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盒子历险记

盒子历险记

时间:2023-05-29 18:04: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盒子历险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他们到了一个鬼森林。娜娜害怕的对炎炎说:“我们怎么到这来了?这里好恐怖啊!”

“是啊!这里阴森森的,会不会有鬼呢?”

走着走着,路边的一片叶子突然发出绿光,接着,这片叶子变成人说起了话:“你们好,我是这个森林的树叶精灵。你来这里干吗?这里好久没来过人了。”

娜娜和炎炎小声的问道:“怎么回事?这里是哪里?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

这个树叶精灵低着头说:“唉。这里是艾薇儿魔法森林。你们会到这里,是因为你们被选中了,是这个森林的救世主啊!这是全森林的动物祈祷把你们盼来的啊!”

娜娜他们俩个奇怪了:“我们俩个怎么成了救世主了呢?这是怎么回事啊?”

树叶精灵哭了:“呜呜呜……全是我一时贪玩、好奇,让森林变成了这个样子。不瞒你们说,我在小时候,这个森林还是一个美丽的魔法森林。我住在爱娜阿姨的家里。可是,好景不长。一天,我趁爱娜阿姨不在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己偷偷打开了她不让我动的盒子。可没想到,盒子里竟是被封印的地狱魔鬼:三头魔狮迈尔德。它有一双红黑色的三角眼睛,眼睛中充满了邪恶、怨恨、复仇的气息。它瞪了我一眼,就化作一阵黑风飞走了。

树叶精灵哭得更厉害:“从那以后,爱娜阿姨再也没回来。森林没了保护,许多魔鬼来捣乱,森林变成了一个鬼森林。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娜娜和炎炎看了,下定决心:拯救森林,赶走魔鬼,找到爱娜阿姨!炎炎说:“不用担心,我们会救出爱娜阿姨的!你叫什么?”

树叶精灵擦干眼泪,说:“我叫奈惠。希望你们早日找到爱娜阿姨,拯救森林。”

第2篇

电皮恢复了原型,累倒在地上,我慢慢的爬向巧克力,咬了一口,感到浑身力气十足,我把剩下的给电皮吃,电皮睁开眼后,身体发光,进化成了艾得奥斯,别名-巨翅黑龙,,我们两个走出洞穴,我点了点,正好6000个糖果金币,6个洛克羽毛。一个日冕、雷霆之石、一个香浓棒棒糖和那本在阿拉伯帐篷里得那本书。

我们两个出了妖王洞,一切封印解除了,我们也骑着千里马走了,我边看书边走,发现了一个盒子,打开后,哇!2根洛克羽毛,一个大地之石,一个冰晶之石,一个草叶之石,我把两根洛克羽毛拿出,显示出两个咒符,一个画着电,一个画着火,我把日冕之石和雷霆之石放上去,瞬间,书变成了一个权杖,雕刻精美,精炼黄金制作,头有个水晶球,里面装着五颗宝石,啊!不对中间还缺一个,这时艾得奥斯一下子跳了进来,一瞬间,六颗宝石闪闪发光,我仔细看了看水晶球,有电皮的幻象,他说:“这是召唤魔杖,可召唤六只圣兽,是雷龙、黑龙、火龙、草麒麟、冰麒麟、土麒麟。”

我走着,忽然,千里马一下子摔到了,也窒息了,我看了看周围,杀气腾腾,前面有一座高塔,我准备上去看看……

(未完待续,下一集,糖果王国历险记(五)一定要看哦!)

第3篇

本次国产动画电影专场推介暨论坛活动由《综艺报》联手主要电影院线公司等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动画电影投资、制作、发行公司,在京60多家影院和50多家媒体代表等共2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盛会。《综艺报》总编辑陈晓梅在致辞中说,本界论坛活动在前两届的基础上增加了动画电影项目创投推介、动画电影推介两大环节,鉴于当前国产动画电影在各方面的长足进步,本次高峰论坛活动的主题锁定为“新动画:新势力·新市场·新形象·新技术”。

动画电影发展潜力大

高长力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动画目前正面临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化的阶段。2012年,全国动画制作企业已达到500多家,全年共审批备案动画电视片和电影536部。政府将颁布一系列制度措施,鼓励优秀动画创作。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杨步亭则指出,本次活动为国产动画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和营销推广等产业链各环节提供了很好的沟通交流平台。

主办方还在现场了《2012年国产动画电影产业报告》: 2012年共制作完成并获得公映许可的动画电影33部,有22部国产动画进入市场,产出票房4亿元左右。

9部动画电影集体亮相

在论坛开始之前,多部将于今年暑期上映的重磅动画电影悉数亮相:浙江博采传媒将于8月2日上映的《昆塔:盒子总动员》现场该片的“欢乐版预告片”和主题曲MV,并还在现场向大家推介了《昆塔》系列的第二部。卡通先生此次除了推介暑期将上映的《我爱灰太狼2》之外,还带来了将于明年寒假开画的《熊出没》,以及新项目《辛巴达历险记2》。银润传媒电影事业中心此次带来了将于国庆档上映的《我是狼》。此外,由淘米网打造的《赛尔号3》和北京电影学院代表推介的《终极大冒险》,以及合肥泰尚科技文化公司出品的《太空熊猫历险记》等均向与会代表进行了路演。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参与路演的7部动画电影和2个动画创投项目,各有特色,可以看出国内动画企业在创意、形象塑造、技术和制作方面的进步。

关注动画新势力、新市场、

新形象、新技术

近两年,国内涌现出近百家动画电影制作发行企业,而随着观影人群的快速增多和终端市场的迅速扩容,均为动画电影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在高峰论坛上,来自动画电影制作发行领域的代表与来自院线影院的代表就动画电影的“新势力·新市场”展开对话。动画电影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动画形象的塑造,而动画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动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来自动画电影制作界的多位嘉宾还围绕动画电影的“新形象·新技术”展开交流。

主题论坛 :新形象 新技术

朱亮亮 博采传媒有限公司电影宣发负责人

为了在视觉效果上达到观众所期待的效果,《昆塔:盒子总动员》选择了微缩模型实景拍摄的方式。我们一共搭建了7个微缩模型,然后将实物实景缩小60倍进行3D拍摄,并自主研发出KMOKE9轴全自动逐帧拍摄设备,确保成像间的微距精确到μ级,将微缩景观立体拍摄和CG制作技术结合,才达到大家现在看到的震撼效果。相信随着国内动画企业实力的增长和技术方面的提高,国产动画与好莱坞动画的差距会逐步缩小。

蔡华 阿里云资深技术专家

云计算的概念出现很多年了,大家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也在服务于各行各业,包括动画制作。云计算将成为动画制作的基础设施——把计算当成基本的服务工作,以《昆塔:盒子总动员》为例,如果出品方用自己的渲染农场渲染这部电影需要28年,而阿里云只用了4个月。在这部影片渲染高峰期,我们动用了6700台高性能的服务器,这些计算机加在一起有15万核,内存加在一起有600TB,而《阿凡达》的云计算资源是3.5万核。

袁梅 其欣然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

从《神秘世界历险记》的经验看,动画电影,特别是原创动画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是动画形象。这个形象要可爱,色彩绚丽,能让观众眼前一亮。其性格,故事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在《神秘世界历险记》第二部中,我们做了很大调整,情节力求简单,又增加了很多生动搞笑的细节。小女孩雨果、拉拉,还有大熊,都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

于胜军 《我是狼》导演

《我是狼》用最传统的二维手绘技术制作,以前我们称之为“美术片”,比如经典的《大闹天宫》。艺术说到底是一种情感表达。现在很多动画制作运用三维技术,但我们一直坚守着二维手绘——就像“妈妈菜”,我们走得远了,吃了很多西餐,很多大餐的时候,却越发地怀念小时候的“妈妈菜”。动画本来就是赋予一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以生命的艺术形式。真实世界什么都有了,为什么还要做动画,动画的好处就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我们要赋予它一种内涵和文化,当这种内涵和文化赢得了观众心,这个形象自然就立起来了。

王川 《魁拔》系列动画电影导演

从《魁拔1》到《魁拔II》,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产品,一方面是满足一部分新增观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培养一个掌握这种技术的团队,将来为全行业服务。有人问,现在都是CG时代,为什么还要坚持手绘?不是说手绘就比3D好,而是在将来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形成一个产业链的时候,作为一个平台,我们不能没有手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魁拔》在做平台建设和技术积累过程当中完成的任务,就是为了可以在未来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朱承华 淘米网执行副总裁

中国动画电影需要中国人来做,表现中国的本土题材,就像于胜军导演所说,西餐取代不了“妈妈菜”。但我们需要学习西方讲故事的方法。一个好的故事和用一个好的方法来讲故事是两件事。讲故事的方法包含了方方面面,也包括技术手段在内。在参观好莱坞制片公司时,有一些细节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比如配音,他们通过几十次的反复配音以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在做动画的时候,同样需要这种认真和执着。

主题论坛 :新势力 新市场

黄群飞 北京新影联院线总经理

今年的论坛议题突出国产动画之 “新”,一方面今年有很多新公司开始进军动画电影制作和发行;另外,今年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打了一个翻身仗。尤其是今年“六一”三部国产动画电影均取得了高票房,给足了大家信心。但我们要清楚,动画电影决不等于“儿童电影”,国产动画要在创意和品牌形象塑造方面向“全家欢”看齐。

朱亮亮 浙江博采传媒宣发负责人

博采传媒之前做了20年的广告,但企业要发展,就不能一直做广告。我们看好国内电影产业的未来发展,而从市场角度看,动画电影更容易打开国际市场。《昆塔》系列从创意之初就定位于“用一流的技术,打造一流的动画”,包括形象塑造、故事编排和技术开发运用等。这也是整个《昆塔》三部曲的发展方向。

徐林 银润传媒集团电影事业中心总裁

一部好的动画电影,一定要有好的营销和发行团队做保障。《我是狼》重新燃起了我对动画电影的向往。目前国产动画的成年观众市场缺失。比如《我是狼》很多内容只有成年观众才看懂。很多成年观众对很有想象力和创意十足的动画片比较接受。只有打开成年观众市场,我们的动画电影才能有所突破。

陈英杰 卡通先生影业总经理

卡通先生投资的电影,首先考虑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只是增量。我们的动画比好莱坞更接地气,可以首先满足中国儿童的观影需求。从某个层面而言,动画影片确实比真人电影更容易进行海外销售。但正因为“动画无国界”,我们和其他国家面临同样的标准。卡通先生和狮门影业签了协议,这算是走出国门的一次尝试。

秦伟 北京安石英纳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二三线城市银幕数量增给动画电影带来一定的票房增长,但是从整个受众群体来看,像“喜羊羊”这样的动画电影,在低龄化的观影群中一直没有提升。观众在不断成长,动画片市场在不断扩充,如果制作跟不上,观众必定要分流。这也是大家一致呼吁动画电影要不断创新的根本原因。

刘明 世茂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好莱坞的影片做出原画以后,会找各种年龄层的观众来看手稿,然后偷拍观众的反应作为参考,以此判断哪一个年龄层的观众对这样的造型感兴趣。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动画电影,只有创作者自己在陶醉,放到市场上观众不喜欢,经不起市场考验。品牌形象背后其实是故事,能否编好一个故事,然后用各种技术手段讲好这个故事,至关重要。品牌形象最终的落点是讲故事的能力。

第4篇

卡通先生影业公司首席运营官陈英杰感叹道:“目前的格局和2009年我们做《喜羊羊与灰太狼》时大不一样了。这两三年,有十五个品牌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过去,成熟的动画系列片只有喜羊羊一部,现在至少有四到五个系列。算上新媒体的儿童网游、搜狗皮肤,应该有十多个新形象。”

新作品的开发路径

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地开始开发卡通新形象,而不是继续在《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经典故事中寻找灵感?

《潜艇总动员》总制片人肖勇认为,经典角色的开发受到制约。“比如《西游记》,开发出很多个版本,但仍然受到故事主线的局限,大家约定俗成的审美也会阻碍作品的创新。”陈英杰则认为,“当今儿童对新形象的接受程度,远比我们对市场的估计要快得多。今年年初,网游改编的电影如《洛克王国》《巴啦啦小魔仙》以黑马姿态杀出,获得高票房,这是一个市场信号。”

话虽如此,但真正一炮走红的动画电影,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巴啦啦小魔仙》,要么由热播电视剧集改编,要么脱胎于成熟儿童网络社区,都有着广泛受众基础。这些作品也可称之为“原创”,但依靠产业链的整合营销,无疑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目前正在制作中,预计将于2014年贺岁档上映的《熊出没》就延续了这条路径。

《熊出没》是由热播同名电视动画剧集改编。这套用CG动画制作的动画剧集2012年初开始在央视及各大卡通卫视播放,很快成为2012年度各卡通卫视的收视明星。2013年初,贺岁特别篇《熊出没之过年》于大年初一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最高收视达到3.87%。该片的制作方是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下属子公司——深圳华强动漫科技公司。该公司之前也做过《小鸡不好惹》《十二生肖闯江湖》等动画剧集,虽未大红大紫,但通过这些作品的积累,他们逐渐摸清了中国儿童的需求,也打造出了一支较成熟的队伍。到了2011年,深圳华强已经是电视动画剧集出产量排名第一的公司。《熊出没》动画剧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在《熊出没》剧集里,熊大、熊二这两只性格迥异、充满喜感的狗熊兄弟和森林开发商光头强斗智斗勇。“《熊出没》里的两只熊脱胎于动画剧集《十二生肖闯江湖》里的东北山中的‘土匪’熊,但是创作人员后来发现这两只熊深受观众欢迎,于是想到以它们为主角设计形象。” 深圳华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丁亮对记者介绍。为了让作品更有社会意义,故事特意融入了“环保”主题,得到了不少家长的好评。

相比得天独厚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从零起步的动画电影如《魁拔》《潜艇总动员》等,则选择了一条长期发展的道路,在没有任何产品认知度的情况下,经历了观众从陌生到逐渐接受的缓慢“进化”。

提到《潜艇总动员》的出现,还要稍往回倒带,说一说另一部国产动画电影《魔比斯环》。《魔比斯环》是《潜艇总动员》的制作公司环球数码创意控股有限公司走过的一大段弯路。

2005年推出的中国第一部三维动画电影《摩比斯环》,承载着庞大的野心。该片集结了好莱坞的导演、制片,300多人的团队,耗资1.3亿,耗时5年。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宣发缺乏经验,这部大制作最终遭遇票房滑铁卢,整个团队也面临解体。最后通过资本运作,公司才得以重新出发。

经过这次失败,环球数码开始认真研究市场需求。以前定位在国际,现在他们终于明白,中国动画要想打入好莱坞极为困难。满足中国本土观众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在行业里已经13年,技术已经没有太大差距,现在积累的是创意和故事。外导在创意上对我们帮助不大,中国人需要什么故事,自己最清楚。”肖勇说。而观察这几年动画电影市场的发展,他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接地气的中低成本电影比大制作更讨喜。于是,环球数码明确了创作思路: 在“六一”儿童节,给3-10岁的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带来合家欢动画片。

为什么不用电视剧集做铺垫?

肖勇解释道,“环球数码的专长是三维动画。我们是中国最早的三维动画公司。制作三维动画的成本是二维动画的两到三倍。做电视剧集的话,性价比很低。”而且,基于对快速爆发的市场的判断,环球数码认为,电影市场相对电视市场更为成熟,原创动画电影一定有自己的市场。但因为有风险,所以也是在逐步加大投入。

于是,2008年儿童节,《潜艇总动员》公映。但是,300多万的票房成绩,以及并不理想的口碑,让这次“转身”看上去不华丽。但环球数码有心理准备,因为它已经酝酿着一个长期战略。经过试水、再调整的过程,2012年面世的第二部《潜艇总动员》,成为“六一”当天国产影片票房第一,总票房达到1700万元。2013年推出的第三部,截至端午节结束,票房达5200万元。

不断改进的创作与制作

为了开发新项目,环球数码旗下设有多个创作小分队。他们先做角色设计,编故事线,画草图,做短片,然后拿三到五个方案出来对比,选择一个来开发。策划《潜艇总动员》时,创作人员认为陆地上的动物已经被开发得太多,于是想到了丰富的海底世界。“周围有很多人喜欢潜水,这是种很有趣的体验,于是我们想到用潜艇带观众潜到海底。随着剧情发展,又不断增加角色,小游艇、摩托艇等等都加入进来。”

还有参考日系动漫创作的《魁拔》系列电影,凭空创造出“元泱境界”的架空世界,构建了一个宏大的世界观,讲述8岁少年蛮吉与养父蛮小满一起,克服重重困难,抗争元泱境界中最可怕的灾难——魁拔的热血故事。六一期间上映的另一部动画片《辛巴达历险记》则是根据《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改编的,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将国外经典神话故事改编为电影。

今年,新项目的多样化开发,新形象的多元化开掘,远超过往。与此同时,国产原创动画片的制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潜艇总动员》三部影片,每一部都比前作的制作水平高出一截,肖勇将其称作“三级跳”。首先是故事开发上更圆熟,第三部甚至在剧情中加入了四段与现场观众互动的内容;另一方面是技术上的革新,第一次采用了针对儿童的立体视觉技术,根据儿童视觉反应特点,让他们看3D不会产生眩晕感。

尽管收视率一再刷新纪录,《熊出没》剧集略显粗糙的CG技术还是成为观众诟病的焦点。丁亮表示,“电影的技术也将会出现很大改进,与电视版的技术不可同日而语。”并且,为了配合大电影,熊大、熊二与光头强将从敌人变成盟友,联手对抗更大的敌人。这与《喜羊羊与灰太狼》电影版的思路不谋而合。

即将于暑期上映的《昆塔:盒子总动员》更是得到了阿里云强大高性能计算机集群支持,进行全片渲染后期制作,成为中国第一部运用云计算技术制作的国产3D动画片。

规划:小产业链or大产业链?

《潜艇总动员3之彩虹宝藏》获得“六一”票房冠军,除了影片本身的质量,宣传发行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发行规模是历次以来最大的。3D版和2D版同时上映,向全国2500家以上的影城铺开,投放的拷贝有5000个。”由于有去年的好成绩做铺垫,负责发行的中影集团对该片格外重视。一般影院,3D厅和2D厅都是分开的,但这次中影“特别支持”,把2D秘钥给了3D影厅,打破了约束,让《潜艇总动员3》可以灵活排片。

在宣传上面,更是从深圳、广州、北京、上海分公司组织了100多位人员去全国30多个城市去做宣传,把主创推到前台,现场与小朋友接触、交流,感受观众的反馈,从而为明年暑期上映的第四部电影提供创作灵感。

然而,除了制作电影角色的玩偶,环球数码对于电影衍生品的开发尚未有完整的构想。“环球数码的定位就是三维动画制作公司。我们和皮克斯、蓝天工作室的性质一样,聚焦在影片制作。目前看来,衍生品、授权是另外一个产业。”

《熊出没》的规划就大不一样了。

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是动画全产业链上的一个子项目。现在电影还未上映,“熊出没”的服装、道具、公仔就已遍布各大儿童玩具商店。陈英杰今年三月份参加了中国玩具展,两位在中国排名前三位的玩具商告诉他,现在,只要把“熊出没”的形象贴在任何玩具上都很好卖。而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在全国建造的10座动漫主题公园更是为《熊出没》设立专门的景区,孩子们可以直接走到熊大、熊二的树洞里去。景区内还设有专卖店。电影上映前后,专卖店会加大宣传和销售力度。

新形象,大作为?

第5篇

有关万圣节活动的三年级小学生日记作文

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下午我的心既紧张又激动,因为我们英语班举行了万圣节活动。

阳光穿过云层,照射着大地,就连空气都暖洋洋的。秋风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颊,树叶在风中舞蹈,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到了英语学校,我先进入校长室来抽奖。我抓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南瓜灯,我非常高兴,因为我抽到大奖了,我拿了奖品便回教室,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我的快乐。

活动开始了,老师带领我们做游戏,小朋友们各展所长,给大家表演了精彩的节目,老师还让我们用身体摆出一个单词造型。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完成任务。老师夸我们聪明,还给我们每个人奖励了一块糖。接着我们老师让我们组团儿去敲别的班的门,并向他们索要糖果。

同学们,换上鬼衣服,戴着帽子,提着南瓜灯争先恐后地去敲了别的班级的门。进入教室,我们就说不给糖就捣蛋。他们只好乖乖地把糖交了出来,我们拿着战利品提着南瓜灯又向下一个班级出发了……

活动结束了,真是让人难忘啊!

今年的万圣节收获满满!

有关万圣节活动的三年级小学生日记作文二

昨天晚上,我要妈妈给我买了很多糖。我说:“一半是分给同学的,另一半就给我吃。”妈妈同意了,就给我买了阿尔卑斯的糖和大白兔的糖,还有徐福记的糖,我最喜欢吃这三种糖了。

七点过三十分的时候,妈妈叫道:“我们出发吧!”我听见了就赶忙戴上我最喜欢的面具和披肩。我最喜欢这个面具了,因为它的颜色是粉红色的,上面还有一些黄色和蓝色的亮片加以点缀,显得更加美丽漂亮!我的披肩是红色的,上面有许多许多黄色的小星星和大星星。我觉得特别美丽!

我们出发了,这一路上我的心在怦怦怦的跳呢!我的心情又紧张,又高兴。紧张是因为马上就要见到好多“鬼”,高兴是因为过一会儿,我的南瓜盒子里面装的东西,马上就要你挤我碰了!

我和妈妈到了,我就看到了一群“鬼”。他们都穿着奇形怪状的服装,有刘炫彤穿着女巫样子的衣服,拿着女巫用的扫把,可真像一位女巫啊!

突然,蒋一民妈妈叫到:“集合了!”我听见了就到前面排队准备去“抢”糖了!

在路上我和高璐珺有说有笑,她给我了两颗棒棒糖,和一块夹心棉花糖,我也给了她一些糖。

去的第一家,我没坐到电梯,要走路爬楼梯上去!等我爬上去了!我累得气喘吁吁,糖也快被“抢”光了!

后来我们还去好多家,也得到了好多东西。

我太开心了,这真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有关万圣节活动的三年级小学生日记作文三

10月31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它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又名鬼节。说到这儿,聪明的你一定猜出来了——万圣节。

万圣节这一天,小孩子们都会去要糖果。当然了,我们德州晚报的小记者也不例外。这不,今天晚上我们就来到了百货大楼,开始了我的糖果历险记!

活动开始前,我们先画了面具。我拿到面具后,就想:画什么好呢?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决定:画皱纹!我先在他的脑门上画三条线,代表皱纹;然后涂上紫色的眼影和幽灵般的脸蛋;最后我又给它加上了爱心和圆圈,活像一个老巫婆!

面具完工后,终于可以要糖果了。我先跑到一个没有小记者的柜台前,问阿姨:“阿姨,有糖吗?”“有啊,不过你得回答我的问题。”阿姨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份资料:“‘离离原上草’的下一句是什么?”我暗自窃喜:啊哈,好简单!于是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一岁一枯荣。”阿姨笑眯眯地说:“对啦,给你糖!”我接过糖,连声道谢后,又飞奔到另一个柜台去……就这样跑来跑去,不一会儿我就收集到了三十多块糖了。等到集合时,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

通过这个活动,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也可以复习中国古诗词,最重要的是能吃到美味的糖果!

有关万圣节活动的三年级小学生日记作文四

10月28号晚上,我们小记者到乔登美语参加万圣节活动。那里可真热闹呀,墙上挂着很多恐怖的魔鬼、骷髅和南瓜灯,同学们有的装扮成巫师,有的装扮成海盗,有的装扮成白雪公主......我穿着白色的礼服,戴着面具,手里拿着魔法棒,装扮成了小魔仙。

活动开始了,我们被分成了四组,我在B组,第一个游戏是圈南瓜,我们被分成了两个队伍进行比赛,我投了好几次都投不中,就在我失望的那一刻,本来没投中的圈又弹到了南瓜灯上,我真是又开心又激动。然后我们又去学英语,里面有三个老师教我们说英语,边说还边做游戏,我都听不懂,只记住了万圣节是HALLOWEEN,可是我会跟着同学们一起做,最后还是我赢了,真是太开心啦!接着我们又去画南瓜面具,我画得不好,颜料太多了,涂得到处都是,我只好交给妈妈帮我晾干。画完面具,我们又去外面的保安叔叔那里要糖果,我们一起跑到门卫那里大叫:“不给糖,就捣蛋”,保安叔叔被我们吵的没办法,只好拿出很多的糖分给我们,我拿到了很多很多都装不下了。最后一个游戏是咬苹果,苹果被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泡在一个大水盆里,我们排着队一个一个的从水里把苹果咬出来放到一边去,前面的同学都咬到了,可是轮到我的时候,咬来咬去就是咬不到苹果,还喝了很多水,真着急呀,还好最后还是我们队获胜了。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万圣节的活动,真是太开心太有趣了,以后我还要再来参加!

有关万圣节活动的三年级小学生日记作文五

一听到万圣节这个名字,你们肯定会说“这是西方的节日嘛”,当万圣节开始时,每个人都戴上可怕的面具,穿上可怕的衣服。其中就有一句名言——不给糖就捣蛋,英文名是Trick or Treat。

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万圣节活动地点——温州联合广场,当时那里是人声鼎沸,如同海啸般一波一波地涌来。舞台上的主持人介绍了万圣节的来历,它的作用,我才全面地了解了万圣节的由来。今天来到现场的主要是12周岁以下的小朋友,现场分为幼儿组和少儿组,那我当然是属于少儿组的成员了。在开始活动通关之前,主持人让我们少儿组的先上台展示个人秀,配着动感的音乐,一个个小朋友上台展示,有穿超人装的、奥特曼的,还有白雪公主的等等,他们摆着各种各样的pose,简直帅呆了、酷毙了!我呢?是恐怖的巫女,啊哈哈!

第6篇

作者简介:郑向阳,男,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像设计研究。

摘 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的独立影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多元化的技术环境也给我国独立影像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关注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回顾我国独立影像的发展,结合当下“三网融合”的现状与趋势,本文对我国独立影像的内容选题和媒介传播发生的一些变化进行探讨,并在探讨的基础上对其带来的影响进行思考,促进我国独立影像的发展。

关键词:全媒体;独立影像;内容选题;媒介传播;嬗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086-02

“全媒体”是近年来中国传媒业界十分关注并在传媒实践中积极应用的核心概念,对它的一般描述是指采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网页、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通过广播、影视、音像、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三网融合)最终实现为用户提供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何媒体内容[1]。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的传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由传统的单一的信息传播转向了比较复杂的、多媒体之间的竞争时代[2]。面对新情况,我国的独立影像也出现了不同的现象,既有优秀的电影代表作品备受大众瞩目,同时也有一些阴暗面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大众的关注。因此,在新的独立影像生态环境下,就需要对其内容选题和媒介传播进行分析。

一、我国独立影像的概念嬗变

在谈到独立影像时,对其的概念定义还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表示。在过去经常把那些在好莱坞的制片厂独立之外制作完成的影片,同时也基本上不受外界的控制,称作是独立电影。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圣丹斯为代表的独立电影节开始兴起,人们也开始关注独立电影,同时独立电影也逐渐进入了好莱坞的视野,与此同时,大量的好莱坞资金也开始投入到美国的独立电影界。过去对独立电影进行评判的唯一的标准就是资金的筹资渠道,但是现在一部独立电影的资金来源渠道很复杂,和主流的制片商就很难划清界限,所以在现代情况下独立电影已经不能在单纯的以资金筹资渠道来判断其身份了。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人指出来,独立电影的最大特征就是导演的绝对个人控制权,是淋漓的表现某个人的艺术秉性的基地,而不同于好莱坞电影委员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大片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在我国,从操作层面来说,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我国的影视行业都是一个体制封闭、完全国营而又高度计划的垄断性行业[3]。独立影像指的是没有进入到这种体制审批之内或者是没有在这种体制内主流媒介来播映的一些影像作品。根据这个概念,在独立影像中还包含了一种意识形态下的想象和期待,这种期待同时又指向了一种精神,但是文本内容是否包含这种精神以及包含多少这种精神,都是不确定的。但是这种精神在影像里经常被赋予了一种对抗性以及拒绝粉饰现实的特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电影行业也逐渐对社会和民间大众开放,尤其是家用非线性编辑软件与DV的普及更促进了影像生产向着多元化和大众化方向发展[4]。这样看来,独立影像本身其实是一种影像的生产与传播方式,并非一定要趋向于主流或者是非主流。另外,在当今环境下新媒体的出现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独立影像已经超越了过去对影像体裁、内容以及类型的限制,而现在我国的独立影像更是包含了多种诉求多种种类的影像内容,所以以往的“独立电影”就可以被现代的“独立影像”取代,例如在当下那些像《李献计历险记》之类的电影,用“独立影像”就比“独立电影”的称呼更准确,而且涵盖的方面也很全。

二、我国独立影像的内容嬗变

在我国的独立影像发展中,其实很难确定一个具体的时间点,而通常是把在1990年由吴文光拍摄的独立纪念片《流浪北京》看作是我国独立影像的重要基础。这部70分钟长的纪录片描述了北京的一群艺术家的北漂生活现状,在形式风格上开启了我国的独立影像新时代,其中的精神内核在之后很长时间里都被大多数作品来接纳并传承。这种与生俱来的知识分子的立场,对社会底层与边缘群体的特别关注,对社会现实进行的批判精神,都是我国的独立影像在日后继承的基调和难以舍掉的一种秉性[5]。在影视中由于经济和技术的限制和对影像的本土叙事情怀,在我国的独立影像中纪录片始终是其中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因此我国的独立影像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写实性的文化、社会、政治类的小众化的作品。而在选择题材上,大多数都是以社会的边缘群体以及普通人为主,用人道情怀来关注这些人的生存环境,或者是在一种困境里来展示这种人性坚韧的因素。在影像的美学风格上也偏重于写实。但是在观赏情绪上却相对来说比较压抑。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独立影像,其具有的认识价值要远远高于其娱乐的价值,其具有的批判功能也远远大于一般的教化功能,很多的作品也接近于一种社会学的文本。

在我国的独立影像发展中,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DV的出现。在1996年的时候,没有进行过任何影视创作的话剧团演员――杨天乙,用DV对自己小区里一群退休的老头作了三年的生活记录,随后在1999年的时候杨天乙用自己剪辑的近90分钟的纪录片《老头》在当年的日本山行纪录片的电影节上获得了“亚洲新浪潮”影视优秀奖,在次年又获得了法国真实电影节的评委会员奖。DV的出现就在不需要专业指导的前提下,实现了影像的自我表达和自我书写,同时这也让更多范围内的更多人都意识到了在影视中自己拥有自主的表达权与表达能力[5]。在这个时期的很多作品仍然在坚守着下层社会和边缘群体的书写内容,例如是英未未的《盒子》、朱传明的《北京弹匠》等,但是DV的出现使创作队伍在迅速的扩大,相应的创作的体裁也在不断的扩展,这时我国的独立影像就逐渐进入了一个多元化时代。创作人员的进入就逐渐打破了传统的以精英知识分子为主的体裁,我国的独立影像也逐渐进入到了一个多元化观点的时代。

进入21世纪之后,网路技术和网络文化影响逐渐渗透到了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新媒体语境环境下,我国的独立影像的多元化进一步加深[6]。例如在2006年,胡戈恶搞《无极》电影为噱头的影视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而一举成为网络红人,一下子名声大噪。在我国的独立影像发展中这件事情可以看作是网络时代降临独立影像的标志,同时这也意味着在我国独立影像已经跨越了技术、经济以及制度的门槛。这样在新媒体语境下,不需要专业的背景,也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甚至连一部DV也不需要,依靠网路素材就可以实现影像的生成与传播,也能造就一定的媒体事件和大众的狂欢。当各种门槛与壁垒被打破之后,在新媒体语境下我国的独立影像在创作路径与创作理念上已经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且也有明显的分化。但是继承传统人文价值的剧情片和独立纪录片还在逐渐稳定的增加,而随后新出现的网络视频在独立影像的发展中后来居上,吸引着大众的视线,继而成为了独立影像中新的表现形式。

三、我国独立影像的媒介嬗变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独立影像完全以手抄本的方式在流传,这就使得在独立影像在当时完全被限制在一个精英的小圈子里,没有能力向大众公开。因而在那个时代的独立影像很有可能会在以后的书籍记载以及文章转述与网络转帖中被发现,但是这确实是在当时独立影像的传播方式。同时在当时影像的传播业主要是面向海外而不是面向国内的,而在西方众多的电影节也给我国的独立影像提供了唯一的出路,但是随着我国独立影像在国外频繁的获奖,也逐渐引起了西方媒体的注意,在国外的广播公司和电视台购买我国的独立影像作品进行播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独立影像的传播。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的各种民间社团组织开展的一系列展映活动才促进了独立影像的本土传播。例如是北京“事件社”、广州“缘影会”等影迷类俱乐部组织,在我国各地先后上映了上百场的独立影像播放,在2003年的时候我国官方与半官方的影展也开始接纳了独立影像[7]。虽然这些传播媒介的出现给我国的独立影像和本土观众的沟通建立了渠道,但是在整个社会上面临的人群还是少数,主要是面向媒体工作者、影视从业者以及一些文艺爱好者,并且也会由于这些民间影视作品的体裁敏感而遭到有关部门的制止和干涉。因此要想广泛的来传播影视作品,还需要依靠大众媒体。而在全媒体语境下,网络的出现给独立影像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全媒体语境下出现的大量的视频网站把人们大众的生活彻底的带进了影像时代,这样在影像化的生存环境里来制造影像就变得和消费影像一样平常。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独立影像的作品一直在翻倍的增长着,但是由于盗版严重侵袭,因此在国内的天涯、土豆等知名的网站已经建立起了独立影像的专门讨论区,而在土豆、优酷视频上也逐渐增加了原创专区来吸收本土独立影像。另外,人人网、Facebook等具有资源分享功能的一些网站也正在传播着那些优秀的影像。网络要比一般的媒体传播环境更加宽松,同时也在独立影像的风格、类型和选题上更加具有自,而网络传播的成本也很低,传播的方式范围大,同时也具有传播的零时差,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独立影像的繁荣发展[6]。因而在全媒体背景下网路就成了独立影像最重要的传播方式,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影像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在关注着生产的独立影像,这样不仅激发了创作者的创作热情,还激活了独立影像的整个生态圈,同时借助网路平台,也有利于独立影像开发自身的商业价值。

综上,在我国的独立影像发展中,无论是过去的地下方式,还是现在的多元化方式,在全媒体背景之下,我国的独立影像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革,而三网融合环境下独立影像的迅速发展,不仅会促进国内的原创视频发展,还会促进我国的影视界建立相应的良性的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姚君喜,刘春娟.“全媒体”概念辨析[J].当代传播,2010(6).

[2]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

[3]杨旦修.媒介融合语境下我国电视剧内容生产策略[J].艺术学界,2010(1).

[4]聂红江.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融合――兼议传统电视媒体发展之路[J].电视研究,2010(6).

[5]张亚璇.无限的影像――1990 年代末以来的中国独立电影状况[J].天涯,2004(2).

第7篇

“我是国内第一个电影数字调色师。” 马平说。作为一个集新行业、新职位、新技术“三新”于一身的设计师,马平如何看待电影数字调色行业的未来?

兴趣和性格的选择

马平的工作室在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中影集团影视基地,最近马平在赶工期,一直住在这里,很少回市区。他说:“走上数字调色师之路,既是性格使然,也是职业的选择。”

马平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主修力学,自幼爱好新科技产品和影像技术,上学时常去电视台帮忙。刚毕业时,马平疯狂钻研IT技术,成为圈内小有名气的黑客。一次被行业杂志采访之后,看着刊登出来的照片,马平大吃一惊―屋子里散落着PC零件,没有落脚之处,昏暗的灯光下堆放着吃过的方便面盒子和空矿泉水瓶子,马平一头乱糟糟的长发坐在电脑前。“我完全被震惊了,这种生活不是我想要的。”马平说。

于是,他开始远离黑客生涯,去电视台上班,专做影视后期。

两三年后,马平在影视圈有了一定的资源和实力,他和朋友拉到一笔数千万元的投资,做起了影视节目包装公司。这时已经是1995年下半年,马平的工作范围是在节目中插入视觉引导,以整体的UI包装电视台形象。

“三年之后,进入视觉包装行业的门槛变低了,设备降价、成本降低使得竞争越来越残酷,朝着恶性循环的方向发展。”由于行业压力大和合作者经营理念方面的差别,马平选择了离开。

马平进入中影旗下专做后期的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下简称华龙公司),仍做特效处理。“由于我喜欢影像制作,英文不错,又有IT的底子,接触了不少新设备和新技术。”马平说,专业做影像后期之后,对影像的理解比以前更深了。

2005年5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召开数字中间片(Digital Intermediate,DI)工艺研讨会。数字中间片是从传统胶片处理工艺中“中间片”引申而来,是指一种将整部影片过程中所包含的印片、调色、光学技巧、光学字幕等工艺步骤全部进行高分辨率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完成编辑、颜色处理、视觉特效、字幕等一系列工作,并最终将完成的影片输出到电影胶片或其他类型介质上的处理方法或处理过程。从广义的范畴来说,一部影片所有的数字后期制作环节,包括非线性剪辑、数字声音制作等都属于数字中间片的范畴,而数字调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再创作环节。狭义的定义认为DI仅指数字配光(调色)这个环节,数字特效是它的前期环节。

电影《云水谣》调色前

电影《云水谣》调色后

同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太行山上》后期制作全面采用数字中间片,这也是国内第一部采用数字中间片工艺制作的电影。马平带领着攻关小组,解决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圆满完成了这个载入中国电影史的“第一次”。

从进入影像后期制作行业到创办公司再到华龙公司,从制作特效到数字调色师,马平一直在选择自己的道路:“沉浸在影像世界这么多年,发现自己更喜欢安静地做事,不喜欢过多喧嚣。选择数字调色师是兴趣所在,也适合自己的性格。”

现在,马平经常在晚上独自工作。工作室很静,马平从容地与一帧帧影像交流。

在不断尝试中进步

2005年,《太行山上》开启了国内数字中间片的先河。当时为了保险,此片还单独做了一个胶片中间片的版本,后来经过专家评审,在播放时选择了DI制作后的影片。该片播出后引起了国内影视界的注意,从视觉看,数字中间片完全可以取代胶片中间片的效果。马平说:“从数字调色来说,此片是国内第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正由于是第一部,我们一脚迈进去,许多技术不精通,掌握也不细致,存在不少缺点。”

随后几年,采用数字中间片调色的影片越来越多。比较出名的如《云水谣》、《墨攻》、《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夜宴》等。马平说,从2000年全世界第一部全片采用数字中间片制作的电影《逃狱三王》以来,数字中间片已经渐渐成为电影制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前的电影是拍10个月,制作1个月,现在极端的做法是拍1个月,制作10个月。比如目前国外翻拍的电影版《丁丁历险记》就是如此,该影片将大量的投资放在后期数字制作 上。据悉,美国在今年采用数字中间片工艺制作的电影将占到99%,对于一种全新的工艺来说,其推广速度不可谓不惊人。马平认为:“今年是国内数字中间片全面开花的一年,大概有20部影片采用了数字调色技术,以后会更多。”

数字制作的门槛比较高,设备价格不菲,技术也有难度,国内千万元以下投资的制作一般不会考虑采用此技术。马平说,国内基本投资在千万元之上的电影,后期都会采用数字中间片调色。随着这一两年技术的发展,电影产业的大环境变好,电影的投资也在逐步上升,自然会带动数字后期的发展。马平坚信,数字化是未来电影后期制作的必要手段,数字调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摸索创作规律的路上,马平也走过不少弯路。印像尤为深刻的是黑白电影《南京!南京!》的制作过程,前后历经了两年的时间,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使用彩色拷贝片呈现纯黑白影像的工艺。

马平回忆道:“在整个调色过程中,我会经常感觉到心中的不安,黑白影像的巨大的表现空间让我无所适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最有表现力的?调色的过程中,我们曾经追寻亚当斯、弗兰克等经典黑白摄影大师的足迹,但是彩色底片和彩色正片与黑白正负片完全不同的层次关系,使得我们又一度迷失了方向。”

马平常常自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困惑,“数字技术所带来的近乎无限的可能性,让我们轻易地就会迷失在其中。对于电影叙事本体,对于造型与表意的诉求,我们常常不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我好像一个手举莫邪神剑的稚童,或许可以杀敌,但也时时可能伤害自己。”

《南京!南京!》是马平参与数字调色中最重要的一部电影。导演陆川想要通过黑白片来增加历史厚重感,该电影采用了彩色胶片拍摄,彩色正片制作拷贝的方式,但银屏上显示成黑白的影像。这部电影最后采用彩色底片拍摄,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成本原因,彩色拷贝片比黑白拷贝便宜近三倍; 其次是影片多处要用数字特效加工处理,采用黑白片无法完成绿幕抠像技术。

刚开始,马平认为,彩色调成黑白,不就是色彩饱和度降到零吗?后来发现完全不是这样简单。色彩饱和度降低之后,呈现的黑白不像“黑白”,并且偏色,这种似是而非的色彩感极大地干扰了观影的感受,而且使得整个影像显得很“脏”,完全没有了黑白影像应有的那种纯净的质感。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胶片材料的问题。马平和电影摄影师参阅大量资料,询问许多国内外专家,沮丧地发现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借鉴。马平决定重新返回技术层面,从最根本原因上寻找解决办法。

电影《太行山》

经过一年半200多次试验,马平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方法,解决了印片工艺固有的缺陷,赶在正式调色开始之前,做到了最好的技术准备。马平感慨说:“在正式把影片调成黑白的时候,我们又在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影调?后来经过反复试验,最终的标准是,需要能正确地传达影片中所要表达的气氛和情感。这就是数字调色中,将最经典的摄影理论直接应用在最先进的影像处理软件中得出的结果。”

“那是一段难忘的痛苦与快乐时时伴随的过程。既有孤独、漫长而充斥着绝望味道的科学试验过程,也有快乐兴奋、灵感与发现时时激荡的调色的日子。”马平总结说。不过,“直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尝试是对的还是错的。影片得到了行业内的认可,算是肯定我们尝试的方向是正确的。”马平说,数字调色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没有唯一的标准。

给技术多点时间

马平的工作室很大,像一个小的放映厅。他的工作桌面摆放着两个监视器,左边的是显示精细画面的监视器,右边是调色的界面。桌面前下方是一大片空地,有一排椅子,正上方悬挂着白色幕布。马平展示了《建国大业》的调色画面。他说,首先要判断一场戏的影调,由于一场戏可能分为几次拍摄而成,天气状况不同,需要调色师控制统一色调; 其次要调节场景的氛围,符合人物性格和影片基调。

马平说,作为调色师需要有自己的判断。电影和一般工业标准化下的设计产品又有不同,夹杂了更多情感上的因素。如何调节一个片子,需要调色师大量的经验。他说,当年在美国学习调色时,老师说调色师最重要的不是眼睛,而是嘴,这是说调色师需要时时与导演和摄影师沟通,相互配合,才能创造出符合电影意图的完美影像。“拥有敏锐的目光、敏感的心灵、独到的审美、熟练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好的调色师,但是决定你是否可以成为优秀的调色师则取决于沟通的能力,只有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把前述的内涵表达出来,让导演认可,最终表现在银幕上,成为让人痴迷的作品。”

现在马平最苦恼的事情是“手里压的活太多”。由于最近电影产业火爆,加上献礼片争抢上映档期,造成需要后期调色的电影太多。在国内,严格意义上的电影数字调色公司只有两家,中影是其中最大的,而马平又是比较出名的。他希望能够按正常的工作量一个月调一部电影,而不是现在的一个月调两部电影,“这使得我无法深入到每部影片的内在世界里去探索,无法得到属于每部电影自身最美的那种影调。”

如果有可能,他想多花点时间慢慢调色,毕竟“电影不是一个纯粹的商品”,他更希望有时间做些培训工作,为数字调色师培养后续力量。

数字调色师是一个全新的职业,这个行业对技术和专业又有什么要求?

马平曾多次探讨过此问题。在全世界,现在都没有一家学校有电影调色专业。而很多电影学院经常请有经验的调色师去给导演和摄影师做讲座,由于是全新的技术领域,现在是技术应用走到了理论教学的前面。马平本人也经常受邀去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做讲座和研讨。“调色是影视后期中极小的一部分,但又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影片的色彩基调和视觉效果。”

他说,成为调色师应该满足几方面的要求:“有特效和配光的工作背景最好。一般的影视特效工作,学员通过简单的训练或者在学校学习相关课程之后,即可进入行业实地工作。而调色师要对整部电影影像负责,仅仅学习过某些课程是远远不够的。”他认为,在现有的情况下,从配光转过来的调色师更容易进入这个行业,更容易得到认可,因为数十年的电影配光经验使得他们对电影影像有着正确的理解,而反过来导演们也更加信任他们的眼睛。

虽然数字调色采用全新技术,但对马平来说,应用好新技术并不难。“设备都是专有的,比如我现在使用的这套设备价值在200多万。只有几家厂商在这个领域中有配套设备和技术,它们一旦有新技术之后,会主动通知我们使用,我们也会提出一些意见促进厂商完善新技术。”他说,由于这个产业的新技术比较发达,作为一个调色师不用太费心去考虑设备问题,可集中精力于画面影调色彩的控制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