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景观设计思考

景观设计思考

时间:2023-05-29 18:17:11

景观设计思考

第1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目的;利弊;设计方法

正文:

1.前言:

人们满足了自己的温饱之后,会越来越注重精神世界的满足,而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就恰恰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能够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变的更加富足,能够使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变得身体与精神同时富足,能够促进人们的发展,促进人们的进步,促进社会的发展。

2.解读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与地面形成的地表形式。从古至今,人们就对好的景色具有强烈的向往,好的景色能够使得人们变得心旷神怡,能够使得人们的心情变得更加舒畅,能够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从一定程度上加快社会的发展。在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之后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在生活中的精神需求,还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休息,娱乐,沟通交流的场所,在具有观赏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3.园林景观铺装设计的利弊

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是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很关注的一点,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能够给人们建设出一个良好的生活场所,对于人们的生活具有很多意义,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为人们提供场所

在现如今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高,这样满足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限制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能够频繁的沟通交流,园林景观在生活中能够为人们在生活中提供一个娱乐休息,沟通交流的场所,这样也就使得人们在茶余饭后能够有一个走出家门沟通交流的场所,能够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更加有利于人们的发展。

(2)美化城市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生产越来越发达,但是这样也就造成了大量的污染,会对城市的绿化产生很大的影响,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能够使得城市之中的绿化有一个很大的提高,能够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3)提高人们的精神需要

人们在生活中每天剧本都处于两点一线,每天劳碌工作的状态下,这个时候,就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很疲倦,变得身心疲惫,进行长时间的工作之后,就会使得人们的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导致人们无法再进行顺利工作,人们的工作效率下降,也就会使得工业生产出现问题,好的环境能够使得人们变得心旷神怡,能够使得人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使得人们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4)减少荒漠化

现如今世界各地的荒漠化严重,园林景观铺装设计能够改善生活环境,能够改善荒漠化的家中,园林景观是指利用自然或者人工材料形成的地表形式,这样能够使得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地表荒漠化减少,能够使得绿化面积增多,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在园林景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同时,也具有一点的缺点,大概如下:

(1)工程浩大,程序繁琐

一个城市的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不是一件小事情,它在进行建设的时候也就需要准备很多东西,也需要进行很全面的设计,这样的话,也就使得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过程变得很复杂,相应的程序也就变得很繁琐,也就使得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出现很多困难,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方案,很有可能前功尽弃。

(2)后续工作繁琐

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除了前期准备工作复杂,工程浩大等缺点之外,后续保养工作也是一项很繁琐的事情,园林景观是利用植物或者石头来进行装饰的,植物会有自然生长,并且还会因为天气等原因发生变故,这个时候也就需要对园林景观进行后续保养,也就给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之后的后续工作变得繁琐。

4.现阶段铺装设计的方式方法

在进行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的时候,应该具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色彩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颜色的感知能力是极强的,这样也就使得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对于色彩方面具有很强的的要求,不同的色彩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比如红色代表热情,代表动力,就会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加快自身的工作速度;绿色代表植物,代表生机,就会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舒畅,变得安定;紫色代表神秘,代表优雅;蓝色代表天空,代表海洋;白色代表和平,代表纯净。不用的色彩给人们的感受不同,也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变化,在进行铺装设计的时候,要注意色彩方面的不同,选用合适的颜色,保证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2)尺寸方面

尺寸是在进行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的时候另外一项非常值得关注的事项,生活中能够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的用地面积不同,对于大的用地就应该设计一个大的图案,小得用地就应该设计一个小的图案,但是不管是大的图案还是小的图案,都应该符合一定的比例,满足一定的要求,设计的图案也不应该过密或者过散,太密会显得很凌乱,太散会显得很空,没什么实际的东西,这个时候,在进行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根据实际用地的情况,进行实际的设计,使得设计出来的图案能够真正的起到作用。

(3)形式方面

在进行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的时候,应该事先考虑好相应的形式,是以点型,线型还是面型进行铺装设计,在进行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的时候,对称设计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方案,这样能够使得图案看起来更加清晰明了,能够给人一种有条不紊,秩序凛然的感觉。

(4)应用方面

在进行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的时候,应该结合当地文化,当地风土风情,设计出符合当地文化,具有强烈代表性的园林景观,能够在人们见到园林景观的时候能够了解当地文化,明白当地习俗,并且在进行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之前,也应该考虑到当地的气温气象条件,地质土质情况,只有严格按照所调查到的信息来进行铺装建设,才能保证最后建成的园林景观具有强烈的代表性,具有很强的文化性,满足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发展需要。

5.结束语

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还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并且经过精心设计的园林景观还能够起到美化城市,体现当地的文化,能够保证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能够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所以,对园林景观的铺装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国在这个方面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应该精益求精,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进相关措施,完善方式方法,保证园林铺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微,肖池明.对园林景观铺装设计思考[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9):00198-00198.

[2]齐颖.浅谈对园林景观铺装设计的思考[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9):00168-00168.

第2篇

对于设计的概念,我们可以概括的理解为“设想和计划,设想是目的,计划是过程安排”,通常指有目标和计划的创作行为  、活动。总体表现为:意匠、计划、草图等。因此,设计是人为的思考过程,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最终目标。而作为现代的景观设计概念来讲,更是综合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生理的、人类学的、生态学的、艺术的各种形态的特殊的规划活动,即是一种综合性设计。景观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规划过程中,需要对整个规划区域的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植被、风向)、人文因素、建筑、使用人群等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分析,从而寻找存在的问题,并运用发散性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必须经过反复的调研、推敲,分析等来筛选设计方案的优劣。这一切的思考活动,设计者都必须通过视觉传达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同团队、甲方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景观设计体系,现代科技提供了大量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来帮助设计师更好的完成设计任务,比如3DS Max、SketchUp、AutoCAD、Rhino、Lumion等软件,它们在真实模拟场景,表达最终设计效果方面已相当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由于软件技术性高、操作性难等特点,没有经过长期特殊学习的设计人员很难将其熟练、快速的运用到设计过程中去,势必阻碍很多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思考和交流,无法快速而高效的表达自己的构设计思与想法,并将其完整的表达出来。

图解是一种将复杂的思维过程转为为视觉形式的有效手段,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就已经利用岩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将其长久的保留下来。图解同时对于景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它能更系统、更逻辑、更清晰的整理我们的设计想法,从而去粕取精,优化设计方案。图解思考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孕育而生的一种传统模式,早期多应用在建筑设计构思中。图解思考对于景观设计师而言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设计创意,使其更好的为设计师服务,在团队与甲方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二、图解思考的定义及特点

图解思考是一种传统的设计思考方法,是利用草图、速写等快速手绘形式表达设计构思的方式。最早运用图解思考进行设计的领域是在建筑创作中,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就已经开始使用图解速写的方式进行建筑设计创作,因此具有悠久的传统。概括的说,图解思考就是“用图像表达思维”,可以作为图解语言的一部分。

图解思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草图,前期以图形、符号为主,后期可结合速写的形式来表达,是设计师创意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记录设计构思发展脉络最形象的表达方式之一。它有利于设计者快速记录、存储信息,即所谓的“所思即所得”。

图解思考是图解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抽象信息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设计而言,它能够用简单的抽象语言表达深刻的概念,设计者既可以使用单一的图像来表达自己大脑的想法,也可以通过从一种图像语言转换到另一种图像语言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设计重心。

景观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高的新型学科,它涉及到了美术、建筑、园林、规划等领域,其学科跨度也是其他专业无法比拟的。就景观设计的过程而已,前期分析主要依靠图形符号帮助设计者快速的掌握全局,中期在结合手绘草图制定设计方案,后期通过施工图和效果图达到展示成果的目的。同时,图解又是帮助设计师自身、设计师与设计师、设计师与客户之间建立沟通的重要媒介。设计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图形语言来一步步的反复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也是图解思考的重要使命。

三、图解思考在景观设计创作中的应用

(一)概念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主要是以创新为本,以比较分析为基础,结合设计自身的限制因素进行的设计思考过程。景观概念设计阶段主要是立足于对场地的实地勘测之上,通过对场地的地形、水体、植被、建筑、文化等因素的调研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并结合图解分析的方式进行场地规划。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比较,因此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图形符号的方式对场景中的大关系进行概括的处理,不用在意场地具体的设计细节,只需要运用最简单的点、线、面的图形符号来帮助自己寻找设计灵感,从而得到最佳的设计方案。

一般在概念设计阶段可以使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矩形坐标法、图形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常见的图解思考表现形式是我们常说的“泡泡图”,它们经常被运用到区域分析、道路分析、绿化分析、功能分析等上。因此,在景观概念设计阶段,图解思考主要是探索性、选择性、开放性的,它在为设计者提供了多种设计的可能性的同时还在激发设计灵感上创造出了无穷的信息量,不但能够为我们展示出彼此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广泛的为设计提供更多的细节,纯粹属于一种研究探索型的图解语言。

(二)方案设计阶段

景观方案设计阶段是对概念设计阶段的进一步完善,主要任务是深化概念设计,完善表达设计概念的总平面图、分析图、草图效果图等。在景观设计方案形成的过程中,从方案雏形到设计方案的基本成型,图解思考都贯穿了始终。设计师在主题的确定、空间的构成、功能的推敲、形式的选择上都脱离不开图解思考的影子。从最初的概念图形到最后平面图、立面图和效果图的形成都需要视觉图形作为辅助。因此方案设计在整个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最具有创新性,设计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利用大量的图解形式来处理场地空间中的各种关系,从而应对各种可能产生的问题,找出最佳的设计途径。

在方案设计阶段,与概念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图解的形式主要以草图为主,同时草图也是最有效的、最便捷的记录思考的形式,方案离不开草图,草图更离不开思考。因为设计草图的产生是设计思维以视觉形式表达的最终形态,也是主观思维向客观载体转变的主要形式。画构思草图的过程也是方案逐渐从抽象向具象成型的过程,于是方案草图通过反复推敲,比较,最终以视觉的形式在图纸上得以展现。

(三)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以后就是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对于这两个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对前期方案设计的详细定位,和业主确定最终的方案并绘制施工图纸。因此,图解思考在这两个阶段的作用会远远不及前面两个阶段,只是起到局部辅助的作用,故在此不进行详细的说明。

结语

运用图解思考的方式解决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既是设计师创作方案的根本也是同客户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代计算机技术已经占据了设计界的大壁江山,但它毕竟只是一种设计工具。尤其对于当代设计师和绘图  员分工明确的局面,专业的绘图员已经成为了绘制施工图和制作效果图的主要人群,设计师已经从混乱的运作模式中完全分离出来,对于设计师的职业要求产生了根本的变化,谈单、与客户面对面交流、构思方案、掌握设计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将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文从图解思考的角度去探讨其在现代景观设计创造中的作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作用。

(责任编辑蒋晗玉)

参考文献:

保罗·拉索(美).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陈彬.图解思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猪狩达夫(日).图解建筑外部空间设计要点.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凤凰空间·北京.创意分析:图解建筑2.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3篇

论文摘要:从传统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当代城市开放性空间的景观设计,通过传统美学的研究,为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关学依据,并为其指明发展方向。期望从美学角度出发的景观设计可以端f-.L-4J’l对城市的审美态度,改变人们习惯的审美方式,从而培养人们新的审美观。

城市是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活动中逐渐产生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们为了安全来到城市,为了美好的生活聚居于城市”。城市的发展历史已有数千年,随着城市结构、功能和性质的不断发展变化,人对城市的需求早就超越了单一的功能需求,而涉及社会、自然、文化、历史、审美等方面。传统美学就是在城市转变结构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为了更好地设计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品质,设计者应遵循传统美学精神,发展现代景观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人格,视自然为生命的统一体,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其审美方式追求心灵体会,强调悟性。支配并影响中国美学思想的四大主干是儒家、道家、楚风及禅宗。儒家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求乐观奋斗;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超脱世俗;屈原“虽就死而毋悔”,执着顽强;禅宗“万古长空,一朝明月”,形而上学〔}7。四大思想不仅揭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真谛,更代表了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

1儒家美学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重视和强调社会伦理。作为儒家美学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孔子将儒家美学思想建立在“仁学”的基础上,并从“仁学”出发,深刻解释了美与善的关系,审美与艺术的社会作用。他的美学观点基本在于:一方面肯定满足个体需求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处处强调把这种个体需求导向伦理与规范。因此,基于这种基本观点,艺术对于人所产生的愉悦作用被认为是必要的,并且是可以发挥的。这就要求城市开放空间景观的设计考虑到城市居民个体的使用与需求。在初步设计时就应将居民个体的使用与审美作为设计准则之一。从个体的认知角度来设计开放空间的景观并照顾到每一个人对审美及功能的需求。另外,个体艺术需要与群体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应从居民个体使用出发,在空间上不完全区分个体空间与公共空间。从群体使用的角度保证居民个体使用与群体使用的和谐性,保障其可操作性与安全性。儒家美学的合理性在于能以伦理目的为导向,个体的需求必须与社会的群体规范达到统一。例如安徽省宏村建造的水墨宏村,正是由此出发建造的新式田园山水建筑居住景观(图l}o

整个居住区从当地居民用水、生活的需要出发,建筑风格在满足当地人生活需要的同时,延续了当地的建筑古风。从精神上愉悦居民,让人们感受到当代文化的延续、地方美学的展示。并将居民的共同活动中心置于居住区的中心地区,以满足整个区域居民的使用需求(图2)。

当代城市景观应同时考虑居民个体使用与群体使用的协调发展,从功能、结构与空间上充分调节开放空间景观的整体性与协调性,才能真正达到满足城市居民多种协调生活的需求。

2道家美学

道家美学的代表为庄子及其学派,他的美学思想完全建立在“道”的理论基础上。与儒家美学的观点相反,道家美学致力于揭露美与善、美与真的尖锐矛盾以及美丑对立的相对性、虚幻性和不确定性。该学派认为一切人为的审美与艺术活动都有害于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就像道家创始人老子名言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就是说最大、最完美动听的音乐是听不到的声音;最大、最完美的形象则是看不到的形象。那么,从道家美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景观,国内大部分的人为景观建设都是不完美的。 立足于多元化发展的国际都市,我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无不用其极,利用多种手段及设计方法,将城市景观创造成现代化、国际化的人为景观。设计使用的材料大都是经过大量切分拼贴的高级铺装材质。原有天然的材质因为其美观与经济价值的关系极少使用,这也造成了现代城市开放空间景观发展的生态不和谐。在道家来看,真正的美并不是世俗追求的感官声色,而是人与自然无为的“道”合为一体的绝对自由境界。城市开放空间的景观也应该是能够将使用的人与设计的环境合为一体,任意自由使用的景观。开放空间环境景观的设计,应向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发展[[3)。在设计中尽可能保留自然无为的环境,在保留的基础上改造环境,并尽量使用源于天然的材料铺装,达到道家自然无为的美学要求。著名建筑师赖特在1911年建造的西塔里埃森,他从城市建筑景观的角度充分利用当地的材料建设了不拘形式的、充满野趣的建筑群[4]。

这群就像是在沙漠中生长出的植物一样的建筑景观正体现了道家所谓的“道法自然”。取之自然,用之自然。即使当地气候炎热,雨水稀少,但因为建筑景观的材料均为当地的石材,而顶部则利用帆布板可移动通风,使得在建筑群里办公居住的人悠闲自得。

3楚骚美学

楚骚美学思想是儒、道两家的特殊结合。对于美的追求,楚风非常重视情感的热烈表现以及想象的自由抒发。从形式上来说,它实际上是追求一种“惊采绝艳”的官能感受。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对现代城市开放空间景观的设计也有影响。很多的城市开放空间为了追求所谓的“浓墨重彩”“山水园林”,刻意将开放空间简洁设计。不改变空间的原有资源,只在重点部位大幅度建设绿化、水景,进行断层设计。这种设计手法使空间的范围及使用受到限制,造成部分空间闲置。整体开放空间景观平淡无奇,设计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乃至嗅觉等多种感官感受上都没有充分的体现。结合楚骚的美学观点,城市开放空间景观应该因地制宜,保留原有生态环境并进行空间改造,使小空间扩大化。设计思想创新,从人的功能感官出发,创建新型的开放型空间,满足居民的多层次需求。

4禅宗美学

现代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从儒学、道学、楚骚吸收整体之美、无为之美与热烈之美以外,还应从禅宗吸收内省之美。以中国历史来看,从唐朝中期开始,佛学禅宗的美学观念已深人人心。与道家自然无为的“道”相比,禅宗是以人的+ / }`”作为依据,通过心的直觉与顿悟解放精神,从而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也就是说把内心的自觉自由放在审美与艺术的最高位置,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图4)。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应该从文脉的途径进行设计,强调地域文化的特色〔’〕。设计之前详细了解设计地域的历史文脉及地域特色,充分搜集当地居民生活行为资料后深刻理解设计地域的相关背景,再着手设计。设计本身要能充分体现当地的风土民情,让使用者居于其中时能够体会历史文脉特色,达到禅宗美学“内省”的目的。

第4篇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园林景观是一个兼具社会、自然、艺术多元功能的综合体,既要满足生态、环保、休闲和美化城市的社会功能,又要符合植物学特性的自然规律,同时在艺术上还要体现创作哲理和个性风格。单纯、极端地追逐其中一项功能,都可能是不完整的。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师应有较全面的修养,才能对项目高起点、大视野、全方位地把握。园林的主体应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绿色空间为蓝本。在园林中,当家的永远是绿荫、草地、花卉乃至水体,同样是树木花草,又有不同的设计构思,创作出千变万化的画图,这些是永恒的。世俗化、潮流化都将成为来去匆匆的过客。

1、城市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景观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景观建筑、绿化、小品、规划及美学涵养类的诸多门类;而景观设计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标标志,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亲水空间、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小到雕塑小品、种植配置、水池花池、铺地栏杆、桌凳垃圾箱,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

1.1 设计标准豪侈

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景观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只注重视觉上的宏伟,气派,高贵及堂皇的形式美,而不顾工程的投资及日后的管理成本。

我国目前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算高,在园林建设上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同西方发达国家攀比。近几年兴起的草坪热,各大中城市都曾有过,终因其管理维护成本太高而纷纷流产,造成了人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这个教训也是深刻的。

1.2 城市设计缺创意

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千孔一面、大同小异,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

每一件园林作品都要有其特有的风格及地方特色,要深刻体现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然而由于近代中国历史的原因,西文园林风格对我国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使欧美式园林在中国大地遍地开花,各地纷纷效仿,而失去了中国园林的风格和个性。因此,我们的园林设计师对各种园林风格不但要求其形,还要求其神要在中国园林风格的基础上,吸收欧美园林设计上的精华,并结合当地独有文化,开发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1.3 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及对人性的关注不够

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本人要负很大的责任。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1.4 绿地建设难于落实到位

虽然每年的绿地建设项目都当重点来抓,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绿地总是各专业项目中第一个被删减的牺牲品。马路越来越宽了,高楼越来越多了,绿地却越来越小了。在一个绿地项目建设的初期,有完整的设计方案、理论思想,有其完备的设施和功能作用。往往在实施进行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而遭至搁浅:如资金不足,与其他市政设施的交叉关系,商铺门脸经济的利益驱动等等,最终一件完善的项目设计会被删减得体无完肤,功能尽失。由最初的公园变成街头绿地,再由街头绿地变成花坛树池。同样,各个房地产商开发的住宅小区宣传给用户描绘的是一片优美的户外景观环境,但重点在于建筑户形、道路和停车上,绿地一般会迫近用地边缘和建筑四周,始终是一个配角。有的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甚至变相成为其他用地,不要说以人为本了,就是满足一些简单的休闲娱乐的功能要求都难上加难。

2、园林意境设计的有效手段

2.1 借景

将有利于风景画面构图和意境渲染的景象组织到观赏视线之中。气象景观的借取是加强景观艺术效果的常用手法,因为气象景观的重要特征就是变化,变化中带来无限意趣。首先,境随时变。故杭州西湖有春晓、风荷、秋月、残雪之景等;宋代郭熙有“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之感受;其次,境随地变。赏月有梨花伴月、三潭印月、二泉印月、象山水月之分;观雨有潇湘夜雨、花洲话雨、蕉院听雨、山楼听雨之别。除了气象景观外,园林中还可远借山峦,近借湖池、植物,乃至都市、郊野及莺歌燕舞等。

2.2 对比

通过景观要素形象、体量、方向、开合、明暗、虚实、色彩和质感等方面的对比来加强意境。对比是渲染景观环境气氛的重要手法。开合的对比方能产生“庭院深深深几许”(宋・朱熹)的境界,明暗的对比更衬出环境之幽静。在空间程序安排上可采用欲扬先抑、欲高先低、欲大先小、以隐求显、以暗求明、以素求艳,以险求夷、以柔衬刚等手法来处理。

2.3 比拟联想

意境的欣赏是物我交流的过程,因此景观的构设要做到能使人见景生情,因情联想,进而从有限中见无限,形成景观意境的艺术升华。1.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即模拟自然山水,以精炼浓缩的方法,综合组织空间,使游者产生“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清・石涛)的感受与联想,从而达到“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辩千寻之峻”的效果。2.运用植物的特征、姿态和色彩的不同感受而产生比拟联想。如松树象征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气概,竹寓意虚心有节的品质,梅花傲雪怒放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白色象征纯洁,绿色代表和平等。这种象征手法与民族习惯、文化风俗有着密切的联系。3.运用文物古迹产生联想。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发人深思,游赤壁会联想起三国时代的诸多人物和故事;游南京雨花台会联想起许多可歌可泣之往事;游杜甫草堂会联想起杜甫的千古诗篇。成功的作品应把园林意境体现的淋漓尽致,而目前这样的作品很少,有一些只是简单的苗木堆积而缺乏韵味。

3、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3.1 健康景观设计

健康景观是从人类自身健康的角度,对公众活动场所,如广场、街道、小区等进行建设,鼓励人们运动、锻炼,使人们身心健康。健康景观首先在美国提出,而在国内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美国是一个汽车社会,物质丰富,但许多人缺少锻炼,因此,景观设计建设中“如何给人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以步代车”是设计师们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把机动车道变窄,人行道加宽,增加人行道绿化,不仅有利于节能,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3.2 艺术景观设计

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应该成为最后的摆设和点缀,艺术对景观设计而言,也不只是一种形式语言借鉴的来源,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虽然沿袭传统园林设计中以艺术审美为指导的方法论,已不完全适合现代景观设计学发展的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艺术打入“冷宫”。在当今遭遇民族身份危机和全国“千城一面”的情况下,艺术作为一种思想工具,在景观设计的创新中应该发挥它应有的魅力。艺术景观就是将景观设计得更美,更有文化内涵,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4、结束语

通过城市发展的动态分析,同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城市景观建设所处阶段,推衍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更好地利用景观规划、景观建设达到城市发展人性化、生态化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误区;思考;看法

景观设计是解决如何直接为人类提供美好户外空间环境的问题,主要领域:①传统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实践,包括公园设计、居住地绿地、校园、企业园区等附属绿地设计、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城市溪水区、广场、街道景观设计等;③城市环境艺术理论和实践。这是一个以“设计”、“空间”、“户外环境”为“核心空间”的兼具艺术天性和科学理性的学科。不难看出,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文化及生态环境将是必然的趋势。

1景观设计的误区

纵观现阶段的景观设计,感觉设计市场混乱,同时,社会对该行业的认知心态不一,开发商更多地从商业炒作出发而缺少一定的专业知识、审美眼光,而管理部门过多的行政干预往往使优秀作品难一脱颖而出。

1.1误区一:高等教育偏颇,缺少统一的培养方向

据资料介绍,至2006年底,我国高职高专有景观设计相关专业的有470个,拥有本科专业的院校109所,但专业教育方式上混乱,目前开设此专业的大多集中在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植物配置),城建院校的景观系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而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所以景观设计专业应明确和完善教育体制和专业设置,使之与国际接轨,培养具备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

1.2误区二:“以人为本”缺乏,对人性的关注不足

一个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等,往往把“形”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常常忽略“以人为本”而追求其形式的美。如某市分车带上看到的铁丝网的景观,这类军事上的构筑手法被用到现代城市景观来,常常刺痛了广大市民的心,城市景观对人性的关怀可以说剥夺殆尽。

再如居住区环境设计无视人的需求。为了满足30%绿地要求,常常在苗圃上简单地种上树,周边再用高绿篱一围进而达到防护的目的;档次高一点的小区,绿地大了,植物配置和环境设计好像是有模有样了,但试问:到哪里去找一块儿童嬉戏玩耍的场地?老年人被迫与一对情侣坐在一起,等等。

1.3误区三:仿造之风盛行

造成如此局面原因:①决策人或业主往往将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创新;②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方案通过率,千方百计地了解业主的意图,迎合他们的思路求得方案通过,追求利益最大化;③大众的反应麻木,对真正成功的作品缺乏评判力;④高付出低回报使景观设计成为一种高尚而卑微的职业,一般项目的景观工程作为建筑的配置工程,造价及设计费用被控制在较低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模仿他人之作便不足为奇了。

1.4误区四:施工图深度不足

目前,景观工程施工图内容及深度在全国尚无统一标准,有的参照建筑或其他市政行业出图标准,有的参照地方的风景园林设计文件出图标准,施工图深度无法可依。

2对景观设计的思考

2.1尽快完善相关标准,规范景观设计内容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已于2004年8月23日施行,第3条规定“国家实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景观设计施工图审查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促进工程的顺利进展,有助于减少施工和后续使用的安全事故,从而减少安全责任。

目前,景观设计施工图设计、审查在全国范围内尚无统一的标准,应尽快制定统一的设计深度规定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从制度层面上保障景观设计和审查的相应责任和义务。

2.2加强政策监管,保证措施有力

目前传统的设计仅仅对基地的用地属性、容积率和绿地率提出了明确的规划设计条件,并作为刚性条件加一监督,但景观设计的内容和细则主管部门却缺乏明确提出指标要求,对公共空间的监管缺乏量化和可操作性的内容,且检查不实、不细,仅仅对绿地而言而定,缺乏对基地整体形态、建筑与环境、景观的协调把关,关注单体效果较多,关注景观细部少之甚少,这是主管部门应充分关注的事情。

2.3关注节能、环保,关注废旧利用

国家主张和扶持节能减排,建筑行业是耗能最多,也是产生最多废弃物的产业之一,为了节能能源,做到对自然最小破坏,废物利用至关重要,如渣土、砖块、混凝土块、瓦片等都是园林建设中使用较多部分,如国外的拜斯比公园、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纽约的弗莱士公园等,国内的上海世博公园覆土下大量使用了钢铁厂拆除后产生的建筑钢板。

2.4关注施工

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然是设计和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就拿树种配置来讲,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从选苗到现场施工,景观设计师均须亲临指导,至于自然山水园的放样、施工,没有景观设计师的现场把关,更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复杂地形的施工,现场出现问题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置身于现场,更易把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可以说,善于处理现场是一个优秀景观设计师的基本素质之一。

第6篇

关键词:滨水区:景巩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7-0126-03

临沂,鲁东南地区重要城市,素有“现代商贸城”、“滨水生态域”、“历史文化名城”之美誉。沂河是流经临沂市最大的一条河流,河面宽阔,水质良好,是城市景观塑造中不可多得的自然要素。沂河之水孕育了临沂的文明,也见证了临沂曾有的繁荣。沂河滨河景区的规划建设,是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把临沂打造成宜居城市、和谐城市的必然要求。

1 临沂沂河滨河景观设计实践

1.1 景观设计理念

城市中的河流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沿河绿带是市民重要的休憩娱乐场所,也是城市居民认识自然、接近自然的天然廊道,更是都市中塑造景观的良好素材。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临沂市水域塑造的整体规划思想出发,力图营造出一种自然生态型的景观序列。设计的焦点是既要打破由于用地的狭长而易引起的单调性,又要创造出连续、动感的“长幅画卷”的景观特质。

1.2 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范围为北外环路至沂河北大桥的沂河段,西岸与柳青河及南坊新区为邻,东岸接河东区。该段为沂河流入市区的上游区段,水质清澈,沿岸景观秀丽,保存有大量的林地。随着南坊新区市政服务中心的建设,该区段的功能定位及城市景观性格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它将成为与市政服务中心区相呼应、并为该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接近自然的场所。该区段河道中心线长度约6.6km,分为石头记、在河之洲、假日水岸、湿地园、碧河绿岛、缤纷世界等六个景区段。

1.2.1 石头记景区

该景区以歌颂和反映沂蒙历史、沂河风貌为主题的大型浮雕墙为主要景观要素,结合绿色广场、迎潮广场等沿河开放空间并以休闲廊架使之相互贯通,从而形成一条沿河亲水岸线。它既是游人的活动路线,为游人提供观赏河川景观的不同视点,同时又是对岸的观赏目标。

1.2.2 在河之洲景区

该景区以野趣为中心思想,以植物造景为主,设置钓鱼台及垂钓设施,并引入小溪及河湾,穿插以林间栈道,为游人提供较为密闭的空间环境。该景区以其幽静的性格与其上段的“石头记”景区形成对比。

1.2.3 假日水岸景区

该景区利用现有岸线,通过以引水渠的方式辟出一个小岛,在较为独立的小岛上利用其现状良好的沙地,处理出独特的沿河沙滩岸线,为游人提供假日休闲的良好场所。为了更加突出该河段的河流自然特性,将采用自然栽植的手法。河岸采用“多自然工法”的河岸处理技术,对局部河段的断面形式进行亲水性处理,使得绿地更加接近河岸,并运用生态学原理,在局部段落砌筑岸边短堤,以期利用河流的自然积淀来形成岸边绿洲,为河流的整治改修后生态的恢复创造条件,从而使得这条河流更加自然化而更少人工的斧痕。

1.2.4 湿地园景区

该景区由于其河滩宽度有限,将限制游人的沿河活动空间。本设计依据其现状条件及该段所处的河段位置,将其设为一个生态湿地园,为水生动植物及鸟类提供栖息场地。该区内的河岸处理手法类似于假日水岸景区。

1.2.5 碧河绿岛景区

该景区内的河滩宽阔,与湿地园景区形成鲜明对比。根据这个现状地形特点,在河滩内开辟河道,塑造更加宜人的、易于接近的水体空间尺度,与沂河宽阔的主河道形成对比。小河道两侧的河滩利用水上栈道及各式小桥相连,使其分而不断。长条状的岛两侧临水,既丰富了景观层次,又达到了“步移景异”,咫尺之内可以体验两种迥然不同的水景有趣效果。

1.2.6 缤纷世界景区

该景区内的主题景点是一个结合地形所设的沿河下沉式舞台,并与带状沿河广场共同形成游人的活动中心区域。该景区还利用植物造景及河岸的处理,为游人提供接近水面、触摸沂水的亲水系列空间。

1.3 沂河横断面景观设计

河川景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它的横断面景观构成上。

从断面的构成上,河川断面一般分为河面(河床)、河滩、河堤及堤外绿化带等板块。沂河的河面非常宽阔,这就为塑造河川景观的特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些水上活动如划船等也便利地展开。

河滩是重要的亲水空间,是人们可能进行的一些与河流有关的休闲活动如垂钓、戏水等活动区域,也是体现河流景观独特风貌的重要部分。根据沂河的现状,堤岸的河滩在不同的河段情况很悬殊。它们或宽或窄,或有或无,并不能连续。根据国外河滩设计的经验,应尽可能保留与扩大河滩面积,以丰富河川的岸线形态,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亲水的活动空间。河川景观的价值也正体现在这里。

河堤是水利设施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重要的景观对象,在满足防洪的基础上,河堤应尽量采用一些自然工法如天然砌石、自然驳岸等方法,而不是全部做成一道混凝土墙而无法进行绿化。沂河的部分河段结合堤防开设滨河大道是一种很现代的河川景观塑造模式,既满足了城市交通需要,又增加了沂河的观赏动线。河堤内侧的坡面应结合种植设计,铺以草坪等,进行垂直绿化,使之成为绿色河堤,同时要对陡峭的坡面段落进行细致的推敲,用变坡度的手法使之成为几个板块以缓和坡度或在视觉上减小巨大的坡面对人的压抑感。

堤外绿地设计

对于堤外绿化带,它的功能主要是提供河川空间景观的大背景。它既是从河堤内向外看的景观背景,也是从河岸的一边向对岸看的景观背景。为利用好这一宝贵的城市空间,设计中充分考虑各区段相邻城市用地性质,根据城市区段的性质与氛围来塑造绿地段落的性格,并与堤内的绿地紧密相连,使堤内与堤外的绿地系统融为一体,据此营造出域市森林、疏林草地、河边林地、街道绿化等不同风情、不同功效的绿化景观序列,做到连续而不单调,变化而不脱节的城市绿色廊道。

1.4 滨河路沿路景观设计

滨河路是沂河两岸的堤顶道路,既是重要的城市干道,又是观赏沂河风貌的快速游览通道。由于其显要的高程位置并位于景观区中的敏感位置,它本身的景观形象也对整个景区的景观品质产生决定性影响。

滨河路既有城市干道的共性,又具有极强的景观要求。本设计力求在两方面都能兼具。对于车内游人,考虑到行车速度,车型道路两侧的种植设计及景观单元采用大尺度、大块面的设计手法:而对人行道部分进行特别的重点处理,充分满足行人在沿路随时随地可能产生的休憩、驻足观赏等行为需求,为其提供逗留空间并与周边景观融为一体。

2 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通过临沂沂河滨河景观的规划设计可以看出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以下几项原则:

2.1 整体优化原则

从滨水区自身来看,滨水区的设计在整体上应具有和谐感和整体感。虽然因各地块属性、自然环境的不同,滨水区内各部分在使用性质上会有所差异,但是整体来看,各地块之间的设计风格、绿化形式应该统一。城市的滨水区与市区之间要加强联系,防止将滨水地区孤立地规划成一个独立体。规划滨水区时要时时想到整个城市,把市区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公交系统把市区和滨水区连接起来,保持原有城市肌理的延续。另外,还要求设计者研究滨水空间对城市的影响,要从城市整体和区域空间来考虑城市滨水空间的构成形态和涵盖功能,以促进城市的整体活力和繁荣。

2.2 景观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它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准则,又是景观管理的结果。由于城市景观中自然生态系统少,应适当补充自然成分,协调城市景观结构。在补充自然成分中要注意物种的多样化,避免物种单调、结构简单的状况廊道、嵌块体形式多样,大小嵌块体相结合,宽窄廊道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景观配置,提高景观异质性。

2.3 地域特色原则

每一景观都有与其他景观不同的个体特征,这些个体特征的差异又反映在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上。不论从生态还是地理、历史、气候、文化差异等角度看,每个城市的滨水空间都具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点,这些地域差别形成了纷繁多彩的风格与特色。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应该强调利用城市所在地域的区域环境特征,保持和维护特定区域环境及生态的独特性,因势利导,选用地方材料,造就各具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环境。

2.4 人性化原则

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中,设计师要注意一切设计都联系人的生活与尺度。只有建立在对现代人的心理、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才会使滨水景观设计的内涵得到更大的延伸,遗失了这一点,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就失去了它的灵魂,成为与城市环境良性循环相抵触的消极因素,成为“为设计而设计”、与现代人需要相抵触的东西。在城市滨水空间的营造上,一定要考虑人的多层面、多方位的不同需要,以达到空间环境与人行为活动的有机统一。

2.5 综合性原则

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对滨水区的分析不是某单一学科所能解决,也不是某一专业人员所能完全理解并作出合理的决策。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景观规划者、土地和水资源规划者、景观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生态学家、地理学家等。

第7篇

关键词:城市景观;桥梁设计;造型;思考;

人类在最开始的时候所建造的桥梁根本谈不上是设计,更不能说是美观,那时候的桥梁仅仅是为了方便河流两岸的贸易沟通而建造的,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锻造铁艺工艺的进步,桥梁已经成为工业革命的一个标记,之后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桥的建造又将桥梁建设工程向前推了一大步。

以前人们一直有一种传统的认识,认为建筑景观的设计只是对桥梁设计之后的包装以及装饰,是在桥梁的结构上附加的累赘物体,所以对于桥梁景观的设计一直发展比较缓慢。现在,人们改变了传统的观念,发现桥梁的建筑景观设计是从本质上对桥梁的建筑造型的设计,桥梁的建筑规模不同,它的景观设计在整个项目工程上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无论是什么规模的桥梁,建筑师都应该在最初的设计阶段介入到工程当中,并且对单体桥梁工程所处的环境、周围的地质地貌、所在地的历史文化、桥梁的线型等作出分析。至于群组桥梁的设计,还应该对桥位的方案从政治、规划、文化、经济、环保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最终做出合理的决策。

一、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1、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推动着城市的桥梁建设工程的发展,桥梁在现代城市的环境中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当代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载体。2、由于桥梁具有巨大的建筑体量,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把物质、精神以及科学技术等各种因素糅合在一起,都赋予到桥梁的建筑中去,形成桥梁的历史和人文等丰富的景观,它的影响也因此而远远超出桥梁的本身。3、一个美的桥梁的景观设计,在城市的大环境中,或者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一定拥有超范围的标识性和地域性。所以说,桥梁的景观设计是其工程设计中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城市桥梁的分类1、街桥

街桥又叫做步行桥或者人行天桥,主要分布在城市中交通比较密集的地区,是为了方便建筑物之间联系,或者解决人车分流而修建的,街桥的荷载小、桥面比较窄,是城市景观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2、水桥水桥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桥梁,多出现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是城市环境一个引人注目的要素,它可以跨越江河、湖泊、海湾等,水桥独特的水文和地理地貌条件成为城市景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此,城市中的水上桥型应该根据水景的具体角度而选取,从而营造出一个城市美好的建筑环境。3、城市立交桥以及高架桥这是在现代城市中新兴的一种桥体,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立交桥是不同性质和方向的高速交通通道相互交会的一个交通设施。立交桥在造型上有完全互通式、部分互通式和方向立交等三种形式,具体是按照功能和空间上的造型而定的。而城市的高架桥是为了改善现代交通的空间枢纽而建造的。高架桥的造型应该根据城市的广场、建筑、道路和城市的高速公路线路而定。

城市桥梁景观设计中的问题城市的桥梁景观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而产生的。近年来,我国城市的桥梁景观设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我们所研究以及应用的领域与视野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和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景观建设是很不相适应的。例如:我国南方的某个园林风景城市,沿着这个城市的主要河流模仿建筑了一批世界名桥,这和当地浓郁的中国式园林风景就显得格格不入,不仅没有为城市的景观增添美感,反而影响了城市的景观设计。还有其他一些大的城市在今年也先后修建了一些景观桥梁,这些桥梁在造型设计上追求别具一格,忽略了和城市主题景观的配合,受到了很大的争议。总体来说,现在我国城市桥梁在景观设计以及建设上存在下列问题:1、错误的认为具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桥梁建筑只是工程师的杰作,对于从事桥梁的景观设计的设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认为桥梁的景观设计只是建筑之后的包装,也就是在结构之外再增加一些装饰物,形成“伪桥型”。例如:把梁板结构比较简单的变成拉索或者拱形。而没有在桥梁的方案设计阶段从总体上进行考虑。3、对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缺乏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在自主创新方面没有源动力。4、在城市桥梁的夜景照明方面,更多的是为了满通照明的需求,缺乏对于建筑艺术的推敲。例如:一些城市的桥梁只是追求桥体本身的亮度,没有根据桥型的具体特点,做一些系统的照明设计,所以虽然桥体本身被照得通亮,但是它的照明的最终效果并没有体现出夜景照明的艺术表达,也没有展现出桥梁自身的魅力。

四、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的具体措施

设计前期

在桥梁工程的设计前期,景观设计人员就应配合项目工程设计部门的工作,去收集城市的流域文化以及人文历史和风貌风俗这等精神层面的相关资料。使桥梁在前期的设计中就有其特有的特性,防止出现和当地的历史文化或者自然景观不符的现象。

2、设计流程

对桥梁的大体桥形、环境景观和肌理进行分析和研究,为设计部门提出可以选择的最佳方案和总体的景观设计的概想。在方案大致确定之后,景观设计人员要对桥梁建筑的外形、桥墩和桥台的构件以及桥栏杆与其它构筑物等进行景观优化设计,并提出节能、环保、的建议。在桥梁的景观设计中不能忽略或者违背桥梁的通行能力与河务的通航及排涝等功能。还要注意桥梁景观设计要和城市的主体景观相互协调。

桥梁饰面和桥面的处理一座桥梁在施工结束之后,混凝土的表层常常会出现蜂窝麻面、模板接缝和钢筋外露等现象,这不仅造成人们在视觉上的冲击,还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相互冲突。所以,要对桥梁的装饰和桥面做必要的处理。最常用的饰面方法是花岗岩饰面与预制板材饰面。桥面和人们的接触是最多的,所以对于桥面的处理非常重要。人行道的装饰材料的色彩要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人行道的面积大小和装饰材料的质感、宽度以及位置和材料的尺寸等都决定了桥梁人行道的美观。还有路缘石以及中央的绿化分隔带等也都会影响到桥梁的整体美的效果。

城市桥梁的照明设计桥梁的夜景景观是桥梁艺术和照明科学的有机结合,是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之后,人们对城市的景观的多样化的必然的要求,也是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体现。桥梁的夜景景观拓宽了桥梁的景观表达,全天候的展示了桥梁的魅力,是桥梁在空间上与时间上的延伸。桥梁如果是处在滨水区域,它广阔的视域就是景观表达的重点,桥梁夜景景观对于表现一个城市的夜景景观的景深和空间上的层次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桥梁的夜景景观被广泛关注的原因。桥梁的夜景景观更趋向于成为一个亮带,这样的夜景景观的格局体现出了桥梁的个性和本质美。桥梁的夜景景观在灯光和灯色方面不仅要有软质景观的特点,还要成为桥梁景观的理念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

桥梁与周边的环境景观桥梁的周边环境,主要包括风景区的植被的保护、历史文化的沉淀以及城市的规划的协调等等,桥梁一定要将自然环境景观或者城市的风景景观相互结合,这才是桥梁的建设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桥梁的景观设计和周边的环境的生态平衡体现在使桥梁的景观和周围的景观“互补”、“保护”和“增强”等方面,充分的利用自然风景,使桥台和连接道路完美衔接,尤其是桥台和道路衔接的边坡的处理上,大面积路堤和条石对景观的影响相对是比较大的,一般经常使用的方法是采用水泥设计建造成各种造型的预防滑坡并种植一些花草植物等。但是仅仅这样所达到的效果还是不能让人满意,所以还要在桥台及桥墩的两旁种植一些爬山腾之类的植物既可以全部的将的弃土覆盖,又能够将大面积的条石以及路堤遮盖住,同时还可以在引桥的桥墩四周保护好植物和特有的地质风貌,尽可能的减少或者避免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结束语: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城市的景观建设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桥梁作为一个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它的要求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解决交通的拥挤。而是要求其在景观设计上配合城市的主体建设,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往人们认为桥梁的景观设计仅仅是工程师要考虑的问题,或者是单纯的桥梁建造之后的后期装饰工作,事实证明这些想法是错我的,桥梁的景观设计是从其造型上就体现出来的。所以景观设计人员要从开始的设计开始就配合施工设计部门的工作,从始至终,把工程建设的每一步进行优化处理,最终达到景观设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吕佳,浅谈桥梁总体设计和规划,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04期;

王大海,崔永彬,城市桥梁造型及景观设计思考,交通世界,2010年09期;

蒋承杰,丁豪,林振袍,运河桥梁的复合景观美学设计,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4期;

潘晶星,茅文舟,论公路桥梁景观设计――桥梁设计与建设发展的重要趋势,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0期;

陈正斌,关于城市桥梁生态景观设计,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周超民,桥梁景观设计探析,房材与应用(材料・结构),2006年01期;

第8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滨水景观;人文形象;设计趋势

人类文明的起源离不开水,近代城市大多数是沿河分布、依水系走向而建,江河湖海孕育了独有的城市地域景观文化。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作为城市公共形象重要组成部分的滨水景观设计,理应受到相关设计规划部门的重视。如何打造具有区位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城市滨水景观,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滨水景观概述

城市滨水景观指的是与湖泊、河流、海洋等水域相连接的特定空间地段呈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景色。城市滨水景观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将人工造景和生态自然景观有机融合,实现开阔的自然空间对城市布局和城市环境的有效调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城市布局的合理化和生态化。

城市滨水景观包括人造景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三大类型。首先,城市滨水人造景观借鉴了现代水利工程技术的相关标准,打造出一系列既满足防汛抗洪要求、又具有观赏价值的生态水利化景观。其次,城市滨水自然景观是临近水域的基础性景观,以沿岸景观和水面景观为代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最大限度维护生态环境的原貌。最后,城市滨水人文景观指的是在毗邻水域的空间地段,由人类活动构成的景观,具体包括当地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或建立在人文基础上的景观设计作品等。

二、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相关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

现代滨水景观设计应该首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破坏生态系统原有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高低缓急和周边环境,预留一定的空间进行改造,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微调,尽量保持原有面貌的完整性。滨水景观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最大程度地融入自然,既兼顾了空间发展,又做到了因地制宜。

(二)适度开发原则

无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历史文化存留的痕迹都不应该被忽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要注重对传统文化遗迹的保护。在滨水景观的设计规划中,要最大程度地保留体现当地历史风貌的人文景观遗址,对滨水区域的开发要遵循适度原则,为当地文化传承提供支撑。

(三)本土化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还应该遵循本土化原则,不要盲目效仿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而应该在尊重本地文化的情况下,合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顺应本土风俗、气候、人文特征,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滨水景观。

三、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景观小品设计的地域化趋势

景观小品是滨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设计中注重地域文化的植入,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和形象特征,呈现原生态的生活面貌,折射出滨水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具体来说,雕塑题材的选择要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植物造景应该尽量选用适宜本地气候的地带性树种,桥堤景观的设计要顺应南北地域的差异,主题广场的建设要充分体现当地的民俗风土人情和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等等。

(二)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化趋势

城市滨水区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保护原生态自然环境的重要性。首先,水体护岸设计应该充分遵循水体沿岸的自然状态,运用原有的生态材料,建造自然化的生态河堤,尽量保持水体沿岸的原貌。其次,河道形态的设计应该模拟自然河道的状态,尽量采用复式断面或者双层河道断面,一方面拉近水岸和水面的距离,向自然靠拢,促进相关河岸景观在丰水期和枯水期都能正常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实现了休闲娱乐功能和汛期排洪功能的双管齐下。最后,应该最大限度地保留城市水体和湿地,将水体景观和水质更新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城市给排水和自然降水之间的有效平衡,提升景观排水泄洪的实用功能。

(三)空间设计和规划的人文主义趋势

1、滨水城市景观的交通规划

首先,滨水区域的交通规划应该遵循便捷快速的基本原则,增建利于通行的行人过街通道,运用绿化带实现对滨水区域和城市主体的有效隔离,既能有效防止车辆通行产生的尾气对滨水景观造成的破坏,又能提高步行者到达景观区域的速度,保证了景观区域的空间完整度。其次,滨水景观的水上交通设计也是整个水面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水面和陆地连接点设置的通达程度,河堤内部的交通运输也要与船只的停泊码头做好衔接,在保证水面交通安全的情况下,实现欣赏周遭景观的最终目的。最后,在步行区域的规划方面,不再拘泥于单纯的地面载体,应该合理布局整体空间,修筑架空走廊或者临水回廊等多样化的步行道路,将水面、地面、半空等不同层次的平面有机结合为一个立体化的步行空间,使得观景效果更富有层次感。

2、打造立体的亲水性空间

亲水空间的打造,着力体现了滨水景观设计的人文主义关怀。在保证滨水景观安全性的基础上,现代设计已经越来越多地考虑如何拉近人与水体的距离,实现人与水资源的亲密相处。亲水性设计主要体现在河堤沿岸或湿地周围的立体化处理上面,设计师往往通过对立体空间的合理布局,利用景观节点打造复合岸线结构,或者就势利用河堤岸线的高度差异营造空间层次分明的浮动台阶,便于人们近距离接触滨水景观,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

(四)设计元素的多样化趋势

1、与景观照明结合的声光设计

现代滨水景观设计中大量植入景观照明系统,从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滨水景观的鉴赏时间。除了考虑水体自然流动造成的声音效果,更多时候,设计师们倾向于塑造一种随环境改变的智能声音控制体系,再配合河堤沿岸、水面的景观照明,使得整个滨水景观尤其是在夜晚呈现出一种立体动态的综合性艺术效果。另外,音乐喷泉、水幕表演等运用先进科技进行控制的滨水景观,更是将声学和光学的合理利用发挥到了极致,营造了层次丰富、内容多样的滨水自然景观环境。

2、与景观鉴赏相匹配的滨水区域建筑设计

相较于传统单一打造水面景观和沿岸风光的设计方案,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看重周遭建筑群体的整体布局是否与滨水区域景观相匹配。在这一部分建筑的设计规划上面,应该首先利用滨水的区位优势,预留一定的鉴景平台(如观水走廊、视觉回廊等),对建筑高度实行区域划分,营造良好的观景空间。这样一来,建筑群体的设计才能充分利用滨水区域的观景优势,实现人与水体的和谐共存。

四、结束语:

城市滨水景观的总体设计与规划涉及到美学、生态学、力学、环境艺术、风景园林等各个学科方面的知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高难度工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各城建、市政、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加强协调合作,互相支持、互为补充,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滨水环境带,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任留柱,秦芳芳.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6):77-80.

[2]张路红,项远.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6):677-681.

[3]丁珂.探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4]吕娟.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初探[J].中国水利,2009,(5):54-55.

第9篇

1.道路形式设计要求

城市中的道路一般是由诸多不同的部分共同组成,其中主要包括城市性的道路、商业性的步行街、交通性的道路以及其他类型的步行路。每一种道路都有专属的特征,同时道路与道路之间又存在着诸多相同的性质,道路一般都具有识别性、安全性、方便性和适应性等。在对道路进行绿化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直线型和大型半径曲线型为主要表现形式,在起到绿化作用的同时也为车辆提供了便捷。对于不同类型的步行街,可以通过雕塑、喷泉等增加自然情趣。道路方面的绿化设计由于线条形式过于单一,因此在对其开展设计的同时,主要关注的核心内容是创新。通过简单的线条形式,设计出个性化的道路景观。

2.广告方面设计要求

如今已经是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广告已经成为城市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在城市景观当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广告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宣传,重点在于如何吸引行人的目光。因此,诸多广告牌的尺寸都显得较大,使城市形象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此一来,道路绿化过程中需要对广告牌在设计方面的要求有严格的规定。让广告牌和周边的建筑或者雕塑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将趣味提升,并且合理节省空间。对于所采用的雕塑也有一定的要求,雕塑需要有创意,做到不仅美观,样式也具有多样化,还要与周边的环境进行有效的协调。

3.停车场地设计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私家车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诸多道路周边的空间以及人行道空间都被车辆侵占,给诸多出行的市民造成了活动方面的不便。同时,城市街道景观也因此受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因此,停车场的合理布局以及有效加强停车管理是目前道路空间设计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的停车场除了为车辆提供停车位之外,也要有一定的生态绿化功能。车辆的停放与周边绿化带之间形成的形态以及色彩搭配需要有一定的美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空间的合理利用。

二、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审思

1.强调自然配置基调

一般,城市道路的绿化带范围有一定的限制。在范围之内,不同的植物姿态、不同的叶色、不同季节的花期以及不同的花色植物都需要与自然进行有机的组合和配置。主要采用的植物为常绿的乔木,同时搭配草坪、花卉等不同绿化方式。在对其开展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将花草进行合理的搭配之外,还要顾及植物的冠线,做到枢密相间、高低错落,突出景观中获得的效益。这样的设计安排不仅可以让绿化植物进行自然性的生长,并且有效的保留了植物的自然状态。

2.多样性园林植物兼顾选择

在对植物进行选择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给城市道路中的自然景观产生的效果提供有效的保障。在诸多的植物种类中,乔木种类植物是护养最为简单、方便的植物类型。城市道路绿化中通常采用的植物是中低层的大型灌木以及小型的乔木,因此可以根据周边的环境以及相关建筑物进行适当的修剪,修剪不能太频繁。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植物其原本的自然状态维持即可。自然状态下的植物普遍都生长的较为茂盛,并且生长的时间较长,效果十分明显。这样的设计方案可以有效的降低长远时间之内对绿化进行护养时所需要的成本代价,合理的打造出节约型的经济社会。

三、结语

第10篇

1住区人工湿地景观设计

1.1住区人工湿地的特性住宅区内有各个年龄阶段与层次的人,其素质高低不同,审美眼光不同,居住时间长短不同,当然在住区内设计人工湿地就要满足这些不同居住人群的心理、生理需求。实践表明,人们的良好生活不只是住宅、便捷的交通和适当的工作位置,还需要方便的服务,有利于人群聚居和进行人际交往[3],而住宅内的绿地空间往往就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地方,由于这些独特条件的限制,住区人工湿地,与其他一般的人工湿地相比,有一些不同的独特性。

1.1.1水体深度更浅。如今大多数的住宅内都是老人与小孩使用居多,年轻人早出晚归,对于住宅的使用多限于住房内部,而外部的景观环境多由老人以及一些未入学的儿童和假期的孩子居多,这就要求人工湿地的水体深度一定要保证老人与小孩的安全,同时要保证湿地植物的生长条件以及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根据《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人工湿地的水体深度在300~1600mm,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2006版)》规定了居住区内水体深度,如在近岸边2m范围内无护栏,水深不超过0.5m[4]。综合来看,住区内人工湿地的水深最适宜在0.5m左右。

1.1.2面积更小。由于住区用地面积以及水源、后期管理等,以及开发商对于住区定位等原因的影响,在住区环境的人工湿地水体面积不可能过大。一是住宅区主要还是以满足居住为主,开发商不可能把大片的用地拿来做景观,这就使得集中的大面积用地比较少,限制了住区的景观环境面积,再去除了景观道路、游乐休憩场地等,剩下来做人工湿地的面积就更小了;二是水体的补充来源,我国属于缺水国家,现在国家大力提倡节约用水,整个世界都在节约用水,成本加上后期管理都限制着住区内的人工湿地面积大小。

1.1.3景观要求更高。对于居住者来说,居住环境影响着其心情、性格。住区环境的景观一定是要常年可观,要无污染、无异味、无飞虫等,还要安全,要注意居住者可能会对花粉、气味过敏,还要注意小孩可能对植物好奇,会摘花摘果放到嘴里等,这就要求住区内的人工湿地景观设计要高于一般人工湿地的景观设计。针对这些住区环境限制条件对人工湿地的特点影响,在住区内就形成了不同的人工湿地景观设计形式。

1.2人工湿地水系平面设计水系平面的形状大致可以分为线状水系和面状水系。线状空间的水体平面设计主要是以曲、缓来实现景观的“曲径通幽”之意。面状水系主要是指面积比较大,形成湖池的水体形式。在住区内人工湿地景观中,水系平面形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平面形状的大小不仅决定了水景的效果,同时还决定了人工湿地对水质净化的效果。由于住区绿化面积以及形状不规则的限制,对于水系平面的形状就有了较高的要求,既要满足人工湿地系统水处理的基本功能,还要满足人们对于水体景观的审美需求,更要便于管理者对于水系后期的粗放管理。针对这些问题,在住区内人工湿地的水系平面往往是线与面结合,单一的线或单一的面不能很好地满足住区内的这些要求。“线”型水系主要是利用曲折的平面线条,让水体的流速减缓,增加湿地基质与湿地植物和水体的作用时间。增加水体的流域面积,达到湿地与水体流域面积比的最佳值,增强湿地祛除异味、净化水体的效果。湿地与流域面积之比最好在(1∶100)~(1∶46)。同时也可在有限的地界增加湿地河床的长度,通常比较合适的湿地河床长为20~50m,过长易造成湿地床中的死区,且使水位难于调节,不利于植物的栽培。由于水资源的缺乏,雨水自然成为了居住区水系景观设计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线型水系要重视结合地形设计,有目的地组织导流雨水,并结合生态溪沟来进行设计,以达到雨水的初步收集与净化目的。所谓的生态溪沟就是布置大小不一、散乱的卵石,下铺一层粗砂或碎石为垫层,形成渗透性的河床底面,再在溪沟两边保留天然种植土,种植湿地植物[8]。这种溪沟是利用卵石的粗糙表面以及植物涵养水土的能力来减少地表径流,充分渗透雨水,并用粗砂对雨水中的污染物滤出,做到层层净化、过滤雨水,使雨水含氧量增加,杂质变少。生态溪沟的河床很浅,一般适合于种植既耐旱又耐湿的植物,其自然种植的植物镶嵌于卵石形成的河床之中,生态又自然,其取天然水系之形,浑然天成之意,有水则为溪,无水亦为景(图1),同时解决了后期管理、水源不足和景观效果不佳的问题。“面”型水系主要是水体的集中汇聚地,其水域面积较大,水流速度减缓,结合湿地处理中的沉淀池进行设计,可以沉淀水中一些砂石、杂质等,并形成静止的水体景观空间,同时结合溪流的动,体现动静结合的园林景观营造手法,还可使整个人工湿地系统处于好氧和缺氧状态,为除磷脱氮提供有利条件。水面较宽的为避免景观的呆板,可以利用“一池三山”手法设置人工浮岛等增加景观空间,或在水系的不同部位增加瀑布、涌泉、跌水等动态水景的设计,完成补充氧气的作用,促进生物膜的形成,再利用高差、自然石、湿地植物等形成挡水墙,对水体进行阻隔来分割深浅水域、快慢水流区,同时阻隔水面的杂物等,便于清理,同时也形成了小瀑布,为水体增加景观点,也为水体增加了必要的氧气,从而达到充分净化改善水质,令“死水”循环的作用(图2)。图1生态溪沟图2挡水墙

1.3驳岸景观设计驳岸是防护水岸、堤的工程构筑物,驳岸形式是人工湿地沿岸设计最突出的问题。人们对水都有一种想要亲近、触摸的心理需求,而水深较浅的湿地让人们对于水体的亲近心理愈发强烈,这就使得人工湿地驳岸的设计要求比一般的驳岸设计要更具有游览的引导作用,亲水的空间以及景观的美化功能等。住区内人工湿地的驳岸要考虑这些功能,就要做到自然、生态、可亲近,其驳岸的材料就理应采用自然材料,树木、卵石、砂石等具有透水性能力的物质来形成“可渗性”的界面,目的在于增强水体自净作用,保障湿地的生物过程。配合一定的石笼、块石、编织袋等,种植一些耐水湿的植物或者藤本植物来固土护坡,同时结合曲折的岸线,可以减少雨水水流等对河岸的冲刷,又能减缓地表径流,形成自然的护坡形式(图3)。避免过多的人工修饰,尽量保持原有地形,放置一些景观石即可,若地形过大,超过自然土壤安息角的地方,可以设置挡墙护坡。一般可运用天然的石材、木桩等,自然地堆放砌筑,阻挡水流的冲刷以及土壤的下滑。这种自然材料形成的护岸不仅透水性能好,能减缓水流,更能渗透雨水,补充地下水源,而块石、木桩、景观石、挡墙等不仅可以将地表径流中的杂质阻挡,增强雨水的下渗,与植物搭配形成自然景观,使得水体的丰水期与枯水期同样有景可观,又可以结合园路的设置形成休息座凳,让园林小品实用又可观(图4)。

1.4植物种植设计一般来说,选择湿地植物要注意几个原则[11]:①耐污能力和抗寒能力强;②选择在本地适应性好的植物,最好是本地植物;③根系发达,生物量大;④抗病虫害能力强;⑤最好有广泛用途或经济价值。而居住区人工湿地植物的选型,除了要求以上原则外,还要求景观效果好,花期、果期长;尽量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生长能力强,生命周期长;便于管理;无毒无害,无汁无刺等原则。对于植物的种植,要根据水系的形状、位置、深浅来进行,对于大面积宽阔水域的配置,应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注重整体大而连续的效果,主要以量取胜,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角感受,并注重水面的镜面作用,故水生植物配置时不宜过于拥挤,以免影响水中倒影及景观透视线(图5)。小面积水域的配置则注重植物单体的效果,对植物的姿态、色彩、高度有更高的要求,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切忌所有植物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配置时水面上的浮叶及漂浮植物与挺水植物的比例要保持恰当,一般水生植物占水体面积的比例不宜超过1/3[12],否则易产生水体面积缩小的不良视觉效果。溪流水缘植物应间断种植,留出大小不同的缺口,满足视线的间断、透气效果(图6)。

2总结

在居住区内建设人工湿地景观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结合国内外在居住区内已经建造的人工湿地景观的成功经验,提出在居住区内建设人工湿地景观的设计思路:①建议住区内加强雨水的收集系统设置,利用可渗透材料收集雨水,并与人工湿地水体循环系统结合,增加水体补给的来源。②在设计中水系要尽量选择曲折迂回的路线,平面形状要多变,使水体的水流方向跟随多变,结合利用地形的高差变化进行水体中杂质的沉淀,并结合生态溪沟的设计进行雨水的渗透。③驳岸要注意生态性,结合坡度来进行设计,尽量采用自然形式,避免过多人工的痕迹,考虑人们亲水的心理。④湿地植物要遵循从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两栖植物到陆生植物,从水中一直延续到陆地,从乔木、灌木到地被的搭配种植,形成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群落。运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进行居住区水体的设计,具有处理效果好,维护管理方便的特点,并且可以结合利用植物、生态的方法对居住区内水体的治理,使居住区水体水质得到彻底净化,改善居住区的环境,能给人们一个舒适、美丽、洁净的生活环境。

作者:徐梅 马建武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

第11篇

关键词:教学平台;景观设计教学;卓越计划;人才培养

Abstract:Based on the environment art and design major of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in Zhengzhou University, the article analyse the exploring and reforming to the landscape design teaching that based on the teaching platform. It in-depth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of thought, structure and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platform. And in end of article, it also bring out the positive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about futur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which based on the “outstanding engineers training plan”. It will provide meaningful enlightenments and references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as well as the personal training in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the teaching platform;the landscape design teaching;outstanding engineers training plan;persona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8-0113-02

1 前言

学科内部分工的细化与学科之间的交叉与综合是当前高等教育呈现出的主要态势,这一点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表现得非常鲜明。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建筑、美术、园林、人体工程、生态、材料、心理等多个领域,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环境艺术专业主要包含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两个层面范畴,这决定了它与建筑学、城市规划以及风景园林学科在教学内容上有着彼此覆盖的部分。目前它主要在综合院校、艺术院校以及建筑(工科)院校下开设,并且依据开设院校的学科背景不同体现出不同方向的偏重与教学特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该专业的教学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多新的目标与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当下行业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以郑州大学建筑学院近年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所展开的有益探索与改革进行回顾与思考,以期为该专业的发展完善以及其他院校教学提出积极的建议与启示。

2 教学目标与要求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下设建筑学、城市规划以及环境艺术设计3个专业方向。其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于2002年,是在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基础之上向景观设计专业方向的拓展。本专业强调与建筑空间和城市设计的衔接和不同,旨在解决城市景观与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整体的生态观念和景观设计的创造性。在学校整体办学思想指导下,我们重视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专业教育与景观设计师基础知识结构挂钩,强调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初步具备作为未来环境艺术设计师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3 教学平台的建构探索

基于学院学科的基础与特色,在环境艺术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以及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注重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合理搭建的教学平台,强调专业教育的系统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最终教学目标与要求。

景观设计课程是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整体教学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因其多层次多目标的特性决定了教学系统的完善需要与各交叉学科互相补充和协调。而在建筑(工科)教学背景院校下开展相关教学则使之具备了农林和艺术类院校所不及的资源与优势。建筑、规划、景观3个学科都属于设计类学科,而景观设计又是一门关于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专业,是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三个学科之间有着完全相同的基本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基础,存在着一种专业上的通识,因此构成了三个学科能够共同根植于一个综合公共教学平台的前提条件,而搭建合理科学的公共教学平台又将为后期的专业教学奠定坚实广博的基础和积极的铺垫引导。

3.1公共教学平台的构成

对于公共教学平台的建构我们强调将知识与基础技能的整体化和综合化作为教育重点,既要保证必要的知识广度,又致力于加强专业间的渗透与联系,使得学生具有相对完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多角度思考的创新能力。

我们的公共教学平台结构主要包含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共享模块以及课程群3个层面:学科基础平台是针对3个专业的低年级基础专业的通识教育,下设建筑初步、中外建筑史、建筑构造、画法几何、美术基础以及色彩实习、古建测绘实习等主要课程。专业共享模块开设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景观规划原理、城市生态与环境、专业外语以及室内设计原理等课程;课程群则是在进入景观专业教学训练后同步开展的包括旅游规划与开发、建筑结构选型、历史遗产规划与保护、中外美术名作欣赏、鉴赏与批评等相关课程,起到加强基础、学生进入系统专业学习的过渡衔接作用。教学平台及模块的建构规划了系统全面的课程设置体系,涵盖了景观设计教学中关于尺度、类型、内容、理论、方法等相关内容,支持了专业知识、技能、实践以及艺术修养四个层面能力的培养(如图1)。

3.2专业教学平台的组织

专业教学平台是针对学生将来从事职业而进行的教育教学组织,因此专业教学平台下的课程体系强调针对不同能力的主体性训练,以概念设计为导向,以能力训练为目标。目前我们从二年级下半学期介入专业设计学习,主要以4门景观设计课程以及包含毕业设计在内的3门实习课程为主。专业设计课程涵盖了小庭院(小花园)、城市公共绿地(街旁绿地、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等主要类型。由于专业教学时间的局限,课程设计不可能囊括景观设计的所有的类型模式,所以我们强调甄选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的课程选题,采用实题虚做或实题实做两种方式展开教学,以求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现场勘察情况展开设计训练,并要求通过设计练习去解决景观设计中关于生态、功能、空间、文化等共性问题。

实习课程包括工程实习、认知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均集中在四年级阶段。工程实习、认知实习两门课程旨在增加学生接触设计行业,参与实际项目实践,获得真实实际工程的感受,了解实际工程流程,为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转变起到过渡作用。而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的总结,侧重最大限度的训练培养学生调查分析、技术处理以及创新设计等综合性设计研究能力。

总之公共教学与专业教学两级平台贯穿本科教育始终,且互通结合、相辅相成。

4 教学平台的优势与不足

4.1优势与积极作用

结合近年各教学阶段结果以及毕业后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来看,公共教学与专业教学平台的合理搭建对本专业教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具体反映在学生知识结构面广: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以及景观规划等课程涵盖景观设计中关于空间、功能、生态、文化四个基础方面,同时初步建立起了较好的整体环境意识与规划思维方式,为后续的专业学习的方法、深度、广度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学生技术能力基础扎实:技能培养过程中我们不仅强调空间的塑造与认知,还注重引导学生在微观、中观以及宏观的不同尺度上认识空间与环境,建立内外空间的多元视角。与艺术类和农林类院校相比,学生在空间设计组织以及表达上表现出较强的能力与优势。再次,学生思路视野得到有效拓展:在景观设计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只是强调基于景观功能、形式、技术、生态等与设计相关的方式方法,还注重不同类型空间下的场所行为、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拘泥于思维框架,发散与逻辑推理互补,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性的思维。最后,学生普遍具备良好的艺术文化修养与素质,为今后自身的综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整合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三位一体的专业教学结构,发挥3个学科的整体力量,合理构建教学大平台,并充分利用其优势,有效借助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学科基础与师资力量,对环境艺术专业的景观设计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2教学短板

短板理论告诉我们要想提高木桶容量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应该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克服“短板”的过程其实就是找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薄弱环节,并加以克服,使事物得到更好的发展。

目前在环境艺术专业的景观设计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景观专业课时和内容相对不足;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学生对生态、植物知识结构的掌握运用能力相对薄弱;对场地尺度的把握能力还需进一步训练提高等。学生整体的理论能力、设计能力、表达能力与技术能力还有待进一步进行充分有效的训练与发展。

这促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进行教学的反馈与总结,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合理编排设计课程以形成目标明确、专业特色鲜明、操作性强的教学体系,其最终目的是使景观设计的综合性与专业性、实践性与理论性、学术性与应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融合和支持,满足对学生多线整合能力的要求。

5 立足于“卓越计划”的教学思考与建议

郑州大学是第一批进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 因此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思路应注重更新与发展,并基于“卓越计划”中关于人才培养原则与要求,从学科与行业的特点角度出发,及时的调整符合面向社会需求的教学目标,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以及培养模式。在此笔者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

5.1立足于综合性院校的学科优势和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注重从培养理念、知识体系、课程组织以及实践练习等方面来统筹环境艺术专业的风景设计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条件,进一步强调基本素质与特色素质培养相结合,形成自己突出的专业教学特色。

5.2遵循“卓越计划”培养工程人才的特点,坚持对基础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强调,继续探索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下的景观设计教学思路及实践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全局性的认知专业内涵和发展方向,在主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有效的训练其实践能力,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5.3积极尝试多元化教学手段以突出专题研究、扩大设计视野、培养合作能力、加强技术支撑等教学目标。通过调研、实习、专题讲座、评图、汇报等教学形式大力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之更系统的掌握和运用设计方法,同时,增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锻炼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以及分工协调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满足培养具有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要求。

参考文献:

[1]傅娅,谷学治,从职业需求看我国的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教育[J].中国园林,2010.

[2] 张炜,艺术院校背景下的风景园林课程教学思考[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320-323.

第12篇

哈尔滨松花江滨州铁路桥缘起于中东铁路的建造,承运百年,是哈尔滨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既是重要的工业遗产,又是重点保护文物。本文通过对滨洲铁路桥景观现状的分析,发掘其景观再生的潜力,分别从设计时令景观、营造功能空间、改建基础交通、创建中东铁路历史博物馆四个方面提出景观再生设计的策略性思考,为工业遗产景观的再生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滨州铁路挢 工业遗产 景观再生 设计思考

中国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139-03

社会发展带来的是铁路提速和运载频繁等运营需求,哈尔滨松花江滨州铁路桥(下文简称:滨州铁路桥)作为单线铁路桥已经远不能满足承运需求,取而代之的哈齐客运专线松花江特大桥,与其相距仅60米,如图1所示。但是不管怎样,滨州铁路桥经曾陪伴几代人成长,在哈市人民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记忆。其承载了哈尔滨城市和中东铁路的历史记忆,反映了20世纪初期的工业化和近代化的演进历程。作为历史文物保留,有利于实现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有利于后来人对历史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作为景观桥再生,则有利于拓展松花江的江上旅游形式和扩建哈尔滨城市的绿道系统。(图1)

一 关于滨州铁路桥

哈尔滨松花江滨州铁路桥在中东铁路滨州线的2.741千米的位置,北接太阳岛湿地公园,南接哈尔滨松花江畔的斯大林公园。于1900年5月开工,1903年7月正式通车营运,当时负责滨州铁路桥施工的是工程师阿列克谢罗夫,俄罗斯桥梁专家、中东铁路工程局桥梁总工程师连多夫斯基亲临监督,另有350名专业的沉箱工人,从事桥墩基础沉箱作业。铁路桥共19孔,宽7.2米,桥长949.185米。作为中东铁路沿线的第一座桥梁,又是松花江上的第一座跨江大桥,当年有着“第一松花江大桥”的美誉。直到2014年4月停运,历经―百多个春秋。

最开始建成的时候,穿行于铁路桥的火车并不多,而且旅客多数是欧洲人。路经的不仅有旅客、货物,还有沙俄、协约国以及侵华日本的部队。除了作为铁路承运桥,它还是一座充满浪漫色彩的景观桥,随处可见悬挂于两侧同心锁和游人留下的字迹。如图2所示。

1.1 景观再生概念的产生

景观再生是基于景观形态、景观环境生态以及景观文化等景观遭到破坏的问题变得日益明显而提出。景观再生是指通过技术整治、生态恢复和艺术化处理等方式,改善工业场地衰退和弃置的面貌,重振其场所精神,从而带动区域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产生社会效益,并能更好地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关于滨洲铁路桥的景观再生主要是指场地包括形态、功能、生态和文化的四个方面的再生。最终目的是防止铁路桥在失去铁路运输功能后被废弃和破坏等不良状况,使其向着对哈尔滨城市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公共空间演变。

1.2 景观再生的潜力

城市的发展必然会面临拆旧建新,然而滨州铁路桥在景观再生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考验,是如何协调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的关系,同时又能节约建设中的隐形能量。

经调研分析得出其具有以下的景观再生潜力:一是开发为历史文化景点。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滨州铁路桥恰好深谙着哈尔滨的灵魂。二是发展为科普教育基地。了解和学习的本土历史文化,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地域感的增强。三是梳理为旅游娱乐枢纽。滨州铁路桥连接松花江南北两岸,连通两岸包括中央大街和太阳岛在内的多个旅游景区。四是拓展为哈尔滨城市新绿道。城市绿道的多少标榜着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作为线性景观桥,通过恰当地引入绿色设计和先进技术,从而为游客开辟一条全新的绿色之旅。

二 结合实际状况的分析

结合实地调研和资料调研的成果,分别对滨州铁路桥上的客流量、使用人群以及活动类型进行分析。最后,描述了哈市现有历史博物馆的概况,从而得出在滨州铁路桥上建造博物馆的必要性。

2.1 铁路桥上的客流量

相关资料显示,在平日,滨州铁路桥上的人流量为3000-5000人次每天,到了节假日人流量便会增长数倍,尤其是端午节,游人数量高达30000-50000人。根据北方城市气候特点,把全年12个月分为两部分,即4月~同年9月和10月~次年3月。如表1所示。该铁路桥上通过的除了火车,就是两侧的或步行或骑单车的行人。而且4月至同年9月通过的行人数量明显多于10月至次年3月通过的行人数量。

2.2 铁路桥的使用人群分析

调查显示,铁路桥上的人群以青年人和老年人占很大比重,活动于此的青少年并不多。中老年人乐于在铁路桥上散步,江水涛涛,承载着众多或遥远或难忘的故事。青年人则多是把她当成某种情节的守护者或见证者,在铁路桥上许愿、承诺或是告白。如表2所示。

2.3 铁路桥活动类型分析

游人在铁路桥上进行的活动可分为五种类型:散步、观景、通过、摄影和其他。由于哈尔滨季节温差大,对人们的户外行为影响也很大,故把仍是把全年分为两部分统计。如表3所示。

2.4 哈市历史博物馆概况

哈尔滨现有博物馆18个,在这些博物馆中都有对中东铁路历史文化介绍的篇章,但大都是零碎的片段。因此,目前还没有能完全展示中东铁路的起源、发展及变化的博物馆。

三 提出相应的对策

3.1

设计“时令景观”

“时令”一词多用于与气候相关的果蔬以及旅游业,主要指在不同的季节里,推出的节令性的产品。本文提出“时令景观”,即指能迎合时节改变的景观。由于北方城市季节温差较大,人们的户外活动受限。夏季里,江风习习,适当的遮阳装置和各式各样绿植的种植,形成美妙的江上花园,风吹过,带来鲜花和泥土的芳香,将是炎炎夏日里的最清爽的风景。冬季里,江面冰封,加上哈尔滨浓郁冰雪文化,在铁路桥上设计冰雪景观,同时结合江面的冰雪欢乐谷在垂直空间进行拓展,这将是冬季里关于冰雪的盛宴。“时令景观”设计概念的引入,主要是为减小铁路桥的景观质量因时节变更而产生巨大的落差。

3.2 营造功能空间

由于景观再生考略到功能的多样化,故将铁路桥划分成包括展示、观光、休闲、体验和消费等多个功能片段。空间存在的意义在于其功能,恰到好处的功能空间能够给场地带来活力,而唤起场地活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入人的行为。设计有考略到老年人行走时间过长,容易疲劳而提供必要的休息空间;有为精力旺盛的青年人和青少年提供的休闲娱乐空间。大桥共有18个桥墩,共19孔。分别以3号和13号桥墩为节点,把大桥分为三个区段,其中1-3号桥墩段为消费体验区,3-13号桥墩段为参观展示区,13-18号桥墩段为亲近自然区。如图3所示。

3.3 改建基础交通

由于不同的活动类型需要配合不同的交通方式来实现,在对铁路桥基础交通进行改建的设计中,分为慢行通道和快速通道。其中慢行通道即步行通道,道路可设置多处路径转折,供游人驻足休息或绕行徘徊;快速通道是指以自行车、电瓶车、轻便型电车等作为代步工具的车行通道,道路特点是顺畅便捷。如图4、5所示。

3.4 创建中东铁路历史博物馆

作为中东铁路的一部分,滨州铁路桥将充当说书人的角色向来来往往的游人讲述关于整个中东铁路的故事。同时,连同大桥本身在内都是重要的历史文物。在中东铁路历史博物馆的设计中,考虑到既要展示真实的历史事件,又要实现与时俱进,所以,除图片、影像、实物的展示外,还将引入人机交互参观模式和游客体验参观模式,以给游人带来启发性思考。

四 松花江滨州铁路桥的设计研究

4.1 空间形态设计

结合铁路桥线性狭长的空间特点,将其进行分段处理,原先由于铁路桥的中间有火车并行,所以两侧人行道是相互隔离的,而且是贯通始终,游人只能选择在铁路桥的一侧行走。现在设计首先就要将铁路桥进行分段处理,区段之间设为开敞的集散区,连通两侧步行空间和包括中间原铁轨部分在内的三部分空间。如图6所示。

考虑到大桥钢架高达13.76米,为减少底部拥挤,可在钢架上方局部搭建通行平台,用来布置展览空间和观江平台,与底部通道连成环路,在立面上形成循环参观路线,拓展竖向空间。如图7所示。

4.2 构筑造型设计

铁路桥原有的基础框架坚实而有张力,充分展现了钢铁的材质美与韵律美,如图8,9所示。设计选择沿用全部的基础框架和局部的辅助元件。同时,构筑物的造型根据空间形态而进行设计和调整。可以是独立的景观隔断,也可以是成组的休闲装置。其中,针对休闲空间的构筑物造型给出概念性方案,如图10所示。

4.3 基础设施设计

配套的基础设施表达着场所对人的关怀,衡量着场所的环境品质。铁路桥全长近千米,基本的休闲设施和休息座椅可以帮助游人及时调整状态和缓解疲劳。由于铁路桥桥面空间狭长,需要留出足够的交通空间,故提出双朝向座椅的设计方案,其中座椅的选材来自铁路废弃的枕木和钢材。如图11、12所示。

4.4 景观小品设计

如今,铁路的景观环境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的要求,关于铁路桥因废弃再生的景观设计将会牵扯到各个方面的利益冲突,同时,伴随设施建设的再投资和能源消耗。因此,合理对铁路桥进行景观改造和小范围调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铁路桥上的景观小品设计应充分考虑铁路景观的独特性和趣味性,既要与铁路桥的整体感觉相呼应,体现其地域性和标志性,又要适当地与游人发生对话。

4.5.1 符号语言提取

铁路桥上的“工”字钢、枕木、小喇叭、探照灯等都是特点鲜明符号语言,如图13 -16所示。而两侧的同心锁和游客留字都是依附大桥而生的文化语言。在设计铁路桥景观小品的过程中,对原有结构和符号进行艺术的二次加工,融入形式、材料和尺度等设计元素,实现新与旧的对比与碰撞,既能表达与时俱进的思想,又可以宣示老江桥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4.5.2 废旧设施处理

原有的设施和装置,体现着工业的技术之美,所使用的构筑材料表述着场地的肌理特性。重新利用起来以后,很多功能不同于往日,但是传达出的是时间的信号,这些信号不容易被模仿,更不可被复制。铁路桥上的构件都是最好的时间信号,对其进行再利用,既能节约资源,又能设计出与铁路桥气氛相符的景观小品。

对原有这些工业遗迹的处理一般有整体保留、部分保留和构件保留三种方式。整体保留,是指保留包括构筑物和设备设施,以及铁道和功能分区在内的全部工业遗迹;部分保留,是指保留能代表其性格特征的片段,具有典型意义或是重要历史价值;构件保留,是指保留包括基础、框架以及桁架等的一部分结构或构件。

五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