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8: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就业再就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施积极政策缓解就业压力
2003年是我国把就业再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的第一年。劳动保障部及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在8月份中央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后,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展明显。2003年,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59万个,全面完成800万的目标任务。全国共有1038万下岗失业人员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 ,有440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完成全年400万的目标任务,其中,帮助“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20万人,完成全年100万目标任务。2003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底上升0.3个百分点,实现全年控制在4.5%以内的目标。
2004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再就业任务依然繁重。从总量上看,全国下岗失业人员仍有1400万人左右,城镇新成长劳动力仍达1000万人的规模,城镇就业供给总量合计2400万人左右,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随着并轨工作的推进,下岗转失业人员增多,控制失业率的任务相当艰巨。今年全国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已经确定:新增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主要措施:
一是明确目标责任,狠抓政策和工作的落实。继续坚持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将就业再就业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更紧密衔接,形成良性互动,切实把扩大就业的目标有机地体现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调整结构各项工作中去,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集中力量解决政策落实中的操作难点,全面发挥政策促进就业效应;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增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推进就业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的运转管理;以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为重点,落实帮扶措施,推进就业援助制度化。
二是加强职业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的相互促进。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为出发点,努力做好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加快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面推进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农民工培训等各项培训工作。2004年将实施培训10万新技师计划,组织实施400万人的再就业培训和30万人的创业培训,实现职业技能鉴定规模增长20%。
三是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有效控制失业率过快增长。在积极促进就业、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继续采取减少和控制失业的措施。主要包括: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兼并和改制改组,把握关闭破产工作力度,合理引导和规范企业的规模性裁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向失业保险的并轨工作,把握好并轨的节奏和力度,防止因过于集中导致失业率急剧攀升;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尽可能将富余人员安排在辅业企业,避免大量推向社会;继续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和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失业人员尽早实现再就业。
四是统筹城乡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努力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环境,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规划》,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同时,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就业工作整体规划,安排好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等工作,加强政策引导和就业服务。
一、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现状
一是市场化就业机制初步建立。全县共建立职业介绍机构3家、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15家,实现了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多级联网。二是全面启动实施再就业工程。围绕国企改革与脱困的目标要求,健全完善了再就业工作机制、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和促进再就业政策体系。全县1209名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已分流安置904人,再就业率达到87.9%。三是再就业优惠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为710名国企下岗失业和其他符合规定人员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55万多元;成立了“安西县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中心”,并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创业资金8万元;发放岗位补贴15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3.5%以内。四是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年均参保人员分别达1000人、1000人、*0人,“三险”基金收缴率均达到90%以上。五是实现了“两个确保”。即确保所有的国企下岗职工按时足额领到了基本生活费,确保所有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了养老金。六是劳动关系基本稳定。全县普遍实行劳动合同制,集体合同已成为规范和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七是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初步形成。初步构建了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企业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及人工成本预警预报制度,对重点行业试行了工资指导线工作。八是职业技能培训取得实质进展。按照再就业工作要求,制定了再就业创业培训计划,共培训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950人次,培训合格率及推荐就业率均达90%。建立了技能培训、岗位培训与适应性训练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二、“十一五”期间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
从目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来看,“十一五”期间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任务依然艰巨。一是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二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任务繁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事业单位还未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统一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女工生育保险制度还未建立;原依托企业建立的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体系,还未完全从企业中脱离出来;社会保险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偏低。三是最低工资制度在个别行业落实还不够到位。特别是事业单位编制内外临时用工和餐饮业劳动者的工资低于最底工资标准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十一五”期间就业再就业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对策建议
“十一五”期间,必须根据全县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调整,以及非公经济发展实际,加快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步伐,建立起劳动就业政策支撑体系、就业服务体系、资金保障体系,配套完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逐步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
1、加快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一要构建覆盖全县的职业介绍服务体系。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宗旨,调整优化职业介绍服务体系的结构和布局,坚持公益性与产业化相结合、综合性与专业化相补充的原则,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等办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科学、功能完善、覆盖全县的职业介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其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二要尽快建立科学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针对下岗职工、富余人员和失业人员的不同情况,各级组织要采取不同的职业指导模式,运用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切实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效能。三要彻底转变陈旧的择业观念。采取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等措施,突出自主择业方式,引导劳动者不断增强自主择业意识,提高择业技巧和就业能力。
2、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一要加快产业发展,不断增加产业就业岗位,重点开发第三产业的就业空间,力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以上。二要大力兴办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和就业服务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三要建立弹性就业制度,积极推行非全日制、季节工、短期工等灵活的弹性就业形式。四要完善就业“托底”机制,使就业特困人员尽可能进入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力争到2010年全县失业人员的就业率保持95%以上。
3、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动态管理。一要尽快建立配套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建设,及时掌握失业人员求职、培训、就业和生活等状况,有针对性地向失业人员提供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社区就业和政策咨询等项服务,实现失业人员管理网络与职业培训网络、职业介绍网络和社区就业服务网络的对接,发挥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的整体功能,有效监控失业率,力争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4、继续完善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建立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征缴五险合一、统一运作的社会保险制度。一要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女工生育保险制度。力争*8年底前基本覆盖到所有城镇用人单位以及职工和退休人员。完成公费医疗和企业大病统筹制度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过渡;建立包括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费用互助、企事业单位补充医疗保险以及城市基本医疗救助制度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二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实现个人帐户实帐运营。加快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将企业补贴性养老保险向补充养老保险过渡;鼓励开展个人储蓄保险。力争到2010年形成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三要实施工伤保险待遇定期调整制度。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因工伤亡有关政策规定与企业工伤保险制度接轨,逐步将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生育保险待遇标准纳入正常调整范畴,通过完善工伤保险,保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安全生产。
一、明确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机制
(一)当前和今后几年,我县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在重点解决好体制转轨遗留的再就业问题的同时,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工作,积极推动城乡统筹就业,鼓励全民创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逐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主要目标任务是:*期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8500人以上,*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二)进一步强化就业再就业工作责任制。将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制定和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指导和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资金投入。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资金投入,每年要有适当的增长,列入全年财政预算。加强对就业再就业资金拨付使用的监督检查,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坚持就业优先原则,努力实现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四)把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调整结构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在制定涉及全局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在注重提高竞争力的同时,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增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在加快发展中拓展就业空间,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制定和落实进一步鼓励、支持推动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紧紧围绕旅游商品、山区资源、高新技术开发大办工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鼓励回乡创业。
(六)鼓励和推动组织起来就业。加强就业再就业基地建设,拟在新城区开发区筹建就业再就业园区,打造工商城再就业一条街,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平台。
(七)鼓励全民创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为创业人员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扶持和服务,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创业环境。
(八)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劳务输出基地与输入地的市场机制、管理制度对接,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完善信息沟通、政策协调和工作配合机制,推行职业培训、就业服务、权益维护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
三、认真做好政策的衔接和落实工作,促进就业再就业
(九)切实加强对《再就业优惠证》和《就业服务卡》的发放和管理。
1.《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对象是: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城镇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且登记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
在国务院国发[20*]36号文件下发前(即20*年11月9日前)已通过领取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经营、被用人单位招收等途径实现再就业的人员,不再领取《再就业优惠证》。《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截止日期为20*年12月31日。
2.《就业服务卡》发放对象是: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大中专(含职业技术院校、技工学校,下同)毕业生、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简称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以及进城创业、进城求职务工且进行了就业登记的农村劳动者(简称进城农村劳动者),可分别在户口所在地或登记求职及就业地向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领《*省城镇失业人员就业服务卡》和《*省农村劳动者就业服务卡》(简称《就业服务卡》),享受有关免费就业服务补贴政策。《就业服务卡》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免费发放。
3.实行《再就业优惠证》年检制度,对出租、转让和伪造《再就业优惠证》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在提供政策扶持后,审批相关优惠政策的主管部门,要及时在《再就业优惠证》上进行标注。对已办理退休手续的下岗失业人员不再享受政策优惠。
(十)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1.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农转非被征地农民以及城镇其他各类登记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自筹资金不足的,只要有明确的经营项目,符合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各级小额贷款担保机构都应为其提供小额贷款担保,经办金融机构为其办理贷款,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2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申请展期1次。符合条件的人员也可直接向经办金融机构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利用上述贷款从事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的,均作为微利项目,在贷款期限内按规定由中央财政据实给予金额贴息(展期不贴息)。大中专毕业生、农转非被征地农民以及城镇其他各类登记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在贷款期限内由财政给予75%的贴息(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各承担25%,市、区县财政分级承担25%,展期不贴息)。
2.对各类组织起来就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可根据吸纳的再就业人数和经营项目扩大贷款规模,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其新增加的岗位中,新招用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根据实际招用人数和经营情况,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有关财政贴息、经办银行的手续费补助、呆坏账损失补助等按《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通知》(银发[2004]5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3.各级小额贷款担保机构、经办金融机构要切实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限,降低贷款成本。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和持有《退役军人证》的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各级小额贷款担保机构、经办金融机构要优先发放贷款;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直接向经办金融机构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经办金融机构要及时给予发放贷款。
(十一)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稳定性。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灵活就业的,个人自愿申报就业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给予一定数额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十二)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就业援助对象为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列人员(简称就业困难对象):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人员中的“4*0”人员;城镇下岗失业“零就业家庭”人员;市级以上(含市级)劳模、企业干部、单亲(丧偶)家庭、夫妻双下岗失业家庭人员和现役军人家属、公安民警家属中就业特殊困难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失业人员;因患病、残疾等原因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城镇其他失业人员。
凡安置上述就业困难对象的岗位,均作为公益性岗位,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并提供托底就业服务。
.四、加强职业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十三)实施创业培训工程。开展“千人创业培训”活动,鼓励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及进城创业的农村劳动者参加培训,并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政策咨询,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对参加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持有《再就业优惠证》和《就业服务卡》的人员给予规定的培训补贴。
(十四)实施技能岗位对接工程。鼓励和引导职业教育培训学校的毕(结)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创业的农村劳动者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本县企业就业。鼓励大中专见习生到本县企业见习。鼓励本县企业对招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凡上述人员到本县企业就业并实际工作1年以上的,或安置、吸纳上述人员就业1年以上的,按有关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十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动员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为城乡劳动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筹集职业培训经费,用足用好再就业培训补贴经费、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农村扶贫开发培训经费、阳光工程培训经费。完善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促进就业效果挂钩制度,引导有资质的定点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定向培训。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十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所必需的人员及工作经费。加快推进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为广大求职者、用人单位、管理部门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加强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切实落实工作人员、经费。进一步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
(十七)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构建设。落实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切实加大监察执法力度,严格禁止和坚决纠正超时工作、不签订劳动合同、故意压低和拖欠工资、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随意裁员等行为。严厉打击劳动力市场中的违法乱纪行为,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
(十八)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作用。在确保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前提下,经县政府批准,可将部分失业保险基金用于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人员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岗位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支出。对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失业人员,从事个体自主创业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凭其工商营业执照和其他有效证明文件,可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用于帮助其创业发展;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可以一次性领取其剩余期限的失业保险金。
一、落实优惠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突破
首先,加强了《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使用的管理,确保广大城乡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一是加快了证件发放速度。今年以来,全县共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120本。二是加强了同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提高发证的准确性;三是通过相关证件的发放与年审,进一步掌握了持证人员再就业去向,为做好再就业统计和决策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开展“4050”就业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再就业援助。通过劳动就业工作平台,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4050”就业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入户调查摸底工作,主动与工业园、教育、建设、交通、卫生等部门协调联系,开发和腾出一些比较适合大龄失业人员的就业岗位。实行领导干部“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重点帮扶。今年以来,共开发公益性岗位46个,工业园区企业腾出适合“零就业家庭”的岗位20多个。同时,我们全面启动了领导干部与“4050”就业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一对一”援扶活动,解决了6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
第三,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积极为各类用人单位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创造良好条件。一是鼓励用工企业录用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我县对符合条件的对象优先兑现社会保险补贴。二是对40岁以上的返乡农民工优先安排在县内公益性岗位就业。对录用他们的用工单位,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拨付岗位补贴资金。通过社保和岗位补贴的发放,进一步增强各类用人单位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积极性,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日前,全县共落实社会保险补贴67.3万元,岗位补贴11.3万元。
第四,积极开展免费职业介绍活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和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职能作用,广泛收集空岗信息,召开各种形式的招聘会,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对下岗失业人员及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求职登记,免费开展职业介绍活动。今年以来,全县共受理企业用工登记100多家次,开展求职登记5900多人,职业介绍5600人次,特别是今年初,我县成功举办了春季招聘大会,共组织116家用人单位参加现场招聘,提供了20660个就业岗位,其中公益性岗位80个,进场人数达3.8万人,现场录用9360人。同时,我们把做好重点企业招工服务工作作为职业介绍活动的重要载体。今年,我县发挥招工服务队的作用,开展了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掌握全县企业用工动态,并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实施专项招工服务。如我县重点招工引资企业新海洋精密组件有限公司,当得知需要招收大量普工时,我们及时将招工任务下达给各个乡镇,同时积极与市内培训机构联系宣传,组织培训学员前来应聘。截止目前,共为该企业选聘员工3800多人,录用了300多人。
第五,大力开展全民创业项目展示与推介活动。我们结合县情实际,适时开展了创业创业项目展示与推介活动。一是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具体特点,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项目,目前共收集和整理了100个适合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项目,并在春季就业招聘大会暨全民创业推介会期间进行了集中展示与推介,确保了广大返乡农民工能及时参观了解本地的创业项目,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二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全民创业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对各行各业的创业典型,特别是返乡农民工代表进行公开表彰,在全县营造起和谐创业的浓厚氛围。
第六,发放小额贷款扶持全民创业。我们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号召,充分发挥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和新市民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的作用,出台了《赣县提供再就业小额贷款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把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进城创业且有就业登记一年以上的农村劳动者纳入财政全额贴息范围。截止日前,发放贷款5433万元,扶持了811名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带动2864人就业。
二、加强职业培训,完善服务措施,积极推进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第一,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积极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找准市场需求,抓好技能培训。结合我县四大支柱产业和六大新兴产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县内各培训基地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76期,培训人数达4610人。立足提高能力,开展创业培训。根据不少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偏大、仅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难以实现再就业的实际,我县变培训“打工者”向培训“小老板”转变,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能力培训。在培训工作中把创业培训与小额贷款结合起来,形成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培训新模式,使一批有能力、有勇气的下岗失业人员重新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今年以来,我县共开展创业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201人。结合转移就业,狠抓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业水平和转岗能力。我县将服装加工、电子电工、厨师烹调、针织织机、家政服务、餐厅服务、钳(车、铣)工、汽车驾驶、计算机操作、美容美发、保安等培训内容(专业)设置为培训重点,根据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意愿开展“定单式”培训,切实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今年以来,我县累计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5160人。
第二,以服务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扎实做好城乡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工作。一是充分利用我县大力推进“三化”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向六大片区项目建设战场输送劳动力,为项目建设提供人才劳动力保障,解决我县城乡劳动力就业难问题。二是通过加大劳务信息采集等措施,进一步增加劳务输出人员数量。三是充分发挥乡镇服务平台的辐射作用,积极组织城乡劳动力向工业园区企业转移。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20.2万人,其中省外劳务输出13万人。
第三,做好推荐就业跟踪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是设立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求职、创业提供便捷服务。二是设立农民工就业维权电话,对非法用工及拖欠民工工资等现象进行坚决打击与制止。三是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建立和完善了务工人员的法律服务体系,督促签定劳动合同,对因就业问题产生的纠纷给予协调解决。
三、加强政策宣传,明确责任分工,有效做好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
一是发挥载体作用宣传失业保险政策。利用县有线电视台、街头咨询、发放资料、文艺活动等形式宣传失业保险有关政策法规,使失业保险政策深入千家万户,增强广大职工的参保意识。
二是开展摸底调查建立基础台账。组织人员深入各企事业单位,调查了解各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工资发放和职工人数等情况,及时掌握各参保单位的缴费基数、缴费能力及对参加失业保险的认识,对各失业保险参保单位和个人缴费情况建档立帐,实行信息化管理,为基金征缴打下扎实基础。
一、抓好“七个环节”,保证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一)科学制定标准。一是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达到较高比例,登记失业人员和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90%以上实现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做到有效援助,“零就业家庭”现象基本消除。二是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做到全面落实,就业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的环境宽松,社区内劳动力资源保证充分开发和作用。三是社区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登记失业人员要开展有实际效果的就业帮扶工作,符合条件的要及时纳入“低保”户并落实“低保”待遇,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有保障。四是创建充分就业的社区要建立健全综合目标和责任体系,实施动态管理。
(二)加强组织领导。在区就业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选好的试点社区成立“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小组,由社区主任任组长,社区劳动保障协助员任副组长,社区其他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工作机构,确保这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消除“零就业家庭”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做好宣传动员。各试点社区结合各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宣传政策措施,确保宣传工作落实到位,宝善街社区制作了《就业联系卡》,卡片上公开了求职热线,公开就业服务承诺,卡片虽小,但它温暖着每一位求职者的心。光明街社区、铁道东社区制作的《致社区居民的一封公开信》,建国北路社区制作了《倡议书》,陵园路社区、工人村北社区、建国路社区的《再就业援助活动宣传单》也都以逐门逐户发放到居民手中,同时把新一轮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宣传到户,在社区内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条幅,建立了再就业政策宣传栏,定期召开下岗失业人员座谈会,就业再就业政策培训会等方式,把开展充分就业社区的活动宣传到位,把国家的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
(四)深入组织实施。一是结合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摸清辖区登记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底数及就业困难对象底数,未实现就业人员分技能、特长、就业意愿进行详细分类,并及时提供岗位信息,提高成功率,并做到工作月月有计划,月月有总结,月月有落实,每月定期向街道办事处和我局《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进度表》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重点帮扶对象情况表》,制定每月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重点,确立重点帮扶对象,以社区书记、主任到社区协助员人人都有帮扶任务。二是由我局统一制作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城镇劳动力就业状况一览图》,将社区就业再就业完成情况图表上墙,对每阶段再就业帮扶对象,分别以红、蓝、绿颜色箭头来标识急需就业、有就业愿望和实现再就业人员,调动各方面力量都来关心就业再就业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五)提高就业服务。首先公开了社区的求职热线,并向辖区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人员公开承诺,只要身体健康,有就业意愿,工作不挑不捡,保证48小时内上岗,同时每个试点社区每月定期开展就业再就业招聘洽谈会,为了使招聘会达到较好的效果,给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建立起市—区—办事处—社区四极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并根据岗位信息按行业种类进行分类,方便求职者查阅。为了让更多的求职者参加招聘会,各社区还利用节假日时间召开现场招聘会。全年通过社区共开展就业再就业招聘洽谈会21场,现场咨询的人数达60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的500多人,走向再就业岗位的200多人。社区劳动保障协助员还通过电话和入户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宣传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使辖区内更多的劳动者享受了国家扶持政策,转变了一部分人员的就业观念,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就业积极性。
(六)保证办公经费。由于目前各项职能都逐步延伸到社区,但社区的办公经费却非常有限,为了确保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每年给一个社区拨付500元办公经费,同时,针对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单独一个社区又拨付4000元办公经费,用于基本办公用品耗材和电话费,提高了就业服务效率,提升了就业服务质量。
(七)严格考核机制。为了有效扎实推进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社区除定期向街道办事处领导和我局汇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工作外,每月定期走访试点社区,现场指导工作,协调处理各项事宜。在年终考核过程中,采取听、查、验、访和综合评价的办法对社区进行考核。听,即听取创建活动的全面汇报;查,即查阅相关资料,如基础台账、数据库,工作记录及培训登记,推荐就业和落实政策有关手续;验,即实地查验,一站式服务,信息联网,政策宣传形式及安置基地,社区服务网点和驻社区单位安置情况:访,即采取入户或打电话抽查的办法,从就业登记台账或就业数据库中随机抽取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了解其就业状况和政策落实情况,反映社区就业的真实性,最后综合评价,采取逐项打分的办法评价社区的创建工作,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估打分。
二、坚持“四个渠道”,开发社区岗位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核心是多渠道挖掘社区就业岗位,有针对性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在社区内实现稳定性就业,消除零就业家庭,从而推动争创充分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深入挖掘社区潜力,创办再就业基地。花园街劳动保障事务站针对辖区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技术单一,在拓宽灵活就业渠道上做文章。年初,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首先在建设里社区开展了手工编织项目,随后在办事处八个社区进行了推广,先后创办了再就业培训基地,展品室,共培训400余人,由于这个项目具有免费培训、免费担保、提供原料、分散加工、集中销售的特点,对于加工者没有任何风险,且能获得较高收益,极大的调动了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已有160余人通过此形式实现了再就业,其中下岗失业人员123名,残疾人20多人,产品种类涉及20余个品种,1800多件,与市区及周边十几家旅游景点建立了供销关系。社区居民说小钩针为我们找到了就业路,为我们钩出再就业一片蓝天。工北社区的蛋雕,成为社区特色经济,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开拓了又一条新路子;铁东社区创建刺绣坊工作室,增加了就业岗位,搞活了社区经济,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工东社区创办了“葫芦艺工作室”,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共8名,现工作室重点生产出十二生肖,名人画像,奥运会吉祥物,产品运销北京,四川等地。这些典型事例不仅帮助了一批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而且也给社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共赢的发展模式,提升了社区的就业服务质量。
(二)与驻街单位建立协作互信关系,开发后勤保障服务岗位,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胜利路街道办事处辖区二五一医院是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许多外地患者慕名前来就医,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逐渐趋于老龄化,需要陪床看护病人的家庭越来越多。为此我们积极与二五一医院护理部联系,双方达成共识,由社区提供下岗失业人员,由二五一医院护理部专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培训合格后,分组到二五一医院,从事陪护工作。双方建立了长期的互信互助关系,成立了“天使陪护中心”,为就业难的大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目前,已为医院输送合格陪护人员共计300多人次,天使陪护开展近两年来,未发生一次陪护事故,如今天使陪护工作已经扩展到周边的第一附属医疗,第三附属医院,众多的陪护人员用爱心、诚心、耐心和勇气填补了下岗失业人员搞陪护工作的空白。2007年7月份“天使陪护中心”荣获国家民政厅颁发的“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奖”,作为社区建设的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同时,各劳动保障事务站积极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与辖区单位签订《再就业援助协议书》,一旦空岗,优先安置本辖区的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对象,极大的解决了就业困难对象就业难的问题。
(三)建立再就业援助制度,对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实施就业援助。一是开展三个“一帮一”帮扶活动,即桥东区正科级以上干部以“一帮一”结对的方式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以“一帮一”结对的方式帮助结对对象实现再就业;社区劳动保障协助员以“一帮一”结对的方式帮助结对方式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二是充分发挥社区“4050”人员职业指导室作用,全面体现“一帮一”、“面对面”的作用。对有就业意愿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同时做好转变择业观念工作,对有创业项目但无资金人员帮助其申领小额担保贷款,帮助其实现就业。
工作目的:街道新增就业42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0人;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110人;新发放小额担保借款50名,借款额300万元;扶持劳动者自立创业成功80人,创业带动就业400人;推出创业典型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00人;创业培训50人;创业认识培训30人;创业才能培训80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培训100人。
依照上述总体思绪和目的任务,着力掌握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落实,充分发扬政策鼓舞创业促进就业的效应
1、认真贯实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依照中心、省、市促进就业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好鼓舞创业、就业援助、免费职业引见和培训补助等扶持政策。
2、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方案。依照县政府促进、市场导向、自立创业的准则,指导劳动者走自立创业完成就业的路子。逐渐健全以创业培训为基本,创业政策扶持与创业服务有机结合的创业促就业工作系统。继续开展创业认识培育、创业才能提高、创业政策落实、创业跟踪服务等四大扶持行动,为劳动者创业发明优越的政策情况。
3、进一步加巨细额担保借款对创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为创业者供应小额担保借款政策征询、请求、跟踪服务。坚持小额担保借款鼓励机制,对成果突出的全民创业小额担保借款工作经办单位(个人)予以奖励。
4、增强“四个结合”,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将扩展就业与县政府投资、严重项目建设相结合,与产业构造调整、升级相结合,与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相结合,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相结合,最大限制地拓展就业领域,努力扩展城市就业容量。
二、完善平台,促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提档升级
5、依托劳动保证工作平台,继续稳固创立效果,本人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适龄劳动力就业率、社会保证参保率、退休人员治理服务社会化率、基本台帐等方面,依照上级要求、规范实时调整和完善。
6、进一步增强基本治理。坚持基本状况台帐并合时更新,执行动态治理。
7、坚持跟踪回访准则。对社区内就业人员进行分类注销和认证治理,实时把握已上岗人员的就业动态,计算社区内就业转失业比例,分析缘由,制定办法,供应特性化上门服务,促进其不变就业。
8、坚持长效审核机制。社区劳动保证工作平台要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调整完善工作流程,规范服务规范,完成零间隔就业服务的日常化、准则化。
9、开发就业再就业基地。在安顿载体上下功夫,每个社区要创立1-2个能吸纳20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规划型安顿基地,在社区就业中发扬主渠道效果;在就业时间上下功夫,督促基地与下岗失业人员签署1年以上劳动合同,协助下岗失业人员由短期就业转向中长期就业;在就业保证上下功夫,督促基地为下岗失业人员交纳各项社会保险,突出就业不变性,提高就业质量。
三、突出重点,在帮扶重点人群就业上注重实效
10、明确帮扶对象。将“4050”、零就业家庭、丧偶离婚、享用低保等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以及复员改行武士等作为就业服务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响应的帮扶方案,努力化解金融危机对其就业带来的困难和压力。
11、健全帮扶档案。对重点人群执行分类注销,归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把握其职业本质情况、社会救援享用状况、就业求职意向、就业安顿去向等状况,执行注销制、认定制、实名制、公示制、援助制、销号制等六项工作准则,供应特,开展针对性地帮扶。
12、坚持分类指导。采取“促青、扶中、帮老”的帮扶办法,结合重点人群的年龄情况、文明水平、心理特点、专长喜好,执行分类指导。组织“3040”人员参与区供应免费就业培训、职业引见和职业指导,鼓舞自谋职业、自立创业,供应创业援助;对“4050”人员赐与县政府补助,供应公益性岗位,施行就业援助。
四、统筹统筹,扎实推进农民工本质进城方案
13、施行职业培训方案。采取延聘专家授讲、专业人士授技等培训方式,积极组织本辖区非凡群体、农民工参与适用技艺培训和创业培训,协助其当场就近完成就业。指导生产运营困难企业组织待岗人员开展技艺提高或改行转岗培训,加强其技艺本质。对因金融危机招致的下岗失业人员再次参与技艺培训的,赐与二次免费培训政策。
一、吐鲁番地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现状及制约因素
吐鲁番地区辖两县一市,总人口63万,其中本地农业人口45.13万,农业劳动力20.87万。2003-2011年,大中专毕业生累计报到5960人,实现就业5864人(其中:大学生赴湖南培养就业1443人),就业率达98.3%。近三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0.44万人次,城镇吸纳就业6.2万人,其中从事第三产业的约3万人左右。“4050”(在劳动年龄段中,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本人就业愿望迫切、但因自身就业条件较差、技能单一等原因,难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的劳动者)人员4788人,已就业4015人(安排至公益性岗位的有411人),就业率达83.86%。累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65126人次,培训后就业46763人次,自主创业3009人次。
2012年以来,全地区落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6990人。帮助964名就业困难人员相继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24小时动态清零。大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招收1555名劳动预备制学员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2906人。强化创业能力促就业,1-10月新增小额担保贷款人1529人,发放贷款资金4792万元,完成小额担保贷款目标任务的113%,带动就业人数2586人。新增就业岗位13306个,其中,企业就业岗位12967个,机关、事业单位需求岗位339个。通过各种途径城镇实现就业8836人,完成年度目标的98.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2%。
吐鲁番地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的来说发展情况较好,但制约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协调联动机制作用发挥不好。就业工作涉及人社、财政、教育、税务、工商、民政、工会、团委、妇联等多个部门,需要相关部门发挥各自职能,紧密配合,齐抓共管才能有效推动。但目前地区就业工作协调机制还不能有效地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共促就业政策的落实。二是职业教育针对性不强。由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老化,教学内容管理不规范,求职者对部分职业培训兴趣不高,培训后就业能力弱,尤其是单一的教学培训模式,没有很好地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培训专业难以满足现实岗位的需求,使得劳动者在求职时受到了诸多限制。三是企业用工供求矛盾突出。随着吐鲁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落户吐鲁番的大中型企业明显增加,企业的用工需求也随之增大,提供的岗位也较多,应该是促进就业的好机会。但从近几年就业情况看,“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供求双方在性别、年龄、语言、素质等方面明显错位,矿山、冶金、化工等企业要求招用男性员工,纺织业、餐饮业、零售超市要求招用18~30岁的年轻女员工,而农村妇女不愿出门,女大中专毕业生嫌弃岗位不体面,少数民族还有生活、语言的不便,导致招工招不上,求职不满意。四是就业结构矛盾突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二三产业承载就业人数将进一步加大。但目前,地区劳动力整体综合素质偏低,城乡就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1%,高中文化程度的占36%,职高、技校、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6%,有一技之长的实用技能人才占17%,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术工人、紧缺型人才严重不足。五是统筹城乡就业的问题更加迫切。据统计,目前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约为55568人。调研中发现,可以长期劳动转移的富余劳动力不到一半,季节性劳动转移的富余劳动力总量较大。同时,农村劳动力呈现出向非农产业转移规模扩大、速度加快的趋势,为季节性农村富余劳动力寻找就业出路问题显得紧迫和困难。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体制,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的任务日益重要和迫切。六是解决公益性岗位人员退出问题任务艰巨。公益性岗位设置过多,每年用于公益性岗位工资发放占就业资金的比例过大。部分在岗人员把公益性岗位当成就业的“铁饭碗”,滋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吃大锅饭”现象。虽然有些公益性岗位实行了考核措施,但由于没有奖励资金,奖惩机制难以建立,导致公益性岗位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较低,无法实现公益性岗位人员“能进能出、能聘能退”的动态管理,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转岗就业压力较大。
二、吐鲁番地区就业再就业工作主要做法
1.完善服务功能,强化技能培训,搞好就业服务
首先,着力加强人力资源市场“新三化”建设,不断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地区及备县(市)财政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市场不断完善,设置了前台服务区,推行了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咨询和保险接续“一站式”服务,并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为大中专毕业生及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搭建平台,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推行“一证、一台、一援助”工作。“一证”即《就业失业登记证》,按照“应发必发”和“简化程序”的原则,明确了《就业失业登记证》审批、发放和管理程序,近三年为73371名求职人员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一台”即就业保障平台,在全地区33个乡(镇、场、街道)46个社区全部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平台,落实了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配备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就业再就业工作延伸到了乡镇和社区。“一援助”即再就业援助,建立完善了再就业援助机制,将再就业援助对象列入扶贫帮困救助范围,开展了“送信息、送技术、送岗位、送保障、送启动资金、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六送”援助行动,221名再就业援助对象相继实现就业。
其次,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为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设计开通了地区就业服务网,将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力求职意向到网上,为企业招聘和求职者搭起了双向选择的桥梁,2012年上半年点击率达14万次之多。开展“短信送岗位”活动。通过网络短信平台不间断向求职人员发送岗位信息,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最全面的岗位需求,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发挥了有形人力资源市场无法比拟的作用。
再次,大力实施职业教育,着力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在湖南援吐项目的实施中,狠抓了职业技术院校建设尤其是两县一市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使其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的重要基地。针对求职人员对技能培训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实际。充分利用社会培训资源,及时开发了适合吐鲁番专业需求实际的“电子商务专业”、“砌筑工”、“月嫂”、“哈密瓜种植”、“特色餐饮”等专业培训。加大对初(高)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训方式、内容、时间和适用政策,目前已招收800多名“两后生”,正在落实培训计划。
最后,把设施农业作为农村工厂化生产基地,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以地区大规模发展设施农业为契机,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平台、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一带三”培训基地、“种、管、训”一体化教室、“一棚辐射五十棚”示范棚等“五位一体”培训模式,加快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步伐。2009年至2012年年底,累计开展设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7200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4393人。
2.加快发展经济,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
乐亭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全面完成2005年度就业再就业民心工程
2005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乐亭总体目标,从切实维护下岗失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出发,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充分合理使用促再就业资金,大力实施再就业援助工程,加快推进人才劳动力市场建设,做强做大劳务经济,使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得到突破性进展。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2005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450人,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101%;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3024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27人,其中“4050”大龄困难就业对象实现再就业316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139%、102%和158%;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职工办理小额担保贷款72人,发放贷款金额117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160%;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18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下,低于市达4.0%任务指标;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2320人,其中劳务输出4803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110%和137%;完成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9000人,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100%;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500人,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100%;完成农村劳动力创业培训150人,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100%;举办市场交流会40场次,介绍安置求职人员2200人,成功率24%;为3525名下岗失业人员代收代缴养老保险费1041万元;为1420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进行了人事档案保管或人事等。主要工作措施是:
(一)、落实优惠政策,拓宽就业渠道,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
1、推出了《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实施办法》,为扎实做好再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005年,我们在建立健全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实施办法》(乐字[2005]32号),提出了“以逐步落实各类企业减免税费优惠政策,全面落实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加强再就业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为重点,以确保全县近250名特困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帮扶上岗、550名困难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尽早上岗为突破口,全面启动再就业援助工程”的整体工作思路,为进一步做好再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深入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为广大下岗失业人员早日走上工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作岗位创造有利条件。我们通过加强培训宣传力度,增加技能培训项目,严格把好培训质量关,培训和再就业相结合等一系列措施,使我县再就业培训工作得到实质性开展。全年共举办再就业培训班11期,培训3024人,为全年任务指标的139%,其中学习市场营销的1032人,微机988人,家政服务946人,电气焊和摩托修理222人,汽车驾驶16人。通过培训,实现再就业1227人,其中“4050”大龄困难就业对象实现再就业316人。另外,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180人,为全年任务指标的100%。
3、进一步加强《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使用和管理,确保广大下岗职工的切身利益。一是加快了优惠证发放速度,对待发证人员全部发证完毕;二是加强了同工商、税务、市场服务中心等部门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发证的准确性;三是通过优惠证的发放与年审,进一步掌握了持证人员再就业去向,为做好再就业统计和决策打下了坚实基础。
4、突出重点,开展了“4050”人员以及“特困家庭、困难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工作。
我们紧紧围绕上级有关部门及县委文件精神,全面启动特困(困难)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工作。经过个人申报、原单位原主管部门以及各乡镇服务站和街道办事处初审、再就业办公室审核、对特困职工入户调查、公示等程序共确定重点帮扶特困家庭238户、困难家庭545户。对重点援助帮扶人员通过开发以机关工勤、街道社区服务、绿化美化等公益岗位安置的办法已经基本上全部帮扶上岗就业;对其余困难家庭人员通过以民营企业吸纳、劳务输出和自谋职业、组织起来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就业办法已经有近200人实现再就业。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实际困难、维护我县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5、认真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积极为各类用人单位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创造良好条件。一是为2004年底和2005年初开发公益性岗位帮扶上岗的189名下岗失业人员支付社保补贴29.07万元,支付岗位补贴20.14万元;二是为招用484名下岗失业人员的44家服务型和商贸企业支付社保补贴38.41万元,支付岗位补贴26.78万元。通过社保和岗位补贴的发放,进一步增强各类用人单位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积极性,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6、积极召开下岗失业人员专场洽谈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努力实现下岗失业人员的思想转变及再就业。今年以来,我们抓住社保、岗位两项补贴促就业的有利契机,从加强下岗失业人员了解政策、思想转变入手,共举办三次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专场洽谈会,两次民营企业招聘专场洽谈会,有力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二)加强岗前培训,完善服务措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1、以先培训后转移就业为原则,积极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一是开展宣传发动、组织培训、跟踪服务“三到位”的创业培训。全年完成创业培训150人。二是采取订单培训、品牌培训等方式,认真开展岗前技能培训。为大东方、中海石油、大唐化工、百货大楼、唐港铁路等单位定向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677人,并全部转移就业。举办了培训微机、财会、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品牌培训,共培训728人。三是结合技能培训、职校毕业生就业前训练、劳务输出等工作,认真开展引导性培训。全年完成引导性培训9000人。
2、以服务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扎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工作。一是充分利用京唐港和我县新上建设项目的有利时机,服务于项目建设,为项目建设提供人才劳动力保障,争取港口和我县新建企业从我县用工,充分解决我县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问题。二是通过加大劳务信息采集等措施,进一步增加劳务输出人员数量。三是要充分发挥乡镇服务站的辐射作用,利用服务站广泛在农村宣传劳务用工信息,积极组织农村力转移输出工作。全年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2320人,其中劳务输出4803人,实现劳务派遣1525人。
3、做好劳务工的跟踪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是在外出劳务工的手续上,实行集中办理,实行“一条龙”服务。二是加快驻外办事处建设。我们在塘沽建立了办事处,现正在策划在京唐港、曹妃店建立办事处。三是在劳务输出上,实施劳务派遣,形成了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公司-农民工“三位一体”的稳定的劳务输出新模式。四是在解决矛盾纠纷上,建立和完善了务工人员的法律服务体系。每输出一个人员都与劳务派遣公司及用工单位签定劳动合同,出现纠纷,三方依法解决。五是实现了养老保险和意外伤害险的有机结合,确保了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今年以来,全区就业服务工作以积极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龙头,以开展创业培训和积极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为重点,着力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截至目前,我区就业再就业形势稳定。2011年1-6月城镇新增就业462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3%;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1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5%,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培训质量和就业率进一步提高,城镇就业再就业培训1200人、创业培训360人、农民工转移就业培训1533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53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今年以来,全区共组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万元,直接带动并扶持26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开发公益岗位210个;积极做好灵活就业"4050"人员社保补贴工作,受理申请补贴560人。
一、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功能,切实贯彻落实就业政策
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是今年我区的重点民生工程内容之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创业服务功能,政策是关键。各乡镇(办)、各相关部门都下大力气完善扶持政策,给予就业再就业者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全区及各相关部门在做好就业再就业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创业带头人的典型事迹,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达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相关部门领导明确就业是重点的原则,亲自抓就业再就业工作,力争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为我区争创文明创业型城市做好充分准备。
二、大力加强劳动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健全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公共服务机构和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显现。一、充分认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保证工作顺利开展;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宣传有关促进创业和稳定就业的政策,宣传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就业观念,共同推动我区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三、加大保障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乡镇、街道、社(村)居委劳动平台建设的投入,各乡镇(办)、村(居委会)社会保障所、基层就业平台全部实现“六个到位”各项劳动就业统计数据输入微机,促进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四、综合分析我区经济发展实际以及劳动者就业再就业现状,科学制定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为我区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三、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今年以来,财政部门积极拨付专项就业资金,用于职业介绍、培训和社会保险补贴、小额贷款担保贴息等。人社部门启动实施了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税务、银行等部门实行税费减免、政策补贴等政策帮扶,为企业和失业人员减免税费,发放小额贷款近百万元。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为失业人员提供项目开发、创业指导、跟踪扶持等。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推行“储备式”、“订单式”技能培训模式,确定了五家培训机构作为统筹城乡就业职业培训基地,开设了20多个专业。今年培训新成长劳动力410人,培训失业职工632人,农村劳动力1533人,发放培训补贴30万元。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就业服务职能。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共举办人力资源市场洽谈会26次,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服务活动,开展各类专场招聘会11场。加大援助力度,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建立了“出现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的动态援助机制,共帮助200名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四、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目前突出表现在一些无业人员没有一技之长,还不愿意到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的岗位,就业观念需要转变。另一方面就是推动就业与经济良性互动的措施不够、办法不够多。
鉴于上述情况,要切实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一是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物流业,充分发挥其在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劳动部门要加强对失业职工和农民工的培训,搞好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三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搞好就业服务。要充分发挥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劳动等窗口的服务作用,积极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就业服务。四是加大投入,做好政策帮扶。通过增加培训经费、实行岗位补贴等方式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再就业;加大小额贷款政策的扶持力度,扶持自主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一、抓素质建设,实现就业服务制度化。
一是失业人员登记和免费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就业登记、失业登记与就业服务有机衔接的工作流程,通过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区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动态管理。
二是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通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和即时公益性岗位援助。根据上级部门确定的再就业援助任务要求,制定专门就业计划。
三是针对社区“4050”人员就业现状,对就业竞争能力弱势群体按照国家政策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加紧小额担保贷工作实施,为有创业条件而无资金的下岗职工统一提供资金但保。四是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服务和培训,对下岗失业职工已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进行就业前培训。培训工作半年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二、抓行业职能建设,全面推动就业服务专业化。
一是加大发证力度。《再就业优惠证》关系到下岗失业职工切身利益和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为了确保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享受对象不错不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政策发证,对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职工发放了优惠证。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将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再就业优惠证申报办理程序等印制成宣传材料,通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发放给每一位失业下岗职工;定期上街设立劳动法规咨询服务台,现场解答失业下岗职工提出的问题;还通过宣传栏、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使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转变择业观念,安心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之路。
三是抓社区平台建设,促进统筹城乡就业服务社会化。
三、抓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开展。
一是建立了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和再就业情况数据库,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享受扶持政策的情况。
二是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劳务输出工作已完成38人,不仅下岗失业人员得到了帮助,而且各类待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也得到了就业帮助。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明年各项任目标的完成。
(一)加强培训工作的基础建设,完善培训工作中急需的培训设施,落实培训基地建设。
在保证基本培训内容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培训基地,加大培训力度:
一是把创业培训作为下半年培训工作新的突破口,认真学习借鉴其他社区的经验,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把再就业培训工作抓好、抓出成效。
二是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针对本社区劳务输出的实际,将增加培训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输出人员的素质。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社会氛围。
要大力宣传出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
(三)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扶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加强与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协调配合,把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
(四)进一步开发社区就业岗位。
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要运用优惠扶持政策,大力推动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就业,推进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
市劳保局XX年至今劳动力资源开发科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一)XX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077人,其中,向广东方向转移15980人,区内转移6926 人,其他省区转移就业 2171人,完成了年度 250.7 %的工作任务。失业率控制为 3.2 %;劳务输出 21115 人,其中向广东方向转移 15980人,区内转移 5412 人,其他省区转移就业2171人,完成了年度211。2 %的工作任务。
(二)XX年年全年城镇失业率为3.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为16278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63%,比去年增加了155人,区内跨县转移就业新增人数4864人,比去增加1803人,向广东劳务输出新增人数为10521人,向其他省区转移就业新增人数为893人。
(三)2009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28346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315%、市目标任务141.7%;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19人,完成全年区市目标任务156.6%;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24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224.9%、市目标任务202.4%;城镇失业率为3.1%,低于目标任务1.1%;免费就业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25020人,完成全年市目标任务100.1%;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1078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239.6%、市目标任务215.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6281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203.5%、市目标任务198.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为25612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256.12%、市目标任务170.75%。
(四)2009年1-8月我市城镇新增就业23203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165.7%、市目标任务116%;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43人,完成全年区市目标任务94.6%;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01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118.3%、市目标任务108.4.4%;城镇失业率为3.3%,低于目标任务0.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为17491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145.76%、市目标任务116.61%;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培训6832人,完成全年市目标任务68.3%;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培训1487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74.7%、市目标任务78.3%;创业培训1289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286.4%、市目标任务64.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7758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284.3%、市目标任务82.5%。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与县区就业服务机构和全市责任单位的沟通联系,我科室在做好城乡劳动力资源统计,建立相关台账的同时,重点完成做好局、中心交给多达30多份的培训就业工作统计报表。根据我市就业形势多方深入调查了解就业动态,进一步科学地分析统计了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进度情况,及时为政府提供准确就业依据。同时按照今年劳动保障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积极对县区就业服务机构和全市责任单位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指导,促进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增大,今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免费就业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免费职业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工作成绩突破历来的最高水平。
(二)XX年以来我科室认真负责做好春运期间民工有序流动、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等2009年公共就业专项活动工作,具体落实专人负责,精心组织活动实施、统筹安排开展活动,按时完成活动统计汇总及总结材料的上报工作
一、抓好“七个环节”,保证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一)科学制定标准。一是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达到较高比例,登记失业人员和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90%以上实现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做到有效援助,“零就业家庭”现象基本消除。二是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做到全面落实,就业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的环境宽松,社区内劳动力资源保证充分开发和作用。三是社区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登记失业人员要开展有实际效果的就业帮扶工作,符合条件的要及时纳入“低保”户并落实“低保”待遇,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有保障。四是创建充分就业的社区要建立健全综合目标和责任体系,实施动态管理。
(二)加强组织领导。在区就业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选好的试点社区成立“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小组,由社区主任任组长,社区劳动保障协助员任副组长,社区其他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工作机构,确保这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消除“零就业家庭”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做好宣传动员。各试点社区结合各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宣传政策措施,确保宣传工作落实到位,宝善街社区制作了《就业联系卡》,卡片上公开了求职热线,公开就业服务承诺,卡片虽小,但它温暖着每一位求职者的心。光明街社区、铁道东社区制作的《致社区居民的一封公开信》,建国北路社区制作了《倡议书》,陵园路社区、工人村北社区、建国路社区的《再就业援助活动宣传单》也都以逐门逐户发放到居民手中,同时把新一轮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宣传到户,在社区内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条幅,建立了再就业政策宣传栏,定期召开下岗失业人员座谈会,就业再就业政策培训会等方式,把开展充分就业社区的活动宣传到位,把国家的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
(四)深入组织实施。一是结合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摸清辖区登记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底数及就业困难对象底数,未实现就业人员分技能、特长、就业意愿进行详细分类,并及时提供岗位信息,提高成功率,并做到工作月月有计划,月月有总结,月月有落实,每月定期向街道办事处和我局《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进度表》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重点帮扶对象情况表》,制定每月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重点,确立重点帮扶对象,以社区书记、主任到社区协助员人人都有帮扶任务。二是由我局统一制作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城镇劳动力就业状况一览图》,将社区就业再就业完成情况图表上墙,对每阶段再就业帮扶对象,分别以红、蓝、绿颜色箭头来标识急需就业、有就业愿望和实现再就业人员,调动各方面力量都来关心就业再就业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五)提高就业服务。首先公开了社区的求职热线,并向辖区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人员公开承诺,只要身体健康,有就业意愿,工作不挑不捡,保证48小时内上岗,同时每个试点社区每月定期开展就业再就业招聘洽谈会,为了使招聘会达到较好的效果,给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建立起市—区—办事处—社区四极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并根据岗位信息按行业种类进行分类,方便求职者查阅。为了让更多的求职者参加招聘会,各社区还利用节假日时间召开现场招聘会。全年通过社区共开展就业再就业招聘洽谈会21场,现场咨询的人数达60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的500多人,走向再就业岗位的200多人。社区劳动保障协助员还通过电话和入户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宣传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使辖区内更多的劳动者享受了国家扶持政策,转变了一部分人员的就业观念,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就业积极性。
(六)保证办公经费。由于目前各项职能都逐步延伸到社区,但社区的办公经费却非常有限,为了确保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每年给一个社区拨付500元办公经费,同时,针对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单独一个社区又拨付4000元办公经费,用于基本办公用品耗材和电话费,提高了就业服务效率,提升了就业服务质量。
(七)严格考核机制。为了有效扎实推进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社区除定期向街道办事处领导和我局汇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工作外,每月定期走访试点社区,现场指导工作,协调处理各项事宜。在年终考核过程中,采取听、查、验、访和综合评价的办法对社区进行考核。听,即听取创建活动的全面汇报;查,即查阅相关资料,如基础台账、数据库,工作记录及培训登记,推荐就业和落实政策有关手续;验,即实地查验,一站式服务,信息联网,政策宣传形式及安置基地,社区服务网点和驻社区单位安置情况:访,即采取入户或打电话抽查的办法,从就业登记台账或就业数据库中随机抽取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了解其就业状况和政策落实情况,反映社区就业的真实性,最后综合评价,采取逐项打分的办法评价社区的创建工作,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估打分。
二、坚持“四个渠道”,开发社区岗位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核心是多渠道挖掘社区就业岗位,有针对性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在社区内实现稳定性就业,消除零就业家庭,从而推动争创充分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深入挖掘社区潜力,创办再就业基地。花园街劳动保障事务站针对辖区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技术单一,在拓宽灵活就业渠道上做文章。年初,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首先在建设里社区开展了手工编织项目,随后在办事处八个社区进行了推广,先后创办了再就业培训基地,展品室,共培训400余人,由于这个项目具有免费培训、免费担保、提供原料、分散加工、集中销售的特点,对于加工者没有任何风险,且能获得较高收益,极大的调动了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目前已有160余人通过此形式实现了再就业,其中下岗失业人员123名,残疾人20多人,产品种类涉及20余个品种,1800多件,与市区及周边十几家旅游景点建立了供销关系。社区居民说小钩针为我们找到了就业路,为我们钩出再就业一片蓝天。工北社区的蛋雕,成为社区特色经济,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开拓了又一条新路子;铁东社区创建刺绣坊工作室,增加了就业岗位,搞活了社区经济,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工东社区创办了“葫芦艺工作室”,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共8名,现工作室重点生产出十二生肖,名人画像,奥运会吉祥物,产品运销北京,四川等地。这些典型事例不仅帮助了一批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而且也给社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共赢的发展模式,提升了社区的就业服务质量。
(二)与驻街单位建立协作互信关系,开发后勤保障服务岗位,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胜利路街道办事处辖区二五一医院是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许多外地患者慕名前来就医,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逐渐趋于老龄化,需要陪床看护病人的家庭越来越多。为此我们积极与二五一医院护理部联系,双方达成共识,由社区提供下岗失业人员,由二五一医院护理部专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培训合格后,分组到二五一医院,从事陪护工作。双方建立了长期的互信互助关系,成立了“天使陪护中心”,为就业难的大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目前,已为医院输送合格陪护人员共计300多人次,天使陪护开展近两年来,未发生一次陪护事故,如今天使陪护工作已经扩展到周边的第一附属医疗,第三附属医院,众多的陪护人员用爱心、诚心、耐心和勇气填补了下岗失业人员搞陪护工作的空白。20*年7月份“天使陪护中心”荣获国家民政厅颁发的“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奖”,作为社区建设的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同时,各劳动保障事务站积极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与辖区单位签订《再就业援助协议书》,一旦空岗,优先安置本辖区的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对象,极大的解决了就业困难对象就业难的问题。
(三)建立再就业援助制度,对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实施就业援助。一是开展三个“一帮一”帮扶活动,即桥东区正科级以上干部以“一帮一”结对的方式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以“一帮一”结对的方式帮助结对对象实现再就业;社区劳动保障协助员以“一帮一”结对的方式帮助结对方式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二是充分发挥社区“4050”人员职业指导室作用,全面体现“一帮一”、“面对面”的作用。对有就业意愿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同时做好转变择业观念工作,对有创业项目但无资金人员帮助其申领小额担保贷款,帮助其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