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7: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客户经理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我国经济及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也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金融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竞争的差距不仅表现在金融产品和风险防范、控制方面,在营销理念、营销人员和营销技术上的差距更加巨大。能否进一步提升国有商业银行营销服务层次,强化对优质存量客户潜在需求的挖掘和对优质增量客户的渗透、拓展,加大对优质客户的营销管理力度,是决定国有商业银行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面对严峻复杂的竞争形势,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创新经营方式,改进金融服务,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制和业务运营模式。客户经理制作为一种科学的营销组织形式和服务创新模式,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变革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是客户营销体制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全新尝试,是实施客户发展战略的重大突破,必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客户经理制的概念和内涵
客户经理制是商业银行通过选聘客户经理,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和维护,与客户建立全面、明确、稳定的服务对应关系,推销金融产品、采购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一体化服务,从而实现客户资源配置优良化、推进金融服务商品化、增强商业银行竞争实力的经营管理模式。
客户经理制是商业银行服务理念和业务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是稳定和扩大优质客户群体的有效手段。客户经理既是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推销员”,又是收集市场信息、反馈客户需求的“采购员”,同时也是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服务员”。作为商业银行业务代表,客户经理可以调动内部资源,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与客户建立长期、密切的关系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是商业银行经营体系中一个专业化的服务群体。
实施客户经理制的实质和根本目的,就是一切从客户和市场的有效需求出发,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增强营销能力为动力的全行联动的市场营销服务机制,通过培植一个庞大、稳定的优质客户群体,实现商业银行效益最大化。客户经理制必须包含以下几种核心理念:
1.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这是客户经理制的最核心理念。商业银行必须把客户的需求和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调动所有资源让客户感到满意,以客户的满意度作为评价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的标尺。要通过提供专业水准的服务,使客户资产价值增加,让客户享受增值服务,使其经营风险降低,运营效率提高,从而提高客户对商业银行的信赖度、依赖度和忠诚度。
2.营销一体化理念。目前服务业的市场营销早已超越了产品的生产,范围扩展到市场调研、营销战略、营销组织、公共关系、技术指导、售后服务等诸多领域和环节。商业银行实施客户经理制,也就是要把金融产品的营销作为一种专门化的事业,将各种营销资源进行整合,以满足各种营销活动要素,实现营销的专业化。
3.核心客户综合开发理念。对为商业银行创造80%的业务和利润,且占客户总量20%的优质、核心客户,商业银行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实行差别化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核心客户的金融需求。只有核心客户的金融需求得到有效开发,才能更好的为客户提供高品位、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才能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4.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理念。客户经理必须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量体裁衣”式的金融服务,通过对客户进行调查和评价,提供客户服务方案,在金融产品和各种可以借助的外部资源中进行组合设计,最大限度地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
5.金融服务创新理念。客户经理制本身是制度创新,客户经理本身又是金融产品创新的主体。作为桥梁和纽带,客户经理应对客户的需求和变化异常敏感,及时进行提炼和总结,反馈到产品部门,和产品部门联手进行产品创新设计,以最快的速度把最新的金融产品提供给客户。
二、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客户经理制的难点和障碍
国有商业银行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专业银行改制而来,它无论在经营体制、管理机制,还是经营管理水平上都与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情况下实施客户经理制必将遇到的难点和障碍:
1.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客户经理制对体制的要求。客户经理制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全新的劳动用工制度和灵活有效、利益分配合理的经营管理体制。但从实际情况看,尽管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但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权力过分集中、干部任用方面论资排辈、收入分配方面平均主义等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要求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做保障,客户经理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失去工作动力。经营体制改革的滞后将直接影响客户经理制的有效实施,成为制约制度实施的体制障碍。
2.对实施客户经理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部分员工包括相当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对市场竞争形势分析不足,缺乏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创新观念淡薄。不能从“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高度选择业务运作方式,在全行范围内配置多种资源,运用多种综合手段拓展和培育客户市场。不能用新的观念和标准,创造实用和富有特色的服务模式,并通过提供科技含量高和完善的综合服务功能,变脆弱的客户基础为相互依存的银企合作关系,实现银行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
3.员工队伍建设与客户经理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客户经理的职责要求其不仅要熟悉单纯的银行业务,还必须在企业经营、资本营运等各方面掌握较高的操作技巧,才能在产品组合、企业重组和金融顾问等非常规业务领域内不断创新,成为名副其实的贷款项目的调查者、新业务的开发者和推广者、低成本资金的组织者、中间业务的营销者和值得客户信赖的财务顾问。但从国有商业银行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来看,无论是群体队伍,还是单一层面,离应有标准都有不小的差距。营销人员数量少,综合素质偏低,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
4.集中统一、适应客户经理制考核要求的考核机制尚未建立。实施客户经理制要求首先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内部经营管理上存在明显的机关化管理的特点。公司业务、个人银行业务、房地产金融业务、国际业务等有各自的营销人员,在客户服务的研究、提供、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协调的部门。同时与经营业绩挂钩的考核激励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考核上过于分散,对不同业务的反馈、监测、分析和考核经常出现误差和脱节。
5.集约营销与部门服务分割的矛盾制约着客户经理的“对外作业”。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主要以业务种类为标准,客户的多元化一体性需求被分割,造成在市场拓展中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客户经理对外作业的内部条件不足,影响了市场拓展,削弱了市场竞争能力。客户经理制的实施要求重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系,打破原来的部门设置和职能分工,建立全新的机构设置模式。
6.服务手段落后,金融创新不足。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对客户服务的技术手段落后,业务品种少,必然牵制和影响客户经理对客户服务的质量和营销的层次。客户经理也普遍存在技术应用水平低,对知识经济认识不足,业务创新经验少等情况,在提供服务的技术含量和业务创新上不能满足和适应客户的需要。
三、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客户经理制的对策研究
实施客户经理制必须突破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落后、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服务手段落后创新经验不足等多方面障碍,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循序渐进、逐步实施”的原则,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手段,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高效率、全方位市场营销和以客户经理制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以及相配套的人事激励约束机制、支持保障机制,培养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员工中树立全新的市场意识和营销观念。引入新的客户经营理念,优化客户结构,增植优良客户是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实施客户经理制过程中,首先必须统一全体员工,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的思想,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实施客户经理制是实现国有商业银行“再造”的重要手段,涉及银行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员工。全体员工都必须认真学习市场营销理论,提高对实施客户经理制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另外,要强化市场意识、客户意识、竞争意识,加强工作中的协调和配合,树立“二线为一线、一线为客户”的观念,克服工作作风不严谨、服务观念陈旧、发展意识淡薄等问题,积极深入市场、深入客户,以市场份额和客户满意度为标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顺利实施客户经理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2.改造业务流程,完善客户经理制的组织架构。以业务流程整合为重点,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机制,构建以客户经理制为主要标志的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对外对同一客户的各种金融服务实现一站式服务,即所有业务联系统一由客户经理负责;对内把对同一客户的调查、评估、信用评定、贷后检查、台账管理及综合授信等职能合并,避免多头管理,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工作效率。建立与客户经理制相对应的产品经理制和风险经理制度,在产品管理部门设置产品经理,在风险控制部门设置风险经理,为客户经理搭建工作平台。后台部门简化操作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提供高效、优质的柜面结算和高科技金融服务手段,为客户经理提供业务支持。
3.对客户经理实行对等配置、竞聘上岗的动态管理。客户经理与客户的对等配置,是确保银行对客户进行优质服务的实质要素。凡由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信用、承担风险的法人客户和优质个人客户均应配备客户经理。要按照客户回报率、客户社会地位及风险状况等因素确定客户质量等级,根据客户质量等级配备相应等级的客户经理。对重点客户和核心客户要配备高级客户经理和客户经理小组。建立和完善客户经理任职资格考试、等级考核、竞聘上岗、末位淘汰制度,实行等级化管理。在客户经理配备中,坚持把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员工选拔到客户经理岗位,不断壮大客户经理队伍,增强客户经理的整体实力。
4.完善客户经理考核体系,建立绩效挂钩的薪酬分配机制。完善考核体系,建立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分配机制是实施客户经理制的重要内容。要按照责、权、利相匹配的原则,建立与客户经理制相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将客户经理的收入和等级晋升与个人业绩联系在一起,根据客户经理对银行效益的贡献度,确定其绩效工资,实现多劳多得,拉开收入分配差距。要改革现有的考核方式,建立以客户经理小组和客户经理个人为考核单位的考核体系。客户经理的薪酬分配采取基本保障、绩效考核、全额浮动的方式。客户经理基本生活保障金和职级津贴按月发放,绩效工资以量化考核指标(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完成情况)为依据,并实行部分薪酬延期分发的模式。
一、造成客户经理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单一化的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弊端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渐渐深入,资本的回报压力也随之增大了,外资银行在国内的纷纷驻点开展业务,本土商业银行想要从激烈的竞争之中有卓越的业绩,良好的适应市场的个性化的服务是不可或缺的。各地区大型商业银行抢占客户资源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由此可见客户经理工作压力之大是不言而喻的。过重的工作压力,愈演愈烈的银行间竞争,早已使得客户经理不堪重负。与此同时,银行考核客户经理业绩的方式却是那么的单一。客户经理的付出与其收入的巨大反差,是其较高流动性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较高的职业规划期待与较低的管理层关注度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走过来,虽然经过了好几次深入的机制体制改革,但是依旧是冗员充斥,缺少全面的业务知识基础、服务意识以及热情、营销方面的技巧,使得银行不得不引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些队伍不仅仅只是关心自己现行的薪资水平,对于自身的晋升渠道以及升迁方式有着很高的期许,很重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商业银行能为其提供的建议以及升迁的便利通道。管理层较多的偏重业绩成绩的呈现,单一的职业生涯不被具有高素质的客户经理所满足,致使大量的高素质客户经理失去发展的信心,他们最终选择还是去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客户经理的流失也在所难免了。
(三)客户经理与其他部门沟通的障碍
客户经理在面对客户的时候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自己背后的协助部门。但是由于现行的激励机制仍旧停留在对一线部门如客户经理的奖励,从而挫伤了其他与之匹配的部门的工作热情度,营销部门与随之合作的产品部门、风险控制部门的工作摩擦增大,权责规定不明、管理真空、相互推卸责任的事情比比皆是,从而造成二线部门业务速度以及质量的懈怠和效率低下。诚信度问题关系着客户以及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如果客户经理对客户承诺的服务品质以及服务内容得不到落实,那么客户经理的诚信即将面临破产,挽留已有的客户资源和开发新质的优质客户将难上加难。
二、增强客户经理忠诚度管理机制的具体措施
(一)设置科学的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指标和完善激励机制
客户经理队伍是一只高素质、业务面广、善于营销、有创新活力的队伍,这样的队伍提供者信贷、结算、业务和中介服务这样多方位的服务,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才能适应与这样复合型的队伍业绩的考量。
(1)业绩的考核标准应该是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
(2)客户经理的收入应该多元化。
(3)构建晋升及转岗明细规定,对特别优秀者创建绿色通道。
(二)管理层提高关于客户经理职业规划的重视度
客户经理在为客户服务的同时,客户能给其带来的短期的眼前的薪酬福利往往不是高素质客户经理所最看重的。
(1)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在招聘环节加强忠诚度筛选。
(2)交叉的轮岗培训,不仅增强业务技能也使实操技能增强。
(3)引进外部管理培训课程。对于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层,还没有能力能够拿出完善的全面的符合自身情况的管理培训的课程,然而现在市场上已经有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公司。
(三)完善员工与管理层沟通机制、建立互信关系
客户经理是银行与客户之间连接点,其实银行的代言人,是向客户传播其企业文化的窗口,对于商业银行业务的开展、客户的发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为其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工作环境是不可或缺的。
(1)明确各二线部门的权责,并且授予客户经理一定的权限。
(2)制定高效、简洁、流畅的客户经理工作流程。3、对客户经理实行分层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雨莼.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下的业绩考核研究.人才资源开发,2007(10).
[2] 方舟.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与客户经理忠诚度管理.中国金融,2010(3).
[3] 吴振意,王豆仙.完善客户经理制应从机制入手.文论点击,2009(9).
[4] 王健,刘秀清.从客户经理制角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客户经理流失问题.经济研究导刊,2009(29).
[5] 陈晓峰.论我国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6] 武敏芝,张先民.国有企业员工精神激励之我见.科技资讯,2007(4).
本文试图通过对商业银行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和香港银行客户经理组织架构的分析,以期探索出商业银行如何选用客户经理的途径。
一、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人力资源的现状
目前的商业银行的业务人员大都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人员结构相对合理,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客户经理制所体现的人力资源,不言而喻是客户经理。客户经理的整体素质决定了客户经理制的稳健运行和预期效益。
(一)人员选拔上的误区,体现了客户经理群体良莠不齐的现状
(二)客户经理的管理真空,体现客户经理制监督管理中的漏洞
(三)高薪背后的无奈,体现了银行客户经理经营理念的偏差
二、客户经理制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客户经理制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我们在今后的实施与实践中将如何改进,我们应该遵循客户经理制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应该明确客户经理的级别和职责。
(一)客户经理制对人力资源要求的原则
1.客户经理制对人力资源要求的一般原则
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对人力资源要求的一般原则就是银行管理与开发人力资源的共性,其主要内容是:依据银行经营与管理的要求,提出人力资源的保证体系运用的内容及其模型,便于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比较和运用。
(1)追求服务质量。(2)社会道德。(3)信息沟通。(4)高效率工作。(5)相互信任。
2.客户经理制对人力资源要求的特殊原则
(1)人才结构优化的原则:商业银行的人才结构主要包括专业结构、能级结构和智能结构。专业结构指所需的有关专业人才的构成比例。客户经理之要求现代商业银行专业人才结构除了配置大量的金融财会人才外,还需要随着经济环境、经营环境的变化而进行适时的调整;能级结构是指各部门的高、中、低级三种不同专业能力的人才比例构成,在具体配置时应根据商业银行的机构层次、性质任务、服务对象的规模层次划定合理的比例;智能结构是指不同智能类的金融人才的比例构成。
(2)人力资源的外聘原则:对于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或大型的企业集团,如果银行现有的人力资源无法满足客户的服务要求,银行应及时采取外聘原则。当然该原则的运用应该是与客户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专业方面应是了解和精通的专业人才。
(二)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对人力资源素质结构的要求
客户经理制是银行企业组织中的新兴系统,是银行企业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银行通过客户经理与客户建立一个全面、明确、稳定的服务对应关系,把简单的柜台服务延伸到市场中去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全方位的金融一体化服务。客户经理制的行为主体是客户经理人,构成客户经理的人力资源的素质的高低是客户经理制实施效果好坏的前提条件,客户经理的素质包括:
1.智力素质
2.能力素质
3.心理素质
4.经验水平
客户经理需要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积累,一般说来,客户经理的级别越高应该对应越高的从业经验年限,但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大型合资项目、基础建设项目而言,需要外聘专家担任。
(三)按客户经理的素质结构划分人力资源级别的要求
1.按主体经营机构划分
按商业银行的经营主体划分可分为:总行级客户经理、分行级客户经理、经办行客户经理。
(1)总行级客户经理:总行级客户经理面向的是行业或产业领域中全国性、集团性的客户群体,因此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对级别、素质要求最高。其主要侧重于对市场分析能力、客户预测能力、客户顾问能力和对相关产业、行业熟知程度等方面,对学历、经验水平的要求也相应较高。
(2)分行级客户经理:分行级客户经理服务对象是地区性企业,其人力资源配置在级别和素质上与总行级客户经理比较相对较低。其素质权重也向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素质方向倾斜。
(3)经办行客户经理:经办行客户经理面对的是客户较为具体的操作性需求,是金融产品的最终营销者。其综合素质较低但更加侧重公关能力和对银行岗位知识的掌握。
2.按客户经理等级划分
(1)资深级客户经理:资深级客户经理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从事信贷、结算、资金计划等相关业务工作十二年以上,从事过两个以上的银行专业工作岗位,或在高级客户经理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五年以上,有能力达到本级应有的目标业绩,具有很高的风险防范和识别能力、业务开拓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
(2)高级客户经理:高级客户经理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从事信贷、结算、资金计划等相关业务工作八年以上,从事过两个以上的银行专业工作岗位,或在中级客户经理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五年以上,有能力达到本级应有的目标业绩,具有较高的风险防范和识别能力、业务开拓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
(3)客户经理(中级):从事信贷、结算、资金计划等相关业务工作五年以上,从事过两个以上的银行专业工作岗位,或在中级客户经理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五年以上,有能力达到本级应有的目标业绩,具有一定的风险防范和识别能力、业务开拓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
(4)客户经理助理(初级):实习期满合格,有能力达到本级应有的目标业绩,具有一定的风险防范和识别能力、业务开拓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
三、建立客户经理制人力资源的运行制度
客户经理制作为一种新兴的制度,在运行和实施中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经验,由于我国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有其特殊性,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也具有特殊的背景,有明显的时代的烙印,因而不能等同视之。
在客户经理制的实施过程中针对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考核等诸多问题都是日后在客户经理制实施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的规划和调配
客户经理制需要通过合理的调配和规划人力资源使其使用价值最大化,以期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1.人力资源的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分析商业银行在不同的情况下的人力需求,使各部门有充足的人力资源,确保有适当数量的合适人员,于某一时间内担任适当的职务,从而实现银行的长期或短期的目标。
(1)人力资源的规划是为了帮助并保留银行所需的适量的人才队伍;
(2)预先做好人力替换安排,以避免因管理者退休或发生意外而引起的经营或继承问题;
(3)帮助员工改进个人的工作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的能力,满足员工个人的成就感。
(4)配合银行的其他政策及营运计划,提高员工长期的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力。
2.人力资源的调配
作为银行而言,除了要了解分析银行内部的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外,还要检查员工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其能力是否适合工作要求。人力资源的调配就是促进人与事的配合,充分开发人力资源。
(1)人员的调配是人尽其才的手段,人的才能各异,只有把人放在最适合的岗位、职位上,人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2)人员的调配是激励员工的有效手段,人员的调配包括职务的升降和平行调动,由于内在的激励作用和面对新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的变化,可以使人产生应付挑战的亢奋,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利于挖掘潜能。
(3)人员的调配是实施人才资源计划的重要途径,通过调配,架构人力资源结构,使之趋于合理,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人力资源使用效益。
(二)客户经理制人力资源的岗位管理
客户经理是联结银行和客户的桥梁和纽带,客户经理制的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营销水平。银行需要通过制度来保证组织的相对稳定性,在有条不紊的运行中产生良好的功能和较高的效率。
1.客户经理的上岗管理
(1)资格审查制度:对各级客户经理的准入资格及审查认定的方法、步骤进行规定。
(2)竞争上岗制度:通过引入竞争机制,选拔优秀人才,带动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3)上岗培训制度:客户经理聘用前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内容应重点放在基本技能的培训上。应包括:金融基础理论、企业财务制度、银行基础知识等,同时对培训的结果进行考核,对于不合格的人员重新培训或实行淘汰。
2.客户经理在岗管理
(1)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要求:通过不断的提高客户经理的道德修养,加强职业行为规范化管理,是指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社会形象。
(2)依法对开展的业务进行管理:客户经理代表的是银行的形象,应加强对客户经理的业务的合规性、合法性的监督,避免因为个体性行为给银行带来负面的影响和损失。同时各级客户经理应在银行的授权范围内开展营销工作,在管理中应避免个人越权行为带来的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是国外银行于80年代推出的管理方法,是现代银行争取市场份额的核心,也是商业银行借此争夺客户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关键。
一、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仍然落后
转变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有一个逐步转变、逐步适应的过程。实行客户经理制要求银行转变经营观念,改变工作作风,密切与客户之间的关系,经常走到客户中间去,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在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贷款需求旺盛、理财愿望强烈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客户经理制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实行客户经理制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客户经理只是过去的外勤业务员或信贷人员的别名而已,对实行客户经理制存在抵触情绪。
(二)客户经理的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意识欠缺
目前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基本上是从原来的外勤业务员和银企联络员中挑选出来的,这些人员虽然素质较高,具备了较扎实的业务功底,对银行业务比较熟悉,对客户也最为了解,但与客户经理所应具备的素质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由于长期以来银行的业务分工过细,使得银行的业务人员知识面普遍较窄,懂信贷的不懂结算,懂国际业务的不懂国内业务,这样,银企之间的交往就存在“职位不对等”的问题,造成有的企业(尤其是企业财务部门)高学历、高素质员工不屑于与银行的客户经理谈判,合作难以开展,客户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更谈不上对企业进行更深层次上的业务营销。
(三)对客户经理的考核和激励力度不够
由于很多银行实行客户经理制时间不常,对客户经理的考核和激励体制还不够完备和成熟。目前,商业银行对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主要有利润、资产质量(收息率)、国际外汇业务和存款余额四种。这些考核指标虽有其合理之处,但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弊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过分强调利润,会导致资产业务的盲目扩张,尤其在缺少一套完善的信贷风险监测、控制机制的前提下,利润的权重过大,容易造成风险失控;收息率可能导致企业“新债还旧债”的短期行为;存款余额是一个存量,是一个静态指标,它无法客观、公正地反映客户经理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业绩。而且这四个指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不能自成体系,实际操作中容易顾此失彼,令人无所适从。
(四)业务品种匮乏,制约着客户经理工作的开展
由于这些年我国的金融业一直推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银行、证券、信托和保险业完全分离,商业银行的业务被限制在一个相当狭窄的范围内,业务创新的空间受限,致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品种较为单一。从开办得较为成功的品种来看,仅有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信用卡业务、代收代付业务和票据贴现业务近年来发展得较快,逐步走向成熟。消费信贷、网上银行、租赁、个人理财业务等只是少量开办,仍处于探索阶段。
(五)客户经理的协调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实行的科层式分工体制严重阻碍了客户经理制的实施。所谓科层式分工体制是一种业务分工体制,即根据业务分类实行条条管理,上下级形成专业对口,决策和权利层层分解的科层制结构。这种科层制结构使银行员工思维僵化,实行客户经理制以后原有的观念很难一下子扭转过来,所以在客户经理部独立出来以后,与各业务部门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各业务部门有时出于自身利益等原因不愿与客户经理有效配合,使客户经理的作用大打折扣。
(六)客户对客户经理制这种银行营销体制了解不多
商业银行在实行客户经理制过程中疏忽了对客户进行宣传,以至于有些客户认为客户经理制同以前的联络员制度没有多大差别,甚至有客户认为银行实行客户经理制主要是为了拉存款。他们对客户经理制热情不高,认识偏颇。这固然有银行现有客户经理的素质有待提高的因素,但银行对客户宣传沟通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商业银行推行客户经理制的对策及建议
(一)重视客户经理人才的培养和稳定,尽快提高客户经理的综合素质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对客户经理的培养已初步形成体系,关键是如何落到实处,要舍得投入,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对客户经理进行激励,稳定客户经理人才队伍。为防止客户经理人才的流失,也为了使客户经理能够更加有效地为客户服务,银行应在加强自身综合服务能力、开展有特色的产品服务、强化内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客户经理的组织体系,使客户成为银行的客户而不是单一的客户经理的客户。
(二)进一步完善对客户经理的考核激励机制
主要是设定合理的考核指标,针对银行现有考核标准的弊端,可考虑按照国际惯例并结合自身实际,设定贡献、经济资本、RAROC和经济利润四大考核指标。其中贡献=总收入-产品成本-客户管理成本-预期损失-企业税-经常开支;经济资本指损失的潜在影响,包括信贷风险、国际风险、市场风险和业务风险四大种类;RAROC(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总贡献/经济资本;经济利润=(RAROC-最低要求的回报率)×经济资本。依据这些考核指标,将客户经理大体分为
一、
二、三级,各级别享受不同的待遇,但不与其原有的行政管理级别挂钩,并实行滚动管理,不担任某一级别的客户经理,就不享受相应的待遇。对于客户经理第一次争取到的新业务,以100%的比例列为客户经理当年的业绩;客户经理跟进的老客户可考虑以存量的一定比例(如15%—25%)计入其考核业绩。
(三)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
金融产品的特点具有同质性,各家银行都经营,哪家银行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相对成本较低,客户就会选择哪家银行。况且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传统产品的盈利空间日益缩小。因此,只有将竞争的核心放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上,不断满足目标客户多样化需求,客户经理工作开展才更能形成有特色、有质量的竞争优势。现代营销观点是:营销不是推销,服务本身就是产品,服务本身就是利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银行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为他们提供信贷、结算、各种、信息咨询、项目开发、市场调查等多种服务相结合的一揽子、一柜通服务。
为此,商业银行必须突破原来狭窄的业务范围,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不断加快业务创新的步伐和力度,对市场定位、市场潜力、营销策略、产品成本、重点客户等做深入的分析,完善市场调查分析、研究客户需求、设计开发产品、推广销售产品、满足客户需要的一体化综合服务系统,不断拓展新兴业务领域(如期权、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组合保险、零息债券、可互换债券等高科技含量的新型金融产品),并对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进行整合升级,形成系列和组合,发挥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影响,争取更为合理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四)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2006年我国银行业将对外资全面开放,金融业的竞争势必日趋激烈。客户经理的作用将更加重要。因此,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的工作迫在眉睫。为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一、“四位一体”客户服务体系的涵义
所谓“四位一体”客户服务体系,是指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和风险经理四者之间的分工协作、共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一种架构。
客户经理是全权代表银行与客户联系的“大使”,由客户经理将客户的需求集中起来,提供“一站式”服务。但由于客户需求是多方面、无定式的,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繁多,尽管银行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客户经理们的业务素质,但由于金融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客户经理不可能也不必要成为一个“全能人才”,在很多情况下,客户经理只能将客户需求转达给行内有关部门,再将行内部门的认知及建议转达给客户。因此,客户经理自身不光要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同时还要促进银行内各部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满足客户的需求。[1]
从产品经理与客户经理的关系来说,客户经理面向的是客户,包括开发客户和维持与客户的良好关系,而产品经理则根据客户经理的要求量身定做客户所需产品或产品组合,设计符合客户特点的个性化方案,并负有引导客户需求、完善产品的职责。产品经理的出现可以帮助客户经理解决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出现的依靠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缩短反应时滞,快速、圆满地发掘和满足客户需求,增强银行的营销效果。
从客户经理与风险经理的关系来说,客户经理处在与客户接触的第一线,负责对客户的调查了解、信用信息采集和客户未来发展前景的预估。而风险经理则根据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对客户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独立提交风险评估报告供信贷委员会决策参考。通过在分支机构派驻直属总行的风险经理,可以使风险管理更贴近市场,有利于及时发现风险、控制风险,而且可以将银行的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实现风险的源头控制,同时也可以减轻客户经理在开拓业务时对风险防范的疑虑,并协作客户经理更有针对性地开拓客户。
从客户经理与项目经理的关系来说,两者同样是一种业务协作关系。由于客户经理与客户联系紧密,了解客户有关投行项目的需求,但客户经理对于复杂的投行项目并不具备规划运作的知识和能力。而项目经理拥有投行项目运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但与客户的联系较少,难于发现客户的项目需求。因此,客户经理与项目经理的支持、协作,是一种完美的投行业务运作模式,客户经理专门负责收集、反馈客户项目需求,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具体运作和提供专业化服务。在项目运作过程中,还涉及到产品经理提品组合,风险经理评估业务风险的环节。
总之,客户经理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纵向畅通的客户服务系统,集中优势对客户进行差异化营销,而考虑到业务的专业性、复杂性特点,银行相应设置了产品经理、风险经理和项目经理,由客户经理采集市场需求、产品经理提供专业化产品,风险经理评估控制风险,项目经理具体运作复杂的投行项目,他们共同组成市场拓展和专业化服务互动协作的业务团队,体现了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的特点。这就是“四位一体”的客户服务体系(见图1)。在这个体系中,客户经理处于中心环节,起着沟通后台支持系统和客户的作用。
图1四位一体客户服务体系
二、国外商业银行客户服务体系的经验借鉴
国外商业银行按照“以客户为中心”、分工协作和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原则,普遍建立了以客户经理为核心的包括产品经理、风险经理和项目经理在内的多维度的支持保障体系。
1.从客户经理来说,主要是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例如,花旗银行的客户经理主要负责与客户的联系,跟踪客户的生产、经营、财务、发展等情况,及时了解并受理客户的服务需求,负责银行业务的拓展、宣传及信息收集,等等。又如,德累斯顿银行实行“一站式”的客户经理负责制,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大型的企业集团等,每个客户都只对应一个客户经理,他是客户的金融总顾问,不仅要做好客户的拓展、管理与维护,而且要为客户提供包括战略规划、市场研判、投资专家、理财顾问、业务操作等一系列的综合金融服务。
2.成立独立的产品经理组织机构以支持客户经理的营销活动。“一站式”的客户经理负责制对客户经理的要求很高,但越来越复杂的金融产品已不是客户经理一个人所能全部掌握的,其背后必然要有强大的支持力量。因此,在产品服务上,很多大银行都成立了独立的产品经理组织机构,推行产品经理制,设立助理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组或产品经理岗位。例如,花旗银行在其银行从业人员中设有专业的″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的职责主要是:产品利润指标,每年要有15%的增长;新产品的开发,每年有两个新产品;新产品在世界的排名,全世界前三名之一;产品经理配合客户经理,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设计和提供金融产品。在这种机制下,花旗银行的金融新产品始终处于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其客户经理的营销活动也得以维持强大的竞争优势。
3.在授信业务领域都推行风险经理制,突出其在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风险经理一般都是由具有较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且掌握风险识别、控制技术的人员担任;他不仅要承担审批的职责,且要承担一定数量客户风险和资产质量的动态监控的职责;在审批方式上实行客户经理与风险经理“双签”审批和委员会会议审批的审批制度;采取授权到个人的授权管理和垂直管理的方式。例如,美联银行按照风险类别和管理的业务产品配置风险经理,他们在相对固定的岗位上可以全面了解各种产业、行业、客户、地区、产品和业务流程的风险因素,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从而更有利于发现风险和控制风险,也便于分清责任。又如,德累斯顿银行客户行动组的风险经理是公司银行内为客户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经理,有效地为银行和客户降低了风险。
4.客户经理与专业的项目机构或人员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对于复杂的投行项目,国外许多大的商业银行基本上是在旗下或在金融控股公司旗下成立独立的投行公司,由投行公司专业化运作证券承销、IPO及上市财务顾问、并购和资产重组财务顾问、证券化等投行项目。当然,商业银行与其关联投行公司在投行业务的信息、客户、资金等方面还是保持着密切的互动协作关系的。至于中小规模商业银行,他们多数是在银行内部设立商人银行部,配备专业的项目经理,与客户经理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投行项目服务。
三、国内商业银行客户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金融产品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在拼抢优质、高端客户的激烈竞争中,必须精深理解客户的需求,努力提供别人所没有或提供不了的服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国外商业银行“四位一体”的客户服务体系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而目前,虽然我国的大部分银行已经建立了客户经理制,但我国银行的客户服务体系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残缺不全、支持乏力、客户服务水平难于提高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客户经理无法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客户经理对于客户的个性化、综合性金融需求以及复杂的融资项目和财务顾问无能为力,难于真正满足客户需求。这除了与客户经理的素质尚待提高有关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内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强有力的客户经理支持体系,而客户经理忙于任务繁重的业务拓展,根本无暇顾及产品组合、融资方案设计等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至于财务顾问等复杂项目的服务,更是客户经理所无法提供的。
2.产品经理制的发展存在障碍。目前产品经理制仅在在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少数商业银行实行,多数商业银行尚未引入产品经理制度。而引入产品经理制的银行仍处于摸索和试行阶段,产品经理制的效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实行产品经理制的主要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合格的产品经理。精干的专业人员配备是产品经理制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银行必须根据不同客户层面和业务要求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为客户提供满意度高的产品组合。但目前,对于已实行产品经理制的商业银行来说,其产品经理有许多是直接从客户经理转型而来,多数产品经理的专业素质难以过关,无法为客户设计出满意的产品组合,产品维护和产品改进工作被严重忽视,而有价值的创新产品就更显薄弱了。
其次,业绩评价模糊,激励机制缺乏。我国引入产品经理制的时间较晚,虽然有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由于我国银行整体经营体制与国外银行相差甚远,无法生搬硬套,应建立适合国情、行情的产品经理考核机制。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银行尚未建立全面的、定量的考核指标体系以科学、动态地评价产品经理的业绩,更未形成合理的、科学的激励机制。这种情况难于调动产品经理的积极性,是产品经理制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最后,产品管理和营销体系紊乱。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管理和营销职能经常分散在各个业务职能部门,部门之间相对独立、相对分割地开展产品营销与产品管理工作,部门之间很少协作,在开发、应用、改进方面更是出现多个部门表面上是主管、实际上没有主管的现象。[2]
3.风险经理职能定位不清晰。与产品经理制一样,目前也只有极少数银行开始引入风险经理制,但这些银行对于风险经理职能定位的认识并不清晰,尚未在体制机制上为风险经理制创造基本的运作环境,如尚未建立真正的风险垂直化管理、矩阵式管理以及有效的授权体系,缺乏契合风险经理运作特点的评价和考核机制,等等。最重要的是,目前具有专业水平的、合格的风险评估人员严重缺乏,特别是能够熟练运用国际上先进的风险量化手段进行风险评估且又熟悉当地市场和客户的专业人士更是凤毛麟角,因此,风险经理制要在国内商业银行中真正发挥作用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完善。[3]
4.项目经理制尚未真正建立。目前,国内一些商业银行设立了商人银行部或投行业务部,这些部门也运作了诸如项目融资、财务顾问等投行项目,但其下的员工并不是真正的项目经理,由于其考核激励机制与银行其他员工无异,一方面其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另一方面也造成其业务素质难以达到运作复杂投行项目的要求,而且商人银行部或投行业务部员工与客户经理的互动协作也非常不够。
总之,在目前,很多国内银行还没有意识到对客户经理的专业化支持协作的重要性,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完整的客户服务支持体系。
四、尽快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四位一体”客户服务体系
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中外资银行将展开面对面的更加激烈的竞争。根据帕累托的80:20原则,在银行业务中,80%的利润源自20%的优质客户。而优质客户的竞争,最重要的是在于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的、增值的全方位服务。在未来的竞争中,哪家银行能够树立“方案专家”的形象,将传统存贷款、结构化融资、并购重组、资本运作财务顾问等业务融为一体,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它就越有可能赢得优质客户。因而,我国商业银行有必要借鉴国外银行的做法,尽快建立“四位一体”的客户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风险经理和项目经理的联动协同功能。在“四位一体”的客户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如下方面:
1.建立科学合理的“四位一体”客户服务体系组织构架。建立“四位一体”的客户服务体系,首先是要形成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理顺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和风险经理四者之间的关系。在客户拓展端,应明确通过客户经理统一拓展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而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和风险经理都是客户经理的支持协作者,是为了强化客户经理对客户的服务职能。因此,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和风险经理应通过客户经理服务客户,而不是将他们设计成与客户经理平行的一线市场拓展人员(见图2)。
图2“四位一体”客户服务体系组织架构图
2.充分发挥“四位一体”的客户服务体系的联动协作效应。在“四位一体”客户服务体系中,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和风险经理应加强信息交流和反馈,共同参与对优质客户的方案设计、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等活动,形成整体合力。加强联动协作,必须要建立信息共享的客户数据库,更关键的是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科学确认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和风险经理在方案设计过程中或共同服务客户过程中各自的绩效,并合理分配四者之间的报酬,从机制上切实保障四者联动协作的顺利进行。
3.建立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在对“四位一体”客户服务体系考核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客户的满意度为标准,实行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客户经理的考核,要将每个客户经理作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的统一体,建立收益考核及激励机制,将每一项业务均纳入考核之中,并跟踪统计不同产品、不同客户的收益贡献、成本差异及风险概率,利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及客户信息流做出参考性预测。同时要以“双重记帐”和“多重利润中心”的方式将客户经理的激励考核与产品经理、风险经理、项目经理的激励考核协调一致。这一点可参照花旗银行的做法:一笔业务或产品收益发生,内部给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风险经理、项目经理同样都记上该笔收益,反映到正规财会账上只做一笔账,而风险损失的发生要扣减收益。在此基础上,对于客户经理、产品经理、风险经理、项目经理下达一定的利润指标等,对于超过指标数额的利润予以分成,给予奖励。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项目经理,可借鉴投资银行对项目经理的考核激励做法,提高激励弹性,加大激励效能。
4.加强对项目的分析、策划、跟踪、评估工作。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越来越综合化,在商业银行未来的业务体系中复杂项目的重要性将愈来愈高。因此,银行的项目经理要和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密切配合,对每一个投行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建立一个项目监控体系。在项目方案制定过程中,可以把重点放在客户的优势和差异性上,协调、沟通、整合各个项目系统,保持它的完整性,同时,尤其要注意对一些内部和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比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资本市场变化、汇率变动等因素的影响。[4]
二、明确市场定位。当前基层行由于受到农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的制约;没有很好地拓展市场营销。难以走出困境。所以,明确市场定位非常重要,它决定着抢占市场的策略,甚至影响到将来市场的份额,因此,要根据市场发展的要求和变化,及时调整和选准市场定位,当前要调整农村业务的服务对象,大力发展以小额质押、个人消费为主的零售业务,不断开拓农村金融业务,同时推进农行在农村小城镇市场的发展壮大。在基层行所在中小城市,主要围绕西部大开发和城市发展规划,瞄准优势行业和优良客户,选好项目,重点支持交通、城市水电等公用设施;电网、通讯网、广播电视网等基础设施、电信、邮政、电力、石化、医药等优势行业,报业、图书、出版等文化产业、教育产业、旅游业以及个人消费信贷等优良客户。并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配套服务。
三、加快金融产品开发。在市场拓展的竞争中,农业银行应该注重采取“有差别竞争”的策略,加快金融新产品的开发。努力开拓银行卡、保管箱、金融咨询、保险、代收行政事业收费、代付社会保险金、代个人理财、充当客户财务和投资顾问等等各种各样的中间业务、积极开办个人住房、商铺抵押、汽车消费、一般商业性教育助学贷款等等新业务品种,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为众多客户提供更大范围的服务。
四、改进金融服务方式。服务是竞争之本,获取效益之源,必须建立起“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除充分利用自身资金和信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机构点多面广,遍布城乡,网络架设及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外,还必须改进金融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方便。我行在过去的一年中,试行了客户经理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巩固和发展了一大批存款客户;通过贷款营销培植了新的效益增长点;全员营销金融产品,开拓了中间业务;客户状况的改善带来了经营效益的成倍增长。实践证明,客户经理制这种市场营销模式和金融服务方式,能够抢占市场份额,争夺黄金客户,开拓推广新的金融品种,实现利润最大化;是金融服务最好方式,是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必然选择。
加强客户经理管理
客户经理制是农业银行从制度上、人力资源安排上,服务内容上确定自身的营销人员与特定的客户有一个明确、稳定和长期形成的对应关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管理,使其卓有成效。
一、组建运行管理机制。在支行应设置客户经理部、配备正副经理和业务骨干。各基层营业机构;则要视其业务设大小,配备l―3名专职客户经理或兼职客户经理。并选聘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较强的敬业精神、熟悉各种业务技能、良好的公关本领的员工但任,逐步培养和造就一支过硬的营销队伍。
二、明确界定职能职责。按照审贷部门分离的原则;支行客户经理部应主要履行市场开发、系统公关、中间业务经营、对公存款组织、零售业务开拓、受理客户信贷业务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合同签订、贷后管理、本息清收、信息反馈。基层机构客户经理基本职责:负责研究市场和客户、对客户进行动态管理、不断挖掘客户的资金潜力、组织对公存款和个人储蓄、搞好市场开发与中间业务经营;负责贷款选项、调查、评估、论评与贷款发放、管理、本息清收;负责探访客户,推荐服务品牌、配合客户经理部开展系统攻关工作、并建立好客户档案。
三、规范客户经理操作。客户经理制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机制,必须及时规范其操作;充分发挥其职能。客户经理部应立足于农业银行“流动性、效益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协调全行资源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面对面的金融服务,开拓新的资金来源,营销金融新产品。挖掘发展优良客户、对其资产类业务的操作、负债类业务的操作、中部业务的操作的每个环节都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规程。基层机构的客户经理,是客户的接触者、贷款项目的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者、新业务的开发者和营销者、资金的组织者、中间业务的营销者、客户服务的顾问。对其一每个工作细节都必须建立统,的、完整的操作规程,合规合法有序的开展工作,以保障客户经理制沿着法制轨道不断完善,更好地面向市场、服务客户、拓展业务、稳健发展。
四、实行目标任务考核。基层经营行要制定目标任务下达到客户经理部和各营业机构,实施双向考核,即对容户经理部考核各项经营目标,对各营业机构考核各项经营目标和业务量以及工作质量。包括:主动寻找客、户、积极推荐、宣传金融产品、售后服务工作、发展客户和巩固工作等等。实行工效挂钩、按月检查,按季考核。全年拉伸算帐兑现。
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烟草行业发展面临着来自消费需求趋缓和卷烟社会库存不断增加的严峻考验。如何能够把卷烟生产企业的库存产品有效转化成消费者手中的商品,成了摆在卷烟商业企业面前的最大课题。在宏观外部环境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前提下,如何建设一支高效的烟草商业企业客户经理营销团队就成为解决这一行业难题的关键。
一、烟草商业企业客户经理营销团队建设的意义
(一)烟草行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中国烟草在《烟草专卖法》的保护下实行专卖专营,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和日益严格的控烟措施,中国烟草已经越来越不能依靠专卖体制、人口红利以及增加设备投资等过去行之有效的办法来保证自身业绩的逐年增长,必须转到向自身内部要效益的轨道上来,营销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二)烟草商业企业实现价值的必由之路
烟草商业企业的价值在于帮助卷烟工业企业实现将卷烟从库存商品分销到卷烟零售客户,再到消费者手中最终实现消费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客户经理营销团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客户经理是连接烟草行业与零售客户和广大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消费者调研、市场需求预测、品牌培育、客户服务等重要职能,因此客户经理营销团队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二、烟草商业企业客户经理营销团队现状分析
(一)人员构成不尽合理
烟草商业企业大多组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营销人员基本上是各地糖酒公司国营职工,年轻的员工基本上都是家属子弟和军转干部。2000年以后各地烟草公司从大专院校招收应届毕业生的比例有所增加,由于行业相对封闭,外行业高素质人才很少进入到烟草商业企业营销队伍中来。
(二)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烟草商业企业客户经理营销团队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安于现状的思想较强,多年来文化素质、营销技能提高幅度不大,主要体现在市场分析、沟通技巧、大数据分析应用等方面,在面对市场化取向改革工作中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
(三)服务质量普遍不高
很多地区客户经理工作都陷入多而杂的局面,客户服务工作针对性不强,过分注重销售工作,服务职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信息分析与运用能力有限,对于市场采集信息不能及时做出科学判断,导致信息收集过于片面,且有价值信息流失率高。
(四)激励机制不够到位
烟草商业企业的部分客户经理为合同制员工,他们干同样的工作但薪酬远远低于正式员工,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有些烟草商业企业虽实现了同岗同酬,但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优秀员工的积极性。而且基层客户经理的晋升机会较少,这也成为制约烟草商业企业客户经理营销团队发展的一大阻力。
三、烟草商业企业客户经理营销团队建设主要途径
(一)拓宽客户经理选聘渠道
客户经理是为烟草商业企业直接创造效益的团队,因此应该集中企业内部最优秀的人才,可以在企业范围内公开选聘客户经理,鼓励其他部门最优秀的员工投身到客户经理队伍中来。招收宝洁、可口可乐等先进快消品企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烟草行业,以此优化客户经理队伍的人才结构。
(二)健全客户经理培训体系
系统完善的业务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手段,卷烟商业企业要构建一套科学、系统、持续的员工培训体系。通过问卷调查,着重了解营销部门及不同客户经理的个性化培训需求,分类别、分阶段地建立完整的课程目录,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确定可行方案。推行案例教学,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实际中发生的案例是最好的教材,根据实际案例组织的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增强对参训人员的吸引力,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通过案例分析、优秀典型引导,培养客户经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对培训效果的评估,收集参训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对课程设置和授课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此形成提高客户经理队伍素质的长效机制。
(三)增强客户经理市场化服务意识
随着烟草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客户经理队伍必须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要放下垄断企业的架子,提升对客户的人文关怀,和零售真情交流,零售户才会和客户经理心连心,靠得近,想得近,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客户经理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要做到“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时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客户满意为追求,以客户价值为主导,满足客户服务需求,优化服务流程、细化服务措施、深化服务内涵,以此实现零售客户利益最大化,实现行业与客户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共同发展。
(四)完善客户经理激励机制
关键词:客户经理;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134-01
1 客户经理制的本质
客户经理是商业银行产品销售与管理的专职人员,他们代表银行发展客户关系,了解客户需求,及时协调行内资源,按照优质、高效、便利、快捷的原则,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服务。而客户经理制,是商业银行有关客户经理建设、管理、考核与激励等的制度体系的总称。
2 客户经理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考核内容单一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客户经理的绩效考评只有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内容也多是笼统的概念,具体表现在:
(1)对不同职级岗位和类别的客户经理的考评标准没有区分,而是笼统地用“德、能、勤、绩”这一比较抽象的、难以量化的指标加以评价。
(2)在考评的指标体系中缺少关键业绩指标(KPI指标),未能体现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特别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评价还未充分体现在具体的考评指标中;此外,绩效考评的结果没有成为客户经理的薪酬分配、职位的变动及奖惩的直接依据,绩效考评往往流于形式,偏离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2.2 考核方法缺乏针对性,主要表现为
(1)我国商业银行尽管在考核方法运用上几乎涵盖了当前所有的考核办法,但其尚未把细分客户和实行差别化管理作为对客户经理的重点考核内容。
(2)现有的绩效考核通常从德、能、勤、绩、体等几个主观条件方面进行考核指标的分解,没有充分考虑主观条件及客观条件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把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忽略掉了,这大大降低了考核的信度和效度。
(3)目前采用的几种绩效考核的方法普遍存在着考核维度不够全面的问题。还有,就某些考核指标而言,并不是所有的考核主体都有发言权。
2.3 对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设计
我国商业银行对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办理的业务笔数、金额大小、工作质量以及客户满意程度等。考核的结果作为银行客户经理晋级、参加高级培训和是否继续聘用的主要依据。我国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的内容则具体分三部分:
(1)业绩考核:根据个人的KPI指标及主要监控指标完成情况,由直接上级进行考核。
(2)能力考核:考核客户经理在职务工作中发挥出来的能力。可实施360度考核法,分值计算,总分满分100分。
(3)态度考核:本职工作内的协作精神、工作积极性等。目标绩效考核、工作态度考核、能力考核根据岗位性质不同确定不同的考核权重。
工作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1)对公存款。对公存款是面向企业、事业单位、部队、机关和社会团体、学校等开办的人民币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
(2)盘活资金。在紧抓各项存款及收回营销贷款、授权贷款等关键工作的同时,各级客户经理要积极盘活不良贷款工作,通过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不懈的努力尽可能多的盘活各项资金。
(3)不良资产清收。将不良资产清收任务落实到客户经理,由其定户定量清收,列入岗位责任制奖惩考核指标。对负有一定责任的原不良资产经办人,按责任大小责其下岗清收。对情况特殊,带有政策性、行政性的不良贷款,组织专人专项清收。
(4)国际结算。国际结算是指在国际间办理货币收支以清算自然人、法人和政府因经济、政治、文化活动而发生的债权债务。国际结算包括国际贸易结算和非贸易结算。国际贸易结算构成国际结算的主要内容,它是由国际贸易及其从属费用引起的货币收付。而由贸易以外的往来,引起的货币收付为非贸易结算。
2.4 工作能力考核指标体系
2.4.1 新发展大客户
做为对客户经理考核的重要指标,新发展大客户的数量和质量是对客户经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一个客户经理的合格与否,往往以其新开发的客户的多少来表现的,而一个优秀客户经理的业绩更是以新发展的优秀客户来体现的。
2.4.2 新增加存款
做为对高级客户经理考核的重要方面,新发展大客户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增加银行的存款,这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做为对一个高级客户经理的评价指标,其重要意义也是不容置疑的,这也成为评价一下优秀客户经理的重要依据。
2.5 工作态度考核指标体系
2.5.1 直接下属中级经理评价
做为客户经理的最高级别,一方面要对直管行长汇报工作,而其做为其他客户经理的直接上级,对其考核的指标也就很自然的应当包含下属的评价。
2.5.2 重要客户评价
做为高级客户经理服务的对象,客户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来自其服务的重要客户的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正是该客户经理所做工作的后果的最好见证。
关键词:商业银行 对公业务 经营模式 改革
对公业务的重心上移,是指对公业务的客户营销、准入、评估、评价、授信、贷后管理及客户关系维护等经营管理重心,由经办行或县支行逐步上移到二级分行或一级分行。对公业务横向整合,是指以城市分行为基本平台,整合对公业务经营资源,即大中型对公客户业务经营集中到二级分行或综合型支行,对公存款和结算业务量达不到规模效应的网点,相关业务上移到支行或横向集中移交附近的其它对公网点。对公业务的重心上移、横向整合,既是现有经营模式的一次重要改革,也是对对公业务单元制改革的重要探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对公业务经营模式,对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价值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对公业务经营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要求
(一)改革的目标
1、提高对大中型客户的营销服务能力
通过整合城市分行对公业务经营资源,提升对大中型对公客户的经营重心,提高对大中型对公客户的营销和谈判能力、资源和产品支持能力、综合和专项服务水平、服务和决策效率等,提高对大中型对公客户的市场竞争力。
2、提升集约化经营水平
通过整合城市主城区经营大中型对公客户的支行等机构,减少因经营对公业务的城区支行过多而导致的内部消耗,同时与经营重心上移相适应,将分散在不再经营大中型客户的城区支行、负责大中型对公客户营销和服务的客户经理,集中到整合后经营大中型对公客户的城区支行,使有限的客户经理资源集中配置,提升对大中型客户的集约化经营水平。
3、加强对大中型客户信贷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大中型对公客户业务量大,而且许多客户跨区域、集团化经营,这些客户的风险特别是信贷风险也比较集中和难以识别,对这些客户的风险管理能力和防范要求比较高。通过对城市分行对公业务经营资源的整合,切实推行对大中型对公客户授信业务的平行作业,提高对大中型客户风险的识别、分析、判断、防范能力,加强对大中型对公客户信贷风险的管理。
(二)改革的原则
1、以客户为中心原则
整合城市分行对公业务经营资源,根据各城市分行所经营客户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对大中型对公客户的服务水平和经营能力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客户需求,提高决策效率,提高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要快速反应的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2、责权利匹配原则
对公业务经营资源整合后,城市分行对公业务经营部门、部分城区支行的职能职责要作相应调整,同时对相关机构的经营、决策和资源配置权以及绩效考核也作相应调整,明确界定各层级对公业务人员的责权利,充分调动和发挥城市分行相关对公业务经营部门或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经营目标、经营责任落实到位。
3、人随事走原则
为有效服务大中型客户,对服务此类客户的客户经理原则上,应随客户同步调整,避免经营功能整合后,因客户服务跟不上,造成业务流失,影响业务稳定发展。对于掌握客户资源,有较强营销拓展能力的分(支)行负责人也应统筹妥善安排到对公业务部门。
4、稳步推进原则
对公业务经营资源整合涉及机构、人员、经营计划、绩效考核等方面的调整。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区域的经营环境和客户结构特点,循序渐进、统筹规划、稳步推进,确保整合顺利实施,通过对公业务经营资源的整合,有效促进对公业务持续发展。
(三)改革的要求
1、总体要求
一是纵向提升经营重心,将对公业务的营销、经营、管理等职能上移到二级分行或一级分行。对于小企业业务,二级分行要设立中小客户服务中心,直接经营。
二是横向整合城市综合型支行对公业务,根据城区经济发展状况、客户分布情况及综合型支行的经营特色、管理能力、经营优势,合理确定综合型支行的功能定位、经营范围、布局和数量,形成城区分行对公业务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三是强化内部协调,发挥联动优势。对于同城多个分支机构服务同一客户的,城市分行应加大协调力度,明确主办、协办机构的分工职责,建立共同服务客户的利益分配和考核机制,实现整体竞争优势。
2、具体措施
(1)上移经营重心
客户营销方面,在不改变现行客户账户归属、档案管理和经营核算主体的前提下,将公司类信贷客户的营销层次上移到二级分(支)行及以上机构。具体来说,就是由省分行对公经营部门负责牵头营销总行级重点客户、全省性集团客户和部分省分行级重点客户,并协调管理各二级分行对客户在当地分支机构的营销和服务。
(2)整合信贷业务
改变以城区支行及其所辖网点为公司客户经营主体的经营模式,将所有信贷业务的前台核算和后台管理全部集中到二级分行或综合型支行,对公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仍留在网点办理。对公信贷业务集中后,网点的经营成本得到降低,专业化程度得到加强,经营风险更便于控制,客户服务质量得到相应提高。
(3)集中对公客户经理
对公信贷业务集中后,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将客户经理随所服务公司客户集中到相应的二级分(支)行对公业务经营部门,对于有较强营销拓展能力的城区支行负责人,也应统筹安排到对公业务部门,避免经营资源整合后导致对公客户流失,影响对公业务稳定发展。对公客户经理的集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的集中,客户经理不再从属于网点,由二级分(支)行直接集中管理,但不要求在物理上集中,可以营销团队的形式存在,或派驻网点进行营销;二是考核的集中,由网点考核变为二级分(支)行直接考核;三是营销的集中,从二级分(支)行层面对营销资源进行调配优化。
(4)集中后台业务
能够集中的工作,就不要分散到网点完成;能够由后成的工作,就不要让前台去完成;能够由计算机系统或自助设备完成的事,就不要让人工去操作,通过前后台分离和后台集中工作,将一部分分散在前台的风险控制、会计核算职能集中到后台,将大量客户经理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精力从事信贷营销活动。
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统筹兼顾,处理好改革与相关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
对公业务经营模式的改革,涉及到组织机构重组、部门职能转换、营销资源整合,这就需要处理好与相关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任何一个方面和环节的失控,都会影响改革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效果。要结合网点转型、对公会计柜台集中、风险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文件精神,系统设计改革方案。
1、与风险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
按照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大中型对公客户授信业务将实行平行作业,大中型对公客户的客户评价和项目评估将由风险经理负责。为了配合对公客户经营重心上移,参与大中型对公客户授信业务平行作业的风险经理只配置到二级分行及以上机构。
2、与会计管理及业务营运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
在城市实行对公业务集中营销后,对公客户授信业务集中到部分二级分行,在会计管理及业务营运管理体制改革之前,除非客户愿意划转,对公客户的柜面服务仍保留在原分支行,保持客户服务的连续性和便利性。在会计管理及业务营运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之后,对公客户柜面服务按照对公网点横向集中的整体方案,本着有利于客户服务的原则,进行必要划转。
3、与网点转型的关系
网点转型就是要通过重新定位网点岗位职责、优化业务操作流程、塑造网点精神、改善网点环境等措施,实现零售网点功能由核算交易主导型向营销服务主导型转变,从而实现网点提高服务效率,增强销售能力,提升客户满意度,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二)循序渐进,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稳定是改革顺利推进的基础,是集中精力搞发展的前提;思想稳定是人员队伍稳定的根本,人的问题解决好了,改革就成功了一半。对公信贷经营模式的改革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在做好广大员工思想工作、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确保改革富有成效。一要考虑人员安置问题。改革后,事必会出现部分管理人员剩余的现象。如果将这部分人员安置于二级分行的机关各部门,则难以实现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如果将其全部推向一线以充实基层的营销队伍,能够加强基层行的经营管理,但必须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努力解决好管理人员的安置问题。二要加强监控,做好风险防范的问题。由于管理半径的增大,也带来了新的操作风险以及业务流程风险,如监控不到位等等。因此,如何加强监控的力度,防范经营风险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绩效考核机制对业务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在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对经营单位和员工个人两个层面的考核:对经营单位来讲,直接经营对公大中型客户的一 、二级分行营业部(或集团客户部),作为利润中心、经营主体(视同支行)进行考核。对于信贷业务经营在一、二级分行营业部(集团客户部),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办理在城区支行的大中型客户,一、二级分行营业部(集团客户部)承担客户经营责任,对其考核客户的信贷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等全部客户经营指标。
在实际操作中要特别注重建立经营单位之间和经营单位内部二次分配机制,否则就会导致经营部门与经营平台之间利益冲突而削弱上下联动功能,或者是经营部门内部激励不足挫伤客户经理营销的积极性。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是对公业务经营部门与平台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如何客观准确的界定双方在客户营销中的作用,包括支行行长、客户经理以及柜面员工有资源有能力营销大客户时,考核机制要能够进行公正的资源分配,进而有利于调动所有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对客户经理的考核,由于科技信息系统还不能自动生成对客户的全面准确的信息统计,所以对客户经理的业绩判断不易界定,是考核中存在的难题之一。三是经营平台与客户经理的职责界定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四)加强对公业务营销服务渠道建设,完善团队营销服务机制
一个高效运作的营销渠道是银行应对激烈市场竞争,提升市场反应能力并获得强有力竞争优势的重要武器。在对公业务营销渠道建设方面,一是加强公司客户营销团队建设。通过组建营销团队,改变过去客户经理从贷前调查评价、贷中落实条件到贷后管理全过程“单打独斗”的局面,营销团队就是为了解决市场竞争所要求的整体资源配置、快速反映等方面的问题而设立的,以营销服务优质客户为主要目标的纵向型组织结构模式。团队核心成员所具备的专业技术岗位职务与客户的重要性相对称,以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在营销服务中的作用。二是加强产品经理团队建设。针对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品,通过组建企业年金、短期融资券、信托受益凭证、财务顾问、IPO等产品经理团队的方式进行营销。三是建立产品经理与客户经理联动营销机制。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都是银行直接或间接为客户服务的人员。这就要求他们在营销服务中要在产品和服务方案设计、产品推介和营销、产品定价和收益、客户关系拓展和深化、产品售后调查和优化完善等方面相互支持配合,以促进业务产品战略和客户战略的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完善团队激励机制。对于表现优秀的团队,在财务资源配置上应当予以倾斜。
(五)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为对公业务经营模式改革提供有力的保证
文献回顾
国外对银行规模与其生存性和竞争优势的关系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将激励理论结合银行业的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规模银行的激励机制存在的明显差别是影响其绩效的主因。Aghion和Tirole指出,在集中决策的机构中,一线客户经理的激励是严重欠缺的[5]。Stein随后证明在不完全合同情况下,小机构往往比大机构在处理“软”信息方面更具优势[3,4]。因此在更需要“软”信息(softimformation)的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中,小银行应当比大银行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Berger等将不完全合同情况下的激励理论引入对美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1],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小银行确实在上述业务领域表现出更好的竞争力,而大银行由于中小企业信用约束、管理链条过长等问题,不可能也不愿意花太多力气去处理需要大量“软”信息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上述实证研究基础上,Berger和Udell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证了小银行在处理“软”信息和关系型融资等方面的优势。他们同时发现,小银行与企业关系型融资中的“关系”实质上是客户经理与企业的“关系”[6]。
Brickley等对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银行业规模与公司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些小城市和小地区,小银行对于当地企业以及当地经济的支持较之大银行具有优势[7]。他们的解释是:大银行对经理人的监管成本由于距离相隔太远而较高。退一步说,即便能够设计出合理的可行的契约,大银行也往往不会这么去做,因为经理人的成本和付出是不断变化的,在多重的组织结构中去计算这种变化往往十分繁琐。相对而言,小银行的激励机制更为有效准确。Akhigbe和McNulty基于美国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小银行相对于大银行确实取得了更好的经营绩效,而且这种优势在中小城市显得尤为明显[8]。他们认为,小银行在关系型融资上的优势使得其在对中小城市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方面具有优势。但这种优势在大银行垄断市场中,又会带来经理人的惰性,从而对银行绩效造成负面的影响。Deyoung等的研究发现,小规模且具有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的社区银行在竞争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从容应对由于监管和技术变化带来的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并取得更好的绩效[9]。他们的研究也肯定了小规模银行在个人业务、关系型融资、服务中小企业等业务领域具有的优势。Berger等根据1993年美国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大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会减少,而小银行合并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却会增加[10]。这或许和小银行合并后,其资金实力有所增强,同时原有的关系网络仍然能够得以保持有关。而大银行间的合并往往会导致银行资金实力的急剧膨胀和管理链条的进一步复杂化,从而会削弱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Nakamura认为是由于小银行在信息和管理监督控制方面的优势,使得其在对小企业融资方面较大银行做得更好[11]。Berger等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美国,相对于大规模银行和国外银行,小规模的当地银行在对信息较模糊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中具有优势[12]。Mcnulty等对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银行贷款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没有发现小银行的贷款质量具有系统性的优势,但在非大都市地区小银行的贷款质量优势仍然明显[13]。Carter等的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住市场集中度,资金成本和其他变量的影响后,小银行的风险调整贷款收益仍然显著高于大银行。因此实证研究结论基本证实了小银行在信息质量方面的优势[14]。
国内大部分研究均是通过探讨关系型融资、信息优势与银行规模的关系分析此类问题。如林毅夫、李永军认为,在中国中小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在信息甄别、融资灵活性等方面同样具有优势[15]。曹敏等对广东外资企业银行融资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与银行的关系越密切,其所获得贷款的利率就越低[16]。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关系型融资可能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帮助。张捷发现,银行内部的决策权配置问题实质上是银行如何在集中决策所耗费的信息成本与分散决策所产生的成本之间搜寻最优决策点[17]。根据这一思路,由于股东数较少,委托结构较简单,小银行选择分散决策的成本可能相对于大银行较低,因此其会选择分散型决策以尽可能获取软信息。而大银行由于选择分散型决策成本太高,因此倾向于选择集中决策。
以往的研究充分肯定了小银行对于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国外的研究并不完全适合于我国。而另一方面,国内的研究在肯定中小银行作用的同时,仍然未能清楚地从理论上阐述不同规模银行发展的内在激励机制。换言之,“银行规模与其债效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这一最关键问题的黑箱仍未打开。因此,到目前为止国内的研究仍无法回答本文引言部分提出的两个问题。故结合“中国特色”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银行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近年来是国外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在西方国家中,在大银行稳健发展的同时,小银行取得了更为的快速增长[1]。建立一个以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中介组织结构应该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未来方向[2]。但是我国中小银行特别是小银行机构的发展并未如想像般迅速。不少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都出现了很大的困难①。至少到目前为止,以下两方面的重要问题仍有待解决:首先,转型经济中哪些因素会影响银行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一般认为银行规模越小,对信息的处理效率就越高,对客户经理的激励越有效[3,4]。但是,在转型经济中因为不确定因素的增加,政府干预的存在,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结论就可能变得不一样。其次,小规模商业银行在我国存在的依据是什么?是否有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大银行与小银行②在激励机制上有何不同?
[注:①典型案例如汕头城市商业银行的关闭。
②结合中国情况,我们认为银行类型可按其资产规模做以下划分: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大银行;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中型银行;地方性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小银行。]
本文以下部分将围绕以上两方面问题,将转轨经济中的信息环境与不确定性因素与银行经理人激励问题联系起来,对银行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文章结构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在Stein方法的基础上[3,4]构建理论模型,最后是全文结论。
三、模型
Stein的研究表明[3,4],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融资最关键的区别在于中小企业的信息是“软”的,也即信息无法有效传播,除了生产信息的人外,信息无法被其他人所了解。上层管理者看到并相信的只能是“硬”的信息(hardinformation),如企业业主(借款人)过去的交税记录等。中小企业往往发展的时间较短,“硬”信息是欠缺的。Stein证明:虽然分散决策也存在许多弊端,但它的存在使金融机构对“软”信息项目进行信贷成为可能。分散决策最大的好处是加强了对一线客户经理的激励,使小银行客户经理有更大权力决定客户贷款。但如果在大银行机构情况就不同了,集中决策机制使客户经理不可能拥有太多的权力,他们的贷款报告必需经过上级甚至更上级的批准才能进行,而“软”信息是不可能经过这么多层次传递的。只有在一线客户经理时常需要根据“软”信息才能做出更为有效的决策的情况下,集中决策机制才会显示出其对客户经理激励不足的弊端。如果是在“硬”信息为主的环境中,集中决策对激励机制的影响并不严重。
小银行分散决策的优势在西方国家虽体现得较明显,但在我国情况却不太相同。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存在以下转型经济因素:(1)项目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在市场经济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投资项目回报的不确定性很大。在预期回报率相等的情况下,“软”信息环境中的项目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通常较“硬”信息环境大。(2)关系型社会中客户经理素质参差不齐。中国关系型社会色彩浓厚,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客户经理和CEO的任命不一定唯才是举,除了能力因素,关系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即使是同一公司内部,经理人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如果我们将“能力”狭义地理解为“创造能力”的话,通常在“软信息环境中,对客户经理和CEO的能力要较“硬”信息环境中高。但关系型社会的特质使得处于“软”信息环境中的客户经理和CEO未必能力更强。(3)公司股东的政府背景。
[注:①四大国有控股银行的行长经常会相互调动。另外在不少地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行长也经常会调动到政府某机构任公务员,或由政府公务员担任商业银行行长。
②为了简化分析,假设公司控股股东也是风险中性的。]
我国政府或国有控股的银行占多数。银行CEO的任命通常由政府部门完成。这使得CEO通常任期有限且调动频繁①,容易产生“短视”行为。
另外stein的模型没有考虑股权激励与薪酬激励的不同,也没有考虑不确定性在单期和多期中的不同。我们将结合中国情况建立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先考虑单期的情形。将CEO和客户经理的效用(收益)分别表示为:
从式(9)和式(10)可以看出,在多期合同中,客户经理对每期的薪酬收入预期是不变的,但是薪酬收入预期的方差(不确定性)却减少了。这是因为长期合同使得客户经理的风险分散了。特别的,当N∞时,客户经理就近似于风险中性偏好。此时很小αi的值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激励效果。因此,在长期合同中,薪酬激励发挥的作用比短期合同更明显。类似地,在每一期都努力工作并能够成功发现信息的情况下,i客户经理从股权激励中获得的平均收益可以表示为:
注:①式(18)的计算过程中为了方便起见,实际上假设了当i客户经理选择“不努力”时,他估计j客户经理也将选择“不努力”。根据客户经理的同质性和“以己之腹,度人之心”的一般性推理,这一假设有其合理性。而且这一假设仅是为了分析的方便,没有这一假设对研究结论没有质的影响。
②在这里的分析忽略了客户经理努力成本,这样客户经理的参与约束其实就放宽了。如果考虑努力成本,式(18)较式(17)更不易大于0,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情况下CEO的预期收益差距也就可能会更大。③求解过程见附录。]
还是集中决策,股权激励较之薪酬激励此时均更为重要。
命题2的经济学意义是:长期合同情况下一线客户经理间可以更好的沟通。参与博弈的各方更容易形成“分离均衡”。客户经理“努力”与“不努力”工作的情况都会被另一个客户经理观察判断出来。为了获得最大利益,客户经理会选择“努力”工作以获取另一位客户经理的信任。而短期合同下客户经理无法准确判断另一客户经理的选择,因此他选择“努力”还是“不努力”就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于是博弈就更容易形成“混同均衡”。
(三)“硬信息”环境下的情形
纯粹“硬”信息环境下,客户经理了解到的所有信息都可以反映给CEO。在监督机制有效的情况下,CEO就成为全知全能的管理者。此时因为在集中决策CEO可以对更多的资金进行准确的调度,集中决策肯定较分散决策为优。在“软”“硬”信息混合的情况下,客户经理可以选择是否向CEO如实报告信息,如果信息是可证实的(“硬”的),客户经理会选择报告。我们假设信息可证实的概率为z,不可证实(“软”的)概率为(1-z)。z∈(0,1);z<1,表明信息有时候仍然是“软”的,客户经理不再是简单地将信息如实报告给CEO,而是可以选择对自己更为有利的信息报告方式。
命题3:长期合同条件下,分散决策较集中决策何者更优取决于“软”信息与“硬”信息在信息总量中的占比。“硬”信息越多,集中决策越有利,股权激励的作用有可能会有所降低;反之,“软”信息越多,分散决策越有利,股权激励的作用有可能会得到一定的加强。
命题3对我国不同类型银行采用不同激励机制提供了一个解释。对于大银行特别是国有控股大银行而言,其客户以大型企业为主,“硬”信息占据了主要地位,虽然也存在“软”信息,但采取集中决策仍是其较好的选择;而对于小银行而言,“软”信息是信息主体,虽然也存在部分“硬”信息,但其采取分散决策仍是较好的选择。
(四)客户经理素质不同时的激励
此时素质较佳的客户经理会担心素质较差的客户经理在双方博弈合作过程中产生“搭便车”行为。素质较差的客户经理努力成本会较素质优秀的客户经理高,二者的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条件都是不同的。博弈的结果有可能导致两个部门的客户经理都选择“不努力”工作。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模型对此加以说明。首先注意到之前的模型推导都隐含着参与约束自然成立的前提条件,当项目分别为{G,B}时,人(客户经理)投资2单位资金到“好”项目的激励总是大于他的其他选择。激励相容条件也就得到满足。
现在加入客户经理的努力成本。首先考虑“软”信息环境中分散决策①的情况。用ei表示i客户经理“成功”发现信息所需要的努力成本,并假设N足够大,我们把式(16)改写成:
[注:①上文已充分证明了“软”信息环境中采用分散决策是较优的。
②上文也已证明了“硬”信息环境中集中决策是较优的。]
于是素质较优的客户经理更可能选择“不努力工作”。
接着我们考虑“硬”信息环境中集中决策的情况②。观察式(21-a)可以看到,此时股权激励的分母均为8,且分子也不大,所以此时股权超额收益即便全部损失,其数额相对于分散决策情况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得到命题4。
命题4:长期合同情况下,相对于集中决策而言,分散决策对客户经理的素质要求不仅更高,而且更统一。
命题4回答了不同类型银行对客户经理要求不同的问题。因为分散决策体制的灵活性,我国中小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招收客户经理时确实较国有控股大银行有一定的优势,能否利用这一优势对于小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不能保证客户经理素质上的优势,小银行在“软”信息环境中的竞争优势就会很大程度上被削弱。
(五)国有控股、CEO与客户经理的短视行为
我国多数小银行均为国有控股(不少是地方政府控股),CEO为地方政府直接任命。地方政府任期的有限性往往导致其对CEO业绩考核的短视行为。CEO的短视行为又会引起其对客户经理业绩考核的短视,使得委托合同更偏向于短期合同。如前所述,较之长期合同,短期合同下股权激励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客户经理的风险偏好难以同CEO保持一致,不确定因素也会对公司绩效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小银行的经营业绩下降。要解决这一问题,一个理论上可行的方案是加大股权激励的比重,将长期股权激励合同与短期薪酬激励合同有机结合。但是实践中我国股市存在的问题又会大大削弱股权激励的作用,因此股权激励比重的增加还必需考虑股票市场改革的进程,这已非本文研究的范畴。总之,客户经理素质较高、股权激励与薪酬激励结合得较好的小银行更容易取得理想的经营业绩。
对于国有控股大银行而言,其目标客户群通常都处于“硬”信息环境下,公司决策以集中决策为主。此时CEO与客户经理的短视行为虽然也会对公司业绩与股权激励作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正如命题6中所证明的那样,在长期合同情况下集中决策公司的股权激励作用本身就是较弱的,因此,CEO与客户经理的短视行为对大银行的影响要远小于小银行。
四、总结
我们运用激励理论,对中国不同类型银行的激励特性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研究。为了分析处于转型经济情况下的我国银行规模与债效的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框架。主要结论如下:1.在单期决策、CEO风险中性、客户经理风险规避情况下,“软”信息环境中分散决策较集中决策有着明显的优势。股权激励相对于薪酬激励没有明显作用。2.在长期合同情况下,“软”信息环境中分散决策较之集中决策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而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长期合同对于分散决策激励优势的形成可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分散决策还是集中决策,股权激励较之薪酬激励此时更为重要。3.在长期合同条件下,分散决策较集中决策何者更优取决于“软”信息与“硬”信息在信息总量中的占比。“硬”信息越多,集中决策越有利,股权激励的作用有可能会有所降低;反之,“软”信息越多,分散决策越有利,股权激励作用有可能会得到一定的加强。4.长期合同情况下,相对于集中决策,分散决策对客户经理的素质要求不仅更高。而且更统一。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还重点讨论了小银行的生存性和发展前途问题。发现小银行经营状况是否良好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因素:a、客户经理素质是否较大银行高并且整齐;b、是否能够将对CEO与客户经理的长期股权激励和短期薪酬激励很好的有机结合起来;c、小银行是否将目标客户群准确地定位在“软”信息范围或以“软”信息为主的范围内①。在不存在数据问题的前提下,本文的命题都具有显著的实证意义,因此对本文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将是下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BergerAN,KlapperLF,UdellGF.TheAbilityofBankstoLendtoInformationallyOpaqueSmallBusiness[J].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2001,25:2127-2167.
[2]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38-46.
[3]SteinJC.InformationProductionandCapitalAllocation:DecentralizedVSHierarchicalFirms[J].NBERWorkingPaperSeries,2000,7705:1-49.
[4]SteinJC.InformationProductionandCapitalAllocation::DecentralizedVSHierarchicalfirms[J].JournalofFinance,2002,57:1891-1921.
[5]AghionP,TiroleJ.FormalandRealAuthorityinOrganizations[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97,105:1-29.
[6]BergerAN,UdellGF.SmallBusinessCreditAvailabilityandRelationshipLending:TheImportanceofBankOrganizationStructure[J].EconomicJournal,2002,112:32-53.
[7]BrickleyJA,LinckJS,SmithCW.BoundariesofTheFirm:EvidenceFromTheBankingIndustry[J].JournalofFinacialEconomics,2003,70:351-383.
[8]AkhigbeA,McnultyJE.TheProfitEfficiencyofSmallUSCommercialBanks[J].JournalofBankingandFinace,2003,27:307-325.
[9]DeyoungR,HunterWC,UdellGF.ThePast,Present,andProbableFutureforCommunityBanks[J].JournalofFinancialServiceResearch,2004,25:85-133.
[10]BergerAN,SaundersA,ScaliseJM,UdellGF.TheEffectsofMergersandAcquisitionsonSmallBusinessLending[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98,50:187-229.
[11]Nakamura.SmallBorrowersandTheSurvivalofTheSmallBank:IsMouseBandMightyorMickey?[J].BusinessReview,1994,Nov/DEC:3-15.
[12]BergerAN,MillerNH,PetersenMA,RajanRG,steinJC.DoesFuctionFollowOrganizationalForm?EvidenceFromTheLendingPracticesofLargeandSmallBanks[J].2001,NBERWorkingPaperSeries8752:1-51.
[13]McnultyJE,AkhigbeAO,Verbrugge,JA.SmallBankLoanQualityinADeregulatedEnvironment:TheInformationAdvantageHypothesis[J].JournalofEconomicsandBusiness,2001,53:325-339.
[14]CarterDA,McnultyJE,Verbrugge,JA.DoSmallBanksHaveanAdvantageinLending?AnExaminationofRisk-adjustedYieldsonBusinessLoanatLargeandSmallBanks[J].JournalofFinancialServiceResearch,2004,25:233-252.
[15]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20.
[16]曹敏,何佳,潘启良.金融中介及关系银行——基于广东外资企业银行融资数据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3,(3):44-54.
[17]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2002(6):32-39.
论文摘要:培训作为提升员工素质、贯彻企业发展理念、规范企业操作流程的有效途径之一,一直受到众多单位的重视。湖南省烟草职工培训中心尝试组织开展客户经理专题培训,培育职业化、市场化的客户经理团队,增强客户经理队伍的软实力,并组织开发一系列培训课程,取得了一定成效。
客户经理是烟草流通企业对广大卷烟零售客户进行服务营销的前台操作岗位,作为连接烟草公司与零售客户间的纽带,肩负着服务营销与品牌营销的双重重任,培育职业化、市场化的客户经理团队,对于推进“订单供货”和客户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湖南省客户经理人员数量多,比重大,湖南省烟草职工培训中心近几年在培训和专业实践过程中与客户经理加强沟通与了解,针对客户经理队伍现状,分析客户经理队伍存在的问题,调整了客户经理培训工作的思路:组织开展客户经理专题培训,增强客户经理队伍的软实力。
一、客户经理队伍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现状情况分析
全省系统客户经理队伍中大部分市场维护能力较强,在客户关系管理工作,如收集、维护与管理零售客户基本信息,收集、响应、反馈零售客户需求信息,向零售客户提供相关服务等方面做得较好,但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年龄差异大,从全省的情况来看,既有刚刚大学毕业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有即将退休的老员工;二是文化程度不一,有少数研究生,有一部分本科生,但更多的是大专生、高中生,甚至还有初中生;三是工作时间的长短不一,有的人是从访销员发展而成的客户经理,有的或多或少做过营销工作,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刚从学校毕业或转岗的,对营销工作的了解很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客户经理的工作要求日趋提高,客户经理的才职不匹配。按照2007年国家局编写的“四员”作业手册的要求,客户经理主要承担市场维护、品牌培育、客户服务等职责,但很大一部分员工达不到,突出表现在市场调查预测能力、品牌培育能力、信息采集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弱。
2、客户经理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年纪大的客户经理责任心比较强,但不能适应现代营销工作要求,年轻且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客户经理处理客户关系的能力大都较弱,大多数的客户经理难以胜任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在2008年,全省行业全体客户经理参加了第二届营销竞赛的复赛,初赛成绩显示差距很大,技能测试中有客户经理仅得几分,仅约10%的客户经理参加了复赛,理论知识较平均,但技能测试中高的有90多分,低的只有30多分。
3、客户经理的能力欠缺,工作不规范,导致工作效率低,任务很难完成。有的员工一天到晚很忙碌,感觉很累,但效率不高,也很苦恼。
4、客户经理销售压力大。近几年随着市场销售量的快速增长,市场空间相对较小,工作量大,要求高,填报数据繁杂,不少客户经理感觉压力大、力不从心,对工作有厌烦情绪,近几年,客户经理离职或转岗的现象较为频繁。
5、客户经理的学习动力不足,客户经理很少有出省考察等高层次的培训机会,同时事情多也不想学。
二、培训需求调查
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比尔指出:“环境越是具有动态性(市场和技术迅速的变化),公司越是必须考虑管理人力流入、流出和在组织内的流动。增长要求通过招聘、发展和提升有能力的经理和技术专家来不断扩大公司的人力库存。成熟产业中增加的竞争可能要求更少的雇员——他们是不同的天赋的结合,能对不同的环境需要做出反应。一个组织应如何对其环境做出反应的战略决策,必须与一个组织应如何管理其雇员流动的同样的战略决策相匹配。”企业要做到留住客户经理人才,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必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对企业培训的各项政策、工作是否满意,他们愿为企业提供什么样的谋划策略。了解这些情况,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进行客户经理培训需求的调查,有助于分析客户经理满意度、客户满意度和公司业绩三者之间的关系,找到提升客户满意度的源头。
客户经理培训需求的调查,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可面对面进行交谈获得有关信息;也可设计调查问卷,请客户经理填写信息;还可以通过座谈会、网络调查、绩效分析、零售客户对客户经理的评价等方式了解客户经理培训需求与相关情况。
如何确保在调查过程中客户经理填写数据的真实性?除了问卷设计方面应注意的原则外,更重要的是企业是否能建立起了一个良好的激励环境,鼓励员工说真话、说实话。这是一个真实有效的培训需求调查结果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需要企业通过建立相应的机制,提倡民主来保障。有了项目规划、实施调查、分析结果、实施改进、跟踪反馈……建立了良好的机制,通过有效的培训需求调查,企业才可以准确全面地了解客户经理的培训需求,并凭借这些可靠的依据去制订并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和辅导,留住人才,最终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
三、组织专题培训
(一)三届卷烟商品营销省二类竞赛的培训数据统计
2005年以来,省局非常重视客户经理的岗位能力培训,至2010年共举办三届卷烟商品营销竞赛,请国家局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命题和组织,取得了一定成效。
1、2005—2006年客户经理培训是全员培训,所有的客户经理都要培训上岗,共培训1070人,时间是8天,内容包括烟草专卖法规、客户经理定位、服务营销、客户异议处理、终端营销、新产品推广、客户关系管理、商务礼仪等专题。通过全员培训,全面提升了客户经理队伍岗位能力。2006年首届营销竞赛培训班共培训210人,时间是15天,内容包括烟草专卖法规、卷烟商品营销员技能鉴定教材(第一版)、案例分析和卷烟营销系统操作,为客户经理巩固知识、取得较好竞赛成绩奠定基础。 2、2008年第二届卷烟商品营销竞赛前客户经理培训时,各公司与培训中心进行联系,部分公司对客户经理进行了全员培训,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的规范、市场调查与预测、品牌培育、服务营销以及国家局颁发的客户经理手册的内容。大多数的公司重点对参加竞赛选手进行了市场调研与预测、品牌培育、客户服务情景模拟的专题培训。
3、2010年第三届卷烟商品营销竞赛前,娄底市局、怀化市局、长沙市局等单位与培训中心明确培训重点,对客户经理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专题培训增强针对性,如有的单位在“市场调查与预测”模块进行专题讲座和讨论,以加深理解;有的单位在“品牌培育”模块进行专题调研,收集、分析数据,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经过这种专题培训方式的探索,接受培训的客户经理感受有了很大提高。
2010年10月30日,由省局选派了四名代表参加第一届全国烟草行业卷烟商品营销职业技能竞赛,选手全部进入前30名,由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授予“全国烟草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列入烟草行业高技能人才库,整体实力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检验。
(二)专题培训的工作重点
1、培训内容的确定。一是培训营销技能鉴定内容,达到营销人员的基本要求;二是加强客户经理的阳光心态培训,增强爱岗敬业意识;三是强化客户经理的基本技能训练,重点增强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四是强化客户经理的专业技能训练,重点增强市场调查预测能力、品牌培育能力、市场维护能力以及客户服务能力。
2、培训方式的确定。一是统一组织客户经理的营销技能鉴定工作,满足工作基本要求;二是开展个性化、专题化的培训,解决客户经理面临的各种问题,在第二届客户经理竞赛中设置了情景模拟,给每一个客户经理一个展示的机会,发掘客户经理的长处,找出客户经理的不足,这是一种个性化、专题化的培训,效果很好,得到普遍认可,今后很有必要根据新、老客户经理能力的优劣势设计专题化的培训课题;三是分期分批进行各个专题训练,并为优秀客户经理提供省内、外考察等高层次的培训机会,树立“培训是一种奖励、一种福利”的理念。
3、培训考核与评估。一是把培训列入日常工作议程;二是加强培训考核,并与奖惩挂钩,调动培训积极性。
(三)以专题培训打造培训品牌
1、坚持按客户需求开展培训服务。在2010年中,在按客户需求开展培训服务方面初步实现了与市场对接,并大规模地实施。针对客户需求的培训服务,其培训内容、地点、时间、师资、形式等原则上按客户需求执行。个性化的按需服务提高了培训的效率,个性化的按需服务定制单位从我们的服务中得益,尤其是为娄底市局(公司)部署的教育培训平台,为娄底市局(公司)员工技能素质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形成一批精品培训项目与培训课程。如卷烟商品营销员技能鉴定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卷烟上水平”培训、客户经理内训师培训等。
3、不断推出科研创新成果。《客户经理300问》已出版发行,在全国行业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并由此赢得了参与中国卷烟销售公司五本教材参编的机会。
质量管理是“一号工程”,而培训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还牵涉客户经理的价值观、个性品质、自我认知、对烟草行业的理解、对烟草行业改革的理解、对自我使命的定位、未来的职业成长规划等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一个对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有长远考虑的烟草公司一定会切实将培训视为一种有效手段来促进企业的经营工作和服务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而培训中心也将大力推进教学质量督导制度的落实,加强现场管理和跟踪反馈工作,保证培训质量,实现“教育培训上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浅论企业员工满足度调查工作.[EB/OL].http://fbw.cn/wmfb_200513.shtml.
[关键词]石油 直销 委托
一、研究的必要性-问题存在
石油作为一个垄断行业,存在着相对丰厚的利润。在成品油直销上,可以这样说:只要把油销售出去,就有利润。但是,实际上,成品油直销公司有很多时候从全局计算,是没有利润的,或者,实际利润远远低于应得利润。
石油直销经营主要涉及到三方面的利益主体:石油公司、商业客户经理和商业客户即各大型终端用户。
客户经理是指石油公司为了在直销市场上达到开拓市场、争取目标客户、规避资金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为客户配备的专职营销人员。其基本职责是对客户实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服务,负责与客户的联系,了解、跟踪客户的生产、经营、财务、发展等情况,受理客户提出的服务需求,并负责成品油直销业务拓展、宣传以及信息搜集等。在成品油直销供给这样一个竞争相对不太激烈的市场上,利益主体完全有可能实现多边共赢。现实状况是不仅石油公司没有实现预期利润,而且每一方都遍体鳞伤:石油公司赢利减少、客户购买成本增加、客户经理在短期靠投机实现私利后受到公司惩罚。伤痛来自哪里?利润去往哪里?现在,一起来通过现象探讨本质。
二、问题的根源――委托问题
本质上来说,客户经理与石油公司是委托-关系,推行客户经理制,对于增强石油公司的市场开发能力、防范经营风险、树立品牌形象、提高综合效益,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一系列作用的充分发挥要以客户经理的行为与石油公司决策层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为前提。现实营销管理上,由于主客观原因,客户经理的行为常会偏离公司决策层的目标,从而引发委托问题。
委托理论是建立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基础上的。在委托的关系当中,由于委托人与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最大,而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奢侈消费和闲暇时间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
人与委托人作为经济人,都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努力。但是,委托关系并不必然会导致委托问题。产生委托问题是因为:委托人与人都是经济人;委托人不是完全理性,人不是完全忠诚;委托人与人目标函数不完全相同;委托人与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当以下条件具备时,委托问题便不会产生:
1.如果委托人有完全的理性,那么在签订委托契约时,可以把人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全部想到并写进契约。
2.如果委托人与人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3. 如果人没有机会主义动机,完全忠诚。
4.如果两者的目标函数完全同构。
我们研究一个问题,不仅仅是为了证实这个问题存在,更重要的是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委托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人,减少委托问题,降低委托问题引起的损失。
三、解决办法
如上述,委托关系并不必然会导致委托问题;产生委托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
石油直销产生委托问题是因为:
1.长达近十年的改革就象一场战争,战争胜利了,人们也都需要休养生息,员工似乎缺少继续战斗的动力。
2.在目前的经营形式上,石油直销在一个片区设一个客户经理。客户经理在经营工作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其在物资等方面的待遇却相对相当低下,这与经济人的目标相悖。
3.人在是理性人、经济人的同时,也是感性人,石油公司决策层也不例外。委托契约约束的两方都是石油公司的多年员工,这些员工往往都是多年来伴随石油行业发展的石油人,具有十几年、几十年的石油行业从业经验,石油工作是他们的第一份事业,也许,到退休他们都不会跳槽,甚至相当大部分的员工都是石油人的子女,或者,他们的子女正在成长为第三代第四代石油人,对石油行业有着深厚的感情,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感情因素使得石油公司决策层不是积极地对掌控的信息作出相应的应对,对于客户经理的行为往往实行的是怀柔的仁政。
4.由于石油行业垄断性相当高,同时,石油系统组织机构庞大,层级繁多,公司决策层与客户的直接沟通相对较少,客户对石油供应信息知之有限,因此,客户经理实际上拥有相当大的权力,这些权力完全可以操纵市场。
相应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委托问题可以有下述途径:
(1)进一步提升决策理性,最大限度完善契约。契约至少应该在以下两方面明确提出双方的权利义务:业绩考核、报酬支付。首先,严格界定客户经理业务范围,明确指出服务的对象范围。第二,严格界定经营业绩内容,如销量、利润、货款、客户满意度、品牌维护情况等。第三,明确界定奖惩措施、违约责任。第四,报酬支付方式与支付时间。
(2)信息对称。决策层更全面地掌控市场信息,要在信息对称上解决委托问题,需积极减少沟通层级,直控终端,更多地掌控客户及客户经理信息:客户自身经营、油品购买的详细信息;客户经理工作、能力品德及偏好的详细信息。
(3)管理客户经理动机,提高客户经理忠诚。客户经理的心理预期,影响着客户经理的行为选择。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人精神因素对客户经理忠诚度的影响,健全对客户经理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客户经理寻租的机会成本,让客户经理主动放弃违反契约的行为。
(4)目标函数一致。公司决策层作为掌握主动权较多的强势一方,在通过契约奖罚制度从法律上统一客户经理目标的同时,提高客户经理的待遇,加强客户经理的归属感,让他们有事业的成就感,同时让他们看到事业发展的前景,在感情上获得客户经理的认同,从而让客户经理自发地将公司目标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
问题的解决都是在逐步的探索上实现的,相信通过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加入与探讨石油直销市场问题,石油直销市场委托问题会得到根本解决,直销经营将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