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7: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信息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17-01
由于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建设使得房产的数量急剧上升,房产管理中的档案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等信息光靠人工管理是很困难的,所以进行房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开发适合城市发展的房产管理信息系统,确保房产信息的有效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房产管理信息化
房产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房地产市管理类信息系统、住房保障类信息系统和物业管理类信息系统。房地产市管理类信息系统主要应用数据库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把经过多年房产交易、登记等事宜获取来的房屋人文信息和自然属性信息等数据,如房产登记、测绘以及网上备案等;住房保障类信息系统是近几年新兴的系统,如廉价租赁住房管理、公共住房管理等系统;物业管理类系统主要是物业行业的管理和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等系统。
二、我国房产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案例的调查,我国房产管理信息化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影响了管理信息化的效果。下面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1.条块分割过于明确
根据各地政策的不同,房地产市信息类、物业管理类和住房保障类等各类系统大多数是按照当时的业务需要单独建立,虽然为房产管理提供了方便,但是各类系统之间的公共资源却造成了浪费。
2.技术滥用
房产管理主要是维护和利用不动产登记簿,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就可以确保标的物空间的唯一性和主客体之间的准确性。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系统开发商为了增加自身的利润,在房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增设了一些不必要的功能,例如防伪技术、加密技术等,这样不但增加了系统开发的成本,还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3.数据信息管理过于薄弱
在房产管理信息系统中,有些管理者倾向于认为软件功能越强、硬件性能越好,系统就越完备,所以在系统的软硬件投入上花费较多,而在数据信息管理上过于薄弱。但是软件的更新换代较快,少则三年,最多也就是四五年时间,房地产企业对系统软硬件投入高成本未必能获得与之匹配的价值。忽视数据信息的管理使得大量的房产信息管理相对复杂,工作量大,经常会有数据杂乱不统一的现象出现。
三、房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1.房地产市信息系统
按照住建部关于《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的要求,房地产市信息系统应对新建商品房从立项开始直到房屋拆迁为止整个生命周期的所有活动进行管理。主要有项目管理、从业主体管理、测绘及成果管理、房屋登记管理、新建商品网上备案、存量房网上备案、统计分析及等子系统。
第一,利用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建立房地产信息系统,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房地产行业的工作效率,为人们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服务,避免住房销售过程中的违法违规现象,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并且房产管理信息化实现了网上签约、备案和公示,保障了购房者的利益。
第二,房地产市信息系统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信息数据,增强了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套型等方面的动态分析,对城市建设和市场调控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第三,利用统一的房地产市场信息平台,可以及时的和公开有关的信息数据,杜绝交易双方出现不对称的现象,使房地产市场的透明度有所提升,确保开发商合理开发,消费者理性消费。
2.住房保障系统
住房保障系统主要是把购房者的有关信息利用电子档案录入到系统中,确保购房者从申请开始一直到入住环节都能得到动态、实时的管理。对住房保障进行信息化管理,使之免受人为因素的制约,体现了住房保障的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提升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住房保障系统中还设置了保障项目信息系统,它能够对住房保障项目进行管理,保障了房源信息的动态性和实时性;另外还增设了保障资金电子台账系统,监督和管理资金从申请到运用的整个过程。
为工作的便利和资源的整合,政府各级部门之间应建立唯一的住房保障平台,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协同工作,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源。
3.物业管理系统
物业管理系统也是房产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物业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房地产产业的进步和发展。物业行业管理中设置物业企业和从业人员管理模块,规范物业行业的管理和从业人员的行为,避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物业企业和从业人员只收费不工作的现象,提升小区的管理水平,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物业维修资金的管理中要对业主上缴的物业费进行妥善管理,做好每一次的出账、入账记录,确保每一笔维修资金都能有据可依。
综上所述,建立一套现代化、全面、专业的房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的发展和房产智能化管理水平,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房地产的可视化、高端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技术设置,妥善利用公共资源,规范信息数据管理,一定会带来房地产行业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
结束语:由于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房产信息数据的管理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高。笔者通过上面的分析和阐述充分的说明了房产管理信息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它实现了数字房产,改造并且提升了传统的房产管理模式。降低了成本,保障了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但是房产管理信息化也并不是简单的配置网络软硬件设施,要有机的融合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房产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将继续对其进行研究,希望为房地产行业和城市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3-0272-03
Abstract: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mak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intensified.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atus of informatization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n China are described, and tr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pos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commenda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of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current situation; suggestion
1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1.1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要进行必要的、彻底的管理变革,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管理信息化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实践经验使得人们给与 “企业管理信息化”以更多地关注。但是遗憾的是,尽管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却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
Chen HL(2004)提出,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为了获取市场竞争力,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方法相结合用以改善和优化产品,其内容包括需求分析、产品定义、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品质控制和销售服务等[1]。刘炳辉(2008)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对企业信息实施过程进行的管理,主要包含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过程管理、企业运作管理以及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设备等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管理[2]。
为了便于对企业管理信息化进行探索,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之所长,将企业管理信息化定义为:企业在营销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品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个管理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管理信息进行传递、加工和处理,使信息资源得到可靠的存储和充分的利用,从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
在这个定义中,本文强调:第一,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第二,管理信息化的本质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的有效融合;第三,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实践的过程。
1.2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结构
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依靠企业外部信息网、内部信息网和广义的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为原料,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将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集成,使企业处于高效、有序的管理运行之中[3],因此,本文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以企业的经营战略为出发点,以企业资源信息为导入口,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把企业构建成为有机的组织系统。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结构(如图1所示)中可以看到,系统应用覆盖产品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
产品数据管理(PDM):PDM是对产品在研发设计以及与产品有关的数据信息进行的管理,其本质是为了实现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合成,最终使企业在准时交货和技术创新方面获取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SCM):SCM是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最终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低的管理方法。
企业资源计划(ERP):ERP是将管理信息和技术信息有效集成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ERP系统主要包括采购管理、生产制造、品质控制、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子系统。
办公自动化(OA):OA是基于通信资源,对办公业务活动实施自动化的人机交互的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参考,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HRM):HRM是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支持的系统,其依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将人力资源的各项职能进行整合的管理系统,包括:招聘管理、档案管理、培训管理、考勤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子系统模块。
顾客关系管理(CRM):CRM是通过对顾客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跟踪,以到达良好的顾客满意度和实现市场拓展的管理模式,其目的是为市场分析、销售策略和顾客服务提供准确的解决方案。
决策支持系统(DSS):DSS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数据和信息,建立决策模型,对决策方案逐个进行评价,以支持企业管理者的决策的信息系统。
2 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逐步渗透,为企业资源配置的方式、制造以及管理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企业经营和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制造系统柔性化:制造系统柔性是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的产物,采用产量柔性、品种柔性、过程柔性、物料处理柔性战略,应对顾客需求的波动性,通过缜密的制造柔性设计来缩减制造柔性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这是传统的制造方式所不能及的。
2)信息获取便捷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共享渠道,实现了跨部门的同步信息交换。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资源信息流动更为顺畅,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可以在线完成,促进了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
3)管理职能集成化:管理信息化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渠道,企业各部门的信息传递和数据沟通可直接进行,因而,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的管理机构明显减少,管理职能的集成化,优化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减少了人员冗余的状态。
3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1)管理观念落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剧烈的改变,行业内部的竞争态势也变得更加复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采购、制造、品控、物流、销售和服务等管理环节,以应对竞争环境的变化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根本。然而,目前有很多企业缺乏创新观念,也没有意识到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甚至管理层作决策时,也不能以数据信息为依据,依旧根据自身的经验来判断。管理观念的落后使企业的管理者没有真正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而阻碍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和推进。
2)信息化人才匮乏:调查数据表明,80%的企业认为信息化人才的匮乏制约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4]。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若干个数据与资源共享的子模块组成的庞大系统,因此,需要专业的信息化人员进行开发、构建和维护。而我国的企业管理信息化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与经验,使得管理信息系统不得被企业的现实业务充分利用,这种现象也制约着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质量和发展速度。
3)管理能力薄弱: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管理制度尚不完备,管理系统存在着诸多不足。一些企业各部门之间没有能够做到信息的共享,造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不能实现整合,出现了大量的数据冗余;还有一些企业粹然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信息化的建设,但只是注重设备投资,而忽略与管理信息系统相匹配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使得信息化管理流于形式,而不能获取相对应投资回报。企业管理能力的薄弱,阻碍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推进,也很难发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4)信息安全性不高:企业信息化管理会遇到一些问题,网络宽带的盗用会导致网络使用受限而影响网络管理的效率[5]。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各种信息和数据存在于管理信息系统中,而一旦这些信息与数据被盗用,对企业的损失是不可预计的。病毒的入侵、黑客的攻击以及系统安全漏洞都给管理系统带来了威胁。
4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观念更新:提高管理层的观念和认识,是搞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任务。在信息化管理中,企业管理层必须做到知识创新、观念创新,逐步摆脱传统管理的理念束缚,并充分认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价值。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只有管理层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于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并给与高度重视和监督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推进才能取得成效。
2)资金支持: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涉及业务流程、人力资源以及设备设施等方面,因而管理信息化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同时,资金投入量也决定了管理信息化的规模与水平。因此,加强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要争取资金的支持。一方面,政府继续增加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创建投资公司,发行股票和债券来向社会筹集资金。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资金注入,来保障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展开。
3)人才引进和培养: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保障信息化工作顺利实现的重要基础。通过提供具有竞争性的薪酬和福利来引进信息技术人才,为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通过对员工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营造管理信息化的人文氛围,并建立管理信息文化。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企业持续完善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使人才引进和培养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4)制度规范完善:信息化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客观、科学、职能的管理工具,但是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靠企业制度去规范和约束。通过对信息操作者行为的规范使信息化畅通运行,因此制度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利发展的保障。制度包括三个个方面:一是系统使用时的规则要求;二是系统日常维护时的要求;三是对系统运行的评价和反馈。企业只有对这些制度不断完善,才能建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信息化平台。
5)业务流程优化: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企业的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资源、能力、企业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必须合理安排并做好统筹规划。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设计和优化与信息系统特点相匹配的业务流程,需要企业各级人员贯彻和执行,才能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从本质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 结语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不仅涉及到信息技术,更设计现代企业管理问题,因此,促进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不仅需要企业的创新观念,还要理解信息化管理的实质,才能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而企业管理信息化还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去总结、探索和创新,信息化的实施才能在企业中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 CHEN H L.A Methodology for Evaluating Enterprise Information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4(23):541-545.
[2] 刘炳辉. 企业管理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应用研究[J].情报杂志,2008,(12):15-17.
[3] 邱志强. 企业管理信息化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11):53-54.
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首先界定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最后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对策
1前言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增加,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也不断增多,2012年,国家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要不断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建设则务、科研、教师、学生等管理信息系统,并逐步实现数据共享”,因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管理信息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问题一直受到广大社会的关注,不断推进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实现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透明化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是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在鼓励和推进的,只有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提高高职院校财务部的工作效率,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本文笔者对高职院校财务信息化管理进行研究,了解现阶段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认识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推动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发展的进程。
2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2.1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和发展意义
2.1.1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涵义是指,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开展财务的核算、监督、分析、控制以及决策等活动。高职院校的信息化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运用网络通信技术以及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对高职院校内部的一些涉及到财务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合,并对这个信息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分析,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提供有效的依据,从而以此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
2.1.2推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实现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对于提供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运用信息化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节省了工作时间,也提高了财务信息的质量;其次,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内部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提高师生对学校财务的监督力度。建设一个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就意味着,财务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因此全校师生都可以监督其对学校财务的支配情况;最后,对高职院校的财务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还能提高高职院校发展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之下,高职院校近几年的财务情况都能清楚的查到,因此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对高职院校未来的财务发展状况进行预测,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发展决策的科学性。
2.2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在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财务观念落后,对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意识不足
高职院校不同于全日制高校,其传统的财务管理的思想还没有受到当今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强烈冲击。因此,当前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的财务工作人员秉承着以前落后的“重核算,轻管理”的财务管理思想,对财务管理建设的意识不够,不愿意推陈出新,采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在根本上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2.2.2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般而言,重视财务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职院校,开始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一个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学校财务信息管理的重要平台,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收费管理、资产管理、教学管理以及人事管理等方面都比较混乱,且在设置权限方面的不完善,一些非校内人员也可以登陆,导致高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在系统的更新和维护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校的信息维护工作做的还不到位,使其经常出现问题,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
2.2.3缺乏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综合性人才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因此,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电算会计的相关知识,而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财务工作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会计工作经验,掌握比较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但是缺乏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技能的综合性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从而导致现今一些财务工作人员无法适应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这样一来,高职院校财务部的一些领导都不愿意实行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直接使得其发展更加缓慢。
2.2.4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缺乏创新意识,功能单一
现阶段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原件一般都是院校购置的通用的软件,缺乏个性化,且功能比较单一。对于一些财务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从而引起很多的矛盾,这一通用财务信息管理软件的运用体现了院校缺乏创新性的意识,还是没有摆脱传统的财务观念的束缚,院校在确保系统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也必须寻求信息管理的个性化发展,针对各个部门的要求,更换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增加其软件的功能,缓解由于软件问题而与院校造成的矛盾问题。
3高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对策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高职财务信息化管理还需要不断完善,发展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转变财务发展观念,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的领导和财务工作的相关人员,要不断转变财务工作发展的观念,必须加强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了解和认识,并认可财务发展的新模式,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了解现阶段发展的新技术、新形势,以创新财务管理信息化新模式。一个管理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对现阶段财务管理信息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过于封闭,不具备开放性等方面着手,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信息改革和优化,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势,才能实现其更好的发展。
3.2强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工作,完善系统的安全建设
财务管理系统,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支持。因此,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系统的工作,强化包括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收费管理信息系统、以及薪资管理系统等的工作。以建立强有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学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每一个步骤上,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其次是完善系统的安全建设,在技术上不断发展和完善,比如采用两台机器备份服务器的模式,以及管理系统内的数据和资料。以防系统崩溃导致的数据丢失。在管理方面,相关领导也要重视对系统的维护和完善,定期对系统进行更新和安全检查。建立一整套信息权限管理、系统维护的制度,防止病毒或人为的恶意侵入,促使财务管理系统更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财务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
3.3提高任职要求,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财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财会工作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领导要提高对财会工作人员的应聘要求,要招聘那些既具备良好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能熟练的进行软件应用和开发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可以对现有的财会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的培训,让老一辈的财会工作人员也跟上职位的变化和要求,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推动财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4结语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发现,高职院校推进财会管理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实现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财会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财会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信息化引入财会管理过程中所必须要经历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财会管理信息化发展也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解决问题,才能获得财会管理信息化的长远发展。
作者:刘芳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孔令明.高职财务管理信息化专业课程体系再设计[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2).
[2]周海鹏.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实施信息化建设探讨[J].科技传播,2015(14).
[关键词]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必要性;提升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37
[中图分类号] F272.7;G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6- 0060- 02
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指的是在企业档案机构的统一指导与组织下,将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融入到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档案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与规范,以此提高档案服务水平,进而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构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资源、制定相应的信息化标准、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等。
1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形成档案的数量种类与数量也随之增多,显著地增加了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想要在纷繁复杂的档案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就应该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传统的档案管理通常以人工操作的方式,通过档案管理人员将需要归档的文件进行分类、编排以及储存,当需要寻找某个档案时,也需要依靠人工进行检索,这种档案管理的归档、检索过程相对较慢,导致档案管理效率较低。并且由于档案资源在长期储存的过程中,各种因素还会导致档案的资源丢失、损害等问题。通过采用信息化档案管理方法,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将繁杂的档案信息录入到电脑中,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储存,电子档案的空间不但传递查阅方便、储存量大,还不受环境的影响,不会出现档案丢失或者损坏等问题。另一方面,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扩大档案工作的发展空间,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在互联网上建立档案管理数据库,通过利用网络传媒的优势,能够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其具体表现为:建立档案数据库,将档案资源分为非限制和限制级别,这样能够保证档案资源的保密性,然后创建新型的档案服务方式,能够为查阅者提供更多、更好、更快捷的查阅服务。想要充分彰显信息化管理的优越性,这就需要加强编录人员与查阅人员之间的交流,促使档案管理工作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水平。
2 提升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策略
(1)创建计算机网络档案管理系统。想要实现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首先应该根据企业档案管理的实际状况,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创建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计算机网络档案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运行,能够突破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所有者的限制,创建一个既能控制又能方便利用的档案信息网上查询系统,例如,创建企业内部局域网,通过加密保护、身份验证、信息验证、数字签名等,保管好企业的一些机密性档案以及知识产权档案,对于一些公开地宣传企业的档案资源,企业还可以通过局域网进入国际互联网,进一步扩大档案信息收集与利用的范围。
(2)建设企业档案信息资源。企业档案结构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地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加宽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不断提升档案资源检索、利用的服务水平。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应根据国家以及省市档案局的关于电子文件、文件归档、储存以及管理的相关规定与标准,积极地应用与推广适应企业性质、职能需要以及管理特点的档案资源管理软件,实现企业档案资源的采集、分析、整理、归档、存档、查阅、利用、鉴定以及销毁等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以此保证档案资源电子文件的可识别性、安全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等,进而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凭证地位。例如,建立公开信息资源档案,对外宣传企业,别人通过查询能够全面地了解企业的信息,能够保证企业之间进行规范的商业往来和合资合作,建立企业双方的资信关系,通过信用调查消灭不必要的信用风险和交易风险。
(3)企业全员参与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因为企业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应用系统通常是由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设计,导致在一些企业中存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这样严重地影响了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不能充分地发挥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企业员工作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中的一员,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系统建设的各个环节中,例如,企业内部任何人员,可以通过身份认证在任何一机电脑根据自身的需要,能够随时在自己的电脑上自动查询所需要的档案资源,尽可能地和开发者进行思想沟通,全员参与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及时地反馈自己的意见,以此实现与系统开发者达成共识,进而设计出符合企业档案管理实际状况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信息系统开发的成功率与实用性。
(4)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和企业改革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其自身也在不断的改革中,因此,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应该和企业改革相结合。首先,应该创建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通过对档案管理人才进行档案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档案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同时还可以引进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高的人才,以此满足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其次,与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相结合,积极地展开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探索,认真研究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新要求,及时地沟通和交流,不断地积累和推广经验。此外,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应该始终坚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坚持以效益为重点、以利用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有针对性地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息化档案建设需要改革的地方,最大限度地满足各项工作利用档案的需求。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的实际需求,档案信息化管理以其便捷、高效、优质、方便等特点,逐渐取代了企业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并且逐渐成为适应社会与时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充分重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然后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不断地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档案: 信息化: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fil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has prodeced a increasing impact for its wide application. To do well in fil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comply with the standards and norms of file management,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file informatization data.
Key words: fil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对档案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全国各级各类的档案部门纷纷加入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就是把公司以纸张、胶片、影像等载体保存的模式通过扫描、拍摄等方式转化为数字信号档案存入档案信息化系统里,建立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充分利用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可以有效的保护档案原件,避免档案原件被过多的使用、借阅等造成档案载体的磨损,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和避免重要资料的丢失的风险。
手工查阅档案资料,往往是费时费力,有时还达不到一定的目的,档案信息化以后,采用了电子目录和电子文档文件归档,加快查阅速度,检索和使用更方便快捷,使用时只需输入关键词,相关的资料信息就出现在计算机屏幕上。为利用者提供多层、多反面、有实效的信息。
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建设
档案信息化软件设施:通过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来实现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需要运用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多档案人员信息输入,组成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到达一定的水平,通过网络加以联通,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档案系统综合能力。
档案信息化硬件设施:硬件设施建设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主要包括档案系统软件、微机、服务器、网络设施、存储设备等。
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档案信息化工作必需符合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在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实用性。快速、高效、有序、合法的把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大量提高档案信息化系统的信息量,档案信息化系统最基本的信息提示是档案信息的著录项目,也是进行检索的一条途径。在设置档案系统字段类型时,要注意从利用者的角度来考虑,本着方便利用、查阅,又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原则,同时注意档案信息化系统结构的设计,建设有特色的档案信息系统,重视已输入档案信息化系统数据的校队审核工作,以减少错误,确保数据质量文件。
档案部门与信息管理部门加强配合,为档案信息管理提供技术保障的部分。档案信息化系统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集中了各部门各公司归档文件,提供有限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
档案部门制作档案的专用网页,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公开部分档案文件目录或电子文件全文,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查阅、检索,档案信息有保密和公开之分,在一定的登陆权限设定的条件下,实现各类档案文件的上传、浏览、下载、修改等功能。公司各部门档案文件以网络化方式将档案数据传递到档案系统平台,并在档案系统服务器上自动归档。(档案的信息来源)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接收,
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运用操作能力。
档案信息化安全性与管理
确保档案安全是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首先要进行权限控制,对档案信息的访问和使用进行许可、控制、监督,并保护信息拥有者和最终用户的利益。档案信息在网络上传送的保护措施,可分为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授权管理、密码管理等。保证档案网站的安全是一个重要问题,与互联网连接就又被黑客攻击的危险,因此尽可能在使用外部互联网连接工作完毕后,关闭与外部的互联网连接,只使用公司内部的局域网络连接,确保网络的安全。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服务器必需配备性能较好的杀毒系统,并及时升级。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医疗事业也随之进步。医院档案管理也开始注重信息化建设,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阐述了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形势下进行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培训
1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更好地保存和利用档案资源。首先,信息化管理医院档案能更好地保存档案原始资料,同时也方便使用人员对医院档案的检索和阅读。其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改善档案文件归档的方式,提高了档案整理和归档的质量和效率。再次,采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对医院档案进行整合,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及系统性。最后,以往的医院档案管理方式受到了很大限制,医院纸质档案受到环境中湿度、温度、蚊虫等的影响,容易遭到破坏。信息化技术管理医院档案能节省人力和财力,避免档案遭受环境破坏,还能减少维护费用的投入。
2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2.1档案信息管理的观念落后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都采用人工手工进行档案的整合和管理,档案管理的模式和方法较为陈旧,医院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内容繁重,且档案信息存在丢失等问题。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难以得到领导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较差,且档案利用效率较低,不利于医院的经营和管理,也影响了医院的长远发展。
2.2缺乏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医院档案管理中,缺乏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和要求,医院注重医疗技术和环境的改善,关注医院的经济效益,而医院的档案管理不仅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还缺少管理标准和要求。档案的管理存在混乱等问题,管理要求不系统,医院档案管理中档案源于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导致医院档案不能统一、规范,档案内容出现了不同标准。
2.3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水平欠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对医院的档案管理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档案管理业务水平不高,大多不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在医院档案管理中,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存储及使用中存在很多问题,档案收集中存在档案丢失、错漏等问题,整理和存储中也存在丢失问题。另外,医院档案管理人员不能正确认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
2.4医院经费投入较低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缺乏经费投入、硬件等的投入。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需要配备计算机等基础设施,但由于医院对档案管理不重视,通常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使用计算机等系统。档案管理的基础较为薄弱,信息管理较为落后,缺少档案信息系统的平台及服务器,档案管理难以进行信息化建设。
3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提升医院领导对档案管理的意识医院领导要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意识,重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增加档案管理的利用。医院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和经营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医院各项决策的重要依据。医院的医疗技术及发展离不开医院档案的管理,因此,医院领导要提升对档案管理的意识,重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发挥出档案资源的作用和价值。
3.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要重视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引进专业的、优秀的档案管理人才,同时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要提升综合素养。可通过考核等激励机制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考核,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于管理技能和业务水平较低的员工,可进行岗位培训,如果还是不能适应工作,就进行换岗,确保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3建立医院档案的统一标准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建立统一标准,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和标准要求。首先,医院要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体系,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体系;其次,医院档案管理中,要对所有管理要求进行规范,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到存储和利用,都要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要求;再次,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满足医院档案管理和常规管理的要求,根据业务流程及信息资源开发的需要,保证医院档案的保存和使用。
3.4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要加强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结合医院的发展和实际情况,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及岗位责任制,鼓励员工积极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3.5增加医院档案管理的投入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离不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基础。医院要根据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医院要增加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硬件设备投入。医院在每年的整体规划中,要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归入到医院的规划中,以整体和分期结合的方式增加医院档案管理的投入。同时,医院不仅要为档案管理提供资金投入,同时,还要为档案管理部门投入必备的信息设备,包括计算机等设备。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只有在资金和设备保障的情况下,才能完善信息建设,提升医院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杜鹏.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5).
[2]殷志红.如何实现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J].科技与企业,2013(14).
电子档案是由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的档案,是用来区别于一些客观存在的档案实体,是将实体档案信息以字节、比特方式表示并使之在电脑网络上流动,只有引入正确的软件、硬件与足够的背景细节,这些字节与比特方可随机定位到用户所在的网络终端,以可被理解的文字、数字、图像、图表、符号等显示用户所需求的档案实体的真实信息。
二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1.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
实施档案管理信息化后,部门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不再是目录的打字员和档案的保管员,可以更好地从事档案的收集和编研工作,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
2.有效地提供服务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科技人员可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查阅档案资料,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档案资料的电子化更便于科技人员的二次利用和开发,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使档案管理的职能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而是公司内部的信息中心。
三 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1.建立规范体系
档案信息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由于历史原因,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信息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专业,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同时,档案信息化使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档案的整理、分类、著录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做到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部署、避免出现“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的情况,要按统一的技术标准实施。
2.完善安全制度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落实都要靠人来执行,所以人是档案信息化安全的第一道保护屏障。为此,要提高档案人员的警惕性,从根本上铲除黑客对信息系统的威胁。采用身份认证、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
3.规范管理,注重实效
建立档案信息化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研究档案信息化发展方向,组织制订和修改档案信息化方面的法规、规章与标准;负责监督和检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实施政策引导;负责指导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利用和安全管理。将信息化进程、计算机应用水平作为档案馆(室)目标工作考核、评比先进的条件,并逐年提高其在考核中的权重。档案局加强对各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行政监督和宏观指导。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保证各单位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安全,严防违反档案法律法规行为。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稳步开展。
4.电子档案的有效、实用
目前,虽然许多单位、部门的信息化进程在逐步推进,但往往忽视了档案信息化后的实用性。我们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档案服务,而一些单位的电子档案修改机制尚不完善,一些档案被修改后(如声音的清晰化处理、图像的清晰化处理、文字录入错误纠正),只保留修改后的档案,而将原始数据进行了删除,降低了电子档案的留存价值,甚至对部分档案来说已丧失全部价值。还有一些单位,为了所谓的加快信息化进程,擅自不按标准操作,将存储扫描的清晰度降低,从而加快扫描速度、减少存储空间,致使所存档案不清晰或信息缺失,不能达到实际使用的要求,多数档案仍需实地查询入库的纸质资料。为了提高电子档案的实用性,我们不仅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进行保障,还要从计算机技术上加以规范和限制,如管理软件对操作者的权限限制,软件中对于存储图像分辨率的强制要求,通过使用计算机的签署技术、身份验证技术等,实现对管理者的操作行为进行记录及约束。总之,需要我们通过各种行政及信息技术手段,尽可能地提高电子档案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5.人才储备原则
由于电子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档案工作的需求。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的实现不是档案馆(室)某一部门的工作,也不是单靠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所有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档案队伍素质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档案队伍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是目前档案部门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档案馆(室)只有克服困难,迎头赶上,与其他行业同步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化新技术 特种设备 展望
一、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价值
特种设备是城市生活运行过程中的常见元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会对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现阶段,诸多企业都已经将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设定为工作重心之一,都想方设法来对特种设备进行管理,以降低特种设备所产生的危险性。特种设备的类型较多,管理起来难度大,操作较为繁琐,无法做到设备管理的一体化,进而影响管理效率和质量。对此,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特种设备管理之中,实现特种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凭借计算机与网络平台实现对特种设备生产、加工、安装、使用、维修、保养与事故等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最终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数据库,建立一个完整的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利于提高特种设备的管理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手工管理相比,其能节约大量的成本,且信息化系统操作简单、省力,数据管理与查询速度快,可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二、特N设备信息化管理标准和要求
简单来说,将信息化技术和特种设备管特种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相结合构成的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能够达到以下要求或者实现以下的基本功能。
(1)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具备完善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并且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和基础硬件设施实现特种设备网络信息网络信息管理平稳运行,进而实现特种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
(2)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能够实现对特种设备的设备详细信息,例如使用信息、运行信息、安全监察和管理信息、事故信息等一系列信息进行数据的采集、记录、处理和分子,能够为管理工作提供大量准确的数据。
(3)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能够实现对特种设备的电子服务,在我们构建的信息化系统中能够对特种设备的运行状况、安全状况或者和设备相关的规定进行查询,能够通过管理平台对特种设备的使用许可进行办理,或者对相关的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等工作。
三、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对信息化管理重视度不足
对于特种设备管理工作而言,传统的管理思想与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已经逐渐渗透到人的思维中,尽管提出了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但是其实施力度却并不理想,并未达到理想的信息化管理效果。此类问题的滋生,主要归结于企业的相关领导或负责人对特种设备的监督意识不强,将工作的重心都放在企业经济收益上,忽视了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实施。
(二)缺乏足够的信息化设备
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必须具备相配套的信息化管理设备,以设备为基本载体和平台开展特种设备信息的管理,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来降低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将安全风险扼杀在摇篮里。但是,从目前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现状来看,由于一些企业没有做出此方面的预算,且不愿在特种设备管理上投资过多,进而发生信息化设备缺乏的情况,制约着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
(三)信息化人才严重缺失
在特种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中,仅仅具备相配套的信息化设备是不够的,还需要专业性的人才去驾驭与操作它,是提高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实效性的关键所在。然而,从目前企业在特种设备管理上的行为来看,相关领导认为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属于后勤部,且后勤部都是一些有一定工龄的员工,都是老员工,其对于计算机的相关操作知之甚少,无法熟练操作信息化系统,会制约着特种设备的管理效率,解决信息化人才缺失问题迫在眉睫。
四、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目前已经有很多信息化技术和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相结合的系统出现,但是这些系统普遍都存在着一些相同的问题,大致如下:
(1)对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足对于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工作者来说,以前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已经深入人心,已经影响到大家对于信息管理工作的看法。尽管提出了一些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看法和措施,但是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2)综合化管理的程度低,流程不规范。特种设备一般都在特殊的环境下运行,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专门的计算机进行安全检查或者其他参数的采集,所以这些工作职能有专门的信息采集人员进行现场采集,靠人工操作完成。之前的管理工作一般都是只是测量某一参数在运行状况中的变化,而没有考虑到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忽略了监管任务的综合分析和综合处理,没有规范的工作流程,大大降低管理工作的效率。
五、构建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措施
(1)打造专业化的信息化管理团队。要想构建专门的特种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首先要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团队。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涉及到关于特种设备的大量数据和信息,如果逐一进行管理可能效果不佳,应打造专业度高的信息化管理团队,队员既要具备基本的特种设备管理技术,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团队之间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进行信息管理工作。
(2)构建完善的特种设备信息管理体系特种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必须构建相应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来进行制约和规范,将设备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列举,并且提出相应的惩罚措施。在特种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必须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素质、设备操作技术、安全问责等方面的内容,构建问责制度,使得责任能够落实到个人或者部门,提高管理效率。
利用信息化的方式对特种设备进行管理,有利于对特种设备的实时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检测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及预防特种设备引起的安全事故,能够高效、有序的完成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
油田企业在目前的施工过程中遇到很多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勘探开发难度大、成本高、人才短缺等现象。怎么解决目前我国油田问题,突破现状,促进新时期的发展目标,成为很多企业关注的要点。合理的运用油田信息化的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对于油田信息化的利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目前我国油田发展的瓶颈。下面主要针对油田信息化管理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油田;信息化;管理思路;信息化管理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进步,油田信息化在管理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通过对于管理制度的改良和积极的研究与分析,对于油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保障,并且得到了一些成效。对于企业项目的管理和过程中的招投标措施进行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和透明度,降低对于成本的投入,提升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水平。通过切实的实施与实践,为油田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保障,促进油田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但是,结合我国目前的总体来看,油田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还是有些欠缺,落后于其他国外的石油企业。由于企业的管理机制和发展过程都不一样,不能完全按照国外的石油企业信息管理模式来抄用,所有我们必须要结合实际的企业情况,选择有助于企业特色文化发展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1油田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1.1提高油田开发生产管理水平
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可以有助于油田的整体管理有很大的帮助,由于油田的施工特点都是比较分布的,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可以进行整体的融合,通过对于油田各个工作点和现有的信息资源展开分析,达到对于各个场站和油井的自动化控制,利用哟天的互联网通信功能,对现场的施工环境和生产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各个生产装置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共享,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1.2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油田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各个生产点实际情况的监控,这样有助于施工管理人员对于现场的了解和有效信息的收集。通过对于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确保油田工作的安全生产。同时,信息化的管理在对于突发事故或者故障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并采取合理有效地措施,确保石油生产的安全和顺利实施。
1.3降低工作劳动强度
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是在现代化科技发展的基础上来展开的,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一些科研效果比较成熟的工段,可以达到无人操作。在实际的信息化运用过程中,在油井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大大的降低工人的劳动力,充分利用人力资源,降低管理人员对于生产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实现自动化的操作,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油田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2.1提高信息利用的水平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对各个油井的生产情况进行管理,这也是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的,通过对于信息化资料进行整理和利用,指导施工中的各项成本投入。在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数据必须要有专业的人员来提供,在平台的建设和标准设计上需要由专业人员来完成,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于信息化的服务,应当配备专业的信息化服务人员,通过对于职业技术的培养,不断地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促进油田信息化的有效利用。
2.2做好石油企业内部的统筹工作
落实石油信息化建设,必须要从企业本部开始实施,加强管理人员对于石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油田的信息化建设如果要想良好的发展,必须要做到全面的执行,不管是领导层人员还是底层的工作人员,都要突破对于老旧工作模式的改革,避免有些员工一味地执行老思想和工作模式,我行我素,加强对于内部的统筹工作,加强思想教育,确保石油信息化可以顺利的落实。
2.3注重人才的培养
石油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有人才的配合才能够顺利实施。在进行油田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对于人才的培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初期,需要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懂得对于基础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还能够不断地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对于信息化的应用,必须要有一批高技术书评的信息化技术专业人员,所以企业需要不断的吸收相关人才,强大自身的技术队伍,并且对于内部员工进行不断地培训和学习,加强企业人才建设的力度。定期的组织领导员工的交流和考察,吸收成功经验,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2.4建立石油企业的数据中心
信息化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不断地改善适合当前企业和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立石油企业的数据中心,现代化企业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不管是任何的企业,如果想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就必须要成立企业的数据中心,并且对于数据中心中的信息不断地完善和及时的更新,这可以有助于石油企业的工作效率。并且还应该发展数据中心的数据共享,进入全新的信息化环境,促进我国石油事业的整体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油田的生产过程中间应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可以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降低人员成本投入,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所以我们应该对于油田信息化管理进行大力的推广,逐渐的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根据油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采用适当合理的具体措施,加强油田的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文晶.油田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J].管理观察,2011(03):31-33.
[2]张华义.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7,30(03):66-67.
[3]陈茂银.浅谈如何做好企业改扩建项目档案的收集工作[J].科技视界,2013,(16):95.
关键词:合同管理;信息化;现状与不足;平台建设
一、合同管理概述
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指出“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关系的协议”,从法律角度界定了合同的概念。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主要涉及产、供、销三个环节,其中大多数经济行为都通过合同体现。合同是企业经营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企业通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合同管理是包括从合同起草、合同签订、文本管理、结算安排、执行进展、合同变更、到实际结款以及对合同结款情况统计分析的全方位管理,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往来的规范性非常重要。
合同管理工作对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又有着总协调和总控制的作用,可以说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和灵魂。通过提高合同管理水平,规范企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能够有效地防范风险、优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合同管理实践中如何能快速追溯查询、提高审核效率、及时掌握履约状况、快捷统计和分析等,都是困扰合同管理人员的问题。
二、传统合同管理模式的现状和不足
传统的合同管理模式一般采取手工和纸质相结合的非信息化方式,由于合同标的物种类繁多、业务量庞大、涉及内部业务部门众多,很容易造成信息不集中,实时性不强,导致各部门间协作、业务流程组建、监控合同执行等方面存在效率不高、费时费力等问题,而且无法做到统筹兼顾,难免发生误差、影响决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合同执行管控能力不强
企业业务规模大、专业分类细、经办合同多时,传统合同管理模式不便于企业内部监督管理部门全局掌握单位全部合同实际履约状况、项目进度、经费执行情况等信息。
2.合同信息查询分析不便
合同管理工作中还经常需要追溯相关信息或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手工管理合同时,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对合同的关注点不同,数据格式不统一,数据的汇总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3.缺少预警机制
财务部门的付款依据与合同执行进度密切相关,传统合同管理模式缺少对合同进度、经费支付等关键节点的预警,不能帮助企业进行财务规划,掌控现金流,更好的发挥资金的作用。
三、推行合同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以信息化为手段的规范化、标准化合同管理按照规范程序、固化流程、加强监管、强化服务、透明信息的原则要求,强化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能分配,做到职权清晰,责任明确,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办理,并能建立相关部门与岗位之间的相互制衡和监督机制。记录、控制企业合同管理各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可实现企业总部对项目合同管理的动态监控。便于企业领导和各管理部门实时、全面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实现信息共享,并为及时收集、分析项目数据信息打好基础,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持。
通过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企业对总包合同的计量、变更、支付等合同履约情况的全程了解,实现对分包合同、物资设备采购合同的招议标、签订、执行等工作的全面控制。并以合同档案的形式归档到信息化系统,形成一套完整闭合的合同管控资料,改变传统合同管理的复杂性和随意性。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能为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增加管理透明度,提高管理监督能力,防止不正之风。
合同所约定的交易涉及企业物资、产品或技术,与企业资金的流出、流入紧密关联,只有进行有效监督,才能防止不正之风与职务犯罪。合同管理信息化通过网上办公与信息流转,将提高监督管理行为的能力,利于反腐倡廉的源头控制,不仅能保护企业财产不受侵占,还能净化企业环境,树立良好风气。
2.优化管理模式,革新管理理念。
推行合同管理信息化,在管理方式上实现了由传统的手工经验式、粗放型合同管理模式向以PDCA 循环模式为主的精细化合同管理模式的转变,合同管理的重复工作量和误差明显减少,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企业管理理念革新。
3.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合同管理信息化能提高企业对成本消耗情况的控制和监督效能,降低库存占用资金,优化库存结构,加强对供应商的约束和平衡,促进公司降本增效。
4.加强过程管控能力,提升合同管理水平。
合同管理信息化可以将资金流向、数量和时间等具体内容反映合同的实际履约状况,为企业内部监督部门开展过程监管、同步监管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企业内部流转审核效率、强化过程监管能力、加强数据处理能力,使企业合同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5.确保合同各项信息真实有效。
通过信息化管理,合同信息能够利用网络及时反馈,在加强合同动态管理的同时,拓宽收集合同数据信息的渠道,确保合同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为合同招标谈判及成本预算提供了详细数据,为企业提升决策水平提供了数据平台。
四、如何建设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
合同管理信息化必须以合同为主线,以费用为中心,以解决实际业务管理中的问题为主导,实现对合同全周期的管理,实现对合同执行状况动态跟踪,实现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资金收支实时监控,将企业合同管理动态化、智能化、网络化,为企业提供合理的流程和业务约束及全方位的管理。
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将合同的订立、计价、支付及查询等管理要求有机结合,有利于迅速掌握各合同的执行状态,为决策提供基础性信息。主要包括合同拟制会签审批管理、合同文本管理、合同变更管理、项目进度管理、用户管理、分承包商管理、合同收付款管理、统计分析管理等分项建设。
合同拟制会签审批管理:系统平台提供合同样本,合同起草人从样本数据库中选择对应的合同样本,填写合同要素。合同要素分为必须项和可选项,确定合同草案时,系统自动检测合同要素必须项是否完整,不完整的不允许保存并提交合同审批。系统对保存后的合同,根据合同编号规则进行编号,完成合同文本拟制和项目立项。合同进入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审批流程,根据审批人员的权限及顺序划分,保留审批过程中各个审批人员的审批意见,完成合同草案审批会签。
合同文件管理:将与合同相关的所有文件,包括合同草案、合同附件、技术协议、变更文件等内容,按照规定格式输入电子版文档,导入信息化平台进行存档,相关人员可在权限范围内查阅合同文本相关资料。
合同变更管理:记录合同变更的原因,并将变更依据作为附件导入系统,从而实现合同变更过程管理的有据可查、权责清晰。合同变更管理分项可根据原合同与变更后合同的信息自动生成变更清单,生成变更详情表,并及时反映变更后的合同费用、项目进度要求、技术条款变化等变更情况。
项目进度管理:明确记录合同规定项目进度,并与实际进度情况进行对比,在项目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的前期提醒,实现了控制关口前移,使合同管理由事后被动防范转为事前主动防范,便于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合同执行情况,做出相应进度调整。
合同收付款管理:包含发票登记管理、支付节点安排、智能提醒收付款等子项,根据合同信息细化合同支付方式、资金来源、预算安排,帮助企业进行财务规划,掌控现金流,更好的发挥资金的作用。
统计分析管理:自定义统计条件,根据不同的查询和统计方式,从不同角度对系统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自动输出统计结果,辅助经营决策。
五、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议
合同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经济运行、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要做好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除按步骤精心组织外,还需关注以下几点:
1.做好管理平台首期上线之后的持续优化
管理平台首期上线运行一段时间后,各相关业务部门对操作界面和细节会提出不少优化建议,应将这些建议汇总,进行甄别和梳理,既考虑业务部门需求,又兼顾合法合规性,持续开展优化工作。
2.实现信息化软件之间数据的关联性
合同管理信息化的一大令人瞩目的特点,就是实现海量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点,将是对信息化管理平台资源的极大浪费。一般企业除了合同管理信息化外,还有财务、工程等其他信息化软件,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发时需注意和其他系统信息化软件的对接,不同系统的信息化软件数据相关联,有些数据可以相互取用,不仅可以减少录入人员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软件的管控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苏.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6).
[2] 李桂花.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8).
[3] 黄.信息化建设中的PC合同管理系统设计和研发.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3.
1.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1对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必要的重视
由于部分房产档案管理负责人对于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必要的重视,对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没有深刻的认识,这就导致在房产档案管理工作中无法将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再加之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这就严惩制约了信息化管理在房产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使房产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不能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在管理理念上缺乏创新性思维
长期以来我国房产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所以其思维模式较为固定,在信息化技术冲击下,这种落后的思维模式并不是很容易被打破,在理念上并不容易从条条框框中走出来,这必然导致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应用上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存在着许多欠缺的地方,无法有效的提升房产档案的管理效率。
1.3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素质
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强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对房产管理和信息化技术能够熟悉掌握,这就需要综合素质的房产档案管理人员。但目前很大一部分房产档案管理人员无论从理念、专业知识还是技术水平上都存在着较多欠缺的地方,部分人员满足于现状,不注重自身管理能力业务水平的提升,从而使房产档案管理工作中忽视了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
1.4管理技术水平不足
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技术水平有限,所以在设备、管理技术及理念上都达不到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要求,对现代化技术应用的较少,没有建立房产档案数据库,与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5档案利用率不高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房产档案还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给查询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所以导致档案利用率较低。再加之部分档案信息更新的速度较慢,信息缺乏时效性,制约了房产档案的利用。
2.加强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2.1加强对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
信息化技术在房产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这是一项复杂及系统的工作,需要房产档案负责人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使其对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更好的认识和掌握。加大硬件上的投资力度,使房产档案管理部门配置足够的设备,同时配备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强化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快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2强化对房产档案管理人员的训练和考核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房产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相关部门应该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训练;或是鞭策档案管理人员自己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逐渐培养他们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房产档案进行管理的思想意识和操作能力。制定考核和竞争机制,不仅可以强化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还能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展示自身的才能,让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展现出充满活力的一面。
2.3健全档案管理技术制度
这就需要相关领导共同研究,制定出一套健全的管理技术制度,约束档案管理人员,让他们都能依照制度进行管理,保证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序进行。同时,还要对所有的房产档案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如房产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保管、查询、修改、利用等,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分工明确、严格监督,不仅要保证房产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还要保证房产档案信息的质量。
2.4提高房产档案的利用效率
就目前方房产的发展情况而言,人们对房产信息的利用需求越来越大,而房产档案的管理的目的也就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房产信息,但不同的人们所需要的房产信息都是有差异的,所以房产所需信息也就出现了多变性。如果按照传统的档案管理技术,是可以满足人们对房产信息的需求的,但是却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时间损失、财务损失,而且很有可能忙碌了很长时间还是不能找到满足自己要求的信息。这个时候,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采用信息化的技术管理,就可以建立信息化的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关键词】档案管理;建设;增强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2-0377-01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档案信息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信息是人们社会实践的真实记录,是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是重要的凭证和依据,也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产品。
2、档案信息化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档案管理,是以纸质、照片、录音、录像等载体作为档案管理的实体,以手工操作为主完成档案管理,工作量巨大,步骤繁琐,档案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被闲置甚至浪费。随着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特别是计算机、光盘、缩微、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良好客观环境。
3、档案管理改革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信鼠时代,信鼠消费将成为加快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原动力,这是时代赋予社会信息部门的使命。
二、更新观念。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
管理观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灵魂。档案管理现代化首要内容是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如果档案人员没有现代化意识,就会影响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没有档案管理现代化,即使有一流的档案保护和管理设施,不能称其档案管理现代化。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档案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和时代合拍的档案意识,切实转变计划经济时代的对档案重管理轻利用、等客上门、封闭保守等思想观念,实现档案管理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将封闭式服务转变为开放式服务,使档案工作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实现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
要及时配备档案管理现代化所需要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缩微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加速实用、通用软件的研制,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为此,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档案部门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同时,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存有大量档案资源的优势,挖掘各方面潜力,重点加强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及时开发出丰富的档案信息以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将各类档案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经济利益。而现代化技术及手段在档案部门的广泛运用,又将为档案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将及大地提高档案利用工作的水平,创造出更为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1、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明晰相关责任,保障网络及数据的安全运行,还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
2、创新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案管理部门应制定适应信息化建设的档案管理制度。(1)是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细化电子档案工作环节和步骤,(2)是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特别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3、统一档案管理标准。
标准规范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档案管理标准化包括:档案整理标准、统计标准、服务标准、各项技术标准等,它是衡量工作效率高低的尺度。如果没有这些标准,档案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就无法建立;如果各单位档案部门不按统一的标准去做,各搞―套,自成体系,那么档案信息网络就无法畅通,资源共享也就难以实现。
4、建设复合型的管理队伍
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成功的根本,决定着档案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5、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信息时代文件的自动登记、辅助立卷、归档、著录、检索、信息网络传递和安全利用都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电子文件的特征和电子档案的全程规范管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系统网络安全防护知识,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还应立足本职工作,强化自我学习意识,积极参与信息化教育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