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看图作文

小学生看图作文

时间:2023-05-29 18:17: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看图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看图作文

第1篇

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起步阶段的训练,是培养儿童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看图写话能力可以说是作文的基本功,它的形成要有一定的过程,要靠长期的积累。完全没有基础,没有方法,没有积累的看图写话,老师和学生都会吃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途径,帮他们入门,提高他们看图写话的能力。

一、要善于观察。平日里的生活场景,周围环境无疑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奥妙无穷的大自然,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孩子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低年级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总是充满着好奇,向往。多多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自然,关注周围的事物,孩子们会从中猎取到许多感兴趣的内容。文学大师鲁迅也曾说:“如要创作,第一是观察。”春天来临了,我会带他们去田野里观赏金灿灿的油菜花;到校园中看看那竞相开放的花朵,长满绿叶的树木,聆听那清脆的鸟鸣……面对这美妙的世界,孩子们不可能无动于衷。他们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当他们的注意力被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吸引住时,有的孩子会兴致勃勃地讲述,爱思考的孩子会不住地提问。有了情感触动,就会有倾吐的需要。孩子们会把那些使他们激动、赞叹和惊奇的东西用自己的话语写下来。如讲授关于春天的文章时,可带孩子们到校园中观察,让他们摸一摸小草,闻一闻花香,听一听鸟叫……自己去校园中找找春天。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有的学生在观察后,还是把作文写得很平淡,其原因就是没有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低年级学生在进行看图写话训练时,在多幅图中抽去一幅或出现不完整的图画,要求学生自己创作添画,推前测后,更能激发学生去大胆想象。记得一次交流课上,我出示了一张画,画中只画了半个圆,要求学生在这个半圆上添上几笔,变成一样东西,然后展开想象,写几句话。后来发现,学生画的图有“太阳”、“刺猬”、“乌龟”、“蘑菇”、“小汽车”、 “雨伞”……形形的东西,奇思妙想的话语,读后让人忍俊不禁。其中有个同学写的“太阳”的故事,更是让我心灵一颤,印象深刻。她画的是可爱、生动的太阳并写道:“星期四下午放学后,我乘车回家。半路上,我看见太阳追着车子。车子跑到哪,太阳就跟着跑到哪,就这样跑来又跑去。我下车了,那太阳还在。原来太阳是追着我在跑啊。到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妈妈。他们听后笑了,我也笑了。”多么富有童趣富有想象力的语言!

三、让学生表演画中的内容。有些图片类似于生活片段,我们还可以用演一演来化难为易。有一次我们碰到了这样的一幅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躺在病床上,另一个孩子站在病床边。要求写一写他们的对话。当我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图并认真读提示,然后来说说时,孩子们都面露难色,举手的寥寥无几。我忽然灵机一动,请上了两位学生,一个孩子坐在椅子上当生病的小军,另一个是来看望小军的小明,我没多说什么,只是让“小明”到门外去。门外的孩子即刻“咚咚咚”敲起门来,“小军”应声:“请进!”“小明”推门探头进来,边走边笑着问:“小军,你的病好点了吗?”“小军”面露笑容:“好多了!谢谢你来看我。”“小明”接着说:“本来小红也要来的,可她今天有事来不了了。叫我代她向你问侯。”“那也请你帮我对她说声谢谢!”“小军”笑着说。此时此刻真应该伸出双手为他们热烈地鼓掌,动作、表情、语言他们都表现得如此到位。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为自己解决了难题。当我再问“谁还想演一演?”时,学生们活跃积极。自己表演了,还看了别人的表演,这时再来看图,静止的图画在学生的眼中、心中必然会“活”起来,“动”起来,这时让他们看图说说,再让他们看图写写,学生们乐此不疲!

四、让学生动手描写画中的内容。在指导学生进行看图写话时,你会发现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的图画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无从下手;有的图画学生不喜欢,观察的时候就会缺乏主动性;有的图画有人物,有景物,学生在写话时,往往写了人物,忽略了景物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我想到了画图画的是低年级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美术课上,他们充满画画的热情,纷纷用画笔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课间,也经常看到他们三五成群在一起交流自己得意的图画作品,可见他们是多么地喜欢画画,在他们心中画画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何不先把看图写话改成画图写话呢?画画是孩子们体验画画乐趣的过程,又是孩子们思考的过程,他要构思画什么,为什么画,怎样画更漂亮,这又是个观察和分析的过程。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都投入了一定的感情,他会急于表达自己的作品,此时再让孩子们写话,一定会生动又有感情。

五、让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畅所欲言。口头表达能力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是写话的有力基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教材中每个单元练习都有说话训练的安排,可见“说”是多么的重要。低年级孩子好奇、天真,思维形象具体,但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说起话来有时前言不搭后语或重复。这就要求老师要耐心引导,注重细节。有些孩子在课堂上表现胆小,不爱说话,但对班级里发生的事,同学身上发生的事总爱跑来跟老师说说。说也奇怪,原先连话都说不通的孩子这时候他总能有头有尾地把事情原委流利地有条理地说下来。其实,平时我们的做法是对调皮和学习不认真的孩子,总没有耐心听他把话说完,还会打断他的话。但你不曾发现这也是个训练孩子说话的好机会吗?孩子愿意说,而且这些话都是发自内心的,他能说得那么顺溜,也就不足为奇了。后来我还经常利用课前几分钟鼓励他们说说班级里发生的事。这一招真好,有些孩子还会事先进行练说。他们都愿意说着自己在班级里所看到的,所听到的,还会说出自己心中对这事的看法。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他们在今后看到一些关于班级或同学故事的图片时,有话可写。

六、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儿童从小听故事、爱阅读,这样会接受较多的刺激,对他的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也认为,那些爱听故事、爱阅读的儿童,其想象力、创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头。为此,在平时,我经常讲故事给学生听,并鼓励他们自己讲故事。为了扩大阅读面,我还推荐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如:童话、寓言、儿歌、成语故事等。课标中指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有选择地多读、广读。在阅读时,认认生字,划划优美词句,并鼓励记下来,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样能促使学生掌握和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为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篇

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一、教会学生面容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基本手段小学生每看到新鲜事物,都会问“为什么”,这就潜在了观察的契机。因此,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作文举兴趣的基本手段。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小学生观察事物只有一个粗略的印象,往往是看了之后,无法用评议表达出来,这就需要交给学生观察方法。观察的一般方法是要求学生观察事物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现时要抓住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进而进行深入的观察,使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平常经常观察一些小动物、小植物以及一些小制作、小物件;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日积月累,就会"言之有物"。

2、设置一定情境,集中让学生观察描述著名作文教学专家贾志敏说过:"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集中让学生观察描写是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小学生抑制力较差,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因此,根据写作训练的需要为学生设置一定情境,如拔河、打扫教室等,让学生带着写作的要求去参加、去观察,注意力就会集中。之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具体情节描述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完成了一次习作,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手段小学生想象力非常活跃,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就会想象出许多既现实又非常新鲜离奇的事物,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1、在看图作文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阶段有许多看图作文,对培养学生想象力行之有效,在指导学生看图作文,首先要从整体入手,弄清图中的大意,然后把图中的事物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应的事物形象结合起来,边观察边想象,作到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看、思、说、写紧密结合起来。

2、在一般性的命题作文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这样的作文中,我们可以通过“仿写”,“编故事”“续故事”“缩写”“扩写”“科幻作文”“童话作文”等富有想象因素的作文形式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训练时,要使学生解放头脑,大胆想象,对"相入非非"的学生不要横加指责,冷嘲热讽,而要在表扬其敢想的同时给予引导,让学生讲为什么要这样想?根据什么?对新奇而合理的想象要大力表扬,激发学生想象的热情。

三、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小学生喜欢教师,家长和同学们重视自己,注意自己。老师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能创造各种条件,千方百计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让小学生能享受自己作文成功的快乐,那对培养、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尤显重要。

1、开辟“作文园地”

利用黑板报、墙报等,开辟"作文园地",将本班学生中写得较好的文章,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精彩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新颖的选材、与众不同的写法、恰当的修辞方法登上去,供大家阅读、欣赏、学习。让这些写得成功的同学自己誊与出来,这们,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成功心理、表现欲,使他们进入到自己作文"乐"的境界。

2、搞好课堂效应为学生写好作文后,可在课中将一些优秀的作文、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当堂朗读,给好、中、差三类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无论是一点一滴都可读出来。这样,就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满足,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就都增加了对作文的喜爱。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创造能力 培养

斯坦伯格曾说过:“创造力不是单一能力或复合能力,而是能力与其它方面的复合。”由此看出,创造力并不是一项孤立的能力,它与知识、能力、思想、道德、个性等都息息相关。语文相比其他学科来说既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同人的情感、思维、能力等是密不可分的,而作为语文构成部分中最重要的作文教学部分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更有着特殊的功能。因此,必须重视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小学语文作文写作现状分析

小学教育时期是小学生最宝贵的童年时期,这时期的学生天真烂漫,想象蓬发,将此能力运用到写作上,将会为学生开辟一片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权威调查显示,我国的中小学生作文能力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现在让我们分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小学作文写作现状。

1.小学作文整体水平低下。1987年,华东师范大学受国家教委委托对中学生的语文成绩进行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权威调查,在对学生的读写测试卷进行定量分析时发现,作文平均得分仅为55%,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什么材料可写是写作最大的困难。专家认为,中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佳,与其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水平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激发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小学作文水平迫在眉睫。

2.小学教师作文教学方式老套。学的问题在于教的问题,要想找到小学作文水平低下的根源还要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基本上,小学教师上作文课都有一套定律:读几篇范文、讲一下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写去吧、写完后下课批改上课点评。有的老师还认为多写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于是天天留作文作业,却疏于对学生写作能力和方式的指导,导致学生从不会写到厌恶写,作文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每况愈下。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是提高小学作文水平的重中之重。

二、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写作的兴趣。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把写作文看成一个苦差事,有了字数的要求,老师家长的监督,学生感到很有压力,往往不知从何写起,没有头绪,更别说正常发挥了。

这种情况下写出的作文基本都是流水账,平庸呆板,缺乏童真童趣,感受不到来自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

作文向来是老师留,家长监督,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完不成作业老师家长只会斥责学生,却不关心学生会不会写、爱不爱写,为什么完不成作文。于是学生把写作文当成了心理负担,别说兴趣了,连笔都懒得拿,这种状态下学生怎么会写出精彩动人的文章。

2.选材单一,内容单调,缺乏创新。小学生在第一次作文课时,老师通常都会读几篇范文,来告诉学生“这就是优秀作文,大家写作文都要这样写”的话,作文内容不外乎是好人好事、孝敬父母、友爱同学等事迹,桎梏了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

甚至于有的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的创新作文得不到老师的认同,被认为是无稽之谈,扼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于是大家就都按照优秀作文的模式进行写作。久而久之,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桎梏在固定的模式中,停滞不前,缺乏想象和创新的学生怎会写出优秀作文呢。

三、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中培养创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提高观察力,培养写作兴趣。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再好的想象和创新都要依托于脑海中储存的知识,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时期,好奇心强,对什么都感兴趣,老师就要针对这一现象,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学生对读书的自主性。通过读书,学生掌握的知识多了,思维挥发,就会写出好的作文。

2.看图写话,从实际出发。培养小学生创造和想象能力最好方法就是看图写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上作文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放插图、看图写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又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现今的小学作文教学只注重学生的写作模式和写作质量的培训,不遵循写作的客观规律,轻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作文这个独特的科目,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才能有效的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洁.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

第4篇

一、说、写一句话

说、写一句话是指导小学生说话和作文的最基本的训练形式和方法。如何指导学生说、写一句话呢?

(一)从一句话的内容上指导。

一句话是人们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的目的。如,小学作文中看图回答问题,第一幅图是两个小学生在马路边踢球,文章提示“两个孩子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就是让我们教学生学会认识事物。先认识是两个孩子在马路边,后认识他们是在踢球,合起来是“两个孩子在马路边踢球”。第二幅图虽然说的还是球,但说明的是一个小学生到马路边拾球,有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过来,拾球的小学生摔倒在车前。说的事虽然没有变,可是说话的目的和意义变化了。通过分析,学生知道,每说、写一句完整的话,都要先认识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什么景,然后按照自己的态度和说话目的,去说、写出一句完整的话。如,我们拿出一本书,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就能从各自对这本书认识后的不同态度和说话目的,说出:“这是谁的一本书?”“这是张老师的一本书。”“这本书真好啊。”我们过去只按照认识事物、说话目的去教学生造句、说话、写话,以致造成学生不知道怎样说、写才能算是一句完整的话,所以我们要从一句话的内容上去指导。

(二)从一句话的句型上去指导。

人们为了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认识后的不同思想、不同感情、不同态度,采用了不同的句型。如为了提出要求或命令,就用祈使句;如对人、事、物、景表示情感就用感叹句;对某事物不认识、不理解的就用疑问句;对某事物回答或诉说就用陈述句。我们在指导学生说、写一句话时,就可以运用这些句型,指导学生,使学生将来能够根据自己对客观事物认识后的不同情感、态度选用不同的句型去说话、写话。指导方法可以从书上找例句,分析用法,让学生认识、仿说、仿写。如,让学生面对一盆花说、写一句各种句型的话。学生就能说出:“这盆花是谁的?”“这盆花是王老师的。”“这盆花真美啊!”“王老师,把这盆花送给我吧!”如果没有从句型上指导,学生说话作文时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会影响到说话写话的效果。

(三)从一句话的句式上去指导。

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后,不仅用不同句型表达不同思想、情感、态度,而且还根据自己的说话目的采用不同的句式。如,为了说明事物的因果,采用因果句式;语意需要转折,就用转折句式;为了使句子的意思在程度上层层深入,就用递进句式。我们过去在指导学生说话时,没有根据学生说话的目的去说、写,指导不当,学生不会用恰当的句式去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我们要凭教材上有关因果、转折、递进、连续、并列、主从、总分等句式,指导学生,使学生认识各种句式是怎样与自己的说话目的相一致,从而把一句话说、写得准确、具体、生动。

(四)从一句话的中心词上指导。

在课本中可以学到把句子补充完整的本领。如,()是个诚实的孩子,在括号中加上人名就完整了;又如,()和()是学习工具,在括号中加上“笔”和“纸”就可以了。我们可以从这个训练形式上让学生用中心词去说、去写。如,用“高兴”一词,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对该词的理解和说话目的,说出:“小红今天很高兴”、“我今天得了奖,高兴得手舞足蹈”。前一句话说谁高兴,后一句说高兴的原因和样子。经过这样指导,使学生进一步牢记一个句子必须有两部分,缺一不可,为后面进一步理解、掌握围绕段的中心句、篇的中心段和全文的中心思想,去选材、组织和谋篇,为作文从内容上奠定基础。

总之,指导学生说、写一句话,要把句的结构内容、句式、句型等有关知识,采用例子分析的方式逐步渗透,让学生理解、掌握。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话是对学生观察、思维、说话等能力的综合训练,是进行书面作文的初步训练。图画是教材内容的形象表现,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能使他们借助生动的形象,引起丰富的联想,从而认识事物,形成概念,发展语言。

(一)激发兴趣,引导观察,启发思维。

在看图说话中,看是说的基础,要让学生说好,就得先让学生看好。遵照由易到难的原则,首先应在指导学生看图上下功夫,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低年级学生看图,起初往往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他们被图画上的某个形象一下子吸引住以后,就会只顾一点而不管其余,有时也会因为图上没有引起他们兴趣的形象,就东看一眼,西看一眼,马马虎虎结束了观察。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每次看图前,都要根据图的内容设计一段启发性的“前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去观察图像,看个究竟。

连续性的图画是描绘一件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把所有的图从头到尾观察一遍,弄懂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然后再针对每幅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弄清画面上事物、环境、人物之间的内部联系,由表及里地逐步掌握图画的主题;还要根据图画本身静止的、无声的、片段的特点,启发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通过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合理地想象当时人物的内心活动:他们可能在说什么?可能在想什么?以此来充实画面内容,让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变得栩栩如生。

(二)动口动脑,仔细推敲,反复练习。

看图说话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不仅内容要讲得正确,而且语言也应表达正确。只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第5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写作教学;看图作文;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8-0033-03

看图作文是根据图画内容进行写作。虽然这种形式在小学低年级使用频率较高,但它决不是小学低年级的专利。在基础教育各个学段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教学作文和考场作文,区别在于“图”的繁简、难易。

一、读图的作用

由于各种图像资料的日益增多,有人说现在正处于一个图的时代。电视、电影本身就是流动的图,网络上除视频节目外,静止的图占有很大空间,各种晒图的网站不计其数。每一期报纸、杂志也多见图的版面。那么,“图”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我认为,图首先而主要的是作用于人的视觉,读图和阅读文字作品的心理过程比较接近,因此有理由认为读图的作用和读文章的作用是一致的,那就是:

(一)教化功能

读图可以受教育,受启发。很多图都有这样的功能,读了以后可以使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使心灵情感得到净化,有时甚至会让我们产生茅塞顿开的感觉。这一点也就是说对提高思想觉悟有一定作用。

(二)审美功能

读图可以提高审美能力。不少图本身的画面很美,也有的图内涵很丰富,还有的图反映的境界很美。读图可以增进对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可以提高鉴赏能力。

(三)愉悦功能

读图可以丰富情感。很多图,特别是一些漫画类的图,有的会使人兴奋,使人神清气爽。读到那些视角独特、捕捉到生活中不被大家注意的细节的图,我们会捧腹大笑,或忍俊不禁,或会心微笑,不禁要感谢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生动的表现力。

(四)训练功能

图可以用来做考试和训练学生能力的材料。这是新时期呈现出的一种功能,因为试卷中出现了关于图的考题,广大教师就运用图作为训练学生说话、写作能力的“例子”,图的实用价值也随之提高。

看图有这么多的功能,可以培养哪些能力呢?

首先是观察能力。通过读图,可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有序观察、深入观察的能力。

其次是思考能力。读图要读懂图意,就离不开思考:画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画这些内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有没有画外之意?等等,围绕图的很多问题在读图的那一瞬间都涌到大脑,解决的主要途径就是思考。长此训练,思考能力不提高是不可能的。

再次是表达能力。如果看图仅仅是为了消遣,为了了解信息,那么这种作用比较弱。而运用到课堂上或试卷中的“图”,大多都需要用语言或文字把有关图的信息及读图的感受体会表述出来,或写或说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三种能力,既是看图训练过程需要的能力,也是通过看图培养的潜在能力,观察与思考在陈述时虽有先后之分,而在实际看图的过程中,这两种行为几乎是同步产生的,而表达往往成为最后一步。看图与想图是消化理解图的过程,说图与写图是把图转换成语言或文字的过程,也可以认为是二次创作的过程。前者是吸纳,后者是输出。

二、 看图作文是低年级写作教学的主要形式

图的形式很多,大图小图、黑白图彩色图,这些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的区别。图的清新明快、灰暗模糊是图的风格的体现,而图的繁复与简约可能会影响读者对图的接受的快慢和深浅。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还少,少到难以完整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而在此阶段又不能等待识字量提高后再进行作文教学。所以这个阶段,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图”作为材料来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写话能力进而作文能力,就很有科学性和针对性了。为小学低年级设计的用于训练说话、写话能力的图一般都是画面清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的。

学生在学校的写作一般都属于被动写作。任何被动写作都有一定条件制约,条件是教师或命题者设定的。看图作文也是一种条件作文。看图作文从训练形式或考查形式看,归于材料作文范畴。“图”这种材料,有的具有较明确的中心意思,有的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有的固定了人物及人物关系,有的简单的实物图也提供了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信息。

看图作文这种形式可以从小学一直使用到高中。事实上,多年来的中考、高考试卷中出现过不少看图作文的题目,初、高中的语文教学也少不了这方面的对应训练。那为什么在儿童学习写作时要从看图作文学起呢?首先,从主体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看,他们的识字量还处于低位,用来接收新的信息的手段有很大局限。其次,从客体的图来看,图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形象,学生喜闻乐见,接受起来有兴趣。而且有了图,一般就有了写作所需的题目、中心、写作材料等元素,学生写起来就可以省去拟题、立意、选材等一些程序,较为挠头的事就显得容易了。通过看图作文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可以降低写作难度,可以激发写作兴趣,可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和无奈,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识字量少这个阶段,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习观察的技巧,培养说话、写话的条理性、准确性和生动性,有利于顺利过渡到高层次的写作训练中。

总之,学生从看图作文起步学习写作,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6篇

一、学生写作障碍的主要表现

1.缺乏兴趣,无从下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作的重要内驱力。然而,我们农村大部分小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在他们眼中,写作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为了抒发自己情感的需要,自己并没有主动写作的念头。加上小学生平日里很少去看课外书、查资料,社会阅历少,老师一布置写作文,学生因无生活素材,所以不知从何下笔。

2.消极应付,思维定势

学生对写作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写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了事,很多小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痛,厌恶感强;写作思维停滞,发散性思维受到束缚,写出的作文内容、格式落入俗套,毫无新意,或带有严重的仿写色彩,千人一面,百人一腔。

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对策

1.改革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作文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开放、互动式”作文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条条框框的束缚,将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从“放大胆”起步,逐步过渡到“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

在一次看图写话课上,我选了一组描绘冒雨护送小妹妹回家的图片作为教学内容。展示图片时,我边讲解边用动作示范,然后问:“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做呢?”大家纷纷表示要送小妹妹回家,随后我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主要人物、关键词语等,并回忆了几篇课文的人物形象,提出:“如果是看图,要怎样根据画面来判断谁是主要人物?”学生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我让各学习小组根据要求,找出本组自带图片中的主要人物,教师巡视、指导。

2.提炼生活素材,指导学生作文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教给学生有效的观察和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同时也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大量阅读课外书,激活他们的思维,积累好词佳句,让学生从生活和阅读中得到真切的感受,并引导学生将这些原材料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抒发出真实的深厚情感来。”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获取感受,是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启迪学生思维,克服“奉命作文”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

3.激发写作兴趣,驱动学生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比被动有效。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他就会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当今社会,经济和信息高速增长,孩子被家长宠爱有加,学生性格犟,爱好广,作为教师,应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万花世界吸引到课堂上来,一直是家长、学校、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小学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知识竞赛、读书交流、课外观察等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竞赛的知识范围可先作要求,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阅读。为了提高阅读效果,了解学生阅读的广度,对竞赛范围也可不作交代,试题可涉及小学各学科。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读书竞赛,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交流专题可因时而异,如读书知识交流、读书方法交流……在交流中,要对学生的读书方法、读书选择、读书心得进行赞赏,并相机点拨。

4.善用激励评语,引导学生写作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人的所有需要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教师要从赞赏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平等、耐心的心灵交流,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心中的砝码不同,评语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对那些有进步的学生,可以写上“有进步,继续努力”“作文越写越棒,老师真为你开心”等,并指出其进步所在。有时夸他能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有时赞扬他字迹整齐漂亮,话虽少,却饱含着老师对学生的肯定。当学生在某方面有突出进步时,评语的鼓励成分可多些。对存在的问题,要委婉指出,并提供解决的途径,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

第7篇

农村小学孩子受条件的限制,因此他们在智力开发上相对较城镇孩子晚一些,作文能力与城镇孩子有一定的距离。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以我多年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经验谈如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作文从识字、组词、造句向写段、写篇转化

写段,写篇关键有两点:一是有内容可写;二是语言表达通顺。所以,作文教学应达到这两个最本的要求。

如何使小学生作文能力达到这两个要求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寻找一条适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路子。

“文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作文何尝不是如此?但学生往往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会。通过眼看,耳闻,手触,让学生有所体会,获得感知材料,在头脑中产生清晰的形象及理性认识。观察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事物的,也可以是人物的、可以是图面也可以是实物;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比较复杂的。通过多媒体,既要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又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内容。在学生逻辑思维处于初级阶段时,必须得指导,培养其观察的好习惯,这样才“有米下锅”。

在学生获得写作材料的同时,给其一个“拐杖”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教师可讲一个有趣而简短的故事来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并随时给予纠正。这样就能有效,逐步地培养学生正确有序地表达能力,为书面作文打下良好基础。

二、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是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基础

农村小学生由于家庭及环境等诸方面原因,对所认识的事物难以发挥想象,所写的作文往往比较干瘪乏味。如何去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拨动他们思维的琴弦?我是因地制宜,采取就地消化的方式运用所掌握的“简笔画”画上几幅彩图,构成一个简单的故事,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点拨画面没有的事物,让学生去思,去议、去把彩图连成故事。想不到经过几次“演习”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很快,在九八年县里举行的小学生作文竞赛中,我所教的学生还荣获一等奖呢!除了看图作文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索取。

农村小学作文要想获得大面积丰收,关键是教师的素质,只要教师勤,学生就会跟着变,学生的智力就会充分得到开发,农村小学生作文将会进入蓬勃发展的崭新阶段。

第8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而对于教育来说,小学教育是其最基础的部分,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为今后的语文阅读和写作积累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需要重视其作文的写作训练。

【关键词】

三年级 作文教学 写作指导

写作是一种对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需要教师对小学三年级的写作具有必要的重视。然而,在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进行写作教学和训练时,大部分的教师丢失了其主要的目的,而片面的重视学生的写作效果,但对其写作的基础作用没有很好的理解,导致我国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小学三年级学生写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三年级学生在进行写作之前已经掌握了大约2000个汉字,因此,其完全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说出具有完整逻辑性的语句。这种情况为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提供了可能性,然而,由于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过渡,其最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将口头表达转变为书面表达,这也是我国当前三年级学生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在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具有词语和文章篇幅的布局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因此,对于三年级学生的作文训练,应该将这一目的作为其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在这一阶段仅仅对于图画等形象的事物具有较大的兴趣,而对于记述文的写作较为缺乏。因此,学生在进行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时,往往会不知从何处开始,导致学生对这一类文章的写作缺乏应有的兴趣,严重的甚至害怕老师布置这一类的作文写作。这是我国目前非常常见的一种小学作文训练问题【3】。

2.小学三年级语文写作训练的方法

2.1 注重从说到写的过渡

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其主要的学习任务是通过看图进行口头上的表达,这种锻炼能够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锻炼,但是却没有使学生接触到书面表达的相关知识。一般情况下,口头表达能够借助肢体语言使表达的内容更加的形象,但是在逻辑方面的要求却没有太严格的要求。对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来说,其上半年主要是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转换练习,但是,这却不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在进行书面表达时,还是缺乏一定的能力。因此,在进行实际的教学练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相应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将口头的表达转换成书面的表达【1】。

2.2 注重由易到难的过渡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其主要是通过看图进行写作训练,因此,其在写作能力方面拥有一定的基础。然而,对于看图写作来说,其写作材料是现成的,而三年级的写作主要是通过对材料进行整理,选择适合自己的素材和对文章的整体布局进行把握,这是小学写作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小学教学的教材安排中,语文课本在第五册就开始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训练,并安排了相应的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的训练。对于这些任务,很好的体现了从易到难的规律,使学生既能够对一、二年级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巩固,同时,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为今后的写作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这一过渡阶段的安排,使教师具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帮助学生进行表达方式的转换。另外,教师通过在这一阶段创造合适的情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未来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2】。

2.3 注重从观察到思维的过渡

对于写作来说,其最基础的能力要求就是良好的观察能力。小学生的生活环境虽然非常的丰富,但是由于其表达能力的限制,其很难将周围的事物通过合理的语言进行完整的表述。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学生没有足够的观察能力,对于周围事物的观察不够全面。因此,想要学生具有优秀的表达能力,需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锻炼观察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重点关注,将学生的感知和思维能力进行完美的结合。且在进行锻炼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其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另外,还需要让学生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分析和概括,而出现的不足则需要教师进行补充,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1】。

2.4 注重从局部到整体的过渡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对具体的事物分析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对于一些抽象或者理性的事物,在进行分析时则较为困难。由于自身观察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在进行事物的观察时往往不够细致,这就导致其在进行写作时缺乏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使其无法抓住写作的重心。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在进行作文写作训练时,可以采用模仿课文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在二年级时大量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对于图画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概括,在训练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某个段落进行片段的写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身的阅读对课文进行认真的了解,然后通过自身的构思,将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想想,最后,通过自身的发挥将自己的理解通过书面表达展示出来,通过这种方法,既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同时,还能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结 语】

综合上述所说,本文对当前我国小学三年级的作文写作训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自身的一些建议。通过这些方法,能够使教师在教学时更好的了解自身的位置,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红.小学语文作文写作训练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 (14)

第9篇

【关键词】习作教学 激趣 表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049-02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生才能饶有兴趣地学习,把作文当作一种精神享受,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也是小学习作教学的第一步。怎样消除小学生写作的畏惧感,拓宽小学生的习作思路,培养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呢?教师可以运用以下四种激趣习作法,把学生带入想写、乐写的作文殿堂。

一、图文结合,激趣创作

小学生作文是由看图说话、看图写话走向命题作文独立成篇的训练过程。但由于学生思维空间相对狭窄,加上联想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比较欠缺,他们在写作中常常倍感困难,作文课上常常写不出一句话来。如何帮助学生突破难关,疏通思维障碍,使他们产生写作兴趣呢?笔者认为,习作教学活动应该像一幅画那样生动、美丽、形象、色彩斑斓,能唤醒、激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画引导学生体会、想象,当学生产生真切的感受之后,再指导其仔细观察图画,再现文本情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爬山虎的脚》描写叶子的句子,先概括写叶子绿得新鲜,让人看着舒服,令人惊叹的是叶子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么均匀,就好像是哪位画家创作的一幅画。学生读着句子,调动已有经验、情感参与观察活动,让静止的画面在头脑中“活”了起来。画写结合的方法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作文前,笔者让学生把要写的作文内容先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或几幅相关的图画,再用笔纸把它们画下来,然后根据这些图画写作文。如拿到《秋天的景色》《快乐的“六一”》《我和妈妈逛公园》《第一次……》等作文题目时,学生不仅能画出比较复杂的物象,如汽车、大楼、村庄、公园、山坡等,而且还能画出“组合式”的人物活动场景。有了生活实践以及教学经验,学生们纷纷跃跃欲试,在习作中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感受到了习作的愉快之情。这种图文并茂画写结合的写作方法要以写作为主要目标,以画画为辅助手段,是绘画与作文相结合教学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二、巧借多媒体,激趣表达

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生动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唤起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和记忆。针对少年儿童喜欢看少儿剧影视节目的特点,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影片内容化整为零,如截取视频中的某个片段,即有关影片中的某个小故事或相对独立的情节,指导学生结合影片中某个人物的言行举止,通过说一说、写一写,表现其思想品质和个性特征,激发其表达的欲望。如影片《小兵张嘎》中的嘎子和小满这两个人物,他们性格各不相同,但都显得淘气勇敢、活泼可爱。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人物来写,把这个人物在全剧中的事迹衔接起来,或是根据影视片段中的故事情节写观后感想,如以《我最喜欢看的一部电视剧》《这部动画片真好看》《这个小故事教育了我》为题写一写,这种练笔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在课内、课外作业中都可以进行。这样教学,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影片中的情节、人物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写作时就不再感觉“无米下锅”,再者避免了命题作文中不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在写作范围、选材角度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大的灵活度和自由度,有利于学生在作文训练中提高复述能力、看图作文能力和综合作文能力,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创设情境,寓趣于文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情感和词语。由于作文是一个由“客观现实―心理感受―语言文字”的复杂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如做游戏的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带给他们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促进学生激发表达的欲望,有利于实现“客观现实―心理感受―语言文字”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在此情况下,教师因势利导,为学生创设多种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教学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先确定作文题目,再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如“成语接龙”“提石子”“玩沙包”等,在学生玩的过程中,笔者不时指点学生注意观察、体会,这样人人参与其中,激发了兴趣,练习写作时便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内容,只要教师稍加指点,学生就能写出真切、生动的作文来。又如在暑假前,笔者布置学生在假期里写“暑假里的一件事”,可以写一件诚实的事,写一件孝敬长辈的事,写保护环境的事,又或是写一件助人为乐的事,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看到或听到的事。笔者给予写作提示:在一场大雨中你看到了什么?商场里发生了什么趣事?你在菜市场里观察到了什么?这样教学,教师淡化习作方法的指导,创设了自由、宽松、和谐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注意主动观察,鼓励自由表达,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在无拘无束的写作中展现了童真、童趣。

四、提供阵地,展示成果

每名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都想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尽可能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笔者除了在口头上和作文评语中赞美他们各自的进步,让他们时时尝到成功的乐趣外,还特意设置了竞争的时空环境,如让学生将自己的日记或作文片段在同桌、小组以至全班范围内传阅,让他们各自碛幸慌又一批的小读者。笔者还组织学生定期办黑板报,每期在固定版面摘抄学生作文中的精彩片段或是句子,除此之外,笔者注意拓展学生,积极寻找发表习作的平台,如学校校报、文化橱窗及广播站,或是向校外学生刊物投搞,让学生享受发表习作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会郑重地对待每一次写作练习,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好胜心,从而给予他们写作文、写好作文的勇气和力量,激发起全班学生的写作情趣,更加积极、热情地投入到作文创作中。

第10篇

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有几,刚开始教的时候,经常是摸不到门路,特别是作文教学,有时花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往往是收不到相应的效果,一来是与我所教的是农村学校的孩子,孩子们的阅历与见识比起城市里的孩子,很是有限,所以尤其对于一些图里面的内容不能对它进行丰富的描述;二来就是因为我刚开始教看图作文不得法,没有掌握到门路,后来随着自己在这方面花得时间与精力逐渐增多,从实践中我逐步摸索到了一些教看图作文的门路。下面就我自己的一些体会与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精心选图,科学引入,指导会“看”

我要是下一节课要上一堂看图作文课,在课前我就会精心选好一幅插图,激发学生看图作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探索的动力和成功的诱因,只有激发学生的看图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看图作文的积极性,学生才能积极思维,从看图入手,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先学会观察,我们知道,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素材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观察对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有深远的意义,所以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从一般的“看”上升到真正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带着“图的含义是什么”的疑问进入图的情境,再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和顺序: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先主后次,由近及远或由远到近,由人到物或由物到人,由下到上或由上到下,比方说你可以提问学生:①这一组图共几幅?②这一组图说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③给图中人物起名字;④这一组图说明了什么?⑤命题。在完成了这几个步骤之后,学生在写作时就大致能抓住纲目,学着起笔了 。

二、以图激情,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能够帮助学生发现看来无关的事情间的联系,使他们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想到更多的东西,看图作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看图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想方设法把学生带入图中所描述的情境之中,使学生触景生情,以情激趣,融入到图的情境中去,进入用语言文字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做到图文并茂,老师应引导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看图时,可让学生想象画面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周围所处的环境,进行合理想象,以此来丰富画面的内容,补充画面的情节,这样,既符合画面主题,又符合生活逻辑,还会让学生的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

三、以看促想,然后诱导学生说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教学时,我重视说的训练,指导从说到写,降低难度。先让学生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学生就不感到困难了。表达是人们运用有声语言表达思想行为,它是把看到的,想到的用一段话准确、完整、通顺地说出来,它是正确理解图意,提高语言清晰度的前提,是有当众说话的胆量和自然大方的说话仪态的基础。

在《皮球浮上来了》这堂看图作文课上,我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概括四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它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说出最好是概括出来:|一个皮球掉进树洞里,小朋友想办法利用水的浮力把皮球冲出来的事,它说明了“遇事要动脑筋,结合实际想办法,困难就能解决”,有人以人物命题是“聪明的小红”有人以事件命题是“玩球”有人以结果命题是“皮球漂出来了”整体观察先确定了中心,为分图观察具体说找到了思维想象的提纲,为命题找到了依据。

这一环节的教学是说的练习,是无声想象的有声再现,当学生经过思维加工把图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时,老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在表达形式上不要多加以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即使说的不完整,也要给予鼓励,使学生大胆发言,发动学生说时,可以采用分组说,同桌相互议,个人说等多种形式,然后通过比较,多中求好,好中选优,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说,说的过程就是整理思路和加工语言的过程,这样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四、导入目的,训练学生写

看图训练,也要讲究写作的基本要求,这是老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注意图与图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它们的逻辑性、连贯性。在观察每幅图的基础上把一组图连起来看看、想想、经过仔细的思考去掉不合理、重复的地方,经过再加工有层次地表达出来,使之图意连贯。

叶圣陶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然后有所撰写,”美好的生活画面需要学生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看图、理解、想象、口述、然后训练写。学生急于求成的心理和强烈的表现欲,会激发各自的写作才能,积极投入到“写”的活动中来,将各自见解溢于纸上,写出各自的特色,这样也就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面积提高写作质量,如小学生最熟悉不过的“文具盒”来说吧,在指导观察中,先让学生从外到里的顺序观察文具盒的外形等特点,再让学生尝试描述文具盒的形状、颜色、图案、结构及作用等,然后把各部分连起来说,还要求把最吸引自己的地方说得详细一些更好。写是说的再现,写前应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图中最能体现中心的部分写具体,使文章条理清晰,用最恰当的语言表达最完美,最准确的意思。

写后还要让学生认真修改,叶圣陶曾一再呼吁“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认为对于低年级刚刚起步写作的小朋友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在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就必须养成学生自改作文的良好习惯和能力。一方面利用古人名家锤字炼句的故事,提高学生认真修改底稿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交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让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好文章确实是改出来的,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完成底稿后反复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老师要认真批阅,及时反馈。学生也一样,渴望着老师的认可,渴望著成功,根据学生作文的这一心理,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还要注意:

(1)“趁热打铁”即学生作文后迅速批改,讲评,切莫时隔多日,学生那颗“热切企盼”的心冷却了才批改,评讲作文,否则事倍功半。

第11篇

一、从语文阅读教学入手,将德育思想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脍炙人口、文笔优美、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作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重要途径就是阅读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精读、细读、朗读和反复阅读的形式体会作品的思路,在阅读中品味感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在阅读中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比如在《坐井观天》时,这篇寓言非常生动有趣,尤其是里面的对话,给小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深受小学生的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对文章的兴趣,适时渗透德育思想。比如:小青蛙听到井外面的世界十分精彩,它特别想跳出井口看一看,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说一说小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有的小学生说看到绿油油的小草;有的小学生说看到满园的玫瑰,并闻到阵阵花香;有的小学生说看到了红彤彤的苹果;有的小学生说看到了高楼大厦;有的小学生看到了人类残忍的猎杀它的同伴;有的小学生说看到了大量树木被砍伐,鸟儿没有了家园等等。教师这时就应该适当渗透德育教育,可以用提问的方式问小学生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小青蛙和我们一起快乐的生活呢?由于受到前面气氛的感染,小学生都纷纷举手,跃跃欲试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小学生说做个广告牌,告诉人们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要保护动物;有的小学生说阻止那些乱砍树、乱捕杀动物的人,如果不能阻止可以报警;有的小学生说要好好保护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乱弄脏。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有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提高,尤其是环保意识和爱护动物的意识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随之提高。

二、创设情景教学,在情境中自热渗透德育思想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殊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创设情景的方法实际上有很多,比如利用画面创设情景,利用音乐渲染情景,利用感人的故事创设情景,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例如在讲解《小珊迪》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符合文章内容的音乐,首先在课堂上播放营造出悲切的气氛,然后教师再导入正课。这样的教学情景更容易让学生置身在文章中故事中,唤起小学生对小珊迪的同情之感、美好之感,进而使他们有深入探索课文的兴趣。

三、从语文作文教学入手,将德育思想渗透到作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手段,小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作文能被反映出来,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文的要求是让小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不说空话、大话、假话。在作文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认真仔细观察身边事物并积极思考,使小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就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例如,看图写话作文是小学生经常练习的,给出的是“一位带着红领巾的学生扶着一位老奶奶过马路”,让学生根据图意展开联想写一段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图片中的意思,教育他们帮助老年人是一种传统美德。在高年级作文练习时,教师一定要注意选材,在选材中渗透德育思想,比如让学生写“身边的发生的一件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同学之间的友谊、图书角的成立、班级干部的评选、小学生助人为乐的事情……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奉献的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在情景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等等。语文教师也应该抓住各种时机积极渗透德育思想,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个性,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参考文献:

[1]杨占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7).

第12篇

【关键词】真;激发兴趣;体验认识;真情实感;习作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何为“真”?“真”即真实,跟“假、伪”相对;“真”亦是指本性、本源。小学习作中的“真”,具体应该体现在习作的内容和情感的表达上,要反映现实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真实是小学习作的生命,没有真实,作文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习作要“必须寻得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习作的前提是“要诚实地写出自己的话。”叶圣陶先生道出了作文教学的真谛。这就要求我们在习作训练中应该训练学生写真事,写真话,在生活中去求“真”、求实、求是,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高尚的人。小学习作训练中的“真”,不但是习作教学的生命,也是人性最本质的一个重要显现。即或是习作训练允许想象虚构,那也是在符合生活的真实和儿童的思维逻辑的前提下,创造艺术的真实的表现,是让艺术的真实更具美的魅力。

一、第一学段:说话、写话求“真”,激发兴趣感知“真”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写话中提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儿童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要从培养兴趣入手,即从“引发兴趣――激活兴趣――发展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为后来的习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低年级写话训练引趣的主要方法有创设情境引趣、课题引趣、音乐及图画引趣、实物引趣、动手操作引趣、猜谜引趣等等。

生活为习作的源泉,学生的观察是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引导学生以观察为手段,从儿童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使学生既达到说话训练的目的,又获得真正的感知。第一学段说话、写话训练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才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说与写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关系,是由语言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

小学作文起步以趣引“真”,注重学生认识“真”的可感性。小学生第一天入学开始,就可以根据教材的《入学教育》开展说话训练,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又能为以后的读写奠定良好的基础。可利用拼音插图进行看图听话、看图说话、看图表演说话,以及问答、练习说话、对话练习、绕口令练习等方式。由学拼音过渡到学汉字时,应注重以字扩词、扩词成句外,教师还应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运用猜谜语、编字谜等方式,激活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当进入二年级后,学生的字、词、句的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编故事,写短文,记短小的日记。在学生已有的故事、童话的基础上,启发他们编写故事或者续写故事,同时还可以引导他们多观察,将身边发生的事编写成小故事,鼓励儿童介入生活,反映生活中的真善美。

低年级学生的习作训练是以真为基础的,这时的习作(说话、写话)内容要求真实,从小培养学生说真话的好习惯,表达学生的真人、真事与真情实感。

二、第二学段:写片段,多观察,练笔寻“真”表现“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这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周围世界,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形成了“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段的训练在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的习作教学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观察体验入手,表现儿童的童趣、童情的“真”来。这是习作本质上的“真”,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与喜欢说的话。

以“真”促观,培养学生认识“真”的全面性。第二学段习作对观察的要求很多,观察的方法很多,观察的前提是“真”。如果没有“真”,观察也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如三下园地五习作,要求学生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的事,要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全面细致又要捕捉特点,并要调动想象,在加强心灵感受的基础上。采用多角度和单角度相结合、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观察方法,全面观察客观事物的真,才能使学生在第一次成文的习作训练中言之有物,也就是言之有真。

怎么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表现“真”,这就需要老师的教学智慧。上课的时候,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抓住顺序,细致、有重点地观察,促进对“真”的理解。如人教版三下园地一的习作,教学时,首先应该让学生选好自己要介绍的一处景物;然后要求学生能够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同时在介绍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顺序,比如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还有时间顺序;在介绍家乡的景物时,心中一定充满了自豪感、喜悦感,那么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可以把你对家乡热爱的真情自然而然地融入作文中去。

三、第三学段:写成篇,体验认识表达“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