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

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

时间:2023-05-29 18:03: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故事分别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等。

2、女娲补天是上古神话传说之一,讲的是人类始祖女娲用五彩神石修补天空的故事。

3、共工触山是女娲补天的前传,讲的是共工和火神之间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怒装不周山而告终。

4、后羿射日讲的是远古时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民不聊生,大英雄后羿为了拯救百姓于水火,射下9个太阳的故事。

5、嫦娥奔月则是嫦娥被贼人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西王母赐给丈夫的不死药飞升到月宫的故事。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深厚沉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体育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既体现出传承性的特点,也富有时代性的特色。研究古代体育文学对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历史,认识古代人民卓越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坚强的意志与不怕困难的品质有着深刻的意义。通过对古代体育文学的研究,首先丰富了我国的体育史的内容,同时因为古代体育融入文学中,也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史的内容。所以说具有双重意义。在远古的文学记载中,有很多与体育相关的内容,对研究我国的体育的诞生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虽然当时人们并没有具体的体育概念,但已经有了体育锻炼的认识。这是生活的需求,也是生存的需要,今天我们可以称之为体育意象。这些体育活动广泛见于古代文学中,如《山海经》里面的故事,很多就与体育有关;《诗经》中对射箭、骑马、游泳、舞蹈等更是有详细的记载与生动的描述。通过古代文学来研究古代体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也是一个有意义的活动。其次,通过从体育学的角度出发来关注体育文学,这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也是最为有效的研究方式。我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错综复杂,如果单从一点出发,必然会出现偏见,产生纰漏,窥一斑而不可知全豹,重蹈盲人摸象的覆辙。在文学的研究领域中发现总结并提炼体育学,可以全面考察古代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能完全走进古代人民的生活之中,对历史有更清晰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丰富体育内涵的同时,也领略到古代文学中的精髓所在,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拓宽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视野,扩大了古代文学的影响力,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再次,通过对古代体育文学的研究,可以展现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了解我国古代体育的发展盛况以及对世界体育事业发展的贡献,我国的体育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例如射箭,远古时代就有;游泳,通过《诗经》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击剑,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可以证明春秋时期就有很多的剑士……这样就可以总结出,我国的体育运动并不比西方发展晚,在很多方面甚至领先于世界;我国的古代体育运动并不是乏味可陈,而是开展得有声有色。通过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学的研究,在无形中就推动了我国体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二、中国古代英雄神话

(一)神话的产生

神话的产生源于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由于受思维认识的约束,古代人们对很多的自然现象不能科学解释,就认为有一种更加强大的力量在操纵、支配。于是就出现了风神、雷神、电神等模糊的概念。这是对自然的无奈,同时也是认识自然的开端。对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们创造出了开天辟地的神话,与人间的社会相联系,就想象出天宫玉帝。当然,人们对于自然现象又不是一味地妥协,想象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于是就有了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等神话。初步表现出“人定胜天”的思想,表现出古代人们的顽强的精神与不屈的斗志。

(二)英雄神话

当神话在形成之初,表现的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那时的神话主角是模糊的、缥缈的,是不可捉摸的。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有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时,神话的主角就变成了活生生的人了,英雄神话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这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有了更深的发展,虽然依然是通过想象或幻想来塑造这些英雄形象的,但这时的人类已经有了自我认识的觉醒,有了自我反思的进步。神话中的英雄,不惧怕神秘莫测的大自然,敢于向自然挑战,把命运紧紧握在自己手中。于是愚公的挖山不止,吓坏了山神,真的将太行王屋二山给搬走了;太阳即便是天帝的儿子,但胡作非为,祸害百姓,依然被后羿给射杀了;大海广阔无垠,龙王却被小哪吒给制服了;天帝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刑天也敢于反天了……神话中的英雄,要么是战胜自然的勇士,要么就是传播文明的智者。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古代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

三、中国体育与神话故事

(一)射箭与《后羿射日》

射箭是我国最传统、最强项的体育项目之一,射箭的渊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据考证,我国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发明了弓箭,随后弓箭一直是人们狩猎和军队打仗的重要武器。射箭是中国古代“六艺”之一,《论语》中有这样的话:“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可以看出射箭已经成为一项专门的体育运动,是君子所必须掌握的内容。与之相关的神话故事有《后羿射日》:据说上古时代,天上竟然出现10个太阳,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可想而知。当民怨传到后羿的耳中后,就去向尧请求惩罚这些祸害百姓的太阳,也就是玉帝的儿子。尧为了解除人间的旱情,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就答应了后羿,于是便产生了这样的神话,后羿弯弓搭箭,一口气射掉了9个太阳,在第十个太阳的苦苦哀求并保证不再胡作非为的情况下,后羿才罢手,于是只留下现在我们看到的唯一的太阳。与后羿有关的故事还有逢蒙学射,因为后羿射箭技艺高超,逢蒙就投在了后羿的门下学习射箭,逢蒙心术不正,感觉掌握了射箭技艺,想除掉后羿,成为天下第一射箭高手,就偷偷地向后羿放了十支暗箭,前面九支都被后羿躲过去了,第十支箭快到咽喉时,后羿一低头咬住了箭镞。这是神话,但对于后来的人们不至于惧怕自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些神话传说歌颂了射箭英雄的超凡的本领、坚韧不拔的意志,为民除害、造福人类的功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射箭这一原始的体育活动与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它在原始先民的生活和心理上所占的重要地位。同样,也使我们看到了先古的体育,射箭不是一门技术,而是列为课程所要求的、君子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内容。日易成奇,熟能生巧,远古神话与体育是协调得如此紧密。

(二)长跑与《夸父逐日》

长跑是现代的体育项目之一,同时也最能体现古代体育的特色,想当初我们的祖先不就是靠一步步走出我们的疆域的吗?谁能曾想,远古时期的人们就靠着一双脚板,走过了西伯利亚,走过了西双版纳。从内陆走到沿海,从北极走到赤道。可以说,现今的每一个长跑运动员都会达到这样的成绩。与之相关的神话故事有《夸父逐日》:据说夸父文是一位相当神奇的人物,其特长就是善于奔跑。他与太阳相比谁的奔跑速度最快,结果他一路奔跑到黄河,感觉口渴,就喝了黄河的水;然后又口渴,想到北方的湖中饮水,没有到达目的就连咳带累死去了。这也是个神话故事,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夸父的不凡的意志和超常的目标。现在对这个故事的解读为夸父———不自量力的人。到底对不对呢?或者说他们懂不懂先古人们的思想呢?他们不懂如今的科学,才会有今天看来近似愚蠢的举动。但这恰好也体现了古人不惧自然、人定胜天的一面。有人说是这是马拉松的前身,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长跑运动的起源有多么的早。

(三)游泳与《哪吒闹海》

游泳也是我国的最传统最强项的体育项目之一。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锻炼肺活量。大家熟悉的神话小英雄哪吒就是一个游泳高手。神话故事《哪吒闹海》中是这样描述的:哪吒与家将出游,天气炎热,大汗淋漓,就在九湾河入海口洗澡,小孩子喜欢玩,在水里洗澡时,哪吒解下了混天绫在水里舞动,不料就惊动了水底的龙王的水晶宫,派夜叉查看时,夜叉被哪吒用乾坤圈打死;东海三太子出来后又被哪吒剥皮抽筋,由此引出了很多的祸患。神话故事通过塑造哪吒的英雄形象,表现出人们挑战自然的勇气,但我们要关注的还是这里面的体育文化,一个小孩子就可以在大海里洗澡,可见游泳本领之高超,也足以说明古代人就掌握了一定的游泳技巧,也认识到了游泳锻炼对强身健体的功效,当然也是古代人们生存能力提高所必须掌握的内容。这为以后游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南宋文人周密在其《观潮》中,描述了弄潮儿迎风斩浪的游泳技艺:“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第3篇

关键词:嫦娥;故事

中图分类号:i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74-02

中秋节总免不了和嫦娥奔月的故事联系在一起。月亮里住着美丽哀愁的嫦娥,一只可爱的玉兔捣药,吴刚辛勤的砍桂花树,这样的场景无数次的被老人们提及。

嫦娥奔月故事中主要有嫦娥、玉兔、药、吴刚、桂树五个元素,它们各自代表了月亮的不同面。从这个神话形成的年代来看,上述六元素很可能是逐渐添加到月亮的象征体系中来的,因此出现了叠加、复合的状况。中国的神话体系向来以破碎、杂乱著称,往往同一神话有着各种说法,如龚鹏程所言,其中难有系统,“这些歧异,根本是不可定之是非。学者各执一词,各定谱系,而矛盾缺误,皆在所难免”。嫦娥奔月已是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但是,嫦娥为什么要奔月?传说她是吃了仙药后飞升上月的,这仙药何来?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两种广为流传的说法,一种是“失望窃药说”,另一种是“智斗逢蒙说”。我们对这两种说法加以分析。

一、故事人物来源

据考证,后羿这个神话人物,有两个人物原型,一是上古时期的射九日的大羿,一个是夏朝有穷国的国君后羿,部分学者认为传说中的后羿是抽取了后羿、大羿的特征而融合成的神话人物。《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羿是帝俊派下来为民造福消除祸患的天神,但他射十日,而这十个太阳恰是帝俊之子。帝俊无法接受羿射杀自己儿子的行为,对他极为不满,“冯珧利玦,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帝俊的不满,连屈原也对此表示疑惑不解。《随巢子》:“幽厉之时,奚禄山坏,天赐玉玦于羿,遂以残其身,以此为福而祸”,羿被贬为凡人。夏朝太康时代,夏太康是大禹的后代,是个昏君。后羿因射九日、平三怪,为百姓消除了灾难,百姓奉他为王,他领导推翻了太康的统治,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有穷,统治着南到长江、东起辽东、西迄陇西的广大地区,成为国家首领。天下太平后,他渐渐地骄傲自满起来,不问国政,经常到山中打猎为乐,把国家事务都委托给了宰相寒浞。成为凡人的羿,为逃避死亡的威胁,于是“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还有一种说法是说他其实是盗取了西王母的不死药。

嫦娥奔月神话汉代形成于汉代。嫦娥形象的生成,经历了从蛙神——女娲——娥皇、羲和、常羲——嫦娥这样一个过程,她同后羿没有任何联系。但到了汉初《淮南子》等文献中,他们就变成夫妇关系了,并流传至今。

二、流传的两种说法

(一)失望窃药说

不死药是怎么到嫦娥手里的呢?根据“窃药说”,后羿拿回不死药后,并没有交给嫦娥保管,这可以从李商隐最有名的那句诗里看出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凭什么这么说嫦娥是“偷”的呢?《淮南子·览冥训》:“譬若羿请不死之药於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倡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盗”即“窃”,不死药是嫦娥偷来的。这么来看,嫦娥是无法忍受后羿成为国君后不务正业的变化,加之后羿有不死药还对其隐瞒,失望之极,才偷药独自奔月的。

嫦娥偷药还有一个原因,据《楚辞·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民,故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王逸注:“雒嫔,水神,谓宓妃也。”宓妃似与羿有感情的纠葛。因后羿射日受到牵连,嫦娥被贬下凡,失去永生的权利,本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不满情绪,加之失望和失恋,嫦娥窃药独自奔月,也就情有可原了。

民间也有关于嫦娥奔月后夜夜思念后羿,命吴刚砍桂花树、玉兔捣药,早日制成不死药,夫妻团圆的版本。如果嫦娥当年是对后羿失望之极独自偷食不死药飞升的故事成立的话,她应该不会再去后悔,即使是后悔,也不会再去造不死药以期夫妻团圆。她偷不死药的时候已经下定决心,不再回头。这就令我们想到,她应该不是因为失望而窃药的,另一个版本由此产生。

(二)智斗逢蒙说

后羿射十日称王后,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淮南子·外八篇》中记

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嫦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嫦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这则故事中是后羿把药“托”与嫦娥,即存放在她处,不是嫦娥窃药。嫦娥吞吃不死药,是因为一个反面角色:逢蒙,正因为他要窃取不死药,还要加害于嫦娥,嫦娥是迫不得已独自吃了。在鲁迅的小说《奔月》中,逢蒙是以一个背叛老师的形象出现,他忘恩负义,把后羿当年除掉“封豨修蛇”的功绩都揽到自己头上,到处宣扬,还在路上截杀后羿。

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嫦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奔月之后的嫦娥,依然反叛着自己不信的命运,她不甘留在寂寥的广寒宫,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后羿听说嫦娥奔月之后,痛不欲生。月母为二人的真诚所感动,于是允许嫦娥每年在月圆之日下界与羿在月桂树下相会。

三、两种说法的比较

对比民间流传的“失望窃药说”和“智斗逢蒙说”,我们可以发现,前者把嫦娥奔月归因为内因——两人情感出现裂痕,嫦娥对后羿的不满加剧,不死药是导火索,导致嫦娥离去。这个版本更符合普通夫妻真实的生活状态,也更近情理。后者把这个原因归结为忽然出现的逢蒙,正是因为逢蒙的出现才导致嫦娥迫不得已吞药奔月,逢蒙的出现完全是个外因。嫦娥与后羿的情感故事的发展,是靠逢蒙这个外力改变的。后羿这个男主人公在故事的部分却缺席了。这就可以看出“智斗逢蒙说”这个版本的漏洞所在。研究发现,最早记载嫦娥奔月故事的几部典籍里,都没有提到逢蒙这个人。只有抛开逢蒙这个人,嫦娥与后羿的情爱纠葛,我们才能看得更透彻些。

黑格尔说:“爱情确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只停留在上,而是显示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美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牺牲和另一人达到统一。”当婚姻不美满,家庭不和谐之时,嫦娥选择了反抗。反抗不完美的婚姻,对不忠的那一方予以报复,这样的文学形象在古今中外文学中都有体现,如古希腊悲剧《美狄亚》中的弃妇美狄亚、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前者为惩罚背叛的丈夫伊阿宋,在设计杀死情敌之后,不惜忍痛杀死自己的两个孩子,让他同时失去爱情和亲情,永远的痛苦下去;后者为惩罚负心爱财的夫君李甲,当着他的面,把自己存着的珍宝一件件丢入水里,声泪控诉,最后投水自尽,以死殉情。西方的女性采取激烈的报复对方的方式,中国的采取毁灭自我的形式,都是对女性自我权利的争取,争取爱情,争取自由,这样的反叛意识,延续到后代的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物形象。

嫦娥奔月这个神话故事的版本还有不少,随着时间的演变,每个时代的文人结合本时代的现状,对其进行补充和加工。但不管如何加工,嫦娥这个女性角色,她不管是追求自由还是追求幸福,都是对自身悲剧命运的反抗,在她身上闪现着千百年来女性争取自由幸福的光辉。

参考文献:

[1]龚鹏程.文化、文学与美学.时报文化出版,民国77年2月1日第一版.

第4篇

提起桥,有谁没见过桥呢?我要说的是家乡抚顺的将军桥。

将军桥座落在浑河中段。上游三华里处是富丽堂皇的永安桥,下游四华里处有雄伟壮观的葛布桥。和这两座桥相比,将军桥算是“小巧玲珑”了。

将军桥下是平稳的水面。十八个桥墩像大象的腿,平稳地托起桥身。桥面铺的厚厚的柏油路面平坦光滑,南来北往的车辆快速驶过。如果你乘车过桥,不会有一点颠簸。桥两边的人行道用白色大理石铺成,走在上面一点也不滑。桥栏杆是用钢管制成,外层喷上橄榄绿色烤漆,手摸上去很光滑。

桥栏杆上装饰了各种彩灯,夜间远远望去一片灯火辉煌。偶尔往桥下看,桥的倒影好似天上彩虹,更像水下龙宫,美轮美奂叫人遐想万千……两边人行道上排列着整齐的路灯,像一个个哨兵注视着过往行人。

将军桥更有别于其他桥的地方,是它以神话故事为背景的巨大雕塑。桥北左侧是女娲补天,右侧是夸父逐日。桥南左侧是精卫填海,右侧是后羿射日。从北往南细看看,女娲手托大块玉石奋力补天。雕刻大师的手法略见一斑,连女神眉毛的丝纹都清晰可辨。右边夸父长髯飘飘,威严沉着。腰系宽带裸露上身,双臂和前胸肌肉隆起,尽显男性阳刚之美。手推轮车追向太阳。桥南左侧大鹏鸟展翅翱翔,口衔石块愤愤填海。右侧是后羿搭弓射箭,目光如炬形态逼真。

将军桥光彩照人,建成后,一桥飞架南北,方便了抚顺人民的生产生活,它不愧是浑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辽宁抚顺将军二校四年级:李昊洋

第5篇

中国神话中十大上古神鸟

1.鲲鹏

鲲鹏这个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的中国古代神话中出现的深受,是有着奇大无比的身形的两种生物的华夏上古神兽,而鲲是一种主要生活在北方大海里的大鱼,鹏鸟则是有着遮天蔽日的双翼的大鸟。

2.三足金乌

三足金乌在中国神话中是以驾驭日车的形象而出现的神鸟名,也是有着金乌、三足鸟、太阳鸟别称,根据以日中生的有三足的乌鸦演化而成的神鸟,关于这个神鸟的起源也是有着相关的说法,人们听到的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中,后裔设下的神鸟就是三足金乌。

3.凤凰

凤凰这个雄为凤,雌叫凰的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是在我国有着吉祥和谐、祥瑞象征的中国文化重要元素,在大荒西经、山海经、证类本草等均有所记载,在甲骨文中还有关于商代帝王将其捕获的相关记载,并且凤凰与龙的形象一样,演变进化都很复杂。

4.大鹏金翅鸟

大鹏金翅鸟又被称为琼鸟、迦楼罗鸟,是有着闪亮的金色翅膀,分为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以龙为食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神鸟,并且不管是中国神话传说还是西方传说,如阿波罗游记、一千零一夜等书籍均能找到相关记载。

5.朱雀

朱雀这个起源于远古星宿崇拜,代表着炎帝和南方七宿得的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是有着鸟的外形,五行中属火,源于太阳的崇拜,象征四象中的老阳,在八卦中为离的南方之神。

6.重明鸟

重明鸟这个形似鸡,鸣如凤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是有着重晴鸟别称,具有较大气力,在民间可以辟除猛兽妖物等灾害的奇鸟,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新年风俗中,会以重明鸟之遗意贴画鸡在门窗之上。

7.毕方

比方这个根据山海经·西山经的记载显示,这个生活在章莪山中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上古神鸟,是仅有一只脚,身形像鹤,布满全身的青色羽毛上分布有红色斑纹,且长有白色嘴巴的神鸟,是传说中给黄帝护车的神鸟。

8.青鸾

青鸾这个在山海经中有着相关记载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还有着苍鸾的别称,现在人们最常听说的说法是青鸾是常伴在西王母的神鸟,也是世界上仅此一只,有着类似凤啼的叫声,会在死后浴火重生成为凤凰可能性的西王母的信使。

9.鬼车

鬼车这个有着九头鸟、鬼鸟别称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妖鸟,是因会在夜间发出类似车辆行驶的声音而得名,因我国地域广阔,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差异较大,要追溯最早的起源相对有些困难,但在搜神记、楚辞、水经注却有着关于其九凤的演变基础。

10.大风

第6篇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法4说学法5说教学过程6说板书。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浓郁的传统文化”,民间神话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女娲和人》是中国有名的神话故事,课文共三个自然段,内容精炼,结构紧凑,语言简单生动,易于理解。本文重点讲述了女娲造人的原因和过程。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富于想象的特点并且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和朗读能力。孩子们喜欢读神话故事,有着强烈的阅读欲望,所以本课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读本课的15个生字和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多音字“和”

3、 学习课文知道女娲造人原因和过程。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

2、 通过多种形式认读掌握本课生字。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感受神话传说中所营造出的美好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和。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神话故事的兴趣,感受神话故事所营造的美好情境。

三、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洛塔格曾经说过“头脑不应该是被填满的容器,而应该是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通过多种有效方法,让学生不仅于而在于懂。具体方法如下

(1) 情景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点拨法—拓展学生思路

(3) 提问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四、说学法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2) 小组合作法—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3) 自主探究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实际,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五)拓展延伸,综合积累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这节课我采用的是动画导入,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你们想看吗?

播放《女娲造人》。

好的孩子们,看完动画谁来说一说动画里的人是谁,-女娲。

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故事中的一位女神,传说是她创造的人。

她在做什么呢?-造人。好的那么今天来学习30课女娲和人。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中,我重视学生的读和认,让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30课,边读边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在读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地方用铅笔画下来。

盘古开天辟地鸟兽虫鱼生气勃勃掺和仿照

捏成生灵泥浆溅落死亡延续生儿育女繁衍

由于本课生字词较多,对于低年级学习有一定难度,我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和多种形式认读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学们,老师把这些生字宝宝请过来了,看看你们认识他们吗?

(大屏幕出示词语)

由于本课生字较多,且之间没有关联,所以我采取了齐读、指名读、摘苹果和开火车的方式认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繁衍:繁殖衍生,使生物逐渐增加或增多。

同学们这个红色的字是一个多音字,你知道它的几种读音呢?

之后教师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概括课文,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会回答,本文讲了女娲造人的故事。

(3)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中。在精读课文中,我主张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读文。所以这一环节,我们扣问展开。

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她是怎么造人的?

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找到答案画下来,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女娲为什么造人?谁来回答?你们说的真好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大地上有了些生气。女娲想,应该再添点什么让这个世界更加生气勃勃。

那她是怎么造出第一个人的?

请用上句式“先…然后…最后…”

她先挖了些黄土然后掺和了水,最后仿照自己的样子捏成了一个人。

(。板书:捏一起来做一做捏的动作)

这样捏累不累啊?那她想了一个好办法?

她捏累了,就找来了一根绳子,蘸上泥浆向地面上挥舞,溅落的泥点居然也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对啦,文中的重点就是蘸、挥,大家一起读一读边读边做动作)

你们觉得神奇不神奇,那么带着这种感受体会再读一读。

那人总会死亡的,那怎么办呢?

女娲又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让她们结合在一起,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板书代代相传)

(4) 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能带着收获走出课堂比什么都重要。同学们读了这篇神话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她们会说神话真有意思,女娲真善良。女娲是一个聪明的女神等等。同学们说的真好。

我们感受了女娲造人的神奇和神话故事的魅力。那我们带着收获再把课文读一遍吧。

(5) 拓展延伸综合积累

本环节在于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我国历史悠久,还有许多神话故事。比如“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愚公移山”

第7篇

学完《牛郎织女》一课,孩子们似乎意犹未尽。于是,我请他们围绕“牛郎织女”这一话题,再收集些资料。我们打算做一个简单的阅读拓展活动。两天过后,课代表王睿跟我说,他们都准备好了,收集了不少诗词、传说、故事,有些小组还做了演示幻灯。趁着下午有一节活动课,我们便将桌椅拉开,围坐在一起。

活动正是由王睿主持的,看得出他做了不少准备工作,将整个活动分成了几个板块进行。

先是张晗沁介绍了“七夕”的风俗。她说,因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农历七月初七就成了一个美丽的节日——七夕节。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女子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所以也叫“乞巧节”、“女儿节”。据说,这天晚上在瓜果架下还能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呢!张晗沁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就有人补充了——据说,七夕这天不大能看到喜鹊,因为它们都去搭鹊桥了;现在很多地方还能看到“鹊桥”这个词,我们苏州就有一条路叫“乌鹊桥路”;还有一个词牌名叫“鹊桥仙”呢,秦观就写过一首《鹊桥仙》。

接着,大家又把话题集中到与“七夕”相关的诗词上来了。彭佳欣说道:“我们背的古诗《秋夕》里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在她的带领下,大家不由得跟着背诵起来。刘畅显然是有备而来,用幻灯呈现出刘禹锡的《浪淘沙》、秦观的《鹊桥仙》、《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他不但给大家讲了诗的意思,还带着大家读读背背。在他的带领下,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了。

快结束时,大家一定让我也说说。我想起了另一个版本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便说:“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还有一个说法。据说,织女原来住在天河的东边,是天帝的女儿。她年年都很辛苦地在织布机上织布,却没有空闲打扮自己。天帝可怜她独自生活,就准许她嫁给了天河西边的牵牛郎,织女出嫁后却荒废了纺织的工作。天帝非常生气,责令她回到天河东边,只许他们一年相会一次。”面对这样一个版本的故事,孩子们显然一时不能接受,他们更认同的是“王母作恶”的版本。我就问:“你们更喜欢哪个版本?”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书上的版本。”“是呀!这个版本更符合老百姓们勤劳善良、向往自由的追求,所以它也流传最广。那么,哪个是真的呢?”“都不是真的!”六年级的孩子非常清楚神话故事虚构的本质。“都不是真的,就像《开天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一样。这些传说都是我们的祖先在解释天地起源,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时美妙的想象。”

一节活动课很快结束了,而关于“牛郎织女”的话题却还在孩子们间讨论着。我也久久放不下一些思考。

在语文教学上,我们一直提倡不要囿于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无意间,我正是通过《牛郎织女》一课,为孩子们推开了一扇走进民族传统文化的门。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而精彩,不可能穷尽于教材的有限篇幅。以课文为基点,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拓展活动,在中高年级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围绕“牛郎织女”这一话题,孩子们分工合作,收集资料,介绍讲解,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在这次交流中,他们的见闻感受大大超出了课文提供的信息,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对“牛郎织女”这一民族传统文化有了相对全面、深刻的了解。

在万圣节、圣诞节风行的今天,也许我们在无意中冷落了“牛郎织女”“后羿嫦娥”,忽视了梁祝化蝶的凄美、屈原投江的悲凉。时常在传统文化中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孩子们的“根”才能在这块土地上扎得更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正应该帮助孩子们把“根”,扎得深些,再深些吗?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编/张晓东

第8篇

关键词:中国神话;希腊神话;相同点;差异

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在告别蛮荒时代,步入文明之际时,都创造了自己的神话,这些神话都具有明显的地域风情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下面就以中国神话和古希腊神话的异同作一探究。

一、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的相同点

1.1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均对世界和人类起源进行猜测

中国上古神话中,相传,当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的巨人酣睡了约一万八千年后醒来,凭借着自己的神力把天地开辟。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星星,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山脉;血液变成了江河,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于是世界由此而生。在开天辟地之后,女娲看到世界如此美好可是却很寂寞孤独,于是,她用泥土和水,捏成人形,唤作“人类”。在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该亚生于混沌,天神与该亚结合生出十二个巨神、三个独眼巨怪和三个百手巨怪,这六怪就是世界上各种怪物的始祖。该亚教唆其子克洛诺斯了第一代神界主宰乌拉诺斯,从他的血液中生出两个巨人:复仇女神和爱神。克洛诺斯与自己的妹妹结合生出海神、冥王、天神、天后、灶神和家室女神以及谷物女神。其他诸神之间再结合出其他各神。他们各司其职,共同管理世界。在人类起源方面,先知普罗米修斯用水和泥土捏造了天神模样,智慧女神雅典娜吹进了神的气息,人类由此诞生。

1.2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都热情讴歌英雄故事

中国神话中有开天辟地、后羿射日、神农尝百草等英雄故事。在希腊罗马神话中也有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斩杀蛇发女妖、正直多情的珀耳修斯,顽强勇敢、不怕恶类的雅典国王忒修斯,阿耳戈号船上求取金羊毛的伊阿宋等英雄人物。

1.3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都歌颂人世间的真情挚爱

在中国神话中,沉香劈山救母至今仍被广为传颂。牛郎织女、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故事更是凄美感人。希腊神话中女儿珀耳塞福涅失踪后,身为母亲的农神得莫忒尔日夜思念寻找着女儿,以致天地变色,作物荒芜。丘比特与普绪喀的爱情几经波折,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二、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不同

2.1价值观不同

中国是一个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国家,而神话作为一种文化的最初塑造者,在这种价值观的作用下在内容上必然会更加重视人的社会责任感及伦理道德。因此在中国的神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它每每都是在倡导“天下为公”的美德,赞美劳动人民的伟大以及歌颂那种坚韧、顽强、为了国家或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所以有了神农、大禹等几近完美的圣人形象。与中国神话相比,希腊神话则更重视个人权利,推崇个人的中心地位。如宙斯与中国的神祗不同,他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为了一己私念不惜惹怒众神。

由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不同,中国神话是人的神性化,偏于理性;而希腊神话则是神的人性化,偏于感性。中国的神的形象往往是神圣威严的,他们与寻常人类不同,没有七情六欲,若违背了这些,就往往以悲剧收场,如董永和七仙女,牛郎和织女。与此不同,希腊神话中的神祗,不仅拥有人的躯体,而且有人身上的优缺点以及七情六欲,是人格化的形象。例如,众神之王宙斯向来多情,除赫拉外,他常常与其他女性相会,并有一大堆私生子女。同时,希腊神话中,若人类寻求帮助,诸神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决定是否给予帮助。

此外,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价值观的不同还表现在命定观。中国神话对于命中注定的事物较少提及。而在希腊神话中,处处宣扬着命中注定。在俄狄浦斯出生之前,德尔斐的神谕说他将杀父娶母。他的父亲害怕神谕成为现实,就命人把他除去。可是命运之轮并未因此改变,他没有死掉而被邻国国王收养。许多年后,在俄狄浦斯不知情的情况下果真杀死了父亲,娶母亲为妻。希腊神话中这样命中注定的事情比比皆是。无论是神还是人,他们都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对凡人世界来说,代表这个“命定”的就是“神谕”;而对诸神来说,他们的“命定”则是各种预言或预见。只要有这个预言,便难逃此劫。

2.2社会制度不同

中国社会是中央集权制,虽有利于当时社会的进步,但却极大地遏制了神话的进一步发展。神话也沦为为政治统治服务,凡是不利于政治统治的一律被扼杀。帝王之权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威,维护便是善,违背便是恶。对于在战争中失败的神就被认为是犯上作乱者,对于不服从统治的神就予以贬损,这样就不能真实地反映神话的原貌。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宣扬为家、为国服务,极力推崇那些为国家、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神,如: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神话,极大宣扬献身精神,而不注重个人利益。在希腊神话中,众神的性格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地以善恶加以区别,他们之间的分与和主要依赖于各自的利益关系,如普罗米修斯为了反抗众神之王宙斯而盗火,却被后人所歌颂,这种不以绝对的善恶标准论是非的观点,为后来西方较为宽松自由的文化思想创造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3文化传统不同

由于中国古代根深蒂固的政治制度,古代文人主张文学为政治服务,是政治统治的工具。这是导致中国神话政治化的重要原因。希腊文学则认为文学应是现实的写照,因而具有较强的写实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文人、统治者各取所需,为己服务,导致中国神话在流传与发展的过程中凌散,不成体系。而希腊神话则成体系,文学性强,较真实地保存了神话的原貌。中国古代的文化没有固定的传承,带有强烈的自发倾向,因此神话并没有过多地发扬光大,只在一些古籍中零零散散地有所保留,大都短小而不成体系。而希腊神话却大部分是由民间唱诗的歌手所传承的,后来在流传过程中,经过诗人和戏剧家对故事情节的丰富润色,加入个人的想象,因而希腊神话中动辄便是长篇大作。

三、结语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植根于不同的土壤,因其价值观,社会制度及文化传统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但在诸多差异之中却又有相似之处。通过对比两者的异同,从而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更好地欣赏中西方文化。(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李靖.初探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三个典型相同点[J].出国与就业,2001.

[3]刘镇北.希腊神话故事[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5.

[4]宋玉凤.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神话比较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

[5]陶阳,牟钟秀.中国创世神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第9篇

在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里,收录的中国古代神话篇目有:《女娲造人》(七上语文)、《夸父逐日》(七下语文《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七下语文《短文两篇》)。除此以外,学生对很多中国神话故事都是耳熟能详的,譬如盘古开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黄帝战蚩尤、神农尝百草等等。这些神话故事,基本都是以神灵或人类中的英雄为主体的,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国英雄神话,本文所讨论的神话正是此类。

在广阔的语文天地里面,语言文化占有重要位置。而神话往往是文化(文学)起源阶段的重要文学样式,对后世的文学有重要影响,对我们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也有重要意义。通过古代神话的教学,让我们的学生与古人对话,触摸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灵魂,使他们丰富精神、增长智慧、提升素养,这无疑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责任。

从学术界的情况来看,对于古代神话的研究,自古有之。中国学术界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就形成了以人类学、符号学、考古学等文化研究的方法来研究中国上古文明以及古代神秘文化的热潮。何新是这股热潮的主要推动者。他对于中国古代神话的研究成果集前人的精粹,经时间的考验,而且在海内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很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借鉴。

但是,由于古代神话具有年代久远、史料不全、言简意微、荒诞不经等特点,初中的古代神话教学往往流于表面,只是在文字、语义、情节内容等层面对神话进行了肤浅的解读。也就是说,我们只是简单引导学生读懂了神话故事本身,而对神话英雄人物的行为意义、文化内涵等往往缺乏进一步的或合理的解读。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二、解决的途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初中学生解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呢?笔者认为,总的来说,可以把初中古代神话教学置于“文化研究”的视野之下。如何“置于”呢?下面,笔者借鉴何新对神话文化研究的一些成果,同时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的一些经验,从三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1.引导学生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高度去感受古代神话的魅力

说到神话故事的魅力,学生对希腊神话可能会有更多的感受。因为,希腊神话的故事是那样的生动有趣,那样的丰富系统,人物的个性也是那样的鲜明。恰恰相反,中国神话故事往往是那样的简短,那样的荒诞,“故事的气氛也是那样的沉重和庄严”。但是如果我们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高度去看待中国古代神话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也恰恰在于它的“沉重和庄严”,在于一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雄健精神。如果说希腊神话是浪漫主义,那么中国神话就是现实主义或者说是超现实主义。

何新认为:“这个时代(神话时代)实际就是华夏民族肇始和文明滥觞时期的英雄时代。女娲是补天的英雄。伏羲、神农、黄帝、炎帝,或创世纪,或创文明,或拓大荒,或开民智,或奋身为天下先,或舍身为天下法。鲧与大禹父死子继,以身济世,拯黎民于水火,蚩尤共工九死不悔,虽失败而壮志不屈,天地为之崩陷。夸父逐日,体现了对于神灵的藐视。而精卫填海,则表现了对宿命的不驯。由此观之,中华民族的神话先古时代,实在是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慷慨悲壮的时代,奋进刚毅的时代,是献身者的时代,殉道者的时代,创造英雄和产生英雄的时代!”[1]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这样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高度去感受中国神话的魅力,那么学生能不从心中对这些神话英雄敬而仰之吗?

黑格尔说过:“古人在创造神话的时代,生活在诗的气氛里。所以他们不用抽象演绎的方式,而用凭想象创造形象的方式,把他们最内在最深刻的内心生活变成认识的对象。”[2]

的确,超现实的想象和神奇浪漫的夸张这些写作手法的运用,往往会使得神话英雄人物的行为荒诞不经。因此我们不能按今天的常理去理解,而要认识到这些行为往往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对大自然的原始理解,往往表达了古代人民探索和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

笔者在《女娲造人》的教学中,课前首先进行了一个走入神话的导入:“神话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形成的童年时代。儿童往往是天真烂漫的。但是我们中华民族在童年时代却过着一种异常艰苦的生活。生存环境的艰苦,迫使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成熟了,并从中诞生了众多杰出的英雄人物。神话,作为人类早期的一种文学样式,便是对这些英雄人物的反映。”接着,为了帮助学生走进神话的语境,走入神话的想象性思维,同时增加学生对神话的兴趣,笔者从网上找到了一个从盘古开天到女娲造人的三维动画的视频。经过多次剪辑拼接,浓缩精华,我把这个视频作为走进神话、感受神话英雄魅力的一个情景导入,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结合背景解读文本的文化隐义,概括神话人物的形象特点

何新提出:“一般来说,每一个神话系统都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语音、文字所组成的语句层面;二是由一个语句集合构造成的一个语义层面,这个层面乃是对语句的第一层解释;三是作为深层结构的文化隐义层面,它构成对一个神话由来的真正解释,对任何神话的研究,只有在深入地掌握了这个层面之后,才能算是成功的。”[3]

可见,我们解读神话,应该由表及里,透过文字深入其文化内涵。在上述三个层面中,前两个层面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常规内容,而第三个层面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些都离不开对神话文本的解读。但因为古代神话文本的特殊性,要解读出神话的文化隐义,又不能仅仅依靠文本。因为古代神话不仅能够体现出祖先们最初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储存着重要的文化信息,而且还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同时,也是因为记载神话的典籍零散不全,我们只有占有大量的素材(背景材料)之后,才能进一步对神话在文化隐义层面作出较深刻的解读。

笔者在《夸父逐日》的教学中,有不少学生第一次读这个神话的时候说:夸父是不是疯了?为什么要自不量力去追太阳呢?其实,有这种想法很正常。因为课文没有交代夸父逐日的原因。试看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笔者在备课的时候也查阅了大量资料,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说法:或为崇拜太阳;或为探索奥秘;或为留住温暖;或为去除干旱等等。我同时参考了一些关于上古太阳神崇拜的书籍,最后笔者发现,这几种说法都有合理的地方,其实是有联系的。太阳主使万物生长,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体。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先祖敬畏太阳,把太阳设想成为一个在天空当中周期性地走来走去的伟大神灵。但到了夸父的时代,人们对太阳神的崇拜已经不是简单地跪拜在太阳神的脚下,人们渴望探索太阳的奥秘,甚至是要征服、驾驭一直代表着权威的太阳神为人类更好地服务,例如在寒冬能留住温暖,在酷暑能去除干旱。于是远古人们幻想出夸父这个立志追上太阳的巨人。在夸父的身上,正是体现了古代人民探索和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

只有理解了这点,我们或许才可以启发学生认识到夸父逐日的文化隐义。于是,笔者在布置课前预习的时候发动了学生去查阅和思考夸父逐日的原因。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认识了夸父逐日的原因,再来分析概括夸父的精神内涵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很快发现,课文叙述和描写的每一句话,几乎都可以概括提炼出一种伟大的精神品质,譬如志向宏大、气吞山河、坚持不懈、死而后已、造福人类等精神。这种英雄气概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也是夸父留给后人最有价值的一种精神——夸父精神。

3.引导学生联系历史和现实,认识神话人物精神的现实意义

何新认为:“对古神话的研究,就绝不仅仅是一种纯文学性的研究。这乃是对一个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和民族历史最深层结构的研究——对一种文化之根的挖掘和求索。”[4]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对古神话的教学,也应该启发学生追根溯源,联系历史和现实,认识神话人物的精神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因此笔者在《夸父逐日》的教学中,把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定为:学习夸父的精神,继承中华民族的英雄传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夸父精神”后,就可以联系历史和现实,进行广泛的拓展——由古至今,你想起了哪些夸父式勇于追求理想的英雄?譬如战国时期的屈原,他为了追求楚国振兴的理想,“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最终投江就义;譬如晚清维新变法的壮士谭嗣同,他为了追求国家强盛的理想,吟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英勇就义;譬如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士斌,为了解救受灾的人民,连续奋战32天,因过度劳累而牺牲……

第10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 美术 课堂

在创建情境的过程中,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注意,首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其次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建立情境。在整个过程中,必须让情境活跃起来,不能建立之后,单纯的让学生去感悟。教师在情境之中,充当领导者的角色,要利用情境来教学。本文就如何让情境教学“活跃”小学美术课堂进行一定的分析。

一、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

情境教学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日趋健全,很多的教师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在专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要比单纯的对学生讲解知识更有效果。部分学生反映虽然在一定的情境中接受教师的教导,但仍让需要对情境进行一定的细化,不同的课程需要创造不同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在本文中,主要以人教版的教材为例,例如:在学生“画自己”时,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可以先组织学生们玩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让一组学生用红领巾蒙上脸部,然后另一组学生开始逐个猜测出学生的名字。游戏完成之后,按照猜对的个数进行排名,第一名的小组,教师给予奖励,例如糖果等。通过这样的游戏情境,能够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在一定的程度上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活跃了小学的美术课堂。

二、创设生动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演中学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纯,因此在教学的时候,不必运用过于复杂的方法。在美术课上,很多的小学生都展现出了听不懂的状态,虽然教师运用了华丽和精彩的语言,但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经过一定的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有限,无法通过教师的语言构造出应有的画面和感觉,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情境教学方面,本文认为应该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创设生动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相对于老师单纯的讲解来说,更有说服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假如我是巨人》一课时,教师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通过表演的形式将自己对“巨人”的理解表现出来。在表演巨人来到森林里时,让一位学生扮演巨人,另外几名学生分别扮演大树、小鸟、猴子、狮子等,让学生们自编自演一段有关巨人的“情景剧”。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充分理解这节课中的知识,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树立他们的自信,达到在表演中学习的目的。

三、创设神奇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听中学

小学生存在一定的共同点,那就是爱听故事,一旦让学生听到喜欢的故事,那就代表能够在整个故事中找到一个良好的切入点,从而进行教学工作。小学生对故事的敏感度很高,因此从故事的开头就要吸引住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比方说在讲解《太阳》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出“后羿射日”的故事,首先让学生被神话故事吸引,之后创造出一个变幻莫测的神奇故事情境,当学生听到入神以后,不断地穿插太阳的有关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而且效果也值得肯定。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在于,要找好神话故事的切入点,避免直接授予知识,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故事与教材中的知识要有密切的关联,如果单纯地讲解神话故事,但却没办法良好地引出所要讲解的知识,依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四、创设逼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悟中学

小学生的任何一堂课在学习之后,都能应用到生活之中。因此,在创设小学美术课情境的时候,可以融入大量的生活元素,让小学生对身边的生活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在解答疑问的过程中,顺势将美术课的知识、生活常识以及日后如何处理日常问题有效地授予学生。创设逼真的生活情境,能够避免枯燥乏味的课堂,让学生脱离条条框框的束缚,从而在根本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主观上和客观上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结

本文对如何让情境教学“活跃”小学美术课堂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现有的情况来看,教师已经掌握了情境课堂的部分要点,但在情境的具体把握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同时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心态和需求,这样才能具有最优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邹兢. 创境生趣,激活美术课堂――谈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

第11篇

阳光母爱

午后的阳光透进窗来,暖洋洋地洒在橘红色调的房间,也洒在我的心上。这阳光,温润如玉,是我又想起了母亲那慈爱、热烈而包含着期望的目光,情不自禁地喃喃道:“母亲,母亲……”

记忆中,母亲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就像这午后的阳光一般。

依稀记得,那时候小小的我,在夏日的小树林里,沐浴着清风,追逐着翩跹飞舞的花蝴蝶,快乐的嬉戏着,留下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而母亲,则坐在旁边的长椅上微笑着看我快乐游戏。每当我回头看她时,她那慈祥的面容也正望着我,望着我悠悠的笑。那时候,真觉得,母亲的笑脸真是天底下最美的一张脸,不说倾城倾国吧,反正是倾倒小小的我了。不一会儿,玩儿累了,便扑到母亲的怀里,咯咯笑着,小脸上溢满了幸福。母亲拉过我汗津津的小手,小心地为我擦去了脸上的汗珠。她纯净的眼睛溢满笑意,递给我一杯清凉的水。我鼓了鼓腮帮,“咕咚咕咚”,几口就把水喝了个精光。母亲看我喝完了,便笑着揽我入怀。给我讲后羿射日、女蜗补天的神话故事,有时还穿插一些做人的道理,我认真地听着,时不时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直到蓝色的夜幕上挂满了星星,我们才手牵手回家去。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段充盈着温暖阳光的日子。

苹果酒,在阳光下,正在一点点,一点点地发酵,就连周边的空气也弥漫着幸福的味道……就像,我和母亲的幸福时光。

母亲教之严,爱之慈,伴我在阳光之路上成长。

母爱,充满着阳光。母亲对我的启蒙教育正像阳光那样,给我力量,令我的心灵也逐渐茁壮起来。

至今记得,那时候不满三岁的我,坐在软软的自行车坐垫上和妈妈一起走在去外婆家的路上。一幅幅广告在我面前飘过,妈妈看着这些广告,就教我认起字来,这为我上幼儿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不是母亲做的这些,就没有一二年级我优异的成绩。三年级,我的英语之旅开始了。然而这个旅程并不顺利,由于刚接触,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十分排斥英语。英语成绩自然也就上不去。一次英语测试,我居然只得了四分。当时我们班最高分是八分,大家成绩都不好,因此我也并不觉得羞愧,甚至以耻为荣,骄傲地对同学说,中国人学什么英语!母亲知道后,只是叹了口气说:“你这样下去可不行啊,英语是一定要学好的!”之后就没再说什么,忙别的事情去了,我以为这事就这样就过去了,可是——

一到暑假我就遭殃了。母亲天天逼我学单词,常常把我逼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有时我和母亲怄气,故意将单词写错,一遍遍地,让母亲急得满头大汗。然而,无论我错了多少遍,让她有多着急,她都不曾说我笨,对我露出一丁点生气的神色。依旧是耐心地,耐心地一遍遍为我纠错,教我读,教我写。终于,一个暑假过去了,三年级上下册的单词我都熟记于心。于是,四年级,我的英语学习如鱼得水,自然而然好起来了。当然,这都得归功于我的母亲阳光般的爱。

阳光暖暖的,我抓住一口,尝了尝,很甜很暖,就像,母亲的爱。

初二:晓阳

第12篇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文化也在发生着变化,但“万物有灵”这一思想无论是对于日本人民的生活,还是日本的文学创作都自始至终影响深远。在日本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文学作品中,随处体现着“万物有灵”,他们敬畏自然,一直以来也与自然和谐共生,虽经历着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却依旧对自然十分敬重与爱护。日本人对于花草树木都呵护有加,更毋宁说与人类一样有着鲜活生命的动物。其实中华民族也自古讲究“仁爱”,这种人爱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敬,也体现在人对动物的爱护上。尤其是猫、狗等动物现在更是作为宠物走进千家万户,甚至与人类拥有着同样舒适的生活。但是在晒文化中,动物所代表的形象其实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例如在中国被人们看似不吉之鸟的乌鸦,在日本却受到人们的尊重。

一、中国人眼中的乌鸦

大约是因为乌鸦大多为黑色,且叫声凄厉,所以自古以来乌鸦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不祥的征兆,俗话说:“乌鸦头上过,无灾必有祸”,虽然这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乌鸦还是因此深受人们厌恶。甚至有传说称乌鸦能够嗅到死亡的气息,是大凶之兆。在中国,与乌鸦相关的谚语、俗语也几乎都将乌鸦描述成为了负面的形象,例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乌鸦嘴”、“乌合之众”等。还有中国的神话故事中往往都会将凤凰、喜鹊等描绘为美丽而受人喜爱的形象,而乌鸦则往往代表了丑陋、阴险等角色,例如在《凤凰和麻雀的故事》中,开篇便这样写道:“百鸟之中,凤凰最美。可也怪,它偷偷娶了个最丑的乌鸦做老婆,……”在这篇故事中,乌鸦扮演了一个丑陋、蛮横而又极易嫉妒的坏老婆,以此衬托了麻雀的善良与机智。就连许多影视作品中如要描绘一个荒凉恐怖之处,也会拍摄一树乌鸦,配上乌鸦凄厉的叫声,烘托不祥之感。

除了这些谚语故事外,也还有一些故事或俗语等也将乌鸦描绘成了团结、有孝心的动物,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乌鸦反哺”就描绘出了乌鸦的孝心。

若是说中国人反感甚至厌恶乌鸦的原因,除了乌鸦的外形和叫声外,还有很大一个原因便是神话带给人们的一种想象。《后羿射日》这个故事讲述了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出现的“天上有十个太阳”的酷热时代,《山海经》中对这一段时期如是记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从那时起人们就认为天上出现十个太阳是因为应当轮流负责一个太阳的乌鸦没有善尽职守,同时出现于是十日共现炎热无边,乌鸦便成了邪恶的使节,是会害人的祸鸟。但其实在唐代以前乌鸦事实上却是喜鸟,更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历史常识传说,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引《尚书传》:“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诸大夫皆喜。”古代史籍《淮南子》《左传》《史记》也均有记载。唐代以后乌鸦为灾星的说法日渐繁盛,一直流传至今。

二、日本人眼中的乌鸦

与中国人反感乌鸦不同,日本人不会赶杀乌鸦,也不认为乌鸦是不吉利的象征。在日本街头,乌鸦的身姿并不少见,肆无忌惮地大叫、随心情地胡乱大小便、乱翻垃圾箱,但日本人民并没有对这种“没有礼貌”的鸟表现出厌恶,反而很宽容。在日本的谚语中虽然带有明显褒义色彩的关于乌鸦的谚语并无几个,但乌鸦大多也都是中性色彩的形象,往往与判断天气的谚语息息相关,例如:“カラスが群集すると雨(乌鸦群集大雨将至)”、“カラスがzに急ぐは雨(乌鸦急归巢,大雨快要到)”、“カラスが南方にwベば雪(乌鸦南飞寓雪飞)”等。在日本的幼儿园中,孩子们也会学习一首叫做《乌鸦之歌》的歌曲,也有一本面向孩子的绘本――《乌鸦面包店》,绘本中描述了一个六口的乌鸦之家,里面的乌鸦都十分可爱,温情满满。

日本人认为乌鸦是吉祥鸟,是“神鸟”。在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东征之时,曾在和歌山熊野的山林中迷路了,当时天神便派遣了传说中的神鸟――八咫乌为他引路,这只八咫乌就是一只三脚的乌鸦,于是从此乌鸦便被日本民族视为神鸟。日本的足球协会会徽图案也是一只八咫乌。虽然现在乌鸦在日本的地位也并不如从前那般尊贵,但也并未受到人们的驱逐与憎恶。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