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7: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目标;可行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都应当有提前规划的意识和自觉,这能够让人少走弯路,朝着目标有条不紊地前行。大学是高等学府,本专业的学习基本上确定了将来职业的方向,然而学业的完成必须与职业发展规划相连接,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环境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顺利就业或赚足就业的资本。那么,何谓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呢?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是指大学生根据主客观因素对自我进行评估、设定,继而确定适合自己的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此做出行之有效的设想、规划与准备。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背景
职业发展规划其实最早在高中时期已经有了雏形,当选择什么大学、什么专业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对未来职业的设想,但进入高等学府后,专业确定下来,自我认识也日趋明朗,看待问题也渐渐有了深度和广度,这就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同时,因为现实就业的压力和各企业对吸纳的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的高要求,对职业发展的规划成为了解决大学生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这就为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提供了现实土壤。因此,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策略。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意义
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职业发展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机会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跨过高考这道坎进入高等学府的这一天,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没有定力或者对自我认识不足、欠缺对未来职业发展有规划的人,就会出现盲从或手足无措的迷茫、失落状态。但如果能够结合主客观因素提前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切实可行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那么就有了目标性和计划性,奋斗方向便得到了明确,然后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实践,有计划地安排进度和时间,就可以一点点靠近理想,从容不迫地提升成功机会。
2.职业发展规划可以促进知识结构的完善,加强竞争实力
职业发展的规划对于每一个自觉制定它的人来说无疑就是一根鞭策自我的长鞭,成为其前进的动力。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把学历、工作经验和知识技能等当成考量和录用人才的标准,因而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实质上就是让学生看清自己,明确该朝着什么方向前进,该如何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于是,有意识地选课、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参与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加强与他人相处交流的本领,提升个人素质等成为了大学期间积极完善的重要知识架构,为人生目标的实现和自身价值的体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自己在未来面对白热化的职业竞争增强了实力。
3.职业发展规划可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规划要想变成现实,必然要付诸于行动,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份行动就是不断地学习加历练,增长知识和技能,最终毕业后找到机遇,厚积薄发。此外,职业发展规划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外界环境和自身实力的状况予以调整。但“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些灵活决策的“调整”是扎根在深厚的知识能力基础上的,归根结底还是离不了之前的学习――为就业所做的准备。所以说,职业发展规划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始终学习的好习惯,以致受用终生,终身学习。
三、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职业的发展目标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经过招考进入国家或企业各部门,二是自主创业,三是选择暂时避开锋芒,继续深造,增强竞争力的出国深造和考研。围绕此特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规划内容基本包含了长期目标、短期目标、阶段目标几大要素。
四、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实现的途径和步骤
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是实现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途径,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实,才能真正让职业发展规划意义得到彰显,最终实现长远目标。具体说来,可以把这些途径细化成各个步骤:
1.学校加强职业发展教育,提供氛围
许多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不开展或者流于形式,不分专业,不考虑学生个性,象征性地开几堂讲座或者教育课程,对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服务欠缺,这种态度自然也会传染给学生,让学生不重视职业发展规划。所以学校务必得先重视起来,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才能督促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
2.分析主客观因素,量体裁衣
当有了职业发展规划的意识后,在制定规划前一定要分析主客观因素,一方面观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和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程度,另一方面强调大学生个人对自我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发展空间,继而拟定具有个人特色的、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最佳职业发展目标。
3.关注发展动态,完善规划工作
职业发展规划其实是动态的,不拘泥于已经制定好的目标,综合考虑个人知识能力的增长和社会环境对人才的需求可能变动等一系列因素,允许有适当小范围的调整,对职业发展规划加以完善,最后找准真正契合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摘要:伴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的趋势,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将《职
>> 浅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 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探索 浅谈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创新 基于OTP模式的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研究 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试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普通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问题与思考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评估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浅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 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浅析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 试论高校就业指导改革与实践 高校就业指导的理论选择与实践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浅析高校就业指导与专业课程共建模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赵荷花.主体性教学的内涵探析[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3):141-143.
[3]聂丽,赵江东,祝家贵,等.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4):126-128.
[4]姚晓柏.加强高校实践性教学管理之探析[J].学园,2013,(5):99-100.
[5]王敏.浅谈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全新构建[J].教育论丛,2010,(8):139-140.
基金项目:本文为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27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宇(1987-),女,广西桂林人,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职业指导,旅游管理;邓维(1978-),男,湖南湘潭人,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指导;杨小劲(1969-),男,江西南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务管理、职业指导。
关键词:企业发展;职业管理;人力资源;企业改革
1 良好的职业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1)重视人才才能留住人才。目前,人才的流动环境有了很大改变。调查表明,约有30%~40%的人倾向于在合适时机跳槽。这一现象,在大公司更普遍。如何留住人才,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所以,企业应该为员工创造充足的发展环境,注重人才的实际能力和培养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把员工的能力发挥到最高点,从而加大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我们知道,员工的忠诚与高效使用,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根本措施。
(2)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才能避免企业内部矛盾。建立“尊重优秀,提升良好,改善平庸”的用人机制,甚至是打破原有的工人和干部的界限,来促进公平有效的竞争机制。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才能团结一致的工作,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3)卓尔有效的业绩考核体系,是良好职业管理的有力保障。把高级管理人员纳入业绩考核中,薪酬的考核标准是按照统计结果而确定的。对一般员工的考核遵循依法、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简单实用,易于操作,从而对员工产生鞭策。
(4)建立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职业管理不仅对员工专业产生影响,对企业安全也有影响。具体是平时对员工进行系统性安全教育,并把它制度化,甚至是把安全教育考虑纳入业绩考核。对于建立安全机制,我国企业长期重视不足。可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严重的。数据表明,在安全领域投入一元钱,得到的回报可能是十倍。一个安全而有保障的企业,才有资格谈竞争力。
2 职业管理,让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1)企业和员工存在利益共同体。职业管理,曾经被看做员工个人的事情。但随着人力资源重要性的凸显,人们发现,加强员工的职业管理和提升企业效益是一致的。一个企业,组织的存在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而员工只有在企业、组织里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这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微软的发展造就了比尔•盖茨这个首富(一定意义上,盖茨也是微软的员工),苹果让乔布斯名扬天下。我们今天热衷于讨论一个企业创造了多少百万富翁,实际上已经承认了企业与员工相互促进这一点。
(2)职业管理促进员工和组织保持良好状态。积极健康的心态会提升人的工作效率,消极颓废则会让人一蹶不振。企业应该学会用制度激励员工,员工才能以激情回报企业。作为企业组织,应该以人为本,从尊重员工职业发展需要出发,制定出现代企业人力管理政策、措施,实行理性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职业管理方案。
3 职业管理推动企业培训
(1)企业培训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技术工人紧缺的情况,而相关专业的学生却不能直接显示其技术优势。这一问题的产生,一是学校不能培训拥有熟练工作经验的学生,二是大量需要就业的人群却因为年龄学历问题不受就业单位宠爱。这就导致了技术人员的青黄不接。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政府社会的努力,也需要企业改变重学历、轻技术的观念。需要企业自己培养员工的动手能力。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应重视员工的经验,加大对新员工的整体培训。
【关键词】高校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意义 对策
当前大学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要适应这种变化,就要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职业规划,能让同学们熟悉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做自己人生的总设计师。为了发掘自身的潜力,提高竞争力,做到职业生涯规划从大学低年级就开始抓起。
1 高校低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校园中,不少低年级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往往感到茫然、彷徨,会经常表现出焦虑,缺乏学习动机,以睡觉、游戏、打牌等方式消磨时光,盲目地参与社团活动,忙于考取各种证书,而对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并不清楚。低年级学生对将自己的兴趣、性格与职业发展相结合的意识不强,更重要的是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是陌生的,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职业意识还比较薄弱,缺乏职业忧患意识,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足够了解,也缺少对自己需要进行职业设计来规划四年的大学生活重要性的认识。
2 指导高校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大学生一踏入校门就开始着手进行。
2.1 引导低年级学生较早地正确认识自我,挖掘自身的潜力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
2.2 引导低年级学生较早地了解职业兴趣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职业测评,及早全面地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兴趣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科学定向,以寻求个人理想职业,实现自身价值。
2.3 引导低年级学生较早地定位生涯目标,提升学习动力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及早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从而积极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为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去做各种准备。
3 指导高校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对策
大学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也是最容易错过的时期。只有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积极地认识和规划四年大学生活,认清自己,明确目标,才能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和实现自我。我们需加强从低年级学生入手的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3.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
3.3 建立和发展职业咨询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是一个复杂、持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单凭个人经验是很难实现目标的。我们知道,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是有限的,职业选择的每一个步骤都与个人的年龄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借助职业咨询的智力和经验优势,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所大学首先应该成立健全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将一批具有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并精通各种科学测评手段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组织到职业咨询机构中来,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指导学生科学地规划自己理想的人生。
大学作为人生新的起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学四年的教育中尤为重要。越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自我完善与弥补的空间越大,自主性发挥的范围也越广。因此,从低年级学生开始,以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为起点,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原则,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大学四年的宝贵时光,树立大学发展目标,准确认识自我,并在良好的自我认知基础上,将自己的目标同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联系起来,在出色完成学业基础上,调整知识结构、完善能力素质的培养,为职业生涯作好充分的准备具有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发展;就业指导;教学;创新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我国高校一门新开的公共课程,由于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在教学上存在不少问题,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创新课程认识,创新教学理念、形式、方法和手段。
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认识存在偏差
从学校层面看,许多高校对《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存有偏见,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大量压缩其教学时间,导致教师无法在有限的学时内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将全部内容讲完,也就谈不上好的教学效果了。从教师层面看,由于学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导致任课教师对该课程也不够重视。在教学上,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不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佳。在科研上,不像其他专业课一样,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从学生层面看,由于学校和教师的偏见,导致学生认为它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上课想来则来,想听则听,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教学理念本末倒置
在许多高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中,违背教学相长的基本原则,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而是本末倒置,继续推行以教师为中心的高高在上的非人本教学理念。教师们常常以管理者或长辈的身份自居,对学生进行居高临下的单纯传授、生硬灌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教学形式单调呆板
许多高校由于招生人数多,教学资源有限,通常以大班和讲座的形式来讲授《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很少辅之以模拟面试、角色扮演、现场观摩、场景模拟、参观考察等授课形式,习惯按照统一尺度要求学生,只重视课堂共性学习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和个性辅导,结果是老师辛辛苦苦,学生却毫不领情。
4.教学方法单向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较多采用单向的填鸭式理论教学模式,老师只顾完成授课任务,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很少采用实践性强、学生参与性高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觉这门课程枯燥无味,毫无实用价值,导致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低,教学效果甚微。
5.教学手段传统乏味
许多学校由于教学资源缺乏,对《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又有偏见,致使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一张课桌、一支粉笔、一本教案的传统教学手段,条件好一点的高校,最多辅之以计算机教学,很少有人广泛采用标本、模型、实物案例和人物案例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得该门课程教学手段传统、乏味,缺乏新意,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创新
1.创新课程认识
人生的道路大部分历程是职业的历程,人生的发展大部分是职业的发展。因而,在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人生目标,科学规划职业人生,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提高职业胜任能力,进而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对每一个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同时,在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今天,全国高校开设高质量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向学生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法规,科学引导大学生正确就业,充分就业,对实现广大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创新教学理念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的价值目标从以社会价值为主向以自我价值为主的转变。既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价值的“道德人”,又要把学生培养成个性发展的“职业人”,使学生由单纯服从的人转变为有丰富创造力的人,使《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既为社会政治服务,又为学生的就业和全面发展服务。
第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职能从高高在上的说教向全心全意的服务转变。高高在上的说教,压抑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导致了学生的逆反情绪,很难取得教学效果。在工学结合的新形势下,学生零距离与企业和社会接触,课堂教学中的某些内容必将与社会实际发生冲突,使学生感到疑惑。《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的职能只有从说教向服务转变,才能为学生释疑解惑,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服务,使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树立开放性教学理念,实现《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环境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就业导向、工学结合背景下,大学生必定经常走出校门,活动的空间由封闭的课堂与宿舍过渡到开放的企业和社会。我们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只有从封闭的校内教育模式中走出来,联系学生和社会实际进行教学,才能探索出开放环境下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新机制、新途径。
3.创新教学形式
在教学中,可采用课堂讲授、专题讲座、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个别咨询、实习见习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市场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启发与探讨相结合的多种教学形式。例如邀请就业指导专家、优秀校友、用人单位的代表等与学生直接见面,通过报告会、讲座、个别交流等方式,分析就业形势,畅谈择业经历,激励大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市场竞争;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参观、访问、兼职、实习,加深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和对职业素质要求的认识;通过举办模拟招聘会,让学生在参与求职的模拟过程中,提高就业竞争力;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就业指导课实践基地,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毕业后前往实践基地就业。
4.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案例法。利用真实的、学生熟悉的事件为基础撰写案例,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再现真实的职业指导、就业推荐、职场发展场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作出判断与决策,以加强学生对职业、就业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持续就业能力。
第二,活动教学法。为增强学生对职场的体验,可以开辟第二课堂,把角色扮演、模拟面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设计大赛、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模拟公司运营等活动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感性的认知和体验,巩固求职技巧知识,提高职业决策能力,从而取得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第三,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然后老师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
第四,访谈法。通过对同专业的学长、成功就业的校友、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职场人员、招聘人员、应聘人员的访谈,了解他们在就业准备、求职面试以及工作后等不同阶段的想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激发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五,职业测试法。主要是通过一些测试资料,如气质类型测定表、性格与职业关系测定表、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职业锚测定量表等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毕业后从事适合自己特点和社会需求的职业。
第六,个别指导法。在集体授课的基础上,要突出个别辅导,采用探讨为主的互动方式,或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创造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对职业生涯进行思考、探究,形成适合个体差异、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5.创新教学手段
第一,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使用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工具,包括职业测评工具、网络资源和相关图书资料等。还可以调动各种社会资源,聘请职业指导专家、成功校友、职场人物进行专题讲座或座谈。
第二,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像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等。
第三,与企业合作建设校企合作课程。邀请企业参与《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开发、教学大纲制定及课堂和实践教学,努力提高该课程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一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对个体的内在心理特征和外在环境条件进行评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其设定明确的长期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步骤和具体活动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仅仅是协助个体找到工作,而是帮助个体真正了解自己,并结合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拟定可行性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实现个体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顾名思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针对当前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其希望达到的不仅仅是帮助大学生们找到一份工作,而是希望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其进一步了解自我、了解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与趋势、了解各种职业的特性与要求、拟定出符合自身特质、条件与需求的职业发展规划,并能够得以实施,从而最终达到实现其人生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二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萨帕(D.E.Super)提出,职业发展具有五个阶段,而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5~24岁)与确立阶段(25~44岁),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们开始尝试职业角色,认识不同的职业,不断改变对职业的期望,并将选择一种自己认为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试图把它作为终身职业。
同时,大学生又具有很大的潜力、很强的可塑性,在其学习生活过程中,指导大学生认识自己,实现自我的准确定位,尽早地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提高自己,有利于学生少走弯路,有利于实现个人与职业的统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成功就业,有利于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三 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20世纪初,我国的职业指导受到美国等四方国家的影响开始萌芽。但进入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就业的统包统配等多种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一直是高等学校教育的空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又慢慢开始酝酿探索,90年代中期重新起步。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提出和受到关注应该是从21世纪初开始的。到2001年,国内许多高校普遍开始增设就业指导课程或讲座,就业指导教材也相继出版,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其突出特点是,初期起步早,中断时间长,目前呈现出较为快速的发展势头。但是,在当前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值得我们去分析与思考。
1 广大学生、家长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虽然在国内已经开展了十几个年头,各高校开展的各类指导、培训课程、讲座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但依然有许多的学生及家长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在诸多家长看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学校应该做的事,与家长的关系不大,特别是广大农村家庭,家长自身的文化知识普遍缺乏,对于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根本没有认识,对于如何给自己的孩子进行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更是无能为力。另一方面,从大的社会趋势上看,高考考的是孩子,而毕业考的是家长,大学生的就业不仅仅是孩子自身的事,更是一个家庭的大事、要事,家长为孩子们托关系找朋友,忙前忙后,目的只有一个,给自家的孩子找到一个看似理想的“好”工作,因此人脉资源似乎成了大学生就业的关键与核心,至于职业生涯规划则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2 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人员缺乏
目前,许多高校虽然设有就业指导中心,但还没有配备专门的职业规划师、职业指导师,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往往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辅导员担任。而这些指导者虽然对就业指导具备一定的经验,但在学生的职业指导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往往仅能够给学生在就业上提供一些适当的建议与帮助,和学生分享一些其他学生及自身的经验,对于职业指导、职业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不太熟悉或不尽掌握,加上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有关职业咨询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科背景或系统训练,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与外部工作世界、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有时候设置会给予不恰当或者错误的指导意见,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此可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专业人员的缺乏对我国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乃至职业指导具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层面上也制约了我国职业指导的发展与进步。
3 各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定位不清、实施起步太晚、落实成效不佳
职业生涯指的是个体职业生活的历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个体需要面临和解决的职业发展任务与问题均不相同。职业生涯的设计更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连续过程,不是仅仅在某一个时间点、时间段开展就能取得成效,而需要早早的意识与启动,全程的跟进与调整,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与成效。
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讲座的开展虽然目前在各高校并不少见,但却广泛存在着对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理解不全面、定位不清晰、实施起步太晚、落实成效不佳的现象。
许多高校虽然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就开设了学涯规划的讲座、课程,但课程的开设没能真正与职业生涯相联系,仅仅是就学习谈学习,至于为什么学,要学什么都没能很好的说明白、说透彻,到头来学生只知道要好好读书,但为什么要好好读书,该读哪一些书,读了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却没有多少人能说清其中的原由。还有许多高校在大四给毕业生开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为时已晚,因为他们忽略了当毕业生面临找,工作的压力时,常常会感到很焦虑,如果此时要静下心来做自我探索并不容易。有些学生觉得只要有个单位,有个工作就可以了,根本不会考虑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四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鉴于前面提到的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几点问题与不足,结合职业指导的相关理论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及方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1 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注度
为了更好的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帮助大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就应该增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乃至在社会的重要性与关注度。各级政府首先应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对于职业指导、特别是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广泛宣传,提高民众的关注度,提升大家对其重要作用的理解与认识。积极鼓励民间具有资质的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
同时,各高校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发展、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来开展,而不是流于形式或者为了完成任务;其次是就业指导中心要做好宣传和教育的工作,让学生主动地、热情地、负责地参与到自己的生涯设计活动中来;再次是要做好学校与学校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工作,互相汲取经验,借鉴方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全国的各所高校中开展起来。
2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指导队伍
一方面积极培养,鼓励广大高校的辅导员、就业指导老师报考职业指导师,对其开展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能力,往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引入,通过专业人才的引进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如引进心理学专业人员或从事职业研究的相关人员,他们一般都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与技能,不仅能够对广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而且还能帮助广大学生给予落实。
3 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性与长期化
在美国,生涯规划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而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往往到了大四才开始,不但显得起步过迟,且缺乏系统性,更无法做到全程的跟进与掌握。
因此,需要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启动时间前移,不仅仅前移到新生入学,甚至更应该前移到小学时期。在小学时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种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种子,在高中文理分科时就开始进行自我评估,结合自身的性别、气质类型、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开展。到了高考志愿填报时,对之前做的自我评估进行确认与调整,同时,要结合环境评估、理想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等进行专业填报,要尽可能的选择自己主动想学习的,与兴趣爱好相符的,自己将来愿意把该专业转化成一份工作乃至一份事业的号业来填报。
进人大学后,在低年级时要进一步了解职业内容、了解自我,并通过基本的专业学习、技能实践、用人单位参观走访等确认是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做好大学期间的学习、实践安排与计划。在中、高年级时要力争根据之前制定的计划,全面了解社会需求,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就业信息,提升求职技巧,并确定自我的长期发展职业目标,为最终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进入毕业班,则要将之前所积累的知识、技能、信息等资源与能力进行整合,真正踏人社会,面对用人单位,自信地走出职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毕业后,还需要持续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情况与职业发展需求,对职业生涯进行调整与完善,进而真正达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终实现。同时,各高校如果有条件还应该做好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后续跟进工作,掌握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情况,为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累积累一定的数据与资料,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杨丽芳,大一新生[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护生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依据理想的长期目标,所形成的一系列工作选择,以及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活动,是有计划的职业发展历程。而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是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中根据其专业发展和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拟定需要达到的目标,最终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护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其职业生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专业性。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给护理学生求职就业带来很大的竞争性、挑战性,因此如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是摆在卫生类高职院校面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为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护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护生进行个体的自我定位,确立生涯目标、设计合理的成才之路;选择有意义的个人价值观;帮助护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了解,正确处理当前学习与实现个人职业理想的关系。
一、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曾经有人对日本东京大学毕业生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只有3%的毕业生具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毕业后做什么,计划取得什么样的业绩,达到什么样的层次等等,并且予以书面化。12年后。针对这群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当初那3%有目标设定的人.收入状况明显好于其他人,并且对生活的满足程度也高出很多。可见,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对成功者是多么重要。
我校自建校以来每年都举行毕业生招聘会。面对众多的招聘单位,许多学生尤其是护理系的学生没有明确目标、拿着求职材料不知往哪家单位投是好.参加就业招聘会好像是在“赶集”。多数护生没有“生涯”概念。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劣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也不甚了解。由此可见.规划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助于护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极具现实意义。
二、辅导高职护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新思路
要解决高职院校护理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从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社会和用人单位也要伸出关心和帮助的援手;而作为学校则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尽快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新思路。
(一)普及职业生涯教育,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广大学生较为深刻地剖析自我,参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应该自始至终地贯穿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应作为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入教育计划之中。
(二)引进职业测评体系,帮助大学生客观了解自我
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测评在大学生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尽快让所有学生接受职业测评服务。
(三)加强和引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
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使他们在了解社会的同时,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使大学生不仅在心理上接纳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而且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因此,学校应加大力度建立相关的专业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基地,组织和安排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到相关工作岗位上去。
(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培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既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支具有较强专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才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功能。这就需要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使之成为大学生的“职业导航师”。
三、护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尽早培养职业兴趣、职业意识
一个人职业兴趣、职业意识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护生进入高职院校以前,没有实际接受过护理职业教育,对护理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还没有真正形成护理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因此.护生的护理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要从一进入高职院校就开始培养,以适应护理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依据所学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用人单位招聘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专业。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是护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依据。如果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离开了护理专业.从事的职业不是自己所学的护理专业,参加工作后必然就要“补课”,这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许多负担,也不利于个人发展,难以实现个人价值。
(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服务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曾对700名学生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生涯教育很重要;对学校或者其他服务机构提供的职业生涯设计、就业指导服务。只有两成学生非常满意,而近一半的学生不满意。可见,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服务不满意。
对护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不只是职业知识的介绍不能照本宣科,空洞说教,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提高辅导效果。如采用专题讲座、现身说法、社区实践、外出参观、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使辅导的内容形象、深动、具体。要用启发、讨论、辩论、测试等学生参与的方法,开启学生的思路,分享经验和感受。
高职院校适时对护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提高护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教学手段。科学、合理与适时的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是帮助护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进行自我的定位、选择职业生涯角色、寻求最佳生涯发展途径的专门性课程和活动,也是学校职业生涯辅导中最有效的辅导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
[1]吴风清;危情护理[期刊论文]-中国医院院长 2008(05)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中层管理人员 激励机制
1民营企业与激励机制
1.1民营企业的界定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公司或企业类别的名称,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从广义上看,民营只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而与任何非国有独资企业是相容的,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企业。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仅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
1.2激励与激励机制
激励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作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重点,激励成为具有挑战性的核心课题之一。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从定义上判断,激励就是使人们内心产生一种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目标前进的过程。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根据激励的内容,一般包括绩效激励、薪酬激励、发展激励、精神激励、人文关怀激励等方式。
2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现状
(1)薪酬:中层管理员工的薪酬结构往往是民营企业薪资架构中最全面、“明细”最多最细的。通常包括工资、附加工资、绩效工资、职位补贴、年终奖等,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民营企业都对中层管理员工采取股权激励的比率日益提高。
(2)福利:根据公司经济效益的好坏,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会存在一定变化。
(3)职业发展机会:作为企业未来领导者的储备力量,中层管理人员是民营企业人才结构的重要一环。中层管理人员往往又是所在岗位的骨干,因此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公司或聘请专业培训机构或聘请行业专业,对其进行相关工作技能培训,这种做法既能帮助有效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岗位胜任度,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鼓励手段,因此,为大多数民营企业所采用。而其中的佼佼者,部分民营企业会进一步提供到知名高校脱产委托培养的机会,这种做法主要是提供给更高管理通道的优秀人才,提升其综合管理能力。
3目前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3.1绩效评估存在不足
部分民企绩效考核设计过于简单,比如只和企业的产量挂钩,导致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反馈说“只考核整体产量水平,与个人努力不大”、“基本没有什么考核,只有产量的上下浮动”,“产量多少与我们工作没有直接联系”。这种做法忽视了个人工作绩效的重要性,仍是一种变相的大锅饭制度,没有很好体现个人的工作能力。
3.2薪酬结构不尽合理
特别对于支持类岗位,比如财务、人力资源、质检等部门,绩效考核奖金的比率较低绩效占比过低。这些岗位的中层管理人员,在评价激励制度时,往往认为“绩效对薪酬的影响并不大”、“希望扩大绩效成绩,增加绩效收入”。
3.3职业发展路径不够明晰
对于晋升机制,部分民企对中层管理人员缺乏清晰的晋升途径指导,导致这部分员工看不到职业发展轨迹和希望,逐渐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而对于淘汰机制,部分民企虽然建立了相关机制,但没有严格执行,导致该淘汰的人没有被淘汰,久而久之,挫伤了员工整体积极性,更纵容了某些员工的消极工作态度。
3.4部分中层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中层管理人员经过几年工作后,逐渐掌握了工作技能的同时,也基本适应了工作内容,开始进入倦怠期。缺乏新的挑战性内容和责任,会让中层管理人员感觉没有实现工作价值,缺乏工作创造性。时间长了之后,从内心深处会认为工作没有意义,慢慢放弃学习和成长,开始“混日子”。
4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激励机制改进设计思路
据资料显示,在2000年以后的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仅次于制定战略,排在第二位。这表明,人力资源活动的重要性显著提高。
因此,从公司顶层开始,构造一套完整的激励体系,以增加公司L远发展的活力,换言之,完善现有激励机制、初步形成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现代激励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从根本上,有效的激励到中层管理人员,提高组织的效率。
(1)实施全面绩效考核。针对前文所述的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激励的不足问题,结合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设计和实施个人全面的绩效考核,细化考评的内容,合理选取指标权重,公开、透明实施绩效考核。
(2)优化薪酬结构。按照人力资源的吸引性战略,秉着既能有助于吸引和培养中层管理人员又能有效控制人员管理成本,发挥名企的成本领先优势,优化设计薪酬方案。具体做法包括增加绩效薪酬比重、优化股权激励方案等。
(3)明确中层管理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有效的晋升和淘汰制度,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特别是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助于打破大锅饭制度,让优秀的员工能够脱颖而出,不合格的员工则要调整岗位甚至进入淘汰通道。
【关键词】中职校 职业指导 毕业生就业工作 作用 重要性
2013年,全国各类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形势严峻,其中中职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任务更为艰巨繁重。因此做好职业指导对促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深圳市中职校出发,提出了职业指导对促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义,分析了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加强职业指导工作方式,发挥其对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论述如下:
一、职业指导在促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职业指导在促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发挥多元化、落实就业政策,具体论述如下:
(一)职业指导在促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人为本的作用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把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作为就业服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职校职业指导人员利用职业指导认识到就业工作要做到主动、个性化、贴心、诚信、高效的满意服务,即要做到主动"走出去";提供有针对性的、有个性特点的职业指导;设身处地为毕业生考虑;信息传递要准确可靠;办事程序要做到简便快捷的满意服务,职业指导人员在做毕业生就业工作时,利用了职业指导中的以人为本的作用。例如:深圳龙岗中专职业指导人员利用了职业指导以人为本的作用,每年定期走进毕业生宿舍、毕业生家庭进行指导,走出校园为毕业生采集到真实可靠的职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服务,体现出了职业指导在促进了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人为本的作用。
(二)职业指导在促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元化的作用
职业指导在促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起到了多元化的作用,职业指导人员利用职业指导认识到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多元化,多元化是目前最具有影响力、最具人性化、最具个性化的指导方式。这种方式 主要是以围绕不同的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服务形式,开展不同的服务内容,来促使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元化。
(三)职业指导对促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就业政策的作用
虽然中职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较大的发展潜力,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供需结构矛盾依然突出,职业指导在促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起到了落实就业政策的作用。中职校职业指导人员利用职业指导就业政策咨询,使毕业生认识了解目前的就业政策。,
二、职业指导在促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而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为毕业生就业、稳定就业、职业发展,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具体实施过程。
因此,做好职业指导对促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性,具体论述如下:
(一)职业指导在促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针对性的重要性
职业指导对促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职业指导人员利用职业指导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过程,了解到必需针对毕业生的专业、层次、职业技能、人格特征、身体特征等,根据用人单位的职业性质的不同、内容不同、类别不同、要求不同,进行个性化、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深圳龙岗职业技术学校的职业指导人员特别注重对毕业生进行各层次的、分类别的进行指导,在面对一些存在实际困难或者残疾学生,需要个别进行指导的毕业生,组织职业指导人员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或者学习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2010年该校的毕业生成功就业率达到了92%以上,而且上岗后的毕业生深受企业的欢迎。可见通过职业指导促进了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针对性具有重要性意义。
(二)职业指导在促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及时性的重要性
职业指导在促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及时性具有重要意义。中职校职业指导人员利用职业指导的模拟面试,能及时发现毕业生在面试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如毕业生的穿着打扮、举止言行、职业素养、职业发展等都可能在模拟面试的过程中表露出来,职业指导人员能及时的发现问题,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指导和解决,职业指导在促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及时性具有重要性意义。
(三)职业指导在促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职业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职业指导对促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平台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平台主要是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两者之间进行有效信息沟通的平台,职业指导人员利用职业指导中的职业信息采集可以了解到用人单位的自然状况和用人条件,包括用人单位的名称、所在地区、所属行业、和对应聘人员的地区要求、专业要求、年龄要求、技能和学历要求等等;职业指导人员还可以利用职业指导中职业信息采集了解到毕业生的自然条件和求职条件,包括毕业生的姓名、性别、性格、文化程度、所学专业、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对薪资待遇、福利待遇和劳动力保护条件的要求等等。职业指导人员通过职业指导职业信息采集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了有效的数据。职业指导对促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职业信息平台建设具有重要性意义。
综上所述,职业指导对促进中职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做好职业指导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春林 安燕,职业信息分析师--基础知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职业发展;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TP393-4;G712
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发展和工作岗位需要培养技术型的一线人才。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以及知识水平相对较差,再加之计算机教学学习本身的难度和学生们的比较薄弱的计算机教学基础,导致了计算机教学陷入困境。
1 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1.1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现状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其文化课的基础普遍比较薄弱,成绩不是很理想,相关的学术知识不牢固、甚至最基本的定理、公式都记不清。而且,经过了中考的“落选”,对于学习学生们普遍存在着“惧怕”的心理,对于计算机的热爱只是局限于网游、QQ聊天等,只是对娱乐性的知识比较感兴趣,对于高深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开发等等“谈虎色变”。以学生们薄弱的计算机教学基础以及对计算机教学学习的恐惧心态,不利于计算机教学的顺利开展。
1.2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教师现状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老师在学生们长期的丧失兴趣、丧失学习信心的情况下,自己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热情明显受到打击,逐渐丧失了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内驱力。学生们上课睡觉、不听讲、听不懂,久而久之,老师就丧失了积极备课、积极教学的热情,相应的自身的教学能力就会下降,很难实现教育的“教学相长”。另外,老师的教学素质有待提高,计算机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老师知识体系比较陈旧。
2 中职计算机教学对于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2.1 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文化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的学科,对于计算机教学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学生们认知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发展。中职学校的学生发展不仅需要比较扎实的技术能力,还需要比较全面的文化素养。相对来说,中职学校学生的逻辑性、抽象性和空间想象的能力比较差,这也严重制约了学生们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因此,提高计算机教学学习的重要性,加强学生们的学术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2.2 强化计算机教学知识的职业应用
在学生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计算机教学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提高计算机教学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们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专长和能力,有助于职业生涯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拓宽。会计、物流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计算机、通信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动漫游戏等等,几乎每个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都需要计算机教学知识的应用,在学校期间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能力,有助于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3 中职计算机教学服务于学生职业发展的策略
3.1 转变观念,重视中职计算机教学
要想更好的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服务于学生职业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这个观念包括学校的教育观念、老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们的学习观念。一方面,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只重视“技能、专业”,忽视“文化课”教学的观念和行为,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专业知识过硬和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单纯的学习“技术”,缺乏全面的文化素养,会严重阻碍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因此,一定要树立文化课学习与专业课学习并重的教学理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老师来说,一定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热情,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学素养感染学生。对于学习一定要严格要求,不能随意降低教学难度。以教学大纲中相应的教学目标为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意识到文化课学习、计算机教学知识学习对自己将来职业发展和将来生活发展的重要性,一定要做“两条腿”走路的学生,不能只抓专业技能这条“腿”,忽视文化知识这条“腿”。
3.2 根据专业需求制定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
我校有会计、物流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计算机、通信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服装设计与工艺、动漫游戏等9个专业。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教学有不同的需求,来制定计算机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计算机教学应该时刻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专业,在制定每学期的教学计划时,需要积极组织9个专业的负责人,一起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定中来,提出合理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另外,还需积极的组织计算机教学老师参与到专业课老师的教研活动中来,以便计算机教学老师能够全面、及时的掌握专业课教学中需要哪些计算机教学知识、计算机教学内容,做到“知己知彼”,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制定明确、合理、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3.3 根据职业技能需求改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
要想更好的促进其专业素养的提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结合不同的教学背景和专业背景,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成“例题,练习,实践”的教学模式,注意发挥和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另外,计算机教学中技能+理论的教学模式非常受欢迎,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现场技能教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计算机老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技能水平,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3.4 中职计算机教学注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要想真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必须要让学生们真正的意识到学习计算机教学是“有用”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的结合,并在学生们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加以应用,使学生们可以更好的认知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有效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需要,给学生们布置实习与调查的作业。比如说,(1)找出计算机教学应用知识的“专业点”。(2)列举出计算机教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过程。(3)运用所学习和掌握的计算机教学知识,进行相关操作的实践。(4)积极展开实训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们进行小发明、小创造,更好的将学习的计算机教学知识应用的实践中。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和计算机教学对于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从转变观念,重视中职计算机教学;根据专业需求制定中职计算机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根据职业技能需求改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中职计算机教学注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这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中职计算机教学如何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高辉.专业导向下中职计算机数学教学的困惑和对策的探讨[J].网友世界,2013(01).
关键词 职业困境 专业化发展 复合型师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8.032
A New Exploration of English Teacher's Career Development
QIAO Shiyan
(Guangzhou Colleg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00)
Abstract: With the wide popularization of English education, it is doubtful that English should be adopted as a major in the university. Therefore, the language teaching of English and non-English majors has to undertake some transformation. The thesis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tudy the prospects of the teacher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figure out some tentative ways to promote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words: career dilemma; professionalized development; interdisciplinary faculty
0 引言
在全球化时代,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英语教师作为承担英语教育的主角,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不仅需要对所教授的科目做到得心应手,而且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同时对人才培养的观念、模式等更具宏观性的问题也要有准确的把握,这就对英语教师的职业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高校英语教师对这种新的变化普遍缺乏有效的应对之策,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为了积极谋划英语教师的职业转型和专业化发展之路,笔者在分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外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做出反思,进而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出路做出尝试性的探索。
1 外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外语教学主要分为公共英语(也称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两大部分。大学英语专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基础必修课,而英语专业的教学,包括听、说、读、写、译等相关课程,其受众群体与大学英语不同,教学目标较大学英语而言,有更高的要求。但无论是大学英语还是英语专业的教学,在目前的环境下,都面临着一些困境。
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定位一直都是基础英语,从1985年的《教学大纲》到2004年的《课程要求》,都强调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重要性,并增加了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相关条目。这种定位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导致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教学过程往往都围绕各类考试来进行,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也异化为参加各类语言考试,而并非切实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在实践中,这种应试导向的英语教育模式最终只会带来偏离的负面效应。
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也存在类似的问题。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探索以语言为主、其他专业为辅,塑造复合型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就成了一种合理的选项。为此,在《大纲》中还规定了英语专业的课程应当包括三个模块,即: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值得注意的是,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即为各学校根据现有资源开设的有关经贸、法律、管理、教育等方面的相关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这些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譬如:技能课程课时较多,只注重单一技能的培养;专业知识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所占比重也有待调整;相关专业课尚难有实质性的突破等。
总之,英语教学未来会朝着跨学科、复合型的方向发展。无论大学英语还是英语专业,在目标定位,学科发展,课程设置等方面都面临着转型,因此,培育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师资队伍以推动外语教学的良性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 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现状及困境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往日益密切,英语的应用范围比以往更加重要而广泛,教育的层次和样式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英语教师作为承担教育与培训的主体,也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发展。在这种状况下,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特点,他们的职业认同和职业规划是否与现实相适应,又有哪些值得提升和完善的环节,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蒋玉梅(2012)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做出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英语教师中师资结构不平衡,呈现出四多四少的格局,即:女性教师多,男性教师少;年轻教师多,资深教师少;中级职称多,高级职称少;硕士多、博士少。教师素养的不平衡则体现为“教学强、科研弱”。在教师培训方面,大多数教师都缺少培训进修的机会,去国外进修的机会则更加难得,未参加过国外进修的教师达73.9%。而英语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五年内没有参加过国内学术会议的占49.6%,没有参加过国际学术会议的达到78.5%。此外,很多英语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前景也缺乏明晰的筹划,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职业认同和职业忠诚的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仅面临来自职业自身所带来的困惑,还要对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环境做出回应。具体而言,有两方面的变化需要格外关注。
第一,随着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部明确提出将于2017年正式推广外语考试的社会化改革,采取一年多考,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而伴随国民对英语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如今大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较以往已有普遍改观,未来的大学英语课程是否面临被取消的命运,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讨论。如果真的变成现实,大学英语教师有可能面临失业的危险。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对教师职业前景的制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如何应对这种社会现实的严峻变化,英语教师所能做的工作相当有限。
其次,为培养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以往侧重于技能型的培养目标并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英语教育由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的转变,迫使教师也要有一定的专业学科背景作为支撑。就英语专业而言,培养三类型人才(即复合型、双语型和主辅型人才)是近20年来我国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课题(胡文仲,孙有中 2006:243)。各类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都在对方向设置,教学计划等方面做出全新规划。探索的方向则以跨学科、复合型为基本原则,比较常见的是与经贸、对外汉语、国际文化交流、涉外文秘等方向结合起来,英语体现的更多的是工具价值,而专业素养则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即英语教师除了语言专长之外,必须要为拓宽自身的职业发展之路做好准备,这无疑对他们所需的知识储备与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选择适当的专业方向精耕细作,是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明确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更新职业发展的观念,清楚认识职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做好职业规划,如提升学历、参加学术会议、离岗进修等都是可供选择的手段。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飞速发展、各类教育资源高度共享的时代,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取专业核心课程的多模态资料,进行长期系统的学习,开拓自己职业发展的新出路。各大门户网站都不难找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种类繁多的公开课程,完成相应课程的学习即可获得相关证书,这些资源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了检验教师专业素养的程度,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行评估,通过考核的教师可被允许全英讲授专业方向的课程。
当然,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更广阔的层面来看,也关涉到办学思路与教育制度的改革,因此,需要进行通盘的考虑。在社会层面,教育主管部门、出版社以及学术机构分别或合作制定的教师年度(国内外)培训计划,以复合型培训为重点,对英语教师缺乏的专业方向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训练。在学校层面,应以校本为主、校外为辅的方式来建设自身的师资队伍。综合性大学资源丰富,可以考虑由其他学院为英语学院的教师提供系列性的培训课程,以便帮助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定位,外语学院及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可以携手为其他学院的教师提供英语语言培训,通过这一互助平台的搭建,解决双语教学师资短缺的问题。学校还可通过网上课堂、虚拟教学社区等方式来为教师提供更加便捷的培训选择,也可通过建立不同专业教师间的合作共赢模式为他们搭建更加个性化的进修平台。此外,为了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还可开展各种类型的合作培训项目,即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的合作、国内外高校之间的合作等等。
总之,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借助于外在平台的搭建,制订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在语言优势的基础上,增加复合专业方向的学科知识,以实由单一专业向复合型专业的发展。当然,复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虽已有一些相关措施的跟进,但仍处在初步探索的阶段,尚缺乏全面而明晰的配套举措。笔者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引起学界的关注与思考,进而为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之路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Bailey, M.K.et al. Purs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Self as Sourc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2] Fessler, R. & Christensen, J. C.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M].董丽敏,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8-29.
关键词: 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 大学生德育教育 模式构建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已经普遍开展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但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与实践还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也没有与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从现状来看,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模式已处在相对稳定和成熟的时期。如何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把德育教育和职业发展教育有机结合,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模式,适应于从大一开始的职业启蒙期教育,这是从大学生对职业世界的一无所知到落实工作的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的工作方式,找到影响大学生个人素质和就业能力提升的核心因素,根据大学生的四年时间,分为职业探索、职业素质提升、就业准备这几个阶段。
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模式根据大学生职业化过程的递进成长关系,划分为“职前”和“岗前”两个阶段,在时间上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四个时间段,前二者属于“职前”阶段,后二者属于“岗前”阶段。各时间段的主要任务:(1)大一:自我认知、专业认知,确定适合专业、行业;(2)大二:行业职能,提升个人能力;(3)大三:认知职业世界,确定适合岗位;(4)大四:目标企业、企业文化,求职、面试。
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阶段内容:(1)自我认知、专业和行业的探索;(2)个人能力的塑造;(3)职业岗位的探索和确定;(4)职业素养和求职。
二、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和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关系
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可以通过帮助大学生及早规划职业生涯,设计美好人生,树立人生目标,达到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和职业素养,找到学习动力的最终目的,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延伸,也是增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又一有益探讨,对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教育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使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更明确
大学生正处于职业学习和职业选择阶段,这个阶段学习效果的强弱,职业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成才成功。为此,开展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用规划职业生涯来鼓励、促进大学生发奋学习、努力成才、成就人生是高等学校的神圣使命,也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所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前提,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较好地实现社会和个人、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大学生德育教育目的更加清晰具体。
2.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使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更充实
职业发展教育不仅仅是为大学生设计未来职业方向,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的过程,就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纵深化的过程。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把不同的教育内容统一到职业发展教育过程中,使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各方面的内容融为一体,使教育内容更加充实和丰富。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使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指导作用和引领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教育的内容也更加符合教育目标和要求。
3.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使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更科学
大学生德育教育传统方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主体意识,现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特别强调发挥“双主体”作用,即大学生也是教育主体,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地位相互转化。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和方式的多样化,把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有效地融合,符合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必将对增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使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更广泛
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将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各类途径,如校园文化、学科优势资源、网络信息、心理健康等都充分融合在一起,并形成不同的组合,将各项功能发挥得更加完善。在进行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的同时,还要将大学生学业教育渗入其中。这种多途径的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与当代社会需要、学生所学专业、综合能力的提高、身心健康的增强相结合,这正是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途径的延伸,也是大学生德育教育实践的一个有益补充。
三、基于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模式的构建
在传统的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体系中,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下设的部门比较单一,很多高校只有一个部门,负责学生就业工作或具体的创业就业事宜,仍然依托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来负责整个学校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没有从学生德育教育的高度来开展工作,没有调动学生工作处、各院系、教务部门、团委也就是全校老师的积极性来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大部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是从原来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中抽调出来的,甚至有的院校直接由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兼任,因此很难真正从职业发展的角度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德育教育服务。
基于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模式需要弥补以上不足,构建新的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为:在学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全面领导下,由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教务处、团委、各院系和社会机构及成功人士等组成,以德育教育为宗旨,以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为主线,集全校和社会之力全面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1.学生工作处
学生工作处是学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组织和实施部门,下设思想教育科具体负责落实,在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的大背景下,以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指导教师等为抓手,把德育教育寓于管理、服务和日常教学之中,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同时,其还负责协调职业发展事务办公室、教育教研室和教育研究所的相关工作。
2.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在职业发展教育上有两大职能,一是负责大学生就业的日常服务和行政事务,其可设三个办公室:就业管理办公室、就业市场服务部、网络信息服务部。二是负责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开展,其下设三个办公室:职业发展事务办公室、职业发展教育教研室、职业发展教育研究所。
3.教务处
教务处让德育教育和职业发展教育融于日常教学之中,全体任课教师都应承担起德育教育和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重担。
教务处可以通过开设相应课程,使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理论课程正式走进课堂,一方面,让学生们意识到该课程和接受职业生涯指导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们全面掌握该课程的理论及科学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日常的学习生活。
4.团委
团委指导的学生社团协会组织是职业发展教育学习实践的重要部分,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主要包括学校的学生职业发展与规划协会、创业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学生社团协会是由大学生自己主动组织参与的有主题的组织,学校的德育教育和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学生社团的活动来渗透,指导学生在实际的社团协会活动中具体实施德育教育的理念与行为。
5.院系方面
院系成立学生工作领导小组,通过配备部分专职人员(主要为学院专职学生工作干部)来协助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工作,这些人员同时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体人员,院系还可利用班主任、专业指导教师、专业任课老师等,充分体现全员育人的特征,调动每位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老师们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6.社会机构及成功人士
学校的德育教育和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可以通过与一些社会机构联系,充分发挥其优势,在为学生提供就业创造机会的同时,可以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来校作报告,建立校企合作,这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建立基于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模式的长效机制
1.党委统一领导部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在校院党委的领导下,明确德育工作部门和德育工作者的职责,以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为基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使学生德育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落实到基层。
2.党政共同组织实施,建立全程教育模式。党委和行政齐抓共管,所有教师共同参与,大学全时段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全程性和全面性。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育人氛围。加强校园内和校园周边环境,以及宿舍文化设施建设,在教育、管理和服务育人的同时,做到文化育人。
基于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模式必须是学校全员参与和全程进行的教育方式,在这个工作模式中要充分发挥每一位老师的学术、专业和社会资源优势,利用各类途径,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事的本领,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就业,从而在实现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全程化、专业化和全员化的基础上,实现德育教育的全程化、全员化和制度化。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是一个伴随学生大学四年的长期过程,已逐步成为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主线,应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日常管理教育,特别是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融于全程化职业发展教育之中。
参考文献:
[1]张宏,王忠桥.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延伸[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
[2]王兴权.以学生为主体的全程化职业教育模式[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8.
[3]刘.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体系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