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03: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型玻璃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天夜里,一个人家里的玻璃突然变成了黄色,并发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这报警声不是那里出了小偷,那里出了强盗,而是一个人家的煤气漏了,你也许会惊讶地说:“这窗子上的玻璃怎么会报警?”这就是现代新型玻璃————“自动报警玻璃。”只要家里的煤气或什么有毒气体漏了,这种玻璃就会发出刺儿的报警声,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玻璃上装了密密的金属丝网,一旦什么有毒气体散发出来了,玻璃上的金属网就会察觉到,并同时向玻璃四角上的报警器发信号,这样安全性就大大的提高了。
你可能会想,现在是甲型流感的爆发期,如果家里有流感病毒怎么办?如果有自动清毒玻璃该多好!其实这种玻璃早就问世了,它就是:“自动清毒玻璃”。这种玻璃每天能释放一种清毒气体,它可以消灭所有的病毒,这种玻璃不仅可以消灭病毒而且还可以使空气更清新。
在21世纪的新型建筑里,新型玻璃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相信不远的未来,会有更多的新型玻璃出场。
新型玻璃泡里
写,“感恩父母”(转载),英雄人物故事,我小新型玻璃泡里
太阳刚刚升上山头,被鲜红的朝霞掩映着,阳光从云缝里照射下来,像无数条巨龙喷吐着金色的瀑布。新型玻璃泡里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小姐上门
秋雨洗刷过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碧透。朵朵白云犹如起航的轻舟,在水面上慢悠悠地飘浮着。看他年纪不过二十来岁,脸色苍白,像没有睡好觉似的皮泡脸肿。他老是皱着眉头,不大说话。笑纹几乎在他的脸上是绝了迹似的。他穿着一个褪了色的蓝布大褂,好像永远是穿着这么一个一样。清瘦的下巴壳,亮耸的肩膀,显得很没生气。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世
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爸爸今天显得很年轻,简直和平时判若两人。素日不修饰脸的人,今天胡子刮得光光的。经常穿的黑色中山装被崭新的银灰色西装所代替,裤子上有笔直的裤线。还有那“咯噔咯噔”发出轻松愉快的声音的尖头皮鞋,真叫“黑又亮”。
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
新型玻璃姐阵
师写一封信,我心中的美好家园,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小新型玻璃姐阵
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湖面。新型玻璃姐阵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三唑仑片三唑仑
春雨不停地下着,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从云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远处黛色的群山,近处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杨树,柔软的柳枝,都被笼罩在这张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盖在天地间,技在群山上。表姐刚来的时候,身穿一件方格衬衣,补了几块补丁,脚穿一双沾着泥土的白凉鞋,走路说话都不敢大声,我们都说她土里土气。可是现在,我们不敢说表姐了。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条紧身牛仓裤,一双锃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闪光的金项链,肩上披着长长的黑发,显得神气大方。回到家里又说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样。给孔子的一封信,草船借箭缩写
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屈指一算,母亲今年已四十岁了,多快啊!打开相簿,看见母亲年轻时,身材苗条,脸庞细嫩漂亮。无情的岁月,在母亲脸上刻下一条条的皱纹,如今母亲已略有中年妇人的身材。这时,我发现,是我们使母亲劳累成今日的样子。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优胜劣汰,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家要发展,国民就要学会创造,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或素质。列夫托尔斯泰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这个观点,说明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或创造力是何等的重要。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实践与体会:
一、营造问题情境,诱发创新火花
传统的阅读教学,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个性受压抑,师生平等关系受束缚,不利于培养有主见、有创新能力学生。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避免这些弊端,在教学中营造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火花。如教学《赤壁之战》,分析黄盖火攻曹营计策是如何巧妙周密时,我不是滔滔不绝地讲,而是先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然后创设情境,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分别扮演黄盖及他的部下,在火攻曹营路上,“部下”向“黄盖”请教火攻中的“问题”。为保密军机,“黄盖”自然不愿回答。如此一来,所问的问题,便转由其它学生回答。这下,学生心中,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他们认真思考,争着回答,相互补充,从而弄懂了这个计策的周密之处,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走出求同圆圈,训练多向思维
语文教学受《教参》等教辅资料影响,教师思维定势,学生思维受到束缚。教师应解放思想,摆脱《教参》等资料束缚,从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入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美丽的公鸡》时,我并不满足于学生懂得:“公鸡看到啄木鸟、蜜蜂、青蛙都不理自己,认识到‘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还要看它能不能帮人们做事’”就嘎然而止。虽然学生已从中受到教育,教学目的已经达到,但学生的思维却没有彻底解放,还被限制在教参所划定的圈子里。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公鸡改错之后,啄木鸟、蜜蜂、青蛙对它的态度会不会改变?会不会理它?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是多向性的:有的说,啄木鸟它们把公鸡当成朋友;有的说,啄木鸟它们把公鸡当成了竞争对手;有的说,啄木鸟、蜜蜂、青蛙都成了公鸡的帮助对象……这些答案,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说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质疑,培养独创思维
研究表明:学生都有创新思维。尤其是对什么都感到新鲜的学生,其创新思维能力更强。教师若能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疑,鼓励学生敢于超出书本,超越教师,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学生就会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教学《新型玻璃》,我先用二分之一时间让学生了解课本中所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用途,接着鼓励学生挑剔:“你认为这五种新型玻璃还有不足之处吗?谁能发现?我就当场授予‘发现奖’,谁的见解有独创性,我就授予‘智慧星’称号。”学生听了,倍受鼓舞,个个意气风发,积极思考,课堂立即热气腾腾。有的说:“夹丝玻璃”可用于防盗,因为它十分坚硬,即使猛击也不碎;若能与“夹丝网防盗玻璃”合二为一,万一破碎了,报警器再报警,也不迟,还可节约能源;有的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家庭有高档次的家用电器,若能将“夹丝网防盗玻璃”与“变色玻璃”的优点并用于住宅,既可防盗,又可调节室内光线,岂不一举两得;有的说,若能对吸热玻璃进一步改良,使它像空调那样易于人工控制,方便人们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室内温度,那就更加完美……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请大家对生活再观察再思考一下:看看还需要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提出很多别开生面的见解,课堂上闪烁着学生的智慧光芒。
四、挖掘教材空白,诱发想象创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发展学生想象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空白,调动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发挥学生想象力,就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如教学《麻雀》第四自然段,老麻雀明知不是猎狗的对手,却“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的尖叫着。”教学中,我根据这一情节或描写,提问启发学生:“谁能结合课文情景,想象老麻雀飞下来前是怎样想的?”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老麻雀想:你这可恶的猎狗,平时仗势欺人,今天我可不能再让你逞凶。”有的说:“老麻雀想,我的同类太弱小、胆小,如不勇敢拼搏,将会葬身到猎狗之腹。所以,作为“老者”的我,非要挺身而出不可。于是尖叫起来:‘走开,如果你欺负它,我就跟你拼了’。”这些回答,都表现出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已被进发出来,对课文加深了理解,把老麻雀伟大的爱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又如教完《跳水》一文,我便这样地启发学生:孩子被救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吗?请大家为这个故事补续上一个结尾。结果,有的学生从孩子的角度补续;有的学生则从水手的角度补续;有从学生则从船长的角度补续;还有的学生从猴子的角度补续。一句话,学生挖掘了教材的空白,培养了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
中国分类号:G623.5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综合科,汇集了听、说、读、写、编等多种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自然而然成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语文作业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所学成果。当前新课标一再强调,要注重学生多元化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业设计也应如此,可围绕多样性、生活性、探究性及创新性方面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设计,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
一、设计多样性作业,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时期的学生处于好奇心萌发频繁的阶段,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总是三分热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布置语文作文时,抓住学生的兴趣,以语文要求中的“听、说、读”为基础,设计多样性语文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兴趣。首先,在“读”方面,就拿语文作文来说,作文需要大量的文字素材铺垫,文字的来源都是课本和其他读物。因此,在布置作文作业时应增大学生阅读量,增强学习文字功力。教师在设计作文作业时可布置与阅读相关的,教导学生在阅读名著时与作家交流思想,或向对方阐述读后感悟。既提高了学生鉴赏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情操。其次,在“说”方面,语言组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点,也是作文设计较难的一方面。说,顾名思义是将脑海中所想组织成语言传达给他人,从说中提升语言组织能力和该如何构思。在作文中需要用缜密的思维来构建整篇作文的构架,教师在课堂中可利用文章内容让学生来扮演其中的角色,大声读出其中的对白,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再次提高其语言能力。最后,在“听”方面,听,是聆听他人的说话,是思考他人所说的话语,从中提炼出有用的价值内容为我所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寻找与课程相关的音、视频资料,通过播放这些资料让学生进入到学习情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二、设计生活性作业,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但有高于生活。这就要求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将语文作业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在作业中感受生活及反思生活。加上小学生除了上课与教师在一起,课下都与父母在一起,常与父母出门购物、旅游等。在购物及旅游过程中,父母应让孩子做一个有心人,可准备识字本,要求孩子在外面游玩遇到生字、生词记录下来,有问题时及时向父母请教,将字词记录在笔记本上。到学校上课时,可将所记录的知识点拿出来与其他学生分享,让教师评价谁是“识字大王”。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识字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设计探究性作业,培养语文探究能力
首先,设计搜集性作业。搜集性作业指围绕某一专题借用书刊或网络渠道展开搜集,它是教材学习的延伸,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主动求知及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借此机会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将书中经典的语言记录下来,扩大阅读量的同时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此方式用于作业设计中再合适不过,想要在作文中写出优美的句子,没有大量的积累是不可能实现的。为此,教师可利用每个单元的习作教学设计搜集优美段落和语句等作业,如写关于人物的作文,可将作业设计为把自己看到的别人写的最好的文章抄录下来,并在课堂上分享给大家,与作者产生共鸣。
其次,设计观察作业。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往往主动去做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因此,教师可设计一些较高兴趣的观察作业。如:观察蝉的变化过程;观察金鱼睡觉和游动的样子。当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时,学生自然而然投入到观察中,提笔也有话可说。
最后,设计实践作业。任何学科知识的学习都是应用于实践中,对于小学语文而言也不例外。在布置小学语文作业时应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积极性。教师可根据语文作业内容,深层次引领学生,激发学生向深层次思考,并有效培养其创造思维及多元智能。一个人光有感性知识是不能写出情感丰富的作文,需要动手操作才能获得记忆犹新的体验效果。为此,教师可设计家务劳动作业,如洗衣服、叠被子、洗碗等,并与家长评价联系起来,对学生劳动进行客观评价。只有学生亲身经历,才能够丰富写作内容,在写作时也就不会感到头疼。
四、设计创新性作业,培养自我写作能力
传统作业较机械,且内容枯燥无味,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应对作业内容进行创新,基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上培养学生自我写作的能力。如分层根据学生差异设计作业,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都具有差异,学生更是如此。从实际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恐惧及紧张的心理,甚至讨厌上语文课,更是不愿做语文作业。久而久之,多数学生甚至对语文失去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设计创新性作业,掌握学生自身特点,可设计富有想象力的作业,充分调动想象,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如:可设计想象性作业,激活学生创新意识。在学习《新型玻璃》一文后,可让学生自行设计一种玻璃,并将其写成说明文,可自由发挥想象。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将自己所想的新型玻璃写下来,所设计的玻璃也就形态各异、色彩斑斓、功能非凡。在设计中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中脱离不了写作作业,它是一个较为整体的概念,集合了许多语文知识,对思维和写作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应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掌握身心发展规律。本文分别从多样性作业、生活化作业、探究性作业及创新性作业几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激发做题潜能,培养语文知识应用实践能力,更为重要的培养写作能力,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一、模仿教材经典语言去作文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先生如是说。对于教材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的学习,进行仿写,这就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积淀下,“依样画葫芦”操练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内容,向生活实践延伸,找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相似版块,通过学习将课文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可激发学生回忆生活、依照教材的表述方式记录生活、描绘生活。
二、活用教材情节空白去作文
很多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如果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能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从而创设情境,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练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作文时“无米之炊”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1.学习人物刻画。俗话说,见微知著。教材中一些细微处,若能有心地去活用,也能显出“风韵”来的。如我在执教《三顾茅庐》时,引导学生理解了求贤若渴的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后问,面对刘备的三次邀请,如果你就是诸葛亮,心里会怎么想?请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内心独白。可见对人物的刻画,可以去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又如《祁黄羊》写祁黄羊内荐儿子、外举仇人的话文中没有详写,教学时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一写,体会人物的品格。
2.体味景色描写。文章布白处就是给了读者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抓住文白之处进行读写快乐创作,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补白”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如一位教师上《草原》一课,配乐朗诵把听课的师生都带入了那一碧千里、翠流的大草原,而后默立不语和学生一起在美好的情感氛围中畅想回味。当学生回过神来,问:“同学们,听了这精彩的朗读,你看到了什么画面?想到了什么问题?能写下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写下:我仿佛来到茫茫的草海边,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把我迷住了,浪花翠绿翠绿的,一阵风吹来,草浪像一群快乐的孩子在奔跑,在欢笑。有的说:我看到一条清澈的小河,河水清凌凌的,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天上的飞鸟、岸边的芦苇……“教学空白”中的景色描写,使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辽阔的思维天空中自由翱翔,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陶冶了情趣,又提高了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三、拓展教材内容去作文
由于中心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篇幅的限制,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总不可能“穷尽”,有些内容只得简而言之,或略而不写。而根据教学需要,通过作文可以化虚为实,化简为详,补充与课文内容对应的画面,既拓展内容空间,拓宽理解背景,又深化理解,强化效果。
1.变换角度。作者写作总有自己的角度,角度变了角色也就变了。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读写训练,可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因素,活化课文内容,引发写作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课文内容变为学生的语言。如在《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中,于永正老师要学生分别以五种“新型玻璃”的身份对自己的特点和作用进行自我介绍,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一学生是这样叙述的:“你们可能不认识我,我刚问世不久。我是‘吸热玻璃’。我在炎热的夏天,可以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天,我可以把冷空气挡在外面,使室内保持温暖。如果你家把我买回去,安在门窗上,你家就不用买什么空调、电风扇了。因为我可以在夏天挡住阳光,冬天挡住冷空气。现在你知道我的用处了吧!”从学生的快乐作文中可见,学生在角度变换的训练中,决不是简单的内容移植,而是合理的创造表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颇为有效的。
摘要: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课堂小练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应该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课堂小练笔;方法;途径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处理好练笔与阅读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深化阅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素养。因此在很多阅读公开课上,教师都会绞尽脑汁,让“写”挤进课堂“安营扎寨”,怕缺了“写”,课堂会不够出彩。但在课堂上的小练笔,为了“写”而写的现象很严重,有装饰课堂之嫌,当然以读促写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自从会东镇小学成立了“基于阅读教学环境下的课堂随机小练笔写作实践研究”的课题小组后,我通过一年多的教学摸索,对此有了一点教学感受与收获:
课堂小练笔,其实就是把学生语言的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所以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那么,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这种课堂小练笔呢?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仿写:即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仿照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我在教学中曾指导学生就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进行分项仿写,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关于写西沙群岛海底鱼群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将西沙群岛海底,鱼的数量与种类之多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我请他们仿照这个句式写大课间活动或者是春节的年夜饭,同时要求他们注意用上好词佳句来具体描绘。
同学们有的写到:“大课间开始了!操场上热闹起来!瞧,同学们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转呼拉圈;有的在玩丢沙包;有的在跳好看的方格舞;还有的在打羽毛球……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让人眼花缭乱。操场上空飘荡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有的写道:“年夜饭可丰盛了!有香喷喷的香菇焖鸡肉,有红通通的香辣龙虾,有新鲜美味的豆花鱼,有麻辣味十足的香水鸭,有鲜嫩青绿的豆芽菜,还有可口的黄瓜肉片汤……美味佳肴尽在眼前,让我情不自禁地流口水了。”
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将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特征描写得精彩到位,文章结构清晰。我让孩子们仿照这样的结构写会东的四季。春天,建议他们写花草树木的生机勃勃,特别是三家村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灿灿的油菜花、河边嫩绿的柳枝等。夏天,孩子们写街道两边的绿色大伞――梧桐树,绿叶像一只只巨大的手掌,为行人遮风挡雨。秋天,凉爽的秋风轻轻地吹过校园,送来秋的信息,金菊绽放,大雁排成人字行向南方飞去。冬天,一片片飞舞的落叶像黄蝴蝶,传递冬的寒冷。……
这样的仿写,降低了难度,孩子们写出的作文条理分明,内容充实,尝到写作的快乐。
2.改写: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如改变叙述顺序,改变人称等,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又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学生学完课文了解了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之后,我安排了一个改写练习:选择一种玻璃,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作自我介绍。有学生写道:“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吗?我叫夹丝玻璃,我的特点是……”结合这个练习,我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将课文中只提到名称的其他几种玻璃,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还鼓励学生自己设想出一种新型玻璃,并用书面形式加以介绍。这一改写练习,使学生投入到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既有效地巩固了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又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
3.扩写:对于那些比较简短的文章,可指导孩子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对课文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写:或给句子加修饰成分,或给人物加外貌和心理活动描写等。扩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缩写:要求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概括提炼课文的内容,字数一般为原文的三分之一左右,以此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我要求学生缩写的《蔺相如》一课,就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5.补写:课文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教学这样的文章时,可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进行补充。这也是非常不错的小练笔资源。
例如《风筝》一文中,文章以省略号结束了全文,留给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有的孩子觉得在那里能找到“幸福鸟”,有的则认为不行。他们对故事后来的发展都饶有兴趣,抓住这份兴趣和空白点,我请孩子们续写故事结局。下面摘录两种结局的小练笔片段:
“我们来到水磨坊,惊喜地发现,‘幸福鸟’正斜斜地挂在水草上。我们欢呼雀跃:‘在那!’‘幸福鸟找到了!’‘太好了,终于找着了!’有的伙伴还高兴地击掌!”
“我们飞奔过去,可是,还是看不见‘幸福鸟’的踪影。有的伙伴哭了,有的垂头丧气,有的沉默不语。突然,一个声音冒出来:‘别灰心,我们再找找!’”
这样的小练笔,让课文的理解与语言文字的运用水融。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激发了写作的兴趣,让写作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无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教育内容上来看,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做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巧设导语,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健康的心理体验
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如教学《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上周六的早上,我和好朋友小A约好了要去逛街的,当我准备出门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我妈妈,她说等一下想来我家玩,她已经好久没见我了。这时的我可犯愁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请你们帮我想一想我该怎么办呢?”接着我让同学谈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与想法,他们有的说该去和朋友逛街,有的说该推掉那位朋友的约会。接着我就引入了课题。在此基础上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主人公是如何处理类似问题的,为课堂中进一步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的教育打下了基础。学习课文结束时,我再让学生说说在学习开始时我遇到的那个难题最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这时,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去逛街,叫妈妈下次再来!”
二、揣摩人物心理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在教学《学习拾穗》这一课时,文中“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欣赏了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了描写、刻画。在讨论中,让学生体验、感受生活的艰辛,使同学们认识到中间的妇女承担着生活重担,右边的妇女腰落下毛病,左边的妇女,她的艰苦生活才刚开始。从中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法国十七世纪农民生活的贫穷和艰苦。同时在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的描写,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又使学生在讨论中受到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发展。
三、以作文为渲泄,让学生保持阳光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一吐为快的欲望。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会那么及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会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同时,这些文章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四、作业设计中考虑心理教育
以单纯的语言能力训练为目的的作业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也往往因为作业的枯燥无味而不做作业。所以,在作业设计中,结合心理教育因素来给学生练习,既能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讲完《新型玻璃》一课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几种新型玻璃,在讲评作业时,我以“产品设计推荐会”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设想。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五、开展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同样蕴含着许许多多心理教育的契机。老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我在教学中,以“活动”为“教材”,敏锐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用行动去感染、影响和暗示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愉快地感悟、体验。例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让我来露一手”的实践活动。学生把自家的炊具拿到劳技教室来,分组合作、自备材料,进行烹调大赛。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既分工又合作,有的煮面条,有的炒菜,有的包饺子,五花八门。在活动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体会实践感受: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遇到挫折的懊丧。这样的实践活动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了每个学生与人共事的能力,更为重要的,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合作心理品质的养成,使他们从小就能树立起集体主义的观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
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并且要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形成语感。但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中,教师往往以教学大纲为本,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不理会学生是否完全掌握阅读技巧,完全束缚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这种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相违背。本文将通过分析三种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案例,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借鉴。
一、创设具体情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够成熟,掌握的阅读方法不够多,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尽量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在具体形象的课堂情境中感受语文自身独特的魅力,从而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
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威尼斯小艇》这节内容,因为考虑有些学生可能没去过威尼斯,不知道水城是什么样子,不能很好理解作者由威尼斯小艇引出的生活情怀。所以教师应该创设具体的情境,如在教室四周张贴关于威尼斯的风景画,课前播放威尼斯的传统音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文氛围,并且教师应该在课前布置学生带好画笔和纸板,然后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关于自己想象的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动态播放威尼斯小艇的图片或者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威尼斯小艇的认识,通过图片和自己所画小艇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对文章更有兴趣,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体验本篇文章的具体意境,学习文章的景物描写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文,提高学生对文章核心观点的认识,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学习能力
在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一直备受教师推崇,这是因为小组活幽芮擅罱饩鲅生参与率与资源分配率之间不均衡的问题,由于没有很好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所以近年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探究能力,促使学生优势互补,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课中,该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人小组,小组成员讨论归纳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这五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并讨论除了这五种玻璃,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见到过什么样的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讨论完后,选一名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语文阅读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参与中了解学生对这篇文章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使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接下来的教学计划,进行高效教学。
三、引入微课程摄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一步向学校和家庭拓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也步入多媒体应用的队伍中。这时教师可以借助这一趋势的发展,录制微课程,微课程的引用改变了传统的死板教学方法,着重讲解了文章重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使学生在较短时间进行高效学习。采用微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文章重难点有了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的时候,可利用微课程讲授文章重点字词和语句,如这篇文章中“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教师在微课程中将这句话专门点出来,在微课程中以这句话为基本点,联系上下文来进行讲解。微课程的时间一般控制在短短几分钟,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集中精力掌握《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的重难点,而且还可以让没听懂的学生进行回放继续理解课文,也可把视频拷回家让家长指导学习。这对于认知水平相对还比较薄弱的小学生而言,微课程在课堂中的应用是促进有效掌握阅读技巧的最佳手段。
总而言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紧随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是学生继续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讲的太多,学生更多的时候是在被动地听,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于语文教学有过这样的评述,那就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己能够读书,不需教师讲;自己也能够作文,不用教师改。这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语文、应用语文的能力。所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语文教师必须要结合时代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要求必须要全面落实我国的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以学生的终身成长为出发点,切实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自己学习的真正主人。而要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就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敢于把课堂教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进而调整自己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把学生由台下的“观众”变为台上的“演员”,要给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同时,教师更要精心地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尽可能改变过去讲得太多、说得太多的弊端;要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一定的空间,进而要求和鼓励学生多说、多做,慢慢地学生才会适应、习惯甚至喜欢上课堂的这种参与,积极性才会逐渐地提升。
二、预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语文学科也是这样,只有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才会被驱动,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种心理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发挥主体地位。如在讲授《苏州园林》一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资源给学生呈现视频资料,感官上先给学生一定的刺激,这样教材中抽象的内容会具体化,学生很容易投入其中。
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会学。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的关注点在知识的讲授上,往往忽略了方法的指导。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相对科学的学习方法,自己才能够独立地去解决相关的问题,才能够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
如《新型玻璃》中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重点讲解第一种玻璃,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然后帮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学习第二种玻璃;最后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学剩下的三种玻璃。这样,教师在“教――扶――放”的环节中,适时引导学生悟法、用法,从而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析要少而精,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求得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学习、认识和实践,才会有新的发现,才会逐渐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由交流,大胆质疑;敢于怀疑、反驳、否定前人的理论,自由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我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如果仅以课本资料作为活动材料,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已离我们太远了。好在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网址,于是就先引导学生上网查找阅读收集相关材料。如:什么是精神?经过了多少个省市?有什么意义?我们今天还需要精神吗?然后播放《》记录片,让学生在观看录像过程中质疑以上提出的问题。最后开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会。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开阔多了。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中各种学习论坛,如学生论坛,中小学教育网,与校内外同学、教师进行交流,使学生不断增加自主学习机会,提高语文水平。
云南省昭通地区巧家县小河镇六合学校654600
【摘要】开展语文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更充分地发展,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礼让等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多种语文活动使学生们感到了语文学习的多姿多彩、生动有趣,他们感到从中受益匪浅。小学语文活动课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往只是强调注重课堂质量,忽视了语文教学活动课的辅导与实施。如果教师既加强对课堂教学研究,又注重课外活动的指导,二者有机的结合,必然会在教学中产生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活动课、语文、学生、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是把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旧知识,发现并学习新知识的一个平台。现今,仍有很多农村小学没有开展语文活动这一门课程。在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仍明显存在.教学时,教师关注更多的是自己的教,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体验,师生都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交往匮乏,语言、情感、精神沟通缺失,这种状态是与现代教学理念相违背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知识能力,提高语文素质,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研究课题之一。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培养语文的知识能力,一方面要靠课堂教学方面的努力,另一方面要靠课外阅读的启迪,第三方面靠语文课外活动的锻炼。因此,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内涵是什么呢?即小学语文的课外活动,“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它也常常被称为’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听、说、读、写的具体实践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以往只是强调注重课堂质量,忽视了语文教学活动课的辅导与实施。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应体现在努力创设和营造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环境和应用环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学科教学内容,采用议、演、画、唱等形式,以活动为核心,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表达与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语文素养,进行交流与探究。因此,我认为开展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以下几点优势:
1.开展语文活动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
课外活动作为活动的形式出现,正好符合儿童好动的天性,能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在活动中发现、体味语文的精髓、趣味,进一步扩大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如文章《新型玻璃》,仅标题就给了教师已开展活动的启发和契机,我们教师何不在讲课之前,启发学生动手,搜集社会生活中大量特殊的玻璃,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发现这种玻璃的特点,分析掌握其优于普通玻璃的异常之处,进而设想掌握其独特的用处。笔者的一名学生在一对废墟中发现一块玻璃虽然破碎了,但还有丝相连,出于好奇,如获至宝,将这片玻璃带回了课堂,这样一石千浪,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学们也都费劲心思找来形形的玻璃。同学们通过积极搜集、细心观察、认真比较、大胆推测、调查取证,大大拓宽了知识面,强化了参与尝试,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为教师上课做好了准备。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直观性教学原则,又强化了素质教育得力度,真可谓一箭双雕。又如《太阳》一文,看似司空无奇,实则知识深奥,学生所知甚微。这样,文章本身就具有引力,那么该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呢?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师就应抓住机遇,在讲课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资料等,主动获取大量有关太阳的知识,为上好这堂课,充分打好基础,作好准备,仅就教学目的而言,即已完成了大半。这样一来,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化了知识,又强化了他们的参与能力,更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可谓一石三鸟。
2.开展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礼让等社会交往能力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面对小组活动、社会调查、合作实验等自主性活动中所需要协调的人际关系问题。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学生就必须了解自己所面对的活动的性质、目标,参与活动者各自的能力及其他特点,根据这些了解来建构活动所必须的分工合作关系,在建构这种关系的过程中,学生们必然要经历角色分配、相互协调、尊重他人和向他人学习等事情。经历是最好的老师,这些经历会让学生积累大量的经验,从而形成有效地组织自己的活动、与人合作、宽容和礼让等社会性技能。
3.开展活动课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外活动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能够超越教学计划和课程要求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经验。无论是科学知识、文学艺术还是生活技能,都可以作为学生的活动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知识、技能的价值与意义。课外活动内容开放,允许大众传媒把全新的科学发现、社会热点问题引进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契机参与某些社会实践。为此,我特意组织了一次关于《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的讨论课,先给同学们看一段关于破坏环境对人类的危害的短片,让学生看完之后进行思考,并搜集相关正面资料。上活动课时,将全班32名学生分为8小组,每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来发言,并在发言完毕之后,其它组的学生可以针对其所发言的内容当场提问,有问有答还可以辩。在整个活动课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发言,每组同学都准备了很多的材料,对同学所提的问题都做了全面的回答。在这一堂课结束之后两天,我明显发现班级卫生比以往干净很多,过道里不再有纸屑,连班里最不听话的调皮男生也把垃圾主动扔到指定的地方。另外班上还有几位同学提意要在班上“成立环保小组”。就这样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视野的拓宽和活动的实践性,能够让学生有机会学会关心、参与社会生活。
4.开展语文活动课,可以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课堂教学的统一性,会使学生很多具有个性特色的潜在能力被忽视甚至被压抑了。课外活动则给了学生充分地展现个人兴趣爱好的机会,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课外活动内容、方式相对自由,可以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个性和反复强化个性发展的可能性。在课外活动中,统一的分数标准已不再是衡量和评价学生的重要尺度,而在某一方面的独特表现和突出进步,则是课外活动所关注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倾向性鼓励学生尽其所长,选择能体现自己个性优势的发展方向。这样,以个性充分发挥为基础而实现的儿童整体的全面发展,才能表现出人的本质和人类的潜在能力。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也是学生创造性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创造性的本质特点是与众不同的,不能展现个性的教育是无法培养人的创造性能力的。
“课外阅读与写作,是小学经常开展的语文活动。实践证明,以学生个人活动为主的活动如果指导得当,就会收到普遍性的教育效果。例如,北京通州区某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绩。该校引导学生与好书交朋友,规定阅读读量,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使全体同学都积极地参加课外阅读活动,再以个人阅读和好词摘抄、读书笔记、作文等为基础,创办《新苗》小报,鼓励学生投稿,进一步调动学生个人进行读写的积极性,再通过展览和讲评学生的摘抄、日记、作文等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读书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发了智力,提高了学生能力’。许多学生的作文得以在各级书刊和报纸上发表,学校成了’写作先进校’。”
5.开展语文活动课在创造教育上的优势
首先,活动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能力。活动课程贵在“活动”,在活动中可以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培养能力,增长才干。活动课程之所以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能力,是与它的开放性分不开的。
其次,活动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及新方法。学科课程主要传授人类发展过程中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往往以定论的形式出现。活动课程逼近时代,反映的多是当前发生的社会现象和最新的科技成果。
一、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因此,首先只有教师的教学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才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文本的学习中。例如,学生对科普性说明文都有浓厚的兴趣,但许多教师都不喜欢教,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按照成人的认知规律,进行非常理性的教学设计:这种事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表达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等等。这样的设计,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自然,教师也就无法体验到教学的成就感。久而久之,这类文章的教学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课前学生喜欢,学着学着就开始讨厌了。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呢?
其实,只要在教学中充分认识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赋予学生一定的角色,让他们在角色体验中完成学习,就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教学的尴尬,使得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得有成就感,课堂生命激扬,灵性流动。例如,人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选用了四篇科普说明文,结合不同的文本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学习这几篇文章。《新型玻璃》的教学,可以赋予学生“发明家”的角色,设计“发明家”召开新闻会的情境,介绍自己的“发明”。这样的教学,学生兴趣盎然,上台的“发明家”个个热情高涨,把新型玻璃介绍得准确全面。台下的学生也当起了鉴定者和新闻记者,用书本卷成“长枪短炮”录音录像。《鲸》的教学可以赋予学生海底探险家的角色,畅游海底,与鲸鱼对话,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松鼠》的教学,可以赋予学生摄影家的角色,品读文章语言文字的同时,就像用手中的摄影机拍摄一张张富有生气的照片,与摄影师不同的是,学生是用语言来描述他们拍摄的照片,激发兴趣与发展语言两不误。《假如没有灰尘》则可以赋予学生太空宇航员的角色进行太空调查,把写调查报告融入课堂,读写同时发展。
二、教学实施注重关注学生课堂生成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精彩的呈现,是课堂有效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是有预设的。然而,课堂教学又是动态流动的,生成的,是有意外的。如果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进行教学实施,忽略课堂的动态生成,那么就是对学生主体的忽略,是对学生创造性的忽视和不尊重。许多教师教学主张与教学表现不一致,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实际教学实施中又是回到教师本位上。课堂完全不关注学生的表现,只顾自说自话,从教学设计的流程出发,让课堂简单的线性滑行。教师预设圈套,讨论中只要学生一陷入老师的埋伏圈,达到设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即让讨论戛然而止。有时,甚至是教师强行把学生的思路扭到预设的思路上来,毫无教学机智可言,完全漠视学生。生成性资源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
在一节续编《龟兔赛跑》的作文课上,有学生提出,可以改为比倒着跑。这是一个思维闪亮点,照这种思路编出来的故事肯定与众不同。但教师并没有满足于一个学生的一种创新思路,而是顺势而导,及时点拨,将其提炼升华,深掘内涵,层层深入地拓展全体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新的空间:
师:看啊,××同学只是将比赛规则做了小小的更改,就改出了新意。那么,还可以对比赛规则做怎样的变动呢?
生:还可以改为负重越野、铁人三项赛、花样赛跑。
师:编童话故事要敢想敢创,想别人所不敢想。这样,编出来的故事才能引人入胜。那么,除了可以更改比赛规则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创新?
生:还可以改变比赛路线,如改为水路、水陆路兼有……
生:还可以考虑比赛结果,如兔赢龟输、龟赢兔输、龟兔皆赢、龟兔皆输、龟兔平手……
在《学奕》一文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发表了他们独特的看法。
师:读了这篇文言文有什么体会?
生:学习应该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生:我觉得第二个人应该去学习射箭,如果他去学习射箭,说不定还可以拿奥运会金牌呢。
师(有点吃惊):为什么?
生: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师:仅有兴趣就够吗?
生(思考片刻):还应该像第一个人一样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行!
(全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师:如果这样,或许他会真如你所言成为一名奥运会射箭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