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国教育教学论文

中国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22-11-09 10:44: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国教育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国教育教学论文

第1篇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各高等学校:

教育报刊是以服务教育、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要使命的教育专业传播媒体,是党和政府指导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广大教师、学生、家长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做好教育报刊的征订发行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需要。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其宗旨是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传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信息和经验。为让浙江教育更好地走向全国,让全国更好地了解浙江教育,2008年,《中国教育报》将继续向全国报道浙江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经验与成就,就各类教育热点问题开展评论,宣传和赞扬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业绩。除要闻版以外,《中国教育报》还辟有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与成人教育、理论、国际教育等专刊,校长、读书、招生考试与就业等周刊,以高品味的知识性、趣味性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中国教育报》每周一至周五对开八版,每周六、日对开四版。

《教育信息报》是全省教育系统宣传工作主阵地,承担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有关政策与工作部署的任务,是广大读者获取教育信息的重要途径。2008年度《教育信息报》将以“服务教育工作大局、促改革和发展,服务广大教育工作者、促整体素质提高”为宗旨,以理智构建灵魂、以真情塑造血肉,本着真实、客观的新闻准则,进一步拓展报道领域,增强指导性、新闻性、服务性和可读性,为读者提供权威、专业、快捷的信息服务,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营造舆论氛围。其中:《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将真实地反映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境,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文化成长服务;《教师周刊•论文》将为广大教师提供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的园地,也为广大教师构筑一个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的平台;《招生专刊》将为广大考生、家长和教师提供当年权威性招生考试信息和学科复习策略。为方便广大教师,《教师周刊》可单独订阅(邮发代号31—28)。

希望各地各校认真做好《中国教育报》、《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等教育报刊的征订宣传工作。除集体和单位订阅外,还可鼓励教师个人和社会各界人士订阅,让更多的人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信息,为建设教育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第2篇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有哪些呢?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该怎么写?在语文教学改革文本的最后参考文献注释注明越来越严格,故此小编本章给大家提供阅读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写作的参考标准。

      文献参考:

[1]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7,9.

[2]王启航.批注式阅读实用功能浅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6.

[3]丁丽娟.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批注式阅读教学探微[J].教学月刊(中学上旬版),2006,8.

[4]葛炳芳.HighSchoolReadingInstruction:asimplePerspe-ctive[J].一线教师,2010(2):4-8.

[5]张淳.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2):66-69.

[6]张冠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12):20-24.

[7]贵丽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09.

[8]林玉岩.批判性思维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4(18).

[9]王晓青.培养文体意识体会语言内涵[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95-98.

[10]龚朝霞.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1]敖惠敏.通过预制语块模式教学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技能的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2]徐小娟.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13]王喜娟.试分析文化背景知识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J].新课程(下),2015,(02).

[14]杨亚军,戴立黎.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15]高夕照,陈静波.江苏省2006年高考英语试卷分析及高三复习教学建议[J].考试周刊,2007,(08).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17]刘守兰,1999,《中学英语教学基本功》,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8]郝振甫,1987,《怎样提高英语阅读技能》,湖南大学出版社.

[19]程晓堂,郑敏,2002,《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吴松江,2000,《英语阅读理解方法与技巧》,上海教育出版社.

[21]董作亮.浅谈品评式阅读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8).

[22]周韫轶.小学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2).

[23]许玉梅.小学语文“体悟式阅读”教学的探索[J].课外语文,2013(22).

[24][2]翁珲珲.高职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教学载体实践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6

[25]钟家宝.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26]赵云丽.近十年国内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综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27]孟琳.探究性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之我见[J].读与写杂志,2012,36(15):41-42

[28]徐苏萍.试论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05):35-38

[29]刘洪权.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五大关键.中国教育报,2001-8-2.

[30]王意如.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31]李晓秋.谈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学知报,2010.

[32]王小玲.中学生课外阅读浅析.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10).

[33]陈建联.关于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8).

[34]关国山.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研究与探索[J].青年文学家,2009(23).

[35]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6]陶行知.行知教育论著百篇[C].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

[37]胡建民.试论中国古代阅读教学思想特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38]卢素侠.古代阅读教学方法的传承与创新[J].时代文学,2008,(15).

[39]施茂枝.阅读教学新思维[J].福建教育,2000,(2).

[40]白金声.谈“以读为本”的古代阅读教学经验对我们的借鉴意义[J].绥化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3).

[41]李瑞芬.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42]陈晓雪.比较阅读法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43]辛星.小學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

[44]邵正斌.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校园英语(上旬),2015(7)

[45]林妃霞.初中英语阅读训练及技巧点拨.考试周刊,2015(75)

[46]刘伟芳.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策略.未来英才,2016(19)

[47]陈萍.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及培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

[48]张雪辉.论批判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建构[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08)

[49]张晓斌,闫永兵.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13(05)

[50]杨洪波,周汉添.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环境的建构[J].新课程学习(上),2013(02)

[51]徐文凯,卢娟.对名著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5(26)

[52]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的结构、培养模式及其存在问题”,江苏教育研究,2014(4)

[53]李楠.构建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的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4(20)

[54]曾锦霞.小学语文阅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考试周刊,2016(67)

[55]庞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10)

[56]齐雅萍,邓鑫.大连市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调研报告[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2).

[57]严奇景.字词虽小,文章却大——也谈初中语文字词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6).

[58]林奕峰.书声琅琅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读书文摘,2016(14).

[59]付煜.探究性阅读的异化及其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8).

[60]王小珠.运用探究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Z1).

[61]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实施:理念与策略[J].网络科技时代,2007(13).

[62]徐学福,宋乃庆.新课程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6).

[63]钱静.宏观解读和微观解析相结合创设高效课堂—关于高中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的探究[J].英语教师,2015,(09):89-94.

[64]刘庆瑜,李湄,黄慧.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与课堂互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1):190-192.

第3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首先我非常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次竞职演说的机会。sO100

我叫王晓辉,1990年7月从内蒙古大学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我校一直从事汉语文教学。在从事汉语文教学的同时,致力于教学研究,参与研究的课题“适应素质教育,改革中师语文课堂教学”获松原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其中独立完成的子课题《对中师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探索》一文获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优秀成果奖。除此之外,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了数篇教研论文,多次获盛市级优秀论文奖。另外,我还担任了校《师苑》报教学版块的编辑,主要负责教学论文的征集、修改、整理、输送等工作。通过教学研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研究的乐趣,也真正做到了教研相长。

在班级管理及指导学生基本功方面,曾担任90、98两届幼师班班主任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注重“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注重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我还担任了历届中幼师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的指导教师,指导的朗读项目获历届第一名,我也因此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证书。因工作表现比较突出,曾两次受到市教委的嘉奖。

2000年,我调到教务科任干事,协助科室领导主抓文科教学管理和教研工作。平时除了参与完成对文科组常规教学的检查、指导、反馈等工作之外,积极深入课堂教学,参与教研活动,通过组织开展优质课评比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在这些富有成效的工作进程中,我不仅熟悉了业务,积累了经验,锻炼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对继续承担文科教学管理工作充满了信心,如果我能够竟骋上岗,我决心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加强政治学习,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做到常抓不懈。加强基层管理,提倡沟通与合作,调动全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文科系教学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以最终适应普通大学的教学管理。

二、大力改革教学,积极探索实施创新教学模式。从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考试管理等方面具体展开。实施“打好基储拓宽专业、强化从教能力训练、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思路。注重开掘文科课程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实现认知、人文于一的教育价值目标的整合,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使职前培养向更高的人格素质的培养迈进。

三、搞好全系教师的培训规划。总体上说,以师德教育为基石、以知识更新为基储以培养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为重点。加强校际间的联系,能够请进来、走出去。对青年教师要通过压担子、提任务、配师傅、结对子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其整体水平。带领全系教师加强业务学习,开展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素质,带出一支善于研究、乐于奉献的作风正、素质良的教师队伍。

四、强化研究意识,加大学科研究与改革力度。突破教材吃透学科内容,注重知识的学术性、系统性、前瞻性,这也是中师与高师教学区别之所在。充分利用我院现代化教学设备,从教学观念上真正明确信息教育与科学教学整合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实践—研究—提高的良性发展进程中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第4篇

一.继续教育帮助语文教师奔向目标

对语文教师而言,继续教育的核心是提升语文专业素养,促进语文专业成长,通过外在的教育,关键是要内化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去,自我研修,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要遵循4个关键词。

品德道行:语文历来注重“文道结合”,教师首先要德行高尚才能教育好学生,所以继续教育把修养师德作为首要目标。语文教师要把教师当作一份事业来经营,不断修德修行,提升精神境界,无怨无悔“白加黑”“五加二”,真正关爱学生,让学生接受优质教育,让学生考好分,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知识技能:在“大语文”的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与丰厚的人文素养。不仅要夯实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其它学科知识,积累人文知识素养。博览群书,阅读切合语文教学、做学问的书;同时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方法技能,如导入、点拨、提问,沟通、组织、管理等,做到知、能、行三者合一。同时不断充电学习,自我思考和反复实践。

心理信息:语文教师要懂点心理学知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心理调适能力,不知不觉走近学生,打开学生心灵大门,做学生知识丰富和思想良好的引路人。在信息时代和网络社会,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不仅要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多媒体教学能力,而且要学会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提高从网上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实现师生的互动双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合作教研:语文教师要有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和本校培训,自行研修,可以学习名师的成功经验,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通过互相听课、教学沙龙、网络研讨、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合作教学科研,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学文章。而由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带头人向名师发展,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可持续发展,必须牢记这样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学习。

二.继续教育亟需解决的重点

《纲要》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根本在于高效课堂,进行科学有效教学。继续教育要转变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真正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强化高效课堂理念,积极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就要掌握高效课堂的教学范式,如15/20/10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等,通过分析案例、学习经验、集体研讨、网络学习等形式,取长补短,优化内化,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灵活运用,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继续教育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果出现了以下的问题:形式大于内容;理论与实践脱节;为评聘晋升,功利色彩太浓;任务主义,动力不足,兴趣不够。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和语文教师深思,加以改进。继续教育有效进行,就要创新形式,重在实用,做到自觉和考核双重增压。如语文教师培训,培训的内容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有专家学者理念的启迪,也要有一线名师的经验介绍,更要有优秀教师的实践示范,关注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点,如何提高教学力和学养,通过讲座、观摩、研讨、自修和提升,提高语文教师的有效教学水平。决不能出现为完成学校指派任务,人到心不到,浪费教育资源的现象。再如提升学历,要真正本着提高自己的宗旨学习;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反思,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杜绝东拼西凑抄袭造假成文。

第5篇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数字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012-02

1 前言

当前,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日新月异,全面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十三五”期间各地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目标。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素,教师教育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途径,只有教师具备了“互联网+”时代所需的信息素养,才能把信息技术应用融合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师教育信息化更应当超越技术本位而立足教师本位。

2014年底,宁波市镇海区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签订“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培养”协议,借助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全球资源整合优势,正式启动了“中小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培训项目以创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优秀课例,树立教育变革和教育创新的理念为目标,通过“教师工作坊”“学习共同体”的形式,深入开展学员间、学员与专家间的交流、分享与研讨。通过骨干教师的教学变革与创新实践,推动、引领镇海区中小学数字化学习发展,促进镇海教育的信息化、国际化发展[1]。

如图1所示,经过三期“镇海区中小学教学创新与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镇海区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逐渐形成了“学习―作业―实践―反思―提升”的五环循环法。

2 学习

学习环节主要由“在线预习、理论培训、课堂观摩”三部分组成。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结合数字化学习实践,目前以“基于项目的学习”“设计混合式学习”“数字化学习课堂的评价与分析”三门课为主。

在线预习,指大概在培训班开班前2周,学员们在线预习“基于项目的学习”“设计混合式学习”等网络课程或者讲师提供的其他相关学习材料,在线预习以初步完成一份学员所任教学科的数字化教学设计为目标。

理论培训,是指在面对面的集中培训时,学员系统地学习项目学习的概述、设计、评价与管理,基本掌握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学习的方法。理解混合式学习的基本内涵,了解设计混合式学习的基本策略,并思考和体验如何利用恰当的技术工具支持混合式学习实践,以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进行教学创新。

课堂观摩,主要是指学习观摩培训所在地的数字化学习项目学校的课堂教学,并与有一定数字化学习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研讨与交流。

3 作业

作业环节主要由“预习作业、培训修改、讨论交流”三部分组成,主要目标是完成一份数字化学习教学设计。

预习作业,是指学员们完成在线预习后,结合所任教的学科完成一份“项目学习课题设计预选”,并在相应的教师专题论坛上递交预习作业。培训专家通过在线论坛等方式,反馈学员们的预习作业情况。

培训修改,是指在线下的集中培训过程中,在培训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各个小组组内与组外的合作与交流,学员们各自修改并完善了一份数字化教与学的学科教学设计。在第一期培训中,学员们的作业通过笔记本电脑“漂流”的方式,进行学员间作业的批注、修订,受到学员们的好评。

讨论交流,是指学员们围绕各自的数字化教学设计,经过学员之间的多次讨论与修改,每个小组选择一份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全班的展示与交流,并由专家给予点评。

4 实践

实践环节主要由“检验作业、常态教学、常态教研”三部分组成,通过数字化课堂的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检验作业,是指教师在完成培训学员的角色,回到现实的课堂教学,在实践数字化课堂之前,自行检验作业的质量。

常态教学,就是指数字化学习的常态课。这也是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追求的目标之一。

常态教研,是指数字化教与学教研活动的常态化。宁波市镇海区自2013年以来,每年都举办一届“数字化教与学展示周”活动,但是能在数字化教与学展示周活动中执教的教师毕竟有限,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更多地通过常态教学、常态教研加以提升。2016年,镇海区新成立了“中小学数字化教与学骨干教师学科协作组”,首批成员由45位中小学学科教师组成,其主要目的也是促进区域数字化教与学教研活动常态化。

5 反思

反思环节主要由“反思学生、反思教法、专家点评”三部分组成。反思能力是现代教师能力结构中的一个基本要素[2]。数字化学习方式提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更能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思想。

反思学生,就是要以学生学得怎样,来评价教师教得如何。反思学生,要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的掌握情况、高阶思维水平的激发等方面加以反思。

反思教法,从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反思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反思学生、反思教法都是教师自我反思重要的组成部分。

专家点评,一般是邀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教学专家给学科教师的数字化课堂予以点评。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一环。当然,在数字化课堂的反思点评中,也要注重有一定数字化学习实践经验的本土“专家”的意见与建议。教师的信息化协作教学实现教师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有助于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以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3]。

6 提升

提升环节,主要是通过“展示课、u比课、论文与课题”等方面来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

展示n,有了展示课活动,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就有了活力与生气。区域性的研讨交流活动,是参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的教师与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经常性地研讨交流活动,可及时交流经验,发现不足,不断将项目研究引向深入,有利于激发师生的使命感,有利于项目区域整体推进[4]。尤其是始于2013年的“宁波镇海・数字化教与学展示周”活动,每年举办一届,目前已经成为宁波市镇海区重要的展示课堂教学变革的区域性活动,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舞台。

评比课,就是积极组织数字化学习实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信息化课例、现场教学评比等活动。

论文与课题,每一所参与数字化教与学实验的项目学校基本上都带着数字化学习课题研究任务。对于区域层面来说,这些课题研究的是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等,但共同关注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生本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共同关注着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5],共同关注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21世纪学习技能的提升。参与数字化学习实验的教师则主要通过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完成教学论文的撰写,并积极参与各类投稿、评比活动。

在其中一次“镇海区中小学教学创新与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项目结束后,有学员写下感言:“这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参加如此非同一般的一项培训,课前要预习、提交作业,课中要修改,课后要实践,非常有意义。在这样的培训中,我的教育理念得到极大的颠覆和提升。”[1]

7 结语

信息技术正在驱动教育变革。“学习―作业―实践―反思―提升”的五环循环法,这是宁波市镇海区在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策略,还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经过一轮以上的“学习―作业―实践―反思―提升”,那么其数字化教与学的设计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提升。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养成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多因素多变量共同影响的动态过程,它的形成不仅需要知识、技能的习得,需要实践的参与,还需要教师个体的反思与领悟;不仅需要培训中的学习与反思,需要培训后的实践与体验,还需要相应的政策、环境与文化的支持[6]。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性探索与实践,可以进一步推动区域性数字化学习的全面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恩德.改进专题培训方法 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以宁波市镇海区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7):23-24.

[2]喻平.论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J].教育探索,2004(12):

116-117.

[3]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5):103-109.

[4]尹恩德.发挥教研大组在区域数字化教与学项目中的作用:宁波市镇海区中小学数字化教与学教研大组的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3):14-15.

第6篇

一、认识和理解批判性阅读

批判性阅读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读物的科学批判,另―方面是对自己认识的局限性、片面性的批判,使自身通过正确的批判性思维,把自己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入。

批判性阅读是一种强调思考、评析的阅读方法。它是学生深入学习、研究和不断进取的基础。批判性阅读的实质是批判性思维,它兼容创造性思维,包含着四个重要的认识行为:探询――能主动地发现或提出问题,对可疑、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并积极探讨;沉思――运用想象、联想和创新方法去寻找问题以及问题的解答;鉴赏――依据审美或逻辑原则,对内容和形式等进行审视;建构――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与把握。

我从小就爱读书。小学时代的连环画,即俗称的“小人书”,占据着我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以至于现在的记忆还脱不了那个黑白分明的底子。出生在一个不需要思想的年代,自然容易成为一个盲从的学生。起初,我竟然对书里的一切信以为真,对其中的英雄人物更是敬佩得难以言表。后来,知道了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虽然可能有原型,但大多是虚构的,便转而对作家们的本领崇拜得五体投地,立志要当一名作家,也写出一些让人着迷的神奇故事来。可是事与愿违,尽管我当年的许多学生现在成了作家,我自己却充其量只能算一个作者,只不过我对文学和文学青年们的热爱,却丝毫不减当年。每有文学竞赛,只要举办单位乐意请我这个做过作家梦的所谓专家当评委,我总是欣然应允。

最初发现书里竟然也有错时,我有点不敢相信;经过仔细求证,发现真的错了,心情十分复杂,因为那些美好的东西不再如以前认为的那样美好了。如今,粗制滥造的书籍和文章多了,哗众取宠的书籍和文章多了,故作高深的书籍和文章多了,批判性阅读,也就慢慢成了我的一大嗜好;而且,在批判的同时,我还尝试着提出自己的创见。

二、对教科书和教学用书的批判

在我刚参加工作时的20世纪80年代,教科书的权威性是无法动摇的。向它挑战,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充分的积累的。那时,在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中,有关诗词曲朗读方法的知识短文有一处瑕疵。教材已经用了几年,老师们习以为常,并未在意。在那篇短文中,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节奏划分是这样的: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将“三秦”和“五津”生硬地拆开,我觉得不妥,但在教材这个“权威”面前,我还是不敢贸然行事。于是,我开始大量阅读与诗词曲相关的理论著作,并且从大量古典诗词中寻找例证。

相关的理论著作,我手头有很多,如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刘福元、杨新我二位先生的《古代诗词常识》,潘佛章先生的《诗词读写》,艾治平先生的《古典诗词艺术探幽》,李葆瑞先生的《诗词语言的艺术》等。细读下来,我不禁为自己的判断而沾沾自喜。王力先生说:“在声律单位和语法结构发生矛盾的时候,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语法结构。”这就等于宣布了将“三秦”和“五津”拆开来的节奏划分方法是错误的。潘佛章、艾治平、李葆瑞诸位先生都主张将五字句和七字句分别分成两个较大的节奏单位:五字句分为二三,七字句分为四三,把三字尾看作一个整体。这样,上面例句中,“辅三秦”“望五津”便均不必拆开,也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

古典诗歌的例证,我认为《唐诗三百首》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尤其是其中那些著名诗人的著名诗作。通读一遍后,果然收获颇丰。但是,我最终放弃了其他的选择,而只选取了杜甫《蜀相》中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句。一是因为大家对这句诗耳熟能详,二是因为按照上述知识短文所讲方法来划分节奏,就需要将叠词“森森”拆开,尤显其荒谬。后来,我还参阅了《宋诗鉴赏词典》《宋词鉴赏词典》《元曲鉴赏词典》,鲜有所得。最后,我在《乐府诗选》中找到了一首北朝民歌《李波小妹歌》,其中“李波小妹字雍容,蹇裳逐马如卷蓬”一句令我大喜过望。因为若按照上述知识短文所讲方法来划分节奏,人的名字“雍容”便要被拆成两半,这就不只是荒唐,简直是可笑了。

从对教科书的批判性阅读开始,到大量阅读相关的理论著作和诗歌,最终成就了论文《诗词曲节奏划分辨》,文章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上。这是我第一次在中文核心期刊上。不久,在教材再版时,依照我的意见对相关部分进行了修改。几年后,我把这个故事写成文章《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50周年社庆征文,获得了特等奖,还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

欧美诸国教育界要求语文教师从小学起,就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批判性阅读,即不囿于课文,而能用自己的眼光去阅读,发表自己的见解。可是,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和教学用书成人化倾向严重的现象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我妻子是小学语文教师。一天,我闲来无事,顺手拿起一本小学语文教学用书翻了翻。我惊异地发现,原来小学语文的教学参考书竟和中学的教学参考书如出一辙:第八册第一课《小足球迷》,不仅在“教学要求”“数学重点”等概括性文字中找不到儿童口味,甚至在“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中,也找不出多少能够体现儿童情趣的地方!

我又从妻子那里要来第八册教材,发现这篇课文中的不少地方,是能够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着意发挥的。教师教学用书却热衷于丝丝入扣地“冷静”地条分缕析,而我们的小学教师又大多习惯于循规蹈矩,从不怀疑教参这个“权威”。这种现象让我意识到:小学语文的成人化偏差十分严重,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要让小学语文教育多一份对孩子的爱,要让孩子们在一个充满童趣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于是,我让妻子把其他的小学语文教材全部找来。接连上多天,一有空闲,我就当起“小学生”来,把这十多册教材和十多册教学用书读完了。粗略统讣,反映儿童生活的课文所占比重,只有约37%,居然不到一半;而反映儿童生活的作品,也同样存在着成人化倾向,具体表现在加入了过多的成人的思想感情,有意无意地避开了童年时那些“幼稚”的方面,一些文字显得过于深刻和“老到”,等等。

仅仅带着批判的眼光阅读一共20余册的教材和教学用书还不够,还要寻找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和纠正这种偏差的方法。至

少,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是非读不可的。通过阅读,我找到这样的心理学依据:同样一个对象,反映在成人和小学生眼里,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要多从儿童的角度去审视小学语文教材,使其中的课文更富于儿童情趣,让学生们感受到,教材与他们的生活的距离是那样的接近,与他们的思想感情是那样的融洽。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后来,我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题为《小学语文的成人化偏差》的论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上。

三、对教育理论著作的批判

当前,我们面对浩如烟海的读物,最重要的对策之一是养成一种批判性的阅读能力和选择能力。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博士提醒人们,不要安于接受书本上所给予的现成答案,要去尝试发现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要注意培养学生批判文献、批判演讲、批判前辈的能力。

中国人喜欢跟风,中国的教师也不能免俗。建构主义来了,一夜之间,所有的课题方案、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都“建构”了;合作学习来了,课堂上便开始流行四人小组,不管需不需要合作,都让学生热闹一番;接受美学来了,不管学生对于课文怎样解读,便都“很好”“很有道理”“很有见解―了。学术风气也越来越不正常,除了照搬照抄别人的成果,还有一些人将一些通俗的道理改头换面以后,用比较“洋气”或者是比较“陌生”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不得不赞叹作者学问高深。

因为职业的原因,也因为性格的原因,我把这个理论那个学说的著作买了许多带回家,试图把它们学懂弄通。但是,天资愚钝的我对许多著作只能是一知半解。于是,看到同一理论的不同版本,或者关于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如何进行实际操作的书籍,我又忍不住买回家来参详。现在,围绕我书房三面墙壁的8个书柜里,至少有三分之一是这种理论。几年来,我似乎着了迷,一有空闲,就会对这些理论著作进行分门别类的阅读,将各种理论的要点摘录下来,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通俗化的解读。

后来,便用被我“消化”了的理论,指导研修班的青年骨干教师做课题、写论文和案例,告诉他们哪些理论在自己的课题、论文和案例中用得上,哪些用不上,应该怎样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我甚至将自己在阅读这些理论时的心得在新课程全员培训大会上与一线教师交流。

在讲到接受美学的时候,我指出,接受美学注重读者再创造的能动作用无疑是正确的,但将读者的地位无限抬高以致忽视作家和作品本身,就失之偏颇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固然不错,但如果读者读到的不是哈姆雷特而成了其他的文学形象,文学的典型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关于合作学习,我认为,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等诸多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它也和其他教学策略一样,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适应对象。因此,不能滥用合作学习,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对教学进行合理设计,弄清楚合作学习策略适合于哪些教学内容和不适合干哪些教学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后来,我还将这些通俗化的理念,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写成论文《既要合作,也要效率》,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

朋友中不乏博士和硕士,本人才疏学浅,自愧不如,因而认认真真地拜读过一些专著和文章。但是,越读越觉得许多书籍和文章无法卒读。时下,国内有些学者的著作和论文,以在熟悉的名词后面标注英文和生造名词为叫‘髦,表示自己曾经喝过一些洋墨水。哪怕是中国味很浓的“国语”,也非要加上对应的英文“na LionalIanguage”不可。再如“同侪语言”,就是在有意地“陌生化”,让一般教师读不懂。查词典得知“同侪”是一个文言词语,乃“同辈”之意;所谓“同侪语言”,其实就是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所说的“伙伴语言”,却远不如洪先生那样来得通俗、生动。

于是,我将自己20余年读书、教学和研究所得,系统地整理出来,写成了30余万字的《语文教学科研的成果表达》一书,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理论的通俗化和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正因为书中“示例”的绝大多数由自己撰写,或者经我指点和修改,我才最了解其形成过程,这种“解剖”才最真实可靠。

第7篇

新课程改革前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已不能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对中国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中国的教育必须改革,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数学新课程改革是这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中数学新课改又是数学新课改能否连贯进行的关键一环。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如何贯彻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呢?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呢?

我对自己在新课改前、新课改中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认为,在高中数学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尤其注意以下几方面:

1.认识到过度形式化数学教学的弊端。中国古代数学教学是非常注重生活化的,这从《周髀算经》中便可窥见一斑。在新课改前一百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数学教学受西方形式化数学教学影响很深。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薄弱,基本上是以学习高度形式化以及抽象化的概念和原理作为数学教学的起点,然后是教师大量地讲题、学生大量地练题,以巩固所学的概念、公式、原理。这种过度形式化数学教学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概念、原理、做题方法难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相联系,造成学习与生活的隔离,数学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做题高手往往是处理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矮子。这种新课改前常见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后仍有一定的市场。

2.认识到过于经验化数学教学的弊端。在新课改的道路上,一些数学教师由于教育理论水平不足,对新课改的理念进行了片面的理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了唯经验化的趋向,使得数学教学在生活化的同时又庸俗化了。教师没能正确地对数学生活经验进行提炼、升华,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经验成分过多,知识成分过少。我认为,不是所有的数学问题都要充斥很多的生活数学问题,毕竟我们学得更多的是间接经验,直接经验虽然重要,但也不可能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学生曾经或能够经历到的。教师要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根据教学目标,选取典型的、学生熟知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的兴趣,使数学知识的传授变得自然、有活力,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进入课堂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加工改造后的生活情境;还可以是再选取一些经过教师有意加工改造过的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达到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类似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防止放弃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前的数学课堂是教师讲的多,学生几乎不需要思考就可以收听知识,因而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体。现在教师总是让学生思考得出答案,如果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也同样成不了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对某个问题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或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思考才会有所感悟。

尤其到了高中数学教学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重要。因而,需要教师讲的内容要不遗余力地讲,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贵在少而精,所提的问题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谓处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就是既不太简单,又不太难的问题。不是学生不经思索就可以回答的问题,而是学生经过调动生活经验、调动以往知道的数学知识,经过短暂的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正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水平,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以学生为主体是针对过去把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提出的。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人,不是学生学习的管理人员,更不是旁观者。提问过多,学生会出现思维疲劳,也思考不出有价值的东西,白白浪费时间,同时也容易让学生产生自我否定。很多时候,学生是很愿意听教师的直接讲授的,教师作为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比学生知识丰富,为什么在恰当的时候不讲,而要让学生走那么多弯路呢?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课堂教学效率,降低教师的作用,挫败学生的信心。教师要切实担当起主导作用,如果不能适时体现,这就是教师的“不作为”。

4.防止借反思的名义浪费课堂教学时间。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高中数学课堂也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或他人在本堂课中的学习表现进行反思。我认为:到了高中数学教学阶段,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认识已比较正确,而且学习任务重,课堂教学时间宝贵,不适合用课堂教学时间做这种集体性的反思。反思是思维的火花,它可能在过程中,也可能在过程后出现,而且经常是不自觉的,在人比较放松的状态时才出现。高中数学教师对个别学生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不妥之处进行提醒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利用上课时间进行集体性反思。反思性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的元认识,包括思考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等。它是针对盲目接受式学习而提出来的。如果让学生在固定时间、固定空间的环境下集体性反思,是对反思性学习的误用。

5.常写教学心得。高中数学教学对教师教学要求高,常写教学心得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水平有效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有了感触,无论是成功的案例,或是失败的教训,都把它们写下来,可以加深对数学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解,使自己对怎么成功的和怎么失败的加强认识和反思。写的过程,会使自己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写作的内容不管是思想层面的还是实践层面的,都会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高。如果发表出来,好的经验还可以在同行中得以推广,为数学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还会大大增强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自信心,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可能会写出更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论文,使教学、写作进入良性循环。一位出名的教育者说过:教师要想让自己不厌倦教学,有一条很好的办法就是一边教学一边做教学研究。

为了使这次改革得以顺利推进,为了使高中数学教学体现《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的基本理念,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切实转变观念,本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高中数学新课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昌都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责任编校:扬子)

第8篇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教育部批准成立、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美术系位于学府大道校区,轨道交通、公交干道汇集于此,航空、水路、公运、铁路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可供选择。美术系现有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24人,有重庆市名师1人、市优秀女园丁1人、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同时,在四川美术学院、美国马里兰州大学以及法国、韩国等聘有客座教授。现开设有美术学、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美术学(应用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学生1472人(其中,先后赴韩国交换学习学生22人,赴中国台湾交换学习学生4人)。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近几年来,先后有数十名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6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 [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装饰艺术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构成基础、建筑基础、数码图形处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图与测绘、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预算、工程材料与工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3d场景漫游、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到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从事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住宅空间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术学[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与解剖学、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风景、雕塑、传统油画语言、油画风景、素描人体、油画人体、具象写实绘画语言、表现主义绘画语言、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照相写实绘画语言、综合材料、综合创意、当代艺术思潮、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山水、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考察等。选修教师教育方向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美术教师公招应试技巧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机构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重庆市考生认可重庆市统考成绩,其它省(自治区)考生认可我校组织的美术专业校考成绩。

3.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序,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6年招生计划(暂定)

专业名称

重庆

三校生

美术本科(非师范)招生计划

备注

重庆

江西

山东

陕西

山西

福建

广西

美术学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请转专业;重庆三校生限招服装设计与工艺类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艺术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视觉传达设计

(时尚艺术)

10

27

 

 

 

 

8-10

第9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电子专业 项目教学法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课程的设置与企业要求脱节,课程内容缺少企业需求的技能,培养模式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与专业需求不相适应

传统的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是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进行设置的,课程设置的框架是按照传统的电子专业的框架体系进行构件的,没有考虑电子专业的学科特点,因此,出现了课程设置比重不符合学科要求的状况。

2、课程的设置与职业技能鉴定相互矛盾

传统的课程体系并没有考虑国家的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因此,出现授课内容与技能鉴定内容不符的问题,技能鉴定时临时抱佛脚,甚至停课集中复习考试,学得不扎实,企业不认可 。

3、单学科的授课方式导致教师缺乏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传统的课程体系采用的是并联的学科体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或公式的推导,并没有考虑本学科对电子专业的实际意义,即教师缺乏跨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

可想而知,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知道机械的掌握知识,而不知道怎样运用知识和发展自己,适应企业、社会的能力较差。

二、改革的措施

我院从2003年就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采用项目教学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以《ProtelDXP》课程的教学为例,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也许能起到借鉴或参考作用。

1、项目设置

将ProtelDXP这门课程分为两个项目:原理图和PCB图的设计。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围绕着这两个项目进行,完成了项目的教学,就完成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对于教材,我们没有按照常规从第一页开始给学生讲解,首先是让学生明白,教材只是我们学习的一件辅助工具,用来解释我们中不明白的问题;然后根据目录,简单讲述教学的内容结构,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教材,查寻资料的方法。

2、准备工作(地点:EDA机房和电子实训中心)

原理图和PCB图的设计,主要以上机为主,在电脑上安装ProtelDXP软件即可。我们采用机房配多媒体上课,学生边听边操作,教学效果很好。该课程以制作电路板并安装调试,制作出电子产品为最终目标,因此教学实施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电脑上机设计;第二步,进入实训中心进行手工制作。

3、动员工作

ProtelDXP是英文软件,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因此进行充分有效的动员工作至关重要。

4、教学实施过程

ProtelDXP的教学总体分两步:电路设计与仿真;PCB板制作。

再将ProtelDXP教学内容分解为几个小项目:电路原理图绘制、原理图元件库的制作、印制板图制作、印制板元件封装四个分项目,分层次分阶段完成项目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进行灵活地穿插教学,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以实战的方式解决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同学生共同讨论共同查找书籍,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一味的听老师讲,而是学会了自己学习,学会了找资料,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些技能对于一名学生来说是很可贵的。经过这样的训练,同时也大大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5、教学考核

该项目教学的考核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对制作出来的电路板进行调试,检验功能能否完成;第二,从布局、布线上检查是否合理,有没有更好的布局、布线方法;第三,从制作出的产品的性能进行检查,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

6、教学总结和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是学生的师父,以教会学生完成一项工作为最终目标,因此教学目标清晰。

三、应用电子专业项目教学课程体系的开发

多年来,我们尝试了多种教学改革方式,撰写过教学论文“谈电子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电工基础》课模块式教学研究……”,05年我们承担了重庆市教委“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这一课题,但我通过项目教学的实验,使我深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对电子专业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在此简要讲一下我们的开发思路。

1、课程体系开发的理论依据――职业需求

项目教学式课程体系的开发是以职业任务和实践步骤为导向进行的。首先根据所从事的职业进行哪些职业活动,开展这些职业活动需要具备哪些职业能力和包含哪些职业行为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以指导课程体系的开发,

2、项目教学课程体系框架构建的方法

项目教学课程体系框架构建的关键是项目的设置。我们认为这种课程体系的框架结构应以职业活动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主导的阶梯式项目框架结构。

四、实施项目教学式课程体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加强学校实习实训中心的建设

学校无相应的电子设备或设备的数量不足,将直接影响项目教学各过程的效果;另外在设备的配置上应充分考虑企业的普遍需求。

2、教师的理论与技能水平应大幅度地提高

首先教师应充分理解项目教学的内涵,同时教师应对本专业所涉及的企业的实际状况有所了解,应当说项目的来源是企业的生产实际, 因此,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技能贮备,才能很好地把握项目教学的过程。

总之,想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就需要相应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无法实现,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理论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典范,在职业教育中实施其教学模式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沈瑾.项目教学法在专业课中的应用探究[J].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10篇

中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中学计算机教育发展提供了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加大对学校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加之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都对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美国Intel公司前总裁葛鲁夫所说“在当今世界上,一切能做到的,终将做成。技术的力量不可阻挡,无论人们在它的前进路上设置何种阻碍,它仍然继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应用,已把社会生产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计算机教育本身也是一项重要而有力的支持。因此,我认为,难得的机遇已悄然到来,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进一步坚定信念,加快教育改革步伐,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建设、学科教学德育目标、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评估等方面作出整体性改革,并结合“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教育思想,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用的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21世纪世界预测》一书提到“迅猛惊人的变化震撼着今天的社会,它迫使课堂内的教师无法回避这样的一个事实:古往今来的一切文化知识,出口之间也许就已过时;那些需要一套解读术(注释)的艰涩的古书和出了学校一辈子也不会去用的冷僻刁钻的数学难题,在徒然耗损着年轻人的生命和热情,面对未来的压力,学生有权利获得在历史变革中求得生存的手段和观念,还需了解各种未来社会的真实图景”。因此,课程结构改革旨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面向未来,就变化中的问题因材施教。纵观我国学校教育,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不得不与我们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思路有关。因此,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目前,我国各省区中学计算机教材大多与社会实际脱节,教材中充积着过多的计算机术语,缺乏形象直观的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鉴于目前学生负担已很重的情况下,学校计算机课时安排也不可能太多。因此,计算机课程必须通过教学改革通盘考虑。近年来,我校先后在初一、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由劳动技术课程逐步发展成为基础文化课程。在教学中加强学科教学德育目标渗透,重视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教材编排上注意遵循由浅入深,年级之间课程内容的衔接,做到知识趣味性强和科学性严谨,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同时,我们也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计算机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去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写作文、做实验或进行计算机辅助学习等等,效果较好。例如上学期高二1班学生自发组织利用计算机编辑排版他们自己的一本诗集,题为《荷叶尖尖》,很有创意。这种做法,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又发挥了他们自主创造性的劳动。我校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增设了第二课堂、学科竞赛辅导,对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拔尖人才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此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我们已进行了多年的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做到主动具体落实,基本适应当今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应以实用为主,突出表现为更新、更深的特点。

教学内容改革应当适合素质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要以实用为主,自编或选用多种教材,体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原则,做到从实际出发,注重效益,有计划、有重点、分地区、分层次地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教育。

教学内容也应当随着时代的科技进步不断更新和调整。正如《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所提出的“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那样,教学内容知识面不但要更宽广,而且要更新更深,既有思考的,又有动手的。我校计算机课程注意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初一年级我们主要安排学生学习了计算机发展史、键盘指法强化训练、磁盘操作系统以及UCDOS汉字系统等。考虑到我校高中学生有来自市区的也有从各县区农村学校来的,水平层次不同。高一年级我们在初中课程基础上增加了QBASIC程序设计,让学生学会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二年级主要选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各种命令的操作,学会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课题。此外,我们还根据需要及时更新和增添了新的课程内容,如WINDOS95、Internet通信等,注重学生实践训练,以利于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

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如文件、目录、路径等),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要简赅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在学生实验时,我们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反对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地实践。

我们也注重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学习科技文化基础知识的最活跃、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是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加强计算机教育,效果最佳。同时,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的智商是有区别的,不同学生素质发展的个别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因材施教,不能模式化。有鉴于此,我们采用了分层次教学,在对大部分学生进行普及计算机教育的基础上,对有潜质、有才华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辅导,让他们广泛参加计算机第二课堂、竞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精心培养这些尖子人才,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发展特长。这一做法在我校学生计算机竞赛中有了很好例证。这两年来,我校学生参加计算机竞赛,有25人次获得省级奖励。

四、改进教学手段,组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改革教学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计算机教学手段改革应自觉地走在各学科前列,为学校教育创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加强传统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等)与现代媒体(如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等)的组合优化教学,注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探讨和建立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标准,大力推进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现代社会由于其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传统教育手段已无法解决这一困境,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中找到出路。我认为,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发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是明智之举。大量事实表明,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下,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法完全被摒弃,学生是真正作为学习主体去主动探索学习的,教师可组织生动形象的、图文声并茂的语言教学,并可以利用大量的软件资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正是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学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才得以真正实现,从而体现教学互动性。这样,教育再也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结果,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去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从而让学生都获得与科学家们一起参与课题研究,去挖掘考古,去探索星体奥秘等过程的喜悦。我们的经验也表明,这样得来的结果比耳提面命的讲授深刻得多、鲜明得多,更多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五、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们是在塑造人,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劳动者。学校应该拥有一批热心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也要大力宣传在计算机教育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使教师们都认识到,普及计算机教育已刻不容缓,培养拔尖人才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奉献,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而自觉主动完成教学任务。

未来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计算机教师一方面要朝一专多能方面发展,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自觉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自己教育现代化的意识,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撰写论文的水平,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进行教学教研活动。

我校十分重视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或不定期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学习参观活动。几年来,我校计算机教师参加过由广东省电教馆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研讨班”的专题学习。先后多次组织教师参观深圳、广州、珠海、广西等地的计算机教学情况。今年初,我校又颁发了《关于全校行政领导、教师、职工计算机培训试行方案》,组织了3次计算机知识培训活动,至今全校已有120多人接受培训,学校出现了“学电脑,用电脑”的热潮,学校领导科技意识进一步明确提高,广大教职工对计算机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明显增强。

六、加强学科德育目标渗透,注重学生实践。

应当明确,我们培养的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他们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才的质量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校重视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思想教育点,实现德育目标渗透,从而体现“德育为首,五育并兴”的教育思想。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分年级按照教学目标详细制订了我校《计算机学科教学德育目标实施细则》,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计算机职业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两年前,我曾要求学生们做一个课题设计实验,题为“学生成绩统计管理系统”。学生们便三四人为一组动手设计。到学期末检查时,大多数课题小组已完成课题实验,而且质量较高。这次活动也是培养学生们分工合作、集体研究、协同创造精神的机会。

七、中学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向。

中学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我校提出要培养学生“九种能力”,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自教能力、应变能力、耐挫能力、预见能力。我们更着重于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三年前,我要求初一年级学生做了这样一道题目:“结合实际,谈谈你想象中的未来计算机会是什么样子的?”。两位学生的回答令我吃惊不已:回答1.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类去太空探索星球,那一定很刺激。回答2.今后计算机只需用光照着就可以工作,能说、能听、能想,能做我们想做的一切事情,那实在美妙极了。

中学计算机教育也应当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我校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五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更加注意锻炼和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使他们认识到宽厚、自信、坚毅、乐观等因素在造就成功的道路上功不可没。

八、制定各类评估制度,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和教师的评估体制。必须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制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估标准,对学生作出科学全面考核,对教师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在评定学生学习时,我们坚持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占50%),结合基础性知识(占40%)和平时表现(占10%),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对参加竞赛获奖、第二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嘉奖,以利于尖子生的成长,激励他们进取向上。

在教师教学评价方面,我校注重教师教学实绩,鼓励教师积极撰写和发表教学论文,主动热情投入到课题教改实验,对成绩突出者给予重奖。学校对竞赛辅导教师除了平时的物质补贴外,还对辅导学生获奖的指导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学校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作用,改革评优、评职称制度,实行责任合同聘任制,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学科教师,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已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机遇,深化中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1993年

2.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6-2000年)》,1996年12月20日

3.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纲要》,1996年7月

4.国家教委《中国新一代》杂志社·《素质教育理论丛书》·北京:时事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5.杨燊·《试谈“三个面向”与中学培养规格目标》·《湛江教育》期刊1996年第1期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 G642;R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6-1111-03

长期以来,保障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是摆在高等医学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如何培养高素质的 医学人才,保证临床医学教育质量越来越引人关注。建立健全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目 前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所共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我院高度重视临床教学质量,注重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医生。为保 障临床教学质量,2008年我院颁布实施了临床医学院《关于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 实施方案》(简称“质量工程”),临床学院以“质量工程”为契机,完善各项医学教育质 量管理措施,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在强化教学管理改革的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严 于执教、严格治教,推进临床学院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

1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稳定健全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保证。我院一直将教学工作作为医院中心工 作之一。医院教学工作在医院党委、行政的直接领导下,由教学院长主管,教学管理部组织 实施,已形成一整套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并成立有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指导学科、 专业、课程等教学工作。

教学管理成效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非常 关键的问题。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必须注重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理论学习。加强教学 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梯队。并对其进行经常 性的业务培训,定期选派相关人员参加全国各地的教学管理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实时掌握 国内外教学改革新趋势,使其不断更新观念,不失时机的开展教学改革。定期举办临床教学 管理人员培训班、加强理论学习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2]。

2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1 教学质量 监控严格按照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督导体系实施。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医院领 导、教学管理人员、教研室主任组成,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采取课前、课中和课后监 控并定期反馈[3]。教学督导体系由我院专门聘请的临床医学教育专家为专家督导 组、教学管理人员督导组和学生督导组共同组成。我院特聘了7 名老专家、老教授担任教学 质量督导组成员,不定期地随堂听课,课后讲评并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授课水平和艺术。 此外,还通过理论课、见习课、毕业实习调查反馈与学生和教师沟通。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 了解学生近期学习状况和出现的问题,向各教研室和带教老师反映并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2.2 建立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教学评价,以评促教。主要是督导专家听 课制度。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教学情况的管理、检查和评价工作。制定科学 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评价档案,作为教师奖惩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建立医院内部教学质量保证的监控体系。督导专家均从退休教师中选,热爱教育事 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水平。这些督导专家对本院临床教师进行轮流听课,并做好 听课书面记录,为院、系的教育管理提供反馈信息,从反馈信息中获取有关经验与教训。对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经验加以推广,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做出微观和宏观的调控 。教学督导组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交流、切磋不但有利于 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工作比较客观和公正的参考材料。实践证明,督导专 家听课制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

2.3 定期部署总结起到督管的作用。主管院领导及教学管理部门定期召开每学期的开学 前教学准备会、期中与期末教学总结专题会议,逐项部署、检查、落实教学准备情况,及时 总结检查教学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听取教研室主任和带教老师的意见,做到开学前有准备,学期末有总结。

3 建立并执行严格规范教学规章制度

严格而规范的教学管理 制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制订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各级教学人员职责以及教学管理 细则,从教研室教学主任职责到教师备课、听课制度以及教辅人员辅助教学制度等一应齐全 。所有制度与职责都与教师职称晋升与奖励挂钩并严格参照制度执行。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制定完善激励机制,体现教学与医疗并重,出台更多的激励 措施能体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5]。如对于立项的教学研究课题、发表的 教学论文都要给予重奖等,在院内形成一个教学优先的良好氛围。其次,在制约制度改革方 面,也要多种形式考核与评估,对于那些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不力、人才培养滞后、教学质量 差的集体或个人在评优、奖金分配方面采取“一票否决”的方法,使临床教师从“要我教” 向“我要教”的思想转变。

4 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临床师资队伍

体现以人为本,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医院实际 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政策。如校级(含校级) 以上获奖教学成果,医院 均给予相应的奖励;对教学中标课题医院给予配套经费资助;在正式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教学 论文医院给予报销全部费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的主 编、副主编和编委医院给予一定的奖励;继续完善已实行的教师带薪休假制度等等。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医院每年轮派中青年教师脱产学习或赴国外学习、进修、考察 ,并定期举办各种教师培训班,如新教师岗前培训班、青年教师培训班等。邀请一批学术造 诣深、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老教授进行医学教育及教学方法专题讲座,并应用一些新的教学 技能培训手段,如“微格教学”模式等,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各教研室主任亲自 负责本教研室人才培养工作,注重素质培养的同时还有考虑到梯队的合理性。此外,积极开 展教学相关的竞赛活动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兴趣的一种手段,医院先后组织开展了多场 次的教师授课比赛、教案、课件比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也促 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

虽然我校临床学院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实践,目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 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医学高等教育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的 需求,还任重而道远。作为临床医院只有营造“领导重视教学,教师倾心教学,科研促进教 学,管理服务教学,投入优先教学,后勤保障教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深 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所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启迪.用“质量工程” 引导带动本科教改[N].中国教育报,2007-03-01(1).

[2] 李亚平,梁莉,郑声莉,等. 临床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61-62.

[3] 王学春,高哲 学,郭子林,等. 构建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 7,(8):58-60.

[4] 蔡绍先,杨棉华,林若薇,等. 构建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 J]. 西北医学教育,2006,14(2):147-148.

第12篇

关键词:掌声;课堂生态;学习自信;五粮课;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2-003-2

一、课堂改革的背景(略)

二、“五粮课”的由来

獐沟中学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什么叫“五粮课”?这里有很多给人启发的故事。

课改前,獐沟中学的课堂很糟糕。学生厌学,课堂上几乎没有多少学生愿意听教师讲课。教师提不起精神,也懒得在教学方法上动脑筋,有的甚至索性上放羊课,你们自习吧。于是课堂上充斥着这样的“三声”:睡觉学生的打呼噜声,皮闹学生的尖叫声、打骂声,授课教师的拍桌子声、呵斥声、辱骂声。

一位既任教初三又任教初二的生物课教师,为了维持好初二课堂的秩序,从任教的初三班级带去了两名人高马大的男生当他的“保镖”,一人一条板凳腿,分立在讲台的左右,以维持这位教师的授课秩序。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课堂变成了人人生厌的地方,课堂不像课堂,学校不像学校,还有何质量和声誉可言呢?

坚决消灭“打呼声、皮闹声、辱骂声”这“旧三声”,让课堂充满“掌声、笑声、惊讶声”这“新三声”。獐沟中学的“五粮课”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从消灭“旧三声”、追求“新三声”开始的。

老师们,学生难道就那么令人讨厌吗?孩子们身上难道就一点可爱的地方都没有吗?尽管他题目不会解答,但他的字写的工整清秀,我们不能为他鼓掌吗?他勇于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难道不值得为他喝彩吗?这个同学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和同学一起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和合作探究的方法不值得表扬吗?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吧。那位同学懂得珍惜时间,写作业的效率高,一点也不拖拉,我们不应该向她学习吗,我们将热情的掌声送给她!老师们,只要我们有爱心,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愿意把学生当成自己侄儿侄女甚至亲生孩子的情怀,每一个孩子就都是天使,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喜欢的、欣赏的地方,让我们为他们的可爱热情地鼓掌吧!

渐渐的,掌声有了,掌声变多了,掌声变得热烈了,掌声变得饱含感情催人奋进了。随着掌声的响起,老师们惊喜地发现,学生变了,他们听课认真了,发言积极了,上黑板解题踊跃了,胆子越来越大了,课堂越来越生动活泼了,孩子们像换了个人似的,越来越可爱了。课堂,也不再是那么令人生厌的地方,相反,甚至有春风轻拂的美感呢。

掌声、笑声、惊讶声,如阵阵春风吹过,使得獐沟中学的课堂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使得整个校园萌生出盎然的春色和希望。

学校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逐步完善的构建,适时提出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和考核条例。要求老师们要提高课堂(学生)的三个率:抬头率、举手率、点头率;把握好教学的三个度:难度、梯度、进度;注重课堂教学的三个量:知识量、思维量、活动量;努力做到三个有: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下有情。

追求三声:掌声、笑声、惊讶声;

提高三率:抬头率、举手率、点头率;

把握三度:难度、梯度、进度;

注重三量:知识量、思维量、活动量;

做到三有: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下有情。

三声、三率、三度、三量、三有,这五种课堂元素,就好像五种营养丰富的粮食,使得獐沟中学的每一节课都充满了活力和魅力,富有一步步提高的成效。江苏省教育厅的一位领导到学校听课,他风趣地说,中国有五粮液,是名酒;你们滨海有五粮粥,是名粥;你们獐沟中学的这种叫“六小组、四环节、双主体”的课,不妨就叫“五粮课”吧。“五粮课”名不虚传啊,也是名课呢。它原料是丰富的,工艺是精良的,营养是全面的。很好、很适合獐沟中学这所农村学校的校情,值得全省其他学校学习和借鉴。

这就是“五粮课”这个名字的由来。

三、全面开发学习力

“五粮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学定教,教学合一,全面开发学习力”,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学名,是“六小组、四环节、双主体”。

六小组。把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平行的学习小组,每组6~8人组成。每节课教师都对六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积分评价,并把得分记载在教务处专门统一印制的统计表上,由教务处按周结算小组的得分。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的、踊跃发言的、勇于发表不同见解提出质疑的、对问题的解决有独到之处的、小组合作交流好的,都可以加分奖励。班级评选周冠军组,年级评选月冠军组,学校评选学期、学年冠军组。冠军组可以获得“家乡游”、“我们看海去”、“烟花三月下扬州”、“211高校寻访游”等各种规格的奖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空前的激发,课堂学习氛围浓郁到了令人振奋的地步。一位到南京大学寻访的初三学生,采撷了南大校园里的一片枫叶,小心翼翼地夹到笔记本里,她在枫叶的旁边写道:我要为成为一名南大学子而悬梁刺股不懈努力!

四环节。教学有法,并无定法,贵在得法。獐沟中学“五粮课”模式要求课堂必须具有学、议、讲、练这四个基本的教学环节。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一切,教师不能占据课堂的全部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得到真正的尊重。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考的权利、讨论的权利、质疑的权利、咀嚼和反刍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要有时间学习和领悟,学生要有机会讨论和质疑,学生的疑惑和困难要得到教师的回应和帮助。45分钟不只是有教师的“教”,更要有学生的“学”,教为学而教,教为学服务。以学定教,教学合一,全面开发学习力。

双主体。课堂教学是一架马车,“教”和“学”是这辆马车的两只轮子,只有两只轮子都是饱满的、足气的、平衡的、对称的,这辆车才能跑得欢、载得重、行得远。否则,坡脚马车,难前进,要翻车。獐沟中学的“五粮课”课堂教学模式,花大力气保证两只轮子的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学生的学习力得到了空前地开发,过去的“要我学”彻底变成了“我要学”,课堂上那种“黑板嫌小,问题嫌少,下课嫌早,说话像吵,走路似跑”的火热学习局面令到校参观的外校教师敬佩不已,更令前来听课的家长们眼噙泪花。

四、五年课改的成效

1.教师的专业成长驶入了快车道。课改五年,是全校教师刻苦学习、反复研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的五年,是全校教师教学能力大提升的五年。獐沟中学的课改,虽是自发的,是被生存压力逼出来的,但绝非是盲目的。2009年12月底,我校申报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打磨喷喷香的‘五粮课’”研究课题,得到了教育部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题组的批复,成为该课题的子课题,从此,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得到了该课题组专家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北师大、中国教师发展中心的专家教授数次来校调研指导。江苏省教育厅、盐城市教育局、滨海县教育局的专家领导更是一直在关怀指导我校的“五粮课”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教研氛围呈现前所未有的浓郁,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了课题研究的行列中来。与此同时,其它与课改相关的课题研究也纷纷得以立项并扎实开展。课改以来,学校教师共主持国家级课题4个、省级课题7个,市级重点课题5个,县级课题21个。一大批教学论文陆续发表,10年至今,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19篇,省级以上期刊论文309篇。49名教师在县级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27名教师在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6名教师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2名教师获得江苏省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课改专著《“五粮课”教学与研究》出版,朱月祥老师的个人教学专著《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工艺简述》出版。

2.学校办学质量持续稳定提升。2010年,课改第一年,学校课堂纪律、秩序、学习氛围明显变好,教风、学风、校风得到极大改善,周边群众及学生家长的评价变得积极正面,办学质量已经有所提升,综合考核摆脱了过去长期的倒数状况,上升至全县中游行列,县教育局授予我校“课改特别奖”。2011年,课改的第二年,质量上升至全县第一板块(前六名),第一次获得了办学质量综合考核综合奖。2012年,课改的第三年,年度办学质量综合考核第一次获得全县唯一的一等奖;2013年,课改的第四年,再次获得全县唯一的一等奖;2014年,课改的第五年,第三次获得全县唯一的一等奖。实现了办学质量“三连冠”的梦想,学校已经稳步发展在全县初中名校的行列。

3.“五粮课”课改探索推动了区域教育的发展。“五粮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一个早上一个晚上就构建完成的,它是紧扣学校教情学情实际,一步步摸索发展起来的。而且,这种探索建构,从一开始就是和周边学校携手合作进行的。在五年的“五粮课”课改实践中,和獐沟中学进行过课堂教学交流研讨的县内高中、初中、中心小学,不下150校(次),有的学校曾先后数十次前来进行联合研讨探索。随着课改的持续推进,《滨海日报》、《盐城大众报》等地方媒体都曾连续宣传报道学校的课改探索。盐城市教育局曾在《盐城教育简报》刊文向全市介绍推广獐沟中学的课改情况。尤其是在学校办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课改效果日益凸显的情况下,《江苏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江苏网等媒体的连续报道,使得“五粮课”的影响日益扩大。县、内外中小学纷纷到校参观学习。有近200人次的教师被邀请到外校上“五粮课”示范课。学校骨干教师先后应邀到四川遂宁、陕西惠安、南京江宁等地开设课改示范课,展示了学校独具特色的“五粮课”。2013年12月,学校“五粮课”课改模式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并在全省范围内加以推广。

五、课改带来的启示

1.课堂,是办学的主战场。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课堂,是教师生命的舞台;课堂,是学校办学的主阵地。校园里,最困难的管理是对课堂的管理;最需要勇气和智慧的管理,是对课堂的管理;最有回报最有效益的管理,同样也是对课堂的管理。抓住了课堂的管理权,等于抓住了办学的牛鼻子。学风、教风、教科研、质量监控、教师专业成长,甚至德育工作也都可以由此得以带动。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所学校,如果在其近期工作部署和长期发展规划中没有把课堂教学置于核心地位,那么,就等于拣了芝麻丢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