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首鼠两端

首鼠两端

时间:2023-05-29 18:03: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首鼠两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1、首鼠两端意思是指踌躇不决或动摇不定。

2、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首鼠:踌躇,犹豫不决。两端:两头。

3、近义词:东摇西摆、当断不断、犹豫不决、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举棋不定

4、反义词:当机立断、干脆利落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当机立断。开木头即意味着断开。当机立断释义为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出自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结构为偏正式。

当机立断辨形:机;不能写作“即”。

近义:英明果断 多谋善断反义] 举棋不定 优柔寡断 瞻前顾后 犹豫不决 首鼠两端用法] 用作褒义。用于形容人在紧急关头十分果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鼠目寸光 ·  鼠目獐头 ·  鼠目麞头 ·  鼠啮虫穿

鼠啮蠹蚀 ·  鼠啮虫穿 ·  鼠啮蠹蚀 ·  鼠凭社贵

鼠窃狗盗 ·  鼠窃狗偷 ·  鼠雀之辈 ·  鼠雀之牙

鼠入牛角 ·  鼠屎污羹 ·  鼠屎污羹 ·  鼠首偾事

鼠偷狗盗 ·  鼠心狼肺 ·  鼠穴寻羊 ·  鼠牙雀角

鼠臂虮肝 ·  鼠撺狼奔 ·  鼠窜蜂逝 ·  鼠窜狗盗

鼠窜狼奔 ·  鼠盗狗窃 ·  鼠肚鸡肠 ·  鼠腹鸡肠

鼠腹蜗肠 ·  鼠肝虫臂 ·  鼠技虎名 ·  鼠迹狐踪

两鼠斗穴 ·  猫鼠同处 ·  猫鼠同眠 ·  猫鼠同乳

器鼠难投 ·  穷鼠啮狸 ·  雀鼠之争 ·  人鼠之叹

蛇鼠横行 ·  社鼠城狐 ·  十鼠同穴 ·  十鼠争穴

首鼠两端 ·  首鼠模棱 ·  投鼠忌器 ·  投鼠之忌

梧鼠技穷 ·  梧鼠五技 ·  梧鼠学技 ·  梧鼠之技

鼯鼠之丑 ·  鼷鼠食牛 ·  鼷鼠饮河 ·  相鼠有皮

相鼠之刺 ·  偃鼠饮河 ·  鼹鼠易盈 ·  鼹鼠饮河

以鼠为璞 ·  掷鼠忌器 ·  捉鼠拿猫 ·  抱头鼠窜

虫臂鼠肝 ·  鸱张鼠伏 ·  掉头鼠窜 ·  奉头鼠窜

狗盗鼠窃 ·  狗偷鼠窃 ·  狗头鼠脑 ·  狐奔鼠窜

狐凭鼠伏 ·  狐潜鼠伏 ·  蠖屈鼠伏 ·  虎头鼠尾

狼奔鼠窜 ·  狼奔鼠偷 ·  狼贪鼠窃 ·  狼眼鼠眉

貊乡鼠壤 ·  貊乡鼠攘 ·  鸟骇鼠窜 ·  鸟惊鼠窜

捧头鼠窜 ·  雀角鼠牙 ·  雀目鼠步 ·  蛇眉鼠眼

蛇入鼠出 ·  蛇头鼠眼 ·  蛇行鼠步 ·  无名鼠辈

鸮鸣鼠暴 ·  蚁溃鼠骇 ·  蝇营鼠窥 ·  雉伏鼠窜

贼眉鼠眼 ·  蛛丝鼠迹 ·  贼头鼠脑 ·  獐头鼠目

孤雏腐鼠 ·  官仓老鼠 ·  狗逮老鼠 ·  过街老鼠

孤豚腐鼠 ·  狗捉老鼠 ·  稷蜂社鼠 ·  掘室求鼠

进退首鼠 ·  令骥捕鼠 ·  罗雀掘鼠 ·  猫儿哭鼠

目光如鼠 ·  猫哭老鼠 ·  庙垣之鼠 ·  马捉老鼠

驱骥捕鼠 ·  三蛇九鼠 ·  三蛇七鼠 ·  鸢堕腐鼠

饮河鼹鼠 ·  以狸饵鼠 ·  以狸至鼠 ·  以狸致鼠

痴鼠拖姜 ·  狗鼠不食汝余 ·  狐鼠之徒 ·  老鼠搬姜

乘车入鼠穴 ·  城狐社鼠 ·  鸱鸦嗜鼠 ·  胆小如鼠

第4篇

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提出了一个如何做人的问题。

一个人不管是干工作还是过日子,首先要学会做人。在做人的道理上,古今中外的哲人们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荀子说:“人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宋代名儒陆九渊说:“耻存则心存,耻忘则心忘。”《元史·杨忍传》中说,“人有三成人”,其中提到“知羞耻成人”。明末思想家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则说:“人是唯一知道羞耻和有必要知道羞耻的动物。”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强调羞耻感在为人处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值得我们后人深思。

“知羞耻成人”,一直都是仁人志士立身做人的宝贵经验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法宝。清代学者朱起凤年轻时在一家书院教书,因为没弄清“首施两端”和“首鼠两端”两词通用,而错判学生的作文,遭到众人的奚落。他知羞耻而发愤图强,潜心于词语研究,编成了300多万字的《辞通》,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英国生物学家谢灵顿早年沾染恶习,在向一位女工求婚时,被姑娘一句“我宁愿跳进泰晤士河里淹死,也不会嫁给你!”的话深深刺痛,从此幡然醒悟,努力钻研医学和生物学,并最终在1932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所以说,知羞耻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成就事业的起步。

“知羞耻成人”,前提是要明于羞耻的界限,保持清醒的认识。当前,我们处于一个急剧转型的社会环境,大量涌入的外来文化和各种各样的外在诱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以致使一些人思想混乱、价值迷惘,对什么是羞耻、什么不是羞耻分辨不清。当一个人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缺乏辨别力,头脑中分不清耻与荣时,什么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逸甚至危害祖国、背离人民的事情都有可能做出来。现代社会是多元的、开放包容的,但在基本准则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线,人们不论怎么选择,都离不开做人的本色和遵守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善于辨别羞耻的界限,才能知羞耻而成人。

“知羞耻成人”,关键在于严格的道德自律,强化思想内省。“知耻近乎勇”。道德自律产生的羞耻感是人类趋于完善的动力,使人自爱、自重、自尊、自律,使人止于礼、合乎情、趋于善、臻于美,使人深刻反省、改正缺失。

然而,不肖之徒们则害怕道德自律。莎士比亚名剧《理查三世》中,理查三世痛骂:“羞耻啊,你是个懦夫,你把我惊扰得好苦!你伸出千万条舌头将我指控成一个罪犯!”另一个凶手则说得更直接:“我不再跟羞耻打交道,它叫人缩手缩脚办不成事;偷不得,一偷,它就来指手画脚;赌不得咒,一赌咒,它就阻挡你;不能跟邻居的妻子通奸,一动,它就识破你;它是脸会发红躲躲闪闪的妖精,会钻进肚子造反的家伙。”可见,道德自律、知羞耻有助于阻人为恶,劝人从善。难怪英国作家卡莱尔说:“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增强人们的羞耻感受,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可以造就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首要的就是要教育人们把荣荣、耻耻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起码准则。

第5篇

我非跟风潮人,故从不盲目追逐潮流;我亦非时尚达人,故可免去喜新厌旧之嫌。有此两块短板,我用了近两年的手机,至今还在网络平台上服役。在这个电子产品特别是智能手机日新月异、更新换代频繁的时代,能如我一般两年不换手机者,似乎越来越少了。但前几天,这部手机终于到了它必须退役的时候了:甭说上网浏览页面,就是打开手机界面,或拨打一个电话,也需三至五分钟,即使耐心如我者,也无法忍受它的蜗牛速度了。于是我卸载了所有程序,删除了所有数据,但手机速度依然故我。遂下决心:换一部新手机,但与生俱来的恋旧心理又让我踌躇不决。一个对电子产品颇有研究的朋友给我支了一招:要不把手机恢复到出厂设置,试一下?也许就能加速了。听了朋友的建议,我便把手机恢复到出厂设置,还甭说,这一招还真灵。以前老牛拉破车式的上网速度又重新回到了手机刚买时的状态。

用上“新手机”后,才慢慢地想明白:一部旧手机,无论你如何卸载程序,如何删除数据,旧手机上依然残存着后台“垃圾”,它们是无法通过界面清除的,只有恢复到出厂设置,才能彻底地清除所有的程序、数据等“垃圾”;只有彻底地清除过去的“记忆”,手机才能轻装上阵,重新焕发青春,重新恢复它本身应有的速度。

又是新的一年,又是一个新学期,过去的一年,我们背负的太多太多,有荣誉,有无奈;有成绩,有失误;有成功,有失败;有顺利,有挫折;有得意,有失落;有坦途,有弯路……这些过往的“程序和数据”不仅让我们畏首畏尾,首鼠两端,而且让我们不堪重负,举步维艰,甚至让我们失去信心,失去希望。虽然我们也在不断地卸载、删除,但总有些“程序和数据”――荣耀与痛苦――隐藏在后台――我们的内心深处。为什么我们不能将自己“恢复出厂设置”呢?彻底地清除以往的荣耀和痛苦,彻底地忘掉过去的如意和不如意,轻装上阵,只有这样,才能恢复我们年轻人应有的朝气和活力。

荣誉、成功、成绩、顺利、得意、坦途……这些“程序”都属于昨天,昨天的荣光不会再让今天的我们光芒四射;无奈、失误、失败、挫折、失落、弯路……这些“数据”都已经过去,过去的不堪决不表明今天的我们就黯然无光。为什么我们还要将它们沉甸甸地背负在身上呢?荣光让人骄傲自大,不堪让人趑趄畏缩,它们不但沉重得让我们迈不开步子,而且还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念念不忘昨天的荣光,你就会在甜蜜的睡梦中长眠不醒;耿耿于怀过去的不堪,你就会在痛苦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新的一年,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一切都是新的。放下去年的“程序和数据”吧,轻装上阵,你会发现:我也是新的。当然,你必须在新的一年出发之前,先“恢复出厂设置”,删除昨天的所有荣光,清除过去的一切不堪!

第6篇

2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

6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7 鼎力相助:敬词,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8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9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10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常误用为褒义词)

11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2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作贬义词)

13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4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常误用作缺乏整体观念)

15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6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常误用作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8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常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19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常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0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1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常误用为“进入”)

22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常误用为“争论,明辨是非”)

23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常误用为“有礼貌、有修养”。类似的有“举案齐眉”)

24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常容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25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常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26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常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27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常误解为“没有成功”)

28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常易和“娓娓而谈”相混。后者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29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常误指说话吞吞吐吐)

30 首鼠两端: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常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31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力)

32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 恨。(常误解为尊敬)

第7篇

空穴来风

原意:出自宋玉《风赋》,意为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或传言的传播并非完全没有原因。

歧义:比喻毫无根据的流言蜚语。

三人成虎

原意:出自《战国策・魏策二》,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信以为真,比喻谣言经多人重复诉说,就能让人深信不疑。

歧义:比喻团结合作力量大。

美轮美奂

原意:出自《礼记・檀弓下》,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歧义:多用来形容事物美好绚丽。

炙手可热

原意:出自杜甫《丽人行》,意为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

歧义:形容某人很受欢迎,颇具影响力。

侃侃而谈

原意:出自《论语・乡党》,形容理直气壮地直抒己见。

歧义:形容口才很好,善于聊天。

首当其冲

原意:出自《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害。

歧义:比喻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做某件事。

首鼠两端

原意: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指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或摇摆不定。

歧义:指言行前后不一致。

不可理喻

原意:出自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褐盖》,指不能用常理使某人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通情理。

歧义:形容不能理解或是所做之事不可思议,无法轻易理解。

差强人意

原意:出自《后汉书・吴汉传》,意为还能振奋人的意志,形容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歧义:多指不能令人满意。

鬼斧神工

原意:出自《庄子・达生》,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作品技艺精巧,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非人工所能为。

歧义:形容自然景物壮观完美。

始作俑者

原意: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为开始制作俑的人,形容第一个做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歧义:形容第一个做某件事的人。

文不加点

原意:出自《初学记》,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歧义:指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

侧目而视

原意:出自《战国策・秦策一》,形容敬畏的神态或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歧义:目光轻蔑、鄙视地看。

危言危行

原意:出自《论语・宪问》,意为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形容正直的言行。

歧义:形容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不足为训

原意:出自胡应麟《诗薮》,意为不值得作为遵循或效仿的法则。

歧义:比喻不值得作为教训或不值得教训。

目无全牛

原意:出自《庄子・养生主》,意为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到了得心应手、极度纯熟的地步。

歧义:比喻没有全局观念。

七月流火

原意: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原指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之时,可以看见火星从西方落下去,形容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歧义:形容七月天气十分炎热。

万人空巷

原意:出自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意为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看热闹),形容盛大集会或新生事物吸引众人出动的场景。

歧义:形容街上空无一人。

方兴未艾

原意:出自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指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大好形势或新兴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歧义:比喻事物刚刚兴起,远未形成气候。

不刊之论

第8篇

北京的出租车是个病。如果在一年前,你问任何一个普通的北京出租车乘客,希望北京出租车市场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或改进,他说的可能无非就是,方便、及时、干净,甚至是不拒载、不吃东西、不打电话……作为普通的乘客,能够想出嘀嘀打车或者摇摇招车这种新型服务的可能性是零,虽然我们都算得上是这个市场服务的重度用户。

这就是那些创造力非凡的人所经常提起的,好的产品不仅是满足用户需求,而且它会创造新的需求。在我们这期的快公司栏目中,这几个解决北京出租车市场问题的公司可以说是更有创造力的公司。而如果我们细究起促成这种服务出现的因素,无外就是这几个:1、聪明的头脑,乘客不会想,市场既得利益者没动力去想,那些能发现问题并愿意琢磨问题的人最终会设计出一种好的体系,当然,在我们这里,有的时候“聪明的头脑”也可以替换成“学习借鉴的能力”—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丢人的;2、资本介入,有人愿意投资这样一个有前途的公司,并且有充足的信息渠道,让需要钱的和需要项目的两伙人进入到一个可对接的体系中来;3、技术,这个当然更没有什么多说的,当我们最终把这个标题定为“Android时代的北京出租车”时,我还感慨了一下,五年前,有谁会想到谷歌莫名其妙地进入到手机操作系统这个领域里的时候,它会与北京广为诟病的出租车服务建立起一种关联?

这些因素让一个体验很差的服务有了那么一点好转,我觉得这就是进步。而相比之下,快公司栏目报道的沪江网可能在创造力上就稍逊一筹,在文章中你会看到它们的各种微创新,但这只是努力让网上学校“更像”线下。我们对每个创业公司都不乏敬意,我相信沪江网也是一个不错的公司,但这不妨碍我们思考:如果一个社会投入好的技术、足够的资本和聪明的头脑只是复制一个线下的东西,它的价值在哪里?

上期我们的封面文章就是有关教育的,有读者来信批评我们以偏概全:你们说的这些如果放到理工科教育里尚可,论到人文教育,学校怎么能无聊?我还真不是很同意他的说法,要我说中国的人文教育比起理工科教育更要差上一大截,理工科至少还有一套严谨的体系和自然逻辑为基础,人文这一套,如果教育多年还建立不起来独立思考的体系和能力,基本上可以用一无是处来概括。

我们这一期的封面写的是中国为什么没有形成一个电子书的市场,我们的思路是:电子书是大势所趋,亚马逊+Kindle在美国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就让电子书超过了实体书的销售,我们这个市场各自为战或首鼠两端,上下游之间很难谈判妥协,继而建立一个新体系。本期《纽约时报》栏目中写到荷兰的电动车,其中一句话我觉得很有价值:“最终在电动汽车大战中脱颖而出的未必是拥有最好技术的企业,而是组成最佳联盟的公司”。我们所期望的整合,就是希望这样的结果能够出现。

我们感到遗憾之处也在于此,电子书远比电动汽车更能代表未来的方向,可惜我们错过了最好的机会。这其中当然有我们市场参与的各个主体还不是很适应以市场和商业原则来处理诸种事务,但还有一层原因在于,你会发现这个市场中多个重要利益主体—那些颟顸短视、碌碌无为的乌合之众—他们的国有化背景恰好是此中悲剧之源。

第9篇

A空穴来风:比喻流言乘隙而入。经常被误解为毫无根据。

B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有时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C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众多。轮,形容高大;奂,众多的样子。可近年来报纸、电视上望文生义,多用来形容事物的美好绚丽,大错特错。

D炙手可热:形容气焰盛,权势大,贬义。经常被误解为指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E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地直抒己见。侃侃,理直气壮,刚直。往往被误用为形容聊天。

F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害。经常被误用为冲锋在前,排在第一。

G首鼠两端:指迟疑不决或摇摆不定。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H不可理喻:形容态度蛮横,不通情理。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I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使人满意;差,稍微、比较。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主要是错解了“差”字的含义。

J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作品技艺精巧,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常被误解为形容自然景物的壮观完美。

K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做某件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贬义;现在常被误用为第一个做某一件事的人,将贬义成语用作了中性成语。

L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须删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但不能望文生义,认为是写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要知道,成语中的“点”是涂改的意思而不是标点的意思。

M侧目而视:形容敬畏的神态,又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侧目,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N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正。不能望文生义为危险的言行。

O汗牛充栋:指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形容其他事物。

P不足为训:意思是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训,法则。常被误解作不值得作为教训。

Q目无全牛:比喻技艺到了得心应手、极度纯熟的境界。易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R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流,移动,落下;火,大火星。“七月流火”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现在常被误解为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

S万人空巷:形容盛大集会或新生事物吸引众人出动的情景;空巷,指街巷的居民都走出来了。常被误解为街上空无一人。

T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假,借用;归,归还。常被误解作长期请假不回来工作,典型的望文生义。

U方兴未艾:多形容大好形势或新兴事物正在蓬勃发展。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本义指事物正在发展,没有停止,却常被误解为事物刚刚兴起,远未形成气候。

V不刊之论:指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却往往错解为不值得刊登的言论或论文没有得到发表。刊:删改;不能理解为“刊登”或“登载”。

第10篇

不过,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对汉人来说,西域还是一个极其陌生的遥远世界。那里是成片成片似乎没有尽头的大漠黄沙,零星点缀着绿洲,。于是,胡人聚居,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传说中充满了异域风情的地方。在这些神秘的地区中,楼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我们的历史记录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

公元前176年,登上皇位不久的汉文帝接到一封来自漠北草原的信。这是匈奴单于冒顿的国书。冒顿告诉汉文帝,匈奴军队刚刚击败了位于河西走廊的强大月氏国,并取代月氏控制了西域地区。“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史记》记录了国书的内容,这也是“楼兰”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我们已知的历史文献中。

楼兰国位于罗布泊西北岸,临近白龙堆沙漠,是一个依靠绿洲繁荣的小城邦,人口一万四千多,兵卒三千。不过,楼兰位于交通要冲之上,是汉人的使团、军队西出玉门关后到达的第一个西域国家,也是必经之国,这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对外扩张的时代,河西走廊在这个时候被纳入王朝的版图,于是,汉武帝的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西方国家。在张骞出使归来后,汉武帝每年向西域国家派遣的使团多达十余批。这些使团必经楼兰,并且,需要楼兰人为其提供饮水和食物,这让楼兰小国不堪重负。

从中原人的视角来看待西域诸国,我们能看到的也许只是大汉的声威远播,武功军威威慑整个西域地区;只是一个又一个蕞尔小国对我天朝上国的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却难以体验他们的痛苦和生存的艰难。

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便记录了汉使们的乖张。汉武帝时代出使西域的大多是些家境贫寒的亡命之徒。他们铤而走险,无非是希望能效法博望侯张骞晋爵封侯,也有人甚至只是将政府交托给他们的国礼偷入私囊,从中得利而已。在西域那些少则几千,大则几万人的国家,不少汉使仗着西汉王朝的雄厚国力行为乖张,甚至对百姓进行索掠。

为此,西域诸国对西汉使节采取了诸多抵制行动,拒绝为他们提供饮食。受汉使滋扰最甚的楼兰甚至攻劫使团,并为匈奴骑兵提供消息以助其劫杀汉使。

汉武帝大为恼火,决定武力解决问题。于是,汉将赵破奴仅领七百轻骑,兵不血刃,直捣楼兰王宫,生擒楼兰王。从此,楼兰向汉王朝纳贡称臣,并派遣质子。

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楼兰小国,要面对的不仅是汉王朝,还有匈奴汗国。对楼兰来说,夹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无论依附谁,都会得罪另一方。所以,在将儿子送往汉朝为质的同时,楼兰王也将另一个儿子送往匈奴。

不久之后,为抢夺西域大宛国的汗血宝马,汉武帝发动了“汗血马战争”。匈奴军队欲袭击西征的汉军,遣骑兵胁迫楼兰阻击汉使。汉军得到消息后,再度抓捕楼兰王,并直接将他送往长安。

“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这一次,长期于夹缝中求存的楼兰王也豁出去了,要求汉武帝将楼兰举国迁入汉境。汉武帝自然不会为一个小国的生存思虑太多,这个时候,他所有的心思都在攻打大宛,夺取汗血宝马上。所以,汉武帝只是“宽厚地”将楼兰王送回国。

“叛服不定、首鼠两端”,这大概就是楼兰留给汉王朝和匈奴汗国最深刻的印象。然而,对楼兰自己来说,一切都是为了再简单不过地生存下去。《汉书・西域传》记录了楼兰人为何摇摆于匈奴和汉之间:“(楼兰人)负水儋粮,送迎汉使,又数为吏卒所寇,惩艾不便与汉通。后复为匈奴反间,数遮杀汉使。”

楼兰的问题,直到汉昭帝时代才得以彻底解决。

老楼兰王去世后,新任楼兰王早年曾经在匈奴为质子,自然与匈奴更为亲厚。而汉武帝曾诏新楼兰王到长安面圣,却被拒。于是,汉昭帝继位后,大将军霍光派遣傅介子出使楼兰。傅介子在楼兰王的宴席上设计将楼兰王召至身前,趁其不备,一刀将他刺杀。从此,楼兰更名为鄯善,请汉军于国中土地肥美的伊循城屯垦,彻底归附汉王朝。

这就是国名为“楼兰”的西域小国的全部历史。《史记》和《汉书》的寥寥数笔,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美丽的沙漠小国。她曾在罗布泊旁自由地存在了悠长的岁月,直到匈奴和汉这两个超级大国的出现。

当庞大的汉朝使团和成千上万的汉军经过楼兰时,我们可以想见,这些艰难地生活在沙漠边缘的楼兰人,举国上下全体出动,倾尽家中储存的粮食、饮水,供养汉使和汉军的情形。

第11篇

有一日男人和女人分手,男人怕自己会有一天骂自己不是个好人,所以要分手,因为给不了承诺,看不到未来,为了不辜负女人的时间、青春和爱,还女人自由。说得是冠冕堂皇,骨子里是因为内在的不清晰和冲突,分不清什么是自己的真正心意,什么阻碍了自己。

当年《小李飞刀》里的李寻欢,他对爱情是执着的、看重的,但是,他为了向朋友报恩,竟荒唐到将心爱的人牺牲。他自以为是地冷淡疏远林诗音,伤她的心,让她怨恨,让她绝望,终于将她像礼物一样让给了龙啸云。更令人可厌的是,事已至此,他又偏偏藕断丝连,首鼠两端,不愿挥剑断情丝,天天用刀雕刻着林诗音的画像,并一厢情愿地关心着她,保护着她,整日里提不起精神,哀哀切切,独自悲愁,以至让龙啸云和林诗音都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其心境和行为简直是莫名其妙!他将爱情作为一种施舍,这种行为不但葬送了林诗音一生的幸福,也毁了他自己,同时,又让龙啸云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龙啸云对李寻欢的忌恨与陷害,从表面上看是其出于自私、嫉妒以及对家庭的维护,然追根寻源,完全是李寻欢本身荒谬绝伦、违背人性的“大侠风度”所造成的,他的装腔作势和自以为是,造成了林诗音、龙啸云、龙小云以及他自己的人生悲剧。

其实这样的好人,只是道义上的,他的超我很强大,而不断否认自己内在的、本能的、真实的需要,在自己和道义之间模棱两可,痛苦不堪。把好人做成这样,真是让人气又让人疼。

有一日遇见一个朋友,他说自己是一个好人,我说那是怎样的好呢?就是怎么着都不会发火,怎么着都要忍受。从来不发脾气的人看似是个好人,其实是一个忍者。忍者的潜台词是“我是无足轻重的,你才是重要的,我在这儿就是为了让你高兴”。他好得过分,常常喜欢道歉,喜欢用请求的语气说话,过于客气,常常屈服于别人。当然这等好人是分级的,有些好得过头,有些中等程度的讨好,有些是偶尔讨好。

在爱情中做一个好人,常常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那一天听朋友说,讨好者和指责者常常是绝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支配和服从的关系是病态的双重奏。常常讨好的人,背后往往是深深的渴望,他特别努力地付出,在牺牲的背后是期待被看见、被爱。可是这个指责的人呢,却控制欲惊人,常常觉得不满意。一个低声下气,一个高高在上。或许你看到过这样的场面:一个女孩撒泼,闹分手,男孩哄着她。或许男孩偶尔反驳下,女孩就一个大嘴巴子上来了。这样的场面常常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发生,被打的男孩还会乞求女孩安静点,别分手。他们这样相处,被一些人说成是一种模式,一种互动的模式,谁也离不开谁,可实际上在这种关系里的双方,谁都没有真正获得爱与亲密。男孩固然没有出息,女孩也太不给人面子。

一个好的关系是彼此对等的,没有高低。好人不能委屈了自己,只是做一个好人是太过受苦的,自己不能老跪在地上乞求,要直起腰板,向对方表达。

一个盛气凌人的人,看似很强悍,其实也挺无力的,身体僵硬紧绷,也常常是孤独的,他的指责让别人不敢靠近他。他要学习的是如何柔软下来,让他人感觉到他的温暖。

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可能是讨好者,也可能是指责者。一个男人和女人恋爱了,男人担心女人太过花枝招展,招蜂引蝶,要求女人尽量少出门,不要打扮得太美。可以在家里美,不能出去美。要求女人不要和朋友来往,希望女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女人为了满足他的依赖,不愿破坏关系。她自己的解读是男人爱她、在乎她,所以才会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她,男人这样的行为也是为了让自己和他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

好人是要学习说NO的,他不能以“好人”、“乖孩子”自居,而是要成为一个智慧的人,知道如何守卫自己的疆域。他也有不听话的时候,这种不听话不是简单的叛逆,而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我真的要什么,我真的不要什么”。

第12篇

关键词:政策执行;执行负外部性;负外部性治理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010-02

一、从外部性到公共政策执行的负外部性

(一)外部性及其在公共管理中的运用

外部性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它源于马歇尔的“外部经济”,后经庇古、科斯、诺斯等人的发展,成为研究“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理论。关于外部性的内涵,界定颇多,但所指称的内容并无太大区别。最经典的当属道格拉斯·诺斯和罗伯特·托马斯从成本收益角度所做的描述:“个人收益成本与社会收益成本之间的差异,意味着第三方(或更多方)在没有他们许可的情况下,获得或承受一个收益或成本。”[1]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外部性就是一种行为所造成的行为者考虑之外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好的,即正外部性,也可能是不好的,即负外部性。

在外部性研究中,虽然政府是一个重要变量,但仅被看成是与市场相对应的公共治理手段。而从外部性角度对政府行为过程进行的研究并不多见。“随着西方行政学的公共财政研究的发展,才陆续关注到政府行为与外部性问题。”[2]政府行为同个体行为一样,同样会产生预测之外的影响,它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公共政策。有学者指出:“公共政策的外部性对于公共政策来说有特别的意义,它在政策过程的许多环节都影响着政策活动。”[3]然而,在政策过程的诸环节中,对政策制定和政策结果的负外部性关注较多,而对更具隐蔽性和复杂性的政策执行负外部性则关注较少。

(二)执行负外部性:对执行评价的新发展

执行评价是以执行差距为理论前提的。所谓执行差距就是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在早期的研究中,通常用“执行失败”或“执行成功”来判定。“政策执行上行理论强调执行结果对目标的实现程度是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政策执行下行理论则突出政策执行结果只要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就可以算作成功的执行。”[4]然而这种判定方法过于笼统,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在此之后,又出现了“执行腐败”这一判定方法。它将政策执行者作为评价客体,称“利用变更政策目标的机会实现私人利益”[4]的执行行为为“执行腐败”。不过它将评判对象限定在“执行方”,忽视了其他政策相关者。执行负外部性则弥补了以上二者的不足,对执行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使执行评价真正成为一个完备的体系并将隐性的利益相关方也纳入了评价对象中。

(三)执行负外部性的特征

传统意义上的外部性指的是市场外部性。政策执行负外部性具备市场外部性的某些基本特征。这包括:模糊性。部分经济学家指出,在产权无法界定的情况下,外部性无从谈起。时间维度上的长期性和空间维度上的广泛性。一项政策所造成的影响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而其影响的范围也可能扩散到其他领域。交互性。交互性体现在行为者的行为既会给受众制造成本,又会给自己增加成本,外部性在二者之间交互流动。政策执行负外部性也有不同于市场外部性的特征。表现在:政府主导性。执行负外部性由政府的执行行为产生,在治理中不会有一个外在权威者,更不会有清晰的产权(例如公共物品)。网络传导性。在政策执行中,复杂的执行者角色和多元的利益相关者,使执行过程呈现出交错博弈格局。执行平台上的博弈者和沉默者均成为执行负外部性的传导对象。

二、执行负外部性的产生、传导机制

执行悖论是执行负外部性产生的内因,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执行负外部性产生的外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政策执行结构日趋网络化。负外部性沿着执行网络进行传导,扩大和加深了执行负外部性的危害。

(一)执行悖论:执行负外部性的产生机制

1.比较利益人和执行力的不确定性

人性假设是公共管理分析的基点。经济人假设和公共人假设都只看到了人性的某一极点,运用这类假设所进行的分析往往走向极端。比较利益人假设是对以上两种假设的扬弃,“用‘比较利益人’假设来分析绝大多数人,其决策行为必然要基于对多种利益的权衡,并不是只追求自我利益,或者完全追求共同利益,而是在两者之间达成一种平衡。”在这种假设下,公共政策的执行者既非完全自利,又非完全利他。在交融与不确定中,他们主观歪曲政策目标的行动成为执行负外部性产生的重要根源。除了主观歪曲,执行者的执行力不足也会造成执行负外部性。可是执行者能力不足是难以判定的。这样,公益、私利、能力不织在一起难以区分,使得执行负外部性边界模糊,责任归属不明。

2.高层控制和基层自由裁量权的冲突

在执行策略选择上,是加强高层控制还是放宽基层自由裁量权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上行理论认为,必须要加强高层控制,使执行过程程序化,以有效的控制基层。然而,因高层远离执行实践,由其所制定的执行细则很可能脱离实际。下行理论认为,政策环境不断变化,基层必须根据这一变化适时调整策略。可一方面,基层缺乏全局意识,其执行中的决策无法考虑到对其他执行部门的影响。另一方面,自由裁量权为基层变更政策目标提供了机会。执行策略上的悖论使得执行负外部性得以生长,致使治理者首鼠两端,无从着手。

3.政策多属性与执行单一性的失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