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课标教案

新课标教案

时间:2023-05-29 18:18: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课标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课标教案

第1篇

一、新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人体差异;

4、采用活动途经,倡导体验参与;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二、英语课程的任务:

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

4、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新课标的教学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奠定基础;

5、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7、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8、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9、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率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

2、语言技能:听、说、读、写。

3、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4、情感态度: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

5、学习策略: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

一个目标:学生发展。

一条主线: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即:115-54454

五、话题复习的内容。

按照新课程标准,中学英语共有24个话题:

分别是:

1、个人情况

2、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

3、周围的环境

4、日常活动

5、学校生活

6、兴趣与爱好

7、个人情感

8、人际关系

9、计划与愿望

10、节假日活动

11、购物

12、饮食

13、健康

14、天气

15、文娱与体育

16、旅游与交通

17、语言学习

18、自然

19、世界与环境

20、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

21、热点话题

22、历史与地理

23、社会

24、文学与艺术

六、话题复习的具体模式。

1、新目标英语教材的特点与复习。

新目标Goforit与原人教版的教材在初三复习上有所不同,原人教版教材初三复习以语法为主线(纲)对八种时态展开进行归类复习,然后将课本过一遍,中间专题复习,后进行模拟考试,这就是旧的复习方法。但是,现在是新版的Goforit教材,如果还是这样复习,肯定是行不通的。如果还是按旧方法复习,语法只考到一分,复习就会全盘失败。新版Goforit教材应该用话题、功能、结构、任务来进行复习。运用这种复习式才能高效、成功。

具体是:

话题__带出词汇复习

功能__引导语法复习

结构__句型归类复习

任务__综合训练复习

2、原则上,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例如:利用话题__进行词汇复习,每堂课至少要落实到100个单词左右。要进行滚动式记忆。如schoollife这个话题,要从进校门开始,从学校的建筑、组织、人事、学科、活动、课程、学生活动等等进行归类复习。要从学生生活、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开始,老师要做有心人。方法可以是:归类、说出来、叫学生组织归类,组织单词竞赛等。

3、第二块是以功能__带出语法。如名词,什么叫名词?基本的概念要清,怎样分类?分几类?单数怎样?复数怎样?怎样变化?方法和规律是什么?等老师可以从旁边指导。

4、第三块是结构__句型归类复习。要适当地进行句型的联系和拓展。如Therebe句型,联系havehas如:howmanyhowmuch拓展到howoften,howsoon等。最好要有中考的链接,链接到具体的某一考题进行训练。

5、第四块是任务__综合复习。实际上是产出。中考题型时刻都要联系,每堂课每个综合任务至少要有两大考题进行训练。读写综合三大块,最好要求学生堂上完成。要控制时间,如:阅读信息2分钟,完成信息3分钟,写作15分钟。要进行中考模仿训练,在时间上、难度上相同,老师看表即可。当然要事先准备好材料给学生。

七、话题复习的操作安排。

上堂课45分钟乍样进行分配?

第一个五分钟:日常用语、口语表达。口语三个题型,每堂课要搞一个题型。

如朗读,2-3个人站着朗读,2-3分钟回每件事问题。

第二个五分钟:话题__词汇复习。速度要快,每堂课练100个单词。

第三个7-8分钟:介定语法,如什么叫名词?如家庭__一伙人住在一起,有血缘关系的、有法律关系的等,又分为理想家庭、丁克家庭、单一家庭等。

第2篇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分析:

通过让学生把一定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的活动过程,巩固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体验数位、数值的思想。此外,在活动中还渗透了一些统计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活动综合性强,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

活动内容分为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一位数和两位数,并能把摆出的数记录下来。第二个层次是用3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并要求学生有所发现。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用4个、5个乃至更多的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直接说出用9个圆片能摆出的数及其个数。10个呢?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数位表上摆1、2、3个圆片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数位和数值的概念,会用圆片在数位表中摆数、读数,会记录用圆片摆出的不同数。

2.通过在数位表上摆4个圆片的活动,感悟圆片的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其他规律。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感受到数学有趣,愿意学习数学。

重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感悟数位、数值思想。

难点:在活动中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准备

教师:数位表、磁力扣、记录单、多媒体课件。

学生: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用圆片和数位表,上一节有意思的数学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在操作中感受数位、数值的思想。

(1)用1个圆片表示数,初步感受数位、数值的思想。

教师:小朋友们用1个圆片在数位表上摆一摆,表示一个数,这个数是多少?和同桌说一说。

(2)还用这个圆片,你们还能表示别的数吗?表示出来的数是几?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刚才用1个圆片表示了1和10这两个数,这1个小圆片怎么能表示两个不同的数呢?看来,把1个圆片摆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现在我们把表示出来的数记录下来。(师填写记录单)

(3)用2个圆片表示数,进一步感受数位、数值的思想。

教师:现在老师手里有2个圆片,我用这2个圆片摆一摆,表示一个数“2”。

教师:请你们帮圆片搬搬家,得到一个比2大的数。得到的是多少?教师随学生回答呈现摆圆片表示的数“11”。

教师:刚才是2,怎么这么一挪就得到比2大的数了?要想得到一个比11大的数,你们有什么办法吗?教师随学生回答在十位上摆2个圆片,表示出数“20”。

小结:看来这个圆片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圆片在数位表

上挪来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3个数,我们把它们记录下来(师填写记录单)。

(4)用3个圆片表示数,建立具体与抽象间的关系。

教师:现在我们用3个圆片摆一摆,想一想用这3个圆片,怎么表示出一个最大的数。如果用这3个圆片表示一个最小的数,你们想怎么摆?

(5)交流后总结:我们可以把这些圆片全部放在十位上,然后再把圆片一个一个地从十位上挪到个位上,表示的数越来越小。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把圆片全部放在个位上,然后再把圆片一个一个地从个位上挪到十位上,表示的数越来越大。记录下摆的结果。

2.在操作中感受有序思考

(1)用4个圆片表示数,初步感受有序思考。

教师:刚才我们用3个圆片表示了这些不同的数(指着黑板上的记录表),现在请大家用4个圆片摆一摆,表示数。不过,老师要提高要求——用4个圆片表示所有的数,既不能重复也不漏掉,看看谁能找到好办法,然后汇报交流。

教师:仔细观察,他们的摆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用5个圆片只想不摆,进一步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师:刚才我们用摆4个圆片的方法表示出了5个不同的数,用5个圆片可以表示出几个不同的数呢?你们是怎么想的?

教师:大家一起回忆我们是怎么不重复不遗漏地表示出数的。(学生随教师的引导回忆用圆片表示出数的过程。)

按照这个过程说出摆5个圆片表示出的不同的数,你想到的第一个数是多少?

小结:5也行,50也行。如果我们先从5开始,下一个数应该是几?……

(3)让学生根据上面所掌握的规律写出6、7、8、9个圆片分别能摆出的所有数。发现摆出的数比圆片的个数多一。

(4)根据上面的规律判断10个圆片能摆出几个数呢?是否是11个呢?让学生试着写一写,再用圆片摆一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地摆一摆发现10个圆片只能摆9个数。)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老师给大家一些数(出示8、17、26、35、44、53、62、71、80),你们知道它们是通过摆几个圆片表示出来的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9、18、27、36、45、54、、72、81、90):方框里的数是多少,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3.现在老师给你一个数(出示16),你们知道它是摆几个圆片表示出来的吗?请你们把摆这几个圆片表示出的所有的数说出来。

4.师出示百数表,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它的排列规律。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虽然只用了几个圆片和一个数位表,但却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探索。在这节课中,有好多同学也都表现得很好,他们认真思考,还积极发言。

板书设计

用圆片摆一摆,想一想

第3篇

【关键词】打造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备课 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5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努力,才能够达到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和思考,来谈几点建议。

一、有效的备课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的课显得很随意,没有钻研新课标的要求,一节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也不顾及学生的接受情况等等,这和教师不认真备课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的有效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备课呢?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备好教材和备好教案是很重要的,也积累了很多好的方法这里就不赘述了,这里着重强调新课标下所强调的两点,那就是如何备好课标和备好学生。一是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教材和参考书是教师备课前必须读的“三本书”。教师备课时,往往只读教材、参考书,照本宣科,忽视了课程标准的指导性作用,这样的备课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远,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钻研深、钻研透。备课,先从读课程标准开始。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圭臬”、是源头、是方向,也是方法。读课程标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样,事半功倍。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他把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抄下来,贴在教案本的首页,每次备课时都要翻看。由此可见,备好课标是备好课的基础之步。

二是备好学生。在传统的语文备课中,教案就是师案,是教师如何教课文的方案。这种教案往往是从教师的教学需求出发来进行设计的,教师在写教案时考虑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学生的学要服从于教师的教,它是只为教师准备的,是只为教师服务的。它从教案上第一个字的出现起就已把教师的教作为主动的活动,把学生的学作为被动的活动来对待。在这种教案指导下的语文课堂,学生要做的最要紧的事就是如何去适应教师的教案;教师最渴望的是学生与自己的教案亲密配合,最害怕发生的则是学生的学偏离自己教的方向。一旦教学效果不理想,那教师埋怨的往往是学生没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怪学生没有与自己备的教案好好配合。这样的课堂,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备课没有充分备学生。

二、有效的提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的提问显得很随意,课堂上的很多提问都是可以可无的,这当然难以达到新课标倡导的高效课堂的目标。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一项随语文教学活动发生就存在的教学技能艺术,这一领域的研究对语文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如何提问,才算是有效的提问呢?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真实、巧妙、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可以说有效教学提问是教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控制手段。 有效提问指向的阅读空间要大――激发自主阅读,注重整体把握。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这篇课文分别写了小蝌蚪“询问鲤鱼―――错找乌龟―――找对青蛙”的情节,三段内容写法大致相同,三位教师抓住语文对话,设计了下面三种不同的问题:教师A: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问了什么?怎么问?鲤鱼又是怎么说的,说了什么?(第二、三次对话问题相仿,略)。教师B: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小蝌蚪,当你见到鲤鱼妈妈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教师C:仔细阅读三次对话,思考:小蝌蚪见到鲤鱼、乌龟、青蛙时它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蝌蚪? 第一种问题的设计共有4个小问题。前两个问题指向的阅读范围都在第2句中,后两个问题指向的阅读范围都在第3句中。我们暂且不论这些问题的思考价值,就引向的阅读空间来说也实在很小,答案一目了然,学生无须深入阅读。第二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是第二段内容,学生通过整段阅读可以感悟到小蝌蚪见到鲤鱼妈妈时,那份油然而生的思念妈妈的情感,感悟到小蝌蚪“迎上去”时的主动、有礼貌,或者有更多的感受。第三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就更大了,它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全文,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理解,才能得出结论。 由此我们想到,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否则,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给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提问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有效提问指向的答案空间要大――关注多元反应,鼓励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体阅读中的理解、感悟、形象必然会有不同,因此阅读中的答案空间也应该是大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一旦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就会出现更新更好的答案。总之,教师的提问有较大的包容空间,学生的思绪才会放射出个性的耀眼光彩。

三、有效的情景

传统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权威,并不是很注重强调营造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新课标强调,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备课能力;有效教学;备教材;备教案;备学情;集体备课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尤其是自己连续带了六年高三毕业班,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几乎一成不变,那么如何在一成不变中找寻教学的生命和活力呢?教师的备课能力直接影响着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提高高中历史教师的备课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师备课能力与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关系: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师备课中常见的问题(备课现状)

1.备教材

在实际备课中教师对教材内容关注度较高,对教材知识点的关注全面,但是对教材体系、单元体系、课节体系和课程标准的关注度不高。

2.备教案

在实际备课中有的教师过度关注教案,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写教案上,忽视精彩的课堂还有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亲和力、教师的教态等;而有的教师则相反,在上课之前没有教案,甚至没有简案,或是用网上直接下载的课件不加以修改,没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生成自己的教案;还有的教师出现上课课堂内容与教案不一致的情况。

3.备学情

有的学校在班级设置方面分为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备学生,上课不了解学情,不了解班与班之间学情的差别,不同层次的班级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同样的教案,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极差。

二、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措施方法)

1.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学习新课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克服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学习新课标,领悟新课标的精神,执行课程标准,做新课标的领悟者、执行者、组织者、开发者、研究者。

2.科学合理备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共75个独立课程,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

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历史选修课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六个模块。通过教师对教材的整合,使历史专题更突出,更好地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横向反映人类文明的发展步伐,纵向体现历史的发展脉络。要想通过科学有效备教材,促进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就必须在教材内容上下功夫,精心取舍、构建体系。

3.充分发挥学校集体备课的优势

我们学校高中历史备课组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做到分工到位,不流于形式。首先,备课组成员要做到个体精心备课、备教材、备教案、备学情,做到对教材,教案和学情的充分了解。其次,召开备课组成员研讨会,成员发表自己对所备课课题的教材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再次,要对上课所用课件进行组内展示,剔除不必要的环节。

对于同一节课我们学校和我们所在的协作区近几年实行同课异构的备课方法,我们先个体备课,个体上课。个体在组内、学校内上达标课、观摩课、骨干课,对于同课异构的课要求比较严格,老师在上完课后,组内成员集体讨论,对上课老师的同一节课进行比较,从课程的导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堂小结、课堂练习、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组内听课老师要指出老师课程设计上的问题,老师对自己的课在组内讨论后要写出课后反思。

4.注重备教学设计,做到精益求精

首先,重视课堂导入。由于精彩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备课时要高度重视课堂导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本书共75节课,争取每节课都有精彩的导入,在选择导入素材时,我们搜集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生活的视频、图片、漫画等资料,放在课件首页,或者给学生展示实物资料。

其次,创设问题情景。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拉进历史情景中来,让他们穿越时空,走进当时的历史,让学生亲身感悟历史。

再次,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我们组有几个老师参加了郑州市优质课比赛,尽管有几个老师取得了郑州市一等奖的荣誉,但是在课件制作方面仍有瑕疵。比如字体、图片的设计导致画面不美观,资料的可靠性需要考证,对此在设计教学课件时,我们备课组成员进行分工,一个成员负责提供课程教学设计,一个成员负责网上搜集优质课件,一个成员负责课件的修改并核对课件上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最后把修改后的课件交给备课组长审核,组长审核后再发给大家,让各个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再进行微调。由于备课组的努力,我们学校每个老师基本上把高中三本必修的75节课,全部做到了课件的精心制作。

第5篇

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新课程语文也全面铺开。怎样解决新课标语文“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成为一线教师最大的困惑。

毋庸讳言,在当前的新课标教学中普通存在着一种“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对着新课标,苦想怎么教?捧着新教材,教法从何来?喊着新理念,讲着老教案。

为了化解“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我们采取了以下具体做法:

一、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大大压缩了必修课的课时,新教材却没有减少内容含量。内容多,要求高,课时不够的矛盾非常突出。课时量与教材容量相比犹如“杯水车薪”。赶进度、开快车,使得知识不易掌握,基础难以巩固。在实践上,模块教材的深广度难以把握,讲少了造成教材很难顺利完成,讲多了又难给学生思考探究的余地,教学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这些问题成了制约新课程教学的瓶颈,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解决教师普遍反映的课时不足的矛盾,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

二、改进教学方法,有效节约时间

教学时间不够用,教学内容完不成,这是许多语文教师日夜焦虑的棘手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法。

第一,精讲片段,以点带面。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是靠教师讲解一两篇文章就能一蹴而就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贪大求全,急于求成,而应总揽全局,精选片段,进行重点教学。

第二,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做到:学生已经懂得的知识,坚决不讲;学生通过读书自己就能领会的知识,坚决不讲。教师应教给方法,让学生在多读、多思、多练中掌握知识。

第三,以练代讲,讲练结合。教师要结合课文重点段落和精彩片段所涉及的知识点,精心设计一些相关的小练习,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完成,不懂的地方再进行指导讲解。这样,力争把重点、难点消化在课内,排除在课外。三、采取“任务驱动”,拓展第二课堂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虽然课内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仅如沧海一粟,更多的工夫应该在课外。我们应延伸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增加课堂教学的厚度,不仅要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开一扇窗,更要为他们打开一道门,使之能够自如地迈进来,走出去,饱览更为美妙的风光,拥抱更为精彩的世界。

那么,怎样才能加强语文课堂的延伸教学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深度。

(2)利用课前说话活动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广度。

(3)创设情境,开设活动,延伸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感官接受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当然,关于延伸课堂教学内容的方法和形式还有很多,但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从学生的接受心理角度出发,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

四、大胆增补删减,重构教材内容

新课标赋予师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选择权,在集体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教材有计划地加以取舍。避免舍本逐末,力争做到“舍中有得”,突出重点,直奔目标。

教材多了、厚了,周课时少了,教材教不完怎么办?分析起来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师在处理教材时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长期以来我们“教教材”教惯了,教学只停留在“教”的层面上,不尝试“用教材教”。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敢结合实际对教材加以取舍。

第6篇

关键字: 初中体育;新课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223-01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与差异性发展的关系,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长期以来,体操、田径、篮球、足球,武术、排球??都是一人包揽,体育教师勉为其难,敷衍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再者,我国农村学校多,办学条件差,场地、器材缺乏,体育师资力量薄弱。因此,要全面完成《大纲》要求,使学生达到应有的技能、技术是很难办到的。

1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的新特点

1.1体现健康第一。

体育新课标反映出来的最大特点是课程理念更新,"健康第一"思想深入人心,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初中体育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已经不再过分追求加大运动量,不再局限于健身,不再偏重于运动技术的传授。一种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促进所有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已经有了初步体现,初中体育教师已经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投放到关注全体学生的健康。

1.2突出学生的主体低位。

初中体育教师对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一点,认识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初中体育教师思考问题时的立足点已经发生了变化,例如在许多初中体育教师的教案中都清楚地分列出了"学生活动"这一栏,表明了中学体育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不再像过去那样,用传统的技术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增加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合作学习的机会也在增加,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 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

1.3课程设计有创新。

初中体育教师们都力求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述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对教学的认识,从教师在"课的设计"使用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与过去有着明显的变化,初中体育老师从学生兴趣需要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出生动活泼的教案,这表明了教师对各种教学活动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最能表现自己独特构思的个性化教案,而这些构思与设计又是与课的教学目标直接联系的,这也说明了初中体育教师已经走出了传统教学一些陈旧观念的束缚。

2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体育课堂教学不重视。

当今学校教学虽在向素质教育转轨,虽已经实行新课标,但很大程度上仍是以原有的应试教育为主,很多学校只追求升学率,为了其他学科或者活动有更多的时间,就随意占用体育教学时间,缩短体育课时,更有甚者,将体育课用作劳动、开会等,体育课的实践时间被剥夺,体育课长期处于如此被轻视的地位。

2.2体育方面投入资金不足,场地器材严重缺乏当前,很多学校体育课面临的问题,就是场地不足,资金短缺。体育教学所需的器材以及场地每年都要进行维修,学校对这块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还有一些学校购买了体育器材,但是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缺乏专门的保管人员,也造成了学校在体育器材上的匮乏。

2.3学生个体差异性未被重视。

在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中,初中体育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虽然都是依据基本理念来精心设计授课内容,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刀切的想象依旧存在,统一讲授授课内容,让学生统一接受课堂知识,体育教师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于未进行选项教学的学校来讲,在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调动。

3提高初中教学效果的策略

3.1认清体育课的角色。

体育课不被看重是正常的,几十门课业总得有个轻重排序,但体育课若遭受歧视,那就属于社会的一大时弊。体育课虽是小三门之一门,但它在现代教育过程中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贬低它、扭曲它、挤占它甚至打压它的种种言行,当然都该受到严肃批评。即便排在全校课程系列的末尾,也并不丢脸,把握不住自己的立身之本,才是最可羞愧也最为无救的败北。

3.2转变体育老师的思想观念。

初中体育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把素质教育贯穿到课堂中去。体育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做法,把体育教学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与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中心。同时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切忌"分数第一"的短期行为。另外,体育教学中面对的学生个体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实现健身、健心、适应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体现出健康三维观。

3.3学校要加大体育投入。

学校方面要更新办学指导思想,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学校的指导思想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改变以往只顾追求升学率的片面做法。同时,要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购买必备的体育教学器材,并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所购置的器材进行管理。学校、社会和家庭要互相沟通,相互配合,加深对体育教学的认识,确保实现预期的。

参考文献

[1] 吕忠荣.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面临的困惑与对策[J]. 基础教育研究,2011(2)

[2]高松山,林森.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分析[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 (2)

第7篇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变革教学设计内容,坚持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构建开放课堂

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如果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更要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

二.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改变统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是强调自主学习阶段,授之以渔,解决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此阶段总的原则是大胆地想,大胆地说,还给学生心灵的自由。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心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的独特体会。其次是合作探究阶段,设置任务,学会交流合作。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学会交流合作。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倾听、评价、质疑、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坚持面向所有学生,尊重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设计要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分类要求。设计教案时,注意要求和难易度的各不相同,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有选择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尤其慎重地评价差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动老师的信任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动的欲望和可能使学生感到我也要参加,我也能完成,增强了自信心,让他们各尽其材,各得其所。

四.坚持学以致用,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要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应用,服务于个性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材在新课标下的价值功能,体会语文教材的举例作用,需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灵活选择和运用语文教材,把听说读写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为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课外自读,为学生补充报刊杂志上的时文、美文;改变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活泼、开发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革新教法,重启发,多讨论少讲授,多对话少问答,重过程积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同时还要加强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注意课内外的联系,多动口,多动手,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扩展学生的认知参与中独立发现。除此之外,也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关注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坚持教学反思

第8篇

现将一学期来的成与败总结如下,以备今后继承发扬和摒弃吸取教训。

一、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1、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工作。

面对新的学生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激起我的挑战欲望,决心立志要在新的老师角色中争取教学教研方面有所成就。于是我每天都认真阅读、挖掘、活用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研读新课标,明白这节课的新要求,思考如何将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认真书写教案,利用网络资源,参考别人的教学教法教学设计,根据我班同学的具体情况制定课时计划。每一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使学生易懂易掌握,我还根据教材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进行阶段总结,即每章一总结,期中、期末一总结,学完代数、几何、统计知识又一总结。

2、把好上课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质量。

新课标的数学课通常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使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所以在课堂上我想方设法创设能吸引学生注意的情境。在这一学期,我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一上课就感兴趣,每节课都有新鲜感。

有老师说过“新课标老师轻松多了”。我原来不同意他的看法,后来我终于明白了,课外要花多些时间精力,而课堂上老师一定要“轻松”,不能太忙。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课堂上常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讨论、思考、表达。由于学生乐学,兴致高昂,通常学生获得的知识都超过教材和我备课的范围。

3、虚心请教同组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由于没有新课标教学经验,所以我的教学进度总是落在其他老师之后。我虚心向他们请教每节课的好做法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结合他们的意见和自己的思考结果,总结出每课教学的经验和巧妙的方法。

4、做好“培优、辅中、稳差”工作。

根据我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潜力,我把他们分成三类:优生13人,中层生共5人,待进生4人。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半个小时的时间分别辅导待进生,有问题要问的学生自由来办公室问,或让作业不过关的同学有老师指点。除了老师辅导外,我还要求学生成立“数学学习互助小组"。

5、制定数学课堂常规,促成良好学风。

二、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1、新课标学习与钻研还要加强;

2、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效果方面还要考虑;

第9篇

一、制订工作计划

九年级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这两门学课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因此,我们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强调了它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重视这两门课程。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真制订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有序地开展工作。

二、加强教学管理,贯彻新课标,提高课堂效率

1、定期地进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学习两个常规和《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新课标,坚持集体备课(即备教材又备学生……),认真写好教案,教案能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板书设计、课堂练习、作业安排等内容。

2、备课组教师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学以新课标为依据,并紧扣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相关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上课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能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谈话式教学、直观教学等等)。

5、教学过程中关注学困生,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6、对学生作业尽量做到全批全改,并且还要复改,并对不同的作业情况作出不同的批语,及时反馈,使师生都能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体现了老师批改作业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7、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学习他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积累的收获与成绩1、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本备课组的公开课,取得较好成绩,受到本组同事好评。

3、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此外,学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存在问题

本备课组教师在以上七个方面都做得很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教科研方面比较薄弱,学生探究活动方面也显示出明显的不足。本学期组织学生参加了一次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实践小论文的比赛。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是本学科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本学期本来计划安排一次学生历史知识的竞赛,因考虑到社政教研组活动一学年的整体安排,再加上本学期时间比较短。这些问题我们在下学期工作中将更加重视。

一学期以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都是落实《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新的教学目标,我们将总结过去,找出差距,采取措施,更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争取更优异的成绩,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环节前、中、后

一、课前:

1.增强新课改的意识,课前设计要体现课标精神

当前,大多数教师积极实施新课标,进行新课改,热情高涨,而且做的也很好。但有些教师动作慢些,从所授课情况,从所写的教案情况,可以窥见一斑。教案没有创新,教案设计还是老一套。备课时还按“导入—讲授—巩固—小结—作业”的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讲,学生听。与其说这是教学技巧、方法的落后,不如说是教育观念的落后。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改革备课方法先改革备课思想,更新观念。八、九年级化学课本相对七年级是老教材,老教材也要用新教法教。化学教师也要增强新课改的意识,要有新课改的具体行动,从自身作起研究课程究竟如何改。把课标的理念容在教学设计之中,从目标设计、内容优化及教学组织活动等各方面体现课标精神,新课程才会得以实施。否则,教师学习课标是一回事,备课又是一回事,教学还是老路子。况且,教案的书写并不是将教学内容课本知识按步骤罗列下来,课本知识写在书上,写得既细致又全面,况且作为教师必须掌握已溶在脑海的内容,不用写出来。教案是教学方案,是教学程序,写的是教师、学生该干什么、怎么干的活动内容。所以增强新课改的意识,备课时想着新课标,才能让新课改的精神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2.改变备课方式,加强集体备课。

现在教师备课大多数自己的课自己备,把自己关在教研室里一人一本教材一本教参,自己讲的自己知道,可谓“关门教书”“闭门批改”。备课、上课主要凭自己的经验,备课内容、形式、方法没有多大的改进。新课程下备课就是教研,备课本身就是一种教研活动,从备课起就应该改革。教师的合作备课特别重要,靠集体的智慧可以大大提高备课质量。八、九年级的化学科的备课组成员如果集体备课,集中说说议议,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学理念,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一起分析哪是重点、难点,分析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评议出教案框架,定出大体的方案。每位教师再对照课标,研究学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发挥创造性,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本班学生情况,再进行补充修改,写出每节的个性化的以学定教的教案。写教案的过程恰是对课堂教学筹划的过程、整理教学思路的过程。集体备课就是把“个人自备”、“集体交流”、“个人整理”等几项工作结合起来。如果老师们再互相听课、评课,进行教研活动,以老带新,骨干教师跟踪指导新教师,取长补短,就可以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3.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以学定教”,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从学的角度设计课堂内容

集体备课,集体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什么呢?我认为还是从怎样让学生学会和会学,怎样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怎样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面设计教学情节。

(1)把教师让学生“专心听讲”的内容设计成学生“多动多讲多问”的有意义的问题。也就是把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操作、例题等基本知识中的句号变成问号,改编成学生探究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旧的课堂状态。用有思维容量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把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用问题解决重点、难点。

(2)尽可能地多设计些实验,以实验引导,克服说教。“一切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夸美纽斯),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探究活动。学生对做化学实验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可以从学生反馈的小问卷得到证实,学生们愿意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更喜欢自己做实验。因此,教师要认识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是任何学习方法都代替不了的首选方法,教师有实验意识,才能带动学生的实验。所以尽可能地多设计些实验:a增加演示实验,挖掘教材中能够做而未做安排的实验。如:在溶液一节补充溶液有颜色的实验,学生能很快地得出溶液不都是无色的结论。氯离子Cl-和硫酸根离子SO42-的鉴别,老师讲十遍用硝酸钡或氯化钡检验,他都记不住,总用硝酸银检验,可是要让学生做一遍实验,眼见为实,他很快就能记住。b尽量地把无危险的教师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演示或与老师并进的学生实验。如:酸碱盐这部分知识几乎都是试管实验,大多数可以交给学生做实验。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其他学生细心观察、挑错、指正,比教师演示效果好。c增加一些微型实验。让学生课前准备些学具。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和一节中,可以让学生准备一瓶水、半截饮料瓶(当烧杯用)、食盐或白糖、吸管(当玻璃棒用)等。自己亲自做实验探究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它们间的转化。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通过动口讲解、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动脑分析思考等实践活动解决问题,获取了知识,体会到了学习探究的乐趣。启迪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了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我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听老师讲十遍实验,不如学生自己看一遍,学生看十遍实验,又不如他自己做一遍。

(3)教学设计时让化学回归生活,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想着把课堂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等联系起来,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学生才学得有趣,才感觉化学就在身边,化学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这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例如:学习铁生锈,完全可以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铁什么情况下易生锈?从而探究出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想想你家的铁制品怎样防止生锈?学生可以讨论得热火朝天。这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事实上,教师把新知识置于问题的情景中,针对学生的实际经验,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或已有的知识入手,启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讨论、评价,再加上动手实验等,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学生自己学会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这就是注重“知识与技能”;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了知识,懂得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中悟出化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重视了“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参与了获取化学知识的经历,必有内心体验等情感因素参加,提高了学习热情,对自我有积极的肯定,有成长的渴望,学习有动力。也就达到了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价值观的相互统一。

以上是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还要注意的是: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教案写好了,走进课堂之前,还应备思维教案,象放电影似的在脑海中过一遍,在想象课堂上课,做到胸有成竹。

课中:

课堂教学进行之中,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可以体现新课改精神。

1.注意营造民主开放鼓励个性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愉悦为中心教学。心理专家研究表明: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心脑清醒,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反之,压抑的心情使人大脑受抑制,思维混乱,学习效率大减。如果教师上课精神焕发,充满激情,再会煽情,和学生特别亲近,循循善诱,激励鼓舞学生,学生就爱学、乐意学,课堂气氛就活跃,学生就敢想敢说,就有自信心,就有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呆板,教学效果不可能好。

2.尽量做到“三不”:学生自己能说出来的,老师不说;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做的,老师不做。比如:小组讨论后老师代讲;学生实验了,老师说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这都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

3.做到“三允许”:课堂中,不能总是设疑导思,设疑导思,那样只是把教师的导向作用发挥出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疑惑。老师除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问题外,更要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一允许学生有疑就问,大胆质疑,使学生认识到: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二允许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意识到: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三让学生思考时允许邻近的学生之间商量,小声说话,商讨问题说话,课堂不叫乱。

4.适时评价:评价有考核、激励两重含义。既包括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理解、运用的程度,是充分肯定还是纠正学生的不足。又包括激励学生的情感发展,使学生有积极的心理体验。评价不是一味地表扬,即使学生答错了,老师还是好好好,鼓动学生鼓掌,而且,一节课这种掌声不断,这不行。老师对该生积极回答问题的这种精神要激励表扬外,更主要应该评价他哪错了,为什么错,怎么改。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标 生物课程 课堂教学评估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0146-02

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活动一般由备课(教案)、上课和说课三部分所组成,其中上课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从广义上来说,课堂教学活动又是由备课(教案)、上课、说课以及课堂评估等诸种因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且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是由这些因素不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就课堂教学评估而言,它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教学基本功,已日益引起教科研部门和广大教师的重视。因此,本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对中职生物课堂教学评估的一般概念和意义、方式以及评估标准作系统的阐述,以期探索在新课标下适合生物课堂教学的新路子,以利于年轻生物教师的健康成长,促进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课堂教学评估的一般概念和意义

课堂教学评估就是对整个教学活动诸种因素应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给予评估和肯定。它是研究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途径。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来说,也不失为具有导向性的一种途径。对教研部门来说,通过课堂教学评估,可以及时了解教师教学能力和质量,提供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找出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考核,制定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有成效,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评估的方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观察的重点和广度不同,因而在评估的方式上有不同的区别,一般可分为教师的个人评估和同行的群体评估两种方式。教学评估还可分为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评估和某项教学内容的专题评估。

(一)个人评估

个人评估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自己的备课、授课,在课后进行回顾和总结,也称做自我评估或教学反馈。个人评估主要把备课时的教学设计落实情况、教学中的体会和感受及时总结记录下来,作为下阶段备课、上课和课外辅导的重要参考。具体做法是:在教案的备注栏内记下反馈要点,指出哪些方面较好地实现了原定计划,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原因是什么,哪些问题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反馈如何,课后应采取哪些补救措施,下阶段教学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这样,不但能在课后查漏补缺,还能为自己留下一份可贵的教学资料,从而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由于个人评估毕竟是“一家之见”,并受到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教学理论素养等因素的限制,因此个人评估常常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也往往使评估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和准确。

(二)群体评估

群体评估是指由同行之间结合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较全面的评估,又叫全面评估。群体评估多应用于公开课和考核课。群体评估的主要内容有:课前,要研究教师的教案,了解教师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知识技能状况等;在教学过程中,看教师实践教学方案的具体情况,包括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体现怎样,教师素质的表现和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在识记、理解、应用、评估、综合应用不同层次水平的发展怎么样,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课后,要听该老师的说课和自我评议,组织同行评议,以及听取学生反馈意见,等等。

在进行群体评估时,具体步骤是:一般先由讲课人进行说课,说明自己的教学意图。包括教材的评估、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学生的情况评估、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以及应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等。之后,由评课人按照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估标准,逐项展开评估讨论,实事求是,各抒己见,做好记录。最后,由评议主持人进行综合总结。由于同行们有着相似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因此,这种有准备的群体评估活动,往往是同行们的一次有意义的课题研究活动。通过群体评估,一方面可以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找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明确改进教学的措施,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全面了解教师教学实际情况,鉴定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制定教学决策和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三)专题评估

专题评估是指有计划地对课堂教学中某个教学内容的单独观察和评估,又叫立项评估。这种评估方法的特点是参加群体评估的成员,事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订统一的评议计划,进行分工。即除了要遵循本堂课总的教学目标要求外,还应有十分明确的评估标准作参考。

例如,对课堂演示实验作专题评估,可从以下几点考虑:实验前,实验目的和要求是否明确;实验用品是否齐备,摆放在讲台上的位置是否合适、整洁,不至于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实验过程中,仪器的组装和拆卸的顺序是否合理,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现象是否明显,能否让大多数学生观察到;有无对环境造成污染;有无安排学生配合实验操作;有无给学生布置对实验进行观察、讨论和评估的问题,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评估、归纳能力。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可靠、简明;实验装置是否有改进,效果如何。实验后,教师是否扼要归纳出本实验教学要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注意事项。

三、课堂教学活动评估标准

(一)教案指标及评估标准

教学理念:是否体现新的教学观、实验观、学生观和质量观。

教学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是否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是否难度适中,容量适当;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符合教学原理及学生认知规律;是否抓住重点和难点、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教学方法是否选择得当;是否注重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是否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效率 新课程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且知识涉及面广、容量大,尤其是在初中阶段。而现阶段生物学科作为一门非中考科目,很少有学生能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绝大多数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仅限于课堂上的45分钟。那么,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只能从提高课堂效率方面来达到生物新课标的要求。

一、要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改变应试教育中普遍存在“三重三轻”观念:即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认识,轻情感。

1.现在不少老师把“知识点”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认定缺一点就不扎实、不严密,因而不遗余力地向学生灌输,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教育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怎样去研究,又怎样去做人。总之,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水平,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好本领建设祖国”,这句口号中所说的本领,主要是指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

2.教与学,一直被认为是认知领域的活动。这不错,但并不全面,因为教与学的主体是人,而人有情感,重情感。试想如果老师讲课时无精打采,学生就不可能兴致勃勃,学生如果满肚子不高兴,听课就不可能聚精会神,因此,教师除了以渊博的知识解疑释惑,还应该以饱满的情感感染学生,并且善于发现和调整学生情感变化,使其智商与情商统一,达到良好的认知状态。

3.学生减负就意味着给老师加压。老师只有对学生有爱的情感,有爱的行动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课前充分备课,设计合理、高效的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等。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认真研究生物新课标。培养学生能力的高低与教师把握新课标的程度呈正比例关系。认真把握新课标,明确目标,明确标准内容,使其内化成教学目标。在日常备课中力争做到:根据标准分析学生情况;根据标准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标准进行测试与评价。只有学生把学习要求内化成动力,才能转化成能力。

2.吃透教材,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节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案设计得好坏与否关系到整节课能否顺利开展,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能力水平,结合学校已有的实际条件,才能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所需的教具、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

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学过程设计是重点。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除了写自己的教学思路外,还应把在课堂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出预测,并将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考虑进去。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具有可操作性。那种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人现成教案或沿用自己旧教案的方法是极不可取的。

三、课堂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优化结合。比较常用的有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引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法、情境教学法等。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发挥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率,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及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调查结果表明,经常使用直观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学生普遍对生物课感兴趣,测试成绩优良。

例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通过恰当的设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而不是告诉学生结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效。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变学生机械接受知识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把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得以张扬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怀疑意识、批判意识。

课堂中,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也就给了学生消化、吸收、发现、驰骋的广阔天地。在有限的知识探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思考力、理解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保证

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安排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同时,教师设计的练习要有一定的梯度,以便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课堂练习题的提前设计和在课堂上的灵活使用,能当堂检测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教学节奏,并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

[2]季凯宁.谈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生物学教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