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

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

时间:2023-05-29 18:17:19

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

第1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准确把握市情和发展阶段特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以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

文化生活水平,加快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编制原则

(一)立足实际与面向未来相结合。“十二五”规划要以*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为基础,结合在全地区乃至全省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

及建设黑龙江省对俄沿边开放先导区发展目标,制定既符合实际又高瞻远瞩,又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发展规划。

(二)实践总结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既要做到深入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经验,充分吸收成熟理念,承前启后,又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石,进一步深入实地,采取多种方式及时了解

基层情况,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发展需求,扎实有效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三)统筹兼顾与重点发展相结合。规划编制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既要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又要按照实

际情况确定重点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做到全面发展、重点突破。

(四)宏观规划与微观可操作性相结合。“十二五”规划既要有宏观的、总体的发展规划,在规划内容、政策措施方面又要更具体合理,增强规划可操作性,同时进一步明确规划实施责任主体,树立规

划的权威性,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三、任务分工

(一)编制总体规划。在调查研究、资料(意见)征集、课题研究等基础上,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由市发改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提供相关数据和未来发展思路及预期指标,聘请相关专

家代政府共同草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编制专项规划。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为纲领和依据,围绕“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要求,编制全市重点领域(行业)建设发展的专项规划,主要包括21个专项规划

,作为*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的重要支撑体系:

重点专项规划和承担单位

(1)*市外贸发展规划(市商务局)

(2)*市民贸市场发展规划(市商务局)

(3)*旅游业发展规划(市旅游局)

(4)*工业发展规划(市企业发展局)

(5)*财源建设发展规划(市财政局)

(6)*科技发展规划(市科信局)

(7)*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市建设局)

(8)*环境保护规划及生态建设规划(市环保局)

(9)*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规划(市国土资源局)

(10)*综合保税区建设发展规划(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11)*道路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市交通局)

(12)*水利建设发展规划(市水利局)

(13)*农村、农业及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市农委)

(14)*畜牧业发展规划(市畜牧局)

(15)*林业发展规划(市林业局)

(16)*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市教育局)

(17)*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市卫生局)

(18)*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市文体局)

(19)*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市计生委)

(20)*广电新闻发展规划(市广电局)

(21)*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四、进度安排

*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省、牡丹江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时间安排上大体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和前期研究阶段):从5月中旬开始到8月底,主要任务是:起草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研究确定“十二五”规划课题、专项规划编制领域,向市政府汇报编制“十二五”规

划工作安排,召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议,对全市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做好“十一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分析评估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底,征集各部门的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研究确定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组织召开全市各部门及企业家座谈会,征求对规划基本思

路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专家对全市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并出具论证报告;听取市人大和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后上报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完成专项规划研

究,形成专项规划思路,报“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阶段(规划框架研究阶段):2010年2月至6月底。根据省、牡丹江“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和建议,收集各部门编制完成的“十二五”专项规划。起草形成*市“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框

架,确定“十二五”期间全市各领域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十二五”末全市经济社会重要发展指标,报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相应的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广泛开展咨询论证

、加强各方面的协调和衔接工作。

第四阶段(规划起草完善阶段):2010年7月至8月底。认真起草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纲要草案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工作;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对纲要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初审作。

第五阶段(规划审核批准阶段):2010年9月初至12月末。*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修改完善后报市委常委会议讨论,按市委常委会议议

定意见修改完善。2011年1至2月期间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由市政府实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站长

办公室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局,主任王克全(兼),办公室工作人员*(*)、*。

(二)保证编制进度。承担专项规划编制的部门要与总体规划编制规划总体工作协调推进,随时保持联系,及时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市将定期召开规划编制推进情况汇报会,及时了解各

部门的工作进度,加强监督,确保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圆满完成。同时各部门要指定专门领导。

(三)注重编制实效。为使“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更加科学、合理,高质量的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起草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对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在编制全市“十二五

”规划时,聘请相应的咨询机构参加。

第2篇

论文摘要:为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以打造“湿润海河、清洁海河”为主线,把水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放在十分重要位置。补充完善以往规划成果的不足,更好地协调各专业规划之间的关系,发挥规划的整体作用。对原规划进行修订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在规划修订过程中应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总结 海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教训.吸取其他流域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海河流域水利 发展 “十一五”规划,全面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突出海河流域的水事特点,并充分利用现有专项规划成果。

1概况

海河流域位于东经l12。~120。和北纬35。43。之间,西倚太行,北接蒙古高原,南界黄河,东临渤海,总面积31.78万km:,占全国总面积的3.3%。是我国的 政治 、文化中心和 经济 发达地区,同时也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紧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旱灾害十分频繁的地区。新

(7)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分期实施的原则。在规划中正确处理远景与近期、干流与支流、上游和下游、左岸和右岸、大型与小型、整体与局部、开发与保护及综合利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8)坚持规划整体性原则。规划中把与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关项目联系起来,作整体性考虑.很好地协调综合规划与各专业规划的关系。

5规划修订的思路

根据海河流域的实际情况.规划修订的总体思路为:以打造“湿润海河、清洁海河”为主线,把水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放在十分重要位置,建立海河流域水利基础框架,在这个框架结构下,充分发挥水利对国民 经济 发展 的保障作用和支撑功能,全面提高水利的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流域社会管理.建立完善的实施保障体系。

(1)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理清综合规划修编的思路.应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①进行必要的现场查勘。对近年来工程情况有变化的工程点、生态情况变化较大的地区以及原规划中安排实施而现在仍未实施的工程点,都应进行现场查勘,深入了解情况。②与地方主管部门座谈。了解各地对流域规划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特别是结合各地“十一五”规划.了解国民经济发展对水利产业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③收集相关资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收集开展综合规划修编所需的基本资料,包括历次规划的成果、最近一个时期水利部领导关于水利发展和改革的讲话、体现新时期治水思路的专题研究和学术 论文 、海河流域近年来专项规划的成果等。

(2) 总结 海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教训。海河流域在以往的治理与开发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1963年大水后,漳卫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都开辟或扩大了单独人海河道,形成了流域分治的格局.改善了各河均汇集于天津人海的不利局面.在这个意义上讲是成功的经验。然而.由于当时对人海河道泥沙运动 规律 研究不够深入.采取措施不力,致使各人海河道均形成了较严重的泥沙淤积.对河道正常功能的发挥极为不利,从这个意义上讲又是失败的教训。只有全面总结海河流域在治理与开发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才能对成功的经验继续发扬光大,对失败的教训尽量予以避免。

(3)吸取其他流域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在海河流域综合规划的修订过程中,除了要总结本流域的治理开发经验以外.还应吸取其他流域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如,长江流域在防洪、供水、水能开发方面和黄河流域在上游水土保持、维持河道河势稳定方面及淮河流域在治淮上的成功经验等。在此基础上,我们扬长避短,编制出一份更加 科学 和完善的综合规划。

(4)紧密结合海河流域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该规划在广泛征求流域内各省市意见和深入分析流域水利发展与改革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基础上.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实现人与 自然 和谐为核心理念.科学确定水利发展与改革目标,统筹安排水利发展布局,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措施.凸显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出了流域“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方案。同时,它也是即将开展的海河流域综合规划修订的重要依据。

(5)全面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水利部矫勇副部长最近指出,部党组治水新思路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是部党组系统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后得出的科学论断。我国人口多,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快,水资源相对短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难以承受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新时期治水思路,应深入贯彻到综合规划的修订工作中。

(6)突出海河流域的水事特点。流域综合规划是指导流域治理和开发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维护河流健康生命最基础的工作。海河流域内有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有渤海经济开发带,对防洪保安要求越来越高:海河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海河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做好水生态保护工作.更是海河流域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工作之一。在海河流域综合规划修订过程中,应突出海河流域的水事特点,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流域内最为迫切的防洪保安、供水安全和生态保护等问题。

(7)充分利用现有专项规划成果。近年来,海河流域各级水利规划部门结合实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努力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规划成果:①提出了《海河流域水利发展与改革“十一五”规划》,②编制完成了《海河流域生态恢复水资源保障规划》,③编制完成了《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④《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⑤《海河流域防洪规划》已通过水利部审查,⑥编制了《海河流域防洪骨干工程近期建设实施意见(2004-2006年)》,⑦全面启动了《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此外,gef(全球环境基金)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战略研究及战略行动计划等流域重大专题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这些已有的规划成果,充分体现了海河流域最近几年流域开发和治理的方向,是流域综合规划

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消化和吸收这些规划成果,妥善协调综合规划与各专业规划的关系,对于综合规划的修订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3篇

今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第四个年头。按照惯例,中共中央将在明年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委、省政府已经在研究“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水利部也已开展了《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厅党组十分重视水利长远发展的研究 ,把研究提出我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报告作为今年重要的工作目标。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明确思路、统一认识、全面部署,正式启动我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规划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以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背景下编制的规划。与以往五年规划比较,“十二五”规划编制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也面临更多的挑战与困难。国家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出要“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总体要求,<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提出,“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再创体制优势、推动科学发展”,这是“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所面临的大环境。要把握这些发展基础、动力等的变化,研究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目标。

编制水利发展规划,研究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水利问题,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阶段,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明确“十二五”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加快水利的改革与发展,发挥水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省水利各项事业发展和自身能力建设的基础规划依据,是我们争取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发展思路、目标、措施和各种保障条件进行肯定的最好载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二、明确思路、把握原则,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贯穿于“十一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经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领会更加深刻。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第一,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调整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妥善处理与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二,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保护。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把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三,更加注重以改革促发展。改革和创新水利发展与管理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体制机制,克服水利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健全法制,依法治水,提高科学化、民主化程度,全面增强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四,更加注重全面统筹协调。统筹考虑不同流域、区域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统筹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洪排涝等关系。

第五,更加注重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根据公共财政状况和投资政策,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优化配置水利建设资金。坚持民生为先,结合新农村建设,优先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保障问题。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好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蓝图

解决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水问题,需要在水利发展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围绕涉及规划思路和事关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编制好水利发展规划。要下大力气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收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科学确定水利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建设重点、改革措施和政策保障。

第一,要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形势。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围绕我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总体目标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深入分析产业结构状况、城市化进展情况、农业和农村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等,科学预测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改善、民生水利以及水利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客观分析 和评价江河防洪形势、水资源供求状况、水环境变化趋势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民生水利的新要求,找出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准确把握水利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确定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第二,要重视对重大水利问题的研究。在规划编制中,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前瞻研究,主要包括新时期水利发展方向及模式、水利发展目标、水利发展布局与重大工程问题研究、强化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水利改革与创新等方面。重大水利课题研究要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提高成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更多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规划编制所采用。

第三,要认真研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制定规划思路和规划目标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前提。在开展调查研究和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要从宏观上、战略上提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总体目标既要切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要在“十一五”的基础上体现浙江水利特色,在规划目标上发展创新。在制订水利工作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时,既要充分考虑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又要做到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四,要合理安排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搞好规划布局和确定发展重点是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好城乡、区域水利发展,特别要注重解决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突出水利问题。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社会各界关注、人民群众要求迫切的突出问题,譬如沿海平原的洪涝灾害、杭嘉湖平原的圩区整治,要作为“十二五”期间要解决的问题,重点予以研究。

第五,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对策和保障措施。对策和措施是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内容。对策措施既包括各类工程建设措施,也包括各项政策和管理措施。对策措施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可操作性。要避免面面俱到、针对性不强、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弊端,从实际出发,把工作做深做实,力戒空话套话。一个好的发展规划,要深化到有论证充分的项目、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可以求绩问效的问责目标。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高标准完成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

第一,要深入学习,提高规划编制的水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背景,有许多新的思路和新的要求。做好水利“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提高对新的发展观和发展内涵的认识,提高对规划编制重要性的认识;要学习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深刻理解我省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布局。厅领导和有关处室、单位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加强对规划编制人员的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有关单位要把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和组织保障。这次会议上,成立厅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具体的规划编制工作由规划计划处负责归口管理,会同有关单位单位,组成规划编制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专项规划由厅有关处室、单位参与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全省的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将在今后召开的全省水利规划工作会议上进行部署。

第三,广泛沟通,加强协调。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涉及不同地区、行业和部门,因此,必须加强信息沟通和相互协调配合。在规划编制中,要及时了解水利部和省发改委的有关工作要求,了解相关行业部门的对水利的要求和建议,了解各地水利发展的重点和需求。要做好水利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衔接,与相关行业规划的衔接,与已批准的相关水利规划相协调,特别要注重水利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引导、对农业农村的服务、对资源环境的保障。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体系中各层次、各专项规划也要相互衔接,做到“上(上位规划)下(下位规划)统一,左右(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协调”。

第四,社会参与,集思广益。要重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要采取开放式的规划编制办法,把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作为对水利重大问题进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过程。厅里将组成由有关专家参加的规划专家咨询组,发挥专家在规划编制、论证、咨询、审查等方面的作用。

第4篇

国家**规划是我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年规划。水利发展**规划是国家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编制好水利发展**规划,明确今后5到15年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目标和任务、布局和重点、对策和措施,是*年各级水利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去年,我们集中力量编制了全国水利发展**规划思路报告,并已经印发给大家,各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也认真研究了各自流域、区域水利发展规划思路。今天,我们召开本次会议,就是在理清规划思路的基础上,对做好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具体的研究和部署,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以推动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全国水利发展**规划思路

按照国家**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年,水利部组织研究并提出了《全国水利发展**规划思路报告》。规划思路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充分体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精神的过程,规划思路报告广泛地征求了国家有关部门、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广泛地听取了专家的意见,最后经过部长办公会研究通过。正如在部长办公会上汪恕诚部长指出的那样,规划思路报告研究的是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大局。因此,经过部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的规划思路报告应该是今后编制全国水利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之一。

(一)充分认识**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水利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做好新世纪新阶段水利中长期发展规划意义重大。

首先,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的需求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水利提供饮水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保障。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在水利发展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水利在保障公共安全、支撑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解决"三农"问题、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等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求水利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水利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深化水利改革,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实现科学、民主、依法行政。因此,面对这些新的形势和要求,做好水利发展**规划,对水利支撑和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从水利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及到2020年,水利将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完成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水资源作为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好地满足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使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是水利发展**规划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继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解决饮水安全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是水利发展**规划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因此,做好水利发展**规划,对推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水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从水利发展**规划的定位和作用来讲,水利发展**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指导今后5年至15年水利发展、确定水利重大工程布局和建设安排、加强涉水事务社会管理和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规划依据,是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本届政府十分重视规划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等方面的作用,把以往的五年计划改为规划,就是进一步强调**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做好水利发展**规划,事关今后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切实做好规划编制。

(二)深入理解**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纵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发展的需求、水利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期间的水利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自然、资源、资金、生态移民、体制机制等条件制约的不利因素。这一时期,我们既要充分把握住发展的良好机遇,又要尽可能规避风险和克服不利因素,把握好**期间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促进水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确定**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体现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继续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深化水利各项改革,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确定**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还要根据国家发展的形势和要求,明确**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二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促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克服水利发展中的体制,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四是要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统筹考虑不同流域、区域和城乡水利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五是要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原则,继续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配置放在突出位置,节水为主,治污优先,把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作为水利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六是要坚持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明确水利发展的重点,坚持扩大能力与巩固提高相结合,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确定**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更要体现在制定防洪减灾、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利用、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等重大战略过程中,全面贯彻和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把人与自然和谐作为破解中国水问题的核心理念。在防洪减灾方面,要给洪水以出路,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手段,科学安排洪水,尤其要加强对人类自身行为的约束,逐步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根本,通过建立国家水权制度,不断完善节水的体制机制,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在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方面,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明确河流的纳污能力,严格管理社会的排污行为,倡导绿色经济;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结合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逐步扭转我国与水相关的生态恶化的趋势。

(三)全面把握**水利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体系

与以往水利发展五年计划相比,水利发展**规划思路突破了以往单一的水利发展目标体系,而改为水利发展和水利改革与管理并重的双重目标体系。在水利发展目标方面,提出了防洪减灾、饮水安全、城乡供水、节水、农村水利发展、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治理、水利现代化等宏观目标。在水利改革与管理目标方面,提出了以洪水风险管理为主要任务的洪水管理目标,以建立国家水权制度、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主要任务的水资源管理目标,以建立河流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为主要任务的水资源保护目标,以健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为主要任务的水土保持管理目标,以建立经济手段为主的长效节水机制为主要任务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以及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水价体制等水利改革目标。双重的规划目标体系与国家对水利发展**规划的双重定位是一致的。一方面规划要成为政府审批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依据,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水利发展目标体系以确定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布局和安排;另一方面规划要成为政府对涉水事务实施社会管理的依据,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水利改革与管理的目标体系以确定政府在哪些领域需要改革,需要加强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实践证明,建国五十多年来,水利在发展上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在"九五"和"十五"期间,仅依据国家投资计划,就可以形成约6000亿元的新增水利基础设施固定资产。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水利发展的历史欠帐还很多,水利建设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水资源作为全社会的基础性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在管理上差距更大。因此,在规划思路中强调双重目标体系,就是要更好地在**期间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实践部党组治水新思路,促进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

(四)重点抓住水利发展与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规划思路重点提出了九项水利发展任务、四项社会管理制度、四项改革措施。这些在思路报告中均有充分地论述,我在此简要地点一下,使大家更清楚我们在**期间主要开展哪些工作。

在水利发展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方面,一是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建设的首要任务;二是加快实施以治淮为重点的大江大河治理,重点加强大江大河蓄滞洪区建设;三是加强南水北调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节水和治污力度;四是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库建设,水库建设中要充分重视移民和生态问题;五是加强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为主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加强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七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八是加快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九是加快水文及水利信息化建设。

在强化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方面,一是建立洪水管理制度,开展洪水风险分析评价,建立国家洪水影响评价制度,完善蓄滞洪区管理制度,提高蓄滞洪区管理运用调度能力。二是建立以水权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抓紧制定国家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实现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建立水权转让制度,培育水市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建立以水功能区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完善水功能区管理制度,确定水体纳污能力和纳污总量。四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市场节水机制。

在水利改革主要任务方面,一是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流域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探索。二是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的水利投资体制,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建立稳定的水利投入保障机制。三是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建设管理的"四制",加快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推进水价改革,加快农村水利改革。四是推进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探索准公益性水利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完善水利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制。

规划思路报告中提出的这九项水利发展、四项社会管理、四项水利改革的任务,应该是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中的重点,各个流域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结合本流域和本地区的实际,在规划编制工作中把这十七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精心编制好水利发展**规划

全国水利发展**规划思路为下一步规划编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水利发展**规划编制阶段,要进一步深化流域、区域、专项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思路,理清今后水利发展的脉络,科学确定水利发展和改革目标任务、布局重点、政策措施及重大建设项目安排,把规划思路的主要内容具体体现到规划编制中,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成果体系。为此,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找准问题。一方面,要认真做好水利发展"十五"计划执行情况总结及现状评价,对照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对全国、流域、省区和专项水利发展目标完成情况和达到的现状水平进行统计和分析,全面总结和评价水利发展"十五"计划执行情况,产生的效益和取得的经验等。另一方面,要认真做好**及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发展的需求分析。要结合各地实际,统筹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城镇化进程、保障粮食安全、东中西区域发展战略、生态与环境等对水利发展的需求,并且要达到量化的要求。在水利发展现状评价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找准水利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主要差距和问题,作为**水利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

第二,量化目标。水利改革与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性任务,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水利发展目标。在规划思路提出的目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论证**及到2020年水利发展和改革目标的合理性。要以*年水利统计数据为基准,预测到*年底水利发展主要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根据水利发展现状指标和需求分析,合理确定**发展量化指标体系及测算方法,统筹考虑需要与可能,科学确定**及到2020年水利发展与改革的目标。要科学分析量化的目标指标,引用的数据资料来源要可靠,预测方法要科学,对成果要进行合理性分析。要统筹确定各项目标指标的发展水平,既要考虑长远发展,也要切合发展实际。

第三,优化水利发展规划布局和重点水利建设安排。制定水利发展规划布局和重点水利建设安排是水利发展五年规划的重要内容。规划布局要从巩固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出发,突出重要流域、重要区域、重点领域和事关水利发展全局的重大工程。重点水利建设安排要统筹考虑近期与长远、重点与一般、需求与可能,在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在建规模、发展需求、前期工作深度、工程效益和投资能力等各方面情况,合理确定**期间水利建设规模。按照轻重缓急,做好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安排,根据各类项目的特点和国家有关投资政策,做好建设项目分年投资测算和投资来源分析,以合理确定**水利投资需求和投资政策。

第四,细化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要把强化水利社会管理、深化水利改革作为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结合各地水利发展的实际,将水利改革与管理的各项主要任务具体化,使之具备实际可操作性。水利改革与管理措施要有的放矢,每一项措施都要确定改革与管理的思路、目标、内容、步骤和实施效果,不能仅停留于口号或思路。全国、流域、省区、专项规划要分别反映水利改革与管理的重点,不要面面俱到,上下雷同。各地要善于从近几年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好的经验,积极探索水利改革与管理的有效对策措施。

第五,认真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制定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指导水利发展,"三分规划,七分实施",好的规划方案最终要落实到实施中,而规划思路的体现、规划目标的实现、规划任务的完成都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来保证。因此,要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结合水利工作的实际,从投资保障、政策保障、法律保障、科技保障、人才保障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提高保障措施的可操作性,切忌面面俱到,做表面文章。每一项措施都要具体可行,以保证水利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能够落到实处。

第六,把握好规划编制的深度和质量。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为保证规划编制的深度和质量,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突出规划的宏观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从总体和长远考虑水利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提出既有现实性、又有预见性的水利发展和改革规划。二是在规划思路和方案创新上下功夫。**水利改革与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形势和要求,因此,在规划编制中,要善于吸纳国内外先进的治水思路和理念,善于学习和借鉴相关行业发展的好经验,善于采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在规划思路和规划方案上努力创新。三是在相关规划协调和衔接上下功夫。要把握好水利发展**规划工作的协调和衔接,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做好全国、流域、区域水利发展**规划的协调和衔接。要合理确定水利**专项规划体系,加强部内相关规划之间的协调。要做好与发展改革、建设、国土、环保、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的规划衔接,做好与相关部门联合编制规划工作。四是在规划成果体系上下功夫。水利发展**规划成果体系主要包括全国、流域、区域、省区、专项水利发展**规划报告,重点项目数据库,规划思路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要加强规划成果的管理,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抓紧完成工作,并根据国家总体规划的要求,整合重点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

三、统筹协调,认真处理好规划编制中的几个关系

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涉及的内容、领域、部门十分广泛。为切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考虑,综合协调,认真处理好规划编制中的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水利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发展**规划中,一方面,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断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统筹考虑各地区、各行业对水利发展的需求,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对调整区域经济产业布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等提出对策建议。要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争取把水利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和领域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也要按照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完善水利发展**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延伸。

二是处理好加强水利建设与强化涉水事务管理的关系。与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相比,我国水利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大江大河还需加快治理,蓄滞洪区仍是防洪中的主要薄弱环节,中小流域防洪能力还比较低;水资源短缺问题远未解决,还有400座城市存在缺水问题,50%以上省份处于资源短缺的状况,提高城乡供水能力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是**乃至2020年水利发展的重要任务。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九五"、"十五"以来,各级政府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近6000亿元,水利基础设施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但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并没有好转,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遏制,归根结底,是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因此,随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巩固和加强,政府对涉水事务管理的任务越来越迫切,如何规范人类活动,防止对水与生态环境的侵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成为涉水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在**及今后的水利发展中,不断变革和完善水利管理制度。通过加强水利建设和强化涉水事务管理的双重措施,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处理好水利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移民和生态问题已成为水利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规划编制中,要妥善处理好水利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生态建设的根本和切入点,水是生态与环境改善的必要条件。要把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作为水利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要加强对水资源短缺地区、水环境恶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治理。在确定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安排时,要高度重视移民安置和生态保护,对移民人口多、征地面积大的项目要慎重决策,项目投资测算要打足移民安置投资。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把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作为规划的重要理念,新建水利工程要认真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对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内新建水利项目要慎重决策,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同时,也要防止人类活动侵害水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采以及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四是处理好重点建设项目中续建和新建的关系。据统计测算,"十五"期间全国累计完成水利基建投资规模约在3500亿元左右,而到"十五"期末预计结转续建项目规模为2500~3000亿元左右。因此,**期间水利建设要以续建项目为主,适度考虑重点新开项目。从投资需求来看,考虑目前在建规模和适度的新开工规模,今后几年每年需中央和地方投资约600~700亿元。从投资形势来看,1998年以来,中央水利基建投资主要依赖于国债资金,而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近两年国债投资呈快速递减趋势,水利投资规模因此也呈递减的趋势,今年中央水利投资减少62亿元。中央水利投资的减少,再加上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一些重点在建项目投资强度不足,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致使"十五"期间结转投资规模偏大。因此,在确定**水利建设项目安排上,要把重点放在续建项目上,对续建项目实行分类管理,确保重点建设项目,对一般性项目,抓紧收尾和清理。要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不能把摊子铺得太大,要根据轻重缓急,合理控制建设规模。

四、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年,是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关键一年。按照全国水利发展**规划工作的总体安排,今年要完成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明年初完成规划成果的审查报批,规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有关单位要继续把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和组织保障,切实抓紧抓好。

按照我部印发的《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明确的规划组织分工意见,部规划计划司负责归口管理全国规划编制工作,并会同水规总院、综合事业局、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组成规划编制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全国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专项规划由部有关司局参与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各流域机构按照各自的管理职责,会同流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好本流域水利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要组织做好本省区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年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09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09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2010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10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09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10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10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五)编制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四、保障措施

第6篇

十二五”时期,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我区积极推进“两加快一维护”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项关系我区长远发展的重大任务。为确保圆满完成编制任务,根据国家、省、市统一部署,现结合我区实际,对我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方针与原则

一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照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我区发展阶段的新任务和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充分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模式,从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社会建设的战略性推进,加快体制改革的战略性突破,加快开放水平的战略性提升,提高我区综合实力、竞争力以及人民富裕水平等方面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深入思考,做出科学分析和概括,提炼出准确、鲜明、指导性和号召力强的总体思路,以充分体现中长期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前瞻性。

二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原则

一是要体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要继续坚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基本态势,积极推进“两加快一维护”战略实施,进一步缩小我区与国内先进县(区)差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要体现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要把转型升级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坚持走高端化和终端化的路子,显著提高产业层次。围绕构建“三个体系、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即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一个载体即产业集聚区促进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激进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激进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激进城镇布局向现代城镇体系转变,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是要体现统筹兼顾的要求。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妥善处置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内需与外需的关系,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各个方面在发展中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四是要体现创新驱动的要求。要把创新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完善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充分发挥既有优势,努力培育形成竞争的新优势,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机统一。

五是要体现绿色增长的要求。要把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放在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完善节约能源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六是要体现共建共享的要求。要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建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效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体制机制,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民富与区强的有机统一。

二、主要任务

一研究编制总体规划

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属于综合性和纲领性规划,编制专项规划及制定各项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规划纲要》要体现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突出重点,注重创新,着眼全局,增强实效,不宜设置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但应注意适当增加经济结构调整、惠及民生、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维护生态环境的指标。结合我区发展实际,立足自身特点,针对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掌握优势,准确定位,认真研究编制《规划纲要》提出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要任务和重大建设项目,并贯彻落实到具体空间布局中。

二研究编制重点专项规划

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先导行业及单薄环节等重大问题为对象编制的规划,规划纲要》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政府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和安排固定资产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要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具体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和资金筹措,涉及重大项目建设的要明确建设时序并落实相应的保证措施。要把已在编的各类产业规划作为“十二五”规划体系的组成局部,突出“十二五”五年的目标任务。同时围绕构建“三个体系、一个载体”,加强水利、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水等重要资源,建设与维护生态环境,发展科技、教育、人才、就业、卫生等公共事业编制重点专项规划。实施区重点专项规划责任制,由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经区政府审定批准,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由区财政局安排编制经费。

三)重大课题的研究

为保证“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共列出区“十二五”规划前期17个重大研究课题,充分利用各种智力资源进行研究。各部门一定要以开放的视野,深入研究本辖区、本行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对经济环境及现状基础、存在问题的分析,准确掌握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前进方向,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依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思路,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打下良好基础。

三、组织机构设置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涉及范围广、跨度时间长、工作任务重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规划编制效率及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区政府决定成立市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为“领导小组”另行发文)和专家咨询委员会。

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安排全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具体负责组织落实,各成员单位积极协作,共同完成。

专家咨询委员会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参与“十二五”重大问题和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讨论,负责规划纲要草案的评审论证并提出专家论证演讲。专家咨询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提出报区政府确定。

四、进度布置

区“十二五”规划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年3月1日-年4月30日

主要工作:成立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区规划编制动员会议,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重大课题和“十二五”专项规划思路研究,组织开展专项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各部门及承担专项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要于4月25日前将本部门需纳入“十二五”规划的重大工程和建设项目以及规划思路报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于4月底完成全区“十二五”重大工程和建设项目的筛选整理工作,上报区政府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二阶段:考察学习、前期调研阶段(年5月1日-年5月31日

主要工作: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选择考察路线,组织规划编写人员到全国规划编制较好的省、市及同经济类型的城区考察,同时进行本辖区内全面调研,收集整理基础资料,着手进行编制前期工作。

第三阶段:完成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编制阶段(年6月1日-年9月30日

主要工作:研究起草“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完成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草案。重点做好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规划衔接和论证工作。

第四阶段: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编辑“十二五”规划效果(年10月1日-年12月20日

主要工作: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按顺序广泛听取意见、进行论证,经区委、区政府审定后,提交区人代会审议。区政府根据区人代会审议意见进行修改后颁布实施。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专项规划审查、汇总、编辑出版全区“十二五”规划和研究成果。

五、工作要求

一掌握全局,理清思路

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关系我区未来久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需准确地判断“十二五”时期我区所处发展阶段,借鉴国际、国内先进乡村的发展经验,科学地分析和判断“十二五”时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理清思路,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的重大举措,努力破解我区经济社会中存在主要矛盾和问题,增强规划的宏观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体现区委、区政府的战略意图和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规范顺序,加强衔接

编制规划要参照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顺序来进行,严格遵循规划编制各个环节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法制性和规范性,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质量,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全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编制本级和下级其他各类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制定有关政策的依据,起着统领作用,编制时要注重与已起草或实行的其他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工作,做到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部门和行业规划服从《总体规划》保证规划目标、生产力布局、投资安排以及政策措施能够有机对接。同时还要与国家、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区域空间开发中的总控性地位,严格遵循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及开发管制原则,建立规划协调衔接机制,保证各类规划相关内容衔接一致。

三发扬民主,公开透明

规划编制各个环节要采取多种方式,保证人民群众了解和参与规划编制的权利。规划前期工作中,要广泛吸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参与重大课题研究;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渠道广开言路,开展建言献策活动;规划思路、草案形成后,要主动向社会各界公开征询意见;要建立健全规划专家评审论证制度,形成规范化的规划民主决策机制。

第7篇

今天,县政府召开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和落实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精神,安排部署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下面,我先就“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讲几点意见。请大家认真领会,下来并认真贯彻落实。

一、关于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有关精神

3月8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会上,廖炎秋常务副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市发改委康强主任传达了全国、全省会议精神,部署了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强调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规划引导,积极适应国家发展环境新变化。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孕育深刻转型,原有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全球主要国家的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面临深度调整;在世界政治格局中,不同利益集团重新分化组合,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后危机”时期引领全球经济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低碳经济等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国际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以及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凸显。这些新变化、新特点,要求我们树立全球眼光,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与重塑国家竞争新优势结合起来,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认真研究和规划,在新的国际分工中不断提升我国地位。二是通过规划引导,妥善应对国内发展新挑战。未来五年,我国将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化体制改革、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诸多压力。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把充实完善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同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和规划。三是通过规划引导,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的基础上,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面对这些新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十二五”期间的新变化,全方位规划提出更具针对性和阶段性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四是通过规划引导,全力推进“一化三基”和富民强省、强市战略。就我省和衡阳市来说,当前面临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等战略机遇,承担着深入推进“一化三基”战略和“两型”社会建设等重要任务。这些机遇和任务,要求我们通过编制好“十二五”规划,为湖南领先中部崛起提供路线图,为推进“一化三基”、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供行动纲领。

(二)明确了“十二五”规划编制重点。国家、省、市发改委要求规划编制要深入研究重大问题,强调在指导方针和重要原则上,要体现“统筹兼顾、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和共建共享”;在主要目标上,要重点突出“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调整、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等四大类指标的量化研究;在战略重点上,要着重研究八个方面的问题,即: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如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如何调整优化城乡结构,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如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推动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省里提出,全省“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要着重搞好发展动力、产业建设、本文来源于范文中心:/和谐社会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两型”社会建设、改革开放等6个方面的研究。

(三)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编制要求。主要是五个方面:一是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做到“高、新、深、实”,即把握全局、高屋建瓴;开拓进取、耳目一新;深谋远虑、体现全球战略思维;增强可操作性,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加强协调、强化支撑。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的原则,切实发挥好总体规划的统领作用。三是要规范程序、依法决策。严格遵循规划编制各个环节的要求,以程序的规范来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序推进。四是要民主参与、集思广益。通过开展建言献策、专家咨询论证等活动,提高规划编制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五是要加强领导、提供保障。各乡镇、各单位要组织得力的规划编制工作队伍,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二、关于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

根据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县政府起草下发了《**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要求和各阶段的具体任务。

(一)关于规划编制的重点任务

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点任务包括:重大课题研究、思路提炼、文本编制三个环节。

课题研究。重点是解决“为什么”论述性的问题,侧重于摸清情况、认清形势、找准症结、突出重点、寻求对策,为规划思路提炼、文本编制奠定良好基础。重大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要紧扣“科学发展、科学跨越”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对“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统筹、科教文卫、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重点要突出综合交通、城镇发展、优势产业、商贸物流、节能减排、重大项目等领域。具体内容要把握指标测算、项目筛选、政策对接三个关键:指标测算,相关单位要根据所编规划的性质,会同统计部门研究提出一套全面、系统的规划指标体系,并对“十一五”期间指标完成情况和“十二五”期间指标安排情况进行摸底、测算、论证和说明。项目筛选,相关单位要对“十一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十二五”期间安排的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论证,形成“十二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库。同时,对需要纳入国家、省相关规划的重大项目,要及早向上级部门衔接汇报,避免出现遗漏。政策对接,各单位要认真对“十一五”期间相关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加强省市相关部门衔接联系,对“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或可能新出台的政策进行梳理对接,形成“十二五”规划政策推进体系。

思路提炼。重点解决“怎么做”方向性问题,侧重于提出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基本方向、工作重点和战略布局。全县总体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都要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准确鲜明、符合时代、号召力强的规划思路。

文本编制。重点解决“做什么”实施性的问题,综合汲取课题研究和思路提炼的成果,侧重于对主要工作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及综合保障措施等进行安排部署。文本编制要用精炼的语言、慎密的思维、科学的论证,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布局,阐述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主攻方向、目标和重点,标明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布局,提炼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等。

(二)关于规划编制进度安排。“十二五”总体规划编制大体分为动员准备、前期研究、纲要形成、报批四个阶段,各专项规划要与总体规划同步推进,其程序可适当简化。

1、动员准备。召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对各项具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采取指定、委托、招标等方式,落实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承办机构和承办人,并积极开展基础调查、信息搜集、项目论证等工作;聘请“十二五”规划决策机构和专家委员会,引导专家学者参与“十二五”规划编制。

2、前期研究(2010年3月-5月)。4月中旬,完成全部课题研究任务,组织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形成最终研究报告;4月底前,县直有关部门召开行业座谈会后,提出专项规划思路;5月底前,县发改局综合提出全县“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听取县人大和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后,报县政府审定,由县政府报县委,县委研究提出《关于编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3、纲要编制(2010年6月-11月)。8月底前,县发改局根据国家、省、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和县委《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完成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文本起草,并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完成专项规划文本起草;2010年9月-11月,各规划编制单位组织开展征文、建言献策等活动,召开一系列座谈会、衔接会、论证会,基本完成“十二五”重大项目库建设,并在新闻媒体上开设专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文本草案。

4、规划报批(2010年11月-2011年初)。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提交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专项规划在总体规划批准后,进一步做好衔接工作,报县政府批准。经过批准后,统一向社会公开。同时,对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三)关于规划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具体来说,做到“四个结合”:内容上,要做到贯彻上情与体现县情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既要充分体现国家有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推进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又要紧密结合**实际,科学继承“十一五”期间好的经验和作法,提炼出指导性和号召力强的提法,充分体现**特色和时代特色。方法上,要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编制各类规划时,既要强化规划目标及指标研究,突出导向型、约束性,形成一套能检查、可评估量化指标;又要从突破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发展新兴经济入手,本文来源于范文中心:/对战略重点、政策导向、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改革和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真正做到“高、新、深、实”和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程序上,要做到依法决策与民主决策相结合。既要按照国家、省规划编制的相关程序规定进行,又要进一步完善专家咨询、公众参与、规划听证等制度,开门编好规划,使规划更能反映群众意愿。体系上,做到上下对接与平行协调相结合。在规划目标、生产力布局、投资安排和政策手段等方面,“十二五”规划要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下级规划要与上级规划相衔接,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之间要相互衔接,防止规划交叉重叠和撞车,形成一个上下衔接、左右协调、有机统一的规划体系。

三、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几点要求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覆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多、时间跨度长、工作任务重,必须聚全民之心、集全体之智、举全县之力,全力以赴,共同推进。各部门要在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努力编制出一部可操作性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高质量的“十二五”规划。

一要加强组织保障。各单位要加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凡有调研任务和专项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必须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安排充足的工作经费,切实做到组织领导、责任任务、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四”到位。尤其要选配知识结构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组建规划编制队伍,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同时安排足够的工作经费,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财力保障,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二要提高思想认识。各部门一定要认识到,“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县的一个黄金机遇期,这一时期将揭开我县全面建设大交通、突破发展大产业、财税实现大增长的崭新一页。所以,我们要更新规划编制理念,准确把握“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趋势,准确把握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强中长期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政策性和操作性,严防规划与实际脱节、规划滞后于发展的问题。

三要突出项目支撑。据测算,**“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要实现12%的目标,投资至少要保持25%以上的增速,五年内投资总规模将达到330亿元以上。这么大的投资必须要有项目作支撑,因此,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要以项目来定规模、定方向,各行业、各领域的规划发展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投资项目上。同时,也要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项目开发、策划、包装和推进的过程,努力争取**有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到国家和省里相关规划。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规划文本相配套、与规划目标相适应、与争取支持相吻合的“十二五”重大项目库。

四要加快工作进度。现在已经是3月底了,离规划报批,不到10个月时间。全县上下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紧推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今天的会议后,各单位要迅速行动起来,尽快制定和实施具体工作方案,组建得力的工作班子,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今年,县政府将“十二五”规划编制纳入到年度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县发改局要会同县委督查室,对各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和督查,以确保各项工作按进度要求落实到位。

五要形成工作合力。编制“十二五”规划,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全县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县发改局的衔接,县发改局及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省市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衔接,有的项目还要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衔接,尽最大努力争取将我县规划的重大项目更[更多精彩文章来自“:/”]多地纳入到国家、省和市里的规划。各部门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确定的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安排,明确各自职责,确保整个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有序进行,如期保质保量完成。

第8篇

市建设局:

按照你局《关于上报省厅开展全省城镇建设调研工作所需相关材料的紧急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将我县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年以来,我县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按照把*建设成连接川滇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云南北大门的重要窗口城市、昭通北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金沙江水电资源开发重要依托城市和依山傍水的生态旅游城市、川南城市的后花园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支撑、突出特色、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认真实施《*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招商引资、贷款和部门投资等多种形式建设城镇,改造旧城,拓展新区,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县城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逐步优化。

一、城市规划工作。(一)高标准、高起点规划特色城市。*年,省政府批准了《*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但随着向家坝水电站和水麻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原规划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为把*打造成为昭通北部片区的中心城市、面向川南都市的后花园,我县于*年聘请了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按“超前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完善了县城控制性详规。按照规划,到2010年县城面积将从3.5平方公里扩展到16.5平方公里,从而保证未来10年县城能够容纳10—15万非农业人口。*年12月市政府以(昭政复〔*〕35号)文件批准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至此我县提前完成了*县城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二)立足城镇特色,加快城镇化规划步伐。我们始终坚持适度开发、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优先发展县城中心区、加快发展中心镇、积极发展中心村的思路,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努力形成以县城带镇、以镇带村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格局。一是完善了县城片区规划。*年,我县着手编制和完善了部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共17个,规划设计费用达1000多万元。*年我们又拆资380余万元,完成了高滩片区1.96平方公里和坝尾槽片区4.7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中嘴旧城区的控规及景观设计。2007年,投资1000万余元完成了高滩新区行政办公区形象策划、枫叶金城天街27.4亩国际商贸城(批发市场)的修建性详规、两碗乡总体规划、*县高滩加压消毒泵站高位水池及给排水管道工程规划设计等20多项规划。二是加快了乡镇规划。启动了楼坝集镇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规划,完成了楼坝片区民房改建规划,规划面积达到了13.8公顷,完成了以楼坝片区为中心的“一园六片”的工业园区概念性规划。按照“突出中心、重点突破”的原则,完成了两碗乡镇政府所在地的迁建规划和两碗乡石罗村、青坪栈村,太平乡盐井村、二溪村的村庄规划。(三)严格依法,强化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我县各类规划的编制都严格按照相关法定程序,特别注重监察机构参与规划编制工作,在设计单位的选择上县监察局均是全程参与,在方案的评审过程中,在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审查把关后,县发改、国土、建环、财政等相关部门再联合进行修改。规划审批通过后,按法定程序送审备案,并将规划制作成大型宣传图片在县城重要交通位置张贴宣传,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检查。在规划执法中,我县成立了“两清”专项工作组,对老城区、高滩、坝尾槽、楼坝4个片区城市规划范围的各类违法用地和非法建筑及到期未拆的临时建筑进行了全面清理,严肃查处违法违章建筑。

二、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一)城市规模、功能、环境等方面了有较大的提升和改善。近年来,我县先后完成了县城水、电、气、电信、广电、消防等专业规划,城镇化率达28.6%。县城已建成面积达到7.67平方公里,现有市政道路10公里,老城区形成了三纵三横的道路体系,并启动了高滩新区和坝尾槽新区道路建设12.78公里。新建高滩水厂1个,完成87公里供水管道,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县城已建成20.1公里雨、污分流管道,并启动了25公里排水系统建设;建成10公里供气管道;城市绿化覆盖面积767公顷,园林绿地面积570公顷,绿化履盖率达32%。开通了县城公交营运路线两条,长16公里,共有10辆公交车和40辆出租汽车营运。城市环卫清扫保洁面积10万平方米,并建成年处理垃圾220万吨垃圾处理场1座。(二)城市建设速度迅速不断加快。我县相继完成了火车站道路建设及绿化美化、团结路转盘建设、十字街绿化工程建设、人民路街心花园建设,修建了长约3公里的沙南路、沙西路、沙中路、沙北路,完成了1.2公里长的人民路改造和美化亮化工作,完成了1.8公里长工农路和1.2公里长临江中路、振兴北路改造工程,完成了0.758公里的临江东路改造设计工作,投资3500万元完成了坝尾槽迎宾大道建设一、二期工程,坝尾槽新区城市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完成了沙坪东路中段400米路面的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了田坝新街42幢、坝尾槽迎宾小区13幢、盐丰小区24幢、育才路16幢、坝尾槽14幢、沙坪7幢拆迁安置房的建设,106幢高滩拆迁安置房已全面进入建设阶段。(三)努力培育和发展房地产业。按照“成熟一片,开发一片,统一规划,组团开发”的思路,*年以来,我县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共投资5.1亿余元,开发建设规模达46.26万平方米。先后引进了加拿大艾尔国际有限公司,投资12亿对高滩片区1.96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整体开发;引资1800万元开发了沙坪东路连接线商住楼1.8万平方米;引资600万元开发了天福园小区4.6万平方米;引资600万元开发了楼坝迎新小区1.58万平方米;引资1300万元开发了金穗园小区2.2万平方米;引资5000万元开发了金沙苑商住楼3.8万平方米;引资2.1亿元开发了吉祥紫荆豪园商住楼小区17.87万平方米;引资2500万元开发了金航苑小区2万平方米;引资2600万元开发了金江银座商住楼2.73万平方米。此外,在建和筹建的项目有:滨江花园商住楼0.7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808万元;财富广场2.24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900万元;枫叶.金城天街商住楼6.06万平方米,计划投资8800万元;通盛食品公司二期商住楼0.6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440万元。(四)加快城市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围绕我县提出的“把*建设成连接川滇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云南北大门的重要窗口城市、昭通北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金沙江水电资源开发重要依托城市和依山傍水的生态旅游城市、川南城市的后花园”的城镇建设基本思路,一城三片的城市新骨架已经形成。一是全面启动了高滩新区的开发建设。完成了高滩一期、二期拆迁安置房的场坪和基础工程。一期工程的重庆路、上海路、厦门路、苏州路、上海支路等路基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完成投资4100万元。目前正在抓紧实施二期工程烟台路、昆明路、北海路、重庆路尾端的建设,已完成75万方土石方开挖,道路骨架初步形成。二是全面启动了楼坝片区的拆迁工作。全力支援云天化煤化工开发建设项目,完成了云天化煤化工项目开发建设1000余户房屋拆迁外业勘丈工作,该项目拆迁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五)强化城镇市容市貌管护。我县在1999年6月成立了*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代表县政府对县城城市进行管理,行使监督、检查和相对集中的综合执法权,履行规划、环卫绿化、工商行政和公安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的部分行政处罚权。通过近九年来的实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城市管理之路。我县综合执法现已成为一支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人性化管理、倍受欢迎、不可或缺的一支队伍,现有正式职工25人,交通协管员8人,公益性岗位人员44人,环卫工人120人。通过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我县城区内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面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乱拉乱挂明显减少、建筑秩序健康发展,树立了云南北大门对外开放的良好城市形象。

三、取得的经验。(一)抓宣传,提高市民参与城镇建设的意识。城市的建设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得到广大市民支持和参与,让广大市民了解我县的城市建设。在工作中,我们采取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方式,大力广泛宣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情况,向广大市民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市民参与城镇建设意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舆论氛围。(二)抓领导,为城镇建设提供坚实、有力保障。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建设工作,始终把城镇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抓紧抓好。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主任,县长、分管副县长为副主任,国土、建设、财政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城镇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为城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具体项目实施中,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通过制定工作方案,定任务、定目标、定时限、定人员,确保了各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三)抓项目,不断增强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给城镇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县主要采取“谁投资,谁实施,谁受益”的原则,逐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吸引和引进效益好、对城镇建设拉动大的好项目,夯实城镇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也为下步城镇建设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针对到我县境内从事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开发商,在土地出让、项目审批上可享受我县出台的《*县房地产开发优惠政策》相关优惠。(四)抓规划,切实发挥规划在城镇建设中的作用。按照“抓项目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思路,积极克服前期工作经费等实际困难,花大力气,坚持抓好县城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县城高滩新区规划,不断完善和修编乡镇规划编制规划和县城各类系统专业规划,严格维护规划的严肃性,通过抓规划,指导我县城市建设。(五)抓安全,维护建筑领域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二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三是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管理。四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保证金制度。五是完善安全生产考核办法,制定安全生产评分标准。六是深入开展建筑安全生产检查整改。七是深化专项整治检查,督促企业加强管理。(六)抓政策,严格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和要求。在拆迁过程中,严格按照《云南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上报拆迁计划,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房屋拆迁。认真制定拆迁工作程序、拆迁方案,严格审核拆迁人资质,及时拆迁公告,做到“三明确”,即明确拆迁的范围和时限;明确拆迁补偿问题,及时发放拆迁补偿资金;明确各组工作职责,对涉及拆迁的房改户进行摸底调查,深入、耐心细致地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工作,确保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存在的问题。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城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也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不足。(一)由于受经济、交通等因素制约,部分乡(镇)规划编制滞后,难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二)随着城市新区开发、旧城改造速度明显加快,绿化、亮化、美化等大批基础设施竣工,城市管理维护费成本加大,管理维护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城市服务功能的正常运转。(三)县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城市生活垃圾二期工程、垃圾清运中转站、城区供水及水源引入工程等一批公益项目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部分项目难以实施。(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单一,我县获得城建资金的途径主要是依靠财政支持,造成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影响了项目建设的进度。(五)城镇化水平低,辐射和带动力不强。*县城镇化水平为28.6%,远远低于全国40.53%的平均水平。城镇职能单一,城镇功能不强,城镇水、电、路、邮等基础设施硬件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文化、娱乐、体育、环卫等方面的设施滞后,社会服务功能弱化。县城没有一处设施齐备、环境优美的城中公园,乡镇经济基础较差,造血功能不强,辐射和吸引范围狭小。

四、今后五年城镇建设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全县城镇建设事业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心城市与卫生城市并重,坚持工业城市与休闲城市并重,坚持生态园林城市与现代滨江城市并重发展,走城乡一体、城乡协调之路、把我县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辐射能力强的现代滨江旅游城市。(二)发展目标。到2012年,县域城镇将建设成生产力布局较合理,工农业协调发展,城镇乡村互相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景观优美的城乡一体化网络。全县城镇化水平达40%,城镇人口达到6万人,建城区面积达16.5平方公里,其中县城人口要达到4.5万人,全县绿化率要达35%,道路硬化率达100%,排水覆盖率达100%,日供水能力达7万吨,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县域城镇体系,跨入中等城市发展行业。(三)建设重点。以县城建设为重点。*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物流集散中心。布局形态主要按照“一城三片”的空间格局加快县城建设。2012年前县城建设以城中心建设为主,向东北发展,向西北完善。城中心主要搞好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建好一城(*县城)一园区(楼坝工业园区)二块(高滩新区和坝尾槽新区),总投资规模达120亿元。建设项目有:一是旧城改造项目。主要是中咀片区改造、港口扩建、沙坪城中村改造、滨江长廊建设、剪刀弯综合批发市场、殡仪馆悼念厅、*县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创业园、县发改局商住楼、新华书店片区、县电力公司大楼、移动通信大楼、开元宾馆片区、县信用联社大楼开发建设等项目。二是新区开发项目。主要是高滩行政中心建设、国际批发市场枫叶金城天街的开发建设、楼坝工业园区开发、坝尾槽新区开发、向家坝水电站移民新区建设等项目。三是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是城区供水及水源引入工程、城市环行交通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工程、城市生活垃圾二期工程、城市照明改造工程、城市绿化改造工程等项目。四是县域旅游项目。到2012年,要完成城镇综合旅游区开发,即主要景点为: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西部大峡谷温泉国际度假中心、现代滨江旅游城市风光、两碗苗族风情园等。同时加大各乡镇规划修编力度,加强对各乡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指导各乡镇搞好各项建设。

未来5年将是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高速发展期,我们将在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一切机遇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保持加快发展的势头,把我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加快建设全市小康社会步伐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9篇

一、充分认识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规划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以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背景下编制的规划。与以往五年规划比较,“十二五”规划编制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也面临更多的挑战与困难。国家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出要“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总体要求,<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提出,“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再创体制优势、推动科学发展”,这是“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所面临的大环境。要把握这些发展基础、动力等的变化,研究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目标。

编制水利发展规划,研究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水利问题,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阶段,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明确“十二五”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加快水利的改革与发展,发挥水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省水利各项事业发展和自身能力建设的基础规划依据,是我们争取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发展思路、目标、措施和各种保障条件进行肯定的最好载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二、明确思路、把握原则,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贯穿于“十一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经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领会更加深刻。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第一,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调整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妥善处理与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二,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保护。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把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三,更加注重以改革促发展。改革和创新水利发展与管理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体制机制,克服水利发展中的体制,健全法制,依法治水,提高科学化、民主化程度,全面增强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四,更加注重全面统筹协调。统筹考虑不同流域、区域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统筹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洪排涝等关系。

第五,更加注重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根据公共财政状况和投资政策,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优化配置水利建设资金。坚持民生为先,结合新农村建设,优先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保障问题。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好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蓝图*

解决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水问题,需要在水利发展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围绕涉及规划思路和事关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编制好水利发展规划。要下大力气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收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科学确定水利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建设重点、改革措施和政策保障。

第一,要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形势。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围绕我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总体目标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深入分析产业结构状况、城市化进展情况、农业和农村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等,科学预测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改善、民生水利以及水利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客观分析和评价江河防洪形势、水资源供求状况、水环境变化趋势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民生水利的新要求,找出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准确把握水利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确定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第二,要重视对重大水利问题的研究。在规划编制中,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前瞻研究,主要包括新时期水利发展方向及模式、水利发展目标、水利发展布局与重大工程问题研究、强化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水利改革与创新等方面。重大水利课题研究要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提高成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更多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规划编制所采用。

第三,要认真研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制定规划思路和规划目标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前提。在开展调查研究和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要从宏观上、战略上提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总体目标既要切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要在“十一五”的基础上体现浙江水利特色,在规划目标上发展创新。在制订水利工作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时,既要充分考虑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又要做到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四,要合理安排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搞好规划布局和确定发展重点是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好城乡、区域水利发展,特别要注重解决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突出水利问题。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社会各界关注、人民群众要求迫切的突出问题,譬如沿海平原的洪涝灾害、杭嘉湖平原的圩区整治,要作为“十二五”期间要解决的问题,重点予以研究。

第五,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对策和保障措施。对策和措施是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内容。对策措施既包括各类工程建设措施,也包括各项政策和管理措施。对策措施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可操作性。要避免面面俱到、针对性不强、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弊端,从实际出发,把工作做深做实,力戒空话套话。一个好的发展规划,要深化到有论证充分的项目、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可以求绩问效的问责目标。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高标准完成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

第一,要深入学习,提高规划编制的水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背景,有许多新的思路和新的要求。做好水利“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提高对新的发展观和发展内涵的认识,提高对规划编制重要性的认识;要学习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深刻理解我省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布局。厅领导和有关处室、单位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加强对规划编制人员的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有关单位要把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和组织保障。这次会议上,成立厅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具体的规划编制工作由规划计划处负责归口管理,会同有关单位单位,组成规划编制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专项规划由厅有关处室、单位参与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全省的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将在今后召开的全省水利规划工作会议上进行部署。

第三,广泛沟通,加强协调。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涉及不同地区、行业和部门,因此,必须加强信息沟通和相互协调配合。在规划编制中,要及时了解水利部和省发改委的有关工作要求,了解相关行业部门的对水利的要求和建议,了解各地水利发展的重点和需求。要做好水利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衔接,与相关行业规划的衔接,与已批准的相关水利规划相协调,特别要注重水利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引导、对农业农村的服务、对资源环境的保障。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体系中各层次、各专项规划也要相互衔接,做到“上(上位规划)下(下位规划)统一,左右(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协调”。

第四,社会参与,集思广益。要重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要采取开放式的规划编制办法,把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作为对水利重大问题进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过程。厅里将组成由有关专家参加的规划专家咨询组,发挥专家在规划编制、论证、咨询、审查等方面的作用。

第10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储波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杨晶主席在我市视察工作时的指示精神,从10月10日到10月17日,由市委、市政府组织全市旗县区委书记,分管城镇工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利用7天的时间,赴通辽、赤峰、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四市就农牧业产业化和城市建设、城镇化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几天的考察学习,耳闻目睹了东部盟市城镇建设的巨大成就,感受了东部地区在抓城镇建设方面的宏伟气魄和实干精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次考察学习真正起到了学习经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寻找差距、启迪思路的效果,可以说是深受教育、受益匪浅。现将本次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所考察地区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基本情况

通辽市坚持城镇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促进城镇繁荣的思路,统筹人口聚集和产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吸纳、辐射和带动能力。按照大城市、大产业、大框架的构想,突出中心城区的提质扩容,抓好新城区建设。通辽市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突出特点是实施产业带动,用产业支撑城市发展,有效地搭建信用平台,以企业的资金打造城镇。重点规划了两个品位高、面积大的工业园区,而且引进了一大批企业进驻园区,诸如通顺铝业、霍宁炭素、梅花味精、金锣火腿等。一批具有农畜产品加工、能源转化和医药化工等优势产业的工业园区逐步形成规模,通辽市正在由农牧类型为主的农业城市向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城市迈进。

赤峰市紧紧围绕建设百万人口城市的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推进工业化和发展服务业为依托,强化产业支撑,科学规化,合理布局,突出发展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旗县城镇,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2004年,全市城镇总人口达到145万,城镇化率为31.6%。在抓好市区建设的同时,逐步建设形成了建昌营、八里罕、汐子、热水等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的小城镇。赤峰市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突出特点一是高品位规划新区,园林、广场等规划特色鲜明;二是向国内外企业招标,设计、建设了一批高水准的高楼。这些企业不仅高质量地完成设计和建设,也为当地建筑企业带来了新的建筑、销售理念;三是广泛融资,搭建发展平台。

呼和浩特市按照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利用区位、资源、科教等优势,着力培育壮业、电力、IT制造业、生物制药、冶金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在充分发挥首府作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枢纽作用的同时,加快了市辖旗县的小城镇建设步伐。特别是和林格尔县高起点、大手笔地规划建设了盛乐园工业园区,现在36平方公里的园区已实现道路、管网等配套,引进了蒙牛、蒙羊等一大批企业。并且内蒙古师范大学新校区也落户园区,为园区的发展注入科技活力,形成互动的良性循环机制。

鄂尔多斯市围绕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目标,坚持“三化”互动发展战略,优化城市体系,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目前,全市城镇人口达到73万,城镇化率达到50%。该市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的突出特点是投融资渠道抓得实,市政府成立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公司,采取企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康巴什新区开发建设中,一次性征用32平方公里土地,通过城司向国家开发银行融资12亿元投入新区,供水、雨水、中水、污水、供热、排污、供电、通讯八种管网一次性下地,道路系统一步到位,将“生地”变成“熟地”,实现了土地的增值。目前土地挂牌价格升到20万元/亩,预期收益30多亿元。并且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大胆地把市政府所在地迁到康巴什新区,带动新区的发展。该市新成立了城市发展公司,通过经营开发工业区,城镇新区新的经营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资金瓶颈,步入以城建城的良性发展。同时,加快了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步伐。全市中心城区和旗县将公用设施进行公司制改造,筹集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改善了经营管理。

二、收获与启示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城镇化的重要前提

从我们考察的地区来看,凡城镇建设有大手笔、大气魄的地方,都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地方。各地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在转变观念中完善思路,开拓创新、敢为人先,提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如通辽市跳出了就资源论资源的圈子,巧妙地将技术、资金、环境、资源等有机地进行整合,以产业化推动城镇化,搭建信用平台。他们所上的一些产业,好多原料基地并不在本地,而当地党委、政府敢于大胆开发利用,铝厂和奈曼旗的化工产业均是这样形成的。有了这些产业的支撑,有力地促进了通辽市的城镇化进程。再如赤峰市和鄂尔多斯市,两地在城镇化投资体制上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大胆负债建设,有效解决了资金“瓶劲”问题,步入“以城建城、以城养城”的良性发展轨道,推动了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搞好城镇规划是城镇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城镇规划是城镇发展方向的指南,良好的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和灵魂,是城镇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此次考察的几个城市中,凡城镇建设搞得好的地方,都是城镇规划好的地方。他们的规划不但舍得投入,而且理念开放,并与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相结合。例如赤峰市在对城市进行总体规划时,仅规划设计费就投入近1500万元,鄂尔多斯市在规划设计方面投入近5300万元。他们的规划不单是就规则论规划,而是树立了大规划理念,将工业产业布局、城镇布局、人口布局、资源及外部条件、基础设施等经济发展重要要素都纳入了城市规划体系,所有的规划成龙配套,而且规划起点很高。像鄂尔多斯的康巴什新区就采用了国际招标,保证了规划的上水平,上档次。赤峰的城市建设处处体现了当地的特有文化内涵。

(三)产业支撑是城镇发展的内在动力

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城镇化与之相适应,没有城镇化的相应发展,经济发展就会失去依托、受到制约。产业发展和聚集是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产业的支撑,城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城镇化不是单纯的农牧民进城,不是城镇规模的盲目扩大。城镇化是经济生活空间的转移,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镇发展必然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在这方面表现最为明显的是通辽市和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县,通过产业的集聚,带动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扩充了城镇的规模,提高了城镇水平,有效地加速了“三化”互动进程。

(四)优化发展环境是推进城镇化的重点

环境也是生产力。从近几年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企业投资与否,农民进城与否,归根到底是一种利益的选择。若有利于企业的投资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等,企业就会投资;农牧民如果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就会自觉进城。反之亦然。在我们考察的这些城市中正是用这样的环境优势和利益导向机制吸引企业投资、农牧民进城。在这方面,优惠政策最特别的是鄂尔多斯市。当地对各类企业制定了优惠政策,从税收、规费等方面均给予了极大优惠,不仅调动了企业投资积极性,也扩大了地区影响力。同时,鄂尔多斯市在对失地农牧民给予补偿的基础上,还参照转制企业职工入保的办法,将失地农牧入纳入社保,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进城农牧民的后顾之忧。

(五)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城镇容纳力是加速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条件

城镇化的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不断在城镇集聚,促进城镇发展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过程。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城镇容纳力。城市的规模上去了,城镇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城镇综合竞争力才能增强。从我们考察的城市来看,赤峰新区基础设施投入14—16亿元,鄂尔多斯新区投入12亿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接纳更多的要素进城聚集创造了条件。

三、今后我旗城镇化发展的思路

纵观我旗的城镇化工作,近几年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差距,突出表现为:一是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创新不足,有所作为、勇于作为尚有差距。二是规划和定位工作明显滞后,尤其是可操作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性详细规划以及功能区规划等有待于尽快解决。三是受财力等因素制约,城镇投入严重不足,城镇化进程缓慢。由于跑项目前期经费少,加之力度差,全旗上下跑项目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四是小城镇的经济基础、特色主导产业等还需要加大培育力度。特别是在引进非资源性项目上有差距,没有树立“立足资源,不唯资源”的理念。五是小城镇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还需下大力气完善和提高。六是在经营城市方面理念不新、方法不活,尤其在城市建设用地、收储方面和城市建设体现文化内涵方面差距很大。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我们的城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今后,我们要围绕“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这一目标要求,抓住“十一五”期间的良好发展机遇,重新审视和定位旗情,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紧盯国家、区、市对城乡基础设施投资倾向,坚持“三化”互动,举全旗之力,用城镇化带动我们即将全面实施的“生态保护

,收缩转移”战略,用城镇化带动农牧业产业化,用城镇化带动工作的发展。精心打造“草原边贸旅游城”,把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作为旗域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努力构建以海流图镇为中心,以甘其毛道口岸、金泉工业园区、中心集镇、小康村建设为辐射的一体化旗域城镇体系,加快推进旗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步伐。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拓宽推动城镇化的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办法,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城镇化进程。今后,我们要充分运用好这次考察成果,用四市的发展事实,教育引导全旗各族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认真查找思想、工作、作风上存在的差距,进一步解决想不想干的精神状态问题、敢不敢干的思想观念问题、会不会干的发展思路问题、能不能干的工作作风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危机意识和实实在在做事的思想,要破除在发展上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勇于创新,敢为人先;要破除封闭保守的落后意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好旗内旗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破除盲目自满、固步自封的思想,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总结新经验;要破除“官本位”思想,营造“有为才有位”的用人环境,力戒“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无为意识。从明年开始,旗委、政府将重新定位工作考核的项目指准,要重点对四个方面的工作进行考核,一是新上项目;二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情况;三是养殖业;四是生态建设。

(二)加大投入力度,搞好城镇规划,进一步提高城镇品位

实践证明,城镇化发展,规划必须先行。一个全面、科学、合理、超前的规划,不仅有利于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也利于吸引城乡生产要素的优化集中,促进社会经济更快发展。在城镇规划方面,我们还没有引起足够重度,没有真正树立规划是最大节约的理念。虽然从去年开始我旗陆续拿出123万元规划费,聘请有关专家修编完成了《海流图镇城市总体规划(2004—2010)》、《甘其毛道口岸建设规划》、《开发蒙古国资源、铁路、公路、支线机场等交通规划》和《金泉工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及各种产业规划》、《海镇新区建设2平方公里的控规和0.5平方公里的修建性详规》,但这些规划与所考察地区的规划相比,最大的不足就是我们的规划不成龙配套,我们只做了一个层面的规划,就规划论规划,规划设计的深度还远远不够。今后,我们要加大规划投入力度,不仅要修编总体规划,还要搞好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以及城市设计。要跳出就规划论规划的思维模式,用我们经营农业的经验去谋划城镇,把工业化、产业化等有机纳入总体规划,用一张图去指导工作的开展。要有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广泛听取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未来城镇发展的新趋势和我旗经济社会发展对城镇化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出具有超前性、科学性的城镇发展规划,留足城镇发展空间,确保规划几十年不落后。重点要对海镇的道路、排污、园林绿地等城镇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统筹规划,使地面建筑与地下设施、平面布局与立体景观、经济效益与环境质量等协调统一,做到分区科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要结合海镇新区开发建设工作,把党政部门综合办大楼、以整合上市公司为主的商务楼、政府广场、人民广场、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到新区,真正把海流图镇建成体现地区特点、民族特色和人文特色的舒展、生态、宜居地区,增强吸引力,精心打造草原边贸旅游城。甘其毛道口岸要根据互市贸易和利用蒙古国资源的特点,重点完善配套物流服务功能。要本着“经济重心”向山前转移的原则,把德岭山镇、乌加河镇定位在建设重化工基地和实现农牧业产业化这一目标上,来搞好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特别是重点服务功能设施要有超常规的建设力度。

(三)加大融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展城镇的容纳力

城镇建设的难点是缺乏资金的投入,没有投入上的保障,就难以取得较快的发展。而依赖等、靠、要,城镇建设也是发展不起来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多想办法,多出点子,把城镇建设与招商引资、盘活土地资源等有效结合起来,既可以通过政府的投入引导,也可以靠市场机制和优惠政策。今后,在融资渠道方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争取上级的城建投资项目和资金;二是争取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三是经营城镇重点是搞好土地的收储和招拍挂;四是财政挤一部分,特别是要将各种规费和城建维护税全额用于城镇建设。在资金使用上,要突出重点,不能撒胡椒面,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按照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将一些项目整合打捆,重点用于海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将甘其毛道口岸的一些贸易功能也转移到海镇。在融资方式上,我们主要依靠国有资产营运公司,按照“一个口子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大力实施“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发财、滚动开发”的模式,努力改善城镇的环境,扩大城镇的容量。按照这些思路明年我旗城镇基础设施重点实施七项工程,计划总投资10545万元。主要是投资735万元新建改造4.9公里道路;投资150万元完成5公里配套给排水设施;投资80万元种植400亩城防林和对新修改造街道两侧进行绿化;投资300万元改造1万平方米的海流图广场;投资4000万元实施集中供热工程;投资250万元统一实施人行道硬化工程;投资360万元实施给水工程;投资700万元实施路灯改造工程;投资4000万元实施房地产开发工程。

(四)制定优惠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政策的驱动力,以引导建筑企业投资和农牧民进城创业

我们属于边境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人口规模小,基础薄弱。要想推进城镇化建设没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显然是不行的。年内我们制定以下三个方面的优惠政策:一是要给建筑企业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在税收和规费的收取上要给予一定的优惠,以促使其开发更多的经济适用性住房和廉租房来满足进城农牧民的需求。二是要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户建设的原则,在城镇区域内划出一定的土地,分户标准建成住宅园区,以激发大家投资建房的积极性。三是要为农牧民进城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重点在户籍制度改革和劳动保障等方面要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实现由“离土不离乡”向“离土又离乡”,“人随户口走”向“户口随人走”,“先买票后上车”向“边上车边买票”的历史性转变。今后,我们要结合正在实施的“收缩转移”战略,重点对牧区的牧民实行分批次的一次性转移。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实行“三三三”制的发展方式,即三分之一的牧民转移到适宜地区从事种养业,促进传统畜牧业方式的转变和产业转移;三分之一的牧民加入城镇户,从事二、三产业或加入社保,为城镇经济的发展聚集人气;其他三分之一的懂经营、擅管理的牧民有偿使用退牧户和流转户的草场,实行保护性措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养殖效益。通过实行“三三三”制,最终达到老年牧民入社保、中年牧民转产业、贫困牧民入低保、学生保入学的社会保障机制,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五)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坚持产业立城建镇,进一步提升城镇的经济力

小城镇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农牧区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只有繁荣经济,小城镇才能永续发展。与此次考察的四市相比,我旗的产业化可以说是相形见绌。虽然我们资源丰富,但产业化水平较低,没有形成大气候。今后,我旗要坚持“立足资源优势而不唯资源”的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制定相适应的政策,推动一些产业在城镇区域内集聚,形成产业聚集区,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海镇重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并整合口岸的贸易功能,力争把海镇建成商贸旅游名镇。德岭山要做好与工业园区的对接工作,要把镇区与园区的规划统筹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工业强镇。乌加河建成经济重镇,石哈河镇建成绿色产业特色经济镇,甘其毛道口岸建成西部地区向蒙古国开放的国际大通道。

第11篇

编制好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日趋增多的情况下,科学编制和实施我县“十二五”规划,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有序推进,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二、“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编制“十二五”规划,必须根据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依据我省正在实施的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省会经济圈、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发展规划,深入分析、全面把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充分体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进一步明确我县发展思路,并提出相应措施。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贯彻以下原则:一是统筹兼顾。围绕加快发展,统筹全县改革发展与稳定、经济与社会、内需与外需、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协调发展;二是创新驱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三是绿色增长。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四是共建共享。统筹考虑富民与强县的有机统一。

三、编制“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一)编制总体规划。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是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为五年,展望到2020年。总体规划由县发改委牵头组织,提出规划思路并报经县政府批准后,委托省经济研究院研究编制。正式文本经县委、县政府审议,并于年初提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对外公布。

(二)编制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所编制的规划,它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安排该领域重大项目和政府投资的主要依据。“十二五”专项规划的规划期展望到2020年。专项规划由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具体规划任务见附件),其中,全县交通、水利、农业、工业、商贸流通、卫生、环保、教育、建设、科技等十个重点专项规划,必须邀请有资质的规划单位认真编制。各专项规划于年6月底前完成。

(三)编制各镇规划。镇级规划由各镇政府自行编制。镇级规划要更多地阐述与本地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力争编制成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规划。规划以“十二五”为重点,展望到2020年。规划中的地区支柱产业、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项目等应当与县级规划相衔接。镇级规划于年6月底前完成。

四、“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时间与步骤

根据省里部署安排,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现在开始到年3月,为“十二五”规划准备调研阶段。主要任务包括:召开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会议,组织课题研究活动,形成全县“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并上报省、市发改委。

第二阶段,年4月至9月底,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调研及纲要框架起草阶段。主要任务包括:组织规划调研、学习和衔接活动,提请县委、县政府审议“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形成规划纲要框架,起草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等。

第三阶段,年10月到年1月,为“十二五”规划修改、完善阶段。主要任务包括:组织有关方面论证,征询县人大、县政协意见,提请县委、县政府审议,最后由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文本并对外公布。

五、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县政府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组织,精心谋划,尽快拟定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凡是有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都要抽调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要充实规划部门人员,开展规划业务培训,形成精干的“十二五”规划编制队伍。要认真开展调研,提高规划编制的水平。各地、各部门还要根据规划编制任务,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第12篇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题会,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关系到的长远发展。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动员各方力量,科学编制全市“十二五”规划,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等下,市发改委主任和市长还将作重要指示,请大家认真领会,狠抓落实。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规划水平的高低,决定发展的快慢。要在当前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把握发展规律、找准发展方向、凸显发展重点、强化发展措施,实现科学跨越、和谐崛起,就必须立足现实,放眼长远,客观审慎地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和认真论证。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精心编制符合实际和未来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才能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一)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承接“十一五”发展良好局势的需要。“十一五”规划中,我们编制了全市整体规划和15个重点专项规划,完成13个重点课题调研,建立了近300个项目的项目库。由于各项规划起点高、看得远、考虑全,五年来,开发了一大批好项目,循环经济试点载入国家、省、市各级规划纲要;20多个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库,100多个投资在万元以上的项目进入市重大项目库。争资工作一年一个台阶,争资1.85亿元,争资2.26亿元,争资2.86亿元,争资5.22亿元,预计今年全市争资将达6亿元,五年累计可争资18亿元,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奠定坚实基础。在这样的前提下,坚持用继承的视角审视过来的办法措施,用客观的态度总结经验教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后的形势走向,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保持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二)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抢抓发展机遇的需要。未来五年,将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优势凸显期。从国家宏观政策看,“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深入推进中部崛起战略,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的政策取向将更加凸显;从全省的发展战略看,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一化三基”战略,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步伐,作为政策核心区和全省优先发展的中等城市,我市在推进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上享有独特优势。从我市发展态势看,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的工业体系初具规模,以规模种养为方向的农村经济更趋明朗,以屈子文化为内核的旅游业开始升温,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如果我们认识明确、思路清楚、措施有力,编制一个富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十二五”规划,与全国、全省和市的规划呼应好、衔接好,就可以在新一轮发展当中抢占先机、赢得机遇。

(三)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解决发展过程中突出问题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是,客观地、发展地看,我市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等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尤其是根据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我市无论在发展速度、发展方式,还是在发展质量上,任务都十分艰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构建“两型”产业体系,如何形成有利于“两型”建设的体制机制,如何承接产业转移,如何争取项目支持,如何应对“前面标兵越来越远,后面追兵越来越近”的形势,都需要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

(四)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加快项目建设的需要。近几年,我市之所以能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主要得益于有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当前,全市上下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要发展抓项目已经成为不争的共识。但与此同时,项目工作形势也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随着国家决策程序和宏观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项目建设的科学性、计划性、规范性不断增强,大量的项目将在不同层次的规划当中予以确定,机动项目、机动资金将越来越少。随着规划约束性的不断增强,靠跑关系、靠临时行动,促成项目尤其是大项目的可行性将越来越小。把项目挤进规划、靠规划落实项目将成为今后项目工作的主要切入点。我们必须通过编制“十二五”规划,把关系未来发展的大产业、大项目千方百计挤进全国、全省和市的规划盘子。只有这样,才能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起到打基础、谋长远的作用,才能使“十二五”规划不再是一个束之高阁的简单本子。

二、理清发展思路,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关键问题

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进军全省五强”的总体思路。实践证明,这个工作 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省、市的战略部署,也符合我市的实际,是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行动指南。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思路,努力把这一工作思路转化为加快发展的规划蓝图,做到“五个突出”:

(一)突出项目支撑作用,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要紧跟国家、省投资方向,精心筛选和编制好项目。一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要突出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湿地保护、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农村能源、环境治理方面的项目。二是交通电力项目。要突出通乡通村公路、市级公路、乡村客运站所、旅游专线和农村电网项目。三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突出水域综合治理、农田灌溉等项目。四是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项目。要突出屈子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项目。“十二五”时期,要确保全市争资30亿元,力争50亿元;开发重点项目400个,力争150个进入市级规划、60个进入省级规划、6个进入国家级规划。

(二)突出工业强市,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是我市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二五”规划编制要进一步明确我市工业强市战略的主攻方向,立足和挖掘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积极探寻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深化落实“一园两廊”的工业平台体系,真正发挥工业平台主战场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产业入园、要素聚集的思路,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区的服务功能,增强工业园区对项目的聚集力和承载力,同时,要规划好107国道和201省道工业走廊建设,不断发展规模经济,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三)突出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农业是的优势所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要扎实践行“农村城镇化、居住社区化、农民工人化”理念,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提高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上取得实效,重点扶持已经成形的牛、猪、林、菜、稻、薯等六大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实力进行调整优化,做优做特加华牛肉、蓉泰薯业、及时春金银花、长乐情甜酒、天井茶叶等龙头企业。要在培训农民、输出劳务上下真功夫,整合市内各类培训资金、项目,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的农民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技能、市场意识和增收致富能力。规划好农村住宅建设、公益设施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切实改变农村面貌。

(四)突出城镇建设,带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要突出新市工业新城和沿江旅游新城的发展定位,编制好城市道路、供气、供热、排水、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将我市打造成长株潭城市群及武汉城市圈的美食、休闲、娱乐及节会中心城市。要编制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充分挖掘和利用屈子文化、江湖泊水面等特色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大发展。编制好现代流通和服务网络项目,规划城乡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和商务信息服务工程,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五)突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等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不仅会影响社会稳定,还会动摇经济发展的根基。“十二五”规划编制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着力推进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抓紧推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发展社会服务产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抓住“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环节

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要立足课题调研,做深前期研究。调研课题是理清发展思路的前提和基础,课题研究成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成败。今天会上,有30个重点调研课题分解落实到了相关部门单位,这些课题包括发展的总体思路、区域环境、发展目标、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城乡统筹、对外开放、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环境资源、公共服务等方面。总体来看,这些课题基本涵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各部门务必组织最精干力量、整合最优势资源、花最大精力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确保今年4月上旬完成课题调研工作。

二要立足规划统领,做好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及制定年度计划的依据。我们要拿出主要精力,在研究30个重点调研课题的基础上,按照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衔接上位规划、已有的中长期规划和专业规划,在空间布局、约束性指标方面避免“打架”,力争使总体规划起到提纲挈领、统揽全局、指导发展的作用。一方面要全面分析国内外环境特别是经济运行情况,认真掌握了解国家“十二五”期间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另一方面要全面摸清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并做到有机结合。

三要立足细化落实,做实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对总体规划的落实。因此,编制专项规划一定要切实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按照市里的安排,初步确定组织编制生态建设、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城市建设、旅游产业发展、财政发展、商贸物流发展、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建设、交通建设、人才发展、教育体育发展、社会保障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民政事业发展、节能减排等30个重点专项规划。这30个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由相关部门牵头完成,专项规划的好与坏,决定我市总体规划质量的高与低,各部门一定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编制,按期如质完成。

四要立足操作可行,科学制定规划指标。一般来说,五年规划都会进行中期评估,个别部门和地方的指标因为某些原因在中期会作出调整。但我们希望“十二五”规划在制定初期就能进行充分测算,尽量在中期评估时不再做出调整。为此,在编制时,要科学确定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指标,加强民生、人文、资源、环境等发展指标研究,重点突出约束性指标。发改部门要与各职能部门,尤其是统计部门加强沟通衔接,对指标参数作细致论证和测算,确保指标体系科学、完善,既要有前瞻性,又要符合我市的发展实际。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

今天开始,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市发展大局的高度,立即行动,认真抓好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市里已经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日常工作,切实发挥好综合协调职能,确定具体工作人员,定期通报进度、研究工作、协调解决问题。各专项规划编制部门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门工作班子;一把手要切实加强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及时了解编制进度,认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其他部门也要确定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联系协调,及时向规划编制部门提供情况。

二要广泛参与,集中民智。编制规划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要特别重视提高“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采取多种形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参与规划编制的权利,规划初稿形成后,要注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要注意吸收不同的意见,努力使“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过程,成为加深认识市情、探索发展思路的过程,成为形成共识、凝聚人心的过程,成为群策群力、解决难题的过程。

三要主动对接,争取支持。这是我们做好“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可以说,我们的项目若挤不进国家和省、市规划盘子,那么我们的规划还没有实施,就已经失败了一半。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务必拿出跑项目的精神、经费、精力对接上位规划;务必要早请示、勤汇报,随时进行衔接沟通;要拉出工作清单,逐项进行落实,确保更多的请求、更多的项目进入上级规划当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对接靠实由发改局牵头,各部门参与配合;专业规划的对接靠实由对应部门负责,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凡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必须全力以赴挤进相应的规划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