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姐姐的房间小说

姐姐的房间小说

时间:2023-05-29 18:17: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姐姐的房间小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姐姐的房间小说

第1篇

安琪与思琪(小说1)

安琪和思琪是一对双胞胎,安琪是姐姐,思琪是妹妹.她们姐妹俩出身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因为思琪是妹妹的原因,所以爸爸妈妈就比较疼思琪,不大疼安琪.因此,安琪就嫉妒妹妹思琪.

安琪呢,是一个很要强的女孩子,什么事都要做第一,老是和妹妹争.妹妹思琪呢,是一个很善良,纯真的女孩子,喜欢帮助别人.

她们姐妹之间老是闹矛盾,常常都是因姐姐安琪而引起的.

有一次,安琪不小心把妈妈的发夹给弄坏了.于是她嫁祸于思琪,把发夹放在思琪的房间里.思琪回到房间后,看到妈妈的发夹在自己的房间里,她大吃一惊.可能是我睡觉的时候弄坏了吧!思琪想.妈妈上班回家后,发现自己的发夹不见了,便问“安琪,思琪,有没有看到我的发夹.”思琪连忙说“妈妈,对不起!是我不小心弄坏了你的发夹,请你原谅我,行吗?”妈妈说“敢于承担责任,妈妈原谅你.可是你为什么当时不跟我说呢?”思琪回答 “ 是我刚才回到房间时才发现的.”安琪说“明明是妹妹故意弄坏的吗! ”“姐,我真的不是故意要弄坏的,你相信我.思琪说.”妈妈说“我相信你妹妹思琪不是那样的人,她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来的 ”.

安琪气坏了,心想,下一次,我一定要让妈妈不信任思琪.

第2篇

“欣恩,都已经多少点了,你还不收拾你的狗窝!你爸爸就快回到家了!到时候你又会挨骂了!”唉,我妈又在唠叨我了。我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上楼去,准备收拾我的房间。

推开房门一看,我的房间简直凌乱的非笔墨能形容!我的床上全是脏衣服,我衣橱的门是开着的,我的桌上摆着一大堆三语的作业和参考书,就连我房间的地板上也布满了垃圾。内疚感突然油然而生。

我默默的开始打扫。忽然,我在床边看见了镶着我和爷爷合照的相架。回忆涌进我的脑袋。

在姐姐十岁生日那年,爸爸妈妈为她开了一个生日派对。当天,她收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礼物。有铅笔盒、有水壶、有娃娃、有小说等等。可是,我偏偏对姐姐的日记本爱不释手。

我要求姐姐把日记本转送给我,却遭到姐姐的忍心拒绝。我难过地哭了起来。爷爷看到了,便安慰我说,他会在我的生日时送我一本更美的日记本。可是,我的生日偏偏落在年尾。我只好耐心地等待我的生日的来临。

好不容易等到了生日当天,爸爸妈妈也为我开了个生日会。亲戚朋友们都送了我很多生日礼物。可是,我不稀罕,我要的是爷爷的礼物。生日会开始了,爷爷却迟迟没有出现。我的心中像吊着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的。

忽然,一阵电话铃声响起。妈妈赶紧去接电话。谁知,她听了电话以后,脚一软,跌坐在沙发上,然后哭着说爷爷出了车祸,被送到医院了。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感到晴天霹雳。

安顿好一切后,我们立马赶到医院。这个时候,爷爷还在手术室里。爸爸焦急的在手术室外来回踱步,妈妈则哭成了一个泪人。不久后,手术室的红灯灭了。医生走着出来说:“对不起,我们已经尽力了。”我号谣大哭:爷爷被死神接走了!

这时,一位医院的工作人员递了一本带有血迹的日记本给我,说是爷爷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想要送我的生日礼物。日记本上写着:跌倒了,爬起来再哭!!!

“欣恩,你收拾好了吗?”妈妈的“喊叫”声唤醒了我。我只好继续打扫。在天国的爷爷,谢谢您的礼物!

第3篇

[关键词]意识流;复调小说;虚拟的时空世界

伟大的作家,无不在探索着时空问题。而每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几乎都表述了对时空形式的一种新的认识和理解,意识流、新小说、超现实主义、野兽派等等,无不如此。从时空的角度来看,甚至可以说,整个西方现代主义文流的演变过程,其实就是对时空认识深化之后的艺术实践。

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中尝试过很多时空的安排方法。《我弥留之际》《骚动与喧哗》,包括《押沙龙!押沙龙!》都是探索的优秀文本。过去与现在的杂糅,此地与彼地的联想,甚至在同一个句子中将不同时空里的事物贯穿在一起等,福克纳按照人的内心转瞬即有无数念头的事实虚拟了一个个存在着的意识空间,或者说由此组合而成了一个作为存在而存在的想象空间,并由此形成了他独特的虚拟时空世界。《骚动与喧哗》就是他独特的虚拟时空世界的成功表现。其具体表现为:

一、意识流状的时空世界

《喧哗与骚动》与传统小说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对意识流表现手法的出色运用上,这篇小说通篇以意识流手法描写一个没落的美国南方种植园家族的崩溃。

“意识流”是20世纪西方小说创作中新兴的一种创作方法和技巧,它是指以表现人物不受理智控制而自由流动的意识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其特点在于,小说的内容往往由现在的某一情景所引发,或触发对过去某一相似(往往只是在某个局部上)情景的联想,或诱发对未来某种情景的向往。总之,用意识流方法来表现人的浮想联翩的精神状态,小说的内容往往不受时空的限制,并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时空状态。《喧哗与骚动》写了多个主人公的意识流,并且从意识流的角度来交代情节和主人公的性格,这样随着意识的流动,主人公可以随意穿越时空的自由联想、回忆和幻想等意识也就在小说中编制和虚拟了一个如意识流般流动的时空世界,即一个没有逻辑性的、荒诞的世界。

如《喧哗与骚动》的前三章是写主人公正在思考着的意识,所谓主人公正在思考着的意识就是指主人公对外部世界观察、思考、评价,但主人公不反观自身的,也就是说,这些正在思考着的意识并没有自我意识,他们对自我的意识并不自知。于是,在小说中,小说的主人公班吉、昆丁、杰生是都各自封闭在自己的意识之内的,这种自我隔绝和封闭的意识不会与他人意识进行交流和对话。即便说是主人公之间的意识出现了对话,这也就是作品以一个整体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效果而言,对主人公自己而言,他们并没有在自己的意识内部和其他主人公的意识发生微型对话。因此,在小说的第一部分,也即班吉部分,小说中的世界完全是一个由的班吉的意识流动所塑造成的没有理性的支离破碎的时空世界。1928年4月7日这一天,是班吉33岁的生日,他由勒斯特看护着,在曾经是他家的牧场而今日成了他人的高尔夫球场上看打高尔夫球,勒斯特带他在场地上寻找一枚二角伍分的硬币,准备晚上看马戏演出,回家时,撞见了小昆丁和一个马戏团的男人在荡秋千。晚饭前,黑人厨娘迪尔西用自己的钱买了蛋糕给班吉过生日。开晚饭时,班吉注意到哥哥杰生与小昆丁在争吵,后来,康普生夫人把小昆丁锁在房间里,入睡时他看见有人从杰生的窗子里钻出来,顺着靠窗的树爬了下去。同时穿插着的是,这一天,由于在高尔夫球场看打球时,人家叫“开弟”(意思是球童)捡球时的喊音,很像是在叫他姐姐凯蒂,于是,他脑海里便翻腾起了有关凯蒂的种种支离破碎的记忆,当然连带着的还有其他许多琐事。但主要的是,童年时代的姐姐凯蒂怎样关心他,爱护他,本能意识到凯蒂与人约会要离开他时他的痛苦和通过他反映出来的凯蒂的痛苦,凯蒂结婚和他的绝望以及后来因本能需要凯蒂而误把从门前走过的一位女学生当成凯蒂拉住所遭受的毒打以及亲生兄弟杰生偷偷让人给他做手术等等。于是,小说中的世界就完全成了一个属于的意识的没有时空顺序的混乱世界。

又如,在小说的第二部分,也即昆丁部分,昆丁本来是一个正常的人,他的意识也应该是正常的,但是由于那一天,即1910年6月2日这一天,在哈佛读一年级的昆丁要自杀了,所以那一天他的情绪与意识也是非正常的。那天早上他被手表的嘀嗒声唤醒,绝望中他砸碎了那块祖传下来的手表,因为那块手表的声音总是提醒他去注意时间的流逝,去注意他不愿意正视的现实的存在。然后他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给父亲和同寝室的同学施里夫写了信,就外出去寻找自杀的合适地点,找到之后他又准备折回哈佛,路上遇到一个迷失了方向的意大利小姑娘,他一心想帮姑娘找到家,但又被误认为是诱拐小女孩,于是挨了顿打,又被送到警察局,还被罚了款,因巧遇他哈佛的同学,才澄清了误会后获释。然后他便同他的几位同学一起去参加吉拉尔德的母亲布兰特太太组织的野餐。他脑海里不停地翻动着与他姐姐凯蒂相关的种种事情,当听到吉拉尔德信口胡扯“女人都是”的话时,他怒不可遏,与之打了一架。最后他离开他们,径直回到哈佛住处,擦干净身上打架时的血迹,傍晚时便去跳水自杀了。所以,在这一天,昆丁的意识也是混乱而无序的。在他狂乱的脑子里不断翻腾的是与他的姐姐凯蒂有关的往事的回忆。他与凯蒂的情人达尔顿艾密司的那次屈辱的打架,与凯蒂婚前的一次长谈,为阻止凯蒂与海德的结婚,夸大其辞地向父亲承认是自己与凯蒂发生了关系,但是,父亲并不相信他的话,凯蒂还是与海德结了婚,他失去了精神上的支柱,便只好自杀了。因此,以昆丁的意识所呈现的时空世界也是一个不正常的混乱而丧失理性的意识流状的虚拟时空世界。

同样,在小说的第三、四部分里,主人公的意识也是非正常状态的,因此,小说中的世界就像作者在其小说的序中所说的那样“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都没有任何意义。”小说中的世界完全是作者以意识流的方式所虚拟的意识流状的非正常的时空世界。

第4篇

2011年6月的一天下午,在长春市一个二人转剧场做灯光师学徒的李晓龙,突然接到了姐姐李静的电话:“弟,姐离婚了,你先别告诉爸妈。”李晓龙惊得目瞪口呆,他二话没说,请了假就直奔姐姐家。

1991年出生的李晓龙是吉林省永吉县双河镇人,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姐姐李静比他大4岁。李静上学期间一直是班里的文艺委员,可是由于家庭贫困,她只念完了小学。14岁那年,经亲戚介绍,她到一个老艺人举办的二人转培训班学习表演。两年后,李静开始在一些老演员的带领下到处跑场子,赚钱供弟弟读书。

21岁那年,经人介绍,李静与二人转搭档崔林恋爱并结了婚。一年后,她生下女儿妞妞。李静与丈夫分工:丈夫负责出去演出赚钱,李静在家里照顾孩子。李晓龙见姐姐在家闲着,便劝她:“别总在家待着,女人没有自己的事业,迟早是个事儿。”对于弟弟的劝告,李静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生活很正常。

可让李静没想到的是,弟弟的话成真了。2011年6月的一天,闺蜜急切切地打电话给李静:“你也不管管你家老崔,我亲眼看见他挽着个女人在大街上走。”李静知道,闺蜜是不会骗她的。她强忍着心痛将丈夫叫了回来,问他是怎么回事。崔林没有隐瞒,只说压力太大了。李静终于明白了弟弟的劝告是对的,她坚决与崔林离了婚。因为没有收入来源,离婚后,李静只得忍痛答应让女儿跟了崔林。

匆匆赶到姐姐家,李晓龙肺都快气炸了:“就算你没工作,那也是在家给他辛苦带孩子啊,他凭什么这么对你,我非得去揍他一顿不可!”李晓龙一边嚷着一边顺手抄起一把干活用的斧子就往外走。李静吓得一把抱住他说:“你傻啊!你把他砍了你不也完了吗?再说是你姐不够优秀,反正是我不好!”看到姐姐泪如雨下,李晓龙只得强压着心头的怒火,不停地安慰姐姐。

那段时间,李晓龙搬到了姐姐家住,想尽一切办法逗她开心。一天晚上,李晓龙请姐姐吃韩国烤肉,几瓶啤酒下肚,李静压抑着的情感全都宣泄了出来。那天晚上,她又哭又唱。直到午夜,李晓龙才把醉得不省人事的姐姐弄回家。第二天早晨醒来,李静一直嚷着头疼。李晓龙以为姐姐感冒了,走近一看,不禁吃了一惊:姐姐的头上竟然出现了一缕白发,她才24岁啊!看到弟弟惊讶的表情,李静拿过镜子一照,平静地说:“你把白头发给姐薅下来。”李晓龙怕姐姐伤心,当即从姐姐头上薅下一根白发。“再薅,把所有的白发都薅下来!”李静命令道。“姐,不能薅了,否则那里会秃的。”李静说:“你不给我薅,我自己薅!”

从那以后,李静迷上了拔自己头上的白发,只要头上出现一根白发,不管长在哪里,她都要想方设法给拔掉。白头发拔没了,她又开始拔黑头发,理由是不能容忍一丝不纯粹。李晓龙意识到姐姐的行为有些不正常,强拉着她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李晓龙,李静的这个状态是抑郁症初期的表现,是受到某种外界强烈刺激后的应激反应,处理得好,还能恢复正常,处理不好,就会成为抑郁症。回去后,李晓龙请了假,寸步不离地守着姐姐,和她聊些小时候的开心事,分散她的注意力。

几天后,单位让李晓龙回去上班,李晓龙和姐姐商量:“我上班时把你的手绑上,中午抽时间回来给你松绑,下午再绑上,行不行?”为了让弟弟安心上班,李静同意了这个建议。手被绑上了,上厕所不方便,李静每天早晨就吃得很少。这样约束了几天,她薅头发的毛病渐渐改掉了。

李晓龙知道,姐姐这次伤得很深,他得想办法让姐姐振作起来。想到姐姐以前也是个优秀的二人转演员,他决定说服姐姐重新登上舞台。 给姐姐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2011年9月的一天,李晓龙骗姐姐说带她出去玩,却将她带到了自己工作的地方。当舞台灯光亮起来,音乐响起来,李静一下子泪流满面:这是多么熟悉的地方啊!那天,李晓龙求同事给姐姐伴奏,让她唱了一段《王二姐思夫》。一曲唱罢,台下一片掌声。李静一看,竟然是弟弟剧场里的老板和他的朋友们。剧场老板对李静说:“你这么好的条件不出来唱白瞎了,这样,明天你就来上班!”李静惊讶地回头看着弟弟,他正在身后咧着嘴笑呢。李静知道,这一切都是弟弟安排的。

然而,第一天演出李静就出丑了,她唱完了前半段,突然忘词了。好在搭档机智地帮她掩饰过去了。那天回到家,李静难过得哭了:离开舞台太久了,难道找不回从前的感觉了吗?如果不能重新开始,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自己有什么资格要回女儿?想到这儿,李静发疯似的把以前学过的戏的剧本都找了出来,开始背戏词。可是她越想记住越记不住,越记不住她就越下功夫背。就这样,她不吃不喝背了三天。最后,李晓龙只得偷偷在姐姐水杯里放了一粒安眠药,她才睡着。之后,李静夜夜失眠,精神状态很差,非常痛苦。李粤也很痛苦,他本来是想给姐姐找个精神支柱,没想到却加重了姐姐的负担,现在她连上台演出都成了问题。

为了缓解姐姐的压力,李晓龙每天回到姐姐家,无论多累都要强迫自己和姐姐聊两个小时的天。聊到高兴处,李晓龙动情地说:“姐,以后你有什么事别憋着,跟我说,从现在开始,咱家你可以随便使唤两个男人,一个是我,一个是咱爸,你看你多幸福!”李静的眼睛湿润了……

很快,李静恢复了昔日的活力,虽然赚钱不多,但一天演两场,一个月下来她的生活是完全可以保证了。此时,李晓龙正处在热恋中,但他心里却不踏实,总觉得姐姐还是不开心,只是被生活所迫才回到舞台上的。他记得在一个电视剧中看到过一句话:“忘掉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再爱上一个人。”于是,他私下里托朋友帮着想办法,给姐姐介绍对象。

2013年8月,李晓龙将剧场里一个30多岁的离异男演员老宋介绍给姐姐,没想到姐姐却告诉他:“以后你别费尽心思给我介绍对象了,我就是因为不够优秀才被人甩了,想再找对象,等我优秀了再说吧!”李晓龙叹息道:“你怎么能为了一个渣男就把自己全盘否定了呢!”

李静心里一直有个心结,认为这次婚姻失败,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造成的。李晓龙觉得要想让姐姐重拾自信,就得想尽一切办法让她红起来。他和姐姐在一起多年,知道她有个毛病,就是一着急思路就跟不上,说话经常断片儿。如果姐姐把这种说话慢半拍发挥一下,没准儿是一个很有喜感的事情。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姐姐,李静一听,也觉得很新鲜,她尝试着用比别人慢半拍的Z速说话,结果把李晓龙逗得前仰后合,说:“姐,你这样说话像老年痴呆。”李静笑道:“你姐我才不会痴呆,灵着呢!”

第二天,李静在台上以这种慢半拍的说话风格表演了一个笑话段子,令观众耳目一新。接着,李静又创作了几个新段子,以这种风格表演出来,深受观众好评。沈阳市的一个剧场老板听说后,力邀李静去驻场演出。后来,李静陆续到全国各地的剧场演出,这种说话慢半拍的表演风格在业界流传开来,甚至许多同行也来看她的演出。 姐弟同台笑傲人生江湖

2016年4月的一天,2015年度《笑傲江湖》总冠军刘亮、白鸽夫妇看了李静的演出后赞不绝口,觉得她能开创出这种表演风格,真是二人转行业的希望,如果她有一个广阔的舞台,前途将不可限量。

刘亮夫妇的这番话被身为灯光师的李晓龙听见了,他主动上前与刘亮夫妇搭话:“你们觉得李静这种表演风格如果走上《笑傲江湖》的舞台,是否有竞争力?”在得到白鸽肯定的回答后,李晓龙激动地说:“你们能推荐她上《笑傲江湖》吗?她是我姐,我希望通过这个机会让她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刘亮夫妇被他们的姐弟情打动了,同意推荐李静去参加《笑傲江湖》节目。

李静听说刘亮夫妇要推荐她上《笑傲江湖》后,担心地对弟弟说:“凡是参加那个节目的人,都是绝技压身,我要啥没啥,你让我去丢丑啊!”李晓龙笑呵呵地说:“你看你,又说那话。”他把刘亮夫妇对她的评价复述了一遍,最后还将了李静一军:“你总说自己不够优秀,试试就知道了,不优秀初赛你都进不了。”李静心动了,决定试一试。

5月的一天,《笑傲江湖》的编导给李静打来电话,和她商量参赛节目。李静说自己要表演脱口秀段子,编导觉得单人表演的效果差了些,竞争力也差,建议她找个搭档。李静把自己曾经的搭档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没找到合适的,就打算放弃参加这个节目。李晓龙一听急了:“你找不着搭档我上啊!”李静左看右看,觉得没准儿还真行,于是把李晓龙的生活照和演出照发给了导演。导演看后,觉得李晓龙长得很有喜感,就告诉李静:“你弟弟是你最合适的搭档。”

2016年7月,李静和弟弟乘飞机来到了上海。一进《笑傲江湖》节目组,李静就犯愁了:平时在小剧场里以表演二人转为主,而《笑傲江湖》是冲着她慢半拍的表演风格才邀请她参加的,她自然不能在这里唱二人转了。她去找剧组的才艺老师商量,才艺老师建议她表演小品,但是节目要自己编。这下李静彻底懵了:自己和弟弟都是小学文化,又没有名师指点,要编出让观众喝彩的节目得有多难啊!

李静在节目组安排的宾馆里苦思冥想,有时候正睡着觉,就“忽”地一下坐起来,在纸上写一通,又眉头紧皱发起愁来……李晓龙知道,姐姐肯定又卡壳了,他在房间里走路都蹑手蹑脚的。那天,他见李静两顿没吃饭了,就出门给她买吃的。当他悄悄回到房间时,李静正背对着门,凝望着窗外的东方明珠塔出神。李晓龙轻轻将买来的东西放到茶几上,李静打了个激灵,嗔怪道:“你能不能大方点,像个小偷似的,吓我一跳!”李晓龙灵光乍现,高兴得跳了起来:“姐,咱们就演小偷,我扮演小偷抢劫你!”李静兴奋地拉过弟弟:“这个点子好,咱俩好好编!”就这样,姐弟俩用了一个晚上,编出了一个慢半拍逼疯劫匪的故事。第二天,李静把这个故事给才艺老师说了一遍,得到了才艺老师的称赞。接下来,他们开始排练。

由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又缺乏表演经验,李晓龙演得十分艰难。李静除了教他每句台词怎么说,还要教他动作和表情,可他经常是台词好不容易说顺溜了,表情又不对了,表情对了,动作又跟不上。就这样翻来覆去地排练了100多遍,姐弟俩练得直想吐。幸运的是,他们的节目连过3次审查,通过了终审。

参加初赛时,李静这种慢半拍的表演风格,逗得观众笑翻了。演出结束,李静这个节目得到了冯小刚、宋丹丹、郭德纲3位评委的一致好评,成功通过初赛。因为李静在节目中说话慢半拍,与电影《疯狂动物城》中的树懒“闪电”说话频率极为相似,因此她与弟弟的组合被观众称为“闪电姐弟”。

一个月后,李静姐弟成功通过复赛,跻身全国六强。复赛结束那天,李静带着弟弟去逛了城隍庙。在一个卖梳子的店里,李晓龙相中了一把黑檀木梳子,毫不犹豫地花550元买下来送给了姐姐。李静说梳子太贵了,让他退回去。李晓龙动情地说:“姐,你头发那么好,值得拥有一把这样的梳子,有些头发曾经被你连根拔掉,现在应该用一把木梳慰劳一下它们。”李静感动得流泪了,她把弟弟紧紧拥在怀中。回到宾馆,她才知道,买完这把梳子,弟弟身上只剩20元钱了。

随着比赛的节节胜利,李晓龙看见姐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在研究决赛节目时,李晓龙说,应该在节目中加上大红的中国元素,这样能激发观众的热情。李静觉得弟弟说得有道理,但是这个红色元素到底是什么东西,怎样才能与节目内容结合呢?李静犯了难。李晓龙沉思良久,说:“红色元素可以是红嫁衣、红盖头。”实际上,他想以这种新娘的装束,激活姐姐心中对爱情的渴望。

第5篇

自打我懂事的那天起,什么都是新奇的。我喜欢和哥哥姐姐玩游戏,他们也喜欢跟我玩。以前玩的什么,我大概忘得一干二净了,但有一个游戏让我永远忘不了。一次,哥哥和姐姐来找我玩捉迷藏,他们二人一组,我一人一组。终于轮到我藏了。我看了看,这一个巴掌大的房间藏在哪里比较好呢?眼睛一转,计上心来,“面缸“,对,就是它了。我掀开缸盖“扑通”一声跳了进去,然后小心翼翼地合上盖子。我半蹲在面粉上,手捂着小嘴窃喜,心想:这回你们想不到了吧?我把耳朵紧贴在缸上听外面的声音: 哥哥姐姐进来了,他们东找找西找找,还不停地发出“咦,咦”的声音。我躲在里面想象着他们的样子,忍不住想笑出来,可我不敢笑,我一笑可不就暴露了吗,我赶紧用手捂紧嘴巴不使自己笑出声来,可嘴角露出的气还是把面粉吹得沸沸扬扬,把我呛得可不轻。“弟弟,快出来吧,我看到你了!”哥哥突然冲我大喊,我大吃一惊,心想还是被他们察觉了,我正想走出来,只听到姐姐诧异地问哥哥:“在哪里?我怎么没看到。”“嘿!嘿!兵不厌诈,我诈一诈他,他要在这房间里,听我这一喊自己就出来了。走吧,到外面去寻找吧。”好险!差一点中了他们的计,我躲在缸里心里那个美呀!你们可能不会想到后面的结果吧,后来呀,他们四下找不到我,丢下我到一边玩去了,我还傻乎乎地等他们找我呢,不知不觉睡着了,竟在面缸里从早晨一直睡到了中午,幸亏大娘做午饭拿面发现了我,不然我还在里面做我的大头梦呢。

不知不觉间,时间如流水般流逝,我长大了。我那时非常瘦,就像鱼干一样。我特别爱吃烤羊肉,时常惦念着爷爷家喂养的几头羊。机会终于来了,一个周末,爸爸带着我回去看望爷爷。爷爷一见到我,高兴得把我抱在怀里,又举过头顶,问我想吃什么,说只要能办得到,一定满足我的要求。我说我想吃羊肉,爷爷高兴地挑了一头大母羊,我一看便摇头说:“大母羊还可以生小羊呢!换一头小羊吧。”爷爷高兴地胡子翘得老高,说:“不换,不换,我的乖孙子想吃羊肉,爷爷就让他吃,多吃羊肉,快快长大,爷爷还盼着你长大好养我呢!”我只好点点头,但我主意已定:我要救下这头大母羊。怎样救呢?我在心中盘算着,对,先弄死一头小羊,这样就可以保住大母羊的命了。主意已定,第二天早晨我就按照计划实施了。我跳进羊圈挑了一只小羊确定为目标,开始行动,我跟在它后面追它,可是它跑得并不比我慢,才跑了两三圈,我就被累得不成样子了。我追它跑,羊群乱得一团糟,几次我都追丢了目标。这回我瞅准了,双腿一蹬,身子一跃我骑在了小羊的身上,顺手一拉它脖子上的绳子,便把它牵了过来。它冲我咩咩直叫,眼里流露出恐惧的神情,我的心不由得一震,我赶紧跑到爷爷面前说我不是想吃羊肉了,我想让它活。最终那头小羊还是死了,羊肉放在饭桌上,我第一次吃出和以前不同的味道。以后每每吃羊肉,我都会心生惭愧。

啊,童年就是如此,只有欢乐、悲伤和错误相间连成的童年才是让人回味的。

注:文采一般,但情节离奇有趣,够小说家的水平。

第6篇

彼得刚上小学的时候,做起事来比姐姐和妹妹还小心,无论做什么都不是很积极。但是有一天,他忽然发起脾气来。这令我十分惊讶,于是。把他送到医院接受检查。医生的话听起来很让人沮丧,他说彼得小时候心理受过打击。导致精神上受到了创伤。

从那时候开始,我对如何教育彼得感到十分苦恼。两个女儿已经按照我的想法从细微的生活习惯上开始一点一点地发生转变,而且生活步入了正规,但是彼得却始终不能融入其中。为此,我开始怀疑是不是我的判断出现了问题。

在长时间的苦闷之后,我开始不断地对彼得进行观察。但令我苦恼的是,一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直到有一天,发生在厨房的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对彼得的看法。当时我在厨房整理餐具,彼得站在一旁认真地看着我做事。当我从橱柜的高层将餐具拿出来的时候,彼得突然问我:“妈妈。为什么把那么重的碗放在那么高的地方呢?把轻的东西放在高处,把重的东西放在你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不是更好么?”

怎么能说他是个先天不足的孩子呢?他的观察力不是很敏锐吗?

而就在那不久之后,我对彼得又有了新的发现。一次放学后。我看到孩子们在房间的地板上聚精会神地玩着什么游戏。当我问他们在干什么时,他们回答说在玩一个彼得发明的游戏。

“彼得,你是怎么发明这个游戏的?”

“妈妈,你知道我喜欢看科幻小说,前不久我看了一本科幻小说。我从小说中得到启发于是发明了这个游戏。妈妈。你可不可以和我们一起玩?”

丈夫经常为彼得沉浸于科幻小说而感到担忧,但我却发现了彼得与众不同的一面,我觉得他看科幻小说不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在我看来,彼得不是那种脑子里充满各种想法的孩子,而是比同龄人更加喜好分明、更专注于一件事的孩子。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他还可以自己发明游戏。他并不是一个比别人发育慢的孩子。也不是一个心理受过打击而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

第7篇

摘 要:嘉莉满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梦想来到芝加哥,寻找幸福生活,而现实却令她失望。通过她的梦想与现实的对比,德莱塞提示了当时社会的阴暗。

关键词:嘉莉 梦想 现实

西奥多・德莱塞的长篇小说《嘉莉妹妹》至今依然是那么意味隽永,那么扣人心弦。主要是因为其娴熟的对照技巧及高超的人物塑造功力。小说中的人物个个形象丰满,有血有肉。

小说的结构经过周密的平衡安排、互相形成对照,是由一兴一衰两份生平履历所组成。它也是在豪华与贫穷对照的基础上写成的。通过相互并列、反衬的种种事件,女主人公取得了名声与安适,而男主人公则失去了财富、社会地位、自豪感,最终丢了性命。

小说的女主人公嘉莉――聪明,羞怯,对未来充满梦想――十八岁离开家乡,前往商业化的大城市――芝加哥去谋生。她渴望幸福,渴望独立,渴望富有,羡慕有钱人的生活。作为一个贫穷的农村姑娘,她的梦想,只有通过一条不正经的邪恶的道路方可达到。

在嘉莉去芝加哥之前,她对城市生活充满梦想,她认为城市里的人都过着人们所向往的豪华幸福成功的生活,这种生活有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满足。像大多数美国年轻人一样,她认为生活在城市中,人人都有可能变得富有,人人都有机会成为总统。

由于厌卷了农村艰苦乏味的生活,带着上述美好的梦想,她离开家乡,只身来到芝加哥去追求她的城市梦。虽然与父母告别时有些难过,但很快她就想到芝加哥会是什么样子。她在火车上碰到的年轻的推销员德鲁埃对芝加哥娱乐生活的描述更激起了她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对她而言城市生活意味着剧院、大厅、舞会、休闲、漂亮服饰及豪华住所。然而当她到达芝加哥她姐姐家时生活却完全不是她想象的那样。当她到达芝加哥火车站,看到接她的姐姐明妮时,她的梦想便开始破碎。明妮给了她一个应付式的拥抱以示欢迎,简单地问了一下家里的情况,带着嘉莉回到家中,将孩子塞给嘉莉便开始做饭。嘉莉此时仔细看了看明妮贫穷的家:这套房间在三楼,很小,里面家具破旧,“室内四壁糊着毫不协调的花纸。地板上铺着席子,小客厅里铺着一块薄薄的地毯。显而易见,这些家具是当时从分期付款的店铺里买来的那种七拼八凑的旧货。”这些东西她看来都是单调乏味,俗不可耐。她同时意识到,她绝不可能在这儿白吃白住,必须找到一份工作,何况她的姐姐也要求她付房费。

第二天,嘉莉便带着美好的梦想出去找工作。看着一幢幢的高楼大厦,她疑惑地想:这里面到底是干什么的?宽阔的街道,偌大的写字楼,这对她来说是一系列的奥秘,是神奇的迷宫。她想象着里面的人都身穿华服,出入坐马车,一心只管钱钞,工作轻松,下班后在大街上或公园里散散步。这也正是她来芝加哥的原因。然而现实却令她很失望,她一个既无知识又无经验的农村姑娘,找份工作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简单,任何一家工厂都不缺少这样的人手。走了整整一天,她疲惫不堪,最后终于在一家制鞋厂找到了一份工作,薪水是每周四块半。此时她对未来又充满了希望,她将定居在芝加哥,她将生活得比过去更好了――她将是幸福的。然而她的梦想在上班的第一天便破灭了。这里的厂房并不像她看到的那些高楼那么明亮,而且里面总是充满一股难闻的皮革的气味。她坐的凳子既没有靠背,又没有踏脚板,她想吸一口新鲜空气,喝一些水,可她都不敢动。她觉得背部隐隐作痛。不管怎么坐,怎么变换坐姿,她都觉得疲惫。她在这儿没有工作几天,便生病在家呆了一周,又失去了这份工作。

此时已是秋末,她连过冬的衣服都没有,明妮夫妇建议她回老家去,她已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但她又不愿意回农村去。所以她并没有放弃,她很善于抓住机会一步一步地改变自己。德鲁埃是她所利用的第一个阶梯,在她走投无路的时候,她又碰到了他并接受了他提供的一切,虽心里稍稍受到了一点点道德上的谴责,但在残酷的现实条件下,她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好一些,她别无选择。很快她又找到了第二个向上攀爬的阶梯――赫斯特伍德。在她看来,赫斯特伍德比德鲁埃更富有、更聪明、更成功、同时也更有能力。当她和赫斯特伍德带着偷来的钱到达纽约时,她很快忘了她是被骗到这儿来的,反而想到她在这儿的生活会多美好。最终她成了红极一时的女演员,拥有了装得满满的钱包,拥有了华丽的服饰,拥有了她所羡慕的一切,实现了她过独立富有的生活的梦想。然而,她是否也拥有了她追求的幸福呢?她并没有感到幸福,她虽成了上层社会的一员,但她不过是富人的消费品而已。

一旦她所梦想的东西成了现实,它们便失去了以往的光辉与魅力。奢侈的生活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感,她很快又厌卷了这种生活,感到孤独寂寞。在资本主义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她永远也不会找到她所梦想的幸福。现实与梦想永远有距离。

第8篇

[关键词] 《刺猬的优雅》;隐喻;女性主义;解构;生命意义

法国女作家缪丽叶·巴贝里的小说《刺猬的优雅》出版后获得法国书商奖、国际扶轮社奖等5项文学奖。截至2009年5月,小说已连续134周占据畅销书排行榜。小说销售量已达120万册。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年于2009年7月上映,以巴黎高档住宅区的一幢公寓为背景,以交替叙事的形式,讲述了发生在一个爱思考的小女孩、一个爱看书的女门房和一个日本男人之间的故事。

电影是从一个小女孩帕洛玛的一段独白开始的。这段独白令人震惊。她决定在本学期结束,也就是她13岁生日前死去。画面中她的表情严肃淡漠却又异常坚定。而她的轻生之念并非因为生活窘迫或者穷途末路,相反的,她生活在巴黎的富人区,父亲是国会议员,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正是这样的生活,使她感到束缚。她说:“生命在她看来就如金鱼,9年半前出生于金鱼养殖场,会在金鱼缸里终老一生,即使每周可待在厨房琉璃台数回,因为清洁工要帮它换水,以免惨遭自己的排泄物毒毙身亡。”为了不让自己将来也成为困在鱼缸里的金鱼,她决定自杀。“我不会因为决定要自杀,就任凭自己像棵烂青菜腐烂败坏,重要的不是死,也不是几岁死,而是死亡的这一刻,你在做什么。”所以她决定自杀前要用摄像机记录所发生的一切。她相信,死亡是世界上最平常的一件事,但重要的是,你死的时候在做什么。帕洛玛拿起父亲送给她的摄像机,用镜头对准身边的那些人,她的家庭,她的邻居以及路人。小女孩的视角本身就带有讽刺与批判,孩子的眼睛里也天然带着哲学的思索色彩。她用她清澈的眼睛洞察着这个世界的真实与虚伪,用冰冷的摄影机记录着自己即将结束的生命。

一、女性视角下的隐喻叙事

如果说传统法国女性主义电影的手法往往让观众在无形中接受电影中的意识形态,而这些电影手法则让观众与电影叙事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显示出与传统叙事结构的不同。这是一部以女性的视角来叙述女性生活及追问生命意义的影片,也是一部典型的以死亡来抗议、保持女性自我话语权不被剥夺的电影。影片的开头,以一个小女孩手持摄像机的特写镜头开场,并以“摄像机的运动”来结构文本。这种自我消解式的女性叙事方式,体现了在男权中心文化压制下女性所采用的一种叙述策略和“话语”手段。“摄像机”是一种象征性的隐喻,是对男权话语的无言的反叛和抗争。小女孩帕洛玛(未成年女性)由于无法实施自己作为一个女性个体的正常的意愿的表达,被家人和邻居视为“异类”;同时透过母亲、姐姐及周围的女性,让帕洛玛看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的“失语”与现实身份的尴尬,“即使我这么幸运又这么有钱,但我早就知道,命中注定,我一辈子都会困在金鱼缸里面,跟老撞同一扇玻璃窗的苍蝇一样,大人也把时间都耗在金鱼缸里”,帕洛玛对着摄像机表明不要像她周围的人一样跳进这个金鱼缸里,所以她决定在13岁生日当天结束生命。“追逐星辰,莫似金鱼在缸中了此残生。”“就算一切都没意义,好歹精神上也得战胜它。”表面上的匪夷所思,却是一种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自我毁灭式的无言反抗。对帕洛玛而言,死亡意味着与男权社会不平等对话关系的结束,从而维护了自己的话语权利。而这一切直到女门房荷娜的出现,悄悄起了变化。帕洛玛偶然发现了女门房荷娜的秘密,一步步走进她的世界及内心,荷娜的一切让她感到震惊,她说荷娜“这个从外表看,满身是刺,是真正意义上的坚不可摧的堡垒,从内在看,却是不折不扣地有着和刺猬一样的细腻,喜欢封闭自己在无人之境,却有着非凡的优雅”。所以,帕洛玛对母亲说“长大后,我要当一个门房”。荷娜的生活让她看到原本令人绝望的生活还有另一种风景,直到荷娜的死和被冲进下水管道的金鱼又奇迹般的复活,帕洛玛彻底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房间里娇艳的盆栽到鱼缸里的金鱼,从痴呆的老人到分镜画册、从地毯下的烟头到母亲反复的梦境描述、从《安娜·卡列尼娜》里的那句“幸福人家彼此都很类似,可是不幸人家的苦难却各不相同”到影片最后“重要的不是死,而是我们死的那一刻在做什么,你死之前在做什么呢?你准备好要爱了”。隐喻性的叙事话语将这两个人的生活与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帕洛玛我们看到曾经的荷娜,从荷娜我们看到帕洛玛应该有的未来。

影片同时展现了巴黎贫富差距和穷人及富人之间的隔阂,这里有对贫富差距的批评,有女性视角下女性的社会地位的生动勾勒,特别是知识女性生存境遇的真实再现,再加上以隐喻方式贯穿小说始终的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所以,与表现哀怨的爱情见长而社会批判性较弱的法国女性电影作品相比,这部作品的主旨是关注现实的、批判的,同时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同情又显示出作品独特的叙事特征与社会批判力度。这与法国女性主义抨击和解构男权中心的基本策略既保持一致又有所超越,预示着法国后女性主义时期电影发展的新变化与出路。

二、法国电影传统女性形象的大胆颠覆

影片的另一位主角女门房荷娜每天冷漠地独居在公寓的最底层,她守寡15年,没上过学,可是在她那个几乎没有多少平方米的居室中,却有一屋子的书籍,没有人过问她的生活,只有一只慵懒的猫——列夫,取名自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她邋遢,自己随便动手剪头发。穿不合身的衣服,永远的面无表情与例行公事。她不敢上街购物,她自嘲又老又丑又胖,她惧怕试衣时售货员鄙夷的目光。冰箱里装满了巧克力,下午茶和每天晚上昏黄的灯光下,只有她的形单影只和满满几架子精神食粮。

影片以小女孩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掌权的富人们对穷人的偏见,然而作为批评的武器却是与众不同的。荷娜这个看似不起眼,几乎从未被她所服务的对象正眼瞧过一眼的人,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正如原著中荷娜的人生宣言:“可以说在名声、地位和外貌上我是个穷人,但是要论聪明才智的话,我是一个百战不败的女神。”“人们看到一个女门房看书就会感到害怕,觉得她们会惹是生非。”荷娜对人们的想法与偏见洞察很深,所以她把自己伪装成一只满身是刺、难以接近的刺猬,却以修养和知识上的高贵和优雅来对抗权力和财富的压迫。荷娜是当代法国女性电影长廊中不可多得的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在法国不少电影作品中出现过门房的形象,19世纪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邦斯舅舅》中也曾专门描写“门房的典型男性和女性”。他们在自己的门房工作之外,还另做生意。女门房“肥嫂”茜博太太精于算计。他们觊觎邦斯老人的收藏品,企图占为己有。20世纪的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描写的几个门房也是“可憎”“爱进谗言”“爱嫉妒”,擅长“搬弄是非”“打小报告”。长期以来门房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工于心计、刁钻促狭、令人生厌的形象。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伍尔夫说过,女人想读书写作,所需要的无非是一点固定的收入和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这两点,身为女门房的荷娜都靠自己的劳动和勤俭的生活做到了。她没有依赖于任何人,却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可以说,影片中荷娜是对传统门房形象的大胆颠覆,这个极具个性的女门房形象着实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灰姑娘”式爱情童话的现实解构

影片从女性视角出发,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被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以若斯太太和科隆布为代表,影片通过荷娜和帕洛玛的视角对她们进行了批判;一个是帕洛玛的母亲若斯太太,看似优雅,养尊处优,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抑郁症患者,近十年来通过药物和种植植物来减轻症状。“她隐约知道绿色植物的装饰作用,却把植物当成是人在说话。”一个是她的姐姐科隆布,在帕洛玛的眼里姐姐是“缸中金鱼理论的典型人物,一心想着别像她母亲那么神经质,想比她父亲还出色,生命对她而言是场永远的战争,击垮对手,赢取胜利。”若斯太太是波伏娃《第二性》中指出的被“女性化”的女人,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而姐姐则是“现代的”解放型女人,她们蔑视男性,是女权主义的拥护者和实践者。另一类是以女门房荷娜和帕洛玛为代表的,她们因为自己独立的方式去思考、行动、工作和创造感到骄傲;不是蔑视男性,而是承认男性的价值,同时也承认男性与女性的个体差异,追求两性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而这是通过影片中的第三个重要人物、日本来的小津先生的出场以及二人之间的关系予以表现的。小津先生带着日本文化的细致精髓来到巴黎,因为一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走进了门房太太荷娜的内心世界。当荷娜惊奇于若斯太太因为“认错了人”的问候时,小津先生望着她说了一句:“因为她从来没有好好看过你。”他的出现改变了荷娜,让她慢慢收起了自己满身的刺,敞开了自己的心灵,敢于开始接受爱。不同的是这并不是观众期待的王子与“灰姑娘”的完满结局。

很明显,在影片的结尾,显然不愿落入俗套拍成一部普通女门房遇到白马王子,通过婚姻麻雀变凤凰的爱情电影,于是毅然打破了“灰姑娘”式的结构主义叙事模式。在帕洛玛的鼓励和相拥下,荷娜最后还是战胜自己,接受了小津先生的邀请,眉目里流露出无比的高贵优雅。然而,当她在一个美好的清晨,心情愉悦走出铁门,准备去顺遂上帝的美妙安排时,却又为了救一个流浪汉而惨遇车祸,即将迎接绽放的生命瞬间在马路中间陨落。这一突如其来的恶化结果解构了传统的“灰姑娘”式的王子与美人的爱情故事。而在深层次上,同样解构了女性是男性的“”与“他者”,男性是女性的“拯救者”的传统社会意识。结局令人唏嘘,却给观众留下了思索的空间。

而作为贯穿影片的主线——帕洛玛的自杀计划,一直到影片的结束,我们都没有看到她是否完成了她的自杀计划。荷娜的死让帕洛玛悲伤而又震惊,“原来是这样的,一切戛然而止,这就是死吗?再也看不到你爱的人,再也看不到爱你的人,如果这就是死的话,那真的跟大家说的一样,是个悲剧。”她在这个时候突然懂得,她所要的独立,她想要的对金鱼缸的逃脱,死亡并非值得的途径。影片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是否找到了答案,还是“永远”就在那“曾经”之中,永恒就在那不经意的片刻之间,凡此种种都让这部电影充满了后女性主义的解构意味。

[参考文献]

[1] 妙莉叶·芭贝里.刺猬的优雅[M].史妍,刘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岩冰.法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语言理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2).

第9篇

正经是2014年3月6日。季节今日是惊蛰!

咦!也奇怪,人转眼间就到中年了,咋这么快呢?梦梦乍乍人生几十年就过去了。

前不久,整理房间时,翻起了老照片,红绒布皮包裹着的一本影集,它在衣柜顶上的角落里,上面落了一层黑灰,赶紧拿去卫生间拍打干净了。打开来,张张喜欣赏,陡然疑惑当初的不及!相影当年处何方,傻乎乎的咋那样?

一张摆架势舞弄拳脚的照片居然还在。照片是有点发黄了,比起现在身材当初还是有些瘦弱,不过表情还算英气。在电子产品贫乏的八十年代,看露天电影和露天电视就是最好的精神需求了。电视和电影以武打片居多,武打片里也不全是除暴安良的英雄形象的硬功夫,还有英雄救美和美女爱上了英雄的缠绵。

屏幕里,多好的姑娘呀!就是不爱万贯家财的花花男,非要以身相许给英雄汉!镜头并转,在一个郁郁葱葱的小路上,英雄汉非要走,姑娘问;非要去不可么!不能留下了,你耕田来,我织线?生儿育女过日子不好么!

英雄汉有眼泪,看样子是咽进肚子里了,举手一礼之间说;姐姐保重,好男儿当心系天下,志在四方,说完就辞别姑娘而去!去老远了,姑娘方撩裙迈步,大喊!相公,我等你,永远等你回来,,,,,,!

惜惜眼泪,好可怜!

每次看到此时,我都惋惜不依,恨那英雄男,你怎么就不懂得姑娘的芳心呢!后来又埋怨起导演来,导演那导演,美好的爱情,你怎么不让它圆满呢?

武侠小说,故事书我都喜欢看,看了,就多了想象的空间,打开大家的长卷,就想,走不去他乡,就先走进他乡的书里吧,天天会这样想。

第10篇

一个寻常的夏日午后,阳光明媚,左边邻居茹娜打来电话,让我家大儿子小州帮他们家割草。看天气挺好的,我也领着两个小的来到外边玩。我一边给花坛拔杂草,一边瞄着小儿子三猪爬滑梯,突然看见右边邻居家四岁半的卡顿紧张兮兮地从我们两家之间的空地跑了过来,我和他打招呼他都没注意到,一溜烟儿地从后门跑回家了。

小州割完草回来,看见我劈头就问:“妈,拿信了吗?”我说:“没有。你上午不是已经拿过了吗?”原来茹娜要出门,把装着割草工钱的信封送给小州,他当时正干活不方便拿,就让茹娜把信封放到我家的信箱里。等他完工了,却发现信箱里空空如也。

我听了儿子的叙述,认为肯定是茹娜走的时候忘了把钱放进信箱去了。儿子摇摇头,觉得肯定是让谁拿走了。那阵子他迷上了侦探小说,经常看到下半夜,我笑说他是侦探小说看多了才疑神疑鬼的。儿子听了这话后很不满地看了看我,一言不发转身出去了。

听到门铃响时我正在家里准备晚饭,打开门一看,是邻居凯丽领着卡顿站在门外。卡顿两眼红肿,显然刚刚哭得不轻。他手里拿着一个破损的信封,看到我就递了过来,我看到信封上是茹娜的笔迹,写着:给小州,茹娜。

凯丽问卡顿:“你要说什么?”卡顿一边抽泣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对我说:“对不起,我知道做错了,我不会再做这种事了。”

我心下恍然。

凯丽也向我道歉,说她发现卡顿在房间里鬼鬼祟祟的,就进去查看一番,结果在枕头底下找到了钱。她的大女儿也打工所以抽屉里也有现金,她最初以为卡顿拿的是姐姐的钱。后来我家小州在外面看到了他家大儿子艾沙,问他是否看到有人开我家信箱了,他丢了装钱的信封。艾沙回家说给凯丽听,凯丽马上意识到卡顿拿的是小州的钱,经过一番“严刑拷问”,卡顿把扔到后院垃圾桶里的信封捡了回来,证实确实是小州的钱,所以她就领着儿子来我家还钱兼道歉来了。

为了缓解尴尬,我开玩笑说这孩子这么小就对钱的兴趣这么大,将来可以去华尔街管理基金了。凯丽叹口气说卡顿是她家四个孩子中最聪明的,又是老末,有点被宠坏了。越聪明的孩子越难管教。从现在开始他得学习什么事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犯了错误要去面对并自己亲自改正才行。

凯丽是个极能干、要强的人,我曾写过《看我的老外邻居怎样做家庭主妇》,就是她的故事。她的三个已上学的孩子都是品学兼优,两个大的都考入了天才班,懂事又有礼貌,我向来对她佩服得很。可以看出卡顿拿钱这件事让她很困窘,可她还是尽力掩饰住自己的感觉,领着孩子上门来认错、道歉。

送走了他们,我在想如果是三猪拿了别人家的钱,我得鼓起多大的勇气上门道歉啊!为了避免尴尬,还是从小教他不能碰别人的任何东西。

第11篇

圣少女环视了房间,第一次笑了一下,很甜很甜的,好像绽开的花朵,蓝湛湛的双眼眨动了几下,露出开心的眼神~。~

“你醒了?!”男的看见圣少女睁开了眼,坐了起来,马上走过去`

“嗯~~~~~~~”圣少女回过神来,看了男的一眼,有点惊异```

“很奇怪我在这里,是不是?”

“是!还有,我怎么会在这里?”

“你在一个小山上晕了,我刚好路过,发现了,后来就带你来到这里~这是我的房间~”

“不用说了!你是冥界的一个战士地狱冥月,是不是?”圣少女把话了断了~

“呵呵,既然你知道了还用问么。”

“我昏了之后你怎么不杀我~?”

“我不趁人之危•”

“那现在呢?:”

“你身子没有完全恢复,再休息一些时间吧。 我们现在不敌对,可以不?做朋友~”

“这…” 圣少女想了想,“可以!但你能保证不趁机伤害我吗?”

“我要是杀你的话早干了!”

“好,做朋友!”

“爽快!:” 地狱冥月笑了笑。差不多也是他第一次笑~“其实你笑的时候挺漂亮的!”他朝圣少女说了一句~

“哦,谢谢!你也是啊~”

地狱冥月转过身,沉默了好久好久~`~`~`~`圣少女瞬间反应过来:他额上的那个伤痕~!

“对…对不起!” 圣少女还是第一次说对不起!

男的回过来,看了看圣少女。“不要紧,都存在了,还能有什么办法!”

“我用魔力帮你清除吧•!”

“你的魔力不足• 你在这5000年后 的世界不习惯这里的气息,你现在的魔力只有 8500点,和平常魔界里的人一样•所以你会晕过去!”

“那我们合力呢?”圣少女不知道为什么居然很想帮帮他!

“………………试试……不过…你的魔力会继续减弱500点的!”

“没事!”

“ 好吧! ”

圣少女和 地狱冥月的手互相合着,双眼闭着• 过了差不多3分钟左右,地狱冥月额上的痕终于在缓缓消失。

完全消失的那一刻,他们睁开眼。地狱冥月很激动地看着圣少女,圣少女冲他笑了一笑,又一次昏了过去在地狱冥月身上。

地狱冥月看着圣少女,很是着急。将她抱起放在床上又注入力量在圣少女的身体里。因为注入的力量需要太多,完后,他也昏了过去 (其实他来到5000年后的世界后力量也减弱了!所以也会支撑不住!)

~`~`~`

第12篇

一腔柔情,却只有半生缘分,说到曼桢的爱情以及人生,很多人都会感叹人生的无奈,命运的捉弄,最后只留下“回不去的”感慨,但当静下来想一想,到底是谁夺走了曼桢的爱情?是姐姐曼璐、姐夫祝鸿才的阴谋诡计,是顾老太太的息事宁人,是沈世钧的薄情寡义,还是世事无常,造化弄人?为解开这个谜团,让我们再一次的走近曼桢,去看一看曼桢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初次见到曼桢的人,都会感觉到是阳光般的温暖,她善良,温柔,思想有主张,性格虽沉静不张扬但又不失个性,可以说在曼桢身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完美女人所具有的特质,无怪乎沈世钧第一次见到曼桢的时候就会喜欢上她。

曼桢独立,顾家在繁华的大上海的日子一点都不宽裕,可以说是非常拮据,姐姐曼璐早年为了家里人的生计,做了舞女,家里还有几个小的弟弟妹妹。曼桢靠着姐姐做舞女的钱念完了大学,工作后她努力赚钱,接几份工养家,希望可以减轻姐姐的负担,而当姐姐嫁给祝鸿才生活变得富裕起来时,曼桢并没有像一些人那样的趋炎附势,去讨好姐姐来换取任何的好处利益,曼桢独立的性格让她坚持了自我不会活在姐姐的阴影中。曼桢独立,为了让世钧事业有个很好的发展,宁可自己一个人受苦受累来养活家人的生计,也不让世钧来一起分担。

曼桢聪明,我们可以从曼桢为了不让世钧心急结婚而故意对第一次到顾家张豫谨热情招待,虽然有点小女人的意味,也让沈世钧醋意大浓,但这正反应了曼桢的聪明所在,如果一直拒绝世钧的结婚请求,肯定会挫伤他的自尊心。曼桢温柔体贴,无论是对待叔惠还是世钧,她都体现出一个东方淑女的特性,善于发现细微的变化,让与之接触的人虽然感觉沉静却不拒人与千里之外。

曼桢对待爱情忠贞,一旦认定了的事情就是她的事情,一旦认定了的人就是她的人,世钧童年并不快乐的生活让他的性格稍显懦弱,而只有曼桢才能让他找回家与温暖的感觉,因为曼桢认定了世钧,就会一心一意永不改变,就像她在给世钧里信中写道:世钧!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曼桢坚强,在还不是很开放的时代,遭遇了那么大的耻辱,也许有好多人会因此而了却自己的人生,其实曼桢确实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曼桢坚强的性格让她在恶劣的环境下有着求生的愿望,让她在禁闭的房间身患重病依然能够坚持着挺过来;曼桢坚强,坚强的性格让她没有沉沦,而是去寻找任何的机会逃脱,先是带血的红宝石戒指,到医院后又舍得下刚出生的孩子,当然也可能她把孩子当成了一个耻辱,但面对着自己的亲生骨肉又有几人可以真正的做到。

按说曼桢的这么多美好性格特点应该会有美好的结果,却为何有如此悲惨的命运?曼桢终究不是女神,她是活生生的人,她的性格中具有两面性,她并不是个一味天真的人,也不是个一味害羞的人,这种矛盾让世钧也觉得匪夷所思。在遭遇变故,被迫生下祝鸿才的儿子后,她的这种矛盾表现在:一方面她痛恨祝鸿才、曼璐和知情却不出手相救的母亲,发狠誓决不饶恕祝鸿才,另一方面却最终嫁给这个设计陷害自己的男人。曼桢清楚的知道,在如何选择结婚对象是一个女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在这之后自己能左右的事情并不多了,她却步入姐姐的后尘,为了孩子嫁给祝鸿才令人唏嘘不止。当然了,那时候,世钧和翠芝已结婚。可她毕竟是个受到新思潮影响的女人,她不是那种受到某种胁迫屈就其中的人。这又是个老话题,女人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曼璐弥留前,告诉妹妹,祝鸿才如何欣赏她,另眼瞧她,不自觉中曼桢还是把这些话听进耳朵去了。于是带着一些悲愤和羞愧,曼桢悄悄嫁给祝鸿才,祝鸿才得到了顾家二小姐之后,发现这个曼桢和从前想的完全不一样,全无自在、潇洒可说,也就渐渐抛在脑后,另寻快活去了。这也是一张种爱情的面具,可望不可求之后的追求后终于得手了,忽然没了兴趣,就像烤山芋这样的东西,闻起来香甜,吃起来无趣。如此看来,曼桢还是听信了曼璐的一番话,蹦进了深渊,轮回报应,有了这场此劫难,曼桢和曼璐再不相欠了。

曼桢虽然坚强独立,也有她软弱的一面。在面对姐姐的出卖,独自一人的艰难的时候,她还是那么有主见,那么坚强不屈,她是一个独立的坚强不屈的新时代女性的形象。但曼桢为了孩子,她嫁给了仇人,这也说明了曼桢的性格中也有作为一个母亲最平凡的一面,叫做母爱,也因为这种叫做母爱的东西,曼桢愿意委曲求全。

曼桢聪明,但不代表所有的人都可以理解她的聪明,世钧没有真正理解她对张豫谨热情的原因,反而给他们之间的爱情增添了一个误会,误会可大可小,而恰恰是这个很小的误会成为他们以后没能在一起的主因,自己的猜测加上曼璐的谎言让这一切成为了现实。

曼桢的命运更是让人觉得苍凉无比。身陷姐姐、姐夫、母亲共同设计的陷井里,曼桢显然没有屈服,千方百计地想逃出去,可是在她有了孩子后,便妥协了,嫁给了把她推向火坑的姐夫。虽然后来曼桢与姐夫离婚,并迎来新时代的变革,但曼桢与世钧的爱情却像成为一段陈旧的夹在书中的枯花败叶。美好的东西永远存在记忆里,现存的皆是由命运安排的无奈。曼桢的性格中有明显的斗争意识,但斗争的不彻底性改变不了她的命运,从而决定了她悲剧性的爱情结局。

不知道是谁提出的理论,性格决定命运,当然这依然是个争议的话题,但就曼桢来看虽然她想着追求自己的理想与爱情,但她却无法改变整个社会,她不能劝服自己的母亲站在自己一边,也无法给沈世钧一个合理的解释,甚至她都无法确认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对还是错。有思想的她选择了抗争,小说的结尾虽然也给予她最大的肯定:离婚取得孩子的抚养权,但矛盾的她在那样的时代仍然找不回自己完美的爱情,最后的恋人见面也变成了诀别。人活在世界上不可能改变整个世界,只能是跟随着世界的改变而改变,曼桢的矛盾性格,加上时间与空间的错落,人情世故的莫测,可以说是曼桢自身的性格与当时社会的背景共同产生了这一场爱情悲剧。

除去故事本身,我们再看一看张爱玲是怎么来展现的这段凄美爱情,整部小说的心理描写特别多,似乎每个人在遇到其他人和事情时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或喜或悲,或热情如火,或冷漠不言,都是先进行一段心理描述,让他们的每一个想法都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透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再去看这些心理描述的时候,不禁惊讶,让我们刻骨铭心曼桢的心理描述却很少。曼桢与世钧恋爱的时候,我们可以完整的看到世钧的每一个心理波动,当然这些波动都是针对着曼桢的,但是曼桢呢,曼桢是怎样想的呢?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沈世均想像中曼桢的想法。作者没有抓住曼桢写个没完,甚至曼桢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她自发的去做而是因为其他人的介入才引出的。《半生缘》大部分的笔墨是给了世钧的,却为什么曼桢让我们那样地记忆深刻,永远的在字里行间,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用世钧的一切来映照着曼桢,因为曼桢始终在世钧的心里,世钧的思考就是曼桢的出现。

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大特点,除此之外故事情节的安排也让我们为曼桢唏嘘不已,不知道是不是最近流行的韩剧也学会了张爱玲的剧情安排,一次次的巧合,一次次的擦肩而过的机会,让我们到最后不得不感叹命运弄人,也许这其中的任何一点改变都可能带来的是另一种天地,但张爱玲用巧妙的剧情安排,让曼桢和沈世均这对恋人经历了那么多的是是非非,坎坎坷坷,却每次又像《围城》里的方鸿渐与唐晓芙的那种黑色幽默,到最后也只能仰天长叹:回不去了。《半生缘》的剧情虽然是生活的升华,但却让人感觉合合理理,所以才会让曼桢的形象长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为曼桢的快乐而笑,为曼桢的苦而悲伤时,其实就是在为我们自己笑或哭,因为真实的东西才能打动人,也才能震撼人。

谁抢走了她的爱情,远离了那个时代我们不得而知,就算真的能回到那个时代,我们也无法保证一切都还如从前。曼桢不是一个人,她是那个时代女性的一个缩影,是生活在古老中国屋檐下最普通的女性,她们崇尚个性,追求婚恋自由,对那样的时代有着并不彻底的反抗与斗争,也注定了她们无法真正的改变自己的命运。长期以来中国的女性都是逆来顺受,没有什么地位,受着折磨与屈辱。而在遭受着种种磨难时有谁可以站出来成为他们的支援,成为她们坚实的后盾,又有谁能真正的为她们做出努力,来保障她们的权益。世界需要改变,也许一点点的抗争无法彻底的燃烧,但至少让我们可以看到星星之火,那火光其实就是我们的方向,是我们的理想,是我们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