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基础会计习题集

基础会计习题集

时间:2023-05-29 18:17: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基础会计习题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基础会计习题集

第1篇

传统意义上,“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以讲解为主,辅以讨论或案例分析,所用教学资源较为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环境数字化程度不足

尽管课程教学环境大多实现多媒体化,但主要在于运用主讲计算机、投影仪、自动幕等初级设备,实现了板书向PPT的转变,而对于大量先进的视听设备与支持设备则使用较少,难以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2.信息资源相对匮乏

课程教学所需信息资源主要依赖于教材、习题集,而网络信息的使用相对不足。由于教材与习题集的出版与再版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周期,而会计准则的发展又日新月异,信息资源的不足使得课堂知识的传授往往滞后于实践需求的进展,信息资源成为课程教学的一项瓶颈。

3.网络素材多以静态为主

目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所用素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计划手册、教学日历、教学课件、习题集等,多以静态形式呈现,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即使运用网络素材,也主要是网站信息的下载,又以网页为主,多是静态展示,不利于学习者追问式学习。

4.课程建设多以重点课程形式体现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通过重点课程建设后,形成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试题库、习题集、案例集、课件,有的还包括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报告。考虑到教学管理要求,以及教学效果的体现,这些教学资源能够向学习者真正完全公开的很少,而作为最重要的整个教学过程无法向相关学习者展示。5.课程实践多为模拟信息。学习者对课程涉及的相关业务流程的训练主要在会计模拟实训室进行,目前多为模拟信息,与达到仿真要求具有很大距离。这种传统资源只能满足教室型实践的需求,学习者难以身临其境,无法体察真实环境的设置状态,加之缺乏相关内部控制、企业管理流程的感性体验,使得实践的效果尚不理想。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运用现代网络资源的途径

“中级财务会计”处于高校会计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地位。该课程教学内容贯穿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与计量,以及财务报告列报等。通过采用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学习者熟练掌握账务处理与信息呈报的技能与素养,“中级财务会计”是建立在基础会计等课程习得之上的会计准则运用与会计政策选择的一门解释性专业课程。该课程可运用现代网络资源的途径如下:

1.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环境构建

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环境构建,就是在传统单纯的多媒体教学中,整合了IT技术,协调运用教学电脑、投影机、视频展台、音响设备、电动幕、照明等视听设备与支持设备,提供“显示高精度、音质高保真、声光高受控”的现代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的教学场景与环境。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运用VGA采编技术,能够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学现况等进行实时采编与传输,优化编辑与展示等效能,实现教学环境的多角度、空间性的呈现。

2.信息资源的有效选择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运用现代网络资源,需要注重信息资源的有效选择问题。由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知识点链接了相关专业课程,包括核算层面的基础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层面的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其所运用的信息资源就需要与这些相关课程进行有效协调,确保体现交叉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的合理性。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选择事关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引导学习者进行拓展性思维与研究型学习,而这有赖于施教者的细致设计与有效指引,如何保证主题的明确性、内容的覆盖性、时效的及时性、信息的科学性、运用的合理性等,将成为信息资源筛选的重要考量。

3.网络动态素材的拓展

该课程在基础内容部分,可增设票据开具演示、账户设置flash等;在案例讲解部分,可增设案例文本、视频、相关资料链接等,进而构建网络动态素材资源包,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做好资源更新与维护工作。另外,依据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增设“提问与响应”功能模块,给予学习者动态资源支持。

4.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已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其中,录制精品视频公开课是重要一环。对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录制教师而言,需要完成课程基本数据文件,包括课程主讲元数据、课程分讲元数据和课程目录。具体来讲,课程主讲元数据又包括课程名称、所属学院、所属专业、课程简介、课程总讲数、主讲教师信息、备注等;课程分讲元数据又包括讲次、本讲标题、本讲简介、本讲关键词;课程目录又包括讲次、本讲标题、本讲主讲教师、本讲时长等。相关资源,如Efilm视频文件、MP3音频文件、Pdf文件等通过权限设置后可以上挂网络,指导学习者有目的、有针对性、可循环、可动态地进行自主性学习。

5.财务会计仿真实验室建设

第2篇

一、注重习题的编排、选择、归类,及时讲解练习

我们企业财务会计学科的配套作业是高教社出版的《企业财会会计习题集》,里面的练习是整章的,不分节,更不分课时。所以教师常常是上完整章或者上完一节教材的内容后才开始讲解习题。例如《应收及预付款项》这一章,第一次教学时我是在上完全部的理论知识后,再上习题课,但是如此一来习题量非常大,可能需要连续两到三节课时才能讲评完习题。这样的授课节奏效果很差,因为一是没有将新学的坏账准备、应收票据贴现等知识及时地通过习题的形式进行理解、巩固、掌握;二是等整章上完再统一讲习题,学生早就忘记了“坏账准备”习题原先解题时的思路;三是连续两到三节的习题课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通过将学生手边的习题按课时划分,让学生每节课下来都有对应习题,能对每课时学的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巩固。如果配套教材无法满足,我就自行编排习题。如第三章第一节“应收账款”,将其习题分为两块,分别为“现金折扣”“坏账准备”。参考会考题库,高考习题与会计实务编制客观题、计算题、文字分录题和原始凭证表述的实践操作题。做到“课清课结”,理实合一,这样的习题课锻炼了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激情,将“输液式”转化为“参与式”

但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单元测试前我出了一份习题,预想着学生迫于考试的压力会认认真真地去完成,上课的时候会认认真真地听我分析。结果很出乎意料,在我卖力地分析着为什么选A,为什么不选B的时候,只有几个成绩稍好一点的附和着,大部分学生就在等着下题的答案,答案揭晓了,一切就完成了。作为老师感觉失败,没有成就感。课后我对上述情况进行了反思,为什么这么重要的考前热身习题课会出现这种惨败的效果。其原因在于:新课与习题课相比,新授课课堂形式丰富、新知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不容易疲劳,学生自然成了课堂的主角。然而习题课中唱主角的却往往都是教师,学生成了台下听报告的听众。于是在课堂上他们就分成了这么三类:第一类是会跟着老师的步调,专心听讲的;第二类是对这门课不感兴趣的,他们早就心不在焉,等着下课向其他同学借答案抄的;第三类是已经会做练习,不想再听老师“唠叨”,自顾自看书的。如何才能让习题课变得更加有声有色,真正发挥习题课的功能,提高习题课的教学效果?在第二个班级上课时,我吸取教训,转化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心理学上说,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习的激情,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我放弃了原先“输液式”的讲解,转化角色,促使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激情。在另一个班级的教学过程中,我把班级分成4个大组,像电视中益智节目般,釆用比赛的形式。客观题分成必答与抢答。必答题由笔者随机在每组中指定学生回答,回答不出小组不加分。抢答题由小组选出代表回答,答错倒扣分。并且要求回答的不仅仅是一个答案,而是必须分析出为什么。分录题由各小组代表抽签选号。对于有难度的选做题,加大分值。总分高的组,组内成员全部给予一定的奖励,但是小组里不参与的同学要被红牌罚下。授课形式改变后,使得平时不愿意听课的学生也积极主动起来,开始翻书啊,与前后桌同学讨论答案啊,有时还客串小间谍探听别组的情况,直到下课铃响起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还主动要求笔者把最后几个问题的答案揭晓并宣布获胜团队。这次课下来笔者感觉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比第一次课有较大的改进。从效果上来讲,学生不仅弄懂、理解了题目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表达能力,更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营造了学生互学互助的好氛围。而且在课堂上必答题、抽答题的题型交替进行,使课堂节奏一张一弛,学生、老师都感觉到轻松、愉快。

三、结语

总之,要提升会计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习题课的作用。这需要教师不轻视习题课,根据教学情况不断革新习题课,与新课完美结合,顺利完成会计教学任务。

作者:方琴 单位:浙江省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第3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资源建设;中职教育

1“基础会计”资源建设的意义

1.1开发优质资源,促进会计专业长效发展

专业资源建设,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优质教学资源更是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载体。“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核心专业课之一,多渠道、多方面人员参与其中,整合零星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可以加快教师信息化步伐,提高教学效率,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提供范例,推动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2交流融合,服务课堂,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基于丰富的“基础会计”优质教学资源,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真正服务于课堂,进行高质量的教学。学生也可通过资源平台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1.3对接企业,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当今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会计专业的竞争尤为突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想获得就业优势,就必须结合当今形势,与岗位紧密结合,教学资源库不断扩充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岗位需求。

2“基础会计”资源建设的思路

2.1“基础会计”资源库的使用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校资源库使用现状,为此,对本校会计专业学生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发出问卷230份,收回212份。调查结果显示,老师布置作业大部分还是纸质方式,另外,学校并未建立强大的专业资源库,学校的资源库只包含一些少量的课件和习题,并未形成网站学习和答疑专栏、师生交流互动专区,更没有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名师课堂等,本校学生对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较为浓厚,因而,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基础会计”教学资源库。

2.2“基础会计”资源建设内容

“基础会计”资源建设从职业教育需求的角度出发,采用整体服务的设计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探讨面向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合理构建的模式,为职业教育提供服务。围绕“基础会计”教学资源开发为主题,建设内容为:(1)构建“基础会计”整体框架。基于问卷调查,“基础会计”资源建设应形成一套以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为主要服务对象,遵循校际间的交流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形成可借鉴、可共享的“基础会计”资源建设模式,将其嵌入校级精品课程、名师工作室、专业群建设等校级在线教学平台,对教学资源、专业教师资源和实训资源三大块资源进行重点建设。(2)构建“基础会计”资源库。“基础会计”资源库建设主要从理论、实践、测评三方面入手,既能满足学生理论知识的扩充,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3构建“基础会计”理论资源库

构建“基础会计”理论资源库,可以方便教师备课,学生自学,在线章节测试,答疑解惑,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教案、讲义、导学案,指导用书、习题集,模拟试卷(含单元和综合),在线课堂、名师课堂视频、微课等网络视频资源,在线课堂、名师课堂视频、微课等网络视频资源,会计从业资格大纲、题库、学测题库,会计实务、法规、规章、制度等法律。搜集最新的财经信息,例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方便教师备课、学生网上学习,并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可以参考相关法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2.4构建“基础会计”实践资源库

“基础会计”资源库单凭理论建设远远不够,还要实践资源库的建设,分为3部分。单项:熟悉各项空白样表(票据结算单、凭证、账簿、报表)并正确填制样表。专项:按照经济业务发展顺序,能够掌握资金筹集过程、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形成及利润分配过程的凭证填制。综合:掌握证账表的整体编制: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编号,进行记账凭证、账簿(日记账、总账、明细账)、报表的编制。通过这样完整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整体把握资金运动过程,结合单项、综合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对“基础会计”的掌握。

2.5构建“基础会计”测评资源库

“基础会计”测评模式是在“基础会计”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对每一个重点实训模块进行测评,通过仿真的模拟资料,例如结算凭证实操测评、会计凭证实操测评、会计账簿实操测评、会计报表实操测评,学生完成后,系统自动会形成评分模式和解答模式,进行能力评估,还可提供一系列会计实训的模拟资料,安排学生进行证、账、表的综合实操,让学生对“基础会计”有一个更全面的掌握,熟悉每一个单项之间的关系。

2.6“基础会计”资源库建设模式

从职业学校“基础会计”专业课程资源开发角度来探讨,有一定的内驱力,并将资源建设作用于相关专业教师以及受教学生,呈现优质化、多元化、自主化的特点,建立标准的资源库模块,借助互联网资源平台,将资源建设推广与运用,实现课程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3“基础会计”资源建设的要求

3.1注重教师队伍的培训交流与多角色参与

资源建设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经过教师的消化吸收,才能内化为专业资源。所以,在资源建设上,不能只重视硬件投入,而忽视对教师培训,通过对教师的培训,相互经验交流,不断吸收融合,才能使资源建设达到应有的效果。

3.2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

资源建设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参与专题实训。另一方面,学生亦可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上学习,自动练习,能够减少人力成本,通过教学资源平台,将技术和教育融合,达到教学做的融合。

4结语

“基础会计”资源建设需要在前期建设筹划、中期规划建设、后期测试改革中不断完善,通过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模拟会计环境,让会计教师参与到“基础会计”的教学资源建设中来,加快信息化教学的步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搭建多媒体网络资源平台,实现教师交流展示、学生自学自测、专业测评、模拟实训等功能,充分体现交流性和共享性,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夏迎峰.湖北省高职会计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6(20):120-121.

[2]何玲.《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报告[J].财会学习,2016(9):252.

[3]柳晓霞.中职会计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6):25.

[4]任延冬.基础会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研究与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3(12):30-32.

[5]程华安.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资源建设的设计与实施探究——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16(9):33-35.

第4篇

【关键词】现状分析 教学新模式 有效性 会计电算化综合性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47-02

一、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教育和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

会计专业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传统专业之一。长兴作为全国百强县,工业经济迅速发展,中小民营企业众多,客观上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报读于该专业的学生有增无减,家长之所以愿意子女就读于此专业,或希望他们来日做个小白领,或希望他们来日运用所学管理自己的家庭企业……会计专业发展至今,也已建立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就我校而言,从基础会计知识到一般企业财务处理,从技能性的珠算、点钞、会计电算化到穿插其中的会计模拟教学,构建了一个较完整的学习框架。但从学生就业状况了解来看,毕业生就职于会计各岗位的职业能力不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弱,很大一部分学生觉得学校所学和企业实际对应不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进入该职业后的发展。作为会计专业教师,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财会专业教学的有效性从何谈起呢?该种状况应促使我们再去反思该专业课程体系在设置上,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存在的的欠缺。

其实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服务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问题,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这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以知识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内容,以教师“教”为出发点,对学生技能掌握来讲显然是失败的,学生辛苦的学了三年,居然不能胜任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毕业等于失业,显然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呆板

普遍采用的仍是“书本―板书”传统的规范流程,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做巩固练习,理论与实践脱节,纸上谈兵。实际上在会计教学中,很多流程或操作是需要实习来辅助认识的,尤其是学生未接触过财会工作,对会计中的凭证账簿,职能岗位,操作流程缺乏感性的认识。

2.教学手段陈旧

随着科技的进步,会计信息处理技术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传统的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的大量工作已实现了电算化。虽然有些学校也会开设模拟实习课,但仍然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算盘加账本型的会计模拟实习,电算化实训较少。这种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则会无所适从,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探讨财会专业教学的新模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企业转型新变化,认真做好人才需求的调研,做出调查报告,重新省视现在的课程体系,做必要的调整,重专业理论,强技能训练,探讨新的教学模式。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职业岗位应用能力,真正实现毕业后“零距离”上岗的目的,则有必要对传统的会计模拟实务教学进行改革。为此,我校财会教研组的老师共同努力,探讨财会专业教学的新方法,提升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1.优化课程体系,实施课证一体

根据市场调研,优化课程体系,实施课证一体。了解企业对会计岗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形成调研报告,确认会计岗位的必备技能。在此基础上,调整课程结构,结合浙江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证要求,编写《基础会计习题集》、《财经法规习题集》、《会计电算化》等校本教材;同时按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要求,重视专业的职业素养,保证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实现课证一体的课程体系。培养“课证一体”技能型人才,构建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绿色通道,建立校企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重点培养出纳、仓库管理、统计、工资结算、往来结算和会计电算化管理等岗位的技能人才。实行学分制,推行毕业证、电算化证、收银员上岗证等多证制,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

2.以核心课程为主,建教学资源库,编写校本教材

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中心,积极建设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建立《基础会计》、《出纳实训》、《会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等5门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各门课程的网上学习园地,建立QQ群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平台。

一般来说,财会工作需要有三个层次的专业能力。第一层次,是财会基本功方面的能力,包括以手工和电脑完成基本操作,如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账户的设置,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的登记,以及对账和结账的工作;第二层次,是财会工作全过程的运用能力,即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完成从账户的设置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凭证的装订和资料的保管等一系列工作;第三层次,是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能力。如财务预策、决策,财务考评等。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最主要是掌握第一、二两个层次的能力,即学会如何填制会计凭证,如何登记会计账簿,学会对账和结账工作,并予以综合运用。以上三个层次的能力中,第一个层次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是开展以下两个层次的基本功,而这一能力的获取,关键就是让学生多做多练,就凭学校的教材和习题,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目的。

我们按照财会工作专业能力的三个层次,制定教学计划,有序进行。第一学年为财会基本功训练,重在会计凭证的填写,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登记,即财会基本功实习。第二学年,重在企事业单位的具体业务的处理实习,即专业实习。第三学年,因为大部分的专业课程都已学完,可以进行综合性的实习,一般先安排在校内综合模拟实习,后外出实习。我们把这环节当重点来抓,强化训练,注重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外出实习的不足。

因此我们教研组讨论定稿,编写校本教材,让专业教学简单化、生活化。在校本教材内容的设计上,我们特别注意了“两个结合”,即实训课程内容与理论课程内容相结合,单项实训内容与综合实训内容相结合。在学生掌握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利用校本教材,让学生动手操作。例如供应过程的核算,要求学生了解供应过程的主要账户,并掌握这些主要账户核算的书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利用校本教材,让学生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及收款单位开户行,填制必要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让学生模拟整个结算过程,使他们在实践中增强感性认识,让专业教学不再单调无味。与此同时,我们老师编写的校本教材在教与学中也得到逐渐完善。

3.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鼓励教师转变观念,结合工作室的创建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改革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法。在现有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1)营建一个逼真的校内实习环境

要解决教学与实践的协调问题, 尽量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并符合现代化教学需要的财会实习环境。为此,我们学校建立仿真实习场地,包括手工模拟实验室、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模拟银行税务实验室。模拟企业的经济活动,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实际操作,既产生感性的认识,又便于配合课本内容讲解,这样可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会计课程学完后,会计电算化应作为后续课程内容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里实习。另外我们配备了财会人员工作的必需品,实习道具逼真化。在各个不同岗位上,按职责范围分别配置一套完整的会计道具,从算盘、练功钞、借支单、支付证明单据、记账凭证、转账凭证单据到分类账和总账的账簿,以及全套会计科目章,使学生直接接触实物,亲自操作,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获得履行职责的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提升专业技能

我们将一个班同学分成四组,按专业成绩分层次均匀搭配,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每组各选一名组长,配合教师实习操作课的有关工作。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教师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避免走弯路,保证项目的顺利的完成。在每一轮的模拟中,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学生担任模拟的企业会计,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原始凭证,作为处理经济业务的依据;提供实用的表格、账簿,便于编制、登记。从而引导学生完成一整套的账务处理程序。专业实习资料的设计,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会计实务环境,从而产生会计主体感。通过这种 “做中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阔眼界,培养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尽管我们注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但一个班这么多学生,课堂上教师不可能逐个检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也正好解决这一难题。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于渔。

(3)建立一个让学生富有责任享受成功的操作考核制度

会计的工作主要是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所涉及的经济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其他方面,责任重大,要求会计诚实守信、工作认真、服务意识强,工作禁忌粗心。因此财会教学中,要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我们建立实习操作的考核制度,在每次操作结束,要求学生填好实习报告,任课教师和组长一起对每位学生的实习结果进行考核,评出成绩等第,一方面教师可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另一方面也让每位学生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定的成就感。同时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由各组组长负责帮助组内成员进行改进,表扬优秀学生,鼓励后进生。从多次考核的结果看来,进步很快,达到优秀等第的学生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种严谨的工作学习作风,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另外我们也让学生定期将自己所做的凭证、账簿等实习资料带回家,交给父母亲看看,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并给予鼓励和监督,共同构建家校和谐教育。

(4)重视会计电算化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计算机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工作的电算化,目前在我国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并在全国逐步普及。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也已在一部分大、中型企业建成并投入使用,为了更好的适应目前会计工作要求,财会专业教学应重视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养,培养一批既懂得财会方面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的维修的综合性人才,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三、创设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实务教学的效果

早期的校外社会实习,学生因未能置身于其中参与操作往往也只是“雾里看花”,似懂非懂,难于达到期望的效果,充其量只能算是个“见习”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模拟实务教学的效果,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校在注重校内实践教学的同时,还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近几年我们学校按照省示范专业建设的要求,与当地的诺力机械等大型公司建立实训基地,请基地有关人员现场教学,目的在于创设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环境。如:联系学生到制造业的车间,厂房、仓库进行参观实习;到超市、商场等企业进行出纳的岗位实习,由于这些岗位不涉及核心的商业机密,可采取轮换的方式,所以对于短期的培训还是可行的。此外,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能有效地打破教育的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加强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模拟实务教学的效果。

总之,在会计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的新方法,推动了教学革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以就业为首”的价值取向,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事实证明,通过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编写校本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并在小组合作教学中运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达到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专业就业的对口率。

参考文献:

[1]孙光国. 会计教育研究的现实分析与未来发展 中国财经报 2003(8):6-2

[2]庞长兰.《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探讨》 《财会研究 》 2006第一期

第5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困惑;对策分析

从教二十年来,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部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体制的转变与改善,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从“单一型人才”到“复合型人才”的转变等等。特别是2003年推出的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推进我国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涵义。

一、精品课程的涵义

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近10年来,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的国家、省、市、校精品课程体系和教育资源共享模式,课程类别涉及众多,有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和医学等。精品课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队伍、实践条件和课程管理等方面。所谓的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一种符合课程发展趋势的课程。

二、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一)精品课程建设成效

围绕课程建设标准,2010年我校《基础会计与实训》申报市级精品课程成功,近几年《出纳实务》等几门课程陆续申报成功。建设过程中成效体现在:

1.根据市场调研,课程定位科学合理。

专业老师通过对企业走访,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就区域市场对各会计岗位需求状况与发展趋势,行业、企业专家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以及对课程开设的建议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根据调研结合苏州区域性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专业定位、专业内涵及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与人才培养方案。

2.重视教材建设,完善教学内容

如精品课程《基础会计与实训》的建设,有李建红老师主编,学校部分专业老师和其他兄弟学校教师参编的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习题集》等自编教材,教学内容也做了合理的增删。

3.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

如精品课程《出纳实务》,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专题讲座,校外实践教学等,学生思考积极,乐于实践,教学效果有提升。

4.强化教师梯队,做好三项工程

青年教师系统培养工程,骨干教师优化提升工程和“名师”培养工程。现在这三项工程正在有效持续的发展中,向着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积极进取、业务精湛、善于创新的高素质、“双师型”会计“名师”队伍努力。

5.不断完备实训基地,保障实践教学

学校建有实训楼,占地面积达1500平方,设备总值419万元。目前已建立的实训基地有苏州德福信会计事务所,苏州市航海绳网厂,苏州毅诚记账公司等30多个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良性发展。

6.规范相关制度,优化课程管理

学校制定了相关制度、规定;每个班级有“教师教学情况记载”;每学期进行二次教学“七认真”检查;每周做好“教与学巡查”等;从组织上、制度上、经费上保障了精品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总而言之,会计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在推进课程改革、课程特色上已初显成效。不过在此同时也看到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二)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困惑

困惑一:重形式,轻内涵

1.精品不精,精品课程的建设主要集中在申报材料上,轻视课程内容的充实和更新,对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有限,缺少课程内涵。

教材是培养人最直接、最关键的要素。各精品课程在申报时都建有自编教材、

电子教案、习题、实践指导书、课件、录像、软件程序平台等,但往往没有足够

的精品意识,没有考虑具体课程的特征、校本教材内容与书本内容基本雷同,胡乱堆砌,并未能与时俱进,原先不足部分也未及时补充更新;教学策略多却难尽人意,缺乏激情等等,结果是精品课程只是“有”而实际意义不大。

2.网页设计制作缺乏规划和特色

精品课程的展示有赖于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建设。我校网页设计有计算机专业老师制作设计,但由于缺乏对会计专业认知,故只是侧重于界面设计而忽视了栏目本身所要呈现的具体内容。而课程团队教师虽有各种职称层次、年龄层次、学历层次的教师组成,但对于网站的后台操作能力有限,导致教学资源建设滞后,从而影响精品课程内涵建设。

困惑二:重评审,轻评价

1.精品课程的申报经专家评审通过,除建设中期专家检查外,缺少对精品课程持续有效的交流、监控评估;

2.我校专业教学评价采用的是校外专家、校内督导、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但是收效甚微。该评价只提供了对该课程内容、效果方面简单的调查问卷,缺乏对学习者自身和同伴的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者掌握知识的过程性评价。

困惑三:重产权,轻共享

构建精品课程的共享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是课程建设的终极目标,但是无论是我校的精品课程网站还是其他院校的网站,课程教师往往为保护自己教学资源的知识产权,申报成功后就会立刻删除某些原创性或精彩的电子资料,学习者点击进入看到的只是一些常见的、没有特色创新的,甚至是过时的资源,再有就是点击进入后显示“找不到网页、该页无法显示、正在建设中或无权查看网页”等问题。使得精品课程成为名义上的精品,无法访问到有价值的内容。

困惑四:重理论,轻实践

1.校内实践教学中,通过仿真教学资源和会计软件方式进行实践训练,但由于老师有时难以掌控上课进度和处理电脑技术上的问题,有些“望而生畏”于是乎会被“理论实践”课所替代,软件使用率不是很高。

2.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企业一般不愿意拿出账本,实训资料难以收集,经典案例较少。拿《成本会计和实训》课程来说吧,每个企业的成本核算环节都有所不同,有些资料还涉及企业的核心机密,不能公开,虽有企业专家开讲座,做辅导,却往往集中在人才培养定位、教学内容选择和企业用工素质的层面上,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技能实训锻炼等方面交流偏少,实践渗透不足。

3.会计岗位实践的局限性,企业实践时不可能大批量安排会计专业的学生进入同一家企业,多数单位只需要2-3名的顶岗实践学生,故人人参与对口的顶岗实践有一定的难度。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精“宜”求精

精品课程之所以为精品,在于其内涵,在于课程的示范性作用,在于精品课程所传递的知识及内容。我们不是为了精品而建“精品”,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因此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完善自编教材、习题和实践案例库、课件等教学资源,若再加以精彩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能让学生方便地获取参考资料和素材,加深对课程相关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更能激发成为教师创新性施教的平台,把精品课程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益求精。

(二)审而有“价”

1.申报成功后,对各精品课程的建设状况和质量的监控不能放松,评审部门要出台相关的监控评价体系。致使课程建设不得不进行维护、更新、革新。如师生交互平台只在评审期间启用,评审结束后基本无人问津的现象也就不会出现。

2.要根据各个学科领域自身的性质、特点,有所侧重,动态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形成一个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如在教学

评价中,既要注重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等方式,更要重视对学习者自身的评价以及同伴的评价,从而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教与学的评价,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三)“著”享其成

在精品建设中的课程资源花费了教师团队成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一个长期的知识收集、积累和整合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著作”。如何解决“著”“享”问题呢?

1.教育部曾出台了相关文件,但仍需科学合理完善方案。可多方采集意见,有针对性地对精品课程成功推出后维护知识产权同时提供资源免费共享作出规

定或指示;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工作或奖惩制度。

2.我个人觉得江苏省教育厅与凤凰传媒旗下的创壹软件公司共建的江苏省国示范中职校课程资源库的做法不免也是一个好的方法。它把学校精品课程教师从一大堆网络技术问题中解脱出来,教师就可以在已有精品课程的基础上,精心做好属于自己学校共享的教育资源,或多校联动,共建共享。从而保证精品课程处于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状态,提高精品课程的共享教育资源质量。

(四)内外“践”修

教学实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1.校内教学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设施,进一步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一方面会计仿真实践教学尝试结合ERP沙盘教学,另一方面在校内注册、设立记账公司,进行会计全真模拟训练,弥补现有校企合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不足,不断优化会计专业实训功能。

2.校外实训

把实践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把课堂从学校搬到企业。通过实际工作过程的参观,切身感受制造企业的财务核算过程。接受企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老师的实地指导,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课程发展没有止境,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后坐享其成,相反建设与发展将作为永恒主题贯穿于其整个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 号)

[2]《浅析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等教育论文――河北博才网 2013/7/22

第6篇

【关键词】 税务会计;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学生需求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4)03―0061―06

一、研究背景

自1999年教育部决定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电大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以天网地网人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综合应用为特色的网络教学环境日趋完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日趋成熟,成效逐渐显现,但距离项目的主要目的和要求,即“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性的高等专门人才”,还有较大差距,包括教学内容组织、课时安排、考核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不能很好地贯彻和体现项目的主要目的和要求,不能较好地满足学生提高职业技能的渴求。如何通过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模式改革,加大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满足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需求;如何架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学习成果的全面评价,是提高电大开放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电大会计专业的学生尤其关注如何通过接受电大开放教育,获得职业技能,提高执业能力。目前,电大会计专业的大多数课程都有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设计思路和内容组织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专业教育的特点,如缺少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完整架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突破传统考核方式,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针对上述现况与问题,本研究以税务会计类课程为改革试点,以电大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迫切需求为切入点,以具有丰富税务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为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实践指导教师,与课程责任教师、面授辅导教师、导学教师(班主任)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完成税务会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并予以实施。我们希望通过该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出具有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的税务会计人才,为解决电大财会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广大远程教学当中的面授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及调查内容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检索法、实践法、案例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本研究对北京电大专、本科学生以及用人单位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通过此次调查,归纳出学生及用人单位对税务类课程的诉求导向,在此基础上设计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一体化方案并予以实施。

(一)学生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

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为北京电大开放教育学院会计专业专、本科学生共计121名。问卷涉及学生个人情况、单位情况及学生学习税务类课程需求等三部分内容,共计22道题目。

1. 问卷数据统计及分析

(1)个人情况调查

①.专业、年龄分布

本次接受问卷调查的121名学生中,专科学生5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47.93%;本科学生63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52.07%;

学生年龄层次分布比较集中,21~29岁的学生85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70.25%;30~39岁的学生2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3.14%。

②岗位分布及工作情况

本次调查的学生人群主要以会计专业学生为主,因此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明确从事会计工作的24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3.08%;从事出纳工作的13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12.50%;从事其他财务工作的11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10.58%。

被调查学生中,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工作1~3年的人数最多,为47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40.87%;工作3~5年的29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5.22%;工作5~7年和7年以上的分别为11人和1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9.57%和15.65%。

③ 专业技能及证书获取情况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被调查学生中已获取“上岗证”的学生与未获取的学生相差不多,比例分别为55.37%和44.63%。从该证书的获取率上看,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已不再是单纯行业内的上岗证明了,而是衡量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标尺之一,从事非财务工作的人员也同样可以考取。

会计技术职称证书:参与投票该题目的学生中,只有17.36%的学生(21人)已经取得了该证书,为数一半的参与者近期不打算参加社会上的会计技术职称培训班。

是否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43.33%的被调查者不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据统计,占据该部分比例的大多为从事非财会工作,以及不从事对口工作的学生。但是不从事这项工作并不意味着可以不了解,学校应以帮助学生提高职(执)业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

(2)单位报税情况调查

被调查学生的单位性质如图1所示。

图1 单位性质

被调查学生的工作行业众多,可细分为服务、金融、IT、房地产、投资、教育、餐饮、地质、工业、建筑等等。

被调查学生的单位目前正在使用的报税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单位报税方式

(3)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学习方法

如图3所示,学生获取课程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组织的面授课程、电大各级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补充资源,以及小组讨论学习。这样的知识获取途径架构也体现出目前电大教学的现状。

图3 学生获取课程知识的途径

如图4所示,学生认为应该提高比重的教学形式,主要集中在课堂面授及实际案例讨论两个类别。从开放教育学院各学期开展的学生评教座谈会上收集的意见反馈来看,增加面授课时是学生主要反映的类别,占据压倒性比重。

图4 学生认为应该提高比重的教学形式

在被调查学生中,88.04%的学生认为学习小组形式非常好,有助于增强团结、扩展知识面。另外,认为学习小组效果不佳的学生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形式是好的,但若能增加实践教学的讨论则效果会更显著;需要教师的带动,能够随时指正问题。

如图5所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首选向授课教师和同学请教,工作中若遇到困难则多选择向有实践经验的同事咨询。选择“其他”选项的学生,据统计,多为选择网络查询来解决遇到的困难。

图5 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68.52%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内容只能满足常规工作需要,换句话说,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际上是与日常应用相脱节的。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得更紧密,这个问题正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也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② 学生对税务类课程的需求

如图6所示,学生对实际案例的需求始终排在第一位。无论是面授辅导课程还是网络教学,学生都希望能够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题,而这种案例分析可以采用讲故事、讨论、咨询、举例等形式。

图6 学生对税务类课程的需求

64.21%的学生表示,愿意并且能够参加学校安排的利用工作日去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

③ 学生对现有考核模式的意见或建议

据调查,85.09%的学生认为,现有的考核模式,即4次形考作业+1次期末考试,能够达到检验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目的;认为无法检验的学生建议开设实践类课程,增加实践得分的比重,利用实操来完成考核。

2. 调查结果

(1)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偏离,实践类教材缺乏

学生根据工作需要以及知识兴趣选择了会计专业,但是学到的知识并不能运用于工作当中,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缺乏实践经验的介绍,学生对于案例及实操知识极度渴望。

目前使用的教材,涉及实际案例的部分严重不足,更新速度较慢,造成与社会实际情况相脱节,学生在课堂内外得不到实际操作的演练和帮助。

(2)学生欠缺网上报税知识

被调查学生就职行业广泛,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该项知识。

(3)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单一

就目前统计数据来看,学生网上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比重并不大,主要依赖于面授辅导。如何引导学生课外学习及开发网上资源,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4)考核模式形式化

尽管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的考核模式能够检验学习效果,但实际上,学生并不理解真正的考核目的,正如学生给出的建议,也是本研究的另一目的,即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习每一个操作步骤,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到位。因此应该完善考核形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

(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

本研究对3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用人单位的类型、规模与所属行业等基本情况,以及该单位对会计部门各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等。

1. 用人单位情况调查

如图7所示,接受调查的29家用人单位中,商业行业的比重最大,占被调查单位的43.33%;其次是服务行业,占被调查单位的33.33%;工业类型占10%;事业单位和其他行业各占6.67%,其中包括1家特殊行业。

图7 用人单位类型

2. 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技能需求的调查

(1)对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

用人单位对本单位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 持证上岗,中级以上会计职称;

b. 熟练掌握基础会计技能,有基础知识及实践经验,对数字敏捷灵活;

c. 熟悉会计岗位职责;

d. 了解会计基本操作流程和财务知识,能记账、报税、核算等;

e. 熟练掌握计算机以及会计专业软件;

f. 熟悉相关行业税务政策;

g. 为人正直,不贪心,有责任心,认真负责。

(2)对税务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

a. 了解税务基础知识,能在实践中运用;

b. 熟练掌握纳税流程;

c. 熟悉税务会计岗位职责;

d. 了解国家相关税务政策,按月按时向纳税部门申报及缴纳相应税款;

e. 熟练掌握基础会计技能,了解和分辨各种税票,能够熟练抄税报税,能够及时调整调控单位税负等。

(3)希望会计人员拥有哪些证书

统计表明,用人单位不仅希望会计人员拥有最基本的从业资格证书,还对人员的学历、计算机操作能力、专业技术等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一些用人单位还建议学校“能够开设与职称及准则相贴近的课程”,“加强对会计人员实操训练和职业技能等能力的培养”。

(三)调查结论

1. 学历、从业资格证书、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样重要

用人单位在人事聘任时,不会单一考虑应聘者的学历,能力水平是相当重要的考核标准之一。

2. 实践经验很重要

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表示,会计工作各岗位人员均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经验,不仅要了解国家相关行业的政策与法规,各岗位的操作流程,更要懂得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筹划与分配,能够独立应对和处理问题,同时拥有一定的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解决措施

1. 加强执业证书考试辅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执)业能力、就业能力、竞争力,本研究计划从面授教学、答疑、讲座中按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答疑辅导对学生职称考试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

2. 补充实训教学内容

本研究拟编制《税收实训教材手册》、《报税软件实训手册》、《税务会计习题集》等实训教材,制作六大税种的多媒体小课件;定期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和网上教学案例讨论,为学生创造经验分享的机会,提高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引导学生主动上网学习的目的。

3. 完善考核评价一体化设计

综合学生需求及用人单位需求的调查结果,根据税务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各项技能和内容,设计针对各项技能和内容的考核方式,并最终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全面评价。

三、研究内容

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并实施税务会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案。该方案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在面授教学中加入模拟软件实训教学、手工纳税会计实训教学等强化教学过程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培训。

第二部分:组成拥有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师资团队。聘请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以及学院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优秀毕业生作为实践教师,指导各税种实际案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经验分享,同时为学生解答工作中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税收筹划,就当前税收政策进行解读等。

第三部分:设计学习过程考核评价方案,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考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克服目前形成性考核不完整、一次期末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弊端。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编制教学资源

1. 编制了《税收实训教材》

该教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主要税种的实际申报和会计核算内容组成。第二部分包括网上报税的基本流程和报税方法。

学生通过对该教材内容的学习,可以掌握填制会计凭证、账簿、纳税申报表和缴款书以及网上报税等的实际操作,从而获得实际的纳税执业能力。

2. 编写了《税务会计习题集》

3. 编制了多媒体小课件

采用电子杂志的形式自行制作税法多媒体小课件四个(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学生开展网上学习提供了方便。

(二)制定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案

本研究根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各项技能,设计了针对各项技能的考核方式,以及每个技能考核所占的权重,并最终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全面评价。这一课程考核评价方案,有效解决了目前电大形成性考核不完整、流于形式、期末考核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中权重过高、对学生学习过程监控不力的问题,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考评。我们通过这一学期的方案实施以及实施过程中与学生的及时交流,不断完善和提高该评价方案的有效性,为该评价方案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1. 一体化方案设计思路

(1)过程考核与集中考试相结合:基本实践技能过程化考核(针对各税种的实践操作模块进行测试),理论知识期末集中考试。

(2)个体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采用个体考核形式,案例分析与经验交流采用小组考核形式。

(3)课内考核与网上学习考核相结合:学生面授课出勤率、形成性作业成绩与自主网上学习及网上讨论等评分相结合。

(4)课程责任教师、授课教师、实践教师、导学教师相结合:各类教师分别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环节进行评分,共同进行考核。课程责任教师对理论知识考核(期末)进行评分;授课教师对形成性考核作业、网上学习讨论、小组活动进行评分;实践教师对实践技能部分进行评分;导学教师对面授课考勤进行评分。

2. 考核要求

形成性考核作业、实践技能考核与理论知识考核都及格,总评成绩才能合格。即:以上三项考核要求均在12分及以上。见表1。

(三)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

我们以北京电大选修课《纳税基础与实务》课程为试点,针对此课程设计了《纳税基础与实务一体化教学方案》,并在开放教育学院2012春专科学生中进行了教学实践。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在原有面授课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进行《纳税会计实务实训练习册》的教学指导部分的教学课时,在课上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模块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报税的实践技能。

2.聘请有丰富职场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作为实践活动专家,对学生进行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培训,并现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丰富了学生的会计职业经验。参加活动的学生普遍反映,此次活动的开展使自己对会计职业所需的经验有了更加真实和深入的了解,对于今后的专业学习及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并进行讨论。实现了老生带新生的目的,提高了学生交流、总结、表达、分享的能力。

4.组成拥有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师资团队。除了北京电大自身的面授课教师、实践课教师以外,还聘请了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以及学院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优秀毕业生共同组成税务会计课程的师资团队,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与辅导。

(四)项目完成后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形成“关于学生对会计专业税务类课程改革效果的调查报告”

对参与课程改革的学生和参加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后简称“专题讲座”)的专、本科学生分别进行抽样调查。参加学生共计153人,发放并回收57份该活动效果调查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试点班”学生均对本次改革持积极欢迎的肯定态度,认为此次教学实践改革,将多种学习过程相互结合,是能够检验所学知识的,同时强烈表示,希望学院能够多组织类似活动。

五、结论及建议

1. 通过完善实训、课件等途径可以弥补实践技能教材的缺失

在原有面授课时基础上增加对学生进行《纳税会计实务实训练习册》的教学指导,在面授课上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模块的操作,并通过小课件的形式加强知识点的学习,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报税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学习过程中须加强小组学习(网上讨论)、师生之间的沟通

组织小组活动(网上《习题集案例部分》讨论),邀请已毕业的三名会计本科学生,结合自己所在行业,就自己工作范围内的纳税经验进行介绍和说明。“试点班”学生通过“上讲台”活动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并进行讨论,实现了老生带新生的目的,提高了学生交流、总结、表达、分享的能力。

3. 组成多层次教学团队的同时需引入“分层教学”理念

通过此次教学改革,构建了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教学师资团队,可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进行教学与辅导,即“分层教学”,打破常规教学班的建制,以学生的需求和能力为基点,“教”和“学”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教”为“学”所需。

4. 明确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象

通过对会计专科学生的试点教学, 发现专科类学生的会计理论水平较弱,还不具备广泛的会计职业经验。因此针对专科学生的教学内容应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试点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更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激发学生自身的经验,互为老师,互为资源。同时针对职称考试的习题分析、注册会计师的讲座与答疑等,对具有从业经验的本科学生而言,应该具有更实际的帮助与提高。试点课程的教学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象,本科学生的效果应该更为突出。未来的教学实施应选择在本科学生中进行。

以上研究成果,加大了税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联系实际,更加贴近学生工作的需要,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职业经验;进一步完善了对学生的考评方式,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使考核更加全面、有效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完善了网上教学资源,制作的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小课件更加易于学生的远程学习。这些研究成果为探索如何在财会专业教学中不断满足会计职业需要、提高学生执业能力,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为远程开放教育探索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人才找到了又一富有意义的切入口。

第7篇

一、引言

究竟什么是“双语教学”?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是指用英语等外语讲授非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指在用母语进行部分学科教学的同时,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教学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是对外语教学规律深入探索而出现的一种培养外语能力的新教学方法。它顺应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外语教学与学科内容相结合”的趋势,满足了对双语人才的国家需求。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中开展的会计双语教学通常是运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进行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语言是掌握知识的媒介,双语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是希望学生通过两种语言的协调运用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但必须明确的是,会计双语教学不是英语语言教学,其实质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此外,也希望通过会计双语教学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如何通过英文相关专业文献的阅读实时了解专业发展的动态。

二、会计双语教学实施的基础

(一)编制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编制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表是成功达到会计双语教学目的的基础。必须明确会计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在高校的专业教学体系中,所有的会计专业课程都可以使用双语教学,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进行双语教学。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一门课程的开设要考虑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另一方面,不是所有年级的学生都适合以双语进行会计专业教学。低年级本科生由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不够深入,同时由于英语水平的有限,适合以母语中文开展专业教学;随着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高年级本科生适合开展会计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因此,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在一、二年级专业必修课程中,诸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适合以母语教学;在三、四年级专业必修课程中,诸如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课程,或是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可以选择相应的课程开展双语教学。

(二)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会计双语教学的效果。英语水平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在双语教学中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开展会计双语教学之前应了解相关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建议在高年级本科生中开展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此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应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三、会计双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中西方会计准则的差异。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中西方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差异,这也就决定了会计双语教学相比其他专业的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双语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原版教材中会计处理会与以前中文学习中的会计处理不一样?”这就充分说明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并不是简单以双语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并不是简单的中英文对照,由于中西方会计准则的差异,基于不同准则对于相同情况下经济业务的处理也就存在差异。在会计双语教学中首先应向学生介绍中西方会计准则的差异,同时要向学生指明对于同一经济业务在不同会计准则下处理结果存在的差异。特别是我国2006年颁布的会计新准则虽然已进一步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毕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会计双语教学中应运用比较法来揭示不同准则下会计处理的差异。通过系统的比较使学生掌握不同会计准则,理解不同准则下会计处理的差异。

(二)会计双语教学中教材的选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一本好的教材,会计双语教学也不例外。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适合的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如何选用合适的会计双语教材成为决定会计双语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之一。

目前,会计双语教材的选用有几种选择:1.选择国内相关优秀学校已经出版的双语教学的教材;2.采用自编英文教材、双语教学英文参考资料;3.采用国外原版教材。依据笔者的经验建议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因为国外诸如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会计教材一直走在各国前面,引导世界潮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仔细研读、认真领会,可以达到高屋建瓴,“望尽天涯路”的效果;从原版教材中可以领略英语的真谛,品味英语的妙趣,探寻英语的奇奥,从而达到登堂入室的境界。西方教材的编写方式、思维方式、说理、陈述、举例、练习、作业、实习等各个环节与中国的都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使他们有兴趣学好原版教材。原版教材中有的地方文字高深、结构复杂、论证严谨、深奥难懂,通过语法分析,层层深入,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英语水平。学生们普遍反映,原版教材内容编排科学合理,说理深入浅出,比中文的专业教材还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会计双语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应注意其中国实践性。由于原版教材中有许多案例是基于西方经济环境背景下编写,这就意味着很多案例并不适合中国经济现状。因此如果沿用这些案例脱离了中国实际情况,不利于学生基于中国实际理解专业知识,也不利于今后学生的工作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背离中国实际的案例,教师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写,同时可以考虑采用中国企业的现有资料编写相关案例进行双语教学。这样不仅达到了会计双语教学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对于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有了相当的认识,便于学生今后工作。

(四)教学中双语语言比例的掌握。会计双语教学中应恰当运用英语,注意掌握好中英文讲授比例的尺度,这也是决定会计双语教学成效的关键环节。书面文字一般都应运用外文,如教材、PPT、板书、作业、小论文、试卷等。上课时应视情况决定中英文讲解比例。一般来说,教材中普通章节尽可能用英文讲授,而重点章节中的难点建议加大中文讲解比例,便于学生理解。此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加大外语授课比例是比较合理的策略。

(五)建设课程教学和学习资源。在单一汉语语言环境中学习厚重的英文原版教材对学生而言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师有必要预先在心理上和学习资源上做好充分准备,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和语言障碍。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一些针对性、工具性学习资料,建立丰富的立体化的学习资源系统、实时的学习辅导渠道,比如:教师手册(包括教学目标、讲义大纲、讨论练习参考意见、课堂活动建议)、习题解答、题库、课堂演示文稿和课堂教学光盘、学习指南、教学录像、即用课堂笔记、教学投影胶片、网上资料、教学网页以及针对特殊课程的教材等。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围绕一本教材设立一个专门的网站,并及时提供最新的补充材料和教学资源,同时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课程交流平台,学生交流课程学习体会,提出课程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并回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通过教学平台的建立使教学资源得到最佳配置。鉴于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课程网站,编写中外专业词汇对照表,英文习题集等。在这方面,建议可以以专业课程组的方式由多个教师分工协作。

四、通过会计双语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

在会计双语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熟练运用英文理解专业知识,因此,会计双语教学实际上也就是锻炼了学生阅读英文专著的能力。通过会计双语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自行阅读英文专业文献,掌握专业前沿知识。会计专业学习应随时关注专业前沿动态的发展,西方国家诸如美国、英国的会计学者往往在专业前沿问题上有着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相关论文和专著。由于这些论文和专著均以英文撰写,因此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读懂这些专业文献不仅有利于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巩固,而且有利于掌握专业前沿趋向。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会计双语教学的开展。

五、结论

会计双语教学的实质目的是通过中英文教学使学生掌握牢固的会计专业知识。基于此目的,在会计双语教学实施前必须结合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制定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在会计双语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原版教材,通过中英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西方会计准则的差异,并结合符合中国实际的案例使学生在理解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贺妍.对建立高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体系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6;(32)

2.刘晓盈.高校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6;(07)

3.黄育妆.高校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医学教育探索,2006;(03)

第8篇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A股当中并没有在线教育的“平台提供商”,平台提供商都在海外上市,因此国内上市的在线教育公司主要是内容提供商和技术提供商。

国外目前最火的线上教育应属MOOC,MOOC是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的简称,中文一般翻译成“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是世界名校开设的网络课程,老师专门为网络学生录制。有固定的开课时间,有作业有考试,考试通过后会授予证书。

相对而言,国内的在线教育机构及其运作模式都尚处于“初级阶段”,增值服务也比较缺乏,在投资在线教育公司时,不妨对比美国比较成熟的运营模式,发掘出未来有向“高级阶段”转变的公司。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K12教育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美国在线教育主要分为在线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及K12 教育。其中高等教育主要是MOOC 模式,美国自2012 年由一些顶尖大学设立学习平台,目前主要有三大课程提供商:Coursera、Udacity、edX。他们通过与大学合作,在网上为人们提供高等教育,像真正的大学一样。

职业教育主要是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对各种职业证书考试相对应的课程,语言培训也是其中组成部分。

K12教育主要是指基础教育,从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的教育辅导。韩国的megastudy公司在此方面做得极为成功。

中美对比:差距在哪里?

相对于已经比较发达的美国在线教育,中国在线教育公司的差距在哪里?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国外在线教育和国内最大的区别在于,增值服务和教育企业背景。增值服务方面,国外的很多课程提供商不仅提供课程视屏,还提供课后题,并有批改功能,同时还有证书的颁发。但是国内大多数在线教育机构仅仅提供视屏的教学功能,这样在节省成本的同时也使得后续服务缺失。比如魔方英语,仅仅基于视屏的上传;而极智批改网又仅仅基于批改功能。所以缺乏全套服务的教育机构。

另外,教育机构的背景方面,MOOC三大课程提供商都有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的教授做课程、作业批改等方面的支持,而国内的在线教育机构在这方面是完全的空白,所以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也相对较低。

本刊记者在调查采访中也了解到,就Coursera、Udacity、edX这三大提供商而言, Coursera有基于软件的测验、作业、习题集,并会安排另外的 5名学生给1名学生的书面作业打分。课程结束后,教授会为学生颁发自己签署的结业证书,不过并非来自校方。而Udacity主要特点是每个课程都划分为非常细的知识块并有相关细致笔记,每个知识块都有相应的习题和答案,且答案是通过教授视屏来展现的。edX提供基于软件的测试、作业,也有线下期末考。学生完成一门课程后可获得一个结业证书,上面都会印上 edX 和学校的名字,比如 MITX, HarvardX, BerkeleyX, UTAustinX等,目前证书是免费的。

相比较而言,中国在线教育领域还有诸多的创新空间,这同时也意味着在这个领域的公司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在线教育中概股:另一种投资选择

对于A股在线教育个股缺乏判断力的投资者,或许可以考虑投资在线教育的中概股,这些之前已经在海外成熟市场上市的公司,已经得到了市场一定程度上的检验。

结合申银万国海外研究部中概股研究团队的判断,我们为投资者提供以下这些投资标的:

好未来 (XRS:US):K-12 教育的领先品牌,场地效用较高,发展潜力巨大,互联网变革带来新机遇,2010 年以来,学而思不断寻找在线教育机会。虽然公司在线课程营收仅占总营收3%左右,但在线业务是其传统线下业务的良好补充。公司分别于PC端、移动设备经营6个在线品牌。学而思网校在在线课外辅导市场拥有28.9%的市场份额,位居市场第一。

达内科技 (TEDU:US):达内科技是国内市场份额最高的IT 培训企业,市占率为8.3%(以营收计),2011-2013 年保持高速增长,营业收入CAGR 高达89.9%,学员人数CAGR 为68.9%。经过11 年的发展,达内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O2O 教学平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不断增长的学员群体和学费也驱动了公司未来发展。培训结束六个月内,学生就业率高达90%,平均起薪高于全国平均起薪14.3%,这使达内拥有差异化竞争优势。

第9篇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会计人才是会计教学的目标。要使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应变能力、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就必须加强会计实验教学。而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科体系的入门课程,加强会计实验教学必须从会计学原理实验教学开始。

一、会计学原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一)会计学原理实验教学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会计学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一知半解,而将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相互融合,同步进行,形象而生动,就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加深知识的理解。

(二)会计学原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果说一般的会计理论教学是被动教学,是使学生被动式的学习,那么,会计实验教学则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是使学生主动式的学习。通过对实验的认真思考、分析、讨论、体会、归纳、综合,鼓励学生突破实验教材中固定的模式,改进那些操作不完善的实验项目和方法,大胆尝试探索新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积极性并从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会计学原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

21世纪突出“应用”是本科教育的核心。实验教学融合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一个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培养出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以满足社会需要以及学生自身就业的需要。

(四)会计学原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增强团队合作观念与交往协调能力

一般的会计理论教学,都是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单独消化,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单线型行为。而会计实验打破了这种模式,在会计实验中每位学生有各自的岗位分工。会计实验中的人员关系就由单线型转换为复合双向型的关系了,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就产生了复合双向型的协作关系。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结精神,也有利于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

(五)会计学原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市场经济即诚信经济”。然而一段时期以来,会计信息失真普遍。公众对中国会计教育能否培养出诚信合格人才已产生信任危机。会计教育必须改变以往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做法,会计学原理作为会计学的启蒙课程,首先应贯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能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还能加强他们的道德修养、科学素质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促使他们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今后树立良好的执业信誉打下基础。

二、会计学原理实验体系的构想

会计学原理实验是会计专业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它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会计学原理实验体系,以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

会计学原理实验体系的设计,首先在于确定目标,即顺应知识经济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要求,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会计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会计学原理实验体系应从五个层面进行设计,即:专业感性实验,实验准备,单项实验,综合实验,实验讨论。各层面及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一)专业感性实验

专业感性实验是让学生看到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工作程序以及工作内容,了解会计岗位之间牵制、监督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对所学的会计专业有一个感性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到指定单位(如会计师事务所、相关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现场参观、交流、请教性学习,以观摩为主,满足学生好奇心,增强感性认识,使校内学习过程中一些疑虑得到消除;可以组织学生去人才交流市场了解会计职业的市场需求情况,使学生明确实验教学的意义,了解实践能力与就业的关系以及实验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让学生提前体验就业的紧迫感,从而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请当地知名注册会计师畅谈其从业经历和成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

(二)实验准备

实验准备是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保证实验按预期目标顺利完成。首先要求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复习巩固;其次要求学生熟悉实验相关资料;最后要求学生查阅实验扩展资料,进行实验前的认真思考。

(三)单项实验

单项实验是针对会计学原理的每一个重要知识点分别设计若干实验项目。包括书写技能实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实验,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实验,会计账簿开设和登记实验,结账与结账实验,错账更正实验,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实验。单项实验应穿插在理论课程相关章节结束时当即进行。

(四)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是以某一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通常为12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为基础,按照实验的总体要求,根据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直到完成实验报告。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整个会计工作流程,通过综合、全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讨论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对实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讨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实验操作的掌握,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索新方法,改进那些操作不完善的实验项目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技能。

三、实施会计学原理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在实施会计学原理实验教学中,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认为实验教学是万能的,可以取代课堂教学;二是将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各自独立,分别进行。实际上,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具有传授知识系统性、严谨性的优点,有助于学生打下深厚的理论功底,然而它又容易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及求异思维的培养,可能制约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潜力的发挥,而实验教学可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只有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融为一体,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才能培养适应时展的会计人才。

(二)应采用现代化的手段,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手段上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录像、实物投影、VCD等多媒体技术手段,不仅增加了会计实验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立体感等感性认识,还加大了会计实验的信息容量,提高了会计实验的效率。

(三)建立规范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规范会计学原理实验教学,需要建立相应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它包括:会计学原理实验教学计划;会计学原理实验教材;会计学原理实验操作制度;会计学原理实验考核制度;会计学原理实验人员考核、职称晋升和奖励制度等。

(四)加强会计学原理实验教材建设

应根据最新会计制度和新税制的要求,模拟工业企业的业务,难度适中的设计会计本、专科需要的教材。同时,还应加强教辅资料建设,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参考书、习题集和案例集等配套教材的编写工作,提高教材配套率。

(五)注意实验方式的选择

第10篇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三本院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会计改革,关键在于会计教育的改革,会计教育改革的基础在于会计教材建设与会计人才培养。因此,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校作为一所民办高等学校,顺应时展潮流,逐步成长,越来越走近社会大众的视野,被更多人接受。同时,教育部对本科层次的教育又逐步在尝试和承认三本院校(作为民办高等教育的主要办学方式)的办学方式和办学模式。要想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活动势在必行。

1 三本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为基础,以介绍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内容为主,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必需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和较高应用能力的成本管理人才。但是目前三本院校的教学现状还不能够保证该目标的实现。

1.1 教材脱离学生实际水平

目前,我校的成本会计课程教材主要选用的是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著名大学编写的教材,这类教材主要适用于一本院校或211重点院校的学生,教材的难度较大,与我们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相适应。因此,我校目前急需编制一本适合三本院校学生学习的教材。

1.2 教学内容过于传统

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计划中,仅有一个学期学习,其中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内容、计算方法等占据教学内容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对于成本发挥的管理作用以及一些新兴行业如物流企业等行业的成本核算内容、方法等教学内容不足百分之十,这样完全不能满足学生们毕业就业工作内容的需求。目前,根据我校的就业数据显示,我校的大多数毕业生就业的单位主要是第三产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等,而对于这类企业来说,几乎不存在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到的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内容则成了“废品”,而对于所需的第三产业等的成本核算方法则需重新开始学习,影响了工作的效率。

1.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待创新

目前,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主要依靠课堂老师讲授的方式,由于其计算公式较多,耗用时间较长,课堂的讲授效率较低;而有些老师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仅是把书本上的公式简单的复制到课件上,实际的教学效果较差,并不能使学生提高相应的实际运用能力。

1.4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1)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实践能力。目前大部分会计任课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基础较好,但实践功底较差,不了解企业实际的业务流程,缺乏成本管理经验与技巧,很难把理论和实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实践教学不生动、不能贴近企业成本会计运行的实际。

(2)学生实习机会有限,学生学完一套成本核算方法很难加以运用。即使学生有机会去一些企业去实习,但是成本是一个企业的商业秘密,企业不会也不可能拿出资料让学生们计算使用,因此,成本会计实习主要靠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完成,而欠缺企业一线实践经历,缺乏对制造业生产、流通的直观了解和认识,势必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1.5 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单一

对于成本会计的考核,基本采用以期末闭卷考试的考核方法。这种考核形式与实际账表操作相脱离,成本会计实践性极强,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掌握水平,不能直观体现出对成本会计实践技能水平的测试。

2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创新思考

2.1 编写一套满足三本院校学生需求的成本会计教材

课题组将按照2007年国家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同时满足高等教育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需求特点,我们结合自身教学和研究的经验,结合会计专业自身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法指导书、手工模拟实验、教学习题集和试题库等几个方面重点打造,针对性修订和选编会计学专业专业课程《成本会计学》,并希望打造成适用于目前三本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科的一门精品课程。

2.2 创新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

从整体发展与综合性出发,合理构建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以充分体现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对于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分阶段分学期来学习。第一个学期,安排学习工业企业的产品制造过程的成本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等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等的学习:第二个学期,安排学习其他行业的成本核算内容、核算方法,如农业企业、物流企业、服务企业等,满足学生们将来就业工作的需要:第三个学期,安排学习目前新型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如详细介绍国外近年来在成本会计领域出现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如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物流成本会计、环境成本会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等,旨在改变我国成本会计信息与管理需要相脱节的局面等。通过若干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们掌握成本会计从初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对于成本管理作用的发挥,要在每个学期加以强调,使学生们能够强化成本会计不仅仅是计算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发挥管理的作用。

2.3 建立财务运作中心,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利用学校创业园资源,成立财务运作中心,对外提供财务咨询、培训、记账等服务,对内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各项实际技能的锻炼。教师利用外部企业的案例,加以整理,为教学提供实际案例。

2.4 利用我校的创业园资源,增加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我校的创业园企业开办形式趋于多样化,如有广告设计公司、小型商品流通企业等形式,我校学生可以在这些形式的企业中申请义务的会计职位。这一行为,既可以使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又可以为企业加强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有利于这些企业做大做强,为创业成功、促进就业做出贡献。

除此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于暑假、寒假时深入企业进行锻炼、实习,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流程,为成本核算工作提供感性认识。

2.5 利用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方式

第11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会计核算 水平

企业的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步骤,也是企业管理不可轻视的一环。财务与企业其它职能部门的是反映和监督的关系。企的会计核算水平高低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的成本密切相关,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是噬待解决的当务之急。经调查了多家企业的会计核算情况之后,对目前存在的情况分析、梳理,并提出了改善水平的几点建议,现分述如下:

1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的现状

中小型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较小、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少)相对精简的企业,且有很大一部分是家族式企业、作坊式管理,甚至厂长一人说了算。中小型企业因数量多而在经济结构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有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因受到资金的困扰、产品出口下滑等因素处于停滞或半停滞状态。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出台部分相应的政策,但对于中国庞大的中小企业群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财务决策能力、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控制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带来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在生产过程中具体表现为:

1.1财务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没有专业财务人员。

1.2没有专职的财务核算人员;仅有兼职财务人员。

1.3单位设有专职财务人员与兼职财务人员,兼职的财务人员每个月去单位3-4天,对单位的生产流程不了解,且专兼职之间没有有效沟通,财务核算数据与企业的生产销售数量没有直接的关系。

1.4单位成本没有独立人员核算或单位的成本核算不准确。

1.5仓管、车间物流划分不明显、传递手续不完善而导致数据失真等等不一而足。

2 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状况出现上述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单位负责人不重视。他们认为只要完成产量和订单就万事大吉。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不够精细化,人员配备不齐第二:财务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财务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由于会计的专业性很强,无法很好的完成工作。有的即使接受培训,仅会理论,不会实践。有的财会人员不深入生产实际了解熟悉企业的产品结构,对产品工艺流程一无所知,在财务科闭门造车。导致会计核算数据不能很好的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生产情况。纸上谈兵的数据与实际的生产情况严重脱钩。知识更新较慢,主动学习意识淡薄,认为只要能把现有的会计事项处理了就行,没有积极上进意识;计算机操作水平低下,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层面上,更有甚者计算机是摆设,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在会计核算方面的作用。第三:兼职财务人员的混乱。由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单位为了降低费用,找一名兼职财务人员。这种情况相当普遍。每个月去单位3-4天,对单位的情况不了解,核算数据与销售生产没有直接的关系。笔者曾经审计过一家单位,从开始成立至2009年10月份,实际亏损了50多万元,而老板和会计全然不知。第四:财务人员没有很好的与领导沟通,没有发挥会计为管理服务的作用。有的工作需要领导的配合,仅凭财务人员效果不会很好。第五:单位没有制订很好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财务工作没有规范化和系统化。

3 提高财务核算水平的几点建议

3.1治标要治本。首先从源头上找根源。单位负责人对单位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只要单位领导重视了,财务人员不敢懈怠。单位领导要从思想上提高意识。笔者在几年的工作实践当中可喜的看到:有的领导不仅主动学习财务,并且让单位的财务人员也参加培训。如果得单位的财务管理一团糟,单位距离破产也越来越近了。本市有一家在最近今年发展较快的中型企业,由于财务管理混乱,今年被上海的一家上市公司收购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3.2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在选拔和任用会计人员时,要德才兼备。具有较强职业道德水平和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财会人员只有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会计理论,在处理会计事项时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使会计的各项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当前实现会计电算化势在必行,合格的财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运用计算机来处理单位的日常核算,将财会人员从繁杂的会计数据整理加工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以便简捷、明快、准确地语言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财会人员在工作中不仅需要面对单位的领导和同事,而且经常要与政府的职能部门和银行打交道,只有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切实做好财务工作。

3.3制订规范化的、切实可行的财务制度。单位的会计工作的管理离不开健全合理、科学完整、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要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的用于规范单位内部会计行为的具体制度和管理办法。会计机构和人员配备制度,岗位制度,财务的规范化和工作的流程化,内部的牵制制度,授权审批制度,原始记录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的财产清查制度,建立内部审计制度,重要的成本核算制度,资金每天的汇报制度,落实对账制度,保证帐实相符,帐帐相符,帐证相符。不仅要制定制度,最重要的是制度的落实,以及对制度执行的持久性和灵活的应用性,另一方面要求单位的负责人不断提高自己,只有对财务知识知悉,才可以指导监督财务工作。

3.4采用多渠道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一方面要求单位的财务人员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金融政策,税务法规,不断学习新制度新知识,学会应用新型的融资理念。资金是企业的血脉,只有充足的资金,企业才可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3.5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能。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适应工作的需要。会计工作设计面广,须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在业务处理中,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在管理财务工作时,要体现出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对财会人员不断进行业务培训。

3.6鼓励会计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和职称考试会计人员多为“半路出家”,财务基础知识和会计理论比较欠缺。中华会计网校的授课和北大东奥的习题集目前是比较认可的两大品牌。名师云集,资料权威。各单位应鼓励财会人员参加财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对通过考试并取得证书的财会人员,要给予一定奖励并且提拔任用。

3.7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

第12篇

[摘要]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一套优秀的实训教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要素之一。当前高职成本会计越来越重要,但与之相配套的实训教材却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使之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改革

一、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一)成本会计的重要性决定了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在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已进入了微利时代。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其重要的竞争战略就是低成本战略,企业必须在不断提高或不降低产品(劳务)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产品(劳务)成本,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而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越来越重要,也即成本会计越来越需要,相应地,成本会计人才也越来越需要。高职教育的宗旨是要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实用性人才,其重要特点在于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而实训教材是高职学校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随着成本会计越来越重要,成本会计实训教材也越来越重要。

(二)成本会计内容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成本会计是为企业服务的,而企业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各异,导致了成本会计有一定难度,有诸多成本核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且每种方法都有相应的适用范围和计算公式。如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有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而成本核算基本方法又分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其中分步法又有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又分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和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逐步综合结转分步又可按实际成本结转或按计划成本结转,而且由于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的结果不能正确反映成本的构成情况,还需进行比较麻烦的成本还原工作。面对如此繁多的方法,高职学生们大多是一片茫然和混沌。为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理清思路,巩固理论知识,必须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训,这也决定了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三)成本会计实习难度决定了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比较而言,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难度是较大的,对成本会计的实习更难。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会计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是较难落实的,有的学生即便落实了实习单位,也由于实习时间短或单位业务少,难以熟悉成本会计核算的整个流程,甚至根本没有成本会计方面的业务,达不到成本会计实习的预期目的。另外,目前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对成本会计的内容涉及的也很少很简单,同样难以达到成本会计实习的目的。为了解决成本会计实习难的现状,唯有加强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建设。

(四)成本会计师资现状决定了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和实务知识,特别是成本会计教师,实务知识更是欠缺,很难把理论和实务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效果较差。尽管高职院校都试图采取一定措施来提高会计教师实务水平和能力,如组织教师外出培训或引进企业会计人员,但是,与成本会计学生难以真正走进企业实习一样,在校成本会计教师真正走入企业的难度也很大,而靠引进个别教师也难以改变大局。因此,成本会计师资缺乏实务知识的现状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这也决定了高质量高仿真的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二、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现状

(一)缺乏综合性

简言之,成本会计就是从费用到成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本核算基本方法的确定是关键,确定成本核算具体方法后,就要遵循核算流程进行一系列的费用归集和分配工作,各项数据之间有严格的承接、勾稽关系,这决定了成本会计实训内容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而目前大多数实训教材恰恰最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教材中的各个实训单元或模块的内容是割裂开来的,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学生完成所谓的实训后,对数据的来龙去脉、对成本核算流程、对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仍然根本没有概念,掌握的知识及技能还是支离破碎的。

(二)缺乏实践性

既然是实训,即有实际训练之意,要和实践有机联系起来。由于学生不能真正走入实际的企业,通过实训教材看到的实训内容更应该具有实践性,最起码应该具有仿真性,应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目前成本会计实训教材设计的实训内容在实践性方面是比较欠缺的,与实际生产情况脱离较远。教材中的企业是假设的“某企业”,且每个实训单元或模块都预先给出了大量假设数据,学生无需一步一步归集和分配费用,只需依照教材中的公式或例题套一下即可。这种实训教材严格来说只能算是习题集,这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收效甚微,甚至会误导学生,以为成本会计都有现成的数据等在那儿,当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面对实际的成本核算问题时,就显得无所适从。

(三)缺乏职业性

高职教育就是职业教育,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必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但目前绝大部分成本会计实训教材都忽视了这一点,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没有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的介绍,不利于学生了解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职责及其在财会会计和管理会计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只重视成本计算工作,忽视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方法,更没有融入成本计划、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内容,不利于训练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管理能力;第三,缺乏对企业组织形式和生产过程、工艺以及企业成本管理要求的介绍,不利于训练学生根据企业特点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标准。

三、改革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思路

(一)总构想--编写成本会计案例实训教材

成本会计案例实训是案例教学法在成本会计实训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近年来已广泛运用于许多教学领域,特别是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更是闻名于世。为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针对目前成本会计实训教材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必须是案例实训教材。

(二)改革思路

1.选取真实企业作为案例企业

为增加案例的仿真性、可信度,方便介绍企业组织形式、生产特点及成本管理要求,同时也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笔者认为必须选取真实企业作为案例企业。当然,考虑到成本会计的很多资料属于企业商业秘密,教材中的数据可以模拟。

2.校企合作编写教材

为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改变编者闭门造车的现状,必须由校企合作编写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笔者认为,这种合作可以是广义的,有企业人员参与即可。先以学校教师为主提供主要编写思路和大纲,企业人员辅助介绍企业概况、工作流程和岗位分工职责,提供各种真实的单、证、票、账等资料,再由教师加以整理和变通后,变成实训资料。

3.案例应具备综合性、一体化

真实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会计人员面对的资料是庞杂的,是最原始最基本的原材料领料单、职工考勤记载、固定资产卡片或登记簿、水电费通知单等,不可能有那么多现成的数据。因此,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案例必须是综合性、一体化的,是“从一而终”的,除提供原始的模拟数据(可以比实际情况简化些)外和必要的经济业务外,每个实训环节或模块都不得再提供所需要的数据。学生要利用这些原始数据,结合企业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归集和分配方法完成材料费用、薪酬费用、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模块的实训,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工作,最终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尽管为了训练需要,要分成多个模块,但整个实训是一个综合实训,各个实训模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是不可分割的,数据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勾稽、逻辑关系。

4.要适当介绍企业

成本会计之所以比较难,其主要难点在于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繁多,如成本计算有三种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有六、七种之多。为什么存在这么多方法?是因为不同企业的企业规模、所在行业、业务流程、组织形式、成本管理要求不尽相同,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方法。在成本会计案例中介绍企业的目的,除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外,更重要的就是要训练学生根据企业特点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的能力,这是作为一个成本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5.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意义

这里所说的典型意义,不是指案例企业的规模或名气,而是指案例企业的生产特点。其典型意义体现在,通过对该案例实训后,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成本会计的重要内容,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笔者认为,选取采用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的企业较具典型示范作用,因这种方法是比较复杂、综合的,基本能涵盖成本会计的知识要点,能比较全面训练学生的成本核算能力。

6.要尽量融入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

由于目前很多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实训内容和要求很简单,让学生产生了一个误区,以为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两回事(甚至以为成本会计不需要审核凭证、不需要登账),以为领用材料、自制半成品的数量、价格以及职工薪酬等都是现成的数据,是不需要计算的。为消除这种误会、全面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定要尽量融入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除让学生遵循会计核算流程审核和编制会计凭证、登账和编制会计报表外,还应训练学生确定领用材料数量和价格的方法、计提折旧的方法、计算职工薪酬的方法等,甚至可以融入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成本会计中是没做重点介绍的,但并不表明在成本核算中用得不多,因此必须加以训练。

7.教材内容要做到循序渐进

成本会计的核算本来就比较复杂,案例实训因其综合性,更增加了实训的难度,整个实训如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内容有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先简要介绍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让学生先回顾理论知识,为进入案例实训做理论准备,否则学生面对庞杂的原始资料时根本无从入手;然后再进行先导案例实训,这个实训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最基本方法--品种法,为综合案例实训打下基础;最后才是综合案例实训。只有通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达到成本会计实训的目的,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真正掌握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永欣.高职教育会计实训教材的开发与改进[J].价值工程,2009,(7).

[2] 孙革新,张利.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材建设的研究[J].北方经贸,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