都能玩得开心,从这群人穿梭到另一群人那里,但不会在一个地方待太久。他们在身边停留的时间足够引起你的注意,但不会透露太多信息。他们神秘得如同一块吸铁石一般。
3. They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3. 他们会照顾自己
Overall, the introvert doesn’t want to draw unwanted attention to themselves. They prefer to blend in with whatever crowd they happen to find themselves in. However, introverts leave clues. As they tend to spend more time in solitude than in crowds, introverts are meticulous in how they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You’ll often see them with their hair neat and styled, their nails are trimmed, and their clothing fits them perfectly. Introverts often look and dress like a model without all the flash.
总的来说,内向之人不想引起无意的关注。他们愿意让自己融入当前所处的环境。但是内向之人也还是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由于他们更喜欢独处,所以内向之人更清楚地知道如何照顾好自己。通常你会发现他们的头发光洁有型,指甲修剪整齐,服装也和他们特别搭配。就算没有镁光灯,内向之人也把自己收拾得跟个模特一样。
4. They Know Themselves
4. 他们了解自身
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是我的缺点。我一直把它拼尽全力躲藏,但是这种性格就是这样如影随形,不离不弃。我怎么都改变不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致命的伤口,不会愈合的伤口。也是我治愈不了的伤口,而别人,总是喜欢在我伤口上撒盐,每一次我都很痛,很难过,但是有什么办法呢?
人们都说,性格内向的人一点出息都没有。我也一直受这个观念的影响,很自卑,我认为自己这辈子都会毁在这种性格上。每个人都知道,这种性格的人在人面前总是表现得很拘束,总是给人一种放不开的感觉。大家都觉得这样的人很自闭。其实不是的,内向的人也希望与人相处,也希望与人为友。但是,这种让人感觉到高冷的假象,往往让他们没有朋友。
我以前常常在想,是不是内向的人就是被生活判了死刑。但是其实不是这样的,内向的人也有活路,也有可能成功。只不过,性格外向的人和性格内向的人,他们发展的方向不一样罢了。性格内向的人,更加擅长从事文艺类的工作。比如写作。
调查研究发现,性格内向的人,选对了方向,是可以做出外向的人做不出来的事业的。而且历史上的名人,大部分都是内向的人。对于内向者来说,一定要挖掘自己潜在的能力,然后发挥到极致,这样绝对不会比外向的人差。
或许,内向的人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比别人努力。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初中生心理特征的重要特点,是对父母和教师的“闭锁性万和对伙伴的“开放性”。这表明人际交往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格指“个人所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总和,包括行动、认识、智能、思想、情绪和身体结构等方面”。不同人格类型和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了解初中学生人格类型与人标关系,对于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查研究,试图揭示初中生人格结构模式,探究不同人格类型的初中生人际吸引、人际交往活动方式和交往内容的差异。为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积累资料,为有针对性地教育他们健康成长,提供可靠的心理依据。
二、对象、方法
(一)对象被试取自吉林省共石四中和朝阳山中学初巾生249名。其中,初一79名,初二91名,初二79名。男生230名,女生219名。
(二)方法
本调查研究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我们在长春、吉林等几所中学,利用谈话法、个案法等对部分初中生进行调查,筛选出初中生人际关系项目30条编成问卷。第二步让被试按要求作答问卷。第三步以龚耀先等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为工具,对被试进行人格测量,坪求出每个被试的人格类型。
三、结果分析
人格测量及问卷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一)初中生人格结构的一般模式
初中生的人格结构模式,从表1和表2可以获知。
根据EPQ修订本测量,初中生人格结构可分为九种类型:第一种是外向型,特点是爱动、乐观、喜欢谈笑、善社交、行动迅速,有时受冲动影响,敢冒险,倾向进攻。第二种是内向型,特点是愿安静,做事较严谨、保守、踏实,不善言谈,除挚友外,一般与人都保持一定的距离。第三种是情绪稳定型,特点是情绪的强度较弱,反应缓慢,不紧张,很少产生焦虑。第四种是情绪不稳定型,特点是情绪反应强烈,易紧张、发怒、焦虑,影响正常适应。第五种是外向稳定型,兼有第一种和第三种人格类型特点。第六种是外向不稳定型,兼有第一种和第四种人格类型特点。第七种是内向稳定型,兼有第二种和第三种人格类型特点。第八种是内向不稳定型,兼有第二种和第四种人格类型特点。第九种是中间型,也叫混合型,兼有各种人格类型特点。在现实生活中,纯属某种典型的人格类型的入较少,多数都属中间型。
从表1和表2可见,初中各年级间和男女间人格类型的分布,XZ检验,P>0.05,无显著差异。表明各种人格类型的分布在年级间和男女间是趋于一致的。“刘协和等用艾森克量表在四川侧试发现男孩与女孩外倾的记分甚相似。”但在每个年级中,男生或女生中,各种人格类型的分布,X检验,P<0.05,差异显著。分布最集中的是中间型,其中初一占32.5%,初二占28.3%,初三占22.8%。男生占28.5%,女生占27.4%。其次是情绪不稳定型,其中初一占20.8%,初二占16.3%,初三占24.1%。男生占20.8%,女生占19.7%。其它七种人格类型的分布趋势也都因年级或性别而异。
(二)初中生人格类型和人际关系
1.初中生的人格类型和人际吸引
“相互间的吸引力程度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初中生的人格类型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人际吸引。
①初中生人格类型和人际吸引关系差异见表3。
由表3得知,初中生九种人格类型分别在和外向、内向、情绪稳定、情绪不稳、中间以及内向稳定等六种类型伙伴间的人际吸引,XZ检验,P<0.05,差异显著,其中外向和外向型相互吸引占28%,居第一位,内向和内向型相互吸引占13%,居第一位,内向稳定和情绪稳定型相互吸引占妞.9%,居第一位,情绪不稳和情绪不稳定型相互吸引占30%,居第一位,外向稳定和中间型相互吸引占57.1%,居第一位,外向不稳和内向稳定型相互吸引占15.4%,居第一位。
②男女生人格类型和人际吸引关系的差异
对男女生的人格类型和人际吸引关系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见表4。表4一方面反映出男生的不同人格类型在人际吸引方面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女生的不同人格类型在人际吸引方面同样存在差异。男生的九种人格类型分别在和外向、情绪稳定、情绪不稳、中间、外向稳定和内向不稳等六种人格类型伙伴间的人际吸引,X,检验,P<0.05,差异显著。相对而言,人际吸引排第一位的有:外向和外向型的占25%,内向稳定和情绪稳定型的占42.9%,情绪不稳和情绪不稳定型的占25.9%,外向稳定和中间型的占66.7%,情绪稳定和外向稳定型的占15.8%,中间型和内向不稳定型的占5.4%。女生的九种人格类型只在和情绪不稳、中间以及内向稳定三种人格类型伙伴间的人际吸引,X,检验,P<0.05,差异显著。列第一位的是:}青绪不稳和情绪不稳定型人际吸引占34.8%,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和中间型的人际吸引均占50%,情绪稳定与内向稳定型的人际吸引占11.1%。
从表4还可得知,不同人格类型的男女生在人际吸引方面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为男生择友面广,有六种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分别和六种人格类塑的伙伴进行交往。相比较,女生的择友面则较窄,只有四种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分别和三种人格类型的伙伴进行交往。
③初中生人际吸引的因素详见表5。
表5说明增进初中上人际吸引的因素达十种之多,除“能保护我”外,其他九种人际吸引因素,X’检验,P<0.05,差异显著。说明诸人格类型的学生对这些因素的选择是有程度差别的。归纳起来,这些因素有着下列特点:
第一,类似性。,’在个人特性方面,双方若能意识到波此的相似性,则容易相互吸引,两者越相似则越能相互吸引,产生亲密感。”“性格和我相似”因素属于这种特点,有五种人格类型的学生把它排在人际吸引序次的第二位。“相互理解,能说心里话”因素也属这种特点,它是初中学生人际吸引因素的核心,“到了初中则情投意合、值得尊敬这样的人格因素,成了他们相互结交时强调的基础。”各种人格类型的学生都把此因素列在第一位。
第二,互补性。“当双方的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望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如独立性较强的学生,注往喜欢和依赖性较强的学生在一起。被情绪稳定、中间、内向稳定相内向不稳定等人格类型学生,列在人际吸引因素第六位的“我愿为他服务”就具有互补性特点。
第三,空间性。“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则往往容易引为知己。”“家住邻近”因素就有着此特点,内向、情绪稳定、内向不稳定等入格类型的学生都把它列为第五位。而外向、情绪不稳定等人格类型的学生则把它列到了第八位。
第四,能力与特长特点。“个人在能力与特长方面比较突出,就有一种吸引力,使他人对之发生钦佩感并欣赏其才能,愿意与他接近。”被情绪稳定、中间、外向稳定、内向稳定和内向不稳定等人格类型列为人际吸引第五位的“擅长文休活动”因素,就具有这种特点,第五,相貌特点。“长的漂亮”囚素属于这种特点,“个人的长相、穿着、仪态、风度等,都会影响人们彼此间的相互吸引。”外向、内向、情绪稳定、中间和内向不稳定等人格类型的学生均把该因素列在了人际吸引的第七位。
此外,被各种人格类型学生排在人际吸引序次前几位的“思想进步”、“学习好”、“脾气好”等因素,分别兼有以上各种特点。
2.初中生的人格类型和人际交往活动方式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行为愈来愈感受到人际交互作用的影响。”初中生也进行着广泛的人际交往,但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在课余时间里交往活动的主要方式略有差异。见表6。
从表6可见,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在八种交在活动方式中,X,检验,P<0.05,差异显著。这说明诸人格类型的学生在选择交往活动方式的分布上是有区别的。其中,外向稳定型学生上学放学在一起走、结伴去看望老师以及节假日外出游玩的均多些,分别占20%、8.6%和20%;内向型学生在一起作功课的多些,占25%;内向稳定型学生在一起看电视、电影的多些,占9%,外向不稳定型学生在一起逛商店的多些,占10.3%,情绪稳定型学生在一起打球、下棋的多些,占13.9%,内向不稳走型学生在一起聊天的多些,占26.3%。
3.初中学生的人格类型和人际交往内容
“交往双方之一应有把某种事情告诉另一个人的愿望,而另一个人也希望从前者获知某种事情。”社会成员在一般情况下所进行的社会交往都要具有这样的内容。初中学生这种人际交往内容却有着自己的特点。见表7。
由表7可以揭示出,在各种人格类型学生的交往内容中,除第七项、第九项及第十项外,其余九项,X检验,P<0.05,差异显著。从他们交往内容看,谈论最集中的是前三项,其中,内向、情绪稳定、情绪不稳、中间、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内向稳定和内向不稳等八种人格类型的学生把“谈未来理想”放到第一位。内向、情绪稳定、情绪不稳、中间、外向稳定、外向不稳等六种人格类型的学生把“谈学习”放到第二位。“谈改革开放等国家大事”被排在第三位的有内向、情绪稳定、情绪不稳、中间和外向不稳等五种人格类型的学生。这充分说明了祖国的命运、个人的前途和学习生活在初中学生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而反映出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一代少年崭新的精神风貌。其余几项的大致排列序次为.谈有关文体活动的事,谈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老师,谈在家和在校不顺心的事;谈如何赚钱等。通过表7仔细地分析也可看出,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因各自特点不同,对这几个项目的排列序次也是略有差异的。值得提出的是,无论哪种人格类型的学生都把“谈如何赚钱”这一项放到了末位。那种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金钱对初中学生有着重要影响”的说法是缺乏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四、问且讨论
(一)初中生的人格结构,可分为外向、内向、情绪稳定、情绪不稳、申间、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内向稳定、内向不稳定等9种人格类型。人格类型的分布在年级间和男女些间提走弓一‘致的。它们只在每个年级间和男女生内部存在差异,分布最集中的是中间型,其次,是情绪不稳定型。
增加自信心: 要让自己变的不内向,肯定对自己要有自信,很多人内向的原因是害怕和别人去交流,不敢有目光的触碰,下意识的害怕和别人交往,增加自信心可以让自己变的昂首挺胸。
多了解时下热门的话题: 内向的人很少聊天,一部分是因为不想聊天,一部分是因为不知道要聊什么,所以知道时下热门的话题是非常关键的,比如明星,比如综艺节目等等,可以多了解一下。
认识更多的朋友: 内向的人想要变的外向,扩大交际圈是非常关键的,通过各个途径去认识更多的朋友吧,同学介绍,工作同事,社交软件等等,现在这个社会认识新朋友非常的方便。
参加朋友间的聚会: 光认识朋友还不够,还要多和朋友聚会,多和朋友见面,不管是人少的还是人多的,锻炼自己的社交手腕,你会发现你变得越来越外向了。
参加社交活动: 除了朋友之间的聚会之外,还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交的活动,比如公司组织的年会啊,比如义工活动等等,见识更多的场面,提高自己的阅历。
勇敢的和陌生人聊天: 要改变内向的性格,我们还可以勇敢的和陌生人去聊天,在大街上找国际友人搭讪等等,第一次也许你会非常的害怕,但是次数多了你会发现这其实非常的简单。
尝试销售的工作: 要改变内向的性格还可以尝试销售的工作,销售每天都需要去见不同的客户,联系不同的人,所以你的性格会在工作中变的越来越外向,越来越容易和别人打成一片。
循序渐进: 内向的人要变的外向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一步一步来,先认识朋友,多参加聚会,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尝试尝试销售的工作,给自己多一点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突击的训练: 我们还可以额外给自己发一些任务以及目标,比如去外地旅游,和那边的商家聊天,跟陌生人问话,强迫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外向的人,慢慢去突破 。
(来源:文章屋网 )
小靖在家常常会自己找玩具玩、拿绘本画图、看到书绝对不放过,爷爷夸他不愧是书香世家的子弟。但是每次家中有客人来访,小靖就显得紧张、畏缩,妈妈威胁利诱要他叫人,他都不开口,扭扭捏捏地躲在妈妈的背后,甚至想藏到妈妈的裙子里面,场面十分尴尬。
心思细腻的爸爸看在眼里,开始担忧儿子缺乏男子气概,未来要好好调教,才能成大器。妈妈没想那么远,无奈的是,小靖经常会莫名其妙地生闷气,无论怎么问也问不出个名堂,他一生气就拗半小时以上,妈妈担心闷葫芦将来会闷出忧郁症之类的精神疾病。
你家有内向宝宝吗?
了解孩子的人格特质很重要。以下是个性内向的特质:
1. 在不熟的人或众人面前,显得安静、沉默、表情少,易被误解为冷漠或生气。
2. 在众人面前表现(口语表达、动作表演),感到焦虑。
3. 在与众人交流后,感到筋疲力尽。
4. 不善于主动交朋友,亲近的朋友仅一两位。
5. 擅长观察,常发觉其他人未注意的细节。
6. 做事按部就班,时间充足即会把事情做得完美。
7. 偏好静态和想象的游戏。
内向的人生活满意度较低
小靖父母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极端内向个性者在人生的道路上,的确有些吃亏的地方,罹患心理疾病的比例也比较高。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曾进行长期研究,针对22个月大、特别怕生的一群宝宝,追踪到5岁时,他们仍是比同龄孩子害羞的一群,原来成长并不会将个性转变成开朗型。再持续追踪到30岁,发现这群个性内向的人,有固定异或结婚的比率较低(可能因害羞、缺乏自信,不善交异性朋友)、事业的成就感比较低(可能因不善于表达又缺乏社会支持,易被他人争功)、生活的满意度较低(可能因个性保守、压抑、焦虑,未主动参与休闲、运动与社会群体互动交心)。
避免封闭、焦虑的五大策略
孩子的个性固然受父母基因的遗传,但也深受后天环境及教养因素的影响,父母应充分把握。根据推测,大约50%~75%的人个性属于外向,在高阶主管中个性外向者所占的比例就更高一些,但是国际上颇负盛名的比尔?盖茨、股神沃伦?巴菲特、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等却都是个性内向的人,所以不要忽视内向孩子的潜力,反倒要多加琢磨。
一、事前准备,提升信心。
“准备”,能帮助宝宝了解状况,不再因陌生产生恐惧、焦虑。
降低焦虑的黄金策略,即“准备、准备、再准备”。
胸有成竹了,就有信心。妈妈在准备接待客人的前一天,拿出过去与对方合影的照片,告诉宝宝彼此的情谊,让宝宝建立感性印象,因势利导,把内向宝宝擅长想象的特质由负面导向正面。
二、教宝宝放松技巧
个性内向的宝宝,容易受人的因素而失常,例如,在陌生客人面前,不敢正视对方、脸部紧绷状似生气、肢体僵硬、喉头收紧说不出话来、脑袋一片空白呆呆的。放松技巧分两种。
消极的放松技巧,就是父母不要催促、逼迫孩子跟客人打招呼,当焦点不在他身上,他就放轻松了,让他旁观父母与客人间的交流互动,耳濡目染,学习与人互动的技巧。
积极的放松技巧,是教宝宝做缓慢深呼吸,做几次后肌肉就放松了,副交感神经活跃后情绪就放松了,宝宝就不会做出让父母尴尬的行为。
三、社交技巧一步一步来
先要求宝宝表现非语言的沟通元素,例如:注视、微笑、点头、挥手等,表示欢迎或再见。第一次未必要求全部做到,一项、两项逐步增加就能渐渐全学会。其次,教孩子简单的招呼语――“阿姨、伯伯”、“您好”、“请进”、“欢迎”、“请坐”、“我叫小靖”、“我是男生”、“我3岁了”、“拜拜、再见”……
一旦宝宝开口了,就会获得许多赞美的回馈。心情一好,脸部表情与肢体动作就丰富了、语言表达顺畅了,人际互动技巧自然而然地就表现出来了。
三、养成谈心的习惯
父母平常在生活中,有时把宝宝当朋友,谈谈自己的心情(绝对不是情绪宣泄)、甚至聊一聊自己出糗的经验,以及反省未来怎么做可以更好。目的是让个性内向的宝宝了解,自己不是一定要十分完美才会被接受,有情绪是可以找人分享、分担或求助的,他的个性也会逐渐开朗起来。
五、跨出舒适圈、发挥潜力
美国文学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说:“要去做你最害怕的事。”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超越恐惧,带领他跨出安全领域,未来就会不断前进。过度保护孩子,只是让他画地自限。
看到内向宝宝的优点
父母不要只看到个性内向宝宝的缺点,因为这类宝宝还有不少优点呢!“慎思明辨”就是其中之一。慎思明辨在学业方面有助孩子努力学习、在交友方面有助孩子慎选益友,这两大发展都会让父母更放心。只要运用本文介绍的五项策略,从小调教,个性内向的宝宝未来也能成大器。
专家简介:高丽芷
现在人的说法,真的是变化无穷,以前说学历重要,现在又说学历不算什么,成功需要的是除学历以外的东西。以前说性格外向比较好,现在又说内向的人比外向的人更加占优势。不过想想,这样的变化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毕竟,社会在变,何况人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举的两个例子:学历和性格,它们与成功之间,存在的一种必然的力量。曾经,我把这个问题问了周边的人,他们还一头雾水,甚至觉得我神经质。这两者之间,能有什么力量呀?
其实,不经历一些事情,是难以理解别人说的一些话的。就像我,以前也是觉得学历很重要,外向的性格更好一点,但是我现在都不这么想了,因为我的经历告诉我,人,只要想做,无所不能。而在被苦难禁锢的时候,一定要拥有一种力量,那就是——安静的力量。
安静的力量,是指一个人身处困境之中的时候,可以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情,也就是专注度要高。事实证明,社会上不乏一些自学成才的精英,而社会上那些不太接触人的内向者,也并不代表他们就是无法生存的。他们有自己的事情做,也同样可以做的比一般人更加优秀。
在我身上,也是可以证明这样的一个例子,我以前也静不下心来做事,总是想去外面玩,但是后来我的思维变了。我觉得,自己虽然性格内向,却不能拥有一种安静的力量,这,是一种性格的缺陷。的确,外向和内向都没有错,错就错在不会利用。终于,当我真正学会了安静,我才感觉生命属于自己。
所以,只有学会安静,才可以拥有意想不到的人生。也就是说,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安静下来,好好学习,让知识丰富自己的阅历,安静下来,发挥自己的内向优势,让缺陷变得完美,安静下来,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时刻告诉自己,想要成功,就必须拥有一种安静的力量。
中医与西医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不同。从宏观角度看,中国文化倾向于“内向型文化”,而西方文化倾向于“外向型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从古希腊与罗马开始的欧洲传统文化之间,有着鲜明的对比和实质上的区别。其基本点在于:中国文化是从静观自身、从自身的内向实践开始而发展、形成起来的世界观、宇宙观与方法论,以及生活、生产方式和各种文化形态,欧洲的文化是从动察外物、从自身的外向实践开始而发展、形成起来的世界观、宇宙观与方法沦,以及生活、生产方式和各种文化形态。我们认为,可以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简称为‘内向文化’,或者是‘内行(xing)文化’,把欧洲的传统文化简称为‘外向文化’,或者是‘外行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向型”的特点是比较明显的。内向型文化中,哪怕是对于人体之外的认识和研究,也往往从自身出发。例如,古代中国对于宇宙的认识,就认为天人是合一的,认识了人体,也就认识了天地,天地只是一个更大的人体而已,两者是同源的,也是“同构”的。而外向型文化则不同,哪怕是研究人自身的心理活动,也用外向对待的方式去认识和研究,如实验心理学等。
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内”的关注,可谓是蔚为大观。“中国古代史上有一系列的称谓和术语可以证明,如内学、内算(指数术学)、内志、内美、内行(指内向的实践)、内功、内表、内炼、内景、内照、内视、内省、内动、内转、内证、内醒、内丹、内家(指武术流派)、佛家带来的有:内典、内明;在典籍名称上的反映有:内经、内篇(多为专写内向文化的部分〕、内易、内传;又有与内字相通的返字词语,如返观、返照、反省、反躬;实际上已经运用过的内字词语还不少,如内唱(戏曲用语〉、内劲等,气功与武术界最多用内宇词语;此外,还有真意、真人、真气、真元、真火等真字词语。”
这些内向型文化特色的词语,有很多是西方文化所难以理解的,如“气”、“血”、“阴”、“阳”,西方文化背景的人或许能够理解,但“真气”、“真元”、“真阴”、“真阳”、“真水”等就是内向型文化所独有的东西了,不是此文化背景中的人则难以理解。
1中医与“内向型文化”
1.1内向型的生命观、疾病观和治疗观
中医的两大特征——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本质上都是和内向型文化有关。内向型文化不将身体拆开来对待,看到的不仅仅是身体,而是生命,而且生命还和天地这一大“生命”的秩序是一致的,感通互动的。如《灵枢·邪客篇》有:“人与天地相应也。”对人体整体观念的认知,构建了一个以五脏为中心,形神一体的身体观。
辨证论治同样也是如此,在诊治过程中,不是针对具体的病,而是把握疾病背后的一种无序状态——“证”,证型即是对人体的无序状态的一种归纳和表述。同时也不抛开主体去认识疾病,认为疾病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不抛开“正”而单独地去认识“邪”等,如《素问·评热病篇》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些也都是“内向型文化”的体现。
1.2中医学认识方式的“体知”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外界的认识,也依靠内在的“体知”,汉语中有“体悟”、“体验”、“体察”、“体会”、“体谅”、“体认”等一系列的词语来表达认识的方式,都离不开“体”,可见“内向型”的“体知”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独特的“体知”性的认识方式,也是内向型文化的体现。而现代科学所代表的外向型文化,主要还是以“认知”为主,“体知”无法获得“合法”的地位。如现代医学的研究,总是希望量化,希望找到物质基础,希望建立统一的标准,这些都是“认知”的认识方式的要求。
很多人说中医是“经验医学”,这是与西医学的“实证医学”相比较而言的。但是,“经验医学”的说法,本身也是从外向型文化的角度来说的。中医中确实有大量的经验的内容,而且中医中的很多东西确实用实验的方法无法得到证实,但却不能认为中医是经验医学。中医,应该是一种“体验医学”或者说“体知医学”。
气、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六、五运六气、经络运行、人与天地之间的联系、人与时空之间的联系、药物归经,这些东西本质上都是“体知”所得来的,而不仅仅是靠“经验”。靠经验,可以总结积累一些具体的医术,但很难将中医提升到一套完整的医学体系。葛洪在《抱朴子》中曾说:“苟得其要,则八极之外,如在指掌,万代之远,有若同时。”中医是建立在对天地规律的“体知”之上的,当然,“经验”是“体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是全部。很多疾病,医生并没有“经验”过,但却可以凭借着“体知”,而获得治疗的方法。中医讲求上观天,中观人,下观地,如《灵枢,逆顺肥瘦》说:“人之为道,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这种观点其实就是在增强医家“体知”的能力。
还有学者指出,中医的很多东西靠“内证”的方式获得,内证,指人通过修炼而具备内视反观的能力之后,自我验证阴阳、气血、经络、脏腑乃至天人相应真正含义的过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也提及内视,曰:“反听而后所闻彻,内视而后见无联。”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一书中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说,脏腑内景和经络隧道,只有通过某种修炼的人,才能内视(返观〕体察认识到。与中医密切相关的道家著作《黄庭内景玉经》,记述有关脏腑、经络、精气的理论,着重阐述存思身神、守固精气的理论和方法。这些“体知”,一般人很难做到,但也可反映出对人体的“内向型”的“体知”的特点。
中医一直讲求“医者意也”,讲求“体悟”,这本身也是内向型文化的体现。中医学史上,以‘心悟’和‘心法’命名的医学著作层出不穷,便是明证。如刘完素的《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朱丹溪的《丹溪心法》、薛己的《外科心法》、吴谦的《伤寒心法要诀》、程国彭的《医学心悟》、尤怡的《金匮要略心典》、万全的《片玉新书》、高秉钧的《疡科心得集》、黄元御的《四圣心源》、窦材的《扁鹊心书》等,不一而足⑺。
中医的每一次发展,都离不开“体知”。如四气五味理论、归经理论、命门学说、病因学说、经络学说的产生,都是靠着“体知”来完成的。而中医医生诊疗疾病,对自身的“体知”能力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体知,不仅是生理上的体验能力,还有心理和思维上的体验能力。历史上高明的医家,都是“体知”能力较高的医家。现在中医教育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体知”的重视不够,总是偏重于“认知”,这也是我们处于外向型文化的时代特征的大环境使然。有很多人强调学中医的人要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其实这种诉求的根本目的不是在于掌握传统文化的多少,而是希望通过传统文化来增强传统文化所带来的那种“体知”能力。
1.3内向型文化的特点,是中医学独立存在的原因
中医的“内向型”的倾向,也是中医这门科技门类一直还独立存在的原因。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门类: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其他的三门都已经融入现代科学之中了,而独有医学,依然独立存在,现代医学很难将其融合,其原因就是现代科技都是一种“外向型文化”的产物,都可以用外向对待的方式来进行研究,而天文学、数学、农学这些以人体之外的事物为研究对象的科技门类,可以很方便与外向型文化的研究方法相融合,而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的,天然具有“向内”的倾向,而且内向型的方法具备天然的优势,其对人体的很多认识,反而是外向型文化所做不到的。李约瑟曾经指出:“东西方物理学,早在耶稣会士活动时融为一体了。中国和西方在数学、天文和物理学方面,很容易有共同语言。在植物学和化学方面,过程就要长一些,一直要到19世纪才达到融合。而医学方面却至今没有达到。中国医学中的很多事情,西方医学解释不了。我想可以这样说:某一门科学越复杂,就越难实现东西方的统一。”
历史上的“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这些主张都难以实现,其本质都是内向型文化与外向型文化的不兼容所造成的。也有学者指出中医是复杂性科学,其实,中医的复杂性,来自于中医的内向性,对人体的内向体知的复杂性,因此难以完全用外向对待的方式进行研究。
1.4内向型文化与中医药发展困境
内向型文化的特点也是目前中医药发展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是我们现在的文明阶段基本上是以外向型文化为主体,对以内向型文化为主的中医学体系会产生研究和认同上的困难,如中医中一些表达“无形”事物的概念,如“气”、“阴阳”、“六”,中药药性的“走”与“守”等概念,难以在现代科学中获得相应的话语权。二是内向型文化形成的中医学体系,存在许多自身的缺陷,如对医家自身“体知”、“心悟”能力要求较高,对很多中医知识无法量化,造成了知识的存储、传播的困难;一些理论解释力强,但反过来却无法产生指导作用;很多知识难以证伪,甚至也给一些假的医术提供了市场。这些都是内向型文化自身的不足造成的。
2从“内向型文化”的角度认识中医的价值
2.1新的医学模式体现了内、外型文化的融合
医学模式又叫医学观,是人们考虑和研究医学问题时所遵循的总的原则和总的出发点,医学模式影响着某一时期整个医学活动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从而使医学带有一定的倾向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一些由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导致的疾病已经得到控制,而另一类非生物因素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精神类疾病等开始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危害。曾经应对生物因素导致的疾病十分有效的生物医学模式,在应对这些疾病上却显出很大的局限性,因为社会因素或心理因素成为导致这类疾病发生的原因。于是,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于1977年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论文,提出了综合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与疾病影响的医学观,这就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世界卫生组织也给健康提出了新的概念,即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的新的健康概念。这一定义对医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实现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良好状态为目标,更加重视生命质量。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生物医学模式主要是一种外向型文化下的医学模式,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则体现了内向型文化与外向型文化开始融合的趋向。因此,我们会发现中医学中的很多方面,天然地符合这种新的医学模式和健康观的某些特征,给新的医学模式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背景。中医的内向型文化特点所带来的重视整体和综合,重视体知,重视形神合一、天人相应等特点,将会在新的医学模式的构建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其所具有的一些内向型的医学理念和方法会使现代医学的哲学基础更加深厚,对疾病的认识和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分类更加优化,外向型文化发展出的现代医学存在的许多不足、局限或无奈将得到克服。
2.2内向型文化与外向型文化融合更好地面对生命和疾病的复杂性
生命具有复杂性,远非目前的外向型认知科学所能完全认识的,内向型文化对于认识生命的复杂性具有自身的优势,给我们提供了另外的一种了解生命和人体的范式,而这种范式在某些方面更符合医学发展的需要。“采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建立并不断完善人体的整体模型,利用整体模型从根本上改变现代医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化倾向,实现对人体的整体调控这个新的发展方向。与已往新学科的分化不同,它代表着未来现代医学发展的主流。”充分发挥内向型文化的优势,内向型文化与外向型文化结合,才能给医学发展提供一个更加深厚的思维基础和发展方向。
我们对很多疾病的病因尚未明了或尚未完全明了,就像临床上很多冠以“原发性”或“特发性”词头的疾病,其实都是至今还未找到其原因的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等。这是因为许多复杂疾病的病因是十分复杂和隐匿的,探明其真正原因需要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但外向型文化难以跨越的障碍,内向型文化有时却可能十分轻松地跨越。内向型文化更能够了解人体的感受、人体内部的互相配合、协调动作关系,更好地把握人体健康和疾病的本质和规律。对于那些复杂隐匿的疾病,内向型文化与外向型文化的协同,可以更加深人地认识人体的有机整体性,提出更优化的疾病分类系统和更优越的治疗方法。如中医中的“证候”研究与现代“组学”研究的结合,就体现了这一趋势。“证候复杂性决定了简单还原论方法难以阐明其科学内涵。后基因时代,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在展示生命一般过程的同时也注重个体差异,其整体观、个体观、动态观与中医学思想不谋而合……随着组学技术和分析方法的完善,证候本质的研究有望得到客观阐释,中医与现代生命科学也藉此相互汇通。”
幼儿的天性本应是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童稚无瑕,表现出来就应是活蹦乱跳,爱说爱笑。可有些孩子,年纪小小却沉默寡言,显示出忧郁,深沉老道的样子,整天板着脸,即不爱说不爱笑也不合群不爱玩,这种孩子身体各方面都发展正常,智商也高,就是性格偏内向,与自己的年龄特征格格不入,这些孩子当然不是那么讨人喜欢。
这几年在我所接触的班级中,每个班都有两三个这样孩子。那么,如何使这些性格内向的孩子活泼起来,促使他们的身心和别的孩子一样得于健康发展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应有的自信心。性格内向的人往往是由于缺乏自信心造成的,老师如果听之任之,不闻不问,爱管不管,倒觉得他们挺老实,自己不费心了。那么,就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也会影响他(她)们以后的为人,容易造成孤僻的性格。因此,我们应该多给这样的孩子予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即使他们做得不好也不要随便责备,应说:“你下次一定做得更好”,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未发展起来,缺乏自我评判能力,他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尤其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很重要。在我带的班中有个小朋友,刚入园时,胆子很小,不爱说话,也不合群,整天独自坐在那里,谁也不理,上课老师提问从不回答,也不爱参加活动,动不动就哭。后来我主动接近她,对她进行耐心的开导,并经常鼓励她,从不责备她,她做得不好也从不教训,而总是说:“不要紧,你已经比以前好多了,你进步很快。”逐渐地,她开始小声说话了,参加活动的热情也高起来了,现在成了班里的活跃分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好。所以说让儿童产生“我行,我并不比别人差”这种感觉是很重要的。
其次,要督促他们多参加各种活动。性格内向的人往往不合群,老师组织的活动能免则免,从不要求参加,所以组织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幼儿,一个也不能少,一次也不能缺,而且还要让他们在活动中多扮演主要角色,多鼓励他们表现自己,引导他们大胆的参加,做得不好也不要紧,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快乐,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是帮助内向孩子克服胆怯的最有效途径。
再次,还要多教育别的孩子主动接触他们,多与他们玩。性格内向的孩子喜欢独来独往,不合群,容易受到别的孩子的歧视,往往受到别的幼儿合伙欺负,甚至经常挨骂挨打。所以老师要经常教育别的孩子别歧视他们,更不能合伙来欺负,要主动接近他们:“小朋友之间要搞好团结,在一起好好玩”。当发现他们被别的孩子欺负时,老师要及时出来制止,教育别的孩子。
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天性最容易表露出来,性格再内向的孩子,如果有一群小朋友整天在一起和他玩,只要智力正常,他也会活泼起来的。有时孩子们之间的勾通和交流比大人的苦口婆心效果要好得多。
第四,对性格内向型的孩子说话要特别小心,不能乱批评,更不能加于讽刺,因为内向型的孩子也和大人一样,特别能“记仇”,平时他不爱说话,但别人说的话他记得特别清楚,也特别久,不象“马大哈”型的孩子,你批评几句没关系,过不了多久他就忘了。
第五,要持之以恒,培养婴幼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性格内向的孩子虽然不象活泼的孩子那么讨人喜欢,甚至另人讨厌,因为老师说什么他们都不应,声音大一点就哭赖,真是烦死人了,恨不得给几个“耳光”。可我们毕竟不能这那做,这时需要的是我们的耐心,没有足够的耐心是行不通的,只有耐心地开导和鼓励,才能让这些孩子听你的,相信你,从而愿意和你说话,这才是你的胜利。作为幼儿教师应该不怕委屈,要相信性格内向的孩子也是可爱和孩子。
谢老师:
自从装修以来,我和老公经常争吵。你问他有什么想法,他都说随你吧。我就忍不住发火:“你怎么一点自己的想法都没有啊?你怎么就不能替我分担一下家里的事呢?”今天,他终于有想法了,竟然在网上看中了一套浴室三件套,我又火了:“网上的东西怎么可信呢?质量如何保证?你也太幼稚了吧。”当初愿意嫁给他,是知道不会再有比他更爱我的人。可这么多年来,我总嫌弃他没有主见,搞的我自己也很纠结。现在争吵越来越频繁,我该怎么办?
—读者 愤怒的小鸟
短短一段话,折射出两个问题。一是在“选择我爱的,还是爱我的伴侣”这个亘古不变的难题上,你显然选了后者。这是人之常情,也并不必然预示婚姻不顺。
但是,如果二者之间爱的差距悬殊时,恐怕就有麻烦了。刚开始也许很享受,时间一久,你就会发现自己变得挑剔不满。“什么都听你的”原本是随和体贴,现在却变成没有主见不担当。他的性格一时不会改变,爱可能也没少,但你却不再能容忍,只能说明你爱他不够多,连他最基本的性格都接受不了。同时说明你对自己不够了解,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所以才会那么纠结。
其二是具体沟通互动层面上的失败,导致结果事与愿违。如果你真的希望老公有主见,就不要那么强势,要学会示弱,温和一些。对他,多加鼓励和赞赏,而不是用批评、发火甚至斥责的态度。浴室三件套能值多少钱?好不容易他有想法了,为什么不支持他一下?即使真出了问题,他那么大的人难道不会总结教训吗?人都是在经验中从幼稚到成熟,你要耐心点,多给他时间和机会。
装修,是美化家庭的好事,但却充满艰辛。因为其纷繁琐碎,劳心劳力,人的情绪自然烦躁激动,特别容易引起夫妻分歧的升级或矛盾的集中爆发。夫妻对此要有警觉和心理准备,力争把它当作深入了解和磨合的良机,而不要使其成为破坏关系的导火索。
谢际春
北京布谷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孩子和我一样内向
段老师:
我的儿子三岁半,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跟不上外面的节奏。比如幼儿园“六一”活动,班上的小朋友都跳操,他却站在一边一动不动,感觉不能融入集体生活。遇到陌生人他也不说话,看上去很紧张,满脸通红。我自己比较内向,所以担心孩子和我一样,该如何引导他变得外向一点呢? —读者 贝贝妈
内向的人最典型的心理特点是不善于主动与人交流。由此,那个可爱而且真实的自己往往不为人所知。如何让孩子变得爱主动与人交往呢?
一、和孩子一起,讨论他的优点,而且要越具体越好。在家里都用正向的激励性语言,同时对孩子表现出的一点点主动给予正向回馈。如宝宝很爱干净、宝宝很听老师的话、宝宝特别守纪律等。
二、和宝宝讨论喜欢什么,积极参加一些小规模的兴趣班,如绘画、跳舞等。在这样的小班上,孩子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也容易和小朋友认识并且熟悉起来。内向的宝宝是慢热型的,他们与别的小朋友熟悉起来相对慢些,一旦有了良好的开始,一切就不成问题了。
三、家长“五招”:1.经常带宝宝走亲戚,在温暖安定的亲戚家里,小朋友自然会更放得开;2.带宝宝串串小朋友家的门,特别是同班玩得来的小朋友,这样孩子有机会与更多的人接触;3.带宝宝去看大自然,并且与孩子共同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在大自然中,孩子会更加自然地表达自己;4.把别的小朋友邀请到家里来玩,在熟悉的小环境中,孩子会感觉更加安全。5.教孩子一些小本领。孩子有一些特殊本领,就会感觉自信,心里有底,虽然内向些,但表达起来更加容易些。让孩子朗诵、歌唱、表演,这些小小的技能对于内向的儿童会起到特别的效果。
四、克服宝宝的内向,家长的榜样和示范尤为重要。家长要主动开口说话,这对宝宝是一个积极和正向的示范。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讲故事接龙,让孩子多开口说话,不要批评和指责,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这样,家长进步了,孩子也在一点点地成长和进步。
家有内向特质的宝宝,大多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场景一 与爸爸妈妈一起出门,碰到爸爸妈妈的朋友,会不好意思,低下头,把自己的视线不知道转移到哪儿去了,如果非得打招呼会很不情愿地抬起头打招呼,打招呼的声音也就只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才能听得到。
场景二 比较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在他玩玩具时候催促吃饭,经常是催几遍都没有反应。
场景三 和小朋友玩耍时被人欺负了不敢大声讲理,更不敢反抗,一味忍受,回家后哭泣。
场景四 带宝宝去商场,看到玩具,想要妈妈买,妈妈不答应给他买新玩具,就会不开心,然后生很长时间的闷气,要安抚很久才会好起来。
相信经历过大部分场景的妈妈一定会抓狂的,不知道怎么应对才好。如果自家宝宝刚好是这种气质“安静、不爱讲话、执着、个性敏感、有小脾气”的类型,父母需要特别注意对他们的养育方式,要给予他们更充分的关爱和耐心。父母一定要记住,每个宝宝都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我们一定要尊重宝宝的天性,让他们可以尽量舒展地成长。
养育内向特质的宝宝秘籍:
鼓励表达感受,尝试与宝宝产生共情。
内向宝宝天生不那么喜欢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父母可以从小引导其表达感受,这样才能更好地知道宝宝的想法,更好地和宝宝互动。父母需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可以表达的环境。当宝宝在社交上有慢热和退缩倾向时,不要和孩子说:“你怎么这样胆小!”而是先和宝宝的情绪产生共情,可以和宝宝这样说:“与陌生人打招呼是让人不好意思,妈妈小时候也会这样,但只要开了口,就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个好朋友,咱们试试看,好不好?”宝宝有的时候会因为一点小事情很生气,不要和宝宝说“男子汉,这点事情还值得生气?”之类的话,可以这样引导宝宝:“别人那样说,你是不是觉得很生气?如果是妈妈,也会生气的。”我们要给内向宝宝更多的接纳和耐心,去倾听他们最真实的想法,让他们慢慢学会先在家里能够比较自如地表达感受。爸妈可以多提供宝宝与陌生人交往的机会,但是一定不要勉强或者逼迫宝宝,不要给宝宝压力,不要逼迫宝宝交很多朋友,只有在合适的时候,鼓励他尝试和别人相处交往,这样孩子才可以慢慢向更多的人敞开心扉,慢慢交到合适的小伙伴。
避免给宝宝贴标签。
爸妈不要反复跟他人强调宝宝的特质,尤其是当着宝宝的面责怪他。“胆小、不积极、没热情、固执、真倔啊”这些标签是严禁使用的,一旦使用,对内向宝宝的自信心会有非常大的打击,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帮助宝宝走出自己的小世界,还会让他更紧张更惶恐,不知道怎么应对复杂、充满压力而变化万千的世界。对内向宝宝的引导,要能够做到就事论事,避免对他的整体形象和个性贴标签。
留意并且分阶段缓释分离焦虑。
在入幼儿园的前期或者进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时,内向宝宝更容易比外向宝宝有分离焦虑。为了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把宝宝送到幼儿园后,可以陪宝宝多待一会儿,帮助宝宝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熟悉幼儿园老师。也可以提前在家里模拟一些幼儿园的活动场景。如果可以,最好能提前带宝宝参加幼儿园的一些活动,帮助宝宝更多地接触幼儿园。不要因为内向宝宝怕生就拖延送宝宝去幼儿园的时间,一定要给宝宝逐渐适应环境的机会。
摘要:人与人之间差异性是普遍的,绝对的,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幼儿也不例外。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个性特点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而这个时期也是人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关爱 赏识 尊重 感染
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个性,性格外向的幼儿总是给人一种活泼、阳光、调皮、热忱、好动、聪明、能说会道的感觉。而性格内向的幼儿则总给人一种很文静、内心很细腻、敏感、遇事容易心事重重、不善或不喜欢表达、交流的感觉。积极促进每一个幼儿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是每个幼儿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责任,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要促进幼儿社会性和人性的积极健康的发展,“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一点都没有错,性格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刻不容缓。那么如何才能转变内向幼儿的性格呢?
一、教师应该给予幼儿更多的关爱
针对内向的幼儿坚持每天都多关心他一点,多问候他一点,每天早上一来幼儿园,就主动向他问好。平时生活中多和他说话,即使得不到回应,也要依然不断的和他交流。发现优点及时夸奖,并贴小红花奖励,让其感受内心的喜悦,自信心有了,自然也就开始说话了。在活动中,为了多说话,经常让内向的孩子多回答问题,鼓励其用大家都听得见的声音讲话,教育其他幼儿耐心等待,并用鼓掌的方式表扬他的进步,日常生活中,经常让他为大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为大家发物品、到邻班老师那儿借东西,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与同伴交流。做到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苗需要爱心浇灌,内向的孩子更需要爱的滋润。一般内向的幼儿十分固执,又不会轻易顺从,不太容易改变。我们必须摸清他们的脾气、喜好,首先得投其所好,再慢慢地加以引导,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以慈母般的爱去感化他们。我曾带过一个内向的女孩,开始来时整天抿着嘴、低着头,谁都不理,我和她说话总是听不见回音,一副“独行侠”的模样。后来脆少说话,多行动:头发乱了给她梳,出汗了帮她擦,给她剪指甲、系鞋带,经常伴以的动作,摸摸头,拉拉手,甚至常从家里给她带小食品、小玩具,总之给了她比其他幼儿更多的关爱。当她第一次主动地大声叫“老师好”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激动。是啊,老师的爱有着无坚不摧的力量,我们应当用爱心去感化内向的孩子,换回他们纯真的笑容。
二、抓住关键,掌握赏识教育艺术。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性格开朗、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因此赏识教育是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实践证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老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关注内向的幼儿,发现其“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欣赏,并注重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如:在上美术课老师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说:“你今天画得还行,但是不如某个小朋友画得好。”老师的本意是鼓励孩子进步,可孩子会觉得老师在批评他,使自信心受到伤害而放弃努力。当孩子做错了什么,也切忌大声呵斥,而应该讲究艺术,语气要婉转而富有启发性,既帮幼儿找到不足,又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这样,幼儿才能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到教师对他们的热爱与信任,从而使自己充满自信。
三、尊重幼儿的意愿,培养其自信心,努力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
幼儿是独立的,积极主动的个体,只有在开放、轻松的环境中,幼儿才会自由地选择、自由地进入,主动地和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才会大胆主动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比如:我们班的段雅玲小朋友性格非常内向,上课从来不回答问题,即使点到她的名字让她起来回答,她也不会说一句话,后来我就不断的鼓励她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你不会,老师也会在旁边教你的,不用怕。”在玩游戏时我也会在旁边鼓励她、支持她,给她信心,慢慢她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敢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通过各种活动她懂得了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说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是培养内向孩子自信心的关键。再比如:我带领幼儿玩角色游戏时,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因为喜欢的活动可以满足内向幼儿的需求,发挥他们的能力,激发他们内心的渴望,促进他们的个性和谐发展。
四、为幼儿创造交往契机,让快乐情绪感染和改变内向幼儿
教师要为幼儿创造相互交往的环境,让性格开朗的孩子主动接触内向的孩子,多与他们玩。根据幼儿好游戏、好玩的天性,我为孩子设置了区角活动:“结构区”、“表演区”、“角色区”、“美工区”、“体育区”等等,让孩子们自愿加入其中玩耍,在玩耍中他们的天性最容易表露出来,性格再内向的孩子,如果有一群小朋友整天和他们在一起玩,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也会活泼起来,性格外向幼儿的快乐情绪就会感染和改变内向的幼儿。
五、家长配合,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