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7: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壤有机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研究方法
1.1样品采集在盐结皮厚度为0cm、1cm及4cm的土壤区域分别采集0~20cm、20~40cm、40~60cm深度的土壤样品。
1.2样品分析土壤全盐量的测定采用重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采用K2Cr2O7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土壤含水量采用烘干法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盐结皮土壤盐分特征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4cm厚度的盐结皮区域的土壤各层总盐量>1cm厚度的盐结皮区域的土壤各层总盐量>0cm厚度的盐结皮区域的土壤各层总盐量,即盐结皮越厚的区域,其各层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越高。另外,不同厚度盐结皮区域的土壤盐分均为0~20cm>20~40cm>40~60cm,由此说明土壤盐分表聚作用强烈。
2.2盐结皮对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影响由图1可以看出,盐结皮厚度为0cm的土壤各深度的有机质含量>盐结皮厚度为1cm的土壤各深度的有机质含量>盐结皮厚度为4cm的土壤各深度的有机质含量,即随着盐结皮厚度的增加,各土壤深度的有机质含量均呈现递减趋势。由此说明,盐结皮抑制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2.3盐结皮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由图1可以看出,盐结皮厚度为0cm的土壤各深度的水分含量<盐结皮厚度为1cm的土壤各深度的水分含量<盐结皮厚度为4cm的土壤各深度的水分含量,即随着盐结皮厚度的增加,各土壤深度的水分含量均呈现递增趋势。由此说明,盐结皮对其下层的土壤起到一定的保水作用。
3结论与讨论
盐结皮越厚的区域,其各层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越高。且表层土壤盐分含量均大于深层,说明该区域盐分表聚作用强烈。随着盐结皮厚度的增加,各土壤深度的有机质含量均呈现递减趋势。由此说明,盐结皮抑制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这是因为盐结皮的产生,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了土壤的生物矿化及分解,因此抑制了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减少,会使该区域土壤理化性质逐渐变差,土壤生物数量减少。
关键词:海原县;土壤有机质提升;绿肥还田
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5-0030-03
在农业部、自治区农牧厅的统一安排下,2011年开始在海原县实施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土壤有机质提升主要是围绕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减少施肥量、增强农民有机无机肥配合使用等目标,实现耕地养分的投入产出平衡,在逐年提高单产的同时,使肥力不断提高,达到培肥土壤,提高耕地综合能力的目的。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群众用地养地意识,项目区土壤肥力明显改善,项目成效十分显著。
1 项目区基本情况
海原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属新设立的中卫市管辖,位于东经105°09′~106°10、北纬36°06′~37°04′之间,全县土地面积6 463 km2,辖17个乡(镇)、3个管委会、168个行政村、1 165个村民小组。共有46.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70万人。耕地面积15.29万hm2,其中水浇地1.97万hm2。全县各类农作物年播种面积在12.80万hm2左右,粮食年总产一直稳定在1.20亿kg以上,种植业年产值近5.20亿元。
多年来农民肥料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施肥一致以有机肥和化肥为主,农家肥质量不高,化肥以普通过磷酸钙、尿素、碳铵、磷酸二铵为主,其他肥料品种主要有各类复混肥,专用肥用量相对较少。由于施肥不平衡、重施氮磷大量元素忽视施钙、镁、硫、硼等中微量元素、重施化肥轻施有机肥等原因,导致海原县耕地地力下降、土壤板结、生产成本增加。
2 项目实施情况
2.1 项目实施的地点、面积
2011年种植绿肥(豌豆)0.17万hm2,涉及关庄、树台、曹洼、七营、甘城5个乡镇。其中:在关庄乡窑儿村完成豌豆种植600 hm2(在关庄乡大南川村建设核心示范区一个,面积366.67 hm2);在树台乡龚湾、韩庄、树台、大嘴、红井村完成豌豆种植66.67 hm2,麦后复种33.33 hm2;在曹洼乡脱烈村完成豌豆种植800 hm2,完成箭舌豌豆66.67 hm2;在七营乡砖窖村完成麦后豌豆种植33.33 hm2,箭舌豌豆66.67 hm2;在甘城乡完成豌豆种植40 hm2。推广根瘤菌拌种333.33 hm2,建立马铃薯套种豌豆示范33.33 hm2,完成田间试验3个。
2.2 主要技术模式
2.2.1 麦后复种豌豆技术模式 小麦收获后及时播种豌豆,栽培技术同春豌豆相同,不同点是在豌豆开花盛期收获鲜草,将秸秆切成10 cm长,稍经暴晒,让其萎蔫,按15 000 kg/hm2将其翻压,要求深埋10~20 cm,耙地镇压,促使土壤与绿肥紧密接触,加快绿肥的腐解速度。
2.2.2 春播豌豆收籽后留茬还田技术模式 选冬前深耕的轮歇地,早春解冻后,浅耕耙松。4月中下旬播种,条播种植,行距30~50 cm,播深4~6 cm。当70 %的豆荚变黄褐色时即可在早晨收种,及时运往晒场干燥脱粒。收获时,连同豆秧割去地上结荚部分,留下将近20 cm豆茬及时翻耕还田,翻耕后尽快耙地镇压,促使土壤与绿肥的紧密接触,加快绿肥的腐解速度。
2.2.3 玉米套种豌豆技术模式 豌豆于3月下旬播种,玉米于4月下旬播种。5月中下旬,豌豆现蕾开花期,要结合浇水追施尿素75 kg/hm2,玉米大喇叭口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0 kg/hm2。豌豆于6月中下旬籽粒完熟后即可收获归仓,玉米可适当推迟收获,以利于增加籽粒重,提高产量。
2.2.4 马铃薯套种箭舌豌豆技术模式 套种采用早播马铃薯晚播豌豆的方法,将薯豆复合种植田块的两作物调节在4月中旬同期播种。采用双行靠种植方式,套种带比为50∶50。马铃薯播深15~20 cm,豌豆播深5~7 cm左右。6月中旬到豌豆开花期时将豌豆收割,秸秆切成10 cm长,稍经暴晒,让其萎蔫,按15 000 kg/hm2将其翻压在豆带内,要求深埋10~20 cm,耙地镇压,促使土壤与绿肥紧密接触,加快绿肥的腐解速度。
2.2.5 豌豆鲜草翻压还田复种荞麦技术模式 豌豆鲜草翻压后,及时浅耕灭茬,然后深耕。荞麦6月中下旬播种,一般点播75 000~90 000穴/hm2,每穴10~15粒种子,行距为20~30 cm,播深5~6 cm。条播37.50~45 kg/hm2,撒播75 kg/hm2。
2.3 实施效果监测与调查
分别在关庄、树台、曹洼、七营、甘城项目乡镇定点选择5个麦后复种的典型地块,建立效果监测点,对绿肥还田效果进行定位监测。
3 实施效果及评价
3.1 对土壤肥力养分含量尤其是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关键词:农田;有机质;全氮;相关分析;太仓市
中图分类号 S1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0-57-02
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全氮是供应植物有效氮素的源和库,综合反映了土壤的氮素状况。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之间有密切的相关关系,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含氮量也高,但不是对所有的土壤都使用同一个比例数字[1-3]。另外,从土壤取样测定的难易和费用高低方面考虑,全氮的测定难,费用较高[4]。因此,选择相对易测、费用较低的有机质来估计全氮的变化在评判土壤质量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笔者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大量样本对太仓市耕层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相关关系进行定量研究,以期能由有机质含量较准确地估计出全氮含量,减少分析的工作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太仓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岸,太湖流域东部。地处北纬31°20′~31°45′,东经120°58′~121°20′。气候上属于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全市国土面积822.9km2,下辖6镇3区。太仓市处于长江下游冲积平原上,全境地势平坦,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太仓市土壤有2大类、5个亚类、9个土属、29个土种。当前,水稻土面积达33 689hm2,是太仓市种植粮食作物的主要土壤类型。
1.2 土壤采集与测试 利用2006年测土配方土壤耕层(0~20cm)1 060个样品进行测试。土壤全氮采用半微量凯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采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测定[5]。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 统计分析发现(表1),太仓市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26.13±0.13)g/kg,全氮含量平均值为(1.52±0.01)g/kg。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有机质含量属中等养分水平,全氮属于较高水平。
2.2 土壤有机质与氮素含量相关性 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呈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9(n=1 060)。有机质与全氮线性方程为[y=0.039x+0.5],决定系数(R2)为0.344 7,回归方程具有显著统计意义。其回归关系如图1所示。
2.3 土壤中的碳氮比 稳定的土壤有机质碳氮比大约为10∶1。一般规律是当土壤中加入有机质的碳氮比>30时,在分解过程的初始阶段将进行土壤氮肥的生物固定。当碳氮比在20~30时,可能既不进行矿质氮的生物固定也不释放出矿质氮。如果有机质的碳氮比
3 讨论
土壤中的氮素绝大多数是以有机态存在的,有机态氮素在耕作等一系列条件下,经过土壤微生物的矿化作用,转化为无机态氮供作物吸收利用。土壤氮素绝大部分来自有机质,故有机质的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正相关。丁文雅[6]在研究中发现,自然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回归系数能达到0.9以上,现实中耕作土壤中达不到该值,说明耕地土壤受人为影响较大。太仓市氮肥施用量仍然偏高,施肥是影响其相关性的重要因素,其他人为措施(如水旱轮作、秸秆还田及施用有机肥等)影响也较广泛。太仓市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利用本研究得出的回归方程,可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估算该土壤中的全氮含量。
参考文献
[1]张凤荣.土壤地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98-99.
[2]陆景陵.植物营养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7.
[3]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6-106.
[4]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关键词:土壤养分;有机质:氮素;烟区;攀枝花市
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9-2195-03
土壤肥力是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土壤有机质具有提供养分、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保肥性和缓冲性等作用,是土壤肥力的核心指标,有机质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土壤肥力的优劣。氮素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是构成一切生命体的重要元素,土壤氮素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四川省攀枝花市是全国优质烤烟重点发展新区之一。2009-2010年,攀枝花市烟区启动了一次全面的土壤普查,其普查结果直接决定了后来的施肥调控策略,经过5年的连续施肥后,土壤养分状况变化如何,本研究以5年前的调查为基础,通过取样分析5年来土壤养分变化状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根据2009-2010年土壤样品采集GPS定位资料,2015年3月(尚未施用底肥,并避开雨季)在攀枝花市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共采集土壤样品170份,其中仁和区85份,米易县49份,盐边县36份。取耕层0-20cm土壤,同一取样单元内每8个点左右的土样构成一个1kg的混合土样。田间土样经登记编号后进行预处理,风干、磨细、过筛、混匀,装瓶后备用。
1.2 测定方法与数据来源
有机质含量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其他数据来源于2009-2010年取样测定且已发表或未发表的相关资料。通过EXCEL和SPSS统计相关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有机质含量现状与变化
有机质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由表1可知,攀枝花市烟区土壤有机质变幅为4.2-39.0g/kg,平均20.0g/kg,变异系数为41.4%。与2009-2010年土壤调查数据相比,全市土壤有机质明显降低,降低幅度达到23.0%,年均下降4.6%。从3个产区看,米易县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仁和区有机质含量最低,与2009-2010年相比,米易县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4.9%,而仁和区烟区和盐边县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则分别降低了39.0%和22.4%,年均分别降低了7.8%和4.5%。从变异系数看,与2009-2010年相比,3个产区有机质变异系数均降低,尤其是仁和产区和米易县产区变异系数大幅度降低,这可能与取样量小有关系,也可能是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所致,如2009-2010年结果表明。仁和区和盐边县分别有超过8%和10%的土壤样本有机质含量分别高于30g/kg和40g/kg,而本次调查显示,在用3倍标准差法排除异常值后,没有一个土样有机质含量高于35g/kg。
从有机质分布范围看,全市有超过54.71%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或极低,适宜土壤比例仅为31.18%(表2)。从地区看,仁和区和盐边县分别有76.48%和58.34%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或极低,而米易县仅有14.58%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不同烟区土壤有机质升高或降低与当地的施肥水平、肥料结构有很大关系,米易县烟区在施肥方面可能不仅注重商品有机肥施用,也可能有大量秸秆还田,而仁和区和盐边县烟区可能在秸秆还田方面有所欠缺。
2.2 碱解氮含量现状与变化
碱解氮能够较灵敏地反映土壤氮素动态和供氮水平,其在土壤中的含量与后作产量及吸氮量高度相关。攀枝花市烟区土壤碱解氮变幅为29.2-255.0mg/kg,平均105.6mg/kg,变异系数为42.2%。与2009-2010年土壤调查数据相比,全市土壤碱解氮稍有降低,降低幅度达到9.5%,年均下降1.9%。从3个产区看(表1)。米易县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远高于仁和区和盐边县。与2009-2010年相比,米易县烟区土壤碱解氮大幅度提高(增幅为26.5%)。盐边县烟区则大幅度降低(降幅为21.6%),仁和区烟区碱解氮含量下降11.0%。从变异系数看,与有机质变化基本一致,与2009-2010年相比,3个产区碱解氮变异系数均降低,其原因可能与有机质一样,与样本量较小有关系。
从碱解氮分布情况看(表3),攀枝花市烟区土壤碱解氮大部分含量适宜或偏低,有利于施肥调节,仅有15.48%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偏高。从不同烟区看,米易县烟区土壤碱解氮含量普遍较高,而仁和区则有近1/3土壤碱解氮含量较低,同时有近60%土壤较适宜,盐边县烟区则较为分散,变异系数大。3个烟区土壤碱解氮变化趋势与有机质一致,其原因也应该一致。
2.3 分区相关分析及施肥意见
由于攀枝花市烟区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取样范围又相对集中,因此对不同烟区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进行分类比较,以便对施肥调整建议有更好的针对性。
2.3.1 仁和区烟区 仁和区烟区取样主要集中在大龙潭和平地两个地方,且以红壤为主,因此对两个地方土壤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平地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大龙潭,平均高幅为5.9%,碱解氮含量则基本一致:平地烟区土壤有机质变异系数高于大龙潭,而碱解氮则低于大龙潭。仁和区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于低含量范畴,碱解氮含量属于适宜范畴。基于烟草对氮肥的敏感性,在施肥上应该注意氮肥控施,在培肥土壤上应该注意加大秸秆还田、种植绿肥以及施用商品有机肥等措施,着重提高土壤有机质。
2.3.2 米易县烟区 米易县烟区样本主要集中在普威镇,在分类比较时以土壤类型进行区分。土壤数据结果(表5)表明,紫色土的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分别比红壤高出29.9%和26.9%,明显高于红壤,且由于紫色土样本量高于红壤,因此总体样品结果与紫色土接近。其他类型土壤样本过小,未作统计。总体上看,米易县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于适宜范畴。碱解氮含量属于丰富范畴,在施肥上应该注意严格控制氮肥,通过使用有机物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3.3 盐边县烟区 盐边县烟区土壤数据(表6)表明,和爱烟区和新九烟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明显高于红格烟区,红格烟区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含量明显偏低:变异系数表明,3个烟区有机质与碱解氮含量均属于中等变异。在施肥上应该注意,和爱和新九烟区应加大秸秆还田等措施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红格烟区在加大秸秆还田等措施的同时,在可控范围内提高氮肥用量。
3 结论
1、土壤是培育农作物的重要基质,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供给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的主要源泉。这是以为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组成的。
2、矿物质是组成土壤的最基本物质,它能提供农作物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对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团粒结构以及保水、供水、通风、稳温等都有重要作用。
3、土壤水分是农作物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4、土壤空气是农作物根系吸收作用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氧气的来源,也是土壤矿物质进一步风化及有机物转化释放出养分的重要条件。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标准农田;有机质;浙江庆元
中图分类号 S15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194-02
2013年庆元县标准农田面积5 773.67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3。通过2008年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对典型农户、地块资料的调查检测分析,庆元县虽居区位优势,山地植被保护较为良好,土壤养分重要量化指标有机质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但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着重偏向于对化肥的投入,相对投入较小的有机肥则受到冷落,生产上偏施氮磷肥,不施或少施钾肥,同时缺乏对土壤地力培肥的长效措施。加上农民对标准农田养护意识不强,粗放式经营现象比较明显,导致农田地力逐年退化[1]。2009年以来,开展了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调查工作,据此探讨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途径和可行性,以提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 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现状及评价
1.1 材料与方法
通过农户调查,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调查和取样分析,通过大量的调查和数据分析,结合粮食生产的实证分析,初步掌握了庆元县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的基本状况。数据来源,一是2005年庆元县土肥站组织的全县种粮大户施肥情况调查,共调查典型农户300户,代表全县不同类型农田。二是2011―2013年开展了25个水稻平衡施肥示范点建设和9个田间肥效试验,采集土壤样品进行检测,调查农户施肥状况。三是2010―2013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全县逾5 333.33 hm2标准农田共采集534个水稻土壤样品检测土壤有机质含量。
1.2 结果分析
庆元县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较高,但是有下降的趋势。2005年调查结果表明,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8.7 g/kg,其中>40 g/kg的占总数的34%,30~40 g/kg 的占28.3%,20~30 g/kg 的占18.3%,10~20 g/kg 的占13.6%,40 g/kg 的占总数的19.5%,30~40 g/kg 的占26.3%,20~30 g/kg 的占23.5%,10~20 g/kg 的占22.4%,
2 标准农田有机质提升的途径和可行性分析
2.1 继续推广紫云英种植技术
据试验测定,农田种植紫云英平均鲜草产量22.5 t/hm2,可为土壤提供纯N 88.5 kg/hm2、P2O5 9.45 kg/hm2、K2O 60.0 kg/hm2,相当于尿素192 kg/hm2、普钙79.5 kg/hm2、氯化钾100.5 kg/hm2。另据试验,水稻田通过种植紫云英,与非种植区相比,可增加有机质3%~6%、全氮5%~10%、有效磷7%~16%、速效钾8%~20%。这些试验表明,农田种植紫云英对提升土壤有机质和肥力有重要作用[2]。而且种植紫云英技术投资小,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2.2 水稻高留茬还田
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品质的根本措施,而且可以减轻因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在生产上需要大力推广应用。2011、2012年连续2年在屏都街道、淤上乡进行水稻不同留茬高度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随水稻留茬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留茬35、25、15 cm,土壤有机质比对照分别增加1.6、1.4、0.5 g/kg,土壤容重比对照分别降低0.3、0.2、0.1 g/cm3;作物产量随水稻留茬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以水稻留茬15 cm产量最高,单产比对照增加780 kg/hm2。水稻留茬高的田块,水稻前期分蘖较差,伴有僵苗现象发生,后期出现贪青迟熟,其原因有待研究。因些,水稻留高茬0~35 cm范围内,留茬越高,对土壤的有机质提升越多,但由于水稻留茬过高,水稻前期易僵苗,后期易贪青迟熟,水稻产量不是最高,因此,水稻留茬高度在15 cm最好。
庆元县水稻产量平均为4.5~6.0 t/hm2,秸秆丰富,具备高留茬还田的资源基础,而且水稻高留茬还田是庆元县水稻生产的特色,全县60%以上的农户都有此习惯,推广空间很大。应该加大宣传,把有限的秸秆资源用到土壤有机质提升上来。
2.3 废菌棒还田
庆元县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祥地、食用菌的王国。据调查全县有食用菌1.5亿袋,每年共计产生废菌棒30万t,食用菌废料中,仍含有机质和部分营养元素,将其还田,就做到了物尽其用。据2010年在松源镇下坞村进行单季稻施用香菇废菌棒对比试验,施用废菌棒9万~12万段/hm2,水稻有效穗增加29.7万穗/hm2,千粒重增加0.66 g,产量增加12.8%,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值比对照分别增加3.1 g/kg、32.5 mg/kg、13.9 mg/kg、5.8 mg/kg,土壤容重降低0.04 g/cm3。因此,水稻田施用废菌棒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水平,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环境,增强土壤通透性,利于水稻根系生长,促使水稻有效穗和千粒重增加,从而显著增加产量[3]。据测算,通过废菌棒还田,可减少肥料成本600元/hm2左右。由此可见,推广废菌棒还田基础条件已具备,需要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尽快扩大规模,为庆元县标准农田有机质提升做出贡献。
3 参考文献
[1] 陈家菊.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9):140.
【关键词】淮北地区;小麦;冬前迟发;拔节;判断;处理
小麦从出苗到越冬期间称为苗期阶段。在这个时期,总的要求是壮苗早发,具体主攻目标为早苗、全苗、齐苗、匀苗和壮苗。对于早苗概念的理解是:适期范围内争取早发,并不是越早越好,冬前迟发苗与冬前早发以至拔节都是非常不利的生长形势,现就淮北地区冬前迟发苗、早发苗的判断与处理做以下分析。
1 冬前迟发苗
1.1 形态特征
淮北地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带,秋、冬季节的气温很不稳定,常有所谓“暖冬”与“冷冬”的天气出现。在秋季,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降温速度快而又持续低温的年份就是冷冬年。在冷冬年,由于小麦生育所需的有效积温较少,即使肥水条件较好,小麦群体仍然较少、个体生长缓慢、生长量不足,个体表现为“三少一慢”,即叶龄少、分蘖少、次生根少和出叶速度慢。按理论讲,每长出1张叶片需80℃以上积温,如果日平均气温偏低,出叶速度变慢。但冷冬迟发的麦苗分蘖缺位较少,基本上能达到4叶见分蘖的要求,而且,有的麦田的很多麦苗分蘖都超过与叶龄的同伸关系。
1.2 发生原因
按照正常的气候条件,在淮北地区,小麦从播种到越冬约需0℃以上的积温650~700℃,这样才能满足冬前培育“鸡爪式”壮苗的要求。而在皖北地区,12月15日左右日平均气温就下降到3℃以下,小麦进入越冬期。如果冬前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降温早、气温低,就会造成麦苗冬发不足而成为迟发苗。
1.3 转化措施
小麦在越冬期间,一般仍能长出1~2张叶片、1~2个分蘖和2~4条次生根,所以,只要冬季田间管理措施得当,麦苗在越冬期间仍能向好的方向转化。
1.3.1 看苗追施腊肥
对冬前发苗不足且基肥和苗肥用量不足的田块要补施腊肥,以促进冬发春稳。腊肥应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迟效与速效配合为宜。有机肥可以覆盖露籽,填没土块间的空隙,培土壅根,增温保湿,有利麦苗冬季发根增蘖,确保麦苗安全越冬;化肥可以增加土壤中速效氮的供应,满足麦苗冬、春生长的需要。化肥的施用方法:条播麦田可以顺行开沟条施,以提高肥效。追肥的时间宜早不宜迟,早施可以早得劲、早转化,延长幼穗分化的时间,增加小穗原基数目。同时,肥料经过冬季雨雪的渗透,分布比较均匀,可促使全田麦苗均衡生长。
1.3.2 因地制宜灌好越冬水
冬季干旱时,肥料无法溶化、麦苗有肥吸不进,这种田块就不必追肥,而应及时灌好越冬水,掌握在日平均气温降到3~4℃时进行灌溉。淮北地区一般在12月上旬进行灌溉,灌溉尽量选择在晴好天气进行,并且要注意速灌速排,保持灌后田间不积水,以免土壤湿度过大,造成根拔冻害。
1.3.3 适当镇压
在冷冬年份麦苗迟况下,冬、春仍要进行适当镇压,以防冻保苗。因为镇压可以沉实土壤、压碎土块、填补土壤缝隙,使麦根与土壤密接,加强土壤毛细管的作用,改善分蘖节附近土壤的水分和温度状况,有利于麦苗安全越冬;同时,由于根土密接,根系吸收能力增强,有利于麦苗冬季分蘖芽的出生和根系的发展。镇压要在土壤墒情适宜和无风的晴天中午进行,与控制旺长所采取的以连续镇压来抑制地上茎蘖和叶片生长不同,只需1次即可。
2 冬季拔节苗
2.1 形态特征
冬季拔节的麦苗表现为主茎叶龄大、发育早、植株窜高,基部叶片枯黄、抗寒力下降。根据小麦各器官之间的同伸关系,小麦拔节时,幼穗发育正处于护颖分化期,即倒4叶出生,春性品种多为第八叶出生,半冬性品种多为第十一叶出生。已经拔节的麦苗标志着已通过春化阶段,一旦遇到寒潮侵袭,主茎和大分蘖里的幼穗就有可能被冻死,如剥开茎秆检查,可发现被冻幼穗失去光泽、逐渐枯萎,此茎秆也相继枯死。
2.2 发生原因
冬季拔节的小麦一般为春性品种,因为春性品种容易通过春化阶段进入光照发育阶段。如果不根据品种特性盲目早播,如把春性强的品种在10月10号前播种,就很容易引起冬前拔节。另外,肥水条件好的田块,麦苗的生育进程也快,播期应比瘠薄的田块稍微迟播一些,否则也会引起冬季拔节。小麦进入拔节期后御寒能力下降,据试验:在拔节开始的第一个星期,受冻的临界温度为-9~-10℃,第二个星期为-6~-7℃,第三个星期为-2~-3℃,第三个星期以后为-1~-2℃,而在扬花期,当叶面温度降到-0.7℃时就会受到冻害。所以,对这种发育过早的麦苗必须采取控制措施。
2.3 转化措施
对于冬季拔节麦苗,只要加强管理,仍可取得较好的收成。因为,此时麦苗叶龄大,即使地上部被冻受损,但小麦根系仍比较发达,已经下扎到土壤下层,吸收能力较强;同时,此时分蘖节积累的糖分也较多,不易全株冻死。所以,只要肥水管理跟上,转化是比较快的。
(1)在发现麦苗有冬季拔节的苗头时,立即采取断根、重压等措施强行抑制地上部分生长。断根的方法是:条播麦田,用铁锹在分蘖节下2~3cm处铲断麦根,但不能移动土块和麦苗,并在的当天进行镇压和浇水,促进麦根与土壤紧密结合;重压,就是用石磙每隔5~7d镇压1次,连续数次,以控制麦苗的茎叶生长。
关键词 耕地;土壤养分;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变化;辽宁新民
中图分类号 S1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244-02
Analysis of Soil Nutrients Changes in Xinmin City
WANG Fu-quan
(Xinmin Region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Xinmin Liaoning 110300)
Abstract Using the current result data of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 fertilization project,the change of soil organic matter,available phosphorus,available potassium in Xinmin city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most soil in Xinmin City was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unted for 1% to 2%,and the proportion declined,indicating the reducing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the degradation trend of soil fertility. The proportion of low phosphorus soil decreas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high phosphorus soil increased,both indicating the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increased. The general trend was the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increased and soil available potassium decreased.
Key words farmland;soil nutrient;organic matter;available phosphorus;available potassium;change;Xinmin Liaoning
新民市现存耕地近20万hm2,包括了草甸土、棕壤土、水稻土3个土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作物单产水平和土地生产率有了较大提高。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实现高产高效优质,已成为当前生产追求的目标;保护与培肥土壤,科学平衡施肥,节本增效,增产增收显得非常重要[1-2]。近些年,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进行继自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之后的又一次较系统的土壤检测,获得了大量的成果数据。本文宗旨是利用现有的成果数据,对本辖区内的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进行分析研究,目的是摸清土壤肥力及养分现状,有力地推动实施科学配方施肥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新民市已积累逾1万份土样的检测成果数据。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4个乡镇,即公主屯、于家、法哈牛、柳河沟,利用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检测化验数据和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的检测化验数据进行统计比较,考察土壤养分状况变化的动态,作出当前土壤养分现状的分析。
1.2 检测方法
土壤有机质化验采用油浴外热源重络酸钾氧化,以硫酸亚铁作还原剂的方法[3];土壤有效磷采用奥森法,即0.5 mol/L NaHCO3浸提,钼蓝比色[4];土壤有效钾采用1 mol/L NH4OAc浸提,火焰光度计燃烧法[5]。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民市土壤有机质现状分析
计算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布频率,2010年与1982年有机质分布比例见表1。2007年与1982年有机质分布的比较情况见图1。
2010年的检测数值与1982年的检测数值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
2.2 新民市土壤有效磷现状分析
计算4个乡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分布情况,2010年与1982年土壤有效磷分布比例见表2。2007年与1982年土壤有效磷分布的比较情况见图2。
2010年的土壤有效磷含量≥5 mg/kg的比例都高于1982年,表明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在增加。低磷含量(
2.3 新民市土壤有效钾现状分析
计算4个乡土壤有效钾平均含量频率,2010年与1982年土壤有效钾分布比例见表3。2007年与1982年土壤有效钾分布的比较情况见图3。
2010年土壤
3 结论与讨论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低含量比例增加,标志着相应面积的扩大。土壤有机质含量1%~2%是新民地区绝大多数土壤的基本特征,其比例下降,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向降低方向发展。因此,反映了土壤肥力有退化的趋势。影响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的直接因素,可能是不施有机肥或施量较少。培肥土壤应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入手,探索有机肥与无机肥料相结合的途径,倡导秸秆还田,注重堆肥、沤肥、厩肥、土杂肥的应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6]。
土壤有效磷含量同样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7-8]。低磷土壤分布比例减少,高磷土壤分布比例增加,都表明土壤平均有效磷含量增加,高磷土壤面积扩大。总的趋势是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增高的原因,可能是人为连年高量施用复合肥以及磷素本身的表聚性。因此,探索磷肥的合理用量及提高其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是一项重要任务。
土壤有效钾含量变化的总趋势是逐渐下降。下降的原因可能有2个方面:一是肥料施用量小,二是钾离子活动性大和土壤结构不良。可以计算,获得平均产量7 500 kg/hm2玉米需从土壤吸收K2O约160.5 kg/hm2,而目前施用的复合肥K2O含量仅45~75 kg/hm2,其余的钾要由土壤来补充。如果不施农肥或施量少,连年如此,土壤有效钾就处于被掠夺状态,势必成为土壤贫瘠的因素。提高土壤有效钾含量,除增施有机无机含钾肥料外,也应重视土壤物理性能改良,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和微聚体含量,提高土壤保肥性能[9-10]。根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现状作出分析,合理改良土壤、施用肥料,平衡调节土壤养分状态问题,另需更深入的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张英鹏,李彦,于仁起,等.山东省主要耕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及空间变异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8,23(B10):310-314.
[2] 周宏美,宋晓,张彦玲,等.豫东潮土区耕地土壤养分动态监测与培肥途径[J].河南农业科学,2006(3):68-71.
[3] 刘义平.福安市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及改良途径[J].江西农业学报,2009(9):61-63,67.
[4] 崔振岭,曹宁,陈新平,等.县级区域粮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评价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8,23(B10):319-324.
[5] 朱建祥.石嘴山市惠农区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15):272,276.
[6] 陈翠玲,张玉兰,蒋爱凤,等.河南省主要土壤耕层有效养分含量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 2007(2):62-64.
[7] 金文萍,袁青锋,王妙星,等.兵团农十三师耕地土壤养分调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4):220-221.
[8] 黄美玲,丁俊伟,吴文振,等.晋江市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1(2):134-136.
关键词:高温处理;连作障碍;土壤理化性质
中图分类号 S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5-71-03
作物连作出现障碍的情况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作物减产、增加农业成本,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对于设施农业,这一情况尤为突出。消除农业生产中连作障碍,是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广大农业科技工作普遍关注的问题[1]。当前消除农业生产连作障碍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高温处理就是其中方法之一。它通过高温高压间歇灭菌[2]的方法、高温闷棚[3-4]的方法以及利用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的方法对土壤中的病害虫进行杀死和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工作只重视了高温下对病害、虫害的防治效果,并没有考虑到高温处理后土壤的理化性能的改变情况,本文就此方面做了初步研究,探讨土壤经高温处理后,土壤理化性能的变化,为高温处理后的土壤修复和施肥提供理论指导。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方案 选定有连作效应的设施棚,硼的面积为50m2左右,按土壤采样原则,在棚内以S形选取5个采样点,分别在高温处理前后对每个样点的0~10cm、10~30cm、30~50cm3个层位上的土壤用带有刻度的钢制环刀取样,用以测定高温处理前后的土壤的容重。同时采取同层位土壤样品进行混合获得各相同层位的混合样,将取的5个土壤样品的环刀样的平行样品和各层位混合样带回实验室进行相应测定项目的处理后,进行土壤样品各理化性能的测定。
1.2 分析方法[5] 土壤有机质:外加热/重铬酸钾容量法;土壤全氮:凯氏蒸馏法;土壤有效磷:0.5mol/L碳酸氢钠溶液浸提,钼蓝比色法;土壤速效钾: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土壤容重:环刀法;土壤pH:土液比1∶2.5,电位法。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研究方案,对采取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得其结果如表1。
2.1 高温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对土壤进行高温处理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发生了改变,且依层位不同变化不同:0~10cm的土壤有机含量,高温处理后比处理前减少了2.67g/kg,而10~30cm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高温处理后却增加了1.62g/kg,30~50cm的土壤有机质减少了0.31g/kg,研究发现,虽然3个层位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增有减,但如果把3个层位的有机质含量进行统计,会发现其总量比处理前下降了1.36g/kg。因此高温处理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减少。分析其原因:在用高温处理土壤的时候,土壤中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质,在高温下发生了灼烧,使得有机质发生了分解,这就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于没有处理前出现了下降。而10~30cm层位有机质出现升高的原因是高温处理机在高温灭毒的过程中,同时对土壤进行了翻耕,即将0~10cm层位的土壤翻到了10~30cm层位,10~30cm层位的翻到了0~10cm层位,所以0~10cm层位土壤有机质的减少,既有高温处理使有机质减少的原因,也有层位变化带来的影响,而10~30cm层有机质的增加,则是土壤层位翻转造成的结果。由图1可以发现,3个层位中有机质含量变化幅度最大是0~10cm层,下降幅度达11.04%,相对于上面的二层,30~50cm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虽然也受到高温的影响,但影响不大,其下降的幅度1.61%,说明高温处理对土壤的有机质影响主要发生在0~30cm,也就是说与高温处理机对土壤深度的接触位置有关,有机质的降低与处理土壤的温度和接触面积呈正相关关系。
2.2 高温处理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高温处理前后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与有机质的变化基本一致,0~10cm层位的全氮含量因有机态氮受高温灼烧挥发而损失,再加上层位翻转的原因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降幅达20.39%,10~30cm和30~50cm层位全氮含量比高温处理前有所提高,是因为土壤层位翻的作用。但3个层位总氮含量依然是高温处理后比处理前降低了,统计显示高温处理后比处理前降低了0.21g/kg,说明高温处理会对土壤全氮造成损失,而主要原因是在处理过程中有机质燃烧,其中的氮物质发生了分解,以气体的形式损失。也使得土壤氮素的肥力水平下降。
2.3 高温处理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在高温处理后,呈现出0~10cm降低,10~30cm和30~50cm层位增加的现象,与氮素受高温处理影响有一样的规律。不过,有效磷在0~10cm降低的值很小,与处理前相比,只差了0.5mg/kg,变幅仅为0.9%。而其它2层的增加值却达到了7.1mg/kg。因此,总体来看,高温处理后,土壤有效磷是增加的。究其原因,首先是土壤有机质被燃烧后,有机质中的磷素以可溶性灰分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增加了有效磷的含量;其次,高温或能对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的晶相产生改变:因为高温可以使晶态的磷酸盐向非晶态的磷酸盐转化,提高了土壤中难溶磷酸盐的活化性,使得土壤中有效态的磷素增多。这其中哪种作用对土壤中有效磷增多的贡献大,从3个层位有效磷的变化幅度看(如图1),还是以有机质分解为主要原因,因为10~30cm增加的幅度最大,而此层位是处理前的0~10cm层位,有机质含量最高,当然这样的推测还需要日后更多的研究来确定。
2.4 高温处理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土壤速效钾含量受高温处理的影响是是各层位的速效钾含量都出现了增加的现象,只是增加幅度不同,其中10~30cm增加的幅度最大。分析原因:高温处理使有机质分解后的钾素以可溶性灰分存在于土壤中,增加了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另外,高温使得土壤中的矿物态的钾和次生矿物态的含钾矿物分解加速,从而增加了土壤中钾的含量。由图1可以看出,钾素3个层位中增加的幅度最大的10~30cm层位,增幅达到了5.76%,0~10cm和30~50cm,则增加的幅度较小,分别为0.59%和1.98%,说明土壤中速效钾的增多,主要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其次也有土壤中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的贡献:因为10~20cm层位是由0~10cm翻转下去的,温度刚开始接触地面时温度最高,对原生和次生态的钾矿物的风化影响也最大。速效钾的增多,固然可以提高土壤中钾素的肥力水平,但是因为速效钾的可移动性和土壤中层状硅酸盐对钾的固结作用,使土壤中突然大量增加速效钾,减少了缓效钾的量,对钾素的合理利用有一定影响,需要特别注意。
2.5 高温处理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高温处理前后土壤结构的影响通过土壤容重变化可以表现出来。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高温处理后的土壤容重3个层位都呈现增加的情况。主要是高温处理土壤引起土壤有机质灼烧,使得土壤有机质减少,破坏了土壤原有的结构及各物质间的比例关系,矿质物质所占比例增大,土壤容重增加;高温机的压实作用,增加了土壤无效孔隙的量,也使得土壤容重增加。因此,高温处理土壤后,不但对某些土壤养分造成了影响,对土壤结构也带来了一定的破坏。因此,在对土壤进行高温处理后应及时的补加有机肥,不但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还可以改善和修复土壤结构,使其尽快恢复原有状态。
2.6 高温处理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 由表1结果可以看出,土壤经高温处理后,其pH值都低于处理前。最低的在10~30cm处,降低了0.23个pH值。土壤pH的降低可能与金属离子的水解有关:与土壤有机质络合的金属离子,在高温处理时由于有机质的灼烧,使得其与有机质分离释放,进入到土壤水溶液中并进行水解。金属离子的水解使得土壤水溶液中的氢离子增多,因此土壤的酸碱度下降,pH变小。
3 结语
综上所述,土壤经高温处理后对土其理化性质是有一定影响的,虽层位不同影响结果不同,但总体看来,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酸碱度下降;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和土壤容重增加。因此用高温处理连作障碍的土壤后要及时补充有机肥。可以通过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的方法进行补充,这样既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又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但要适当的增施氮肥,以补充在高温处理土壤时造成的氮素损失。
参考文献
[1]马玉乾,刘裕岭.设施棚室连作障得土壤的修复改良[J].上海蔬菜,2014(2):68.
[2]胡繁荣.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原因与调控措施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6):18-22.
[3]曹志强,金慧,许永华,等.老参地连续种参试验报告[J].中药材,2004,27(8):554-555.
[4]古崇、晓笛.规避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良策――高温闷棚及其方法[J].科普天地(资讯版): 2009,1:45-49.
关键词:艾比湖;典型地段;土壤特征;胡杨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3-0158-02
1 研究区概况
塔里木河下游位于新疆东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克塔格两大沙漠之间,属大陆性暖温带、干旱沙漠性气候,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艾比湖位于塔里木盆地内,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常年干旱少雨,由于空气干燥,极端相对湿度在50%以下。年平均降水量在90.9毫米~163.9毫米。而年蒸发量高达3790毫米以上。由于艾比湖湿地地处温带荒漠,又处于大风主道上,巨厚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为风沙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同时该湿地又是准格尔盆地西北的水盐汇集中心,其成土母质有湖积物、冲击湖积物、冲积物、坡积物、坡积残积物、风积物等多种类型。它们具有的共同特点是普遍含盐。
阿其克苏河位于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两岸分布有保护区内的大部分胡杨,胡杨是世界最急需优先保护的林木基因资源,由胡杨组成的荒漠河岸林带,是一条天然防风林带。
2 研究方法
2.1 野外调查,采样
在研究区内布设八个采样点,在采样点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主要运用样地取样,进行土壤调查。分别采集表土,0-10cm,10-60cm的土样,把每一采样点的不同土层土样装袋。在每一样袋上注明采样点、时间、土层后带回实验室。并在胡杨八个样地中做植被样方。其中胡杨样方大小25m×25m,分别调查每个样方中胡杨的株数、高度、胸径、冠幅,同时测定并记录各样地的海拔高度、经纬度。
2.2 室内实验
把采回的土样进行风干,挑拣,研磨,过筛,混匀,装瓶,贴标签等一系列的制备过程后才能进行室内实验。主要通过电导法测土壤含盐量。有机质的测定主要运用K2Cr207容量法——外加热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含盐量、有机质、含水量分析
土壤中水溶性盐的分析,是研究盐渍土盐分的重要方法之一。土壤的含盐量可以反映土壤的电导率。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它不仅与溶液中盐分的浓度有关,还与盐分的组成有关。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取决于有机物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干旱区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原有机物的矿化。一般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干旱区地表植被的组成、分布及长势与地下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分布及其演替规律,明显受地下水,特别是潜水的埋深和水质的控制,表现出与地下水密切的关系性。
通过数据对土壤有机质、含盐量和含水量分析得出:胡杨各采样点土壤含盐量、有机质含量和含水量均不同。研究区内各采样点随采样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电导率含量除A112采样点外,其余都为盐渍化土(均>2.0ms/cm)。但A112采样点的含水量、含盐量和有机质均最低,对胡杨的生长产生不利条件。因为植物的最大盖度与土壤盐分有关,所以A107为盐生植被显著地。A131采样点含盐量较多,主要是因为此处地下水埋深较浅,表土易形成盐渍化。A101采样点土壤有机质含量高。A121采样点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较高。A141的含水量较高,但有机质含量不高,所以胡杨的长势不好。
3.2 野外胡杨调查分析
在各采样点内做25m×25m小样方,分别测定各样方中胡杨的棵树、胸径、冠幅和树高。其中A131采样点在25m×25m样方中未见胡杨。测得指标的平均值如下表3:
从表中可看出:同其他样地相比,A101样地胡杨长势良好,平均冠幅、平均树高均最大;A112样地胡杨长势最差,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平均树高均最小;A107采样点胡杨长势也较差。
4 土壤含盐量、有机质和含水量对胡杨生长的影响
胡杨的生存不仅依赖于水源等其他条件,还取决于土壤的盐分条件和有机质。土壤特性的改变驱动着植被演替。土壤盐化程度与胡杨成活率密切相关。在艾比湖地区发育着盐渍化土,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的胁迫作用。同时土壤有机质也对胡杨生长产生很大影响。
根据表2得出柱状图如上,上图为胡杨个采样点的有机质、含盐量和含水量的平均值。
从表3和上图中可看出A107采样点的含盐量最高,但含水量较低,胡杨的覆盖率不高。A131采样点的含盐量也相对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胡杨覆盖率最低。这说明土壤中盐分高时会抑制胡杨对养分的吸收,导致胡杨生长较少。A101采样点有机质含量最高,胡杨生长较旺盛,新生胡杨与老胡杨错综分布。其原因不仅与地下水埋浅、矿化度、土壤含盐量、土壤含水量有关,还与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从A121采样点的数据可知其有机质含量较高,但含盐量高、含水量低,会抑制胡杨的生长,所以覆盖率不高。由此可得胡杨的生长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不能片面考虑某一因素。
5 结论与讨论
5.1 含盐量越高就会越抑制胡杨对养分的吸收,越不利于胡杨的生长。有机质含量和含水量有利于胡杨生长但不是绝对的。
5.2 在研究影响胡杨生长的各因素时,不能单方面地考虑某一因素,而是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对胡杨生长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莫治新,尹林克.塔里木河中下游不同植被群系下土壤盐分及地下水特征研究[J],2005,1:163-166.
[2]陈亚宁,张宏锋,李卫红,陈亚鹏.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物种多样性变化与地下水位的关系[J].地球科学进展,2005,2:158-160.
[3]白军红,邓伟,张玉霞,王国平.洪泛区湿地土壤有机质及氮素空间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02,(3).
[4]郝文芳,梁宗锁,韩蕊莲,侯军岐.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特性与植被生产力关系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2,(6).
【关键词】秸秆腐熟剂;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有机质
1 秸秆腐熟剂应用
1.1 玉米秸秆坑沤还田
2010年在建安、安恕等8个农业站。粉碎77.5hm2玉米秸秆坑沤。2011年在渭津等13个农业站,粉碎196.5hm2玉米秸秆进行坑沤。
1.2 秸秆坑沤技术
3月28日将玉米秸秆拉到挖好的坑边,用饲料粉碎机将秸秆切成5~10cm小段,(按75捆玉米667m2地秸秆产量计)加入腐熟剂2kg,尿素5kg对水100kg,分层撒施到压实的秸棵段上。坑满后再高堆1.5m,用稀泥埋严抹平,留好通风口自然发酵。
1.3 使用方法
秸秆经过1年发酵,达到发黑,腐烂程度於第二年整地前,667撒施发酵秸秆肥2m3。随即进行机械旋耕碎茬与8cm耕层土壤、根茬混合,然后起垄、播种。
2 腐熟秸秆还田效果调查
为研究秸秆肥效果,在腐熟秸秆还田示范区,建立了5个土壤养分固定监测点。每年播种前、秋收后按时采集土样进行化验分析。两年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施用秸秆腐熟剂处理的秸秆肥还田地块,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较好效果,与秸秆还田前基础肥力相比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增加,容重略有下降。
2.1 土壤有机质
秸秆还田前5个监测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1.5g/kg~24.9g/kg,秸秆肥还田2年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升至22.02g/kg~26.3g/kg,提高0.52 g/kg ~1.40g/kg,平均提高0.96 g/kg,幅度为2.42%~5.6%,平均为4.01%。
2.2 土壤容重
秸秆还田前5个监测点的土壤容重在1.47g/cm3~1.52g/cm3之间,秸秆肥还田后土壤容重为1.39g/cm3~1.43g/cm3,降低0.08g/cm3~0.09g/cm3,平均降低0.085g/cm3,降低幅度为5.75%~6.29%,平均为6.02%。
2.3 土壤全氮
秸秆还田前5个监测点土壤全氮含量为0.84g/kg~1.16 g/kg。秸秆肥还田后,土壤全氮为0.95g/kg~1.31g/kg,平均增加0.15g/kg,幅度在12.9%~19.2%,平均为15.58%。
2.4 土壤有效磷
秸秆还田前5个监测点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为43.50mg/kg~52.10mg/kg,秸秆肥还田后土壤有效磷为46.27 mg/kg~54.50mg/kg,平均增加2.58mg/kg,增加幅度在8.67%~4.6%,平均为6.64%。
2.5 土壤速效钾
秸秆还田前5个监测点土壤速效钾含量为82.74mg/kg~110.07mg/kg,秸秆肥还田,土壤速效钾为84.69mg/kg~117.35mg/kg,平均增加4.6mg/kg,增加幅度在2.36%~6.62%,平均为4.49%。
2.6 土壤pH值
秸秆还田前5个测点土pH值分别为5.50、5.70、6.10、6.20、5.90,秸秆肥还田后的土壤pH 分别为5.54、5.72、6.41、6. 3、5.5,均有0.02~0.39pH上升。
2.7 土壤CEC
项目实施前5个监测点的土壤CEC 在14.31 cmol/kg~17.76 cmol/kg 之间。秸秆肥还田后的土壤CEC 为14.53 cmol/kg~18.01cmol/kg,平均增加0.32cmol/kg,增加幅度在1.4%~2.7%,平均为1.98%。
参考文献
[1]王吉春,陈玉芳等.不同配方复混肥在玉米上施用效果对比分析[J].辽宁杂粮作物,2005,25(4).
关键词 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变化趋势;广东汕头
中图分类号 S1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246-01
汕头市第二次土壤普查至今已有33年,随着该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布局不断优化调整,耕地改良利用方式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有必要对耕地土壤养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以进一步培肥地力,推进种植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汕头市金平、龙湖、濠江和南澳三区一县是2009年省级农用地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之一。本文通过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化验数据进行对比,并选择能够真实全面反映耕地地力养分状况的4项主要评价指标即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基本上反映出耕地地力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1]。
1 耕地土壤养分现状
根据本区457个耕层土样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汕头市金平、龙湖、濠江和南澳三区一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1 g/kg、0.67 g/kg、70.4 mg/kg、18.1 mg/kg、70 mg/kg、349 mg/kg,土壤属酸性至微酸性。按照第二次土壤普查(1982年)养分分级标准划分(表1),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一、二级的样点占总样点的0.44%和0.88%;三、四级的占18.82%和50.33%;五、六级的占15.10%和14.44%。可见,汕头市金平、龙湖、濠江和南澳三区一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中等偏下水平。
土壤全氮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表1可以看出,本区土壤全氮含量一、二级占1.10%,三、四级占35.67%,五、六级占63.23%。可见本区耕地土壤全氮含量水平属偏低水平。而碱解氮含量能反映土壤氮素的供应强度。本区土壤碱解氮含量一、二级占7.00%,三、四级占53.40%,五、六级占39.61%。可见本区耕地土壤碱解氮含量水平属中等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反映了土壤磷素的供应状况。从表1可知,本区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一、二级的样点占总样点的30.64%,三、四级的占48.36%,五、六级的占21.01%。可见本区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总体上属中等偏上水平。
速效钾能快速地被作物吸收利用,其含量是衡量土壤钾素供应的重要指标[2]。本区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主要集中在四、五、六级,分别占总样点的22.54%、20.35%、35.45%,三者共占78.34%,表明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缓效钾含量主要集中在一、二、三级,分别占总样点的20.13%、29.32%、32.82%,三者共占82.27%,表明缓效钾含量水平处于较丰富水平。
从表1还可看出,酸性范围内的样点占33.70%,微酸范围内的占51.42%,中性范围内的占5.03%,强酸性为9.85%,而碱性样点不存在。由此可见,汕头市金平、龙湖、濠江和南澳三区一县耕地土壤大部分属酸性至微酸性。
2 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
2.1 有机质和全氮
通过对汕头市第二次土壤普查与本次耕地地力调查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2和图1。从表2中可以看出,第二次土壤普查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7.7 g/kg,全氮平均含量为0.94 g/kg,而本次耕地地力调查结果为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1 g/kg,全氮平均含量为0.67 g/kg。可见,汕头市金平、龙湖、濠江和南澳三区一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种情况显然与生产实践中对有机肥料的使用不足有关[3-5]。
2.2 有效磷和速效钾
从表2和图1中还可以看出,第二次土壤普查耕层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4.9 mg/kg,含量中等偏下;本次耕地地力调查结果耕层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8.1 mg/kg,含量中等偏上,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有效磷有所增加,这与近10余年来比以前更多地施用化学磷肥有关,从而提高了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水平。第二次土壤普查耕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69 mg/kg,含量偏低;本次耕地地力调查结果耕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70 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均稍微增加,但整体而言,土壤速效钾含量仍偏低,可见本区农民在施肥过程中钾肥的施用不足。
3 结语
分析结果说明,汕头市金平、龙湖、濠江和南澳三区一县耕地土壤缓效钾含量较丰富,有效磷含量中等偏上,碱解氮含量中等,有机质、速效钾含量中等偏下,全氮含量缺乏,土壤属酸性至微酸性。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稳中有降,有效磷、速效钾有所增加,但仍偏低。建议均衡施肥,增施有机肥料,并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进一步提升上述区域耕地地力。
4 参考文献
[1] 曾立洲,曾浩文,曾志,等.兴宁市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4):92.
[2] 黄绍文,金继运,程明芳,等.北方主要土壤对当季作物的供钾能力[J].土壤肥料,1999(3):3.
[3] 张艳龙,孙学民.巴林右旗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浅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