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

时间:2023-05-29 18:03: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生涯规划 创新教育

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的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逐渐增加的情况下。高职教育对于学生的就业十分关注,但是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逐渐增加,一些学生毕业之后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是找不到工作,这不仅仅影响学生的发展,同时对高职院校的发展也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在今后的高职院校的教育中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促进高职院校就业率的提高。

一、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加,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渐重要,但是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社会形势的逐渐复杂,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也需要做出适当地调整。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国的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发展比较缓慢,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高职院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一些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缺少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的认识导致一些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真正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创新教育缺少实践

随着教育的改革,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逐渐增加,这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加上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渐重要,但是由于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十分完善,导致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讲座或者是指导,但是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的指导。另外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缺少相关的实践,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十分有限,一些学生由于缺少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缺少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认识,导致所做出的职业生涯规划缺少一定的可行性,没有发挥出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作用。

二、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

随着当前教育的改革,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当前社会就业形势逐渐严峻,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并没有真正落实,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在今后的高职院校的教育中需要积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随着就业形势的转变和高职院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当前更应该注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创新教育,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毕业生负责人员应该积极宣传和鼓励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进行,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应该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需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详细地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就业压力,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对于就业有着十分关键的帮助,同时对于学生就业之后的发展也有着关键的作用。

(二)加强教师对于学生就业指导规划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势逐渐严峻,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就业逐渐受到关注。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加强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促进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学生对于就业形势的认识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中需要加强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做出详细地分析和规划,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指导,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为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合理有效地指导,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三)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随着当前就业形势逐渐严峻,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一些西方国家往往会开设一些关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树立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中需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于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校的课程中应该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另外在学校中还应该开展一些咨询辅导机构或者是一些讲座,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良好的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出职业生涯规划。

结语

随着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加,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提高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教育工作并没有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在今后的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需要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云飞.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3).

第2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团体心理辅导 医学院校大学生

[作者简介]孙璐(1979- ),女,河北清苑人,成都医学院心理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四川 成都 6105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2011年度面上项目“应用心理学专业《团体心理辅导》实践性教学探索”的最终成果之一。(项目编号:CSXL-112015)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097-0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于大学生的选择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医学院校毕业生,其就业难度远远大于其他高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医疗市场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矛盾,医疗单位对于医学院校毕业生从“学历”以及“能力”上都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医学院校学生就业思想不成熟,欠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就业感到茫然,片面地认为就业是毕业以后的事情,学习阶段不用考虑。诚然,医学院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首先取决于自身是否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但是,是否具有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让医学院校大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认识自我、专业和职业,学习制订和执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对于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与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对于高等院校就业指导部门来讲,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是指高等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指导作为基本工作内容,对其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对大学生性格、兴趣、爱好、能力进行测试;帮助并指导大学生选择专业及选修课程;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加以认识;帮助并指导大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战略;指导大学生参加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获取对将来从事的职业的认识及经验;在大学生毕业前夕,为他们搜集并提供相关专业的就业信息,帮助他们掌握就业的方法和技巧。

对于大学生来讲,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实现一生的职业理想目标而确定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并进行相关努力的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1.促进大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团体心理辅导主要强调“认知”和“体验”并用,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单纯以授课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利于他们理解理论知识,增加体验的深度和强度。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探索与职业定位,并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力量。

2.促进大学生将信息转化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在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辅导教师与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可以不断地将关于“自我”“职业”“专业”的知识、信息进行交流和整合,从而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上获得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促进自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探索,掌握职业决策技能。

3.促进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尽管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他们对于自我的认识还相当模糊,尤其对于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职业兴趣及职业价值观都缺乏清楚的认识,这样就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障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明显提高大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激发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兴趣,从深层次上加深对自我的认识,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4.促进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可以促进大学生进行职业探索,认识并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同时还能帮助大学生找出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然后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下,不断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监督机制,促进自己职业理想的实现。

三、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的实例分析

1.对象。为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效果展开了对比研究:通过海报招募和课堂宣讲的方式,选择某医学院2012级不同专业7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8名,女生42名,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每10名学生编为一个小组,各小组成员在年龄、性别、系别、班级、入校以来学习课程内容、是否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大致相当。甄选时,被试填写一份《职业报名表》,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个别访谈,甄选标准为自评在“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上存在困惑且具有较强参与动机者。

2.工具。为评价团体辅导效果,对组员进行关于“职业决策困难”的前、后测。测量工具为原版由Gati,Krausz和Osipow编制,中文版由沈雪萍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该问卷共计35个条目,将职业决策困难分为3大类10小种,分别为“缺乏准备”“缺乏信息”和“不一致的信息”。其中“缺乏准备”包括“缺乏动机”“犹豫不决”“不合理的信念”;“缺乏信息”包括“缺乏决策过程的知识”“缺乏自我的信息”“缺乏职业的信息”“缺乏获得信息方式的信息”;“不一致的信息”包括“不可靠的信息”“内部冲突”“外部冲突”。在量表中还加入一项关于职业决策困难“主观感受程度”的评分条目。该问卷所有题目按Likert 9点计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职业决策困难水平越高。另外,还采用自编“团体满意度评价表”评估团体辅导的主观效果,量表共计7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从1“不满意”到5“非常满意”),分数越高说明对团体活动越满意。

3.干预方法。通过对参与大学生的甄选和前测发现,相当多的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相当模糊,甚至对于如何了解自己的专业学习和生活安排也存在很多困惑,对于未来就业更存在不小的紧张与焦虑。虽然不少同学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很少有人真正采取行动对将来进行切实的职业生涯规划。这说明,虽然大学生们都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需求,但是由于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缺乏透彻的认识,在没有外界专业帮助的情况下,很难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到行动上。对前测结果分析还发现,虽然有一部分学生已打算报考研究生,但对于“为什么要考研究生”“考什么专业的研究生”等问题仍没有非常确切的答案。

在掌握了低年级大学生在职业决策方面存在的困难后,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并参考Lock所著的《把握你的职业发展方向》中介绍的步骤和练习,制订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并对该小组成员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辅导方案主要包括认识“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自我的气质、职业兴趣和能力”“家庭环境”及“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总结和评估”等内容。在3个月的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共进行了12次活动,其中“团队建设”进行了1次活动,“认识职业理想”和“认识职业价值观”各进行了1次活动,“认识自我的气质、职业兴趣和能力”进行了3次活动,“认识家庭环境”进行了3次活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进行了2次活动,“总结和评估”进行了1次活动。团体辅导活动结束后,再次使用“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对所有学生进行后测。

4.结果。活动完成后,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前后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在“总量表”中的前测值显著大于后测值;另外,在该量表“缺乏准备”“缺乏信息”及“主观评价”三大分维度上前后测成绩也有显著性差异。更具体地说,在“缺乏准备”维度上,两个小维度“犹豫不决”与“不合理信念”前后测差异显著;在“缺乏信息”维度上,“缺乏决策过程的知识”“缺乏自我的信息”“缺乏职业的信息”“缺乏获得信息方式的信息”等小维度上前后测差异也显著。但是,在“不一致的信息”维度及三个小维度“不可靠的信息”“内部冲突”“外部冲突”上前后测差异不显著。据此说明,医学院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中的某些维度来讲是有一定效果的。

团体结束后,采用自编《成员满意度评估量表》对成员的主观感受及对团体辅导效果的评价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对于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参与的大学生们均表示非常满意,一些的学生认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加深了自己对影响职业决策因素的认识,能够从自我发展的方向看待职业生涯规划,学会了怎样搜集职业信息,从哪里搜集职业信息等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有一些学生已经开始执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以便将来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和就业。

整个活动结束后,要求成员们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对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进行规划。如某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结合自身及专业特点把职业目标定位在“护理管理”上,并基于此制定了具体、可衡量、可达到、现实的规划方案(如下表所示)。

总之,针对医学院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其本质就是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团体辅导实践相结合,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其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方法,提升他们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有效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最大化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杜晓霞,田梓蓉,韩杰.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8(2).

[2]哈力群,周宏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3]林晓萍,王有智,李小雁. 班级生涯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1).

第3篇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就业市场格局的变化,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突出任务就是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有着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高技能、高索质、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实用人才。因此,探索一条高职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已经提上各高校的议事日程,在近些年的实践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课程建设、理论研究、专业化队伍构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这其中也存在着师资队伍匮乏、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意识淡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还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大学生为实现人生奋斗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也是成长、成才、成功和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择业、就业以及个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结合自身特点,寻找具有自身特色的最佳职业路径。很多大学生进了大学校门后还根本不了解自己,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毕业以后将会干什么,这使他们产生迷茫、焦虑等心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职业生涯规划的各种测评系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价值取向,挖掘自身的职业潜质,为今后的个体发展铺平道路。在确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后,大学生应以该规划为准线,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和措施,逐步实现职业目标。

2.有利于指导大学生的在校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和措施,能有效地引导和鞭策学生,督促其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做出不懈的努力。大学学习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开始,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莫定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认识。中国就业体制的转变要求大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认识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社会逐渐使他们认识到“文凭”不再是一张无阻的通行证,综合职业素质在实现职业目标过程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教会大学生社会需要什么,以便审时度势,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风向”,“因时制宜”,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除此以外,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形势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学习不只局限于校园内,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职业生涯规划能培养和强化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监督能力,通过终身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和思想意识,以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成为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瓶颈。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授课教师大部分是行政人员或系部辅导员,他们的本科或研究生专业基本上都不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授课前后基本上没有得到相应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培训或进修,课堂上所讲的基本上是纯理论,师生互动少,对学生缺乏专业化、个性化和可操作性、动态性的指导。教师缺乏职场的经历或经验,到用人单位、就业市场调研或参观的机会很少,指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大部分还是凭经验,与日趋变化的职业市场存在较大的差距甚至相脱节。另外,授课教师所使用教材是本、专科通用教材,没有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教材,教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题研究和很少。

2.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只是为修得学分而学习,没有把它当作自己走入职场的准备或是职业成功的开始,所以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其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还不是很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知识还比较模糊,执行能力较弱,不懂得如何正确分析自我、职业特征和入职匹配,为自己做一份详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校组织开展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比赛、讲座、创业活动或招聘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面不广,成果不突出,特别是在自主创业中,鲜有成功的。

3.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评价机制不完善。目前,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和评价机制。虽然一些学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列入教学计划,但大多数其设为选修课,并没有形成“理念导入―职业测评―个性咨询―生涯辅导”的完整体系。部分学生以拿学分为目的,“功利性”掩盖了其真实的意义。结课后,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后期实施情况缺乏有效跟踪监督和管理,无法客观地评价其实施效果。完善评价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是职业生涯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普遍,轻个体。当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侧重于课堂集中授课和开展讲座,缺乏针对特殊个体进行的单独教育。尤其是当今的“90后”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有着不同的性格、情感、成长背景,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专业知识的积祟和实践情况不同,因而标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不能也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当前,高职学校由于职业规划方面人才欠缺,经验小足以及方法单一等问题,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忽视了其能动性,使得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个性化缺乏,束缚着学生的发展,也难以给予学生具体有力的指导。

三、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灌输与普及工作,定期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引导教职员工,特别是学工队伍、就业指导人员、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并掌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方法,切实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咨询和服务。同时,要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系部学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每年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直接挂钩。

2.构建职业规划教育体系。高职院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有具体的指导部门及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行全程职业规划,从学生一入校就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大一要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大一、大二要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选择范围,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进一步思考和修正自身的职业规划;毕业班主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等方面的专题辅导,引导他们对选定的专业进行实际的尝试,做好职业目标修正和完善。

为激发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热情,高校应实施“一根主线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注重职业式指导实施的全过程监控,通过加强过程监督和后续的跟踪调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正、调整和效果评价的一体化。“一根主线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终身教育的认识,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内部有序、系统地开展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要充分整合校内外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从业经验的人员等多种资源,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校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优势互补的职业生涯教育教师队伍。选拔一批乐于从事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和有相关学利背景的专业教师来从事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并根据他们个人的优势和潜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要加强他们的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培养一支专业队伍。扩大社会联系,联合更多力量,充分调动校友、相关领域专家、企业人士、人力资源专家、政府公务员、成功创业者等资源,加入到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工作队伍中来,成为学生的“生涯导师”,或担任兼职教师,或开展专业讲座,或进行个别辅导等,为学生提供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有益指导和经验。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对策

浙江师范大学第十四期课题资助项目

生命是有限的,职业生命更是有限的。如何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呢?机遇总是倾向于有准备的人,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认清自己的现状,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才不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开展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的环境,做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定义及其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于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形成较为健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而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其对于指导大学生求职就业及未来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取得未来职业成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近年来,国内众多高校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和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结合时代特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其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大学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学会自主规划人生,启发大学生思考人生发展,增强规划未来的自主意识。从通俗意义上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回答“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样到达那里?”这三个问题。要解答这三个问题必然涉及到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环节,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作。因此,需要开设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和配备专职辅导教师。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促进大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提高锻炼自己。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少走弯路,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个人与职业的统一,成为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关键。同时,相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本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它所隐含的教育意义将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及高等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具有更长远的意义。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任务之一,与提高高校人才素质、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及提升高校教学水平息息相关,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大学是“特殊的社会”,大学生开始需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他们迫切地需要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帮助他们更快的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明确方向,有规划、有计划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1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缺失

目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对大学生成才就业还是对大学生生活质量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大学生作为国家多年培养的高层次、高专业性的“准人才”,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及自身潜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前途,这与学校培养质量的好坏息息相关,也对高等院校教育以及对国家未来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2.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成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过程性和针对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短期行为,而是具有长期性、持续过程,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可是当前,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和条件,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过多,学生数量庞大,师资力量不足,使得刚刚起步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效率低、短时性、效果差等缺点。许多高校仅仅将其作为一门选修课,通过短短几十课时,就想帮助大学生完成整个职业生涯探索,确定职业定位,这显然是达不到预定效果的。

2.3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得不到职业实践的锻炼

职业实践锻炼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加强职业实践锻炼有助于在校大学生积累职业经验,以便更快地适应职业发展要求。在美国,这方面起步较早,他们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时,非常注重实际工作的实践,使大学生毕业时已对社会形成一定的认识。反观国内,高校大学生职业实践机会数量有限,在职业实践中缺少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实践操作中困难重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仅有的几种实践方式,如开展社会实践、毕业前实习、专业实践课、勤工助学岗位锻炼等,远远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对于职业经验积累的需求。

2.4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专业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任课老师而言,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低、教学配备单薄[7]。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心理咨询、职业测评和职业规划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任课老师多由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或思想政治老师承担,可以说基本上都是非专业老师进行授课。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缺乏专业性设置,随意性很大。虽然很多高校为大学生提供了职业测评平台,但是测评内容太少,只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所需测评的一小部分,而且缺乏专业职业解析,不能有效的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专业性意见,难以将测试结果转换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去。

3.改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探索

第5篇

关键词:工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126-02

一、工科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如火如荼,成果丰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2012年1月,笔者对南京某工科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10个工科专业的1000名毕业生,通过学生座谈、辅导员专访等方式,了解到当前工科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1.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教育不到位,学生规划意识薄弱。目前,工科高校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对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教育不够重视,仅仅停留在口头和书面上,导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比较薄弱。部分工科学生反映,在大学期间很少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专题教育,仅在毕业时通过高校开展的就业形势讲座等方式了解当前就业市场,接受就业技能的培训与辅导,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内容及重要性不甚了解,更不知道如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未成体系,重结果,轻过程。工科高校不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集中体现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上。目前,这一课程主要以选修课、讲座、辅导员介绍等三种形式进行授课,接受途径单一,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等,课程主要安排在一年级和四年级开设,一年级介绍职业发展理论、生涯规划步骤等基础知识,四年级进行就业政策、就业技巧等技能培训,而大二、大三阶段基本是空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能只注重两头。忽视重要的过程教育,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流于形式,不够深入,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指导水平不高。工科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大多由辅导员、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学生处就业处的教师组成,没有经过系统、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理论功底和专业水平欠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缺少实践经验,因为指导者自身相关经验不多,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限于毕业前的求职指导、了解就业政策、准备就业材料以及提高择业技巧方面,具有实质意义的心理辅导、职业定位咨询、社会适应性训练等内容涉及不多。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科学测评和日常咨询环节欠缺。自我认知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学生要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借助心理测量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科学的手段测评自我的能力、兴趣和个性,以建立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观念;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它会因为每一个体的具体情况和所依赖的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到个人的人生定位和职业道路的选择时需要个性化的咨询指导。工科院校普遍缺少专业的测评和咨询指导,仅局限于群体教育,针对性不足。

二、工科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

1.高度重视,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工科高校在保证学风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下,自入学开始,就应该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不断深化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正确审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就业技能水平,使大学生在贡献社会中实现自己价值观的根本目标和要求,把职业的选择、兴趣、才能、智商及情商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2.加强教学改革,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其纳入日常教学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理论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就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知识的传授。在教学目标上,兼顾大学生短期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设计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在教学方式上,摒弃传统的单纯理论知识的灌输形式,建立实践化的职业训练,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感受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内容上,应设计通俗易懂的内容模式,覆盖大学四年的全程化课程指导体系,分阶段进行授课,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

3.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测评和日常咨询机构,实行科学化指导。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测评工具和方法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提高职业测评的力度,注重职业测评的实效性。专业测评机构建设,一是需要有专业人员做测评,给予测评对象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评和解释;二是需要有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给予测评对象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由于工科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未来职业发展只有笼统的感性认识,因此,只有加强个性化的日常咨询辅导才能满足其需要。职业辅导咨询要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咨询人员担当。除了个别咨询,也要针对一些普遍的、共性的话题进行团体咨询,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

4.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指导水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师资队伍。在选拔师资力量时,应坚持高质量、高层次的原则,要求指导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针对指导教师经验不足、理论不深的问题,要组织开展系统的职业理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测评、就业指导技巧等业务培训,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人员既拥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知识,又具备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同时强化职业指导技能,提高指导水平,组织开展工作研讨、课题研究、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活动,积累指导经验。

5.开展分段式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教育,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第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初识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新生充分理解认识大学的重要意义、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和方向等;帮助新生认识自己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兴趣爱好、专业特长、情绪管理等;帮助新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科学意义以及实现途径等。例如,通过新生心理普查、职业生涯规划入门讲座等形式,使学生认识大学、了解自我、走进规划。第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拓展阶段:拓宽视野,初步确定职业发展目标。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各种职业的发展途径,拓展学生对职业的认识,通过举办校企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生涯规划内涵的理解;引导学生加深对专业方向的了解,为专业方向的选择定奠基础,根据自己的特点有目标地培养专业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初步确定职业发展目标。第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校外实践、校友接触、校企走访等活动加强交流,使学生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同时对不同类型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例如,开展就业形势报告、简历设计、模拟招聘等活动,不断推进生涯规划及生涯决策过程,使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走向社会。第四,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调整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评估与修正。例如,大学毕业后进人工作岗位的职业目标评估,或者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业目标确立等。

参考文献:

[1]王莎佳,钱文彬.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挑战[J].教育与职业,2011,(3):80—82.

[2]李兵宽,刘启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5,(1):76—77.

[3]宋继勋,朱新华,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38—39.

[4]王桂荣.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1):80-81.

[5]张洪田,张慧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80—84.

[6]李迎春.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0,(1):118-119.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建议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是指个人在从事职业之前或职业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编制发展计划,确定行动时间及制定行动方案。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制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由“统一分配”向“自主择业”的变革,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日益凸显,而且很多大学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产生种种焦虑和困惑,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辅导和职业发展指导。为了准确了解地方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向,寻求切合地方高校实际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策略,本文选取了江苏省徐州市某高校的本科生做调查研究,力求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在地方高校开展的基本情况,为科学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徐州市某高校在校本科生为总体。为保证样本容量、样本专业和年级分布结构的代表性,我们抽取了该校所有院系包括文、理、工、艺术类20个专业的一至四年级共600个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其中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各为300人。

(二)调查方法

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在课题组研究人员、有关专家和大学生共同参与下制定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问卷包括25个单项选择题、1个多项选择题、2个开放式问答题共28个问题。抽样方法是:首先确定抽取师范和非师范专业各10个,确定样本所在专业的年级和班级,即每个专业抽取一个自然班级,并考虑年级的相对均衡分布。然后,每个班级随机抽取30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这样,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17份,占问卷总数的86.2%。实际样本构成情况见表1。

二、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程度不高,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

被调查同学在回答“您学习本专业前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这一问题时,仅有14.5%的同学回答“很清楚”,28.2%的同学表示“不清楚”,并有7.4%的同学表示“从未听说过”。另外,仅有37.7%的同学认为目前所学专业是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和方向,28.2%的同学明确表示目前所学专业不是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这显示了大学生在专业选择时的盲从和不负责,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工作的薄弱。

在问及“您是否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往哪些职业方向发展”时,40.6%的同学回答“清楚”,47.8%的同学回答“不太清楚”,8.9%和2.7%的同学回答“不清楚”和“没有考虑过”。在问及“是否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计划”时,仅有33.1%的同学回答“清楚”,61.5%的同学回答“不太清楚”或“不清楚”,还有5.2%的同学“没有考虑过”。可见,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比较模糊,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考虑不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比较发现,女同学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意识较男生的稍强,有39.5%的女同学“非常清楚应该往哪个职业方向发展”,男生则为30.5%。师范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意识较非师范生的稍强,各为30.9%和28.7%。

(二)大学生自我认识不够明确,对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及喜欢从事的职业等的认识不够清晰,表现出自我认识不足

对自我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及喜欢从事的职业的认识和了解,是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调查显示,有57.1%的同学“非常了解自己的个性”,有57.3%的同学“非常了解自己的兴趣”,41.6%的同学“非常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44.3%的同学“非常了解自己最不喜欢和最喜欢的职业”,回答不了解的分别占到3.3%,4.1%,7.0%,6.0%。当然,还有一少部分同学没有考虑过自己的个性特征,缺乏自我认识,尤其是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考虑偏少,见表2。

比较发现,在自我认识方面,女同学稍差于男同学,师范生稍好于非师范生,理科的学生比文科的学生更了解将来要从事的职业。

(三)大学生对影响择业的主客观因素有比较理性的认识,对“工作待遇”过度的追求又表现出其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需要的一面;大学生择业受其父母影响较深,而对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机构”缺乏了解或认同度较低

关于择业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有24.8%和27.5%的同学选择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合起来即有52.3%的同学认为首先要结合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实际去选择职业,这是符合职业生涯规划要求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受市场经济影响,大学生选择职业时讲实惠、重物质利益的倾向比较明显,有29.4%的同学把“工作待遇”问题放在了首位,而仅有3.3%的同学首先考虑“社会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择业时,在考虑主观因素的同时,对各种环境因素也积极关注,有64.8%的同学“非常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客观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只有6.2%的人表示“不清楚”,这与职业生涯规划关于“环境评估”(或“机会评估”)的要求是一致的,对大学生正确规划职业生涯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当您面临职业选择或职业困惑时通常寻求那些帮助”这一问题,有27.9%的同学只考虑单一因素,其中7.5%选择“父母”,3.7%选择“老师”,3.7%选择“同学”,11.0%选择“自己”,选择“专业机构”的仅有1.93%。考虑多项因素的同学较多,但每一因素被选择的总次数也是“专业机构”最低,为32.3%,相比较而言,选择“父母”的却高达56.7%。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同学则更少,仅为5.8%。另外,经比较,毕业班同学对“专业机构”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非毕业班学生,尤其高于低年级学生。

(四)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存在强烈渴望,但同时对它也感到十分的陌生;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

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方面,认为“有所了解”的占59.6%,“非常了解”的只有7.7%,而“不了解”的却有27.5%,“没有考虑过”的也有5.2%。另有88.2%的同学“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但是,却有66.3%的同学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人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有69.2%的同学明确表示“非常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可见,尽管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中陌生程度还比较高,但是已有2/3的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表现出了强烈的服务需求。

关于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满意程度,调查显示,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分别为3.1%和17.6%,选择“一般”的为59.4%,回答“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到12.6%。说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比较而言,男同学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满意度优于女同学,城市同学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满意度优于农村同学,表明职业生涯中的女同学更需要引导,农村同学的职业生涯发展更需要关注。

(五)大学生对学校现有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整体不够满意,学校在这方面尚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关于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情况,被调查同学的满意率不高,仅为13.7%,并且,对“学校已开设的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或讲座”的满意率也仅有16.2%,这表明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尚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空间。

同时,调查发现,有近4/5的同学表示一定会(44.7%)或有可能会(31.5%)主动去做职业生涯规划。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越来越成为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有效形式之一,结果表明,有79.3%的同学表示如果学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自己会选修学习,以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知识的不足。

(六)大学生对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认识肤浅,甚或有错误认识,对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寄予很大期望

在开放式回答型题目中,关于“作为一名大学生该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一问题,很多同学认为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社会需要”“为未来的职业方向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通过“抓好专业课学习”和“提高实践能力”“为职业发展奠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等。虽然没有一位同学能够明确、具体地说出自己的设计方案,但从中也能看出,在大多数学生的脑海中(或潜意识里)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朴素的职业生涯规划想法,已经开始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所思考。当然,也有近1/3的同学表示“对将来一片茫然”,或“还没想好”。同时,有极个别同学还存在着“车到山前必有路”“是否规划无所谓”等错误的认识,亟须加强引导。

关于对学校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建议与意见,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应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工作力度,“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多举办讲座或交流会”“从低年级开始抓起”,等等,表明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需求的强烈愿望和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关注,这是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和着重解决的。

三、几点建议

我国地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加快推进适合地方高校具体情况的生涯辅导理论的本土化建设进程,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涯辅导体系与模式,推进高校职业生涯指导的实践化进程。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内容的就业服务理念

大学生就业服务不仅应体现在为学生进行就业信息提供、技巧指导等短期价值上,更应体现在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引既有发展前途又适合自身特长发挥的职业方向的长远价值上。所以,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高校就业服务必须实现从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转变、从群体指导向个体指导转变、从讲授指导向实践指导转变、从技巧指导向心理指导转变等四个转变,切实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

(二)开展生涯教育,增强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价值的实现,主要体现于职业生涯之中。离开职业谈事业,纯属空谈,而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学校对个人的强加,而是学生主体的自觉参与,其根本动力来自于学生本人。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帮助大学生增强适应未来社会环境的能力,将个人的发展和追求有效地融入社会的需求之中,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扩展服务面向,建立全程化全方位的职业生涯指导模式

职业生涯规划要从单纯面向毕业生,拓展为面向全校各个年级的普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也将形成以就业部门为主、同时带动高校教学、科研、后勤等一系列与学生成长有关部门全员参与的新格局。

(四)完善服务机制,切实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度

职业生涯规划最终要落实到学生上,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制度是有效开展职业生涯指导的保证。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指导每一位学生依据自身实际,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填写《职业生涯规划书》,为所有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档案”。进入二、三年级,学生的职业倾向性更加明显,要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生发展实际,对职业生涯设计作适当调整。当然在此过程中,要有对学生状况的充分了解和把握,并且调整不宜过于频繁,幅度也不宜过大。

(五)加强理论研究,促进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的科学发展

职业生涯指导既是一个工作体系,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目前,全国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几乎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领域,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可操作性的技巧与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理论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实践方面的探索和总结。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国外职业生涯指导的成果,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加快推进职业生涯指导的本土化建设,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符合我国地方高校特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1]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第7篇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指个人发展和企业相结合,对决定员工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并通过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使每位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包括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无论是员工个人还是企业自身都是有现实意义。

(一)对员工而言,组织参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一方面可以增强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同时帮助员工从更高的角度看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将各种分离的事件联系起来,服务于职业目标。使职业生活更加充实和富有成效,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

(二)对企业而言,组织协助员工规划其生涯发展,建立多形式的职业发展通道,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轮岗等发展的机会,把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统一起来,形成生命共同体,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原因分析

从客观上说,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还缺少实践经验。很多企业把生存、扩大市场、取得业绩作为第一要务,更多关注的时企业效益,而无暇关注员工,也就谈不上为员工做规划了。从主观上说,由于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最近几年才逐步建立起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素质还尚未成熟,加上管理者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还未正确认识。

(一)缺乏正确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自身对人力资源管理认知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往往简单认为提高薪酬待遇、福利水平是留住企业现有的人才和引进外部人才的有效激励措施,而忽视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二)没有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企业大部分员工还没有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有个全面的认识。管理者往往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的事情,和企业无关,而且很多员工根本就不知道有职业生涯规划这回事。由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没有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没有在这方面财务的财务预算,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自然就处于零阶段。

(三)缺少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专业人员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近几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人才发展模式。在很多企业里员工职业规划与管理做得不到位,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没有能力去做,或者说他没有相应的工具。

三、有效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

措施

企业提供给员工的晋升通路是否通畅,关系到是否能满足员工个人发展目标,这是对企业自身实力和发展愿景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能否吸引员工、是否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如果本身前途堪忧,也谈不上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与开发。在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环境中,企业制定一套适合企业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方案,势在必行、大势所趋。因此,企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包括以下方面。

(一)建立和完善职业发展通道与职务任免、评审方法

1.建立和完善职业发展通道

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情况和人员情况建立相应职业发展通道,使具有不同能力素质、不同职业兴趣的员工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避免所有人都在拥挤的管理跑道上。

2.建立职务任免、评审方法

为促进员工发展,培养管理队伍,选拔优秀人才,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制定管理职务任免办法。按照一定的程序结合绩效考核制度进行考核,倡导公平竞争机制,推行能上能下的晋升制度,对满足晋升、降职条件的员工予以晋升、降职,对有突出贡献者实施破格晋升。

(二)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企业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帮助员工更好地认识自己,使员工了解自己在企业中存在的各种可能的机会,从而有计划地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把握和获得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机会。

1.提高员工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引导员工深刻了解组织的目标、岗位的要求,使员工对自身在组织中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预期。使员工能够把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与组织的兴衰荣辱是紧密相联的。同时企业组织及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应当让员工认识到,在组织发展与变迁的趋势下,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进而以富有人情味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不仅应当有目标,有规划,而且应当随着组织发生的变化,及时修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提供职业生涯咨询与指导

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仅靠其个人力量所能解决的问题,相反职业生涯目标、规划及其可行性需要得到来自企业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给予必要的咨询和指导,从而使员工能充分认识岗位的特征和要求,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切实建立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

(三)多途径开发员工的能力

能力开发是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保证——组织协助员工规划其生涯发展,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轮岗等发展的机会,促进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应结合员工职业发展目标为员工提供能力开发的条件。能力开发的措施可以包括培训、工作实践和业务指导等。

1.教育培训

结合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使员工更快地体会到岗位的需要,提高知识和技能,较少的失误和浪费,得到更好的产出。

2.工作实践

工作实践可以是扩大现有工作内容或工作轮换。通过这种时间,可以给员工提供在各种不同工作岗位之间流动的机会,同时能够给员工提供多通道发展的机会。这也是一种培养多面手人才的方法。

3.业务指导

业务指导是一套主管或资深人员在工作现场直接传授工作技能及相关知识给现场员工的一种有系统的教导方法。这是传授现场技术及知识的有效方式,也是员工正式培训计划中不可或缺的学习机会。

(四)进行检查评估与反馈修正

1.检查评估

企业应成立独立检查小组定期组织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独立检查,评价各个部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执行结果。把这一评估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让各个管理部门在实际上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制度。同时对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分析析员工是否达到或超出目前所在岗位资格要求,距离下一步职业目标的差距,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依据。

2.反馈修正

反馈修正是一种双向的沟通过程。一方面检查小组在检查评估结束后,向各个部门负责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人员反馈评估结果,要求其就工作不足之处做出改正;同时被检查人员向检查小组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完善制度的建议。另一方面检查小组向员工反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帮助员工分析前进途中的问题和差距,并提出改进措施或者建议调整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只有做到这点才算是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五)制度与保障

1.完善规章制度,确保流程运转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需要,制定并完善了相关管理办法,明确了组织实施、考核评审、成果运用的具体流程和要求,使职业生涯规划中各职级上升的评价透明化、标准化、规范化。把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纳入了日常管理范围,做到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并不断总结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持续改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落实责任

组建由人力资源部门经理为组长,各事业部副经理与部门经理成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部门各职级通道、岗位要求的审批、人员定岗及转岗研究决定、考核测评审核等。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该领导小组的运作,定期召开会议,计划和总结公司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工作,建立职业发展档案,并负责保管与及时更新。

四、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医学类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029-02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社会发展不和谐的因素之一。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增强主体意识、明确目标,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结合社会需要,开拓美好前程,对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 调查对象

参与本次信息采集的是600名医学类在读本科学生。各群体分别统计如下:(1)性别比例:男生20%,女生80%,男女性别比例为1∶4。(2)年级比例:大四学生8%、大三学生29%、大二学生21%、大一学生42%。

二 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根据调查目的,设计了《医学类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按照年级、性别对我校建设路校区本科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60份,其中有效问卷530份,样本分布均匀,样本容量、样本代表性都能满足统计分析要求。

三 调查结果及分析

1.大学生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途径

据调查,大学生获取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学校开展教育培训(48.6%)和父母、教师、朋友(46.8%),这说明大学生除了利用现有的资源自发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外,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是最重要的渠道,学校教学工作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普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

据调查,听说过但不太了解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71.2%,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非常了解的学生只占了7%,在大学生中,仍有较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太了解,这说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普及还有待提高。

3.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及需求程度

据调查,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高达73.8%,有将近一半的同学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由此说明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和需求度很高,反映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度的提高,同时也反映出相关服务的不足。

4.大学生对现在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的了解情况

据调查,仅有三成的人对现在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比较了解,而对现在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有所了解的人将近六成,还有基本不了解和根本没有考虑过的。这说明有将近70%的人对现在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不清楚。

5.当代大学生对将来的职业考虑情况

据调查,有三成的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考虑了很多,为自己做了较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有超一半的人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有一点想法,说明大部分人没有较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小部分人处在迷茫中,甚至有人根本没有考虑过。

6.学校举办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课程或讲座对大学生的帮助程度

据调查,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学校举办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或讲座很有帮助,受益匪浅,说明学校举办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或讲座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7.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更希望看到的活动

据调查,大部分人选择了需要有关职业规划和人力资源相关知识的介绍,少而精(43%)和请一些企业的人事经理谈谈他们的用人之道及就业情况(35.6%),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还不够了解,希望进一步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质,以便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 总结及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对职业生涯设计和未来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同时通过此次调查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调查高校的职业指导体系所提供的服务可以进一步拓宽,就业指导中心的服务工作存在较大的可提升空间。在此,结合调查分析的结果,对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1.正确认识自己,强化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和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作为在校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了解自我是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从入学起就应该对自身爱好、个性特征、相关经历以及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确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同时,高校也要通过多种途径如开展职业测评、职业训练、邀请职业指导师讲课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尽早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2.“软件”和“硬件”相结合,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职业测评系统工具和咨询服务工作室以及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是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硬件”上,要投入必要的物质保证,加强如咨询辅导室、信息查询室、面试模拟室等职业生涯教育必备设施的建设。在“软件”上,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求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从事职业生涯规划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理念、文化素质、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

3.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一套科学的体系。高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中,并根据不同的年级开设不同的内容,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同时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课程建设,关注就业过程中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用人单位对专业素质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4.搭建平台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尽早树立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职业规划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科学地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应搭建平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如加强网络宣传,提供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各种资料,设置网上个性化的问卷调查、咨询和生涯指导;邀请相关专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讲座,介绍不同行业的市场定位、发展前景、经营管理战略思想以及从事该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等,使学生尽早认识该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发展前景,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定位;开展“个人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模拟面试”等系列活动。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一系列活动,不断增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引导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变“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努力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第9篇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G61-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引导学生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为主线的综合教育活动。[1]从国家到学校及学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认识不清晰

中职学前教育的学生大部分对自己的未来就业有明确的方向,即当一名幼儿园教师,但对于幼儿园教师这一岗位的职业认知却十分模糊。同时,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与学生的性别还存在一定的关系,男生在确定目标的能力和制定计划的能力优于女生,而女生在认识自我方面能力优于男生。[2]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占绝大多数,男生极少。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中,缺乏与异性间的交流探讨,促使以女生居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社会经验的积累和综合能力发展上有明显的不足。

2.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度不高

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多数是在学生入学时请专家、幼儿园领导等开设讲座,对毕业班进行就业形势与信息分析的课程。总体来看,缺乏稳定的课程结构体系,缺少学生对就业观念和职业认知的教育,对学生实际帮助较少。学校有没有专门的教师教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数由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和辅导员担任。这些老师本身就出自不同的专业,并非专门的指Ы淌Γ对职业生涯规划也不熟悉,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样一来,学生职业规划的科学理论指导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专业针对性不高。

3.家庭、社会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这是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的一个重要原因。[3]家长受传统教育影响,认为孩子在入学后只有到毕业时才开始考虑到就业的问题,导致孩子对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模糊。同时选择专业时多数学生还是由家长做决定。中职的学生由于还未成年,对父母的依赖也较大,所以,当学生面临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时,难以根据自身情况,全面的分析应对。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支持幼教事业的发展,但由于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还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工资待遇也较低,这些都在一定因素上影响学生选择学前教育这一专业。

二、完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1.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

职业生涯规划需长远考虑,学校从新生入学开始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制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根据目标调整自己的方向。同时,不能仅仅通过实习来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可在学生入学后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亲身感受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并通过身边人,学校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的职业信念。

2.完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设

学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可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培养意识,教师与学生多加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发展目标,初步设定职业发展路线。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在完成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客观的评估自己,对最终的职业发展目标定位。而毕业班的学生,应注重对他们的个别辅导,并适当的开展一些就业方面的知识,进行专业实践培训,指导学生更好的就业。同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个工作。还可以通过聘请资深的职业指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状况有深入的了解。

3.鼓励多渠道积极参与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家长适当的鼓励孩子多与社会接触,对社会、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都会有一个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是达不到效果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共同努力。鼓励社会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中职学校积极与幼儿园合作,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机会,学校与幼儿园共同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课程,邀请校友返校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助学生对自己工作的了解,引领学生成长,并利用校友资源为毕业班的学生就业提供帮助。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制定相关的标准,促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教育更加规范科学专业。

参考文献:

[1]陈瑛.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1):170-173.

第10篇

关键词 航海类专业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7.38;U675-4 文献标识码:A

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双重推动力作用下,我国海员劳务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航海类大学生为使自身占据一席之地,必然要充分重视未来的职业规划问题。航海类院校也需在大学生入学之初,就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使之能够在科学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并成功走向职业岗位。

1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的职业、职务、职位的发展过程。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对一个人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预期和计划,是在测定、分析、研究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为自身制定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选择相应的职业或岗位,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计划,制定基本措施。如:进行个人职业的近期和远近规划、确定阶段目标、进行职业定位等。

在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中,影响因素众多,包括个人需求、心理动机、家庭影响、教育背景等,职业生涯则需经历职业准备期-职业选择期-工作初期-工作中期-工作后期-企业结束期,因此需系统地进行个人的职业规划,在充分考虑个人兴趣爱好、特点以及能力的基础上,关注时代特色,进而确定个人发展的职业方向、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计划,提升就业成功率,确保自身拥有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

2航海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航海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本次研究中,搜集了大量航海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体实施情况的相关资料,并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通过资料的分析和数据的统计整理,归纳总结了航海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大学期间,正是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此阶段,大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活充满向往,但对于职业的理想思考和规划却很少。在航海类大学中,大部分学生并未能充分重视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该问题存在,也必然会对大学生未来职业选择和职业定位造成一定的影响。

2.2自我认识不充分

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往往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自我认识不充分,致使其在面对职业选择、职业定位等问题时,都十分茫然,无法确定正确的努力方向。而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对于大学生职业岗位定位意识也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对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航海类大学生还存在缺乏自主思考和判断的问题,自我分析能力十分欠缺。

2.3未确立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目标的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航海类大学生而言,其既是引导大学生成长的指向标,也是督促大学生不断突破自我的动力源泉。本次调查中,发现仅有27% 的大学生为自己制定了具有一定系统性的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而这部分大学生多是在接受先关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后,才逐步尝试为自己制定个人事业生涯规划的计划。其余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目标认识模糊,未能在大学生活中明确定位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对于未来职业认识的缺乏,也致使航海类大学生无法为自身制定正确的、具有引导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为自己的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4职业准备缺乏

当前,我国大部分航海类院校已经在学院内开设了职业指导的选修课,这使许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流于表面,多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尚十分模糊,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初期也信心百倍期望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目标,但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大学生渐渐得就会失去起初的热情和耐心,并将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当成一次课堂作业,并未付诸实际行动。职业生涯规划属于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目标不同,职业生涯规划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充分满足自身职业发展需求。确立职业生涯目标后,付诸行动是关键,为达成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大学生需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自身职业发展决策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素质,而在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很多大学生临近毕业才开始着手准备,而这根本无法满足自身职业需求。

3航海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针对航海类大学生职业生涯中存在的问题,对造成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为四点:

(1)大学生自身问题: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欠缺;

(2)航海类院校问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制尚不健全;

(3)大环境问题:不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4)发展中的问题:当前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尚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问题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的分析,以航运企业对航海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本文提出了航海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步骤。

3.1自我评估

职业生涯规划属于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自我认识是迈出个人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因此有必要对自身的兴趣、性格、情商、智商、协调能力、管理能力、掌握的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以能够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并能够在航海职业规划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在对航海类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时,也要注重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如在指导过程中,通过询问的方式,使大学生深入地思考关于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优势等问题,是否适合进行远航工作,在远航工作中自己具备何种优势,如何在今后的航海工作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同时,注重对航海类大学生思考方式的引导,使之能够客观征询教师、家长以及朋友的意见,客观看待来自家长、朋友的评价,理性看待自身的优点的和缺点,能够在确立职业生涯目标中扬长避短,使自身职业生涯目标更具现实意义。

3.2职业生涯路线选择

职业生涯路线的确立意味着又向职业生涯规划迈进了一大步。发展路线不同,各阶段的要求也不同,需完成的目标也各有差异,必须做出抉择,以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能够按照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前进,有针对性地提升自我。因此,航海类大学生在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之初,必然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向哪一条路线发展。这就要求航海类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分析自身情况,在充分考虑航运业发展情况和自身从事航运类工作的利弊情况后,为自身制定能够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最佳路线。如:大一,加强专业认识和自我认识,注重个人修养的提升;大二,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就业体验岗等活动,提升自身的航海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从事远航工作的专业能力,一方面,为大学生向社会人角色转换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做好从事远航工作的准备工作。对于航海类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模式相对固定(普遍晋升模式:见习驾驶员-三副-二副-大幅),在学习过程中,只需一步一步坚定走下去,必然会有所收获。

3.3确定职业生涯目标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可使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定位与规划中免于盲从,同时可有效防止在毕业后产生茫然无措感,能够更为坚定地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职业生涯规划中囊括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目标设定时,需注意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两相结合,明确短期目标的完成是为了更好地完成长期目标,长期目标的确立是为了敦促短期目标更好地完成。航海类大学生可由日目标的制定出发,进而制定周目标、月目标……循序渐进,以逐步完成自己的长期目标。

3.4行动计划的制定

职业生涯目标确立以后,行动是关键。远航工作艰苦、流动性大、危险性高,这也要求航海类人才的培养必须充分满足国际性、国防性、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要求,因此,还需将目标进一步细化,落实为具体的措施。制定行动计划的过程中,也需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途径逐步去完成自己的目标。例如:航海类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重视航海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则要注重更具远洋船员的职业要求,进行知识的重组,以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充分满足职业需求,将自身所学知识的整体效能充分发挥出来。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自身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因此还要适时进行自我评估,并根据时代需要与自身需要,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作出相应的调整。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学生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 作用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逐渐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并成为提升就业指导工作职能的重要课题。在就业指导工作呈现出多形式、多元化局面的今天,对此应加以必要的重视。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需进一步挖掘探索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缘起及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源于美国,早期以职业指导的形态出现。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的职业形态比较稳定,工作机会与选择范围比较狭窄,个人对职业的观念大多倾向于谋生的考虑,职业生活主要以工作为核心,因此,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在于协助个人做出职业的选择,仅是一项作为解决失业和就业问题的社会工作。随着人本主义思潮兴起,职业指导也逐步地由最初的简单“协助人择业”演变成了一项“协助个人发展、接受适当与完整的自我形象,同时发展并接受完整而适当的职业角色形象”的工作,它的名称也就由最初的“职业指导”变成了“职业生涯规划”。

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涵盖了个人探索(认识自身)、职业探索(认识职业)、就业形势和政策分析、职业素质塑造、成功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指导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从而更好地成长和成才。

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1.认识自我、准确定位。相对客观全面的自我认识帮助大学生更好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科学清晰地分析出个人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通过就业指导老师指导借助信息化的职业倾向、职业类型测量分析,如:测定职业能力倾向的明尼苏达空间关系测验、贝内特机械理解测验、明尼苏达文书测验、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评;测评气质类型人格特征的明尼苏达多人格测验、艾森克人格测试、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测验和 MBTI 职业性格测验等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良好的自我认知。

2.准确描述职业愿景。职业愿景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动力所在,明确的职业愿景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职业生涯的构想和规划。确立目的性强烈的职业愿景尤为关键,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因此关键是要准确清晰地描述出自己的职业愿景。在职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撰写自己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职业愿景制定方法。在职业生涯规划书中精细规划大学每学年的学习生活,畅想在未来 5~10 年的完成目标,充满理想与斗志地投入大学生活。

3.发掘学生个体潜能优势,增强应对职业竞争的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将会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同时促使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选择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4.实现发展目的与计划的统一,为介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人谋求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与安排的设计,具有明确的计划与目的性,学生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了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领域,确定自己能干且能干好的工作,明确了切入社会的起点及提供辅助支持、后续支援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了个人人生目标,即给了自己的人生较为明确的定位。初步解决了“我会什么” 、“社会可能给我什么”、“我如何选择” 、“我怎么做”等问题,在发展目的与计划统一的基础上使职业理想可操作化。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就业指导工作实施对策

1.重视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特殊作用,加强对辅导员的相关学习与培训。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在大学校园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同时,辅导员也是一个多面的角色,凡是涉及学生心理、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往往是由辅导员进行相关工作的。结合辅导员工作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性质,笔者认为,让辅导员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辅导员的实际工作经验,指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本身的角色定位、职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实际意义,辅导员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的指导者与引路人。同时,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中得到提升。

2.构建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的班级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班集体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载体,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奋斗目标,同学们在感情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相互影响。在班级建设方面必须主动进取,立足现实又要面向未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班级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构建务实、开放、有效的班级建设模式。

3.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通畅、有效的信息渠道,逐步健全和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及时的信息更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生命力所在。

4.引导学生重视评估与反馈。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有很多,一些变化因素可以预测,一些可能难以预测。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要善于根据效果进行评估与反馈,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职业生涯中的不和谐之进行矫正。这种建立在清晰、标准、客观、实事求是基础上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总之,成功要有美好的愿景导航,更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工作,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提升择业就业能力,对高校的良好发展与品牌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夏利波,王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索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8(14).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深入研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高校为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让大学生在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心理等职业素质的教育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一、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淡薄、理念不清

职业生涯规划对社会、高校和学生个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社会各界对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及其作用的认同很不乐观。当前,部分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教育不到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大量高校只是硬性执行国家的政策精神而已,在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配备、课程设计等方面缺少必要的人力、物力投入,教师自身的素质也不高,授课内容又偏重于理论性,实践性差,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因而效果不佳。致使部分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将来如何发展”、“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等问题缺乏认真的思考和必要准备,加之部分教师对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理解不够透彻,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二)缺乏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起一整套教学体系。需要大批具有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人才测评、良好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目前,部分高校尚未根据国家规定,按比例进行资金和人力投入,专业化指导队伍严重欠缺,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教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来指导,受客观和主观条件的限制,教育质量和水平也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学生缺乏有效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

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倾向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权衡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我们不难发现,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他们对制作简历、写自荐信、搜集就业信息、准备面试、就业基本礼仪等常识性问题不甚了解,表现为求职过程中没有目标和想法,看到需求就投简历。在与用人单位沟通时,过分关注经济利益,而不考虑职业前景与长远发展,更不考虑个人的能力和优劣势,择业盲目。

(四)缺少专业的高校学生生涯规划心理教育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随着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也在不断增加。一部分大学生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出现了心理焦虑等情况,近而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无法很好地挖掘自身潜力,更不能很好地设计出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当前,各高校配备熟练的心理咨询教师较少,其专业性也不够强,许多还停留在解决上门咨询学生问题的层面,面向的学生群体面较为狭窄,且十分被动,更谈不上专门按照大学生生涯规划特点开展专业心理辅导。在如今强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心理变化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引起关注。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建议

(一)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教育

社会氛围影响着高校或大学生个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首先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学校海报的宣传、举行专题报告会等形式,使大学生们能够深刻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意义,学校要让学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明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提高同学对职业生涯设计规划的重视;其次,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涵着许多的知识内容,要通过就业指导教授学生相关知识,如职业生涯规划要素及其关系;职业生涯规划内容、步骤、原则;如何避免规划误区等等;最后还要让同学明白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指导同学在不断的认识、调整、完善过程中实现自我。

(二)合理地设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在美国已有4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绝大部分高校尚未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只在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中稍有涉及,内容不仅简单,而且教育面很小。因此,各大高校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就应当充分重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应将职业规划列入教学计划,使其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系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职业生涯规划走进课堂。设置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每一位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都要面临就业这一重要抉择,通过专门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为自己开展科学而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作用非常关键。教师本身的阅历和经验将对大学生产生较大影响与触动,也会直接关系到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效果,因此,为保证做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需要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人员应具备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知识含量,指导人员应逐步专业化、专家化。

(四)引入并加强职业咨询和人才测评建设体系的力度

职业咨询和人才测评建设体系一是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做测评,给予测评对象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评和解释,二是需要有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给予测评对象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个体在成长过程当中对自我的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都会有些感性上、经验上的认识。因此,职业测评因以心理测量为基础,在职业领域内对人的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评价,从而为高校和个人两个层面的职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引入职业测评体系,使大学生通过职业测评,了解自己在能力、动机、兴趣及个性等方面的特点,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学生把握了测量结果,就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消除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

高等学校应当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努力帮助每位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就能设计好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切实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烟台南山学院;山东;烟台;265713)

参考文献:

[1] 周家华、黄苏芬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6 No.7 Jul.2010 188-200

[2] 李萌、李平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初探 科技信息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