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时间:2023-05-29 18:17: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系统运维服务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第1篇

用户不发短信了,那他们用什么拜年?并不是打电话。根据统计,2014年春节运营商移动电话去话总时长只有平时通话量的3/4,也低于2013年的假期总时长。

用户们或许是在上微信,或许是在上来往,或许是在做其他,总之,他们转移到了其他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之上。从除夕到初七的8天里,全国平均每个手机用户使用46.6M流量,比2013年平均每日增加了63%。

从2014年国内三大运营商财报分析,三大运营商的主要收入由语音转向数据。运营商的数据业务受到OTT的激烈竞争,逐渐被管道化。财报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语音业务收入3090亿元,减少467亿元;数据业务收入2531亿元,增加462亿元,增长22.3%;其中,中国移动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115.1%,收入同比增长42.9%。中国电信手机上网流量收入341亿元,增长50%。中国联通移动宽带业务收入1058亿元,增长17.9%。

传统语音、短信业务收入急速下滑,数据业务的增长未能填平语音业务的亏欠,这是运营商营收减少的重要原因,而支撑数据流量高速增长的网络投资和管理网络的成本不断增加,运营商遭遇“增量不增收”。

面临互联网业务及移动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传统电信运营商受到原有竞争对手(运营商之间)和新的市场竞争对手(如OTT厂商)的双重挤压。运营商如何在变革中制胜?

抢占数据服务制高点

互联网时代,运营商目前最重要的是抢占数据业务服务质量的制高点,控制管道,按质定价,利益共享。

首先是保障,一张高质量高性能的网络是运营商数据业务运营的基础,在此之上实现对移动互联网各种OTT应用的质量和用户业务体验的可视、可管、可控。

其次是合作,与OTT企业、内容提供商合作发展,创造竞争环境,鼓励高带宽、大流量应用迅速发展,提高管道的核心地位,让行业各类玩家意识到业务质量的重要性。

最后是转变,主动进行运营模式革新,从以网络性能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同时挖掘管道中的数据价值。

下一代运维

中兴通讯为面临转型的电信运营商提供下一代运维服务理念。以商业价值为导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构建自顶向下的运维体系,实现网络运维智能化,提升网络运维效率、降低网络运维成本;实现用户业务体验的可视、可管、可控。

中兴通讯下一代运维服务理念包括四层:智能运维、业务运维、体验运维和价值运维。对应两大方案:智能运维管理服务方案和业务运维管理方案。

移动,精准,主动的网络运维――智能运维管理服务

中兴通讯智能运维管理服务解决方案是集组织变革、业务流程演进、工具改造等服务方案要素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组织架构上要实现扁平化和集约化,依托完善和规范的运维支撑系统进行低成本、高效率的集中化运作,进行全程全网的调度和管理,改变“各自为政”的建设和维护模式,逐步实现网络资源和网管支撑系统的合理分布。

在业务流程上面,立足新时期网络运维特点和智能化运维支撑系统服务优势, 以服务品质为核心建立并管理好基于Etom、ITIL国际标准框架下的运维流程。

在系统和工具支撑方面,适时引入创新运维平台、融合多厂商、多制式的智能维护工具,并采取新时期网络和服务需求相适应移动、准确、主动为特点智能运维模式。

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运维转型――业务运维管理服务

中兴通讯业务运维管理服务,以工具和流程为基础,为运营商提供跨越业务层、用户层到商务层的管理服务支撑。

业务运维管理方案提供全面且精准的业务质量管理。丰富的业务质量KQI建模经验,可对各类热点业务(网页浏览、在线视频、应用下载、即时通信等)建立多维监控模型,实时掌握业务质量情况。

该方案提供六种定界定位分析方法,跨越业务层、网络层的多维分析,实现用户投诉自动定界至问题网元(终端、基站、SP、无线、有线)。

零距离感知终端用户的真实业务体验。丰富的用户体验CEI建模经验,准确评估、实时发现并处理用户体验问题;用户投诉与用户流失趋势预测,预测准确性达70%;网络NPS管理模型,结合流程、工具和组织提高网络NPS。

第2篇

【关键词】 中国移动集团 电子运维系统 整合

一、引言

在中国移动集团的电子运维部中,有两大工单系统,即电子运维系统和集团NOC,系统的开发商也是不同的。对于集团电子运维系统,负责处理生产指挥及客户保障相关事宜;对于集团NOC工单系统,则负责处理网络中的故障。根据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集团内部的发展目标而言,这两大体系今后将会从集团内部开始,逐步实现整合,在外部设施中主要表现出一个完整统一的电子运维体系(EOMS)[1]。

二、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于科大的电子运维体系和集团NOC系统,是两个独立的体系,需要分别进行建设。他们均在J2EE的B/S架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其他方面有较大差异。目前,有以下问题。

1、两个系统给运营与维护带来不便。相对于移动集团内部的运维工作人员来说,可以登录这两个大系统进行各项功能的实现,不过,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为了逐步实现工单流转的情况,一般是采用系统接口的形式,将省集接口与集团的电子运维体系进行对接来实现。

2、流程不能贯通。对于流程往往不贯通,选取移动故障申告处理流程作为例子来说明,目前,CNOC以科大电子运维系统为核心,采用科大的电子运维体系,来收取一些客户的申告,如果出现了移动故障,都是由集团内部的NOC工单系统进行维修处理,由此可见,这是两个分离的程序,在管理上,这两个流程需要对接,最终实现协同监控与处理。

3、缺乏互操作性。在两个系统之间,有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尤其功能调用方面。比如说,在移动集团中的NOC工单体系,经常会使用到呼叫中心,这就需要运维体系进行作业规划,以实现这些功能。而这两个系统被整合为一个统一的集团电子运维系统,对外提供功能模块供集团和省运维人员访问,包括:生产指挥、客户保障、网络保障等,其中,原厂商开发这些对应的功能模块[2]。

三、系统整合方案

3.1 同质紧耦合方式

同质紧耦合的方式运用的系统是集中式的,作为一种彻底性质的整合,在其内部系统,耦合的程度是比较高的,能够在系统内部进行很方便的调用。同质紧耦合方式一般有两种设计方案,他们都选取一样的数据库、J2EE应用服务器以及流程引擎。唯一不一样的就是在流程引擎上,方案1选择的是BPS 6.0 for J2EE,方案2选择的是BPS 6.0 for EOS。以方案 1 作为案例来说明,在同质紧耦合的方式下,在同一个平台上,系统进行开发和部署,各个模块之间能够自由地被调用,所以,一些问题都轻易地就解决了。

3.2异质松耦合方式

异质松耦合方式,这是对于现在的系统改造影响最小的一种手段。根据移动集团电子运维体系的现状而言,最可行的方案为:不改变系统的总体架构,运用Web Service接口来将双方的操作流程联系起来,都由一个门户去完成界面的展现以及单点登录。在外是一个统一的体系,在内则是独立的两个系统。运用此种方式能够实现目标,做出的改造成本也最低,不过在接口服务的开发上相对复杂一些,不能很好地实现同现有的业务之间的重复使用。

3.3基于SOA的同质松耦合方式

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的同质松耦合方式是最佳的解决方案。而且未来的系统架构演进的方向就是SOA。是集团电子运维系统将来在系统框架方面的一个演进方向。SOA一般接受Web Service标准(如SOAP或REST),这些标准拥有相互之间的可操作性,不受一些专有软件的限制。

现在这两大系统都不支持SOA。不过EOS6.0能够支持SCA1.0规范和SDO2.1规范,在其内部有企业服务总线(ESB),它和BPS6.0联合后便能够形成一个理想的SOA中间件平台。一个最为可行的方案就是把J2EE之上的各个层面都弄到EOS6.0上,运用一样的SOA中间件,流程引擎也是一样的。这样在SOA的系统间进行相互之间的操作就会很容易,可以很快速的Web Service,从而能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协作。当系统需要被调用的时候,构件也能被分布成具体的服务,进行远程操纵,实现信息的互通[3]。

综上所述,采用紧耦合的集中系统虽然能够实现系统的整合目的,但是厂商之间的协调问题难以建立。采用松耦合的分布式系统,虽然内部不需要进行架构的改变,但是运用Web Service技术来实现系统之间的操作和贯通,难以整合到一起,很难整合现有的业务逻辑。采用基于SOA的系统,能够很便捷地把业务逻辑构件进行成为一项一项的服务,进行分布式扩展,这是目前很理想的一种整合方式。

参 考 文 献

[1] 梁礼方.松耦合(上)[J].金融科技时代.2013(03)

第3篇

杭州帕拉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帕拉迪)从金融行业的实际信息安全需求出发,充分吸收近年来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理论模型和技术架构(如IATF等),全面参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银行业银行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等相关指引及法规要求,结合帕拉迪多年的攻击防护经验,为金融行业提供IT运维的统一安全管理与综合审计解决方案。该方案主要解决金融机构信息中心运维管理面对系统复杂性、网络安全性、IT内控外审等而产生的相关问题。这一方案实现了按照行业标准进行金融机构的精确管理、实时监控和警告、事后追溯审计等,为管理人员的运维和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金融IT内部的运维风险

1. IT内部对服务器的维护和管理依赖于操作系统的口令认证,口令易被转授、窥探以及遗忘等弱点,以及授权不方便等问题造成管理困难,成本较高。

2. 第三方厂商技术支持人员、项目服务商等在对内部核心服务器、网络基础设施进行现场调试或远程技术维护时,无法有效地记录其操作过程和维护内容,核心机密数据容易泄露或遭到恶意破坏。

3. 研发部门在系统上线运行后,经常会通过普通的权限登录系统分析软件查看问题,从信息安全角度考虑,这些查询过程必须留有记录。

解决方案技术优势

1. 独创的数据库运维操作审计平台,覆盖主流商业数据库的企业应用和运维操作。

2. 支持RDP图形实时文字识别和文字提取功能。

3. 带来无缝应用的用户体验,所有应用均可本地化展示。

4. 提供文件传输内容审计记录。

5. 契合金融行业安全的三级会同功能(接入会同、密码会同、命令会同)。

解决方案部署收益

1. 规范运维管理。建立统一安全管理和综合审计平台,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授权、统一审计;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基于权限进行访问控制,提高了系统安全性,同时减轻了管理员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第4篇

如何实现系统监控管理、信息安全管理、服务流程管理和综合运维门户的有机整合一直是近年来电信运营商在运维管理中积极探讨的问题,而神州泰岳刚刚推出的“四位一体运维管理解决方案”真正在运维管理中实现了统一用户认证、统一运维门户、统一管理流程、统一CMDB、统一采集控制,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各专业系统的独立状态,实现运维管理中不同业务的真正融合,为信息系统提供更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保障。

从两年前的“三位一体”综合运维,到现在的“四位一体”的新思路,神州泰岳常务副总裁王国华很自豪的说:“纵观高端软件市场,还大都被国外软件公司所盘踞,而神州泰岳却是为数不多的能在高端软件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软件公司,并且已经被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人寿等客户所认同。”

谈及新方案的最大特点时,王国华说,那就是化繁为简,帮助运营商实现复杂系统的简单管理。

据悉“四位一体”方案实现了运维管理系统数据集成、功能扩展和信息关联,为信息系统提供更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保障。从体系架构上看,神州泰岳的四位一体的运维管理解决方案不是把相关产品简单地进行捆绑,而是在界面、消息和数据级进行了深入的整合,使其成为有机整体。其中,“统一采集控制”从源头上实现了数据的统一采集,避免了对相同数据的多次重复采集,有效降低了对被管理设备和网络带宽的资源占用。“统一CMDB”在数据模型和存储方面把监控、安全、流程整合在一起,成为统一运维管理的核心。“统一管理流程”把监控、安全中所需的业务流程整合到统一的流程管理系统中,并与监控和安全管理紧密耦合,成为调度IT员工工作的基础。“统一门户和用户认证”把各系统的操作界面和用户认证登录统一起来,使各级用户能够统一、方便地完成工作。

对运维服务而言,让客户用一个最重要的词说出他的要求,他们往往会说“稳定”。同样,运维服务管理也是最需要稳定的,救火堵漏的做法不可取。先稳定你的管理,再去谈改善。永远处于制度的与调整中,会让运维服务管理成为最大的运维风险。

对此王国华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维管理体系也在十年的探索中从简易走向成熟。各定向需求从单一产品逐渐发展为独立的产品系,纷繁复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

全业务时代马上来临,一方面,运营商承担着多业务与用户之间的界面,需要对业务提供商(SP)的安全等级进行统一管理;另一方面,运营商提供了多业务运行的统一平台,需要在平台架构中强化安全机制,推进管理的集中化和标准化,实现集中化的保护、集中化的监控、集中化的统一处理。

对此,王国华建议,传统的IT运维支撑偏重于网络质量、业务流程的支持保障,网络安全功能作为独立系统,依附于相关设备而独立存在。但随着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管理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全业务运营的过程中,运营商需要在安全方面负有更加重要的责任,运维系统作为网络的核心智能,需要对安全问题进行统一规划和集中管理,并且将其贯穿整个运维体系,与网络管理、业务管理、经营管理结合起来。

第5篇

如今,传统数据中心的管理运维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数据中心对于环境、节能、安全、管理等诸多高标准的要求。一个新数据中心的建立时,必须要关注机房后期运营的费用成本,这主要包括机房的能耗成本和管理成本,做到机房的运营既安全又节省。

传统数据中心的运维无法将设备管理和能耗管理做到统一化,对于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运维和管理,往往通过常规的网内协议RDP、VNC、Xwindows、ssh等,在出现突发硬件启动故障时,只能通过进入机房来维护,操作行为单一且不具备机房的安全要求和可靠性的保证。尤其在能耗方面,无法获取到机柜内单点设备详细的能耗和机柜内温湿度状态的数据。

在KVM行业日益成熟的当下,将机房内能耗设备的运维管理、电源管理、微环境的监控纳入到IT运维管理平台下,已经是大势所趋。

ATEN新一代KVM over IP切换器远端电脑管理系列方案可让本地端与远端的IT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浏览器监看与管控整个企业资料中心设备。此外,该系列方案提供带外管控功能,包括支持外接数据机,当网络断线时可以由电话连线执行BIOS层级的问题排除。

为了让管理人员能控管整个机房环境,KVM over IP切换器远端电脑管理系列方案也支持刀片服务器与机箱。其包含了几项新的强大功能,例如电源整合(Power Association)功能,其可连接KVM多电脑切换器连接端口与PDU电源分配器上的电源插座,进而从切换器的界面上管理电源的运作。

通过部署在各个机柜的数字KVM交换机、智能PDU和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实时了解数据中心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信息机房、机架及设备的电源及周边环境情况,随时操控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以优化机架空间及供电;提供参数实时监测及告警,有效防范由于电源及周边环境引起的系统故障。一旦系统故障,可及时通过KVM进行远端维护处理,若系统无法运行,需进行电源操作,可远端实现“安全”的服务器重启。

满足数据中心IT运维、用电及环境管理多层次需求,协助运维人员掌握最佳的电源、容量及运行环境信息。

ATEN的DCCMS机房集中控管解决方案,它不仅可以整合ATEN数字式KVM、数字式串换机及智能PDU的管理,还可以整合刀片服务器管理、虚拟服务器管理以及其他可以IP管理的通用设备、其他品牌的数字式KVM以及APC PDU的管理等等,使ATEN的DCCMS机房集中控管解决方案可以集中控管机房95%以上的IT设备。

多功能整合提升数据中心运维水平

目前,仍然在采用传统数据中心的运维无法将设备管理和能耗管理做到统一化,机房的安全性、可靠性、能耗控制往往得不到最好的保证。ATEN宏正新一代KVM over IP切换器远端电脑管理系列方案将IT运维了整合能耗及环境管理,将有助数据中心运维水平提升。

第6篇

在一项对IT管理人员的调查中,87%的IT管理人员不能随时了解系统基础架构的运行状况、94%的IT管理人员对系统可能的隐患没有了解的办法、96%不能随时掌握应用业务系统整体运行状况……可见,以往的一些运维软件往往只是技术人员手中的测量仪器,他们可以帮助技术人员判断具体问题,却无法让技术人员以及IT的管理者了解到系统的整体质量状况。

简单易用

“在为政府和企业客户服务的时候,经常听到客户感叹国外运维软件复杂,技术要求高,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员才能使用。”神州数码国信副总经理兼新业务部总经理沈伟说,神州数码自主研发的新一代IT运维方案ITBA及产品Brisk BVM 5.0恰恰就针对并解决这一问题。

沈伟表示,ITBA方案是由神州数码提出,并联合微软、IBM、NEC、绿盟科技共同推进,主要解决运行管理、可用性管理、安全性三个问题。它覆盖了用户在信息系统运维过程中遇到的绝大多数关键问题,保障用户系统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其核心产品Brisk BVM 5.0是神州数码国信针对目前企业系统应用众多,运营维护复杂而又缺乏专业人员的局面自主开发出来的新一代产品。

Brisk BVM 5.0集成了目前运维领域最热门的两大概念:ITIL和SOA。她基于SOA技术平台,融入了ITIL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思路,提供统一化、集中化的监控,让信息主管人员全面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

在对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神州数码紧扣国内本土用户的实际需求,突出简单易用、快速部署的特点。技术人员可以在用户的具体要求下,最短在一天之内完成所有运维系统的部署和调试工作。

同时,Brisk BVM 5.0安装了全自动监控及告警配置,系统在发现新监控目标后,可以根据系统内置数据进行默认配置,无需人工干预。而且Brisk BVM 5.0基于SOA原理的柔性系统构建也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比如所有服务均以构件方式自动注册,自动加载,使得相关服务的获得时间大幅提高,而且,系统增加其他构件时也无需停机或者重新启动。

向方案转型

一直以来致力于税务、海关等政府信息化的神州数码国信,一向给人以做项目起家的感觉。此次推出Brisk BVM 5.0,也是国信向成为解决方案和产品的提供商转型的一次尝试。

“我们准备用几年或更多的时间达到这一目标。再往后,我们希望能够成为为客户提供咨询和IT外包的服务商。”沈伟透露,该方案目前针对的用户仍然以政府和企业为主。今年底,国信将尝试以整体解决方案的形式,联合合作伙伴进行渠道销售。

第7篇

BSM的价值还不仅在于此,它还能优化IT系统的管理流程,提高IT系统的可靠性,尽可能减少IT系统的宕机时间、充分发挥IT的价值等等。正是由于BSM能给IT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带来诸多好处,所以BSM一经提出很快就被业界所接受,成为当前IT运维管理方面的一个炙手可热的词汇。为了揭示BSM的价值,进一步推动BSM的落地,我们本期专门组织BSM专题对此进行探讨。

2009年年初,在湖北科技信

息研究院网络与资源中心工作的顾鹏接到一个任务,为中心选择一套IT运维管理系统。湖北科技信息研究院网络与资询中心有50多台服务器,支持着很多关键的系统,如湖北省科技厅的门户、本单位的电子邮件系统、电子政务以及一些兄弟单位的托管系统等,都不允许宕机,这就对IT系统的运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顾鹏看来,这并不是很轻松的任务。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顾鹏感觉任务有些棘手。因为在IT运维管理市场上,不仅产品众多,而且充斥着很多新词,如ITSM(IT服务管理)、BSM(业务服务管理)、业务服务自动化等,一时间让顾鹏有些无所适从。特别是BSM,几乎每家供应商都在宣传,而且各家都有自己的理解。顾鹏想知道,什么是BSM?它和IT运维有何关系?

事实上,和顾鹏有同样困惑的人不在少数,尽管BSM已经提出几年了,但对不少人而言还是相当陌生的概念。

从ITSM到BSM

IT领域历来不乏新概念,有些概念提出来很快就被人淡忘,而有些概念则被人接受并很快流传开来,BSM显然属于后者。

如要追根溯源,BSM最早是由BMC于2003年4月份正式提出的。在今年9月份BMC举办的中国用户大会上,BMC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Bob Beauchamp曾亲口证实这一点。随后,IBM、惠普、CA、Compuware等很快接受了这一概念,如今,所有从事IT运维管理软件和服务的公司几乎没有不提BSM的。

不过,对于什么是BSM,业界似乎也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答案。Bob Beauchamp对BSM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IT部门的ERP,意思是像ERP系统将企业应用系统集成一样,BSM将企业分散的IT系统管理起来。这里的管理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管理IT资源,如服务器、交换机; 另一层含义则是管理IT服务,即把IT的用户和IT资源关联起来,通过集中化、流程化、一体化的管理环境,实现服务的自动配置、高效管理,并尽可能摒弃人为因素的影响。第一点是所有IT运维管理都要解决的问题,第二点才是BSM的真正价值所在。

谈到BSM时,人们会很容易想到IT服务管理、IT运维管理,它们到底有什么关系?IDC有一个观点: BSM是ITSM的发展和完善,是企业IT系统建设和运维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IDC认为,在一个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其IT系统的建设和运维管理会经过四个阶段:首先是基础架构建设阶段,进行一些硬件和应用软件的采购; 当企业的IT系统初具规模时,产生了IT运维和管理的要求,进入网络和系统监控(NSM)阶段; 随着IT系统进一步扩大,企业业务日趋复杂,IT部门越来越像救火队,这时就产生了对IT服务流程进行管理的需求,由此进入IT服务管理(ITSM)的阶段。在这三个阶段,IT都是间接产生业务价值。到第四个阶段,企业开始关心IT服务对业务带来的影响,强调从业务目标角度出发来优化 IT服务,也就是到达了IT与业务融合的阶段,即BSM阶段。

但是,也有人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已有13年IT运维管理工作经历的Compuware北亚区技术支持经理马怡骢的观点有一定代表性。他认为ITSM和BSM之间不是谁包容谁的关系,而是看问题的两个不同角度,各有侧重,ITSM侧重服务流程和质量,而BSM侧重IT资源和服务本身,而最终这两者很可能走向融合。

不过,虽然对两者的关系人们认识不一致,但有一点大家都是认可的,也就是无论是ITSM还是BSM,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即不断完善IT基础设施管理架构,推动IT管理与业务服务的融合。

从业务的角度看IT

每一个概念的流行都是有原因的。BSM之所以被普遍接受,是因为它能满数据中心管理者的需求: 作为IT系统的管理者不仅要管理日益复杂的IT系统,而且要让IT系统能灵活地支持业务的变化。

众所周知,在不少企业中,IT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IT系统的高可靠成为普遍需求; 而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的业务发展,业务流程在不断优化、提升,并且这个过程也越来越频繁。比如,新成立一个分支机构、新增加一个部门或者推出一项新业务,都会带来IT系统的调整(如增加一些服务器、增建一个局域网等)。此时就需要IT运维管理对IT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迅速适应这种变化。

“之所以需要BSM,朴素地解释就是,CIO们完不成老板交给自己的任务,比如在电信、银行等行业的CIO运维着一个越来越庞大的数据中心,但业务提出的需求他却常常无法满足。因此他希望有一套方法来帮助他从业务的视角度量自己的IT系统,进而提高IT服务的交付能力。”马怡骢说,“为此,他需要一个统一的视图,通过这个视图能够看清自己的资源,它还需要了解这些资源运行的情况如何,最终的服务质量如何、服务效益如何等。”

当然,这不是BSM的全部价值所在,北塔软件技术总监孙永杰认为,BSM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让IT部分与业务部分能够“对上话”,也就是让业务部门从IT人员嘴里听到的不再是“服务器、交换机、数据库”等IT名词而是“登录人数、交易数量”等业务词汇。而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BSM始终倡导“从业务的角度看IT”――这也是BSM的供应商和BSM咨询顾问们最常说的一句话。

如何理解“从业务的角度看IT”?孙永杰解释说,过去IT并不关注(或不太关注)业务,所以IT部门只注意到故障本身,很少关心这个故障对哪些业务有影响、有多大影响。而如果“从业务的角度来看IT”的话,就会首先关注故障后面这些影响,然后根据其对业务的影响来安排解决故障的先后次序。比如,有两台服务器出现了问题,一台负责公司的薪水发放和应收账款,而另一台只是负责打印。站在业务的角度,就必然先要解决前一台的问题,这样才能把IT对业务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孙永杰看来,正是让IT人员“从业务的角度看IT”使得IT和业务部门有了共同语言,同时也让业务能了解IT,让IT的投入更加透明。比如,过去,业务部门总抱怨不知道为什么要新增IT设备,而通过BSM,业务人员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持某种业务系统的哪些IT资源存在瓶颈,必须扩容和新增资源。

BSM的核心内容

目前,对于究竟什么是BSM似乎也没有统一的说法,一般认为BSM是一套从业务的角度管理IT基础架构的方法或者说是一套解决方案。BMC的观点是,BSM包括最佳实践IT流程、自动化技术管理以及IT服务如何支持业务优先任务的视图。Compuware的马怡骢也基本认同这一看法。

“不同的厂商给出的BSM解决方案可能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三个核心部分: 仪表板、服务模型和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 马怡骢说,最早的BSM实践就是从仪表板开始的。

仪表板给IT服务建立一种业务视图,让IT在与业务部门沟通时不再是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而是你的什么业务出了什么问题或者有哪些业务受影响; 而服务模型是IT资源与业务系统建立联系的关键,也是考核BSM供应商技术实力的关键,只有通过建立业务服务模型才能把IT与业务关联起来; CMDB是比BSM更早的概念,但是现在已经成为BSM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在BSM解决方案中,业务服务自动化是一个主要卖点。究竟何谓业务服务自动化?

事实上,BSM所说的业务服务自动化是一种管理IT基础设施的方案,这里的自动化主要体现在自动发现、自动供应、自动配置、自动进行合规性检查上,也就是自动发现IT资源(如IT设备、新安装的软件)、自动根据需求提供所需的IT资源、自动对软硬件进行配置,并自动地对所有修改进行合规性检查。归结起来,就是通过对流程的编排让IT的运行尽可能自动化,从而保证IT与业务需求保持一致。

如果对应到BSM的三个核心组成部分就是: 在仪表板上能实现报警信息与业务的自动映射; 在服务模型方面能自动发现并建立服务模型; 在CMDB方面能自动统一配置。据马怡骢介绍,目前上述三个方面的自动化程度并不相同,目前比较好的是仪表板,其次是配置的自动化,比较困难的是服务模型的自动建立。

竞争格局

及未来发展

从BMC 2003年正式提出BSM到今天,这一概念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而整个市场也呈快速成长态势。来自Gartner的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0年,整个IT管理市场份额在110亿~120亿美元左右,2013年将会增长到19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又是整个市场增长态势中最突出的,特别是像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移动等一批超大型企业其IT架构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IT运维的管理产生了旺盛的需求。

IDC高级分析师刘宁蔚也认为:“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BSM解决方案市场在厂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水平,客户需求和接受度以及产业链整合程度等方面逐渐成熟。在技术方面,数据中心自动化管理、CMDB实施路线明晰化、BSM实现对业务交易的监控、BSM对虚拟化和云环境的管理等成为新热点。这些无疑都会为 BSM解决方案市场的新一轮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而从BSM解决方案的提供来说,目前市场上能提供(或者号称能提供)BSM解决方案的厂商也很多,基本上形成了以IBM、惠普、BMC、CA、Compuware等国外巨头为主导,而国内IT管理软件(如北塔软件、游龙科技)等积极跟进的竞争格局,同时在国内一批从事集成服务的厂商也提供类似的解决方案(尽管它们还没有形成产品)。

应该说,来自国外巨头的产品,特别是传统机房管理软件的四强(即IBM、惠普、BMC、CA)占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产品线丰富程度都是大多数国内IT管理软件供应商难以望其项背的。比如仅在IT运维管理方面,IBM、惠普、BMC、CA几乎每家都有数10种相关的产品,从而给用户提供很大的选择空间。另外,在对ITIL、六西格玛的支持,以及对云计算、虚拟化等最新技术的积极跟进上,这些产品也有一定优势,这些都是国产IT管理软件所缺乏的。但是,这不意味着国产软件的机会就比较少。

实际上,BSM对服务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而这恰恰是国产BSM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强项,这些供应商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服务能力强的优势,特别是通过开发各种插件,实现对IT系统的全面监控,从而赢得中国用户的青睐。前面所述湖北科技信息研究院最后就选择了北塔软件的一款名为BTIM的产品,因为对于它们来说,需求也不是特别复杂,国产的软件已经能满足需求,而就性价比来说国产软件要合算得多。

那么下一步BSM会如何发展呢?BMC董事长兼全球首席执行官Bob Beauchamp在访华时曾预言,未来BSM将是更加自动、更加智能,让IT更好地与业务融合在一起。Compuware的马怡骢也认为未来将更加灵活、智能,将更加偏向业务。

第8篇

关键词电力;设备;运维管理系统;信号故障诊断系统

在电力行业运行及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使电力行业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电力部门需要将电力通信网的管理作为重点,通过管理运行水平以及运行设备的维护等,细化电力通信网络的运行及调整方案,以更好的保证信息安全运维管理的规范性,实现各个设备的高效、稳步运行,增强电力通信设备故障的检查效率。对于电力设备维护人员,在具体的系统管理中,需要认识到影响通信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运维管理系统、信号故障诊断的方案优化等,确定具体的诊断方案,以提升电力通信处理的效果,维持行业的稳步发展。

1电力信息运维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1.1系统运行效率低

根据电力信息安全运维系统的管理特点,在电力信息中,传统的运维模式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包括:第一,传统运维体系中,存在着不同组及专业间管理方法不同的问题,这种现象会降低通信设备运维管理的难度,而且也增加网络运维的安全性。第二,在不同设备处理以及技术运用中,需要不断进行集成融合,这种现象会导致专业界限模糊,同时降低设备的使用效率,无法增强电力通信运维管理的效果,增加设备运行及维护的难度[1]。

1.2信息资源利用率低

电力信息运维管理中,通信网络的信息传输主要以光纤为主,通信传输距离一般需要控制在2km的状态,并通过网络接口以及总线网接口的连接,保证各个网络连接具有契合度,提升电力通信设备的使用效果。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高于220kv的变电站中,存在着节点过多的现象,为了保证各个电力系统支配的有效性,应该对网络信息设备进行系统维护,避免维修方案不合理问题对设备资源造成的浪费,提高设备资源的使用效果[2]。

2设备运维管理系统与信号故障诊断系统的通信

2.1电力信息业务功能

根据电力通信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在具体的业务处理中,会受到信号故障问题,为了避免业务处理不及时的现象,需要细化电力通信业务处理方案:第一,在信号故障处理中,通过数据信息的整合、设备状态的调整,可以使运维系统对电力通信的信息故障进行分析,增强设备运维管理的效果。而且,在信号资源调整中,为了增强各个系统故障的处理效果,设备维护人员需要根据信号故障处理状态,对通信信息进行高效处理,以便提升设备故障维护及处理的需求。第二,在设备运维管理中,系统在获取数据之后会对通信系统的故障报警进行处理,并利用通信系统缓存文件,相关的运维人员在历史数据查询中,可以确认故障,并进行故障排查,增强电力信息设备的维护效率,为电力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及维护提供数据支持[3]。

2.2完善电力通信信息的安全监视系统

在电力系统的故障处理中,为了提升设备运维管理及信号故障诊断的效果,通过电力通信安全监视系统的构建,维护人员可以在多角度分析界面图像,而且也可以保证系统评估的准确性,避免运维管理系统设备故障及隐患的发生。通常情况下应该做到,首先,在运维管理系统的安全监视系统设计中,需要及时发现运维系统中的安全隐患,通过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构建,构建安全坚实及防护策略,以增强运维管理系统的执行效率;其次,在监管平台设定中,通过运维管理界面的直观分析,可以提高IT资源的实际运用效率,保证各项数据获取的精准性,展现电力通信信息自动化运维管理的价值[4]。

2.3建设规范化的呼叫中心

根据规范化的呼叫中心运维管理系统,通过呼叫系统以及建设方案的构建,可以提高运维管理的整体效率,增强电力信息系统的处理价值,并为了电力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提供支持。而且,在规范化的呼叫中心中,系统可以直接与用户就进行联系,通过呼叫中心的信息处理,提升各项数据的反馈处理效率,相关的电力通信人员通过对规范化呼叫中心调整内容的学习,可以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强化电力通信设备故障处理效果,满足电力信息的数据处理需求,并为电力通信系统的规范运维及处理提供参考。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维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构建中,项目整合人员通过服务标准的预先设计,会按照规定的程序及内容处理存在问题,以提升系统管理的规范性,为规范化的呼叫中心建设提供参考[5]。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通信信息系统处理中,为了增强设备运维管理系统与信号故障诊断系统的使用效率,在具体的设备协调以及参数整合中,需要将信息资源的管理作为核心,并根据电力通信设备的使用特点,进行各项参数的协调及维护,以增强电力通信设备维护及管理的效率,避免信号故障问题的出现。而且,在电力通信设备协调中,也需要通过专家电力系统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的综合运用,提升各项设备的维护效果,以满足设备运维管理系统与信号故障诊断系统的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小虎,李博,钟敏富.非侵入式车载ATC设备在线检测运维系统方案设計[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20,28(1):91-94,110.

[2] 李建路,徐立坤,陈海平,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力通信传输设备在线监测[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9(12):101-107.

[3] 侯佳,芒戈,朱雪田.面向应急通信的一体化5G边缘融合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0(2):9-13.

[4] 杜巍.浅谈民用航空KU波段卫星通信设备的调测与运维[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4):1763.

第9篇

对一般的企业来说,利用IT运维软件可以提高IT运维的效率和质量,但对于IT服务公司来说,用好运维软件则意味着可以为用户提供全新的业务。IT运维、托管和CTO顾问服务提供商CANDIS公司(北京科安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科安德)在采用卡西亚(Kaseya)的IT自动化管理平台之后,将卡西亚的IT运维自动化解决方案捆绑到服务中,从而形成新的服务产品。

北京科安德创始人之一、副总裁及销售总监David van Meerendonk告诉记者,在卡西亚进入中国后,他因为认识当时卡西亚的北亚区副总,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买了IT自动化管理平台的两个许可。后来在应用后他发现这个解决方案非常有用,于是陆续买了1000多个许可。

“以前我们10个工程师只能支持20个客户,但是用了卡西亚的解决方案后,10个工程师就可以支持1000个客户。”David兴奋地说。这是因为,卡西亚的IT自动化管理平台所提供的网络监测功能可以对北京科安德管理的终端进行不间断实时监控,让运维人员随时掌握所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对突发状况做出主动、快速的反应。同时,他们可以通过卡西亚的IT审计功能掌握受管理设备的状态,借助补丁管理功能远程完成补丁安装、软件升级等任务。

很多按照传统的运维模式必须要客户亲赴现场才能完成的工作都可以借助卡西亚的平台进行远程运维,这对于IT服务提供商来说尤其重要。David举例说,北京科安德的总部位于北京朝阳区亮马河路,他们有个客户在北京市顺义区。如果要进行现场服务,服务人员需要开一个半小时车才能抵达现场,而且可能到了现场后才发现缺少某些零部件,要等服务人员回去取了零部件后才能将问题解决。而采用了卡西亚的IT自动化运维平台后,服务人员可以先在北京科安德总部确认是软件还是硬件出了问题,需不需要去现场,需要携带什么零部件之后再去现场,不但大大减少了上门服务次数,提高了运维效率,而且还大幅减少了运维的人力成本。现在,北京科安德还将卡西亚的IT自动化运维平台纳入其服务中,形成不同等级的套餐,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鉴于使用卡西亚的成功经验,北京科安德已经开始研究卡西亚的所有产品模块,特别是移动终端管理模块,希望能充分利用所有好的功能。

第10篇

而在某些方面,大数据正在成为企事业机构运营的辅助工具。IT运维管理系统也被赋予大数据分析的职能,它甚至可以将业务与IT管理深度联结,利用各种采集到的数据对企事业机构的运营情况做客观分析,为企事业机构管理者提供决策资料。

于是问题又出现了,近期不断涌现出来的云端IT运维管理系统如何才能快速地获取数据,而又避免数据泄露呢?为了确保内部数据的安全性,早期一些大型企事业机构建立私有云、混合云,以及进行本地管理。如今,在云计算技术落地时,IT运维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安全、应用、数据分析等方面的问题。

近期, IT运维解决方案提供商们纷纷推出具备新功能的IT运维管理系统,运维平台市场一时间硝烟四起。新华三集团(以下简称新华三)在宣布成立后,第一时间便向业界展示了在线IT运维平台――新华三绿洲平台。这个新平台似乎与以前的传统的运维平台有些不一样,下面笔者就带大家看看这个“绿洲”到底有什么魅力,使客户为之着迷。

新运作模式――优势互补

5月初,新华三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新华三由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三通信)和紫光华山科技有限公司(HPE在中国的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业务)组成,由紫光集团下属上市公司紫光股份控股51%,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占股49%。

新华三通过实行双品牌战略,为遍及全球的客户提供新IT解决方案和服务。在保持自身H3C品牌原有技术和产品的优势下,新华三不断吸收扩大产品线和经营范围,拥有全系列的网络、服务器、存储、安全、超融合系统和IT管理系统等产品,能够提供集互联、安全、云计算、大数据和IT咨询服务在内的一站式、全方位IT解决方案。同时,新华三也是HPE品牌服务器、存储产品和技术服务在中国的独家提供商,这种优势可以让中国客户与全球客户一样,同步享受到领先的IT产品与解决方案。新华三是全业务解决方案提供者,拥有领先的IT产品和解决方案能力,同时在新技术如SDN/NFV、云计算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以往各自的市场领域中,华三通信和紫光华山均占据着相应的领跑者位置,而随着新华三的成立,这些优势将形成合力,进一步改变原有的市场格局。新华三希望借此在ICT领域与国际厂商并驾齐驱。

依托华三通信自主创新能力、国内的服务经验,以及在云计算、网络领域的技术优势,与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在高端存储、服务器等领域的技术、市场、渠道等方面的资源和经验积累,同时结合紫光集团在人才、教育、资金、社会资源等优势和打造全产业链的能力,新华三将在全球开展广泛且高端的技术合作,从产业链的层面实现更广阔的市场布局,为未来发展赢得更多的商机。

有人会问,新华三成立后,这些新技术将如何迅速融合,新渠道将如何快速整合,创造新的市场机遇?

面对这一问题,其实在5月初的新华三成立大会上,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就已经明确表示过,新华三凭借新IT,正在助推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帮助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助力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的实现,促进医疗、教育以及创业创新等服务业深化改革。未来,新华三将通过全面的新IT解决方案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最终加速新经济的发展。

新着眼点――智慧互联

“新华三的愿景是创新共享,智慧互联。” 新华三集团首席技术官尤学军指出,推出绿洲平台,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提供线上运维的模式,解决企业的IT运维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利用新华三新IT解决方案的优势,与各行各业合作伙伴强强联合,形成大的生态圈,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和进步。

在万物互联的全联接世界,WiFi可以提供全场景的覆盖能力,大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IT则让无线联接拥有了更多“智能”,为万物互联带来超乎想象的精彩。这就是新华三绿洲平台的设计理念。基于此,新华三绿洲平台诞生了。它可以为客户提供云端运维、数据分析、应用共享三大类服务,共同构筑WiFi联接生态圈。

未来的IT将不再是僵化的基础建设,而是一个流动载体。如何实现更智能的联接?华三通信公司副总裁孙德和认为:“在中国市场我们正在搭建IT基础架构,新华三的技术是有目共睹的,口碑和技术实力排名也是比较靠前的,但未来可能会发生很多的变化,这就需要新华三做很多的工作,找到中国乃至全球IT发展的新出路。为此,新华三希望搭建好端到端的联接,规避设备间的孤岛现象,使得用户间实现更大的价值共享。”

在大互联时代,商业价值源于建立在联接之上的应用。如何实现丰富、智能的场景化应用?新华三绿洲平台依托公司已经销售的500万台无线AP的潜在接入量。这些无线AP分布在医疗、教育、零售等近20种场景,通过生态圈合作伙伴紧密配合,为客户提供极其贴合价值需求的应用。新华三绿洲平台正在对联接进行重新定义,作为绿洲平台的创建者,新华三呼唤业界合作伙伴一起参与进来,通过绿洲平台实现WiFi新生态的构建。

“实际上联接不是最终的目的,联接只是个过程,数据的收集也仅仅是一个过程,数据收集后会上传到云端,”孙德和表示,“我们现在建了这么多的云,更多的是基于SaaS架构,包括阿里、华为和新华三。当然在SaaS层面上会有很多的应用,而跨行业跨平台的应用过程很繁杂,建立完整生态圈才是新华三希望达成的目的,而绿洲平台就具备这样的功能,它是各种应用和客户的入口。说得通俗点,它具有应用商店的功能。”

华三通信无线产品部部长白浪介绍称,新华三绿洲平台的各类构建者可以渗透到多元化场景中,纵横联动、上下协同,新华三绿洲平台旨在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对WiFi服务的各类需求,为全行业WiFi用户搭建起SaaS应用层和WiFi运营服务,进而也实现平台构建者的价值重塑。

以光音网络为例,作为国内场景营销的领先企业,光音网络在新华三绿洲平台应用商店,选购业务系统所需的各类SaaS场景应用,并通过新华三绿洲平台可以管理的那潜在500万台AP设备收集到的海量数据,分析用户消费行为,进行精准营销,实现业务增值。当然,迈外迪、哗哗科技等WiFi运营公司也可借助新华三绿洲平台为商场商贸、餐饮服务等行业提供专业化设备和运维服务,让高质量的服务进驻合作伙伴的每一家店铺,每一个场景中……

统一管理,增强兼容性

一些企事业机构已经搭建了一些私有云、混合云来运作其业务系统或者IT运维系统。新华三利用微软云,在其上运行绿洲平台。企事业机构的设备损毁、报修,以及更新换代都交由绿洲平成,这将免除企事业机构的后顾之忧。做到这一点,自然会得到客户认可,后边也会有一些客户切换到绿洲平台。

第11篇

关键词:金融管理效率;业务管理分析;邮政储蓄;案例研究

金融行业是计算机应用的龙头行业,其技术和应用水平在行业内都处于领先地位。到目前为此,金融系统的业务处理、管理监控、电子商务等各环节的信息化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而在此基础上应用的各种系统软件也成为支撑各银行运营的重要部分,因此IT运维工作的重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提高金融管理中的效率与业务管理是互相联系的,分析邮政储蓄相关案例发现,金融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不仅仅是网络方面的管理需求,更多的是业务服务方面的需求,即是需要全方面的IT运营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以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转效率,为金融业务持续运行提供保障。

一、邮政金融业务的形势背景及金融管理中的效率与业务管理现状

(一)邮政金融业务的形势背景

中国邮政金融业务自1986年恢复开办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邮政金融业务的发展,一些过去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矛盾逐渐突出。现行邮政储蓄机构吸收储蓄存款再转存中央银行、获取高额转存款利息(目前邮政储蓄的转存款利率为4.131%,而在中央银行连续降低利率之后,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利率已降为1.89%,两者相差近2.24个百分点)的做法,使邮政储蓄享受了“超国民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公平竞争,并引发了一些基层机构的违规操作;邮储与邮政搅在一起,为邮政提供隐性巨额补贴,不仅不利于邮政业务的核算,也不利于邮政部门职工专注于主业,延滞了邮政部门自身的结构调整。事实上,由于邮政储蓄已经成为邮政系统最具获利能力的部门,很多基层机构都将之作为“吃饭业务”大力发展,而邮政原有的业务能力相对削弱;因邮政储蓄未纳入金融监管体系,有关监管部门对基层邮储机构的违规行为难以监管。

(二)金融管理中的效率与业务管理现状

当前,金融系统的业务处理、管理监控、电子商务等各环节的信息化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而在此基础上应用的各种系统软件也成为支撑各银行运营的重要部分。我国的金融机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仅仅是庞大的IT资源管理问题,更多是是数据中心管理问题,相比国外先进的大型数据中心,我国金融机构的运维管理水平不高,维护技术力量薄弱,整体上自动化和流程化水平较低,同时生产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反映出的现状就是我国金融行业IT建设水平整体偏技术性,但许多系统和业务流程是信息部门针对业务部的要求而定制的,业务子系统之间的耦合性、相关性和整体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也就是最大的问题是重开发、重建设,轻管理,轻规划。

二、邮政储蓄与金融管理中的效率与业务管理改进措施

(一)信息部门的服务效率是提高业务管理效率的基础

邮政储蓄的业务开展是以信息化服务为基础。在IT服务管理已经成为热门的时代,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更应注重调研,科学评估自身的资源和条件,运用先进的理念标尺,选择合理ITSM实施工具,进行规划布局,为打造其优良的IT服务流程和提供高效的IT服务而大胆实践。通过报表统计,系统运行情况分析等反馈可以实时查看系统运行状况,和受理业务部门IT请求数量和最终处理结果。这确保了金融机构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服务相挂勾,提高了工作的考核度和量化效能作用。因此金融机构也将注重对优质技术人员的培养,通过信息部门的服务流程和规范,为技术人员提高了稳定的运维环境,有助于信息部门为业务部门和最终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IT服务管理同样为金融机构节约成本,提升信息部门服务效率提供了解决办法。通过对IT服务价值的量化,即对流程化运作中的工作量以及每个岗位所完成服务量的量化,可以实现提升技术人员工作效率,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有助于信息部门由传统的资源管理方式向随需应变的业务管理方式转变。

(二)完整的方案和运维实施办法是必要的

信息化服务的质量决定服务质量。以维护客户业务系统以及建立IT服务流程管理制度为宗旨的ITSM就成为最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ITSM的解决方案可以彻底改变我们金融业的信息系统管理问题,通过ITSM提供一整套创造服务、管理服务的方案,为信息部门能更好地服务于业务部门提供了工具,也可以切实优化金融机构的IT管理质量和效率。对于金融行业来说,主要是三方面要素:建立建全标准流程监控IT服务的运行状况;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对其服务负责;技术人员的高水平确保信息部门提供服务的优质高效。这三大关键性成为ITSM解决金融行业运维管理问题的重要法宝和利器。在ITSM框架范围内,服务就是最高宗旨,因此信息部门的首要职责就是通过建立完善的IT服务流程,为业务部门以及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业务服务。简单来说,就是要求信息部门以服务中心、以流程为基础、以客户满意为工作的全部重心所在。通过ITSM管理方法,让金融机构的IT资源发挥最大交通,并帮助IT部门由成本中心向价值中心转变。

(三)效率意识要真正融入其日常运维管理工作

效率意识是效率提升的关键。金融管理中的效率与业务管理需要效率意识加以支持。目前我国的IT运维厂商很多都能解决网络运维层次的问题,但上升到运维流程方面的并不多。金融管理中的效率与业务管理分析需要综合考量,特别是在邮政储蓄服务相关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尤其如此。按照ITSM标准方案去执行它的流程,能保证IT流程不仅仅企业的一项管理措施,而是真正融入其日常运维管理工作,成为金融机构信息部门日常执行的内容。金融机构需要按照既定信息化规划对管理系统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只有确保IT运维流程能真正符合自身机构的系统状况,不断改进优化,才能形成最适合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流程化系统。

四、结束语

通过对金融管理中的效率与业务管理分析来看,当前邮政储蓄亟需进行改革创新,实现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光伏电站;运维技术;智能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125

1 智能运维技术的现状

目前,光伏监测的共同方案是配置一套局部监测,功能相对较弱,只有实现对各电厂的单独监控,不能使集团投资者及时和全面的了解投资和建设所有电厂信息。电站运行统计数据缺乏,统计数据往往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交管理者,不利于管理者直观分析。传统电站监控系统还无法及时、准确地发现电站故障信息,通常由运维人员从本地监控平台上读取、申报,人力成本投入高、故障响应速度慢,严重影响光伏系统发电收益。一些光伏电站建设地点偏远、运维人员经验不足、运维操作不规范,易引发安全事故[1]。

基于光伏运维云平台的光伏电站运维管理系统――― iSolarCloud 将云存储与大数据相结合,引入到电站的管理终端中,可实现 100 GW + 电站接入,便于对所有电站进行集中管控。iSolarCloud不仅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平台,规范电力设备管理系统,使用平台构建和发展规范化的操作和维修团队,提高电厂的运行效率,降低发电成本(能源levelizedcost,LCOE),和促进电力设备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实时控制发电站的地位,对电厂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支持决策,电力光伏电站,证券化,提高光伏发电厂的资产价值[2]。

2 智能运维管理技术

从时间、空间、设备、多维监控、维护、管理、报警、分析、判断、评价、一体化的电厂运行,光伏电站绩效评价指标来达到分析的目的,可以实现[3]:

1)判断光伏电站建设质量是否满足标准,达到设计要求。

2)自动体检,及时发现隐患,及时向业主对光伏发电厂的健康状况进行报告,分析并确定故障的类型和位置。

3)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的光伏电站,电站规模利用收集到的数据来预测发电量,以确定最佳的阻塞程度和耐受性的除尘方法的发展,最好的经济周期、成本等,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4)结合未来网络信息共享,利用周边光伏电站信息结合当地的气象数值预报数据,通过数字信息、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局地瞬时功率预测,准确预测未来时间的发电量,使能量调度更精细化。

5)给运行人员、检修人员、管理人员等提供全面、便捷、差异化的数据和服务。

6)为今后优化光伏电站设计建设、电站设备规划、新设备接入、维护、更新、系统部件运行最佳匹配、故障早期预判提供依据支撑。

3 能运维技术的发展方向

1)数字化光伏电站。第一是对目前的光伏发电部分进行智能化、集中化改革,使常规逆变器不仅仅是一个发电部件,而是一个综合电力变换、远程控制、数据采集、在线分析、环境适应能力等为一体的智能控制器,成为电站的传感末梢与区域集控中心;第二,基于现有的RS485低速传输通道的升级,整个电厂形成一个融合的语音和视频通信,快速灵活的部署和维护的免费高速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铺设站流量;最后,采集了电站的完整信息上传到云存储,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引擎,实现了电站的智能化管理和对电站性能的连续优化[4]。

2)让电站更简单。真正的逆变器直流母线箱冗余系统设施,没有保险丝,风扇等易受伤害的部件,实现简单和标准的电源输送;电站的各个部分可以满足砂、盐雾、高温、高湿度、高海拔等环境复杂,25年免费维修,对质量的要求,运行可靠,施工操作和维护更加容易,最大限度地保护客户的投资。

3)全球自动化运维。除了最初的投资和关注的金额,随着电厂存量的规模的增加,越来越广泛的电厂分布,25年的电厂运行和维护生命周期的重要性逐渐增加。数字化光伏电站平台能够为智能光伏电站提供解决方案,提供面向全球的、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和运维手段,提升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使全球化的运作和维护逐步实现,充分发挥手术效果的规模。全数字发电厂、发电厂,使更简单的操作和维护自动化等创新理念,创造“智能光伏电站智能化、高效、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控股和管理客户价值[5]。

4 总结

国家政策,以促进国内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对规模化,规模化,智能化的方向,加剧了对光伏发电厂技术创新的需求。结合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案和多技术的融合,使未来的智能光伏发电厂日新月异,今天的法律是明天的现实。

参考文献:

[1]许映童.以数字信息技术助力打造智能光伏电站[J].太阳能,2014(08):9-12.

[2]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技术白皮书[J].太阳能,2014(08):31-33.

[3]钟建安.基于组串逆变器的智能大型光伏电站解决方案[J].电气制造,2014(0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