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1 21:38: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化传媒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研究我国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效率时,计量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财务指标分析等方法被经常采用。胡志勇、王首程、李祥伟运用描述性统计对我国传媒产业2001~2005年发展状况的经验分析表明,无论是从市场预期层面还是从公司自身的经营效绩方面来看,传媒上市公司都优于其他上市公司,传媒产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朝阳产业[1]。刘宗林、程静薇以上市公司中视传媒为例,从获利能力状况、运营能力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等方面,选取行业标准值和评价系数进行行业横向对比分析,结合中视传媒2005~2007年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比率进行年度纵向比较分析,初步探讨了传媒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与分析体系[2]。邓建商选取12家沪深两市传播与文化产业公司为样本,利用样本在2008年6月30日公布的年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存在分化现象且呈一般的正态分布。他举例分析了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因素以及绩效分化的原因[3]。庞万红、赵勋从传媒上市公司成长性、获利性、偿债能力及财务状况考察了传媒上市公司运营绩效[4]。
采用DEA方法对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效率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指标评价方法的不足(对整体绩效缺乏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的缺点(对引起结构的动因缺乏分析,难以提出改进业绩的途径),在不需要预先知道投入产出指标之间的显著性函数关系和预先计算投入产出综合比率的前提下,能更客观、有效地对同类企业的效率作出评价。采用DEA模型,无需事先人为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避免了在权重分配时评价者的主观意愿对结果的影响。刘玉丽利用2003年10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其经营绩效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当规模收益减少时,压缩资本规模不符合传媒行业长远发展,为此要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益[5]。闵素芹、李群选取能够从各个角度反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输入、输出指标,利用DEA模型对我国11家传媒产业上市公司进行了DEA有效性评价和规模效益分析,从模型出发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6]。葛妍对我国沪深两市13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2008年财务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其综合评价排名,进行分类并评价了其综合业绩和特征[7]。戴新民、徐艳斌利用我国沪深两市23家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DEA分析,结果表明传播与文化类上市公司效率较低,绝大多数公司规模报酬是递减的,规模无效率是技术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8]。本文利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文化传媒类公司年报数据,运用DEA模型对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二、DEA基本原理和数据说明
(一)基本原理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简称DEA方法,能够客观地对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进行比较,作出综合评比。DEA是测度具有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DMU)效率的非参数方法,有很多种模型,如CCR模型、BCC模型、CCGSS模型、CCW模型、FG模型、ST模型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假定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ReturnScale,CRS)的CCR模型和模型假定规模报酬变动(Varia-bleReturnScale,VRS)的BCC模型。本文主要选取CCR模型和BCC模型对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利用CCR模型得到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整体的综合技术效率,利用BCC模型得到纯技术效率,根据所得结果进一步分析我国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规模效率。本文的决策单元为34个,而投入产出指标为5个,适合应用DEA方法。本文选取了固定资产、员工数量以及主营业务成本作为投入指标,选择了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作为产出指标。
(二)数据说明
本文所做DEA分析以表1中的34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数据为基础。按照《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根据这34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将这34家公司主要分为出版业(书、报、杂志、资料和影像制品业)、广播电影电视业(广播、电影和电视业)以及信息传播服务业和互联网3类。
三、效率和规模报酬分析
(一)效率分析
1.综合技术效率。表2显示,华录百纳、人民网、华策影视3家上市公司的综合技术效率为1,表示这3家公司是最有效率的单位,即其在整体运作上处于最佳状况。根据本文对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划分,3家公司综合效率为1的公司分别属于广播电影电视业、信息传播服务业和互联网、广播电影电视业。没达到1但综合效率在0.9以上的3家公司中,华谊兄弟、光线传媒、新文化都属于广播电影电视业。结合它们各自的主营业务可见,广播电影电视业的整体运作状况良好,特别是电影电视节目制作行业目前的发展处于一个有效经营的水平,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效率较高。低于综合技术效率均值0.724的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共有18家。其中,属于出版业的9家公司是皖新传媒、中南传媒、时代出版、出版传媒、中文传媒、粤传媒、长江传媒、大地传媒和天舟文化,属于广播电影电视业的只有中视传媒1家,属于信息传播服务业和互联网的8家公司是上海钢联、电广传媒、华谊嘉信、广电网络、华闻传媒、北巴传媒、歌华有线和华数传媒。
2.纯技术效率。表2显示,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平均纯技术效率达到0.883。其中,纯技术效率为1的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有13家,分别是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录百纳、ST传媒、中南传媒、吉视传媒、中文传媒、凤凰传媒、人民网、百视通、蓝色光标、华策影视、省广股份。数据表明,从行业整体来看,传媒类公司能够较好地利用各项技术要素来更大可能地创造产值。拉低整个行业纯技术效率均值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歌华有线和中视传媒,一个为地区有线电视网络的垄断者,另一个则为央视控股的影视广告公司,这两家在行业内享有优势资源和各种便利条件的公司,在投入的要素和资源使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无效率。
3.规模效率。规模效率表示该部门的投入项和产出项之间是否达到最佳状态。与纯技术效率方面相比,规模效率值达到1的公司仅有3家,为华录百纳、人民网、华策影视,其中两家属于影视剧制作公司,1家属于新媒体中的互联网公司。但与纯技术效率不同的是,在规模效率方面,文化传媒行业内多数公司的水平比较集中,在0.82左右。只有中文传媒一家公司规模效率值仅为0.541。表2显示,在纯技术效率中取得了1的中南传媒和中文传媒,因为规模效率分别仅有0.686和0.541,导致整个公司的综合技术效率的降低。这意味着这两家公司的投入与产出比存在着较大问题。
4.效率整体情况分析。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影视剧制作公司效率在行业内最高。首先,2012年我国境内主板上市的文化传媒类公司的平均综合效率为72.4%,这个结果意味着文化传媒产业的效率还有17.6%即超过1/4的提升空间,而且该数据是由国内34家主板上市的文化传媒类公司得到,这也代表着1/4的差距仅仅只能代表着平均水平与国内最好水平的差距。而与文化产业起步早、发展快的发达国家水平相比,差距只会更大。其次,平均纯技术效率为88.3%,规模效率为82.1%,平均纯技术效率水平大于平均规模效率水平,这代表着我国文化传媒产业规模效率较低,从而拉低了技术效率的作用。同时,这也意味着,即使在不改进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单单考虑各企业规模效率水平,我国文化传媒产业效率也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二)规模报酬分析
1.大多数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表2显示,只有华录百纳、人民网、华策影视3家公司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生产,ST传媒、天舟文化、新文化3家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在这6家规模报酬处于较高水平的公司中,占1/2的是广播电影电视类的影视剧制作公司,显示了影视剧制作公司在2012年全年的业务安排较为合理且未来发展潜力大。其余28家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模式下生产。这意味着文化传媒行业的绝大多数公司的产量增加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企业生产规模过大,难以有效地协调经营管理关系,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这28家规模效率递减的文化传媒类公司都是所在领域的行业领导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它们过分追求市场的主导权和市场占有率,导致了公司高投入低产出。
2.规模报酬整体情况分析。表2显示,在34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中,3家规模报酬递增,3家规模报酬不变,剩下28家规模报酬递减。影视剧制作公司、网络和信息传播服务业的公司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不变阶段,而成立时间较早、上市期较长的出版业、有线电视技术文化传媒企业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但经营较稳定。
四、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整体效率不高。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中只有3家公司达到了综合技术效率的最优水平,3家公司综合技术效率在0.9以上,居较优水平,而其余28家传媒类上市公司的综合技术效率都较低。纯技术效率方面,有1/3的上市公司达到了最优水平。规模效率方面,仅有3家上市公司的投入项和产出项之间达到最佳状态。因此,规模效率的低下使得整个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综合技术效率较低,可以说,即使在不改变技术条件的条件下,我国文化传媒公司的提升空间依然很大。
2.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内部各子行业效率存在差异化。广播电影电视业类的影视剧制作公司效率在文化传媒行业中最高,出版行业整体处于一个低效率的状态,拥有垄断特权和政府背景的公司因缺乏提高经营效率的动力,其效率低于民营企业。
3.大多数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这意味着文化传媒行业的绝大多数公司的产量增加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比例、企业生产规模过大,没有实现规模经济。主要原因是部分传统型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已经经历过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一些文化类上市公司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政策激励下过度规模扩张。
(二)政策建议
1.深化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努力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离、管理科学的现代文化企业制度。同时,努力提高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员工素质。
2.调整业务结构,完善产业链,实现规模经济。应剥离低效率业务,扩充优势项目。规模报酬递减的公司应考虑将低效益业务剥离,缩小资产规模,提高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公司应扩大投资。
本报实习记者 霍楠
如果你问现在的人们他们最缺什么,他们会回答:“缺钱!”如果你再问现在的人们如何定义幸福,他们会回答:“幸福就是不缺钱!”是呀,对金钱的依赖和贪婪已成为很多人没日没夜奔波的唯一目标, 动画片《招财童子》之片名,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财神、元宝、好运。但是治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总经理、《招财童子》的总制片人郑大治对此片的解读却是更为深刻:以“招财童子,中国吉祥”为核心理念,以传播爱和快乐为宗旨, 定位为中国第一吉祥符,“将招财童子”打造成3G时代手机动漫第一品牌,建立一个围绕“招财童子”品牌的完整产业链条,并力争在国内创业板上市。进而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内涵以更现代的方式表达,为国人带来精彩的视听享受和心理愉悦。
郑大志,治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参加国家原创动漫高级研修班(动漫市场方向)学习,并撰有《动漫产业盈利模式六加一理论》论文。郑大志带领的团队在动漫领域走着不寻常的突围之路。
原创为魂 国风为本
2005年动漫形象招财童子诞生至今一直在坚守着原创中国风之路。“原创”和“中国风”是中国动漫备受关注的两大问题, 作为国内少有的坚持“原创中国风”的动漫公司,治图文化的掌舵人郑大志对中国原创动漫有不一样的解读。“中国元素不等于就一定是传统的,原创也不等于就一定只能迎合小众人群。”《招财童子》以中国独有的吉祥文化为根本,融入了当下最时尚元素。以吉祥文化为脉络重新构架了中国传统的仙凡体系。可以用“更幸福、更阳光、更快乐”来形容整个动画片给大家带来的心理感受。与传统的儿童动画片受众群体局限于儿童有所不同,《招财童子》同样适合年轻人和家庭观看。在片中一改传统中国动画片的说教模式,通过充满笑点的情节和最流行的动漫表达方式,让宝宝和家长能够分享片中表述的“勇敢、乐观、分享、信任”。
动画成功基因:“全龄化”
郑大志领导制作的《招财童子》在中国众多动漫中算是一份独特的作品,不单是因为它的原创气息,更是因为它看到了中国动漫全龄化的未来。郑大治在2006年组建了国内一流的动漫团队,从前期的准备到后期制作都亲自上阵,在5年的时间里终于打造出一部具有动漫里程碑意义的全龄化520集原创系列动画片《招财童子》。 当国人还在对中国动漫的认知停留在低幼定位时,相信以中国风为基调的《招财童子》系列原创动画片必将推动和加快中国动漫全龄化的成长脚步!如果说《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国产少儿动画片中的精品,那《招财童子》则是国产全龄化动画片中的精品。
征途战绩显著
郑大志带领公司致力打造原创民族动漫品牌“招财童子”这一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品牌形象,目前公司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原创动漫品牌形象 “招财童子”系列(招财童子品牌商标25大类、著作权登记750件,是目前国内排前5的动漫品牌形象)。业务涉及:互联网、手机增值、动漫剧集、游戏、广告、教育、音像、代言、授权等领域。治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先后荣获文化部“原创动漫扶持计划2008”大奖,“原创动漫扶持计划2009”手机动漫扶持团队。“2011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 “首届动漫奖 ”、“最佳形象入围奖”、“2011第五届中国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优秀作品奖”、“2011中国福州第二届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交易会铜奖”、“2011 CCG第七届中国国家动漫游戏博览会最佳手机游戏奖”。
黄涛:“二兔”走红网络幕后推手
本报实习记者 霍楠
体型有点像麻袋,屁股圆圆的,长着两条橡皮糖似的长耳朵,嘴里说着“我不傻,我只是有点二”,这就是二兔,一只正借助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走红的动漫兔子,这只兔子的策划者就是黄涛所创始并掌舵的河南麦草动漫科技有限公司。
荣誉纷至沓来
黄涛带领麦草动漫已完成原创动画片三部,其中两部已在央视及国内外100多家电视台播出。黄涛担任导演,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农民工题材的26集动画片《俺的铁蛋俺的娃》的全部制作。2010年6月,该片荣获首届“中原杯”河南省原创动漫画大赛系列动画、导演、编剧等多项大奖。该片是中国首部献给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动画片,已于2011年12月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由黄涛参与创作的公益短片《小老鼠上灯台》,获国家司法部主办的全国法制动漫大赛二等奖。黄涛担任总策划、总导演,推出26集原创动画片《二兔等着瞧》,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2012首批推荐的国产优秀动画片”。原创动漫形象“二兔”,已被《河南日报》《新民晚报》、河南卫视、江苏卫视、江西卫视、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300多家媒体重磅报道,“二兔”也被誉为“中国第一个手机动漫明星”,曾获得“中国最受喜爱的幽默达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动漫明星”等荣誉。与此同时,2012年11月26日荣获《企业家》杂志社克莱斯勒杯黑马大赛冬季赛30强;亚洲最佳授权企业及项目提名奖等荣誉也纷至沓来。
面对这些成绩黄涛并没有沾沾自喜,“麦草动漫才算刚刚起步,我们的使命是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快乐。”说这话时,黄涛那黑框眼镜下的眼神显得平静而坚定。较之创业前的激情与年轻,眼前的黄涛更多了几分成熟和坚定。
核心打造二兔品牌
黄涛表示,接下来2~3年时间,麦草动漫将坚定执行“一个核心两条主线”的发展战略,核心就是二兔品牌的打造;两条主线,一是不断推出动画短片及系列网络作品,确保二兔的热度;二是在第一部动画片《二兔等着瞧》已经即将播出的前提下,持续创作第二部、第三部二兔动画片,登陆央视及全国各大电视台。
在黄涛的勾勒中,未来以“二兔”为主打的麦草动漫品牌优势将逐渐凸显。对此,他心中有这样一个数字概念:三五年内,有80%的人知道“二兔”。让“二兔”真正给大家带来快乐,得到大家的喜欢。
“之前我们做的是作品化,推广二兔,现在开始启动商品化战略。包括玩具、杯子、服装等一系列二兔衍生品正在持续推出。”黄涛说。
坚持梦想,兑现承诺
在麦草动漫的公司文化墙上,黄涛很有创意地用《华尔街日报》封面“刊登”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其核心价值观是:拥抱变化,兑现承诺,快乐并传递快乐;使命是:让动漫带给人类更多的欢笑。
关键词:民办高校 传媒 发展对策
所谓传媒类高校,是指培养传媒信息加工与处理等工作的人才或培养在媒体机构工作的人才的高等院校。民办传媒类院校,则指由非政府投资而举办的传媒类院校。由此定义可知,中国的传媒类院校包括综合大学中的新闻院系、广告院系、艺术院系、动漫院系、出版印刷院系以及独立举办的艺术院校、传媒学院、印刷学院、动漫学院等;范围更广一点,可以说还包括网络技术学院、通信学院等。本研究的对象主要限制在狭义的范围,不包括网络技术学院、通信学院等院校。
民办传媒类高校发展面临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包括民办传媒类高校在内的民办高校面临着严峻挑战。
高等教育市场正由“学校市场”转变为“学生市场”。从2009年起,我国高校的生源开始迅速减少,使得今后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即由“学校市场”转向了“学生市场”、由学校挑选学生变成了学生挑选学校。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在这几年招生时,不少高校、包括公办高校学生报到率有所下降;出现了一些考生一人能接到多所学校录取通知书的新闻,等等。
缺乏政府财政支持,面临公办高校与境外高校的双重挤压。高校的发展有赖于雄厚的办学经费。而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总额主要取决于在校生规模。但是,随着国家十多年来的扩招、适龄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国外高校的渗透,民办高校目前正面临着国内公办高校与境外高校的双重挤压。很多境外高校先后凭借其优质的办学条件和成熟的管理制度参与国内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他们除招收优秀的大陆学生赴其学校读大学以外,还积极以各种方式同国内高校合作办学,吸引了大量的适龄学生。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具有留学补习性质的合作办学项目。这些合作办学机构与办学项目既分流了许多考生,同时又吸纳了相当数量的学费。
劳动力、特别是高端劳动力市场将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通过有关统计数字对比可见,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在未来十年内基本上同现在一样处于一种“供大于求”的状态。从劳动力需求的层次来看,未来劳动力市场对本科以上劳动力的需求增长很不旺盛,也处于一种“供大于求”的状态。
民办高校公信力不足。民办高校公信力,是指民办高校赢得公众认可、信任乃至美誉的能力。公信力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信誉保证体系。当前,民办高校公信力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招生宣传失实、收费退费失信、就业率虚构等方面。
民办传媒类高校发展面临着历史性机遇
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发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2010―2020》(简称《规划纲要》)、《国家人才规划纲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规划了未来十年的国家科教文化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上述规划的颁布实施,既是民办传媒类高校的发展背景,同时又为其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国家和政府对民办教育日益重视,促进民办高校发展的各种政策将会陆续得到落实,民办高校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规划纲要》提出:“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积极探索和制定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条件的民办学校,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批。建立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规划纲要》还在财政上提出“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这些规定,均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各项政策也会逐步得到落实。
学生规模稳步扩大,终身教育、休闲教育继续发展。首先,学历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将由2009年的2979万人扩大到2010年的3550万人。新增招生计划有可能更多地分配到民办高校。其次,终身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一些中职毕业生或高职毕业想转岗的传媒工作者,会选择到有特色的本科高校进一步深造。这为传媒类高校开展中职后或大学后的继续教育提供了空间。再次,休闲教育开始涌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老龄人口的增加,以满足享受和自我提高为目的的休闲教育必将兴起。这对以艺术教育为主的传媒类高校来说将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市场。
高校人才资源建设面临机遇。《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将由2008年的11385万人扩大到2020年的18025万人;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实现“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目标;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政策;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将拓宽民办高校人才来源渠道、丰富其人才资源总量、提高其总体水平。能否抓住机会,吸引来、用得上、留得住所需人才,是民办高校人力资源建设的关键。
文化产业将迅猛发展。随着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落实,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经济增长点的快速发展,必将刺激文化传媒人才的需求。这对服务于文化产业需要的传媒类高校而言将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
民办传媒类高校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同公办高校相比,民办传媒类高校既具有优势也有劣势。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应当是民办传媒类高校发展题中应有之义。
办学负担较轻,运营成本较低。办学需要成本。这些成本主要包括教职工工资、教职工福利保险、教职工退休工资、讲学与学术活动费、水电暖费、交通通信费、差旅费、设备器材运转与维修费,等等。在基本建设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民办高校的运营成本相比公办高校要低。一方面,民办高校的个别人力资本不必由民办高校负担,如教职工退休工资;有的成本项目则可以节省,如差旅费、交通费等。另一方面,在目前国家人力资源充裕的前提下,有的人力资本项目比公办高校要低,如教职工工资、教职工福利等。这样,民办高校的办学成本要比公办高校低很多。
办学机制灵活。民办传媒类高校办学机制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市场反应灵敏迅速。在办学机构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方面,民办高校对社会的依赖性使其比公办高校有着更为灵敏和迅速的反应。不然的话,它就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而公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并且长期处于一种“官僚化”的运行状态之中,使得其难以及时、迅速地对社会需求的变化做出调整。二是用人机制灵活。目前,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大都是聘任制,可以真正根据教学需要聘任或解聘职工,但公办高校却难以做到这一点。
产权归属不清。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共同构成了现代学校制度,而产权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基础。民办高校的产权问题,是影响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民办高校产权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产权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称。从理论上来说,民办高校投资者既要承担资产风险但又不能享有财产的收益权,显然是收益与投入成本不符、权利与义务不对称。其次,民办高校的法人财产权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投资者将原本拥有的所有权投入到法人之中后,便放弃了对实物的支配权,即收益权。但在实践中,民办高校的法人财产权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再次,民办高校财产权的最终归属不明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9条没有在民办学校终止并进行财产清算方面对出资人投入资产的最终归属做出明确的规定。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又完全回避了对举办者投入和办学积累增值部分校产的产权及民办学校终止时清偿债务后剩余财产的分配问题。
出资方与办学方的兴奋点有所不同。从起源来分,民办高校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热心教育的企业家投资兴办的;另一类是由教育界人士创办或投资举办的。对于前一类民办高校而言,出资方与办学方的兴奋点可能会有差异:企业家更多关心的可能是经济效益,而办学方的兴奋点可能是社会效益或办学质量。即使双方的兴奋点相同,但企业家有时可能会因不懂教育规律而盲目指挥,特别是在产权归属不清、高校法人地位难以落实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目前,有的独立学院已经在这方面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民办传媒类高校发展应采取的基本对策
民办传媒类高校应当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政策,围绕招生、人才培养、就业三个关键环节,根据国家和地区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并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有力措施加快发展。主要采取如下对策:
1.特色化战略
特色可以视为学校某一种富有个性的强项或优势。所谓特色化战略,就是按照办出特色的总要求来统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学校类型定位上体现特色,探索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模式。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我国的高校大体可以分为理论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和职业型高校三类。民办传媒类高校应当定位于应用型和职业型两类高校,应当与理论型高校有所区别。并且,它们之间在类型定位上也应有所区别,因为这些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传统、主管部门、服务对象与办学条件各不相同。
二是在学科专业设置上体现特色,有明确而具体的行业与地区服务面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办大学即是办学科专业。民办传媒类高校应立足自己的优势学科专业,率先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形成品牌,既要注意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更要注意专业的稳定性和独特性。另外,传媒高校虽然大都有比较明确的行业面向(即文化传媒产业和传媒事业),并且专业在各地具有通用性,但也应当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将高校的发展建立在地区发展需求和发展优势的基础之上。
三是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体现特色。传媒高校应当在学校类型定位、学科专业设置的基础上清晰界定本校各个办学层次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学生的就业岗位范围。目前应当尽力克服培养目标雷同、课程设置雷同的现象。
四是在领导管理模式方面体现特色。就目前而言,民办高校大多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主要有董事会系统、党委系统、行政系统、学术系统、民主系统五种力量。本文认为,在这五种力量当中,董事会发挥决策作用,党委发挥服务和保证作用,行政系统发挥执行和服务作用,学术系统发挥咨询作用,民主系统发挥监督作用。民办高校要统一协调好五种力量的关系,不断完善领导管理体制,注意克服公办高校领导管理体制中的弊端,不断解决民办高校管理体制中的问题,从而建立一个高效运转的民办传媒高校管理模式,以确保高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以及良性运转。
2.提升内涵战略
内涵建设主要包括提升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服务保障水平四个方面。而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又取决于师资队伍、管理队伍、教辅队伍、后勤保障队伍这四支队伍的素质以及设备器材保障水平。而这些又取决于用人机制和办学投入,即取决于能不能“把人才吸引过来并使用好人才”、“舍不舍得办学投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关键,取决于学校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校园文化。为此,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和薪资增长机制,以酬引才,以酬留才。应当承认,在目前我国人才总量明显增大的情况下,民办高校教职工的绝对报酬有些偏低。对此,民办高校应当根据一定条件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如年增资、统一增长工资等。这样,可以保证教职工的收入不因物价的上涨而下降,也能够留住学校需要的人才。这里有两种策略:一种策略是“低基本工资,高年增资,多调基本工资”。其效果是不易吸引人才但易保留人才。另一种策略是“高基本工资,低年增资,少调基本工资”。其效果可能是易吸引人才但不易保留人才。此外,民办高校还要考虑相对报酬,包括相对于公办高校和其他民办高校的报酬,不然的话,在绝对报酬低的情况下,相对报酬过低更易使人才流向其他高校。
二是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的环境,以情引才,以情留才。目前,民办高校人力资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另一部分人是随着改革开放而成长起来的“自由人”。他们都渴望得到尊重,因此,营造尊重人才的校园文化十分重要。
三是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用事业引才,用事业留才。高校是人才聚集之地。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才会不断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如果学校能够把这种需要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给人才搭建起干事业的平台,那么,他们就有了用武之地,学校也就有了发展的动力。有了这三方面的基本保障,再加上完善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高校就一定能够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
3.多元化办学战略
制约民办传媒类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办学经费。对此,应当坚持多元化办学的路子,以筹措更多的办学经费。所谓多元化办学,就是除了举办学历教育以外,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升学教育、社会教育、文化传媒产业等。对于民办传媒高校而言,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对中小学生进行艺术考级教育,满足中小学生特长发展与升学需要。具体设想是:设立某某学院艺术级别,如音乐一级、二级、三级一直到十二级;然后,招收小学生、中学生进行培训;培训后进行相应级别的考试,通过某一级别的考生进入更高级别的培训;对于获得最高级别的考生,可免试专业而被录取到某某学院。这样,艺术培训就与招生联系起来,就会调动学生和家长参加艺术培训的积极性,另外还会通过这样的培训扩大学校的影响和品牌效应。
举办考前培训班,满足艺术专业考生的需要。这既能为学校筹集一定的办学经费,又能从中选出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可谓一举两得。
开展休闲教育,满足中老年人群的兴趣需要。具体设想是:根据传媒高校专业特长和中老年人自我发展的实际需要,开设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的艺术类课程,如音乐、舞蹈、戏剧、器乐演奏、运动健身等;在某些区域先行试点,摸索教学规律和管理规律,总结教学和管理经验;与此同时,进行师资储备与培训;在试点与师资建设的基础上,根据中老年人群的分布状况,采取多点布局、统一管理的模式进行教学和管理。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创办文化传媒产业。民办传媒类高校在文化产业方面具有设备齐全、人才聚集等优势,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创办演艺团体、广告公司、影视剧制作中心等机构并开展经营活动。这既能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平台,同时又能获得一笔办学经费。
4.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一般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学校自主、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科学管理。同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相比,虽然民办高校比公办高校更具有自主性,但也存在某些问题。要使民办传媒类高校得到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必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一是建立和完善大学章程,依法明确大学的法人地位。大学章程是指为保证学校正常运行, 主要就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及财务活动等重大问题做出全面规范而形成的自律性基本文件。它是办学的纲领性文件, 是大学成为法人组织的必备条件。制定和完善大学章程, 是我国2004 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明确要求。在大学章程中应规定如下内容:学校名称、校址;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教职工的权利与义务;学生及校友的权利和义务;经费、资产和财务制度;社会服务与外部关系;章程修改程序。另外, 在大学章程中, 学校还可规定一些有鲜明个性和特色的内容,如学校的标志、校训、校旗、校歌、成立纪念日等。
二是建立和健全大学董事会制度。高校董事会制度虽然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但几乎没有发生革命性变革,彰显了其高度的稳定性和顽强的生命力。我国民办高校应当结合中国国情、学习借鉴这一成熟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模式,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的民办高校董事会制度。要明确董事会人员组成、各成员的遴选办法、成员任期及更换、成员权利与义务以及董事会的权利与义务、董事会工作程序、董事会与校长关系等。
三是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所谓科学管理,就是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和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对高校的事务与活动进行管理,注重调查研究,注重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不断提高管理效率。所谓民主管理,就是注意倾听教职工的意见,并让教职工以一定的方式参与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和监督,表达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所谓依法管理,是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管理。(本文为2010年度河北精英教育传媒集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2009年度全国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http://w1.mohrss.省略/gb/zwxx/2010-02/22/content_351791.htm.
2.郭炜煌:《构建中国特色高校董事会制度研究》,武汉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3.牛维麟:《现代大学章程与大学管理》,《中国高等教育》,2007(1)。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初步地阐释了文化、影视文化与“卫视”台标及中国卫视台标设计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并就中国目前卫视台标设计的情况作了一个批判性的剖析,最后着重探讨并指出了中国卫视台标设计的必然之途,即中国卫视台标的设计只有燃起文化之火才有可能点亮世界影视星空。
影视文化的兴起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中国影视文化是伴随着世界影视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这就注定了它要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双重考验。英国于1936年建成世界第一座电视台,随后各发达国家纷纷兴建电视台,世界影视文化的发展也随之开始蓬勃兴起。相比之下,中国的影视文化有点姗姗来迟。中国最早开始播送电视节目是在1958年。尽管如此,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卫星转播技术的运用,中国卫视的发展开始呈现出一片雨后春笋之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影视文化的迅猛发展。于是,作为影视文化点睛之笔的中国卫视台标的设计,也逐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显然,这是中国卫视台标设计所面临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在面临这种机遇的同时,来自卫视台标设计内外的文化挑战却不容忽视,这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卫视”台标设计的“模仿性”太强,缺少应有的原创性。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是最早运用台标的官方电视台。其“台标”原有两套,一套是以“(中国)中央电视台”英文单词的首写字母“C、C、T、V”为元素的变形,它组合成两个椭圆形轨道交叉环绕的“X”视觉图形,因种种原因,现在已很少使用。另一套为单纯的“(中国)中央电视台”英文单词的首写字母“CCTV”字体设计型组合,目前还一直在使用。也许是(中国)中央卫视的权威性所致,类似手法的设计,成了众多地方电视台或省、市级卫视台标设计的范本。如重庆卫视的台标设计,前一段时间就曾备受争议。
二是“卫视”台标设计的“文化性”太弱,缺少品位。如前所述,由于台标设计的“模仿性”太强,造成只注重形式的“模仿”,而忽视了它也是“有意味的形式”,或者说是“有意味的符号”,卫视台标作为文化传媒之眼,如果其自身都缺少文化的精神,甚至显得过于浅薄,就很难让它成为世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历史上,能够代表基督教、佛教和道教文化的标志,非十字架、万字符和太极图莫属,其中的太极图甚至还成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所以有学者指出:“太极图是真正能代表中国文化特质的符号,人类世界能与之相比的符号,是佛教的‘’(万)字符和基督教的十字架。将一个民族的思想、哲学、宗教、科学统一于一个符号中予以表示的,只有中华民族的太极图。”而卫视台标设计的“文化性”太弱,同时也失去了应有的识别性。
三是“卫视”台标设计的“民族性”太弱,因此也缺少应有的世界性。如前所述,由于台标设计的“模仿性”太强,而“文化性”又太弱,这就必然造成“有意味的形式”的缺失,进而在所谓的设计的“国际化”下,造成设计民族性的虚无。
如前所述,中国卫视台标的设计,在面临机遇的同时,还面临着来自卫视台标设计内外的各种文化挑战。那么,中国卫视台标的设计,又该何去何从呢?为了让卫视台标真正成为世界观看中国的窗口,不少国内设计师已经在台标的设计实践中努力地探索着。
最初的中国卫视台标设计,多采用纯文字型设计。实际上这类台标几乎是没有进行"设计"的文字说明性标志设计。而今,挖掘主题文化,宣扬各地人文特色的设计思潮成为主流。如湖南卫视的"外鱼内米"形象即是如此,其标识简洁而富有深刻的地域特点,与此同时以“快乐中国”为办台宗旨,使其成为地方电视台的杰出代表。据央视索福瑞公司的数据,2005年全国卫星频道收视排名,湖南电视台位于中央一套、八套、三套后,排名第四,得到了较好的形象提升。
此后,较为流行的卫视台标设计是文图综合型设计。这种文图综合型的卫视台标可细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文与图的单纯组合设计,即纯图像加纯文字说明,如中国教育电视台原来的“绿树形象结合CETV”等即是这样。第二种是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设计。如广东卫视的台标,以英文"TV"为基本要素,通过适当而巧妙的变形处理,其主体组成一个字体粗犷的"广"字,同时又构成轻盈并具动态的拼音首写字母"G",图下配以"广东"二字,显然这比第一种更具特色和识别性。第三种是图文一体化设计,文即图,图即文,图文浑然一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台标最具创意性,其难度也最大,它集纯文和纯图的二者之优点,同时又比单纯的文图结合与图为主、文为辅的形式更加精炼和视觉化,并有其自身的可视形象,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在目前中国省级地方卫视中,山东卫视的台标堪称是中国卫视台标中的优秀设计之一。具体而言,它以"山东"两字的汉语拼音首写字母"S、D"为元素,通过变形和处理,组成一个“山”字的草书体视觉形象,使其既具有国际惯例性的可识别性和标志性,又具有浓郁的鲁汉文化气息。与山东卫视类似的还有四川卫视台标设计,不过,与山东卫视台标稍有不同的是,一方面它以"四川"二字的草书体为要素,再稍作变化而成一个极具动感的视觉形象,其创意性与文化品味不在山东卫视台标之下;另一方面,又在其下配以"四川电视台"的汉字说明,显然,它充分考虑到国内的普及性和国际化趋势的标志性和识别性。
此外,最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与河南卫视台标设计,它们分别将中国图腾文化的观念融入到可识别性符号的设计当中,这是很难得的事。
相比之下,要想真正成为走向世界的设计艺术,那么,对于中国卫视台标的设计,文图综合型中的文图一体化的台标设计理念,特别当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的文图一体化观念,应当是目前国内各家卫视进行台标设计时所首先应该予以重视的。
【论文摘要由于外部竞争环境和自身存在的一些新问题,图书馆固有的传播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其知识信息传播及服务功能逐步弱化。针对目前这种目前状况,本文认为,图书馆应该在其本来固有的模式上进行再更新,再发展,增加和转变图书馆固有的传播方式,扩大图书馆的设置规模,实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传播方式创新,并在地市建立“中心馆”体制,实现图书馆从“文献传递”向“知识传递”的过渡;重新确立图书馆在知识信息领域的主体地位。
图书馆的最主要功能便是文化传播功能,其传播方式也是多年来形成的固有模式。随着各类文化传媒行业呈现不断扩张态势。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繁杂的社会,电视、网络、报纸、电台、手机等媒体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充盈着人们的视听,应接不暇。不论人们愿意不愿意都被裹在这巨大的信息旋涡中。而图书馆正在被各种各样文化传媒行业排挤出公众的信息消费领域,已被边缘化。其社会影响力、信息知识传播功能和服务功能在弱化。表现在读者人数逐步减少;公众阅读率逐步下降。以笔者所在学校图书馆为例,十年来图书借阅量下降了40%。
图书馆功能弱化、读者锐减主要原因是由外部竞争环境和图书馆自身因素造成的。外部因素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在网络迅猛发展的同时,电视、报纸、电台等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在大众信息消耗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呈现出多彩缤纷的繁荣景象。图书馆自身因素摘要:长期以来,图书馆一直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生存,在知识信息提供方面一统天下。“重藏轻用”,行政上的条块分割使图书文献信息资源不能共享。进入图书馆手续繁杂,笔者在学校上图书馆查找一次资料,手续办好了几十分钟过去了,然后一本本翻资料,做注解,当找到一点稍微有用的资料,时间到了,管理员催促还书。另外借还图书也不方便,每次只能借几本,和网络查找资料相比远远落后。因此其传播方式落后,效率低下。不能和时俱进。旧有工作方式和读者知识信息消费方式错位,使得人们越来越远离图书馆。改革迫在眉睫。
但这并不就能证实图书馆的末日已经到了,应当看到,图书馆和其它资讯业相比,依然尚有很大优势。首先在知识信息供给仍占有重要地位。网络信息虽然方便、快捷、但其内容庞杂而无序。其信息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可信度都大打折扣。其次报纸、电视、电台所对的信息消费群体主要是一般大众或特定人群。而图书馆则集中了网络、报纸、期刊和图书等众多的媒体优势,有众多的知识信息资源;并且知识信息大都经过专家的审定,因此在知识领域图书馆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更高。第三是图书馆自诞生至今经过百年发展,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知识学科,拥有一支庞大的从业人员,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很高资历建树的专家、学者,在知识信息传播方面取得一大批科研成果。对人类知识保存和传承起到了无可替代功能;第四是图书馆拥有一批忠诚读者和用户,图书馆在服务读者用户的同时,读者和用户在有形或无形的支持着图书馆的发展。从而实现图书馆和读者用户的共赢。这是图书馆宝贵资源财富。是图书馆赖以生存之基石。
尽管图书馆拥有这些优势,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如何应对严重的挑战,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巨大的市场能量和读者效应,使图书馆具有更为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因此,强化图书馆信息知识传播功能和服务功能势在必行。也是摆在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急待解决的新问题。虽然图书馆面临如此大的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能拿出改革创新精神,把不利变为有利,把竞争对手变为工具,图书馆的前景依然是一片光明。要解决好这个新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摘要:
一、制度创新
2005年7月,由武汉大学发起并组织的“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发表了《图书馆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宣言》,初步实现了区域之内馆际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成为制度创新的先例,也是由理论跨入实践的重要一步。图书馆在知识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可实现一个地区乃至全国馆际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在图书信息资源专业化、特色化建设等方面,在小城市的一些院校图书馆,应借鉴并采用这种共享模式,和本地学院等比较有名院校联合共享图书资源,进而扩大图书资源共享范围,到全省全国及至全世界。同时对馆藏文献资源的学科结构应和学院的专业设置、重点建设学科、重点项目及各专业学生的分布比例相一致,并根据学校各专业的发展规划和相关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向,在保持馆藏体系相对稳定情况下适时调整,确保各专业核心文献的收全率。还应根据专业特色和教学特色确定资源建设特色。确保特有馆藏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知识信息产品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其中不仅有文化成分,同时也有产品的特性。可借鉴其它资讯业的市场营销理念,建立一套以市场为导向、以读者用户为中心的顺畅、高效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运作体系。对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对传播方式进行彻底改革,为广大读者用户提供系统化、完整化、个性化的知识信息和优质高效服务。惟有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图书馆封闭落后的状态。
二、服务创新
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服务。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图书馆现展的目的就是提供更好服务,图书馆的立身之本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实现人性化管理,完善实施人文关怀的制度建设,营造人文关怀的内外环境。以改变原有的单一的馆藏文献外借和内阅,应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各种数据库、知识库以及在线或离线信息服务。职业院校图书馆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图书馆工作者要以主动热情的工作态度,文明礼貌的服务语言和精湛的信息服务技能,围绕着教学和科研实施职务工作。为读者提供咨询帮助和信息保障。帮助读者选择信息、评价信息、并和读者取得联系。变馆员为“知识导航员”,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对读者有强烈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和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理想场所。
三、传播方式创新
长期以来,图书馆知识信息传递方式主要以“文献传递”为主,这种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和读者需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在知识信息领域多学科交叉渗透,信息海量增加,各种信息混杂现象严重,对信息选择难度加大。再者,现代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向深度和广度再延伸,有时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要精确到一个知识单元,甚至是知识点。有时对某个知识信息需求会扩展到同类所有信息。知识信息内的复合性和读者用户对信息要求的综合性,迫切要求图书馆实现“文献传递”向“知识传递”的转变。
“知识传递”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读者用户的需求,利用馆内外知识资源,从中筛选、加工、整理出适合读者用户需求的知识信息。以供读者用户对知识信息需求的选择。图书馆传递方式的改变和创新,是新时期图书馆知识信息传播的必然选择。也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从一般的“借借还还”中解脱出来,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增加。体现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价值。同时有利于发挥图书馆自身的知识资源综合性、丰富性、系统性等原有强项优势。
四、地市级城市建立“中心馆制”的管理体制
对于榆林市图书馆的规模建设,笔者认为应该建立全新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建立一种“中心馆制”的管理体制。将图书馆的建设融入当地的信息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和综合管理下,强化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中心协调能力,以图书馆业务工作为纽带,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加强本地区内各级公共图书馆、各系统、各类型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形成新型的地市级图书馆网络。
这种新型的管理体制,在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图书馆管理小组,将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确立为本地区的中心图书馆,各县级市公共图书馆为二级分馆。从横向结构看,各级公共图书馆分别担负起和所在地其他系统、其他类型图书馆的横向联系。这样纵横交错形成完备的图书馆网络。
下级图书馆在中心馆的指导和协调下,一方面加强和其他类型图书馆的横向联系,做好其他系统图书馆藏书结构、人才结构、技术开发等业务调查;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集约优势,重组图书馆内部结构,提高办馆效益。如可以萎缩图书馆采编部门,加大各馆信息开发的力度。
这样的模式建设的图书馆具有一定的优点。即将图书馆事业发展纳入本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使图书馆事业在一个整体目标下实现本地区内协调采购,甚至统采统编,可以避免资源重复浪费,并实现图书馆业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快本地区图书馆事业现代化建设和网络化建设。也有利于实现图书馆社会分工,开展通借通还服务,提高利用率,方便读者使用。
一、恒动力不足的公益广告传播生态环境
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有着本质的区别,商业广告是以市场经济为直接目的,创造的是经济效益,广告主体在经济利益方面各有所得;而公益广告则是以服务社会公众利益为前提,创造的是社会效益,广告主体则往往是只有经济利益的付出,没有经济利益方面的回报。尤其是长春市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于其他发达和同级城市,因此若在没有任何奖惩机制的前提下,从市场经营角度考虑,长春市的公益广告活动主体在投资、创作和刊播公益广告时必将会更加顾及各自的经济效益,当然不会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发策划和组织公益广告活动,仅仅是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明确指令下结合各自工作领域和资源优势有限地、被动地开展公益广告传播活动,无论是从观念意识,规模和质量,还是从发展速度和推广效力来看,长春市公益广告传播生态环境呈现出广告主体明显没有形成持之以恒的主体意识,主观恒动力相对不足。
1.观念意识相对落后的广告客户
作为直接投资公益广告活动的广告客户冠名公益广告是中国现代公益广告特征,亦是将物质投资转换成塑造和提升自身良好社会形象,即获取社会效益的一种有效方式。故越来越多的企业或赞助配合政府指令开展公益广告传播活动,或结合企业自身文化理念,主动发起相关主题公益广告传播活动。如哈药六厂曾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级电视台全天候(包括黄金时段)播出系列公益广告,每月一个版本,全年共12个主题。[3]该举措为哈药六厂企业形象的提升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助动力作用。而相对于经济发展缓慢的长春市广告客户(企业)总体情况来说,有相当广告客户公益广告观念意识不强,不能正确认识公益广告提升企业形象的直接社会效益将带来长远的经济效应,只注重眼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对公益广告资助是勉为其难、望而却步甚至“闻风丧胆”。目前,长春市内只有经济实力居首的龙头企业——中国一汽能作为广告主,勉强尚能间歇地投资和自发性地开展公益广告传播活动,而其他企业仅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明确指令下才被动式的,甚至象征性地应付了事,或“蜻蜓点水”或“昙花一现”,都不能长期、稳定和主动地投资长春市公益广告传播活动。
2.创作质量相对一般的广告公司
本课题组成员曾对长春市参与发起、策划、创作到、传播过程中的多家广告公司,包括对长春吉广集团有限公司、吉林金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吉林省昊天广告有限公司、吉林分众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吉林省凤凰智业影视有限公司、长春标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所承揽或参与的公益广告业务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其结果显示,无论是平面类、广播类还是影视类的公益广告作品,长春市广告公司整体创作质量相对一般,作品多为应景之作,创作之为更多表现为被迫之举。公益广告制作方面的力度不够,必将导致长春市公益广告整体策划与创意水平明显落后于其他城市。究其深层原因如下:一是提供的公益广告创做成本太少,与技术投资不成正比;二是公益广告虽能提升了广告公司知名度和塑造良好形象,但直接经济效益甚微;三是广告公司工作人员能力与精力有限,集中于公益广告的人力资源组织不力;四是广告公司的创作并非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多为指令下的应景之作。归根结底,长春市的广告公司作为经济实体唯利是图的本性远远强于作为社会成员应承担起来的社会责任意识。所以,主题相对狭隘、创意水平不高、表现形态单一和诉求效果反响不强成为长春市目前公益广告整体创作特征。
3.管理制度缺失的广告传播媒体
虽然长春市连年来开展不同主题的公益广告活动,每年量都在广告家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与广告营业额大幅增长的态势并不相符,相对于其他城市,长春市公益广告的比重明显偏低。1997年8月,由、工商局、广电部、新闻出版署等四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关于做好公益广告宣传的通知》,其中要求“广播、电视媒介每套节目用于公益广告的时间应不少于全年商业广告时间的3%;报纸、期刊媒介每年刊出公益广告的版面应不少于商业广告版面的3%。”[4]这是第一次对公益广告媒体比重的明文规定。当然,公益广告在发展,媒体亦在发展,不同时期不同主题公益广告亦有各自媒体量的不同要求。2013年1月21日,、中央文明办、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的意见》(文明办〔2013〕1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各级各类媒体提出刊播公益广告的具体要求。其中,报纸类:中央主要报纸每月刊登总量不少于8个整版,各省(区、市)和省会、副省级城市党报、晚报、都市报,每月刊登总量不少于6个整版。广播类:中央电台以及各省(区、市)和省会、副省级城市电台主要频率每天播出6次以上,其中黄金时段至少3次。电视类:中央电视台以及各省(区、市)和省会、副省级城市电视台各频道每天均安排时段播出。综合频道每天播出10次以上,其中黄金时段不少于3次;其他各频道不少于15次,其中黄金时段不少于4次。期刊类:中央主要时政类期刊以及各省(区、市)和省会、副省级城市时政类期刊,每期至少刊登1个页面;其他大众生活、文摘类期刊,每两期至少刊登1个页面。[5]本课题组成员曾对长春市收视率、收听率、阅读率名列前茅的不同类别媒体,包括对新文化报、长春交通之声广播电台(FM96.8)和吉林电视台的都市频道等所刊播的公益广告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跟踪调研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媒体所刊播的公益广告总量并没有达到《通知》与《意见》的要求,对此行为,本课题组亦没有发现有相关部门或组织出面审查、监督与管理。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作为企业化经营组织的媒体面对不能创收任何经济效益的公益广告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得不寻找尽量减少损失的方法,于是,既做到了刊播又不过多刊播的想法和做法油然而生并长期实施;另一方面是因为公益广告管理制度缺失,既没有明确的媒体公益广告的审查标准,亦没有审查结果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二、相对滞后的公益广告理论研究
长春市公益广告业界发展相对缓慢,其公益广告理论研究亦相对滞后。纵观近十五年来,广告理论界关于公益广告的著作已公开出版的有北京高萍教授的《公益广告初探》(1999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长沙潘泽宏教授的《公益广告导论》(2001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和《广告的革命——社会文化广告论》(2002年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沈阳宋玉书教授的《公益广告通论》(2001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北京倪宁教授的《广告新天地:中日公益广告比较》(2003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还有张明新先生的《公益广告的奥秘》(2004年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等公益广告相关著作6部。而从1991年至今,题目关于公益广告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多达两千余篇,可见中国广告业界与学界愈来愈重视对公益广告的研究。诚然,这些研究皆为中国公益广告实务发展起到了推进的作用。但从总体上来看,这些文献资料中关于中国地域性公益广告传播活动的研究则屈指可数,尤其是关于长春市公益广告传播活动的研究闻所未闻,与其他城市相比是长春市的弱项研究。因此,如何构建具有长春市地域特色的公益广告传播实务运作机制并给予理论指导,便成为本课题组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个城市的公益广告如能高效善行天下,实则该城市广告媒体、广告受众、广告公司、广告主、城市形象、城市发展等共同受益之为。长春市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域性特征成为长春市公益广告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在奖惩分明的基础上,公益广告主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协调适应,分工合作,建立全新的长春市特色的公益广告传播运作机制,这样既能使长春市公益广告事业向良性、健康方向发展,又能使公益广告主体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最终达到长春市公益广告主体与公益广告事业互利互惠、共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作者:王春月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据广告导报:近年来。各大报业集团也纷纷探讨数字化生存之路。努力实现战略转型;同时在广播业,如何发展数字广告来适应当前的数字化时代,成为了焦点。
2009年,3G在中国全面启动.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中国迅速地发展,并吸引了更多受众的注意力。据2009年调查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5%,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3.8%)。而根据调查,网络新闻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二大网络应用,使用率高达78.7%,这意味着2.66亿人将获取新闻信息作为他们上网的目的之一。与此同时.网络广告占中国广告总收入的市场份额逐年扩大,2004年只占1.9%.到2008年跃升为8.6%,而2009年更是超过10%。比尔・盖茨前不久预言.3年后全球互联网广告将达到300亿美元,这将是今天全球报业广告的总和。美国新闻集团的默多克在一次演讲中也说道:权力正在发生转移,从我们这些拥有和管理媒体的人转移到正在变得日益挑剔的读者和观众那里。这些读者和观众年轻而富有朝气。对新技术极其敏感,不愿意被领导。并且知道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媒体世界里,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用任何他们喜欢的方式获得任何他们想要得到的资讯。
传统媒体要顺应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从战略的高度来运筹媒体的发展,对旧媒体数字化做出精心的策划和计谋,从队伍建设、资本吸纳、经营理念、运作模式、盈利机制等多方面来建构新型的媒体模式,使之从传统的媒体平滑过渡到多元化的数字传媒。
新媒体海量、快捷以及个性化、移动化、互动性、可选择性强等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此同时.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在经过多年发展后,虽然已近饱和,但是在多年培养的大量受众,有着相对独立的生存空间。广告客户对于新媒体的广告投放不如对传统媒体那么稳定.这也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正如此,传统媒体核心采编创作团队的品牌优势新媒体无法比拟,而在“数字化”加速的今天,它需要做的,是与新媒体这个平台加强合作。
物联网产业第一本期刊问世
读者翘首以待的《物联网世界》杂志(省略/)已于近日创刊。创刊号以精美的图片、厚重的文字和独具特色的设计,为物联网产业市场动态、技术现状、企业文化、成功经验等搭建起一个充分展示和信息共享的平台,吸引了产业内外读者的眼球。
自去年8月温总理视察无锡提出建设“感知中国”中心以来,物联网一词在神州大地已成燎原之势.从中央到地方,从两会到世博,处处可见其身影。伴随着物联网产业的迅速崛起.物联网产业信息需求日趋迫切。广大读者渴望一本前瞻性、时效性和可读性俱备专业实用型行业期刊。产业界也急需一个培养、锻炼物联网人才的园地,于是《物联网世界》杂志应运而生。《物联网世界》一名取寓意“物联世界,感知中国。”该杂志以办融市场、技术、企业文化、成功经验等各方面为一体的行业实用杂志为宗旨,力求为读者开阔视野、解读行业热点、分析深层次原因、预测市场变化趋势,给出合理的参考性建议,是沟通物联网产业生产与需求的纽带,也将是培育著名品牌、繁荣物联网国内国际市场的服务平台。
浙报集团与华数集团推进媒体融合
据浙江日报:4月26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推进“全媒体、全国化”。
根据签署的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品牌推广、内容联动、项目投资等若干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合作双方表示。将以市场化、企业化的体制机制为基础.以双方资源为依托,通过不断开拓新的业务合作平台,从多个领域切实创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方式。打造数字时代全新的媒体业务形态和赢利模式,抢占先机,携手进军全国、全球传媒文化市场。
广州日报微博上线
据广州日报:广州日报微博4月22日正式上线,网友可以随时随地“织围脖”,共同问政广州市两会。
据悉,广州日报微博整合了报纸和新媒体的资源,率先推出web及wap服务形式。用户可用大洋账号直接登录,也可以通过web登录网站http://t.省略,还可以用手机wap登录网站:i.省略/t。注册后绑定手机号码,手机用户也可以通过短信、彩信、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方式,将内容发送到指定端口,就可以更新博文.实现随时随地的“微博”。
广州日报微博具有浏览、发表、转发、评论和收藏等几大功能。并且将不断完善,客户端、139说客同步等服务形式也将陆续开发上线使用,方便各位网友以简短的文字、图片,在第一时间,随时随地记录身边事,随时随地与各地网友分享精彩瞬间。
解放报业开发iPhone应用
据新闻晨报: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专门针对iphone开发的在线新闻应用于4月26日正式上线。该项应用被命名为“解放新新闻”。产品内容丰富,囊括了集团下属的《解放日报》、《申江服务导报》电子版,《i-世博》专刊,申报网和叨逗网的快速链接。以及一个整点滚动更新的“新新闻”产品。
“解放新新闻”集成了解放集团的优质媒体资源,在iphone桌面首屏植入一个快速进入的窗口,一键即能迅速访问。实现便捷快速的在线应用。已使用了iphone的用户,亦可以自行通过iphone手机的“+”符号将该链接添加至主屏幕。就可方便使用。用户通过该产品。不仅可以在iphone上阅读解放集团精品纸质报刊与网络同步的电子版内容,还可以看到无纸质出版、只有电子出版的整点滚动播报产品“新新闻”,更可以访问解放集团的两个网站.获得更多的精彩资讯和互动体验。该产品专门针对iphone的屏幕做过适配,加上iphone本来就十分优质的图像呈现效果,更是实现了一流的阅读体验.堪称视觉上的享受,被形象地称为iphone上的“第十万零一种应用”。
为一款手机定做一款独特的新闻产品。是报业开展无线增值服务从量到质、从广泛到针对、从普遍到精细的一次飞跃。“解放新新闻”的上线.标志着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无线互联网领域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辽宁北方报刊零售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据东北新闻网:4月28日.辽宁北方报刊零售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在沈阳正式成立,这是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标志我省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取得了新的重要成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江出席成立仪式并讲话。,
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的要求,我省从去年开始.积极探索建立以邮政报刊发行
资源为主体,联合省市党报,覆盖全省城乡、布局合理的报刊零售发行体制,并取得重要进展。目前,我省正在按照已经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力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并力争在今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辽宁日报》改版、“进报亭进家庭”,辽宁中部城市群报业的成功合作等有益探索,为我省深化报刊发行体制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辽宁北方报刊零售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是由辽宁省邮政公司和辽宁报业传媒集团共同出资,旨在融合邮政系统的发行资源和党报传媒集团的优势。以报刊亭为载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市场化运作,激发经营活力,加快推进党报党刊发行零售方式的转变,实现发行网络化,订阅市场化,进一步提高党报党刊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市场覆盖率。
鲁商集团亿元杀入传媒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5月8日,注册资金高达1.051亿元、由鲁商集团发起成立的鲁商传媒集团正式挂牌。并发出冲刺全国传媒行业第一阵营的号角。
鲁商集团总经济师、鲁商传媒集团董事长张会林告诉本报,成立后的鲁商传媒集团,将通过整合省内及国内的报纸资源建立“全国商报系”,同时出资2000万元在上海设立杂志运营总部。建设覆盖全国的“杂志联盟”;同时,通过整合出版、网络新媒体及户外广告市场,形成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传播网络,下一步还将涉足广播及电视广告业务。
据了解。早在去年,鲁商集团就已经收购了《新浪潮》杂志的“壳”资源,并组建了报刊发行及户外广告公司。
今年初,鲁商集团加快收购整合步伐。春节甫过,其就将山东省政府主管的山东新闻网收归旗下。时隔不久。2月24日又以1400万元的价格将山东两本高端DM杂志70%股权收入囊中。
鲁商传媒集团已拥有一报一网四本杂志及广告、音像、发行等数家公司.并与新华社山东分社合作当地版手机报。以零售、地产、制药和酒店为支柱的鲁商集团去年销售收入达到了256亿元,且鲁商的前四大主业尤其零售已基本完成山东省内布局,传媒产业完全可以借助集团客户资源切入全国布局.实现文化传媒产业和商业资源的融合。
《读者》电纸书在深圳面市
据中国青年报:国内第一家自主品牌手持终端阅读器――《读者》电纸书,日前在深圳第六届文博会现场正式亮相。手捧一本小巧的《读者》电纸书,即可阅读《读者》杂志近10年文章精华,还可下载阅读《读者》杂志创刊近30年来的精华内容,并享有在1年内免费下载未来24期《读者》杂志最新内容等功能。此外,它还储存了400多本畅销的经典书目。据悉。该产品5月底在全国各大城市上市。
第27届“湖北新闻奖”评选揭晓
本刊讯第27届(2009年度)“湖北新闻奖”评选结果4月29日在汉揭晓,共评出报纸、广播电视、理论宣传、网络宣传、文体新闻、新闻摄影、新闻美术和论文(论著)等11个系列获奖作品540件,其中一等奖9l件,二等奖178件,三等奖271件;另有26条标题获好标题奖。
第16届湖北新闻奖新闻论文奖同时揭晓。本刊首发论文获一等奖2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6件。
(详情请登录湖北传媒网)(邹玲)
新闻权力寻租形式及特点
吴向正在《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3期撰文说,新闻权力寻租是新闻单位或个人,利用所掌握的新闻权力,避开各种法规、道德等控制,通过非法交易,从而获得金钱或利益的一种活动。新闻权力寻租的实质是新闻权的滥用,它严重危害媒体公信力,严重侵害公众的知情权。
新闻权力寻租行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偿新闻。把没有新闻性的内容甚至虚假信息写成新闻形式予以报道,并私下收取“车马费”、“加班费”、“奖励费”等各种名目的红包谋取私利等。
2有偿不闻。接受被监督单位和人员的贿赂.放弃舆论监督权。
3有意混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在新闻栏目、新闻版面、新闻时段上故意模糊新闻与广告的界限。把广告信息纳入新闻资讯栏目,更有甚者,经过策划,把广告包装成经济新闻、科技新闻;将广告版改成“专版”、“形象报道版”等。
4给广告客户送新闻版面。在广告客户出钱刊登广告的同时还额外送给对方一些新闻版面以新闻报道形式为对方作宣传。
5新闻介入商业策划活动。新闻媒体介入商业策划活动,或策划新闻、活动以吸引商家参与,或帮助商家策划、报道商业活动,或与商家联手策划商业新闻.而商家则以广告或“活动费”的方式回报媒体。
近年来新闻权力寻租现象的特点:
一是新闻权力寻租数量较多。重大案件频频发生。我国新闻权力寻租行为呈增多之势,形势严峻。近年来,诸如山西繁峙金矿矿难中记者受贿案等。
二是以传媒单位为主体的新闻权力寻租增多。当前权力寻租的方式,正从个别新闻从业人员隐蔽的个人行为,演变为新闻单位整体或部门的集体行为。有的甚至成了一种公开的、被纳入计划的、有组织的“项目”。
三是“球”式的新闻权力寻租现象越来越多,隐蔽性增强。例如把广告信息纳入新闻资讯栏目,新闻单位与其他单位有偿合办新闻版面,在登广告的同时送新闻版面等颇具隐蔽色彩,很难让人发现。
广播电视应增加科技和社会属性
黄勇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年第4期撰文说,几十年来,人们把意识形态属性或阶级属性、政治属性看做广播电视的唯一属性。改革开放以来,专家学者关于广播电视具有经济、政治、文化三种属性的论述,都有理论上的独到之处和突破意义。本文在已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属性的基础上,增加了科技属性和社会属性.理由如下。
其一,广播电视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没有物理学引导和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就没有过去的广播电视;没有电子学理论的引导和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卫星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就没有今天的广播电视。科技孕育了广播电视,科技推动了广播电视的不断发展。
其二,广播电视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百年来的世界历史进程表明,广播电视应社会需求而诞生、成长、发展、壮大。与此同时,它以传播信息、影响舆论、提供娱乐、教化民众的特殊功能,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广播电视早已成为人民群众获取新闻信息和享受文化娱乐的主渠道,其传播内容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广。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生活格局。由此可见,无论是从作为大众传媒的角度来认识广播电视的属性,还是从广播电视对社会的影响和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来看,都应当承认和确定广播电视的社会属性。
这样.我们可以表述:广播电视具有科技、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属性。我认为。这样的表述更加完整、科学,由此可以构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概念体系。
10年后全球媒介是什么样?
据《中国报业》2010年第4期介绍,3月18日在英国伦敦举行传媒革新峰会。英国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媒体专家及多家各类媒体的负责人就10年后全球媒介做了预测。部分观点有:
会像足球比赛,众多公司追逐同一个足球。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表现平平,只有少数几个会成为巨星。相关的规则会日益重要。
创造者、所有者、发行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区别将消失.对内容分销和所有权保护的直接控制将变得更为困难。那些能在质量、服务、信任、便捷和共享等吸引人的背景下提供内容的公司,将拥有业务,并最能获得顾客的忠诚。
媒介可能会以许可证的形式被消费,而不是被直接购买。消费会受到推荐引擎的巨大影响.推荐引擎将根据你的消费习惯构建你的私人频道。这些频道是根据你的兴趣量身定做的。
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在规模上使当前媒介逊色的媒介产业,至少就参与的人数而言。所有媒介都将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社交媒介。因为信息越来越成为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特征,传媒业将成为一个更大的全球性产业。
对人们浏览世界新闻而言。编辑内容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编辑却并非一定是坐在报社桌子后面的那个人。
移动媒体和网络媒体消费的重要性将继续增强。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消亡,而是导致了媒介产品受众的日益复杂化和碎片化。那些能够认同并且能够跟上这些消费模式变化的公司将会得到繁荣发展。
对更广泛的受众而吉,制作媒介的工具会更易于获取,这将降低进入媒介领域的门槛。
10年的时间。在数字领域将会有好几代的更替,很明显,技术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持续崛起的三维技术,iPad第五代,第六感技术,以及增强现实感的各种技术。
【关键词】 文化艺术产业 金融支持
一、我国的文化市场概况
根据近十年的统计数据来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逐年增长,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整体上呈现提高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分别为1102元和165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170.7%和253.8%,平均分别增长11.7%和15.1%。2011年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3%和3.2%,比2002年分别提高0.6%和0.7%。截止到2010年,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产业单位创造增加值近507亿元,但中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3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偏低,说明文化产业整体发展速度仍旧缓慢。而英美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居民的文化消费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就已达到30%左右。因此,我国在文化消费方面还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力市场。
以上数据同时说明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文化消费差距依然较大。在接受文化消费调查的人群中,有18.98%的农村居民认为文化消费“非常重要”,而“北上广深”等大都市居民中支持这一观点的仅占6.06%。统计数据显示,二类城市和乡镇居民对文化消费“综合程度”的认知要远远高于其他区域居民。所以,农村偏远地区的居民对文化消费和需求高于经济发达的城市。从一定程度来看,农村居民对文化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说明了农村地区存在着很大的文化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
另外,中国经济持续30年的超高增长一方面促成了全球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根本改变,另一方面从我国自身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已经面临一个必要改变的极限。这种极限意味着我国必须要实现新的发展转型。根据2011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储蓄率高达52%,这是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我国大概一年的总储蓄也能达到21.5万元。由此看出,我们不是缺少资金,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把资金主要用于工业投资,而过大过多的工业生产性投资已经造成了生产能力的大量闲置和产品积压。因此,我国必须要实现新的发展转型,即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资源。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艺术资源丰厚,开发文化艺术资源对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且这种开发也不会引发环境问题。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连续高GDP增长速度在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化艺术产业投资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文化艺术产业投资不失时机地开始发展,这是一大向好趋势。
二、文化艺术市场缺乏管理和金融支持
1、体制滞后发展,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我国的文化艺术管理机制起步发展比较晚,文化市场存在着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等诸多问题。从行业分割来看,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仍然沿袭着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建立以及不断发展,文化艺术市场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些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已经尝试在不同程度上开始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甚至还有一些文化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力求实现跨行业地区的资产重组甚至兼并。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在国际文化传媒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一些广电、报刊、出版企业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成立了集团公司,这是一种值得关注与肯定的进步。但我国文化艺术市场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市场缺乏规范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更不要说建立完全公平的市场竞争关系。目前,我国文化艺术市场无论是在宏观管理、产业规划、人才培养等管理体制上,还是在投入产出、市场营销等方面均止步不前,与产业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行政机关的干预程度还较高,无法按照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来运作。
我国文化产业改革起步于上个世纪末期,首先,政府宣布退出出版经营领域,全国2000多家报纸开始进入产业化运营的轨道;其次,传媒集团和多传媒文化产业集团逐步开始建立,并且尝试与资本市场结合。但是,文化产业资源配置机制混乱,经营管理市场化程度低下仍旧是困扰我国文化艺术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2、文化艺术市场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
首先,投融资渠道不畅通。长期以来,我国对文化艺术产业项目的投入基本上是以政府专项资金投入为主,尚未形成政府、银行、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资局面。而当前激励社会资金投入艺术产业,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新举措和政策倾斜仍旧比较少,导致民间资本进入的壁垒比较高。2010年九部委发表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但是,政府在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时候,资金扶持毕竟不是主要方式,应多借鉴外国政府支持文化产业的模式,更多考虑在资本市场中提升竞争力。
其次,融资方式单一,金融介入程度较低。如前所述,近几年来,我国政府的直接财政拨款和一些文化艺术经济优惠政策给予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以很大的助力。2007年,武汉市政府拿出500万元设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推动武汉市和湖北省的动漫产业发展。文化部2010年预算收入总计约476425万元,其中财政拨款约255036万元;本年预算支出合计约476425万元,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项目预算支出约423715万元。但是,这种事业型投入方式,远不能代替推动艺术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投资方式。目前融资方式单一、银行信贷明显不足、缺乏现代化的金融手段等等,成为困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然而,金融业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融资的起步并不晚。深圳发展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在2005年和2006年两度为华谊兄弟提供担保融资。2009年,文化部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扶持培育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合作协议》,该协议预计五年内向文化企业提供不少于200亿元人民币的信贷资金。2009年,郑晓龙等23名优秀电视剧导演获得了民生银行总计约1亿元人民币的信贷支持。由此看来,今后我国文化产业经济支持主要来自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将成为我国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融资渠道。伴随着政府和银行的合作,两方的发展潜力巨大。
三、关于我国文化艺术产业投融资的基本对策
1、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积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艺术产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无论是着眼未来还是立足当前,金融业都需要抓住机遇,大力拓展文化产业的融资业务,实现文化事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双赢”。当前重点是要加快金融机制自身创新发展的步伐。监管方面,通过信贷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支持。金融机构方面,要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文化产业、产品的特性,制定相应的贷款管理策略和授信审批机制,适当减少文化产业信贷审批手续。同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发针对文化企业和项目的特色产品,探索知识产权、企业无形资产等质押方式,解决文化企业抵押难的问题。如招商银行为电影《集结号》拍摄贷款5000万元,开创了无质押贷款的先河。
2、加强资本市场在文化产业投融资中的作用
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投融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是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可通过股份制改造,争取股票直接上市或买壳上市;对于创业型文化企业可以吸收风险资本,利用国内外二板市场培养壮大。2009年,国内互联网类的网宿科技、影视制作方面的华谊兄弟和成都的金亚数字电视系统都进入了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前28位。但我国的创业板发展相比外国并不景气,虽然2003年网易公司总裁丁磊荣登年度中国首富,其手中握有58.5%的网易股权,但这种企业在二级市场上普遍走的是海外渠道。总体上来说,目前二级市场融资模式在文化产业还不是主流模式,可以说仅限于知名度比较大的企业,如华谊兄弟等股票市场较为稳定和前景广阔的企业,对于小型企业而言,投资者还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动力。
3、提高文化产业投融客体的科技含量
我国文化产业应尽快与高科技结合,增加文化产业科技附加值,提高文化投融资主体的经济效益和投融资效率。在发达国家,以网络化、数字化技术装备起来的产业以及各种以高科技为载体或包装的文化产品,不仅创造了全新的生活理念,而且也在刺激着文化需求。所以应该通过对广播电视、书刊印刷、文化娱乐等行业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更新升级,推进文化产业对创新技术的应用,争取让各地的文化产品生产以及服务手段在技术层面上有所提升,具体包括广播电视数字化、文化资源数字化,以及提高影视作品、广告装潢制作水平的等,确保文化产业能够在新的技术平台上保持更强的竞争力。另外,还要注重从事文化产业专业人员的培训。要加强对文化产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是要着重培养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以及组织能力。技术人员是高新技术的开发者,应主要培养他们的技术开发能力以及高新技术在文化产品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的应用能力。对于操作人员来说,则重点培训其对高新技术的掌握能力及操作能力。
4、吸引外资参与国内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
目前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积极接洽需要改制的国资文化企业,争取在适当的机会可以收购股权;二是与一些谋求发展的国资或民营企业建立合资公司;三是用自己的方式获得某些特别批准,从而利用法律的漏洞进入未经许可的文化领域。
受我国政策的限制,外资大规模投资中国文化产业的局面在短期内尚未形成。因此,我们应进一步放宽政策限制,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外资在更广阔的领域兴办文化企业。同时,积极探索利用国际资本的新方式,鼓励我国文化企业与跨国文化集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项目,利用国外的资金以及技术,生产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从而提高我国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还要争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利用期限长、利率低的国际优惠贷款来推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琳:论文化产业的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6).
[2] 西沐:文化艺术产业投资需建立文化与金融结合机制[J].中国经济网,2012(9).
[3] 袁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政策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2(1).
[4] 张青超、李学文: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J].地方财政研究,2012(1).
[5] 孙斌: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金融经济,2008(6).
报纸副刊的兴盛起于上个世纪初叶,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而言,一开始就跟副刊结下了不解之缘。鲁迅的《阿Q正传》就是最先在《晨报》副刊上发表出来的,郭沫若的三部曲《幻灭》、《动摇》和《追求》,也是在报纸的约稿下才写成的。冰心的《寄小读者》、的《包身工》、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沁园春・雪》等都是在报纸副刊上首发的。而副刊也因为文学这种有巨大精神力量的文体支持,一下子成长为报纸最光彩夺目的组成部分,甚至说是报纸的灵魂,这也成为吸引高端读者,并向普罗大众提供文学作品传播新思想的主要功臣。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90年代初开始,文学副刊不再风光,报纸副刊随着泛娱乐化的蔓延及影视网络这些高科技的冲击,报纸文学副刊开始走向衰落。传统文学副刊的衰落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代文学的衰落。
报纸文艺副刊介入文学的生产,颠覆了中国文学传统的流通方式,使文学不再是少数人垄断的专利,而被纳入了公众参与的“公共”舆论空间,因此它对文学的变革是全方位的,也是前所未有的。传统报纸一般认为,传统的文学副刊有较为固定的样式,一般以散文、小说为主,其作者多为文艺界人士,反映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情感;担负着用文学作品对百姓进行宣传教育的任务,注重“文以载道”,有很强的启蒙色彩和说教意味,一般篇幅较长。
报载小说适应报纸每日出版,面向大众读者,它改变了中国小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表现手法,简化了创作过程,采用了边写作边发表的新方法。现代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反映社会的文艺性论文,由于它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又具有形式多样、记叙活泼、富有杀伤力等其他文体所不具有的特点,因此被视为文艺副刊的灵魂。而当今中国社会,老百姓的生活节奏加快,阅读报纸的时间和耐心非常有限,老百姓更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大部分人阅读文学副刊,既不是为了接受教育,也不是为了提高文学素养,而是希望得到放松和娱乐,从沉重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中暂时解脱出来。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报纸副刊的体裁内容突破了传统范围,纯文艺作品刊登量减少,其他体裁增多;副刊的内容更接近现实,表现现实的倾向明显,虚构的只注重情感表达的“纯文艺内容”减少;副刊内容琐碎,甚至离不开风花雪月、鸡毛蒜皮。
当然,当代文学的衰落原因是复杂的,社会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对文学鉴赏的情趣没有过去那么浓厚,另外文化传媒的发达,人们对文化的选择多样化了。作家跟不上这样快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原因,致使他们创作出的文学作品离时代越来越远。在某种意义上,这都是文学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但是,中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的文化传统,我们的文学队伍还是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着的,短时期的文学的衰落并不能意味着文学从此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就文化发展的本质而言,文学是艺术的母体,任何艺术的发达和发展都必须以文学为基础,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历史淘汰以后,真正的、优秀的文学大家和文学作品还会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副刊在文学从衰落到复兴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文学的衰落恰恰证明了副刊的大有可为。
副刊作为一种以形象的描述为主的文体,它比新闻有着更少的说教意味。副刊用自己的思想的蕴藏和文化品位与读者交流,它跟读者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副刊作品总是希望把人类最喜好的东西告诉读者,总是希望把最美好的审美情趣传递给读者。副刊可以成为文学作品(这里主要是指纯文学作品)与读者的桥梁,比如介绍和品评热点文学作品、建立作家与读者沟通的平台,等等,还可以开辟“秀场”,让读者说一说自己想说的话,这对文学发展无疑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就其发行量和在社会上的影响面而言,也是文学期刊无论如何都无法相比的。
由于报纸是承载信息的“易碎品”,所以副刊上的文学作品必须是很快抓住读者眼球的,同时报纸周期短的特点,要求报纸副刊的主要任务是对文学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对文学意识和趣味的普及、培养,它把对文学具有更高要求的读者介绍到他们所需的源头――文学刊物和书籍,同时,它还要把更广泛的读者吸引过来,满足他们所需的文学快餐。通过快餐的熏陶,使其成为高一层次的读者。具体来说,对于具有一定层次的日报,可以通过经常发一些名家的随笔、有一定深度的文学评论,甚至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大篇幅译介,来提升副刊的品位,满足较高层次读者对副刊的要求。而以生活、消闲为主的晚报类副刊,则以趣味性和生活行为主导,反映和表现普通百姓的审美心理和情感状态,当然这样的文章也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要追求高品位。当然,这一切必须要做好时效性与文学性的结合,充分发挥好副刊承载文学的功能。
副刊要承载文学复兴的功能,这对副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副刊编辑必须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社会责任,不但要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同时还要有很好的组稿、选稿和发稿能力,能吸引众多作者参与撰稿;对于新人的作品,要积极扶持,对特别优秀的作品要不惜篇幅多发,甚至刊发在显著位置。要延续中国报纸副刊史上许多编辑都是优秀的作家,甚至还有大师这个文脉传统。
副刊的品位,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报纸的品位,好的副刊不但不影响报纸的发行量,而且还是报纸的门面。副刊与文学本来就是水乳不可分的。从文学史上看,进入现、当代后,报纸副刊对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报纸副刊曾经作为传播文学作品的最主要渠道存在。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报纸以前所具备的杂志和出版图书无法比拟的传播文学作品的速度优势早不存在,这就要求主管领导和副刊编辑多想点子,认真研究,相信报纸文学副刊的坚守和复兴,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院报编辑部)
编校:施 宇
关键词 校园文化 行为养成 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86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Students'
Behavior Development Education
ZHANG Xiumei
(Pucheng Qiaoshan Middle School, Weinan, Shaanxi 715500)
Abstract Culture is created by human, in turn, culture can shape the people. The behavior of students in schools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education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schools can use the campus culture subtle influence on students, to develop and correct student behavio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f campus culture on students and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method.
Key words campus culture; behavior developmen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是一个古老又崭新的课题。古代一些教育家思想家已经非常注重行为教育,注重将“知”和“行”结合起来。先秦儒家、道家、墨家都非常重视知行合一。孔子说“始吾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荀子认为学生学习过程包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行为是最终的目标。现代学校出现后,也注意到了校园文化对学生行为养成的作用,但是总体而言对这方面仍不够重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更看重教师的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在德育方面也是更注重道德意识的培养。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和行为的形成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校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在德、情、意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内化再外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研究和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地教育作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而制约他们的行为习惯。当今社会上存在不良的文化,宣扬错误的价值观和离经叛道的行为,对于身心还不成熟喜欢模仿的青少年产生了很坏的导向作用,而且当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十分溺爱和娇惯,往往忽视子女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不利于他们正确意识的形成和行为的养成。十以来,中央加强了对网络、图书等文化传媒的监管,文化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担负着培育学生的重任,在当前还无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前提下,应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文化环境,使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康的心理和恰当的行为。
1 校园文化影响学生的三个途径
1.1 明之以理
学生的认知是学生行为的基础,应该通过认知来引导行为,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当代青少年是最具个性的一代,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这是这一代青少年的优点。但是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也会获得不良的信息,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学校不能完全采用强制的办法约束学生遵守行为规范,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弘扬主旋律,提倡正能量,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采取正确的行为。要注意的是,不能强行灌输和要求学生认可我们提倡的价值观,而是要培养他们自主分析,自主辨别,自主选择的能力,自觉抵制来自网络和社会的不良文化的侵蚀和误导,接受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健康的人格,并能够学会自律,控制自己的行为。
1.2 动之以情
意识的获得和实践,都需要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后,才能自觉的推行。学校必须把青少年看作主体,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个体需要,设计一些活动,激发道德情感,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比如可以让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影,参加学校活动,从而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激发道德情感。学校还应充分发掘网络的优势,通过聊天室、游戏等调动学生参与,从而获得情感体验。
1.3 喻之以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当前社会环境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金钱至上、道德堕落等,这些对学生会带来很坏的影响。学校虽然不能成为孤立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但是绝不能任凭社会文化对校园环境的污染和腐蚀,应该积极营造健康、和谐、关爱、文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能够自觉地分辨良莠、区分善恶,辨别美丑,从而培育美好的心灵和行为。
2 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方面
2.1 以环境为载体,使行为养成教育具有人文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在于使用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校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学校应从实际出发,使学校建筑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应该追求审美性。学校要努力营造优美的园林式环境,精心地选择花草树木,营造湖光山色,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充分发挥自然景物对人身心感染作用,让学生在自然景观中愉悦身心,领悟人生,培养情趣。自然景物在传统文化中都有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要注重采用文字说明、口头讲解等形式,让学生在“乐”的同时,也能有“悟”。建筑也是无声的艺术,它们的的颜色、形状、材料往往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学校应从学校传统、教学理念、办学特色等出发,使建筑具有积极丰富的精神内涵,激发他们斗志,陶冶他们的情操。
学校还要建设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环境,这包括无形的文化和有形的文化。有形的文化建设有,设置学校德育宣传栏,推荐好书好报,编写教室内外黑板报,布置文化广场,播报好人好事、师生佳作,创编校园歌曲等形式,宣传法律法规。有寄宿生的学校还加强宿舍文化建设,舒适、整洁的宿舍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有形的文化是学校的躯体,无形的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无形的文化包括校园舆论、学校风气、人际关系、教育理念等。学校应重视舆论文化建设,培养正确的舆论,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引导他们接受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认同要求的评价会促使学生按照要求去做,而负面的评价则会瓦解学生努力的意识,从而变得消极。要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崇仁者爱人、和而不同等传统观念、弘扬自由、平等等西方文明成果,让学生牢固树立最基本的价值观。
2.2 以制度为依据,使行为养成教育具有规范性
制度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物质文化的工具和精神文化的产物,对人的行为习惯起着制约作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制度的制定、制度的推行等方面。学校应该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借鉴其他学校或组织的先进成果,在学校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民主协商的基础上,以我们国家法律、道德和意识形态为依据,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行为规范。制度需要一定的组织机构进行宣传,监督实行。应该在教师领导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制度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从而让制度能够落到实处,规范师生的言行举止。教师要运用评价手段,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激发学生遵守规范的荣誉感,提高他们控制自己行为的决心和意志。制度的制定和推行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制度的平等性,严肃性,要做到在制度面前,所有师生一律平等,遵守制度光荣,违反制度必惩,让制度成为行动的标尺,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遵守制度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成为自觉地习惯。
2.3 以教师为榜样,使行为养成教育具有模仿性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个性还没完全形成,喜欢模仿,教师作为他们的老师,自然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影响他们的意识形成、情感体验和行为养成。学校应该狠抓教师的管理,加强师德和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楷模。这样,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对学生的教育,学生在崇敬教师的同时,会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形成正确的认知。教师是管理者,也是实践者,在行为养成方面,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规范的严肃性,从而自觉履行。教师还应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用自己的道德风范、人格魅力、治学精神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实践证明,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有的甚至持续终身。
2.4 以活动为抓手,使行为养成教育具有指向性
活动是课堂的补充,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提高思想修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学校要统筹规划,根据培养学生的目标,设计形式多样,主题明确,前后衔接的活动,比如培养学习习惯的读书会、征文比赛、诗歌朗诵等,培养意志品质和体育技能的运动会、各种体育比赛等,培养道德情操、文明礼仪的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争当文明标兵活动等。在举办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也能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学校要派专人管理学校社团,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制定社团的管理措施和制度,筹划和开展社团活动,使社团成为学校联络学生的组织和展示文明行为的平台。校园文化活动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兴趣,取得他们的认同,并且要采取新鲜多样的形式,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可以充分采用互联网的形式,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产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火花和行为的养成。
总之,“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只有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才能形成正确的氛围,从而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感受,调动他们自觉地追求美好的精神世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论文是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摄影期刊;摄影世界;内容分析;历史经验;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以外,人们日趋重视精神领域的消费,而摄影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新的文化活动及消费形式。不论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人们拿着各式各样的相机随时随地的捕捉影像。摄影已经成为了不用语言交流的一种另类语言,人们只要通过镜头,就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仿佛一夜之间,全国各地出现了摄影热,各种摄影赛事越来越多,摄影活动层出不穷,摄影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互联网,面对各种读者群的摄影期刊也跟着这股摄影热潮在期刊市场中渐成气候。作为向广大摄影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介绍专业技术、摄影技巧、推荐器材和报道优秀作品的摄影期刊,成为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好友,同时,也成为推广摄影设备最好的广告渠道之一。随着读者数量的不断增加,摄影类期刊的种类也丰富起来,成为中国期刊市场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1摄影类期刊发展的背景分析
任何一类期刊作为媒介的一部分,其产生都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密不可分。它们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期刊业的发展,摄影类期刊也同样如此,它们的发展也是与国家的整个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氛围密切关联。
(1)消费水平的提升推动了摄影产业的发展。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下,人们收入的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需求后,精神生活也显得更加重要,出现了许多休闲娱乐活动。摄影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也日益受到大家的认可。他们把摄影当作自己的爱好或者专业去学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背上相机,到大自然中拍摄动人的风景。这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放松,心灵上更让人感觉惬意。有时候,一些美好瞬间只有用相机才能记录下来。譬如说,鲜花,用快门便能永久保存她的美丽。以后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不由地会联想起来当时的场景,确实是一件美妙的事情。现在摄影器材都是数码化的产品,摄影爱好者或专业的摄影师都会对摄影装备投入不少资金,包括相机机身、镜头、三脚架,还有一些配件,当今数码产品发展很快,这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才能紧跟步伐,这使得摄影产业不断的发展,推动了摄影产业的壮大。(2)不断完善是中国期刊市场的必然结果。期刊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从最初的几十种到现在近万种。传媒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期刊的发展。在市场这个宏观背景下,中国日益增长的社会生产力是推动期刊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加上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渴求迅速而准确的信息,并且要求更加具体,形式更加多样,而期刊作为承载信息的媒介形式,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所以期刊市场能迅速发展壮大。就目前市场而言,可以按期刊的内容特征和读者层次进行分类。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的分类方法,将期刊分为四大类:1)一般期刊,强调知识性与趣味性,读者面广,如我国的《人民画报》,美国的《时代》等;2)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评论等文章,以专业工作者为主要对象;3)行业期刊,主要报道各行各业的产品、市场行情、经营管理进展与动态,如中国的《摩托车信息》,日本的《办公室设备与产品》等;4)检索期刊,如我国的《全国报刊索引》,美国的《化学文摘》等。摄影类期刊数量并不多,在中国市场上不到20种,从数量和份额上来看,所占比例极小。这与我国期刊市场全面发展的目标相差甚远。随着摄影人群的迅速扩大,需要更多更好的摄影类期刊的支持,这样才有可能打造完善的期刊市场。
2受众定位
摄影刊物,作为一种定期出版的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纸介质文化传媒工具,既具有物质产品的属性,也具有精神产品的属性,是两者的统一体。在愈来愈完善、愈来愈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作为物质产品的一般商品属性日益凸显出来,它和企业生产的其他产品一样,同样在激烈的竞争中遵守着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并经受着市场的检验和优胜劣汰。所以目前摄影刊物越来越重视将企业产品的营销理念和经营模式引入到办刊整个过程中去。而摄影刊物的读者定位是经营的前提和基础,是其开展一切工作的重心所在。
3 中国摄影类期刊的发展趋势
摄影类期刊的发展可以很好地推动中国整个摄影事业的发展,营造更加浓厚的摄影学习氛围,一般来看,目前我国的摄影类期刊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1)摄影期刊市场前景广阔。摄影是一门艺术,是光与影的互动,是一门无声的语言,是人们心灵沟通的桥梁。通过镜头,你可以看到另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和另外一个自己。现在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以及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几乎可以达到人手一单反的程度了,随之而来的是摄影论坛和摄影俱乐部的出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并陶冶了人们的生活情操。摄影期刊的服务对象已经从小众发烧友普及到大众老百姓。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摄影类期刊有《摄影世界》、《大众摄影》、《中国摄影》等,众多摄影类期刊的蓬勃发展,说明摄影市场的广阔,摄影爱好者众多。全国各个城市都有摄影家协会,会员人数也是与日俱增。人们对于摄影器材的热情不断高涨,以及社会上各种摄影服务组织机构的增多,都有利的证明了摄影期刊市场的广阔前景。(2)以内容为王,与时俱进。随着摄影被大众的认可,各种讲授摄影知识与技巧的论坛也悄然兴起,比较著名的有:色影无忌论坛、蜂鸟摄影论坛、数码相机论坛以及分类更加细致的摄影网站,这些网站上设置有图片欣赏、器材分析、摄影技巧等板块,满足了各类摄影爱好者的需要。这些网站的发展与兴起,给摄影类期刊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与挑战。因此,这就要求期刊要以内容为王,打造自己的特色,在内容、选题和分析上角度独特,同时也要开拓各种资源,提供给摄影爱好者真正实用性高的信息。(3)向产业化方向进军市场。期刊想要做得更好,必须向产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仅靠期刊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拥有的忠实受众或是获得的经济效益是不够的。走产业化道路,跟上新技术、新媒体发展的步伐不仅可以对品牌期刊进行发展和延伸,而且对于增强自身实力,经受同类期刊的竞争都是有利的。
4总结
摄影类期刊市场的前景是广阔的,首先随着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的出现和人们不断注重精神生活,摄影市场的前景不可估量;其次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国家经济的崛起,为文化的崛起创造了非常好的环境。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上述条件都给摄影类期刊市场带来的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朱剑.中国摄影家[J].2006(01),上半年.
1、新世纪文化认同策略实施过程中美国动画电影的创作趋向
1.1从国际化逐步走向全球化
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以后的20年时间里,美国动画电影经历风风雨雨和跌宕起伏的历程,完美的开展美国动画电影的新历程。新的电影制片制度、新进的年轻导演以及新的电影主题等,新好莱坞电影在海外市场也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欢迎,并且电影票房的经济收益可以和国内市场的达到持平状态。在这一时期,美国动画电影呈现国际化的主要特征是电影演员中至少有一名是外籍演员。新世纪的美国动画电影,将发展目光放在全球社会的一致性、标准化、全球资源之间的协作性以及全球市场的共性探寻等,不在强调电影的国籍是否与电影制作的国籍相同。在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下,世界各地的观众在审美以及生活方式变得比较相似,在部分价值观念上也逐渐趋向于美国化。
在全球化战略的背景影响下,美国动画电影迎来了新的机遇和创作制片策略的转向。美国动画电影的全球化制作和发行,以一种规范的制度化操作形式在好莱坞电影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例如跨国艺术家彼此之间的交叉参与、首映礼等;或者是《功夫熊猫》系列作品,不仅充分调动中国本土行业资源,还对中美观众的文化习惯进行充分了解,并在动画电影中有针对性的单独设计等。
随着美国动画电影逐渐走向多元化和拥抱全球化,迪士尼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位重要的角色。不仅制作出延续经典风格具有里程碑标志意义的作品,如《小美人鱼》、《狮子王》等,还以资本运作的方式参与亚洲动画电影的制作发行,如《我的邻居山田君》、《千与千寻》等一些列作品,这些非美国动画电影作品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贴上了美国动画电影的标签,同时为美国进军海外,参与当地电影行业提供经验和铺垫。在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好莱坞的各大巨头将动画电影制作面向全球市场进行制作,同时还面型市场的文化多样性制作,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此满足更多的观众需求,并且这种合理的配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杂糅不同文化进入大制作,并对美国动画电影进行重新定义,使其成为好莱坞推行文化认同的重要战略。
1.2去民族化与本土化
目前,好莱坞电影工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全球化的结构性调整,而去民族化内容处理是其基于传统、面向未来的主要改良。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在本土上的各种族裔其信仰、喜好和文化都存在一定差异,谨慎且巧妙的选择电影主题,还要对叙述故事的方式进行全面考虑,这些举措是争取到更多观众的关键。历史相关经验说明,部分族群身份地位、对大众心里的基本情感诉求和向往进行普遍放大,并将其更好地融入国家意识形态之中。对此,去民族化的相关处理成为各种族裔的观众比较容易建立起美国人概念中的共性认同。基于此,美国动画电影在题材、故事模式和角色塑造等内容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表现出创作者的智慧。在新千年之前,主要以迪士尼为重要代表,并且出品的动画电影都是根据相关的经典童话和戏剧等进行改变得来,如《白雪公主》改编自德国著名的《格林童话》,《花木兰》选材于中国北朝著名民歌《木兰辞》等。去民族化这一策略将这些题材以一种新的美式文化内核进行呈现,将原著的民族气息和文化风味进行替换或者消除等,这种改变经典的手段,相对比较保守,还比较安全可靠。
新千年以后,迪士尼等各大巨头更加倾向于原创动画作品。去民族化的策略一直在发挥自身的作用,但异国的文化符号包装和美国价值观导向的角色表演与人文景观的并存,在电影中越来越隐秘。而全球化市场的影响下,根本上是将好莱坞之前的讨好本土观众扩大到世界观众面前,可在其动画创造中发生细微的变化。首先,故事发生的背景可以使世界各地的任何一个部落或者文化区域,但在动画电影中却有意的将对应过度进行适当的弱化。其次是民族性表征下的角色形象发生变化;最后是全球本土化战略。对美国动画电影而言,本土化与去民族化策略在本质上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尽量避免各类人群的排斥,并且获得全球范围内的认同。
2、美国动画电影中的文化图式建构
2.1文化图式和美国精神
一般情况下,图式主要是指人类在大脑中储存的知识内容和经验方式。而文化图式则是指人们对文化信息和概念在大脑中形成一种知识结构的板块,可以在各种熟悉场合影响人们的行为的相互关联。很明显,美国动画电影带给观众的就是美式文化的事实和概念图式。从历史来看,美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主要源自于基督教精神、资本主义和民主精神三者混合的产物。在17世纪时期,第一批移民踏上美洲土地的时候,促使其追求平等、自由和个人主义等精神基调。同时将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作为早期美国动画电影的主旋律。例如《白雪公主》和《小美人鱼》等。除此之外,北美大陆也是一个给人们带来新开始和新机会的伊甸园,致使不同国家和不同种族的移民来到这里,从而形成一种多元文化并存的客观环境。在改革和民权运动后,虽然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得到部分解决,但是阶层差异和身份地位依然存在,因此,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等成为美国梦典型的叙述方式和文化图式印记,如《虫虫危机》等,从而促使动画电影的文化情景更加深入和细腻。
2.2美国动画电影的文化图式建构路径
(1)感官层面
美国动画电影主要是借助文化图景的视觉奇观为人们带来观影体验和审美的趣味。动画技术一直在不断创新和改革,从而保证人们对观影的视觉奇观,美国在这一领域处于遥遥领先。在数字化时代,计算机科技在视觉效果上的出色表现,促使动画电影在想象力和文化表达更上一层。如《海底总动员》中美丽的大堡礁海底世界,《机器人瓦力》中浩瀚的太空等,无论是自然奇景,还是社会万象,动画影像都将其作为异世界风貌风情的一种审美载体。三维技术的应用,使人物角色更加丰富细腻,具有生命力。如《怪物公司》和《功夫熊猫》等,这些动画影片的视觉特效镜头比例有所提高,队伍里镜像的模拟和细节表现越来越好。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种先导的技术美学品位,并且流行起来,成为美国动画电影的招牌符号。
(2)自我认同方面
美国动画电影超脱当下的生活以及身份的归属,合理利用付诸身体修辞进行叙事,将大众对个人自我实现、抗争以及追求等代入到故事角色的冒险历程之中。部分美国动画故事中的人物角色都被赋予一段相对有成长意义的冒险历程,从而实现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实现的整个镜像。如《卑鄙的我》主要是讲述一个孤独并且被社会群体鼓励的个体,狐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53.html" title="档案论文" target="_blank">档案衤吃诤凸露喝鲂∨⒔患校右愿盖椎纳矸莩沙ぃ钡阶涑晌嬲挠⑿酃适隆6杂谡庑磁炎颂⑶以诔沙す讨卸愿髦秩ɡ某晒μ粽剑讶怀晌拦缬巴瞥绲母鋈擞⑿壑饕搴妥晕疑矸萑贤谋曛拘宰⒔猓拦缬敖湟芽ㄍń巧菀锍隼矗佣菇ǔ鋈碌娜宋锿际健Ⅻ/p>
(3)价值认同层面
美国动画电影主要是通过现实隐喻、解构和反讽等手法,将经典的善恶二元论谱写成一部部美式神话,呈现出完美的价值观和情感,促使民众与其达到共鸣和精神向往,从而接触不同的文化内核对观念图式进行扩展建构。如《疯狂原始人》是关于家园、彼岸的一部神话,《冰雪奇缘》则是关于责任的神话等。动画电影中的各种符号和节都是美国社会相对应的各种现状和问题,如主人公兔子朱迪代表的是美国中西部小镇的一个农村女孩,狐狸尼克则代表的是都市白人贫民的投机者,表面上讲述的是与美好的美式民主生活唱反调,实际上却是主人公对正义的追求和乐观勇敢等,这才是整部影片的重点,美国梦不仅是贯穿始终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维系美国认同的内在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