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子设计大赛

电子设计大赛

时间:2023-05-29 18:17: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设计大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子设计大赛

第1篇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参赛学生的人数从1994年第一届600余名增加到今年第六届9 600余名。获全国一等奖的学生队从1994年的11个队,增加到今年的119个队。人数翻了16倍,获奖的队数也翻了10余倍。我们学校参赛的情况也是如此。1995年的第二届我校首次参加,获全国一等奖1个队,今年获全国一等奖7个队,并且喜捧SONY杯。我们为学生高兴,我们再次祝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圆满成功!大赛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规模越来越大,关键在于:大赛开创了一个让全国大学生都能参加的“展示电子设计能力”的巨大舞台。也为高校提供了一个交流“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平台。因此,大赛促进了高校的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仔细分析大赛试题不难发现,每一届试题的知识面在拓宽,难度在提高,而从学生完成的情况来看越来越好。例如:今年大赛的低频数字相位测量仪(C题)和简易逻辑分析仪(D题),如果作为上几届的试题,采用中规模数字逻辑器件实现,其难度是相当大的。而现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EDA工具、数字可编程逻辑器件已经普遍地引入到教学中,学生实现这2道题,比以前要容易多了。再如宽带放大器(B题)这道题的难度是比较大的,要求不仅熟练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术指标而且还要具有综合设计能力。但是,学生选用了一个带宽为90MHz具有AGC控制的集成电路芯片,使得前端电路实现起来就容易多了。而在宽带放大器(B题)的输出部分,学生巧妙地运用晶体管组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电路实现高频功率放大。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正是大赛所强调的创新设计能力。

由此可见,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既要熟练地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要具有选用新器件的能力。在电子设计大赛的促进下,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应进行有机的结合。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们将低频、高频、数字逻辑电路等实验课的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成为“电子线路设计与测试”课程,面向信息学院开课。该课程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研究性实验”。各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1)基础性实验:开设一定数量的验证性实验,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以及高频电路三门课程的基础实验。运用EDA进行仿真、比较实验与仿真的结果。(2)综合设计性实验:以集成电路和可编程器件为主,由学生自行设计、装调电子电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启发学生创新设计思维。(3)设计研究性实验:打破多门课程界线,进行综合性、研究性课题设计,如电子系统的设计,CPLD/FPGA的数字应用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子系统自动化设计与仿真。

采用“三开放”的教学方法,即(1)时间开放:学生可以通过上网预约实验时间和实验室,实验仪器1人1组。(2)内容开放:学生完成基本的实验后,可以扩展实验内容。(3)元器件开放:与实验相关的所有元器件发给学生,由学生保管。学生每做完一个实验课题,教师收集学生实验中的问题,组织同学课堂讨论,还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师生共同讨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以自学为主,实验为主,教师现场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还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讲授20学时的理论课,介绍电子线路的设计方案、设计思路,新器件和EDA技术的应用以及实验测试方法等问题。

课外科技活动模式的改革

成立电子课外科技活动中心,探索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模式,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创新设计的舞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课外活动的成绩计入学分。我们的做法是:

1.全校招聘、择优录取 活动中心学生应是学校的精英,接受培训的学生必须是品德好、实践动手能力强、学有余力、具有团队意识的优秀学生。培训过程中严格实行淘汰制,并随时吸收优秀的学生加入培训。

2.培养电子设计综合能力 培养检索资料的能力、电子系统设计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分析排除故障能力、表达能力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进行培训,独立完成电子电路模块设计与制作。

3.资源共享 优秀作品及时整理归档,举行优秀作品展示会,组织专家进行点评。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讨论会,促进信息交流。建立网站,开展网上答疑,网上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4.培养团队精神 电子设计竞赛要求三人组成一个队,互相配合、分工合作、需要团队精神。在顺境时要相互提醒保持冷静,逆境时要相互鼓励共度难关,出现问题时不能相互埋怨,这与课堂教学强调独立性是有明显区别的。

第2篇

我的本科母校是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作为中国第一所分校,虽然从没进入中国主流大学的排行榜,但却以独立精神和自由校风以及世外桃源般的旖旎风光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分校学子。她背靠玛珈山,三面环海,前面环抱文心湖,校园内还有一片专供青年男女约会的茂密松树林。从学校到海边,只有一条马路相隔。在这里我不仅享受着海风的洗礼,更得到师长帮助。我们学校最推崇的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科技实践。由老电子系牵头,信息工程学院创建了创新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我度过了三年美好的时光。

4年的时光,给我留下最深刻的记忆便是电子设计大赛了,下面我就这段经历让大家分享下我的心路历程。

2005年,我和两位同学一起参加“索尼杯”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由于刚刚大二,所以一切都是从头学起。从电路设计到单片机系统,从C语言编程到制板焊接。每一点进步都让我们欣喜若狂。还记得我们参加比赛的作品是“数控恒流源”。我们经历过电路焊反、元件烧掉,以及一次又一次的枯燥的调试。最终我们几乎三天三夜没睡觉,带着作品赴济南参赛。由于系统的非线性缺陷,我们最终并没有获奖,可是却收获了团队合作的友谊,以及电子系统设计的宝贵经验。

后来,我对电子设计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经常泡在实验室里,利用实验室的各种资源,实现着自己的奇妙想法。感谢学校和校领导提供给我们优越的科研条件。后来据我了解,这样的自由和宽松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参加院里一次科技作品大赛。从一开始确立想法到最后完成,从早到晚,我整整用了一天的时间。从发计电路到布板,从制板到焊接,再经过无数次艰难的调试。最终实现了“无线发射器”的设计。并且为它设计了很多功能:窃听器、微型电台、讲座器……整个过程,我没吃过一口饭也没喝水,一个人像狂热的教徒一样,完全沉浸其中,快乐、充实!

2007年我和赵兵、晓亮一起备战“凌阳杯”电子设计大赛。整个过程充满了坎坷和戏剧性。上天总爱捉弄我们,我们几乎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匪夷所思的问题。几乎每个模块的调试都经历了这样那样的挫折。

记忆最深的是一次调试RAM,我们调试了两天,想尽了各种办法,改软件、换芯片、换板子、测信号,却始终无法测试通过。到了第三天,我们几乎要放弃。下午,赵兵吃饭去了,晓亮去给同学修电脑去了,我一个人在那里又从头到尾细细地查找问题所在。突然,灵光乍现般,我发现原来是两排飞线的纵横位置搞错了。而这个错误,是说明书上本身的错误,也是我们从没有怀疑过的地方。修改后,RAM测试终于通过了!那一刻,自己激动万分。在去吃饭的路上,我正好碰到晓亮,我还记得我告诉他这个好消息的场景,我们兴奋地拍着手掌,激动地欢呼雀跃。

那些难忘的岁月,就是由这样一个个点滴串起来的。我们连续几天几夜不睡觉在电子楼一起调试,有苦有乐,有喜有悲。虽然自己并不是什么技术大牛,但是这些难忘的点滴却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

参加电子设计大赛让我深深爱上了电子设计,无论是做软件还是做硬件,总是让我充满了成就感,而失败和挫折则让我更加务实和踏实。参加电子设计大赛,使我从头到尾对电子设计流程有了清晰的认识。我虽然并不是一个优秀的电子工程师,但成为一个好的电子工程师的动力始终促使着我努力。

根据我的经历,我觉得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电子工程师,必须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 始终如一地对技术抱有执着的兴趣。

能够沉浸在其中,乐以忘忧,这样的境界是所有工程师的最高追求。

2 始终如一地对新技术抱有好奇心。

技术领域总能出现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电子工程师要有灵敏的嗅觉才行。

3 对困难和挫折能够百折不挠。

在电子工程领域,苦难挫折和鲜花掌声从来都是如影随行为,只有经历千万次的打击才能获得调试成功后的喜悦。

4 追求完美,才能成就完美。

优秀的电子工程师必然是完美主义者,系统设计不能有丝毫瑕疵。完美的软件,完美的布板,完美的外观。

第3篇

一、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组织与策略

对于高校的电子设计大赛来讲,其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中包括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所以高校应该对此加以重视,对这项工作能够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首先,要成立团队,成立设计以及制作的兴趣小组的目的有三个:首先就是能够提升学生关于创新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兴趣;其二就是能够给学生一个动手实践的平台,其三就是为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提供一个人才的基础。其次,就是对于参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人员进行选拔,参赛人员选拔的范围是在学校组织的设计小组的基础上,或者是从电气自动化系来进行选择,选择的标准不仅仅是要求其理论知识过硬,还要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选拔的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就是对于积极性比较高,动手能力的学生予以保留,对于兴趣不高,态度不认真的劝退团队;其二就是从电子设计与制造兴趣小组中的尖子生重来组建参赛团队。所以,对于学校来讲,应该给参赛人员提供足够好的练习平台以及系统的培训。最后,就是引导与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性与研究性项目的设计与研究,这项工作的开展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其一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型的以及创新性的项目;其二就是鼓励学生根据社会的需求自主的研发新产品。

二、电子设计竞赛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改革的促进作用对于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看来,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源,无线电,信号源,简易无线电遥控控制系统仪器,数据的采集与控制,这些竞赛方面所涉及的课程主要有:电路(包括低频与高频两类),数字点的路,单片机,微机,嵌入式等等,对于教学体系以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思路也需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是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够达到电子设计大赛的水平。

(一)进行机构调整与课程整合与优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电子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等这些实验室进行合并,成立电子教学基地,这个基地的教学课程包括电子技术,电路,微机原理,单片机,嵌入式等等这些电子设计大赛所涉及的必备课程。

(二)建立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对于实验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1.基础实验对于基础实验的教学,主要是一些比如说是电阻,电容以及二极管等等这样一些基本电子器件的应用性实验,基础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可以自主进行的一些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设计性实验对于设计性的实验,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对低频,高频,数字电路中各单元电路的设计及小系统设计。为了能够完成电路设计的任务,需要采用积木式,模块化的结构,将设计的单元电路组合成小系统电路。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各种电路的设计以及装调,测试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的能力。

3.综合性设计实验综合性实验教学的任务是包括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信号检测,控制,传输和处理等应用性比较强的综合性设计的实验。这样的实验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对于电路的设计,调试等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鼓励创新与突破。

4.设计研究性实验设计研究性实验的教学内容包括与电子信息学科相关的科研或者是学生自己设计的课题,鼓励学生有新思维,新想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

三、改进与思考

(一)建立现代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

为了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需要建立现代型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该实验中可以提供各种单片机的开发系统,万用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等这些设备,对于创新设计实验室的开放面对人群主要是优秀的本科毕业生以及研究生。

(二)因材施教

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讲,动手能力以及知识储备量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培养方案的区别。在进行电子技术,单片机等这些实践教学的环节中对于一些学习成绩好,动手能力强,以及有自己想法的学生来讲可以免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可以让他们进行一些自主拟题的实验,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特别的仪器。小结本文主要是探讨电子设计大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简单的介绍,希望读者对其有基本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陈荣华,喻成涛.浅谈电子设计大赛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7,28(3):60-62.

[2]谢自美,严国萍,柳键.从电子设计竞赛谈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C].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2003:85-88.

[3]王艳,冯小萍.由“电子设计大赛”浅谈对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0,(29):20-23.

第4篇

1.学校重视,为参赛创造良好条件

为了使竞赛的各项工作高效率进行,我校在每次竞赛前都成立领导小组。其职责是对竞赛活动进行整体协调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组建教师指导组,选拔优秀参赛队员,制定并实施竞赛培训计划等。在组织竞赛方面,从学校领导到各部门领导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每次都会拨出专款用于电子设计竞赛,同时还制定了相应鼓励政策,以调动师生的参与积极性。各职能部门都积极配合电子设计竞赛工作,为学生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2.电子设计竞赛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

电子设计竞赛是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一次综合测试。它不同于学校传统的课程考试,不是单凭一张考卷来评定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对参赛学生来说,他们是电子设计竞赛最直接的考验者,从对题目的分析到选题、方案设计、元器件的确定、设计装配制作、调试、最后完成作品并写出论文。这对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软硬件综合应用能力、论文书写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参加比赛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慨,通过这样的比赛,自己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原来书本上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发现自己的知识还远远不够,需要大面积的充电。

竞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事先的设计方案并非是最优的,也并非完全正确,在实践的检验中,大部分学生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器件的参数选择不对、连错一个管脚、一根导线走错,都会影响整个电路。这就要求学生在竞赛中必须有耐心,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故障原因加以分析,找出故障点,有的学生方案设计不合理,要经过多次的改动,在反复的实践中,他们取得了最后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竞赛,每一位参赛队员都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受益匪浅。

3.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学生市场及工程意识

3.1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

团队精神对于企业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了企业的前途,因此,企业在招人时也很注重人员的团队意识。在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过程中,我们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比赛中,三人一组,分工明确,一人负责硬件的搭建,一人负责软件程序的编写,一人负责整理和书写设计报告,对全局要有所把握,三个人需要紧密团结、相互合作、齐心协力,这是最后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任何的不协调都将导致功败垂成。

学校采取自愿搭配的原则。由于培训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班级,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业特长、个性特征差别较大,不宜盲目地强行组合;而大学生往往具有独立意识,所以采取让他们自愿搭配,自由组合的办法,并在培训过程中注意观察、适时调整,最终确定小组成员。

3.2借鉴公司项目开发的管理模式组织培训,采用工程概念进行设计制作在学习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采用项目导向的培训模式。这需要指导教师根据历年电子设计竞赛的出题类型,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让学生从分析题目,去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确定几套方案,到实践解决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引入模块化的概念,硬件模块化、软件模块化等,比如,电源模块、单片机最小系统、显示模块、A/D、D/A模块等等,事先都可以做好备用。在培训过程中关注新器件的使用,申请一些样片尝试其使用情况。

4.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副作用”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极大地激发了参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论成绩如何,参赛者都感触颇多,收获很大。学生普遍认为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电子制作的兴趣更浓,自愿从虚拟的网络游戏中回到了实验室,针对参赛的学生,实验室是开放的,只要是没课时间,学生们都愿意在实验室里,从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寻求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选拔参赛人员时也从原来的主要是大三的学生扩展到大一、大二优秀的学生也可参加比赛,或与大三的学生进行组合成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以后的比赛培养好的苗子。参加过竞赛的同学在后续的课程中都表现出特有的专注和投入,也有了很多想法,开始认真思考今后的人生打算。这也正是竞赛精神的延续与扩展,笔者觉得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点。

电子设计竞赛的参与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很多用人单位提出将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作为选择条件之一,对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并获奖的学生优先录用。我校参赛的学生目前在上海、厦门、深圳等地都有非常好的工作及丰厚的薪水,比有些本科学校的学生体现出更强的动手能力。

第5篇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应用性本科人才,对课程中复杂的理论和推导不做过高的要求[2]。但是,现在的课堂教学大多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或多媒体的基础上,注重理论上的讲解,缺乏实际应用的支撑,课程容易变成数学公式或模型的推导,不仅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而且使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达不到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需要对传统的理论课教学进行改革。传统的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依托于现成的实验箱模块,如信号源模块、高频小信号模块、高频功率放大器模块、正弦波振荡器模块、调制解调模块等,且实验性质多为验证性。这对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能提高学生对电路系统的设计和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时,学生只要利用示波器、扫描仪等仪器,按照实验指导书所给定的步骤方法连接好线路,通过简单的调试,如输入信号的幅度频率中轴的调试,即可观察到实验结果,然后记录下实验结果。这种实验方法对应用性本科教学是不适宜的。所以需要提出新的实验模式,引导学生动脑筋、查资料,鼓励学生掌握新技术、新技能,勇于挑战自我,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

基于上述传统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的教学改革思路有三点:①模块化实验箱并入课堂教学的思想;②电子设计大赛促进高频教学的思想;③将实验形式改为课程设计的思想。

2.1模块化实验箱并入课堂教学的思想

课堂教学采用模块化实验箱进行演示验证,操作简单。若单独作为实验课,无疑为本就紧张的高频理论课时增加负担,且达不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但是采用实验箱进行演示验证以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高频理论知识。

2.2电子设计大赛促进高频教学的思想

高频课程理论性强、公式多、实践性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并针对某一种现象或者某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引入电子设计大赛的题目进行案例分析,不仅可以使课堂讲解从现象到本质,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电子竞赛,促进学科建设,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背景[3]。电子设计大赛题目做教学案例在高频课程内容的章节分配如表1所示。以2003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A题电压控制LC振荡器做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题目要求振荡器输出频率范围15~35MHZ正弦波。常采用的LC三端正弦波振荡器有:哈特莱振荡器、克拉泼振荡器和西勒振荡器。基于这三种振荡器做三种方案,分析每种方案的优缺点,选出一种最佳的工作方案,然后集训解决频率不满足要求的问题,直到最后分析设计合理,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上例可以看出,电子设计大赛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高频电子线路的兴趣,并且可以通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推动教学改革。

2.3将实验形式改为课程设计的思想

高频课程实验教学缺乏跟实际的接轨,使得学生普遍反应其难学,即使看懂了理论分析,会做实验箱的验证性实验,但是实际设计还是不能很好的完成。对于应用性本科大学而言,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学生喜欢学一些能主观认识的一些知识,只有认识上具体了,才可以主动地去设计抽象的电路。而高频课程设计可以使具体的电子元器件、仿真软件与抽象的电路原理相结合,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要求,从而使学生达到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综上,高频课程设计可以很好培养和训练学生进行电子设计的综合能力。

3结论

第6篇

2010年6月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一个重大改革举措。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该计划的实施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电子创新实验室以培本文由收集整理养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热情、发扬拼搏精神为宗旨,立足于电子信息类全部专业,按照卓越工程师的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以便与企业需求实现良性对接。除此之外,电子创新实验室还可以广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各个层次的电子设计大赛,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

一、电子创新实验室的运行机制

1.制订管理制度,组建管理队伍

电子创新实验室采用“全天候开放性实验室”管理模式。实验室不是为了满足某一门课程或者某一功能的实验而建立。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查询实验室的具体开放时间。在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内让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能够在不受使用时间约束的前提下完成创新实验项目。由于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一套专门的规章制度,让实验室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以保障电子创新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学生是开放性实验室的主人,这里是学生展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战场,指导教师可以考虑让一些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管理潜质的学生协助教师进行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这样一方面减少了指导教师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得到了锻炼。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容易,学生参与管理也会使得实验室的气氛更加轻松、愉快。

2.明确服务对象,确定支持项目

明确电子创新实验室的服务对象与支持项目,可以分层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安排低年级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基础实验项目:电子元器件实物焊接的基本功训练、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电路仿真及电路设计等,以培养兴趣为主,从中选出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高年级学生在实验室以进行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和电子设计大赛为主,支持的项目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通过这些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团队精神。同时,实验室也鼓励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3.推行公开选拔,建立考核制度

明确选拔条件,每年开学伊始,以校园广播方式向大学二年级及以下同学进行电子创新实验室的宣传和纳新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学生,由实验室指导教师组织进行笔试和面试工作。以大学二年级学生为例:笔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外语水平、c语言程序设计和电子技术基础三个方面;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让一些真正具有创新精神、拼搏精神的优秀学子进入实验室。电子创新实验室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创新平台。

4.注重教学相长,提高业务能力

与传统的实验室相比,电子创新实验室更加具有创新性与挑战性。学生在进行创新实验项目或者电子设计大赛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知识储备和实践操作技能有限,必然会遇到很多技术难题。优秀的指导教师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他们会在短时间内找出问题所在,并指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从中受益。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教师才适合去电子创新实验室工作。学校也应该鼓励那些业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教师加入到电子创新实验室,通过给予适当的津贴、补助或其他激励方式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二、以项目为任务导向,加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卓越工程师应具有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及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特点,是具有相关工程理念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人才的培养是系统工程,培养过程需要科学性和规划性。为了加速高等院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电子创新实验室可以通过长期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组织各类电子设计大赛为工作目标,采取任务导向的教学方式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生的成就动机。

1.开展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学科竞赛类别较多。其中,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学科竞赛当属“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参赛院校和学生高居各项竞赛之首。竞赛采取命题方式,设计题目包括控制类、信号类、仪表类、电源类、通信类。要求学生三人一组在规定的地点,在四天三夜的时间内完成硬件实物的调试和制作,且完成设计报告的撰写。该赛事可以为那些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同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才能展现平台。但是,该赛事两年举办一次,这样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参与这项竞赛。因此,可以依托电子创新实验室、积极组织开展校级电子设计大赛,可采用教师命题或者学生自主命题两种方式,设计项目要求融合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eda技术、电路及电子技术基础等多学科课程知识,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在电子创新实验室内完成设计作品。然后,学校组织专业的评审教师对设计作品从理论性、实用性、创新性及市场价值前景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估。通过竞赛,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科技写作和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学校还可以从中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参加高水平的电子设计大赛,为脱颖而出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

2.立足创新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能力为目的。该项目注重“研究过程”而非“研究成果”,以项目为载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每年在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之前,电子创新实验室应组织实验室学生参加项目申报动员会。一方面介绍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为学生讲解撰写项目申报书的注意事项。该项目的申报者可以是本科学生个人或者团队。指导教师由电子创新实验室的兼职教师担任。整个项目需要学生自主选题、独立设计、组织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对高等院校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使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初步训练,加大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形成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建设创新文化,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7篇

   活动主题:普及电子知识,从我做起

   活动名称:长大历届电子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

   活动地点:修远教学楼二号大厅

   活动时间:XX年4月

   活动形式:展览

   活动宗旨与内容:

   目的宗旨:

    经调查,现今大学生已成为电子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但是有些同学对基础电子元件却知之甚少.为了能使同学们增加对电子产品,元件的认识,提高同学们对电子设计的兴趣,我社团开展了以"普及电子知识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团日活动.

   活动内容安排:

   第一:在活动开展之前,我社团将进行大量的宣传.宣传的方式包括发放传单,张贴大幅海报等,希望更多的同学能来参观.

   第二,我们将收集电子协会历年来电子设计大赛的优秀电子作品和我社一些社员的优秀业余作品,并对每件作品添加必要的说明.如:获奖历史,电路图,结构图及原理简介等.

   第三,展出常用的电子元件.(包括电子实物图与相应的图片)及电子设计常用工具等,并对元件及工具的型号,功能作一定的说明.

   第四,展览其间电协工作人员将在固定的时间段对部分电子元件及常用工具的使用进行讲解,并现场演示.

   第五,整理收回作品,并对本次活动作出总结.

   活动预算:

   宣传费用:传单海报等:40元

    条幅:70元

   展览费用:补充电子元件及常用电子设计工具:70元

第8篇

我叫**,来自于****,现在在***学校就读,攻读电子信息工程学士学位。

在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作为一名学习委员的我主动带领全班学生投身到理论课程的学习中,努力为以后的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也因此获得学校的“学风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作为班级学习带头人我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我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而且还获得了“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在专业实践方面,自从大一年级开始我就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在2015年省级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并且积极组织和参加学校内部的各类专业方面的比赛,并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组织的“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大赛中斩获二等奖。

在日常生活中,我作为一名学生干部,积极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及时去协调老师与同学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争取大家都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使班级更加和谐。我因此获得“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大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第9篇

关键字: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电子信息

基金:长沙学院教研教改重点项目资助

TN0-4

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电子信息产业的科技人才。根据教育部2016年6月21日,全国具有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共有1229所[1]。大部分本科院校定位为应用型院校,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学校开设有电子信息类专业,面向电子信息产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2]。

为了配合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大了课程设计的力度、积极组织、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毕业设计强调创新思想和意识,有的院校还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基地、创新实验室[3]。但建立在学科竞赛、项目申报基础上的课外创新实践基地能提供给学生的机会太少,主要面向精英学生,S多有创新意识、又渴望得到实践的一般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指导和锻炼,或者他们的兴趣没能得长期有效地激发和引导。因此探索构建一个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分阶培养体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在长沙学院教改项目资助下的一次有力探索,现将项目实施近二年来所取得的经验总结分析如下。

一、学生创新兴趣需要不断激发和引导

刚进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有较多的公共基础课。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大部分学生自己都并不清楚。只是感觉从高中跨入大学,对很多的东西很好奇。此时校内各种学生社团开始招新。我们以电子协会和光电创新实验室为平台也参与到了招新工作之中。然而一年多下来,与其它社团的大部分同学不久后退出或流失不同,我们电子信息类的学生课外创新组织却得到了蓬勃发展,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用分阶培养模式加强了对学生创新兴趣的引导。具体来说就是:

初级阶段;主要面向大一新生,我们给他们提供了51单片机散件,引导学生自己焊接,结合他们课堂上学的C语言,课外介绍Keil C开发环境。将最简单程序“点亮一个LED灯”烧写到单片机。激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单片机最小系统扩展完成更多其它功能?

中级阶段:经过第一阶段考核合格进入该阶段。学生在中级阶段将要求结合各种传感器进行创新设计。“花样流水灯”,“温度检测与报警”,光强、压力、振动等物理量的检测以及超声波测距等,开始多项指标的智能控制设计,进行简单工程级创新实践。

高级阶段:该阶段学生以团队形式,面向以STM32芯片进行较大工程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可以“无人机”、“机器人”等为平台,面向竞赛,面向社会。

二、学生创新动力需要持续的任务考核

任务既是督促学生学习的引擎,及时成功完成任务也是一种满足。尽管大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但仍离不开任务的驱动。我们在每一个阶段都给学生布置了设计任务,限时完成并及时检查。在初级阶段,当学生第一次将自己的C语言程序烧写到单片机里,将灯点亮时,他们内心是非常激动的,进而充满着继续深入学习的动力。在完成初级阶段各个任务后,大部分同学都能经过考核进入中级阶段,中级阶段是单片机开发板的综合实践,我们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块口袋大小的开发板,俗称“口袋实验室”。开发板上集成了温度传感器、光强传感器、数码管等常见器件,首要任务是要求学生让板上的各器件正常工作起来。每完成一项任务,计1分。板上没有的器件,通过扩展设计的每完成一项任务,计3分。正是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下,学生创新动力持续保持在高效状态下创新能力也得以大幅提高。目前已有10多位同学非常熟练了基于STC单片机的任务开发。进入到了以STM32为核心的“自动巡航无人机”工程项目设计。

三、学生科技创新需要项目平台支持

为了响应国务院关于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学校以及各级教育、科研部门加大投入,面向大学生设立了各类科技创新项目。我们积极组织、指导学生申报,一年多来,共获得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重点项目2项,省级一般项目5项,校级10项的好成绩。在项目经费资助下,学生自主购买电子元器件,设计制造出了很多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作品,正申请有关专利。学生相当有成就感,人生价值得以体现。与此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学科竞赛平台,分小组进行专题培训,组织参加湖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湖南省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等。均取得过优秀成绩。

四、长效机制需要坚强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对学生课外创新活动、培养方案的组织管理,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建议建立以下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由系里委派一位领导和和若干骨干教师组成;为不同层面的课外科技项目、电子设计大赛、光电设计大赛确定方向、制定规划、协调资源、提供支持。还负责制定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和相关规章,并对有关项目、活动进展情况进行督促,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有关项目、成果进行评审等。

指导教师组。教师自愿申请,报领导小组考察同意,固定聘请一批有实践经验、有技术、勇于创新的教师组建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的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应定期给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指导、答疑。

学生协会。发动学生自觉以民主的形式组建创新协会,组织学生开展创新经验交流、创新座谈,联系专家举行讲座。搭建师生互动平台等。

五、总结

在长沙学院教改项目的支持下,经过一年多来的探索,我们得到要以“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引导自主实践”为理念,以“兴趣引导、任务考核、进阶驱动”为核心,以“组织监管、教师指导、项目申报、学科竞赛、培训研讨、成果论证”平台为依托。可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创新热情,有望建立一个长效的电子信息类学生课外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第10篇

[关键词]第二课堂 创新能力 科技活动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148-02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产业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电子信息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多。但是伴随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竞争增大,就业难现象日渐凸显,同时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诸如具有2-3年工作经验、应用创新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及团队精神等等。这就要求普通高校以适应用人单位为实际需求,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强调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更宽广或者跨学科的知识视野,注重知识的有用性,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课堂,特别是第二课堂的科技活动,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技性,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等方面体现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直受到社会认可和重视。大学生参与科研等实践活动最早可追溯到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倡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为本科生提供参加科研工作的机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和变革,成为国内外诸多知名高校普遍效仿的做法。国内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为代表的一批知名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其他高校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1] [2]

一、开展科技活动的指导思路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是“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活动体系之中,即教师是科技活动的主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主体,是执行人;突出“两个目标”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这是时展的需求;以“三种活动形式”来开展科技活动:技能培训、学科竞赛、科研训练,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应用的学习,到综合知识的运用,有计划分步实践;按学生个人能力有序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分成“四个能力层次”阶段:基础技能层次、综合应用层次、系统设计层次、提高与创新层次。活动形式与能力层次相互交叉,有序进行,可持续发展。

二、开展科技活动的实践

(一)能力层次培养的多元化

1.基础技能:第一课堂很大程度上已经解决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学习问题,但是受到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在基本技能和基础应用的培养上还是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学习兴趣引导、持续培养上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在本科一年级就开展电子技术入门讲座与培训、EDA软件使用培训、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兴趣小制作等多项基础技能训练项目,来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综合应用能力:丰富的实验室各类资源,为我们开展技能应用能力培养提供了条件。结合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多年来我们逐步形成三个工具型应用方向:430单片机类、FPGA类、DSP类。基于各类实验平台或者实验箱,进行指定的系统设计项目的认知、理解、实践和改进,逐步掌握当前主流系统设计芯片的使用。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我们每年都定期开设430单片机培训、FPGA应用培训、DSP(28XX系列为主)培训,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或专业方向有选择的完成各类芯片的应用培训。

3.系统设计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对所学知识内容良好地综合和灵活运用,还要具备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这个层次上,学生主要面对各类电子设计大赛的能力考验。如全国及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电子设计作品大赛、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等,知识面广,技术含量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探索精神。

4.提高与创新能力:通过科研训练以及参与教师科研,学生将受到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良好训练,从而开阔视野,培养自身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发挥创造力和潜能,激发创造精神。

(二)活动形式开展的多样化

1.技能培训:实践技能是基础,是解决问题的手段。第一课堂教学一般都偏重于理论教学,在实践技能讲授上不够深入,也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时,首先强调基本实践技能的掌握,基本软硬件工具的掌握。这些实践技能都是通过开展丰富的各项培训(专题学习)来逐步认识、学习和强化的。每年我们开展的专题培训有电子认知实训、电子制作、430单片机应用、DSP系统设计、FPGA应用开发(包括Verilog HDL建模训练)、ARM应用开发等等。我们每年对学生进行的培训多达5千人时数。

2.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大学生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载体。学生通过组织和参与学科竞赛,培养了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工程设计和动手能力、撰写科技论文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目前,我们开展的学科竞赛主要有全国及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博创杯”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TI DSP创新挑战赛、Altera FPGA创新大赛等,每年我们指导学生至少完成5项作品。

3.科研训练:学生参与科研训练,能全方位地锻炼他们综合设计、应用和创新的能力。在科研活动中,学生将遇到一系列电子领域中最新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手段、新材料,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迫使学生突破原有的学习范围和模式,建立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2008年起,我校每年推出“本科生创新计划”活动,我们团队已立项20多项,每年指导将近30名学生参与其中。

(三)活动体系实践的步骤化

1.前期阶段:从学生入学至二年级上学期,一年半的时间。这是打基础的阶段。这期间学生主要面临着英语考级和高数等多门基础课程的学习压力,课外时间有限。所以这个阶段,以兴趣引导、培养为主,开展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主要有专业介绍、电子技术入门、电子小制作等计划项目,此外还安排观摩电子设计等学科竞赛活动,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

2.中期阶段:从二年级下学期至三年级下学期结束,一年半的时间。这是学生学习、掌握和实践的黄金阶段,是整个科技活动的核心阶段。这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各种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如:从430单片机学习入门,逐步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概念、方法和实践,再进一步延伸到DSP、FPGA、ARM的开发应用上。学生自身能力主要通过以上各类赛事来检验和锻炼。

3.后期阶段:四年级,一学年的时间。这是提高和创新的阶段。通过参与科研活动,进一步锻炼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每年度挑选合适的学生,5人组成一个课题小组,相互协作完成各项科研训练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

三、实践成果和成效

自2008年以来,我们实践教学团队一直积极引导和培育学生对电子系统设计的兴趣和能力,有序有组织地开展科技讲座,开放项目研究,以及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嵌入式设计大赛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获得全国及江苏省电子设计竞赛奖项12项,其中江苏省一等奖2项,全国三等奖2项;“博创杯”全国嵌入式设计大赛奖项5项,其中全国三等奖1项,江苏省一等奖1项;校级大学生创新计划立项25项,校级教研教改项目立项3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成绩逐步上升。

通过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的设计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成效。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比其他同学强,在专业课实验、毕业设计(论文)上依赖性很少,能独立出色地完成任务,成绩都是优良以上。此外由于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学生在面试和试用时占有较大优势,就业成功率比其他同学高很多。近年来通过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培养的学生,大部分都在上海、南京等城市的电子类相关公司的研发单位成功就业,很受欢迎。

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的成功实践,也吸引了更多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使教师对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新的认识,对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大大促进了我校教学研究的深化改革。

四、结束语

多年的实践证明,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将理论与实践、应用与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第一课堂有益的补充和拓展,是挖掘和发挥学生自身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后我们将不断完善第二课堂科技活动,提高自身综合水平,营造科技文化氛围,树立科技创新和学术意识,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

[ 注 释 ]

[1] 叶民,魏志渊,楼程富,等.SRTP: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成功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55-58.

第11篇

本届大赛的参赛规模再创新高,共邀请到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土耳其、乌克兰、墨西哥及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76所高校的165支参赛队参加。这不仅使大赛本身实现了国际化,也为促进境内外高校间的交流,提高中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经过专家组的认真评审,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13个队,二等奖27个队,三等奖60个队。专家组普遍认为,与往届相比,本届大赛的参赛作品呈现多元化、结合时事、贴近生活等特点。

在颁奖典礼上,教育部高教司刘桔副司长谈到,“英特尔杯嵌入式设计大赛真正成为一项中国举办的国际大学生竞赛,为中国大学生与世界各地大学生进行科技活动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利于提升中国高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尹卫军副司长对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评价,“大学生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加强了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要的衔接,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探索,为信息产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优质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戈峻表示:“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创新经济发展的保障。举办嵌入式设计大赛这样的科学竞赛,是英特尔与中国科研和学术界在前沿技术领域进行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英特尔还将不断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一系列端对端、全方位和开放式的教育项目,以教育推动创新,为中国的产业创新和发展作出贡献。”

举办竞赛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竞赛组委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王越教授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嵌入式竞赛的举办促进了高校教学,尤其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的改革,它直接促成了各大高校嵌入式技术相关课程的设立、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竞赛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协作精神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实践能力,为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提供了一个自主的舞台”。

英特尔公司嵌入式与通信事业部首席技术官兼高级工程师普拉纳•梅塔(Pranav Mehta)先生表示,“我们在参赛作品中看到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他们对行业热点的洞察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每一届嵌入式设计大赛选拔出的优秀参赛者都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嵌入式设计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本届嵌入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首次邀请了数十位来自企业界的高级经理及技术专家参观获奖参赛队作品展示,并与参赛学生进行交流。他们普遍表示,非常欣赏参赛作品的设计创意及技术实现,许多作品对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非常有启发,部分企业已经有意就作品的产业化与部分参赛队展开合作。参赛学生也从与业界专家的交流中有了新的认识,增加了对嵌入式行业的深入了解,对今后的学习工作大有裨益。

本届大赛开创性地采用了英特尔® 凌动™ 处理器平台作为大赛指定的设计平台。凭借高性能的表现以及更低的功耗和尺寸设计,凌动处理器自诞生之日起就赢得了更多嵌入式客户的青睐。目前,全球有超过2 000款基于凌动平台开发设计的创新应用。本届比赛的参赛作品不仅充分运用了凌动处理器的强大特性,也结合行业热点及市场需求进行创新设计,诞生了许多基于凌动平台的实用作品,如应用增强现实技术的幻境漫步者、具有触觉反馈机制的增强显示体验平台、Improving Exercise Bike Experience with Google Street View and Virtual Reality等;涉及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便携式三维重建系统;以及面向办公行业的基于云渲染的移动3D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等。

“英特尔杯”获奖参赛队表示,他们就是以“皮影戏”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淡出人们视线的现状为基点,以唤回人们对皮影的关注为目的,设计了皮影表演系统。该系统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皮影艺术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了英特尔® 凌动™ 嵌入式系统平台的高性能和低功耗特点,结合自主设计的数字控制机械系统,实现了皮影戏的录制、皮影机器人自动演出等功能。

第12篇

[关键词] 实验室开放; 技能大赛; 课程设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73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138- 02

0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对应用型和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高级技术应用型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基地,高职院校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一方面是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学生技能水平不够高和创新能力不够强,难以胜任新的工作。由此可见,如何为企业生产一线解决实际技术问题,提升就业者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验教学作为高职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如何有效地利用实验室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已成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本文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实验室开放为例,介绍了基于项目工作法的实验室开放的研究。其内容就是将实际工作项目作为实验的具体内容,指导教师根据一个具体项目所涉及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指导,不讲解具体的设计思路和内容。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1 实验室开放的意义

实验室开放给实验室注入了新的活力。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建设部确定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的办学理念是“融于社会、服务社会”,定位于对接区域经济、服务石家庄发展。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下形成的,不能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要落实在学院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开放实验教学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互动,使学生由被动学转变为“我想学”,让师生在教与学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去实验室完成自己的题目,在实验过程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实验教学能够提升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开放实验室必须增加实验项目,同时实验项目要与实际应用对接,这样新的理论、新的技能、新的观念等都会在实验教学中体现,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充实实验教学内容,把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到实验教学中。

2 实验室开放的模式

所谓开放实验室,就是将实验室向学生有目的地开放,从而为学生完成某个实验项目提供服务。开放实验室主要有两种模式:实验时间的开放和实验内容的开放。(1) 实验时间的开放是指面向学生定时开放,在开学初,由学生向实验室提出申请,实验室根据实验教学进度统一安排,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实验室开放。(2) 实验内容的开放主要有3种方式。① 面向课程设计开放。课程设计是高等院校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系统学习一门课程后,根据教学计划安排,部分专业课程有课程设计的环节。指导教师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理论与实验技能情况,根据实验室仪器、耗材的配备情况,选定课程设计题目,指导学生完成这种综合性和设计型的实验题目。② 面向学生社团开放。由社团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需求,由教师命题或学生自己设计题目,由实验室提供环境、实验仪器、实验耗材等,让学生在实验室独立设计和完成题目。③ 以学生技能大赛为契机,以竞赛项目为实验题目,实验室面向学生和教师开放。信息工程系学生自2009年以来已参加了“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河北省电子信息技能大赛”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的技能大赛。参加技能大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更加明确,使自身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提高。

3 实验室开放的效果

实验室开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开放实验室补充了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实验室开放的效果还体现在参加技能大赛取得的成绩上。信息工程系学生取得“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取得“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二等奖2次;取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1次;取得“河北省电子信息技能大赛”一等奖2次。以大赛促进实训室开放项目标准化,训练内容企业化。校内专业实训室在课外向学生开放,定期邀请神州数码等企业的专家对学生进行“无线网络”、“堡垒服务器项目”、“防火墙”等大赛项目的现场指导;实训过程参照大赛要求,采用分组训练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工作计划性等职业素养。

4 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情况下,高职院校实验室还做不到全方位开放。由于实验室教学的安排、实验室资金的问题和人力的原因,实验室开放只能在晚上6-10时,部分实验室在周六和周日的上午开放,不能做到24小时开放。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仪器的使用不当,有可能造成仪器的损坏,由于实验室设备维修资金不足,导致仪器不能及时维修,可能会影响正常教学。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还需提高,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需要专业教师不断学习,尤其需要去企业学习和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与行业接轨。

总之,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了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为以后实现更好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志祥. 高校实验室开放教学模式的研究[J]. 三江学院学报,2009, 5(3/4):24-28.

[2] 姜辉,隋恩锡. 搞好专业实验室的开放,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J].现代企业教育,2008(1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