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浣溪沙李璟

浣溪沙李璟

时间:2023-05-29 18:04: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浣溪沙李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1、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意思是: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一个只会矫妆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的太小气,一点也不舒展

2、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出自唐代李贺的《巫山高》。

意思是:神女瑶姬一去千年杳无踪影,丁香丛中筇竹林里不时传出老猿的啼声。

3、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出自五代诗人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意思是: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4、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涎香。出自唐代陆龟蒙的《丁香》。

意思是:如若谁能够发现并且解开丁香心中的那个结,他必然放纵地释放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才能飘香万里。

5、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出自宋代诗人王雱的《丁香相思》。

意思是:而今往事实在难以重忆,梦魂归绕你住过的闺楼。刻骨的相思如今只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丽的豆蔻梢头。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二、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三、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四、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

五、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纳兰性德《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六、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七、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崔涂《春夕》

八、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九、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十、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十一、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刘方平《春怨》

十二、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十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十四、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

十五、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史达祖《鹧鸪天·搭柳栏干倚伫频》

十六、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十七、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十八、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十九、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二十、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二十一、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如意娘》

二十二、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白居易《春词》

二十三、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二十四、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二十五、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杜甫《哀江头》

二十六、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二十七、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吴融《途中见杏花》

二十八、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二十九、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三十、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三十一、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三十二、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三十三、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三十四、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三十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三十六、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如晦《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三十七、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三十八、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张惠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三十九、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四十、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四十一、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曹植《杂诗六首·其

四十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四十三、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张籍《征妇怨》

四十四、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高适《别董大二首》

四十五、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高适《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四十六、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四十七、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四十八、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第3篇

一、现代诗的隐喻

比喻在中学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是这样阐述比喻的:

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这种词格叫比喻。比喻里被打比方的是“本体”,用来打比方的叫“喻体”,联系两者的词语叫“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的某一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

古代西方修辞则把这类比喻叫隐喻,也强调隐喻的相似性。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把隐喻看成是添在语言上的装饰,他在《修辞学》中指出“灵巧地使用隐喻的能力意味着对相似的一种领悟”,隐喻应该避免任何的模糊不清,“如果它不包含相似性,它就不会被接受”,它的最高价值就在于它的装饰性。

但是,这些理论一旦遇上抽象性的喻体时就失语或语无伦次了。《浣溪沙》(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有人是这样分析的:

“这首闺怨词意境很空灵,一直以来都很受欢迎,尤其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两句,读起来有种特别的感觉,也应该算是名句吧。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但现在的问题是,这里的比喻是违背比喻宗旨的,我们都知道比喻是用具体的来比抽象的,让人容易明白。但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精华句子都这样,从这个角度出发,这首词算不上好词。”(摘自某网页)

其实,当代西方文论对隐喻的理解发生了变化,如“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关注的不再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而是两者的不相似性。

英国著名文论家瑞恰慈在《修辞哲学》提出“远距”原则:

如果要使比喻有力,就需要把非常不同的语境联在一起。而且,按新批评派的看法,比喻的两造之间,不但距离越远越好,而且如果他们的连接是完全违反逻辑的逻辑,那就含义更见丰富。②

用之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有必要了解并学会分析以下二类隐喻:

(一)喻体为抽象事物的隐喻

1.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秦观)

2.像几何学上的圆周一样,

是我们的记忆,

从一点走过去到现在,

都是等距离。(何其芳的诗)

3.她静默地走过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戴望舒:《雨巷》)

以上三处的喻体“愁”、“圆周”、“梦”的共同点就是抽象化和概念化,本体和喻体看似很远,但还是能找出其中的内在相似性。

“飞花”似“梦”,突然而来,忽然而去,自由自在,不受现实和礼教的束缚,在“自在”性上是相似的。

“丝雨”如“愁”,而愁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充溢视觉、无边无际的,在“无边”上可发现相似点,是双重的隐喻。

眼光像“太息”,飘过的身影似梦,正是突出丁香般的少女身型像梦一般轻柔,性情似梦般难以捉摸,命运像梦一样难以把握,作者投以深深的叹息,给读者留下的也是“凄婉迷茫”的感叹。

按这样的思路,何其芳的诗也不难理解,“等距离”正是较好地揭示了其中的相似性。

(二)本体和喻体之间呈相异性的隐喻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忧怀

在这大地的海上

(芦荻:《风雨》)

按相似性比喻的概念,本体和喻体之间很难找到相似点,这首诗也就很难解读。但如果我们如果拓宽思路,也能找到这三个比喻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注意它们之间构成的整体意义,共同阐述了诗歌的主旨。

郊原如海,是说暴雨倾盆而下,原野积满了雨水,像广阔的大海,而被洪水围困的房舍,在风雨中飘摇,如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原本稳定给人安全感的大地呢?也被风雨覆盖了,成了一片,我就像一个年轻的舵手,面对宏大的、暴虐的大自然,充满忧怀。当然,主旨还可进一步引申,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坎坷人士之路的无奈和忧伤。

再来看另一首诗: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又如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闱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郑愁予:《错误》)

我们熟悉铁石心肠、心如止水这样的相似性的比喻,但是,面对“寂寞的城”、“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这样的喻体时,我们会对主体和喻体之间的相异性感到吃惊,产生阅读的惊喜和解读的乐趣。

从诗歌的字面含义来看,这首诗和古代闺怨诗主旨有相同之处,但在写法技巧和揭示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灵感受方面,却是独辟蹊径的。

诗的第一句,东风、柳絮到不了的江南,极写生活环境的闭塞,心灵也如封闭的小城,不知世上已千年,又如向晚的街道,阒静无人,寂寞单调。“跫音不响”,指长久没有征人的消息,“春闱不揭”,指心绪低落,情感消沉,心扉紧掩,如一潭死水平静。但是,如莲花般开落的容颜真的就麻木了吗?不是的,读者分明感到了“她”心底的波澜,当“达达的马蹄声”如空谷回音传来时,被压抑的蓬勃的生命力瞬间就被激活了。作者在第一节,三个比喻连用,共同构成一个意象,极写封闭的环境和寂寞的心态,是欲扬先抑的笔法,为下文张本。

由此可知,把相异喻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注重整体感知,是解读意象朦胧的现代诗的一个基本切入口。

二、张力理论的运用

(一)张力理论的界定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张力的: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在哲学论文中使用的张力一词,其意义与矛盾相当,如“佛教无我论与轮回说之间存在张力”,意思即为两个理论间存在某种矛盾。

张力的概念运用于文学领域,源于英美新批评的诗学理论,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是美国的学者艾纶·退特。退特认为:诗既倚重内涵也要倚重外延,也就是说既须有丰富的联想意义,又要有概念的明晰性,忽视外延将导致晦涩和结构散乱。退特曾以约翰邓恩的名诗《临别莫悲伤》的一段为例详细说明张力之形成:

因此,我俩和一个灵魂,

虽然离开,却还没有

造成裂痕,而是像黄金

展成金箔,薄如空气

在这比喻的展开中,外延的连续是完整的,只有黄金才能在空间中延展,而他的“高贵”、“坚韧”等按暗示意义(内涵意义)也与外延同时起着作用。③

笔者以为,张力理论对于诗歌的贡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明晰了诗歌意象和意义之间的有机联系,排斥那些把意象和意义分开来谈的诗歌;二是指出诗歌既要有明确的概念意义(表层含义),又要有丰富的联想意义(深层含义),诗歌不能写得过于晦涩,让读者不知所云,又不能过于直白,毫无咀嚼的韵味。

我们以入选中学语文读本的庞德的《在地铁站内》为例:

In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

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诗只有简单地两行,apparition是幻象、幽灵,用来象征乘客的一张张脸,第二行的petal花瓣所传递的信息则过于晦涩,意象和意义之间缺少有机联系,给读者造成太多的阅读障碍。

在来看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就是一首很富有张力的抒情诗。

“雨巷”是指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这个场景用“悠长”、“寂寥”来修饰,是一种落寞、惆怅情绪的体现,这是“雨巷”的表层含义。联系1927年的时代背景,当时全国处于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雨巷”是其幻灭与痛苦之情的寄托,这是的深层含义。

另一个意象是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在“概念的明晰性”意义上,这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意象,即用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有李商隐的《代赠》诗和南唐李璟《浣溪沙》为据。诗人在吸取了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又赋予丁香姑娘以时代特色。诗中的意象,可以是实指,既是诗人心仪的对象,高洁爱情的对应物;也可以是虚指,是诗人理想的象征,是对未来的憧憬。

(二)张力理论的教学实践

新批评理论家瑞恰慈《实用批评意义的四大种类》中指出,一首诗起码可以分为四种意义:

第一是意义,亦即文义;第二是感情,指作者对语言表达的问题的一种态度、倾向或强调的兴趣;第三是语气,指音调和口气;第四是目的,指作者通过意思、感情和语气所表达出来的效果。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借用张力的理论把诗歌分为以下四个层面:第一,文字层面。了解诗歌文字字面的信息,分析诗歌关键词的含义、句式特征、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第二,形象层面。主要是指诗歌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画面和意境。第三,情感层面。主要分析理解诗歌作者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第四,哲理层面。读者对是诗歌的多层次感受,以及诗歌所表现的哲理韵味。

我们以郑愁予的《客来小城》为例做尝试分析:

三月临幸这小城

春的事物堆缀著……

悠悠的流水如带

在石桥下打著结子的,而且

三月的绿色如流水……

客来小城,巷子寂静

客来门下,铜环的轻叩如钟

远天飘飞的云絮与一阶落花……

文字层面。(1)要重点理解“临幸”和“堆缀”这两个词语。“临幸”一般用于帝王驾临,诗中用于三月的春天降临,富有拟人色彩,“堆缀”让人感到一种春意盎然的景象。(2)注意第三和第四句中的倒装,正常的语序应是“在石桥下打著结子的悠悠的流水如带”。(3)精巧的比喻。流水如带,绿色又如流水,本体和喻体互置,很富有古典诗歌回环往复的韵味,突出三月小城流水悠悠、绿色满园的景象。(4)动和静的对比。铜环轻扣在寂静的小城如钟般鸣响。

形象层面。作者选取江南小城有代表性的意象:流水、绿色、小巷、云絮和落花,塑造了一幅静美的风景画,画面清幽且有声有色。和王维的名篇《鸟鸣涧》的意境相似。

情感层面。和《错误》一样,作者以一个客乡人的眼光来感受小城,对江南小城的美丽有着一种无言的爱,但和《错误》又不一样,在静美中又蕴涵着淡淡的忧伤。

哲理层面。读者在把握作者情感层面的基础上,也可展开更深层次的分析。如有人认为,“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要带着一双慧眼去发现美、去珍惜美。有读者从诗歌中感受到美好事物稍纵即逝的无奈。

掌握现代诗的层面分析的方法,有利于把握诗歌的结构和主旨,有利于多层次多侧面地理解诗歌的内涵,而且中学生也容易掌握这种方法,不妨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

参考文献:

[1]孙绍振:《语文学习》2004年第10期。

[2]赵毅衡:《重访新批评》,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