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歌颂母爱的诗句

歌颂母爱的诗句

时间:2023-05-29 18:03: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歌颂母爱的诗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歌颂母爱的诗句

第1篇

关于《繁星春水》读后感精选范文   《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此诗集中,冰心以母爱、童真和对大自然的歌颂为主题。女作家杏林子曾经说过:“除了爱我什么都没有!”的确,当你拥有爱就不需要别的什么东西了,因为你已经拥有了一切。冰心接受着母爱,同时她也赞誉着母爱,她爱大自然的一切。

  冰心的诗句,是那样的简朴,但是每一个字眼都蕴含着那样深的含义,许多诗句还透入这对母爱的深深赞美。从冰心的诗句中,我悟到:一个人爱万物,他是美丽而快乐的;一个人被万物爱着,他会过得安逸舒适。而同时为这两者,他就是幸福的。

  “冰心”这个词就是像她的人一般典雅清丽,超凡脱俗,也正如她所写的诗句,在淡淡的优雅的文笔中,还有着许多的哲理。一句“弱小的草啊!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装点了世界。”告诉我们小草虽然渺小,但世界需要它点缀。又一句“青年人,珍重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去做该做的,在时间的书上写下你的成绩与辉煌。总之,在冰心的诗句中,我们能学到很多。

  读这些小诗,似乎很亲切,因为冰心将大自然中最纯最本色,又十分普通的东西用清淡优雅的诗句表现出来,不加以任何的人为的修饰,不添加以任何华美的词句,带着一丝温柔的忧愁,或一些深深的内在美:明目下,绿叶如云,白衣如雪。怎样的感人呵!又何况是别离之夜。在娓娓道来的诗句中,满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是她冰清玉洁之心的再现。

  读完这本诗集,我觉得很美很美,不仅仅是,美而美,也有忧而美,悲而美。在冰心的诗下,一个多么美的世界!

  关于《繁星春水》读后感精选范文

  这本书是我第一次读,也是第一次读这种短诗。虽然阅读过很多诗集,但觉得它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导读的内容就吸引了我,还讲到了冰心奶奶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大,也充分体现了她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奶奶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总的来说包含三个方面:母爱、童真和自然。

  冰心奶奶把母爱视为崇高和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基本动力。从冰心奶奶的短诗中我就感受到了他对母爱的理解: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童真也是冰心奶奶这两本书中用得比较多的题材。在她的眼里,充满童趣的世界才是最美丽的世界。在童真中,冰心奶奶的作品有着深沉细腻的感情基调: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最后一个重点便是自然了。在冰心奶奶看来,人类归于自然,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读完了冰心奶奶的两部作品,我已经完全走进了书中的内容,仿佛我已经走进了冰心奶奶的内心世界,看到了她内心的想法。在这两部书中,冰心奶奶用清新典雅、朴素自然的语言,阐述了各种人生哲理,冰心奶奶的诗句优美,如同在茫茫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又如忘河之滨的水,又如花朵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在冰心奶奶的笔下,世界是那样的美丽。而且在字里行间也独具匠心,不知为什么,看了冰心奶奶的这两部作品,我的心微微触动了一下,这也许就是感动吧!

  关于《繁星春水》读后感精选范文

  这本书,歌颂了大自然,歌颂了童心,歌颂了母爱,它是新诗发展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没错,这本书正是我国著名诗人冰心所写的《繁星》、《春水》。一本引起社会和文坛强烈反响的诗歌集。

  《繁星》、《春水》共由346首无单独标题的小诗组成。这些短诗虽然是冰心随手记下的,但每一首都蕴藏着一个独立的思想。几句简短的话语,没有大量的华丽描写,却恰恰体现出这些短诗真正的美。

  初读《繁星》、《春水》,我便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住了,仿佛一只无形的手正把我拉入书中。我既想赶紧看下去,又不忍过早看到结尾,我的手在每一页纸上反复摩挲着,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每一首诗。淡淡的油墨味环绕着我,优美的诗歌占满了我的大脑。合上书,依旧回味无穷。

  再读《繁星》、《春水》,我比第一次读时懂得了更多,也思考了许多。

  “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大自然创造了我们,哺育了我们,给我们一切她所能给的。但人类呢?人类却不停地伤害着大自然,并且越来越贪婪,他们砍伐树木,挖取石油,弄得大自然满身创伤。大自然在哭泣,而人类却被金钱和利益遮住了眼睛。

第2篇

一.抓住诗眼——感悟情

《游子吟》这首诗琅琅上口、诗意简明,诗人通过朴实无华的诗句,通过平凡的生活细节,表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沉而无言的爱。这种感情,学生是很难一下子体会到的。 教学中,教师围绕重点诗句分析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教师抓住“密密缝”这个重点词,引导学生思考: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让学生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心与牵挂,同时教师结合讲解当地的风俗——密密缝可以保佑远行的人平安早回,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有的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意恐迟迟归”,让学生体会出母亲对儿子的担忧。几乎每位教师都引导学生体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蕴含的比喻意,让学生体会母爱的博大,做儿女的无法报答,从而体会出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感激之情,对母爱的由衷的赞美。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母爱有了一定的感悟。

二.创设情境——渲染情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仅仅通过理解重点诗句,还不能真入进入诗所描绘的意境中。教学时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1、结合写作背景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孟郊一生颠沛流离,他每一次外出求学、应举和漫游时,母亲总是遵照当地的习俗细针密线地缝,盼望远行的儿子早早平安归来。这种伟大的母爱深深地激荡着孟郊的心。正是在母亲的鼓励、劝慰之中,孟郊第三次应考,终于考中进士,并得到了一个县尉的官职,有了较为安定的生活环境,诗人就任后,立即接来老母亲奉养。可是他觉得,母亲几十年的含辛茹苦,是无法报答的。因此,他深情地写出了《游子吟》。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密密缝”所蕴含的感情时,出示了《游子慈母长相忆》,向学生比较详细地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利用插图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再现了诗的情境,教学时,教师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他们母子二人此时此刻的所言所思所为,有的教师还满含深情地在优美的音乐中交流了自己的想象,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用心体会,明白这件衣裳是用母爱编织的,这是一件爱的衣裳,她的每一针每一线,缝进了多少牵挂与嘱托,关心与担忧,它融入了母亲多少无言而深沉的爱呀。加深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

生活中,每一位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有的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母亲平时对自己的关心与照顾、鼓励与帮助,从内心深处呼唤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有的教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情真意切;有的教师甚至把对母亲的感激也写成了诗,读给学生听……使学生与古诗产生共鸣,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体会到无论我们多大,无论我们走多远,都走不出母亲关怀的目光,学生对母爱的理解进一步升华。

三.反复吟咏——体味情

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像,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理就在于此。

教学中每位教师都注重了对古诗的诵读:初读时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细读时读出诗的停顿、读出诗的韵味;品读时读出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情感。个人读、师生合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诗我两忘,达到情景交融、完美统一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倾诉情

第3篇

同步单元: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特邀撰稿教师: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 庄 敏

要求:

经过三年的学习,我们积累了很多古诗。大家都知道,学习古诗是有方法的。我们要了解诗句的出处、诗的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及诗句的意思,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请大家选择两句诗,找到原作和相关的参考资料,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并把学习收获写出来。

快乐导航:

我们在写这篇作文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完成,先确定题目,然后查找相应的资料,再解决相应的问题,最后写这篇作文。

名言加油站: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苏联]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音乐,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意大利]但丁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美国]惠特曼

词语加油站:

无微不至、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勤勤恳恳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三年级 欧奕阳

如果问起表达母爱的诗句有哪些,我想每个人都会脱口而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我很小的时候就会背,它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全诗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的关键词是“寸草心”和“三春晖”,我认为它们的意思分别是“小草抽出的嫩芯”和“春天的阳光”,其中“寸草心”象征子女的孝心,“三春晖”象征母亲的慈爱,所以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思就是妈妈对孩子的恩情非常深,就好比春天的阳光之于小草,这恩情是怎么也回报不完的。

这首千古传诵的诗歌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呢?原来孟郊一生都漂泊在外,没有陪伴在妈妈身旁。一直到他五十岁时,才得到一个溧阳县尉的小职位。他结束了长年的流离生活之后,便接妈妈来身边一起生活。

有一天深夜,妈妈为孟郊赶制出门要穿的衣服。她年纪大了,虽然双眼模糊,双手微颤,可还是小心翼翼地缝着。尽管没有绫罗绸缎,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布,可每一针每一线都包含着她对儿子的爱。天蒙蒙亮,孟郊醒来发现妈妈房间的油灯一直亮着,透过门缝一看,他惊讶了!他看到妈妈一直在为自己缝补衣裳,双眼已布满血丝,那头长发也添上了几缕银丝。孟郊心里无比感动,临走时他看到路边小草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正以茁壮的成长来报答太阳,便即兴写出了这平凡又感人的诗文。

我的妈妈对我也有许多的爱,她不仅在生活中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在我遇到困难时还会鼓励我、帮助我,在我开心时也会和我一起大笑。

有一次,妈妈打扫了一阵卫生,累了,便坐在沙发上休息。在旁边看书的我赶忙走过去,问道:“妈妈,你怎么了?”“我没事。”妈妈边说边站起来继续收拾。我想:一定是妈妈身体不舒服,我来帮妈妈打扫完卫生吧!于是,说干就干,我让妈妈指点我该从哪里做起,怎样去做。

等我把所有的家务活都干完后,我感到腰酸背痛。这次我终于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妈妈每天都要干这些家务活,从来没有向谁抱怨过腰痛,我呢,只扫了一次地、洗了一次碗就叫苦连天。通过这次劳动,我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从那以后,我经常帮妈妈打扫卫生,妈妈夸我长大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们不能忘!虽然我们现在还小,能帮助妈妈做的事情很少,大多数时间还是妈妈在为我们付出,但我们要记住她们的恩情,要听话、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用我们小小的爱去报答妈妈大大的爱,妈妈一定会开心的!

指导老师 庄 敏

“不仅……还……也……”层层递进,表现了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

通过我“腰酸背痛”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妈妈的不易。

教师简介:

庄敏老师,从事教学工作十四年,在教学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思维,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所教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点评]

第4篇

关键词:《飞鸟集》;泰戈尔;哲理寓意

【中图分类号】:I【文献标识码】:A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同时在历史、哲学、政治、文学、宗教以及语言等方面也颇有建树,为近代印度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飞鸟集》是泰戈尔的经典代表作之一,诗句的形式较自由,笔法清秀朴素、语言精湛,诗句像珍珠般闪耀着哲学及人文光芒,唤醒世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及追求,引领人们探索真理,追求梦想。

一、充满着乐趣,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诗集的开篇就以一种轻快的节奏把我们带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似乎要把读者带进那个没有纷争,没有烦恼的快乐世界。这里的语词轻巧,洋溢着青春的气息。难怪郑振铎在翻译完《飞鸟集》这部诗集之后,曾深情地声称其“包涵着深邃的大道理”,并且形象地指出其诗句“像山坡草地上的一丛丛的野花,在早晨的太阳光下,纷纷地伸出头来。随你喜爱什么吧,那颜色和香味是多种多样的”,说明了泰戈尔诗句中充满着青春魅力的语词很丰富,同时也暗示了泰戈尔在创作《飞鸟集》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泰戈尔的诗句中主要抒发的是对人类、大自然乃至宇宙间所有美好事物的歌颂、赞美,在其世界里,并不仅仅只有人类可以说话、相互交流,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有各自的生命和性格。诗中说“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地道谢,浮华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它道谢的”,这些简单的诗句或运用拟人的手法,或运用比喻的手法,或运用象征的手法为我们展示着这大千世界的美好,这些充满着乐趣的语句启示世人对生活点点滴滴的感受,同时带给了人们更多的青春感召。难怪20世纪的冰心拜读了泰戈尔的诗词时这样说道,“泰戈尔!谢谢你以快美的诗情,救治我天赋的悲感”,“快”轻快的呼声,“美”审美的视野,这就是这样一位蜚声世界的印度诗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二、深刻的哲理,充满着对人间万物的智慧思辨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从小接触的宗教思想就是印度古代哲学婆罗门教的教义。其中包括《吠陀》与《奥义书》,《吠陀》的主要思想是对神的赞美和对宇宙及人的本质的一种研究,而《奥义书》则思考的是宇宙的来源并且形成了一种新的概念“我”和“梵”的关系。泰戈尔认为人具有无限和有限的双重性质,无限是指人的精神本质,而有限是指人的肉体受限,人们的实现自我“有限”和“无限”的过程也是自我升华的过程,每个人都不能过分沉溺于自我的世界里,应该努力追求和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毁灭那些与自然相违背的行为,追求精神的无限与真实,才是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同时在泰戈尔的《飞鸟集》中更多表达的是,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现实生活是泰戈尔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但他的思想及哲学光芒远远高于现实生活,他巧妙地抹去了生活中的一切苦难、黑暗,将缝隙中的光明不断折射,用微笑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其次,是他对爱的思索具有别具一格的思考,包括母亲对孩子无私的母爱,人与自然间微妙的爱,青年男女间甜蜜的爱情……特别是对于爱情,他认为对待爱情必须忠贞,美丽的爱情会给人生增添无限乐趣。泰戈尔说:“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每一个都需要爱,世界也需要爱,对于别人的爱一定是无私的,全部的,我们应该乐于奉献,才能得到快乐。

三、从容的心态,应对世间悲喜祸福

泰戈尔曾在诗句中告诉人们应如何正确地对待人生,对那些无名小卒不要轻视,对于名利不要过分的追逐,他曾说过“枯竭的河床,并不感谢它的过去”,这句话启示我们不管过去条件多么的富裕,环境多么的优越,我们不应该过分计较前后的得失。那些无名的花朵和萧萧的树叶,都是为人类和自然默默的奉献,以它们质朴沉默装点大千世界,给人们带来芬芳,我们也可以做到淡泊名利,不要过分追求表面的华丽,不惧怕外在的平凡和普通,人的内在价值永远显示出人生的光辉。“采着花瓣时,得不到花的美丽”时刻警醒着世人正确地应对世间悲喜祸福。

《飞鸟集》是泰戈尔用来描述其自身南来北往的长途跋涉的漂泊之旅,记录自己的人生旅程,他善于捕捉生活及自然中的每一个美的瞬间,将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白昼和黑夜双方之间合二为一,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蕴藏在这些短小精湛的诗句中,为世人开启美妙生活的大门,积极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李文斌:《泰戈尔芙学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CNKI:CDMD:1.2007.113521.

第5篇

从《飞鸟集》到《繁星》、《春水》,我越发地喜欢上了这种精练到只有几行的小诗,从中不时地透露出一些清新、简单的美。

“将离别—舟影太分明。四望江山青;微微的云呵!怎只压着黯黯的情绪,不笼住如梦的歌声?”“幸福的花枝,在命运的神的手里,寻觅着要付与完全的人。”这是我喜欢的一些句子。近,似零碎的星撒在天穹;远,其中仿佛有点奇妙?再远,就能发现,那是“自然”的图画,如有“大师”执笔呢。

诗中蕴含着怎样一种情趣啊!那是纯真的童心,那是对母爱的颂扬,那是对未来必胜的信念呵!那是对真理的追求,那是独特的审美,那是闪着哲理的火花呵!

读诗的时候,整个人的身心都会融入其中,完全沉醉于此,一首终后,仍不忍释手,那一首首清新的诗句不见华丽的词藻,却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你,让你魂牵梦绕,一发不可收拾地读下去。我想,这就是淡淡的喜欢,爱的“万有引力”定律吧!

吟着小诗,琅琅上口,仿佛进入了另一般天地,不知世事。诗喜我喜,诗悲我悲,诗乐我乐,诗忧我忧……我与诗交织交融,成为诗的一体。其间,忽觉,那是我呵?片刻之后,才如梦初醒。

我乘着小船荡漾在这小诗的河流中,细细品赏,享受天伦之乐。

莫非,这就是爱的哲学?

哦,是吗?这小小的充满哲理的文字谁见了又不会心生怜爱呢?是你,你,你,还是他呀?笑话罢。

必须承认,以前的我是不爱诗的,因为觉得那都是些长篇大论,而“言论的花儿愈大,行动的果子愈小”。我不喜欢,但不知怎的,却爱上了这些短小的文字,两言三语间,透露出无穷的奥秘,给人以启迪。“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鸣”大概也暗示了这点吧!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它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看吧!这怎样地将作者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呀!狂呼、惊叹罢,我不知该用怎样的言语形容了,那童真,那爱心,那一切的一切,尽情叹服罢。我的心在胸腔里强烈地跳动着。

我已经爱上了它,爱上了这种短小精炼的文字,爱上了这种清新携永的小诗。为何?不知。也许这就是它的魔力罢!

淡淡的喜欢还在加深,爱的哲学呵!

初遇它——

是种缘,

简简单单,清新携永。

两言三语,

释放它的魔力,

点点富于哲理——

紧紧吸住我。

拯救我呵!

天使不能;

为何?

这是爱的“万有引力”;

嗯?

我同你一般,

第6篇

我很庆幸能诞生在这个那么幸福家。我要感谢母亲,感谢她赋予我的生命,赋予我的亲情。

能和亲人一起过生日是一个选择。不然就是和你的好朋友们一起过。但是会有多少人在生日那天会想起自已的父母?陪陪自已的父母呢??我觉得生日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感谢母亲。是她们给了我生命。用无私的爱养育我们。

我感谢妈妈赋予我的爱。赋予我的一切。我感谢妈妈十月怀胎和养育的艰辛。让我知道一切来得那么的不容易。今天我想对妈妈说;妈妈。辛苦您了。无论未来是怎样的,我都会好好的爱您们,没有您们就没有今天的我,我爱您们会像您们爱我一样。

18年前的今天。我来到了这个世界。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新生命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那么的可怕。我哭了。是妈妈你把我抱在怀里说话给我听,宠我,逗我笑,你的声音是那么的温柔,动听。你的怀抱是那么的温暖,安全。

在父母的眼里,你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小孩,永远都是一个需要父母保护,需要父母来关怀和疼爱的孩子。对于父母来说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最好的。我们做儿女的要学会感恩。爸爸妈妈,您们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存在。是我心中最幸福的根源。是我无尽生命力的源泉。。父母的爱说不完,道不尽,所有的恩情我们要铭记于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孟郊的诗句,表达了儿女们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歌颂了人间最伟大的爱母爱。妈妈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会对儿女付出一切的人。现在我只能用最简单的方式为妈妈祝福,感谢爸爸妈妈养育我长大,教育我成人。我永远爱您们。

记得曾经有个人跟我说过,我们的生日也就是妈妈的苦难日。他告诉我生日妈妈才是最重要的。今天在这里我要谢谢他,让我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让我知道了生日妈妈的重要性,在这里也希望他可以健康快乐的生活,烦恼可以少一点。其实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只是每个人的态度都不相同。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控制风向,但你可以调整自己的风帆;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人生总要经历苦难,苦难降临的时候怎么都逃避不了的,只能面对但是要看你用什么心态去面对挫折。

我愿这样遥望着你直到老的那一天。不给你增添烦恼,心理默默的祝福着。

生日最大愿望愿全家平安健康。

祝妈妈身体健康,抛开烦恼,然后就是希望我的朋友们都可以幸福快乐。

第7篇

关键词:大海;深情;故土;赞颂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219-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诗歌艺术表现的区域里出现了运用音乐手段来演绎作品的现象,自古中国人民一向比较喜欢诗歌,特别是歌颂大海的诗歌和音乐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白居易的诗句《海水无风时》,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入海》等等,这些诗歌自近现代以来大都经作曲家谱曲、歌唱家所演唱。

现实生活中笔者对大海形象的认识主要是在歌曲、文学作品、电影、电视里看到大海雄浑壮丽的影子,其次就是我们用歌声来赞美大海的刹那,感受到它博爱的存在。而词曲作家王立平笔下的大海就展现在我们眼前,真实得如同画卷一般,一切都让人惊叹!那海边的阳光、沙滩、波浪等等,这一切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面对大海,让人仿佛回到了离别已久的故乡,不由自主地唱道一首歌曲《大海啊!故乡》:"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飘流四方,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走遍天涯海角,总在我的身旁。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大海啊大海……"

这是一首二段体歌曲,第一部分速度平稳、深情,演唱时发声咬字很亲切、自如;直到处继而转为歌唱激情的抒发。第二部分的演唱应表现出新的歌唱内容,表现要从容、热情,唱出内心对大海和祖国母亲的赞美之情。

歌词从"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自己成长的故乡祖国的热爱之情。若从科学角度考察,生命起源于大海,人类对于大海总有一种天生的留恋,也许大海就是人类的故乡!这不仅是艺术,也是音乐形象,当我们读歌词时,就会这样联想,妈妈生育了我们,大海生育了人类,"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你就理解了为什么大海是我的故乡了。因此对大海深情的歌唱,就是对母亲炽热的挚爱,这是第一乐句。

母亲的生活,应是自己故乡的起源,歌词中用了"海边生,海里长",说明作者对大海的依赖,正是对自己母亲的依恋。母亲的呵护是为了放飞自己的儿女,让儿女们去走自己的人生路,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母爱都是你的精神支柱、生活的源泉,因此随我飘流四方的是深爱,这是演唱的第二乐句。

大树对根的依恋,孩子对母亲的眷念,是永恒的。无论你走到何方,如同风筝一样,放飞的风筝总围绕风筝的线,风筝和线的关系,就如母亲和自己儿女的关系。因此,"走到天涯海角,总在我身旁"这是演唱的第三乐句。这样层层叠叠深情的演唱,把感情推向了。耳边回荡着"大海啊故乡,大海啊 故乡,我的故乡,我的故乡"。这种割舍不断的声音在回荡。

此曲首唱者中国著名歌唱家朱明瑛,她把这首歌曲表现的高雅而不失亲切,她真情演绎更为此曲添光加彩;她的嗓音深沉舒缓、情谊深长,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的思念之情。在演唱技巧方面,这首歌纯朴亲切、优美感人,格调高雅、深情;节奏可以稍自由控制,可把演唱技巧和对大海的真情实感的完美融合,歌唱气息的平稳恰好能展示大海的美好形象,使听者仿佛置身于漂游的海船上;尤其是歌曲演唱结尾处的声韵回旋美,让人留恋往返。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生活变化让很多有志之士离开家乡,环游世界;因此,许多歌唱祖国,抒发思乡之情的歌曲广为传唱;《大海啊,故乡》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歌曲的词、曲作家都是王立平,主要作品有:《潜海姑娘》、《海港之歌》、《红楼梦》,《少林寺》等;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旋律优美,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歌曲创作于1981年,是作曲家王立平为中国第一部反映海边海员生活的影片《大海在呼唤》而作的电影歌曲。这首歌之所以在一直深受人民的喜爱,是因为它有一个博大的主题爱。它表面上是对大海、对故乡的爱,实际上是歌唱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对伟大祖国的歌颂与祝福。

作者王立平说:"这首歌应该说是关于爱的赞歌。是对童年、对大海、对母亲、对生活、对祖国的一种赞美和深深挚爱的一首歌曲。"这首歌可能引起人们对爱的许许多多的联想。演唱时能感觉到真挚的爱、深沉的爱,能于很多人产生情感共鸣,使很多人喜欢它。正是因为这首歌蕴含着一种博爱的主题,所以它不仅在中国广为传唱,更成为不少音乐会及歌舞晚会上的保留曲目,同时也深受海外华侨和外国人的喜爱,音乐是无国界的,这首作品不光能打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她的旋律感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灵。尤其是海外的学子,看到大海,能勾起对故乡的思念,仿佛隔着大海能够看到故乡。这种音乐魅力也同样可以带进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种族、每一个不同文化生活背景的每一个人,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想,这就是音乐,这种美的音乐是全世界人都能感受的。

这首歌表达了中国大陆和台湾不可剥离的感情,这首歌没有气壮山河的气势、没有纵横妖娆的旋律,但它却让人们在朴实中见到了真情,在温暖中见到力量;这首歌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更没有用很高的很强的音调来表达,但它娓娓道来,倾诉着一种非常质朴的、纯真的感情;歌曲的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歌词虽简洁质朴、却满溢真情。通过描写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表达了主人公对哺育自己成长的故乡与祖国的热爱之情。整首歌浓郁的抒彩与优美秀丽的曲调相互辉映,造就了一种别致的浪漫情调。在演唱时要用真情实感,唱出歌曲中那缠绵而又浓烈的故土情!

参考文献

[1]米哈伊拉瓦 E.《音乐概念》捷希伊出版社. 2009年.

[2]普希金 A.《精选创作第二卷》文学艺术出版社. 1978年.

[3]徐青《声乐教程》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4年.

第8篇

一、诗教是境界教育,培养责任感、使命感

中国的“诗教”传统古已有之,孔子曰:“不学诗,无以立。”(《论语·季氏》)而诗教的目标何在呢?《礼记·经解》记载:“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温柔敦厚”是中国古代对人的道德要求,由此可见,诗担负着教化的重要责任,不仅以个体的“立人”为目标,更意在培养个人平和温厚的德性,从而塑造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诗教首先是一种境界教育,培养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以贯之的主线,也是衡量个人德性的重要标准,因而一直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传播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变迁,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渐趋多元化,而以审美、情感和心灵教育为指向的“诗教”,无疑是进行责任感、使命感教育最细腻也最直接的切入点。因为诗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诗经、汉乐府到鼎盛的唐诗甚至现代诗歌,无不充满了可读可颂、可学可书的经典,题材也广泛多元,无疑是开展诗教的丰富资源。

南宋陆游的《示儿》一诗满含悲怆情绪,抒发了面对故国沦丧却无力改变的赤子之心:“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在他一生写作的九千多首诗作中,始终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诗人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至深,传颂千古。许多边塞诗也洋溢着同样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对边地生活和自然风物的描写中传达出思念故国的强烈情感,王昌龄的《出塞》即是一例。其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更是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保家卫国。此诗气势流畅,雄浑豁达,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再如曹植的《白马篇》歌颂了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热情的青年英雄,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光辉,诗的末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集中展示了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这样的诗作,对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而言,是容易引起共鸣的。此外,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哀民生之多艰”(《离骚》),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无不展示了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感、使命感,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浅出地对诗人生平经历和诗歌的历史背景进行讲解,为学生解读诗歌提供充分的语境;讲授时要从诗句字面含义进行延伸和深入,使学生能够在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古典诗词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文学形式展现的民族历史,也包括民族的文化记忆、人格记忆。中国古代的优秀诗人无不将自身对自然宇宙、人类生存、国家安危的关注与思索融入篇章,“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理想使他们的诗作呈现出磅礴的气魄、深邃的思想、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使命感,能给今天的青年人以震撼心灵、启迪智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

二、诗教是人格教育,培养高尚情操

林语堂谈到中国诗歌时,认为它“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它时而诉诸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在这个辛苦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人们的悲伤,屈从,克制等情感,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的心灵”。中国诗歌中对理想世界的歌颂、对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使得身处纷扰世事中的人们内心葆有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崇高精神的向往。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其中别有真意,借写朋友间的离愁别绪,表达了自身的执着信念。首两句中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落寞心情;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自比冰壶,表达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以及坚持操守的信念。早在六朝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人格。在此诗中,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口信,借以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充分阐释作品的背景,使学生领会诗中深意,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进取精神。中国古典诗词中表达高尚情操的诗篇比比皆是,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中的坚贞;“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中的执着;“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中的高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悲悯,以及“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的淡泊等等。

诗歌与诗人的人生经历、人格修养具有天然联系,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优秀诗作得以传颂千古,其魅力来自于诗人的高洁情操、奇伟风骨,而诗歌的“性情”反过来也会对读者的人生施以影响,参与其人格的打造、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构筑,使读者的生活不断被美和道德的光辉所照亮。诗歌一旦进入人心,将会以审美的、艺术的方式构筑一个人的思维路径与情感体验,以这种方式建构的价值观,一定会比枯燥的说教更富心灵养料,给人以持续的道德教化。

三、诗教是情感教育,养育健全心灵

中国古典诗词是情感教育的绝佳教材,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的诗歌创作理论,意在强调情感于诗歌的基石作用;《毛诗序》亦有云:“诗者,志之所志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同样指出了情感表达为诗的本质属性。诗说出诗人的情怀、胸襟和旨趣,能够唤醒一个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实现以情感人、以情化人的目标。

亲情是伦理道德的基石,也是古典诗歌着力表达和颂扬的情感。孟郊在《游子吟》中以白描行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依依惜别、深沉的爱与敬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简洁的语句中所传达出的真挚情感令人动容。此外诸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中的游子望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手足之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 中的落叶归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中的静夜思乡等等,也都是吟诵亲情、乡情的名句。教师应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使他们从自身经历出发,结合古诗,充分体味亲情的真挚与和谐。

友情也是常常入诗的题材。举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无一不是歌颂友情的千古名句,其中不单凝结着诗人与友人间的亲密感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写照。教师在教学时应引领学生深入体会诗中情感,并教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珍视友情,待人以诚。

以诗为材料对人进行情感教育,将为德育提供一种新的理念,即去除现行德育中的材料理性化、方式工具化、目的功利化的弊端,提升德育的温度和魅力,贴近生活,关怀生命,以诗意的语言、丰沛的情感充溢受教育者的心灵,让他们在充实、温暖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辨明意义、建构精神体系、形成价值观念,促进其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立、自由与完善,养育他们健全的心灵世界、丰富的情感结构,同时推进道德教育的开展。

四、诗教是人性教育,传达普世价值

古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诗语言优美、辞采斐然,更在于其中所蕴涵的优秀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诗是感性的,容易使人产生共鸣;诗是优美的,容易激发人的想象。以诗育德,正是从学生的体悟和感受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精髓的教化和滋养,以培养健全人性,体会普世价值。

美学家李泽厚这样解释诗歌对于人性的教育功能:“诗启迪性情,启发心智,使人开始走上人性之道。可见‘成己’、‘成人’、‘为己之学’等等都远非知性理解,而是情意培育即情感性、意向性的塑造成长,此非理性分析或概念认识可以达到,而必直接诉诸体会、体认、体验;溶理于情,情中有理,才能有此人性情感及人生境界。”可见,人性作为一个宏大的概念,其建构在人的情感属性之上,也是构成高尚人生境界的重要基石。李泽厚的理论与中国古典诗歌的特征不谋而合,就是强调诗歌背后的人情和人心,力求物与人的合一,融汇诗人的人生心得和人生旨趣,如此才堪称诗歌的至高境界,并正确传达人性价值。

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是人对自然界的认知、感受、体会,自然之物通过情感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参与对人之性情的建构。六朝乐府民歌《江南》描绘了一副清新动人的图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人身处美好的自然环境时,会由内而外生发出一种欢欣与喜悦,这是人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相融,它不需要过多思考、辨析,是人性中真与美的自然流露。除了和悦之喜,人性中也包括由景物生发,对痛苦的感知和倾诉。李清照的《声声慢》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通过乍暖还寒天气、三杯两盏淡酒、满地黄花堆积、梧桐细雨的描绘,抒发了“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心绪,表现了作家在饱尝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颠沛流离等一连串打击之后凝集心头的内心苦痛。对词中无限痛楚抑郁之情的感受和理解,自然也是培养健全的情感结构之必须。人性不仅应该包括对自身感情的体验,也应包括更大意义上的理解和同情。白居易在《卖炭翁》一诗中塑造了这样一位老翁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通过这首历历如绘的诗作,培养学生的同情之心、惜弱之情,是再好不过的人性教育。

诗歌源自人的性情,又反哺人的性情,所以我们能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感受春景,同时体味诗人内心的寂寥;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里感受万籁俱寂之中诗人对自己灵魂的叩问;在《伐檀》和《硕鼠》中感受民众对于社会不公的愤慨,在《国殇》中体会追悼阵亡士卒的哀痛……诗歌中饱含的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对情感的珍视、对弱者的体察、对正义的追求、对死亡的暗叹等等,都启发着青年学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并使性情不断经历真善美的锤炼。

第9篇

一、多元感悟,体验情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日:有意境而已矣。”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先河,饱含情感和想象,富于节奏和韵律。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意悟情,在理解古诗词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在朗读中体验。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朗读,学生能把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朗读,能在课堂上建构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的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读出层次。一般古诗词教学可以按照以下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1)试读古诗,了解作者;(2)自读古诗,读通诗句;(3)熟读古诗,理解诗意;(4)诵读古诗,体会情感:(5)研读古诗,欣赏借鉴。通过朗读,能让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同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想象中领悟。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在教学中,老师的讲析是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的,而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内心世界。所以,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让学生在联想与想象中与文本对话,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如笔者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时,抓住一个“喜”字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诗人为什么而喜?你看到了怎样的喜人画面?让学生在想象中把文字转化成诗人喜出望外、喜不自禁、喜极而泣的形象和一家人欣喜若狂、归心似箭的动人场面,进一步领悟诗词的内容。

3.在情境中感知。鲁迅先生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诗是通过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只有“入境”,才能领会诗的艺术境界的美,即“诗情画意”的美。教学中创设古诗词教学情景,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融入诗词的境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诗以母亲为游子缝衣的平常小事,热情歌颂母爱的伟大,结尾以比喻作结,含蓄深刻。且诗风清新自然,宛若民歌,意境优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描述、插图、音乐、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生活情境”,让学生正确把握古诗词的情感基调,理解诗词的内容。

二、立足意象,放飞想象

古诗词凝练含蓄,言简义丰,意境优美。意境所蕴含的情思往往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意象人手感悟、理解古诗词是一种较为贴近古诗词本身文本特性、领略古诗词语言美的教学方法。古诗教学要善于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字、词、句,把语言符号转化为鲜活的意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产生移情与共鸣,引发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再现作品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入境悟情。如教学《示儿》一课时,教师可以抓住一个“悲”字启发学生想象:诗人为什么而悲?你看到了怎样的悲凉画面?让学生在联想中将文字转化成了诗人老泪纵横,用颤抖的手写下这首诗的情境,即诗人用微弱的声音喃喃地说着:收复中原,还我河山。使学生对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的领悟水到渠成。诗词是情与美的结合体,而情与美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倘若过分注重理性分析,就会背离诗歌的阅读规律,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和把握就会走入误区。古诗词蕴含的情要靠“象”去显,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就能投入其中,感诗人之所感,想诗人之所想,悲诗人之所悲,喜诗人之所喜。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就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薄而出,跃然眼前。

三、链接背景,内化认知

古诗词语浅情深、言近旨远。由于古诗词写作年代久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加之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窄,要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情感主旨,仅仅拘泥于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每首古诗词的诞生都有着特定的时代境况,包含着具体事件、表达的情感、作者的经历及时代背景等。链接相关的背景资料,适度拓展延伸,能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个性气质、思想渊源、写作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破解隐含于古诗词字里行间的密码和旨趣,为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体验古诗词情感奠定基础。比如,了解到杜甫曾经历了安史之乱,与人民一起流离失所的过程,就能体会到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凄凉怨愤和“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忧国忧民的心情;了解到李清照生活的变故,便能理解她早年诗句的自由欢快和晚期作品的凄凉悲苦。另外,古诗词好用典故,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补充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如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如果只是教师讲解诗意和让学生诵读,学生是难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难以理解文本,难以体会到作者隐含在诗间的喜悦之情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懂诗的字面意思后,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安史之乱期间,永王李磷在江南起兵准备北上抗击叛军,李白被招进其幕府。不久,永王被唐肃宗所杀,李白也受牵连,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被判流放夜郎(治今贵州省正安附近)。他逆长江而上,取道四川去贬地,行至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时忽遇大赦,于是便从原路返回。学生了解了李白的这段经历,才能深刻体会到诗人重获自由时的轻松愉悦之情,进而理解诗的境界与情感。

四、读写结合。促进语用

古诗词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古诗词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中华民族的魂魄。“小时能背,终生难忘。”在学生古诗词的积淀过程中,必然经历着“学知――习行――养性”的过程。

1.积累经典,不忘记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诗词大都是文言文,毕竟离我们这个时代比较久远,学生理解古诗词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词时一定要灵活变换形式。可以利用班会、文体课开展主}学习活动,如开展“我是小李白”“《论语》竞背”“有趣的田园诗”等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受到读古诗词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背诵古诗词不需要占用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也不用专门开设一节课,只要在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时间,组织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让学习委员每周将一首诗、一句经典名言或经典古文抄在小黑板上,然后带领大家在课前诵读,原则上每周更新一个内容,如果背诵得快,也可以加快更新。

2.分类归纳,提高兴趣。学生在诵读中积累了大量的诗词名句名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手抄本进行分类归纳。如把收集到的古诗词按季节分类归纳,描写春天的有“《春思》《清明》《绝句》”等,描写夏天的有“《小荷》《江村》《夏夜叹》”等;也可以按照思想内容分为送别诗、田园诗,如送别诗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二元使安西》《芙蓉楼送别辛渐》等;还可以按惜时名句归类,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举行展示会,谈谈自己的做法,说说自己的心得。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完善自己的做法,加深对古诗词的印象,激发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第10篇

关于父亲节演讲稿:父亲节快乐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亲爱的爸爸妈妈、以及同学们

大家好!

请走缤纷的五月了,我们迎来了绿树成荫的六月,有我们的节日“六一儿童节”,也有爸爸的节日“父亲节”。父亲节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日子,在这里,我向所有父亲说一声“父亲节快乐!”希望你们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

我要感谢爸爸,因为爸爸做好了他的工作:当一位好爸爸。“爸爸”这个职位和“妈妈”一样,都是个崇高的职位,世上不只是只有妈妈好,爸爸也一样。如果,这个家庭是只有妈妈,而没有爸爸的话,是多么糟糕呀!那样,许多父亲干的事,只好是妈妈代替。爸爸是从小教育我们不可缺少的一位教育员,也是引导员,教育我们,引导我们怎么做人,这也是他们的工作。一般回家后,妈妈不会让我去做家务事,而爸爸却让我去做,说:你是家里的一员。这些家务活不能只靠妈妈和爸爸去做,你长大以后,也是要做的,难道不能现在学?这一句话,虽然短,但是却让我开始帮助妈妈做事,懂事了许多。父亲节的演讲稿

为了我们这个家,爸爸也付出了许多,这样,才有我们圆满的家庭!最后,我要感谢所有的父亲,并说一声“父亲节快乐!”

谢谢大家!

父亲节作文:感恩父亲节

19xx年,居住在华盛顿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在庆贺母亲节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个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个父亲节呢?于是她提笔给州政府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呼吁建立父亲节,并建议将节日定在6月5日她父亲生日这天。州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仓促间将父亲节定为19日,即19xx年6月第3个星期日。第二年,多德夫人所在的斯坡堪市正式庆祝这一节日。此后,其他州也相继庆贺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采纳了多德夫人的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们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对故去的父亲们表示悼念。后来在温哥华,人们选择了佩戴白丁香;在宾夕法尼亚,人们用蒲公英向父亲表示致意。为了使父亲节法律化,各方面强烈呼吁议会承认这个节日。直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正式签署了建立父亲节的决议。这个节日才以法律形式定下来。

同学们,这个节日虽然是由外国人率先设立的,但它表达了全世界人民对父亲的尊敬和对长辈的爱戴,因此,我们也应当记住这样的节日。这个美丽的节日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对长辈的尊敬和爱戴却永远不会过去。同学们,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他们用双手抚养我们长大,他们的叮咛时时伴在我们耳边……爸爸、妈妈爱我们,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鸟儿和树叶一样知恩,用同样的爱回报他们呢?如果愿意,就让我们用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精神去驱逐他们心中的烦恼,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欣慰吧!

最后,希望我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记得父母的养育之恩,并用一种感激的心态对待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在父母生日的时候,在父亲节、母亲节来到的时候,别忘了为他们送去一声祝福,一声问候。

关于父亲节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每年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同学们,谈到父亲节,我们应当知道它的由来。19xx年,居住在华盛顿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在庆贺母亲节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个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个父亲节呢?多德夫人和他的5个弟弟早年丧母,是由父亲一手抚养大的。多少年过去了,姐弟6人每逢父亲的生辰忌日,总回忆慈父含辛茹苦养家的情景。在拉斯马斯博士的支持下,她提笔给州政府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呼吁建立父亲节,并建议将节日定在6月5日她父亲生日这天。州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仓促间将父亲节定为19日,即19xx年6月第3个星期日。这个由外国人率先设立的节日,它同样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国情,因为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在母亲和父亲的关怀呵护下健康成长的。父亲节演讲稿

记得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相对于温柔亲切的母爱而言,父爱是深沉的。如果说母爱是清凉的甘泉的话,那父爱就是巍峨的高山。父亲用坚实的臂膀挑起了家的重担,挑起了一个男人的尊严的同时,也把沉甸甸的父爱挑了起来。

本周日也就是6月17日,是今年的父亲节,同学们,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自己的父亲说声:“亲爱的爸爸,您辛苦了。”并努力的把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学习好了,守纪律了,这就是对父亲最好的报答。如果寸草心不能报答三春晖,我们自然也无法报答父爱的千万分之一,但是只要心中有理想,付出行动,我们就能做一个让父亲骄傲的好孩子。

在此,我也祝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的父亲、祝愿全天下所有的父亲永远健康!

关于父亲节感恩演讲稿范文

朋友们大家好!

可能是要到父亲节了吧,最近常听到这一首歌“感恩的心”我也去找来听过,听了之后让我感触特别多,所谓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没有亲情和友情,世界就会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很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却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我们小时候常常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这些流传至今的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应该懂得感恩并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老师赋予我们知识,我们应该懂得感恩并用成绩来回报他们;祖国赋予我们一片和平宁静的土壤,我们应该懂得感恩并奉献自己,自然赋予我们希望,我们应该懂得感恩并用爱来回报。

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感恩不仅要存之于心,还要付之于行。对你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那份心意表达出来,因为那不仅仅是表示感谢,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会感到世界因这样的息息相通而变得格外美好。父亲节感恩演讲稿范文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了回报祖国母亲对他的哺育之恩,拒绝了美国政府对他的高薪聘请和一切荣誉称号,毅然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投身于科学事业,为我国的现代化国防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懂得感恩的人,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是对生命有深刻理解的人。

其实不管做什么,在我们生活当中必不是只对父母感恩,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感恩,甚至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道德的体现,朋友们,让我们将感恩的心永远记在心中,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吧,谢谢大家!

父亲节演讲稿范本:感恩父亲节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同学们,从哪里来?听到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的到来。但当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长大。给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辛苦,努力。小的时候,我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应该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父母。

第一次喊爸爸妈妈的时候,第一次独立迈开一步的时候,第一次歪歪扭扭地写出一个字的时候……是父母在身边耐心地教导。父母,是上苍赐予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

当遇到困难,能倾注一切来帮助的人,是父母。

当受到委屈,能耐心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的人,是父母。

当取得成功,会衷心为庆祝,与分享喜悦的,是父母。父亲节演讲稿范本:感恩父亲节

而现在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还是父母。

……现在我离开了远方的父母,来到了新华,母亲问我会不会想家的时候,我很坚定地说:不会,肯定不会!

可是来了学校,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我好想哭。正心烦意乱的时候,家里来了电话,母亲恰到好处地问我好吗。我的眼泪很快就下来了,强忍着才没让她发觉。

没慢慢熟悉了后,虽然不再如当初想家,但总有不开心的时候,次夜晚来临,心情寂寞的时候,就会自然的想起远方的家人,想起那在遥远的山村中自己生活了十几个春秋的家,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听听父母那慈祥的声音。

母亲的话总是那几句,却每次都让我心里的烦闷一扫而空,不知去向:孩子,在学校好吗?家里什么都好,不要太过挂念。

母亲时时刻刻想念着我,记挂着我的饮食起居,询问着在远方的我是否还习惯异乡的生活,时时的嘱咐着我要保重身体,母亲的声声关爱,又怎让我不挂念家人呢?

电话里父亲的声音有些沙哑,老实的父亲不会说太多的话,电话里的他总是问我吃饭了没有,有没有生活费,要吃的好一点,?我心里清楚地知道,父亲用他的勤劳养育着他的孩子,用他的质朴的性格教育着他的孩子,父亲为他的孩子而感到骄傲。不善言辞的他把他满腔的爱融进了向别人讲自己孩子时的那一脸灿烂的笑里。

家在农村,抚养我和哥哥很不,更何况要送都读书。面对巨额的学费,父母咬牙坚持着,任生活的重担把他们的肩膀压弯,毫无怨言。

现在,都在外面学习或是工作,守着空空的房子,接电话就成了父母最快乐的事了。一个个打电话回去,父母乐滋滋地告诉其他几个的。我想,那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

虽然远在他乡,离父母何止十万八千里,父母给的关爱还无时无刻的在我的身边围绕着,父母给我的无穷力量鼓励着我度过一个又一个寂寞时刻,他们始终是我精神的支柱。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无法体会的,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在生活上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百般焦虑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

第11篇

亲爱的同学们,初初带你一起走进第三单元喽!看那边――家乡戏、赛龙舟、过大年、狂欢火把节……热闹非凡,精彩纷呈,嗅一口都是满满的乡土清香。

不过,要真正亲近那片土地,融入那份特殊的境遇,可别忘了带上一件最重要的“法宝”哦――“读”。真情意、有味道的好文章,得有好的“外衣”吧,这件“外衣”其实就是文章的语言,我们得耐心多读,走进文字世界里去。读着读着,你不禁会被它的情深深打动,被它的意深深感染,渐渐地,你会发现你更爱那片多情的土地、爱上那里的人,甚至更发自内心地要成为那片热土上的一草一木。

首先你得会读。你尝试过添添删删读、换换段落读、浮想联翩读吗?试着自己加点料或者去掉点、换掉点,读读看,你会发现文字间有了起伏变化,一下子涌现出文字的褒与贬、轻与重、浓与淡、雅与俗、文与野、优与劣、美与丑等不同感受,亲爱的同学,请你意识到――你的体验已更细腻,认识已更深刻。

当然,读的时候也别冷落了自己。建议同学们在尊重作者情感的同时,也要试图生发出一个与我们情感之间有交集的契合点。比如,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我小时候曾经也……”“一样的场景,我却……”。既能深切体验文字里的情意,又能融进我们的思考,陶冶性情,启迪理性。

另外,我们这一单元是民俗单元,因为内容的特殊性,建议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能多点文化追问。大家都知道,民俗风情,是依附人们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我们不免要暗示自己叩问:这样的活动里,人们有什么样的精神追求或寄托;这一民族性的活动,我们能发现这个民族的过去、今天和未来是怎样的……这些一定会使你读得与众不同哦。

同学们,民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请大家和初初一起,关注民俗,传承情意,让我们把大中华这一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永记心间。

延伸文本

《社戏》延伸文本――

看年戏

李星涛

小时候看的年戏主要是泗州戏,又称拉魂腔。意思是听到泗州戏的唱腔,人的魂都会被拉走,其勾人的魅力已不言而喻了。

那时候,故乡五河有很多流动的泗州戏戏班子。演员忙时分散,农闲聚集,挨生产队轮流演出。尤其是到了年关,年戏的锣鼓天天不停,今天到了赵台子,明天到了张台子,你只要循着鼓锣之声,便可找到戏场。

戏台搭得极为简单,选三间屋大的一片空地,拉一块紫色的幕布。演员就在幕后,演奏的人坐在场地的一边。场地四角埋上四根木桩,一根粗绳绕过木桩,方方正正地拦出一片空地,就算是戏台了。晚上,戏台前面的左右两根木桩上,吊两盏“滋滋”作响的汽油灯,照得人眼花。一大群人围在四周,瓜子摊摆上了,水果摊摆上了,甚至还有人趁机蒸了糖馒头,在场外锐声叫卖,惹得一帮孩子直咽口水。

戏还未演,开场锣鼓、坠子、琵琶、笛子却不时合奏出旋律诱人的片段,将戏场的气氛渲染得浓浓的。戏要开演了,场内锣缓鼓慢,鼓快锣急,将一颗颗心敲得发紧,所有的乐音也像孩子集合一样,自觉地聚到一起,做好活动前的一切准备了。早有半大孩子按捺不住猎奇的心理,爬到戏场外高树上,向树下的孩子添油加醋地演说一番,说得树下的孩子急成猴子,赶忙爬到附近的草垛上,将身子藏在草中,只露出头来,如电影上玉米地里埋伏着小兵张嘎。

一阵密集的锣鼓过后,琵琶、二胡、笛子、梆子突然同时起奏,仿佛风雨过后,阳光激射出来。众人眼睛一亮,开始伸颈探头,躁动不安起来。你挤我,我挤他,一个说:“前面的把头拿掉!”一个喊:“你蹄子往哪放的?”一时间,人群挤动,如风吹高粱地,根部不动,秫秆左右旋转,俯仰不已。突然,台中锣鼓一停,只听幕后一声:“又来了……”一声长长的拖腔,婉转了几道弯后,骤然停了下来。场上立即鸦雀无声,人们纷纷注目幕边。可那演员却迟迟不露身形,而是趁着自己唱腔的余韵,将那穿着水红色衣服的后背露了出来。音乐声再次响起,那演员斜着身子,半露粉脸,踏着音乐的旋律,从幕角向戏台中间退来。只见她粉红的金莲快速交错,退至场地中央,忽地一个转身定势,眉儿眼儿全都显露出来,惹得下面一阵哄动。今晚唱的是王三姐坐寒窑,讲的是薛平贵西征后,王三姐守寒窑苦待丈夫归来的故事。情节展开到时,唱词和道白相间,琵琶与梆子主奏,唱至动情处,只剩下二胡伴奏,旋律凄婉抒情。老年人听得流泪,中年妇女听得唏嘘不已。那唱词,人们早已会背,却百听不厌,听一遍便听出了一层沧桑,唱一遍便唱出一层别样的韵味。那些做孩子的,却似懂非懂地听着,眼睛只盯着演员脸上的胭脂和脚上好看的粉红绣鞋。常常是大人们听得忘情,而孩子们已哈欠连天,趴在草堆上就睡着了,只等戏散人走,“哄”的一声,方从梦中醒来。因此,大人赶场子都不喜欢带孩子去,孩子们却像他们的尾巴,甩也甩不掉,几十里远的路,场场跟到,也常常如数家珍地向小伙伴们夸耀着自己看过的戏目:小女婿、打菜台、王二嫂赶集、拾棉花……渐渐也知道了省剧团里有李宝琴、李宝凤等名角儿。

如今,电视普及开了,流行歌曲也像风一样,刮得天昏地暗。年轻人早已忘记了什么是泗州戏,有些老年人仍念念不忘,他们常常在年关凑钱配份子,邀请出几位老角色唱上半天一天的,重新过一次戏瘾。那纯朴的旋律再一次将人们带进那散发着汽油气味的戏场,带进那唱词渲染出的婉转美好的故事里。

(选自2016年2月10日《安徽日报》,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本文作者以饱含情意的深情笔触,回忆了“我”小时候年关看泗州戏的一段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村地方戏演员和村中看戏老小的形象,表现出劳动人民淳朴、善良、舞台经验丰富、热爱生活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情趣的生活画卷,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对农村生活的眷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溢满字里行间。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小处而言,贴切传神的动词、妙趣横生的语言、鲜活生动的比喻、错落有致的长短句,摇曳多姿,趣味盎然;大处而言,演员的正面描写和观众的侧面烘托、戏前的层层铺垫和戏中的聚焦刻画、过去看戏的痴迷神往和如今年戏的淡出眷念的对比,真挚质朴的语言中,处处融入对家乡人、家乡戏、家乡风物的爱恋与眷顾。

尤其是文末一段,作者心中的隐忧你能明白吗?孩子们,家乡才是我们的根,才是我们心灵家园之所在,趁这些“散发着汽油气味的戏场”还未远去,多回家乡走一走,多去乡村走一走吧!

读有所思

1.戏未开演时,在那诱人的旋律里,文中横线处对孩子们的描写别有情趣,请多品读,谈谈你的理解。

2.读完本文,你觉得作者除了表现对家乡戏的热爱与眷念,还意在提醒我们什么呢?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说说。

《端午日》延伸文本――

竹筒粽

宋殿儒

小时候,很爱吃母亲做的竹筒粽子,问母亲为什么竹筒粽子比笋叶粽子好吃呢?母亲总是说,《西游记》上的那个唐僧一行当年西天取经,路过一个小国的时候,不就喜欢吃竹筒粽子吗,你们不知道,那还是猪八戒最早发现的……那竹筒粽子其实是咱这儿发明的。

虽然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西游记》上猪八戒一帮人喜欢吃竹筒粽子的事情,但是我很坚信母亲是个知道最多的人。因为那时候母亲在当村小的民办教师呢!后来当我上初中到城里,一次在同学家里看到《西游记》,书中写唐僧师徒等人围着一片竹林,香甜地享用竹筒粽子。

不过为什么母亲说竹筒粽子是我们老家人发明的呢?而《西游记》里的竹筒粽子却是在最西边一个小国呢?这些疑问,一直到我上了大学后才明白,文化流源与传播中常常是会有位移的,当然也难免会有误传。不管怎样,母亲每年给我们做的竹筒粽子,味道是独一无二的。

竹筒粽子的用料和做法都很独特讲究。母亲做竹筒粽子的时候,往往会在阳历五月初就到家乡的竹林里砍些粗壮青竹回来。放过五天后,再根据竹子每节的长短锯成一个个青竹筒儿,尔后把这些青竹筒儿放到阴凉处等待使用。接着,母亲就要在家乡的泡桐树上选择和竹筒内圆大小相仿的泡桐枝儿,然后再锯成四公分左右长的木塞。到该做竹筒粽子的时候,母亲就会到村子后边的一眼泉里去取水泡米。母亲说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工序。

但是母亲说,做好竹筒粽子还得需要很好的破竹筒的手艺。就是说在装江米前,母亲还得将选好的青竹筒子正中破开。破的时候必须一刀正中,不然做出来的竹筒粽子吃的时候就很难从竹筒里取出来。

蒸煮竹筒粽子的时候,先把锅里的水烧得半开时才开始往竹筒里装江米的,装江米的时候,母亲还经常问我们娃儿:“想吃核桃仁的还是想吃大枣子的?”等我们回答后,母亲就把核桃仁或大枣撒到泡好的江米里进行均匀搅拌,尔后就开始往竹筒里装填米料。装好米料后,母亲会飞快地从身边早已放好的线框里抽出一根红线绳,将竹筒子的口儿扎紧,然后再把做好的泡桐塞子塞进竹筒的口里,用手紧拍一下就丢锅里煮了。大约文火煮上三个时辰,竹筒粽子的香味就从锅里飘出来了。那时候母亲才会说,粽子可以出锅了。

母亲做的竹筒粽子在家乡是很出名儿的,好在母亲并不保守,每年端午节不仅自己做,而且还教着村里的媳妇们做,现在我们老家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了。记得去年我到一个城市出差,忽而看到婶娘领着一帮年轻妇女们在街上卖竹筒粽子。车子上,还张贴着一个牌子,上写着“永宁竹筒粽子”“纯天然绿色食品”。

在没有母亲的端午节里,娃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就是接替母亲做竹筒粽子。在一家人的心里,做好竹筒粽子就是在和母亲说话,就是缅怀和重温母亲给予的母爱。

(选自2016年6月7日《盐阜大众报》,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作者感念母亲,没有用华丽的词藻,向读者娓娓道来的只是端午节里母亲给我们做竹筒粽子的一段生活经历,记叙的都是普通人家中发生的平凡小事,但平凡的字眼中展现的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所有的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而爱的方式却有不同,所以才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才会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诗句。作者的母亲用她的方式表达了对他的爱,作者赞颂母亲是一个慈爱、无私、勤劳、善良的女性。

通俗易懂、简洁朴素是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文笔自然质朴,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痕迹。作者笔下的竹筒粽把读者记忆中的美好从容地唤醒,并让读者内心深处的温馨回忆灵动起来。尽管是平凡百姓的平凡生活,却写得生动自然,有如潺潺溪流溢过被岁月磨光的青石板,以细而无声的质朴浸润读者干渴的心田。他的语言没有过于堆砌华丽的辞藻,老道而干练,收放自如。貌似朴素平常,实则鲜活奇特。

卒章显志,可资借鉴。“在一家人的心里,做好竹筒粽子就是在和母亲说话,就是缅怀和重温母亲给予的母爱。”这既是“我”明白的道理,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读有所思

1.通俗易懂、简洁朴素是本文的语言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略加阐述。

2.文章选取了一个承载感情的媒介――竹筒粽子,使感情有了依托,更加真挚。你能选择一个承载或传递某种感情的媒介吗?谈谈具体想法。

《本命年的回想》延伸文本――

年来了

陈恒礼

年来了,福到了!

“年”很古老,几千岁了吧,又很年轻,年年不变,青春洋溢。那些关于“年”的记忆就像一块画布,有浓有淡,有枯有涩,有明有暗,有空白,也有闲笔,闲笔处题首小诗,诗里开着鲜艳艳的花,又红又媚。那是几枚印章开出来的,有时候还印在小孩子的额头上,讨喜。

中国人过年,几乎人人都成了艺术大师。从一圈花边饺子到一只虎头鞋,从左邻右舍到一家老少,从一句祝福到一个抱拳施礼,整个画面都是中国民间、中国气派。没有哪个国度的人可以像中国人这样,年的文化,融入了千年百代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的礼赞,对岁月的崇敬。过年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仪式,一种遍地吉祥的仪式,一种颂扬生命的仪式。新年得福,中国人自古就是世界上最向往祥和、企盼普天同庆的人群,也是理想最为执著、善良最为饱满的民族。

我是在苏北出生长大的,对那里过“年”的习俗永记难忘。况且家乡的史志上也有记载:“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贺新年,户无大小,人无长幼,都新衣新帽,备酒食、香烛、纸马,祭祀天地诸神,再祭祖先。然后给长辈拜年,邻里亲友再进行互拜,秩序井然不乱。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各村为会,鸣锣击鼓,互相往来。更有扎彩作狮呢,以两人在内举之作狮子舞。又有糊纱为龙,其中点上蜡烛,十数人用竹竿举起,游行城乡,伴以锣鼓笛箫,狮则跳跃作戏,百态毕出,龙则盘旋起舞,蜿蜒如生。观者填街塞巷,白昼及夜,经旬始收。”

细读这文字记忆,脑海中儿时过年的画面,就一齐展现在眼前了。那真是民间的一场狂欢――

苏北的乡村,年来时,东庄小屁孩放一个鞭炮,西村的小屁孩马上就欢呼起来:“过年了!”我们那时候放的鞭炮,叫寸炮,一个一个地放,子只有两三厘米长,点着不立即扔出去,就会炸在自己的手指上。所以,放寸炮是小孩最刺激的事,要有胆量,要有机智,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否则,殃及自身,会被别人耻笑。

年来了,乡村里的秩序有条不紊。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从小就知道了。你比如,点上红点子的馒头出锅了,做母亲的挑拣一个鲜艳好看的,一边用嘴吹着热气,从左手倒到右手,又从右手倒到左手,递到眼巴巴的孩子手里,说,快,送给你爷爷奶奶先尝尝,回来再给你吃!小屁孩就乐颠乐颠地去了。到了年三十中午,一桌饭菜大人不动,小屁孩再馋是不敢先动的,规规矩矩地等待大人们伸筷行动。而大人们呢?又总是先给祖宗牌位敬酒磕头后,才能上桌吃饭。这套,小屁孩要跟着学。

那时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压岁钱,求的是压住邪祟,不在乎钱的多少。一毛几分的,大人不嫌少,小屁孩亦是欢天喜地,有时,一捧香花生一块糖,就引得一蹦三尺高。至于新衣服,也不是必备,干净倒是必须的。旧衣服上缝个布公鸡也就行了。雄赳赳,气昂昂,在头顶上晃来晃去。

过年了,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对玩“会”都有同样的期待。大约每一个自然村都会有一个“会”,粗手大脚的农民,玩起了文艺活,耍狮舞龙撑旱船,敲锣打鼓唱小调,演员大的七八十岁,小的七八岁,精神抖擞,到集镇的热闹地段各显手段身手。每到这时,家家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涌向街头。远远地听到锣鼓声,不久就先看到田野深处幡旗飘飘,一队队的人马浩浩荡荡地就过来了。各路人马相撞,比试着谁的武艺高强,围观的人山人海;演得好的围观的人就多,锣鼓声越响越激昂,演得差的围观的人也少,不由得就偃旗息鼓垂头丧气了,埋怨自己准备不足,发誓明年卷土重来。人群中,俊俏女子是年轻后生的追逐目标,一段好姻缘常从赶会时的偶遇开始。

村里人过年,是要请新媳妇的。新媳妇就是当年结婚的女子。本族人请本族里的,也请外族的,有时一桌坐好几个新媳妇,那阵势想想都觉得可观。新媳妇打扮得也不输结婚那天,陪她的都是更年轻的未婚小大姐,这桌上是没有男人的席位的,男主人变成了男主妇,任务是全心全意服务好新媳妇。新媳妇出门赴宴,身后就跟着一队吃屎的孩子,一边追一边唱:“新媳妇拉麦子,怀里揣个麦粒子,麦粒发芽了,孩子会爬了!”虽遭大人驱赶,一笑轰散,却躲在远处继续唱,边跳边笑边唱。新媳妇便羞羞答答,加快了脚步……

(选自2016年2月4日《徐州日报》,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本文作者以朴实的文字深情回忆了苏北乡村的过年习俗,按照时间的推移,重点写了放鞭炮、蒸馒头、吃饭、包压岁钱、玩“会”、请新媳妇等“狂欢”内容,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典型的苏北风俗画,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纯真可爱、热爱生活的父老乡亲,这样的情意主旨跟《本命年的回想》极为相似。

勾勒生活场景,生动传神。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往往不多几笔就能把某一生活情景生动传神地勾勒出来。如写充满期待的玩“会”,让粗手大脚的农民玩起文艺活儿,本身就充满令人神往的谐趣。还有老少男女齐上阵,彩旗飘展,人头攒动,那是怎样的气势、怎样的欢腾!表演展示还要有高下之分,情态毕现,趣味涌动,令人捧腹。年轻后生遇见俊俏女子,遇见美丽姻缘,更是令人心池荡漾,春风拂面。可以说,文章对大年的每一点记忆都是体现民风民俗的风景画、风情画,生动传神,勾起我们多少美好的童年回忆。

线索清楚,如数家珍,逐一叙说,各有特色,尤其是作者生动传神的叙说情致饱满、兴味盎然,读者更多感受到的是认识和情感上的满足,甚至赞不绝口。

读有所思

1.文章叙事条分缕析,情趣盎然,请说说文章重点依次写了什么,其中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举一例略加分析。

2.读完全文,作者笔下淳朴多样的民俗活动,同样会令我们心生对新年特殊的感觉。你的家乡过大年时都有哪些令人难忘的画面?说来听听。

《火把节之歌》延伸文本――

二月二,串豆子

南芳梅

又是一年二月二。

思绪还在与正月的酒香缠绵,不觉二月已踮着脚尖携着春风而来。

二月二,正值阳春三月,在梦里,都在期盼一场淅沥小雨,怎料一场纷纷扬扬的春雪赶在龙抬头的早一天铺天盖地地袭来。都说,春雨贵如油,我说这春雪不亚于油吧!于春耕,你是天使的泪,滋润着大地春怀,风情万种的妖冶了一回。于行人,你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行动制约,冰滑雪倒的,危险无处不在。

这场厚雪,虽然行动不便,但没有覆盖住我心中的二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