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我的林黛玉

我的林黛玉

时间:2023-05-29 18:17: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我的林黛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葬花吟音乐起,林黛玉满面愁容上,做捡拾落花状。音乐渐渐低弱,林黛玉轻叹一口气,直起身来,面向观众。)

林黛玉:sars病毒传染快,我的心情也变坏,宝玉山西去出差,一个多月不回来。哎(叹气)!不知他有没有口罩戴?!(稍停顿片刻,自怨自艾)想我林黛玉,和宝玉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只说是木石前盟,结一段美好姻缘,却不知宝玉心意到底如何?每每多疑伤感,得了这一身之病,如今,他又出门在外,怎不让我多了许多牵挂?(忧郁、叹气,低头做捡拾落花状)

贾宝玉(戴口罩,心事重重的上):出差整整四十天,回家先到潇湘馆,听说妹妹在葬花,我到花园来看她。想见她又怕见她,不见她又想见她。咳!(抬头)哦,到了,花园门紧闭,待我敲门来。咚,咚,咚,林妹妹……

林黛玉(从猫眼里往外一看):谁啊?我不认识你。

贾宝玉(摘下口罩):林妹妹,我是宝玉。

林黛玉:哎呀,你怎么变的又黑又瘦?

贾宝玉:山西是非典役区,好多饭馆都关门了,我是饿瘦了啊。

林黛玉:等一下,我开门你进来。

贾宝玉(急切):不,不,不,别开门,咱们就这样隔着墙聊吧。(从身上掏出一个包,隔墙扔过去)林妹妹,这是我带给你的礼物,你赶紧拿出来戴上。

林黛玉(打开):口罩啊?

贾宝玉:是,你赶紧戴上吧。

林黛玉(暗自思忖,自语):他怎么象变了个人似的,也不进门。莫非他在山西又认识了什么姐姐妹妹?(向宝玉)宝玉,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贾宝玉(叹气,满腹心事):别问了,我怕你知道了会伤心。

林黛玉(惊,伤):你,你,你又喜欢了别的什么妹妹不成?

贾宝玉:没有,绝对没有,我心里只有林妹妹你一个人。林妹妹,我一直想对你说:你是风儿我是沙,我是哈密你是瓜;我是风儿你是沙,你是皮鞋我是刷;你想喝水我泡茶,缠缠绵绵到没牙。

林黛玉:别说的那么好听。(稍一停顿,下定决心似的)我来问你,你可知道为什么我在花园里却要锁住园门吗?

贾宝玉:是为了预防非典,防止流动人口进入大观园嘛!

林黛玉:错,那是因为我感染了非典,老太太把我关在了这里。

贾宝玉:什么?(惊呆,悲痛)你,你,你怎么会感染呢?!

林黛玉:我身子骨自来是弱的,感染自然是先感染我。

贾宝玉:啊!天啊!这不公平,不公平啊!

林黛玉:宝玉,我自是不得好了,我只想问你一句,你心里有我吗?

贾宝玉:林妹妹,我心里除了老祖宗、父亲、母亲,第四个就是妹妹你了,绝没有别人。

林黛玉(充满期待):那好,我得了非典了,你敢抱抱我吗?

贾宝玉(凛然):林妹妹,把门打开!

(林黛玉打开门,宝玉欲拥抱黛玉,黛玉含羞躲过)

贾宝玉:你……?

林黛玉(忸怩的):你忘了男女授受不亲吗?

贾宝玉:(不好意思):我,我……

林黛玉(喜极而泣):宝玉,我终于考验到你的心了。(幸福的目光)你知道吗?我没有得非典,我是骗你的,只为了考验你的心!

贾宝玉:什么?(呆若木鸡)

林黛玉(温柔):宝玉,你别生气,好吗?

贾宝玉(一字一顿):你知道吗?我在山西感染了非典,我本不想让你开门的,可你……

(空气凝固了,两人对视片刻)

贾宝玉:我,我可能传染你了……

林黛玉(幽幽的叹了一口气):这是我的命……!

贾宝玉(急促,充满希望的):你不会有事的,老祖宗请最好的大夫去了,我们一定会康复的。

林黛玉(惨淡的口气):我身子骨自来是弱的,不管有没有染上非典……(咳嗽,虚弱状,酸楚的语气)宝玉,你好好治疗,等你好了,你就和宝钗成婚吧,她比我身体好。

贾宝玉(斩钉截铁的):不,不,我不,如果治不好你,我就去当和尚!

(此时,葬花吟音乐缓缓响起,低音缠绵,令人悱恻)

林黛玉(无力的摇摇头,指着天空四周飘落的花):宝玉,你看这落花(宝玉接落花动作,黛玉凄楚的目光,用手指着宝玉手中的花瓣),那就是我啊!以后每年,当你看见一枚枚花瓣无言飘落时,请你相信那不是季节的忧伤,那是我对你诚挚的问候,当你看见闪亮的星星布满天幕时,请你记住那不是照亮夜路的灯,而是我对你永恒的祝福。

贾宝玉(劝慰的):林妹妹,我要摘一千朵玫瑰给你,要你好好爱自己,我要折一千只纸鹤给你,让病痛远离你,我要叠一千颗幸运星给你,让好运围绕着你,让好心情天天陪伴你。

林黛玉(无力的摇摇头):宝玉,我只问你一句话,假如你没有感染非典,我感染了,你还会抱抱我吗?

贾宝玉:我……

林黛玉(用手阻挡):你想好了再回答。

第2篇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

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

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

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g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是林黛玉的《葬花吟》。她,伤感而发。岂知,客官已肝肠寸断。花,埋在泥土下,风华正茂,却因林妹妹的伤感被活生生地摘下,然后埋葬。

林黛玉啊,汝可知汝之感现已残害花儿十三朵!也许你很伤心,贾宝玉伤了你。但是你不能拿花儿出气!作为一个业余的心理专家,我为大家揭示一下当时林黛玉的感受:

1.宝玉,为何要伤我?我对你一片痴心,却换来这样的结果,我的时日看来不多了……嗳!

2.花儿,你们的命运会和我一样,凋零,埋葬。就让我帮你们一把。

3.宝玉,你负我,我就让你的命运跟花儿一样!

各位可能会不相信第3条,其实一个女人当感情受到伤害的时候什么事都会做得出来,林黛玉只是拿着花儿出气罢了,如果拿着人出气的话……嘿嘿!

大家所熟悉林黛玉的葬花是土葬,而林黛玉可能会更有创意些,火葬!顿时烟雾萦绕,稍过一时,林黛玉把花儿的草灰洒到池塘中,花儿完全失去了遗体,连灰都没了……恐怖!

给花儿留把骨灰吧!林黛玉,你的误会与伤感使它们致命,勇敢些,贾宝玉永远在你身边!

==========================================================================

不知道曹雪芹要收版费不?我私自篡改了他老人家的名著,不知道晚上会来找我不?

第3篇

蒋梦婕:其实从去培训,到选择是我演、再到去拍摄整个压力都很大,老版的经典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我是一个新人,从来都没拍过戏,什么都不懂,这么好的一个角色放在我身上,拍摄时是顶着很大的压力,但很多的导演啊工作人员啊都在帮助我,才去完成了一个精品吧!

小资CHIC!:林黛玉是很会哭的,据说导演一喊开始,你就能掉眼泪,现实生活中你应该不是这样的人吧!

蒋梦婕:对!我从小到大很少哭,可能我上舞蹈学院七年同学都很少见到我哭,我是一个不太爱用哭发泄的人。但因为在拍林黛玉时,要进入到那个角色,我把手机、电脑全部上交,封闭式训练,在这期间,我很少见到我父母,我们也没法出去,每天只有在那个人物状态里才可以拍出来,当你整个人和这个角色融为一体的时候,你就能够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小资CHIC!:因为心里也是有一个林黛玉,是把自己的内心潜在的表露出来了!

蒋梦婕: 其实我是一个多变的人,可能是星座的关系,或者是我从小一个人出来学舞蹈的关系吧!我喜欢尝试不同的新的东西,或是不同的角色,我从来不给自己界定好怎样,当我尝试不同角色之后都可以把自己放进去,我自身也有很多不同的面,不同的东西可以表达,这样子最过瘾了。

小资CHIC!:当大家把所有的争议都放在你身上的时候会很纠结吗?

蒋梦婕:我觉得是正常的,当初在选择我的时候,很多前辈就说,你一定要顶住压力,学会接受,他们也给了我很多指导,但发现有比想象中还要多的言语来针对我,我觉得也不是坏事,毕竟大家是关注我的,因为爱护那个角色。

小资CHIC!:而且听说你那时为了减肥,在夏天时包着保鲜膜穿着羽绒服在跑步 ?那种状态下自己会不会吃不消啊?

蒋梦婕:会,当然会压力很大,因为那个时候身体在成长期,要吸收很多东西,会比现在胖很多,人也会比较饱满,但我觉得这是必须做的,必须付出,如果得到的要比付出的多很多,我是不会觉得安心的。有这么好的角色,我一定要比别人付出好多倍的努力,即使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我觉得这样的经历,对以后都是好的。

小资CHIC!:你现在觉得自己得到比付出多,还是付出比得到多?

蒋梦婕:正比吧!从演林黛玉的机会,到以后的每个机会,我都在认真地把握,我现在正在积攒,去等待一个时机让我爆发!不管是高是低,都是你一个特别好的经历,而且你的心态也会发生改变!

第4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红楼梦暑假读书笔记800字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读书笔记800字1红楼,多么熟悉而又神秘的名字。自它问世以来,多少红学家前仆后继,倾其一生只为解得其中真味。对于这部自成学问的奇书,我早已慕其美名,值此寒假,有幸一探其奥秘。

当我拿到这本厚达九百多页的大“百科全书”时,我的心不得不为之惊叹,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但读书本来就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不然怎能领会其中奥妙?于是便下定决心,这个寒假,就纠缠上这本“顽物”,一定要把它看完。

初读《红楼梦》,困难就接踵而至。一张薄薄的纸页上挤满了令我眼花缭乱的文字,包括生僻字、文言文,许多诗词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则是让我糊里糊涂,如置身云里雾里,难得其中真味。有时读着,竟睡意难忍,趴在书上睡了过去。

但这些并未阻挡我要将它看完的决心。我开始做笔记,自己手绘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图,切身体会到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复杂。我学会借助外物,无论是厚重的词典还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都在此过程中助我一臂之力。

最令我着迷的,自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纠葛了。一次我读到一个场景:贾宝玉和林黛玉互表心意,用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以及很多我不知道的典故,便在网上查询,终于得知这是贾宝玉在向林黛玉表露自己的真心。在此过程中,我既收获了知识,又对书中的内容有了理解,那样一种心领神会的感受,更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难以言喻的昙花佳境,让人回味无穷。这样读书的兴趣和快乐自然就如期而至了。

在长达二十多天的纠缠后,我终于将这本书“啃”完了。但我却不能就此满足,因为书中还有很多内容是我还不理解的,还有更多的深意和奥秘没有被挖掘。这样,我的感受和收获可能就很有限。于是我选择了在网上翻看别人的读书笔记和书评,以及一些红学家如周汝昌的著作,与他们的思想和心灵交流后,便有豁然开朗、拨云见日之感,《红楼梦》中的奥秘也才逐渐隐现。

随着进一步深入了解,我才真正感受到红楼梦的博大精深,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兴趣。也许读书就是如此,只有肯花心思去钻研,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采用不同的方式,得到的知识和兴趣也许就更多。最终,这本书一定会对我们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让我们受益无穷。

红楼梦读书笔记800字2“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一部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一首暗示着兴败繁衰的荒唐诗,在这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贾府中,在这光鲜的浮华后,又暗藏着什么呢?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从此,一块纷纷扰扰的石头陨落人间,牵系起一群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红楼女。在那浮华的贾府中演绎着“美中不足今方信,如花美眷空蹉跎”的凄美故事。浮华的悲剧,即将开幕。

贾元春,贾府第一个传奇人物,贾家嫡系孙女,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大观园真正的主人,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享尽荣华的她用二十年的青春看清了这人间是非。一曲“恨无常”道出了她悲、美的一生。同时也说出了她那华丽的凤袍下掩盖的无限的悲伤和痛苦。可怜薄命女,生因浮华,死亦因浮华。

一个道金玉良缘,一个念木石前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一个孤高自诩,一个处事圆滑,一个肌肤如雪,一个娇花似水。一个薛宝钗,一个林黛玉。只可惜了两个薄命女,入了富贵家,却不知那浮华之门易进不易出啊。“可叹停机德,甚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富贵一生只落得个空劳牵挂,枉自嗟呀!败落的大观园,没有了昔日的繁华,潇湘馆在那几束翠竹的衬托下显得那样清幽,可是里面却没了颦儿的笑音和哀叹。宝钗啊,当你再一次看到这景象是想必也会为那“登上青云”的追求而后悔吧!

金银散尽,家业凋零,有恩逃生,无情报应,欠命命已还,欠泪泪已尽。食尽鸟投林,皆因浮华散尽!一卷红楼落幕,不禁慨叹:“陋室空堂芴满床,衰草枯杨歌舞场。金箱垠箱又怎样,只可惜你命不长。浮华门里唱大戏,那结局怎一悲字了得!莫要不舍富贵乡,浮华皆可抛!

红楼梦读书笔记800字3《红楼梦》这本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贾、史、王、薛四个家族从兴旺到衰败的过程。

放下这本名著,我沉思许久,我随着主人公的喜而喜,随着主人公的悲而悲,下面就让我来说说读后的感受吧!

走进熙熙攘攘的大观园,一个个形形的人物展现在我的眼前:有慈祥的贾母;刀子嘴豆腐心的凤姐;直性率真地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其中让我记忆最深刻、最难忘的,就要属林黛玉、史湘云、惜春和晴雯了。下面让我一一介绍一下吧!

“天下掉下个林妹妹”,这个“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女孩总是让我悄然泪下。她多愁善感,无论是悲欢离合还是草木枯荣,都会让她泪如雨下。她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女孩。她不愿看花儿随风飘零,就给它们建造了一个花冢,让它们有了自己的家。

史湘云却恰恰和林黛玉相反。她是一个心直口快、乐观大方的女孩。虽然她只是贾母的远堂亲戚,很少来贾府,却和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不仅仅如此,她还在诗社中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她的诗也是非常乐观的。

惜春是贾府的第四个姑娘。她性格温柔、随和。有一次,贾母要惜春将整个大观园给刘姥姥。要知道画整个庞大的观园要画差不多一年。可惜春还是微笑着点头答应下来,经过她的不懈努力,终于将整个大观园画了下来。我想:要是我,早就不耐烦了!没错,惜春不仅有着温柔的性格,还有着惊人的毅力。

一提起晴雯,很多人读后不理解地问:“这个不值一提的小丫头你为什么喜欢她呀?”我觉得晴雯是最有反抗能力的丫头。她敢爱敢恨。在抄捡大观园中其它的丫头都逆来顺受,只有她站起来反抗。虽然晴雯被赶了出去最后洒泪告别,但她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她使我明白了:做一天狮子也比做一辈子的绵羊强这个道理。晴雯你虽然是个丫头,但是在我心中是最勇敢的姑娘!

《红楼梦》真不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那形形的人物特征,引人入神的情节,我相信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会像我一样陶醉其中,爱不释手!

红楼梦读书笔记800字4“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人间悲欢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

曾经,我一直认为那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温柔的女儿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现在重读红楼梦的我知道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红灯绿酒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如此肮脏的一面。小说的内容很多,但令我最动容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爱情悲剧。

或许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鸡肠,是有些娇柔做作。但我们仍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与多才。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的亮点。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塑造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与亲人团聚时的喜悦中,只有黛玉在哪独自一人伤心。没人会懂她,自从她踏进贾府的那一刻,她必须小心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小心说错了什么或做错了什么,就会惹来人的嘲笑。寄人篱下久了,使她变成了在一些人看来小肚鸡肠的样子。

当贾府一片喜气洋洋时,所有人都在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做准备的时候。潇湘竹院却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苍白的黛玉等着贾宝玉的到来,没想到等待的却是心上人要成亲的消息。哭,恨已经无济于事了,黛玉带着无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认为这本书无非只是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纠葛,但《红楼梦》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不知反抗的观念。·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杀。都证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我们要有反抗精神。如果当时薛宝钗不答应嫁给贾宝玉,那故事的结局就不会这样了。所以我们在现代这个社会,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后再后悔!

红楼梦读书笔记800字5《红楼梦》,它是四大名著之一。

它是一部千古不朽的人生大戏,《红楼梦》所呈现的,主要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不朽的人生悲剧。

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琢磨着《红楼梦》,虽然几个月就把它给看完了,但我还有许多看不懂的地方,便一句一句地理解。

《红楼梦》主要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贾家荣、宁国府之间,表现在婚姻、建筑、文化、财产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其中最让我羡慕的则是塑造出的一大批栩栩如生、各阶层的人物形象。比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就连作者寥寥几笔勾勒的晴雯、紫鹃、雪雁等丫鬟,都成为了我国文学画廊中的著名艺术典型。

《红楼梦》所讲述的,是一个令人称羡的大家庭,原本荣华富贵,后来因家庭成员获罪以致被抄家,逐渐走向没落,终于繁华成空的大悲剧。

因此,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作为主力呈现,也适度传出了《红楼梦》的主要精神。

黛玉和宝玉的悲剧,肇始于封建社会中,婚姻大事向来由父母决定,子女本身并没有资格决定。贾宝玉的父亲命他娶薛宝钗,他就非娶不可,尽管实际上他心里喜欢林黛玉。婚姻大事他无法自主,最终导致了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三个人的悲剧。

当我看完《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和《苦绛珠魂悲伤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时,听着悲伤的音乐。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情不自禁地落下泪来,那不争气的眼泪始终还是把那页给模糊了呢!傻傻的我本以为结局会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是啊!王子与公主生活只是童话故事而已,然而,这么悲惨的结局我却怎么也想不到。

当黛玉听完傻大姐的话后,就直吐鲜血。不住地流泪。因为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黛玉她恨宝玉,恨他为什么不理解自己。她把宝玉送给她的那绢子往火上一撂,顿时化为灰烬。熬了一天,黛玉已经奄奄一息。突然,她高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狠心两个字还没来得及说,只见黛玉两眼一翻,一缕芳魂就这样随风而逝。

黛玉死的时候,正是宝玉娶宝钗的同一个时辰。只因潇湘馆离新房很远,听不到潇湘馆这边悲恸的哭声。

这真的是个不朽的悲剧啊!

我为黛玉和宝玉感到悲哀,宝玉最后竟然出家当了和尚,因为他知道林妹妹是为自己而死的。便在灵柩前放声大哭。

第5篇

“花开花谢飞满天,香消玉损有谁怜……”这段黛玉葬花时忧伤之至的歌词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了啊!想亘古烁今有多少文人黑客浑墨述黛玉,可我却要昭告天下:“林黛玉”不在我们班呢!

她,一双妙如水波的星目略显浮肿,我想:这就是哭泣时的备用“水库”吧?那道柳叶眉长得恰到好处,眉宇间储藏着着他那淡淡的忧伤。真是认人怜惜!黛玉姓林,可她姓杨,可这两个姓都是木字旁,你能说她和绛株仙子没有渊源吗?

话说一个星期前的英语午修课上,老师在为大家听写单词,教室里鸦雀无声,好不安静。突然,一阵痛哭声如石落湖底打破了月下的沉寂。这来自中国古代的哭声和西洋的英语和在一起,可真是历史性的“中西合璧”啊!大家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她,那位多愁善感的“林妹妹”。瞧,他哭得直是好不伤心,泪珠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大概翻遍成语词典也挑不出一个应景的词了吧!他哭得好憔悴啊!眼睛肿得就像两只小肉包似的,简直就是一个泪人儿。让人又不禁想起“黛玉葬花”这一典故。我想:如果林黛玉看到的话,一定会为她伤心时的美而心生嫉妒吧!她那噘起的小嘴哀怨地述说着自己的委曲;那又浮肿的小眼睛反射出悲伤的泪光;她那似蹙非蹙的柳叶眉更是淋漓尽致地勾勒出他那委屈的外貌……半晌,这场“狂风暴雨”才渐渐平息,等到“风平浪静”时,老师才“敢”小声地问她原因。谁知,她又“阴雨绵绵”地抽泣了一柱香的功夫,然后把鼻涕吸了吸,一字一顿地说:“我……我的橡皮……不……不见了!”“哇哈哈哈……”随即而来的是一声铺天盖地的笑声!

林黛玉啊林黛玉,你嫉妒过薛宝钗的相貌,薛宝琴的才能,我想:现如今你该嫉妒我们班的“杨黛玉“哭泣时的娇容了!(指导教师:左成盥)

第6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悼红轩里,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和着血泪,完成了《红楼梦》这部不朽的著作,在书中作者塑造了性格各异的“金陵十二钗”。她们各自演绎着自己的人生轨迹,走向了“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宿命结局。林黛玉是十二钗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怀着深沉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哲理与诗情来塑造这一悲剧美和理想色彩的人物形象。

提到林妹妹,一个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清秀非凡的美丽形象映入眼帘。我们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她刚刚来到贾府,作者通过凤姐的嘴和宝玉的眼描绘了她天仙般的人品。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便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志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在宝玉的眼里,这“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别有一番风采和神韵。那“两弯似蹙非蹙的烟眉”,那“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无不惹人爱怜。她“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美丽多情,天真无邪,率真单纯,若以花喻人,她非芙蓉不配。满腹的才情,满目的悲情,使她成为“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中最为精彩的女性。

提到她的性格,无疑是清高孤傲,敏感多疑,任情任性的,以至于常使“小性儿”,而使得众人相背。但究其根源,我想这与她的身世有关。她本籍苏州,出身“清贵”之家,可因父母早逝而投奔到“大户人家”,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天资聪慧的她养成了多愁善感的性格。她的“小性儿”完全是出于对自己自尊心的维护。她的“敏感”则是由她的处境所致。另一方面她是一个蔑视封建权贵,试图摆脱封建权贵束缚,追求自由平等的年轻叛逆者。她渴望爱情与人性的平等,但是传统的旧秩序牢牢的束缚她追求自由的心,她的理想王国只是梦中幻影,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林黛玉之所以被传颂,品评千年,还由于她不仅仅是局限于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曹雪芹的笔下,她早已超越了本身,成为了一个鲜活的,有着多元性格因素的,活生生的人。你不能用好坏美丑来评价她。因为我们能够感知到,在她如西子般娇美的容颜背后,是一颗对平等与人性执着追求着的心;在她那双如泉眼般清澈的泪眼后面,是一个包含情感,对真爱充满期盼的灵魂。她是一位诗意化和理想色彩的悲剧人物,她的悲剧是宝黛爱情的悲剧,也是人物性格的悲剧,也更是青春少女“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

宝黛的爱情是贯穿《红楼梦》始终的线索。林黛玉与贾宝玉从若即若离,相互试探的初恋到互明心意的热恋,到最终因用了掉包计而使林黛玉“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她始终在用心爱着,否则病不会一日重似一日,更不会最终“泪尽而逝”。从感性的角度来说,人们喜欢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情史可以为之生死的大性情。林黛玉是自我的,充分的,悲凄的,以至在她的诗中也流露出孤苦无依,凄凉抑郁的心境:“草木也知愁,韵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她的一切的悲情与才情都在葬花一幕中达到极致,摄人心魂,让人慨叹。

说到林黛玉,人们总会提到性格与人相反可下场却同样悲凉的人物-薛宝钗。那个“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冠艳群芳,心有城府的薛宝钗,也落得个”金簪雪里埋“的结局,令人悲金又悼玉。

王蒙说过:“如果你的女儿是林黛玉式的性格,她非倒霉不可;如果是薛宝钗式的性格,那她可以有光明的前途。“事实也许如此,但林黛玉活得更真实,更充分,更自然,她至少不枉为人,因为她真真切切的爱过,实实在在的哭过,笑过。对于一个渴望自由而无法突破局限得到自由的封建礼教束缚着的女子来说这就足够了,还能要求她怎么样呢?

我认为林黛玉作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她是不朽的,如果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无论生在现代或古代,无论她最终是生还是死,她同样不朽,因为她的执着和才情足以为世人所折服,足以为世人所瞩目。

(作者单位:吉林省图们市第二高中)

第7篇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塑造了众多内蕴丰富,深刻感人的文学形象。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为什么独有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呢?那么,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就是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本文从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等方面来探究林黛玉这一悲剧人物。

一.黛玉的诗意美

林黛玉一出场,举手投足便流露出一种诗意的美。第三回写道:“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找不到更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和媚。黛玉之美天生一股神韵,是诗意之美。

黛玉所居的是翠竹环绕的潇湘馆,“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伶冷’二句来”第三十五回。环境描写,更是一种诗意的境界。“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几竿竹子,映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林黛玉在诗社中的别号“潇湘妃子”,化用娥皇女英泪竹成斑的典故。“金陵十二钗”唯有黛玉的住处有竹相伴。竹子映衬劲直、孤洁、多愁善感的本性,娥皇女英则映照了黛玉还泪的人生。走进潇湘馆看一看,“窗下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放着满满的书”,满屋的书香和墨香。就连鹦哥也耳濡目染,学会了吟诗。“那鹦哥的长叹一声,竟大似林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接着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难怪刘姥姥要说“这哪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二.黛玉的高洁美

宝玉到潇湘馆探望黛玉,黛玉刚睡醒坐在床上,宝玉见她“星眼微饧,香腮带赤,不觉神魂早荡”,而打情骂俏地引了书中的一句话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想不到黛玉登时撂下脸来,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账书,也拿我取笑儿。我成了替爷们解闷儿的了!”一面哭,一面下床来,往外就走。害得宝玉心慌,忙说:“好妹妹,我一时该死!……我再敢说这些话,嘴上就长个痂,烂了舌头!”情人之间开个玩笑,她也不习惯,视为粗俗,哭起来,冰清玉洁到了极点!不说现实生活中,不知古今中外文学作品里这样的女性有几?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蔑视功名利禄之才女,江山代有,而“圣上”又算个啥东西,不是惊世骇俗吗?林黛玉临死之际,对紫鹃说道:“妹妹,我这里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极其脱俗,诗魂也,花魂也,尸体都不愿留在污浊的大观园。

三.黛玉的叛逆美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林黛玉不仅才情横溢、学识渊博,而且还和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贰臣逆子的贾宝玉,竟互为知音,结为同心,被封建礼教视为大逆不道,为社会所不容。在大观园里,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这些“混帐话”的,只她一人而已。这也是对真我和自由推崇的体现。然而,那时,那情,那景,黛玉绝不可能成为长辈眼里的好儿媳,家庭之中的贤妻良母。当庞大的家族及强悍的社会为黛玉扣上“叛逆”“不乖”这样的大帽子时,最后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他们不顾给宝玉造成的巨大的精神痛苦,不惜置黛玉于死地。选择宝钗做宝玉的妻子,不仅因为薛家有钱,门第相当,联姻后可以相辅相成,更重要的是,薛宝钗完全符合封建道德标准。只有她才能帮助宝玉这个“浪子”回头,走上所谓的“正道”,以挽救这个贵族大家庭日益衰落的趋势。当黛玉的爱情最终毁灭的时侯,她“焚稿”,在宝玉成亲之夜香消玉殒,她在对自由爱情的追逐中为之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种感情是何等的痛彻心扉,使人潸然泪下!她虽然对封建礼教表现出顽强的抗争和叛逆的态度,反抗封建婚姻的枷锁,努力冲破桎梏;但贾府封建礼教森严,也令她惊悸,使她很难破茧而出,结局注定是悲剧的。

最后,一向以泪洗面的黛玉却发出了微笑,是对俗世的嘲蔑?还是对自身的自嘲?……意味深长,只一句“宝玉,宝玉,你好――。”正如所说“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林黛玉,旷世之奇女子也,悲剧结局如此凄美!令后人轻轻地叹息,香魂一缕随风而散,留下了千载不消之遗恨。令后人为之洒下痛惜,悲愤之泪!其悲,悲得滴血!

柳友良,胡莹,教师,现居湖北黄梅。

第8篇

   四大名著《红楼梦》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好几本书,其中就有《红楼梦》,它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一拿到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我被里面栩栩如生的人物和情节吸引住了。在这本书中,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的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悲剧贯穿全文。

   故事讲述的是母亲病逝后,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贾府,渐渐与公子贾宝玉相恋。这本来是一段很美好的姻缘,但是因为凤姐的从中作坏,使得贾宝玉娶了带有黄金锁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的故事。

   我觉得,当时的贾府很富有,贾府的贾母有权有势,说话也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得听他的。他很疼爱宝玉,我不是很喜欢宝玉这个人,作为男人应该拿得起放得下,可他轻佻,顽劣,屡教不改,最后是黛玉的离开才使他醒悟过来。林妹妹是一个多愁善感,动不动就哭,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女子。我觉得她生在那个封建社会真是不幸。也许是接触的人太少了,她的面前只有一宝玉,宝玉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她的神经。

   我也曾经看过红楼梦的电视,我觉得里面的有此片段真的是很有想象力,黛玉在一片桃花树下,提着一个小蓝子和一个小锄头,纤纤弱弱的葬花。还有一个画面是宝玉和宝钗结婚,这里是高朋满坐,热热闹闹。那里是黛玉一个人躺在床上,流着眼泪,思念宝玉,最后悲愤吐血而亡。

   这个家因为有了贵妃而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最后也是因贵妃的去世,而使家中落魄,最后宝玉出家当了和尚。这里面祥细的讲了一个家族的兴盛与衰败。

   曹雪芹生动的人物刻画,完美的景物描写,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四大名著《红楼梦》读后感

   周末,我读了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精彩的优秀著作,是我国文坛上一颗闪亮耀眼的恒星。它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文章主要写了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和薛宝钗之间的生活故事,细致的说出了他们之间美好感人的经历,同时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兴衰。

   我认为最感人的一段是黛玉葬花那一节,故事情节悲伤,凄美,让人落泪。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结局很悲惨,黛玉死在了贾府,而宝玉则是出家当了和尚。《红楼梦》表面上的意思是这样,实际上却痛苦的向我们讲述了当时那段封建心酸的历史啊!

   我很喜欢林黛玉,我觉得她温柔贤惠,聪明美丽,柔柔弱弱,却时刻都在牵挂别人,哪怕死前最后一分钟。除了她,书中还描述了宽容温和的薛宝钗,慈祥善良的贾母,泼辣认真的王熙凤,俊美勇敢的贾宝玉……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书——《红楼梦》听了我的讲述,你是否已经动心?那么,就去书店买一本吧!

   四大名著《红楼梦》读后感

   暑假过了大半,那本厚厚的红楼梦终于读玩了。红楼梦不愧为中国四大奇书之首,我读了感慨万千,觉得十分有趣,但最令我伤感的是书中人物生命的脆弱,里面的太太小姐公子们都是娇生惯养,稍微受点风寒就会大病不起,严重的甚至会失去生命。

   显示落魄公子贾瑞,见了王熙凤起了色心,却不识王熙凤不是好惹的,结果受了王熙凤的教训,大冬天半夜受了凉,得了风寒,加上自己相思成疾,最后居然幻想致死。然后是秦钟,也是受了风寒,加上心理打击,没几天就没了命,可惜他一表人才,正处花样年华。

第9篇

那年春天,落红阵阵,林黛玉写了首《葬花吟》,给她无奈的命运。

写小说的伍尔芙,遗书写得有点语无伦次,却宁静平和,痛苦甚至“溢”出幸福来,不似“焚稿断痴情”的林黛玉那般悲壮,亦不似吟咏“他年葬侬知是谁”的女诗人那般忧伤―

“最亲爱的,我确信自己又要精神失常了:我感到我们无法再一次经受这样可怕的时刻。而且这一次我不会恢复了。我开始产生幻听,精神无法集中。因此我要做一件看来最应该做的事情。你给予了我可能获得的最大幸福。任何人做得到的,你在一切方面都做到了。在这可怕的疾病来到之前,没有哪两个人能够比我们更幸福。我不再能够和它斗争了,我知道自己毁了你的生活,没有我你就能够工作。我知道你会的。你看,我甚至连这封信都写不好了。我无法读书。我想说的是,我生活中所有的幸福都是你给予的。你一直对我无比耐心,对我太好了。我想说―这谁都知道。如果有人能够拯救我,那个人就是你。除了对你的善良确信无疑之外,一切都从我脑子里消失了。我不能再继续毁掉你的生活。没有哪两个人能够比我们更幸福。”

大多数女人,自尽前都与爱人激烈地冲突过,在愤怒与绝望中离开这个世界。伍尔芙不同,带着丈夫的爱,以及对丈夫的爱,她投水自尽了。那天,是1941年3月28日,她的小说《幕间》完成一个月之后。

她,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婚姻时间短暂,友好分手。第二任丈夫伦纳德,由第一任丈夫介绍认识。她和她的伦纳德,无夫妻生活,当然也就无子女可育,但是她的丈夫给了她写作自由,也为她提供了出版社和印刷厂。

她这样给丈夫写遗书,丈夫曾经那样给她写情书:

“也许你就像你自己说的那样,有虚荣心,以自我为中心,不忠实,然而,它们和你的其他品格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你是多么聪明,以至美丽、坦率。此外,我们毕竟都喜欢对方,我们喜欢同样的东西和同样的人物,我们都很有才气,最重要的还有我们所共同理解的那种真实,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她的丈夫毕业于剑桥大学,饶有文才,深具慧眼,对她爱,对她护。他认为,“她是个天才”。为她,他便不同寻常。这个男人,让我想起了宋人的一首诗:“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剑桥,就是徐志摩“再别”的“康桥”,英文名为Cambridge。毕业于剑桥大学的都有谁?《唐顿庄园》的“大表哥”、勃朗特三姐妹的父亲、伍尔芙的丈夫……《红楼梦》的英译者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不对,他们是牛津大学的毕业生。

剑桥、牛津,经常举办划船比赛,难怪我弄混。《一间自己的房间》里,伍尔芙就经常提到“牛桥”一词―Oxbridge,由牛津(Oxford)和剑桥(Cambridge)各截取一半连缀而成。对了,伍尔芙曾两次到剑桥大学演讲,《一间自己的房间》就来自她“妇女与小说”的主题演讲。

Oxbridge滞住了我的思维,Thehours来得正好。

电影《时时刻刻》(《Thehours》),采用“三段式”讲述三个不同时空女人的一生,以一天为剖面。十多年前看过的电影,我能记住的开头便是伍尔芙自尽―她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一步步走进位于罗德麦尔的奥塞河深处。

看过《时时刻刻》这部电影,感觉不过瘾,我又买了本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原著来读。

看电影《时时刻刻》,读小说《时时刻刻》,我的“意识”却从英美“流”回了中国。

《凌叔华传》一书,也提到了伍尔芙。朱利安・贝尔是伍尔芙的外甥,在武汉大学任教时,得以结识中国女作家凌叔华。后来,朱利安到西班牙参战,死于意外伏击。凌叔华移居英国后,伍尔芙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的帮助。

在给母亲的信中,英俊的朱利安提到陈西滢和凌叔华:“整个下午我都和文学院院长一家待在一块,有他的妻子,还有他6岁的女儿―非常可爱迷人的小女孩。我们谈话的方式很自由―简直是内地的剑桥。”

凌叔华是谁?陈西滢的夫人。鲁迅那个著名论断“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有说指的就是陈西滢。

朱利安是谁?伍尔芙姐姐的儿子。只是,我还不能确定朱利安是不是瓦妮莎的儿子―传说伍尔芙和姐姐瓦妮莎有同性恋倾向。

你要定位一个地方,必须给出经纬度。你要确定一个人物在时代里的“坐标”,同样必须了解人物的“纵横”―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

看过《达洛维夫人》,再看《到灯塔去》。前者映射女作家和丈夫,后者暗指女作家的父母。

《达洛维夫人》,围绕举办宴会,写了达洛维夫人的一天。从早晨夫人出门买花开始―奇峰突起,到夜宴后出现在旧相识彼得面前结束―戛然而止。

《到灯塔去》,以“到灯塔去”为线索,写了拉姆齐夫人的后半生。窗、岁月流逝、灯塔,是小说的三部曲,采用“长短长”的结构,既是塔灯的节奏,又是音乐的节奏。

如果说《达洛维夫人》是一天,一条线,那么《到灯塔去》就是半生,一首歌。

《到灯塔去》,象征意义明显。灯塔,是夫人的精神之光,也是人类前行的内心航标。到灯塔去,一个简单的行程,用了十年,而那个愿意满足小男孩愿望的好夫人,已经离世。

青春不再,55岁的达洛维夫人希望通过举办宴会找到“意义”,宴会尾声才意识到唯有面对内心、说出内心感受才能抵抗“装腔作势”的虚空。头发灰白的拉姆齐夫人50岁,她同样为青春逝去而焦虑,期待到达灯塔找到自我的“永恒”。

值得注意的是,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年龄都在50岁后,青春不再却具有别样魅力。而伍尔芙本人自尽时,是59岁。50岁,是女作家心里的一道“槛”或是女作家命运中的一道“坎”。

一个作家,分身为两代两位夫人;两个夫人,诠释了一个完整的作家。这是伍尔芙的意识流,我的“意识流”则是四个“玉”。

宝玉、黛玉、红玉、妙玉,这四个“玉”,也许是一个人的几种可能性―可以幻化为男身或女身,可以称之为槛内人或槛外人,可能尊为小姐或卑为丫鬟,可能成就爱情或红楼一梦。

一个红楼美梦,那是女子的桃花爱情―诗意栖居,孤标傲世。“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何必为我而自失,殊不知你失我自失。”林黛玉的“意识”也曾朝着贾宝玉“流”去。

桃花爱情,如花美眷。林黛玉恍然大悟:原来,那年倾情埋葬的不是桃花,而是桃花般短暂而惊艳的爱情。爱情喜剧,青睐《西厢记》里的崔莺莺和张君瑞,戏弄《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贾宝玉。

一间自己的房间,那是女人的必备空间―经济独立,心灵自由。“你必须烛照自己的灵魂,洞见它的深刻和它的浅薄,它的虚荣和它的宽厚。”伍尔芙正同年轻人说话。

伍尔芙的意识流,用在小说里令人赞叹不已。我尝试着用到散文中,希望从无序的生活中建立某种精神秩序,这和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不谋而合。对文学,我变得郑重而内敛,当初那些肤浅与狂妄一去不复返了。

万物复苏的春天,伍尔芙选择了自尽。万念俱灰的林黛玉,选择了绝食而亡。也许,林黛玉自尽也是带着对贾宝玉的爱,如同伍尔芙对伦纳德?

第10篇

虽然我的外表看起来大大咧咧,却是个内心细腻的女孩;虽然我看起来风风火火,却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孩;虽然我还是个小女孩,却是心已沧桑。

我喜欢林黛玉。林小姐葬花,被我认为是《红楼梦》中最美的场景。不是吗?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绝世女子,黛玉相较于宝钗这朵妩媚动人的牡丹花,还要美上三分,因为黛玉身上有一种哀婉的气质,是宝钗所比不上的。

我也喜欢晴雯,只是因为她和我一样。虽然晴雯表面坚强,但是她的内心还是很脆弱的,表面上的坚强,其实只是脆弱内心的一层面纱。就像我,虽然我在学校是个强者,可是谁也不知道,其实我的内心很无助,很孤独。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心灵的天空。我也有我的心灵天空,那个天空有蓝天,有白云,有红花,有绿草,还有一个无助的女孩哀婉的心事……

心有多宽,属于自己的天空便有多宽……

第11篇

对于林黛玉,一直有一份难舍难分的感情。说不清是怎样的感觉,也许是同样的叛逆,也许是同样冷眼讥讽这世间黑暗,我痴痴地迷恋上了她。她的才情横溢,她的冷傲清高。她眉梢颦蹙的忧伤,或是隐隐流露出的喜悦畅快……深夜,我捧读《红楼》,细细品味,不知不觉似乎也融入书中,而随她时喜时忧。

人人都说她自恃才高,不如薛宝钗的八面玲珑。诚然,能面面俱到固然好,但是能在世俗纷扰间活出一份潇洒,找到自我,不也正是林黛玉吸引我们的地方吗?

现在虽然没有古板的礼教门户的约束,但又有几个人是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呢?为了生活,大人们劳碌奔波。金钱,似乎是每个人的终极目标。尽管还是孩子,却被老师家长和繁重的教育体系压得喘不过气来。自由,对于现在的人们似乎更是一种奢望。因为在我们追寻自由的道路上,有太多关于现实与梦想的冲突和羁绊。我们也只有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对着朗朗明月一诉心情。相比之下,林黛玉痴情伤情的泪水能毫不掩饰地流下,是不是比我们要坦率的多?

在我的心里,她是孤傲的。是的,她孤独。自幼失去双亲,虽投奔富贵人家,却始终是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当然她骄傲,但又有什么理由不让她骄傲呢?如此才气纵横的女子,她渴望锋芒毕露一显才情,她期盼能有人真心地赏识认知她,这错了吗?如果再有人对她表示不屑,那我也只能以冷笑对答了。

太沉浸于对林黛玉的幻想,以至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她的妙龄韶华,她的斑斑泪光,总能在睡梦中浮现。一觉醒来总是患得患失,回想梦中情景又是会心一笑。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12篇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一中)

《红楼梦》中有三块玉,宝玉、黛玉和妙玉。其实只是两块玉,妙玉和黛玉本是二位一体,是一个人的两个化身。黛玉者,妙玉也,黛玉为身,妙玉则是身影,影子总是在身后,一明一暗。有红学家将妙玉列为薛家后裔,实在是没有道理。我猜想曹雪芹在刻画林黛玉这样一个人物时,肯定纠结了若干年,到底是玉带林中挂呢,还是终陷淖泥中?最终还是没有下决心,干脆分成两条线描绘,一个送到贾府,一个送到尼姑庵里。这并不是说曹雪芹人格分裂,更不是我人格分裂。我是这样猜想的:这绛珠仙草该如何了结灵河岸上,三生石畔郁积的缠绵不尽之意呢?是在繁华富贵之地,温柔乡里用一生的眼泪偿还,还是独卧青灯古佛,双手合十,默念心中呢?这两种思路,曹雪芹都不忍割舍,那就都写了吧,权当自我欣赏,若干年后,喜欢哪个情节,再删除另一个情节。这样写作的手法,在《红楼中》中比比皆是,比如秦可卿之死的那一段,先是“秦可卿丧天香楼”,后又改为“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既然能够听从“谁谁谁”的劝告改动情节,难道不能自己修修改改么?我看行!只不过,曹公只等到了第八十回。

好吧,下面就来论证一下我的猜想。

黛玉和妙玉的出身相似度达到95%,都是姑苏人氏,祖上都是读书仕宦之家;都是父母俱亡,从小多病,自会吃饭喝水时便吃药;都有一个瘌头和尚度化出家。5%不同的是,妙玉出了家,病,便好了;黛玉没有理那和尚,所以一直吃着人参养荣丸。

曹雪芹的高妙之处在于,让一明一暗的两条线若即若离,而最终殊途同归。林黛玉哭哭啼啼地从扬州投奔贾母,而让妙玉借贾妃省亲之际巧妙地住进了大观园,栊翠庵大概离潇湘馆不远吧,自此,曹公随心所欲地在黛玉和妙玉身上发泄着他的创作热情。这可以解释为何黛玉和妙玉对宝玉有着同样的儿女情怀。黛玉是“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余意绵缠…,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大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可怜的黛玉,忘了瘌头和尚的2012预言:若要好时,除非自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黛玉不信,为了成全眼泪,不顾一切地哭,哭,哭、哭、哭!而妙玉更是对宝玉一往情深,这个自称“槛外之人”的小尼姑,竟在“槛内人”宝玉过寿的时候不忘送一张帖子,恭肃遥叩芳辰。而第八十七回《坐禅寂走火入邪魔》更是将妙玉描绘得不堪了,且看:“宝玉笑问道‘妙公轻易不出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妙玉听了,忽然把脸一红,也不答言,低了头自看那棋。…只见妙玉微微的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的红晕起来。…妙玉听了这话,想起自家,心上一动,脸上一热,必然也是红的,倒觉得不好意思起来。…怎奈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驰,觉得禅床便恍荡起来,身子已不在庵中。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求娶她,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她上车,自己不肯去。”

您看这一段,妙玉见到宝玉,不是脸一红,就是身上发热,这简直就是一幅小尼姑思凡图。但我喜欢,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反倒觉得将妙玉写活了,因为她本来就是林黛玉,跟黛玉有着一样的心思,尘缘未断,六根未尽。如果妙玉端的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红楼梦》和妙玉都将了无生趣。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样,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迷也就迎刃而解了,那就是林黛玉为何不吃妙玉的醋?要知道,黛玉可是个醋坛子哦,她吃薛宝钗的醋,她吃史湘云的醋,但就是不吃妙玉的醋!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茶,妙玉拿出国宝级的古玩茶具给宝钗和黛玉斟茶,却将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斟给宝玉。一个姑娘(虽说是小尼姑)将自己平时用的茶杯给一个男人用,这说明了什么?而林黛玉居然视而不见,这又说明了什么?而在第五十回芦雪庵联诗,李纨罚宝玉到栊翠庵折红梅,众人都说罚得又雅又有趣,而黛玉的一句话更是妙不可言。李纨命人好好跟着,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

这里的意思有些朦胧,可能是因为“槛外人”与“槛内人”的相会有“外人”在场略显滞碍,但黛玉的回答却是惊世骇俗,这分明就是创造一个机会让宝玉与妙玉单独相处!黛玉明知道妙玉对宝玉有那一层想法,为何还这样说呢?其实很简单,因为黛玉与妙玉本是一块玉,在曹雪芹的潜意识里一直是当作一个人写的,难不成自己吃自己的醋?

在第七十六回的中秋夜又联了一次诗,凹晶馆联诗,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大观园已经不是从前的大观园了,贾府已经式微,颓败凄凉,开夜宴都有了悲音。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史湘云和林黛玉的这一上一下是我最欣赏的两诗句,而每一次读起,却让我不寒而栗,似秋风起,从心凉透,一点一滴都成冰。“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妙玉来了。妙玉的到来终结了大观园的诗会,也让黛玉和妙玉的灵魂合而为一,相互欣赏着熟悉的陌生,和陌生的熟悉,彼此的心底一定在轻唤着:“这就是你,…”,“哦,原来…”所以,在前八十回中,黛玉与妙玉一直是平行地走着,没有冲突,没有纠缠,相似的境遇,相似的心情,相似的心路历程,让我们有幸品味着不一样的林黛玉。

至于结局,已经不是很重要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玉带林中挂”已是奢望,大厦已倾,玉面蒙尘,陷淖污泥,那是一定的了,不管是被强人所掳,还是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人枯骨,终是冤孽,我辈读到此处,喟然一叹也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