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有关秋天的作文

有关秋天的作文

时间:2023-05-29 18:17: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有关秋天的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有关秋天的作文

第1篇

Autumn, cloudless, the autumn wind stroke.

Migratory birds are eager to fly to the south. Geese for a while in "people" glyph, neatly flew through the air, so, don't listen to the migratory birds that ringing the songs and calls of. The sparrows chirp to busy looking for food, the frog to dig holes, ready to sleep comfortably, such as spring up!

The orchard, a row of fruitful. Round apple like children face; Pear yellow, like a small bottle gourd; Red hawthorn like a small lantern; A purple grapes, like pearls were shining brilliantly.

In the field, the sorghum like drunk, nodding; Corn is sleeping in the yellow clothes; Soybean small slope in the belly, also jumped out; Chinese cabbage as soldiers lined up neatly arranged in in the vegetable garden. Farmers are busy reap the fruits of the year, from time to time heard gales in the field...

Ah, the autumn scenery is beautiful!

秋天,万里无云,秋风拂面。

候鸟都急切地飞往南方。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形,整整齐齐地从空中飞过,于是,再也听不到候鸟们那清脆的鸣叫声了。麻雀们唧唧喳喳地忙着找食物,青蛙抓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等明年春天起床呢!

果园里,一排硕果累累的景象。圆圆的苹果好像小孩儿的脸蛋;鸭梨黄澄澄的,像是一个个小葫芦;红红的山楂像一个个小灯笼;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

田野里,高粱像喝醉了酒,频频点头;玉米正在变黄了的衣服里睡大觉;大豆也小坡了肚皮,蹦了出来;小白菜像列队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在在菜地里。农民正忙忙碌碌地收获着一年的成果,田野里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

啊,秋天的景色真美啊!

第2篇

【习作要求】

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她)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习作指导】

秋天在校园里——桂花不知不觉地开了,银桂,白白的,纯洁无比;金桂,金灿灿的,富丽华贵。秋天在菜市场里——又圆又大的白萝卜赶上了小足球,还有脆脆的青萝卜,红红的胡萝卜,物美价廉,任人挑选。秋天在公园里——火红的枫林,像燃烧的火焰,像早晨的太阳,散发着光和热。秋天在农家小院里——树杈上,挂满了一串串金黄的玉米棒子;屋檐下,火红火红的辣椒,像一挂挂等待人们点燃的鞭炮。秋色扑上主人的脸,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这次作文就是让我们走进秋天,去描写一幅自己喜爱的秋天美图,说简单些,就是看图作文。那么,图是怎么选择的呢?从习作要求分析得知:这幅图可以是自己平时玩耍的图片,可以是报纸、杂志等课外读物上图片,可以是家里的照片,还可以是自己观察秋天景色后画的图片。要注意的是,所选图片一定要和秋天有关,而且是自己喜欢的,图片内容可以是秋天的景物,也可以是人在秋季里活动的场面。

选好图片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画面,做到观察有序,如从整体到部分,或从远到近,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反之也行。有序观察时还要细致,根据景物的变化(如:秋高气爽,天气渐凉,燕子南飞,橘子黄了,树叶落了……)弄清秋天的特点,以及与人物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关系,感受秋天的美;根据人物的外表特征,动作、神态,弄清人物在干什么;根据人物的衣着打扮、相貌,弄清人物的年龄、身份及性格等。有序观察也要合理想象,补充画面以外的内容。一幅图画是生活中的一个“定格”,我们要以画面为中心,大胆地推前想后,对画面做出合乎情理的补充。补充时,要让图中的内容“活”起来,就是不仅要看到景物的形状、颜色和人物,还要闻到景物的气味,听到景物和人物发出的声音等,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这样细致的观察,了解就多,感受就深,作文时就不愁无话可写了。

有话可写不一定能写好作文,只有写出秋天的美,才能写好这次作文。首先要按照自己的观察顺序来写。其次,为了突出自己确定的主题——可以是赞美秋天的美丽,可以表现秋天中人们丰收的喜悦……要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声音、气味、变化等特点写细致,并合理选用自己平时积累的描写秋天的好词好句,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具体。如《秋天的雨》中,扇形的银杏树叶——形状,淡黄的——颜色,香香的梨——气味,准备过冬的青蛙——变化,还有巧妙的比喻(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和拟人(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这样文章就生动具体了,让人读起来能身临其境,真确地感受到秋天的美丽。

习作写好后,要对着图片自己仔细检查,看是不是写清了图中的内容,是不是写出了秋天的美丽。自己检查后,再让同桌读一读,评一评,并根据他(她)的意见认真修改一下。

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多媒体教学;积极参与

我经过几年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的尝试,深切感受到多媒体犹如一缕春风,一扫以往作文课的枯燥沉庸,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1 多媒体辅助与学生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我们知道,播音员的语音平稳和谐,娓娓动听,主持人的语气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令人赏心悦耳。然而,每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教师既有播音员的声音又有主持人的语气,而在教学中运用录音媒体便能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没有或很少听到过的专家、名人的朗读录音怀有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会更加集中。用录音作示范和在因条件限制难于表现的伴奏、演唱等的情况下采用录音,可以使学生正确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声调,使学生认识改进自己的发声练习,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应有的意境。录音手段的运用,也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启发,指导教学。

2 多媒体教学与再现艺术形象

2.1 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

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观察深刻,感受、体验就深,就能触发写作动机,发现题材价值。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小学生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至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多媒体课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可将文字、声音、图象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如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时,先在电脑上显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并充分利用特写镜头、慢镜头、定格、重播等功能指导学生观察,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小白兔可爱的外形,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2.2 再现场景,能较好地解决怎样写的难点

由于再现场景,使观察的对象比较集中,观察的时间比较充裕,学生有充分的感知过程,还可以在再现的场景中自选画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事物,这样就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又培养了思维的多向性。我在指导写《美丽的秋季》时,让学生说“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想象不出,于是,我播放了有关秋天的一段录像: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幅幅金秋的美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果园,有麦田,有田野,有庄稼,有水果……看完录像,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争着说,“我到果园里寻找去秋天,我发现了黄澄澄的梨,我认为秋天是黄色的。”“我来到了田野,我发现了红红的辣椒,我认为秋天是红色的。” “我到果园里寻找去天,我发现了紫色的葡萄,我认为秋天是紫色的。”…… 紧接着我说:“我们大家发现秋天有这么多颜色,我们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学生的思维的到了充实和发展,学生开阔了思路。

2.3 大量、广泛地阅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通过Internet下载与学生作文相关的资料,也可以教给学生如何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方法,指导学生上网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以往要求学生阅读作文的内容,学生总是显得兴趣不浓,而现在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下载有关的资料时,那色彩鲜艳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唤起他们学习的潜在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情感。改变了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的被动地位,使学生逐渐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积极的知识探索者,主动的能力构建者。

3 改变过去评改方式

第4篇

一、利用多媒体能跨越时空的优势创设情境,提出要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息。”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作文教学,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写作。这样,学生就不会“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在一次指导学生写《介绍家乡》的作文时,我首先将多媒体制作的欣赏内容(即把采集到的家乡汉中的风光图片配上著名歌唱家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画面生动,歌声甜美)通过网络的手段展现在学生的电脑屏幕上,然后教师富有激情地诱发学生的表达热情:“欣赏了著名歌唱家那甜美的歌声,领略了家乡汉中那美丽的风光、富饶的物产,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感想,想把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吗?”通过情境的创设唤起了学生与本次作文有关的情感积累,让学生提前进入了写作的准备状态。

二、让多媒体走进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小学生对作文感到最苦恼的是“没啥可写的”,其次是“写不清楚”、“写不具体”。要帮助他们突破这些难点,必须根据其心理特点及“迁移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整体优势。

1.图文并茂,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写作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起来。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观察深刻,感受、体验就深,就能触发写作动机,发现题材价值。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小学生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致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多媒体课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可将文字、声音、图像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做出很好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如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时,先在电脑上显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并充分利用特写镜头、慢镜头、定格、重播等功能指导学生观察,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小白兔可爱的外形,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2.以说促写,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多媒体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情境。还是以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为例,当学生观察了小白兔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了很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了,学生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小动物!”“真有趣!”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们按刚才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向大家作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讲解员!”鲜明生动、图文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再现场景,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第5篇

一、启迪思维———发现美

在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把文章的结构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从中发现文章的立意之美,寻踪文章的语言美点———美在用词,如“”贬义褒用,极富动感、情趣;美在比喻———以最简洁的文字传达出最丰富的信息;美在开头,起笔突兀,出人意料;美在主旨———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美,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以美的心灵去领悟美,以美的眼睛去发现美,以美的行动去创造美。

二、丰富情感———品味美

作为美的载体,中学语文教材编选的课文蕴含了人类文化传统中各个领域的美,凝聚着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人生体验。“缀文者情动而辞大,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为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善于“再现”作者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美,产生情感的共鸣,震撼自己的心灵。中学语文教材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诸多的审美教育资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领他们细细品味文章的意韵美。老舍的散文大雅若俗,只要如实地闲扯下来,便成就了妙笔佳文。他深厚扎实的生活积累让个性的灵气渗透进每一个字眼儿,炉火纯青的语言使老舍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文章本是有情物,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处处流于笔端,溢于言表。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这样的句式,既写出了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作者的真情流露,他唯恐读者不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作者以情动人,令人身临其境。通篇都是娓娓道来,情恳辞切,犹如与不见面的读者促膝谈心,不时在进行着情感上的交流。这样亲切的文笔,使人们对济南的冬天倍感亲切。《济南的冬天》在老舍充满爱意的笔下,是那么明媚那么绚烂,短短的千字之文饱含深情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温暖如春的济南的冬天。

三、陶冶情操———创造美

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发现美、品味美的最终导向是实现创造美。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获得的审美教育运用到写作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陶冶情操,让他们在写作中去创造美、表达美。如今的作文教学,都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可在生活中发现美并且在文章中表现美、创造美,对一个中学生来说,是非常不易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练就敏锐的观察力———平淡的生活孕育着丰富的生活美,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得到生活的真谛,在生活的感悟和磨练中发现美、鉴赏美。

我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启迪他们在作文中创造美,“我手写我口”,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很放松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正值深秋季节,教师可安排学生去观察秋天的景色,寻找秋天的心灵感受和思考秋天给他们的启发;收集整理一些古今中外写的与秋天有关的诗文及优美语句,从中激起他们的灵感顿悟;让学生展开以“秋”为话题谈谈自己的收获———交流有关秋的诗文名句体味作者的情感、拟题训练,拟出自己欣赏的题目、交流展示题目,借以打开写作思路。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审美感受,可以把握住审美对象的特征,把对美的创造融入自己的作文中。

四、结语

总之,中学语文教材,似一股清泉,注入学生干涸的心,浇灌着学生心田中美的花朵。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张扬这种审美情感教育。在愉悦的审美情感教育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创造美的情感。

作者:郑立池 单位:宁晋县第三中学

第6篇

摘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采用“身临其境”教学法,根据教材和作文题材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使语言训练和发展智力二者统一在情境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小学作文 写作文 有效手段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有生活才有语言。可以说,离开了具体的生活情境,一个人在孩提时期无法学会语言,少年时期也是无法学好语言的。而且情境教学具体形象,为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

通过图画、摄影、音乐和文学语言的描绘这些艺术的手段,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教材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过去,讲读课运用的“发胖式”的分析法,确实流弊很大。它的症结是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破坏了文章的意境和整体的美,减弱了教材的感染力,孤立地讲授基础知识。而情境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促使学生细致地观察了解客观事物,深切体察自己的感受,从整体上去理解词句,加深对教材的领会。通过师生动作的演示,创设和教材有关的情境,进行语言的基本训练。

在教课文时有效地使用“提示语”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人说话时的种种神态动作,从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提示语,我设计了两个情境,两个动作。一是指名一个学生演示动作:欢蹦着进教室,同时说:“我们班上得红旗啦!我们班上得红旗啦!”一是我自己微笑着说:“小朋友好!”分别训练说一句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神态的句子。演示时,全班学生一个个凝神视之。从他们的面部表情可以知道,此时,他们的大脑皮层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这种兴奋性越高,注意力就越集中;注意力越集中,观察得就越持久,越真切。这就向学生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加之要求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这必然促进学生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积极思考,竭力从他们胸海中“词语小仓库”里挑出一个个合适的词语加以描述:“××连蹦带跳地说:‘我们班上得红旗啦!’”“××欢天喜地地说:‘我们班上得红旗啦!’”“李老师满面笑容地说:‘小朋友好!’”“李老师亲切地说:‘小朋友好!’”用了十多个不同的词语来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促使他们把词和形象结合起来了。而那种干巴巴的文字形式上的变换和组合,学生不仅索然无味,而且收效甚微。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不到进一步的培养。

因为学生在观察、感受时,管形象思维的大脑的右半部兴奋,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情境时,管抽象思维的大脑的左半部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就可大大挖掘大脑潜在的力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学习语言,而不致感到疲劳。

结合教材或作文,把学生直接带入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去,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的训练。这种身临其境教学法,往往是从观察入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知材料。学生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认真的观察有利于他们有感而发,触景生情。我带学生登高望远,让学生认识家乡的美景;教学“春天”的一组教材,我带他们到公园的花丛、草坪、树下、水边找春天;秋天来了,我又结合课本中有关秋天的内容,带他们去观察庄稼成熟了的丰收景象;初冬时节,我又带他们到野外、到农家院和田野里去认识初冬特有的景象,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

带学生去观察大自然,就是带学生去认识世界,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世界上再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教师了,因为她能教给你无穷无尽的知识。所以大自然绚丽的画面,是我常常选取的情境。情境要让学生感知,才有所表达。感知目标鲜明,才便于学生进行对象的分析、综合;对象的分析、综合的过程,正是学生智力积极活动的过程;而智力活动的过程,便是学生内部语言发展的重要过程。事先,我总是一个人到野外去,认真选取感知目标,并从景物远、中、近的层次确定观察的角度,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

确定了感知目标,还得考虑好带有启发性的导语和提问。例如:我带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带领他们到农家院观察一大片丝瓜棚。指导他们先看棚上的花的色彩、形状和花上飞舞的蝴蝶,然后看棚下的瓜,向学生提问:“你们看,那大丝瓜该多大啊。你们的手臂和它比比看,哪个粗?”“那些小丝瓜躲到哪儿去了呢?”这些导语和提问,激起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使他们观察得精确,表达的内容也就具体了。学生这样描述丝瓜:“我们来到农家院里,眼前是一片丝瓜棚,棚上开满了一朵朵小黄花,真像一只只金色的小喇叭。棚下挂着一条一条大丝瓜,有的比我们的胳膊还粗呢!小丝瓜呢,它比不过大丝瓜,就不好意思地躲到绿叶背后去了……事先考虑好导语和提问,指导学生观察时才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当然,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还要因时制宜,让学生去攫取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作文时就无须搜索枯肠,他们的作文虽然短小,总是言之有物,没有空话和假话,很在生活的情趣。因为在情境教学中学生的智力和语言都得到了发展。

第7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要想让学生们爱上写作,就要引导他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让他们能在生活中发现可写之人,可写之事。另外,我们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重视他们的不同意见,善待他们的创新想法,让他们能自觉地去追求创新,彰显自己的个性潜能。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一、素材积累——个性化作文的基础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是说,要想写好作文,我们必须注重素材的积累。现在有很多小学生都害怕写作文,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感觉没东西可写,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他们的思维也都被局限在固定的范围之内,像在家的一日三餐,在校的读书作业,视野相当的狭窄,而且很难突破常规去写作。事实上,可写的东西是特别多的,事事都可作文,时时都有作文,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可是学生因为年龄小,知识积累少,眼界不开阔,他们对身边的宝库视而不见,不知道拾取和积累。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注意积累素材,并学会用素材中的写法,换一个角度看周围的一切,让他们慢慢地体会周围就有无数的珍宝。当然,个性化写作也就是要引导学生打开身边宝藏的大门,让他们能乘上飞毯,飞进那神奇的峡谷,获取不一样的灵感,写出不一样的作文。

茅盾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薄。无论到哪里,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这就要求学生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人们也常说:“作文功夫在课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引导学生们学会捕捉素材,还要组织学生多读好书,让他们在书中吸收营养,拓宽知识面,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丰富写作素材打下基础。在开学时,我就让学生准备两个软面抄:一个做摘抄,一个做观察记录。这样他们会随着记录的增加,不断地从身边的世界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及自己真实的感觉和体验,他们的作文也会渐渐变得与众不同。

二、个性指导——个性化作文的关键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以生活为源,以兴趣为先,以个性的展示为主线,以习惯的养成和培养创新精神为终极目标。因此,我们要为学生们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们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们自由表达,提倡自主拟题,文体不限。“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们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的独特视野。

例如:在一次秋游结束以后,我让同学们写一写与秋天有关的作文。我没有限定写作的方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写游记,写诗歌,写散文,只要是你喜欢的,或者是你擅长的,你都可以用。当作文交上来时,我发现多数孩子写的是游记,他们用自己不同的视角去写秋游中看见的景色,听到的话语。还有一些学生写的是散文,文中没有涉及秋游,而是写秋天的景色,不仅谈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而且谈了自己对于秋天丰收景象的向往。还有一位学生写的是诗歌,虽然看起来不太对仗,但是他也写出了自己的风格,秋景和秋游被他融合到了一起,看起来像是一首打油诗,当我让他朗读时,学生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这样的作文形式是学生喜欢的,他们可以通过自己不同的想法,让他们的作文更具有灵性,更具有个性。

三、多元评价——个性化作文的方向

作文个性化的评价要从学生自身出发,尽量放大他们作文的优点,少说缺点,要善于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因此,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哪怕只看到一个好词,我都会用红笔把它圈出来,给予鼓励。针对学生的作文,我还会采用综合讲评、佳作讲评、个别讲评等方式,来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即使是滑稽可笑的,只要他能写出自己的个性,我也会予以肯定,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去进行指导,让他们的个性之火呈现燎原之势。

例如:在一次作文课时,我让学生写一写20年后的自己。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的理想,写出自己的成就,写出自己的风格。当作文收上来时,我先批阅了他们的作文,在有闪光点的部分,给予肯定,并在作文本上,写下了许多赞扬的话语。之后,我在课上又让学生们互评,如果觉得老师说得不准确,可以直接用铅笔帮老师修改评语。如果你能在同学的作文中发现闪光点,你也用铅笔把它们圈出来,一会与同学分享。我在说完之后,学生们都带着兴奋的心情去阅读同学的作文,他们很专注,因为他们想找出同学的优点,也想学习一下同学的写作方式,更想窥视一下同学的理想,发现同学的小秘密。当我再次把作文收上来时,我发现作文的内容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好多孩子竟然用铅笔帮同学续写作文,把自己的想法加入到同学的作文中。虽然有些脱离了主题,但是我还是看到了他们的良苦用心和他们的热情。之后,我在评讲作文时,给予这些同学充分的肯定,看着他们笑容满面,我也为他们开心。这样的评价形式是学生特别喜爱的,他们不仅能通过老师的批阅吸取别人的优点,还能通过自己的批阅发现别人的优点,对于他们自己作文的提高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想让学生们的作文具有个性,首先就要尊重学生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个性就是尊重他们的生命。我们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运用自己的方式去进行个性化写作,学会用不一样的方式去评价学生的成果,让他们在写作中,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起他们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写作中释放了个性,让写作成为了他们张扬个性的舞台。

第8篇

现行语文课本中有关景物的描写是非常多的,但类型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

《珍珠泉》一课,“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深褐色的石头,能看见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这段是属于自然风景的描写,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美景怎能不吸引游客呢?《十里长街送总理》:“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又如《小英雄雨来》一课,“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许多芦苇……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这两段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前段写去世后,首都人民为他送行的情况,的逝世,全国人民是无比悲痛的。“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短短两句自然环境的描写更创造了悲痛的气氛。紧接着后边的语句是“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挤满了男女老少”。体现人们不怕任何困难为送行,也体现人们对的热爱。后段是对《小英雄雨来》美好家乡环境的描写。“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十几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体现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课本中《我的战友》“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呼呼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噼噼啪啪地响。我忽然间闻到一股浓重的棉焦味。扭头一看,哎呀!火烧到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体包住了。”这段是对战斗场面的描写,但它是段有景物、环境、人物的综合描写。衬托了为革命壮烈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据现行课程标准看,小学还是以记叙文为主,即记事、记人、叙景。那么小学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写景呢?我觉得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首先要从身边的事物或周围的生活开始,抓住人、物的特性。一年四季,寒来暑往,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春天,杨柳依依,花草遍地;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教师应结合课文中的范文,布置有关写景的作文。

例如:《春天》这篇作文,可引学生出外,以春游的方式去田野、河边,观察花、草、树木的颜色、生长状况;去河滩观察鸟类的活动情况;人们的劳动、钓鱼等场面。又如:《我们的学校》这篇作文,可组织学生由学校大门前开始,逐渐向里观看校园里的树木、花草及教室是怎样布置的。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我们应怎样爱护学校?怎样刻苦学习?这样按观察顺序把观察对象勾勒出来,要求学生看到什么,怎样想的就怎样写。结合写作文,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景物描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基础上,因人、因事、因环境而写好景物,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9篇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表达、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出来,发表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表现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在学生的作文里渗透着他们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认识。教育管理者曾提倡教师经常写一些教学后记,总结一下成败得失,这样的体会文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由此我想到,教师在教学生作文的同时,如果能指导学生写点作文后记,也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作文教学中,我作了一点尝试,尝到了甜头。我深切得感受到作文后记能为作文教学点亮一盏灯。

何谓“作文后记”?顾名思义,就是学生的每篇作文写作评改讲评之后,学生写的本次作文的得失、思想认识以及作文修改方案等的文字记录,一般附于本次作文之后,故取名曰“作文后记”。

“后记”都写些什么内容呢?什么都可以写,只要与本次作文有关即可。比如,你在作文中写的事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其中哪一点最能打动自已?写作时最感困难的是什么?当时怎么克服的?评改时最满意的是什么?今后应该注意什么?评改他人作文的收获有哪些?自己作文之前和评讲之后的认识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在后记中畅所欲言,篇幅可长可短,形式不拘一格。由于要学生写的东西都是学生在作文活动中刚刚体验过的,因此他们写起来不仅不以为困难,而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般都能在一、二十分钟内自觉、迅速的完成。我后来不用强调,每次作文,在评改后自然附上“后记”,说明学生已经把“后记”当成是作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以上问题,有的是文章内容的补充,有的是作文写法的评析,有的提出写作中的问题,请教师帮助解答,……读这样的后记,我每次都很高兴,因为其中既包含了学生对教师的充分信任,又有学生在创作上认识的提高,更有对创作规律的总结。当我把其中一些挑选出来连同文章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时,学生们更是指点议论,情绪活跃。

其实,“作文后记”就是一个学生相互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由于是建立在评改讲评的基础之上,所以作文水平得以逐步提高,“后记”本身也越写越长,越写越丰富,学生作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写作文后记大有益处。正如一个学生在毕业前的一次作文(题目是《“作文后记”得失析》)中说的那样:“总之,我认为,写‘作文后记’,不但提高了我们的写作能力,而且使我们养成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写‘作文后记’,好比是老师交给了我们一把金钥匙,带上这把钥匙,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可以随时随地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获取我们所需要的知识。这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我深切地体会到指导学生写“作文后记”,就好像为作文教学点亮了一盏灯,获益多多:

第一,它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沟通作用。许多学生通过“后记”把自已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向教师提出;教师也通过“后记”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讲评作文也有了切实的依据。如学生梁陈在《父亲,我理解你》一文的《后记》中写道:“在这篇文章中,我觉得结构搭配上有些不理想,在对父亲的情感表达中还有些不充分,不能说出心中想说的所有话,当提笔时,我感觉可说的话很多,但就是不知怎么安排处理,写完后自已都感到很散,前后关系混浊不清。”我找来学生,就他所拥有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学生后来又重新修改了一次,比原文进步很多,事例更典型,抒情更充分。

第二,学生可以在“后记”中总结自已的写作实践,有利于提高和再创作。学生刘心悦在《秋》的《后记》中写道:“我们写秋天,大多都是先描写金黄色的谷穗,然后就是金黄的树叶落下来了……意味单调,不能更深刻的写出秋天特有的情调。我认为,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切身投入到自然中去。叶文玲(初三课文作者,作家――笔者注)也说过,作文要写真情实感。确实,秋天如果没有切身的体会是很难写好的,所以说,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学会体验生活,感受自然。”她又写道,“如何写好景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首先,要抓住景物特征;其次,要有顺序写,否则就显不出它的美了;再三,动静结合,无论什么文章,光写静景或光写动景,都会失于片面;再则,还要注意情景交融。”看,文学源于生活的理论和创作理论,学生自已通过“后记”就体会到了,胜过教师枯燥的说教百倍。

作文教学,是一项繁重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如果企图得到什么“锦囊妙计”、“灵丹妙药”,希望“抄小路”、“走捷径”,那简直是异想天开。作文教学,必须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不知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总目标是“千里”“江海”。而每篇作文的具体目标是“鲑步”“河流”,由于“作文后记”的目标明确,要求适度,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更能激起他们追求新目标的强烈愿望。这样,引导学生每次写作文向前迈一步,一步一个新台阶;步步相连,阶阶相接,一期下来,便登上了一层楼。期期登楼,年年攀高,初中三年,学生的作文能力自然提高。

第三、反馈及时,纠错迅速,提高了教学效率。心理教学实验表明:学生及时反馈比延时反馈效果好。传统的作文教学多为间周一次。上周写的作文,等到下周才能与学生见面。作文的目标与要求,学生早已遗忘无余。此时的讲评,劳工费时效果甚微。写“作文后记”老师可及时审阅趁热打铁,教学效果较好。

另外,教师从中也深得好处。虽然学生自已的评语不一定都比教师把握得准确,但“后记”中的思考以及具体性都是教师很难篇篇顾及的,有的“后记”甚至就是思想的火花。有了这样的评语,教师还要多说什么呢?对学生的评语加以肯定就好,省时又省力,事半功倍。作文后记是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把握好这一环节,并持之以恒的贯彻始终,就好像为作文教学点亮了一盏灯,为师生照亮成功的路。■

第10篇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3—4年级习作的要求有:“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的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要求,强调了乐于写、乐于读;强调了新鲜、新奇有见闻。要让学生乐于写、乐于读,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激发学生兴趣,和学生互动,使每个学生主动参与。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三年级学生才刚开始接触作文,要让他们对作文产生兴趣,使之产生愉悦的情感,从而进一步让他们产生求知的需要。这时候,作文便顺理成章了。感受到写作文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在作文起步教学中的一些小做法。

一、让作文悄无声息地来

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以儿歌和韵文的形式出现的。这些文章短小精悍,简洁易懂,贴近儿童生活、富有意趣,很受孩子们的喜欢。在上阅读课时,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特点,启发学生想象,练说练写,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悄无声息地走来。

例如:在学习《阳光》一文时,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发挥想象,根据课文中的重点句:“________,因为有了阳光,___________。”学生续编出了这样的语句:

公园里的小花,因为有了阳光,脸蛋更红了。

林子里的小鸟,因为有了阳光,歌声更美了。

湖里的水,因为有了阳光,更像一面大镜子了。

学校里的小朋友们,因为有了阳光,更加快乐了。

……

再如《妈妈的爱》中有这样的诗句:“有一个很热很热的晚上,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为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诗中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当学生通过品读诗文感受到母爱的平凡与伟大的同时,我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去发现自己的妈妈无私的爱,他们罗列出了:

有一回我遇到了一个难题,

妈妈给我耐心地讲解,

那声音温柔极了。

啊,妈妈的爱是轻柔的话。

有一次我摔倒了,

我趴在地上伤心地哭了,

妈妈转过身,

对着我微笑,

鼓励我爬起来,

啊,妈妈的爱是甜甜的笑。

就这样,悄悄地把写话说话练习融入到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了当诗人,当作家的成功,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习作热情,更加乐于表达,乐于书写。

二、给作文教学换件新衣服

很多的作文课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按照老师说的去做,要么是冥思苦想,半天写不出来,要么是写出的作文,千人一面,太多雷同。我给我的作文课换件新衣服,在作文教学过程事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设计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在教学第五册第四单元写观察日记这个单元里,我给作文课换上了新衣服,设计了几套方案。第一个方案,让他们写一种玩具。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玩具,成立了一个“玩具交易市场”。在这个“市场里”学生要相互介绍自己的玩具的外形、质地和功能,尽量把自己的玩具推销出去。学生情绪高涨,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把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的愿望,这时让他们写作文,便是水到渠成了。

第二个方案,让他们写一种水果。首先,创设情境。“开县这座移民新城正在蓬勃发展,很多城市甚至国外很多人都知道了开县这个地方。我们开县正在着力打造旅游行业,开县被称为‘帅乡、桔乡、金开县’,今天,我们就要向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推荐我们的桔子,县文广局正在征集各类文章,也请小朋友们帮着设计一个有关桔子的广告。”听了这个消息,学生们喜笑颜开,跃跃欲试,表现出一种特别强烈的参与欲望。这时,我拿出准备好的桔子,引导学生观察、品尝;在观察和议论中,学生对桔子的色、形、味有了具体的了解。还在热烈活跃的讨论广告词过程中,明白了很多有关桔子的知识,提高了习作兴趣,开拓了学生思路,作文的命题也有创意,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还有让孩子给劳累一天的爸爸妈妈泡一杯热茶,和父母交流,一起品尝那杯茶,然后很多学生自愿写出了日记。学生既觉得有话可写,也觉得这样做很有意思。

三、把教材中的课文来个大变脸

皮亚杰说:“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上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三年级学生习作刚开始起步,没有什么写作技巧,怎么才能写出好文章,仿写是一种好办法。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156-01

一 走进自然, 感悟生活之美

写作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表现自然、社会生活的美,为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自然中,教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对大自然的感悟,从“迎春”的第一朵小花到严冬的几株傲雪的腊梅,从乡间的小桥流水到城市的高楼大厦,从春天飞来的第一只燕子到秋天的第一片落叶,都能去感知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春夏秋冬及早晨黄昏的变化去细心观察,去深入体会,写一些作文、随感片段,要求学生能抓住每一次外出的机会,去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在生活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比比皆是,其中又蕴蓄着精神、品德、情操、性格、人情等美好的心灵内容。因此,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材料,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观察力去透视点滴的生活细节,由小见大,可以在现实中感悟丰富生活内容的同时,引发心灵的震动,产生写作激情。

针对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轻松的校外活动。如春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野外踏青、放风筝,到桃园中去看桃花等,让学生畅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醉在诱人的花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畅想美、创造美,用真挚的情感去作文;秋天,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农田参观,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田野的美景,仔细观察田间农民在忙些什么,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并让他们用笔、用自己的心去描绘自然的可爱,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观察生活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还要全身心地去感受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时要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从而唤起对所要表达的人和事的丰富情感。生活是培育想象之花的沃土,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浮想联翩,创造出新的形象。

通过以上两个途径可以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抒发出真情实感。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力、审美感受力。在作文教学中通过采取情境教学,融入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可以有效地使以上三方面得到培养。

二 增强阅读,感受作文之美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前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美,并以美引美;后者可以使学生借别人的审视眼光和审美趣味来培养自己的眼光。学生阅读文质兼美的文章,能够在广泛的涉猎中不断吸纳,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一切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课文中生动的艺术形象、优美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可引导学生品词赏句、反复吟诵,从课文字、词、句、篇的学习中体味到文章所熔铸的美的情感,欣赏到语言表达的美的旋律。例如《石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这里赋予了石榴喜悦的心情和动人的笑容,石榴的笑姿和它成熟了的形状是那么吻合。读了这一段,学生不仅掌握了石榴成熟时的特征,而且还被作者的喜悦心情所感染。众所周知,模仿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也是任何一种学习过程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则能提供数量更多、内容更广、体裁更多样的学习范例。

第12篇

莫怀戚看到“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看到“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看到“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冒着水泡”,就联想到了它们共同的内在本质“生命”。这样的联想是很富诗意的,它可以使读者得到审美的体验。他又从“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中,联想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如此意味隽永的效果,就是通过由小及大的相类联想达到的。

联想的方式很多,其本质就在于由此及彼。生活阅历丰富,情感细腻的人,说话写文章往往善于即物起兴,引经据典,妙“喻”连珠。如何使联想合乎情理、富有情趣且使情感主题得到升华,七年级上册的不少名家大作,都给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范例。

联想,可以由物到物,其核心在于细致的观察。比如朱自清的《春》。作者写“野花”,就抓住了杂花遍地、生机勃勃的特征,联想到了“星星”和人的“眼睛”,把野花在阳光下闪闪烁烁、“渐欲迷人眼”的盎然生机表现得生动传神。再比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写到“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时,联想到了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渲染了唯美浪漫的意境,一下子就触发了读者心中对美的向往。

联想,可以由物到人,其关键在于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还是《春》一文,作者由“春”联想到“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这样的联想把春天拟人化,读者眼前似乎站着一个美丽鲜活的生命,强烈地激发了读者对春天的热爱珍惜和赞美之情。

联想,还可以由物到理,要自然贴切而不生硬牵强。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和席慕蓉的《贝壳》。宗璞由“花事”联想到“人事”;席慕蓉由贝壳里的生命联想到自己的生命――两位女性作家不约而同地从身边的事物中感悟到了生命启示。如果我们有心,可以经常作这样的“触景生情”的自我训练。这样的联想感悟对于七年级的同学来说尤为重要,它可以使我们的精神家园更加充实,也可以使我们的思想人格更加成熟。

联想,也可以由此事到彼事,其要点在于适宜有度不旁逸斜出。比如《散步》中,写到母亲“现在很听我的话”时,联想到了“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魏巍《我的老师》中,写到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是多么的依恋”,就很自然地联想到暑假的一个夜里,“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要去找蔡老师的情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联想到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其实全文所写有关母亲之事,都可以理解为是去北海看所产生的联想。叙事散文的写作,就是要学会围绕主题,合理有序地展开联想或想象。先尝试发散联想,再进行合理剪裁。

神话、童话包括寓言故事的创作等,就更多地需要想象。但它和联想一样,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积累和审美品位基础上的。所以说,多亲近自然,多体验生活,多阅读积累,从而陶冶性情,拥有善于体察人情事理的慧眼慧心,永远是写作的真正秘诀。

一 故事接龙(七年级课文题目串烧)

这一个《秋天》的夜晚,静谧得只听见草丛中《绿色蝈蝈》的吟叫,和那偶尔飞过的夜枭的鸣叫。星星们仿佛都去陪伴《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了,《紫藤萝瀑布》也早已在夏和秋的《风雨》合奏之中消失不见,握着《我的老师》送给我的毕业礼物――《贝壳》,《春》来时,老师在《散步》中和我一起背《金色花》的情景依稀还在,那低回悠远的声音就荡漾《在山的那边》,如今,我只有《秋天的怀念》。老师,你感受到了我的《秋思》吗?

叶有容|浙江省舟山市第一初级中学七(3)班

假如爱

就和我一起《散步》

不想一个人《走一步,再走一步》

仿佛《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低吟《秋天的怀念》

假如爱

就送我一朵《金色花》

不要那《羚羊木雕》和《皇帝的新装》

不要让《我的早年生活》,搁浅《在山的那边》

假如爱

就陪我去《观沧海》

不要只在《化石吟》中

感受《钱塘湖春行》和自然的变迁

假如爱

就成为《再塑生命的人》

《虽有嘉肴》,也不如和我一起在《风雨》后

终于迎来温晴的《济南的冬天》

舒一诺|浙江省舟山市第一初级中学七(3)班

【师说】

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课题串烧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培养他们合理联想或想象的能力。但这种方式也容易流于形式,学生满足于课题的堆砌,结果是只见“课题”不见主题。但这两位学生立意在先,选“题”在后,富有创造力。第一位同学由“秋天”这一词得到启发,扣住对老师的怀念这一主题进行联想和想象;第二位同学以诗歌形式阐述对亲情的理解,构思新颖视角独特,选用课题自然巧妙。两段文字虽短,但良好的语感和联想想象能力,令人赞叹。

你们好!

在《作文新天地》(初中版)2013年第12期第9页,《请给我一片蔚蓝的天空》中有些语句错误:第二段“我不知看了多少年,今日终于在我手心呈现!”改为“今日终于在我手中呈现”会比较好;“我强忍着湿润的眼眶”改成“我强忍着满眶的泪水”会比较顺;第四段的“无可奈何花落云”是否有错?希望你们可以采纳我的建议!

天天快乐,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