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7: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大气污染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大气污染;立法目的;政府责任;公众参与;大气治理
一、《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的不足
(一)立法目的存在偏差。《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草案)》第一条规定:“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这一规定表明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的目的有两个――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二者之间必须有一个需要放弃的时候,排污者和各级政府部门必然会为了后者而舍弃前者,然后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美国《清洁空气法》中关于该法立法目的的规定(促进公众健康,福利和人口的生产力保护和发展国家空气资源的质量)突出了保护环境这一唯一目的,给美国治理大气污染订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使美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政府大气治理法律责任存在缺陷。通过研读《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草案)》第四条、第十一条、第十五条第2款,我们可以发现草案对政府环境法律责任方面的规定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草案规定考核结果的适用范围狭窄,无法落实政府环境责任;②没有将政府环境法律责任与现行节能减排考核评价制度以及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环保绩效考核制度挂钩;③省级人民政府不负有限期达标责任,④对于没有完成达标任务的城市人民政府,仅以约谈作为惩治措施,无法产生草案预期的整治效果。
(三)大气环境治理公众参与的局限。综观《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草案)》,涉及公共参与的仅有第七条第3,4、5款的规定。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既是公众的一项权利,也是公众应当积极履行的义务。而草案在这方面只是指出公民有检举,控告并获得奖励的权利,并没有详细规定公民如何检举,控告。而欧盟在《建立更加清洁空气的指令》中专门规定了空气质量和污染信息公开和报告制度,美国的《清洁空气法》直接规定了公民诉讼和司法审查诉讼,日本的大气污染受害者救济制度,这些国家的保护环境制度、法规体现出了极强的先进性。我觉得我国在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时应该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扩大公众参与。
(四)大气环境治理主体的一元化。在该部草案中还存在的问题就是在防治大气污染的过程中,只赋予了政府管理权,并没有使企业、公众成为防治污染的主体。
二、对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的建议
(一)更新立法目的。只有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过程中确定环境保护优先的立法目的,对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实施源头治理,全过程治理,才能扭转政府唯GDP至上的发展思路,为绿色GDP评价指标的确立提供法律保障。
(二)完善政府大气治理法律责任。首先对于不达标的地方政府可以借用美国的经验,采用“区域限资”、“区域限批”措施,结合现行节能减排考核以及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环保绩效考核制度的规定,对部门负责人采用如任免升迁,引咎辞职等政治责任的形式予以惩治。其次应将限期达标规划的责任主体扩大至省一级人民政府,最后,应当把空气污染防治作为对政府官员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政府大气治理法律责任。
(三)扩大公众参与。欧盟为促进公众参与,专门立法,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免费提供空气监测信息和执法报告供公众获取。我国完全可以效仿欧盟这种做法,构建可以具体实施的制度,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过程参与制度、决策参与制度和末端参与制度。
(四)创制多元化的大气治理机制。努力创制各种机制,引导企业、公众及环保组织在实施中发挥重大作用。如环境监察部门动员企业和公众参与执法过程,加大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力度,建立公众,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制度,借助公众的外部监督,企业的内部监督和执法部门的强制执法实现大气治理的多元化机制。
结语:在对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基本问题加以论述之后,我觉得修订草案应该再增设大气环境公益诉讼章节,并详加规定。这样才能得到一个真正向大气污染宣战,让老百姓对蓝天有期待的《大气污染防治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气污染;经济;对策
我国城市和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态势十分严峻,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瓶颈。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等多要素之间存在协同共生关系,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经济-生态环境”彼此共生的复合系统。
一、盐城市大气污染现状
盐城市区现布设空气例行自动监测点位3个,分别位于市环境监测站、文峰中学和盐城发电厂,代表不同区域的环境质量,采用美国API仪器,实行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每日向省中心同步传输自动监测数据。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工地和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区域雾霾影响和秸秆焚烧,是盐城市局部时段出现极端污染天气的主要原因。1.工地和道路扬尘主要污染有地面扬尘和工厂污染物的排放,影响城市市区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可吸入颗粒物。城区道路、建筑施工、旧房拆迁扬尘是引起城区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可吸入颗粒物区域污染特征明显。近年来盐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进一步膨胀,房地产开发,城市道路扩展,使得建筑业扬尘成为城市扬尘的主流,市环境监测站和文峰中学位于老城区,周边房地产开发、道路施工使可吸入颗粒物监测数据持续处于高位。在施工过程中,不少工地的管理人员环保意识薄弱,抑尘措施不到位,造成工地上空尘土飞扬,建筑垃圾随处堆放,渣土运输车的覆盖剂清洗措施不到位,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而且由于二次扬尘产生的“阴霾”天气影响到人体的健康。2.机动车尾气近年来,盐城市机动车拥有量持续快速的增长,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10%。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给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带来巨大压力。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总量不仅给道路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也给进一步改善盐城市大气质量和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机动车排污已成为盐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机动车排污高度更接近人体呼吸带,排放的时空特征与受体人群活动吻合程度更高、接触更为密切,因此机动车对于相应人群的健康风险要远高于固定源。3.秸秆焚烧夏秋两季城市周边大量焚烧秸秆,对市区空气环境也产生较大影响。秸秆焚烧是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每年5月(夏收)及11月(秋收)期间,全市大部分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会急剧上升,出现峰值。严重时城市居民甚至可以嗅出空气中秸秆焚烧的气味,感觉呼吸困难,出现眼部不适等症状。遇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恶劣空气状态常常持续多天。
二、大气污染经济影响分析
经济影响共分三类:人体健康方面;物质方面;动植物方面。
1.人体健康方面
一项最新报告显示,有毒的空气对人类的肺部有害,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导致人的呼吸道系统疾病,如咳嗽、肺病甚至肺癌的发病率升高,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增长尤其迅速,而且城市高于农村,通过大量事实和研究证明,空气污染是重要的致癌因素之一。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空气污染正在造成误工、医疗费用增加。更是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称:中国的空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基于支付意愿估算则高达3.8%。
2.物质方面
大气污染物对工业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是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工业材料、设备和建筑设施的腐蚀;二是飘尘增多给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和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各种材料产生腐蚀损害,使这些物质发生质的变化,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如SO2能很快腐蚀金属制品及皮革、纸张、纺织制品等变脆,光化学烟雾能使橡胶轮胎龟裂等。大气污染对工业生产的危害,从经济角度来看就是增加了生产的费用,提高了成本,缩短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3.动植物损失方面
空气污染对动物的危害与对人的危害情况相似,对植物的危害可分为急性、慢性和不可见三种。大污染会影响农业生产,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植物叶表面会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下降。而这些环境损失是隐性的,其影响具有滞后的特征,粮食危机距离我们越来越近,这和全球变暖脱不开关系。
三、城市大气质量改善措施
解决大气污染的最好办法就是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深度贯彻“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思想意识,要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防止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想解决办法有以下几点:
1.加快实施蓝天工程
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关于实施蓝天工程改善大气环境的意见》。组织开展城市大气污染成因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制定实施全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完善规章制度,构建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区域大气监控预警能力;全面推进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等的综合防治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人们要遵守政府颁布的限行令,加快进行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
2.创建低碳机动化城市交通模式
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城市空气的重大污染源。合理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引导提高人们出行的绿色交通消费观念,是根治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最佳方案。在城市交通规划和动态管理方面,可以通过调整交通布局与方式,有效地削减未来城市道路交通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倡导绿色交通理念。积极发展优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铁路交通的单位能源消耗量相当于公共汽车单位能耗的57.8%。城市轨道交通由于车体轻、路况好,单位能耗要低于一般铁路。在城市交通拥堵和机动车尾气对环境影响日趋严重的今天,城市轨道交通,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和能源,减轻对市区声环境的影响及视觉光污染,提高出行安全性,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已经成为许多国际大都市交通圈中公共交通的骨干系统。在私人交通方面,应严格规定私人汽车排放标准。目前,我国私家车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交通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因此,要鼓励民众使用更干净与更有效率的汽车引擎,在政策上可以针对具有洁净科技或低油耗车辆,降低甚至减免销售税。借鉴发达国家“鼓励拥有,限制使用”的做法,到2020年,要逐步限制私家车使用,提高私家车在城市中心区域的用车停车成本。同时要加快推广使用节能车辆,积极为油电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提供相关税费优惠和配套服务设施,并加速淘汰旧车辆,鼓励以旧换新。政府部门应率先垂范,采购油电混合、低排量的汽车作为公务用车。
3.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一是建立健全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机制,全面推行“绿色施工”,推广施工扬尘防治方案报监制度及扬尘控制责任人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城市拆迁和建设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及物料堆场作业扬尘。加强渣土车管理,严禁非密闭渣土车、带泥车和撒漏车辆进入城市道路;推行高效清洁的城市道路清扫作业方式,建议在城市主要道路上使用具有吸尘功能的大型清扫车有效收集路面尘土。加强城市各类绿地建设,强化城市绿化的滞尘防尘功能,控制城郊结合部未开发建设裸地扬尘。二是进一步规范机动车环保标志发放和管理,对无绿色环保标志的车辆,严格执行盐城市区限行规定。三是加强秸秆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依法划定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区域范围,对城市周边、高速公路、机场及其他重点敏感区域,加大实时监测和执法力度。四是严格控制建成区及其近郊新建、扩建重污染企业,对城区内已建重污染企业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搬迁改造。
4.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2018年起,逐步形成灰霾监测能力,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三项常规指标基础上,增加细颗粒物(PM2.5)、臭氧、一氧化碳指标,适时增加挥发性有机物、黑炭等指标。合理规划布局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构建包含农村、乡镇和主要城市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随着市区建成区的不断扩大,建议在城南等区域增设空气自动监测站,增加监测覆盖面。
5.加强组织协调机制建设
建立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任召集人,环保、发改、经信、财政、商务、建设、城管、农委、交通、公安、国土、科技、文广新、工商、气象、质监、物价、监察等部门负责同志及盐都、亭湖区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定期研究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市政府成立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由市环保局分管负责同志任主任,负责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日常工作协调和督查,负责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市大气办要牵头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加强对蓝天工程年度目标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各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开展评估考核。
6.提高公民意识
提高公民意识。遵守政府颁布的限行令,加快进行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提倡绿色出行,从自身做起,植树造林,节约能源等小事做起,国家层面应该监督立法执法的严格统一。
四、结语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生产和消费最为集中的地方,随着城市进展的加速,城市空气质量已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我们既要发展经济,也要保护环境,在我国发展经济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左其伟.用车贝雪夫多项式预报安徽省梅雨期逐日降水分布[J].气象,1990(07):39-41.
关键词: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项目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3YJC630196);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4GL018);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5030241)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22日
一、我国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演化过程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动机制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大气污染属地管理模式到“两控区”(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分区域管理”,再到区域环境保护督察中心设立;第二阶段:从区域环境保护督察中心设立到局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实践。北京奥运会期间环境保护部与北京及周边六省区市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完成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开启了我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新模式;第三阶段:从局部区域、临时性的实践活动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重点区域联防联控长期规划,并开始付诸实施。2010年国务院转发的《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是我国第一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制度。也就是说,解决我国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应当走点源防治和区域联防联控相结合的立法路径(常纪文,2010)。2012年国务院批复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是我国第一次以全国五年规划形式实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制度。但是区域联防联控仅局限于规划的编制,缺乏持之以恒的行动力(柴发合等,2013)。201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立了我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新模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分别于2013年10月、2014年1月开始启动区域大气染防治协作机制,但具体的联动内容、联动措施、联动执法等方面的长效机制都还很不完善,联动工作进展缓慢。
二、河北省大气污染原因分析
(一)城市内源过量排放污染是河北省雾霾爆发的决定性因素。河北省的内源污染主要来自煤烟型污染源、石油型污染源和扬尘型污染源。
1、煤烟型污染,主要由工业、电厂、垃圾焚烧、小锅炉、餐饮业、居民生活等炉窑燃煤释放出的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以及由这些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硫酸盐、硝酸盐等二次污染物。首先,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的能源结构导致煤烟型污染严重;其次,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烟(粉)尘是煤烟型污染的首要来源;再次,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在火电、钢铁、水泥、有色、化工、石化六大行业。最后,餐饮业及市民生活排放对PM2.5亦有重要贡献。2012年河北省常住人口7,280万人,目前市民生活燃料主要是煤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用户和用量家庭仍然占有较大比重。
2、石油型污染源,主要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尤其是高污染的“黄标车”排放。一是巨大汽车保有量导致大量尾气排放。2012年河北省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总量647.8万吨,全国排名第一,其中排放颗粒物7.42万吨,占全省颗粒物排放总量的5.05%,排放氮氧化物56.18万吨,占全省所有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的31.13%。同时,由于城市道路拥堵严重,低速、怠速等产生更多有害气体和细颗粒物,使污染严重;二是长期存在的“黄标车”是各类机动车污染排放的最大“制造者”,全面淘汰“黄标车”,可降低PM2.5浓度9%~10%。河北省的“黄标车”总数105万辆左右,却占了80%左右的机动车污染排放。与国IV标准车辆相比,“黄标车”排放高出5~10倍;三是燃油品质较低是造成机动车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巨大的机动车燃油消耗制造的尾气污染非常可观。
3、扬尘型污染,主要来自城市施工建设。2012年,全省各种房屋施工建设、道路建筑工程,缺乏有效扬尘管理的巨大施工量从土方作业、堆场、渣土运输等多方面制造大量扬尘,雾霾的污染源中约10.35%来源于工地扬尘。
(二)外源输入污染是河北省雾霾爆发的重要因素。河北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有利于气态污染物朝颗粒状污染物的转化和累积,且秋冬季节多西北季风,容易受周边城市传输的影响。PM2.5污染物由于粒径小,易漂浮在空中随风传输。经分析2013年10月~12月河北省与周边城市PM2.5爆发规律发现:河北省与华北区域内其他城市大气污染变化过程呈现明显的同步性,重污染天气一般在一天内先后出现,河北省PM2.5浓度与距离较近的北京、天津、济南、太原等城市有较高的一致性。外源输入污染加剧了河北省雾霾污染程度。
(三)内外源共同作用生成二次污染。在内外源共同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挥发性有机物等多种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反应,生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有机气溶胶等颗粒态物质,成为PM2.5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防控PM2.5污染,不但要减少一次颗粒物的排放,还要降低二次颗粒物前驱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四)不利天气是河北省雾霾爆发的诱发因素。由于污染物产生量远远大于城市大气环境容量,一旦遇到逆温、静稳、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污染物不易扩散而累积,马上导致雾霾污染爆发。不利天气只是城市雾霾爆发的诱发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要想彻底消除雾霾,必须从大量减少内外污染源的污染物产生量。
三、河北省大气污染治理对策建议
综合借鉴国内外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成功经验,构建河北省大气污染区域环境转移补偿体系,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机制,并对管理体制、机制、组织、技术、标准、监测体系、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以适应新的管理模式。
(一)联防联控机制与目前属地管理相结合。根据区域内不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状况,划分重点控制区与一般控制区,实施差异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区域内大气污染减排的责任与主体。环保厅负责制定区域空气质量标准,区域内市级政府负责制定本辖区达标方法与时间表,县级政府负责具体实行并针对本地特殊情况对此进行补充的大气污染防治三级管理体制。
(二)总量控制与质量改善相统一。建立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控制、评估、考核体系。根据总量控制与质量改善之间的响应关系,构建基于质量改善的区域总量控制关系体系,实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和均衡控制,有效解决当前突出的大气污染问题。从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抓起,以点带面,集中整治,着力解决突出大气环境问题。
(三)组建权威的跨市区域环境管理机构。根据大气污染的区域性特征,划定大气污染控制区域,组建河北区域大气污染管理委员会,隶属河北环境保护厅,实行区域联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监管,增强对区域内各地市的约束力,确保区域内大气环境资源协同管理。并赋予其执法、监督、处罚的权利,通过推行空气质量管理计划、排污许可、检查、监测、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等方式,实现治污目标。
(四)采用行政或税收手段推动市际联防联控机制的协同管理。考虑目前我国大气环境管理体制和政策实施难易程度,采用行政或税收手段推动市际联防联控机制,既能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发挥区域各地市污染物去除成本差异优势,又具有强制执行、公平感强等优势,考虑到征税立法程序时间比较长,可先以征转移费作为过渡,等排污转移税立法获批后,再用排污转移税取代转移费。在此基础上,应尽快地建立一个跨市的区域级税收征管系统,制定具体的排污转移税征收政策、征收标准和对象、征收资金的征收和补贴办法。
(五)建立统一协调的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河北省区域内地市级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下,定期召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相关部门与区域内各地市级政府参加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主管省级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区域内各地市轮值召开年度联席工作会议,通报上年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进展,交流和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制定下一阶段工作目标、工作重点与主要任务。
(六)提升大气污染相关数据统计能力,扩展统计范围,加强统计水平,实现信息共享。建设河北省区域大气污染相关数据库,确保数据的时效性、真实性、全面性和一致性,为科学政府决策的提供保障。首先,要确保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强化全方位、多角度统计,只有真实的数据经过计算才会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真实的数据是决策科学的保障;再次,要确保统计数据的一致性,区域各地市统计各种数据、各项指标值时口径、标准应一致;最后,要确保统计数据的时效性,适时公布、及时更新并及时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编发报道统计信息,实施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及时的数据支撑。
(七)建立河北省大气污染预警应急机制。加强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预警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预报,实现风险信息研判和预警。建立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构建区域内地市联动一体的应急响应体系,将保障任务层层分解。当出现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时,所在区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行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源限产、建筑工地停止土方作业、机动车限行等紧急控制措施。
(八)完善区域内大气污染治理法律体系。发达国家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成功经验表明,大气污染的治理,必须是配套体系的多管齐下,除了技术上的保障,还要有立法的配合。而我国现行法律远远滞后于目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需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不健全,排放限值过于宽松等,积极探讨、完善具有河北省特色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迫在眉睫。
主要参考文献:
[1]常纪文.域外借鉴与本土创新的统一:《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之解读(上)[J].环境保护,2010.10.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1前言
大气污染主要指的是人们将生产生活中的废气在没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到大气之中,并且逐渐的超出了环境的接受净化能力,最终形成有害现象,对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或破坏。而随着近些年来环保意识的提升,人们也逐渐发现了大气污染的重要性,所以,大多数人也开始为治理大气污染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控制甚至消灭大气污染问题呢,这就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2我国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
我国工业城市中主要的污染源是煤炭,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温室气体,这种气体一旦超过了局部地区的自然容纳量就会破坏当地的大气平衡,从而形成污染。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如今随着汽车人均持有量的增加,马路上跑着的汽车也逐渐增多,这就导致了污染源由工业污染为主正逐渐转变为汽车尾气污染为主。而近些年来,我国小型城市为了加快城市建设,便迈向了工业城市的道路。可这些城市技术较为落后,对于工业废物的处理方式往往不达标,使工业废物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理,最终导致这些小型城市也开始面临大气污染。
3大气污染的特征
3.1污染范围广
大气污染的传播介质就是空气,随着空气的流通,大气污染从而得到传播。所以大气污染的扩散性极强,控制起来相当麻烦。所以,一旦大气污染发展开来,实惠会快速的进行大面的传播扩散,对范围内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3.2成分复杂
可以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物有很多,种类也较为复杂,比较常见的有汽车尾气以及工业废气等等[1]。能够具体表现出来,有距离我们生活十分接近的,那就是近两年来在我国势头正凶的雾霾,而雾霾作为一种对人类呼吸道具有着极大影响的有害污染物,也是国家目前急需解决的首要对象。
4大气污染的危害
4.1对人类的危害
大气污染主要对人类会造成两种危害,一是直接的危害,人类通过吸入污染气体从而会导致疾病、中毒甚至是癌症;二是间接危害,大气污染会造成臭氧层空洞,从而大量投射紫外线或其它宇宙射线,从而对人类、农作物等造成危害。
4.2对地球生物的危害
大气污染会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甚至因为各种硫化物的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在这种环境之中,植被往往难以健康的生长,而且动物如果食用了这种受到污染的植物或者喝到受污染的水资源,也会造成其生病的现象,甚至是死亡。不仅如此,随着植被的污染死亡,还会造成土地沙漠化,继而还会产生沙尘暴的来临,对地球及人类造成破坏性的灾害[2]。
5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
5.1完善相关法律政策
及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而言,虽然可以起对大气污染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细看下来还是不够全面,对现存的环境问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式。所以,相关部门应该针对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力求从源头消灭污染,并且应该对这些法规的落实进行严格监督。不仅如此,我国还应该借鉴有关发达国家的污染治理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对应的管理措施。例如:上个世界60年代的伦敦有着雾都之称,即使在路灯明亮的时候能见度也不会超过10米,而随着英国政府将工厂迁离市区,并杜绝居民烧煤,而且在汽车的燃油中也全部选择使用无铅汽油,现如今的伦敦上空,已经完全看不到浓烟以及黄雾了。并且随着英国政府《环境法》的落实,现如今英国人民认为在街上乱丢垃圾都是一种犯罪,与此同时,在英国公共场合吸烟最高将面临1000英镑的处罚,这也使得伦敦逐渐告别了雾都的称号。
5.2增强人民环保意识
我国的环境保护部门应对广大群众做好充分的环保宣传,一方面可以通过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另一方面应着重于新媒体上的宣传措施,如微信、微博等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新兴媒体。只要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就可以打好人民战争,能够从多方面对污染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而更方便进行针对性解决。
5.3优化产业结构
各个不同地区的环保部门应着手确定于本地区的污染源的种类以及分布情况,并将调查结果进行优化整理,以便于决策出更具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在进行城市的工业布局时,应将城市主要风向的下风口区域作为城市的工业区,并在工业区与市区之间建立有效的隔离带,从而最大程度较少工业区对城市居民的影响[3]。
5.4合理使用煤炭
现如今,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所以针对煤炭燃烧时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应进行有效的治理工作。具体方式为可以大力推广洗煤技术,从而控制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普及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的方式来限制煤炭的使用。
5.5汽车尾气的处理
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排出许多硫化物或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而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人居持有量连年增高,使得汽车尾气的排放日益严重起来。所以,现阶段应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作为汽车的主要染料,用这种方法来有效减少汽车的污染排放。
6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大气污染还是处在相对较重的阶段,并且已经对某一部分人民群众造成了身体上的危害。所以国家有关部门首先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污染源头的约束力;接着应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优化产业结构;最后应从现实出发,加强对煤炭的使用标准以及对车辆的管理。综合上述几点共同着手,相信我国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一定能够得到一个良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黄飞,张子健.关于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处理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36):132~133.
[2]王琨.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处理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9):3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与建议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外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课的开始,建议除检查学生对绪言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之外,还应检查他们掌握的有关空气常识的情况,以针对性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演示实验时,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术,还要指导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此外,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把它推广到其它实验。即把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究性的实验。先不把结果告诉学生,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此问题,并逐渐的解开疑点,找出答案。
在通过实验推断空气组成成分的基础上,对于200年来,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当时的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这研究的,应介绍他们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使学生受到对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也应叙述一下,从那时起,科学家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化学研究走向定量化。
教材通过讲述空气对人类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有意齐全的积累一些有关大气污染事件的报道资料,尤其应对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作些调节器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关大气污染的防治可作为课外讨论专题。
在讲述过程中,也应介绍大气的自净作用。启发学生在各自的岗位承担起环保的义务。
对稀有气体,通过简史介绍,启发学生科学研究新领域总是在不断发展,科学思维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就接受新事物,在学习中适当发展求异思维,而不能盲目的接受甚至产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在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时,可以演示稀有气体在放电管中的放电现象,以增另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后,可介绍几种元素符号,以分散元素一节的教学难点。
关于空气成分的教学:
在知道空气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杂质组成的后,在本节中需注意,关于氧气,将在下一节学习,氮气将到高二学习,二氧化碳在本册第五章学习,本节不做深入学习。
关于稀有气体,要指出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叫它们“惰性气体”,但科技的发展,例这种“惰性”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联系它的化学不活动性,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
关于污染的形成,介绍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整个大气本身有自净作用,但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形成了污染。
教学设计示例
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2.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和才干的机会。
重点: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1课时
准备:
1.搜集资料
在本课前2~3周动员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空气的素材,包括课外读物、科普书籍、杂志、报纸、照片、录像、漫画、实物等。例如:
课外读物:环境知识读本、关于空气的知识、大气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片:风景地的蓝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气、学生外出旅游、交通堵塞、工厂烟囱冒烟
杂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层空洞、水灾等照片
漫画:大气污染的严重后果
剪报:某一期的《大气质量周报》或《大气质量日报》、大气污染报道等
录像:空气、酸雨、保护臭氧层、温室效应
2.课外预习和调查
结合搜集的素材,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为在课堂上介绍有关知识做准备。
3.课前活动(见学生页)
(1)[观察]烟气观测活动。
(2)[小实验]哪儿的尘土多?
(3)[调查活动]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4.布置教学环境组织学生编写环境墙报、图片、漫画、小论文等,布置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本节课的意义及教学活动的方法。
2.观看录像《空气》
3.课堂展示
学生按自选专题,根据课前的准备发言、讨论(一人中心发言,其他人补充)。
4.讨论(选择以下部分题目讨论)
你愿意在树林里还是愿意在室内活动?
吸烟会不会污染空气?
焚烧树叶、庄稼秸秆会不会污染空气?
有哪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家庭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来自哪些活动?
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有什么好处?
新装修的居室有没有刺激性气味?
你能为保护空气质量做哪些事?
5.专题讨论“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6.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发言及讨论作必要的补充,鼓励、表扬学生认真自学,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勤于实践态度和方法。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并不重要,不要求有统一的结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及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7.布置作业指导举办关于大气的环境专刊、演讲比赛,组织野外活动、参观等。
学生活动1:
烟气观测活动
关键词: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既是有效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日益尖锐矛盾的根本途径,也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由之路。只有公众真正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中,向这场输不起的关系全人类生死存亡的战争宣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对公众参与含义的不同阐述
目前,学术界对公众参与的概念,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1969年,美国学者谢里・安斯坦(Sherry Arnstein)认为公众参与是权力再分配,提出了公众参与阶梯理论,他把公众参与从低到高分为八个阶梯:操纵、治疗、告知、咨询、展示、合作、权力转移、公民控制,为公众参与成为可操作的技术奠定了基础。
在国内,学术界对公众参与概念的界定也存在差异。俞可平认为公众参与“就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这是非常广义的概念,认同这种观点的学者较多,如贾西津认为:“公民参与在经典意义上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政治制度内的渠道,试图影响政府的活动,特别是与投票相关的一系列行为”。而注重公众参与和其它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学者,如蔡定剑认为:“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公众参与民主制度,它是公众通过直接以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互动的方式决定公共事务的过程。公众参与所强调的是决策者与受决策影响的利益相关人双向沟通和协商对话。遵循‘公开、互动、包容性、尊重民意’等基本原则”。潘岳认为它指的是群众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权利。刘红梅等认为公众参与具有共同利益和兴趣的社会群体对政府设计公共利益事务的决策的介入,或者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活动。黄德林认为公众参与的本质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一种民利。显然,公众参与社会各种公共事务的政策制定、决策实施以及结果反馈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国外对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研究述评
据史料记载,1837年2月伦敦爆发了最早的有毒烟雾事件,随后发生的世界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就有五件(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和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是大气污染事件,可见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巨大危害;特别是9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加速恶化使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在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研究方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对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法律保障方面
在发达国家,完善的法律机制为保障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与监督提供了强大的武器。在英国,公民参与国家环境决策是公民维护自身权利的表现之一。如1985年《地方政府法》和1990年《城镇和乡村规划法》规定公众有咨询和参与的法定权利,在民事诉讼中个人违背环境法的行为已成为可能;1992年颁布《环境信息条例》规定,除了某些例外,任何寻求环境信息的个人都有从任何公共机构获得环境信息的权利。工党执政后,公众参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加拿大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较好成就,也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如1999年修订《环境保护法》中体现了个人参与节能减排的渠道和形式,即是说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公众监督、举报的权利,公众有权监督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文件从草案提议到最终通过的全过程。与此同时,德国在2002年颁布《节省能源法案》、2005年推行的《电器设备法案》等法律法规中均对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起到了法律保障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情方面
在英国使环境法得以有效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由环保主义者和环保团体所采用的非法律和法律战略。如NGO在参与大气污染治理中表现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宣传和普及相关知识。二是通过咨询服务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三是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督。学者A.B.Bishop认为就公众参与方法而言,在双向沟通、公共接触程度、处理特定利益的能力等性质上有强弱之别,在告知教育、解决问题、意见反馈、评价与建立共识等目的也又不同,针对具体计划的性质作出最有效的安排选择。1964年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出版后,美国公众参与大气治污的环保运动推向了。
3.公众参与环境评价方面
1951年,美国学者哈根・斯密特博士提出了光化学烟雾的理论,为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美国对公众参与的程序和规则有一套较完备的做法。如通过新闻媒介或张贴广告,让公众了解建设项目情况;公布公众听证会的时间和地点,请公众按时参加等。美国公众不仅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且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参与其中。同时采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在生态和环境价值评估中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一种评价环境较常用的工具。
4.公众参与大气治污的宣传教育方面
发达国家以经济利益为动力,通过大力宣传教育,让公众认识到资源的重要到,提高公众对资源稀缺的敬畏,引导公众自觉参与到节能减排的队伍中。如美国比较注重培训与推广,再加上节能减排方面的鼓励政策,大大提高了公民的节能意识,从而养成公民节能的良好习惯;通过开展技能技术培训教育推广,对使用节能的家庭给予财税方面的优惠,从而普及节能运动。日本成立了节能活动推进协会,协会举办节能减排讲座,以提高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的意识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5.用排污补偿政策来解决大气污染方面
美国联邦环保局创立的补偿政策是美国最早投入运行的排污权交易形式之一,要求新建或改建的污染源必须要安装最严格的污染控制设施,同时还必须提供附近污染源的有信用的减排量作为补偿,有效减少区域污染总排放量。在美国政府的推动下,这种方法得到欧洲其它国家的认同和应用。1997年全球气候变化会议形成的“京都议定书”,确定了38个国家和欧盟的温室气体削减量。2005年1月1日起欧盟也开始执行大气排污权交易制度。
近几年来学者们研究的内容更加深入,研究的方法更加多样,研究的范围也更加广泛,逐步形成了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清洁生产理论在我国得到了较好借鉴和实践,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国内对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研究述评
我国对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主要涉及的研究领域有以下几个:
1.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学术梳理
1974年兰州西固地区发生了中国的第一起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我国大气环境保护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唐孝炎带领其团队和甘肃省环境保护研究所对该事件开展了课题研究。1981年―1983年,中国环科院、北京大学、甘肃省环保研究所等单位联合进行了《西固地区光化学烟雾污染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提出了具体合理化建议:“兰州钢铁厂、兰州焦化厂陆续搬走,燃煤取暖也逐渐变成燃烧天然气,而新建的工业区更慎重选址,避开了不利污染物扩散的地形。”1986年,南京大学气象系教材《大气环境质量评价》(讲义)明确把兰州西固与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并列比较和区别。2005年,黄美元和徐华英编写的《大气环境学》一书系统地论述了大气污染的种类、源、扩散和输送、物理和化学过程、危害、管理和治理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吴开亚和王玲杰则应用资产价值法估算出2002年巢湖流域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为4.3亿元,约占当年GDP的0.84%。今年2月28日,前央视记者柴静拍摄的环保纪录片《穹顶之下》通过网络播映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些案例都充分体现了学者、名人以公众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的实践行动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公众参与环保的主体性研究
刘红梅、王克强等认为“没有任何组织或者团体可以比利益相关者本身更关注和了解相关环境,与环境有关的公众是环境价值主体中不可缺少甚至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田良认为承认和重视公众的环境价值主体和环境影响评价、决策与监督的主体地位,尊重其价值选择,是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其次,公众参与的不可替代性,在一定意义上讲,公众的评价主体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也有专家提出“空气污染预报应成为防治城市空气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空气污染预报要像天气预报一样每天在新闻媒体上”,接受公众监督。
3.公众参与大气治污的角度研究
唐孝炎认为“周边的污染会迁移”、“没有一个城市可以独善其身,必须采取联合的行动。”代伟,李克国认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度低的因素,提出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加强教育、支持环保社会组织,促进公众参与的多元治理模式的形成。黄岩和吴克昌从政府回应的角度来研究公众参与,他们认为听证制度是一种公众事前监督和政府事前回应,而相应的市长热线是一种事后监督模式。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增加群众的参与效用、降低参与成本,才能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4.公众参与环保的法律、制度保障研究
一方面,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揭发各种违反环境法规的行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3年发出《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行公示》,使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程序化、制度化。2003年9月1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首次对公众参与做出了明确规定,保障了公众的合法环境权益。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保护法》第五条规定:“公众参与”作为环境保护五个坚持原则之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已经有了法律的保障。另一方面,公众参与环保的我国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主要通过来信来访、领导接待日以及座谈会等形式,但对于普通公民来说直接参与的机会较少。如张洁就指出“没有公众参与的具体规定和具体的实施程序,且未明确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应有的地位,对公民的环境权、知情权、监督权等权利的规定具有狭隘性和不明确性。”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从制度上保障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问题也将会逐步落实和细化,正如环保部长陈吉宁所说:“加强和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重点要攻克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着力健全立法执法、政府履职尽责、改革环境治理、完善社会共治和强化市场机制五大制度”。
因此,综上所述,进一步增强公众参与环保意识,畅通与公众沟通渠道,健全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法规制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的实践活动中,对完善生态环保治理体系、改善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现状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俞可平,贾西津,主编.中国公民参与―案例与模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代序1-2.
[2]贾西津,编.中国公民参与―案例与模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
[3]黄岩,吴克昌.论公众参与和政府回应机制的重构[J].甘肃社会科学,2005(1).
[4]刘红梅,王克强,等.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6(4).
[5]袁端端.中国首次光化学烟雾污染“遗产”―“霾”世前传从兰州到北京[N].南方周末,2013(2).
重污染天气应急成地方政府重头戏
元宵节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中西部部分地区出现空气重污染;2月14日,有33个城市发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
“现在中国的大气污染中,不管是污染物浓度水平还是排放量都在高位运行,大大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同时不利的气象条件也在增加,这两个过程的结合,使重污染发生的频率在增加。”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解释,这样才有“应急”和常态控制,应急是保护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应急不能停止重污染,但可以减缓其程度,缩减其持续时间。
继2013年9月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国十条”)后,2013年11月环保部印发《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并要求重点区域内各省级政府于2013年底前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抄送备案。
重污染天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见的,应对重点是要做好预测预警,做好预案的设置、到时按照有序方式应对。指导意见要求各省份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应急准备、做好预警和响应,信息公开、严格责任追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认为,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是指导意见最重要的好处。这意味着可以更多地动用各种社会资源,用更有效的方式来应对重污染事件。
环保部要求,各省级政府要将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辖区地方政府,并专门派出9个督查组,以应急预案的编制和落实情况为检点,自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对京津冀三省市18个城市的重污染天气预防和应急准备等进行每月一次的检查和督查。
已出台预案大多雷同、缺乏强制力
据柴发合介绍,目前全国已经有38个地级城市出台了相应的预案,还有许多地方正在加紧编制。但这些预案都是“匆匆而来”,在已经实践过的地方暴露了不足。
首先,应急需要覆盖广泛的群体,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买账,不管是环保部的“指导意见”还是此前关于应急的地方性文件,都不具备法律法规的强制力量,关停企业等还要涉及巨大的经济利益,难免有人抵触。
贺克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重污染天气的成因复杂,除了人类活动,还有气象、地形地势等因素,比如同样一批工厂在一个地方生产,夏天时空气质量可达一级,冬天则可能达到五级。要求企业停产,对方可能答复:“夏天我们也在生产,排放的污染物也是这些,空气可是好好的。”多名专家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试着在生产计划上做调整,特别是像钢铁、水泥、焦炭等重污染行业,在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季节,排放可以稍微多一点,但在冬季这样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条件下,应减少生产,利用这段时间维修调整。
应对重污染天气,必须从立法上进行推动。柴发合说,正在修改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草稿中,已经有了重污染天气应对的专门条款。
除了可操作性不强外,专家表示,多个城市拿出的应急预案有些雷同,并未做到指导意见强调的“因地制宜”。柴发合强调,每个地方发生重污染天气的条件和原因不同,要控制的污染源也千差万别,希望各地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制更有效的措施,而不是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
不过,贺克斌表示,对重污染天气进行应急管理、编制应急预案,对很多城市来说都是一场遭遇战,是从无到有,环保部又要求各省份在短期内拿出预案,许多省份等不及当地的研究结果出来,最简单的做法只能是先模仿。但这些城市不会止步于此,目前很多环保科研单位都在帮助各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编制预案或提供技术支持。
张远航表示,一旦启动预警,对整个社会影响很大,在准确性方面,科学家还要做进一步研究,以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柴发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理想的预报预警是“72小时内进行有效的预报预警,48小时内拿出有效的控制对策”。目前各地的预报预警与理想状态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北京有雾霾,石家庄的天空基本不会太蓝——鉴于大气污染发生的连片、区域性特征,张远航建议,预报预警也能够根据气象条件的变化进行区域联动,依照污染出现的顺序依次在不同的城市预警。这就要求下一阶段要围绕应急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做更多工作。
应急能逼着市长管好空气
采取应急行动使空气质量短期内达标早有先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各主办城市都采取过搬迁污染企业、机动车限行等措施“换”来连续多个蓝天。
贺克斌说,现在的应急措施不在重大活动时段而在重污染时段,虽然背景和具体措施有所区别,但一个共性是应急与长期的空气质量改善是一个有机组合。奥运会期间的很多措施使用过之后,很多人评价:“干得不错,有效果!”然后再加一句:“治标不治本。”但贺克斌认为,治标总能促进治本——毕竟做完这些事以后,有助于找到应对大气污染的规律,为全社会增加治理经验。“应急是没有办法而采取的一些短期措施,空气质量从根本上改善还是要靠减排、能源结构调整等长期措施,但应急的促进意义很大。”
有人调侃说,在被空气质量排名“折腾”得最厉害的河北省,现在最让市长着急的不是环保局长来找,而是招商局长来找。有的企业要来投资,谈了一半人家不谈了,因为这里污染最重。贺克斌说,应急预案中的信息公开具有很明显的倒逼效果,当一个地方的主管领导意识到每年要有多少次应急管理、每个月的空气质量排名是多少、每年年底主要污染物的均值下降多少时,自然会找到长效治理的方向。
关键词:雾霾 防治措施
2013年以来,“雾霾”一词成为网络上人们关注的热词,在不知不觉中雾霾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我们切身感受到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它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突出矛盾,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估量,严重地影响了公众的正常生活。因此,如何有效治理雾霾成为现在了现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一、雾霾的成因及危害
1、雾霾的相关概念
雾霾天气,称为“霾”的浓重雾气,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一般在气温持续走高,高温导致气压偏低,加上连续几日的静风天气,在高空形成了逆温层。湿度高时形成大雾,湿度低就形成雾霾天气。
2、形成雾霾的原因
(1)交通运输污染。全国数量庞大的机动车、船,整体上为雾霾的形成提供巨大的空间,在区域内部又形成移动性雾霾污染物排放源。
(2)生活污染。餐饮锅台的油烟污染。我国传统饮食中须用油烹制的食物占绝大部分。
(3)工业及建筑业污染。就工业污染而言,企业为了自身经营利益暗排、偷排污染物,甚至公开排放,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行为屡禁不止。
二、国外治理雾霾的措施
美国:
1、成立专门治理机构划区域统一管理
美国早在1955年就设立了空气质量研究中心,根据各地地形和气候特点,科学制定各地空气污染状况的管理参数。
2、实时监测小颗粒物,方便民众查询和监督
美国环保署根据《清洁空气法案》在1997年7月率先提出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2006年对标准进行了完善,可实现对全国环境空气质量24h监测。
3、重点限制机动车及电厂排污,为民众提供应对污染建议
美国是汽车工业大国,然而美国的空气质量却多年保持在污染最低的水平,这是因为美国有《清洁空气法》,并在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不断修改和完善。
三、国内治理雾霾的缺陷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雾霾防治的相关法律,仅在一些行政措施中有相关的规定。
1、法律责任设置的漏洞
法律责任作为法律运行的保障机制,是法治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就雾霾防治相关法律的处罚内容上来说,有些处罚力度较轻,有的模糊无从执行。
2、现有立法缺乏具体操作细则
纵观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其中多处表述为具体规定由国务院制定,而这一说法,使得很多治理工作并不能得心应手,反而多添空泛之谈。
3、大气污染责任主体不明确
一般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大背景就是工业生产造成的排污超标,因此,引发大气污染的主要主体就是工厂与企业,而这些污染所带来的危害的客体却是自然的生态平衡和公民群众,在处理损害赔偿方面难以计算。
四、相关的政策建议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防治大气污染立法模式,完善环保法律制度,是治理雾霾天气的根本途径,使雾霾天气防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完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出台雾霾天气应急方案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都建立大气污染物监视系统,并实时向民众监测数据。我们应当借鉴其做法,增设小型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点,同时装备流动监测设备,逐步完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快捷高效的公共媒体空气质量高效体系和预警机制。
3、注重城市绿化
我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城市绿化,要提倡多种树、多建绿地。特别是我国目前正在推进城镇化建设,各地要根据自身所处位置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做出科学可行的绿地规划方案。
4、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
机动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机动车设定排放标准,禁止超标车辆投入运行;同时,政府应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适度发展私人汽车。
5、淘汰落后产能,节能降耗
高耗能产业不仅能耗高,污染也严重,因此,我们在大规模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应当淘汰落后产能,重视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和科技含量的提升,减少排放的同时降低能耗,实现了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兼顾。
参考文献:
[1]赵军.气候变化漫长的十五年谈判[J].世界环境,2005(2).
[2]曾晓东.在雾霾中醒悟,不在雾霾中沉怨.中国环境法治,2012(下).
[3]张春莉.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立法研宄[J].现代经济探讨,2009(12):52-55.
[4]王新、何茜.雾霾引反思[J].生态经济,2013(4):18-23.
[5]张丽.关于法律移植的经济学思考[J].法学杂志,2005(1).
[6]谢琴.从雾霾谈我国绿色GDP的实施[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3,27(2).
[7]褚兵.应对雾霾――结构性减税该如何“发力”[J].特区经济,2013(11).
[8]刘丹.零资源经济”背后的环境污染问题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0(6):50-53.
而2014年,环保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相关政策亦将陆续推出,而且政策落实到位程度将大幅提高。一位券商人士表示:“年均增速15%以上,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 ,一系列的数字让节能环保产业变得更具体。”从近期各大券商发表的观点来看,无一不认为这是A 股投资者难得的投资机遇,而那些具有“业绩优良”、“行业龙头”等标签的上市公司更是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政策性机遇
近几年来,环保行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特别是2013年下半年以来,环保的相关政策已经由“喊口号”阶段具体到了落实阶段。有统计数据显示,环保板块的热度提升,和政府采购属性有关。受到PM2.5、雾霾等事件刺激,政策的强力推动也刺激了整个板块的上涨,2013年全年颁布的相关政策数量接近30条,超过2010年至2012年三年总和。
2014年刚开始,关于环保的会议便一直不间断。2月1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另据记者了解,今年地方“两会”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与污染治理的提案明显增多,而且很多地方都是真金白银的投钱治理。例如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北京将斥资7600亿元,分4年投入治理地方污染。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称,2014年将投入50亿元,要求燃煤电厂排放实现达标。
而在3月3日开幕的全国“两会”上,环保无疑更是最大的亮点之一。上述种种都构成了环保板块上涨的催化剂。
行业加速成长
环保行业的增速受政策利好也显而易见。2013年8月11日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更是首次提出环保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年均增速在15%以上。2013年环保行业投资显著增加,环保行业财政预算在政府相关政策下逐年增加,全年投资额累计3383亿元,同比增长14.20%。
有券商预计,整个环保行业“十二五”投资复合增速约为30%,相关细分行业的增速甚至超过这一水平,且部分细分行业的增长有望持续到“十三五”。
行业加速成长,相关企业受益明显,业绩表现良好。从板块中目前已2013年年报业绩预告的16家上市公司来看,有11家预喜,占比近七成。上市公司基本面改善,股价自然会有所表现,特别是环保板块中细分领域的龙头个股。
板块分化,四主线投资潜力不同
券商研究机构普遍认为,环保板块整体在2013年已取得较大涨幅,行业呈现普涨格局。2014年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细分领域的相关上市公司由于具体中标能力和治理能力不同,走势将出现分化。具体来看,四个细分领域可值得关注。
同信证券研究所所长尹元彪告诉记者,对于未来环保股的投资主线,可以从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和政府对解决环保问题的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顺序来确认。循此思路,大气和污水治理是最突出的问题,其次土壤修复及固废处理相对更为复杂,因此对于未来环保股的投资主线也需围绕这一主线去挖掘。
环境监测率先受益
受益于环保投入增加,国内环境监测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新数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我国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78家,主营业务收入约为76亿元,同比增长14.60%。利润总额约为5.6亿元,同比增长15.73%。
大同证券投资顾问张诚认为,环保监测已成为生态治理工作的先行目标。在此背景下,环保监测设备类公司有望率先受益。中金公司预计,2014年至2015年环境监测投资复合增速近30%,处于黄金发展期。其中,大气监测(包括空气质量和烟气)贡献最大,两子行业2014至2015年预计投资100亿元,复合增速40%。水质监测市场增速相对稳定,预计为10%至15%。土壤监测潜力大,随着政策标准的明朗,市场空间有望明确。可关注企业:雪迪龙、聚光科技、天瑞仪器和先河环保。
雪迪龙
投资逻辑:
1.公司作为工业污染源烟气连续监测龙头企业,目前市场占有率约为40%。伴随火电厂脱硝设施建造高峰的来临,订单将会大幅增长。券商调研预计,今明两年业绩复合增长30%左右,确定性较强。
2.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在多个领域具有较成熟的技术储备,水质监测、重金属监测、垃圾焚烧监测等潜在增长点值得长期关注。
3.公司目前现金充裕,且存在通过横向收购,实现业务互补、强强联合的内在需求。
聚光科技
投资逻辑:
1.公司主打产品是环境监测系统、工业过程分析系统以及实验室分析仪器,基本涵盖环保仪器全产业链。
2.环境监测系统受益于脱硝项目快速增长。券商调研预计,未来3年将保持30%左右增长;工业过程分析系统受下游行业投资意愿下滑影响,未来的增速维持10%左右;实验室仪器上市2年来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由于客户黏性较强,整体上将保持稳定增长。
大气污染治理前景广阔
大气污染治理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中央财政今年安排100亿元治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近期召开的201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已明确将2014年作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年”。
华泰证券分析师谢志才建议投资者可关注最直接受益大气治理板块:大气除尘、工业粉尘治理及“两脱”相关公司如三维丝、菲达环保、科林环保、龙净环保、三聚环保、中电远达、龙源技术、国电清新、燃控科技;机动车尾气处理相关公司如威孚高科、银轮股份、四川美丰、贵研铂业。气污染治理将倒逼节能、余热利用、新能源推进速度加快,利好上述板块上市公司。
中电远达
投资逻辑:
1.公司是国内脱硫的龙头企业,承接了五大发电集团多个项目。它是中电投集团定位的唯一环保发展平台,中电投极有可能将旗下电厂的脱硫运营业务和脱硝建设运营项目提供给中电远达,公司未来业绩有保证。
2.发展工业水处理将是公司下一个看点。子公司远达水务已经在水处理领域有储备技术,未来可以依靠大股东中电投的新建电厂和煤化工项目,获得更多工业水处理订单,同时工业园区的配套污水处理项目增多,也会给公司带来更多项目订单。
3.公司在碳捕捉、碳排放交易、节能、核电环保等领域亦有前瞻性布局,正向综合性环保企业大步迈进。
龙净环保
投资逻辑:
1.公司是一家主营除尘器、脱硫脱硝工程的上市公司,为除尘器龙头和大气治理排头兵,拥有巨大的客户资源优势。公司在火电除尘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三分之一,稳居行业龙头。
2.公司引进德国LLB公司的干、湿法脱硫技术,其技术水平在国内居领先地位,近年收到的大订单也是源源不断。
3.公司预计2013年净利润比2012年同期增长40%至60%,对应每股收益为1元,目前估值具有吸引力。
水污染治理投入加大
近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会上表示,2014年将编制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保护好饮水水源地、生态良好湖泊等高功能水体,消灭国控断面劣V类等污染严重水体。有分析人士表示,《计划》的出台,预计水处理投资将达2万亿元。市政污水处理需求稳步增长,工业污水处理投资需求空间达1000亿元以上,未来几年工业污水及膜技术水处理将有显著增长。
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在长期内难以明显改善,用水效率的提高是大势所趋,进而对饮用水净化、污水深度处理的要求也将日益提高,看好污水处理行业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建议关注的上市公司包括:一是2013年度业绩支撑良好且不断拿新合同新项目的企业,如龙净环保、巴安水务、盛运股份;二是受益于环保节能政策的企业,如天壕节能。
碧水源
投资逻辑:
1.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客户一揽子提供应用MBR(水处理工艺)技术,建造污水处理厂或再生水厂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主要业务领域是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目前公司与各地政府均签有协议。
2.公司2013年以来,对外投资设立、增资子公司共7家,遍布山东、广东、湖北、上海、山西、北京等地,专注于污水处理,部分兼顾固废处理业务,2014年将逐步进入收获期。
3.2014年1月13日,公司了第二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彰显了公司对行业和自身前景的信心,有利于公司稳定持续增长。而40.15元的行权价格只与2月19日收盘价40元相当,未来大有空间。
巴安水务
投资逻辑:
1.目前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主要是工业和市政水处理业务,其中市政水处理业务收入占比超过七成,利润占比超过八成。
2.工业水处理方面,公司全面覆盖凝结水、给水、再生水(中水)回用、排水等全方位水处理领域,在火电行业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地位,是火电水处理领域的领先企业,在公开招投标中对火电厂中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系统的中标率为25%。
固废处理,后起之秀
我国固废处理较发达国家差距较大,《2013-2017年中国固体废弃物处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理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期。2013年至2017年,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理行业投资将达到8000亿元,占环保产业总投资比例将达到25.8%,年复合增长率约30%,是环保行业整体投资增速的2倍。
建议持续关注后续政策的出台,个股方面建议关注率先布局湖南土壤修复领域,在土壤修复药剂上具备优势的永清环保,在土壤修复技术、项目运营等方面做储备的桑德环境。
桑德环境
投资逻辑:
1.公司具有完整的横向和纵向固废处理产业链,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领先,是固废处理龙头企业。
2.公司目前在湖北省、内蒙自治区有多个危废项目,订单释放在加速,后续订单获取有保障,2014年、2015年有望高成长。
3.行业内多认为公司是环保行业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未来10年有望保持持续30%以上的增长。
永清环保
投资逻辑:
1.目前公司已确立了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龙头地位,成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最大受益者。除此之外,2013年公司已把修复业务推向全国市场。
关于精选治理雾霾的倡议书范文 为什么今年的冬天总是灰蒙蒙的一片,天空被白乎乎的空气遮挡住?”爸爸告诉我,今年的冬天因为空气质量不好,形成了典型的“雾霾天气”。“雾霾天气”是因为空气中漂浮着很多细小的连肉眼都看不清的小颗粒而造成的,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造成严重困扰。为了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减少雾霾,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这个春节做起,用实际行动来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少放一串鞭,少一点污染,少一片雾霾,给天空增添一抹蓝,让我们在蓝天白云下幸福生活。在此,我发出倡议,今年春节,我们来做一回“弃炮族”,不放鞭炮,远离雾霾,过个环保年。
雾霾天气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一、在家不要出来活动,告诉老人、小孩要懂得保护自己。
二、在雾霾天气里,减少出行,出行的时候要带上口罩,避免将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吸入肺中。
三、在雾霾天气里,在家不要开窗换气。
关于精选治理雾霾的倡议书范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为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 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所开拓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对科学技术的使用不当,又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深受其害。本文为减轻雾霾提出几点建议。
大气污染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治理污染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从根本上消除重污染天气,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在制度上实现保障,从源头上进行防治,并制定长效的协同联动机制。
(一)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雾霾天气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燃煤、燃油以及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各种排放。对于燃煤源消减的关键是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逐步用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淘汰中小型燃煤锅炉。加快推进城市集中供热,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逐步推行“煤改气”工程建设;鼓励北方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洁净煤。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的工程建设。减少燃油导致的污染物同时需要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大城市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提升燃油品质,加快石油炼制企业的升级改造,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油品的行为。除燃煤燃油外,污染物源还有油烟污染、秸秆燃烧等,应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强化无油烟净化设施及露天烧烤的环境监管;全面推广秸秆还田、秸秆能源化利用等综合措施,加强秸秆燃烧监管。
(二)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提高民众减排意识
大气污染不仅仅来源于工业、汽车尾气、建筑工地等,也来自于日常生活。驱散雾霾,离不开每个人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知识,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公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全社会树立起“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共同改善空气质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积极宣传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要性、紧迫性,宣传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加强舆论监督,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加强对雾霾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研究,提高科学有效防控能力
在国家、地方相关科技计划中,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气溶胶和雾霾监测分析技术研发和系统建设,完善大气成分监测体系,改进雾霾数值预报模式,有效提升雾霾天气和大气污染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大力开展雾霾天气形成的机理研究,及城市对边界层动力热力结构的作用和对雾霾形成发展消散的影响研究。加快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光化学烟雾的危害性、污染机理与控制对策研究;开展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控制对策体系研究。加快工业污染防治技术、工业脱硫脱硝除尘技术等的研发与示范,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以科学研究为依据提高大气污染的防控能力和效益。
关于精选治理雾霾的倡议书范文
雾霾来袭,广大市民以不同方式表达了对雾霾的憎恶和迫切希望天蓝气新的心愿。然而,面对如此严重的雾霾,我们的西安人显得不够科学,不够积极。在大街上,在烟雾中有多少人戴口罩啊?这说明人们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爱护环境的意识一样差。面对雾霾这场艰苦的战斗,你准备好了吗? 我仅代表个人向广大市民倡议,大家主动自发行动,保护自己抗击雾霾,配合政府打好治理雾霾的攻坚战。
倡议如下:
第一:在雾霾天里全市人民每人购买3M口罩。型号为8822或9332。如果个人经济困难也必须戴白色18层口罩。各个单位也可以替员工购买发放。幼儿以及少年儿童和老人必须佩带。
第二:两公里以内上班开车的市民主动将车停放在车库,公车尽量压缩,所有可以坐公交的市民尽力坐公交和地铁上班。
第三:所有重污染车辆禁止在市区行使,广大市民积极提供排放不达标车辆的车牌号码,报告给西安治理雾霾办公室或交警部门处理。
第四:所有大拆大建项目必须采取有湿式作业,对不达标的彻底叫停。
第五:对所有锅炉烟囱进行时时检测,对工作不负责,加水喷雾除尘失误失职人员给于批评教育,加强责任心,杜绝因操作延缓失误造成的烟囱短时间冒黑烟现象。
第六:强化对拉土车管理,对除尘防尘不利,抛洒垃圾以及尘土的行为给于重罚。
第七:市区所有烧烤店主动放弃木炭,采用电炉,或自发在雾霾天禁止使用烧烤。
第八:市容部增加道路喷水降尘。
第九:所有重污染,化工企业停产,放假,等雾霾缓解再投产。或立即进行节能环保项目的改造投产。
第十:所有吸烟的市民少抽一根烟,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第十一:对新建的高层在楼顶统一安装高压喷雾装置,所有沿街楼房安装喷雾装置,在雾霾严重时全市统一楼房开启高压喷雾装置,吸附空中的有毒气体和尘埃。
第十二:农村大量采用沼气做饭,减少焚烧秸秆。
第十三:所有施工采取无尘化或湿式作业。减少空中有毒气体和尘埃散发到空中。
第十四:开展冬季植树和春季植树活动,每个市民应该每年植一稞以上的树木,美化身边的自然环境。特别要楼顶加强绿化,小区绿化,道路绿化,以及西安周边山区森林绿化。
第十五:加强污水处理的工作力度,减少水资源利用。利用中水绿化树木花草。
第十六:春节来临,西安市民不要燃放大量的烟花爆竹,或不放。结婚的新娘新郎主动放弃燃放烟花爆竹,买车的市民主动放弃燃放烟花爆竹,改为电子爆竹或其他环保方式。
第十七:所有环卫工人不要焚烧树叶垃圾。 第十八:扩大轨道交通,扩大城市公交,减少私家车拥有量。
第十九:在校学生以及企业要研发新型节能环保能源,推广利用先进的节能产品。全民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考虑对环境的污染防治。
第二十:生产制造企业,化工企业,对所排放的烟尘采取先进的除尘设备,达到废气零排放。
第二十一:强制和自觉使用排放低的燃油。科技人员和企业加快科技进步速度,提高节能产品的推广和研发步伐。
[关键词]城市群;经济集聚;大气污染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295
1研究背景与意义
城市群是目前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在我国的9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的优势十分明显,但其最大的软肋仍是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由于城市群中有着人口和产业的高度集中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种种环境问题,城市群中的这些污染往往因为集聚累加、迁移扩散等效应而对环境造成更大的不良影响。[1]但与此同时,城市群的治污成本相对较低,存在着规模经济优势。现有的一部分研究认为经济集聚为环境带来了负外部性,产业集聚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另一部分研究认为经济集聚为环境带来了正外部性,产业集聚有利于减少治污成本,降低环境污染。不过,这些研究大多处于理论阐述和现状描述的层面,缺少地区数据与实证分析的支持。
本文将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集聚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试图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文献综述
国内外的学者对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学者们对于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集聚会加重环境污染。Virkanen(1998)[2]、Frank(2001)[3]、Verhoef 等(2002)[4]以芬兰南部和欧盟等地区为例,证实了工业集聚是导致各类污染的主要原因。苏静(2013)[5]、刘满凤(2014)[6]等从我国省级角度进行研究,发现经济集聚度与污染程度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集聚度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集聚可以降低生产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如 Feldman(1999)[7]、Hosoe(2006)[8]、李勇刚(2014)[9]等认为产业集聚可以带来技术创新和溢出效应,企业可以采用更多的绿色生产技术,使产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第三种观点认为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正向或者负向的关系。如闫逢柱(2011)[10]认为从短期来看,产业集聚发展会降低环境污染,但从长期来看,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李伟娜(2010)[11]、刘小铁(2017)[12]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认为中国制造业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即制造业集聚与大气污染之间存在着“N”形的相关关系。
3分析框架与基本假设
31Grossman 和 Krueger对环境效应的理论分析
基于Grossman和Krueger(1991)[13]对NAFTA环境效应的研究,当产业集聚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会通过以下三种效应对环境产生影响: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集聚的规模效应是指集聚会使生产规模扩大,不可避免地会给周围的环境带来大量的污染,但同时又会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以间接的方式来改善环境。经济集聚的规模效应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大量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加剧了对资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经济集聚的结构效应是指产业的集聚会引起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一个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中的企业数量也会不断增加,高附加值的企业相对于低附加值的企业更具有竞争力,最后低附加值的企业只能被淘汰或被转移出去,最终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有助于环境质量的提高。产业集聚带来的结构上的改变有时也会对当地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有些地区为了能够快速发展经济,便盲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却忽略了对环境污染的管控。
经济集聚的技术效应指的是集聚会带来环保技术的改善,一方面会减少相同产出的资源消耗;另一方面会减少相同产出下的污染排放。另外,集聚经济主体可以共享中间投入要素、劳动力储备,有利于劳动力的匹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会吸引人才的集聚,高素质人才的集中会带来技术上的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经济集聚有助于要素在空间上的流动,要素配置会更加经济有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32新经济地理理论关于产业集聚的分析
克鲁格曼(Krugman,1991)[14]提出,向心力和离心力是导致产业集聚与分散的原因。当向心力成为主导力量时,产业集聚程度就会加强,若拥挤带来生产成本的增加大于向心力带来生产成本的减少,则产业会趋于分散。在竞争效应的影响下,一些产业由于生产技术较为先进所以在竞争中胜出得以继续留在集聚区,另一些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的产业就会被淘汰或转移出去。而这些转移出去的产业为了实现长久的发展,便也会加快对减污技术的研发投入。因此从长远来看,生产带来的污染排放还是呈下降趋势的。
笔者从经济集聚不同发展阶段带来的不同污染问题出发,借助环境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这一经济分析框架进行研究。本文提出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假设,在初期集聚阶段,随着集聚加强污染逐步加重;在中后期集聚阶段,随着集聚加强,环境问题得到缓解。
4实证分析
41模型的设立
为了验证城市群经济集聚与大气污染的关系,设定了如下基本模型:
Yit=α0+α1Xit+α2 X2it+εit(1)
Yit=α0+α1Xit+α2X2it+α3PROit+α4REGit+α5RGDPit+εit(2)
变量解释:下标i和t分别代表地区和年份,因变量Y表示环境污染程度,自变量X表示经济集聚程度,REG表示环境规制,RGDP表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PRO表示技术水平,ε为随机干扰项。为了检验经济集聚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与大气污染的关系是否呈现倒“U”形,在模型中引入了经济集聚的二次方项。
42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一是大气污染程度。在研究环境污染排放的实证文献中,较多的采用SO2排放来衡量大气污染[11],这是因为SO2作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在工业生产中排放较多,所以本文选用SO2排放量作为衡量大气污染程度的指标。二是经济集聚程度。 经济集聚程度表现为经济活动在单位空间内的集中程度[15],用单位面积非农产出来表示(即二、三产业国民生产总值之和与城市面积的比值)。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GDP)、环境规制(REG)、技术水平(PRO)作为控制变量,其中环境规制用二氧化硫产生量与排放量的差值来测度,技术水平用劳动生产率来测度(即人均非农产出)。
本文选取了2004年到2013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十六个核心城市的面板数据(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常州、镇江、南通、绍兴、扬州、泰州、嘉兴、湖州、舟山和台州)进行分析检验,文中所选指标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由于上海市2012年和2013年的部分数据存在缺失,所以该部分数据参考了《上海统计年鉴》。产出指标均根据上年GDP指数进行调整。计量分析采用EVIEWS72软件。
43模型分析与估计
431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通常情况下,用不平稳的数据进行回归往往会出现“伪回归”现象,因此在回归之前须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分别采用 LLC 检验法和 Fisher-ADF 检验法进行面板数据的同质单位根和异质单位根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中只有经济集聚程度(X、X2)为非平稳序列,其他变量均拒绝非平稳的原假设,为平稳序列。对非平稳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各检验值均拒绝了原假设,表明这些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具有平稳性。
432面板数据协整检验
虽然非平稳变量经过一阶差分后为平稳序列,但是还需对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本文分别采用 Pedroni 检验和 Kao 检验进行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其中 Pedroni 检验选取 Panel-PP 统计量和 Group-ADF统计量(见表2)。
结果显示,各统计量均显著拒绝了“无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即各模型中的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因此,可对原值方程进行回归分析。
433回归方程实证结果及分析
综合表3和表4,经济集聚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由负变为正,说明在目前状况下,经济集聚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污染排放的强度;经济集聚的平方项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是显著为负的,即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着倒“U”形关系,说明在经济集聚的初期阶段会产生更多的污染,但是到了经济集聚的中后期,经济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得大气污染的整体成本降低,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鉴于第二个模型中经济集聚的系数为正,说明我国长三角城市群目前的经济水平仍没有达到“U”形曲线的下降部分,经济集聚还是处于初期阶段的。技术水平对环境污染的估计系数在1% 的统计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了污染排放。技术水平的提高即投入要素组合的优化替代了环境要素的使用,减弱了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环境规制的估计系数为负且显著,说明经济主体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还不够强,还需要依赖于政府的环境监督与管制。经济发展水平的估计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经济发展对于环境的约束是在不断加剧的。
5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运用2004―2013年10年间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的数据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集聚与大气污染程度的关系呈倒“U”形,就目前来看,经济集聚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即对于城市环境污染会有抑制作用。这些在一定意义上说明,长三角城市群在注重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必须加大对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视。
51建立区域协调组织,加强区域联动协作
城市群内部的各个城市拥有的资源和地理生态环境都比较相似,城市相互之间的影响力也是比较大的,因此,要想实现城市群资源环境的整体最优,就需要城市群内部每一个城市的共同努力、协同联动。首先,在城市群区域内部要建立统一的环境规则,避免由于法规口径不统一带来的执法困难。其次,各地应发展当地独有的资源环境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分工合作效应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功能组织,以城市群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52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同时加大政府调控力度
应当适当放开市场准入机制,一方面,利用市场的自然竞争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另一方面,市场机制可以将环境要素纳入供需关系并为其定价。城市群作为复杂的集聚体,其资源环境会面临着复杂的外部性问题,此外,私人部门也难以提供治污费用。所以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借助政府调控手段,明确产权,尽可能保证各方利益不受到损害。
53大力宣传生态型城市群建设,保持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共生
城市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只有保持协调共生的关系,才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为此,我们要加强生态产业和生态园区建设,鼓励绿色消费、生态消费,鼓励引导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和再利用,培养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媒体也应积极宣传大气治污的各种法律法规,为长三角城市群大气质量改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4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落后的技术会成为制约城市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其一,建立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为新的科研成果提供一个完善的交易平台,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研发积极性。其二,摒弃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由依赖物质资本逐步过渡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的新型发展方式上来。其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引导产业空间合理布局。
55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实现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重组和优化有助于城市群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群内城市规模大小、城市密度、产业分布等都会影响到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这些不同的组合会影响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方向、资源利用的方式。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可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董小林城市群环境问题观察与环保模式探寻[J].环境保护,2012(4):42-44
[2]Virkanen J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Metal Deposition in the Bay of Southern Finland[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1998(9):132-136
[3]Frank AUrban Air Quality in Larger Conurbations in the European Union[J].Environmental Modeling and software,2001(4):157-162
[4]Verhoef E T,Nijkamp PExternalities in Urban Sustain-ability:Environmental Versus Localization-Type Agglomeration Externalities in a General Spatial Equilibrium Model of a Single-Sector Moncentric Industrial City[J].Ecological Economics,2002(2):109-115
[5]K静,胡宗义,唐李伟我国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的地理空间分布与动态演进[J].经济地理,2013,33(9):19-25
[6]刘满凤,谢晗进中国省域经济集聚性与污染集聚性驱动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4):25-32
[7]Feldman M PThe New Economics of Innovation,Spillovers and Agglomeration:A Review of Empirical Studies[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1999(8):15-20
[8]Hosoe M,Naito T“Trans-Boundary Pollution Trans-mission and Regional Agglomeration Effects”[J].Regional Science,2006(1):89-94
[9]李勇刚,张鹏产业集聚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吗――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3(5):97-106
[10]闫逢柱,苏李,乔娟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考察――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1,29(6):79-83
[11]李伟娜制造业集聚、大气污染与节能减排[J].经济管理,2010(9):36-44
[12]刘小铁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7(1):72-79
[13]Grossman,Krueger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Z].NBER Working Paper, 1991
关键词:城市燃气;问题;建议
天然气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能源,随着该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人口的不断增加,燃气企业所涉及到的问题也在不断的增加。为更好地发展城市燃气,应对燃气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地分析探讨,以期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对策,推动城市燃气不断向前发展。
一、城市燃气发展的规律性
站在世界的角度看天然气的发展,当前对天然气的利用规模越大表明该行业在科技方面的水平越高。城市中的燃气拥有着公用事业的性质,同时在整个行业中还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下,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城市燃气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风险。纵观其它国家,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长输管线进行建设时,受规模经济的约束,一般会将主要使用燃气的全部用户从民用转变成工业[1],在一个完整的供气网络中进行统一。该变化使得燃气的性价比与其他作为替代燃料的性价比在比价关系上变得更加复杂。由此可见,天然气在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莫过于经济问题。燃气的成本结构以及其定价方法逐渐成为阻碍燃气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一直以来没有价格与成本之间的计算标准,无法较全面的对燃气与替代燃料所使用的成本进行比较。此外,还有就是有很多国家将燃气当作是升水燃料或者是加价燃料,如何对燃气的高使用价值进行确定,这也是阻碍燃气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城市燃气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的富裕程度
在我国,城市所签订的合同多以枯竭式为主,枯竭式合同就是燃气的供方要对资源提出保证,而燃气的需方具有权利对供方所提供的天然气进行相关储量的审查。当储备的燃气量与供气方的能力方面出现问题时,双方应对合同进行修正以解决当前的问题,同时可以将气价调低一些。通常情况下,在缺乏天然气的国家,供气合同的年限为二十到三十年,然而在城市中的供配气管网并不是在这个期限后就不再供气,它作为公共设施,会进行永久性的供气。由此可见,在刚开始对城市中的供气系统进行建设的时候,就应该预见这种状况,可以对使用替代燃料的工业用户优先进行发展,对于民用户,在气价中加入枯竭保险金,当天然气不足时,为保证连续供气,可以对代用天然气的设施进行建设。在我国的规划中,天然气进入市场的价格比较高,很多工业承受不起,对于民用户,如果价格继续增加,会对其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增加了管网铺设工程的成本回收的风险。
(二)《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贯彻
在城市燃气发展中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贯彻,对于建设清洁城市,改变城市对能源的消费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一个拥有天然气的国家,即使天然气资源再丰富,对于造成的大气污染也应该加以重视,及时治理。为了更好地促进天然气的发展,确保与其他燃料在竞争上的稳定地位,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应以税收的手段进行调控。此外,还可以收取一定的生态税,对于我国来说,要实现生态税的问题相对来说较为困难。而在西方国家早已开始实行。在1990年,芬兰成为第一个收取二氧化碳排放税的国家。在丹麦天然气的价格中包含有能源税以及二氧化碳税。生态税一般都比较低,由于经济以及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存在,很多国家不会去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我国一直以来,仍旧是以煤炭为主要的燃料,这也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国当前应尽快寻找清洁的能源以代替煤炭,而城市燃气不失为较好的选择之一。
(三)长输管线与城市管网的同步建设问题
为了尽快获得经济收益,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加强燃气管网铺设的前期规划,力争将城市管网与长输管线一同进行建设,当然一同建设并不是说要一起建成。因对于广大使用天然气的用户来说,虽然燃气价格很低,但城市中的管网建设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二者同时建成的可能性较低。但为了能够确保经济收益的持续性,在管道铺设规划时,应做好对大型工业用户的同步设计和建设工作。
此外,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用气人口也有较大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需要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增加相应的费用。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建设部认为若是增加一个城市的人口,对于建设基础设施的费用差不多要增加8000~10000元。现代社会人口增加的更快,同时,鉴于当前的土地价格一直在上升,建筑物也在不断地拆迁重建,管道建设规划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强化前瞻性,才能更好的促进当前城市煤气的发展。
二、关于加快城市燃气发展的建议
由于燃气的供需关系有些复杂,供需双方难免会因为利益问题产生一些矛盾,但任何一方的意见都不能强加给另一方。我国应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在发展城市燃气的进程中,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监管组织,其中,政府要起着主要的作用,通过形成规范的、符合中国城市发展实际的燃气保障政策,建立一个能够照顾到各方利益的对话制度[3]。而之所以让其对话是为了能够使得各方在利益上达成一致,参加的人员应有科技人员、银行、电力以及石油部门等。
其次,燃气的生产及传送,最终都是为了应用,当代对燃气应用的发展还是要围绕以降低排放量、保护环境来开展,尽力提高燃气的质量,以减少燃烧后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同时,保证用户用气的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规范建筑的设计,加强对排烟设施的设计要求,而在对燃气项目进行实施建设的过程中,也应以安全为首要的前提条件,加强安全管理,并建立一定的安全法规,以切实保证燃气发展过程的安全性。总之,对于加快城市燃气的发展应从多方面进行。
三、结束语
在城市燃气发展中遇到了诸多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不断探索,掌握城市燃气的发展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以从不同方面促进城市燃气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范莉.西气东输城市燃气用户的用气不均衡特性[J]. 天然气与石油. 2011,11(04):8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