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8: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历史名人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一、元宵姑娘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终于团圆。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二、皮影相思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三、破镜重圆
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四、燃灯七盏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名叫蔡君谟,面对千里饿殍却要粉饰太平。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节之夜必须燃灯七盏。有个穷人叫陈列,制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书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消息传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五、双喜临门
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
元宵节有关的经典名人
1.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的人。
2.汉明帝:下令点灯敬佛,百姓挂灯,是赏花灯的创始人。
3.汉武帝: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倡导者。
4.东方朔:成全元宵姑娘,元宵节里最浪漫的人。
5.杨素:破镜终重圆,成人之美的人。
6.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元宵节里最痴情的人。
7.田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人。
8.朱元璋:狂杀一条街,元宵节里最凶残的皇帝。
*区是我市中心城区,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盘活传统的文化资源,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
挖掘历史文化,打响名人牌
以琵琶亭、浪井、××楼人文景观为基础,努力挖掘白居易、黄庭坚、李白、宋江等历史名人效应。一是成立××区文学联合会研究机构。发掘和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定期举办全国性历史名人研讨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创作一批反映××城市精神风貌、风土人情、建设成就和重大历史变革的优秀文艺作品。二是编辑××历史名人系列丛书。依托《琵琶行》为代表的××古诗词,对区内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普查建档和保护规划,组文秘杂烩网织编辑系列丛书。三是建设历史文化影视基地。利用军事文化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如周瑜点将台、都督府,小乔梳妆台等历史故事、开发兴建适宜影视拍摄的景区,把××建设成为影视拍摄基地。
发展商埠文化,打响民俗牌p>围绕商埠文化特色,注重文化含量的提升,扶植、培育演艺娱乐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吧文化、茶文化、网络文化本文来源:文秘站 的优势,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文化效应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一是以现存的通商口岸遗址为依托,规划建设清末民初历史文化街区。恢复建设体现对外通商旧址历史风貌的片区,反映“四大米市”、“三大茶市”商埠市场交易民风民俗。二是以九江港口旅游船为依托,兴建大型演艺游船。浓墨勾画乐在岸上飘,诗在船上呤,茶在杯中品,人在江中行的美丽夜景。将诗文化与茶文化结合起来,包装推出庐山云雾茶精品系列,形成吟诵古诗名篇,细品庐山云雾的古韵境界。三是以反映北宋文化为主线,整合滨江风景带。滨江路两边建筑统一风格,统一色调,以青砖黛瓦、飞檐翘壁凸现××古香古色、春江月夜。加强滨江亮化工程建设,重修、扩建××楼、琵琶亭,以红灯笼、布招牌的古韵特色与××江夜景遥相呼应。四是以“××民间剪纸文化”、“××民间龙狮文化”、“××民间龙舟节”××民间文化品牌为龙头,繁荣民间文化。
培育生态文化,打响山水牌
依据××依山傍水、环湖而建的地理独特性,以及九江××因“众水汇聚的地方”而得名等一系列文化因素,做好山水文章,发展生态经济。一是建立山水文化识别系统。精心设计具有山水文化特色的××文化制品,包括旅游标识、旅游制品主打色调、城区环境布置、形象宣传片等,以统一的××文化识别系统将××完整、立体、动感地展现出来。拍摄和制作宣传××、展示××魅力的宣传片,逐步构建××山水文化识别系统。二是建立生态文化教育基地。以滨江生态园、白水湖公园为依托,加强生态文化景观工程建设,开发兴建生态景区,创建生态优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三是在全区广泛开展“倡导生态文明,共建山水××”活动。创作一批弘扬民族生态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建设一批生态文化示范工程。 开展创建“生态园林机关”、“生态园林居住小区”、“园林式单位”文明评选活动。
繁荣社区文化,打响特色牌
一是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筹建大型社区图书馆、社区体育馆、游泳馆、标准化网球场等一批大型文化体育配套项目,为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奠定基础。结合宣传、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区文化馆、少儿活动中心等文化阵地,重点培育业余、专业、少儿文化团体,进一步繁荣××文艺舞台。二是全面推进“一街一品”特色文化活动。大力兴建社区文化大院,推出“月末大舞台”、“××演出季”等系列文化活动,形成以节庆活动为龙头,以品牌活动为亮点,专群结合、以专促群、全年不断、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活动体系。三是积极申办国家、省、市各类重大节会活动。(
家乡――对于每一个远离家乡的人来说,那里都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我们也一直在提倡每一个人都要热爱自己的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可是我们对家乡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一次我和班上的老师在偶然的谈话中提到自己的家乡在哪里、那里有什么名胜古迹等,忽然突发奇想,想看看孩子们对我们的家乡了解多少。
以下是教育情景片段:
师:你们知道咱们新乡市哪些地方?
幼:(争先恐后地)“公园 ”、“牧野公园”、“平原公园”。
师:还有别的地方吗?
幼:(思索一会儿)“超市”、“胖东来”、“百货大楼”。
师:还有吗?
幼:没有了,没有了。
师:你知道我们新乡市哪些著名小吃?
幼:“肯德基”、“德克士”、“薯片”、“烤鸭”。
师:我们新乡市在哪个省呀?
幼:河南省。
师:你还知道河南省的哪些地方?
幼:安阳(这个孩子是从安阳转来的)、洛阳(这个孩子的姥姥家在洛阳)、郑州(这个孩子刚刚去郑州玩过)。
师:还有吗:
幼:(无人回答)。
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高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孩子每天都处在电视、电脑的层层包围之下,每天生活中接触到的就是动画片、洋快餐、各种的零食、假日去公园游玩等,对于这些耳濡目染的东西,孩子接受的特别快,在脑子里印象也特别深刻,对自己身边的各种事物却往往熟视无睹。今天老师的提问,孩子们只是依照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人喜好进行回答,却没有区分正确与否的能力,才会闹出不少笑话。现如今家长对孩子智力因素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忽视了幼儿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总认为孩子现在还小,没有区分是非的能力,长大了自然而然就具备这些品质了,殊不知,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可以伴随孩子的一生,是要从小培养的,试想,一个不热爱自己家乡的孩子长大后怎么可能无怨无悔的为家乡做出贡献呢?所以,热爱家乡的教育更要从小做起。
教育策略:
1.召开家长会,如实的向家长反映这次谈话活动的内容,家长在倾听时,不时的发出笑声,但笑声过后更多的是反思。大家一致认为确实应该好好的让孩子了解家乡、了解河南。我趁机对家长说:“作为家长,你们知道河南的名胜古迹可能很多,但你们给孩子讲过多少、又让孩子了解有多少?”“你们知道我们河南籍的历史名人有哪些吗?”“我们河南有哪些文化精髓呢?”一系列的问题也难倒了家长。是啊,我们一直认为我们成人对我们的家乡特别熟悉,但想要全面介绍家乡时就会发现,我们对家乡的了解也仅限于已有的经验、与人交谈获得的资料或从电视上得到的信息,这些信息不能说是支离破碎也可以说是只言片语,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我们特别制作调查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河南方方面面的内容,如:河南的各个城市(包括各城市的市名、著名建筑、名胜古迹、著名产品等)河南的历史名人、河南的饮食文化、河南的土特产、河南的戏曲名段、河南的民间工艺品等,在家长和孩子共同的收集过程中无形的让孩子受到了教育和熏陶。家长非常配合,纷纷上网查询资料、下载相关图片、寻找孩子游览河南的照片等,充实到孩子的个人成长小档案之中,有的家长还精心的把自己和孩子收集的有关河南的内容做成了大大的海报,我们张贴在教室里让孩子们观看、讨论、加深印象。
2.为配合爱家乡爱河南的教育,专门进行了长达六周的《爱家乡、爱河南》的主题教育活动,每周一个侧重点来进行相关活动,如:第一周的重点是河南的名胜古迹,每个孩子都展示自己搜集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和照片,向大家进行介绍。第二周的重点是河南的历史名人,孩子们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或者印象深刻的名人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既注意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又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使孩子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都在兴趣中学习。
3.组织孩子们到我们新乡市附近的旅游景点参观游览,如:小冀的京华园、辉县的百泉、卫辉的比干庙、凤泉区的潞王陵……这些地方都留下了孩子们的足迹,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我们河南名胜古迹的魅力。
4.请家长带领孩子们亲自去尝一尝我们河南的著名小吃,如:逍遥镇的胡辣汤、开封的灌汤包子、新乡市的红焖羊肉……
导语:成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既有历史名人故事,也有重要的历史事件,还记录着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四则,欢迎阅读。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1:望梅止渴
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这年夏天,曹操带领大军攻打张绣,在行军途中,他们迷失了方向,来到了一个没有水源的荒原。这天十分炎热,树叶被烤得卷了起来,带来的小喝完了,曹操马上想办法,他灵机一动,他说:“这条路我来过,记得就在前面不远处有一大片梅树林子,上面结了许多酸梅,又甜又酸,到了那里就可以吃到梅子解渴了”。听到这句话,将士们纷纷振作起精神来,都急匆匆朝前赶路,后来,将士们没有见到梅树林子,他们在一个有水的地方喝了个够,曹操利用心理作用,鼓动士气战胜困难,终于将队伍带出了荒原。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2:不胫而走
三国时,吴国孙策对有才之士十分妒忌,有一个叫盛孝章的有才之士,和也融是好朋友,孔融怕孙策把他杀了,就写信劝曹操招纳他,信中写道:“如果要有所作为,就先得求贤,而要得到贤人,就要尊重贤人。”他打了个经方:“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识贤者之有足乎?”意思是:珠玉本来是没有脚的,它之所以会落到人们的手中,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何况贤人是有脚可以行走的呢?孔融还在信中强调:“只要尊重贤才,贤才就会跑来。”
这些名人小时候都是刻苦学习,认真读书,长大后有这么好的成就,我要向他们学习。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3: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他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就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4: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名叫匡衡的人。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一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关键词:名人故居;保护利用;青岛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214
0 前 言
名人故居为在近现代历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在某个领域、行业内产生过较大影响,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已故的各界知名人士的住宅建筑。青岛虽建制百年,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和历史名人都与青岛紧密相连,大量历史名人先后在青岛定居,为中国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留下了颇具历史价值的名人故居,成为青岛独有的珍贵文化遗产资源和城市文化名片。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青岛市名人故居意义重大,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促进青岛市名人故居合理利用,本文借鉴国内外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经验,从文化旅游的角度对青岛名人故居合理利用进行研究。
1 青u市名人故居基本概况
青岛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诸多方面典型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演变轨迹。其中,文化名人故居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载体,凝含并昭显着城市的基本文脉。根据《青岛德式建筑》、《青岛城市老建筑》、《老楼故事》、《三普新发现辑录》,青岛市现有名人故居57处,总建筑面积约24000平米,故居居民户数约480户,主要聚集分布于市南区。其中,列入《青岛文化故居》名录(2003年公布)并挂牌名人故居20处、省级文保单位1处、市级文保单位14处、区级文保单位1处、历史优秀建筑13处。目前,已对外开放故居2处,其他仍处于个人居住、军产或单位使用状态中。作为我国近代文化名人故居分布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在青岛历史城区范围内,主要分布在小鱼山、信号山、观象山、观海山、中山路及关一带。
2 青岛市名人故居资源特点
(1)名人身份多样。名人身份包括作家、教育家、科学家、政治家、实业家以及域外人士等,故居名人身份类型多样。
(2)居住年代集中。故居的居住使用年代主要集中于20 世纪20 年代至40 年代,伴随“五四”与国立青岛大学成立时期。
(3)地理分布聚集。空间聚集分布于市南区西部老城区,少量位于市北区,为解放前青岛环境优美居住区域。
(4)建筑风格迥异。多采用欧式建筑风格,尤以德式居多,部分采用了中西合璧建筑风格。
3 名人故居利用原则
(1)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保持故居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故居原真性和完整性,加强周边规划建设控制,建立健全故居保护体系;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创新故居保护利用模式,拓展故居发展空间与发展思路,突出青岛市文化特色,结合旅游、服务、文化产业,积极树立经营理念,增强教育宣传、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休闲服务等功能,释放故居发展活力,实现故居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史物并重。坚持尊重历史、尊重名人,以历史文化名人为核心,以近代历史事件为特色,以故居文化价值为重点,以故居建筑设施为载体,注重故居保护和史料整理相结合,加强名人学术研究与社会宣传,通过名人史料发掘与文献保护,丰富故居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突出青岛市名人故居地域历史特色。
(3)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坚持整体规划观念,加强与文物保护、交通建设、环境保护、风景名胜等专项规划衔接。坚持总体部署、分步实施,根据故居实际分清轻重缓急,按照分类分期实施。前期主要针对一般保护类名人故居,通过多种模式保护利用,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缺失保护类故居前期以修缮保护为主,后期借鉴一般保护类故居措施手段,实现青岛市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的全面发展。
(4)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落实各级职能部门保护责任,依据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完善的故居保护监管机制,加强名人故居管理工作。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扶持、政策优惠,借助社会资源的资金优势与市场优势,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市场有效运作的名人故居保护利用模式。
4 青岛市名人故居利用模式
保持时代性、真实性、原汁原味的视觉效果,丰富故居人文内涵,突出名人故居的原生态生活风貌,增强故居休闲服务及文化产业功能,带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按照故居现状实际与产权置换意向,对故居的开发利用从开发主体、物权转移形式以及后期运营等方面提出以下模式。
4.1 主体模式
(1)政府主导。由政府投入保护资金对故居进行房屋置换,将名人故居所有权收归政府所有,同时设立管理部门并组织工作人员及研究人员,进行故居保护和日常维护,修缮维护经费由政府拨款。政府主导模式注重故居社会效益,可充分发挥故居教育宣传及服务社会作用;同时,依靠管理部门业务技术力量,可深入完善史料研究,合理科学实施故居保护。
西出金城,越黄河之浊浪,沿庄浪河之清流,沐杨柳清风,峰回路转处,田畴纵横,绿树掩映,村舍俨然,鸡犬相闻于驿路之外,三里玫瑰村,五里梨花店,一派世外桃源景象,这便是苦水川了。
此苦水川,就是永登县的苦水川。此川以苦水街为中心,而苦水街之名得之于苦水堡的修筑。
苦水堡,在《永登县志》里是这样记载的:“以驿站为据点,大明洪武十二年(1380)筑造。”这也就是说,苦水堡是以驿站为主题的。驿站是古代供信使、邮差和政府官员来往住宿、休憩、换马的处所。古代的甘肃有“驿站之多者,莫如平番(永登)”之说。据清史记载:清代的永登有八驿,甘新大道有五驿,西宁坦途有三驿。其中,甘新大道的五驿分别是苦水驿、红城驿、武胜驿、岔口驿、镇羌驿——除岔口驿和镇羌驿属天祝外,其余皆在永登境内。如此说来,苦水堡,或者说苦水街的堡驿,是明清时期永登交通网络站点的一个缩影。据《苦水堡地方史书》记载,苦水堡,驿丞一人,驿夫15~54人不等,主要负责管理驿站和接待来客,备有驿马和牛,供过往信使和其他投宿人员使用,驿站还有检查“驿券”和登记工作。
苦水堡不仅以驿站为主要功能,亦有城池的规划,而且,苦水堡的选址与建筑富有灵性和音韵。历史上的苦水堡,呈正方形,坐北朝南,南北訇然开两洞,洞以道行,谓之城门。南北城门以瓮城为模式,复城门均面西,主要用于防御。苦水街堡驿,以一条街纵贯全城堡。这一条街即是街道,又是古丝绸之路,合二为一,两者兼容并包。据说,这条街道是一街十二巷,“前街绸缎布匹,后巷仓房庙宇,上街油盐百货,下街烟酒磨盘,横巷祠堂民宅,竖街粮油诸行”,商号林立,一派繁华。遗憾的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场浩劫中毁于一旦,所剩不多的一点古老建筑也在后来修建民宅的大潮中消失殆尽了。
当年的苦水堡驿站,有这样一副对联:“铁骑飞踏陕甘道,驿站频传捷报声。”木雕而成,好不气派。至清末民初,电报业的兴起与普及让苦水街堡驿站逐渐被废除,之后又被拆毁,这个曾经为苦水街堡城带来光荣与梦想的联络站点,成为特殊时代需要的特殊产物烙印而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从此烟消云散。
在《万里行程记》中,祁韵士是这样描述的:
嘉庆十年,由沙井驿西行七十里,南折至苦水驿,平番第一驿也。地名苦水,而水味实甘,惟色稍浊,原田万顷,灌溉沃饶。
读这样的句子,真想穿越到明清时代的苦水川,在这样的地方游逛一番。
有趣的是,自古就有栽培玫瑰传统的兰州,也是以永登县苦水乡所产质量最优,名冠天下。苦水川的玫瑰不仅姿容娇艳,可植于前庭后院,街旁巷道,衬托以“浓似猩猩初染素,照得深红作浅红”的迷人景色。香气沁人的玫瑰花朵,不可用糖腌,可蜜制,亦可酿酒、作酱,甚至可以入茶或配制各种糖果糕点。
其实,每一座古堡、古城,如果没有了历史名人的参与,没有了故事与传奇,空留一个躯壳,那是没有意义的。而苦水堡,作为西北交通要道上的一处驿站,人脉的气息显得更为浓烈一些。在这里,既有清代著名的奋威将军王进宝与苦水周氏的一段情缘故事,亦有陕、甘总督左宗棠的义学教育故事。
“寻常巷陌,人道左公曾住。”在旧时苦水堡的财神庙北,官道旁曾修建有牌坊一座,苦水人称之为:“左公大牌坊”。所谓牌坊,也就是“牌楼”,一种门洞式的用木或砖搭建成的建筑物。相传,左宗棠在苦水堡东巷的衙门里住过数日。小住期间,左宗棠一边体察民生,一边倡导开办义学。左宗棠见苦水堡内只有一处官学,以富家子弟居多,贫民子弟少之甚少,这位“陕甘分闱拔英才”的陕甘总督,遂召集苦水堡的乡绅地主,商议开办义学。于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苦水堡外北关财神庙路北选址修建义学。这在苦水川的教育史上是浓墨重彩的大手笔。
摄影师易小川偶然被时空机器传送到秦国,开始了惊心动魄的神话之旅。他凭借现代知识从一介草民逐渐成长为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与刘邦、项羽、赵高、虞姬、吕雉等历史名人相遇……
电视剧《神话》由电影版《神话》的导演唐季礼和主演成龙亲自坐阵,分别担任艺术总监和监制,卡司阵容豪华。与电影不同的是,电视剧版选取了“穿越”题材讲述故事。虽然穿越小说的兴盛期已经过去一两年,但当下“穿越”的影视剧仍是少之又少,从这一点上说,这部电视剧的题材还算新颖。
为了摆脱穿越小说中常见的“一去不回”现象,《神话》选择了双主线结构。故事起源于一个神秘盒子,迫使两兄弟分隔于两个时空。
现代部分是一个寻找宝盒的故事,主要讲述易大川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找寻历史中的小川足迹,设法与小川重逢,同时还要对抗阴谋势力。悬疑丛生、扑朔迷离,一个疑团套着另一个疑团。
古代部分用小川和高要这两个穿越到秦朝的现代人的经历,巧妙穿起一段历史,演绎着乱世中的爱恨情仇。这部分内容聚焦于易小川如何“适者生存”心智逐渐成熟,完成了自己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穿插其与玉淑公主、吕素、小月的情感纠葛。
齐头并进的古代、现代两个故事都充满了悬念,也让 “穿越”有了完整的轮回结构。但这种方式缺点亦显而易见,忽而古代忽而现代的情节转换,让观众很难真正代入情境随着主人公的经历融入历史。
讲述过于宏大和沉重的历史故事显然不是香港导演的长项,本想赋予穿越故事以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却常常在渐入佳境时又蹦出现代的内容,让人时有脱节之感。
古代部分大量使用现代新鲜词汇,比如易小川自我介绍时说“易中天的易,郭小川的小川”;看到项羽武艺高超,高呼“哥们儿,你是成家班的吧”;称呼项羽“羽哥”,并解释说“阿汤哥,发哥,胡歌都是大明星”等等――这种利用古今差异制造的笑点很牵强,不仅让人笑不出来,也会质疑易小川身处孤立无援“险地”仍然胡言乱语的智商。
同样是穿越剧情,同样是以秦朝为背景,《神话》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港剧《寻秦记》。易小川的故事与项少龙的境遇有相似之处,都是由现代穿越到秦国,借助现代知识从普通平民变为统率三军的大英雄。易小川初入秦国直接穿越到法场,而项少龙进入秦国伊始便遇到军队,都是一个现代人突然面对一群古人的遭遇。而在古代说现代的语言,也是项少龙早就尝试过的套路――希望这些不是以后的穿越剧都绕不过去的创意瓶颈。
胡歌的演技显然离《寻秦记》主演古天乐还有一段距离,其举手投足间还是有着浓重的李逍遥(《仙剑奇侠传》)痕迹,比如那经典的用拇指刮鼻子的手势。相比之下,饰演项羽的谭凯和饰演刘邦的李易祥倒成为片中亮点,将重情重义的楚霸王和奸诈势利的汉高祖诠释得生动细致,使得片中的古代剧部分厚重许多。
本剧剪辑水准一般,有些远景切换得莫名其妙,比如项羽和易小川在屋前对话时穿插的俯拍镜头,吕家门口挂灯笼时切换的全景镜头等,似乎完全没有必要。
北面的樊城自古就是商贸重镇和商埠集聚之地,明清以来,各大省的行帮在樊城汉江沿岸设立几十座商贸会馆,现存山陕会馆、抚州会馆、黄州会馆、江西会馆、江苏会馆五座会馆。汉江南面的襄阳古城雄踞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戍,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襄阳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因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环绕襄阳古城的护城河宽度180米以上,最宽处超过250米,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宽的古代护城河,襄阳城池堪称“华夏第一城池”。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襄阳古城池,与城内的北街、荆州古街、仲宣楼、昭明台、绿影壁、谯楼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使襄阳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阳地区非物质文化资源符号的挖掘、提炼在非物质文化资源符号方面,襄阳孕育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荆楚文化、三国文化和许多名留千古的历史文化名人。如《韩非子•和氏》中记载了春秋时期楚国荆山(今襄阳南漳)琢玉能手卞和在荆山得一璞玉,几次献给楚王的曲折故事,这块玉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和氏璧,卞和因献玉而闻名古今。楚国著名辞赋家宋玉是战国时鄢(今襄阳宜城)人,他一生所作辞赋甚多,文风华美,精彩绝艳,流传下来的作品主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历史上著名的“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就是出自宋玉的《对楚王问》。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是南阳蔡阳(今襄阳市枣阳县)人,他建立了东汉王朝,统一了新莽末年以来纷争战乱的中国大地,在位期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从少年时代就在襄阳隆中躬耕隐居,人称“卧龙”。
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所谈《隆中对》谋略,为日后三国鼎立的格局形成奠定了基础。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他曾隐居襄阳鹿门山,与王维同是盛唐时期田园山水诗人的代表。北宋大书法家、画家米芾,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人称“米襄阳”。米芾诗文、书画、鉴别样样精通,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他是“宋四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之一,又擅水墨山水。米芾的儿子米友仁也继承了他的才华,书画成就亦很高,父子二人有“大、小米”之称。襄阳地区民俗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流传下来了穿天节、端公舞、牵钩戏、唢呐巫音、苞茅缩酒、薅草锣鼓、漳河鱼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歌舞表演;传统音乐老河口丝弦、保康沮水呜音、南漳呜音喇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和民间美术有老河口木版年画、老河口木雕、襄阳面塑、谷城黄杨木雕、襄阳龙凤书、保康碑刻等;民间曲艺有保康独臂皮影、枣阳鹿头皮影戏、宜城兰花筒;传统舞蹈有宜城赶象、南漳高跷花鼓、谷城滚灯舞、谷城板龙灯、襄阳赶骡车等。除了这些,襄阳的民俗文化资源还有很多,如泥塑、剪纸、风筝、版画、竹编、虎头鞋、绣花等,传统民间手工艺术资源非常丰富。如此多元的文化遗产资源符号有待更深入的挖掘、研究和开发。
襄阳地域文化资源和文化符号立体、多元,但是目前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的转化能力却相对较弱,大量的文化资源潜力并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和运用。现有的文化旅游产品种类较少、形式单调、品位较低,没有很好地利用和发挥襄阳地域文化特色和符号内涵。因此,为了加快襄阳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运用襄阳地域文化符号开发具有襄阳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势在必行。在襄阳景观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方面,可以充分挖掘襄阳地域景观资源和历史资源,深入研究区域文化体系,利用自然风景符号元素和人文风景符号元素,如襄阳山水文化符号元素、古城池文化符号元素、史前文化符号元素、楚文化符号元素、三国文化符号元素、码头文化符号元素、会馆文化符号元素、老街文化符号元素等。开发设计襄阳古文化遗址公园、楚文化遗址公园、三国文化旅游区、汉江风光旅游带、襄阳古城和护城河观光带、樊城老街与会馆旅游区、襄阳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等一批历史文化主题的景观旅游产品,以及以岘山、万山、鹿门山、鱼梁洲等为重点的襄阳山水文化旅游产品。景观旅游区的规划设计要把握襄阳历史风貌和地域特色,景观建筑的设计和修复要注意与整体环境和文化氛围相协调,在构思立意、整体规划、空间布局、造型装饰、色调材质等各方面综合运用地方特色视觉元素符号,打造襄阳旅游文化品牌。
在襄阳旅游纪念产品和艺术品设计开发方面,可以充分挖掘襄阳文化、艺术和历史资源,运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符号,如襄阳考古文物符号、襄阳书法文化符号、米氏绘画符号、襄阳民间艺术符号、襄阳手工艺文化符号、襄阳历史文化名人及典故、三国人物及传奇故事等,设计开发一批独具襄阳地域特色的古代文物艺术品、米芾书画仿品、民间美术作品、民俗工艺品等旅游纪念品和艺术品,以及根据襄阳历史名人典故、三国人物传奇、襄阳民间歌舞、戏曲等而设计图书、动漫、音像、电子出版物及周边旅游纪念品等。旅游纪念品和艺术品的设计应承载襄阳地域文化资源信息元素,通过概括和传达有代表性的地域形象符号,并在设计中艺术地运用各种造型、装饰、工艺手法,创造出各种具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
作者:马佳
1、丽江
古朴幽雅、自然、富有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的高原水乡丽江古城,风景宜人的万里长江第一湾,幽雅俊秀的玉泉公园,以及被喻为“云岭第一枝”、“环球第一树”的万朵山茶等景色,组成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旅游资源以“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主要代表。?
2、三亚
三亚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动物、温泉、岩洞、田园、风情10大风景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国热带海滨风景旅游资源密集的地区。在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区,有以生态和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雕塑精品;在天涯海角游览区,有伴着不息涛声的历史名人雕塑群;鹿回头山顶公园那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在诉说鹿回头美丽的爱情故事;亚龙湾中心广场,一座荣获了国家建筑“鲁班奖”的现代园林广场及雕塑群,将把您带回久远的历史。一切的一切让您目不暇接。?
3、黄山
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象征。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于世。她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作为中国山之代表,黄山集中国名山之大成,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之称。黄山正以它雄奇的容貌迎接着四海宾客。
4、九寨沟
九寨沟是一个佳景荟萃、神奇莫测的旷世胜地;是一个不见纤尘、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沟归来不看水”,水是九寨沟的精灵,湖、泉、瀑、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不愧为“中华水景之王”。
5、桂林山水
素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是我们祖国的一颗璀璨明珠,她以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旖旎风光,“山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的迷人景色,使得古今中外无数骚人墨客为之叹服、为之动情。
(来源:文章屋网 )
荆门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人文、自然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明显,其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厚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民间传说,以及各种各样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都是具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这些地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定使品德教学的载体更贴近实际,实施更顺畅有效,使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好荆门本地课程资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带领学生走进自然
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其北部层峦叠翠、峰奇谷幽,中部岗岭起伏、河港交错,南部沃野舒展、稻香鱼肥。境内三山(大洪山、惠亭山、圣境山)、三园(大口森林公园、虎爪山森林公园、千佛洞森林公园)、三库(漳河水库、温峡水库、惠亭水库)、三洞(黄仙洞、空山洞、香龙洞)组成了生态旅游资源。其中,大洪山风景区林木丛生,溪泉遍布,遍布对节白腊、古银杏等生物活化石;漳河风景区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是休闲度假胜地;黄仙洞的云盆景观更是国内外罕见。在品德教学中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亲近大自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观察、思考、体验、感悟,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还能得到有益的启迪和教育。
例如在教学《可爱的家乡》一课时,教师通过实地考察,针对实际把学生带到春意盎然的象山风景区,登上岚光阁,凭栏远眺:远处群山苍苍茫茫,汉水逶迤而过,黄的花绿的苗织成一幅壮锦铺在山水间;近处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城市如画卷般绵延在脚下。在充满童趣的“捉迷藏”游戏中,教师引导观察远山近水,感悟家乡的繁华与美丽,“可爱”便成了学生对家乡发自内心的赞叹。而后将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做成课件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进行解说,此情此景,学生将会为自己是荆门人而深深自豪。
二、为学生讲述民间故事
德育不是说教,更不是训斥。沉闷、机械的品德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既不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不会给学生以真实可感的情感收获。荆门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传说中的故事大多精彩感人,故事中的主人公有的勇敢,有的聪慧,有的孝敬父母,有的满腔正义,大多形象丰满,可感可知。在品德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为学生讲述这些民间故事,可以拉近德育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他们从故事中明理,在生活中导行。
例如在教学《多彩的课余学习》时,根据需要,教师穿插荆门本地一些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如罗汉山的传说、《阳春白雪》的典故、关公与掇刀的传说等,当这些趣味横生的故事出现在学习过程中时,当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景物与这些故事相联系时,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借助于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和激发,学生透过故事理解到其中蕴含的道理,会更好地提升道德认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组织学生调查地方特产
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造就了不同的特色产品,地方特产往往又反应了一个地区的生活习惯与文化品质。荆门物产丰富,漳河茶叶、三阳板栗、山灵葛粉、纪山龙米、金龙泉啤酒声名远播;八角雪枣、长湖鱼糕、钟祥盘龙菜、太师饼美味飘香。每一种特产由“产”至“特”都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在品德课上,根据教学主题,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去寻找家乡特色,介绍家乡特产,让学生从特产的产生、发展历程中,从特产背后的故事中去感悟家乡的历史文化,受到德育启迪。
例如在教学《家乡特产知多少》时,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围绕“漳河柑橘”这一主题,分组细化,调查漳河柑橘种植、采摘、包装、销售、成名的原因……通过研究,学生不仅能领悟柑橘作为家乡特色产品,不仅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还能感受到柑橘丰产离不开科技发展,离不开橘农的辛苦与智慧。
四、引领学生寻访名人足迹
荆门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遗迹众多。春秋时期道学家老莱子曾隐居荆门,三国关羽曾屯兵掇刀石,宋学家陆九渊曾于荆门象山设台讲学,还有宋玉在这里写出《阳春》《白雪》,舒成龙、尉迟恭在这里留下“三台”“三关”(凤凰台、读书台、讲经台,乐乡关、马牙关、虎牙关)。这些广为传颂的历史名人,这些俯拾皆是的历史遗迹,是荆门的一笔巨大财富,也理当为荆门儿女学习、传承。在品德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就地取材,深入挖掘这些本地名人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户外寻访名人足迹,以这些更真实、更鲜活的素材来进行教学,德育课堂更贴近学生,更贴近学生生活,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热爱,还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名人的道德魅力,受到心灵的启迪与洗礼。
五、鼓励学生了解传统习俗
国家综合档案馆是保管保护档案、留存一个地方记忆的殿堂,是一座文化宝库。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新形势下,国家综合档案馆如何彰显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湖南岳阳市档案馆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借大众传媒,多角度、多形式展示和传播档案文化
近年来,我们与岳阳电视合举办“岳阳市档案法律法规知识电视竞赛”,联合拍摄了“血染的风采――纪念胜利55周年”专题片,联合制作了《历史在这里留存》专题访谈片等,其中,去年推出的电视专题访谈片影响很大,市档案局领导接受媒体访谈,向社会集中介绍档案与社会、馆藏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等百姓关注的话题,2002年,在《岳阳晚报》开辟了“岳阳历史上的今天”专栏,精心选编了1840年至2000年岳阳辖区内发生的重大史事,一日一事,连载一年,许多文史工作者和市民剪辑珍藏。2005年8月,又在《岳阳晚报》辟专版举办档案知识有奖竞赛,印发4万多份,并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另外,以《零距离抚摸历史》为题将电视台制作的专访内容在《洞庭之声报》专版刊载。2004年,在广播电台举办了“档案在我身边”广播宣传活动,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宣传档案知识,共播出10期。接着广播电台又要求将《岳阳历史上的今天》从2004年10月起在广播电台连播一年。2002年,市档案馆率先在全省建起了具有独立国际域名的“岳阳档案”网站,点击人次已近7万。现网站已与市政府政务网、国家档案局网站等60多个政务、40多个国内外档案网站链接。
二、深度开发档案资源,推出档案文化精品
一是举办有品位的展览,活跃地方文化。近年,我们先后举办了《岳阳市档案事业成就展》、《岳阳历史名人、当代英模档案展览》、《岳阳城肖像档案展览》等。其中《名人展》分岳阳之灵、古代名人、近代名人、现代骄子和当代英模5个部分,向人们展示了公元前340年至公元2001年间,岳阳辖区内160位有作为、有影响人物的概要特点。《肖像展》用260多幅珍贵照片向人们展示了古城岳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市直机关工委、市委宣传部专门发文要求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参观。2003年起,我们又将展览在市区大学、机关大院、旅游景点、社区开展巡展,参观人数累计超过8万。
二是推出高品位的档案编研成果,繁荣地方文化。近年来,我们陆续编著出版了《岳阳自然灾害史》、《岳阳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档案文集》、《岳阳史记名人》、《岳阳发展简史》、《岳阳历史上的今天》等5本专著计120余万字。其中,2004年元月正式出版发行的《岳阳史记名人》、《岳阳发展简史》、《岳阳历史上的今天》3本书,一本记人、一本叙事、一本讲史,既独立成书,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岳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独特魅力,诠释了“先忧后乐、团结求索”的岳阳精神。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洞庭湖200年档案》一书的编著,计划成书50万字,今年底出版发行。它有望成为继《洞庭湖志》(1805年编修)后又一部反映洞庭湖地理人文特点的一方全史。
档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见证。档案馆积累和保存档案,就是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档案馆所藏档案具有的独特原始记录性,使它与博物馆所收藏的历史遗物不同,是以具体内容反映其形成者特定历史活动的信息载体,具有较强的记录性特征;同时,它又与图书馆所收藏的图书、情报资料等其他文献形式不同,是一定的档案形成者在当时当地直接使用的原始文件的转化物,而非事后追记、编写或收集来的间接资料,具有很强的原始性。因此;档案馆的历史传承作用相对于博物馆、图书馆来说,尤为突出。
1987年颁布的《档案法》明确规定: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职能这一重大转变和定位带来了档案馆工作深刻的变革,档案的收藏上突出了文化氛围,收藏重心开始由机关档案一枝独秀逐步转变到人文档案与机关档案并重。另外,档案馆工作人员文化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档案馆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所有这些,使档案馆具备了在文化建设中大有作为的能力。
总之,地方性国家综合档案馆是地方文化建设中一支名正言顺、可以大有作为的生力军。为此,我们切不可瞻前顾后,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而要解放思想,精心谋划,大胆作为。
(作者单位:湖南岳阳市档案局414000)
[关键词]初中历史 人文素质 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98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知识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因为在解放人类智力和同情心方面做出了贡献,任何能达到这种结果的教材都是人文主义的,任何不能达到这种结果的教材连教育意义都没有。”历史教学的本质就是人文素质教育。那么如何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现行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既是一部中华儿女的艰苦创业史,又是一部讴歌先辈的传统美德史。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突出榜样引领作用,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结合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杰出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榜样示范教育,升华学生人文精神。比如在讲述孔子“仁爱”思想时,着重强调爱心、宽容,使学生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情感。比如从反抗外来侵略的革命先辈到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楷模,再到强国富民道路中的领路人,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借助多媒w手段,向学生展示他们伟大而光辉的形象,让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能够学有榜样、追有目标。
2.以史为鉴,提升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
历史给后人以启示和借鉴。初中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并注重与当今社会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总结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景象时,都离不开这些共性:发展经济,以人为本,重视文化教育,整顿吏治;国家统一,采取正确的民族政策,政局稳定,社会和谐。这些共性也使学生认识到:如今我国要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拥护正确的方针政策。
二、活用乡土教材,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乡土教材是教科书的补充,而初中生又充满好奇心,初中历史教师如果能把乡土历史与丰富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这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历史课堂中,适当联系乡土历史
例如,在讲述孔子时,可引用常熟地方名人言子的故事,使学生既了解孔子和言子,又能领略到常熟虞山脚下的景点言子墓的人文内涵。在讲述元代书法绘画时,可穿插讲述常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黄公望及他的作品《富春山居图》,并介绍常熟黄公望墓,增强学生对家乡历史的了解。在讲述明清相关历史时,可适当引用明代钱谦益与柳如是及清代著名小说家曾朴与《孽海花》的相关史料,使学生了解常熟红豆山庄与曾赵园的历史。在讲述时,可引用常熟历史名人翁同的资料,使学生了解到他对维新派的支持以及他对光绪帝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2.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感受身边历史
在学校每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前笔者都会做好功课,搜集相关乡土史料,利用竞猜或表演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节假日时,学生常和父母去深受常熟人欢迎的虞山、尚湖和沙家浜景区等景点游玩。平时笔者会有意让学生把这些信息积累下来,再精心设计具体方案,选择合适时间来让大家互相学习交流,感受身边的历史。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如果仅局限于课堂活动就会沉闷,也会限制学生的情感激发。因此,教师要重视拓展教学空间,以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来及时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比如,可以组织历史主题班会、编辑历史报刊、开展历史故事演讲比赛或在每年的一些重要纪念日举行专题讲座,还可以组织开展历史专题研究活动。比如在教学《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在课外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从身边的变化着手,搜集现在和之前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对比,让学生既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体验,又能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自豪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到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初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应是学生的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引导,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
[ 参 考 文 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