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7: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动物的运动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骨骼肌肥大;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复制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不同方法复制出了大量骨骼肌肥大动物模型。这些模型均产生了一定的肌肉肥大。本文的目的是将骨骼肌肥大动物模型在总结归类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评价,便于广大科研工作者在研究中借鉴和复制。
1 骨骼肌肥大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从目前报道来看,鼠类、狗、鸡、鹌鹑、猫等均被选用来复制骨骼肌肥大动物模型。其中以大鼠最多,主要为Sprague―Dawley大鼠、Wistar大鼠。非运动性的骨骼肌肥大模型有牵拉、代偿肌肉肥大模型和IGF-I诱发肌肉肥大模型。运动性骨骼肌肥大动物模型的诱发方式已报道的有电刺激收缩、跑台运动、举重、转笼自由跑、爬梯等。
1.1 非运动性骨骼肌肥大模型
1.1.1 牵拉、代偿肌肉肥大模型 Tnormen等(1944年)曾建立牵拉肌肉肥大模型:将大鼠比目鱼肌固定于被拉长状态,肌肉肥大在7天时达到最大。Gollniek等(1983年)报道用公鸡一侧翅膀负重牵拉诱发背侧屈肌(AID)肥大幅度为105%。Alway等(1989年)选用日本鹌鹑负重310%自身体重30d,同时牵拉肌肉来诱发肌肉肥大模型。结果AID肌肥大171.8±13.5%。MartinFluek等(2003年)选用小鸡翅膀负重10%自身体重,分别进行1.5、7、13d后,鸟ALD肌肥大程度分别为51%、106%、120%。
代偿模型一种是分离肌腱,由于对抗肌张力相对增大,导致协同肌肌肉被牵拉后的肌肉肥大;另一种是手术切除整个肌肉,导致协同肌的肌肉肥大。Denny―Brown(1960年)首先采用限制分离或去除协同肌的肌腱的方法建立代偿肥大肌肉模型。Roy等(1982年),手术去除Wistar大鼠腓肠肌和比目鱼肌12~14周后,跖肌肥大程度为97%。
1.1.2 IGF-I诱发肌肉肥大模型 Adams等(1998年)选用SD大鼠进行IGF-I诱发肌肉肥大模型。将重组人体IGF-I注入不直接承受体重的胫骨前肌,结果均可诱发胫骨前肌肥大9%。Haddad等(2004年)注射IGF-I诱发跖肌肥大,14天增大19%。SukhoLee等(2004年)在大鼠趾长屈肌注射大鼠IGF―IcDNA 28周后,趾长屈肌肌肉增长14.8%。注射同时负重爬梯训练8周后,趾长屈肌增长31.8%大于单独训练的增长幅度(23.3%)。
1.2 在体电刺激收缩诱发肌肉肥大模型 有研究报道采用电刺激诱发大脑冲动支配肌肉收缩。除此之外,一些研究主要以直接电刺激肌肉收缩来产生肥大。
Wong等(1990年)较早使用电刺激肌肉收缩诱发骨骼肌肥大cn]。Caiozzo等(1992年,1996年)曾用大鼠进行电刺激收缩使胫骨前肌8周后肥大7%、腓肠肌16 d后肥大11%。
Adams等(2004年)选用雌性SD大鼠进行在体电刺激肌肉收缩诱发骨骼肌肥大。将胫骨与足底设置为不同的角度44°、44~64°、24~44°,分别模拟等长收缩(IMT)、超长收缩(LMT)、超短收缩(SMT)。结果3种方式产生骨骼肌肥大现象,增长幅度分别乒5等长收缩14%、超短收缩12%、超长收缩11%。
1.3 转笼跑诱发肌肉肥大模型 关于无负荷跑步和游泳使肌肉快速增大的动物模型报道并不一致。报道最早的是Mmpurgo(1897年)采取狗跑步60d进行骨骼肌肥大动物模型的复制。在其后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均报道长期自由跑笼运动并无肌肉肥大现象。
Ishihara等(1998年)设计了一个可控制和自动显示负荷的大鼠主动转笼运动训练模型。转笼连接有一控制装置,可连续记录大鼠转笼跑的圈数和笼的阻力大小,并可传送至电脑存贮,笼阻力可调整(0~350g)。该装置可允许大鼠每天跑12h(夜晚)。结果跖肌肥大17%~19%,肌肉重量/体重增加24%~31%。
1.4 负重爬(梯)训练诱发肌肉肥大模型 Yarasliesld等(1990年)选用雄性Evants大鼠负重爬垂直高度40cm的金属网来诱发骨骼肌肥大。结果股直肌肥大7.8%。Widrick等(1997年)曾通过SD大鼠负重500g爬梯训练14d×4次/d×10min/次诱发比目鱼肌肥大。Duncan等(1998年)选用Wistar大鼠负重800S或140%自身体重,爬高40cm梯子26周复制骨骼肌肥大模型。运动中没有采取食物奖赏或任何电刺激方式。结果趾长伸肌(11.9%)和比目鱼肌(15.5%)均产生肥大。
Homberger等(2004年)选用雄性SD大鼠通过负重爬梯训练建立肌肉肥大模型。大鼠90d大,1笼1只,牛天训练,自由饮食。爬梯规格:1.1×0.18m,每格间距2cm,梯子倾斜80°,梯子顶部有一个20m×20m×20cm的休息屋。大鼠尾部负重,负荷装置包括3个50mL圆锥形玻璃瓶(内容液体,重量可调)。起初用小于0.3mA的电刺激驱使其尾部,使之爬上梯子进入休息屋,休息2min后重复进行直至不需电刺激而连续3次完成。熟悉3d后,开始大强度递增阻力训练:第4d测出大鼠的最大能力,第1次负重75%体重,以后每次增加30g,直至不能完成,一般训练4~8次即可测出。第5d开始,前4次分别以50%、75%、90%、100%最大值进行训练,接下来每次递增30g,达到一个新的最大值,循环进行训练,训练频率为每3d训练1次,持续8周共20d的训练。结果拇长伸肌肌肉增长23%。
1.5 举重训练诱发肌肉肥大模型 近年来大量研究采用模拟举重训练来诱发骨骼肌肥大。
Gonyea(1976年)曾训练猫用一侧前肢举重,每天30min,每周5d,共87周重复性训练,通过食物奖赏进行递增负荷练习果训练后桡侧腕屈肌增大16%。Gonyea(1980年)进行34周训练,猫右前肢抗负荷举重物。结果桡侧腕屈肌只肥大6%。
Klitgaard(1988年)设计出一个大鼠举重训练模型。雄性wistar大鼠9月龄,体重509±21g,每天早、中、晚各喂食30min。32cm×25cm×60cm饲养笼内粘一35cm高直径8cm的管子。管子顶部有一垂直管放食物,食物置于合时的高度使大鼠站起能够触及。当大鼠站起时有一连接杠杆的塑料项圈起阻挡作用,大鼠必须将之用力顶起才能吃到食物。先进行2周适应,然后训练36周。周日禁食;周一、周二;周二晚
自由饮食;周三禁食;周四、周五早、中、晚各训练30min;周五晚、周六自由饮食。负荷设置:每周第1次训练负荷增加至不能举起为止,然后卸去负荷。第1~10周以每22g逐渐增加负荷;第11~20周以每11g逐渐增加负荷;第1~36周以每5.5g逐渐增加负荷。比目鱼肌肥大31%~34%,跖肌肥大24%。Klitgaard(1989年)用同样模型举重诱发比目鱼肌35%±7%,跖肌25%±9%。
Fluckey等(1995年)选用雄性体重400g的SD大鼠进行举重训练。大鼠为了避免电刺激(<2mA,60 Hz),被迫建立一个条件反射:负重触及对面墙壁上的一个发光棒,该发光棒高度设置使大鼠必须伸直下肢才能够到。用特制带有小袋的背心进行负重共进行4组递增负荷训练,每组50次,4组负荷分别为70g,120g,120g,190g,每组练习间隔48h。
Oliver Wirth等(2003年)在以前举重模型的基础上有了重大突破,设计了一个雄性SD大鼠自愿用后肢举重的运动模型诱导肌肉肥大。训练前1周大鼠每天都称重,确保大鼠达到最小的适当的质量。配有通风和静音设备,大鼠每次能获得45mg的食物奖赏。用声音先形成条件反射让大鼠寻找食物,训练至每次都能成功找到食物存放处(一般持续lh)后,再进行举重训练,负重700g,每次训练60min(蹲举80次),5d/周,共8周。举起的杠铃由红外线设备控制和记录,以确保训练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训练中的向心收缩(举起杠铃)和离心收缩(放下杠铃)的最大力、速度、总做功、平均功率等均可精确测出。8周训练结束后比目鱼肌和腓肠肌有显著性的肌肉肥大。
2 骨骼肌肥大动物模型的比较
动物模型的普适性、可重复性和均一性是其质量所在,是判断模型成功与否的关键,若所建动物模型不能再现或不稳定,则不能被公认。最好的动物运动模型是动作与人类相似,短时期内能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且变化幅度与人类相差不多。另外动物训练的时间、训练的负荷以及训练的维持方式等条件设置,均为模型复制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2.1 训练的相似性 单从运动方式来与人类运动进行比较,较为接近的是跑台运动、游泳、举重、跳跃运动等。目前最常用的是大鼠的举重和负重爬梯。
最新设计的大鼠加阻力转笼跑也是一个较好的运动方式,但是在训练计划(组数、间歇休息、训练频率等)安排上与人类训练相比,相似性不如举重和负重爬梯,尤其是OliverWirth等和Norenberg等设计的举重模型以及Hornberger等设计的负重爬梯训练模型相似性非常高。
2.2 运动负荷 大量实验证明,动物模型的肌肉肥大必须施加一定负荷,才能在短期内得到一定程度的肌肉肥大。电刺激实验结果表明,理论上大鼠可以负重350%~400%自身体重。如负荷低于200%,不足以有效诱发肥大,但是当负荷增加至225%体重时,大鼠有时不愿训练。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复制骨骼肌肥大动物模型的关键之一。
2.3 肥大效果 肥大程度以非运动性肌肉肥大模型最大,30d可达150%~200%,远远大于人体训练6个月产生9%~23%的肌肉肥大程度。虽然牵拉模型成功地产生了肌肉质量的上升,但作为人体力量训练的动物模型却遭到了许多批评。因为牵拉模型建立过程中肌肉始终处于长期被拉长的状态,而人类产生肌肉肥大的动作短期而快速用力,另外牵拉模型伴有肌肉长度增大也与人体运动性肌肉肥大不同。代偿类动物模型肥大程度也大于人体训练效果,由于初期不能有效区分肥大与手术引起的水肿,所以在一致性和显著性方面一直不很理想,目前已不多见报道。ICF-I诱发肌肉肥大模型在研究肥大机制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在训练适应性方面与人体有一定差距。
最近的举重和爬梯模型有骨骼肌的绝对肥大,且训练计划、肥大程度和速度与人体训练相似。但是运动性骨骼肌肥大动物模型的最大缺点是产生的肥大幅度较小,因此实验所需时间较长。
2.4 运动维持方式 以往运动维持方式多为电刺激、电击、食物剥夺、巨大声音、强气流等,由于动物在受到强刺激时,会影响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所以目前动物模型的设计趋势是采用食物奖赏等生理和心理均无很大损伤或微损伤的运动维持方式,最好的方式是采用无刺激训练。
大鼠加阻力自发转笼跑模型在这一点上占有绝对优势。因为鼠类是高度活动的动物种类,如果条件适当,它们会以自己的节奏自发跑笼。研究表明鼠类自发跑的距离大于跑台上所能跑的距离。自发跑能避免鼠类实验中所受压力的影响,实验结果主要直接来自于运动训练。
举重和负重爬梯模型以弱电刺激和食物奖赏为主,模型复制中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如诱导因素和消极因素的刺激强度,压力,奖赏幅度,训练―休息循环的安排,训练的重复率等。
2.5 训练时间安排 在多数动物运动模型的实验中,选用大鼠在白天进行训练,而这不是大鼠的正常行为,很难区分单独运动训练和训练附加的物理和心理压力二者对实验结果的贡献,导致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下降。从这一点考虑,自发负重转笼跑的动物模型比较满足实验要求。最近举重和负重爬梯模型采取电脑自动控制训练也可满足大鼠晚间训练。
初中生物教学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自身的生活环境,探寻生物的奥秘和本质的学科,为了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一、动静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觉得课堂学习是比较枯燥的,单一的教学形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能够播放动画、图片,这样直接的感官刺激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冲击,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比如,在“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学习中,这一知识点单靠文字方面的学习是很难理解的,学生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心脏泵血的方式,对于真实的过程很难通过想象的方式来实现,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心脏泵血的模拟演示,通过动态的形式将这一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观察了解心脏的泵血过程,动态形式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能够产生更强的吸引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新颖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会更加愿意深入学习生物知识。
二、总结归纳教学重点
在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学的重点难点一般都是教师通过板书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但是这样的方式需要教师通过反复的强调才能够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并且大量的总结归纳会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负担,导致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板书的形式是比较复杂的,并且这样的形式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说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利用多媒体对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课件,在课件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内容提炼出来,对于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的一些学习任务提前罗列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就能够有清楚的了解,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应该使用特殊的字体或者颜色进行标注,并且还要列举相应的实例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在八年级下册的第十五章“动物的运动”中,最重点的教学内容就是对于动物的分类,通过动物不同的生活环境进行运动方式的判断。所以说首先要以这样的形式对动物的种类进行划分,水中的动物运动方式是游泳,陆地上的动物分为多种,有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等多种形式,然后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飞行是不是鸟类独有的运动方式呢?学生通过了解教学重点难点,已经对教学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候可以进行问题的解答,一般学生会认为飞行是鸟类独有的运动方式,但是一些昆虫还有蝙蝠也是可以飞行的,所以说飞行并不是鸟类独有的运动方式。通过列举重点内容以及提问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三、知识拓展,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生物教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人们在生活中查阅一些资料或是信息的时候更加方便快捷。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教学的范围变得更广,学生的学习不再仅限于教材,应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得到能力上的拓展。教材上的一些知识虽然是比较典型和基本的,但是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有局限性的,现代社会需要综合能力比较强的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更加广阔的知识面,实现能力上的提升,因此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的资料,通过一些故事或者是真实的人物故事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第二章,第二节“动物先天和学习行为”的学习时,主要就是学习区分一些动物的一些先天和学习行为,并且能够说明这些行为对于动物的生存意义。所谓先天就是指动物在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学习行为就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才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学会了对动物行为的区分,但是对动物行为的实例还不是很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查找一些相关的信息,比如珍妮•古多尔和黑猩猩的故事,主要讲述的就是一个英国女人研究野生黑猩猩的故事,她潜心研究,一待就是40年,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逐渐被黑猩猩所接受,并且取得了黑猩猩的信任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珍妮对黑猩猩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总而言之,生物是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以动静结合的形式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并且帮助教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划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获得能力上的提升。
作者:秦建龙 单位:江苏省靖江市长安学校
一、高效课堂不是一味的模仿,必须找到适合教学模式
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注重模仿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是起不到好的效果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班级的学生也是不一样,他们的各种各样的认知决定了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师选择教学模式必须适合学生的发展。下面笔者就根据自身教学举几个例子:例一:在讲“动物的运动方式”这节课时,借鉴的课堂形式是: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在八一班是这样进行的:先指导学生阅读“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 ”相关内容,接着提出问题(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水的阻力浮力对水中动物运动的影响,哪种体型适合水中运动),下面是学生进行讨论5分钟,让小组之间交换没有解决问题,最终都没能解决的,教师在进行讲解。课后进行反馈,学生掌握良好,但是学生觉得很累,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总结得出教学目标完成,但是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就是教师的讲解时间比规定的多了10分钟。而到八二班时教学形式进行改进,上课情况是:先指导学生阅读“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 ”相关内容,接着提出问题(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水的阻力浮力对水中动物运动的影响,哪种体型适合水中运动),下面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水中、空中、陆地上动物的运动方式视频,然后才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这节课上,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后反馈,学生上课情绪高昂,学习效果好,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同时和第一节课一样,教师的讲解时间多了10分钟。这两节课进行比较,教师都在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结果前者一味借鉴得到效果不佳,进行合适改进的取得很好效果。同时从第二节课看出,学生进行自学不一定必须看教材,学还生可以观看录像、图片,甚至做相关实验。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自学方式。
二、构建高校课堂,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
教师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就离不开合适得力的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时候适合,关键还要看该学科的特点。同时教学模式在时间安排上,也要进行合适设计,不能像前面两个例子,造成课堂时间不足。生物学科和生活有很大的联系,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容易只注重知识点传授,忽略了生活的联系,也就是注重知识目标,缺乏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因此,在教学模式的设计时,在练习这块,加入可以引导学生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讨论题。
三、构建高效生物教学课堂,回归生活的相关措施
1.做实验中,模拟生态法可减少实验中活体动物的捕捉
在做实验《研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可以在灌木丛林处得到适量地表潮湿、疏松、含水量的腐败树叶的泥土,当学生逮到鼠妇后,在试验中,把鼠妇放到装有半袋才来泥土的袋子里,并将袋口打开竖直,这样鼠妇既不会饿死也不会跑走。每次做完实验都将鼠妇放到袋子里,时间长了土壤变干,这时可以洒入适量的水,这样才来的鼠妇可以多保存很长时间。也可以移交给其他班级使用,这样减少了鼠妇的采集。最后实验完的班级负责将鼠妇送回大自然。这样的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一定程度的教育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构建高校课堂的有效手段。
2.构建高效课堂中,开展探究式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大自然中物种繁多,资源丰富,生物多样化。我们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可以让学生用显微镜来观察大自然的神奇。课前可以让学生采集多样性的样本,如动物的毛发、植物标本、动物标本等。让学生观察多种样本,使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发现微观世界的奇特之处。在看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为了加观察的效果,可以使学生记录关观察数据和经过,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写出实验报告或作文。这一显微镜的使用,学生认识到了微观世界的奇特之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构建高效生物课堂,回归生活
【关键词】环境;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环境是隐形的教育专家,处处都渗透着教育的契机。基于课程游戏化视角,我们的环境应源于孩子,而又服务于孩子,集观赏性、情境性、教育性和互动性于一身,让孩子参与进来,使静态的环境彰显最大的教育价值。接下来,以我园大班“暖冬季”环境创设,谈谈我们的实践心得。
一、环境创意源于孩子生活
我们的环境会围绕着主题中的一些关键元素来创设。谁来决定呈现哪些元素?怎么呈现这些元素?我们大胆尝试让孩子作为环境的主人,从孩子的兴趣、经验和能力入手,参与并决定环境打造的关键因素。
以“暖冬季”环境为例,结合主题“生龙活虎来运动”,我们对孩子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根据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点,我们的“暖冬季”环境打造产生了三条主线:第一条是过冬方式探究,包括植物怎样过冬、动物怎样过冬、人们怎样过冬等,侧重于科学领域;第一条是运动小人装饰,包括各种运动项目、运动姿态、趣味游戏等,侧重于健康和艺术领域;第三条是冬季特色装饰,比如雪花、雪人、雪房子等,侧重于艺术领域。
二、环境设计邀请幼儿参与
有了思路,各班老师开始和孩子一起商讨班级“暖冬”环节的具体方案。跟随孩子的关注点,各班有了自己的创意。
1.循童心,环境内容幼儿定
各个年级、不同班级对于在“暖冬”主线下不同元素的选择有自己的经验和兴趣点。教师需要立足于孩子本身,选取适合本班的班本化素材。
比如请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了解冬日里有趣的运动或者游戏,通过家长的配合,他们了解到冬日里有趣的运动,比如跳绳、跑步、溜冰、打雪仗、滑雪等,在最受欢迎的“大家一起打雪仗”这个活动里,孩子利用自己创作的各种有漂亮花纹的帽子和不同的人物,组成了打雪仗的热闹场面。孩子还用各种材料制作了许多滑雪小人,放在作品展示台上,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滑雪场。这两个环境的创设紧密地围绕“运动和冬日”来展开,充满童趣和美感。
2.集资源,环境材料孩子择
孩子们喜欢雪人和雪花,我们就展开讨论,雪人可以怎么制作,哪些材料可以制作,鼓励孩子成为创设环境的主人,自己收集制作材料。废旧袜子、棒冰棍、废纸桶等都是由孩子们带来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作为环境的内容,并和他们一起变废为宝。
在整个艺术创造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能做到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做。孩子们给了我们很多惊喜,蛋糕纸盘雪人、纸杯雪人、绘画雪人等,呈现了多种表现的方式。
3.扩眼界,呈现方式孩子选
为了给孩子“跳一跳,够得着”的游戏内容,教师以阅读和学习为支架,参考并学习了有关冬季区域环境的内容,然后以照片、自制步骤图等形式呈现给孩子,供孩子自主学习和自由选择。
以手工类为例,孩子们采用多N不同的方式制作了雪花、雪人、帽子、运动小人及圣诞树等。其中每一个元素都是多样呈现的:运用多种方式制作雪花,有平面的,有剪纸的,还有剪完后粘贴在圆盘上的;有立体雪花,将纸片进行折叠、粘贴;还有一种是用棉签和卡纸制作的。雪人也有两种:一种是把棉花、纽扣、毛根相结合制作的,一种是把圆纸进行组合制作的。为了增加趣味性,培养孩子不怕冷的意识,还贴上了孩子萌萌的大头照……
可见,孩子们对于环境设计有他们自己的关注点、兴趣点和喜爱的表现形式,尊重孩子,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这样一来,我们的环境充满了孩子参与的痕迹和暖冬的气息。
三、环境布置支持孩子需要
有了孩子多样的作品,如何布置和呈现一直是我们探究的重要内容,经过大家的思考和学习,我们的“暖冬季”环境呈现融合了课程的视角,为了发挥环境的更大教育价值,我们的环境布置有了以下几个特点。
1.有情有境,“暖冬”环境美如画
为了让孩子们乐于参与其中,我们呈现作品的时候加入了许许多多的情境性。如手套制作完后挂在树上,帽子与雪人的有机整合,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把毛根创作的运动小人布置在“游泳池、马路、健身区”的情境墙上,这样孩子们能根据分区了解到水上项目、田径项目等。整个展示区将单独的游戏内容有机整合,成为一幅暖意融融、充满活力的情境墙。
另外,滑雪场、打雪仗、运动场、迷你森林等,这种板块鲜明、情境丰满的墙面布置,让孩子们都能系统地感受到冬日的氛围和运动的热情,既美观又富有情趣,让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能体会到走廊环境生动有趣的美。
2.有声有色,“暖冬”环境意蕴足
除了美观,幼儿园环境更承载了教育的功能,让孩子成为课程与环境的主人,让孩子们自己探索发现过冬方式,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最后布置到环境中来。
老师并不是简单地将孩子的作品张贴上去,我们在孩子图片旁加入了注释,用一些简单的文字将这一类动植物的过冬方式进行了归纳、解释,然后以智慧树的形式分别张贴在3个柱子上。这样一来,不但巧妙地利用了空间来展示孩子的作品,而且在老师或者家长的帮助下,我们的孩子就能进一步分类了解动物、植物、人类过冬的方式,富含教育的价值。
智慧树上的内容是基于孩子回应过冬方式而产生的,又能运用于孩子教育,充满教育的意义。
3.有来有往,“暖冬”环境乐串联
另外,我们的墙面在孩子学习和了解了动物的过冬方式后,还能让孩子进行自主对应,找到相应的过冬方式,老师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其他动物进行干扰,还可以请孩子补充,将知道的其他动物的过冬方式画出来,进行展示。
生物是很多同学都非常头疼的科目,其实生物也没那么难学,只要你上课认真,课后做好知识点整理,考前看着提纲复习,就没什么大问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生物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八年级上册生物提纲:章节知识点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
(代表动物:水螅,还有水母、海葵、珊瑚虫)
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
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P5图
2、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辐射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的身体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
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他们分泌的胶状物质。由内胚层构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他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
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
5、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二、扁形动物(代表:涡虫 )
1、蜗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
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可以分清前后、左右、背腹。P6图
2、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这种体形的优点:能够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3、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很少,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如华枝睾吸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就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这些寄生虫消化器官简单,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4.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
背腹扁平;有口无。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线形动物
(代表动物:蛔虫,还有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1、寄生在人的小肠里,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有;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2、消化管结构简单,以人小肠里的半消化食物为食。
P8-9图
3、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无专门的运动器官,仅能缓慢蠕动。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②体表有角质层。③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
二、环节动物
(代表动物:蚯蚓)还有沙蚕、水蛭等
1、体形:呈长圆筒形;
前部有一段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也不同,称为环带。(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
2、身体有许多相似环形体节构成,分节使运动灵活。
3、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
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刚毛),触摸有粗糙感觉。
4、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有助于呼吸),所以实验中应经常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5、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过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
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
7、蚯蚓对人类的益处:①疏松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②富含蛋白质;③处理垃圾等有机废物。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软体动物
(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扇贝、文蛤、缢蛏等)
1、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群。
2、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P12图
3、双壳类动物用足缓缓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4、软件动物的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对人类的价值与危害
二、节肢动物
代表动物:蝗虫,还有蝉、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虾、蟹、蚊、蝇等。
1、节肢动物是的动物类群,目前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以上。
昆虫是节肢动物的一分类
2、蝗虫身体分头部(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口器)、胸部(前足、中足、后足、两对翅)、腹部(气门)三部分。
P15图
3、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已,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
4、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5、节肢动物因附肢分节而得名,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6、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第四节 鱼
1、前三节认识的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本节鱼以后的动物身体内部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
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
我国有淡水鱼1000多种,的“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我国的海洋鱼有2000种。
3、鱼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
①前进动力:躯干部、尾鳍;②前进方向:尾鳍;③保持平衡:腹鳍;④感觉器官:侧线。P20-22图适合水中生活的特征有:
(1)流线型,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2)体表有鳞片,表面有黏液,起保护身体作用。(3)鱼的脊柱支撑身体,两侧有发达的肌肉,对运动起重要作用。 (4)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鱼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作用: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鳃丝中密布鲜红色的毛细血管(气体交换)
4、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
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我国于1986年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以“养殖为主”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两栖动物
代表动物:青蛙,还有:蟾蜍、大鲵、蝾螈
1、蝌蚪形态和内部结构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在水里生活。
蝌蚪发育成青蛙后,尾和鳍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2、青蛙的外形特点: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
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呼吸气体的通道;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所以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青蛙皮肤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辅助肺呼吸。P25图
3、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4、两栖动物的益处:减少农作物虫害,以减少施用农药的污染。
二、爬行动物
代表动物:蜥蜴,还有:龟、鳖、蛇、鳄、恐龙等
1、蜥蜴的外形特点:头部有颈,可以灵活地转动,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2、蜥蜴的肺比青蛙发达,气体交换能力更强,只靠肺呼吸。
3、青蛙在水中产卵并受精,而蜥蜴在陆地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在陆地发育成幼蜥。
因此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4、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第六节 鸟
1、鸟的种类很多,是脊椎动物中数量仅次于鱼的一个类群。
2、除了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以外,绝大多数鸟都是善行的。
3、鸟适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哪些呢?P33图
(1)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翼上生有几排大型羽毛
(3)骨骼轻、薄、坚固,减少体重;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
(4)视觉发达,有的能在飞行中捕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残渣很快随粪便排出体外,减轻重量。
(5)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
4、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5、鸟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起保护作用。
6、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
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第七节 哺乳动物
代表动物:鲸(不是鱼)、猴、蝙蝠、马、象、兔、狼等
1、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除了鲸等少数水生种类的体毛退化以外,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毛。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可以维持恒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2)生殖方式:胎生和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的摄取食物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P38图
(4)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2、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家畜是由野生动物驯养而来的,是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2)野生动物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起重要作用;(3)导盲犬、警犬、军马等是人类得力的助手。(4)哺乳动物对人类的困扰:鼠类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还会传播疾病。
八年级上册生物提纲: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一、动物的类群:
1、动物的种类多样,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若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应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鱼类的代表动物是鲫鱼,鱼类的特征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鱼是靠尾鳍的摆动和躯干部扭动获得前进的动力;
调整方向用尾鳍,维持身体平衡用胸鳍、背鳍、腹鳍鳍等。
5、某同学想做鱼鳍有游泳中的实验,但一时找不到鱼,便用一个模型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6、(P25)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经变态发育变为幼蛙,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这类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等。
7、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为翼,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8、鸟类适天飞行的特点如下:
(1)身体表面:呈流线型,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翼呈扇面结构,表面积大,可以扇动空气而飞行。
(2)运动系统:骨薄,长骨中空,胸骨突出,称为龙骨突,有发达的胸肌。
(3)呼吸系统: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主要靠的结构是气囊。这种呼吸方式的特点是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出肺。
(4)消化系统:食量大,直肠短。
(5)循环系统:心脏功能强劲。这些特点决定了鸟类可以快速而且长久的飞行。
9、哺乳动物的特点:除个别的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点。
其代表动物是家兔,家兔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其作用分别是切断和磨碎食物。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这些特点都是和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10、动物种类特别多,但只有两种是恒温动物,它们是鸟类和哺乳类。
11、我们学过的无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分三类:(1)昆虫(2)甲壳动物,如虾、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
举例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13、蚯蚓的运动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并在刚毛的辅助下完成的;
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的。将两条蚯蚓分别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在硬纸板上的快。
14、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别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的器官。)
15、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二、动物的运动:
16、高级动物的运动系统构成一般是骨、骨骼肌和骨连结。
若将运动系统比作作杠杆,则骨相当于杠杆,关节相当于支点,骨骼肌提供动力。
17、关节的构成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
关节的特点有牢固性和灵活性。
18、人在完成曲肘运动时,肱二头肌收缩,同时肱三头肌舒张,共同完成了这个运动。
19、运动的完成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动所附着的骨围绕着关节产生运动。
三、动物的行为:
20、动物的行为按表现可分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贮食行为等。
21、动物的行为按来源可分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控制的。
23、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举例,如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大猩猩摘香蕉、黑猩猩钓白蚁。
24、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往往有三个特征:有组织、有分工、有的有等级。
25、白蚁的群体中有四种蚁,即工蚁、雄蚁、后蚁和兵蚁。
四种蚁是喂养其它三种蚁的是工蚁。
26、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声音、气味和动作三种。
四、动物的作用
27、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8、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9、目前,人们认为动物中最为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它的优点是少成本,少环节,少污染。
30、人们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创造各种仪器,这就是仿生。
如据蝙蝠发明雷达,据长颈鹿发明宇航服,据乌龟的背甲发明薄壳。
五、细菌和真菌
31、区别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应该看大小、形态和颜色三方面。
(具体见P55)
32、培养菌落的方法有四步:配制培养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33、细菌和真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
34、显微镜的发明人列文。
虎克(荷),微生物学之父是法国的巴斯德,青霉的发现是弗莱明(英)。
35、细菌的形态有三种:球形、杆形和螺旋形,故细菌也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
如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
36、细菌的结构类似于植物细胞,即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还有运动的鞭毛,起保护作用的荚膜,有的还有为抵抗不良环境的芽孢。
37、真菌的形态各异,原因是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毒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青霉和蘑菇。
但结构都相似,即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故真菌也称真核生物(已有了真正的细胞核)。
38、用蘑菇制作孢子印时,要用玻璃杯扣住的目的是防孢子被风吹散。
39、细菌有的对人类有利,少数对人类有害。
有利的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乳酸菌,制醋要用醋酸菌,制作味精要用棒状杆菌,根瘤菌能为豆类作物提供含氮的无机盐,大肠杆菌能为人和动物提供VB12和VK。有害的方面,有的能使为和动物患病,如痢疾、霍乱、破伤风、鼠疫都是由细菌引起的,软腐病菌能使蔬菜变坏。
40、真菌同样如此,有的真菌对人类有利,如制作面包要用酵毒菌,酿酒、制作酱油、腐乳都要用到真菌,也有的对人类有害,如脚癣、甲癣是由寄生的真菌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棉花枯萎病等也是真菌引起的。
41、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
42、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营养方式主要是异养。
此种营养方式又分三种类型,即寄生、腐生和共生。
43、区别寄生、共生和腐生
若寄居对象是死的,如枯枝败叶,即为腐生;是活是,即为后两种。后两种中,若对寄居对象有害,就是寄生,如痢疾杆菌、使患甲癣的真菌;若双方互利互惠,即为共生。
44、熟记几种共生的例子:
(1)豆类作物和根瘤菌:豆类作物为其提供有机物,根瘤菌则提供含氮肥的无机盐。
(2)动物和大肠杆菌:动物为其提供有机物,大肠杆菌则提供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
(3)地衣:藻类植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则提供水和无机盐。
45、区别青霉和曲霉:一看孢子形态,扫帚状的为青霉,放射状状的为曲霉;
二看颜色,青绿色的为青霉,其它颜色的为曲霉。
46、酵母菌能够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47、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
故防腐的主要原理就是杀死细菌或控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据此有许多防腐的具体办法,如高温灭菌、腌制、渗透保存等。
48、污水处理时,一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为甲烷。
六、生物的多样性
49、在被子植物中常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50、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的单位是界。
51、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种类越多,其中生物相似的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52、马在生物上的地位是(见书)。
53、桃在分类上的地位是(见书)。
54、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的多样性。
55、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故有“裸子植物的故乡”的美称。
5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7、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现我国已建立1500多个,其中有保护大熊猫的卧龙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系统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58、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和文件。
59、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滥砍乱伐、滥捕滥猎、环境污染、生物入侵。
动物学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的理论寿命应是其生长期的6倍。家畜符合这一规律,而人类和长颈鹿却不符合,两者的生长期各为20年和6年,但平均寿命分别只有70岁和15岁左右,都远未达到120岁和36岁的理论寿命。
重力是影响地球生物寿命的一大要素。长颈鹿之所以短寿,是由于其成年后的脖子长达2米,以致重力对其头部血液循环造成严重的阻碍。其他动物不像长颈鹿那么高,躯干平行于地面,体内的血管和五脏六腑都在同一高度,重力对血液循环的阻碍很小,因此能活到理论寿命。而人直立时,体内大多数血管和内脏都在心脏以下的位置。据生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当人体从卧位转为立位时,重力附加的血压将使心脏以下的血管膨大而多滞留约500毫升血液,使血液循环的总量减少10%~15%,心脏的负担因此加重,随着时间积累而最终导致病变。人的一生中有2/3的时间处于垂直状态,而在大城市中生活的人更多达3/4以上,人体平卧位的状态日益减少。久而久之,使心血管因不胜负荷而影响血压调节,成为血压升高的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痔疮、下肢静脉曲张、内脏下垂和脑溢血等人类特有的疾病,都与人类独特的躯干直立和过多的垂直运动有关。在人类脱离动物界而成为地球主人的过程中,功不可没的直立姿态,同时也促使重力对人体形成副作用。现代人当然不能因此而抛弃功过并存的直立姿态,但人要健康长寿、减少疾病,就必须纠正过多的垂直运动,在工作之余多做一些保持躯干平行的水平运动是非常有好处的。什么是水平运动呢?就是一种仿效动物的运动方式,以保持人体各个部位随地心引力的一致和血液分配的均衡,减轻心脏负担,缓解各器官压力,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脏器供血,促进功能恢复,降低血压,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水平运动的方式很多:①游泳是其他运动无法相比的水平运动。除水平的能使心脏负担减轻,各器官充分供血外,水的刺激和压力,还可改善血液循环。②爬行也是很好的水平运动。四肢着地于柔软的地毯或如茵的草坪,向前、向后或转圈,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因地制宜,简便可行。③忙里偷闲,每日工作、学习2~3小时之后平卧5~10分钟;或每天洗浴时,在浴盆里多躺一会儿。这些的改变对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地球对人体脏器的引力、缓解脏器垂悬状态的紧张十分有益。
金幅是指哺乳纲、翼手目、狐蝠科的一属,而与犬蝠属(犬蝠)同科的动物尚有裸背果蝠属(大裸背果蝠)、棕榈果蝠属(棕榈果蝠)、黑冠果蝠属(黑冠果蝠)、短腭果蝠属(短腭果蝠)等之数种哺乳动物。
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多数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体内有膈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的动物类群,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哺乳动物可分为原兽亚纲、真兽亚纲和后兽亚纲。哺乳动物分布于世界各地,营陆上、地下、水栖和空中飞翔等多种生活方式;营养方式有草食、肉食2种类型。
(来源:文章屋网 )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高级编辑傅振国先生说:“步行,人类与生俱来的锻炼方式,如今竟然需要宣传倡导、大声疾呼。生产方式的巨变,让人成了‘坐家’:8小时坐着办公,1小时坐车赶路,2小时坐在餐厅大吃大喝,3小时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坐胖了腰身,坐高了血压,坐脆了骨骼,坐笨了脑子。”人本质是一种动物,对于动物而言,动,是生命的标志,运动是最符合其生命本质的生存方式,但如今,运动却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幅度减少。
毋庸置疑,科技革命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快捷与方便。例如,汽车、火车、飞机的发明让人类免于长途跋涉的艰难与痛苦的同时,放大了人类舒适与快乐的主观感受。当人类接受了用享受科技替代运动的生活时,身体各器官的功能被逐渐弱化。比如,今天许多人的身体对真正意义的长途跋涉感到陌生。
另一方面,科技革命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自然法则的内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何谓强者,何谓弱者?以身体是否强健为评判标准的时代已然过去,医学的发展甚至使身体上的“弱者”并不一定被自然淘汰。这一改变,消弱了人类以强壮身体为目标的运动需求。
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祖先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遑论漫山遍野地狩猎与采集,只需动动手指便能生活绝不是夸张。人类的大脑显然还不太适应这种变化。有学者认为,人类拥有凌驾于其他生物种类之上的智力与优秀的大脑,与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的大量运动密切相关。爱尔兰科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参与实验者是平日不爱运动的男性大学生。实验的第一步是对这些人进行记忆力测试,随后其中的一半人静坐30分钟,另一半人持续骑固定式自行车直到筋疲力尽。然后再一次进行记忆测试,得到的数据显示,参加剧烈运动的小伙子们的测试结果比运动之前好很多,另一半静坐的“宅男”则无明显变化。分析血样后发现,运动者的血液中一种叫做脑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质含量极高,它促进了神经细胞的健康状态,促进人的认知能力。
不只是能力,人类的情感也会因为运动的缺失变得淡漠。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高效,但同时,人们渐渐习惯对着手边的机器发出指令,而不是和一个真实的人面对面地交流。肢体的真实动作被网络抽象化,所有的回应都可以不再是即时发生的,大脑不用紧张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对自己或对方的话做出全方位的立体应答,真实社交中可能产生的压力被机器消解于无形。这是网络社交的魅力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网络中。斯坦福大学通讯学科教授克利福德?纳斯(Clifford Nass)的一项研究表明:“沉迷于YouTube、Facebook、电视和短信中的发育期女孩更易产生社交问题。”原因之一即是人们在使用电子通讯工具时习惯性同时运行多重任务,而这将会造成认知障碍、记忆力衰退和判断力下降。
对于本质为动物的人类来说,运动这种看起来非常低效率的生活选项,或许更接近生命的健康本质。
一、常规的对焦方式
单次自动对焦(Single-Shot AF)
拍摄对象间的距离固定时,这是常用的设置。对准目标,然后其AF传感器照到拍摄对象。轻按快门按钮即可激活AF。确定焦距后,相机在取景器中发出信号并且对焦停止。只要保持按钮半按状态,焦距就会锁定在当前位置。如果相机没有获得正确的对焦是无法拍摄的。亦称为焦距优先。
连续自动对焦(Continuous AF)
通常用于运动或动作摄影中,此时拍摄对象在不停地移动(对于摄影师而言)。让AF传感器在拍摄对象上,半按快门按钮。只要保持快门按钮半按状态,相机就会连续对焦。完全按下按钮时,相机即会拍摄照片,不管图像是否对焦完美,称为释放优先。鸟类摄影最常用的还是多点自动对焦模式,多点人工伺服自动对焦模式配合高速连续拍摄,成功率高,较适用拍白鹭的剧烈活动,相对于手动对焦,自动对焦的焦点选择性差,作品往往缺少个性。跟拍摄一般动态主体一样,拍摄野生林鸟时,可以选用相机的连续对焦(追焦)功能,并且以连拍模式拍摄,以捕捉林鸟一瞬间的动作。初学者难以掌握林鸟的动态走向,这时也不妨使用相机的多点对焦功能,即使林鸟在画面中走来走去,亦可以提高成功对焦的机会。
手动对焦(MF)
某些情况下,自动对焦并不太好用,如场景太昏暗,拍摄对象缺少对比度清晰的区域,通过笼子进行拍摄,或者拍摄对象移动太快或移动无规律。在这些情况下,手动对焦可能效果更好。手动调节对焦环之前切换到手动对焦(通过相机机身或镜头)。使用超声波马达的镜头可能在AF模式中也可以手动对焦,但是标准的自动对焦镜头应该只能在MF模式中手动对焦,否则会损坏AF马达。手动对焦虽然成功率相对较低,但拍出来的作品,焦点清晰,主题突出,视觉独特,是出精品的最实用的手段。
陷阱对焦
当被摄体进入预定焦点时随即按下相机的快门。一些先进的相机就具有这类性能。陷阱对焦很适用于体育摄影和鸟类摄影,如用此方法来拍摄跳高运动员飞过横杆或者野鸟骤然飞行的动作会十分理想。拍摄时,可以先把焦点调在可能到达或者越过目标的某一点,然后把焦点锁定,使其不再前后移动,最后视目标飞越、到达时的情况按下快门,即可拍摄到清晰度很高的照片。
二、对焦方式的实战选择
通过几年来不断的摸索和总结,笔者认为鸟类拍摄可以根据用途和实际情况选择对焦方式:
一是为获得更多鸟种或与科普工作者提供真实图片以便研究和应用的拍摄。这一类图片是越清晰越好,不管远近,远是拍到记录就好,近是不怕数羽毛照虹膜,对焦方式宜用单点对焦。
二是宣传鸟类生态环境、保护鸟类资源片(或者称艺鸟中的场景片)。这一类片拍摄应单点对焦方式和多点对焦方式相结合。动态比如在追拍候鸟飞行大场景时,由于大片的鸟移动飞行,连续对焦的设计是针对画面中的运动物体,飞鸟在画面中是相对静止的,画面中相对运动的是背景而不是飞鸟,如果追拍时使用连续对焦模式结果就会发现照片全部对焦在了背景上而不是飞鸟!造成照片表现的主题模糊,画质下降。而在水中、湿地,相对静止、活动小的大面积鸟群则宜用连续对焦,此模式下即便半按下快门,对焦也不会确定,而是随景象变化而不断重新调整焦点,如果取景器中出现移动物体,则对焦传感器的对焦识别将以运动物体为准,对焦在运动物体上而获得清晰高质量的图片。
这种动物会轻功水上漂
水面上,一只动物在悠然行走,它身材纤细,六条腿平稳地踩在水面上,滑行起来,速度能达到1.5米/秒,丝毫不会害怕身体被打湿,或者担心自己沉到水里,它就是水黾。为什么水黾不会像大多数动物一样,因为重力的作用而下沉呢?
学过物理学的人会知道,如果物体的重量比液体产生的浮力小,就不会下沉。所以,水黾如果想顺利在水上行走,就需要有非常大的浮力。就像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指出的,物体浮力等于物体下沉时排开液体的重力。不过,在液体外表面,而不是位于液体内,需要运用不同的计算规则。
一个生物,不论是一片落叶,还是一只水蛭,当它落到液体的表面时,决定它所受的浮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是两个:一个是这种液体表面所产生的张力的强弱,另一个是生物接触这种液体的表面积的多少。
所谓液体的张力,就是它的表面会像蹦床一样绷紧,并且具有弹性。水的表面张力是很大的,只要水黾的脚平置于水面,与水的接触面积能够达到1平方厘米,产生的浮力就足以托住体态轻盈的水黾。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水黾可以安全地在水上行走,甚至跳跃。
但是水黾中最大的物种――黾蝽,它的个体重量大概有3克,已经接近水面张力所能承受的极限了。为了能保持浮在水面,黾蝽的脚长超过了20厘米,靠增加与水接触的表面积,增大了水的浮力。
长得太“胖”,也能飞得高,跳得远
在二十世纪早期,有学者用传统空气动力学定律C明了大黄蜂是不可能飞行的,因为它们身体过于肥胖,而翅膀又过小,不足以产生超过大黄蜂身体重量的推力。事实是,大黄蜂不仅可以正常飞行,而且研究发现,有的黄蜂飞行的高度可以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出100多米。那么,这些学者错在哪里呢?
原来,他们采用的模型过于简单,他们假设黄蜂不扇动翅膀,像飞机机翼一样僵硬,而且忽略了大黄蜂翅尖的运动轨迹。
研究发现,比起其他昆虫,为了产生升力,大黄蜂扇动翅膀频率会更高,达到每秒150次。除此之外,大黄蜂的翅尖的轨迹并非是单纯的上下运动,而是呈现一个“8”字型或者“o”型的运动轨迹,当大黄蜂向下拍动翅膀时,这种运动轨迹将在翅的前缘产生一个被称为前缘涡的空气漩涡。由于这个涡的存在,将导致黄蜂翅膀上方产生一个低压区域,类似于小型旋风,从而使得黄蜂获得向上的升力。
与大黄蜂不能飞行这一伪科学类似的是另外一个伪科学:袋鼠不可能存在。曾经有研究者计算了一头普通袋鼠的重量,以及它们跳跃时所消耗的能量,每一天跳跃的次数,结果表明袋鼠没法获得足够的能量来跳跃,如果袋鼠们没法活动,那么它们将没法获得食物,并进行。所以,理论上讲,这种动物应该不存在。
如果你假设袋鼠重80千克,每次跳跃都要克服重力做功,就像举重一样,得不断地举起自己的整个身体重量,那么,你的计算会得出袋鼠是没法跳跃的这一结论。但袋鼠的后肢上部的肌肉和肌腱非常强健且富有弹性,当袋鼠双足并拢,跳起又落下时,肌肉绷紧又放松,实际上类似于弹簧的工作原理,可以大幅度节能。
蜘蛛善于利用静电
美国漫威旗下有一个很受欢迎的超级英雄,他就是蜘蛛侠。蜘蛛侠有很强的攀爬能力,能够徒手在高楼外沿攀爬,甚至能在天花板上穿梭自如,在与敌人打斗中,还能喷出蜘蛛丝牢牢黏住对方。虽然蜘蛛侠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但在动物界,有一个现实版的“蜘蛛侠”――蜘蛛。
蜘蛛也能飞檐走壁,奥秘就藏在蜘蛛的脚底下。
从力学角度来看,当两个固体表面相互靠近时,其间的相互作用力十分复杂,其中包括范德华力、静电力、偶极力、毛细力等。蜘蛛脚掌上有大量的刚毛,当与物体表面的分子间发生作用时,会产生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中性分子彼此距离非常近时,产生的一种微弱电磁力,大量范德华力的叠加就足以支撑蜘蛛的体重。
除了在爬行方面,蜘蛛捕食的本领也很高超。许多人也许会以为,蜘蛛的网具有粘性,小飞蛾、蚊子或者其他动物在飞行过程中,误打误撞碰到了蜘蛛网,才会成为蜘蛛的盘中餐。不过,这些小动物们可不全是误打误撞才被蜘蛛网捕住的。
会飞的昆虫在挥动翅膀时会产生电荷,比如蜜蜂挥动翅膀时可以产生高达200伏特的电荷,以便从带负电的花中获取花粉。研究发现,黏黏的蜘蛛网上面覆盖着一层特殊的静电胶,当带正电的动物与蜘蛛网接近时,带静电的蜘蛛网会弯曲,产生引力,吸引昆虫,最终缠住这些倒霉的动物。
隐形海马
侏儒海马只有2.5厘米长,有世界最慢的鱼的称号,每小时只行走1.5米。如果水下有一个100米的冲刺,这些尖脑袋、卷尾生物,会花费差不多三天时间才到达终点。但是从物理学上看,它们慢悠悠的生活方式也有一定道理。
在温暖的加勒比海域,住着侏儒海马和大多数鱼类都爱吃的桡足动物,这是一种毫米大小的透明的甲壳动物。为了躲避遍布海洋的劲敌,桡足动物长着敏感的触角,能够检测到最微小的液体运动,一旦察觉到水中动静,桡足动物可以在一秒中游出它们身体500倍的距离,而猎豹每秒钟只能跑出身体30倍的距离。
面对堪称跑步冠军的猎物,速度缓慢的海马想要吃上美餐,必须蹑手蹑脚。幸好海马的头部是一个狭长的三角形,能更好地抵抗液体阻力的干扰,使得水不会有太大振动。研究发现,海马鼻子周围的水几乎不流动,这能帮助它们接近猎物,被海马盯上的猎物,94%会进入口中。
狗狗的甩干大法
潘晓同志提出了“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的命题,有的青年也提出了“自私是人的本质”那样的看法。与此相反,另有一些同志则坚持“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的命题。从目前发表的文章来看,基本上都是属于上述两大对立观点的。讨论在继续深入,青年们都关心这两大观点的命运。到底是哪个对呢?在这里,我想从人的动物性和社会性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大家一起讨论。
我们知道,“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4页)这就是说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是动物。作为自然存在的人,他要吃(活命)、要穿(御寒)、要生育后代(类的保存)。这单纯的食欲、等可以统称为人的动物性。这也就是有的同志所说的动物的自保本能。可是,就是在获得生活资料以保存自己这一点上,人和动物又是不同的。恩格斯指出:“动物所能做到的最多是搜集,而人则从事生产,他制造最广义的生活资料,这是自然界离开了人便不能生产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572页)人的生产是通过劳动进行的。人取得生活资料的方式和动物的质的区别就在于人要劳动。劳动一开始就不是单纯地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同时也体现着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劳动,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人的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最终摆脱动物界,获得其社会存在的关键点。总之,劳动,使人的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获得了统一。
人的存在既然是他的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那么人的本性必然也是他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在原始社会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不但要结成一体才能猎得野兽,而且这极其有限的食物如不平均分配就会有人饿死。所以人从他勇敢地摆脱动物界的那一天起,就不但要为自己的吃、穿、住奋斗,而且也要通过劳动,通过集体的力量,通过合作、互助去为他人、为集体的吃、穿、住而奋斗,原始人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和原始共同体联系在一起的。在最初萌发的意识中,每个人多少会懂得,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做的努力同样对别人有利;而别人做的努力,也包含了帮助自己生活下去的因素。个人的需要是同整个人类的需要并存的。自己的愉快、苦痛直接源于集体,集体的愉快、苦痛也直接体现在每个人身上。这就是个体自保和群体并存的统一。这样,人就不但具有自保的倾向,而且还产生了集体感、荣誉感、同情心、互助、诚实直至嫉妒、欺诈、虚假等等。这后者就是从人的社会存在中产生的人的社会属性,也可以叫做人性。所以,也可以说,人的本性是他的动物性和人性的统一。
人生的价值或人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人自己对其本性的自觉,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能能动地认识到作为人的他为什么而活着。在人类社会初期,处于蒙昧状态中的原始人对人的社会属性的一面基本上是不自觉的,其原因当然是生产力的极其低下。人在不得不是自然的奴隶的同时,也不得不成为人自己的奴隶,于是便异化出最原始的神和宗教。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在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同时,也逐渐在改造人对自身的认识。这种改造和认识的每一次深化,就是人对其本性,特别是对其社会属性的自觉的一次深化。象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俄国民主运动……都代表着这样的变革。自觉的深化,就是对蒙昧的摆脱。只要人类社会不完结,人对其本性的自觉的深化,或对蒙昧的摆脱的矛盾运动也不会完结,因而人对其生命的价值的认识也同样不会完结。通过这种不断深化的认识运动,人才逐渐自觉到他活着不但为自己,而且还要为他人。我们不能承认关于这个问题的什么教条和定义,说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或说到了社会主义人就是“忘我无私”的。从根本上来讲,人的本性决定了人活着既为自己又为他人,是为个体与为集体的统一,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达到这个目的的自觉程度不同,表现方式也不同。人既是动物,又不是动物,人成为人,恰恰在于他不是动物,在于他总是力求摆脱他的自然存在而获得其社会存在。这就是关于人的辩证法。我们过去把对雷锋等先进人物的宣传绝对化了。事实上,“公”总是相对“私”而言的,“为他人”总是相对“为自己”而言的,其中任何一方都不是绝对的,只有它们的矛盾运动才是绝对的。
所谓杰出人物不是没有私心,不是完全从自我中超脱出来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只不过是他自己能自觉地不做私心的俘虏罢了。未来不会、也不可能有一个纯粹的、尽善尽美的、不再有矛盾的社会。那种说法只能是乌托邦,是反科学的。但是,随着人们的努力,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累,人们会创造出相对现在来说更理想的社会,那时的“公”与“私”一定会改变内容了,而且这种改变还要继续下去,就象公与私要永远并存下去一样。
东湖老鼠尾
最佳时机(WHEN):
适合人群(To WHOM):
热爱运动的活力族
准备工作(PREPARATION):
1.脚踏车两部,双人脚踏车会更好;
2.东湖路线铭记于心:
3.清爽运动的装扮;
4.良好的体能:如果会骑到一半喘得比女生还厉害,我看还是继续往下看吧。
理论支持(THEORETICALLY):女性在不熟悉的陌生环境中情绪容易失控。男性经常改变约会的时间地点方式使她不断有新奇感新的乐趣;女性在疲劳时较易接受男性的情意。
最佳方式(HOW):秋高气爽的早上,骑脚踏车来到东湖边。清晨来老鼠尾看水最美,不是见底的透亮,也非浓得化不开的碧绿,像天的倒映,有波光变幻的美。烟雨霏霏到老鼠尾,别有韵味,因为“鼠尾”两岸都是丝绦飘摇的垂柳。低头是细雨化开的水晕,抬头是垂柳升腾的绿雾。这样的景色,即便活力十足的运动型女孩也难免眼醉情醉了。
警告(WARNING!!):千万不要尝试叫醒贪睡的文艺御宅女,6点把我叫起床,不让我睡懒觉??直接把你踢出考虑范围。
10:00 a.m.
湖北美术馆
最佳时机(WHEN):
适合人群(To WHOM):
爱被艺术气息包围的文艺青年
准备工作(PREPARATION):
1.mp3里优美歌曲;
2.具备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
3.最好能在艺术欣赏完以后准备一场经典的温情电影,或nice的咖啡下午茶时光。
理论支持(THEORETICALLY):当女性封闭的空间内呆久以后内心不平衡易产生心理异常滋生出爱的情感男性可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加强求爱攻势;男女之间的倾心交谈可使女性的感情高涨进而萌动爱心。
最佳方式(HOW):湖北美术馆位于武汉市武昌东湖之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与湖北省博物馆相毗邻,是省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此外,还拥有现代化的典藏画库、多功能学术报告厅、贵宾厅、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培训中心、电影厅、中西餐厅、咖啡厅等先进配套服务设施,是集展览、收藏、研究、教育、交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位的造型艺术博物馆。相信当你们漫步其中,被浓郁的艺术气息所包围,而你又时不时有一两句颇具建设性的点评,一定能让她另眼相看,芳心大动啦!
警告(WARNING!!):如果不懂艺术的话,不说好过胡乱说,以免被大打折扣。
12:00 a.m.
武汉欢乐谷
最佳时机(WHEN):
适合人群(To WHOM):
喜欢刺激童心未泯型
准备工作(PREPARATION):
确定自己与对方都有接受挑战的勇气与体质。
理论支持(THEORETICALLY):女性在外游玩时易产生较强烈的感情。这时女性摆脱了熟悉环境中的人事气氛等等约束易放松自己产生欢乐的念头;女性在激烈运动后感情会急剧失控;女性在身体被不经意地碰撞会产生感情兴奋。
最佳方式(HOW):相约武汉欢乐谷,亚洲首座木质过山车、全球最高的观光塔、720度圆环过山车、中国最高的弹射过山车、双塔太空梭、超级大摆锤、三屏4D影院等丰富的游乐项目提供梦幻般的娱乐体验。魔术表演、杂耍、欢乐大巡游、极限运动及创意街舞表演,以及充满武汉本土特色的大型水上实景项目,精彩的展示节目呈现创意的妙趣横生。两人在疯狂中不知不觉中拉近了距离,有意无意的身体触碰也加分多多。
警告(WARNING!!):“安全第一”记心中,再害怕也不能尖叫。
14:00 p.m.
东方马场
最佳时机(WHEN):
适合人群(To WHOM):
气质运动型
准备工作(PREPARATION):
确定骑马是你的强项。
理论支持(THEORETICALLY):女性在激烈运动后感情会急剧失控;人类和动物一样有择强汰弱的本能,女性本能是向往强者因此当女人认识到对方是真正的强者时就会产生爱意;女性在身体被不经意地碰撞会产生感情兴奋。
最佳方式(HOW):东方神马骑士俱乐部于2003年11月18日开始试营运,位于东方马城中央广场,设有马术练习场,是武汉市骑马爱好者的首个权威性的专业化活动场所。骑士俱乐部以发展会员及骑术培训为主,经营范围包括会籍销售、骑术培训、骑马游乐;健身、垂钓、专用品销售、餐饮、体育赛马;竞技赛马;马术比赛;马术表演;民俗表演等配套服务。同时,还将开办骑术培训班,提供骑术培训指导并颁发资质认证。俱乐部不但面向广大游客,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还将吸纳发展各类会员,组织会员参加骑术培训及各类活动。
想象一下你身着帅气的马装在赛马场上驰骋,她一定在想你到底是她的黑马骑士还是白马王子?再不时耍个宝借着身旁的骏马来个骑马舞,想不博美人一笑都难!
警告(WARNING!!):“安全第一”最重要。
16:00 p.m.
极地海洋世界
最佳时机(WHEN):
适合人群(To WHOM):
爱心爆棚热爱动物型
准备工作(PREPARATION):恶补海洋动物知识,相机。
理论支持(THEORETICALLY):当女性封闭的空间内呆久以后内心不平衡易产生心理异常滋生出爱的情感男性可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加强求爱攻势。
最佳方式(HOW):武汉极地海洋世界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多层多馆组合式室内极地海洋主题公园。场馆的外型犹如一只巨大的白鲸,跃入江城武汉,填补了武汉乃至华中地区大型主题公园的空白。通过极地与海洋珍稀动物和鱼类(帝企鹅、北极熊、伪虎鲸、白鲸、海象、海豚等)的展示、表演与互动,为武汉及华中地区人民开启了一扇了解极地和海洋文化的窗户,打开一道体验南北极和海洋风貌,感受极地海洋文化梦幻之旅的大门。“北极之王”北极熊,“南极精灵”帝企鹅,位于地球两极的动物代表也已在武汉牵手,你还害怕你和你的那位“她”没法儿在这儿牵手吗?
警告(WARNING!!):观看现场表演时,要表现得足够绅士才行哦!
18:00 p.m.
武汉各大火锅店
最佳时机(WHEN):
适合人群(To WHOM):
亲民邻家小吃货 豪爽吃妞
准备工作(PREPARATION):
酸奶(营养上胜过可乐配火锅;又可以浇熄火辣辣的舌头)
理论支持(THEORETICALLY):女性在身心均十分满足的时候容易动情
最佳方式(HOW):在麻辣火锅店约会?没错,就是火锅店,而且一定要是足够热闹的那种。
麻辣鲜香的火锅能顿时冷淡的氛围一扫而光。更重要的是,吵闹的环境中,两人坐得要够近才能听清对方说的话。这简直是最火辣的约会方式了。
警告(WARNING!!):吃饭的时候呢多照顾女孩子,不要被自己的食欲冲昏了头脑。
20:00 p.m.
沌口体育中心
最佳时机(WHEN):
适合人群(To WHOM):
生命要用浪漫支撑型
准备工作(PREPARATION):
使出浑身解数,倾尽荷包口袋制造浪漫吧!
理论支持(THEORETICALLY):浪漫是很多女性毕生追求的感觉,她们认为爱情是浪漫的,浪漫是判断男人爱不爱她的标准。
最佳方式(HOW):2002年至今,武汉沌口体育中心迎来各种运动赛事和大大小小各种明星的演唱会等大型演出,并举办了多场健康长跑、企业文化展示、产品、展览等活动。至2002年9月以来,共有近80万人(次)前来武汉体育中心观看大型比赛和演唱会,接待参观的市民和旅游观光者近40万人(次),并成为广大市民早晚锻炼、散步、休闲、健身的首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