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病句练习及答案

病句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3-05-29 18:18: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病句练习及答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病句练习及答案

第1篇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天然气价格政策及天然气利用政策,将有计划地加快天然气的价格水平,提高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B.据搜房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看,目前,北京打折促销的项目已达到75个,折扣力度也从9.9折、9.8折扩大到9折。

C.入选“2010年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援助计划”的大学生们,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将安排他们到相关的企业参加实习。

D.“网络问政”制度的设立,不仅有利于政府随时接受舆论监督,提高行政效率,而且有助于民众更加便捷地参政议政。

出题人给出的答案是D,即出题人认为D句不是病句,而ABC三句都是病句。在参考答案中,出题人给出了病句的问题所在:A句是动宾搭配不当,“加快”应该与“步伐”搭配,“提高”应该与“水平”搭配;B句是句式杂糅,应该去掉“据”、“看”二字;C句是偷换主语,即先提出“入选‘2010年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援助计划’的大学生们”这个主语,后面却不陈述,偷换成“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这个主语并加以陈述。

我看完这个试题后说,C句不是病句,出题人的说法是错误的;我的同组的几个老师对我的说法有疑问。看来,不能把偷换主语的句子与主谓谓语句区别开来,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为了说明偷换主语的句子与主谓谓语句的区别,请先看下面几个句子。

1.参加这个工程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在厂党委的领导下,在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援下,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劳动,一台由自己设计的精密车床试制成功了。(病句)

2.引起世界关注的中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很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病句)

3.入选“2010年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援助计划”的大学生们,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将安排他们到相关的企业参加学习。(主谓谓语句)

4.上完体育课的学生,老师安排他们在操场上练习健美操。(主谓谓语句)

5.上完体育课的学生,老师在操场上练习健美操。(病句)

上面五个句子,句1、句2、句5是偷换主语的句子,句3、句4是主谓谓语句。乍一看,这五个句子的结构是一样的,有些老师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混淆了这两个句子;但是仔细看它们内部的语义关系,就发现它们不一样。句1提出“参加这个工程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这个主语,但是后面没有陈述这个主语,却又提出一个主语“一台由自己设计的精密车床”并对这个主语加以陈述,第一个主语与它后面的部分毫无语义关系。句2先提出主语“引起世界关注的中型流感病毒”并加以陈述,在陈述中提出一个假设条件,语意未完,却放弃继续陈述,提出另一个主语“病情”并加以陈述,第二个主语“病情”前面的部分与“病情”后面的部分没有语义关系。句4的结构与句3完全一样,但句子较短,容易理解,人们平时就是这样说话的。把句3跟句2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句3内部的语义关系与句2内部的语义关系不一样,句3后面有一个代词“他们”复指前面的主语“入选‘2010年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援助计划’的大学生们”,这样就使得前面的主语与它后面的部分产生语义关系。我们再把句5与句4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它们看起来结构一样,但是句4后面有一个代词“他们”复指前面的主语“上完体育课的学生”,因此前面的主语与它后面的部分有了语义关系;而句5前面的主语“上完体育课的学生”与它后面的部分毫无语义关系,前面提出主语不加陈述,后面却又提出一个主语“老师”并加以陈述,这就是病句。

看来,要懂得偷换主语的句子与主谓谓语句的区别,关键是要懂得主谓谓语句前面的主语与它后面部分的语义关系。那么,主谓谓语句前面的主语与它后面的部分有哪些语义关系呢?

主谓谓语句是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我们把前面的主语(全句的主语)叫做大主语,作谓语的主谓短语里的主语叫做小主语。主谓谓语句的大主语与它后面的部分主要有下面一些关系。

1.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表示施事者及其动作。如:“这件事我知道了。”

2.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表示受动者及所承受的动作。如:“我什么东西都不想吃。”

3.大主语表示“物主”,小主语从所属的某一方面加以描写。如:“这个人胆子小。”“她嘴都气歪了。”仔细分析发现,大主语与小主语具有广义的领属关系。

4.大主语和谓语(主谓短语)中的某一成分有复指关系。如:这孩子,我不喜欢他。

5.大主语表示“整体”,谓语用主宾同形的主谓短语作分解性说明。如:“咱们以后谁也不能不管谁。”“咱社里的麦子,一块胜过一块。”“谁”只能任指“咱们”中的一个,“一块”只能任指“咱们社里的麦子”中的一个地方。

6.大主语前面暗含“对、对于、关于”或“无论”等虚词。大主语与主谓短语中的成分没有关系,只是提出一个话题,而整个谓语(主谓短语)对这个话题加以说明。如:“这种问题你的经验还不够。”“什么事情他都抢在前头。”

7.小主语是动宾短语,与大主语存在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如:“这个人说话不留余地。”“他办事非常认真。”“说话”的是“这个人”,“办事”的是“他”。

8.主谓短语(整个句子的谓语)中的谓语是名词性的,主谓短语对大主语的价格进行陈述。如:“韭菜多少钱一斤?”“黄瓜一斤五毛啦!”

第2篇

【分类例析】

一、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指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和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等。

对于这种语病,可采用“提取主干法”来检验。即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分别查看句子的“主干”(主、谓、宾)和“枝叶”(定、状、补)之间是否搭配。

主宾搭配不当。如:自古以来,成都人才辈出.汉代大儒杨雄的故乡就是成都郫县人。(2011年四川成都卷)修改建议:该句中的主语“故乡”与宾语“成都郫县人”搭配不当,应去掉“人”或者“的故乡”。

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如:微笑是一首动人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2013年黑龙江哈尔滨卷)修改建议:该句中修饰语“一首动人的”与宾语中心语“歌声”搭配不当,应将“歌声”改为“歌”或“歌曲”。

例1.(2014年甘肃兰州卷)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月球车“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兰州地铁的建成和投运,将极大地缓解当地交通拥堵状况。

D.近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

【解析】A项,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应删去“能不能”。

参考答案:A

例2.(2014年辽宁丹东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从今年起,全国正式执行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

B.新合约将有望使球星梅西成为薪酬最高。

C.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但是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大事。

D.2014丹东港鸭绿江国际马拉松比赛于5月25日上午在滨江大道召开。

【解析】B项,缺宾语中心语,应在“薪酬最高”后加“的运动员”;C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而”改为“而且”;D项,主谓搭配不当,应将“召开”改为“举行”。

参考答案:A

二、语序颠倒

语序颠倒是指句子语序混乱,造成病句。包括定语或状语的位置不当、词序不当、主客体颠倒、虚词位置不当、分句位置不当等形式。

对于这类语病,可采用“语感审读法”来检验。即借助默读、品析,来发现词不达意、语序不当等问题。

虚词位置不当、主客体颠倒。如:《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2014年山东滨州卷)修改建议:前一分句的主体应是“我”,客体应是“这个节目”,这一分句可改为“我对《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很熟悉”。

状语位置不当。如:王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嗓子啊!”(2013年四川德阳卷)修改建议:前一分句“走过来”不能用“亲切”来形容,应改为“王老师走过来亲切地对我说”。

分句位置不当。如: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增强安全意识,[A]严格遵守交通规则,[B]认真学习交通法规,[C]切记做到文明出行。(2013年安徽卷)修改建议:最后三个分句语序不合理,应该把[A]与[B]调换。

例3.(2014年湖南长沙卷)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长沙地铁2号线的投入使用,使长沙人的未来与地铁密不可分。

B.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湖南省图书馆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200余人次。

D.长沙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我爱星城”的活动,得到市民很多的响应。

【解析】A项。缺主语,去掉“使”;C项,重复多余,去掉“约”或“余”;D项,词序不当,应先“策划”再“开展”,须将“开展”与“策划”互换位置。

参考答案:B

例4.(2014年四川凉山卷)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西昌邛海湿地公园的建设是西昌市人民政府为了保护邛海水质、造福百姓的有力举措,它的建成让西昌市市民在工作之余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湿地公园的设计,处处突出了与凉山彝族相关的文化。通过游人的体验,可以了解凉山文化的许多神秘特点。

A.修改:通过游人的体验,可以感触凉山许多文化的神秘特点。

B.修改:通过体验,游人可以了解凉山许多文化的神秘特点。

C.修改:通过游人的体验,可以感触凉山文化的许多神秘特点。

D.修改:游人通过体验,可以了解凉山文化的许多神秘特点。

【解析】画线句词序颠倒,应将“通过”和“游人”的词序调换,并去掉“的”。

参考答案:D

三、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是指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主要有缺主语或缺主语中心语,缺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缺宾语或宾语中心语等几种情况。

对于这类语病,也可采用“提取主干法”来检查。将长句紧缩后抓住主干,先查主于是否有语病;若主干无语病,再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语病。

句子缺谓语。如:在国家的支持与指导下,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正为解决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缺粮问题。(2013年四川遂宁卷)修改建议:在“缺粮问题”后加上谓语“发挥作用”。

例5.(2014年湖北武汉卷)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武汉铁路局宣布将加开19对临时客车,用以疏通端午小长假的客流。

B.上海实行医疗区域协作方案,既方便了患者,又提高了社会医疗效率。

C.武汉市汉阳中心书城项目暨“书香江城,体验阅读”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D.经过三年的使用,隧道内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和横沟盖板松动。

【解析】D项,缺宾语中心语,应存“横沟盖板松动”后加上“的现象”。

参考答案:D

四、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指两种句式糅合在一起,造成了句子结构混乱,思路不清晰.句意不通顺。主要包括两句混杂、前牵后连、中途易辙、反客为主等几个方面。

对于这类语病,也可采用“语感审读法”来检查。即将所列选项逐一审读,从语感上查找语病,看是否别扭,若别扭往往有语病,再从语法或逻辑上仔细分析。

中途易辙、偷换主语。如:泸州自从滨汀路最大露天停车场建成并向社会开放后,许多市民都到此泊车。(2014年四川泸州卷)修改建议:“泸州自从……后”话未说完,暗换主语,可改为:“自从泸州滨江路最大露天停车场建成并向社会开放后,许多市民都到这个停车场泊车。”

例6.(2014年湖南株洲卷)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B.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需要稳定。

C.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使我市文化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D.面对改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去掉“和质量”:B项句式杂糅,应分开来说,可改为“当今世界.美国是最大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发展中同家,两国关系需要稳定”;C项缺主语,去掉”使”。

参考答案:D

五、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指句子在语法结构上看没有语病,但表述违背常理,造成分类错误、前后矛盾、关系颠倒或前后分句不对应的毛病。对于这类语病.可采用“逻辑分析法”来检查。即从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等方面去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例7.(2014年山东德州卷)下列语段有两处语病.请在原句中改正。

今年.最为热门的科技领域当属智能可穿戴设备。众多此类产品纷纷亮相: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普通配饰变身为科技神器,引来众多媒体、报纸和杂志的关注。

【解析】“最为热门的科技领域当属智能可穿戴设备”一句“表述不当”(也可看作“主宾搭配不当”):“引来众多媒体、报纸和杂志的关注”一句“分类不当”,“媒体”与“报纸和杂志”是互为包含的关系,不能并列。

参考答案:①在“科技领域”后添加“产品”。②把“媒体”后的顿号改为“包括”。

六、重复多余

重复多余指在同一个句子里连续使用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造成语意表达上的重复或多余。修改时,只需删去多余的词语即可。对于这类语病,可采用“梳理枝叶法”来检验。即检查定、状、补是否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看看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是否得当,看看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的排列次序是否得当,看看修饰语是否重复(赘余)或自相矛盾。

例8.(2014年江苏盐城卷)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本次亚信峰会上,我国认为,在复杂的安全挑战面前,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唯有通过合作,才能迎来共同安全。

B.我国政府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有效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暴力恐怖活动,切实维护新疆团结稳定的大局。

C.今年“端午”恰逢“六一”,幸福的假日属于孩子,加上天气晴好阳光明媚,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游”成为旅客出游的主流。

D.美食片做成了社会纪录片.这是《舌尖2》引发的最大争议所在的地方。对网友“口水与泪水比例失调”的吐槽,引起导演组的思考。

【解析】D项,“重复多余”并“误用介词”,应去掉“所在”或“的地方”,去掉介词“对”。

参考答案:D

【解题技巧】

1.语感审读法:审读语句,可以从语感上察觉语病,调动语感审读句子是否别扭,若别扭往往有语病,再从语法逻辑上作仔细分析。

2.提取主干法:长句紧缩抓主干,先找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看看成分是否残缺,主谓、动宾、主宾搭配是否得当。

3.梳理枝叶法:在句子中,定语、状语、补语与主语相比较,犹如枝叶一样,如果检查过主干没有差错,就应检查定、状、补是否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看看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是否得当,看看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的排列次序是否得当,看看修饰语是否重复(赘余)或自相矛盾。

第3篇

【关键词】语文;基础知识;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从近几年高考语文的实际情况来看,语文基础知识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并且题型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很多学生语文考试不理想,都是由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对语文基础知识加强复习,并且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解题技巧,是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字形辨析

在这一方面所要进行考察的主要就是形近字。要将这类题目做好,其最有效的方法是关注和字音题相类似的字,进行不断练习与积累。应当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由于其字形比较相似,并且有些字音也比较相近,因此,要从其字形来着手,对其含义进行考虑,从其含义来对其字形的正确性进行推断,从而加强记忆。此外,还可以熟记《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100个错别字》,这里面的100个错别字都是近些年各类高考中出错较多的,将这些字记住,字形这一类题目就很容易掌握了。比如说在2013年福建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我曾在图书馆里看到过《莫扎特作品集》,卷帙浩烦的杰作整理摞满整整一大书架……”这道题目中,让学生找出句子中的错字,这实质上就是对学生字形的考察,从“卷帙浩烦”的词义我们可以理解到,这里所说的“fan”应当是很多的意思,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发现其中的“烦”字错误,并且能够很容易想到是这个“繁”字。

二、近义词及成语辨析

在学生看来,近义词辨析是很难的一个部分。首先是实词的辨析,对实词进行辨析,主要就是对其词义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从语素上进行分析;第二,利用组词或者是将其反义词找出来进行分析;第三,对形声字形旁来进行分析;第四,利用排除法,先将容易辨析词语排除,使选项减少。其次是虚词的辨析,主要包括两点:第一,从句子关系入手;第二,从句子中关联词语搭配入手。

对于成语辨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第一,成语感彩,要能够弄清楚词语的褒贬性质,防止错用;第二,成语含义,要弄明白成语的真正含义;第三,注意词义的轻重;第四,一词多用,要清楚一个词语所包含的多层意思,根据不同语境来进行运用;第五,运用对象要合理;第六,搭配得当,对于不同句子要用不同词语进行搭配,从而保持一致;第七,与日常习惯相符。做到以上这几点,就能够将该题型较好解决。

还是以2013年福建卷的高考题目为例,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威尼斯是一座摇曳多姿的城市,泻湖里梦幻般的流动的水波( )着它,将它浸泡在( )的光影里,清晨的雾气……恰如一位绝美佳人随性更换着( )的霓裳。”让学生选择适当词语来进行填空,该题主要是考察近义词之间的辨析,题目中所给的选项有:A.荡漾 变幻莫测 出人意料;B.簇拥 变幻莫测 风格迥异;C.簇拥 千变万化 出人意料;D.荡漾 千变万化 风格迥异。对于这道题目,可以先利用排除法,将A项与D项排除,因为荡漾后面是不能接宾语的,在另外两项中,出人意料与风格迥异的意思相近,但出人意料在此处程度太重。故此得出答案B。

三、病句的修改

从近些年的高考题目来看,在病句修改上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语序及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或者赘余、不符合逻辑以及表意不明。

病句的修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增加句子中的残缺部分;2.删除句子中的赘余之处;3.将用词不当之处换掉;4以及对语序不当之处进行移动。在修改时要注意不能变动句子的原意,尽可能简单地进行修改。

在2013年福建语文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亚马逊……,亚马逊森林正在经历向生物物理紊乱过渡,……的主要原因。”在这道题目中,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句子,并且进行改正。从这段话中,很明显可以看出“亚马孙森林正在经历向生物物理紊乱过渡”这句存在错误,一方面从语感上可以感觉出来,另外对句子进行分析,可发现“过渡”与“经历”意思重合。另外,过渡后面缺少宾语,要加上“的过程”,所以改法就是将“经历”去掉,在过渡后加“的过程”。

四、语言连贯题

这类题型在语文基础知识中算是最难的一种。该种题型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让学生根据所给出句子来组合成一段话。在解决这类题目时,学生要首先注意话题的一致,第二是注意行文上要前后互相照应,第三是要注意格式上保持一致,第四是要保持分承对应性;第五是要保证事理上的逻辑性,从而将这类题目较好解决。

比如在2012年福建省语文高考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依此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

①收现代文明

②从而博纳多种价值以及宽容各种思想

③继承传统价值

④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桎梏学生

⑤以母语教育为本”

所给出的选项为: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④②① C.④②⑤①③ D.④②①⑤③。根据句子之间的承接关系,可以知道,第一句不会是②,根据事理上的逻辑关系,③应当位于①之前,将C、D两项排除。根据语感以及关联词语的关系,可知②应位于④之后,因此得到答案A。

五、结语

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复习过程中要对其加强复习力度,并且要指导学生采取有效方法来进行解题,从而将语文基础知识水平提高。笔者希望本文所阐述有关内容对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有一定帮助,从而使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何美蓉.浅析如何开展知识记忆――促进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J].课程教育研究,2013(1).

第4篇

【关键词】“问—讲—练”教学模式试卷讲评

一、试卷讲评课的现状及分析

为了准确了解试卷讲评课堂的实际情况,笔者于日前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结果如下:

1.教师在讲试卷时,不顾试题主次,平均分配时间;

2.只重视解题过程展现,忽视了方法指导和思维训练;

3.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主体参与不够,课堂气氛沉闷;

4.不考虑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浪费了部分学生的时间;

5.试卷讲评后缺乏反馈练习,减弱了试卷讲评的效果。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导致试卷讲评课效率低下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讲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没有或者很少有参与课堂的机会;二是对学生的真实需要没有深入了解,以主观的判断替代客观存在的问题;三是试卷讲评没有适时反馈,导致讲评效果随时间变长而被削弱。

二、“问—讲—练”教学模式概念分析

1.“问—讲—练”教学模式的提出。“问—讲—练”教学模式是我校基于各科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教学结构随意性大、效率低下、学生主体性不能凸显的教学现状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以课改新理念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课堂教学的本色。

2.“问—讲—练”教学模式解读。“问”即将课堂上的问题进行前置,把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在组长带领下,在课前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探究,把学习时发现的问题在课前或课堂上呈现出来,亦可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的实际状况进行随机的发问;“讲”这一环节主要是“将”带“兵”,也可辅以“兵”教“兵”。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参与者,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建立起“合作伙伴”“学习伙伴”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任务是“引导、帮助”,“教”为“学”铺路、驾桥、引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愿望;“练”就是运用迁移理论、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这种“越级”发展提供了现实的指导训练,以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运用“问—讲—练”教学模式实际操作试卷讲评

1.课前准备突出“问由生答”。每次讲评课之前,布置学生对自己的错题进行逐题分析,通过深入思考,交流讨论获得正确的结论。如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字音、病句,文言文阅读的实虚词解释,名句名篇默写等题,学生完全可以自行解答和纠错。同时,老师在课前布置此次答题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让学生进行重点思考,让同学带着问题、思考参与课堂。

2.课堂讲授师生配合,凸显“精”“准”。以往的讲评课是老师“一言堂”,既累且效果差。到底怎么讲?讲什么?把课堂还给学生,发动学生讲,讲错误率高的,讲学生不会的。首先,大部分同学都会的题目可以放手给学生讲,以此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也加深学生对这些题目的理解。其次,普遍失分的试题教师重点讲解。如第4题“对‘被现象’的看法”。本题和时代生活联系紧密,意思学生也略知一二,可是表述的答案就是不得分,究其原因是思考不缜密,表达缺乏逻辑性。教师在讲解本题时有必要将此类题型进行归纳,提炼合理的解题思路,同时规范答题语言。

3.课后反馈,以练促学。学生试卷中反响大的问题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大可能一次讲评后他们就完整控制。因此,每次讲评后,要求学生对错题加以订正,建立错题集,并注明正确答案及解题思路,以便学生在下次测验前有的放矢的复习。教师还要选出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问题和知识点,进行重组综合,给学生搭建一个“再练习”“再进步”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展他们的思维。通过重复强化,巩固讲评效果,以帮助他们真正地控制重点知识。

当然,我们提倡教师在试卷讲评中合理运用“问-讲-练”模式教学,但由于课堂是会随着其进程发展出现我们设计之外的状况,因此不可将这三者完全割裂,此三者是一个互相渗透,互为依托的整体,只有真正将它们在实施过程中合理的组织在一起,才会发挥出它惊人的能量!

参考文献:

[1]程知文.例谈怎样上好语文试卷讲评课[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8(4).

第5篇

试卷的分析是一件十分讲究科学性的事情。中学由于有一个中考的问题,所以中学的分析一直以来都遵循教育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的。小学却不知是什么原由,一直以来都是采用经验型的分析法,计算平均分、得分率,举出典型例子,然后根据教师的经验判断问题所在。而且问题所在往往只是学生方面的。

其实,影响一张试卷卷面成绩,一般有三个方面: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试卷的编制,只要这三个方面之一出问题,就会影响答题的成败。

因此我们必须用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试卷的分析。纸笔考查测试,是检查学生学科学习质量的其中一个手段。通过对纸笔测试结果的分析,获取客观、全面的信息,改进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是我们常做的工作。希望提供的资料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测验结果分析的内容

测验结果分析包括分析测验质量和分析教学情况。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下列工作步骤:①抽样

②测验效度分析

③测验信度分析

④难度分析

⑤区分度分析

(一)抽样

在测验数量较大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份测验卷都进行分析,因为那样做,人力、财力消耗太大,时间也不允许。一般我们可以通过对部分试卷特征的研究,推断出试卷总体的特征。

因此我们抽取的试卷(称作“样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它们是随机抽取出来的,二是它们的数量足够大,这样,它们对于试卷总体才能有较好的代表性。

所谓随机抽取,就是试卷总体中各份试卷都有同样被抽取的机会。随机抽样,是科学推断的前提。随机抽样的方法很多,对小学语文学科测验而言,较实用的是按分数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是:将全体考生的分数,按分数的大小划分若干分数段;统计出各分数段的试卷数量;计算出各段试卷数量占试卷总数的百分比;根据确定的样本容量,按上述比例计算出各段应抽的样本数。如果只是一、两个班,就可以是全样选取,即全部都做样本。

(二)测验效度分析

所谓测试效度是指测试能代表所欲测量的内容和引起预期反映的程度。“所欲测量的内容”是指教材,“预期反映”是指学生的行为活动,即对教材的记忆、理解、运用等。测试效度的判断依据:1)分析测试编制的教材和测试对象学习的教材的一致性程度。如果两者一致,效度就高;反之,则低。2)比较测试题目与教材内容的一致性程度。即测试题目所检测的语文能力、知识是否与教材要求的一致,特别是所谓的语文知识。为什么在这里要强调“语文知识”呢?因为语文知识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一个字或一个词也是一个知识点,不像理科那样学了一个定律就可以推理应用,一把刀的“把”这个量词就不能推理用到“一把菜”上。效度的高低,同样与一致性相关了。

(三)测试信度分析

测试信度是指测试的可靠性,是指对相同的应试者多次测试结果的一致性的程度。如果在大体相同的条件,几次测试的结果大体相同,那么,这个测试的信度就较高;反之,则低。(因这个分析主要是针对测试题目的编制,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

(四)难度分析

试题的难度是指一组考生对该题作答的困难程度;一般用难度系数(P)表示。难度是衡量试题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计算公式:答对人数除与总人数等于难度系数(P)。一般常模参

照测试,难度系数P以0.5为宜,P越大,说明此题难度越小;P越小,说明此题难度越大。

(五)区分度分析

区分度是表示试题区分能力大小的指标,使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的倾向力。区分度亦是衡量试题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

试题的区分度计算步骤如下。

1.将参试学生的试卷按分数由高至低排列。

2.将学生参试人数乘以0.27,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取整数n。

3.取n个最高分数,组成上组,再取n个最低分数,组成下组。

4.把该题上组答对人数减去下组答对人数,再除以n。

如:某题要求学生辨识比喻的修辞手法,参试学生总数为58人,n=58X0.27=15.66,取整数16,该题上组答对人数为8,下组答对人数为3,8-3=5,5/16=0.31,得出区分度为0.31。一般区分度总在—1和1之间,0为无区分度。区分度大于0.3,说明此题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水平。

区分度大于0.2且小于0.29说明此题尚能区分出学生水平,需改进。

区分度小于0.19,说明此题将淘汰或作较大修改。上例区分度为0.31,说明该题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水平。

三、测验结果分析表的编制

(一)测验结果分析表的编制

日常单元测验,或校内组织的测验,我们可以在抽样的基础上,借助下面三张表格进行结果分析。

(1)个别试题质量分析表

题号错误现象例举难度区分度原因分析

基础部分

第()题

阅读部分

第()题

作文部分

第()题

“个别试题质量分析表”是一张分析测验卷上学生出错率高的试题的表格。该表通过计算该题的难度、区分度,结合效度分析,结合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而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一般我们可从测验内容如基础部分、阅读部分、作文部分各选一、二题加以分析,但选几题及如何选并非固定不变的。

(2) 测验质量定性分析表

序号内容简要说明

1测验内容与双向细目表是否吻合。

2试题难度与长度如何。

3试题陈述是否简?洁明了。

4试题题型是否合适。

5试题编排是否适当,印刷是否易渎。

6试题评分标准是否明确具体。

7试题有无连环现象。

8试题有否知识性,思想性错误。

“测验质量定性分析表”是教师凭借语文学.科知识,测验原理,经过逻辑判断分析测验过程的科学性的表格。

(3)教学情况分析表

序号项目数据简要说明

1全距(R)R=最高分-最低分

2各分数段的百分比

90-100%

80-89%

…………

3全体平均分X

4标准差S

“教学情况分析表”是通过计算有关数据,来分析全班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情况的表格。

四、各数据的参考值及说明

(一)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以0.5为宜,P值越大,题目难度越小;P值越小,题目难度越大。

(二)区分度

区分度﹥0.3,说明题目能较好地区分学生水平。0.2﹤区分度﹤0.29,说明题目尚能区分学生水平,但需要改进。区分度﹤0.19,说明题目需淘汰或进行较大的修改。

(三)全距

反映学生成绩分布的最大范围。

(四)各分数段的百分比

反映学生的分数主要集中在哪一分数段。

(五)全体平均分

说明全体学生的总体水平。

(六)标准差

表示学生的离差程度,标准差越大,说明分数分布越广,学生水平悬殊越大;反之,则分数分布集中,学生差异小。

在测试结果分析表编制过程中,我们可借助上面的参考值及说明,进行计算分析。

(接续上帖。请注意下面引用的例子,使用的测试卷是1995年的了,虽然测试卷的内容,在现在实施课程标准的情况下,不太适合,但作为测试结果分析方法的例子,还是可以的)

实例分析

下面我们结合四年级的一次测验,来具体阐述如何借助这三张表格进行结果分析。(使用教材为上海市S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语文第七册)

S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测验卷(1995年10月)

一、听写8%

二、看拼音写字、词8%

三、形近字组词6%

四、按要求将下列词语归类8%

五、修改病句9%

1.自习课上,同学们专心致志地认真做作业。

2.在老师的关心帮助下,李华克服了错误和缺点。

3.广场上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飘扬。

六、照样子扩句6%

例:胜利的喜讯传遍了全校。

胜利的喜讯迅速传遍了全校。

1.老师走进教室。

2.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

白求恩十分()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过来的镊子,从伤员的腹腔里敏捷地()出一块弹片,()在盘子里。

八、读句子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义。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3%

“我不知道奶奶是笑我傻,还是笑杏儿多”。这句话的意思是:

(1):奶奶是见树上的杏儿结得多,高兴地笑了。()

(2)奶奶见我连杏儿都数不清,笑我傻。()

(3)奶奶见树上杏儿多,我数也数不清,笑了。()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青蛙的眼睛

………………………………

1.从短文中选取合适的词,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4%

(1)写近义词:惊()吃()

(2)写反义词:动()敏锐()

2.选择带点字(“准”字)的解释,将答案前的数字写在口内。3%

“……而且还能判断什么时候跳起来准能把虫子逮住。”口

(1)正确(4)一定,确实

(2)允许,许可(5)依照、依据

(3)标准、法则

3.辨析下面各句分别是哪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将自然段的序号写在口内。6%青蛙只吃晃动着的苍蝇。第口自然段

青蛙喜欢吃昆虫。第口自然段

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第口自然段

4.选择正确答案,在()内打“√”。4%

(1)如果一只活苍蝇停在青蛙面前不动,青蛙能吃到它吗?

能()

不能()

(2)因为青蛙不吃死苍蝇。()

因为青蛙只吃活苍蝇。()

因为青蛙看动的东西很敏锐。()

因为青蛙看静的东西很迟钝。()

十、作文30%

题目:———————————————烧菜

提示:先在横线上填上人物“谁”,如“奶奶”、“爸爸”……等。再按“烧菜前——烧菜时——菜烧好了”三步将烧菜过程写清楚。

要求:写一段250字左右的话。

分析:

1.个别试题质量分析表

(1)通过阅卷,该班学生基础部分出错率最高的是第五题:修改病句。全班44人,答对此题的人数是20。难度系数0.45。

上组答对人数是8,下组答对人数是4,

n=44X0。27=12,区分度为0.33。

某题出错率高一般原因是:

①题目涉及了教材以外的知识

②试题表述不清

③试题对思维的灵活性和精确性要求过高

④学生未掌握学过的知识

此题出错原因我们可以做以下分析:此题虽有一定难度(难度系数为0.45小于0.5),但题目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的水平(区分度为0.33),且修改病句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因此此题出错原因是学生未掌握好这个知识,有待教师在教学中补缺。

(2)阅读部分该班学生出错率最高的是第4小题:选择正确答案。错误情况有五种之多。全班44人,答对此题的人数是28,难度系数为0.64。该题上组答对人数为9,下组答对人数亦是9,n=12,得出区分度为0。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此题对学生学习程度而言,是一道很容易的选择题,按理不应出错。但此题的区分度为0,说明此题根本不能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再仔细阅读该题导语部分,我们发现导语就选择的答案数未作明确规定。而第4题第2小题的四句话就每句话本身含义而言都可以打√。因学生理解题意上的偏差,导致最终答案的错误。因此,本题出错原因是试题编制上的问题。

(3)作文部分学生错误现象为四种。44人中;有19名学生未有这种情况,难度系数为0.43,上组答对人数是9;下组为5,n=12,区分度为0.33,说明这个作文题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的作文水平,但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分步将一件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什么学生写作有困难呢?仔细分析学生出错原因,我们发现学生缺少烧菜的生活经历、经验,平时也缺少观察,因此无法写出烧菜过程,出现胡编乱造现象。

1.S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测验个别试题质量分析表

题号错误现象例举难度区分度原因分析

基础部分……0.450.33此题有—定难度但能很好

(第5题)地区分学生水平。此知识

修改病句点是本单元教学的内容,因

此出错原因是学生未掌握知识。

阅读部分……0.640此题很容易,但不能区分学

生水平,因此出错原因在于

(第4小题)命题中导语不够明确。

作文部分……0.430.33此题有一定难度,但能很好地

区分学生水平,学生出错原因

是缺少生活经历经验,缺少观

察,建议教师多指导学生观察

生活,命题要注意贴近学生生

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测验质量定性分析表

要完成这张表,我们要依据学到的测验原理,如:测验要求,双向细目表等,对照测验卷,了解测验实施情况后一一加以分析,上例卷分析后可完成此表如下:

某班S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测验质量定性分析表

序号内容简要说明

1测验内容与双向细目表是否吻合。吻合

2试题难度与长度如何。适宜(学生全部能按时完成试卷)

3试题陈述是否简洁明了。阅读部分第4小题导语不明确

4试题题型是否合适。合适

5试题编排是否适当,印刷是否易读。适当

6试题评分标准是否明确具体。明确具体

7试题有无连环现象。第二题与第七题“腹腔”一词连环

8试题有否知识性,思想性错误。无

3.教学情况分析表

教师可通过教学情况分析表,详尽地了解全班学生在本次测验中所反映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学科能力的情况。根据该班学生成馈,对照前面的公式附表,我们可以完成本表如下:表12某班S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情况分析表

序号项 目数据简要说明

1全距R=38全班学生平均成绩较高为88.9,且有34名学生

2各分数段百分比成绩处于82.3(88.9—6.6:82.3) 和95.5

90—10061.4%(88.9+6.6:95.5)之间的范围内,学生水平

80—8931.8%差异不大,说明该班学生基本上达到本单元的

70—794.5%教学目标。

60—692.3%

3全班平均分88.9

4标准差S=6.6

以上的“实例分析”所做的分析,是在测试卷已经做了效度分析,试卷效度高的情况后做的分析,即一分测试卷,要先做效度分析,然后才作其他的计算分析。

1.将参试学生的试卷按分数由高至低排列。

2.将学生参试人数乘以0.27,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取整数n。

3.取n个最高分数,组成上组,再取n个最低分数,组成下组。

4.把该题上组答对人数减去下组答对人数,再除以n。

如:某题要求学生辨识比喻的修辞手法,参试学生总数为58人,n=58X0.27=15.66,取整数16,该题上组答对人数为8,下组答对人数为3,8-3=5,5/16=0.31,得出区分度为0.31。

谁能告诉我这里的上组人数和下组人数是怎么出来的?谢谢了

下面引用由朱伟森在 2006/01/17 11:07am 发表的内容:

1.将参试学生的试卷按分数由高至低排列。

2.将学生参试人数乘以0.27,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取整数n。

3.取n个最高分数,组成上组,再取n个最低分数,组成下组。

4.把该题上组答对人数减去下组答对人数 ...

朱伟森老师:

试题的区分度计算步骤如下。

1.将参试学生的试卷按分数由高至低排列。

2.将学生参试人数乘以0.27,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取整数n。

3.取n个最高分数,组成上组,再取n个最低分数,组成下组。

4.把该题上组答对人数减去下组答对人数,再除以n。

如:某题要求学生辨识比喻的修辞手法,参试学生总数为58人,n=58X0.27=15.66,取整数16,该题上组答对人数为8,下组答对人数为3,8-3=5,5/16=0.31,得出区分度为0.31。一般区分度总在—1和1之间,0为无区分度。区分度大于0.3,说明此题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水平。

区分度大于0.2且小于0.29说明此题尚能区分出学生水平,需改进。

第6篇

一、熟知“考纲”,有效教学

高考命题是以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依据的。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想高考考得好,师生首先要熟悉“考纲”,知道高考语文要求考查的六个层级:A.识记(默写常见名篇名句);B.理解(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及翻译);C.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D.鉴赏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E.表达应用(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写作);F.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同时,在熟知“考纲”基础上,对各部分知识“有的放矢”地教学,不满堂灌、不重复讲,使高考复习变得有效,学生学有所得。今年我校高三语文备课组在每次月考结束后,都召开月考质量分析会,分析试卷组成、学生答题等,并及时调整复习策略,真正做到“查缺补漏”。如在省一模中,学生解答古代诗歌阅读第9题时得分较低,原因是学生分不清“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概念,针对这一情况,高三语文教师在讲析试卷时就专门对“诗歌鉴赏”开辟专题,强化该知识点。

二、备熟学生,分层教学

高三语文复习很容易陷入老师大量讲解、学生大量练习的“怪圈”,大量讲述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疲惫;而大量练习尤其是一些偏难训练,又会消耗学生热情和信念,给人以劳而无功、学无所成之感。于是,很多进入高三后准备好好学习语文的考生在一次次无效训练及考试低分的打击下,逐渐丧失学习语文的信念与激情,情绪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甚至放弃语文学习的状态。因此,教师想方设法唤起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提高语文复习有效性的重点是备熟学生,运用“少教多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程度学生制定不同学习目标。例如,针对考一本的学生,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可以进行拔高和提升;针对考二本的学生,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就只须讲清讲透ABCD四个层次题目,并对E层次题目有所点拨。这样学生就能够听得懂、学得会,语文复习应试的成功几率就很明显,学生就会拥有成就感。

三、归类练习,举一反三

在二轮复习中,学生常常存在这种问题:“一讲就会,一做就错”。通过梳理分析,发现普遍的问题是未能灵活运用知识、答题没有思路、语言表达能力差。据此,教师应以考纲为据,结合学生实际,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地引导学生进行归类练习:

1.论述文文本阅读的复习要掌握规律 明确论述文干扰项常设陷阱有:断章取义、强加因果、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指鹿为马、夸大缩小、说法绝对、答非所问、曲解原意、以偏概全。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题B项说“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而原文的表述为“似凫而大”,这就犯了曲解原意的错误。此外,做论述文文本阅读题要强调不能凭空想答案,一定要先读题,然后带着问题读文本,用勾画法在文本中找出相应的答题信息区,再与各选项逐一比对后选出答案。

2.文言文复习重点是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学生记熟高考大纲要求的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并借助范文复习,使之了解古今汉语差异,掌握古今异义文言词和特殊文言句式,了解一词多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特点;作翻译练习,一定要忠实原文,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不可随意增减或引申;译文字句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及用语习惯,对古文在语法上的省略作必要补充。如2013年湖南卷第9题(1)“备与亮非就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该句省略了“以诸生意待之”的主语“刘备”,翻译时应该补出。同时在做文言文选择题时也要讲求方法,例如第4小题用代入法,把加点词语带入文中翻译,秉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很容易就能发现该字的翻译是否正确。

3.古代诗歌阅读复习要掌握鉴赏方法和答题思路?摇重点教会学生“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看意象、看炼字、看情感”这六法。在理解诗歌内容基础上认真审读题目,理清答题思路,归纳答题的步骤。如2013年福建卷第6题“⑴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炼字型”题,在答题时一定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进句中,并结合全诗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时分三步:①解释该字句中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怎样意境,或表达什么感情。

第7篇

一、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内容

认真审题,弄清题目所问,看题目问的是什么内容,再具体作答。怎样问就怎样答很重要,考生往往在这个环节上失分。答题时力求做到问几问就答几问,是正面问就正面答,是反面问就从反面答,要求从表现手法方面答就从表现手法入手,要求简要分析内容就简要分析内容等等。不要弄不清问的是什么内容就匆匆答题,这样就会造成乱答一通,张冠李戴,当然也就不可能得高分了。

如2007年全国卷17题:文章最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回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问的是什么内容,那就是抓住本问题的中心语,中心语很好找,就是“作用”、“分析”这两个词,这么一注意,目标就确定了,而不至于像有的同学答成“戈壁石”的“含义”、“戈壁石”的“特点”、或写“戈壁石”的“好处”等等。也不会造成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得不完整的现象了。(附上例答案:①以戈壁石的美丽,揭示大西北的美丽;②以戈壁石的诱人,进而作者强化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③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的主旨。)

再如2012全国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三小题:“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首先要明确此题所问的是“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故我们要从文章中找到相关的内容,题目所问“体现在哪些地方”,至少要答三点。(附答案:①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②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③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二、合理分配时间,规范答题的流程

答题时要规范答题的顺序、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一般情况下答题应按先易后难的顺序完成,但同时注意合理时间分配。高考语文试题总分150分,时间是150分钟,基本上是一分题对应一分钟。但有的考生不注意做题顺序,丢三落四;有的不注意时间,前面的题目用的时间过多,作文时间较少,导致作文不构思,不写提纲,作文匆匆而就,这样的作文往往结构混乱,思路不清。更有的草草结尾或字数未达标,这样,就别想得高分了。

就全国新课标卷而言,一般情况下可以不按照题目先后顺序做题,开考后可以先完成名句默写题,然后做成语、病句及排序三道单项选择题,这四道题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之内。然后,集中精力完成客观选择题(6道题),时间不少于25分钟,也不能多于30分钟。做选择题力避两种倾向:一是一味抢时间、求速度,这样势必导致审题不严,思考不周密,从而出现不应有的失误;二是速度过慢,太过谨慎小心,甚至反复徘徊不敢选。其实这是没必要的,只要明确考查意图,冷静比较,应该果断作决。因为必须着眼全局,保证完成全卷。开考后45-90分钟完成主观题的答题,即开考后一个半小时内要完成作文以外的所有试题。最后1个小时完成作文。作文时间要确保55分钟,利用7、8分钟时间审题立意,并列好提纲,然后用40多分钟的时间行成文字。作文完成后应花2到3分钟时间浏览一遍全文,以免出现多字、漏字现象。最后留下3到5分钟做全卷的检查,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改动选择题答案。

三、运用常用术语,规范组织答案的语言表达

有的考生一看试卷大喜,全部会做,但当试卷发回来,看到分数,满脸愁容。原因是在组织答案的语言表达上未能做到简明扼要,要点突出,层次清楚,概念准确、叙述简明。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该用常用术语答题时没有用术语作答 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必须掌握一些答题的常用术语,如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方面的常用术语: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反衬、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简洁、明快、清新、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再如现代文阅读有关布局谋篇方面的“某句(段)在文中的作用”的题型常用术语:在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等;在文中: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等;在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等。这样不仅答得简要而且准确。当然,要记住的是术语之后一定要有联系文章内容的具体分析。分析要具体,要有条理性,而且能紧密联系文章内容,切忌离开文章架空分析。

2.答题时未能做到意在笔先,组织答案条理不清晰 答题时一是要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再动笔;二是要分点作答即用①②③小标号标明,且答案字数尽量和所给空白一致,要尽量多答,“言多必得”。这样就不会使要点遗漏,同时也能使你的答案条理清晰明了,就能拿到较高的分数。

四、规范书写,力求卷面整洁、清秀

教育部出台的《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与旧版考务规定相比,明确要求考生书写要规范,不能用繁体字写语文作文。另外,随着网络的普及,大量的网络语言、火星文等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字的规范使用受到较大的冲击,这应该是教育部门出台一系列规范文件的原因。故学生在写作文中一是避免出现繁体字,二是不提倡使用网络语言。

同时,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对语文卷来说至关重要,常言道“佛要金装,文要包装”,给阅卷老师一个整洁的好印象才会激起阅卷老师的阅读欲。作文更是如此,因此要做到凡语文考试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坚决反对字太小、字迹太淡、线条太细的做法。要求书写效果端正、庄重典雅、有力度。禁用胶带、修正液等修改工具,养成“下笔不悔”的书写习惯;同时不写潦草字、不写错别字、不写繁体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这样阅卷老师才不会扣掉不该扣的分。当然,更进一步的要求是书写工整、漂亮,卷面整洁、清秀,阅卷老师看了之后有一种愉悦感,那是最理想的结果。

第8篇

关键词:创新语法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一提到英语语法,很多人都会觉得枯燥乏味,难学难记,甚至很多人认为英语语法课程根本没必要开设。那么英语教学是否因排除了语法而有所提高呢?答案是否定的!语言学家发现问题的症结不在于英语语法本身,而是在于“…whatistaughtandhowit(grammar)istaught.(教的内容与教的方法)----TheOxfordEnglishGrammar,SidneyGreenbaum,OxfordUniversityPress,1996)”。对英语母语国家的学生而言,他们每天直接生活在英语的环境中,他们还觉得文法的教学有助于他们“speakingcorrectlyandwritingaccurately(讲得无误,写得正确)”,那么对于以英语为外国语言在学习的中国学生,英语语法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那么,我们在英语教学上对英语语法的犹豫,问题也应该是在“…whatistaughtandhowitistaught”上。

英语语法到底应该是教什么和怎样教呢?怎样通过英语语法的教学使学生达到讲得无误,写得正确的目的呢?笔者及同事们在建设英语语法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对英语语法的教学模式做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创设了“情景-探究-能力”的教学模式。

一、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

1.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英语语法课程应该定位在专业技能课上而不是专业基础课上,不应该仅仅讲授语法规则,而是将语法学习放在语言情景和语境里(grammarincontext);不应该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而是强调语法与听说读写的紧密结合(grammarinuse)。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语言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同步拓展。

2.突出课程教学环节的实践性。英语语法教学应树立新观念:语法不仅能够通过读、写、译活动来学习,而且可以通过听、说活动来掌握。英语语法面授课堂要求从口语交际入手,进行高密度的练习,转变学生思维方式,养成正确的英语表达习惯。课后练习注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重视学生将语法规则正确应用到阅读和写作当中去。另外,强调英语语法的实操性,创建网络课堂,让学生在多媒体机房进行网上实训,每周一课时;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公共用语中译英错译现象调查”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深化教学改革,注重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中强调“精讲多练-网上实训”,教学形式倡导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特征的英语学习情境;教学过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研究为手段,实践为途径,过程体验为重点,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教学重点突出英语语法规则在口语及书面表达中的应用与实践,强化语法课程的技能性,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求融语法练习于听、说、读、写各项技能中,通过各项语言技能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和掌握语法规则,从而达到“speakingcorrectlyandwritingaccurately(讲得无误,写得正确)”的语言教学目的。

三、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Implicit(隐性原则):教师为学生提供较真实的情景去使用语言,把语法规则隐含在有意义的、生动有趣的语言情景中,让学生通过语言情景的练习和运用来掌握所学的语法项目。(2)Meaning-go-first(意义先行原则):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meaningfulcontext)理解所教语法项目的意义,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在较真实的语境中进行交际性活动,运用所学的语法项目,在理解并会运用的基础上,教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法规则上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3)Economy(适量原则):讲解要适时适量,精讲多练,课堂上将语法练习融于语言技能训练中,帮助学生学会语法规则在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中的正确应用。

教学设计基本按如下的5个步骤:(1)情景导入:播放相关动画片或flash,运用格言、图片、故事,导入语法知识单元等,使学生对将学的语法知识点有个初步的认识;(2)口语交际练习:教师提出要求、确定任务,学生运用所学语法规则进行语句翻译、对话、朗读等口语练习,进行病句分析,学会语法规则在英语口、笔语中的具体应用;(3)归纳:在学生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问答、讨论,启发学生找出规则,明确重点;(4)小结回顾:要求学生结合任务练习情况,巩固所学语法知识,进行课内实践;(5)布置网上课后作业,强调网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训练,布置课外的实践。

例如:笔者在讲授第十四单元"it"的用法时,通过播放2-3分钟动画片《狮子王》片段,引出其中的9句含"it"的句子,进行课前热身;通过What''''sthedatetoday?Whatdayisittoday?What''''stheweatherliketoday?等一系列的提问导入新课;通过师生对话进行口语交际引出"it"的全部用法;启发学生通过真实的语言情景归纳出"it"的不同用法,在学生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问答、讨论,启发学生找出规则,明确重点;通过组织课堂竞赛及时进行操练巩固;最后介绍课程网址及使用情况,引导学生进入网络课堂进行自主学习,完成作业,进行课外实践。这样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运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把抽象的语法知识化为具体的技能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所有课时都在多媒体机房完成,都有PPT电子教案。通过建设网络课程、IP课件,多媒体课件,CAI光盘等的网络教学环境,使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表现力把教学内容变得更为通俗易懂,解决了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学资源单一,理论性知识难以直观呈现的问题。真正使教师和学生实现了更大空间范围内的相互交流,提升了教与学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四、坚持能力本位,改革评价方式

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是语言教学的生命线,也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所在。我们积极探索建立以英语实用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全过程的考核体系,围绕英语运用能力目标进行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终结性考试题型注重考核语法知识在听说读写中的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的探索,英语语法教学有了新的转变,语法学习不再枯燥!抽象的语法规则通过具体的技能训练,变得那么丰富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均得到极大的提高,逐渐达到了“speakingcorrectlyandwritingaccurately(讲得无误,写得正确)”的语言教学目的。

英语语法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其他英语课程模式的改革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今后深化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TheOxfordEnglishGrammar,SidneyGreenbaum,OxfordUniversityPress,1996

第9篇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18套试卷中有16套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比上年增加两套,江苏卷和上海卷同去年一样没有设题考查。16套设题考查的试卷中有15套采用了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的考查形式,分值均为3分。其中,湖南卷的题干是“选出有语病的一句”,其余14套试卷的题干都是“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16套设题考查的试卷中,只有福建卷继续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要求“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分值为2分。

二、考点分布

16道题共设计了44个错例,其考点分布情况如下表:

[\&\&\&\&\&\&\&\&\&\&\&\&\&\&][病句

类型][语序

不当][搭配

不当][成分

残缺

或赘

余][结构

混乱][表意

不明][不合

逻辑][错例

数目][5][11][15][7][1][5]

三、命题特点

1.题型上以辨析为主,重点考查对句子正误的判断能力。16套设题考查的试卷中,有15套试卷设计为客观题型考查辨析,只有福建卷设为主观题型,要求选出错误的句子的序号并修改。

2.从上表可以看出语法性的病句(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是考查的重点,特别是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或赘余是重中之重,占了近六成,而逻辑性病句和语意性病句考查的相对少一些。

3.结构上以辨析语病的综合考查为主。单一考查某种语病的题型很少,一般而言三个错误项往往涉及多种错误类型。

4.试题材料贴近社会生活实际,选材广泛,既联系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联系了社会时事,时代气息浓厚,语言素材新鲜活泼。多取材自当前报纸杂志和新闻广播中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等方面的社会热点题材,如“辽宁舰”、美丽中国、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案等热点新闻事件都出现在病句试题语料中。还有一些病句的语言材料富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如四川芦山地震、广州地铁三号线正式运营等。

四、归类解析

16套卷中的44个错例,涉及了考纲中规定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现分类逐一解析如下,以期帮助同学们有效备考。

(一)语序不当

1.最近纽约市颁布了一项禁令关于禁止超市、流动贩卖车、电影院、熟食店等销售大剂量含糖饮料,以控制日益严重的肥胖现象。(广东卷第3题D项)

【解析】语序不当,将“禁令”移到“含糖饮料”后。

2.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对教研室赵主任起草的教学大纲从多角度提出质疑,经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辽宁卷第14题B项)

【解析】语序不当,“从多角度”移到“大家”后。

3.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辽宁卷第14题D项)

【解析】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应该移到“电子商务”后。

4.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减少环境污染,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渐得到改善。(重庆卷第3题C项)

【解析】语序不当,删去“对于”、“的破坏”,将“生态环境”移到“才能”前。

5.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确实有能量剥夺太多本该鲜活滋润的生命,但地震却没有能量剥夺站立在废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坚强。(湖北卷第4题C项)

【解析】语序不当,将“依然坚强”移到“那些生命”前。

【易错提醒】语序不当的现象主要有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虚词特别是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分句语序不当、并列词语语序不当等几种类型。

【备考指导】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重点关注“并列短语”,把握好词语之间时间先后、空间距离、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情感流程、时局变化、数目常规、成绩名次、法定位置、对应承接等逻辑关系。看见修饰语长的句子,细心检查多重状语或多重定语的语序是否恰当。有关联词语的句子,重点看关联词位置是否恰当或表递进关系的分句语序是否恰当。

(二)搭配不当

1.对那些刻苦训练的年轻运动员,即使他们在比赛中偶尔有发挥失常的情况,依然应该受到爱护,绝不能一棍子就把人打倒。(全国大纲卷第3题B项)

【解析】搭配不当,“受到爱护”不搭配,可改为“受到保护”,另外,句中“即使”缺少与之呼应的关联词。

2.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新课标卷Ⅰ第14题B项)

【解析】搭配不当,“调控”不能接“行为”,应将“调控”改为“制约”。

3.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失业率已经超过20%,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经济衰退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所导致的。(全国大纲卷第3题D项)

【解析】搭配不当,固定结构“由……所导致”,句中误把“由于”当成介词“由”,造成不搭配。

4.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山东卷第5题D项)

【解析】主宾搭配不当,“世界”不是“时代”。

5.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是成都自改革开放以来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盛会,是成都推进和发展国际化建设进程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四川卷第4题D项)

【解析】搭配不当,句中“推进和发展”所带的宾语“机遇”不能构成一一搭配,删去“和发展”。这种并列结构一定要小心,往往有陷阱。

6.“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霎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项工作。(天津卷第4题C项)

【解析】搭配不当,可改为“执行……任务”或“开展……工作”。

7.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浙江卷第4题A项)

【解析】搭配不当,“表现……故事”不搭配,可改“表现”为“讲述”。

8.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丹国际记录片电影节12天里吸引了20多万名观众,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2500名电影人、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辽宁卷第14题A项)

【解析】搭配不当,可将句中“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的“参与”改成“参影”。

9.在此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劲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重庆卷第3题B项)

【解析】搭配不当,“赢得”与“胜负”不搭配,应去掉“的胜负”。

10.网友们纷纷撰写微博,围绕着“追星”的话题,或幽默,或自嘲,或“假正经”一番,捧腹之后,总有一种耐人寻味留在心中。(湖北卷第4题D项)

【解析】搭配不当,“耐人寻味”是动词性词语,不能受“一种”修饰,可改为“别样滋味”。

11.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北京卷第2题C项)

【解析】搭配不当,固定结构“由……所致”,句中误把“由于”当成介词“由”,造成不搭配。

【易错提醒】搭配不当主要出现在配对的句子成分之间,相关成分如主语和宾语之间也有个相应与否的问题。成分搭配不当的现象主要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等几种类型。

【备考指导】对于“搭配不当”,可运用语法手段,采用“压缩法”,即主干枝叶梳理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主、谓、宾搭配是否得当;如果没有问题,再看枝叶和主干搭配是否得当。重点关注并列短语,因为并列短语极易造成不能构成一一搭配;另外着重察看由“是”字(或“成为”)构成的判断句,检查主语和宾语是否属于同一类事物,如果不是,就可能是主宾搭配不当;再者留意关联词特别是成双成对出现的关联词是否符合汉语习惯。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第一,成分残缺。

1.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新课标卷Ⅰ第14题D项)

【解析】成分残缺,“出现”后无宾语中心语,可以在句末加“的情况”或“的现象”与“出现”照应。

2.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标卷Ⅱ第14题B项)

【解析】末句缺主语,可在“成为”前加“使之”,使整个句子主语保持一致。

3.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新课标卷Ⅱ第14题C项)

【解析】成分残缺,“显示”没有宾语与之呼应,应为“显示了……的趋势”。

4.“辽宁舰”的舰员在选拔时,年龄、经历、任职时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员。(安徽卷第17题B项)

【解析】成分残缺,可在“年龄”前加“在”,构成固定结构“在……方面”。另外“经历”和“任职时间”有语义交叉,二者删其一。

5.政府主导,媒体监督与宣传,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约5800万缺失父母庇护的留守儿童身心成长、学习生活所面临的失管、失教和失衡问题。(安徽卷第17题C项)

【解析】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的措施”与“解决”搭配。

6.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四川卷第4题A项)

【解析】成分残缺,“有关部门要”后漏掉介词“以”字,“以……的态度”才搭配。

7.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浙江卷第4题C项)

【解析】第二句缺主语,应在“促进”前面加上“这些活动”。

8.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广东卷第3题A项)

【解析】成分残缺,可以在“载客”后加“紧张问题”来与“缓解”搭配。

9.《美丽中国》以歌舞为主,融入京剧演唱、茶艺表演、少林武术等元素,加上奇幻的灯光,震撼的音响,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声光舞影流溢着浓郁的中国情。(湖北卷第4题A项)

【解析】成分残缺,“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缺谓语,可加“呈现在人们面前”。

10.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北京卷第2题B项)

【解析】成分残缺,“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因滥用介词掩盖了主语,删去“对于”。

11.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北京卷第2题D项)

【解析】成分残缺,“加大”无宾语中心语与之搭配,可在句末添加“力度”与“加大”照应。

12.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①亚马孙研究所实施的“亚马孙生物圈-大气大规模”科研项目确认,②亚马孙森林正在经历向生物物理紊乱状态过渡,③农业生产的扩大和气候变化是造成亚马孙森林生态紊乱的主要原因。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

修改:

(福建卷第18题)

【解析】② “经历”后没有宾语,可在“过渡”后补上“的过程”,或删去“经历”。

【易错提醒】高考成分残缺语病主要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其他成分等几种类型。

【备考指导】关注重点介词(“由”、“通过”、“经过”、“由于”、“为了”、“在”、“当”等),因为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或宾语,通常由于滥用介词掩盖了主语,造成主语残缺。再者关注长句(多层定语、多层状语),因为这些稍为长一点的句子往往容易写着写着就缺失谓语,尤其是误把宾语的修饰语当作宾语的考题相当多。

第二,成分赘余。

1.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江西卷第5题B项)

【解析】成分赘余,选购指挑选购买(商品),即通过对商品的比较,从中挑选出自己需要的商品进行购买。自主指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支配。可见“自主”修饰“选购”显得多余。

2.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天津卷第4题A项)

【解析】重复赘余,“尤其”、“更”删去一个即可。

3.神木县属陕北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风沙草滩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广东卷第3题C项)

【解析】重复赘余,“短期”与“一时”删去一个。

【易错提醒】高考成分赘余语病主要有主语多余、谓语多余、宾语多余、附加语多余、虚词多余等几种类型。

【备考指导】分析中心词,对照修饰词,关注近义词(重要的有“左右”、“大约”、“近”、“上下”等),特别是数量词的前后容易出现赘余现象。常见的重复赘余现象有:实属是、约……左右、过分……溢美之词、悬殊很大、来自于、正方兴未艾、刚刚甫抵、更加弥足珍贵、可以堪称、第一部处女作、凯旋而归、非常酷爱、从内心由衷地、诉诸于/见诸于/公诸于/付诸于、忍俊不禁地笑起来、被/让人贻笑大方、目前……当务之急、众多莘莘学子、您的令爱。

(四)结构混乱

1.这次大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已经完成了,我们咀嚼、体味这一段经历,没有失落感,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务中享受奉献、成长与幸福。(全国大纲卷第3题C项)

【解析】句式杂糅,“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务中享受奉献、成长与幸福”结构混乱,可改为“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务中奉献、成长的幸福感”或“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务中享受奉献、得到成长的幸福”。

2.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新课标卷Ⅰ第14题C项)

【解析】中途易辙,“都……”承前省略不当,应在“都”前加“他”,这样保持话题一致。

3.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在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湖南卷第3题B项)

【解析】句式杂糅,“文化……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暗换主语,应改为“我们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4.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磨砂板可隔绝紫外线,防砸板有强大的抗砸击功能,均按古建筑保护要求设计安装。(四川卷第4题B项)

【解析】句式杂糅,“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把两种说法糅在了一起,保留一个即可。改成“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或“青铜器馆门窗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的”。

5.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天津卷第4题D项)

【解析】句式杂糅,改为“采用的是高鹗续作这一说法”或“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6.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的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浙江卷第4题B 项)

【解析】句式杂糅,应去掉“距离……的问世”或“的深入研究”。

7.闪闪发光的银块,如果加工成极其细小、只有十分之几微米的银粉时,会变成黑色的,这是为什么呢?(重庆卷第3题D项)

【解析】句式杂糅,去掉“时”或改“如果”为“当”,并在“加工”前应加上“被”字才通顺。

【易错提醒】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说,造成语句不通顺。常见的杂糅格式(括号内为正确形式)有: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是为了……为目的的(是为了……,……为目的的)、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由于……下(由于……,在……下)、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经过……下(经过……,在……下)、借口……为名(借口是……,以……为名)、因为……的原因(因为……,是……的原因)、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大多以……为主(多是……,以……为主)、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是以……为主(是……,以……为主)。

【备考指导】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五)表意不明

1.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山东卷第5题A项)

【解析】表意不明,“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有歧义,可以理解为“两个目击者”,也可以理解为“两个弹壳”。

【易错提醒】高考表意不明语病主要有词的多义导致歧义、不同停顿产生歧义、指代不明、修饰两可等几种类型。

【备考指导】一看数量短语,数量短语和“的”同时出现,常会产生歧义。二看多音、多义词,多音、多义词往往容易造成歧义。三看代词,代词如“这”、“这些”、“他”、“自己”等在句中的指代内容是否明确。四看“和”字,从词性来看,可以是连词,表示并列;也可以是介词,表示对象。词性不同,在句子中作用也不同,容易产生歧义。

(六)不合逻辑

1.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新课标卷Ⅱ第14题D项)

【解析】逻辑混乱,两面对一面,因为前面“提笔忘字”只涉及不好的一面,而后面“能否很好地传承”说的是两面,删去“能否很好”。

2.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山东卷第5题B项)

【解析】不合逻辑,主客体颠倒,应改为“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或删去“对于”。

3.城镇化攸关到亿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它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在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安徽卷第17题D项)

【解析】不合逻辑,“攸关”一般可理解为“与什么有关”、“关系到什么”、“所关联的”,“攸关”已包含“到”的意思,这是由于词语误用而导致的逻辑错误,可将“攸关”改为“关系”或“涉及”。

4.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江西卷第5题A项)

【解析】不合逻辑,双重否定不当。应改为“没被我例举的还有不少”或“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5.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江西卷第5题C项)

【解析】不合逻辑,“五年以后”比“两年后”忘得多是自然而然的事,不能体现递进关系,应该将“两年”和“五年”对调。

【易错提醒】高考不合逻辑语病主要有并列不当、主客体颠倒、否定不当、不合事理、前后矛盾等几种类型。

【备考指导】一看并列词语,辨别是否种属并列、种属异类或种类不一、不合事理逻辑顺序。二看否定词,尤其要关注“防止、避免、切忌、禁止、难免、杜绝”等隐性否定词以及反问句“难道……”,辨别是否否定不当。三看介词,“A对(于)B,A与(和)B”,辨别是否主客颠倒。四看数量词,辨别表述是否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逻辑,如“缩小”、“降低”不能用倍数。五看两面词,如“能否”、“成败”、“得失”、“高低”、“好坏”、“是非”,它往往造成前后语意不照应的语病。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辨析语病,考生要对病句的六大类型烂熟于心,并且要详细把握各种病句类型及其特点,最好每一种病句类型熟记几个经典的例子,特别是高考考过的典型例句,因为高考题是最好的模拟题。另外,还应多归纳总结做题的技巧,准确把握病句的症状特征,如句中出现的标志性词语——两面词、否定词、数量词、代词、关联词和并列短语等,从而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跟踪练习】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深圳地铁2号线近日开通,新车厢内车门的两侧上方,分别设置了黄色的紧急对讲器和红色的紧急解锁装置,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乘客可以通过这两个装置与运营管理部门取得非常便捷的联系。

B.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可观,但也存在广为社会诟病的教育官僚化、精神羸弱、操守失范等。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的新目标。

C.现代公民,需要培养的是适应和利用当代规则进行利益博弈的素质,但《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的内容与当代社会情况是否一致,教育部门提倡学国学,但是学生能否配合,专家认为不容乐观。

D.据报道,中国国产第四代战斗机“歼-20”昨日首飞成功。国防部外事办副主任在国防部新闻吹风会上表示,这是正常的工作安排,在时间选择上与盖茨访华无关。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玛莎幼儿园秉承“今天你给我一个孩子,明天我给你一棵栋梁”为办园宗旨,发展特色教学,提供多元学习机会,让每一位儿童发挥其潜能。

B.英国近日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夏季北极海冰的面积、厚度及体积在最近几十年里持续下降,尤其在过去的五年里下降的速度最迅速。

C.由于城市灯光污染严重,萤火虫的栖息地被切割成无数碎片,原本可在城市里存活的萤火虫因无法进行种内基因交流,种群逐渐衰亡。

D.网络公关活动是通过对品牌定位的清晰规划,为企业定制有效的网络管理方案;通过口碑价值的健康传播,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个地区的环境污染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但在记者的镜头面前,三个企业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却避重就轻,推卸责任。

B.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C.通过“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石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D.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湖南等城市都在努力发展自身的动漫产业,把城市的发展与文化创新结合起来,提升并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前某知名环保组织报告称,抽样调查发现,北上广深室内灰尘样本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剂等四大类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B.最近中日韩分别爆发出来的民族主义情绪,若成为影响相关外交决策的主流倾向,则东亚加强一体化的大方向将与之背道而驰,不利于各方缓和矛盾、共谋发展。

C.历史宿怨之外,东亚的感情方程式在近年来又增加了一个复杂的系数:日本在经历了失落的20年之后,表现出更强的不自信和对未来的迷茫。

D.海洋国家依赖对外贸易,国家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秩序,还取决于本土治理。这是海洋国家把海权作为战略重点的根本原因。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听了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所作的“关于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B.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敬业精神,不仅是每个科技工作者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尤其更值得今天每一个人学习。

C.美国《福布斯》杂志日前选出10个最成功的“大学生老板”,他们在上学期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年收入将近10万美元以上,被视为未来的比尔·盖茨或马克·扎克伯格。

D.最近工商管理部门对全行业进行的质量大检查,大大促进了建立技术管理制度这项工作的开展。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人口红利阶段,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态势。

B.部分省市普遍遭遇的用工荒,根本的原因是由工人的工资和付出不成正比,工人不愿到生活成本高的城市务工所造成的。

C.有关专家分析,中国密集地与危机当事方加强沟通,不仅为危机的转圜注入了正面的因素,也有力回击了“中国无所作为,只会搅局”。

D.“网络水军”通过雇佣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以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长春市五环乒乓球馆是经长春市体育局、长春市民政局批准的专门从事乒乓球运动推广的团体。

B.徽州的老宅子大多是高墙、深院、重门、窄窗,据说徽州男人大多出外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年幼之人,为了安全的缘故而如此修建。

C.药监部门已着手对我省药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不良记录的多少,将直接影响药企的诚信等级。

D.脐带血虽然是个好东西,但全世界至今还没有一个用自己的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自身疾病的例子。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们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涉及隐私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泄漏贩卖的危险,网络信息安全确实令人堪忧。

B.据有关部门透露,首届“广州国际马拉松赛”的比赛线路,选择以珠江新城为起点,海心沙为终点的原因之一,是希望展现城市建设的成果。

C.研究表明,“休闲阅读”不但能起到消遣放松的作用,还能开阔人们的视野,具有养心益智、陶冶气质情操,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D.我们只有以包容心认真积极地对待“异质思维”,在对话中协调立场,在交流中化解矛盾,就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推动思想观念的发展。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复兴之路》这部见证民族精神崛起的作品,让我们确实看到中国走过一段漫长而又艰难的道路。现在,中国人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应该更自豪与自信。

B.市井百姓的生活变化实实在在。他们的欲求原本就简单,只是盼望着生活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然而,这看似简单、实则难得的进步,离不开中国稳扎稳打的“内功修炼”。

C.国家有关部门指出:招聘洽谈会“谁主办,谁负责”,对于安全保卫工作不落实,存在安全隐患和导致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

D.“没有卖不掉的房子,只有卖不掉的房价。”尹伯成表示,全国房价总体上应该下降15%~20%左右才是一个合理的区间,才能调动消费需求的回升。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10多年来,赵广军“生命热线”累计志愿服务5万多小时,接访求助个案14570例,帮助千千万万的失足青少年扶回正路。

B.根据社科院调查数据显示,事业单位人员的家庭幸福感指数最高,其次就是离退休人员,农民工的家庭幸福感指数最低。

C.各地要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新路子,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

D.离开文化的浸润和文明修养的增强,人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苍白和空虚,内心极度焦虑,人际关系自然也就变得紧张了。

【参考答案】

1.D (A.状语语序不当,“非常便捷的”放在“通过这两个装置”后,“的”改为“地”。另外,“车门的两侧上方”有歧义,“两侧”应调到“车门”前。B.缺宾语中心词,“存在广为社会诟病的教育官僚化、精神羸弱、操守失范等”后面加上“问题”。C.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专家认为不容乐观”不能照应前面的两个问题。)

2.C (A.句式杂糅,删去“为”;或将“秉承”改为“以”,“为”改为“的”。 B.主谓搭配不当,“速度”不能与“迅速”搭配,将“迅速”改为“快”,或删去“的速度”。D.成分残缺,判断句中宾语中心词残缺,在句末加上“的网络营销策划行为”,或将“是”改为“能”。)

3.C (A. 表意不明,“三个企业的领导和技术人员”有歧义。B.“孑然一身”与“独自”重复。D.搭配不当,“提升”与“发展”不搭配,“湖南”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并列不恰当。)

4.C (A.成分残缺,应在“对人体危害很大”前加上“这些物质”。B.结构混乱,不合逻辑,“则东亚加强一体化的大方向将与之背道而驰”应改为“则与东亚加强一体化的大方向背道而驰”。D.语序不当,应为“国家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本土治理,还取决于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秩序”。)

5.D (A.缺主语,删“听了”。B.“尤其”和“更”重复,二者删其一。C.“将近”与“以上”不合逻辑。)

6.A (B项,句式杂糅,“原因是……”与“由……所造成的”杂糅。 C.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宾语中心语“的(无端)指责”或“的说法”。D.搭配不当,“推销”不能与“人”搭配。)

7.C (A. “乒乓球馆是团体”主宾搭配不当。B.“妇孺及年幼之人”,不合逻辑。D.关联词位置不当,“虽然”应放在“脐带血”的前面。)

8.B (A.成分赘余,“堪忧”即“可忧、值得忧”;应删去“令人”,或改为“令人忧虑”。 C.成分残缺,“具有”的宾语中心语缺失,应在“陶冶气质情操”后加上“的功能”。D.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正确搭配应为“只有……才”或“只要……就(也、都、便)”;应将“就能”改为“才能”。)

第10篇

中期考试刚刚结束,一次考试是一次激励,一次反思,一次收获。纵观整体英语组的考试成绩,有喜也有忧。无论现阶段成绩如何,关键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及时做好试卷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在教务处的安排与指导下,一周一次的英语教研活动如期举行。5月9日,英语教研组全体成员及跟组领导付主席在英语组办公室参加召开了中期考试试卷分析研讨会。全组教师提前备好了试卷分析案,实实在在的从试题,学生成绩,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教学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等方面进行了透彻到位的分析。并在会上每位老师都做了很好的发言。由此可见,全组英语老师对本次中期考试的重视,对本次教研活动的积极参加以及爱岗敬业的态度令人赞叹不已。

接下来,我就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和我在监考阅卷中,以及结合各位老师的发言,就试卷分析从以下方面做具体总结:

一、学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1.写作题,占分值最大(15分)但扣分严重。主要表现在;

(1)考试态度不端正,不动脑不动手,交空白卷。

(2)写作题所留答题时间较少,做题速度慢导致字数不达标。

(3)胡乱摘抄一些阅读理解中的内容,离题万里。

(4)书面潦草,不带草稿纸,不打草稿,不列提纲。

(5)思路不清晰,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受母语影响,在句子表达时总是根据中文的意思或中文的顺序来进行写作,缺乏英语思维能力,语法错误,病句较多。

2.完成句子题

(1)学生在记忆单词上不下功夫,词汇拼写不准确 ,词汇不过关,

(2)不能对词汇正确变形,灵活运用。

3.听力题

(1)个别学生反应迟钝,捕捉关键信息能力低下.

(2)无法辨析干扰项,不能从整体上理解听力材料意思,只是再听个背单词.

4.两篇完形填空题,短文填空题,是学生的软肋。得分的同学不常有,得零分的同学却常有。此题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1)词汇记忆含混不清,单词不能灵活运用

(2)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低下,语法及句子结构 分析能力低下

二、今后教学改进措施及努力方向

1.教师要从思想方面教育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端正答题态度。不要在一些送分题上丢分。比如一些简单的题型上,在文中能找到原句,如,听力题,阅读理解题任务型阅读题,补全对话第一个题。答题过程要做到细心,认真,耐心,仔细额检查,抄单词不能丢三落四,书写整齐,不要急于交卷,交空白卷。

2.教学中继续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把听说读写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严抓基础狠抓落实。学完一单元,做到词汇短语的的扎实全面复习及考核。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晨诵,晨读 辅导课上加大单词的检查力度。

3.在日教学中加强听说训练,提高听力。

(1)在课堂上多用英语组织教学。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2)平时坚持听力训练,通过听读,听说,听写等方式来提高

(3)多听英美人士的录音,不断刺激听得感官

(4)加强课本听力材料的阅读的背诵

(5)听力前先浏览听力选项,做到心里有数,听力中适当做好记录,抓关键信息,学会辨析干扰信息,选项中内容有时都会听到,要求学生听清问题,筛选正确信息。

4.补全对话题

本题是对常用句型的考查,以笔试的形式考查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

(1)要求学生平时对grammar focus,2d对话和听力部分的日常句型熟练背诵和应用.

(2)对常见话题进行归纳总结.

(3)多训练句型转换题,尤其是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5.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答题技巧的指导训练。短文填空题和完形填空题,一定要掌握“先完意, 后完形,答案都在原文中”的解题方法,

(1)注重分析词性,进行词性转换,

(2)平时注重词汇短语教学,加强基础语法教学

(3)阅读理解题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阅读习惯,多阅读,多做题,得阅读者得天下。Practice makes perfect!

6.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防止两极分化。保优,补中。提差 加强课后辅导,不放弃每个学生。关注学困生,多鼓励,多监督,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

考试的结果既能反应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水平,以及学校管理水平,同时也是检测学校教风 学风的重要依据。因此,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学校都要高度重视每次考试。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找到了学生学习上的薄弱之处,又通过这次试卷分析交流会,我们总结了教学中的得与失以及改进措施和今后努力方向。在教学方面,各位老师英语互相切磋,请教。勤于思考,总结并积累经验,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第11篇

课外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初中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关系,必须得到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目前,初中语文课外作业只是牢牢瞄准中考,直接原因是考分高低对初中毕业生升学影响极大。这样做本也无可厚非,但这样就会与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不一致,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学生。

一、初中语文课外作业存在的问题

1 重应试训练,轻语言积累、语言实践、语感培养

当下书店里语文练习卷品种繁多、设计精良。平心而论,这些语文练习卷对学生巩固教学内容、提高语言的积累与理解、分析、综合能力有一定作用。但只通过多做练习卷一个途径来提高语文水平却是舍本求末的做法。不少学生课内、课外练习卷做了不少,但往往“不求甚解。不好读书”。他们阅读量、识字量和词汇量都少,错别字和病句多,知识面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对学习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更是致命一击,不利于语言积累、语言实践与语感培养。也不利于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2 重考试分数,轻学生的感受与承受能力

为了提高考试分数,“题海战术”在现阶段仍旧是很多老师应试的常规手段。语文教师往往也喜欢通过布置大量的练习试卷来与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其他学科相抗衡,使学生不堪重负。不少学生要完成字词抄写、古诗抄写、阅读试卷、作文等相关的语文试题。过多的机械操练,使本来充满人性之美的语言文字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渐减弱,何谈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的提高?

3 重阅读理解分析的训练,轻对生活的关注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有些语文教师认为写作的指导与训练难见成效,在自己任教的短期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提高,所以眼睛就只盯住陪读分析题,上课讲课文时,联系考题,讲的滴水不漏,面面俱到;做课外阅读题,大量训练语段的分析题,精讲细讲,方法指导。仿佛要把自己的浑身解数都使出来。从而把学生的成绩提高。教学过程中不重视课外练笔,导致学生学习与生活脱离,写作兴趣下降,语言、思维及表达能力日渐萎缩。

4 重书面形式,轻诵读与写字的训练

不少学生进了初中后。在家从不诵读课文,往往课文的语言与思想内容尚未熟悉就动手做书面课外作业。从不注重通过诵读好好体味作品的语言、内容与情感,只求与“标准答案”相符。也有不少初中生朗读课文咬音不准。读得不流利,更缺乏感情。相当多的初中学生只求迅速做完书面作业,汉字书写水平与小学阶段相比,不升反降,这与不重视这两项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关。

就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布置初中语文课外作业时,除了注意适应中考要求,注重记忆与理解的做法之外,还应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根据学生已暴露出来的不足,结合初中学生的现状,加以弥补。

二、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取向的具体做法

1 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实践、语感培养

初中学生主要是加强积累,注重阅读与背诵。学好语言必须要有丰厚的词汇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就是诵读。初中生处于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有很大的记忆空间,如果在青少年时期不积累些人类文明精华,多储存些“养料”,那就是很大的智力浪费。《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背诵80篇优秀诗文,并推荐了50篇,语文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布置任务,安排学生背诵,并抽查学生背诵的情况。如每学期要求熟背15篇左右。学生所花时间虽不多,却受益匪浅。还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名篇,老师都可以推荐学生先阅读再背诵。另外,要学好语文光学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需要在大量的阅读中长进。人教版语文教材最后都有一个名著导读的设计,学生完全可以一个学期看两部,并做摘抄、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

2 重视学生的感受与承受能力

初中生处于心理叛逆期,一般不愿积极配合老师要求的背诵任务。而且,教材中选取的古诗词大多不是学生感兴趣的。语文老师在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感受和承受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校园青春小说,可以适当写写随笔、读后感、小评论或是摘抄。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辩论会和赏析课。让学生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继而从心理上接受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3 重点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与写作能力

语文教师要带头多阅读,并按《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速度和总量。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各类优秀图书、报纸、杂志。此外,语文教师要经常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的真人、真事向学生讲述,引导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跳出来,学会观察生活。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然后写成日记或随笔,以此来帮助自己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让学生学习从电视、网络、报纸、生活中搜集处理信息,并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学会做读书摘录,积累、欣赏、学习精彩的语言材料。

第12篇

本学期,笔者参与了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式的行动研究”这一子课题。这一课题中“学生的成功体验不仅来自于教师课堂授课的有效性,同时也来源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理念和笔者一直以来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一段时间的思考过后,笔者决定首先从考试出发,寻求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方法,让孩子们先尝试参与单元检测的全过程,让孩子们初步体验考试所散发出学习的趣味,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一、学生参与单元检测的基本模式

1.以小组为单位,语文八年级(上)整册书六个单元的单元检测全部交由学生自行出卷检测。

2.各小组学生组成,教师要注意男女比例及不同学生的学业水平,均衡分配,尽量安排各组既有领头羊,又有需要托底的学生。

3.固定每次单元检测的试题板块,将整张测试卷分为六大板块:①单元中重要的词语、拼音、古诗文默写,占15分。②语言综合运用,内容相对宽泛自由,可以包括病句选择、词语运用、仿句练习、材料分析、小作文等题型,占20分。③课内现代文语段阅读,占10分。④课内文言文阅读,占15分。⑤课外现代文阅读,占20分。⑥课外文言文及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占20分。班级座位安排正好为六大组,正好对应语文书的六大单元的六大板块。每一次单元测验卷出卷时由一个组负责一个板块,下一次单元测验轮换板块出题,原则上为六次单元测验每个组每个板块都能接触到一次。

4.出题时要求集全组之力,大家对应出题板块搜集材料,根据课上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整理修改试题。题目出好的同时,提供相应参考答案,并注明出题思路、考点。板块试题确定后,小组成员共享成果,每个人都能了解自家小组所出之题及答案。

5.各小组之间背对背出题,题目出好,电子稿发至教师邮箱,由教师修改组卷。教师事先声明,如遇质量不高,题目外泄至其他小组,或者题目有误,教师有权单方修改试题,无需通知出题小组。基于这点要求,小组出题需严谨细致,尽可能避免所出之题被换掉。

6.规定小组出题时间,通常情况为一个单元教学完成后的三天之内上交试题,逾期视作小组放弃出题权利,由教师补充出题。教师所出之题,无需告知学生。

7.教师在单元结束教学后一周内完成组卷,组织测试。试卷由教师负责批改。

二、试前准备

由于强调的是小组集团作战,所以测试前的准备也是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参与。

1.复习准备。由于学校一贯主张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所以每天中午及自修课都不安排课任教师进班级辅导,允许学生自由安排时间,或复习或完成作业,查漏补缺,这就给学生在校小组学习提供了时间保证。在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小组成员会在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组织带领下,利用能自主支配的时间,集合起来将本单元学习的难点重点及语基知识归纳复习。针对底子较薄的学生,他们还会特别结对帮助,小组成员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形式可以是一个同学主讲本单元的重点篇目、知识点、注意点,其他同学根据上课笔记、作业练习进行补充,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知识的梳理;还可以进行小组的语基默写,扫清一单元的词语、拼音、古诗文背诵默写、文言字词句的解释等内容。这个阶段,让各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了做领头雁的成就感,也能发挥“雁阵效应”带动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跟上同学的节奏和步伐,不做掉队的大雁。大多数时候同学之间的帮助督促,比老师的千叮万嘱更有效果。

2.出题准备。在一个单元学习后,小组成员是立刻就能知道自己所在小组分到的是哪个板块的出题任务的,所以在复习阶段就能有相应的准备和灵感。小组成员在出题过程中也不是单一依靠某个学生完成出题任务的,而是各显神通,自己找题目或者原创题目,然后集中起来讨论选用什么样的试题,大家都以能选用自己所出之题为荣。在选择试题激烈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表述自己出题的思路,试题对应什么样的考点,出题的过程无形中也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复习和积累。

3.心理准备。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学生们的心理,为什么他们不喜欢考试,抗拒考试。人只有对未知的东西,不能把握的东西才会表现出消极的心理。原本我们所采用的考试测验,所有的内容全部来源于教师,学生对于考什么,怎么考是一无所知的,自然害怕考试。但是一旦将出试的权利交给他们,学生起码对六分之一张试卷的内容从题目到答案都是清楚明了的,有了20分的底气,再加上整个小组的集体智慧,有了对整个单元的复习把控,并且每个人都带着出题考考其他小组同学的兴奋和期待,因而,对于这样的考试学生有了一定掌控力,自然会出现对考试的期待。人对某件事情有了期待,有了兴趣,自然就会乐意去做这件事情。每个人在这个时候就不再是孤独地面对一场考试,他的身后有着全组同学的力量,这种强大的心理力量不容小觑。

三、考后分析

答完一张试卷,绝对不意味着考试的结束。对于教师而言,从试卷的批改分析中暴露出的问题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教师对于试卷批改中显现出来的个性或共性的问题应该是十分敏感的。但是如果用一言堂的方式给学生们分析试卷,很难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个人分数的高低、小组间的分数差异中拉回到试卷内容本身,难以解决检测暴露出来的不足和问题。这个时候,依然还是要用学生的魅力和影响力来吸引孩子们听听试卷的讲评。

在出卷的时候,笔者就曾经要求各组同学提供试题的同时,提供答案、出题思路或考查目的。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答案、出题思路、考查目的就能发挥作用了。大家事先就约定好,每个板块的试题由出卷组派代表上台讲评,每次测验后上台讲评的人员必须不同,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每个同学都能得到上台展示的机会。因为要当小老师,更因为要经受其他小组同学的“找茬”,所以每位上台讲评的同学在事前都会做最充分的准备,设法让大家了解认同试题的答案、考察注意点。教师事先也要准备好批改中整理出来的共性问题,适时地在学生讲评过程中进行补充和强调,加深学生的印象。于是,讲的同学用心准备,反复研究试题和答案;听的同学,认真听讲,挖空心思寻找出题学生的漏洞,这一守一攻之中就有了很好的互动,学生们听试卷讲评的劲头就更足了。牢牢记住检测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解决,考试的任务才算完成。

四、检测奖励

奖励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最为直接的方式。奖励时,我们既关注个人,又同时注重集体。我们的做法是积分制的(平时的作业、上课的表现等平时都纳入到积分的范畴)。在测验中,个人积分奖励是奖励测验前十名的学生,第一名到第十名的奖励分数为10到1分。集体奖励为六组中平均分最高的一组,每人奖励2分。同时还设有最佳讲评奖,从六位讲评试卷的同学中选出一名评讲得最好的,奖励2分。积分累积到一定分值,可以到老师处换取“免做作业卡”、“提高分数卡”、“交换小组座位卡”等奖励卡片。虽然这些奖励偏重于精神层面,但是学生却非常重视,对于自己努力得来的每一分都很珍视。好多同学都表示不到万不得已舍不得把积分用掉,要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五、教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