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3: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描写水的诗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7、“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
8、“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
9、“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
1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6、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2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3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2、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3、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4、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第一节 如何把握古诗的意象
技术点拨
“意象”中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涵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诗歌的意象,包括三个方面:人物意象、物象、景象。
一、人物意象
人物意象指蕴涵诗人情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鉴赏人物意象要注意以下几点: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知人论世”主要指要了解诗人的阅历、情趣、心境乃至创作风格,了解诗人创作诗歌时的时代特点。“知人论世”应注意两点:
(1)单项思考。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有利于掌握他的写作意图,或别有所指,或言在此而意在彼。同时,还可以联系诗人的创作风格,如苏轼的豪放旷达,杜甫的沉郁顿挫,李清照的柔婉幽深等。
(2)双向联系。就是要把诗人笔下的“客观对象”与他的“主观情志”联系起来,两者之间总有某种联系,或命运不济,或遭受打击,或不被重用,写物实则写人,物不过是诗人的“代言人”。常用手法为暗喻、象征、烘托。
2.抓人物形象的语言、肖像、动作、心理和细节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诗歌也不例外。古诗中的人物形象不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完整,它通常描述的只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刘禹锡的诗句“何处深春好,春深稚子家。争骑一竿竹,偷折四邻花”,诗人写道:哪里的深春景色最好?最美的春色原来是在儿童嬉戏的庭院里。你看他们正争着骑一竿竹马,悄悄地去邻居家折花。诗人用典型的动作“争骑”“偷折”写出儿童好动、淘气的天性,惟妙惟肖,极具情趣。用“竹”“花”写孩子的,暗示他们将如竹、如花一样地茁壮成长。
3.关注对人物描写的侧面烘托。侧面描写是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描写、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或通过其他人物的评价来表现描写对象。通过侧面烘托、映衬,含蓄地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特征,给读者以特殊的美感。如李白的《子夜吴歌》一诗:“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镜湖方圆三百里到处都是盛开的荷花。五月里,西施到这里来采莲。若是在若耶溪,来看西施的人就要把若耶溪挤得水泄不通了。诗人用婉曲的手法从侧面渲染了西施的美貌绝伦。全诗只字未写西施的外貌,但是这种婉转表意的手法却言已尽而意无穷,足见其艺术感染力的深远。
二、物象
物象,即饱含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形象。一般来说,物象所蕴涵的情感是有一定的习惯性的。简要举几例:冰雪的晶莹象征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梧桐、杜鹃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鹧鸪鸟是离愁别绪的象征;鸿雁象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梅兰竹菊松和蝉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因此,在古诗阅读中,学生应抓物象的内涵。
当然也不可一概而论。比如同是《卜算子咏梅》,在笔下,梅是不畏严寒、凌霜美丽的形象,表达了他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在陆游笔下则是孤高清绝的形象,寄托了词人的悲怜与同情。
三、景象
写景诗中的景象最集中,鉴赏时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除了诗人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外,大多数的写景诗寄寓着诗人各种各样的情怀。有的借眼前景物的壮丽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有的借山水寄托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还有的在大自然的奇伟瑰丽中感悟人生哲理。当然穷山恶水也会引发诗人凄凉的身世之感,异地山水会让人有思乡之念。中国诗人历来有伤春悲秋的情结,见流水落花而感伤,悲叹的诗篇不在少数。有些诗人因为仕途不得志被迫隐居,景物之乐,虽然能感受到,但诗人志不在此,美景徒增诗人对现实的不满。这种情感以南宋诗人居多,学生鉴赏这些诗歌时应结合诗人生活的朝代知人论世。
2.关注诗人写景时的表现手法。大致说来有几下几种:
(1)对比衬托。如唐求的诗句“岩间松桂秋烟白,江上楼台晚日红”中“秋烟白”与“晚日红”色彩对比鲜明,如一幅加彩的水墨画。
(2)动静结合。如孟浩然的诗句“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余湿犹沾草,残流尚入溪”,“天开”“出山”是静景,意象开阔;“斜景遍”“晚云低”颇具动感,给人以清新、明。
(3)虚实结合,即将写实与想象结合在一起。如李贺的诗句“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诗人写实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将星空描绘得美妙多姿。尤其后一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为画面加进了醉人的声响。
(4)渲染色彩。如杜甫的诗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青”“红”二色,令人觉得花红欲燃,柳青如碧。
(5)观察角度的变化。①远近高低变化角度。如杜甫的诗句“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满团”,描绘的是月隐云端后的景象。银河不因月出月隐而改变其明暗,关山也如往常一样空寂冷峻。院前有白露,在不知不觉中挂满了露珠。河汉、关山写远景,庭露、言近景,远景近景相映成趣,描绘出月隐云端后的一幅朦胧夜景图。②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上下的变化。如晏殊的诗句“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描写的是一处安静闲适的居住环境,流露出词人闲适自得的孤高情趣。古雅的小阁楼,低垂的层层帘幕,轻盈的娇燕在堂间来回穿梭。片片落红飘洒在庭院中,犹如散在绿毯上的朵朵彩花,分外鲜艳。夕阳晚照,栏影斜映于凉池之中,随波荡漾,这是多么悠闲深静的环境呀。词中画面是依据时间的先后,采用视转景移的方法,从内向外,由上而下,从室中到水面的空间顺序进行着墨的。③调动各种感官综合感受。如杜甫的《绝句》一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鸡。”这四句诗描绘了山间村院雨过天晴之后清新明快的景象。诗人调动各种感官综合感受,使诗显得错落有致,情趣盎然。
(6)侧面烘托。如王勃的诗句“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诗人写山中春兰茂盛,遮掩了小路;城外的庄园中桃李争艳,绚丽多彩。面对这样的美妙春光,一切人间俗事都不愿过问,内心无比宁静,就连鸟的吵叫,也没发觉。诗人正是用侧面衬托的方法,描绘出醉人的风光。
3.掌握写景诗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做另一种事物或情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能够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一、12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1诗人____________.在《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观沧海》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___________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人____________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散曲家__________在《天净沙·秋思》中写秋天农村晚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天净沙·秋思》中点名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人_________在《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诗人_________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诗人_________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评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等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诗人________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秋词》中能够表现诗人________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秋词》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秋词》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秋词》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诗人__________的《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夜雨寄北》中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夜雨寄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诗人_________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潼关》表现作者___________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论语》十二章
1.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舍弃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表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孔子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论语》中强调对学习的热爱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论语》中强调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诫子书》诸葛亮
1.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1.《天上的街市》中由街灯联想到明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街市》中由明星联想到街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上的街市》中写作者坚信牛郎织女“定然在天街闲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拓展
天街夜色凉如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秋夕》
争将世上无期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七夕》
一、描写天气与气候的诗句:
1、描写平原与山地气候差异的诗句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2、描写季风和降水的诗句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凉州词》)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指夏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黎花开”描绘的是天气特征,“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反映我国春末夏初的时节,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中准静止锋。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理解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有关知识。
二、描写地形的诗句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渲,崖转石万壑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李白的《蜀道难》) 此诗生动地描写了四川省西部崎岖的地形。四川盆地西部邛崃山等山脉属于横断山脉的部分,山峦起伏,连峰接天,削壁深壑,连山耸立,地形非常复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地势高低起伏,导致道路只能围绕山峰盘旋,所以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三、描写河湖的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将进酒》),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四、描写自然景观的: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坡的《题西林壁》),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庐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特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综观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在古诗文名句默写方面涉及到的考点主要有:(1)默写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名句;(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或默写课标规定的古诗文;(3)诵读或默写教材中的经典课文或精彩段落;(4)默写比较熟悉的课外古诗文名句。
涉及的题型主要有:
(1)记忆型默写题:给出诗、词、文的上句或下句并注明篇名,要求考生默写出与之相对应的诗、词或文中名句;给出诗题和诗人,要求考生默写出全诗。(2)理解型默写题:提供具体的情境、要求等并注明篇名,要求默写出与之相一致的诗、词或文中名句;按照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根据具体语境补写古诗文名句。(3)开放型默写题(归类型):要求考生写出某一方面内容或某一主题的一个或几个诗句。
考查的内容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一般为《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定要求必背的50个篇目以及现代诗文经典篇目。
【应对技巧】
针对中考中默写名句的试题,考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扎实落实,篇篇过关
考生要能背诵、默写初中7~9年级必背的50个篇目。但考生千万要记得,光会背还不够,还要能正确书写,这就要求考生真正做到“篇篇落实,篇篇过关”。落实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检测是最直接的方法,如考生可以自我检测,先背后写,认真批改,及时订正;可以互相检测,同桌之间互相监督,互背互改:可以小组统领,小组长给每个小组成员制订背诵进度表,表中包括组员的名单、背诵的篇目或范围,安排小组成员在一定的时段内背诵、默写等。
二、总结规律,形成系统
针对记忆、理解、开放型默写题,考生要对知识进行梳理,做好归纳总结,使之形成一个系统,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
1.按文学常识、文体知识归类,理清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2.按作者归类,把同一作者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异同。通过归纳比较同一作者的作品,考生能更好地理解诗词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主题归类,把最重要的名句按其所表现的主题归类,如按“塞外风景”归类,按“友情”归类,按“忧国忧民”归类,按“政治抱负”归类。这样进行归类后,便有利于解答“写出某一方面内容、或某一主题的几个诗句”这种开放性的题型。
【真题讲解】
1.(2014・北京卷)默写。
(1)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3)毕业在即,请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的诗句,向你的同学表达即使将来相距遥远,长久难见,也会保持深厚友谊的心意。
解析:这份试卷的名句默写以记忆型题型为主,其中(1)(2)题都是给出上句或下句,要求考生填出与之相应的句子。而第(3)题是理解型考题,考生首先要能准确背出整首诗,领会题目的意思,这样才能写出相应的句子。解答这类考题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难度稍大。
答案:(1)采菊东篱下(2)直挂云帆济沧海(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2014・浙江舟山卷)古诗文名句填空。[要求(1)~(3)必答,(4)(5)选做一题]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 ”,借明月寄托对好友的思念;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 ”,借明月表达美好祝愿。
(4)静默的山会说话,只要我们用心聆听,细心品味,就会领悟到许多生活的道理,如古诗文中“ , ”。(写出连续两句)
(5)“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马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催发了人们对珍惜时间的思考,让人不禁联想起古诗文中“ , ”的名句。
解析:(1)(2)是纯记忆型的考题,而第(3)是理解型的考题,(4)(5)则为开放型默写题(归类型)。考题以选做题的形式出现,降低了考试难度。
答案:(1)天涯若比邻 (2)受任于败军之际(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4)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或(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5)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或(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综合训练】
一、记忆型默写
1.__________,不亦乐乎?(《论语》)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论语》)
3.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
, ,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7.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8.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9.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10.______________,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11.______________,然后有千里马。
___________,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12. , 。
, 。(王安石《登飞来峰》)
13.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14.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
15. , 。
, 。(龚自珍《己亥杂诗》)
16.登斯楼也,则有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理解型默写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
, , ”来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
2.《岳阳楼记》为我们留下了一些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其中形容国泰民安的词句是:“
”,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的词句是:“ ”,形容水势浩大的词句是:“ ”,形容景色或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词句是:“ ”,表示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词句是:“ ”。
3.我国古人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今人仍为推崇。请写出下列两位古人在这方面的相关名句。
(1)孟子《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
, 。 ,
。
(2)文天祥《过零丁洋》: ,
。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紧扣“ ”这一主旨,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正反、虚实两方面写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
, 。 ,
”;与古贤名室类比的句子是“ ,
。”
5.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点染美妙意境的句子是“ , , ”。
6.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 ; , 。”
7.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形神兼备地描写了莲的形象,其中用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饮酒》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 , 。”
9.李白《把酒问月》中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句,苏轼的《水调歌头》从这句中脱胎而来的诗句是“ ,
。”
10.在《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最能抒发诗人李白豪放情怀的诗句是“ , ”。
11.李商隐《无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1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自比,表达自己虽被迫辞官却不忘报国的名句是“
, 。”
13.孔子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论语》中的“ , ”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三、归类型默写
1.古诗文中有很多描写山、水、花、鸟的句子,请任选其中两项,各写一句。
山: , 。
水: , 。
花: , 。
鸟: , 。
2.古诗文中描写夏季景物的名句有很多,请写出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文中有许多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名句,请写出三句。
(1) , 。
(2) , 。
(3) , 。
4.古诗文中抒写忧国思乡的名句有很多,请你任意写出两位诗人(或词人)的诗句。
(1) (作者)“ ,
。”(诗句)
在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了生物学现象,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知识。笔者广泛阅读前人诗词解析,认真研究一些诗词名句中所蕴含的生物学内容,剖析和领悟诗词中所寄寓的生物学和人文教育价值,并将之自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认识和体会。
1. 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或生物学知识 我国古诗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诗人在对自然景观的观察、筛选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情感而创作出来的,所以,有大量的诗词描写了生物学现象,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常用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描写生物个体的特征。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形象地描写了鹅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特征。“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金黄甲”,描写了不同于其他“百花”的个体特征——在秋季开放。“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简洁生动地勾画出腊梅在寒冬开放,气味芬芳的鲜明特性。
(2)反映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精确地反映出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并隐含着一条食物链;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说明春天来临,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
(3)描写生物的生活、生殖、行为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了动物的运动及生活环境;“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诗句,则描绘了与植物的生殖发育有关的现象。“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说明了鸟类的迁徙行为。
2. 诗词中的人文教育价值 在传统的自然科学教育认识中,科学教育是严谨的、理性的,人文教育是感性的,两者界限分明。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两种教育显然不应继续界限分明了,只有把两种教育恰当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同时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才,更好地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在有意识地挖掘自然科学课程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同时,歌颂自然,赞美生灵,热爱生活的诗词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之一,优美的诗词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科学知识,更可以使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充满语言美和情感美,让学生时时得到美和爱的熏陶。
有许多诗句描绘了自然之美,抒发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在学习生物科学的过程中忽然听到这样的诗句,学生往往能感受到大自然不同季节的美,学生也会在对美的欣赏、感受中认同生物科学的美。
很多诗词都是诗人借物言志的产物,其中与生命现象相关的诗词,往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意义、人性伦理等问题的看法,同时又蕴涵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反映了人类永恒的美好情感,如亲情、同情、坚毅等,具有深刻的人文教育价值。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借寸草抒发感恩母爱之情;“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表达了对蜜蜂辛勤劳动敬仰和短暂而辛苦的一生的同情。
当然,诗人与生物学家观察世界的方式有明显的差异,诗词所着意的角度,与生物学研究着眼的角度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如白居易诗“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这首诗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赞美了伟大的父母爱。但从生物科学的角度看,其实是反映了生物繁衍后代的本能。但是,诗人诗句中所反映的人文情怀,却是经过千百年的文明积淀,潜存于人类内心的永恒的情感,这在以往的生物学教育中是被忽视的,而在今天却是需要通过教育去开启、唤醒和提升的。
3. 诗词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1 创设情景,巧妙导课。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夏日的夜晚,流萤点点,你知道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吗?”这可以作为《新陈代谢中的ATP》的导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那么,除了从现象上来辨认性别外,怎样从本质上确定性别呢?”这可以作为《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导课方式。总之,利用诗词导课,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并使其能领悟到“生活处处皆学问”,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2 一语中的,突破重难点。诗词的语言简洁、生动、优美,教学中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能够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将复杂的重点难点问题顺利攻克。
学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有许多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此时引用诗词可以有效突破难点。如引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形容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形成但形态不够清晰的特点;引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容从细胞的不同方位观察,各分裂时期的图像也不同。
另外,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有性生殖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营养生殖,从“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生态系统能量来源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诗词无不简洁生动、高度概括地描述了各种生物学现象。
3.3 编制习题,寓教于乐。由于诗词语言优美、简洁生动,令人人印象深刻便于记忆,故可用于编制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和强化。试举例如下:
(1)古代诗文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如“凡是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摘要:讲读课文和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要内容。在大多数教学安排上,这两块内容是分开进行的,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认为这两部分是没什么联系的。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写作部分的要求可以看出,写作和阅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将阅读赏析与写作结合起来是一种必然趋势。
关键词:阅读赏析;写作指导;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205-02
讲读课文和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要内容。在大多数教学安排上,这两块内容是分开进行的,比如有些学校的课程安排中,“语文课”和“作文课”是两门课,虽然是同一个教师教授,但是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认为这两部分是没什么联系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写作部分有如下要求:“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讲读课文和作文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对此,我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首先,从课文中积累写作素材,学会观察生活。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是因为感觉无话可说,其实他们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不知道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可以作为素材写进作文里。我们的大都课文内容在这方面可以给他们很多的指导。以我们学校现用的人教版语文课本为例,里面选取的文章大多是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精品。比如七年级上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作者通过一件童年历险的小事谈对人生的感悟;散文《春》和《济南的冬天》写到了我们身边的美景;《散步》将寻常人家的小事写得格外温馨感人;文言文《童趣》把属于孩子的那份独有的想象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讲解这些课文我就可以告诉学生,他们应该用心去品味感悟自己的生活,生活当中每一件能够触动内心的小事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不仅如此,我讲解完古诗词后,学生们就会将这些诗句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比如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山水的诗句,写思乡之情的诗句,写远大理想抱负的诗句……学生们把这些诗句用在相应的文题中,也为文章添色不少。而《我的信念》中的居里夫人,《邓稼先》和《音乐巨人贝多芬》也为学生写议论文提供了很好的事实论据。
其次,在赏析课文中学习写作方法并应用在写作中。在阅读赏析课内文章时,老师会给学生讲解一些写作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表达手法。根据我的观察,大多数学生把这些手法当成做阅读理解时的答题指导,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将这些技巧用在自己的作文中。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将阅读鉴赏和写作训练结合在一起,比如在讲香港女作家小思的《蝉》时,我将授课重点放在了“欲扬先抑”这种表现手法上,让学生了解这种手法的使用技巧――先表达对所描写的事物或人的不满之情,然后在一两件小事中,突然转变了看法。随后联系了像《第一次真好》、《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几篇同样用到欲扬先抑手法的课文,再结合2010年河北省中考现代文阅读题《最美的善举》的相关习题,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示例和练习熟练掌握了这种手法。最后再让学生用这种手法写一个作文小片段,学生们写起来得心应手,再也看不到对作文的畏惧之情。
再次,利用课文,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水平。传统的课堂模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既枯燥又效率低下。所以我将初中三年的语文教学分成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一,以基础知识为主,学生学习并积累相关的手法技巧;第二阶段――初二,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运用所学手法学会自助鉴赏文章;第三阶段――初三,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技巧鉴赏文章和进行写作。以环境描写为例,初一通过讲《紫藤萝瀑布》告诉学生什么是环境描写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在讲《最后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爸爸的花儿落了》时让学生复习加深印象。到了初二讲《芦花荡》、《蜡烛》、《再塑生命》等课时,通过检查导学案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手法初探”这部分能够准确地指出文章使用了环境描写,这时我就要求他们可以在自己的作文用加入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到了初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如地运用这一手法了。
最后,将每一节语文课当作作文点评课来上。能用来写作文的时间本来就不多,能用来讲评作文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可是不讲评作文,学生就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于是我就将作文讲评课放在了每一节语文课中。采取的形式是将课文和学生的作文进行比较阅读,比如课文《羚羊木雕》一文既有对童年纯真深挚友谊的赞美,也有对成人粗暴简单教育方式的批评。而我们班邢子恒同学的《陪伴》写的也是同一个主题。于是我就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们进行对比阅读,找到两篇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学生们看到我把学生的文章和课文放在一起讲授很兴奋,积极性很强,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同学们自己总结出了展现矛盾的方法,利用环境烘托心情的方法等等,我因势利导,提醒他们在自己的作文中也可以用到这些手法。下课时不少学生表示这节课上得很“过瘾”,知识学得特别扎实。除此之外,我还开展过借景抒情文章的比较,人物描写文章的比较和细节描写文章的比较等等一系列阅读写作课,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我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好课文的同时,还必须能写一手文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会写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当写一些随笔、杂感,也可以写点诗歌、小说或文学评论等,尤其是要经常地与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因为教师只有写好文章,才能真正获得写作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也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如果教师自己不写作,不体会作品的技巧,不体会写作的甘苦,不仅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是空洞的,甚至连指导学生写作也可能是空洞的说教.
通过实践,我认为讲读课文和写作训练应该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课本拉近了经典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语文教师一定要将这些经典作品中的精华融入到学生的写作中去,所以在阅读赏析课上进行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有一个骄傲的性格,而不是一个势利小人。这使他们大多数人看起来很奇怪,总是从人群中脱颖而出,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雎蒹葭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关雎知识点【关雎】
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zhǎn)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一、注释
(1)关关:雌雄两鸟的和鸣声。雎鸠:一种水鸟,亦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
(2)在河之洲:(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洲:河中沙洲。
(3)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品德好。
(4)好逑(hǎoqiú):理想的配偶。逑,配偶。
(5)参差:长短不齐。荇(xìng)菜:一种水生植物,叶子略呈心形,浮在水面上,茎可以吃。
(6)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流,捞取。
(7)寤寐:这里指时时。寤(wù),醒时;寐,睡时。
(8)思:语助词。服:思念、牵挂。
(9)悠哉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
(10)友:亲近。
(11)辗(zhǎn):半转。反侧:侧身。
(12)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他快乐。
(13)芼:择取。
(14)乐:同“悦”,娱悦。
二、参考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伴侣。
参差不齐的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参差不齐的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蒹葭知识点一、了解与积累
(一)注释
⑴选自《诗经?秦风》。秦,周朝时诸侯国名,在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部一带。
⑵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
⑶苍苍:深青色。
⑷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凝结成了霜。为,……成……。
⑸所谓:所说、所念,这里指所怀念的。
⑹伊人:那人,指隐居的贤人,有人认为诗中人物收追寻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
⑺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一方,那一边,指对岸。
⑻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⑼从:跟随,这里是追寻的意思。
⑽阻:险阻,(道路)难走。
⑾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宛然、好像。
⑿萋萋:茂盛的样子。下文“采采”义同。
⒀晞(xī):干。
⒁湄(méi):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⒂跻(jī):升,高,意思是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
⒃坻(chí):水中小洲,小岛。
⒄未已:还没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已:完毕。
⒅涘(sì):水边。
⒇右:迂回曲折。
⒆沚(zhǐ):水中沙滩。
译文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岸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二、基础知识过关
(一)、文学积累
①《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时期的诗歌共有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②《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二)、默写过关:
1、统领全文,运用起兴手法表达小伙子对心仪的姑娘热烈追求的诗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关雎》中是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关雎》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表达小伙子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朝思暮想不能成寐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统领全诗,运用起兴手法,既交代时令、环境,渲染凄清惆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又表达对意中人深深怀恋之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6.描写男主人公苦苦追寻之路艰险、漫长、困难重重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7.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
8.《蒹葭》: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9.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0.“一切景语借情语”。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三、主要问题过关:
1、《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以雎鸠鸟起兴,来写自己对窈窕淑女的追求。
2、《关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全诗通过写主人公的思慕、追求、向往,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之情。
3、《蒹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一个主人翁形象?意境有何特点?
塑造了一个(痴情的男子即君子)的人物形象。
4、《蒹葭》的写景有何作用?
景物描写反衬出诗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蒹葭诗中描写的景物有:蒹葭(芦苇)、露珠、霜、河水、小舟。用了这些景物起兴,引出追求"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情感.全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表达爱而不得的思念之情。
5、《蒹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主人公追求、思念寻而无果的惆怅之情。(蒹葭表达出了一种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怅惘,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心情。全诗流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著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
【诗经文学常识】《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按用途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音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赋直陈其事;比喻叫比;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陶潜丰富的田园诗篇堪称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古典诗歌境界,使山水田园诗成为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大主流,对后世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中的语言虽然看起来只是极为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了高度的艺术提炼,在非常精炼的语言中又都含有十分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风光,都蕴藏着极其深厚的社会生活基础。陶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自然的田园景色,或者是朴素真实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在这种自然环境中的恬静心境。比如《读山海经》的第一首:“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完全是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非常朴素,使人读起来毫不吃力,仿佛身临其境,而这些生活、情景以及诗人的心境和志趣,无一不是诗人最真实的感受,因此读起来十分亲切自然。又如《归园田居》的第一首“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首诗是他从彭泽归隐后的第二年写下的,主要表现他辞官归田后的乐趣和愉悦的心情。再如《饮酒》的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歌咏了他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而在《归园田居》的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中,真切地描写了自己参与劳作的感受和希望庄稼顺应天时生长的意愿。《桃花源记》是他晚年对田园诗的一个新的发展。从仕途到山水田园,再从山水田园到桃园,是他对人生理想的进一步追求,早年“大济苍生”的人生理想,在仕途上破灭了,他便把这一理想寄托在山水竹林,隐居躬耕,独善其身的田园生活上。
在自然田园经历了长期的劳作,生活愈加贫困,日常生活越来越难以维持,诗人也更多地了解到广大农民的愿望与想法。就这样,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就逐渐形成了,桃花源的社会十分简单,就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自给自足的社会,也是一个安定、祥和、自由、和谐的社会。在《桃花源记》里,诗人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自然环境到人们的精神面貌,都进行了非常全面地描绘。盛唐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孟浩然就是其中之一。他继承了陶潜的田园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精华,在研习借鉴中创新发展了陶潜与谢灵运的诗歌,把写景和抒情、山水与田园进行了有机结合,创作出大量意境高远、风格各异的诗篇,使我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孟浩然与陶潜的田园山水诗的不同之处,重点体现在意境上。孟浩然的田园山水诗侧重于表现布衣之士的情操与志趣,生活在田园山水中的舒适恬淡以及田园山水的天然和谐,表达出仕的心愿,抒发没有出仕的忧愁;陶潜的诗则侧重于表现生活在政务繁忙与斗争激烈的仕途上的官吏的性情志趣和他喜爱农村生活的平淡安宁与田园风光的清净美妙。两者虽然都呈现山水田园的美好风光与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调,但是孟浩然的诗篇里多是布衣的人物形象和农家小院,门庭的影子以及高洁之士的进取思想。而陶潜的诗作背后总有官吏的背景,总能够看到豪华大院和府邸的影子,还有官吏的恬退隐忍。两者的异同十分显明。
孟浩然和陶潜在创作手法上的最大相同之处就是他们写诗都是采用一种叙述的笔调,鲜有穷形尽相的描述,正是这些独特的因素构成了他们平淡的诗风。两者的诗作相比较而言,孟浩然的诗有故事性和情节性,叙述性要强一些,陶潜的诗具有画面性和风景性,描写意味更浓。陶潜写景根据事物的远近、高低、大小等因素,能够有声有色地描写出事物的形似,尤其注重人物行动和事件过程。与孟浩然相比较,陶潜更精于局部描摹,在诗句的艺术点染上也就更高一筹。孟浩然写景喜欢运用白描的手法,只作纯粹的勾勒描画,没有对景物的远近、高低、大小进行细致的描绘,也没有形象化的刻画。他在描写景物时,侧重于表现它们的内在特质,求得神似。所以他描写景物着重站在人文的角度写,用历史典故、传说想象去写。
陶潜在抒写自然景物、田园风光的诗歌作品里,采用描绘不同层面的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来与资产阶级统治下的社会现实的污浊和黑暗腐败形成强烈的反差。陶潜所创作的诗歌作品中最能体现这一创作特点的,当属他于永初二年所作的《桃花源记》了。作者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自给自足、恬静安宁,人人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的生活面貌。这是一个作者和广大劳苦大众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是一种超脱于社会现实的崭新天地和世外桃源。美丽而丰满的理想与当时残酷的现实和黑暗的社会形成强烈地反差和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对桃花源理想社会美好境界的赞美和热爱有力地否定了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
综上所述,陶潜的诗篇风格独特、造诣极高,诗歌的内容推陈出新、风格淳朴自然,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山水田园诗。其诗歌的明显特点是平淡自然、朴素纯真、亲切淳朴的风格;白描的手法;高远入化、浑融完整的意境;本色自然、精工凝练的语言;真淳隽永的理趣;自然率真的流露;没有一点儿斧凿的痕迹,使人感到真的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他的诗句虽平淡自然但却不显得浅薄,细品则更加淳厚有味。
(刘海东 江苏徐州工程学院 220009)
一、比较鉴赏
学习唐诗宋词过程中比较法是一种重要的鉴赏诗词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题材、手法和语言以及风格方面对诗词有进一步的了解。一方面对同一风格的诗人进行比较,也可以比较出些微的差别。比如“苏轼和诗词往往是豪迈奔放和坦率开朗的,为此形成了豪放开朗的风格;而辛弃疾的诗词中既蕴含着豪迈奔放的情感,又体现出郁郁寡欢和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两个人虽然属于同一风格的诗人,但是通过比较能够对二者的诗词风格得到更加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不同风格的诗人的诗词进行比较。比如通过比较辛弃疾和李清照的诗词,二者一个属于豪放派,一个属于婉约派。即使是采用同一种抒情手法,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一方面除了可以对诗人进行比较之外,还可以对抒写同样内容的诗词进行比较。比如同样写元夕,辛弃疾表达的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欧阳修则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诗人不同的心境面临同一种景物会产生不同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还可以将诗句中的一个词放到一起进行比较。比如古诗词中描写“影”的句子有很多,“云破月来花弄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通过对比这些诗词中描写的“影”可以得出:描写具体景物时,运用“影”能够很好的化实为虚,从而达到动人的艺术效果。
二、归类与延引
按照归类的方法可以将《唐诗宋词选读》中的诗词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诗歌内容中所蕴含的的情感进行划分,可以分为送别类、怀古类、思乡怀人类以及借景抒情类等,将诗歌按照这样分类之后,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只要对号入座即可,可以很清楚的弄明白诗歌的主旨了。
另外还应该适当的拓展和延引,新旧知识互相延引,更加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比如在鉴赏苏轼的《似花还是非花》的同时应该结合鉴赏章式原词《水龙吟》,通过以诗带诗,对相关的诗词进行组合鉴赏,既能够促进对原诗词的理解,又能够丰富和拓展自己的学习内容。另外诗句与诗句之间的延伸牵引也是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的重压手段,比如在学习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应该立即联想到梁启超的一句话“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不仅拓展了自己的学习视野,而且对于抒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单总结合
单总结合就是能够在把握诗人的总体风格的基础之上对其某一个单篇进行赏析的一种方法。总体上把握诗人的不同风格,比如杜甫是沉郁顿挫的,李白是清新飘逸的,白居易是通俗易懂的等等。先从整体上把握某一个作家的思想和作品的风格,然后掌握某一种题材的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技巧等对于鉴赏某一个诗人的某个单篇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风格是豪放飘逸的,在掌握李白诗词的整体风格之后,在赏析李白的某个单篇作品时就会很容易了,出现的偏差不会很大。单总结合的学习方法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不同诗人的诗歌风格,但是却不易形成系统化和能力化。要想真正的形成鉴赏诗歌的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广泛的收集不同类型的诗歌,然后进行指导学习。单总结合的这种方法实际上反过来也是可以的,可以先掌握诗人的某个单篇的诗词风格,然后慢慢总结就会整体上掌握诗人的风格。
单总结合的另一种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某时期的诗歌的特点然后对某一单篇进行赏析和鉴赏。文章以唐诗为例,“安史之乱”是唐朝从繁荣走向衰败的一个转折点,为此处于转折时期的唐诗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唐时期的诗人不仅仅是诗人,他们也充当着政治家,对中唐的走下坡路进行打击,痛击之处社会应该在创新中求变,才不至于在转变时期脆弱不堪。比如《西塞山怀古》是一首寓意深刻的怀古诗,学生在不了解历史的情况下很难对这首诗进行鉴赏成功。为此教师首先应该对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学习诗歌就会很容易把握诗人的情感了。
诗人的总体风格或者是某时期的诗歌的特点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着诗人的某一单篇的诗词,所以无论是“由总到单”,还是“由单到总”,看到诗歌时都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倍增。
四、总结
工业题材创作在我们共和国的文学创作史上曾经非常辉煌。但是,近些年来工业题材创作似乎很少被人提及。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是大众时尚文化,各类明星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而各行各业的共和国的建设者却渐渐被人们忽略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建设不在进行,事实上,各行各业的建设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几年城市乡村的巨变、人均GDP的跃升即是最好的证明。我们的严肃文学对我们的建设仍有许多的反映,我们的许多重要建设工程仍有许多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反映,但描写普通建设者、反映建设生活的文学作品仍然被淹没在各种时尚报道中,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我读到朱赤、周以纯的长诗《太阳都市》,便觉得应当为它写点什么,因为这是一首描写鞍钢50年建设史的长篇抒情诗,鞍钢的风雨历程,建设者的风姿被抒写得壮丽辉煌,读之令人震荡,是一首非常值得关注的描写工业题材的抒情长诗。
整部长诗鼓荡着豪情、充溢着壮丽的想像。作者在描写第一根大型钢轨出炉时,将钢轨比作“太阳的羽毛”、“岩石的畅想”,新奇瑰丽,生动地描写出建设史上那令人激动的历史时刻。大型钢轨的出炉标志着鞍钢生产能力的跃进,这火红的年代、令人激动的交响诗,被作者形容为“龙的姿势”、“花的色彩”,喻体贴切,是激情的抒发。如果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激情的融入,很难写出这样充满感情与想像的诗句,而本诗的两位作者一位是曾经多年工作于鞍钢、一位是正献身于鞍钢的建设事业的鞍钢人,他们了解鞍钢的生活与建设史,又有多年的创作实践,他们的诗不是空洞的,而是充满生活感与历史感的大情感抒发,这是一种与恢弘壮丽的建设史相匹配的语言,灿烂而阳刚,代表了整首长诗的风格。
长诗抒写的是鞍钢50多年的建设史,诗中也流溢着历史的感慨:“这脚音/怎能从我们的记忆中/磨灭/就像那铁水/第一次从我们手中飞溅时/轰轰烈烈的心旌摇曳/那刻骨铭心的英雄意识/我们守候着它耀眼的姿势/呱呱坠地的婴儿/那是我们/全部理想与精血/在高炉母体里孕育的/生命的延续与张扬”。这是作者从一首老歌回想起的历史记忆,没有抱怨与失落,有的只是对那个理想主义年代的平静叙说。历史在这叙说中显示了价值,理想在这叙说中留下了铭心的记忆。作者没有否定那段历史,而是对当年建设者们的理想付出予以了肯定。的确,我们几十年的建设是在不断的积累中进行的,如果我们对当年建设的激情岁月不加肯定,那我们也就丢弃了历史,丢弃了建设理想。那个年代固然有其“左”的与可笑的一面,但它留给作者的记忆却是全部理想与精血的延续与张扬,这是一种历史记忆审美化过程,也是一种历史记忆的延续,这种延续对我们今天的写作也是一种资源。相对于今天那些“下半身”写作,这样的诗性记忆则要健康明朗得多,是我们文学传统中值得继承的一面,不怒不怨,留下的只有美好的情感。
而这样美好的诗句产自鞍钢,是鞍钢这座太阳都市给了作者灵感:“太阳都市/不仅仅生产钢铁/一行行太阳都市生长的诗/在这片热土上/多么丰富多彩的飞翔与舞蹈”。正是鞍钢的建设者们在现实中创造着一个个建设奇迹,谱写着一首首生产建设壮丽篇章,才使诗人的创作有如此丰富的取材。“在劳动中创造/在智慧里升华/在总结中前进/在前进中抵达更加高级的境界/抵达必然王国的颠峰”。
太阳都市的太阳,正是鞍钢的建设者们,正是他们在创造奇迹、在谱写诗篇,是他们在支撑着这个钢铁巨城,也是他们在托起明天的太阳,完成着一首大工业的黑色冶金交响。这便是《太阳都市》这首抒情长诗的价值所在。
描写除夕之夜的诗句《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共内人夜坐守岁》——徐君倩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摧。
《卖痴呆词》——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穰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榆。
栎翁块坐垂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描写除夕之夜的诗句精选《辛巳除夕与彭同年同宿道观中》【作者】:龚自珍
亦是三生影,同听一杵钟。
挑灯人海外,拔剑梦魂中。
雪色惮恩怨,诗声破苦空。
明朝客盈座,谁言去年踪。
《庆宫春》【作者】:姜夔
绍熙辛亥除夕,予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铦①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松,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阕,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予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予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馀解。
《蝶恋花》【作者】:晏殊
南雁依稀回侧阵,
雪霁墙阴,
偏觉兰芽嫩。
中夜梦余消酒困,
炉香卷穗灯生晕。
急景流年都一瞬,
往事前欢,
未免萦方寸。
腊后花期知渐近,
寒梅已作东风信。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唐 曹松《江外除夜》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宋]姜夔 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描写除夕之夜的诗句推荐《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 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