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6 18:46: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技术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引导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教材、教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合作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审视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还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是层出不穷,信息技术教师更应当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游刃有余。
二、了解学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具体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让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教师还应当不断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充分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备出适应学生发展、适应课堂教学需求的好课。
三、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生都喜欢新奇、有趣的事情,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学生的记忆效果。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创设一种和谐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感兴趣的事件或环境中,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相对突出,而且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枯燥使得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不适应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
1、形象教学法
小学生对物体的感官认知超过了理性认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实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有优势,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如《计算机的组成》一课教学开始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不说电脑术语,而是让学生自己接触电脑。首先告诉学生计算机各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将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看看那里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小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地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在各个学科都得到了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也不例外。任务驱动法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任务,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具有灵活性,教师应当精心分析教材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其次,教师应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担当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在不束缚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最后,教师应做到赏罚分明,及时对学生的作业作出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学生能及时地纠正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如在学习《动画自己做》一课时,教师可将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一个娃娃从北向南跑;两个娃娃同时同向赛跑;接力赛跑。这样一来,学生通过简单的动画制作入手,慢慢进入教学内容,完成学习目标,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轻松愉悦地上课,又可以获得成就感,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
3、游戏教学法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不像传统学科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引,有配套的教学指导书加强学生记忆,也没有相应的教学评价制度,所以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而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
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
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
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
一、培养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还处在摸索阶段,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我曾听过许多语、数老师的课,其中不乏经验丰富者,从导入到总结,整个过程阶段分明,条理清晰。我曾借鉴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不能说不好,但整个过程死气沉沉,完全背离了信息技术课的宗旨。我也曾借助于教参来设计我的教学过程,可也只能用“生搬硬套”这个词来形容。不同于自己的初衷,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不一样的基础层次,当然就会在教学效果上打折扣。从事这门课教学久了,我慢慢体会到在教学设计时只有深刻地了解了教学内容后丢掉教材和教参,在不受任何牵绊的情况下,才能设计出好的教案。特别是不能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一定要有创新,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如巧妙设计一些学生容易接受又能起巩固作用的作业形式或练习形式。汉字输入在小学教材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我们的教学重点,可这部分内容实践性强,但却机械、枯燥。
二、通过现代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又不能完全脱离理论。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这两部分的比例关系。教学中学生们对理论有时会有排斥感。因为计算机课时本来就不多,好不容易盼到上信息技术课,老师又一味地理论来理论去,也难怪大家会反感。其实这样的情况如果处理好了,也是可以避免的,如今的教学方式已日趋现代化,比如,网络、多媒体的应用已大大地方便了现在的多方位教学。所以针对信息技术理论课较枯燥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弥补。
信息技术归根到底就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千万不要以为实践课同学们就乐意上了,如果长时间连续练习同一个内容,保准会磨掉大家的积极性,所以实践课的安排也是不能忽视的,如在英打练习中可以适当地安排两种练习软件,我现在常用的是cai和tt。当大家对cai有一定的了解并都能掌握操作的情况下趁热打铁介绍另外一种英打软件,不光可以激起大家的好奇心,而且能避免学生对反复练习的厌倦感。最后还可以利用字母游戏来测试大家的成果,也许整个教学过程是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利用练习软件这种互动式的教学却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局域网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特别是在实践练习中通过局域网可对每位学生进行实时监控,一发现问题马上可以现场指导,而不会干扰其它学生正常练习,若学生有困难又可以电子举手,或通过文字发送跟教师机进行单线联系。要进行全体讲授时,又可以将所有学生的机器控制住。这样教学,不光能减轻老师的负担,而且能互动式解决问题,真顺应了现在流行的“个性化教学”这一观念。
三、成功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心态的调整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这种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常常形成一种循环效益。因此,学生的学习欲望往往取决于自己对课程所表现出来的心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一致公认的规律,结合心理学研究结果,我觉得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是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让更多的成功带来兴趣,让成功——兴趣——成功成为一条规律。如:学生在学习POWERPOINT应用软件时,我在最后一阶段的学习中安排了几个练习形式:1.利用你对POWERPONT的现有知识给你的同学设计一张美丽的课程表,2.利用你对POWERPONT的现有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份简历,3.利用你对POWERPONT的现有知识给你最喜爱的动物或植物设计一套系列小报。让他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作业形式进行练习,然后给他们充足的时间练习,有的同学学有余力,可以在完成一项练习后再择题练习。而其它学生则至少让他们能有一个完整的作品诞生。这样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软件应用能力,同时又能在兴趣和爱好的驱使下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作品,当我们全班交流时,别提他们有多兴奋了,更让我欣慰的是学生在成功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进而将乐趣转成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对这门课一有兴趣,课堂学习学变得不再枯燥。因此我深深体会到成功教学的重要性,所以我常常将学生的作品保存起来,让学生互相传阅;对学生提出的任何做法,都会加以重视,并将它们付诸实现,让学生觉得自身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互相管理学习,成果好的介绍操作方法,这比老师在堂上讲的效果要好很多,而且学生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
四、前景教学有助于学生认清现状,确立目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161-01
信息技术是一门高耗学科,必须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农村中小学校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并没有专职的管理员,基本上都是由一些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兼任。作为兼职的计算机管理员,我们应该负责任的干好本职工作,制定好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上墙,督促师生遵照执行,还要做到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并做好相应记录。在平时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爱护电脑的意识。要求学生对身边不规范操作、恶意损坏电脑设备的行为进行监督,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的使用计算机。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保障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因此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以前我们教学生为学而教,只注重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忽略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演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独创。对教师设置的相同或相仿的训练题目得心应手,而遇到新的问题或出现故障时,却手足无措。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就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彻底改变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让学生怎样自己解决问题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找到最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来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只要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方法,什么样的自行车都能骑。这样才能体现出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学习工具的优越性,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形成技能,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任教的是小学计算机课。有趣味、多角度、有创新地教学,使小学生愿学、乐学、爱学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由于没有教材,没有演示设备,教师的“干”讲,根本起不到作用,相反学生还出现了厌学情绪。这时我就采用了“畅所欲言”教学法。
首先,我在前一节课时,故意加大练习量,让学生无法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训练,学生问的问题也故意留下几个,等下节课的时候,我首先表扬上节课勤于发问的学生,然后激发其他同学提出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这时没有机会发问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听完后我“故意”说:“哎呀!这个问题我怎么不记得了,其他同学谁能说说?”乐于助人的孩子们就抢先发言了。这样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放手让学生互相解决,最后老师来点拨讲解共性的问题,这样孩子们会听得更认真、更仔细、更有目的性,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课题效率,从而达到了资源共享和自己的预期目的。
另外,每次上计算机课时,总会有一些聪慧的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在上机时总想千方百计地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比如将设置改变一下,将图标移动或者设置大屏幕等等,如果解决不好这类问题,不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而计算机课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更新快的学科,“一题多解”常常出现,为了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我的做法是:抓住时机请这些“小能人”上来给大家介绍他们的“经验”,然后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相互讨论此经验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这样不仅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转化了不利因素,加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量,而且使优秀的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学习信心,并且还激发了听讲学生的求知欲,树立了他们赶超好学生的信心,三方互动,良性循环,高效省时。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的信息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不注意学生信息技能的差异,将不利于学生信息技能的个性化发展,甚至难以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应给每一位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各自的认识水平上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更应给予他们耐心和关爱,当他们取得了一点小进步,教师就应及时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摘 要:中职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就业或者是升入高职进行学习。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具备上机操作的能力,在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快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成为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动手能力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懂计算机技术的人就相当于文盲了,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教学课程体系中,安排了信息技术课程。其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在实践中很好地应用。同时,信息技术也是一项技能,学生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且能够在工作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完成一定的工作内容。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技术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
一、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性
中职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就业或者是升入高职进行学习。因为中职学生的学习目标存在差异,教学中的措施实施也具有其独特性。中职学校的教学和普通高中的教学是不一样的,实用性更强,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教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具备上机操作的能力,是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之一。利用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软件应用技能,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二、强化信息技术的实效性
学习的目标是为了掌握知识,掌握知识的目标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以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效性是教学的又一个重要目标。怎样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怎样在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快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成为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目前中职学生对电脑和网络都不陌生,他们都有上网游戏的经历,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克服自己内心熟悉网络就等于懂信息技术的盲目思想,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的内涵,明确信息技术是研究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学科,掌握一些软件的应用技术才是真正地学会了信息技术。
高效教学是每一名老师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但是在通往这个目标的途中,需要教师付出一些心血,付出一些努力后才能实现。中职学生他们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真正的学习动力,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很渺茫,没有人生的理想,这些都是制约学生学习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克服这些负面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而努力。
参考文献:
郭桂英,刘光然,詹青龙.信息技术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2(01).
关键词:中专信息技术 课教学方法
当下是信息技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中专学生熟练掌握、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其重要。那么中专信息技术课怎样上才能为祖国培养出既会学习又懂创新的信息技术预备人才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上好信息技术第一课
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了计算机的文化、初步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授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能力的培养。成功的精彩的第一堂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此我设计了演示课件,向同学们展示计算机的用途等,同时展示老师们制作的网页、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的作品,以此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离他们并不远,信息技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学好信息技术对他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比如我在上“信息无处不在”这块内容时,通过举例:校园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走过食堂时传来的饭菜香传递给了我们可以吃饭的信息,通过这几个身边的小事情,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载体,也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五、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探索的余地
如讲Word表格修饰这一知识点时,讲完了修饰边框后,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边框粗细”、“边框颜色”、“设置单元格底纹”等的方法,而是让学生依照以前所学的方法,自己想办法解决。同学们通过比较,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试验,很快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习,经过自己头脑的分析和思考解决了一个个难题,比被动接受老师照本宣科的讲授效果要好得多。实践证明,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与体验,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只有经过自身探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深刻理解、扎实掌握。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讲完PowerPoint时,要求学生自选一门学科的某一节,为老师制作课件。由于书本知识比较简单,实际操作比较复杂,我就鼓励学生课后钻研,不懂可向我咨询,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创作了非常满意的作品。只有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将来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才能够面对竞争,也才能够永远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力避传统教育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为信息技术的普及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根据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来分析,《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内容上一般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语言、信息与信息技术等几个方面,是一门集知识性、操作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学科。同时,该学科又具有综合性强、发展速度快、应用范围广泛、实践性强等特点,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学科。
在教学上,《信息技术》学科首先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是:一是怎样处理学科特点与教法之间的关系?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当今任何一门学科都未曾有过的。“每18个月计算机芯片的性能价格比将提高一倍”普遍地被计算机工程师称之为莫尔定律。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这样就使得《信息技术》学科将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处于高速度、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之中,具有明显的时展性特点;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学科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比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哲学、美学、文学、数学、物理、机械、电子、工程、光学、生物学……等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也就是说,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这就对教师本身的素质及教学模式都有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必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样解决学生个体水平差异大的问题?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有的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有的学生已具有相当高的操作水平,这样大的差异在其它学科是难以想象的,教学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两大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广大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而这两大问题能否能顺利解决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多年来,广大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纷纷实践,努力探索一种适合《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教学的模式。如曾经采取的按知识水平分班教学,虽然这一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学科知识参差不齐的现象,但并没有完全地、真正地解决《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教学的难点性问题----即学科学习特点问题,还无形中给学校增大了负担,学校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我通过几年的教学摸索和教学实践,在教学中采取小组互助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电子提纲学习等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的教学难题。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这几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互助学习
前提:将教学班学生依照男女生比例、学科知识水平高低搭配、自愿组合、5~6人为一小组的原则分为若干组,每组设组长一名。
小组互助学习不仅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责任心的有效途径。首先,小组互助学习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由于小组互助学习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中学生个体素质条件参差不齐的现象,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相学见长,大大地激发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其次,小组互助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小组成员之间由于学习任务的要求经常存在分工与合作的关系,要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这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学会默契、密切地配合,小组成员有时还需要学会以大局为重,有奉献精神、有集体意识观念。再次,小组互助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小组互助学了存在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与竞争,同时还存在与同班其它小组之间的学习与竞争,也就是说哪位学生个体的失误或落后,都会给该小组带来影响,这就避免了有些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作非法活动的现象,从而形成了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自我管理,这无疑会增强每位成员的责任心。
任务驱动学习
任务驱动学习是落实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将任务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任务,可贯穿一章的教学内容;另一种是小任务,用于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或某一个知识点。无论是哪一种任务,都应该以发展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为宗旨。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具体实施步骤是:教师首先将要讲授的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巧妙地孕涵在一个任务之中,然后交给各小组学生进行讨论,研究解决办法,并上机实践,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讨论和实施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设计任务是教师在课前备课的重头戏,这就要求教师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小任务的设计比较适合每个模块开始的基础教学及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由于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所学模块的功能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操作,让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小;大任务的设计适合于每个模块的后期教学或高年龄段学生的教学。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所学模块的知识完成一个电子作品,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由创作的余地较大。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学生思维最为活跃,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和体现学生创新精神的时候。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时候,他们所爆发的学习热忱和潜在能力是教师事先无法预料的。总之,这种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电子提纲学习
前提:要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即网络教室和网络教学平台。
在教学中引入电子提纲的作法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质量的有效方法。具体实施步骤是:教师首先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制作成电子提纲(可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Word文字处理软件制作),存在教师机的工作文件夹中;上课时,学生注册计算机网络,并通过“网上邻居”登录教师机工作文件夹,找到并打开所需任务;完成后,即可将作业(任务)发送到教师机的学生作业文件夹中,供教师评阅。
经过教学实践,总结出电子提纲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首先,电子提纲有利于辅助《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可以将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制作成电子提纲,而且还可以将教学的重点、难点制作成动画,用于讲解或演示;其次,电子提纲有助于教师分层次教学,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不一般齐。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有时就会显得比较忙乱,顾此失彼。有了电子提纲,就增强了教师指导的灵活性,教师在对个体进行辅导、答疑时,其它学生可根据电子提纲自主学习,使教师真正做到了分层次教学;再次,电子提纲有利于尖子生的培养。教学目标是针对大多数学生制定的,这就会造成少数尖子生吃不饱的现象,利用电子提纲每次将作业分为必作题和增加一定难度的选作题,这样,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必作题的基础上再完成选作题或直接完成选作题;最后,电子提纲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前教师一般都留的是课下作业,由于周期较长,教师很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今利用电子提纲就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发送回来的电子作业,及时批阅,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通过网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
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它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质。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职业,他们在中学和小学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应该是有用的。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1-0107-01
一、引言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既要学好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职业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教会学生具备足够的信息技能与各种能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对各门功课不太感兴趣。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一个适合中职生学习的途径。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教学的创新,构建适应新形势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出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如《几何画板》演示正弦函数图象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动态课件,展示正弦函数在第一个周期内的图象情况,结合课堂教学优化学习环境,改革教学结构,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创新精神的理论与实践,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从而达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予以培养的目的。
1.设疑启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成功的体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主动进入到知识的学习当中去,并且还能够进行实际的操作,如此教学任务就能够很顺畅的完成。
2.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安排教学任务时,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给学生们提供合作与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掌握知识。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3.灵活开展教学,培养创新思维,针对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教师:放映《生存的抉择》影片,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让学生在实践中大胆探索、自主创新,实现有效地进入文本学习。
三、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新时代、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都将赋予中职信息课教学新的形式、新的内容和新的变化。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形式不同于以往的其它任何课程,它把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互动高度结合起来,努力让两种教学手段优势互补,根据具体教学实践情景来进行反思,以后再结合具体的任务和情境来设计整合的教与学,比如不能滥用信息技术、过分追求信息技术含量等等。
1.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的课程,在该课程中,需要学生大量的动手操作。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讲解以少而精致,即平常所说的精讲多练。
2.由于中职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完善,有意注意时间和成人还有较大差别,信息技术课上在学生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促进中职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3.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学业任务重,学习压力大,这就促使他们要寻找发泄的途径。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网页制作、电脑绘画、电子报刊等比赛活动,开展丰富的活动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
四、评价体系的建立
评价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受到启发、获益和发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成为了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整个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习成果,又要关注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增强其自主评价的积极性。
1.善于利用课堂作品,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激发兴趣,由兴趣催生学生的创作激情。尽可能多给其展示的机会,结合完成的作品写一些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及其他同学、教师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等。对学生而言压力相对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交流自己在制作作品中的经验,从而使学生有清楚的自我认识。
2.针对具体问题就事论事,采取积极性评价,重视个别化智能的发展,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给学生真正的帮助。
3.学生所学、所用、所见、所听到的知识需要以理论化进行巩固,所以考试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考试最好是“无纸化”的,这种考试虽然形式化,但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让考核真正成为一个互相学习和共同提高的过程。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质量保障体系也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探索与实践。
综上所述,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的评价应该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作为出发点,教师在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巩固了知识。
五、结束语
虽然中职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在教学上面临一定的困难,但毕竟是一门起步迟、发展快的新学科,在目前的探索阶段出一些问题是正常的。所以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课堂的教学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有一个合理的适合当代形势的改变,让中职教育进行的更好。
要做好中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信息技术的课程,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体现灵活、创新和多元化教学思想,学生的技能知识将得到丰富,这样才能把信息技术这门课变成深受学生喜爱的科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达到信息技术课的开设目的。
参考文献:
[1]秦晓静.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精讲多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10).
【论文关键词】学习氛围;教育内涵;教学方法;任务驱动;个性;单调
我现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的镇中学,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我们这较落后的地方在中学阶段也开设了信息技术的课程。本人在多年从事农村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得到一点体会,深感在农村要把信息技术教学干好太难,农村的信息技术教学有以下三方面的“瓶井”。
1.学生对学计算机的认识不端正,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因而先进的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应用也相对较晚,虽说计算机和网络已走进我们的生活,但对农村生活的影响是不明显的,这样一来,在学生的心目中,计算机的应用的真正价值很难使他感受到,好像懂与不懂计算机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并没有带来什么不便,致使好多学生对信息课的学习不重视,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而只会对计算机表面上的一些浮华的内容和信息感兴趣,并没有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因此,想提高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也变得很难了。
2.教师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准备不充分,教学设计不规范。当前,由于农村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缺乏,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还担任着信息技术教育、电教、教务等多重工作,整天忙于事务,没有时间静下来思考教学上的问题。个别老师从来不备课,或者粗略地写一些要点,课堂随意性大。部分教师教学设计不规范,反映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不突出,教学过程体现不够,流于形式。以上现象表现为教学思路形式化,不深刻,对教学缺乏理性思考,这样效果不言而喻,学生没有积极性,目的性,学习效果很差。
2.2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关注不够。表现为教学分离,不能做到教学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比如有的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能保持足够的敏感,并给予及时关注,缺乏必要的教学指导。有的教师在布置练习后,就让学生自己安排、自由活动,缺乏教学评价,不能及时评价反馈;有的教师上课从不管理课堂,学生不受教师控制,课堂纪律差,秩序混乱,教学过程无法顺利进行。
2.3部分教师教学中对信息技术教育内涵领会不深入。教学沿用过去的计算机课,一味讲操作,讲方法,缺乏必要的教学情景。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少,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学习氛围不浓厚;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环节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缺乏必要的过渡。比如上一个知识点的总结和下一个知识的引入,一节课下来,总体感觉是课堂上缺乏一条“主线”,学生并不知道该掌握哪些知识点,感觉教学层次感不强,逻辑性差。我们常称为“思路不明,层次不清”。
2.4部分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活动单一。有的教师一讲到底,课堂教学环节不够紧凑,抓不住教学的关键点,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习起来感到很累。有的教师不能灵活处理教材,完全按照教材呈现的内容和顺序教学,教教材、照本宣科现象突出。
学生活动单一,表现在有的教师在学生任务设计上,内容单一,全班学生都做一个练习,学生不能根据自身学习需要,选择感兴趣的任务,不能体现分层教学需要,不利于学生个性养成。
2.5部分教师教学中细节关注不够。 1)环境构建上,有的教师在进行word字处理教学时,学生机的word窗口界面中格式栏、工具栏布局调整不合理,导致学生无法直接使用格式栏的命令按钮对字体和段落进行修饰。有的教师使用的课件中动画链接不正确,导致无法正常演示。有的老师在讲使用迅雷工具下载软件时,学生机上的迅雷等下载工具不能正常使用,却预先没有检查。2)学生学情分析上,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把握不准。比如:有老师在学习对象发生变化时,依然按照零起点进行整齐划一方式教学,设计的问题或学习任务缺乏深度,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比如电子邮件的简单发送、表格的三种插入方法、文件的移动、复制和删除等在高中学习时,依然使用初中学生学习时使用的教学方法来教。有小学老师在讲字块的移动时,要求学生调整古诗顺序,有的同学连古诗顺序都记不清,肯定完不成任务。3)学习方法的指导上,不能给予学生及时指导。有学生在学习图块的基本操作时,未选取图块,就点复制,造成复制按钮灰度显示,老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教师却不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有学生在学习邮件附件的发送时,把图片直接复制粘贴到邮件编辑区中当附件发送,教师也没有及时纠正。4)任务驱动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了解不深刻,要么对任务交代不清,要么任务选取不当,要么运用不当等。有教师在上《鼠标游戏》课时,使用游戏开展竞赛,对竞赛规则交代不清,导致学生盲目操作。有教师在上《网上下载信息》课时,让学生到网上下载神州六号的视频文件,给学生造成学习困难,难以完成学习任务。还有部分教师对任务缺乏必要的分析,直接提出任务就让学生去完成,完成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盲目操作,学习效率低下。上述现象都属于细节问题,教师未保持足够敏感,不能及时捕捉教学中的问题现象,时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所用的方法、手段以及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调整,使课堂效果不能达到最佳。
3.学校存在的问题
3.1学校领导不太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中考的科目上,所以对信息技术老师的监管不到位,课前老师是否备好课,课上是否正常组织好课堂教学等几乎不管不问,所以,很多农村的信息技术课成了耍耍课或写主科作业的自习课。
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轻松快乐的学到技术,这也正是做为信息技术教师所应该探讨的一个问题。正是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发现与探索问题这些年龄及心理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习;实验;快乐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信息技术课更确切的说是一门“技术”课,而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轻松快乐的学到技术呢?这也正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所应该探讨的一个问题。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发现与探索问题,正是由于初中学生的这些年龄及心理特征,决定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对来说,信息技术的教学更加灵活、自由,但是,这种灵活与自由并不是漫无目的任学生我行我素,而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有趣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寻快乐。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爱动,爱问个为什么,爱探究个所以然,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更不能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住,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灵活性也正是学生喜欢这门课的原因所在。喜欢这门课的同时,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呢?这也正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所要追求的效果。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了,是很难让他做好这件事情的。同样,信息技术的学习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学习兴趣之上。我在讲授flash“逐帧动画”这一节课的时候,首先给学生看了一个小动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来了,开始询问是如何做出来的,很迫切的希望自己也动手去做,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做好引导,虽然学生刚一接触会感觉比较吃力,但是,决不能让学生丧失信心。既然有了学习兴趣,再大的困难也要让学生想办法去克服。通过这一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这种乐趣。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境界。可是,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作用的,教师只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而整个结果的呈现却体现在学生的“学”上。信息技术这门课,更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信息技术课素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美誉,所以,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至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复习“图文的混合编排”这一章的时候,我让学生为二十年后的自己设计一张名片。此话一出,学生积极性突增,马上开始动手设计了起来,一节课下来,我看到了学生的作品有公司经理,有房地产老板,有演员,有IT总裁……而设计的版面更是丰富多彩。我设计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复习一下图像的插入、艺术字的插入以及文字的编排与修饰。通过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名片,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本节复习课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复习了本章的相关知识点。这就比教师一直强调,学生反复练习效果要好的多,相对来说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这样的设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信息技术课的乐趣。而在整节课中,教师所做的工作就是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出学生所做设计中的不足和建议,当然,仅仅是建议而已,更大的自由性还在于学生自己。通过这一节课,我发现了学生的潜能是如此之大,一些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制作的名片相当漂亮,而学生这些能力的挖掘与呈现是其它课程所难以发现的。一节课的时间,学生自己为自己设计了名片,并在小组内互相做了交流、展示与学习,最后我们评出了“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最佳实用奖”等多个奖项,不仅鼓励了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并能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为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新的规划。
三鼓励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课更多体现的是一门“技术”,既然是技术,一个问题就有多种方法解决。在讲授word中改变字体的时候,学生滔滔不绝,班里一个活泼好动的学生一口气说出了三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格式”菜单下的“字体”对话框来完成;一种是通过格式工具栏上的相关按钮来完成;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快捷键,选择“字体”命令。正是由于计算机的灵活性、计算机的特点,才使学生善于探索与研究,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完成,并且可以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这也正是计算机的神奇之处。条条道路通罗马,信息技术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也更容易让学生牢记知识点,有利于这门技术课的发展。正是在这种思索、探究、实验、证明的基础上,学生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使这门课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在思考与学习的基础上,感受到了计算机的强大性与趣味性。
四以形象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是按部就班的一步步的去操作,去练习以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可是,这样下去,会使信息技术课变得比较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学习本门课的兴趣。如果在讲授相关知识点的时候能够穿一些实际的内容,就比单纯的讲授知识容易理解,学生也更愿意听,更愿意去思考,去操作。例如,我在讲授如何完成文件夹中文件的移动与复制的时候,我以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学生说:“问大家一个问题: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几步?”学生一边笑着,一边回答我的问题:“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放进去,关上冰箱门”,学生可能都看过赵本山曾经演的这个小品,所以,回答几乎是异口同声。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于是,我赶紧引出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然后又问学生:“既然大家都知道把大象放进冰箱的步骤,那大家一定也知道如何在文件夹中移动与复制文件的步骤,请大家先想一下,然后试着做一下!”于是,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开始在小组内探讨,如何打开“冰箱门”,如何把“大象”放进去或是拿走……不一会儿,已经有学生成功的完成了“大象”的转移,在学生的互相帮助下,大部分的学生都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最后,我只是对本节的知识点做了个总结与强调。看学生本节课学习的高兴劲儿,我也体会到了本节课的乐趣。信息技术课本身也是一门很抽象的课程,如果能把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生活中的鲜活例子,就能使学生很容易的接受,更加形象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
五以竞争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课是初中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之一,因为学生把信息技术课当成了一种活动课,把微机室当成了活动室,这种放松方式学生固然喜欢,那又如何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学到知识呢?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展开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以至于每个同学之间的竞争。在讲授photoshop中“图像的合成”这一节的时候,学生一开始就被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站在了一起所深深吸引,迫切的想知道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这时候,我充分利用了学生急于求成的这一特点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给学生以充分的发挥余地,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讨论与实验、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在小组内带动其他的学生,也让学生明白了合作的力量。竞争激励制度也不仅仅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一种意识,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竞争激励、优胜劣态也是必然的趋势,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如此变化多端的社会,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总之,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理想,也是每一位学生应该拥有的一种生活。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作者:范成英 单位: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桐林小学
参考文献
[1]彭扬.信息技术课中如何进行思想行为教育的反思[J].中小学电教,2008(Z1):73-74.
[2]卢蓉.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之分析[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3):90-91.
[3]倪仲勋.游戏与教育能否“喜结良缘”[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63-64.
关键词:自主学习;通俗易懂;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2-0000-02
The Teaching of IT
Zhao Weiyi
(Hebei Baoding Tangxian High School,Baoding072350,China)
Abstract:With the social progress,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the life and work.The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ools,has become an essential skill.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human society to a new information age,it has been our mode of production,lifestyles,learning styles and ways of thinking had a profound impact.
Keywords:Self-learning;Easy to understand;Innovation;Independent thinking;Individualized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中学信息技术课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其次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将计算机技术用到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之中。从而做到主动学习,科学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对于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的教学,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要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先要分析一下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态度,只有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认知现状及问题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明确的认识。对于学数学生来说,计算机往往是一种娱乐工具。比如在网吧,多数学生都是聊天、看电视、玩游戏。真正用于学习的却很少,比如很少看到学生去网吧查资料,交流学习方法等。网吧如此,家庭计算机也不例外。许多个人计算机都是用来娱乐的,而其学习和工作的功能往往被忽略。受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影响,多数中学生都将计算机视作一种娱乐的工具,而信息技术课也便成为满足学生玩耍欲的课程。学生的心里只是想怎样能避开老师的目光,抓紧时间玩,而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由于学生对这门课程并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对这门课程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要想上好信息技术课,首先要让学生重新认识这门课程,重新认识计算机。这就要求我们帮助学生扭转对计算机作用认识的偏差,努力将学生引入正确的计算机学习和使用的轨道上来。
纠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很多初中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应该在微机室上,而对于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根本不必学习。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它不仅要注重实际操作的能力,而且学习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仅要调动学生实践能力的积极性,还要激发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因为任何人对学习一种新的事物,只要有了兴趣,才会全身心的去学习,学习一门课程也是如此。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学好一门课。在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照本宣读。因为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会涉及到一些很专业的词汇,让学生理解起来又抽象又难懂,很多学生听着听着就觉得没意思,很枯燥,觉得这些知识离自己很遥远,根本就用不到。久而久之,同学们就失去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了。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多应用新鲜、有趣的事物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就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
(一)从游戏入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要从学生们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初中的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爱玩游戏,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引入容入到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快乐的学习,自觉地学习。
例如学习键盘的指法操作是比较枯燥,如果让学生到微机室直接去练习,学生肯定是没有兴趣的,而强迫其学习必然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学“键盘的指法操作”的过程中,采用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一种利用键盘操作的游戏,看看那位同学能把这个游戏顺利地完成,成为第一名。学生在不断敲击键盘的过程中,他们的热情都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再结合教学目标,讲解一下键盘操作的要点,这样,经过两节课的练习,学生在键盘操作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了,快速并准确的找到键盘上的每一个键。通过这个办法,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就完全被调动起来了。
(二)上课时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容易理解
信息技术这一学科中有很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上课的时候,将深奥的知识讲的通俗易懂并利用实物展示或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图文并茂的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生活化,这样使抽象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也会使他们产生兴趣。例如,在上计算机系统组成时,让学生们在微机室通过观察,找出他们认为计算机是由哪几分组成,然后由教师加以总结和归纳。在讲解主机的结构时,我就会展出实物,让学生们亲眼看到主机的构造,指出每一个部分都是什么,比如我会将中央处理器(CPU)比喻成人类的大脑等。这样一讲,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了。
(三)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操作
现在的中学生在上了一天的文化课后,当走进微机室上一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时,他们的身心都放松了许多,对计算机都充满了新鲜感,因此他们都爱上信息技术课,喜欢自己利用鼠标和键盘进行一些自主的操作,可是老师都会一再强调不要动这,也不要动那,先听老师讲解后再进行操作。但是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有胆小的同学怕把计算机弄坏,就什么也不动,慢慢的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了,动手的能力也大大减弱,甚至有些同学就懒的动手去操作。所以,我认为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不要讲的时间太长,而留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过少,这样就达不到去微机室上课的效果。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以指引和帮助,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课的时候,可以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让学生们进行自由分组,利用所学的知识,自主的进行创作。然后将小组作品上交给老师,然后老师可以将这些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逐一展示,让同学们一起来作评价,指出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这样同学们不仅可以相互学习,而且还可以形成“比、赶、超”的学习氛围。等到下节课时,同学们就可以针对自己不足和不理解的地方重点听老师讲解,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在课堂中适当补充一些最新的信息技术信息
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促使计算机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计算机的实用性和现实性很强,必须给学生讲述一些新知识和新信息,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走在其他学科教师的前面,把有关计算机方面信息讲述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同时也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例如现在刚刚研制成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什么,现在功能最好的计算机又增添了哪些新的功能,让他们了解到计算机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鼓励学生们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他们更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六)信息技术课要注重因材施教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德育应优先
一、从师资队伍出发
要使学科教师能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觉的寓德育于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德育渗透意识,并且要在教学上认真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把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1.提高自身德育渗透意识。2.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的。3.优化备课活动。4.改革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
(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产生爱护计算机设备,正确规范的操作意识和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二)加强学生网络道德,严禁侵权行为,提倡作品原创性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可借鉴和利用的东西很多,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作品时,可参考网上信息,但不可照抄照搬,不能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何况,与人协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精神。
(四)将爱国主义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科教学中
比如,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他们从小立志为国争光。
三、抓好网络德育
(一) 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育人优势
网络时代确实已经来到,而且学生对于上网也乐此不疲,抓住学生这种心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发挥育人的优势。
(二)做好学生上网心理辅导,提高他们选择能力和免疫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虽然上面提到网络技术在育人方面有它的优势,但要真正让学生在网上接收的信息有“利”无“弊”,作为信息技术课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工作就是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可告诉学生现阶段他们不能盲目花太多的时间泡在网上,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上网也必须是有一定的目标,比如: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最新信息或进入一些健康的聊天室或参与一些与中学生有关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警惕他们要特别注意不要掉入网上一些美丽的“陷阱”里,因为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由暂时没有法律法规和有效调整和有关机构的有效监管,它带给人们信息的同时网络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在上课时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惕的作用,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是很有帮助的。
网络的超时空性扩大了交往面,但网络的虚拟性造成青少年社会化的“不足”。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青少年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快捷方便,OIC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讨论自由广泛,青少年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倾诉。因此,网上交友是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网络并非一片净土,稍微不留神就可能掉进网友所设的陷阱里。大多数同学在网上几乎袒露的是自己的真实姓名和一些情况等。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教育学生牢记不要在网上任何不想让人知道的个人隐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注重网络环境下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