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8: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内部管理;档案规范化管理:机关事业单位
推进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一方面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的科学发展,从而在根本上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的精细度,规避决策性失误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还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社会资源与力量,能够保证事业单位更有效率地开展工作,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决策的合理性。因此本文将立足于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对策,从而为我国社会各项工作的开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传统的观念影响,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领导层未能全面地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将其当成一个储存性质的工作,没有能够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与事业单位运转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上较少,无法达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造成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普遍滞后的情况。另一方面,档案管理工作还受事业单位工作模式的影响,而在事业单位的编制体系中,档案管理工作也一直处于较为基层的位置,这严重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才交替,导致事业单位中档案管理工作流于表面。
(二)管理模式不规范。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领域工作的革新,相比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如今档案管理工作更依赖计算机等高端媒体技术。一方面,计算机依靠其强大的储存功能与信息处理能力,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另一方面,还规避了各种失误,提升了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精确化管理能力。但技术的革新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中却暴露出一些问题,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型技术,成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主要问题。相关工作人员没能将多媒体技术完全的纳入自身的工作之中,在许多工作环节,依旧使用着落后于新兴技术的手段,造成人工与多媒体技术的工作内容重叠,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表现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无法全面地涵盖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在全面性上有所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制定档案管理制度,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全面地考察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因此导致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脱离实际,缺乏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约束能力。除此之外,档案管理制度缺乏对某些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导致档案管理制度无法行使其职能,也给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有关对策
(一)强化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强化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要从领导层的认识出发。加强部门领导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能够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力度,重新整合档案管理部门在事业单位中的资源配比,从而提高档案管理部门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程度,不仅局限于基层工作的位置。另一方面,领导层的重视,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力的保障,在领导层的支持下,相关工作人员要进一步提升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水平,从而给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推动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化。档案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是提升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事业单位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档案管理制度建设。需要从新形势、新要求出发,针对当前的工作要求,与时俱进,从而推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首先应当做的,是扩充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在事业单位工作的过程中,更新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从而增加档案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在合理化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制度。除此之外,还需要配合事业单位的总体目标,有侧重地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对现有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清理,剔除过时的部分,保证档案管理制度能够与时俱进。促进档案管理模式的规范化。档案管理模式需要组织建设的保障,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配合新型的技术,不断完善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从而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首先,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建立互联网档案管理平台,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转移到互联网平成。同时,还要针对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不断完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运行机制。从而在完善的工作模式下,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二)强化档案管理体系规范化。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管理体系,需要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配合。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建设,是强化档案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通过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工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管理人员的素质符合事业单位运转的需要,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档案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中的业务内容。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协同体系的建设。
三、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合理运转的核心,因此加强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能力,使其在社会各项工作中,能够保证高效地工作,促进事业单位的处理能力。
作者:才君 单位:吉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吉林管理分局
参考文献:
[1]许莉莉.探究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推动思路及举措[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8):173.
[2]辛清华.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5(02):38+40.
一、档案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单位领导对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存在敷衍的态度。单位工作中,领导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该工作的地位和发展。档案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将档案工作列入了目标考核,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但仍有少数单位为应付考核,完成规范化管理示范认定要求,采取聘用临时人员和借调下级单位人员来完成档案工作。聘用和借调人员本来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中常见的一种方式,有利于锻炼交流干部,提高工作能力,但档案工作有其特殊性,且有长期性和基础性的特点,需要工作人员日积月累的熟悉掌握,才能将工作做好。突击性工作虽能解决暂时需要,但由于他们不掌握档案工作的基础业务知识和技能,不熟悉单位各部门工作情况和文件形成状况及相互之间联系,加之不同的工作态度,无法保证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等立卷质量,必将对以后档案工作带来很多缺陷。(二)部分单位档案归档立卷制度贯彻不到位,未实现部门归档立卷。部门归档立卷制度是指在机关档案工作中,各所属部门必须自己收集、整理、编目本部门所产生的各门类载体档案,并按时向机关综合档案室移交的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机关档案工作条例》中都明确规定应当归档的材料必须由业务部门或文书部门(也就是文件材料形成部门)收集,并完成整理立卷工作,然后交档案部门集中统一保管。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履行职能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大量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书档案、电子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以及会计、人事、基建、纪检等专业档案,都要要求由单位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兼职档案员进行整理和立卷,再移交档案室。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单位未推行部门归档(立卷)制度,专职档案员大量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与各处室索要档案以及档案整理、编目、录入、扫描、装盒等具体工作上,往往去年的档案刚刚整理上架完毕,又要开始进行今年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突然某个部门又送来往年的档案材料,专职档案员每年陷入收集档案、整理档案、再收集、再整理的无限循环工作中。而省级单位的档案部门还负有对市(县)同系统机构档案业务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职责,省直机关专职档案员对自身单位的档案工作都疲于应付,自然没有时间和精力对下级单位进行指导和监督,对本机关档案进行宏观管理,易造成系统整体工作水平的下降。(三)多数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无法满足档案工作发展需要。机关事业单位处科室数量多,但专职档案员人数少,兼职档案员具有人数多、流动快的特点。仅靠业务主管部门日常的几次培训很难提高其业务水平,依靠专职档案员进行手把手的一个个教也不现实。因此,将档案业务技能编制成业务文件进行指导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在众多的业务文件中,《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以及《档案分类方案》、《各门类档案整理工作流程》、《档案室基础业务工作手册》等是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指导专兼职档案员在档案规范化管理中做好档案工作的必要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单位的专兼职档案员不仅没有按照上述规定执行并制定适合本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业务文件,甚至对以上文件的具体内容规定都不掌握,又如何来指导和做好档案工作。(四)档案利用手续繁琐,难以满足服务社会的需要。目前利用档案的方式主要有案室现场查阅、电话查阅、网络查阅,而机关事业单位保管的文书档案、民生档案、电子档案、专业档案、科技档案、知识产权档案等等,涉及的种类和专业涵盖各个领域,各种不同门类的档案都有各自的利用范围、法律效力、保密规定及利用权限,如何正确有效的提供利用是摆在各部门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五)档案信息化管理程度底,未实现文档一体化要求。随着办公自动化(OA)系统的推进,电子政务系统形成的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也给档案工作带来新挑战。一方面新的电子政务推行,产生的大量电子数据,这些电子数据俗称电子文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电子档案,他们怎么区分、如何归档、标准要求是什么等等都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再加之实际上,各部门机关电子文件格式与档案数据格式不统一、办公自动化(OA)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数据接口不一致,无法实现无缝对接,文档一体化要求无法实现,电子文件收集、加工、整理、保管、鉴定、利用等环节新问题层出不穷,导致档案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于现实社会需要。(六)档案专兼职人员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缺乏创新意识。由于受工作本身在单位内部实际地位、作用影响,以及单位领导主观意识认识等影响,在挑选档案专兼职人员和安排经费时,仅以能保管好档案不至于丢失泄密为目的,导致档案专职人员队伍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工作方式理念陈旧,进取心和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计算机等专业知识,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管理需求;而兼职人员队伍虽然年纪轻,知识结构层次较高,但不熟悉档案工作基础知识,流动性快,思想不稳定,难以静下心来钻研业务,造成档案工作服务水平偏低,档案工作进一步被边缘化,综合档案室成为弱势阶层。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机制,加强档案工作制度建设,用机制和制度来保障和规范档案工作人员、编制、经费、项目、设施设备和数字化建设等的投入,确保开展档案工作所必需的人财物不因领导意识的不重视或是领导的更替而影响,同时创新档案工作的激励机制,让热爱工作的人有劲头、有奔头。(二)重视档案专兼职人员的队伍建设,稳定档案干部队伍,加大基础业务和现代化技术知识技能培训力度,使培训制度化、专业化,着力培养和储备专业人才队伍。机关事业单位必须采取措施,稳步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待遇,关心他们的成长,统筹解决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职务级别等问题,不能让埋头干事的档案员吃亏,着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适应档案工作的新常态新形势,从而提高工作和服务水平。(三)认真贯彻执行部门归档(立卷)制度,积极推行文档一体化要求。单位应该建立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负责制、各处室负责人对各自处室档案负总责,各兼职档案员负责档案收集整理和移交等具体工作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将文件材料归档工作列入各处室目标责任并签订目标责任书以强化责任意识。同时要使档案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而且要通晓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传输和归档工作要求,实现机关档案文档一体化要求。(四)要根据国家档案局出台的相关档案工作规定及行业技术标准,制定适合本部门档案工作发展需要的业务制度。要注重平时归档立卷工作,应对档案收集过程、整理结果提出明确要求,在文件制作的质量、文件处理的程序化、制度化等方面提出要求,建立文书处理流程、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分类大纲、保管利用、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制度和办法,通过业务文件进行指导,能减少培训时间,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即使兼职档案员流动较快,也能迅速让新从事档案工作的档案员尽快掌握基本的档案业务技能。(五)在机关档案信息化进程中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加强软件和硬件建设力度,建立健全机关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满足数字档案资源数据和格式规范统一,数据共享安全等要求。目前国家档案局已正式出台《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和《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格式》三个档案行业标准,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初步基础。办公自动化(OA)系统以及档案管理系统应该在前期开发时就应该以这些标准为依据,从数据的最前端规范,让档案专业人员参与OA系统开发,按档案管理要求和特点提出系统需求,真正实现办公自动化(OA)系统与档案管理软件的无缝对接,实现文档一体化。(六)要加强档案工作创新服务,强化档案服务意识,提高档案工作为机关各项重点工作服务的能力。档案工作者只有转变保守思想,开拓档案工作利用新方式,创新积极服务观念,充分利用档案网络快捷、方便的优势,积极开发网络利用、自助査询等新模式,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作用,保证档案信息及时、有效地为领导及机关各项重要工作服务,才能体现档案工作的核心价值竞争力。
作者:周知勇 单位:云南省档案局
参考文献:
[1]姚美荣.对加强机关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档案,2009(1)
[2]熊莉萍.浅谈机关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现状和对策[J].城建档案,2012(12)
[3]吕海梅.机关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档案,2010(08)
【关键词】档案资料 规范化管理 方法 发展
档案管理工作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企事业单位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很多部门来说,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导致档案资料的管理非常的混乱,当需要查阅和借阅档案资料的时候,由于管理的不规范直接导致档案资料的残缺、利用率偏低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为此,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重视档案资料的管理,不断的创新工作方法,结合现代技术提升档案资料的管理水平,确保档案资料的管理规范化,为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助力。
一、思想上给与重视,提升认知水平
在我国,档案资料的规范化管理起步较晚,主要原因是对档案资料的认知不到位,很多的企事业单位认为档案资料工作不重要,也没有直接的价值体现,另外甚至觉得档案资料的管理如画蛇添足般,显得多此一举,为此,档案资料管理部门无论是地位、权利还是工作环境都较为恶劣,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企事业单位的档案资料管理非常的混乱,没有专业的人员管理。为了优化档案资料的管理,提升管理的规范化程度,首先就要给予思想上的重视和正确的认知。档案资料管理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管理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起到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当下,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此,在人员聘用和培养上、在设备采购和管理上,在档案资料的管理与利用上都要构建相应的管理规范,实现规范化管理,让档案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二、与时俱进,确保档案资料管理的现代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事业单位产生的档案资料越来越多,存在的形式也是五花八门,那么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容的档案资料要分门别类的就行规范化管理就显得非常的繁琐和复杂,为此,当下的档案资料管理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的革新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提升档案资料管理规范化的水平。实现档案资料管理的现代化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一些新的档案资料管理设备与系统应运而生,为档案资料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障。为了实现档案资料的现代化管理,档案管理部门要革新管理系统,购买一些必备的管理设备,比如计算机、存储器、管理系统、录影机、打字复印机等。在采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时候,注意档案资料的安全等。
三、构建管理制度,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档案资料的管理较为繁琐,管理的环节也较多,有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封存、存储、借阅、销毁等,每一个环节又牵扯到很多的内容,如果不能构建一定的管理制度,那么档案资料的管理操作是很难进行的,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档案资料的管理中,制度是确保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也是最强的力量支持。对于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来说,牵扯到每一个档案资料的管理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构建齐全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的制度。比如在档案资料的分类归档中,要对档案资料进行详细的分类,进行编号排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版,这样不但清晰明了的把档案资料进行了分类,也为档案资料的利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再如,在档案资料的查阅和借阅上,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这样既能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又能提升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
四、提升档案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档案资料管理的质量
对于档案资料管理来说,工作是枯燥乏味的,以往由于对档案资料管理的不重视,几乎没有专业的人员,很多都是兼职人员,在档案资料的管理中缺乏专业化的操作与管理势必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资料管理的水平。由于不重视档案资料管理,在人员的聘用上也较为宽泛,只要能简单的操作都可以录用,而这些人员在工作中又不能实现档案资料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大大降低了档案资料管理和利用的效率。为此,要想实现档案资料的规范化管理,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势在必行。既然档案资料管理的作用日趋重要,那么实现专业化的操作与管理就成为大势所趋,形势所迫。为此,在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的录用上,要把好关口,选择那些专业能力强,操作能力强,专业对口的人才。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还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培训,这个培训的内容要视工作而定,包括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离职培训等。在工作中,要档案资料从业人员思想上重视自身的工作,正确的看待和认识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努力工作,提升工作质量。
新形势下,档案资料的管理越来越重要,我们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革新管理的技术和手段,提升档案资料管理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档案管理作为企事业单位管理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但是档案资料管理的规范化是一个长久的系统化工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必须实现档案资料的常态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档案资料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黄雪.如何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思路探析[J].黑龙江史志 ,2013,(06).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优化途径;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档案不仅仅是事业单位发展的真实记录,同时对于事业单位的创新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如今,事业单位的规模化发展,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本着灵活兼顾的原则,严格遵守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促进单位档案的规模化发展,在新时期发展阶段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无纸化的档案管理。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管理,需要站在国家标准层面上,结合单位自身发展情况,提高事业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带给事业单位发展更大的效益。因此本文提出在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中,需要落实人事档案管理宣传工作,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怎强档案管理工作意识,规范档案管理秩序,加强档案管理保密意识,推动信息化档案建设。
一、落实人事档案管理宣传工作,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机制
古往今来,人们知晓事物往往源于耳听,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实,需要加强宣传工作。通过正确的认识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结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在事业单位的报刊处以及办公室处贴加宣传册,增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推进,就要落实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扩大人事档案管理宣传范围,结合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介进行传播,引导事业单位采取和谐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就要定期的召开档案管理会议,对事业单位全体人员的档案意识进行培养,并提高自身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要借助于媒介平台,学习新的档案管理理念,对自己独具特色的档案管理理念塑造,借助于互联网平台,加强和外界档案管理人员专业人士的交流。人事档案管理机制的创新,需要学习先进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理念,加强和规模大的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的学习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1]。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改变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关系,需要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在推动人事档案管理发展中,落实社会人事化的档案管理。通过建立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强化档案管理职能,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的集中统一化管理,构建全国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二、增强档案管理工作意识,规范档案管理秩序
我国事业单位发展中,领导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仅仅注重事业单位的日常生产和经营,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和事业单位整体运转没有突出作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为档案管理相对枯燥,在日常工作中,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然而这一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档案工作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推进,需要强化档案管理工作意识,引导领导高度重视档案管理的工作意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规范档案管理的秩序,做好档案的规范化收集和归档处理,增强档案管理的规范性,结合档案管理目录标准,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需要结合信息化时展背景,重新审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流程。优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的同时,需要有效梳理档案管理的内部流程,分析档案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及时的录入有效的信息[2]。档案需求的分析,需要做好档案信息的检索,在查询某一时期档案的同时,仅仅输入关键词,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的高效检索。拓展档案管理服务能力,加强档案管理服务建设工作,推动事业单位档案的规范化发展。自动归档档案数据的同时,实现自动化的信息筛选,展现动态性的数据信息查询工作。加强档案信息的管理,拓展服务内容。
三、强化档案管理保密工作,推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档案管理工作的推进,就要规范档案的组织学习进程,加强内部档案的优化管理,在事业单位日常经营管理中,结合事业单位发展现状,完善事业单位工作管理的考核标准机制,落实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有着较强的保密意识,事业单位招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时候,就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进行招聘,企业培训阶段,需要加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严格规范化管理。档案信息化资源管理,更要站在新时期信息化发展的角度,创新事业档案管理理念,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增强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自觉性,培养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
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就要构建档案信息管理网站,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阶段,做好档案信息网上查询工作,做好电子文化的归档管理工作,建立档案信息网站,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档案信息管理,做好档案信息管理的硬件设备建设工作,同时也要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软件设备建设工作,及时的更新档案管理的信息,做好数据的存档和操作。新时期下事业单位档案的优化建设,需要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依附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推动事业单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落实硬件资源结构,做好资源的有效整合工作,突出档案管理的功能,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功能。档案管理组织架构的整合,就要做好信息化档案建设的安全保障工作,培养现代化信息档案管理人才,引进业务素质以及技能较高的档案管理人才,遵守档案管理工作职责要求,进而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需要构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加强档案数字化的管理,落实事业单位组织建设工作,增强事业单位工作的有效性,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事业单位全体人员共同做起,增强档案管理意识,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保密意识,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约束自己,定期的学习档案新知识,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已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尤其是会计基础管理工作更是取到了进展。所谓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经法律法规要求,根据自身财务管理需要制定相关实施流程、办法,以规范单位日常经济核算,提高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最终实现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及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目的。
2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1)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特殊会计主体,会计基础工作已成为单位管理的重中之重。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会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不但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更有利于优化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环境,形成科学合理的会计管理模式,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加强自身管理,发挥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各个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和完善。例如,对原始凭证审核、会计凭证填写、会计账簿登记等工作加以规范,有助于有效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因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整体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有助于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有助于科学地及时核算事业单位收支情况,通过会计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可准确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从而为单位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能够进一步规范原始凭证审核、加强报表编制、强化费用支出审批,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因此,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有助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并成为其重要手段。
(4)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有助于防止经济舞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将对会计核算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会计机构设置和财务会计人员任命,加强会计岗位分工制约,落实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原则,加强内部控制,强化会计监督,防范经济舞弊行为,预防和控制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有效维护财经纪律。
3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3.1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意识淡薄
一是个别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内部控制制度等相关法规缺少重视,不愿多花时间认真研究财经法律法规,错误地认为财务部门只要将本单位每笔经济业务记录在凭证中,同时可以应付审计、财政部门的查账即可,至于财务核算的规范性及工作效率则极少过问,财务人员的工作业绩也无法受到领导的认可,长期以往,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则存在消极、应付的心理,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进一步规范。二是我国个别事业单位领导出于发放职工福利、公款吃喝或追求个人利益等目的,指使本单位财务人员不惜在违反财经纪律及职业道德的基础上,编制虚假记账凭证及粉饰会计报表,致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严重失实,使财政资金及国有资产面临被个别员工侵害的风险。
3.2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低下
虽然国家财政部门为了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相继出台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等文件法规,并且也要求我国事业单位应按照《政府采购法》、《项目资金结余结转办法》、《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及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等文件执行,但由于我国部分事业单位法人缺少重视、财务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或工作人员责任心等方面因素,导致事业单位制定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无法充分发挥相关制度对于规范财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及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例如,个别事业单位对于超过限额标准的工程项目由本单位自行选择施工方,未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执行招标采购,给个别工作人员贪污舞弊提供可能。再如,个别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库直接支付过程中,与供应方串通以虚假或虚增交易金额骗取财政资金。
3.3会计基础核算工作混乱
我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均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了规范,例如,会计人员需对单位每天发生的经济业务活动在复核无误的情况进行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对于取得的无单位名头、数字不清晰、经济内容不符合规定等原始凭证,会计人员有权拒绝登记入账,并要求经办人更换。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漠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限制等原因,导致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日常会计核算中以跨年发票入账、发票名头无法确认或举办会议无文件通知及参会人员签到簿等现象的发生,不但直接影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及导致会计差错的发生,而且也给部分别有用心的工作人员贪污财政资金提供土壤。
4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若干措施
4.1树立会计基础工作规划化管理观念
一是事业单位法人应加强《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的学习,积极参与纪检监察部门组织的违反财经纪律教育活动,以达到对事业单位领导的警示作用,同时,单位领导应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重视程度,督促各业务处室及全体员工认真遵守本单位制定的内控制度、财务流程及贯彻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保证各处室给予财务部门必要的工作配合,使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建立内部会计基础工作考核机制。对于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部门或员工给予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奖励,以鼓励其认真执行单位财务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财务管理水平。三是为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事业单位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内控制度设计与运行、电算化软件操作与安全维护、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应用或非税收入收缴改革等相关内容。
4.2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核算管理
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财务工作特点并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本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一是将单位财务核算流程张贴于单位显著位置,以便于单位全体员工可以遵照执行。同时,制度中应详细列明原始凭证取得与填写时注意事项、非税票据领用、作废、专项资金使用规则等内容,在规范单位财务核算的同时,降低单位因违反相关财经纪律而受到处罚的几率。二是会计档案方面。事业单位应指派专人定期对财务软件及防火墙进行升级、更新,对财务软件设置不同的登录权限,防止因个人冒用账号修改财务数据,并对财务数据进行备份,提高财务数据的安全性。三是根据单位经济活动定制或到财政部门领用原始凭证,并指定专人对凭证的保管、使用与销毁进行管理,保证单位以原始票据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
依安县依龙镇综合文化站 161520
[摘要]据当前现状分析,文书档案管理制度不仅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企事业单位的向上发展,与社会档案需求的脱节程度也日趋明显。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围绕文书归档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的作用展开了分析,概述了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管理实践中的若干问题,并藉此提出了优化其管理效能的相关建议,以期对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
关键词 ]事业单位改革;档案文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对事业单位的作用
(一)提高文件传递的安全性。传统的文件传输方式,主要是通过邮政投递系统或是其他快递方式,受限于时间与距离的影响,同时,档案管理人员私存文件或者丢失文件的状况也时有发生,其他原因造成文件的延误、丢失亦属常事,都为档案管理与使用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不便。所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亟待引入并推广现代化技术进行文件归档管理,比如,通过计算机网络方式进行文件传递,能够极大程度为文档收编节约传递时间,提高文件传递速度,确保文档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二)确保文件保存的稳定性。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很多事业单位档案室已经逐步开始普及上述现代化的办公方式。纸质文书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缩短寿命,一旦纸质文书受到破坏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电子文件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通过选用不同的电子载体,将文书档案以电子方式进行保存,可以实现文书档案信息与载体的分离利用,同时,电子载体具有存读方便、快捷、保存时间长、易于传递、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小、不易损坏,稳定性比较强等特点,能够提高文书归档工作的质量,确保文件保存的稳定性。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践中的常见问题
(一)缺乏管理,重视不足。据客观而论,部分档案管理工作局限于行政管理阶层,对基层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领导甚至对档案管理认知存在偏差,比如,只关注单位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漠视档案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导致内部档案管理工作长期缺乏有序部署与严格管控,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不全、整理不规范、散乱等现象严重,难以为单位发展提供资源支撑。
(二)配套不全,条件较差。健全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必须配备完整且匹配的相应基础设施与监管机制,但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于档案管理“软”、硬件条件“差”,比如,档案柜架等基础设施的配备装具参差不齐,致使档案工作陷入被动局面;或是部分基层档案室建设缺乏专项启动与维修资金,导致纸质档案资料在长时间的存放下出现霉变、虫蛀等现象。
三、优化事业单位档案文书管理效能的具体措施
(一)全面推行文书归档规范化管理。完善、健全的制度是促进文书归档管理顺利进行的基础保证,在文书归档管理过程中要始终以制度为标准,督促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与档案管理相关的制度与准则,建立统一的工作标准与规章制度,并要求全体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作业,确保每一工作环节有序进行,践行文书归档的规范化管理原则。
(二)巩固单位领导及全员档案意识。领导的重视是推动文书归档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具有提高全员档案意识的积极作用。然而,基层档案室文书档案数量较多,经费却相对紧张,由此要求文书归档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以保证文书归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增强领导的档案意识,将档案归档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对有关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不断提高全员档案意识
(三)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辅助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办公模式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应用,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文书档案管理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将文书档案由纸质档案转变为以光盘、磁带、计算机硬盘等为载体的电子文件,以网络化的方式对文书档案进行管理,逐步实现从手工作业方式向计算机管理方式转变。同时,国家财政部门也应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层档案室的配套设施,加强地方文书档案信息网络与资源的一体化建设,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同时夯实对电子文件的管控,最大限度确保电子文档的安全性和信息可用性。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措施,首要建立在提高认识、加强重视的基础上,同步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为档案管理工作以专款专用、准确预算、恰当使用、详细记录、及时结算等位为准则设置专项资金,优化工作机构设置,并在综合考虑实际情况与能力范围情况下,积极投建电子档案室或数字档案室,自上而下全面覆盖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确保事业单位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环节的安全便捷。
参考文献
[1]刘嫔兰.云计算在企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07)
[2]陈萍.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分析[J].广东科技,2013(12)
[3]李海珠,都蕾.试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J].今日中国论坛,2013(10)
[关键词]信息时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3-0112-03
1 传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意识淡薄
就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来看,档案管理人员习惯于以往的手工处理方式。在事业单位档案办公过程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时很难改变原有的习惯和工作方式,则会严重影响计算机网络在办公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使文档信息化建设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由传统化向信息化的提高,做好宣传,统一认识,转变观念,是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条件。目前,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大部分属于非专业人士,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教育水平偏低,从而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正常、顺利进行和公文的质量。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属于经过专业训练的员工很少,许多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外行业人员,在业务方面的广度和精度远远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要求,进而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和对工作规范化的管理。
1.2 文书档案不规范
在档案管理的处理工作过程中,在归档文件版面方面往往会遇到记录不全、排列混乱、编号的不规范、装订的不规范、出现涂改痕迹、附件的不规范、原有稿件缺少、纸张无法达到标准、文种使用不恰当等现象,从而影响了正确归档、档案的完整性、公文的美观性和严肃性。
2 规范档案管理的措施
2.1 对置办档案信息化设备的工作进行加强
对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是系统工程的范畴,它涉及信息的利用、保管和收集等内容,各个内容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同时说明了,在档案信息化设备的置办过程中应充足、齐全,达到信息化、规范化的要求,将不同载体、不同种类的档案进行有序的保管,为以后的使用提供方便。推动档案管理向信息资料的数字化管理的转变,完成档案信息的多媒体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实现档案信息进行电子化查询以及储存的电子化等,提高档案管理的综合业务管理的先进性,同时,可以在网络上事业单位建立起的电子信息,拓宽档案相关部门服务的途径。在上述环节中,有几点需要注意,如工作人员要规范化管理电子文件,对重要的档案信息避免使用电子版,而其纸质的资料也应安全管理,电子版资料要有备份,保证电子文件管理的安全性、完善性等,从而加强档案的管理工作。实践表明,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则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档案管理部门近些年来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显现档案部门的价值和作用、提高档案服务工作的重要途径。
2.2 与相关领导多进行交流和沟通
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会涉及诸多方面,如购买设备,开发建设网络系统,计算机、扫描仪、复印机、磁盘、打印机、刻录机、光盘等设备的统一化管理、配备等,都需要经费才能进行,而此时,就要求档案管理者与领导多进行交流和沟通,做好相关工作,准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凭证和资料,例如,收集和整理事业单位产品档案、设备仪器的档案、科技的档案。提高领导的关注度,使领导认识到对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并促进领导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施信息化建设观念的树立,同时,在经费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提高决策,大力推广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的建设。
2.3 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进步、科学的管理制度为档案管理的科学发展、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根据单位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因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法规和法律等,使得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根据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向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事业拓展、延伸到经济的发展规划中,促进事业单位的飞速发展,同时可将对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加入到事业单位的业绩考核中,使工作人员对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加强,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便于档案管理制度有效地建立和实施。保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并为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并创造了条件。有效的管理制度对档案管理者来说,不仅可以激发管理部门人员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还可对档案的多个环节管理进行加强,例如,在档案阅读、整理、收集和应用等方面。通过对管理制度的严格建立,可推动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使单位内部管理机制得到充分改善。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事业单位的业绩考核结果,将事业单位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与责任追求、表彰奖励和职称评定等制度相融合,更应及时发现事业单位员工的潜力,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创新性和积极性,充分提高对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质量。
2.4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档案管理中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观念的重要表现在于提高信息化、科学化水平,身为档案管理者应改变违背科学发展观和落后的思想观念,与实际相结合,有效解决制约或影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出现的问题,在工作的各个方面彻底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强化事业单位相关单位人员的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多次尝试主动服务和超前服务等,并做到深入单位和社会进行调查,从而对人们的信息需求深入了解,丰富档案资源,优化、整合档案内容,进而有效的实现档案资源的价值和作用。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应加强档案的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意识,确保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和做好对档案信息的公开工作,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以及国家或者个人或者单位的稳定等。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档案的管理进行适当的创新和发展,摆脱传统的、墨守成规的做法和思想,推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工作有效地进行。
2.5 提升档案的管理水平,适当引进先进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落后的档案工具和文件设备无法适应现代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广泛应用于档案管理中,不仅降低了在文件处理工作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还充分发挥了信息化管理的优势,降低了手工操作,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果,更好地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接轨,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掌握最新的档案管理发展动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多接触国外的先进技术,学习并引进国外的新方法、新技术,充分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对事业单位实施现代化管理。
2.6 严格规范质量标准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对于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每个工作人员都应保证质量第一,清楚认识到各自的岗位责任。处理档案文件时要记录齐全、排列有序、编号规范、装订规范、附件规范、原有稿件完整、纸张达标、文件中使用恰当和无涂改痕迹等,进而确保档案文件的存档价值和质量。
27 强化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要按照相关制度,依据立卷原则,对处理后的档案进行统一保管。档案管理人员应避免文件的拖拉积压,在开会前收集相关资料,会议结束后及时将资料收集归档,同时,协办方对副本或复印件进行保存,便于日后查找。若工作人员因某些原因无法继续工作,事业单位应将此人借用、暂存的公文材料,依照相关规定及时并全部进行清交,进而保证事业单位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8 明确认识部门职责
建立有效的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管理制度,按照规范程序进行档案的管理工作,严格审核制度,检查手续的完整性、格式的规范性和附件的齐全性,并进行多次复核。充分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组织机构的档案材料、设置以及自身的管理体制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在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从上到下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为档案收集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与单位的各个部门多进行信息交流,加强对收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工作,并把定期收集和随时收集相结合,减少和避免文件资料流失。在拓宽对档案收集渠道的基础上,大大丰富了资料的收藏,有效的促进开展资料的收集工作。
29 加强事业单位对档案的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有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乐于奉献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一项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同时,还要求工作人员能够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管理档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是当今社会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信息时代飞速发展中档案管理进步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一边学习一边操作。不仅要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还要提高员工对信息技术、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多培养事业单位具备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才。
3 结 论
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文档工作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则十分重要。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玲.浅析信息时代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1 (27):217-218.
[2]袁丽.初探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2(7):126-126.
[3]武桂霞,宋群.信息时代企事业档案工作创新摭谈[J].商场现代化,2007(31):325-326.
[4]刘慧.档案管理之人事档案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7).
关键词:事业单位;电子档案管理;对策
方便、快捷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已逐步取代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逐步推广应用。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电子档案管理还处于无序管理的状态,缺少制度规范,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从电子档案的优势、不足、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加快事业单位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进程。
一、电子档案的优越性
1.电子档案能有效降低办公成本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既需要档案室、档案柜、档案盒、档案袋等大量物资,还需要大量的人力从事收集、整理、分类、汇总、登记、存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工作琐碎、工作量大,基本上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手动完成,需要大量时间。而使用电子档案,只需要一台计算机、一个网络管理平台和熟悉计算机操作的档案管理人员,就可以完成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资料在传阅过程中,利用电子档案管理平台就可以快速完成,实现无纸化传阅,降低办公成本,解决档案资料堆积问题。
2.电子档案管理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电子建档与传统的手动建档相比,用计算机工作代替了人力劳动,直接减少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能节省大量时间。电子档案管理,把传统的按“卷”立卷归档,改为按“件”整理归档,遇到需要补充的遗漏的档案,或者删除重复的档案时,传统的立卷方法只能一个一个查询,打开整卷,再重新立卷,非常繁琐,而电子档案可以快速查询,修改一下档案目录就可以了。
3.电子档案保密程度更高
传统的立卷归档,利用者如果需要其中的一份档案,就能看到整卷档案的内容,而使用电子档案管理,需要哪一件就看哪一件,其他的不会看到,大大提高了保密程度。
4.电子档案更有利于发挥档案资料的价值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利用者需要从堆积如山的档案资料中逐个查找,费时费力,不到万不得已不想去档案馆或者档案室查阅资料,尤其是查阅信息范围比较宽泛时,更需要时间和耐心,最后还不一定能查询到。同时受档案管理人员立卷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档案的标准、质量也不尽相同,给档案利用者带来一定麻烦,所以一般都习惯从网络上搜索。而电子档案,一般都用表格形式,标准统一,一目了然,搜索快捷,大大缩短了档案的查询时间,提高了档案利用率。
二、电子档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1.安全性问题
计算机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其安全性不容忽视。机房、计算机、打印机等硬件设备陈旧,杀毒软件等配套软件不到位,档案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对移动硬盘、U盘、光盘等存储设备重视程度不够,都会直接影响电子档案的安全。同时,电子档案在发送、接收、保管和归档过程中,可能遭遇病毒入侵、窃听、泄密、篡改、伪造等安全问题。
2.档案管理人员认识问题
目前的档案管理人员还没有完全从纸质立卷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只是安于现状,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档案管理人员,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更不想创新,导致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停滞不前。电子档案业务知识培训不足,特别是仍在使用纸质档案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时间、精力都用在手动建档上,研究档案管理发展、开展业务知识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
3.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已经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的单位,电子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归档、审核、检验、调阅等各个环节都缺少统一的标准,归档时间、归档范围、硬件管理、软件升级、技术指导、存储格式、密码设置、监控系统等都缺少制度规范,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处于无序管理的状态。
三、电子档案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1.完善电子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确保电子档案安全
高质量的硬件设备、稳定安全的软件和系统、相对独立的电子档案管理区域,是电子档案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加大软硬件投入,配足配齐设施设备,加强对计算机储存设备的安全保护,实行专机专人用,对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设备进行定期的更新和维护,以保障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行。设置专门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区域,安装电子监控、防盗门窗等设施,确保设施设备安全。
2.培养专业的电子档案管理人员
各事业单位抽调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勇于创新、工作严谨的档案管理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自学、集体培训、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分享等形式,对电子档案的法律法规、软硬件操作技术、业务知识等进行全面的学习,通过分析贴近工作实际的生动形象的典型案例,让档案管理人员切实感受到电子档案的优势,真正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业务能力,既能具体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还能研究创新电子档案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成为电子档案的管理者、宣传者、推广者。
3.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必须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事业单位要结合档案法、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立足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的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收集、整理、归档、审核、检验、调阅等标准,促进岗位职责、硬件设备、软件升级、人员培训、保密协议等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安全有序发展。
结语: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明显,也顺应了时展的需要。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电子档案管理还不够成熟,还需档案管理人员深入调研,积极探索,提高业务能力和网络操作技能,还需逐步完善硬件设施设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动事业单位电子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发挥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秀娟,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管理视察,2013年第19期。
[2]杨玲花.浅析高校电子档案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商情,2013年第24期
关键词:档案;服务;革新
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是档案工作者与利用者以档案为载体的一种信息传递的活动。档案工作者将拥有的档案信息通过多种途径传递给利用者,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为目标,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一、档案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是研究过去,记录现在,面向未来的文字载体,是现代信息的资料。档案是历史的记载,具有现实的利用价值,信息开发或凭证作用。档案工作的最后目的是提供利用和服务,具有服务工作的一切属性。因此,做好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或服务非常重要。要做好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工作,必须要做好档案的实体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基础性工作,提高档案人员素质等等。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科学技术更新越来越快,如何使档案管理工作跟上新形式,并能真实准确地记录好现在的一切,且不受档案人员流动的影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说,提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档案之所以被保存,就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利用的价值,一件档案材料一旦被利用,它的价值就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否则,它的价值就得不到发挥,这说明档案利用是档案价值体现的先决条件。档案工作的起点是从服务开始的,档案利用需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于是档案利用与档案服务围绕着档案这一同样来自社会实践的共同对象,进行着分工不同而最终目的都是使档案向社会实践回归的工作活动。档案利用的结果是通过档案服务导致档案在人们的实践中发挥作用,档案服务通过档案利用实现档案价值,因此说,档案价值实现是档案利用与档案服务的共同结果。档案利用是客观实践的产物,客观实践产生和决定了档案利用需求,所以,档案利用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档案利用又有一定的主观性,档案工作虽然不能对档案利用进行内在的规定,却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对档案利用施加积极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注视档案利用方向,根据档案利用的变化,来调整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
二、档案服务工作的革新方法
建立档案馆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国内许多单位档案馆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网上服务,已成为为社会和单位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工作者要以网站为基础,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文件全文数据库建设,在网站上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化,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档案信息管理法制化。如:输入目录管理数据库,在网上公开部分档案目录,方便查询检索;档案棺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可以将本单位重大活动中形成的新闻录像档案数字化并及时归档,建立数字化视频档案数据库,以便于宣传和利用。
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档案馆与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企事业单位档案馆,是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是覆盖面广,丰富,利用率高。
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与传统纸质档案收集有很大差异的是,许多电子文件的形成通过下载和上传就完成了,因此,档案部门可以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在第1时间将其收集到,并在档案馆的服务器上归档。例如:为了方便下级或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用户通过网站传送自己单位非保密的档案全文,档案馆自行开发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归档系统”。该软件可以利用身边联入网站的计算机,足不出户就可将电子文件全文自动上传到档案服务器归档,而不需跑到档案馆,也不必交任何光盘或软盘。
开展在线服务。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来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围绕全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战略,本着“无偿指导、保守机密、不添负担”的原则,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民营企业档案管理,为民营企业发展服务。
二、工作目标
到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规范建档,达到“五有”目标,即有领导分管、有齐全完备的档案,有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有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有基本符合档案保管条件的设备设施和库房。并逐步采用现代化手段管理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将企业档案室建设成信息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湖北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等级认定工作。
三、工作步骤
从年开始,用五年时间来完成民营企业规范建档工作。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试点推广阶段(年)
加强宣传,制定方案,全面部署。相关部门加强配合协作,加大对各企业办公室主任或资料管理人员的档案业务培训,着力抓好全县12个企业(原则上每个乡镇至少选一个试点)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试点工作,为全面推动我县民营企业档案规范管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二)建档实施阶段(-2013年)
从开始到2013年,通过培训企业档案人员、分类指导等手段引导全县民营企业自觉自愿地实现规范建档。县档案局、县工商联分层次进行督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提倡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湖北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等级认定工作。到2013年,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达“A”级以上标准的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20%以上。
(三)考核检查阶段(2014年)
对全县民营企业档案规范管理工作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考核检查,对于档案工作规范管理合格企业,县工商联、县档案局予以通报并颁发合格证。对完成工作任务较好的企业进行通报表彰,对未完成的,责令整改,限期完成。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企业要把规范建档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确定企业法人负总责,主要负责人分管,有人具体抓的局面。进一步提高对企业档案规范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把民营企业档案规范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加强宣传,强化培训。通过各种方式、分期分批地开展档案业务培训,宣传档案基本知识,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档案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利用企业档案的典型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成果,提高企业对档案的认知度,使企业档案人员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具体操作能力。
档案是基层事业单位成长与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是宝贵的经验财富和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层事业单位管理的高效化离不开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基层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本身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具有种类繁多、范围广、周期长等特点,且会产生大量的文件和电子材料。如何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成为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亟待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一话题做简要分析。
1 当前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档案意识不强。由于基层事业单位对档案收集、利用能力较差,加之人手不足、日常工作量较大,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数职工都存在着重视业务工作,轻视档案工作,对自身业务工作形成档案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有效认识,不懂得利用档案的价值。
1.2 归档材料欠缺系统性,完整性。一是由于平时档案管理人员收集意识不强,导致应该形成的业务文件材料没有及时形成;二是业务科室对日常归档材料的积累和保管不够重视,一些资料散存在个人手中,致使一些已经形成并应归档的文件资料未能归档。三是档案管理人员少,流动性大,一些在岗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直接响到档案工作质量的提高。最终造成归档材料系统性欠缺、完整性不强,案卷质量不高。
1.3 缺少专职档案人员,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交接手续不严密。以乳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例,档案管理工作属于办公室职能,由于人员编制及工作量等原因,办公室只能安排一人进行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离职或调动工作岗位时,未能按要求严格执行交接程序,则必然导致档案数量、材料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
1.4 档案管理手段滞后。现阶段各基层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在手段上,查阅档案信息仍采用手工查找,档案的存储依旧使用古老的铁皮柜,不仅占地面积大,使用空间也不能较理想应用。
2 提升管理手段,加强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科学化管理
2.1 加强领导,强化档案意识。
基层事业单位要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解决。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科室考核目标,层层分解责任,责任到人,促进各科室积极配合做好档案工作,切实增强档案意识,自觉地把档案工作纳入到各项业务工作中。
2.2 提高档案服务水平、创新档案服务手段。
创新档案管理服务机制,必须打破去过那种看家守摊的传统服务方式。因此档案工作必须从完善服务措施入手,不断提高档案服务水平,创新档案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档案服务水平实质上就是要把档案的各项服务功能挖掘和开发出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作为档案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把群众满意当做标准,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档案工作方便快捷的服务,感受到档案工作带来的便利及重要作用。
2.3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管档人员素质。
2.3.1 条件具备的基层事业单位要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做好档案工作的人员配置、业务指导、安全保密等各方面的工作。要严把档案管理人员的入口关,从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等各方面进行严格要求,进行管档人员持证上岗,明确岗位职责,加强日常管理。通过档案管理人员的规范化管理,不断促进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3.2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政治思想教育,使之成为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按照组织原则办事,具有不怕苦、不怕累、不为名、不为利的奉献精神。特别要重视对档案员进行业务培训,因为当前基层事业单位管档人员专业人员少,专业素质较低,制约档案管理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有条件的单位可选送比较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到专业院校进行学习,同时选调专业素质比较好的人员充实到档案管理队伍中来。
2.4 科学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电子档案利用程度。
1.1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外在设施比较落后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的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事业单位管理的工作也应用到了计算机技术,但是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当中还没有真正的得到广泛应用。很多的事业单位只是简简单单的把档案的信息录入输出计算机中,基本都没有实现档案信息化的管理,甚至有的单位工作设施简陋、老化、办公的条件差等因素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档案的保管工作。
1.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技能过低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要求专业性、技术性都比较高的一种工作,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不但要具备教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还要求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等。随着近年来人事制度的改革,机构的调整,上岗的竞争等因素,很多的工作人员都是没有经过专业档案管理知识培训的,他们对工作程序也不是很了解,因此就导致了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责任性以及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严重影响了档案的管理工作的发展。
1.3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程度低
很多的事业单位因为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并没有意识到档案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管理措施、工作等都不到位。也有很多的工作人员认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不是单位重要的工作部门,因此很少把档案管理工作做为工作部门去进行管制,导致了档案管理的工做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于是便影响了档案管理部门对单位的服务,影响了发展的进度。
1.4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人员调动的问题
在目前的社会中。很少会有人在一个岗位一直工作不换工作的,相反,人员的调动与流动很频繁的在进行着。然而对于工作人员的流动对档案管理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有很多的时候在工作人员流动时,交接的工作没有做好,导致一些档案变成了“死档”,这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一种无法估量的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2.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2.1针对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想要得到稳步的发展,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进入正确的运行轨道。运用相关的制度来规范档案的管理工作,归档材料内容等都要及时的进行补充完整.同时也一定要相关的制度对档案进行保障工作,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2.2针对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认知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工作人员正确的认识自身的责任,提高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这些都要通过常识性的学习以及宣传有关于档案的法律法规等等。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与领导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明确自身的责任。
2.3针对档案管理工作改善工作的环境
有些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的环境太差,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因此,事业单位应该确保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主管部门也应该加大管理的力度,改善档案管理工作的环境以及档案管理的工作设备,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合理的运用档案资源。
2.4针对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