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滴水穿石读后感

滴水穿石读后感

时间:2023-05-29 18:04: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滴水穿石读后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滴水穿石的启示》读后感

自从学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我深有感触。课文举了三个名人的事例,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著名书画家齐白石,他们的事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正是因为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所以才能把石块滴穿。古今中外许多的名人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著名钢琴家朗朗,两岁的时候,被动画片《猫和老鼠》中汤姆猫的演奏的《匈牙利狂想曲》所吸引,对钢琴家的手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双神奇的手,成为一位钢琴家。于是,他为了自己的梦想,从小就勤奋刻苦练琴,每天坚持练8个小时,从不放弃。正是因为他有这种坚持不懈,不怕辛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才成为了著名的钢琴家。

我也想到了我坚持不懈而取得成功的事儿:我做数学作业时,碰到了有一题不会,于是我就在那儿绞尽脑汁的想,可是怎么也不会,我心里想:我一定要把这道题目算出来。于是,我拿出草稿本,在纸上一遍又一遍的列式计算,一次又一次的分析这道题,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终于解决了这道题。每天,我还坚持读20分钟的课外书,背20分钟的英语。如果老师说第二天要默词,我就会在家里先默一遍。双休日的时候,我还坚持做阅读理解。我要继续坚持下去,这样,我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在向目标前进的路上,一定会碰到许多事,会遇到许多困难。当然,如果你半途而废,事情就会变得难上加难。不过只要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有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就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我们要用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道理来激励自己: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五(2)班 孙海欣

第2篇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读写结合方法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课文某一段落的写法,这个段落的写法往往比较经典,很容易通过方法指导让学生习得的,然后指导学生尝试用相同的方法模仿着写一段结构完全相似的话。例如:二年级的《水乡歌》,先问水乡什么多?然后就回答,接着就写从哪里看出多。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仿照课文的样子写一写,根本就不是难题了。

又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教师通过让学生反复读这三个例子,小组合作探究,这三个例子之间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他们寻找到了这三个例子都是围绕课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观点来写的,而且每个例子都用了非常简要的语言来阐述的,阐述时都按照“先交代国籍、身份,再突出经历顽石的地方,最后表现人物的主要成就”这样的顺序。学生在这样的基础上,也来模仿着写一写省略号中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样水到渠成,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这种读写同步,齐头并进的训练方法,成效一般都是非常明显的,也是语文课堂上教师最喜欢、最常用的方法。

二、 读课文内容,为读而写,加深理解

但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能找到有章法可循的,可以仿写的段落的,那针对找不到文章作法迁移的课文,我们该怎么办呢?笔者认为重课文内容的阅读,并通过“写”来深化“读”的成果,这未尝不是又一个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四年级《》这一课,课后就有一道练习题: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认真审题,就会发现这儿的“写”,其实是为“读”而“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写作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再理解、再消化、再提升。

粗略翻阅教材,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可以寻找这种读与写结合点的课文还不少呢!例如四年级的《开天辟地》,课文写“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但文中并没有写全,然后教师就引导学生排查还有哪些身体部位没有写到,并让学生接着再往下写。其实学生一边写一边感受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是对课文主题的深化吗?

上述例子中的种种“写”都为“读”服务,事实证明,是读与写最佳结合点的有力例证。

三、 读课文主旨,为写而读,积累素材

既然可以为读而写,加深理解,那么肯定也可以为写而读,积累素材。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语言不够丰富,内容理解没有难度的,特别是思想性凸显的课文,我们不妨放手课文内容的精细化阅读,让学生读懂课文人物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即可。这类课文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恐怕就是写读后感了,学生只要结合课文中人物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去谈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最后再联系生活实际去谈自己的感受就很不错了。因此,这时候,课堂上的读仅仅是读懂内容,读明白课文主旨而已,完全是为了“写”而“读”。

五年级的《艾滋病小斗士》就是这类课文,这种课文根本不要教师多费口舌去讲解内容,就请学生自己读课文后,提出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然后自己在学习小组中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全班讨论交流。接下来就请学生谈谈对主人公小恩科西的看法问题,再谈谈生活中具有和小恩科西一样坚强、乐观、勇敢的人物事迹,最后再谈谈小恩科西带给自己的启发。这样交流之后,让学生写一写读后感就具有可读性了。

第3篇

一、布置作业规范要求

做作业这个习惯是“坚持写”的习惯,更是“如何写”的习惯。教师根据作业情况,每天在课堂上抽几分钟时间专门布置,进行规范,很有必要。即:题目要求、格式怎样、书写认真、数量多少。回家后学生才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轻松完成,逐渐养成良好写作业的习惯。

1.明确要求,端正态度

学了《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布置写《读后感》,我要告诉学生:“《读后感》这种体裁第一次见,但是以后要常写,重要的是大家第一次就掌握好。”随后讲解读后感的格式和注意事项。学生知道了重要,都认真听,认真对待这次作业。

2.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一课时,家庭作业是积累资料:搜集爱因斯坦潜心研究的事例,最少一个,如果内容很长,就概括总结;爱因斯坦的名言最少三句;爱因斯坦不同时期的照片最少三张。别忘了告诉:“明天上课要用。”学生知道重要性,就认真积极地去收集。优等生搜集数量远远大于老师布置的,学困生也能完成。所以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兼顾所有学生。

3.自我欣赏,培养美感

布置作业时,告诉他:“写完后用欣赏的眼光看一遍,然后再给家长看。”我经常让学生自己欣赏自己的作业:你满意吗?对错姑且不论,你认为你的作业清楚吗?有美感吗?你自己都不愿意看的作业怎么交给家长和老师呢?长此以往,学生不但会认真起来,而且还会通过自我欣赏,检查到一些遗缺失漏和疏忽错误之处。

4.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课堂上,我们教师会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听懂学会,但是由于分班、分层教学与作业毕竟没有实施到完美的程度,还是不可避免仍有学生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所有作业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形,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获得最初的学情反馈信息。在布置作业时心中要有数,做到有的放矢。有难度的可以不做,或重新布置他们能独立完成的作业。

二、检查作业,严格要求

有布置就要有批阅。只要留过的作业就要及时批阅,不能只要求学生完成作业而我们不去批阅。因为学生写作业也很辛苦,特别期待教师的肯定,如果教师不去评价,学生会很失望。还有一些学生,由于一天没检查作业,就存在侥幸心理想偷懒,久而久之养成了不写作业的毛病。偶尔让小组长检查也可以,不过不能长久,否则他们会互相沟通,集体合起来隐瞒、欺骗你。

1.假期作业严格查

新带一个班,在开学第一天就要严查假期作业,以小组检查的形式进行打分。教师根据作业给出具体的评价,评分标准如下:

最后统计得分,给前5名发奖。对没做完作业的同学,希望他们下去补起未完成的作业,另行规定时间继续检查。

尽管不是自己布置的,但一定要严查,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严格。用小组检查的形式进行,互相监督,互相学习,互相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差距。通过对比使学生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使学生在意识上产生一种需要,那就是努力提高家庭作业的质量,从而缩短与他人的差距。对于不认真做作业的同学,教师要正确认识,保持良好的心态来对待,多给学生及时、多途径、因人而异的引导,耐心地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以及改正方法。

2.家庭作业及时查

作为教师一定要手勤快,及时批阅、及时反馈,这样才能实现作业的有实效性。我通常是第二天中午放学前就把前一晚的家庭作业批阅完,并做好记录,反馈回去。没完成的或不会做的,辅导后,中午回去重做。长此以往,作业“天天清”学生无机可乘,便能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习惯。

3.面批作业经常查

面批就是当面批改作业。经常不做作业或做作业不认真的同学,就需要面批作业,及时发现问题,当面解决问题。面批几次,作业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三、评价作业,表扬激励

1.星级评价

我班开展的星级学生评价,可以按天、周、月评选作业之星、星级小组,能够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信心。版报栏专门设“作业之星”专栏,记录每天写作业写得最好的同学。利用每个星期五的班会,分别评出“勤学星”“帮助星”“进步星”“自查星”,一星期优秀的同学,并由这批学生负责下一周的课代表工作。通过表扬,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好的学生更加努力,差的学生不甘示弱,暗自努力。

2.评语激励

我在批阅家庭作业时,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写上激励性的评语。如:“你全做对了,真棒。”“不要骄傲,再接再厉。”“细心一点,老师相信你可以全对。”“你的作业比昨天进步了,祝贺你。”“不要灰心,继续努力,天才出自勤奋。”“这些字写得真漂亮。”“你今天的作业很认真,这才是你的本色。”“你真令我骄傲。”“这道题还可以这么解吗?你真棒!”等等。片言碎语作用却很大,它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与信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

四、家校联系,齐抓共管

有的学生自觉性差,我就打电话和家长联系,希望家长每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爸爸、妈妈陪着孩子,是最令孩子感动的。当然这种陪,不是让家长在旁边絮絮叨叨,不停地指手画脚。你坐在他旁边可以看书,可以学习,可以缝缝补补,而不是他写作业你看电视、玩电脑、打麻将。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氛围,当他养成习惯后,你可以不用再陪。但开始必须陪着孩子学习,而且家庭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爱学习的家长必定能培养出爱学习的子女。环境影响一切,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经典阅读;经常阅读

新课标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相对于课外阅读,教材所起的作用犹如一朵花之于花园,一滴水之于大海。教师的任务是借助于这一朵花或一滴水来引领学生自己到花园里去采蜜,到大海中去邀游。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真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呢?

一、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

功利阅读的需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放松,二是应试。放松是因为学生学习生活紧张,读一些轻松休闲的图文,可以调节情绪。为应试而读则更为明显一些。家长把作文选、作文辅导用书当作孩子最好的读物,认为对提高作文成绩有用,于是累案的作文书包围了孩子,最终导致他们阅读兴趣的失落。功利性阅读是需要的,但绝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多读经典作品,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这已是形成共识了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的醇香,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

回归经典阅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经典作品阅读计划,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在实际阅读中,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外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赏析精彩章节,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帮助。教师除了指导之外,还应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

二、引导学生进行意志阅读

兴趣是阅读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是阅读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对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讲,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而对一些虽然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很少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阅读是不长久的,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而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然而,这规定的阅读量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必须完成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就要求学生有高度的阅读自觉性、自制性,需要他们用意志来支撑,保证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这一点来看,阅读指导不能完全迁就于学生的兴趣,应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注重阅读意志的磨练,促使他们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

培养阅读意志,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年段、每个学期,甚至每一天,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其次是要运用阅读成果来强化意志的培养。阅读过程是艰苦的,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教师要定期举行读书节、报告会等阅读活动,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以成功的体验来补偿过程的辛劳,增强战胜阅读障碍的信心。三是要发挥阅读兴趣与阅读意志的相互促进作用。学生在阅读开始阶段往往受兴趣的支配,随着阅读任务的加重,困难越来越多,兴趣就渐渐失落。这时就需要意志来维持阅读活动的进行。学生在意志的支撑下,阅读取得明显成效的时候,又会增强阅读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阅读兴趣的激发,又要注重阅读意志的培养,充分发挥两者的互动作用,推动阅读活动持续深入地进行。

三、提倡师生共读

阅读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不爱阅读的语文教师肯定是不称职的。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之间要努力形成“共生”效应,达到相互依存、彼此有益的境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共同阅读。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目,教师要先去读。同时,教师的阅读面一定要拓宽,既要读好经典作品,还要关注当代作品,及时为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不仅要阅读原著,还要阅读一些相关的评论文章和背景材料,以提高对学生的指导能力。其次是共同感悟。师生在阅读中都有体验和感悟,但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差别,他们的感悟和体验是有区别的。因此,师生及时交流,进行心灵的对话,不仅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而且有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第三是共同打造班级“阅读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文化”的打造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如教师和学生人人拿出自己喜爱的几本书,在班级建成“小书屋”,再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