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

时间:2023-05-29 18:17: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

第1篇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

[中图分类号] R446.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b)-064-02

Laboratory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78 cases of multiple myeloma

HUANG Cuibo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he National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umous Region, Nanning 53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 (IFE), 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and immunoglobulin assay in the mutiple myeloma (MM). Methods: Serum sample from 78 patients with MM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by IFE, 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and immunoglobulin assay. Results: 78 patients with MM of IFE were positive. M belt appeared in 72 serum samples, in which IgG, IgA, IgM, free light chain and double chain type were 52.6%,29.5%,1.3%,15.1% and 2.5%. The major M protein of IgG and IgA was κ type and 12 patients with renal insufficiency were subject to λ type. Content of immunoglobulin and light chain type increased obviously, accompanying with else abnormal component. Conclusion: Serum protein 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 can be valuable to the diagnosis of MM with accurate type for M protein, good specificity, high sensibility, at the same time decrease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Key words] Multiple myeloma; 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 Immunoglobulin; 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M蛋白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特征之一,它是由单细胞系浆细胞株所合成的单一免疫球蛋白,免疫固定电泳(IFE)是免疫球蛋白增殖病鉴定的一项新技术,它包括琼脂凝胶电泳和免疫沉淀两个过程的操作,它能对M蛋白进行准确分型和鉴定。笔者将7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测定,现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8例,按WHO制订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54例,女24例;男女比例为2.25∶1;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83岁,中位年龄57岁。其中12例以肾功能不全入院,后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1.2 方法

①血清蛋白电泳:采用法国Sebia Hydrasys全自动电泳分析系统进行电泳和扫描。②免疫固定电泳:采用法国Sebia Hydrasys全自动电泳分析系统及原装配套试剂盒,取按操作规程稀释的患者血清10 μl加入点样梳内,经琼脂糖凝胶板电泳后,在每份样本的6个泳道上分别加入抗IgG,抗IgA,抗IgM,抗KAP,抗LAM血清10.5 μl。孵育,固定,沉淀蛋白,吸去多余的血清,干燥,酸紫染色,脱色,烘干,观察结果。③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采用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BN2特种蛋白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盒,利用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

2 结果

78例多发性骨髓瘤分型结果:IgG占52.6%,IgA占29.5%,IgM占1.3%,游离轻链型占15.1%,其中IgG,IgA型以κ型为主。首诊以肾功能不全入院的12例患者中,IgG λ型6例,IgA λ型3例,IgG κ型2例,LAM型1例,λ型占了75%。

78例多发性骨髓瘤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出率均为100.0%,血清蛋白电泳的检出率为92.3%,其中IgA 和轻链型血清蛋白检出率分别为82.0%和63.0%。因此免疫固定电泳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蛋白电泳。

各型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球蛋白定量结果见表1。表1显示同型的免疫球蛋白显著升高。

表1 各型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球蛋白定量结果(mg/dl)

Tab.1Quantitative results of various types of multiple myeloma immunoglobulin (mg/dl)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有逐渐上升趋势,其免疫学特征表现为血清及尿中出现M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明显降低。增生的浆细胞浸润及其所生成的产物可引起一系列器官功能障碍,临床多有骨痛、溶骨损害、贫血、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等表现[1]。患者多以骨痛、肾病等继发病就诊,常被误诊为骨折、肾小球肾炎等疾病。据不同医院统计资料分析,误诊率可达54.00%~69.11%[2]。在我院确认的78例多发性骨髓瘤中,其中12例是以肾功能不全入院,3例是以骨折入院后经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测定及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在这12例以肾功能不全入院的患者中,9例是λ型占75%。多发性骨髓瘤中,λ链肾损害发生率高于κ链,所有尿中排泌本-周蛋白的患者均发展至肾损害[3],本组实验与文献报道一致。因此对肾功能不全者应做免疫固定电泳检测以避免误诊或漏诊,同时对免疫固定电泳为λ型的患者应密切关注其肾脏功能的损伤。

血清蛋白电泳虽然具有简单、快速、经济的优点,但在多发性骨髓瘤出现M蛋白早期或非恶性单克隆γ球蛋白增多时,多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常不减低,单克隆性蛋白因含量低,在血清蛋白电泳中M蛋白峰弱或隐含于正常β或γ区带而被忽略。另外轻链病和重链病的M成分在蛋白电泳图上通常不明显,在血清蛋白电泳中不一定出现M带,易造成漏诊,此时应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因免疫固定电泳灵敏度为0.5~1.5 g/L,其灵敏度高于血清蛋白电泳。在本组实验中,血清蛋白电泳检出率为92.3%,其中轻链型检出率仅占63.0%,IgA型检出率为82.0%,免疫固定电泳检出率均为100.0%,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蛋白电泳,而且免疫固定电泳能对M蛋白进行准确分型。M蛋白的分型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不同的免疫球蛋白类型会出现不相同的临床结果[4]。免疫固定电泳能有效地减少漏诊,同时能快速地为临床提供确诊依据。

多发性骨髓瘤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是均一的单克隆性,呈同一型、同一亚型、同一基因型。恶性浆细胞的增生,抑制正常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因此M蛋白所属免疫球蛋白显著增高(大多在30 g/L以上)[5]。由表1可知,不同类型的多发性骨髓瘤中,同型的免疫球蛋白明显升高,其他各种免疫球蛋白正常或相对降低。M蛋白的数量反映肿瘤容量的大小和单克隆增生的程度,而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有助于确定M蛋白的类别及数量。因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对M带准确分型后,测定免疫球蛋白含量有助于临床观察疗效。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是一种特异、灵敏及分辨率高的快速分离及鉴别单克隆蛋白的方法,它具有比骨髓细胞学检查更简单、快速的优势。因此免疫固定电泳是快速鉴别与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最理想的方法,同时免疫球蛋白的测定能进一步印证分型结果,并能给临床观察疗效提供有利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杨志才,高玉杰,张春明,等.多发性骨髓瘤血清蛋白电泳与免疫分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5,26(1):34-35,38.

[2]Kyle RA, child JA, Anderson K.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monoclonal gammopathies, multiple myeloma and related disorders: a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Mycloma Working Group [J]. Br J Haematol,2003,121(5):749-757.

[3]Knudsen LM, Hippe E, Hjorth M, et al. Real function in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a demographic study of 1353 patients, The Norclic Myeloman study Group [J]. Eur J Hoematol,1994,53(4):207-212.

[4]Klouche M, Bradwell AR, Wilhelm D, et al. Subclass typing of IgG paraproteins by 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 [J]. Clin Chem,1995,41(10):1475-1479.

第2篇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固定电泳技术;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行疾病,主要特征为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并且分泌出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由于本病起病较为隐匿,病情进展缓慢,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多样,早期诊断难度较大。既往对本病的诊断多采用X线、骨髓细胞学、血清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等,但特异性较差,极易误诊或漏诊[2]。本研究分析了免疫固定电泳技术(IFE)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经IFE试验未阳性的门诊或住院患者92例,其中,男58例,女34例,年龄在34-85岁之间,平均为(59.3±4.2)岁。

1.2 仪器与试剂

以美国Beckman公司提供的MMAGE型双光径免疫分析仪以及Beckman公司生产的配套试剂做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以及轻链定量测定。采用美国Helena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快速电泳分析系统以及配套试剂作血清蛋白电泳以及免疫固定电泳检测。

1.3 方法

患者均晨取空腹静脉血,常规在2500r/min转速下离心5min分离血清,并置于-20℃下保存待检。血清标本置于蛋白分析仪上进行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并以速率散射比浊法对IgA、IgG、IgM、λ轻链以及κ轻链检测。然后取血清标本17μl点滴在琼脂板上,常规电泳-分离-干燥-染色-脱色-烘干后,进行血清蛋白电泳扫描。取同一份血清标本加入生理盐水适当稀释后,取17μl点滴在琼脂板上的6个位置,并利用电泳分开不同电荷的血清蛋白质,然后将IgA、IgG、IgM、λ以及κ的抗血清加入至5条不同的电泳区带内。对琼脂板进行孵育处理10min,然后将多余抗血清吸除,并将其烘干。固定蛋白以后,以洗脱液对电泳胶进行漂洗以便将未结合的蛋白去除,使抗原抗体复合物保留在琼脂板上,然后再进行染色-脱色-烘干,使得蛋白质电泳参考模式以及抗原抗体沉淀区带均被氨基酸黑染,然后进行扫描观测。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蛋白电泳与IFE检测结果

本组92例患者的血清标本经血清蛋白电泳显示,78份(84.78%)存在M蛋白,其中,52例分布在γ带区,25例分布在β带区,1例α区。IFE检测显示各型表现为浓染锐利且均匀、致密的蛋白带,检出率达100%。

2.2 血清蛋白电泳与IFE检出率比较

除κ型外,IFE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蛋白电泳的检出率(P<0.05),详见表1。

表1 血清蛋白电泳与IFE检出率比较[n(%)]

方法

免疫分型

IgG(n=50)

IgA(n=21)

IgM(n=5)

κ型(n=4)

λ型(n=12)

血清蛋白电泳

45(90.00)

17(80.95)

3(60.00)

4(100.00)

9(75.00)

IFE

50(100.00)

21(100.00)

5(100.00)

4(100.00)

12(100.00)

3 讨论

发生多发性脊髓瘤后,脊髓中的克隆性浆细胞呈现异常增生,并可分泌出M蛋白。临床研究表明,多发性脊髓瘤患者中有90%以上可检出血清M蛋白,这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3]。

IFE技术是一种利用单价特异性抗体作用,并通过免疫固定作用而检血清蛋白电泳中的各个单克隆区带,从而鉴别M蛋白的类型。目前,临床研究证实,IFE能够鉴别各类Ig以及其轻链并准确分型,克服了传统血清蛋白电泳法的局限性,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对于多克隆Ig正常或者异常增多并合并单克隆Ig、临床治疗以后、双克隆M蛋白病种的诊断具有显著优势[4]。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蛋白电泳对于M蛋白的检出率为84.78%,主要分布在M带区以及β带区,而经IFE检查的检出率达100%,两者差异显著。在各免疫分型的检出率方面,IFE对于IgA 、IgG、IgM以及λ型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血清蛋白电泳法。提示IFE较传统血清蛋白电泳法更为准确、敏感,对于较少的单克隆成分仍可准确检出,对于多发性脊髓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鲁真真,栾芳,鞠瑛等.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2):125-128.

[2] 姚红,吴亚楠.免疫固定电泳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4,(1):91-92.

第3篇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固定电泳检查;临床效果

多发性骨髓瘤,简称MM(multiplemyeloma),是肿瘤科临床上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浆细胞造血系统肿瘤[1]。它的发病人群主要是中老年群体,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骨痛、贫血、病例骨折、骨骼变形、肾脏病变、出血、感染以及肝、肾、脾、淋巴等组织器官的病变[2]。多发性骨髓瘤对患者的健康安全和日常生活危害极大,且发病早期大部分无明显的体征症状,容易导致漏诊、误诊的发生[3]。本文选择2011年01月~2015年01月以来,我院肿瘤科收治的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他们分别采用超血清蛋白电泳检查、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查以及免疫固定电泳检查进行临床诊断,并统计、分析和比较患者临床诊断的情况和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1年01月~2015年01月,在我院肿瘤科进行就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8例。患者的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是(56.2±5.7)岁;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29例。经过临床病理诊断,48例患者均属于多发性骨髓瘤,且不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无家族病史、药物过敏史等,并且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性不大,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48例患者均在清晨进行常规空腹静脉采血,并在进行血清分离后将血样在-20℃中保存。

1.2.1血清蛋白电泳检查 在琼脂糖凝胶板上对10 μl血清标本进行常规处理,并利用全自动电泳系统(HYDRASYS LC,法国Sebia)进行实验,结果扫描。

1.2.2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查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Cou1terAU5800,美国)对血样进行常规的定量检测。

1.2.3免疫固定电泳检查采用全自动电泳系统(HYDRASYS LC,法国Sebia)对轻链、IgA、IgG等进行重链免疫电泳处理,而后进行常规扫描鉴别。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SPSS 16.0对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三种临床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和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并采用χ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若差异值P

2结果

2.1患者三种方法的临床诊断情况分析 统计学比较显示,48例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其血清蛋白电泳检查的检出率为54.17%(26/48),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查的检出率为64.58%(21/48),免疫固定电泳检查的检出率为100.0%(48/48),免疫固定电泳检查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检查方法,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患者免疫固定电泳检查的分型情况分析 临床对比分析显示,48例患者经过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得出,轻链型患者16.67%,IgG型患者64.58%,IgA型患者18.75%,IgG型明显多于其他两种分型,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临床特征就是浆细胞恶性增生,而这一过程中会产生M蛋白,即是一种单克隆的结构均一的免疫球蛋白,且不同病症分型的多发性骨髓瘤在M蛋白的位置显示上也存在明显差异[4]。因此,M蛋白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临床指标之一。临床上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传统诊断方法主要为血清蛋白电泳检查和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查等。近些年来,随着临床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单克隆M蛋白的临床检查也取得了较大的技术进步[5]。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就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专门用于M蛋白鉴别的临床检测技术,它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能够对M蛋白进行快速的分离和鉴别,因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检查中,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6]。本次随机择选的4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其免疫固定电泳检查的检出率达到了100.0%,均明显高于血清蛋白电泳检查(54.17%)和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查(64.58%),两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由此可见,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免疫固定电泳检查的临床检出率高,且能够准确、具体的对患者病情进行分型,因此,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鲁真真,牛登冉,李婷娜,等.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02):125-128.

[2]王育芳,王佳丽,马顺高.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05):577-579.

[3]胡瑛,秦庆,于增国.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11):68-69.

[4]许育丹,梁敏文,邓林友,等.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诊断应用[J].热带医学杂志,2014,14(11):1462-1464.

第4篇

【摘 要】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病种及误诊原因,降低误诊率。方法:收集丹东市中心医院血液科自2000年以来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48例中,选取其中首诊为其他疾病的23例,对初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首诊误诊率为48%,误诊疾病主要有骨关节病、贫血、肾炎、感染、神经病变及心脏病等。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率极高,加强对此病的认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骨髓象、免疫电泳、影像学检查等,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误诊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多发于50-60岁之间的成年人。其临床特征为骨髓中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质破坏,血清中出现单克隆球蛋白,尿中出现本-周蛋白,最后导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由于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和浸润范围不一,合成分泌异常免疫球蛋白多寡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很容易误诊。现将丹东市中心医院2000年以来收治多发性骨髓瘤48例中,首诊为其他疾病的23例的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3例误诊病例均经骨髓穿刺及免疫电泳检查,符合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35-72岁,平均53岁。其中首发症状为骨痛9例,贫血及出血4例,肾功能损害3例,发热、咳嗽2例,坐骨神经痛2例,截瘫2例,心衰1例。

2.误诊病种分析。①骨痛是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的症状,骨骼疼痛是多发性骨髓瘤早期和临床主要症状,发生率占75%,其中以腰骶痛最常见,占70%。其发病机制是骨髓瘤细胞可浸润并分泌破骨细胞激素,造成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溶解增加,而不伴新骨形成的增加,导致溶骨性损害,引起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及病理性骨折。本组以骨痛为首发症状而就诊9例患者,其中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3例,误诊为骨转移癌2例,误诊外伤骨折2例,误诊为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症2例。②贫血、出血可为首发症状,也可在疾病的进程中发生,其发生机制与瘤细胞侵犯红骨髓、血小板减少及凝血障碍等有关。本组初诊时误诊为缺铁性贫血2例,血小板减少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③肾功能损害是重要表现之一。主要表现有蛋白尿、管型尿或肾功能不全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本-周蛋白沉积,导致肾小管细胞变性,加之高血钙引起多尿,高尿酸导致尿酸性肾病等原因。本组病例误诊为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3例。④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各种感染的发生率在50%以上。其发病机制是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造成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减少,同时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导致感染。本组误诊肺炎2例。⑤多发性骨髓瘤可有神经系统损害,据报道其发生率在40%-60%。主要是由于肿瘤的浸润,导致脊髓或周围神经的压迫症状。临床表现为神经根痛、截瘫、发作性晕厥、肢体进行性对称性感觉运动障碍等。本组误诊为坐骨神经痛2例, 脊髓肿瘤2例。⑥多发性骨髓瘤可表现为高粘滞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血浆蛋白异常可使血液粘滞性过高,引起血流缓慢、组织淤血和缺氧,在视网膜、中枢神经核心血管系统尤为显著,可表现有头昏、眼花、耳鸣、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衰等。本组误诊为心脏病1例。

二、讨论

1.多发性骨髓瘤起病隐匿,临床前期可长达数年至20余年。部分病人长期无症状,骨髓浆细胞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31-636.

[2]李宁静,李宏然,赵相印等.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探讨(附2547例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1995,17(1):43-44.等

第5篇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沙利度胺;低剂量;化疗

[中图分类号] R7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4-0073-03

Clinical efficacy of low dose thalidomide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

CHU Xiaoli LI Duo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Shenya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Shenyang 11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ow-dose thalidomide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3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table: 2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27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namely VAD chemotherapy.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ieved low-dose thalidomide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The clinical efficacy,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overall survival(OS) and adverse eve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Multiple myeloma; Thalidomide; Low-dose; Chemotherapy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的浆细胞克隆性疾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患者以贫血、低热、肾功能不全、溶骨性病变及血钙升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与女性比较,男性所占比例更高,在血液系统肿瘤中多发性骨髓瘤高居第2位[1]。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呈现增高的趋势[2]。由于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比较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是疾病晚期,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仍然为化疗,以达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但传统化疗方案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低,易复发[3]。本研究对我院2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5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标准:符合《内科学》中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4],且经临床、骨髓细胞学、血清M蛋白、X线及CT或MRI等检查确诊。排除标准:符合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及复发标准,接受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时间超过3个疗程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中断治疗,疗效不能评价的患者。本次研究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81岁,平均(60.3±11.6)岁;免疫分型:IgG型14例,IgA型9例,轻链型3例;临床分期:ⅡA期16例,ⅢA期7例,ⅢB期3例。观察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80岁,平均(60.9±12.8)岁;免疫分型:IgG型13例,IgA型10例,轻链型4例;临床分期:ⅡA期17例,ⅢA期6例,ⅢB期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免疫分型、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传统化疗方法,即VAD化疗方案:长春新碱(国药准字 H20043326,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1 mg),0.5 mg/d,静脉滴注,1次/d,共4 d;阿霉素(国药准字H14023143,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10 mg),10 mg/d,静脉滴注,1次/d,共4 d;地塞米松(国药准字20060779,海南通用康力制药有限公司,5 mg),40 mg/d,静脉滴注,1次/d,1个疗程28 d。观察组使用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常规化疗方案的药物、剂量及使用方法均与对照组相同,此外,口服沙利度胺(国药准字H32026130,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50 mg),每天1次,每晚顿服,起始剂量100 mg/d,连续使用1~4周,以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周增加剂量50 mg,最大剂量不超过200 mg/d并维持治疗,持续3个月以上,整个疗程6个月,两组均在治疗6个月后评价两组的疗效,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如不能耐受则停药。

1.3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效三个等级,其中血清和尿M蛋白免疫固定电泳均为阴性,软组织细胞瘤消失,骨髓内浆细胞不高于5%为完全缓解;血清M蛋白量比治疗前明显减少且程度不低于50%,或者24 h尿M蛋白降低且程度不低于90%,浆细胞肿瘤两个最大直径的乘积明显降低超过50%为部分缓解;达不到部分缓解为无效。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5]。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期(OS)、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正态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后PFS和OS比较

观察组PFS、OS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嗜睡、便秘、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病变等,经对症处理后均明显改善,患者可耐受,不影响治疗。无Ⅲ°~Ⅳ°毒副作用,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89%(24/27),其中白细胞减少2例,嗜睡3例,胃肠道反应6例,便秘9例,末梢神经病变4例,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46%(23/26),其中白细胞减少1例,嗜睡4例,胃肠道反应5例,便秘8例,末梢神经病变5例,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5)。

3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骨髓内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血液疾病,化疗为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方法,MP、M2、VAD等为常见的化疗方案。但是传统的化疗方案只能使部分患者获得缓解,在延长MM患者生存期方面效果并不理想,采用自体干细胞移植相关死亡率较高;中老年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好发人群,对于60岁以上全身条件差的该类患者不适宜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此外,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不宜行干细胞移植。由于化疗后有较高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最终导致耐药性的产生,靶向药物的出现使MM的治疗获得突破性进展[6-8]。

沙利度胺是谷氨酸衍生物,即N-(2,6-二氧代-3-哌啶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由德国Chemie Grunenthal GmbH制药公司最早研制而成,在妇女早孕反应的治疗方面广泛应用[9]。近年来,研究发现该药物除了可减轻早孕反应外,还可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刘小兰等[10]收集1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使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或VAD治疗,结果表明,患者部分缓解5例,进步4例,总有效率为81.8%,故认为小剂量沙利度胺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沙利度胺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抵御T淋巴细胞;通过影响细胞表面黏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改变瘤细胞的生存环境[11]。沙利度胺为血管生成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抗血管新生作用,使VEGF的血浓度降低,瘤细胞的血液供应减少,瘤细胞繁殖降低[12];可直接抑制骨髓瘤细胞及基质细胞的繁殖,抑制IL-6、IL-1β、IL-10、TNF-α等促进骨髓瘤细胞生长和生存的细胞因子的分泌或能使其生物活性降低[1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更高(P0.05)。说明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更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便秘、嗜睡、恶心、末梢神经炎等为沙利度胺治疗后患者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以往的研究认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大剂量的沙利度胺治疗收到的效果会更好,即每天沙利度胺的使用剂量达到600~800 mg,但是种治疗方法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导致中断或放弃治疗。本次研究中沙利度胺治疗的开始使用剂量为100 mg/d,最大剂量为200 mg/d,研究发现,使用该剂量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便秘、胃肠道反应、嗜睡等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好转,不影响治疗,患者的耐受性更好。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增加药物的使用剂量时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加大,且不应超过最大的使用剂量,以免患者不能耐受[14,15]。观察组PFS、OS与对照组比较更长(P

总之,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确切,可有效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并未增加不良反应,患者更易于接受,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康思静,于锦香,高然,等. 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6):681-683.

[2] 李俊峰,李利平. 改良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2例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6):167-168.

[3] 刘,陈丽梅. 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和传统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比较[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13(4):18-20.

[4]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31.

[5] 朱晖,习羽,闫业军.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评估[J]. 医学综述,2013,19(17):3209-3210.

[6] 陈思言.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7):124-126.

[7] 郭宗明,罗文达,陈葆国,等. 沙利度胺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对血浆IL-6的影响[J]. 医药导报,2006, 25(11):1169-1170.

[8] 洪莉. 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5):53-54.

[9] 郑秀霞,王承党. 沙利度胺的药理特点及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J]. 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31(3):153-156.

[10] 刘小兰,黄爱英,胡孟泉,等. 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J]. 江西医药,2010,45(1):40-41.

[11] 刘文霞,何涛,王涛,等. 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对比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0):110.

[12] 王淑华,唐密.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67.

[13] 马红玲. 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1):53-54.

[14] 宋超英,施丹,卞锦国,等. VAD方案联合低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分析[J]. 海南t学,2016, 27(4):617-619.

第6篇

[关键词] 骨髓瘤性胸腔积液;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瘤;髓外浸润

[中图分类号] R7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7(c)-0177-04

[Abstract] Multiple myeloma can appear marrow infiltration, but rare involving the pleural cavity, appear myeloma pleural effusion. This article retrospectively reviews the medical records of 3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myelomatous pleural effusion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3 in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2 patients of our cases are IgA subtype and showed clinical aggressive characteristics. Chemotherapy turned out useless, and the 2 patients are death for pulmonary infection. 1 patient has no secretory type, pleural effusion is the first symptom, and loss to follow-up. Recent decade literature reviews show myeloma pleural effusion dominance of IgG and IgA subtypes. Pleural fluid exist in single thorax or bilateral. Pleural effusion appear in progressive stage of myeloma disease, part of patients take pleural effusion as the first symptoms. This disease shows clinical deterioration and poor prognosis. The media survival perio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myelomatous pleural effusion is less than one year.

[Key words] Myelomatous pleural effusion; Multiple myeloma; Plasmacytomal; Extramedullary infiltration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可出现髓外浸润,但恶性胸腔积液较为罕见。笔者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住院患者61例,发现骨髓瘤性胸腔积液患者3例。现将3例多发性骨髓瘤性胸腔积液的患者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这种少见的胸腔积液类型的认识。

1 病例资料

病例1:53岁女性,因“多部位疼痛1年半,胸闷、腹痛2月”于2012年9月13日入我院。患者1年半前出现多部位疼痛,主要累及左侧季肋部、左侧腰背部、左髋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行头颅及骨盆平片见多发穿凿样骨破坏。全身骨扫描提示左侧第3前肋、第7后肋、L2椎体多发异常现象。免疫固定电泳见单克隆IgA-λ条带。骨髓穿刺示骨髓瘤细胞占30%。骨髓血免疫分型:4.76%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表达CD138、CD38、clamda,不表达CD45、CD19、CD27、CD28、cytokeratin、CD56、CD117cakappa、kappa、lamda,为恶性单克隆浆细胞。基因检测IgH重排(-)。尿轻链低于正常范围。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IgA-λ型Ⅲ期A。先

后给予6次化疗,评效稳定。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腹痛,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既往:6年前行胆囊切除术,无药敏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后行胸腔彩超提示双侧胸腔积液。PET-CT示胸椎前间隙及腹膜后多发致密条索影,弥漫分布,FDG摄取增高,双侧部分胸膜FDG摄取增高,双侧胸腔积液,盆腔少量积液。胸水常规示黄色微混浊液体,白细胞1250个/mL,单核细胞70%,多核细胞30%,黎氏蛋白定性阳性。胸水生化:LDH 1270 U/L,GLU 27 mg/dL,TP 1749 mg/dL,ADA 49 U/L,CL 630 mg/dL。胸水细胞病理学检查见到大量异常细胞。尿轻链未见异常。骨髓常规提示骨髓瘤细胞0.5%。考虑多发性骨髓瘤髓外进展。给予患者PAD方案化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012年10月1日因肺部感染加重、呼吸衰竭死亡。

病例2:53岁男性,因“右肩部疼痛1年余,喘憋10余天,发热、咳嗽、咳痰4天”于2013年4月2日入我院。患者2011年4月提重物后出现右肩部疼痛,活动障碍,外院X线片检查提示右锁骨骨折,保守治疗。2个月后右背部出现直径10 cm左右的无痛性肿块,右肩部疼痛无好转。我院胸部CT提示右侧锁骨远端、右侧第9肋溶骨性破坏,软组织肿块形成,胸部多发骨破坏。全身骨扫描提示右锁骨远端、右第6、9后肋多发显像异常,右锁骨病理性骨折。免疫球蛋白提示IgA 11.7 g/L,血KAP轻链10.7 g/L。免疫固定电泳在β区可见一条单克隆IgA-κ成分。24 h尿KAP轻链257.4 mg。右背部肿物穿刺活检病理提示骨髓瘤。骨髓穿刺浆细胞占4.5%。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浆细胞占3.81%,为克隆性异常浆细胞。染色体报告为46,XY。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IgA-κ型Ⅲ期A明确。先后化疗8次,后给予局部肿块放疗,评效为VGPR。2013年1月出现无痛性肿块,初为1 cm大小,之后逐渐增大。外院行肿物切除术,病理提示浆细胞瘤。10 d前出现喘憋,4 d前出现发热、咳嗽、咳痰,1 d前发现右髋部包块,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既往体健,无药敏史,无吸烟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入院行胸部CT发现双肺渗出性病变,右肺为主,右肺中叶肺不张,右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少量腹腔积液,胸廓多发骨质破坏。心脏彩超提示心脏右外侧壁实性肿物,心包积液9~19 mm。腹部彩超发现右肾与肝脏之间实性肿物。血IgA 21.3 g/L,κ轻链15.6 g/L,其余免疫球蛋白降低。胸水常规:黄色浑浊液体,白细胞247 个/mL,单核细胞92%,多核细胞8%,黎氏蛋白定性阳性;生化:GLU 188 mg/dL,TP 1761 mg/mL,CL 622 mg/dL,LDH 141 U/L,ADA 4 U/L。胸水行流式细胞学检查发现,41.98%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为恶性单克隆浆细胞,心包积液流式示88.4%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为恶性浆细胞。结合骨髓染色体G显带及FISH分析,考虑疾病全面进展。行VCDT方案化疗,疗效欠佳。患者心功能不全症状进行性加重,合并肺部感染,2013年6月22日因进食过程中出现误吸窒息死亡。

病例3:69岁女性,主因“胸闷、胸痛10余日,发热1周”于2013年4月2日入我院。10余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伴有左胸中下部隐痛不适,乏力。胸部CT发现双侧胸腔积液,左肺上叶尖后段胸膜下结节影,右肺中下叶膨张不全,胸椎、肋骨及胸骨内低密度灶,骨髓腔内密度增高,胸椎椎旁软组织不均匀增厚。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及糖尿病,无药敏史及吸烟、饮酒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入院后行胸腔穿刺,胸水常规:淡黄色微浑浊,白细胞计数816个/mL,其中单核细胞96%,多核细胞4%,黎氏蛋白定性阳性。生化:GLU 79 mg/dL,TP 3300 mg/dL,CL 649 mg/dL,LDH 200 U/L,ADA 10 U/L,CEA 0.55 ng/mL,AFP 1.56 ng/mL。胸水细胞学检查发现瘤细胞。胸水流式细胞学检查:84.69%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表达CD38、CD56、CD138、cλ;不表达CD27、CD28、CD117、CD20、CD19、cκ、cIgM、HLA-DR、λ、κ,为恶性单克隆浆细胞。尿轻链阴性。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未见单克隆成分。全身骨扫描提示多发骨显像异常,累及颅骨、左第5、6后肋、T11~L1椎体、右股骨粗隆、左股骨及左胫骨上端,考虑为转移性病灶。右侧胸腔行胸腔镜检查发现右侧胸壁多发结节,病理考虑浆细胞瘤可能性大。骨髓穿刺检查幼稚浆细胞占6.5%。骨髓活检髓腔内浆细胞肿瘤。最后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不分泌型Ⅲ期A型(DS分期),ISS分期Ⅰ期。2013年5月4日出院,之后患者失访,治疗及预后不详。

2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引起骨骼的溶骨性破坏,血清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抑制正常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尿中出现本周蛋白,最后导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13%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伴有髓外浸润[1],通常累及鼻腔、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脾脏、淋巴结、肺等部位,少数患者病程中可出现胸腔积液。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胸腔积液可由心肌淀粉样变性、慢性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肺栓塞等原因引起;骨髓瘤细胞直接累及胸膜导致的骨髓瘤性胸腔积液则罕见,发生率

骨髓瘤性胸腔积液以IgG型最多,其次为IgA型及IgD型[21]。骨髓瘤性胸腔积液可累及单侧胸腔出现单侧胸腔积液,亦可出现双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性质为渗出液;单侧胸腔积液的患者以左侧略为多见,但部分单侧胸腔积液患者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双侧胸腔积液。

骨髓瘤性胸腔积液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临近骨骼破坏、侵入,胸壁浆细胞瘤的扩张以及骨髓瘤直接累及胸膜有关。本文3例患者的检查结果也符合这种推测:第1例患者PET-CT检查发现胸膜FDG摄取增高,第2例及第3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同时存在胸廓多发骨质破坏,行胸腔镜检查发现右侧胸壁多发结节,这些发现均提示骨髓瘤细胞累及胸膜可能是造成骨髓瘤性胸腔积液的原因。

确诊骨髓瘤性胸腔积液可以通过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胸腔积液流式细胞学、蛋白电泳、胸膜活检等方式。通过细胞学检查在胸腔积液中找到异常浆细胞是确诊依据,但对异常细胞性质的判断存在局限性。流式细胞术通过应用DNA倍性分析联合胞质免疫球蛋白分析能有效的监测到胸腔积液内中少量的骨髓瘤细胞,并确定其单克隆属性,但费用相对偏高。骨髓瘤性胸腔积液多为血性胸腔积液,影响胸腔积液蛋白电泳检查的可靠性。胸膜活检为创伤性检查,同时不除外穿刺检查过程造成病灶播散,而且多发性骨髓瘤性胸腔积液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对这类有创检查的耐受性较低,限制了胸膜活检在临床诊断过程中的应用。

多数患者在多发性骨髓瘤疾病进展期出现胸膜腔受累进而出现骨髓瘤性胸腔积液,部分患者以骨髓瘤性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但总体预后差。对于骨髓瘤性胸腔积液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案。硼替佐米对于多发性骨髓瘤出现髓外浸润有较好的疗效,对于骨髓瘤性胸腔积液是否有效尚不明确。本文总结文献发现联合硼替佐米化疗的患者病情可取得暂时缓解[4-8],但多于随访过程中病情再次进展,并多于1年内死亡。Iannitt等[9]应用标准VD方案的同时给予胸膜腔内注射硼替佐米治疗骨髓瘤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发现胸腔积液的生长速度有所减慢,CT检查显示4个疗程结束后胸腔积液完全消失,肺内的结节性减少50%。提示胸腔内注射硼替佐米可能成为骨髓瘤性胸腔积液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相关研究较少,尚需要较多研究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Uskul等[10]报道1例骨髓瘤性胸腔积液患者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化疗3个疗程,胸水吸收,评效达CR,随访18个月仍生存。考虑该患者能达到长生存的原因可能为:髓外浸润较少,除骨髓瘤性胸腔积液外,无其他髓外受累的表现,但在以后随访过程中是否会出现病情再次进展尚不可知。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累及胸膜出现骨髓瘤性胸腔积液的发病率低,性别分布无明显差异,可于疾病进展期出现,亦可以骨髓瘤性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以IgG型最为多见,细胞病理学及流式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目前缺乏对骨髓瘤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治疗方法,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或胸腔内注射治疗可作为治疗选择。这类患者预后较差,确诊后生存期多不足1年。

[参考文献]

[1] Varettoni M,Corso A,Pica G,et al. Incidence,presenting features and outcome of extramedullary disease in multiple myeloma:a longitudinal study on 1003 consecutive patients[J]. Ann Oncol,2010,21(2):325-330.

[2] Kamble R,Wilson CS,Fassas A,et al.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of multiple myeloma: prognostic factors and outcome[J]. Leukemia and Lymphoma,2005,46(8):1137-1142.

[3] Natori K,Izumi H,Nagase D,et al. IgD myeloma indicated by plasma cell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and massive pleural effusion [J]. Ann Hematol,2008,87(7):587-589.

[4] 王敏,王立茹,陈以娟,等.多发性骨髓瘤-嗜酸细胞增多-胸腔积液[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2):142-144.

[5] 张佳佳,钟玉萍,李新,等.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胸腔积液10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9):793-794.

[6] 赵淑芬,匡|,贾秀娟.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胸腔积液1例[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0,46(1):76.

[7] Al-Farsi K,Al-Haddabi I,Al-Riyami N,et al. Myelomatous pleural effusion: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SQU Med J,2011,11(2):259-264.

[8] Manqiacavalli S,Varettoni M,Zappasodi P,et al. A striking response to bortezomib in a patient with pleural localization of multiple myeloma [J]. Leukemia Research,2009, 33(4):565-600.

[9] Iannitto E,Minardi V,Tripodo C. Use of intrapleural bortecomib in myelomatous pleural effusion[J].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2007,139(4):621-628.

[10] Uskul BT,Turker H,Emre Turan F,et al. Pleural effusion as the first sign of multiple myeloma [J]. Tuberkuloz Ve Toraks Dergisi,2008,56(4):439-442.

[11] Cho YU,Chi HS,Park CJ,et al. Myelomatous pleural effusion: a case series in a single institu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J]. Korean J Lab Med,2011,31(4):225-230.

[12] Malhotra KP,Aqrawal V,Prasad N. Myelomatous pleural effusion: a diagnostic challenge [J]. Indian Journal of Cancer,2010,47(3):351-352.

[13] Raci-Wetherbee E,Dincer HE. IgG myeloma presenting as a large mediastinal mass and pleural effusion[J]. J Bronchol Intervent Pulmonol,2012,19(1):65-67.

[14] Fekih L,Fenniche S,Hassene H,et al. Multiple myeloma presenting with multiple thoracic manifestations [J]. Indian J Chest Dis Allied Sci,2010,52(1):47-49.

[15] Nakazzato T,Suzuki K,Mihara A,et al. Refractory plasmablastic type myeloma with multiple 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s and massive myelomatous effusion: remarkabke response with a combination of thalidomide and dexamethasone [J]. Inter Med,2009,48(20):1827-1832.

[16] Chang H,Chou WC,Lee SY,et al. Myelomatous pleural effusion in a patient with plasmablastic myeloma:a case report [J]. Diagnositic Cytopathology,2009,37(3):205-207.

[17] Yokoyama T,Tanaka A,Kato S,et al. Multiple myeloma presenting initially with pleural effusion and a unique paraspinal tumor in the thorax [J]. Inter Med,2008,47(21):1917-1920.

[18] Kim YJ,Kim SJ,Min K,et al. Multiple myeloma with myelomatous pleural effusion: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Acta Haematol,2008,120(2):108-111.

[19] Attili VS,Singh VP,Sundar S,et al. Malignant myelomatous pleural effusion with good response to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J]. J Assoc Physicians India,2007,55:595-596.

[20] Ulubay G,Eyuboqlu FO,Simsek A,et al. Multiple myeloma with pleural involvement: a case report [J]. Am J Clin Oncol,2005,28(4):429-430.

第7篇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MM) β2-微球蛋白(β2-MG)

β2-微球蛋白(β2-MG)是一种低分子蛋白质,是组织相容抗原HLA的轻链结构,它是由淋巴细胞和有核细胞表面合成,然后以非共价键粘附于重链上,β2-MG和HLA分离后以游离形式存在于机体各种体液和分泌液中。正常人血清中β2-MG很低且恒定,即其值在24h内几乎没有波动,患恶性血液病时常增高,其中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浆细胞瘤及骨髓纤维化症最为明显)综合文献资料[1],提示β2-MG浓度明显升高者,多为病情恶化预后不佳,而其值低者则预后较好生存期较长。

现回顾我院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发病以来,2年多来在我院用RIA法动态观察其血清β2-MG水平,以探讨β2-MG和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发展的相关关系。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1岁,机关干部。2004年因右侧胸部肿瘤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后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IgG型,此时β2-MG为136mg/L,经过6个疗程的化疗后达到平台期。此时β2-MG降至5.2mg/L,以后每个月在我院检查,β2-MG为3.9~4.9mg/L之间波动,血常规正常,肝功正常,肾功正常。直至2007年4月23日为5.25mg/L,血常规正常,肝功、肾功正常。患者口服反应停加地塞米松后降至2.82mg/L。间隔2个月后,患者再复查β2-MG为13.2mg/L,血常规、肝功、肾功均正常。1个月后β2-MG为14.7mg/L,血常规、肝功、肾功均正常。再间隔1个月后β2-MG为30.5mg/L,此时血常规:WBC:2.8×109/L,血红蛋白:8.0g/L,肝功正常,血肌酐明显升高。患者去长春医大一院做进一步检查:骨髓中浆细胞>15%,血液中出现大量M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增高。表明患者复发,并且已出现肾衰竭,用化疗药物治疗及血液透析得到控制。

方法:于当日采静脉血2ml分离血清,4℃冰箱保存,一周内检测完毕。所用试剂由天津九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仪器采用西安二六二厂生产的γ-放射免疫计数仪。

2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克隆性恶性增生性疾病。在欧美等国家的年发病率约为4/10万人口,我国的发病率低于欧美各国,年发病率约为1/10万人口,发病年龄范围30~83岁,平均发病年龄54.7岁。多发性骨髓瘤是中、老年人群的疾病。在当代社会,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人类寿命不断延长,本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成为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2]。

2.1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目前国内大医院已经开始应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轻链(IgL)易位和特意性基因表达,以及基因表达谱(GEP)等方法,快速准确地诊断MM,这些方法还具有发表治疗和评估预后的意义。但在基层医院还达不到用这种方法诊断和评估预后。

2.2 β2-微球蛋白由淋巴细胞和有核细胞合成和分泌恶性血液病时细胞本身合成和分泌加速,其产量超过正常细胞。因此,在血液中明显增高。本文中1例患者β2-微球蛋白动态观察可以看到患者在治疗症状得到缓解即平台期时,β2-微球蛋白稳定在3.9~4.9之间。当患者复发时,β2-微球蛋白值也逐渐升高。

2.3 β2-微球蛋白水平是反映瘤细胞总量最重要的指标大量研究文献报道[2],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表明骨髓瘤细胞增殖快和瘤细胞总量增加,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预后不良。在本文中也得到证实。

2.4 β2-MG检测应用放免方法检测血液中的β2-微球蛋白定量,方法简单易行在基层医院对恶性血液病的诊断、疗效及预后的评价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VAD方案;PCD方案;临床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9.125

为进一步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法, 本院选取35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关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1], 经X线和骨髓检查明确诊断;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16例)。对照组中男11例, 女8例, 平均年龄(57.6±4.3)岁, 病程分期:Ⅰ期11例, Ⅱ期5例, Ⅲ期3例;观察组中男10例, 女6例, 平均年龄(57.2±4.4)岁, 病程分期:Ⅰ期10例, Ⅱ期4例, Ⅲ期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VAD方案治疗:第1~4天给予患者0.4 mg/d长春新碱、15 mg/(m2・d)阿霉素均持续性静脉泵入, 同时于第1~4、9~12、17~20天口服20 mg/(m2・d)地塞米松。观察组采用PCD方案治疗:于第1、4、8、11天给予患者1.1~1.3 mg/(m2・d)硼替佐米行皮下注射, 400 mg/(m2・d)环磷酰胺行静脉注射, 同时于第1、2、4、5、8、9、11、12天给予患者40 mg/d地塞米松行静脉注射, 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4周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 主要临床指标包括:骨髓瘤细胞、血红蛋白、M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等。

1. 4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CR):血清和尿M蛋白免疫固定电泳显示阴性, 软组织浆细胞消失, 骨病变范围和数量无增加;部分缓解(PR):血清M蛋白水平下降≥50%, 病变范围和数量无增加, 软组织浆细胞瘤缩小≥50%;稳定(SD):血清M蛋白水平下降25%~49%, 软组织浆细胞瘤缩小25%~49%;进展(PD):血清M蛋白水平上升>25%基线水平, 软组织浆细胞瘤体积增大或出现新病灶。治疗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中CR 9例, PR 6例, SD 1例, PD 0例, 治疗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中CR 8例, PR 6例, SD 4例, PD 1例, 治疗有效率为73.7%;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2. 2 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骨髓瘤细胞为(35.2± 10.8)×10-2 μg/ml, 血红蛋白为(67.7±12.2)g/L, M蛋白为(52.1± 13.3)×10-2 μg/ml, β2-微球蛋白(8499±810.2)μg/L;对照组患者骨髓瘤细胞为(35.4±11.3)×10-2 μg/ml, 血红蛋白为(67.5± 11.4)g/L, M蛋白为(52.7±13.0)×10-2 μg/ml, β2-微球蛋白(8516±814.5)μg/L;两组患者骨髓瘤细胞、血红蛋白、M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等各项临床指标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髓瘤细胞为(12.8±5.1)×10-2 μg/ml, 血红蛋白为(113.4±16.7)g/L, M蛋白为(22.1±8.7)×10-2 μg/ml, β2-微球蛋白(2341.5±674.2)μg/L;对照组患者骨髓瘤细胞为(24.9±6.8)×10-2 μg/ml, 血红蛋白为(86.3±14.2)g/L, M蛋白为(31.6±7.7)×10-2 μg/ml, β2-微球蛋白(4415.3±859.7)μg/L;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浆细胞病, 其肿瘤细胞多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 而浆细胞则属于B淋巴细胞发育至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 故可将其归入B淋巴细胞淋巴瘤范围[2], 也称为浆细胞骨髓瘤或浆细胞瘤等;多发性骨髓瘤起病较缓慢, 一般可表现为骨骼变形、贫血、出血、骨痛、肾脏病变、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症状以及高钙血症等症状, 且患者常伴发高钙血症、贫血、多发性溶骨性损害以及肾脏损害等, 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临床中多发性骨髓瘤多采用化疗治疗, 主要治疗方案有VAD和PCD两种, VAD方案中包括长春新碱、阿霉素以及地塞米松等药物, 长春新碱抗肿瘤作用良好, 用于临床化疗与其他化疗药物同时服用, 可提升免疫, 同时刺激骨髓, 恢复骨髓造血功能。阿霉素是一种抗肿瘤抗生素, 抗瘤谱较广, 可抑制RNA和DNA合成, 对RNA抑制作用最强, 属于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对各种生长周期的肿瘤细胞都具有杀灭作用;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 对垂体-肾上腺抑制作用较强, 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等效用。PCD方案中包括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以及环磷酰胺等药物, 经多项体外试验证明硼替佐米对多种类型的癌细胞具有细胞毒性, 能够延迟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在内的肿瘤生长, 治疗有效率高;环磷酰胺是一种双功能烷化剂和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可干扰DNA和RNA功能, 且本品可与DNA发生交叉联结, 抑制DNA合成, 具有显著免疫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法, 本院选取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VAD方案和PCD方案治疗进行临床研究, 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骨髓瘤细胞、血红蛋白、M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等各项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多发性骨髓瘤采用PCD方案, 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 各项临床指标得到显著改善, 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孙照勇, 张海波, 李烁, 等. 多发性骨髓瘤多种磁共振成像序列图像质量的比较.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5, 37(1):50-54.

第9篇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6月因肾脏损伤就诊于我院患者100例,均通过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对体内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男58例,女42例;年龄23~69岁,平均547岁。研究组50例患有不同亚型骨髓瘤,其中IgA型骨髓瘤13例,IgG型骨髓瘤30例,IgM型骨髓瘤3例,IgD型骨髓瘤2例,к轻链型3例,λ轻链型1例,不分泌型1例。

仪器和试剂:采用Helena公司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仪-H YDRAGEL PROTEIN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所用试剂有化琼脂糖凝胶、样本稀释液、半干式缓冲条、抗5种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和2种轻链的单克隆抗体、01%的冰醋酸脱色液、酸性结晶紫染液、枸橼酸钠洗液等。

方法:免疫固定电泳分离,抽取患者静脉血并分离出血清,分别按1:3及1:6的比例用稀释液将所有患者的血清稀释,利用Helena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仪进行分离、抗体结合、染色及脱色和干燥等步骤,之后对所获溶胶进行扫描并利用专用软件进行分析。

统计学处理:本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相关性分析采用X2检验进行。其中当P<005时认为进行比较的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1时差异极为显著,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结果

除不分泌型骨髓瘤外,免疫固定电泳检测的正确率100%,实际正确率98%。对照组均未出现单克隆抗体克隆带,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之间具有的差异显著,P<001,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单克隆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

讨论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是一种通过测定单克隆抗体检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方法,具有敏感、准确、快速的优点[2]。该方法的标志性蛋白为免疫球蛋白,由于电泳快慢受带电量及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同单克隆抗体泳动速度相同,而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电泳图谱中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并且所形成条带的浓密程度、宽窄及颜色深浅之间具有较大差异。研究表明[3],电泳技术与免疫固定技术结合时可有效检测血清中单克隆存在,并可在一定程度反应其含量,具有灵敏性高级特异性高的特点。另外,应用结晶紫进行染色后可增加检出率,即便是含量很少的单克隆抗体成分亦可被检出。因此,使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增加了疾病治疗的有效率。

MM是[2]一种恶性肿瘤,由浆细胞克隆增生形成。多发性骨髓瘤发展至一定阶段时可继发肾脏损害从而形成骨髓瘤肾病,其常见临床表现有急性肾衰、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功能不全、慢性肾衰及全身性骨痛,感染、高钙血症、贫血以及出血倾向等。但是由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与浆细胞恶性增生的程度及浸润范围有关,再临床诊断中易造成误诊,使患者丧失良好的治疗时机,延误病情。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存在严重障碍,若进行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仅可见到一种免疫球蛋白的增高,其他免疫球蛋白常降低[4],然而应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可以克服该缺陷。另外由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类型不同,可分为IgA、IgG、IgM及IgD及轻链型5种类型[4]。经免疫固定电泳技术不同类型球蛋白分别位于不同位置形成不同的条带,这有助于对疾病的分型及对疾病预后进行判断。研究表明[1],不同类型骨髓瘤患者应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时效果不同,应用该方法对骨髓瘤进行分型后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保证有限医疗资源作用的发挥,减轻患者痛苦,部分患者在早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后可取的积极的治疗效果。

本组研究结果证明应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进行骨髓路的检测时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铁成,秦庆,杨小云,等.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22(2):68-69.

2李玉珠,史敦云.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12):136-138.

第10篇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益肾活血饮沙利度胺VEGF

多发性骨髓瘤为恶性浆细胞疾病,属于血液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以贫血、骨痛、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骨髓瘤细胞容易产生耐药导致疾病难治及复发,化疗或骨髓移植乃至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均有限,中位生存期为3年。研究表明,骨髓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升高,与疾病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相关。笔者应用益肾活血饮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5例为本院2004年~2007年住院及门诊患者,均符合《血液病的诊断和疗效标准》[1]中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拒绝或不具备条件进行化疗及干细胞移植,心肝肾功能正常。排除病情危重,不配合治疗。25例均为复治者,既往曾用MP(马法兰、泼尼松)和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等不同方案多疗程化疗但未缓解或缓解后复发。按3∶2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62~78岁,中位年龄67岁;病程9个月~2年,中位病程13个月;IgG型11例,IgA型4例;Ⅱ期2例,Ⅲ期13例。西药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59~79岁,中位年龄68岁;病程10个月~2年,中位病程14个月;IgG型7例,IgA型3例;Ⅱ期1例,Ⅲ期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相关标准拟定。中西医结合组15例中肾虚血瘀型13例,肾虚湿热型2例。

2治疗方法

西药组给予沙利度胺1次100mg,1天1次,晚上口服;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肾活血饮加减。组方:羊藿30~45g,补骨脂20~30g,黄芪20~30g,田七10g,甘草6g。肾虚血瘀型患者服用基础方,肾虚湿热型患者基础方加知母、黄柏各10g。1天1剂,水煎分2次服,共6个月。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观察临床表现变化,血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血清钙、蛋白电泳、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简称M蛋白)、骨髓象,常规头颅、胸部和骨盆X线摄片。

VEGF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VEGF测定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文献[1]的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症状消失,M蛋白消失,骨髓象及其他指标正常,溶骨病变没有发展。部分缓解:M蛋白下降>50%,溶骨病变没有发展。进展:M蛋白增加>25%,增加的绝对值>5g/L,骨穿浆细胞数增加>25%,同时增加的绝对值>0.1。稳定:未达部分缓解,但也不符合进展者。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率加部分缓解率。

3.2临床疗效中西医结合组15例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4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60%;随访1年以上,失访3例,6个月内复发1例,生存超过2年2例。西药组10例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1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40%;随访1年以上,失访2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1例,6个月内病情复发3例,生存超过2年1例。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

3.3对VEGF的影响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为507.06±38.14ng/L,治疗后下降至165.12±31.51n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西药组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为568.17±49.56ng/L,治疗后下降至195.12±23.42n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VEGF水平较西药组明显降低(P<0.05)。

3.4不良反应西药组出现便秘、嗜睡、纳减5例,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中西医结合组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

4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于老年人,病机以肾虚血瘀为主[3]。肾主骨生髓,肾虚则骨、髓失养,而骨蚀、贫血,邪伏骨髓,久而不去则为瘀,故骨痛或身痛。治疗以益肾活血为主,骨髓瘤患者因高黏血症,易于出血,故用药不可过于温燥而伤阴动血;但也不能过于滋腻碍胃而不利于脾胃运化谷气及药气。益肾活血饮中羊藿性味辛甘温,功擅补肾助阳,祛风除湿。《草本备要》言其“补命门,益精气,坚筋骨,利小便”,性温而不燥,助阳而不伤阴;补骨脂性温,味辛、苦,补肾助阳,纳气止泻,有抗肿瘤的功效;黄芪为益气生血之要药,又可健脾而助其行谷气及药气;田七又称为“参三七”,活血而不动血,止血而不留瘀,且兼补气;甘草调和诸药。统观全方,补肾以扶正驱邪、强骨生髓,活血而通络生新、通脉化瘀。

沙利度胺由于其抗血管新生的作用而应用于难治复发骨髓瘤的治疗,沙利度胺联合马法兰及地塞米松口服已作为一线方案用于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但沙利度胺有很多副作用,如嗜睡、便秘、骨髓抑制、头晕、腹胀、皮疹、深静脉血栓等,患者常因难以耐受而中断治疗。本组结果显示,益肾活血饮联合沙利度胺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VEGF不仅促进血管内皮生长,为骨髓瘤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还直接促进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在骨髓瘤病情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益肾活血饮联合沙利度胺能降低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且作用优于单用沙利度胺。

【参考文献】

1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73376

第11篇

近几年,据有关统计发现,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与血液恶性肿瘤比较,该病约占10%左右。在临床上,若处理不及时,易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学者表示,常规化疗及干细胞移植难以实现治愈目的,而皮下注射硼替佐米能减少外周神经病变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为了深入探究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本文主要对我科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科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WHO制定的有关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占有11例,女性有9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在(56.32±2.12)岁之间;11例IgG型,4例IgA型,5例轻链型。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推行综合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考虑到该病病程长,疾病痛苦,易反复,患者易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心理承受的压力大,故要对患者表示理解,关心患者,对患者介绍成功病例,故要重视心理护理。强化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认真倾听其诉说,告知药物作用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解除其顾虑,提高治疗配合度;(2)给药护理:①药液配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尽可能地安排多位患者同一天应用该药物,避免浪费药物,减轻其经济负担。由经过专业培训的高年资护士专人进行规范化操作,准确给药,于配制中重视环境保护及自身防护;②注射器选择:应用一次性1mL胰岛素专用注射器进行药液抽取,确保剂量精确,减轻患者痛感;③药液注射部位及方法:以脐周5cm 以外的部位或大腿为皮下注射部位,同一个疗程内禁止在相同部位注射,一般于左侧与右侧腹部或大腿间进行交替注射,避免出现皮下脂肪增生,由高年资护士操作并建立患者个人注射治疗单,标记好注射部位,避免发生在同一部位进行注射。取患者平卧位,消瘦者腹部应将皮肤捏起,呈45°,予以进针注射;正常体质着需将腹部皮肤捏起,呈90°,继后行进针注射。完毕后,将针头停留于皮肤内10s,预防药物漏液;拔针后,轻按注射部位,避免局部的搓揉及重压;④注射部位观察:首次注射后1d内注射部位周围可能出现局部皮肤发红,但直径不超过1厘米,2-3天后自行恢复,不影响治疗,如直径超过1厘米,要注意观察并报告医生给与针对性处理;(3)健康指导:交代患者保持注射部位皮肤的清洁,穿宽松衣裤,避免局部受压,影响皮肤观察;避免热敷、搔抓、局部涂药等,如注射部位出现不适,不可擅自处理,及时报告医护人员;(4)饮食护理:鼓励多饮水,坚持少量多餐原则,进食高营养食物,确保营养供给平衡;(5)出院指导:予以全方位多层次照顾,告知遵循医嘱,按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预防交叉感染。

1.3 疗效评判标准

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R):病变消失时间>1个月;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面积>50%,持续28d;稳定(SD):肿瘤缩小面积25%。(PR+CR)/总病例数×100%=RR(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0%,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据有关研究提示,硼替佐米作为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抗骨髓瘤作用显著,起效快,耐受性与安全性可靠,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据最新研究证实,以往多应用静脉给药方式,周围神经毒性明显,且静脉通道耐受性相对较差,而皮下注射可预防静脉通道长期留置,可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减轻其经济负担。基于给药方式的改变,故临床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第12篇

摘要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配对观察 的方法观察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将骨髓瘤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 沙利度胺+VAD。使用剂量:沙利度胺200mg口服 d1~21+VAD方案(长春新碱0.5mg/日d1~ 4、阿霉素10mg/日d1~4、地塞米松40mg/日+d1~4d9~12d17~20)。B组只采用VAD方 案, 方案同上。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沙 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沙利度胺;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源于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可浸润骨髓、骨质和髓外组织产生溶骨 性病变,并可合成和分泌大量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引起骨骼疼痛、骨折、反复感 染、贫血、出血、肾功损害。[1]常规化疗有效率40%~60%,完全缓解率低于5%, 中位生存期不超过3年。2005~2008年我院将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人采用沙利度胺联合VAD 方案治疗,并与单用VAD组进行对照,以观察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现总结如 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5~2008年住院的分期II期以上的多发性骨髓 瘤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50~78岁;分期根据邓家栋临床血液病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1)[2]。随机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采用沙利度胺+VAD12例; B组只采 用VAD组11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统计学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 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沙利度胺+VAD。使用剂量:沙利度胺200mg 口服 d1~21+VAD方案(长春新碱0.5 mg/日d1~4、阿霉素10mg/日d1~4、地塞米松40mg/日d1~49~12d17~20)[3] 。B组只 采用VAD组。沙利度胺(国药准字H32026129)为常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3 疗效标准 判断本病的疗效根据主要标准血清M蛋白和或尿本周氏蛋白(即单克隆轻链)减少50%以上; 其次是溶骨性损害明显改善。次要标准骨髓示浆细胞减少至5%以下;血红蛋白增加20g/L; 血钙及尿素氮降到正常水平。凡经过治疗后上述各项检查指标均达到正常水平为完全缓解, 达到至少1项主要标准和至少2项次要指标为部分缓解。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之和即总有效 率。

2 结果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如大剂量的化疗、放疗、加自体造血干细胞 移植。但对于50岁以上全身条件差或无条件大剂量化疗加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仍以化疗 为主,但化疗具有相关化疗的毒付作用,最终不可避免引起耐药性产生,研究发现多发性骨 髓瘤有骨髓血管增生的现象,骨髓微血管密度增加与疾病发生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沙利 度胺(又名反应停)1965年由德国(ChemieGruneenehal)公司合成,在欧洲作为镇静剂治 疗妊娠晨吐,由于导致5000~6000例“海豹胎”的出生而撤出市场,后来研究发现其有抗炎 、免疫调节、抗血管生成作用。 正是其抗血管生成的作用,导致影响孕妇妊娠初期胎儿某 些器官血管生成,造成畸形。沙利度胺抗血管生成主要是降低微血管密度及血清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浓度,从而抑制骨髓瘤的血管生成。 起到抗肿瘤的作用。[4]骨髓瘤的病理过程与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 L-6)升 高有关。[5]沙利度胺可抑制TNF的合成,减少IL-6的产生,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6]沙利 度胺还可通过调节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LAK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来杀伤肿瘤细胞。 [7]沙利度胺结合VAD方案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长期 生存率。付作用表现乏力、嗜睡、便秘等,皮肤干燥、瘙痒相对常见,但大多能耐受,严重 病发症是深静脉血栓和末梢神经炎,但是很少见,无骨髓抑制,是目前骨髓瘤治疗的一大进 展,是骨髓瘤患者又一种安全、有效、价廉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之南.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98,373-380

[2] 邓家栋. 主编. 临床血液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093-1 094

[3]姚尔固 .主编 .新编白血病化疗学.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232

[4] COOPER MR. A review of clinical studies of alpha-interferon in t he management of multiple myeloma [J] Semioncrol2001,18(7);18

[5]臧洪梅.沙利度胺的最新研究进展. 药学进展,2008, 32(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