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3: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也是非典、禽流感防治的关键时期,为做好今年春天传染病防治工作,根据市卫生局、市疾病控制中心有关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秋冬季节传染病防治工作,特别是重点加强非典、禽流感防控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积极做好了传染病预防工作,以确保我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特制定二0__年传染病防治计划: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今年要召开会议部署传染病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公共卫生科落实好此项工作。针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先后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充分认识禽流感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式,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加强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加强疫情监控,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加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期间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力度。
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为了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群众的防病抗病能力,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卫生防治宣传日,广泛宣传有关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加强全民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非典、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醒公众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保持个人卫生,多参加体育锻炼,食用禽类肉蛋时完全熟透,到正规镇场购买检疫过的家禽,防止疾病发生,如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对能够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控制工作提出要求。实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努力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消除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隐患;加强对没有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其他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可能发生疫情暴发流行的,根据人群免疫水平,认真组织做好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加强疾病监测工作,严密关注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动态。
四、加强疫情监测,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
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我们采取积极的措施重点预防控制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非典型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把对呼吸道发热病例和对人间禽流感病例的监测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各村卫生站的日常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针对目前疫情,我们准备近期对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讲解防控有关知识。
为了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各村巩固已有成果,坚持不懈,再接再厉,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力度,严防传染病疫情在我镇的发生和蔓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实把传染病防治工作当作重要任务抓出成效。
一、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加大传染病防治监测管理力度
组织本单位和辖区医疗机构业务人员学习和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依法开展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提高重点传染病监测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检查指导,除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外,每年最少组织两次传染病防治工作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
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地处理,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
依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结合我区的具体情况,在接到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以及不明原因疾病有暴发流行趋势的病例(或疑似病例)、死亡病例报告时,要按规定时限逐级报告并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对本辖区发生的所有暴发疫情(包括非法定报告传染病)均要立即上报并迅速赶赴现场查明原因和传播特征,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尽快控制。在疫源地调查处理中,要认真规范填写流调表。除甲类及比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外,其它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必须于3日内完成。
三、霍乱、腹泻病防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成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腹泻病防治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级霍乱和腹泻病防治专业组织,并按规定设置留置站。
(二)落实各项综合性措施
1.各医疗保健机构的任务
(1)建立腹泻病门诊:
①腹泻病门诊的设置要符合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的要求。市及市以上综合性医院,要有单独的腹泻病门诊区,区(县)级医院开设单独的腹泻病门诊,乡镇级医院设专桌。要求功能区域设置合理。腹泻病门诊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开诊,24小时应诊,做不到24小时开诊的单位,兼职科室(如急症科)要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和各项处理工作。
②对就诊病人,一律填写全省统一的“腹泻病门诊病人登记簿”。如系外地来的病人,应登记其详细地址、单位以及现时投宿地址。要求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严禁漏登,漏项。腹泻病门诊处方、化验单要有“腹泻”标记。每旬向区疾控中心,做门诊数旬报。
③县(市)区以上医院及有条件的乡镇级医院,应备有检验所需霍乱快诊筛检试剂、细菌培养试剂。要做到“逢泻必登、逢泻必报、逢泻必检、逢泻必治”。对就诊的水样便病人应作霍乱快诊筛检和细菌学培养。要求全年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率必须达到10%以上。无培养条件的单位,可进行O1群和O139群快诊试验,或将标本送指定单位检验。
④为落实“省腹泻病控制规划”,各级医疗单位应继续大力推广口服补液疗法,改善腹泻病例处理,口服补液盐的使用率要求达90%以上。
⑤发现霍乱疫情,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及时按规定逐级上报处理。对霍乱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要严格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并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凡分离出霍乱弧菌,应立即报告区疾控中心,区疾控中心进行初步鉴定,并按规定进行疫源地处理,同时将菌株附上“菌种上送表”,由专人逐级送市疾控中心进行鉴定。
⑥腹泻病门诊应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与隔离消毒制度,并遵照执行。
⑦痢疾、伤寒副伤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一经确诊立即填卡、报告,分离出的菌株上送区疾控中心,每所医院上送痢疾菌株至少5株。
(2)建立腹泻病防治机动队。2012年我区确定2处成立腹泻病防治机动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机动队和传染病医院,机动队要配备抢救病人必需的药械、交通工具及消杀药械、防护用品,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4月份将机动队名单、值班电话报送市疾控中心。市传染病医院要备足治疗病人的房屋、床位和药械,做好接收及抢救治疗霍乱病人、带菌者的准备,并负责散发病人的运送工作。
(3)业务培训、检查和总结。各医疗机构要对腹泻病门诊医护人员、检验人员及机动队队员进行上岗前和经常性的业务技术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医务人员持培训合格证上岗。各单位要定期对本院腹泻病防治工作组织检查,及时向医务人员传达疫情动态。培训与医院自查均要有记录。11月中旬将全年腹泻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区疾控中心。
2.疾控中心任务:
(1)建立腹泻病防治机动队。区疾控中心应于5月1日前组建腹泻病防治机动队,配齐疫源检索、疫情处理所需的检验用品、消杀药械、抗菌药物、个人防护用品、车辆和疫情值班电话等,实行24小时值班制。
(2)有重点的开展疫源检索。对腹泻病人、重点人群、食品、饮用水源和其他外环境标本的检索,每月选择2~3处饮用水源及20份海水产品、可疑食品或其它的外环境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腹泻门诊病人快诊率要求达100%,霍乱弧菌培养率不少于10%。霍乱阳性标本及痢疾菌株收集于10月31日前上送市疾控中心统一进行鉴定,市区不少于15株。区重点人群检测不少于100份。
(3)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仍实行霍乱疫情零病例周报告制度。发生腹泻病暴发疫情,应立即报告,并及时采样检测和进行疫情处理,处理结束后填写暴发疫情报表和处理小结报市疾控中心。
(4)督导检查。在腹泻病门诊开诊前、后要进行检查,开诊小结及半年和全年工作总结要及时上报。
(5)伤寒、副伤寒和细菌性痢疾的防治。接到疫情后,流调及疫源地处理应于接到报告3日内进行,处理结束后及时上报个案流调表及疫源地处理小结,并于来年3月份之前进行疫源地二次处理,做好伤寒、副伤寒的查源灭源工作。
(6)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的防治。县级及以上医院和有条件的其它医院,要备好病例诊断的检验试剂和诊断血清,发现O157∶H7感染的可疑病人(如血便、血性腹泻的病例)要登记报告并及时采样,进行O157∶H7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根据卫生部的要求,O157∶H7感染按乙类传染病的时限和方式报告疫情。
(7)手足口病的防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易在儿童中造成暴发流行。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按照济卫疾控发[2007]13号文件《关于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发现疫情要及时报告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蔓延。
四、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流感、猩红热和水痘等是我区重点防治的呼吸道传染病,2012年要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各项工作预案,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工作制度,做好技术、物资储备。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技术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本单位防治SARS、人禽流感、流感大流行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预案,按要求成立领导小组、技术专家小组、疫情处理小组等,并制定具体可实施的各项工作制度。要做好各项应急物资的储备,定期开展人禽流感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技术演练,为疫情处置做好技术储备。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防治相关呼吸道传染病及疫情处置能力。区疾控中心对辖区医疗单位、医疗单位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层层培训,以提高有关业务人员诊断、处置及控制传染病疫情的能力。
(三)继续做好重点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要严格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的要求,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及时诊断、排查和处置人禽流感和SARS的相关病例。
(四)及时做好疫情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对疑似或确认的动物禽流感疫情,疾控机构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并按照《省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监测。做好SARS、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应急处置及流行病学调查,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
猩红热等其它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继续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对出现的预警病例及暴发疫情,要及时报告和处理。
五、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工作
医院管理和消毒工作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消毒专业工作规范》、《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全国疾控机构工作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以及市疾控中心《2012年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要点》等要求执行,加强对辖区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的督导和检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具体要求如下: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1.健全组织机构,适应形势需要。各医疗单位要成立专门业务科室或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从卫生事业发展和疾病控制工作大局出发,把专业精、素质高的人员充实到消毒岗位上,以应对传染病消毒、医院感染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加强培训指导,提升队伍素质。今年,省疾控中心将继续举办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人员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各医疗单位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组织相关业务人员积极参加。加强消毒队伍能力建设,提高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技术水平。
(二)传染病消毒技术指导工作
1.加强对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源地消毒处理和监测评价。消毒装备及药品的储备时刻处于战备状态,健全各级应急消毒队伍,达到人、财、物三落实,随时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新发传染病消毒任务。
2.做好疫源地消毒工作。提高传染病应急消毒处理及时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工作职能,开展对传染病疫区、疫点进行消毒处理和监测评价,处理率达99%以上。处理记录、监测评价资料齐全,及时上报监测报表。
(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2012年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导和考核机制,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卫生质量的督导、考核与评价工作,特别是乡村卫生室和个体行医定期检查督导,辖区内的医疗机构督导率达95%以上。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1)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2)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各项工作和控制措施。(3)消毒灭菌与隔离、医疗废物管理及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状况。(4)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暴发的监测工作情况。(5)现场检查。开展辖区各医疗机构、个体诊所、托幼机构等单位的委托消毒监测工作。
(四)加强信息管理与经验交流
加强消毒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为全区医疗机构消毒和医院感染工作提供经验交流平台,提高我区消毒和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六、病媒传播性疾病的防制
病媒生物监测是传染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30%与病媒生物有关,其中的疟疾、乙脑、丝虫病、登革热等,通过灭蚊即可以控制其发病;登革出血热在疫苗未问世前,灭蚊是其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可见媒介生物控制的重要性。市病媒生物监测属国家重点传染病监测项目,为了解我区病媒生物的动态变化,落实国家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为防制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2012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病媒传播源的监测、防制、标本制作及数据汇总上报工作。其中蚊蝇的监测从3月底开始,蟑螂和鼠密度全年监测,并与区爱卫会密切合作做好“四害”的消杀工作。
七、疫情信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
1.严格执行疫情信息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
(1)各级医疗单位要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报告制度,保证每天报卡及时(诊断时间与报告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发生鼠疫、霍乱、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黑热病、登革热、血吸虫病、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在进行网络直报的同时,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区疾控机构疫情室电话报告。
(2)继续规范医疗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登记、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报告等工作。要求传染病报告卡的各项内容必须填写完整、准确、符合逻辑性。区疾控中心每月对传染病报告卡的报告及时性,规范性,填写质量等进行评估,并进行反馈。专病报告管理系统推送到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的死亡病例应遵循《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年试行版)要求。
2.继续做好网络管理工作,保证数据安全。加强报告系统的管理,网络直报人员每月要进行传染病报告卡的导出,切实做好疫情数据的管理工作。
3.继续做好门诊日志的管理工作
根据济卫防字[1995]第1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门诊日志管理的通知”精神,各医疗保健机构的传染、内、儿、妇、皮肤、中医、肠道、性病、急诊、放射、口腔和肝病(或感染性疾病科)等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要按要求,认真做好门诊日志的记录及各种传染病的诊断、报告工作。住院部(或各病房)应设有病人入、出院登记和传染病登记本。门诊日志基本项目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地址、初复诊、诊断及结果、检验日期等项目。疫情报告员要做好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簿填写、报告的检查指导、调查核实和录入报告等工作。
(一)在健康体检过程中或采供血机构医学检验机构执业活动中,检测出的传染病病原阳性者时,均按病原携带者进行报告。
星期天上午,我观看了《中小学生秋季安全与传染病防治教育知识讲座》,感触很多。 通过这次安全与传染病防治教育知识的学习,使我树立了安全意识,了解安全常识与传染病的防治注意事项,学会自我保护,提高应变能力。我知道了以下四点:
一、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校又是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有传染病传入,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学生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造成局部暴发。我们要积极预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教室活动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学校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每日勤洗手,衣物勤换洗勤晾晒、秋冬季防寒保暖、适当锻炼
二、当地震发生时,学生在教室上课应该迅速抱头、闭眼、蹲到课桌下面。地震一停,我们要迅速撤离教室到外边空旷的地面。如果地震发生在家里时,应该选择卫生间或厨房等跨度较小的房间里避地震。
一、坚持预防为主工作方针,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1、建立了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依法对全辅导区20xx秋季入学新生及转学插班生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对发现无证或有漏种现象的儿童,及时开出补种通知单,通知家长及时到卫生院进行补种。
2、根据国家、省计免程序和要求,积极配合保健所做好了预防接种前的组织发动、家长告知等工作,努力提高接种率。
3、秋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有效阻断呼吸道传染病在校园的传播,本学期一开学,学校卫生室就着手开展了防控工作,召开了三次班主任会议,组织学习有关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和学校、班级、学生停课标准,落实防控措施。建立了晨检制度和缺勤、缺课监测,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班主任每天及时上报晨检情况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宣教,利用校广播为全校师生作了多次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知识的讲座,出了二期黑板报和橱窗宣传。为有效防控,印发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告家长书,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预防工作。要求每个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一起做好课间的开窗通风、空气消毒工作。使学校未因流感流行而停课,保障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4、加强对学校饮食、饮水管理监督,卫生领导小组成员经常对食堂进行卫生工作监督。食堂工作人员100%持有健康证,食堂食品贮存、加工及餐具清洗、消毒各个环节符合卫生要求,杜绝了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疫病的发生。
二、加强学生健康状况的监测与常见病防治。
1、制订了“六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实施防治措施。期末校医、体育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视力检测,做好学生健康状况监测,建档率达100%。对有器质性病症的学生专门建档进行跟踪管理,对患近视、沙眼、龋齿、贫血、营养不良及肥胖的学生均通知家长,指导家长做好疾病防治。
2、利用学校广播、橱窗、板报、小报等阵地进行“六病”防治宣传,培训小卫生员加强监督,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六病”防治率达100%。
三、加强日常的卫生服务,方便广大学生。
设立卫生室,由卫技专业人员负责。建立了一卡、四薄、二统计。一卡:学生健康卡(达100%);四薄:学生晨检个人卫生记载薄、因病缺课记载薄、传染病预防记载薄、卫生室门诊记载薄;二统计:“六病”防治、学生形态机能统计。做到定期检查,及时统计分析、上报、制表上墙,做好各项卫生保健资料积累归档工作。保健老师能做到每天早上班、晚下班,中午不休息,全天候为广大师生服务,如测血压、量体温,学生的小伤小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仅方便了大家,而且大大降低了学生因病缺课率。
四、认真实施健康教育工作
1、开设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到100%,并做到“五有”:有课时(每周0.5课时)、有教师(体育教师兼)、有课本、有教案、有考核,并把考核情况的及时汇总上报市教育局。
【关键词】 传染病;流行病学;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 R1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10-02
为了解南昌市青云谱区实行疫情网络直报后,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及时、准确地为决策部门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10年青云谱区法定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的《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南昌市青云谱区统计局。
1.2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采用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等指标),对南昌市青云谱区2010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疫情概况
2.1.1流行情况2010年全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0种840例,死亡2例,占总的发病数53.95%,报告的发病率为330.25/十万,与去年比(-9.46%),年死亡率0.79/十万,去年死亡7例,年死亡率2.77/十万,与去年比(-71.61%)。报告丙类传染病6种717例,无死亡病例,占今年发病数的46.05%,年发病率281.89/十万,与去年比(+54.23%)。
2.1.2疾病位次2010年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肝炎、肺结核、淋病、梅毒、痢疾;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最高的为手足口病,其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死亡的2例中,有1例为艾滋病,1例狂犬病。
2.1.3疾病构成在乙类传染病中,呼吸道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26.07%、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65.71%、肠道传染病占7.74%。
2.2乙丙类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2.2.1地区分布青云谱区5个街办及1个乡镇报均有发病,发病率在50.31/10万~156.3/10万之间,发病率位于前3位的街办(表1)均位于青云谱区的城乡结合部,其人口以外来人口为主。
2.2.2时间分布全区各类传染病1~12月均有分布 乙丙类传染病在1、2及12月病例数较少,其它各月份乙丙类传染病均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表2)
2.2.3人群分布全区发生法定传染病1557例,死亡2例。其中男性1053例,占发病总数的67.63%,女性504例,占发病总数的32.37%,男女性别比为2.09:1,死亡病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布以0-3岁(334例)散居儿童最多,其次20-30岁(213例)及30-40岁(191例)中青年较多。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351例)、工人(265例)、幼托儿童(193例)、学生(161例)、离退人员(154例)、家务及待业(136例)居多,共占总发病数的80.92%。
3讨论
从不同的传播途径可以看出,青云谱区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占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5.71%,提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依然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其中以乙肝及淋病、梅毒为主,而免疫接种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措施,应提高青壮年乙肝接种的覆盖率,同时还应完善采供血服务体系和血液监督管理体系,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加强一次性注射器的消毒管理,切断乙肝经血传播的途径;而性病主要是由人类行为而传播的疾病,应开展相关的行为干预项目,严厉打击、、吸毒行为,降低人群行为风险。
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占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6.07%,肺结核一直都是传染病防治的重点病种,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青云谱区位于南昌市的城乡结合地带,大量经济欠发达农村的流动人口涌入青云谱区,而农村经济欠发达一直是结核病控制的主要障碍。因此,防治结核病应加强政府行为,以农村为主,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及治愈率,减少耐药病人的发生。
再次为肠道传染病,主要发病病种是痢疾。鉴于肠道传染病“粪-口-粪”传播机制和传播途径的共同性,在防治过程中,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在具体防治措施上,应加强宣传,不断提高防病意识及自我保健能力,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监督,防止病从口入。
综上所述,青云谱区当前及以后的传染病防治重点仍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要强病毒性肝炎及肺结核的监控力度。
4 参考文献
20**年,全镇传染病防制、疫情管理工作以甲型流感、人禽流感、霍乱、不明原因肺炎等重大疾病防制为重点,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信息管理,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继续加大督导、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综合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重大疫情预测预警能力,确保我镇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
一、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要着重规范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程序,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大对疫情信息的利用,加强疫情预测预警,为我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1、高度重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落实各项制度,强化责任意识,确保直报网络正常运行。对每个网络直报单位要进行网络直报技术现场工作指导,提高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促使网络直报月报告率达100%。
2、定期对疫情进行分析,全面掌握辖区内的疫情动态,每日对门诊日志进行审核,每月5日、15日、25日对门诊日志实行双填字制度,定期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信息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重卡等情况。
3、加强传染病疫情的预测预警工作,定期及时书写预测预报报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局,充分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对传染病信息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浏览报告卡片,主动搜索报告病例的聚集现象,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暴发,特别是出现时间、空间等病例聚集情况时,要实时做出预警。对网络直报预警系统每日浏览一次,同时对存在预警信息进行核实,如是暴发疫情,要迅速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并将结果反馈至市疾控中心。切实做到传染病监测完成率达100%;暴发疫情、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暴发疫情调查率达100%。
4、继续指导辖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规范门诊登记、传染病疫情信息核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填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等工作,明确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确保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科室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衔接,保证疫情报告及时、科学、准确,杜绝迟报、瞒报、漏报现象发生。促使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达100%;医疗机构无传染病漏报。同时,严格遵循《全国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方案》要求,每年要开展一次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评估辖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现状,并将调查结果及时上报市疾病控制中心。
5、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每天必须不少于2次上网审核直报单位所报卡片,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及时审核卡片之外,还要求每天15:00之前的报告卡15:00之前必须审核。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点每天15:00之前诊断的报告卡必须当日进行网络直报。疫情直报点对疑似病例要及时进行核实订正;对逻辑错误卡片要及时进行核实订正;在每日审卡完成后,对年初至当日已确认的卡片进行;每日查看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公告栏,对上级相关工作要求做出安排部署和落实,并做好工作记录;每月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卡和统计报表导出后,以电子文档形式保存。
6、接到职责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后,要立即对信息进行审核。信息确实者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其中,事件相关信息级别只能选择未分级。在网络直报的同时,立即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并配合县疾控中心在进行网络直报的第二个工作日之前对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级确认,并于分级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订正分级。
7、按照《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逐步做好死亡病例监测工作。
二、传染病防制工作
(一)人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1、要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的管理,密切注视呼吸发热病人的动态情况,督导检查辖区内呼吸发热门诊做好病人就诊登记,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2、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照卫生部的《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要求,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要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诊疗、预防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早期发现病人的意识和诊疗能力。一旦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医院应在12小时内组织专家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3、继续开展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及时掌握人群中流感样病例的发生及其流行特征,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流感或流感样病例的暴发或流行。
4、强化与教育系统的协作配合,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学校、托幼机构建立流感、水痘、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落实晨检和缺课登记制度。一旦学校、托幼机构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相关症状聚集性发病现象,要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确诊疫情后指导学校做好消毒和密切接触者管理,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若突发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按规定进行事件的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5、及时开展免疫接种,做好重点人群的保护工作。各预防接种门诊要充分认识流感、水痘、肺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积极做好组织、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充分认识疫苗接种的重要意义,自觉接种疫苗,提高重点人群的保护率。
(二)急性肠道传染病
要高度重视我县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统一部署,要严防霍乱、手足口病等急性肠道传染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1、各村卫生室要强化工作责任,专人负责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要完善急性肠道传染病各项应急预案,理顺肠道传染病工作流程。要建立健全肠道传染病应急机动队,并做好机动队培训、演练工作,提升应急机动队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要配备必要的药械、交通工具及个人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切实做好急性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2、加强腹泻病门诊监测工作
加强对腹泻病门诊和专桌的督导、管理工作,腹泻病门诊实行独立区域,20**年5月1日~10月31日实行24小时开诊。要强化医疗机构全员培训工作,认真执行预检分诊制度,腹泻症状病人首先要到腹泻病门诊排查治疗,确保及时发现和隔离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腹泻病门诊医务、检验人员要熟练掌握腹泻病诊断、治疗、抢救、检验、疫情报告、抢救知识,认真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做到“有泻必登、有泻必查、有泻必治、有泻必报”,不得有任何漏项。县级腹泻病门诊霍乱快诊率必须达到100%,可疑标本必须经由检验人员或腹泻病门诊医务人员按要求封存,详细登记基本资料后,及时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鉴定。
3、加强疫情报告,严格疫情处理
各村卫生室及本科室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要用最快办法逐级向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尽快上送菌株进行鉴定。对霍乱疫情,要按照卫生部《霍乱防治手册》的具体要求,及时进行处理。其工作重点是迅速划定疫点、疫区,严格隔离、彻底治疗病人和带菌者,快速灭蝇、彻底消毒饮水和外环境,对密切接触者及疫区的现症腹泻病人采便检验和预防性服药,搞好环境和食品卫生。
5、认真做好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痢疾、伤寒等的监测和防控
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对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痢疾、伤寒等的防治工作,开展全员培训做好传染病预检分诊和诊治,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对重症病例应迅速转入上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重点救治,同时采集标本送检。要加强对其他传染病的监测与管理,掌握疫情动态,提高对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处理能力。
6、卫生宣教
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广播、宣传单、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和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以提高群众的防病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各腹泻病门诊要在5-10月份经常进行预防肠道传染病卫生知识宣传。要印发预防肠道传染病知识宣传单,做好重点人群的预防霍乱、手足口病等急性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
(三)自然疫源性疾病
1、狂犬病防治工作
(1)我院按照《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设置规范(试行)》和《旬阳县疾控中心狂犬病监测方案》等要求,加强对辖区医疗机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的技术指导,及时掌握暴露数量和处置情况。各村卫生室狂犬病门诊要每月5日前将上月狂犬病暴露人群门诊登记情况形成文档,同时汇总上月暴露和处置情况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甘溪中心卫生院。
(2)科学有效处置疑似狂犬伤人事件,遏制狂犬病疫情;发现可疑犬伤人事件要立即报告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组织人员对暴露人员根据暴露程度,进行相应处理。
2、乙脑防治工作
(1)广泛开展卫生宣传,在流行季节做好防病措施,教育群众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2)加强乙脑疫苗接种,保护重点人群。
(3)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医疗机构培训,及时发现和转诊病人,坚决避免延误治疗现象发生。要加强疫情报告,防止漏报和迟报,要做好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发病率和病死率;发现疫情,要尽快进行调查和处理。发现暴发和出现死亡病例,要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调查处理报告。
3、钩体病防治工作
(1)在流行季节前广泛开展宣传,提高群众(特别是农民)对该病的防病知识的知晓率,教育群众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2)加强疫苗接种,保护重点人群。
(3)加强医疗机构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此病诊疗水平,及时发现和转诊病人,坚决避免延误治疗现象发生。要加强疫情报告,防止漏报和迟报,要做好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发现疫情,要尽快进行调查和处理。发现暴发和出现死亡病例,要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上报调查处理报告。
(四)传染病检验检测工作
按照各种传染病检验检测工作要求,为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得到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支持,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各村卫生室要配合甘溪中心卫生院,努力做好甲型流感和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的实验室样品采集,对麻疹、乙脑、钩体病等我县高发传染病要采集血液标本。
三、应急机制建设
1、举办重点传染病防制培训,以逐级培训机制继续加强基层的应对能力;
2、开展那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的演练,提高应对突发重大疫情、传染病暴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做好防护物资准备和后勤保障工作,及时预测预警,规范处理、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学校传染病疫情,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国家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数据,对马鞍山市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发病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报告学校传染病疫情430例,发病率为1.44‰,占全人群总发病的10.65%;2006年报告1 082例,发病率为3.61‰,占全人群总发病的21.71%;2007年报告1 459例,发病率为4.87‰,占全人群总发病的30.15%;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发病上升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水痘、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位于前5位;3 a平均发病率小学阶段高于托幼阶段,托幼阶段高于中学阶段,男、女性别比为1∶0.66。月发病高峰在6-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结论 各级政府和教育、卫生部门要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按照卫生部、教育部入托入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要求开展查漏补种工作。
【关键词】 传染病 流行病学研究 疾病报告 学生
analysis on the school infectious diseases outbreaks in maanshan in 2005-2007/
fang dachun, yao weiling, chen haiqin, et al.
maansh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maanshan(243000), anhu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school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 in maanshan, and to provide bases for making related policies. methods data of n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c reporting information system in 2005-2007 in maanshan were analyzed. results school reported infectious diseases epidemics were 430, 1 082 and 1 459 cases, the incidence rate was 1.44‰, 3.61‰ and 4.87‰,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was 10.65%, 21.71% and 4.87% in 2005, 2006 and 2007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for school was increased rapidly in 2005-2007. among them,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the mumps, other infectious diarrhea, chicken pox, bacillary dysentery, hand 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were in the top five. the average incidence rate of the three years of the primary school was higher than the nurseries, the nurseries was higher than the secondary schools, male to female ration was 1∶0.66. the peak incidence was in june to july and december to january. conclusion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education, and health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f schools. leak investigation and repla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request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the entrance vaccination identification checking.
【key words】 communicable diseases; epidemiologic studies; disease notification; students
学校(含托幼机构)是儿童和青少年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各种传染病疫情最容易发生和传播的场所。2005年以来,马鞍山市学校发生多起传染病疫情,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和儿童身体健康,并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1]。为科学开展防治工作,现对马鞍山市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国家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2005-2007年传染病报告历史数据。病例选取3岁以上托幼儿童(不含散居儿童)至20岁以下高三学生(不含大中专学生)。人口数据取2005-2007年统计局报告的3~20岁年龄组人口数据平均值,计算发病率。按照国家传染病临床诊断标准执行,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实行谁诊断谁报告的原则。报告的病例包括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2 结果
2.1 学校传染病发病率和主要疾病发病率 2005年报告学校甲、乙、丙类传染病430例,发病率为1.44‰,占全人群总发病(4 038例)的10.65%;其中呼吸道传播占44.19%,肠道传播占39.53%,血液传播占6.98%,虫媒传播占2.09%,其他传播占7.21%;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位于前3位,分别占学校传染病发病数的24.65%,23.26%和16.28%。
2006年报告学校传染病1 082例,发病率为3.61‰,占全人群总发病(4 983例)的21.71%;其中呼吸道传播占77.82%,肠道传播占18.11%,血液传播占2.03%,虫媒传播占0.09%,其他传播占1.94%;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位于前3位,分别占学校发病数的65.43%,10.26%和7.86%。
2007年报告学校传染病1 459例,发病率为4.87‰,占全人群总发病(4 839例)的30.15%;其中呼吸道传播占72.72%,肠道传播占22.62%,血液传播占1.99%,虫媒传播占0.48%,其他传播占2.19%;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发病率位于前3位,分别占学校发病数的47.43%,16.31%,10.21%。
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发病上升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131,p=0.000);其中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水痘、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位于前5位,平均占学校传染病的50.69%,11.51%,9.02%,6.90%,5.02%。
2.2 年龄、性别分布 2005年学校传染病发病总体平稳,小学阶段发病整体偏高,没有明显的年龄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0.58;2006年7~12岁有发病高峰,10岁组最高(12.22‰),男、女性别比为1∶0.67;2007年托幼、小学阶段有多次高峰,12岁组最高,为9.39‰,男、女性别比为1∶0.67。3 a平均发病10岁组最高,为8.00‰,小学阶段(7~12岁)高于托幼阶段(3~6岁),托幼阶段高于中学阶段(13~20岁),男、女性别比为1∶0.66。
图1 马鞍山市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发病率(略)
图2 马鞍山市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发病率年龄分布(略)
2.3 时间分布 2005-2007年的1-12月份每月均有发病,2005年4-9月发病较高;2006年12月为发病高峰;2007年6-7月和12月发病较高; 3 a平均月发病高峰在6-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
图3 马鞍山市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发病时间分布(略)
2.4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 2005年报告2起疫情,均为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报告发病54例,占年度报告该病的50.94%。2006年报告6起疫情,均为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报告发病366例,占年度报告该病的51.69%。2007年报告5起疫情,3起小学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发病410例,占年度报告该病的59.25%;2起小学水痘疫情,占年度报告该病的18.91%。疫情报告资料无其他聚集性病例。
3 讨论
2005-2007年马鞍山市学校传染病发病数上升较快,提醒各级政府和教育、卫生部门要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发病数前5位分别为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水痘、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占学校传染病发病的71.22%。2006-2007年腮腺炎处于发病高峰期;水痘发病数量迅速增多,2005年发病为0,2007年比2006年增加6.93倍;3 a平均呼吸道传染病占70.45%,提示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需要重点防治,教育部门应根据学校传染病的季节特征,有重点地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发病相对平稳,3 a平均肠道传染病占23.43%,提示随着生活与卫生水平的提高,学校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仍不能放松;与桂林市2002年度学校传染病疫情(主要为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结果[2]相近,与我国学校传染病以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为主的结果[3]不符;引发手足口病发病的病原体有20余种,2007年学校发病149例,安徽阜阳地区还发生了重症或死亡病例,提示要高度关注手足口病防治[4];乙肝等血液传播疾病只占2.73%,但血液传播疾病周期长、危害重,要加强乙肝防治不能松懈[5-6];虫媒等其他传播占2.83%,还要重视各种新发或重发(复燃)传染病的发生。
学校传染病发病年龄分布是小学阶段高于托幼阶段,托幼阶段高于中学阶段。可能原因为托幼儿童还处在有计划的疫苗免疫预防接种时期,其活动范围较小学阶段小,接触对象也比小学阶段单纯等,而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已较好。学校传染病发病的年龄分布还需要继续观察与研究。时间分布是每月均有发病,平均月发病高峰在6-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与学校传染病发病数处于前5位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疫情好发于夏季,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好发于冬春季节相符。提示上述2个时间段是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主要为流行性腮腺炎(11起)和水痘(2起)疫情;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与报告,贯彻实施《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掌握传染病发生发展规律,科学防治学校各类传染病疫情;加强健康教育、开展入校体检、加强食品卫生和饮水安全等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7],按照卫生部、教育部的入托入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要求开展查漏补种工作。
【参考文献】
[1] 尹怡璇,张丽清,李旭东. 学校传染病疫情的特点及预防.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1):808-810.
[2] 麦浩.桂林市2002年度学校传染病疫情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625.
关键词:传染病;发病率
为了解姑苏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和分布规律,从而为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现对姑苏区2012 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2012 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姑苏区统计部门。
1. 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EXCEL2003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 1 疫情概况
2012年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法定传染病 16 种 3481例,报告发病率为341.34/10 万,比2011年下降10.48 %; 死亡6例(艾滋病5例、菌阳肺结核1例) ,报告死亡率为0.59 /10 万,病死率为 0.17%,。其中甲类传染病无发病和死亡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 10种1782例,死亡6例,报告发病率为174.74/10 万,比2011年下降20.84%; 报告的病种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猩红热、百日咳、淋病、梅毒、疟疾; 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1699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66.60/10 万,比2011年上升0.44 %,报告的病种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其他感染性腹泻。2012 年未发生爆发疫情。法定传染病中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为手足口病、梅毒、病毒性肝炎、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共计报告发病2841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1.61%。见表1。
表1 2012年姑苏区前5 位传染病发病情况
2. 2 流行特征
2. 2.1 人群分布
年龄分布: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0-4岁,发病率为2690.91/10万。性别分布: 男性2093例,发病率为405.06/10万; 女性1388例,发病率为275.9/10万; 男女比为 1.47∶1; 死亡病例6例全为男性。职业构成比: 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家务及待业为主,分别占总发病数的26.98%、14.77%、14.36%。见表2。
表2 2012年姑苏区传染病按年龄发病情况
2. 2.2 地区分布 全区 17个街道均有发病,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城北街道、白洋湾街道、石路街道分别529.63/10 万、526.32/10 万、488.98/10 万。见表3.
表3 2012年姑苏区传染病按街道发病情况
2. 2. 3 按月分布
以5-7月发病构成比较高,分别为12.47%、13.88 %和10.63 %; 占总发病的36.98%; 其他月份的构成比在4.80% ~9.02%之间。见表4.
表4 2012年姑苏区传染病按月发病情况
2. 3 各类传染病发病率及构成
肠道类、血源及性传播类、呼吸道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其它传染性疾病分别为1634例、1377例、468例、1例、1例,分别占全年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6.94%、39.56%、13.44%、0.03%、0.03%。
2. 3. 1 肠道传染病
全年报告发病1634例,报告发病率为 160.23/10 万,比2011年下降9.61%。其中手足口病1124例,其他感染性腹泻286例,细菌性痢疾154例,戊型肝炎46例,未分型肝炎16例,伤寒和副伤寒7例,甲型肝炎1例,分别占肠道传染病68.79%、17.5%、9.42 %、2.82 %、0.99 %、0.43 %、0.06%。
2. 3. 2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全年报告发病1377例,报告发病率为135.03 /10万,比2011年下降15.68 %。其中乙型肝炎 186例,丙型肝炎44例,梅毒 897例,淋病184例,艾滋病66例; 分别占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13.51%、3.20%、65.14%、13.36%、4.79%。
2. 3. 3 呼吸道传染病
全年报告发病468例,报告发病率为45.89/10 万,比2011年上升2.86%。其中肺结核163例,流行性腮腺炎 241例,流行性感冒40例,猩红热16例,风疹7例,百日咳 1 例; 分别占呼吸道传染病的34.83 %、51.5 %、8.55 %、 3.42%、1.5%、0.21 %。
2. 4 主要传染病分析
2. 4.1 手足口病
全年报告1124例,其中重症病例39例,无死亡病例,发病数居法定传染病首位,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2.29%,占肠道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8.79 %。报告发病率 110.22 /10 万,比2011下降12.93 %。全区17个街道均有病例报告,无爆发疫情和聚集性病例; 全年各个月份均有病例报告,4—7 月份为发病高峰,共发生病例715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3.61 %; 病例主要以4 岁以下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共计936 例,占发病总数的83.27 %,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2:1 。
2. 4.2 梅毒
全年报告发生897例,发病率为87.96/10 万,比2011年下降23.53 %。其中Ⅰ期梅毒176例,Ⅱ期梅毒376例,?Ⅲ期梅毒9例,隐性梅毒310例,胎传梅毒26例。人群分布: 病例主要集中在20 岁以上年龄组,其中20 ~ 29岁年龄组发病最多(286)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31.88 % 。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和服务性行业为主,共613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8.33%。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02∶1。
2. 4.3 病毒性肝炎
全年报告293例,发病率为28.73 /10 万,比2011年上升9.81 %,其中乙型肝炎 186例,戊型肝炎46例,丙型肝炎44例,未分型肝炎16例,甲型肝炎1例。乙型肝炎发病数最多,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数的 63.48%,其中慢性病例132例,急性29例,未分类25例,说明我区的乙型肝炎大多是老病例和慢性病例,新发病例并不多。全区17个街道均有发病,无较大的地区差异;职业分布以工人和离退人员为主,共107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36.52%;20 ~ 49岁青壮年为发病高峰,共158 例,占发病总数的53.92%, 10 岁以下发病较少( 2例) ; 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46∶1。
2. 4.4 流行性腮腺炎
全年报告241例,发病率为23.63 /10 万,比2011年上升86.21 %,占呼吸道传染病的50.97%。病例主要以10岁以下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共124例,占发病总数的51.45%。全年均有发病,5-7月份为发病高峰,共发生病例119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49.38%。男女发病率之比1.25:1。
2. 4. 5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全年报告286例,发病率为28.04 /10 万,比2011年上升3.7 %,。病例主要以1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共209例,占发病总数的73.08%。全年均有发病,10-12月份为发病高峰,共发生病例155例,占全年发病总数的54.20%。男女发病率之比1.69:1。
3 讨论
从全区的发病情况来看2012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发病率比2011年下降10.46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比去年下降20.84 %、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比去年上升0.44%。辖区传染病发病率居前5 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梅毒、病毒性肝炎、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合计发生2841例,占总传染病发病数的 81.61 %,揭示了辖区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辖区手足口病流行季节为4—7月份,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 岁以下儿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要求做好手足口病监测工作,加大人群防病宣传力度,特别是幼托机构、学校要认真做好晨检监测,各医疗单位应实行分诊、专诊,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梅毒等性病发病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发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群,这主要与现今整个社会环境及人群性观念的变化有关,导致人群的随意和放纵而使得该病感染机会增大。所以应继续强化全国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工作,加强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大力提倡、宣传安全,同时对高危人群及重点人群广泛开展性病筛查,性病防治与妇幼卫生、计划生育及社区相结合。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主要是乙型肝炎( 占病毒性肝炎的 63.48%),须继续全面落实全国重大公共卫生乙肝防治项目工作,提高青壮年乙肝疫苗接种率,积极开展相关乙肝的母婴阻断工作,同时继续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流行性腮腺炎比2011年上升86.21 %,占呼吸道传染病的50.97%。年龄分布主要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应提高相关疫苗的接种率,从而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加强幼儿园和学校卫生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降低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
一、工作中不断创新、在拓宽职能,为医院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提供技术支持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使医院在同行中的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在医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法定传染病等疾病实行院内网络直报,将报告时间从医生工作站端到中国CDC端缩短在5分钟之内。通过项目带动工作,对全市传染病预防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在门急诊分别设立预检、分诊处,对就诊病人实行预检、分诊制度,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发现呼吸道发热病人或腹泻病人安排到发热呼吸道门诊或肠道门诊就诊。
三、我院为浙江省SARS监测哨点医院,全年开设发热门诊。1—6月共接诊发热病人32923例次,发热肺炎病人549例次。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依法采取隔离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每周向省疾控中心报告绍兴市人民医院医院发热呼吸道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周报表;不明原因发热住院病例周报表。报告每月一次对病房和门诊做好自查工作,对传染病漏报和迟报的情况按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处罚;积极配合绍兴市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在今年麻疹流行期间,我们从诊治邮电技校的几个发热皮疹病人中进行分析研究,考虑可能是麻疹病人,及时向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报告,进行调查研究,为及时控制麻疹在我市的大流行作出了贡献。
四、肠道门诊工作规范、各项制度健全到位,自5月1日开始到6月30日共接诊腹泻病人1035例次,做到“有泻必采,有样必检”,共采集“02”培养标本1070份。成立医院“02”机动队,并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五、做好肺结核病的管理
传染病监督检查小组每周检查一次有关工作,并作好登记、统计工作,每一个月进行一次全面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今年1—6月全院共转诊肺结核病人198例,转诊率100%。其中涂片阳性患者12例、涂片阴性36例、痰结核菌培养阳性13例、阴性14例、未痰检123例。对违反肺结核病管理制度的医生作出相应的处罚。
六、根据2006年工作计划目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疑似传染病订正报告的问题:省疾控中心要求我们疑似传染病100%订正。
①个别医生思想上不重视,需要防保科同志经常督查;
②有的疑似传染病患者一次看病后不来了或者转院了,还有的患者无法从病原学中确诊,给订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关键词】 :社区;传染病;防空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35-02
如今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使社区卫生所成为社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承担了所辖街道的社区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日常指导、传染病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及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预防、协助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等工作。近年来不断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甲型H1N1流感、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等均易在社区传播,加强社区传染病管理成为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偏少,且大多兼职,要做好社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就需要有完善的传染病防控组织网络、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应急反应机制和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及应急反应能力的传染病管理工作人员。从2003年我国为有效应对SARS而实施了一系列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措施以来,我们按要求不断强化传染病管理,健全防控网络,完善各项制度,基本杜绝了传染病疫情的漏报、迟报等现象,大大提高了应急反应能力,在此简单谈谈我们的几点做法。
1 完善管理制度,健全防控网络,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1.1 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我们根据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文件要求制定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首诊医生责任制》、《疫情网络直报保障制度》、《疫情报告培训制度》、《疫情报告资料使用和保存》、《疫情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流程》等相关规定,将疫情报告管理、登记、核对与自查、奖惩制度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内容细化为具体的工作要求,发放到卫生所和辖区社会医疗机构,相关制度张贴上墙,告知相关人员必须熟记报告病种、填报要求、报告程序与方式、报告时限等内容。
1.2 健全传染病防控组织网络。
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需要组建由社区卫生所长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传染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处置、监测报告、医疗救治、疫点消毒及后勤保障等职能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到人,负责辖区内的各种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处置。结合工作实际,定期召开社区传染病防控工作例会,形成由各职能小组与中心各科室及社会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传染病防控网络。
1.3 建立应急反应机制。
为有效快速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及《演练方案》,成立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小分队。
2 强化知识培训,做好社区宣教,增强传染病防控意识
2.1 强化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重点传染病防治专题培训,增强大家特别是临床医生的业务知识水平和疫情上报意识。每年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处置模拟演练,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突发疫情快速反应能力,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对新调入或聘用的医务人员,及时安排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专题培训。
2.2 做好社区宣传指导。
要求社区责任医生和社会医疗机构医生配合社区居委会利用黑板报、宣传单、健康咨询及讲座等形式在社区、学校、托幼机构、工厂、企业、建筑工地等处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控与干预的知识宣传和指导,提高社区居民对传染病危害及预防知识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有效预防相关传染病的效果。在传染病流行期间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从而迅速控制疫情的蔓延和扩散。
3 信息规范上报,疫情及时处置,有效防控相关传染病
3.1 传染病监测信息规范上报。
信息上报工作必须耐心细致,要求辖区所有社会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卫生室等)的医务人员认真执行疫情报告管理制度,门诊日志登记项目齐全,发现传染病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按规定做好登记,填全传染病卡片必填项目,文字要工整、清晰,临床诊断明确、合理,并及时上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防保科有传染病总登记簿,配备疫情报告专用电脑,收卡后疫情上报人员要逐项审核报告卡,更正填写中出现的错误、漏项、逻辑错误等,有疑问及时与填卡人核对,并完成登记、网络直报和卡片编号归档保存。传染病报告卡填报的质量如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一致性要达到标准,需要各部门间工作人员在登记、收卡、查对、签收和上报的各个环节认真负责,密切配合。为防止个别患者取回检查报告单后因个人原因未能及时复诊而导致的传染病迟报现象,要求检验科和放射科医生在查出传染病阳性结果时按《随时反馈制度》的规定以最快方式通报接诊医生和疫情报告人员,做好反馈记录。
3.2 做好社区传染病疫情处置。
疫情报告管理人员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上查询或临床医生上报等途径获得本辖区的新发传染病病人信息后,发现有需要传染病疫情处置的要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完成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针对性开展疫点消毒处理,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预防,力争不出现传染病扩散或二代病人。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暴发疫情时,要及时上报分管领导和疾控部门,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小分队来共同协助疾控部门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4 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奖惩措施,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4.1 加强日常工作监管。
每月月初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人员认真检查门诊日志、防保科等处各类登记本,上网核对传染病报告卡,抽查流调、疫点消毒及预防记录,并通过上门调查或电话随访来检查工作完成质量,认真做好疫情报告自查记录。每季召开社区传染病管理工作会议,通报辖区近期的季度疫情分析及汇总材料,讨论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合理协调解决,对下阶段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早上好!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预防传染病,要从你我做起》。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在我们迎接美好春天的同时,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也开始活跃起来,因此,在我们享受美好春光的同时,更要提防各种春季易发传染病来侵袭我们的身体健康。春季易流行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麻疹、水痘、腮腺炎等。。此类疾病的主要特点是: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根据传染病疫情资料分析,今年我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呈现上升趋势,已超过或接近警戒值,严重威胁学校师生身体健康。为此,沈阳市卫生局、沈阳市教育局等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我们学校全体师生一定要遵照“通知”精神,在区教育局、区急病控制中心,区保健所的共同领导和帮助下,全面做好以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和甲型HxNx流感为重点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切实保护好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
具体要求全校师生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教室通风换气,定期消毒。每天第一个到班级的学生要负责把教室的窗户打开,教室全天的通风也要有专人负责,并做好每天的通风记录。班级消毒工作也要有专人负责,每周消毒一次,做好消毒记录,遇到有传染病病情的班级,校医要亲自消毒。同时,学校的保洁员也要定期对楼梯、走廊、专用教室等公用部位进行消毒。
2、做好班级晨检工作和因病缺勤学生病因追查工作。班主任老师每天要对班级学生进行晨检,做好晨检记录,同时要掌握因病缺勤学生的情况,如果有传染病和疑似传染病病情要及时反馈到卫生室。
3、严格执行学生缺勤请假制度。每个学生缺勤都要及时跟班主任老师联系请假并说明缺勤原因。如果学生有发热、头晕、口干、流汗、高烧不退等症状,或是怀疑自己得了风疹、腮腺炎、甲型HxNx流感等传染病,要戴上口罩在家长的陪护下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就医,并及时把就医情况反馈给班主任老师。如果确疹得了风疹、腮腺炎等传染病,一定要等到身体痊愈隔离期满才能回校复课,同时要出示医院的复课证明。
4、提前接种疫苗。对于一些已经有疫苗可以防控的疾病,一定要接种疫苗,如麻腮风疫苗,水痘疫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护易感人群从而避免疾病发生
5、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地方活动,尽量避免探视病人,尽量少到医院等高危地区。
6、保持良好身体状态。正确的做法是早睡早起,保证良好的睡眠和充分的休息,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和情绪的调节。
除了做到以上6点,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首先就是勤洗手。在以下这些情况下必须要洗手:饭前便后;吃药之前;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后;做完扫除工作之后;接触钱币之后;户外活动、购物之后。
其次要勤洗澡,勤换衣物:贴身的衣物、被褥、枕巾要常换常洗,如果有条件能最好定期在太阳光下曝晒消毒。
再次要勤剪指甲,勤理发:指甲盖里容易藏污纳垢,要经常剪指甲。男同学要勤理发。
第四要均衡饮食:做到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及各种营养成分均衡摄取。不要偏食、挑食、厌食。
希望全校师生都能按照以上要求去做,使我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使全校师生都能健康,快乐的度过在校学习生活的每一天。
传染病的预防讲话稿2 同学们:
上午好!
春天是很美好的,但随着气温的回升,一些传染病也随之而来,尤其是3月份正值冬春交替之际,天气多变,时寒时暖,是麻疹、水痘、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几种常见传染病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风疹:临床特点为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
水痘:全身症状轻微,皮肤黏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痂皮。
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
流感: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麻疹: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喷嚏、流涕、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
二、防治常识
春季天气变化大,忽冷忽热,若不注意,易引起疾病,其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打喷嚏,部分患儿可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在春季如何预防。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春季天气变化大,要及时增减衣服,有些孩子衣服穿得太多,活动时出汗,活动后未能及时擦干,容易受凉感冒。
2、初春天气仍较寒冷,许多班级不喜欢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不好,因此要经常开门窗通风。
3、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由于孩子抵抗力差,容易被传染而发病。因此,班级学生有感冒或患呼吸道传染病者,应及时治疗,劝离回家,治好后返校上课,以免传染他人。
4、教育学生生活作息要有规律。过度疲劳和兴奋都容易生病,平时应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做适量的运动,增强免疫力,来抵御病菌的入侵。
5、多摄取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增加机体免疫力。教育孩子要注意纠偏食、挑食的习惯,均衡饮食,多吃些鱼、牛奶、蛋、豆腐、蔬菜、水果等食物。
如果我们注意了这些方面,就能减少感冒的发生。
传染病的预防讲话稿3 进入冬季以来,天气反复,变化无常。大家都在不同的媒体看到或听到,今年的雾霾天气格外严重。这样的天气极易造成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很多疾病如感冒、麻疹、水痘等,会趁虚而入,侵袭我们的肌体,影响我们的健康。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之一,学校又是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有传染源的病人,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同学中造成病情扩散,甚至引起局部暴发。
预防传染病最关键的措施便是重视综合性预防,在这里我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至少3~4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这样做一是能减少室内病毒病菌的含量,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二是确保了室内空气中的氧含量,降低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利于大脑的积极思维。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对人打喷嚏咳嗽,不要随地吐痰,要勤洗手。
3、衣着适量,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4、均衡饮食,锻炼身体,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5、如果有发热、皮肤出现痘疹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疾病痊愈后才能到教室上课,以免传染给其他同学。
6、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更不要到患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家串门。另外,还要提醒同学们,在体育课上和体育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外伤,保护好自己。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保障。在这里我大声呼吁,预防冬季传染病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同学们!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为健康付诸行动;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预防疾病,增强体质。让我们行动起来,爱惜自己,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美丽的学校变成一个健康和谐温馨的大家园。祝大家远离疾病,拥有健康,快乐成长!
传染病的预防讲话稿4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秋季传染病的预防。
秋天已到,预防秋季传染病的话题又该老话新提了。春秋季节气温干燥,呼吸道的抵抗力差,季节的更替,因而容易造成传染病。
预防秋季传染病首先要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卫生运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同学们都要树立起预防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切断传染途径。不食用不清洁的食物,不吃生食,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尽量远离宠物狗、猫。
第二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秋季传染病的关键。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要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绝不随地吐痰,教室里要勤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秋季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
第三,秋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呼吸新鲜空气,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但是,同学们在锻炼的时候,也必须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另外,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显得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否则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关键词] 传染病;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1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6-13-02
Epidemiology of Class-A and Class-B Infectious Diseases in Zuoyun 2005-2008
WANG L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Zuoyun County in Shanxi Province,Zuoyun 037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fashion trends in Zuoyun County of Shanxi Province.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urveillance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The data of class A and B infectious disease from 2005 to 2008 in zuoyun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Results A total of 13 kinds of statistics B 1691 cases of infectious diseases,the average annual incidence rate of 252.70/lakh. A downward trend in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from 2005 to 2008. There was a rising trend year by year natural foci and the arbovirus diseases. The leading disease were tuberculosis,viral hepatitis,brucellosis,measles. Conclusion Respiratory diseases,blood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natural foci and the arbovirus diseases remain to be the priority diseas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ealth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disease prevention.
[Key words] Infectious diseases;Epidemiology
准确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其统计资料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和掌握左云县传染病疫情的发病流行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山西省左云县2005~2008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报表资料归纳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传染病疫情资料来源于左云县历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统计资料,人口资料由统计局统计提供。
1.2 统计学分析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8年报告的所有甲乙类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05~2008年左云县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1691例,无甲类传染病的报告,年平均发病率252.70/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见表1。
2.2 传染病发病顺位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在前6位的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布病、麻疹、痢疾、梅毒,见表2。其他疾病为淋病25例,伤寒、副伤寒20例,猩红热6例,流脑2例,出血热2例,百日咳1例,艾滋病1例。见表2、3。
2.3 不同系统传染病发病情况
2.3.1 呼吸道传染病 报告836例,其中肺结核报告发病669例,占该类传染病发病数的80.02%,麻疹报告发病158例,占该类传染病发病数的18.90%,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为猩红热6例,流脑2例,百日咳1例。
2.3.2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 报告573例,主要是病毒性乙型肝炎451例,占该类传染病发病数的78.70%,梅毒发病55例,占该类传染病发病数的9.60%,其他为病毒性丙型肝炎41例,淋病为25例。
2.3.3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 报告163例,其中布病161例,出血热2例。
2.3.4 肠道传染病 报告119例,为痢疾55例,占该类传染病的46.20%,病毒性未分型肝炎29例,占该类传染病的24.36%,其他为伤寒、副伤寒20例,病毒型甲型肝炎12例。
2.3.5 新生儿破伤风 未有报告病例。
3 讨论
2005~2008年左云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免疫策略的实施及近年来我县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了《传染病防治法》,使得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麻疹、流脑、百日咳和肝炎发病下降。结核项目的启动,也使结核病的发病有所下降。2005~2008年左云县甲、乙类传染病以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主。
肺结核自2004年启动了结核病控制项目,宣传和早期发现症状患者的工作得到了加强,病例的报告逐年下降,但我县肺结核的疫情形势仍然严重,几年间均居传染病发病的第1位。结核病在我县的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了解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和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觉的体检意识。同时以积极发现、转诊归口和治愈痰涂片阳性的传染性肺结核为重点措施[1],提高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率,实行全程规范化的管理,避免耐药菌的出现,降低肺结核的患病率。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中乙肝的发病率占78.70%,乙肝的预防控制仍是今后的工作重点,加强全县新生儿的预防接种工作,利用体检等各种形式对青少年及成年人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筛查,及时对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2]。
近年来,我县性传播疾病病例报告逐年增多,预防性传播疾病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及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的性病知识、防护知识和风险意识。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中布病报告161例,出血热报告2例。近年来,我县布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为畜间检疫、免疫范围小、数量少,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畜间疫情得不到及时处理,造成人间布病不断发生,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差也是一个因素[3]。卫生部和畜牧部门必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同步开展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防病意识,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使布病得到稳定控制状态。
历史上我县从未发生过流行性出血热,如今随着人员、物资的快速流动,为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捷径。为有效地控制出血热的再度发生,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搞好环境卫生,消除鼠类栖息活动条件。教育群众积极开展防鼠灭鼠活动,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发现疑似症状及时就诊。
今后我们应做好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各种传染病的危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病能力。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同时应加强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切断传播途径,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李志美. 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传染性控制效果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2007,7(7):702-704.
[2] 武继红,曹丽萍. 2008年洛阳市某区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