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

时间:2023-05-29 18:18: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城镇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城镇建设

第1篇

关键词:小城镇;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繁荣农村经济,各地加大举措,纷纷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毋庸置疑,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但是在对发展小城镇的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乱铺摊子,市场虽建起来了,却"有场无市",造成资源浪费;有的忽视调查研究,不重民意,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搞形象工程,结果搞成"烂尾"工程;有的忽了市场机制的运作,成效不大;有的光顾眼前利益,只算经济帐,忽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等,诸如此类。笔者以为,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城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村小城镇数量大,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建设小城镇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小城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和世界发展趋势一样,中国最终走城市化发展道路,有计划地推行农村城市化,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具有城市功能,成为城市化的组成部分。没有农村城市化,整体城市化将难以实现。农村小城镇建设是整体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重要推动力量。

应当看到,作为乡镇经济主力军的乡镇企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布局分散,位置偏僻,管理水平低,无法实现相应的聚集效益等缺陷。小城镇的发展可以使分散的部分工业企业积聚到小城镇,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加快发展步伐。发展小城镇可以加强对资源利用的规划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有利于转变乡镇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发展农村小城镇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小城镇通过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使土地相对集中,这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前提条件。非农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农业采用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小城镇建设为农村职业教育、科技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

小城镇建设集中了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信息和服务事业,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小城镇建设通过促进工业化、商品化而为农村实现小康提供物质基础,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而推动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科学举措

笔者以为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和发展小城镇值得重视和研究:

1.开拓进取,发展为先

发展小城镇最大的不利因素是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力度不大。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坚持发展为先。积极引导干部、群众一切以发展辨是非,以发展评得失;大胆改革,大胆实践,锐意进取。学习先进经验,敢为人先,勇于创业。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改革不动摇,争取时间发展,让实践作结论,开拓创新,大胆实践,把思想集中到发展上来,把精力用到改革上去,招商引资;小城镇户口放开,对进城农民一视同仁;加快发展,促进农民致富,促进小城镇建设。

2.发展特色和个性

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过程是小城镇特色形成的重要时期。高起点、高标准地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在立足城镇长远发展、增强城镇综合功能的基础上,努力在塑造城镇特色上下功夫,使各个小城镇的建筑群体景观、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都能充分体现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丰富内涵,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长远规划、分步建设的原则,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节约使用,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基础设施是衡量小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保证小城镇各项功能正常发挥的基本条件,必须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小城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针对目前云南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结合发展要求,下一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完善能源供给、供水排水、道路交通、邮电通讯、垃圾处理,搞好镇区绿化美化、环境卫生,积极发展文教卫生事业等方面,以优化小城镇的发展环境。同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城镇的市场体系,根据当地的资源、产业优势和市场供需状况培育相关的专业市场、特色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搞好市场配套建设及相关服务,使市场成为带动小城镇及周围农村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加速器”,以增强小城镇对人口和产业的聚集功能。

4.发展特色经济

第2篇

调 研 报 告

襄樊市建设局

(笔者按:小城镇建设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形式,它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立项、完工到产生社会效益,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主要从1998年以后,小城镇建设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展开调研。)

为了解和掌握目前我市小城镇建设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理清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最近,我们组织专班,先后深入到枣阳、谷城、老河口等县(市)的重点乡镇开展了调查研究。总体的感觉是小城镇建设不仅直接拉动生活消费和相关产业的生产消费,而且以其巨大的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小城镇建设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小城镇建设首先具有投资功能,又能营造一种新的消费环境,两者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拉力。

1、小城镇建设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来看,直接拉动建筑、建材、装潢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小城镇的道路、桥梁、房屋建设,可创造建筑工人的大量就业需求,进而拉动建材、冶金、机电等成千上万种相关产品的需求。目前,我市共有建制镇77个,自然集镇240个,建成区面积210平方公里,1998年以来,小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60多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5%,占地方固定资产投入的50%。其中销售商品房80多万平方米,价值3亿多元,建楼房400多万平方米,投资12.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4.8亿元,共修建123座桥、623公里街道、425公里供水管道、466公里下水管道、298座公厕、1204个街景花坛。这些需求共吸纳2.8万人从事建筑业,消耗水泥60万吨、钢材6万吨、砖100亿块。去年,老河口市仙人渡镇仅用于集镇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入超过1000万元,一下子带动了建筑、建材方面的需求,镇办4个砖瓦厂满负荷生产仍然供不应求,红砖价格上涨30%;水泥预制板上涨10~20%;86户建筑企业家家红红火火;全镇100多台电焊机仍显短缺,需要外借才能赶上工期。

2、小城镇建设改善了消费环境,改变了村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提高了消费水平。小城镇建设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形态,自然村落被城镇取代,小农消费观念(如自给自足、量入为出)被市场经济冲淡,农民进城后,消费观念和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现代家具、电器、电话乃至汽车走入寻常百姓之家。2001年全市小城镇拥有各类市场450个,消费品销售总额达43.57亿元,其中小城镇居民消费26.4亿元。小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2200元,比农村居民高30%,购买彩电、冰箱、摩托车等高档消费品9亿元,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达35%、73%和26%,分别比农村高32、58和19个百分点。随着消费结构中住和用的比例提高,小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98年的47%降为2001年的40%,比当地农村居民低8个百分点。

3、小城镇建设加快了人口从农业中分离的步伐,为实行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小城镇建设不仅转移了大量的农村人口,而且为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管理创造了条件,农业人口的减少,提高了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面积,相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拉动了农民的消费。到2001年底,全市城镇人口403万人,其中有117万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占农村总人口的28%,转出耕地80多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3%。“农民进城”数量的增加,使本地农民有条件、有可能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据统计,目前全市农村种植20亩以上的农户增加到6万多户,占总户数的1/10;种植面积16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4;创产值17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1/3。专业村由97个增加到317个,推动形成了1/5的种植业大户,用占耕地1/4的面积,创造了1/3的种植业产值;1/4的养殖业大户,创造了1/2的养殖业产值。枣阳市兴隆镇由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公司反租土地200亩,多方筹资200多万元,兴建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引进世界先进品种,聘请全国一流的专家做技术指导,实行农民承包,企业化管理,亩平纯收入5-10万元,最高的达到17万元。

4、小城镇建设推动了乡镇企业的集中,通过规模经营,招商引资等方式拉动了经济增长。小城镇建设使村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城镇交通、通信、商贸、学校、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的逐步配套,城镇功能的日趋完善,为乡镇企业提供了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形成。枣阳市吴店镇在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科学规划,兴建了2平方公里的工业小区,先后投资9000多万元兴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对企业实行专线供电,吸引了21家镇办工业企业和110多家个体私营企业,形成聚合优势,集结发展。目前区内形成了机械、纺织、化工、造纸等四大支柱产业,培植了10家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此外,小城镇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环境的优化,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聚宝盆。谷城县石花镇开辟1.5平方公里的新区,已吸引30多家企业进区,有5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与新区企业结成合作伙伴,每年引进100多项科技项目和200多名各类技术人才。目前,该镇新区已被确定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全国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

5、小城镇建设促进了现代文明。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现代文明之风的熏陶,人们不再局限于培养普通的体力劳动者,而是着眼于长远目标,迎接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因此文化教育发展资料的消费悄然膨胀。2001年底,全市小城镇拥有各类中小学校490所,在校学生13.4万人,教职员工1.1万人,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开支达0.9亿元。与此同时,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对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到2001年,全市小城镇各类文化娱乐设施建筑面积达29万平方米,每年用于文化娱乐的开支达5000万元。

我市小城镇建设的历程表明,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筑材料的消费需求(占投资额40-60%),建筑工人的生活消费(占投资额30-40%);住宅建设可拉动装饰装潢及家庭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占投资额70-150%);小城镇建设本身还包括生产类投资,这些经济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行又拉动大量生产资料的消费,这种投资消费之比十分显著(从1∶1到1∶10之间);小城镇建设完善了市场体系,拉动商品交易量的扩大(其弹性系数接近1);小城镇建设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建设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拉动居民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可达投资额1/10),可谓小城镇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关联度高,影响面大,显示了强大的经济拉动力。

二、当前我市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小城镇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一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有了一定的物质积累,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正确引导农民建房,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顺民心,合民意,必将大大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伐。二是当前国家正在想方设法启动消费,小城镇建设是启动点之一,抓住机遇,完善政策,必将加快经济的发展。三是我市小城镇建设起步早,基础好,思路清,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变压力为动力,乘势而上,必将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再上新台阶。对于这些机遇,大多数乡镇认识是清醒的,行动是及时的,但也有少数地方不够重视,在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就小城镇抓小城镇的情况比较多。对小城镇拉动经济的作用认识不足,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在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小城镇建设的载体作用不力。

二是政策措施不到位,小城镇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在前一阶段,绝大多数乡镇在小城镇建设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我市大多数乡镇是吃饭财政,财政缺乏调节手段,地方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加上收入较低的农民进镇打工的难度比较大,因此依靠农民大规模建城的潜力不大;此外,农村基金会资金的沉淀,农村银行储蓄下降,也使资金紧缺的问题凸显。近几年来,国家、省、市为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文件,对市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的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乡镇征收小城镇建设维护税返还问题和乡镇向单位和个人收取3%的基础设施配套费以及城镇国有土地出让金的70%,工商部门在乡镇征收的市场管理费要保证50-70%用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或市场建设等等都有明文规定,但这些好的政策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使村镇建设资金紧缺与加快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矛盾更加突出。

三是部分乡镇村镇规划滞后,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市政设施及公用设施配套不完善;城镇发展缺乏个性,特色不明显;城镇规模小,聚集效应差,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小城镇详细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以及优秀的农村住宅设计方案编制不及时,导致建筑形式单调,农村建房千村一面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深化改革,树立产业观念,加快实施以城镇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

小城镇不仅是生产力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小城镇建设就是产业建设。因此,必须转变视小城镇建设投入为非生产性投入的观念,把小城镇建设作为重要的产业来抓,象抓产业建设一样搞城镇建设。应当认识到:第一,城镇建设对基础设施所作的投入,带动了建材业、建筑业、运输业、机电业、流通业等众产业的大发展;第二,它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资源,并开发了闲置的土地,培植了新的财源;第三,它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和就业空间,开辟了发展经济的新天地;第四,它的许多基础设施投入本身也是经营性投入,修路、架桥、办电力、通讯、建水厂、公园等等,都可用经营性的办法,很快收回投资并取得较高的效益;第五,它对广大农村有着强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能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的飞跃发展;第六,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能够引导资本集中,形成规模经济,产生“集聚效应”,提高经济效益;最后,它还给劳动者以新观念、新眼界、新技术,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总而言之,城镇建设,特别是基础性的产业建设,它的投入与产出的综合效益,大大高于其它产业,要使城镇建设成为产业建设,必须消除那些障碍因素,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培养一种良好的“人气”氛围,政府、部门和群众共建,财政、金融和企业联手,加快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快速健康。

1、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从宏观经济发展上看,我市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按照国际通行的发展模型,我们现有的经济水平应当与60%的人口城市化率相匹配,而实际上只有43%,因此,我市小城镇建设的历史欠帐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摒弃计划经济、短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生产决定消费的传统思维定式,牢固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生产的新观念,从经济市场化、农村城市化、贸易国际化的发展观念来认识加快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必要性、紧迫性,增强大发展、大建设的历史责任感。

2、着力解决阻碍小城镇建设的核心问题,建立健全融资机制。农村30亿元的存款,对200亿元的投资需求来讲远远不够。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是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我们建议,市政府应对小城镇纯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奖代补的政策,对有收益的建设项目实行公司制开发,采取政府补贴一点,以自然人出资为主,收益按股份分红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小城镇建设社会投资渠道,比如住宅建设的投资,可成立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吸引30亿元的农村存款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来解决;乡镇企业固产的投资,可采取分块入股、从企业利润中每年拿出一半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流动资金可采取企业从利润中拿一点,从银行贷一点,集资入股筹一点的办法来解决;对纯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市里要坚持以奖代补的政策,调动乡镇政府的积极性。总之,要继续执行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此外,还要立足长远,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出发,探讨多元化融资机制,鼓励乡镇企业和城乡居民积极参与小城镇建设,对经营性项目如供水、供电、生产加工等,可采取股份制或集资贷款的办法筹资,从盈利中分红或还贷;对公益性项目,采取受益单位出一点,财政挤一点,民工间勤凑一点的办法共同解决;对小城镇建房,采取房地产开发的办法,先建后售。同时也要鼓励农民进镇建房,继续发挥农民建房购房的主体作用;对城市基础设施如排水管道、道路等,要与房地产开发联手,从土地增值、房产增值中逐步还贷,但要树立长期受益观念,不要一次收清贷款,否则增加房地产成本,影响消费,只能适得其反。

第3篇

一、关于**等镇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等五个试点镇大多都为老建制镇。而且均为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先后被确立为省乃至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的。近十年来,它们抢抓机遇,乘势快上、强化改革、加速发展。客观上已成为所在县、市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扭带和桥梁,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缩小了城乡、工农差别。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城镇整体功能明显增强,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这五个镇均被省政府命名为“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先进单位”。

1、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制定城镇建设发展目标。

为使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进行,上述五镇根据《**省小城镇“十五”总体规划》,结合各自实际,都调整、制定了自己发展规划,为本镇长远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镇投资50万元,聘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专家来镇实地考察,研究制定规划,确定了高起点、高标准,按照县城规模10万人口,设计了50年不落后的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地提出了城镇建设发展方略,即:“改造旧区、开发新区、全面推进、共同发展”。明确了近、远期城镇建设发展目标。**镇投资10万元,对本镇的原来规划进行了科学、合理地调整,与此同时,按照环境园林化、街道柏油化、住宅楼房化、管理城市化的“四化”标准,建设小城镇。在执行规划上,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原则,坚持城乡一体化,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坚持做到宁可不建,也不乱建。各镇在实施小城镇规划中,都能够严格执法,对无视总体规划,挤占红线、标准较低、不分功能和私建、乱建,都强行制止、严格处罚,有力地维护了规划的法律性和严肃性。

2、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赋予小城镇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增强镇政府管理城镇功能。

从1995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鼓励和扶持“十强镇”综合改革试点若干政策》、《关于加快省“十强镇”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城镇改革与发展意见》。应该说,这些政策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上述五个镇所在县(市)党委、政府不失契机,不折不扣地落实了这些政策。具体说向镇里下放了五项权力:一是下放了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权。县(市)党委、政府明确规定,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由镇委、镇政府负责实施,除建筑工程参加县(市)建设部门组织的公开招、投标外,其它各项工作均由镇政府直接管理;二是下放了财税管理权。各镇财政都自设金库,与县(市)财政之间严格实行分税制,超收分成,赤字不补,充分调动了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三是下放了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权。凡在镇域内建设的项目,镇政府与县(市)政府享有同等的立项审批权,凡是县(市)政府能够立项审批的项目,一律下放给镇政府立项审批;四是下放了机构设置和人事管理权。镇委、镇政府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完全由镇委、镇政府根据需要研究决定,只需报县(市)有关部门备案;五是下放企业、事业单位管理权。凡是县(市)企业、事业单位在镇境内的,能下放给镇里,下放后对小城镇发展有利的,一律下放给镇里。除公安、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外,其它行业驻镇企、事业单位全部放给镇里。既扩大了镇委、镇政府的权力,又明确了镇与县(市)之间的利益关系,镇委、镇政府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借助这些政策的落实,各镇采取得力措施,全面实施了财税、户籍、城建、土地、教育、卫生等项综合改革,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整体功能增强。

在小城镇建设实践中,各镇始终都坚持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整体功能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重点围绕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舍得投入,建成或改造了一大批道路、桥梁、供水和排水、市场等设施项目,增加了镇区绿化面积,城镇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昔日萧条、破烂景象正在被繁荣、整洁、规划有致的形象所代替。***镇按着城镇总体规划,投资2,500万元,新建一条长3000米,宽40米,双向三排车道的吉港大街。建设了环城外环路及主要街巷路,完善了路上、路下基础设施。投资5000万元建立、完善了农贸、轻工、牲畜、建材、煤炭、车辆等七个专业市场。其中,肉牛市场已成为东北最大肉牛交易市场。城镇基础建设的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建筑、运输、建材、饮食、服务等行业解决了大批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在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扩大内需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发展支柱产业,壮大镇域经济。

各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们从本镇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并初步形成规模。***镇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立足资源,突出特色,积极培育了养牛、造酒等六大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工业推动农业,城镇推动农村”的发展之路。**镇充分利用本镇资源,发展重工业,先后引资10亿元,新建了**水泥公司,两个企业已成为**镇支柱产业,推动了全镇经济健康发展。**镇投资5000万元,新建一处畜牧养殖厂,该厂投产后,效益相当可观。**镇2002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33.4亿元,国内生产总值9.55亿元,全口径财税收入4,18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3914元,成为全省小城镇发展的排头兵。

5、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在考察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这五个试点镇还有一共同点就在实施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他们既注重城镇建设、发展经济,又十分注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入手开展工作,用城市标准规范人们的行为。与此同时,各镇加大了对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普九”义务教育工作全部达标,小学入学率达100%,中、小学巩固率达98%以上。镇卫生院达一类标准,普遍开通有线电视,计划生育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各镇内基本上形成了事业兴、人气旺、商气浓、二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促进小城镇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关于我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存在的的主要问题

就我市的小城镇建设而言,应该说,经十多年的实践,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各镇分别成为国家、省、通化市的综合改革试点镇,各方面指标和工作均居全市乡镇(街)之首。客观上已成为***市西、东、南部区域经济中心。但严格地讲,按综合改革试点镇要求,和上述试点镇比,我们的小城镇建设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试点镇领导有的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改革发展意识不强,实施小城镇建设积极性不高,工作存有短期行为;二是上级赋予试点镇各项优惠政策落实的不到位。如试点镇应享有部分县级经济审批权始终没有完全到位,致使工作出现严重两层皮现象。城建项目管理、审批等权限还没有放下来。驻镇企、事业单位管理权限不明确,今天放权,明天上划,随意性大,镇级管理权限不稳定;三是投资体制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严重制约发展;四是管理人才短缺,政府及所属部门管理人员思维方式滞后于形势的发展,缺乏现代思维意识和现代管理城镇能力;五是缺乏科学规划。据了解,只有***搞了简单的建设发展规划,其深度和水平远远不够,***镇还没有一个成型的建设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无所遵循;六是土地管理、户籍管理等项制度尚需改革等等。这些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既包括了经济基础的微观改造,又关系到上层建筑的全面改革。因此,我们一定要按上级的有关要求,借鉴兄弟试点镇经验,搞好小城镇建设,防止出现“新城镇、旧体制现象”。强化改革,积极探索,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三、关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改变城乡两元经济结构和加速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县级城市,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更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根据我们工作存在的差距,参照兄弟试点镇经验,建议在今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实践中,坚持做到”六抓”。

一是抓思想。就是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增强各级领导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实施小城镇综合改革是认真贯彻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出的,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成功之路,是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农村深层次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其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因此,各级领导,特别是市镇两级主要领导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切实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以此统领农村工作全局。

二是抓领导。根据兄弟试点镇的成功经验,试点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就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应给予足够重视,亲自抓负总责。要把此项工作摆上位置、抓在手上。试点镇的事不仅仅是镇里的事,也是市里的事。因此,市、镇两级主要领导要自觉把小城镇建设当作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是抓重点。目前看,各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积极性空前高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工作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总的原则应是抓好国家级试点镇带动省“十强镇”和**市试点镇,指导一般镇的综合改革工作。实行重点突破,梯式推进的工作模式,力争把全市的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四是抓落实。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关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吉发[1995]22号)、(吉政办发[1997]1号、(吉办发[1999]36号)、(吉发[2000]7号)等文件精神,要不折不扣地给予落实,使试点镇真正做到有权有责、权责挂钩。市直相关部门应着眼大局,彻底解决政策不到位问题,理顺市镇之间关系,增强镇政府管理城镇功能。具体说,市委、市政府应给试点镇下放如下权力:(1)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权;(2)凡镇内市属企、事业单位管理权(垂直管理部门除外);(3)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管理权。包括建设项目审批、工程监理,独立执法等权限。

五是抓考核。为确保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顺利进行,建议市委、市政府对“试点镇”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度,部门联系制度,工作汇报制度,建立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引入竞争机制,将试点镇综合改革,城镇建设,经济发展总目标,年度任务,阶段性成果纳入到小城镇建设考核内容,强化考核标准,实行目标管理。

第4篇

镇位于*县东北部,国道和郑吴公路在此交汇,是连接冀、鲁、豫三省的交通要塞。全镇辖个行政村,万亩耕地,万口人,镇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镇规划区面积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截止××年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亿元,财政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其中镇规划区人均纯收入元。

近年来,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增强了“小城镇、大战略”意识,牢固树立了“抓小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努力把建设小城镇作为拉动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深挖市场内涵,突出工商贸特色,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镇容镇貌得到极大改观,镇村经济日趋繁荣。先后被国家和省市列为粮食生产百强乡镇、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林果亿元乡镇、特色农业乡镇、畜牧业特色乡镇,年月被省政府列为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年被河南省评定为“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被安阳市确定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一、小城镇建设的进展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

自我镇被安阳市确定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以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大力宣传,积极行动,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政委、镇长为指挥长的小城镇建设指挥部,下设小城镇规划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领导、协调和监督,编制了《*县镇建设规划说明书》、制定了《镇小城镇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和《市政管理办法》等。同时利用会议、宣传车、广播、放电影、书写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书写固定标语余条,散发传单余份,召开各种形式的党员、干部群众会余次,使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克服了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思想,提高了认识,营造了小城镇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制定了小城镇建设规划。

镇党委、政府在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委托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对镇区平方公里进行了地形测绘,同时聘请河南省豫建规划设计院高起点、高标准对镇区平方公里进行规划设计。

按照“工业兴镇、商业旺镇、农业稳镇,工商贸兴镇”的总体发展思路,把镇的发展特色定位于工商贸型:一是在镇区东北部规划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工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重点发展电线电缆、农药化工等,使之尽快成为支柱产业;二是在镇区南部以棉花加工为重点,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木器加工等,以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以原镇区为中心,重点发展商贸业,形成以工商贸带动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格局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

(三)加大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尽快完善城镇载体功能。

我们按照“边规划、边建设、边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目前,镇区道路方面;投资万元正在对镇区主干道进行拓宽改造,投资万元整修了顺南街南段道路,投资万元整修了镇东顺京路,投资万元完成了镇区大南街下水道建设工程;在通信方面:投资万元地埋电信电缆公里,完成了镇区通信电缆入地工程,投资万元建成了邮政大楼,使全镇电话装机突破门,电话入户达到以上,移动通信,因特网用户与日俱增;在工业商贸方面:投资万元扩建了瑞可信电缆有限公司,投资万元扩建了金星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投资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平方米容纳个摊位的工贸商场,投资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公颂的加油站;在教育卫生方面:投资万元新建了第一职高教学楼,投资万元新建了第一初中实验楼,投资万元建成了镇中心卫生院石佛分院。除此之外,投资万元建成了居住面积平方米的敬老院。现已做好规划,近期建设的项目还有改造镇区大街街道,硬化大北街东段道路,商贸一条街、农机市场、畜牧交易市场、卫生院病房大楼、自来水厂、汽车站、体育娱乐中心和居民住宅小区等。通过努力,我镇的交通、通信、供燃、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娱乐、商贸服务等综合配套设施将日益健全,城镇载体功能日臻完善。

第5篇

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开始进入以城市为主的新的成长阶段,而新农村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城乡之间的差距短时间内无法协调,以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成为平衡城乡差异的有力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发展,首先应明确小城镇不同于城市和农村的建设地位,其次应积极发挥其引导、带动作用,推动农村、农业、农民三大主体的进步和发展。

(一)小城镇的界定及其战略地位

对于“小城镇”的界定,目前我国学者各执一词,本文以教授的界定为参考,他认为小城镇是一种过渡性社区,也是一种社会实体。其过渡性指的是小城镇是从乡村性的社会发展到多种产业并存的逐渐向现代化城市转变的中间性社区。相比于城市和农村而言,它比城市区域低一层,比农村区域高一层,是农村与城市的综合体。这种综合体仍然是一个经济区域,它的主体是由一批逐步脱离农业生产劳动走向非农产业的人口组成的。其结合形式是一种多要素的空间结合,主要要素包括一定社会范围内一定量的各种农村生产和生活要素,以及城市生产和生活要素,这说明小城镇既不同于城乡两个区域,又与城乡两个区域有着紧密的联系。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发展的形态来看,小城镇建设初步形成了工业主导发展型、农工结合发展型、市场带动发展型、交通枢纽发展型、城郊发展型、旅游开发发展型和工矿服务发展型等多种类型,这些类型皆能弥补农村依靠单一产业发展的不足。此外,小城镇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处在城乡交汇点,既是城市梯次结构的基点,也是农村经济社会的中心。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新形势下,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拉动内需,有利于做大产业,有利于扩大就业。总体来说,小城镇在带动我国乡村城市化进程和促进农村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地位。

(二)小城镇建设对农村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小城镇作为城乡之间的过渡性社区,不仅能减缓城市对于农村的冲击,还能加快我国城镇化的步伐,通过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提高全社会的资源利用率,通过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增长,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逐渐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农村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第一,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根据增长极理论,小城镇作为增长极可以带动农村地区发展。具体来说,通过将区位条件较好的小城镇培育成经济增长极,使其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同时有效的规划配置资源,推进小城镇和农村工业机制,使小城镇和农村的有限资金形成一个新的经济中心,从而可以产生集聚效应、扩散效应,进而带动小城镇周边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小城镇作为城市的边缘性社区,相比于农村来说能更好地接受城市的辐射,以小城镇接收到的城市化内涵向农村辐射比城市直接影响农村更加方便、快捷。通过城镇对农村的资金、技术、人才、物资、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和辐射效益促进乡村经济全面发展。

第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的第一产业分布较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明显不足,而小城镇的建设为农村弥补了这一不足,为其提供了第二、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小城镇已不是人口稀少的社区,对商品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可以满足的,为满足城镇消费需求,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村在市场需求的引领下会逐渐改变自给自足的传统生活方式。乡镇企业的应运而生,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重组,人们消费层次和物质条件的改善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村镇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商贸、学校、文化娱乐的配套逐渐形成复杂的商品生产和交换,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逐步在农村发展,促进农村单一产业结构模式的调整、优化,同时还可以提高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

第三,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作为三农问题之一的农业一直都是农村发展的首要问题,农业的发展关乎农民,关系农村,是解决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建设进程问题的开山之石。没有达到农业现代化的农村不足够称之为一个现代化的农村,而农业现代化在一定意义上讲的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为了达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必须使土地相对集中,这意味着有一部分拥有土地的农民必须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到另一部分人手中,成为寻求就业机会、外出工作的中的一员。毫无疑问,小城镇的发展给农民就业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性。小城镇在发展伴随着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医疗、交通、信息的发展,同时它本身也会成为周边区域的增长极,可以为当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撑。依托现代化城镇发展起来的农业必然会朝着现代农业的方向发展。

第四,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总是形影不离的,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应及时补充精神文明建设。小城镇是将城市科技、文明辐射到乡村的最佳传输带,应肩负起带动广大农村社会进步的重任。而小城镇作为区域性的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是科技企业的聚集地。农民在进入乡镇企业就业时,一方面可以获取报酬,另一方面还可以感知小城镇的科技、文化、教育、娱乐氛围,不但学习了技能,增长了见识,还可以更新自己的传统观念,成为融入现代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人。由此可见,小城镇是城市形态的前奏,也是现代城市文明发展到乡村的过渡,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

小城镇建设对农村需求的拉动效应

小城镇作为城乡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具有规模效应和辐射功能,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发展具有推动和拉动作用,表现在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保障农村更好的发展。具体来说即是对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村工业发展和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见图1)。

(一)城市对于农村的拉力因素

城市与农村是既冲突又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两极,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人口流动的过程,城市化的“化”从人口流动的角度来说即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没有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城市化就难以真正形成。城市化还意味着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更快比率的增长。从城市对处于农村的人们具有吸引力的角度分析,城市对农村的拉力因素是关键。城市人民相比于农村的高收入水平、富裕的生活和发达的生活环境吸引了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同时,农村本身的环境条件推动了农村人口流向城市:首先,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在人口增加的情况下逐渐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其次,农村的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在单一产业低下发展的情况下难以提高,另外,身处现代社会接受教育、媒体的影响的新一代农村青年有了新眼界,交通的大力发展减少了迁移成本,这些都极大推动了农村人口离开农村迁入城市寻找新的生活、新的工作。这些也即是城市对于农村的拉力所在。

(二)小城镇建设对农业发展的拉动作用

第一,小城镇建设能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小城镇对于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影响主要取决于小城镇的发展致使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刺激了需求市场,从而影响供给方,也即是说城镇消费需求的缺乏严重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小城镇为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和依托。从实际情况来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应是市场化的发展,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产业是否能发展和发展的规模,农业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决策必须以市场信息为依据,只有有了一定的市场需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才会成为可能。目前我国城镇的农副市场开发不足,人们对农副产品的消费需求较小,农副市场有着明显的供过于求的状况,增加消费人群是改善这一情况的有力措施,因而小城镇人口的增加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拉动力。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对于农业产业的优化作用表现在提高城镇人口对于农业的需求层次,据测算,一个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每年在粮食方面的直接消费量会明显下降,而相反的,对于经过加工、品质较好的食品需求显著增加,可以预测,引导农民生产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可以迎合市场需求。同时,小城镇作为城乡的过渡区,是商品贸易流通的中心地带,加强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农村市场的开拓,便于农副产品进入当地市场、大中城市市场,从而推进农村农业的发展。

第二,小城镇建设对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农村就业率具有巨大作用。在我国,农村是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口聚居的地方,现代化的发展带动了农村产业改革,科技与资金的投入引起农村生产力的变革,需要较多劳动力生产的旧农村面貌悄然改变,众多接受新思想、新科技的现代农村人口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进城镇,同时许多城市对于人口的容纳量接近饱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难题无法得到解决。由于小城镇相比于大中城市具有更接近于农村,农民进城的门槛低、转移的难度小、风险较小等优势,可以较好的处理农村人口聚集的问题,减轻了大中城市人口过多的压力。同时,小城镇自身的建设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成功带动了农村就业率的提升,据统计,从1985-1994年,全国小城镇就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近1.4亿人。由此可见,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方法与途径。

第三,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衡量获得产出效率的标准,由于农村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的滞留严重影响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小城镇,大战略”的政策鼓励城镇化的建设带动农村城市化,小城镇一方面可以吸收剩余劳动力,另一方促进非农产业的重组和非农人口的增多,拓展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就业人口通过城镇化作用和转化为非农群体,劳动生产率获得提升。而一旦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通过在新的城市环境中的学习和进步,农业科技进步的瓶颈也可以逐步解除,这进一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对农民收入的带动作用为44%。要想增加农民收入就要提高农业产出水平,而农业产出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四个方面。首先,农业的产出水平决定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人员,过去我国农村远离现代化,科技、教育的落后导致农民观念落后,思想、价值观相对保守,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无法满足高产出水平的需要,小城镇的建设给农村带来了现代化理念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冲击促使农民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农业高产出水平有了第一层保障。其次,农业产出水平取决于农村生产要素的配给,传统的经济条件下,城乡二元结构使得生产要素不能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农业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在此情景下,农业产出水平自然大打折扣,小城镇的建设无疑加速了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流通,完善了市场,从而农业生产要素得到保障。另外,农业产出水平的提高还取决于规模效应。在农村,农业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土地资源的集中程度,要使农业产出水平获得提高,一方面应改善土地经营状况,另一方面还应扩大土地的经营规模。对于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一方面可以从减少农户着手,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减少农户可以提高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农村从事农业劳动数量的减少加上土地资源通过承包、流转等其他方式集中,可以使得专业种植户充分发挥长处,从而达到资源和人才充分利用的双赢局面,另一方面进入城镇和大中城市的农民逐渐成为非农居民,成为向农村引进科学技术的过渡性人才,为家乡建设谋求了更多的福利,使得农业发展有了支撑,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三)小城镇建设对农村工业发展的拉动作用

我国小城镇建设对工业的发展有两大作用,一种是对工业发展的极化作用;另一种是对工业发展的扩散作用。

第一,小城镇建设对农村工业发展的极化作用表现在改变农村工业化结构,促进农村工业化发展。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给农村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平台和空间,目前我国多数乡镇企业集中向小城镇扩散,小乡镇的面积有限,成立于城镇的乡镇企业容易集中,可以进行连片开发,连片开发可以使得城镇的资源与要素得到共享与充分利用,例如共用城镇基础设施,共用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共同创新企业发展机制,共同开拓市场,这些都能提高乡镇企业的规模与效益。通过调查、测算得知,乡镇企业集中到小城镇,土地、交通这两项的运输费用可以节俭20%,政府对相关地区的公共设施投资可以节省30%,同时区域内的就业能力可以提高50%以上,这样的集中、连片发展模式带来的规模效益远远超过分散的乡镇企业效益。乡镇企业连片发展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也将带动农村工业化的进程,推动农村工业化发展。

第二,小城镇建设对农村工业发展的扩散作用。首先,小城镇自身的发展需要城镇周边地区尽可能的生产商品、加大工业以满足小城镇建设对源源不断的能源、原材料、初级加工品的需要,这也意味着作为增长极的小城镇发展越快、经济越发达,对周围地区的需求越多,带动作用也就越大;其次,小城镇自身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规模经济的发展相比于农村具有显著优势,与农村产业发展相关的产品与技术会不断向周边地区扩散、辐射;最后,一般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时会均衡布局,为避免区域经济差距过大政府会强化扩散效应,小城镇相比于一般农村,具有交通、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对周边农村的辐射作用较强,在政府强化扩散效应的措施下,能更好地带动周边农村工业发展,形成工业产业化,提高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四)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

作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前提,城镇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相关系数为0.8,这说明城市水平越高,第三产业越发达。一般来说,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处于低下水平,究其原因,农村自古以来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导致其市场的活跃性较低,相当部分的产品不需要在市场流通、交换,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对生活和生产服务的需求量,依托企业和人口的聚集,只有当居民的整体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发生改变时,第三产业如服务业才能开始形成和发展。小城镇是将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居民的“蓄水池”,推进了人口和产业的聚集,带动了农村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的改变,由此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小城镇建设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表现在:一是拉动了房地产市场;二是带动了餐饮、服务业、流通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小城镇甚至小城市对城乡人口流动户籍制度限制的逐步开放,农民进城落户对住房的需求增大,这在衣食住行等各大消费中成为最大的一次性消费,因此拉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同时,小城镇建设刺激了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进行消费和投资,建房或购房成为农民富裕的标志之一,也成为农民长期储蓄和消费的动力之一。另外,相对于城市,小城镇作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中间过渡带,进入门槛较低、进城成本小,能够吸引大量的农村人口,小城镇人口和企业的聚集意味着规模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聚集,这种集聚效应将极大促进餐饮、物流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6篇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规划定位;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033-0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先生提出“小城镇”思路以来,中国的小城镇发展已将近三十年。纵观我国城镇体系,小城镇虽所处层次较低、数量庞大,却是连接我国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促进城镇化,以城带乡,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农业人口,均衡工农业间利益失调问题,实现工业化,还可以大大拓宽农产品市场空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近年来,宁德市党委政府狠抓落实小城镇经济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全力推进小城镇发展步伐。通过不懈努力,各试点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所实施的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群,带动改善了乡镇环境,展示了新的形象,相关事业稳步发展。

一、宁德市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状况

宁德市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从起步实施到目前进入加快发展阶段,取得了诸多成就与发展经验。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宁德市的城镇化水平为47.9%,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比较,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2.2百分点。随着小城镇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宁德市的不少小城镇焕发新貌,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也取得阶段性的成效。在2012年底福建省级试点镇考核评比中,宁德市赛岐镇和太姥山镇荣获首批省级试点镇二等奖;飞鸾镇和牙城镇分别获第二批省级试点镇的二等奖和鼓励奖。

但与全省城镇化建设进展相比较,宁德市城镇化率比福建省平均城镇化率低9.2个百分点。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看,宁德市城镇化率列全省第7位,与漳州、南平等农业产值比重大的城市城镇化水平基本一致,与莆田、泉州等工业增长强劲的城市相比城镇化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从全市各县(市、区)的情况看,蕉城、福安、福鼎、柘荣等城市城镇化率较高,分别达到60.3%、58.7%、52.0%、56.6%,均高出全市平均水平;其他县(市、区)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可见,地理位置较为优势和工业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较高,而地理位置偏远和工业经济较落后的区域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总的来看,宁德市小城镇的发展水平仍相对滞后,城镇化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宁德市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宁德市小城镇建设的道路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小城镇经济基础薄弱、资源相对匮乏、现有的城镇化水平低。这些问题都是小城镇健康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会成为小城镇发展的桎梏,甚至为城镇发展道路上的隐患。

(一)城镇规模偏小,聚集能力较弱

一般认为,小城镇人口规模只有达到五万人左右时,才能正常发挥城镇聚集功能和规模效益。宁德市小城镇平均人口规模小,城镇规划起点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因此,不能形成支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就造成了不仅缺乏对企业和经济发展的凝聚力和聚集效应,而且不能有效引导周边乡村人口就地城镇化。

(二)人口外流明显,中心城区带动力不强

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看,宁德市户籍人口净流出51.0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15.3%。宁德市主城区超过二十万人的中型城市仅2个(福安、蕉城)刚达标,10-20万人小城市1个(福鼎),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偏弱。为了增加收入,提升生活质量,相当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力无法就地城镇化,大都外出打工,人口外流,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问题突出。一方面说明当地人力资源的流失,另一方面说明迁出地无法创造良好就业环境,提供足够就业岗位。

(三)小城镇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低

不少小城镇不重视城镇建设详细规划,不重视特色设计。许多小城镇建设综合开发率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并带动改善整体环境。小城镇“物业管理”队伍普遍存在管理人员能力不足、待遇差、素质低等问题。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综合治理能力缺乏,难以从源头上解决“脏、乱、差”现象。此外,由于城镇规模所限,相对低水平的金融、信息、技术服务水平,无法保障人才、项目引进,生产要素市场、产品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均受到很大的限制,并直接影响城镇功能的提高。

(四)小城镇建设保障不到位

资金与人才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困扰小城镇发展的大问题。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单一狭窄,尚无法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建设资金筹措问题,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导。此外,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复建设和违规建设,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和奖惩制度,造成小城镇建设资金的不必要浪费。人才保障不足也是小城镇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乡镇很难拿出经费去进行人员的业务培训与交流,以致乡镇建设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小城镇在吸引外来人才方面也缺乏足够优势。在既缺编制又少经费,同时权限不足的情况下,小城镇的规划管理难以顺利地开展工作。

三、推进宁德市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推进人口向城镇集聚进程

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000年以来,全省各设区市小城镇建设有加速发展的趋势。相比之下,宁德小城镇发展水平尚未发生根本变化。针对宁德镇区人口偏低现象,加快中小城镇和中心城区的建设,争取在十年内加快形成1个五十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初步形成对周边中小城市、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城镇化绝非单纯的城市空间扩张,其实质在于社会化。

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优势的差异,小城镇建设开始出现分化重组,可以分为这三类:一是少数发展快、潜力大、区位优势突出、符合区域城镇化布局、经济总量、人口和城镇规模等都超过或接近建制市标准的小城镇,将发展为区域中心城市;二是一些发展较快,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区位优势的小城镇,在城市与农村中起到传递作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大量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优势不明显、辐射力不强的小城镇,将作为农村社区的服务中心而存在。要加快促进社会化的转变,推进城镇化步伐,必须加强相关制度建设,解决以下三类社会成员平等享受诸如户籍、就业制度、土地使用和住房制度、子女教育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第一,解决居住农村人口仍然保持着传统社会化程度低的家庭生产方式人员城镇化问题,加大产业化经营培训和政策支持力度,创造条件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促进农村资产社会化流转和社会生产的产业化转型。第二,加快解决常住城镇的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待遇问题。第三,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社会保障的均等化问题,促进人力资源自由流动。

(二)紧密结合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条件,乡镇企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小城镇建设的速度。另一方面,小城镇是乡镇企业生产活动的最好基地,它具有土地供应充足、劳动力聚集、原材料购进及产品运出便捷、生活环境优越等天然优势。乡镇企业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统筹规划,选择企业比较集中、交通便利、便于“三废”处理的区域,有条件的要考虑污水处理。要有计划地布局企业项目,科学引导村办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现规模连片发展。改善对落户企业的“软件”服务支持,营造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简化办事程序,落实优惠政策,提供社会化服务支持,禁行歧视性政策,禁止向乡镇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不断吸引有条件有意向的村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到小城镇中来。只有不断紧密结合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规划发展,才能够吸引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推动经济发展的相对集中,形成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推动,使小城镇发展成为充分展现当地经济优势和文化特色的中心。

(三)加快产业分工,促进产业聚集

产业分工与发展必然推动人力资源的重新分配和集聚,人力资源的重新分配和集聚又进一步推进产业分工更加精细化,从而推动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形成产业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首先,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整合各种资源,大力推进各地特色产品产业化进程,通过实现生产的粗放经营向规模化、精细化产业化生产转变来推进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的人口就地城镇化;其次,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是引导产业聚集发展、促进社会分工的重要手段,当前应适当强化对非社会化大生产单位和个人的税收征收力度,适当降低产业聚集度和精细化规模化程度高的企业的税负水平。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的管理机制是小城镇得以正常运转和发展壮大的有力保障。一是建立健全小城镇管理机构,保障专职人员编制和办公经费。二是科学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思路,县直部门下放的机构和人员要与小城镇经济管理和技术服务部门密切结合,并转变为多种形式的经济和服务实体,服务小城镇居民,企业,以及采取产业化等形式为广大农民走向市场服务。三是适当放权,集中力量抓好公共行政管理。小城镇政府可适时下放部分经济社会事务交由相关中介服务组织承担,政府重点抓好城镇规划编制及监督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政府职能工作,其中应充分利用市场化机制推进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保障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小城镇建设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工作。纵观宁德市小城镇建设发展,要实现城镇化建设由无序发展到有序发展的转化,实现城镇群众建设管理观念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化,为城镇居民提供一个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夏家栋.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小城镇建设[J].中国城市经济,2011(11).

[2]王发典.发展中的小城镇规划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7).

[3]沙喜才.浅谈农村小城镇建设[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

第7篇

【关键词】

小城镇;城乡一体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提高了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同时又促进了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目标,但以往的城镇化多以向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集中为主,这导致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城市交通拥挤、垃圾包围城市、贫富差距拉大等。

一、小城镇建设的积极意义

1. 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

经济发展调整结构是主线,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如何在确保全国粮食生产能自给自足的前提下提高二、三产业的比重是关键。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城镇化是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优化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几十年的经济改革发展实践表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也符合这一规律,因此,推进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小城镇的建设可以发挥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作用,促进二、三产业发展,从而优化经济结构。

2. 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随着农业科技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机械化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将持续增加。由于大中城市容量有限,进城门槛较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尤其是随着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等都需要解决就业问题,这些都使得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增大,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的转移。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超过2.5亿人,要吸纳这些剩余劳力仅靠大中城市是不够的,相比较而言,小城镇数量多且分布广距离农村近,可以兼顾一、二、三产业,就业和定居成本低,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转移的最佳选择地。

3. 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目前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收入水平低再加上消费观念陈旧,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消费需求的增加,如何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扩大国内需求,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可以改善农村地区的消费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可以将农民的潜在购买力转变为现实需求。

二、现阶段小城镇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

1. 发展无序,缺乏科学规划,不利于资源利用

我国的小城镇发展在被国家决策容纳后,曾经在全国范围内一度兴起过小城镇热。然而,我国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却经常出现重建设轻规划的问题。一是规划执行过程中指导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作用发挥不够,随意性明显。二是一些地区边建设边规划,或先建设后规划,建设牵着规划走。三是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晰、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严重。四是小城镇规划总体上缺乏科学性与前瞻性,规划深度明显不够,不利于资源利用。

2. 产业布局分散,聚集能力弱,吸纳就业能力不强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城镇聚集规模较小、非农化程度较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聚集二、三产业的能力不强。我国小城镇产业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缺乏特支撑产业和特色产业,产业规模偏小、产品结构层次低,尤其是科技含量低的家庭作坊式企业所占比重较大;二是许多小城镇的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比重非常小,社会化服务功能弱;三是个别项目能源和资源消耗量大、经济效率低、对环境的污染严重。以上因素不仅使得小城镇不能充分利用有利的资源,对周边的资源和资金的吸引力弱,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亦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3. 资金缺乏与体制

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推进小城镇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做保障,但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乡镇财政状况很不乐观,有的甚至负债很重,很难抽出资金来搞小城镇建设。因为小城镇规模普遍较小、经济实力弱、投资回报普遍比较低,所以各类企业参与投资的很少,政府仍然是主要的投资者。

三、推进小城镇发展的建议

1. 立足长远,科学规划

规划是建设的基础,只有把基础打牢固了城镇建设才能长久。实践表明,规划水平的高低和规划能否被有效执行,直接决定着城镇建设的发展质量。为此,一是要有科学规划,每个小城镇的规划都要充分考虑城镇规模和性质功能分区、交通体系、地下管网等内容并作出合理的设计;二是要注重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实施,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无权随意变更,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三是要立足长远,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并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体系演化对小城镇未来的影响。

2. 培育支柱产业,促进新型小城镇发展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想强镇就必须先兴业,小城镇如果没有产业的发展就不会有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从而就会失去发展动力和后劲。为此,应积极培育地区支柱产业,根据自身的区位特点、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通过对市场需求和前景做出的分析和预测,抓住优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把特色产业发展为主导产业。此外,要注重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对促进小城镇发展非常关键,东部沿海地区许多小城镇的崛起就是因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总之,小城镇建设应立足本地区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内外大环境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3. 改体制、创条件抓资金

要想加快小城镇建设,抓资金是关键,而能否抓到资金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具备良好的体制和投资环境。因此,改体制、创条件就成为了吸引资金的重点。为此,一方面要提供优惠条件吸引民资。应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城镇基础设施领域的体制改革,打破长期以来政府对公益事业的垄断局面,大力发展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全面参与小城镇的开发与建设,要最大限度地为小城镇的建设开辟资金渠道。另一方面要增加政府投入。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我国的城镇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央和地方财政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小城镇建设。

参考文献:

[1]袁中金.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冯尚春,王一.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小城镇建设[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4)

第8篇

【 abstract 】 to make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countermeasure i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strengthen the area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mportant method and means. Various types of small towns in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level difference, development mode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each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in our country the whole situation and borrow sign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in the new round of development to adjust.

【 keywords 】 small towns; Planning;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小城镇的概念 在我国的城镇体系中,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以人口聚集为主体,以物资开发、利用、生产为特点,以聚集效益为目的,是集政治、经济、物资为一体的有机实体。

二、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基本形势。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发展小城镇作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十五”计划把小城镇建设列为农村今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小城镇,大战略”成为事关全国特别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热门话题。在目前的小城镇中,有近90%是1978年之后增设的,年均增设820多座,小城镇之所以发展快速,除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带动外,主要得益于其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走在了城市之前,经济增长率转由市场调节,社区建设率向农民开放,城乡统筹就业率先在小城镇启动,阻碍农村人口转移城镇化的体制障碍较少;农民进入小城镇比进入大中城市付出的成本低,“扎根”容易,对政府压力相对较小。

三、目前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发展时间短,总体上讲,我国小城镇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和规模成长转变。我国小城镇数量虽多,但平均规模小,聚集效益不明显。许多小城镇的建设还有很多亟待完善之处,如基础设施简陋,城市景观差;人均占地多,就业机会少,用地制度需要健全,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存在。

总之:

1、乡镇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直接阻碍了小城镇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从90年代中期开始,乡镇企业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改变,整个国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工农业产品普遍过剩,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使乡镇企业吸纳农村人口就业的能力明显减弱。

2、小城镇经济结构趋同,产业层次偏低。我国80%以上的小城镇均由农村居民点发展而来,均具有较典型的农产品集散和初加工特点。这种城镇类型,在趋同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上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力。

3、基础设施不完善。许多小城镇的建设沿袭了农村居民点的发展模式,造成用地集约性差,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景观风貌缺乏特色等问题,使小城镇的舒适度、安全性等不尽人意,进而减小了小城镇的吸引力,影响到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4、城镇功能不健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整合力不强。由于建设水平低、城镇功能普遍较弱,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的拉动性不强。其次,城镇规模小,金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足,使小城镇在人才和资金的引进、产品技术的更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影响了小城镇功能的提高。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

1、提高对小城镇的认识,尽快建立符合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把小城镇作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来抓。各级政府要把握小城镇的发展规律,协调和处理好有关农村城镇化研究、规划、建设和政策等问题,充分认识实现农村现代化和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作用。

2、要高起点规划,分阶段实施,确保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要深化传统方式的改革,用规划去统领小城镇建设,做到规划和设计先行,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片开发、配套建设。

3、构造支柱产业,增强小城镇的经济实力。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和市场体系建设相结合。乡镇企业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以农产品加工、包装、营销为主的龙头企业,有必要结合经济结构改革,引导企业集中建设,形成企业规模经营和聚集效应,共享能源、交通、信息和市场。

4、要研究和制定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流动的政策。通过各种途径,为进城农民就业创造条件。改革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在政策上予以倾斜,让农民进得来,住得下。

5、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按市场经济规律,建立起以个人投资为主,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投资机制,走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公用事业收费和引进外资等多元化、产业化、市场化的路子。 总之小城镇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渠道,我们只有通过合理的引导使之成为城市建设中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城镇规划方法探讨 翟宁 王圣学【刊 名】城市管理.2007(8).-48-50

第9篇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hina is also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urbanization, but look from whole, Chinese town changes development to present unbalanced state,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y development speed, the urbanization level is high, medium and small city, especially in some small towns development relative lag. In the next step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new demand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urban-rural integration, building a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China has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small towns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城镇化的步伐也不断加快,但从整体看,中国城镇化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态,大中城市发展速度快,城镇化水平高,中小城市、尤其是一些小城镇的发展相对滞后。在下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下,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美丽中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不同规模的城市由于其所具有的不同的功能和定位,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的带动作用也不同。大城市的经济辐射力是全球性的,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提高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中等城市的功能是服务于所在区域,在本区域内起着领头羊的作用;而小城镇介于城乡之间,连接着城市和农村,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地位非常特殊。其功能是服务于周围广大农村,是周边一定范围农村地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中心。由此看来,小城镇一方面是大中小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另一方面与农村经济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使得其成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物质载体、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点。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直接体现着农村经济、农村面貌、社会文化、农民生活、生态环境状况乃至农村文明的总体水平,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

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快和发展小城镇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原因在于:

一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治本之举。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问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从根本上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而农民增收的必经途径是要依靠科技进步,采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把大多数农民从依靠土地获得劳动收入中解放出来,使剩余的劳动力务工经商,从事第三产业。只有促进小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小城镇为载体,通过相应的措施和有效机制,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更多地吸收农业富余劳动力,才能实现农村土地集中利用,才能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增加农业附加值,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能为更好的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必要的载体和生存空间,最终为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创造条件;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将是启动农村内需,拉动农村消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进而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农村城市化形成的小城镇,可以直接拉动农村各类市场发展,带动建筑市场,从而辐射钢材、水泥、家电等生产和服务行业的消费。同时,农民在小城镇定居后,原有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将彻底发生改变,各种现代化的生活用品消费和精神文化支出也会大幅增加,从而有效刺激农村的消费市场。

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小城镇是城乡的政治、经济、商贸和文化中心,在城乡经济社会活动中承担着领导、组织和协调作用,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小城镇是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聚集地和服务中心,能够以广大农村为发展腹地,通过产品扩散、技术协作、市场服务,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加快农业产业集中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城市的发展要求人口的相对集中,而小城镇正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对吸纳城乡人口具有“聚集”作用。可见,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符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

(二)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的实施

党的十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形成了社会发展五位一体的总体部署。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运行良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土地、植被、水资源等浪费严重,农村污染,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突出,农业的安全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在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时期,要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就必须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小城镇建设可以通过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缩减农村住宅用地,使农民住宅向城镇集中,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可以节约大量的住宅用地和道路用地,从而使更多的土地能够用于农业生产。同时农民集中到城镇居住后,更有利于农村各类环境问题的解决。

第10篇

【关键词】城镇化;优势;思考

一、城镇化的意义

加快小城镇发展,对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带动城镇化,发展乡镇企业和状大县域经济,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加快小城镇发展,就是通过小城镇这个重要阶梯,从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医疗、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解决好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就是要在城乡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既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加速农村文明进程,又缓解了城市压力,推动城市化进程,这也是城了统筹,共同发展的需要,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管理,走共同富裕道路,真正实现城乡和谐,社会整体和谐意义重大。

二、小城镇建设的优势

1、政策优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取向,将进一步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使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第二、第三产业,从而减少农业人员,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进而扩大消费,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近期中央出台的二号文件,更是对系贵州这样的地方带来更多的自和优惠政策,对加快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2、农民的心声

我国农村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正转向非农产业,他们走进周边的小城镇,并通过城镇对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带动辐射周围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现今还没有走出来的农民都以先走到小城镇的农民为榜样,要向他们学习,争取自己也成为城镇里的一名成员,大多数人都愿把近年的劳动收入的多数效在买房和建房上。

3、生存压力小

小城镇的优势现为人口压力小,体制上灵活,农民工进城就业落户的门槛低,障碍少,在小城镇农民工与其他职工同工同酬,能够享受基本公平。在小城镇没有严格的户籍限制,没有很高的房价,没有很高的生活消费。若农民向就近小城镇迁移,语言能相通,人呢风俗又相似,文化、生活方式又相差不远,在心理上又没有受外排压力。小城镇里的服务设施又能增加农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使他们更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城镇规划规模较小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我觉得如西南地区人口较多是客观事实,就现在建好的不少小城镇给人的感觉就是太挤,人行道、车道设计得窄,盲道这种体现人性化的设施没有完善。地下设施上设计缺乏长运性,如下水管口径由于过小导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翻修,公共设施中如公厕,修息櫈等设计建得少。还有今年挖通信管道,明年挖煤气管道,后年挖排水管道的现象出现,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给市民的出行,居住带来不便。城市管理方在, 由于小摊小炍的知法率低,执法队伍也缺少专业技能和规范意识,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粗暴执法。加上近年出现在贵州的翁安事件、黔西事件等,给我党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加上前些年各地政府部在大力发展房地产,在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中低端市场的建设,而民众的购买力客观上决定了地摊,零食摊贩存在的必要性,还好是近年中央出台的一系列严格房地产业的政策限制了房地产炒作,同时“十二五”规划放缓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指标:7%左右的增长率这个数字,给地方上发展小城镇留足发展空间。

2、新城镇的定位不够

在现阶段开建中的小城镇均缺乏有力的支柱产业,即使有、都有在规模小,链条短,现代化水平低的状况,对城镇资源整合能力都还有待提高,对市民出行交通便利的问题没有解决好。

3、对环境问题重视得不移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本部地区的淘太产业就有很多往西部转移,在西部接纳的企业中就有不少是对环境有污染的,这些企业虽然能给西部地区用较短的时间提高经济效益,但负面带来的污染周边环境问题地是严重的。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针对西部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慢的实际、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县城为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分期分批,非均衡推进当地新城镇建设思路,按照“推新区拉老区,先基础后配套,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先制定出长远点的建设规划,注重规模、容量、能有远景点的综合承载,运作能力,把小城镇建设目标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全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统一起来,让人感受有搞当今小城镇建设又有未来发展领先意识的体观。

2、量体裁衣,因地制定

在现有的经济能力下,积极争取上面部门政策,资金支持,通过招商引资等融资方式,加强建设力度。要体现出“高起点、有特色、重长远”的原则,具有超前性、科学性、实用性。注意留足城镇未来发展的空间。根据自己的可运作资金情况,根据自己的环境地理情况合理安排,合理布局。能依山建的就依山、别一味的追求推平。

3、注重制度创新

在小城镇建设中可进行投资体制试探,如:土地入股份红。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一事一议”办法。别人出资,农民出地共建共管,按股份分红的道路,这种方式又能很好解决征地拆迁难的问题。

土地置换方式试探,达到以地生财,以财建路,以路带城的目的。

协调银行、企业、农民合作。对企业生产时对农户有影响的地方,政府出而帮助企业,银行资金的解决农户从厂区或受干扰地区搬至小城镇的费用。

4、重视效益、强化管理

小城镇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经济发展的状况,所以,在建小城镇时,要有自身优势主导产业作支撑,把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产业发展纳入城镇发展,区域发展的轨道。各地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发展优势,历史沿革、地域特点,民族文化 ,来挖掘内在底蕴和民族文化特色,找准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出优势产业以夯实小城镇经济基础。

塑造出良好的管理环境。加强管理队伍尤其是执法队伍建设,通过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规范好管理制度,让公仆真正服务于农民服务于市民,处理好干群矛盾也是和谐新城镇的需要,就现城管队伍为例,近年来,不少地多出现的,媒体报道出的一些城管粗暴执法事件。虽说这些事件的原因复杂,但有一点,就是与城管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是密不可分的。因而对现有人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另外,严格把关、在社会上招收人员进入管理人员队伍,既减轻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又得到老百姓的赞成。

第11篇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县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绩,全面安排部署下步工作。对于小城镇建设,我想在伯勇副县长对工作安排的基础上,提以下十三个方面的问题提醒大家注意,供大家参考,各乡镇要认真斟酌,如果符合乡镇的实际,就融合到工作中去抓好落实。

一、充分认识抓好城镇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城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农村到城市,随着生产力发展,财富积累,社会分工细化,产业从一产到二产到三产的演进,这就需城市作为载体,所以抓城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按规律办事。

二是城镇建设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小城镇就是从居民点逐步逐步发展而来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配套公共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越来越旺。而建城镇是集中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途径。人民群众要求搞城建,要进城来就业,要进城来创业,要进城来提高生活水平。作为政府,在这样的要求之下,不抓城镇建设不行,必须抓。

三是城镇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城镇的特点是要素聚集、产业聚集、消费聚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优秀人才集中,而这些东西恰恰就是助推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动力,因此抓好城镇建设,就能更加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城镇建设是____脱贫攻坚的有效手段。省委、政府在威宁召开新阶段脱贫工作推进会,推广“威宁模式”,就是推进“三化”来促进脱贫,这是一个成功的经验。____要脱贫,县委、政府制定的“产业致富、园区突破、城区倍增”三大战略是支撑我们脱贫的重要支柱。加快推进城镇建设,能确保经济发展和脱贫的稳定性,能保证不返贫、确保后发赶超、实现“减贫摘帽”。所以各乡镇要集中精力,抓好城镇建设。

二、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抓好城镇建设

____现有45万人,今年的经济总量预计达到34亿元,在这样一个人口不多而经济总量又小的前提之下,要把城镇建设全面铺开,到处都“闪光”,这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要把____县城建成黔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在2020年以前,县城人口要达到15-20万人,建城区面积要达到15个平方公里以上,这就要求我们突出重点,全县的重点在哪里,全县的重点在县城。这是____城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不得削弱这个重点。

从全省来看,____的城建发展是最具有优势的:整体的发展基础条件很好,洪渡大道、九天大道、丹砂大道和东升大道“3+1”主骨架网络彻底打通,建设完成后将成为县城城市交通的主骨干;从杨村转盘到大坪街上这一段,严格意义上讲还是一张白纸,可以很好的规划,用地条件也是可以的,原始植被又好,丹砂湖(洪渡河)穿城而过,地形地貌很适合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要把城市的中心公园建好,我一直给县住建局和县林业局提严格的要求,洪渡河两岸从米家山大桥一直到九天母石凡是长有原生态树林的地方,全部无条件保留,高品质规划、建成原生态的森林湿地中心公园,任何人不得破坏,再过十年、二十年将是无法估量的财富;____有煤电铝这个重大产业支撑和拉动,聚集效应非常明显;我们有即将建设储水5500万方的冉渡滩水库,城市用水保障条件好;我们在城区已经合理布局了几个支撑城市发展的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包括三个骨干医院(县医院、昇辉医院、中医院)、多家学校(一中新校区、职中、第四小学、县庆中学等),再加上我们重要的城市公共场馆:体育馆、体育场、博物馆。这样的城市你们可以在脑海中过一遍,是不是非常丰满,是不是非常漂亮,沿着这样一个目标,把____县城打造成黔东北宜居中心城市。高速公路一旦通车,并入高速网络后,____将是最宜居、最舒展、最便捷、最美丽的城市。各级各部门要沿着这样一个目标来把重点抓好,只要按照现在的推进力度,不要闪,中途不要停,围绕这个中心来做大做强,未来3-5年内就能实现。

各乡镇要根据各自的人口、区位、用地条件、交通条件和资源条件,来合理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模式。各个乡镇都必须要动,至于怎么动,是不是每个乡镇都要拉几条街,搞几个房开企业?不完全尽然。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开展城镇建设。小城镇的发展,一种模式是拓展。在现有容不下的基础上,拉十字街道,长胖。比如浞水镇、涪洋镇,他既是大的交通要道、物流通道,又有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现在城镇容不下,是可以拓展的。另一种是完善,在现有能容下的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还有一种是提升,提升城市品质和水平,比如路灯、绿化,雨污分离、垃圾污水处理、文化设施建设等城市设施的升级改造。我们不是讲城镇建设都要去拉几条街,这是不全面的,有的乡镇没有条件去搞,就不能盲目开展建设,想有所作为,完善、拓展、提升也是有所作为。在现有城镇设施的基础上开展设施升级改造,还如将垃圾处理好就是贡献,就是做环境,做品质。我们讲城镇化,不是把人的户口 迁进来了就是城镇化,要围绕人的生产、生活质量、创业、就业环境等来做城镇建设工作,还有包括城镇的产业填充。一味的只开展城镇建设而不管基础配套,照样是脏乱差。因此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请专家进行专业规划,作出有特色的小城镇。

三、管好土地

城市建设的根是土地,没有土地的控制,落实不了规划,落实不了项目。土地市场的乱是城市建设的万恶之源,城市土地控制不了,分配不公、扰乱市场、国有资产流失、税费流失、重复投资、浪费、安全等问题会无穷无尽。各乡镇要回去认真对照,看是否存在这些问题。城镇建设你即使没有心思和能力搞新的工程,但底线必须守住,就是必须控制好土地,就像刚才申春雨说的,政府不准建就一律不准建。要做到在规划的红线内,禁止建、坚决拆,没有哪个地方不是控制住土地搞城镇建设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讲农村改革,没有说把土地的所有权改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制度以及联产责任制的基本制度是没有变的,城镇建设一定要控制好土地。管好土地一级市场,管好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每个乡镇都要对土地市场进行清理,都要有自己的整顿消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要等,县政府不可能组织拆迁队去每个乡镇搞拆迁,包括都濡镇的违法建筑都是他们自己组织拆迁。还有,你把那里搞得一塌糊涂还想着提拨和调整岗位是不可能的,你想搞乱了就走人是不可能的。有法律依据和工作要求在这里,请大家务必把自己那个地方管住管好。

四、坚持规划引领

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规划水平决定城镇发展水平。城市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品质、城市安全、城市配套、群众生活便捷,都靠规划来实现。没有规划,这一切都不存在。任何人想建在哪里就建在哪里,城市还像什么?有的同志到过国外学习,别人的城市几百年不变,这个就是规划的原因。要坚持以科学规划统揽全局。不能凭领导的风格、特点来做规划,这个是错误的,风格特点,作风硬朗可以带到工作中去,但是规划还得按照规定办事,规划制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变动。____有许多建筑就是因为没有规划造成的后果,比如县庆小学,一条路拉到学校门口,连运动场都保不住,教室东西朝向摆放,让学生一直承受太阳西晒而影响学习。没有规划、乱规划带来的恶果在县城、乡镇都有存在,规划对城镇建设来说太重要了。很多乡镇现在出现问题也与规划有关,因此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在这里,提一点严格的要求,规划有7条线,目前特别需要大家死守住道路红线,水源保护蓝线,绿地保护绿线和重要基础设施保护线。

另外,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要严格执行,我讲的基本程序,是不能省略的,比如造价、设计、地勘,这个与解放思想不相关。省略程序会带来安全问题,带来投资的重大损失。

五、加强建筑管理

这点主要是针对乡镇来讲,一到冬天,到处都在修建房屋,乡镇一谈到搞“黔北民居”、“仡佬民居”风格就要钱,其实认真加强管理引导就能让老百姓建的房有“黔北民居”效果,贴瓷砖一样的花钱,并且不安全和落后,改用涂料线条装饰并不多花钱。要管理引导,你不按规划建、不按要求建,就不准建是可以的。现在沿途有很多房子建得不像话,但是乡镇只要管是能够管得住的,管什么,在这里提几点要求:

一是管好建设的地点。整块的耕地、危险的地段、重要的交通、水利、电力设施或产业布局的地方不允许建房屋。

二是管好建设的体量。建筑达到三层以上规模的必须要有设计图、地勘等符合国家相关手续后才可以施工。要根据有关规定管理村民建房,要对老百姓负责。

三是管好立面控制。现在的房屋立面,千屋一面。所有沿主要交通通道的建筑,要做好示范立面,风格控制,就是按市住建局推荐的“黔北民居”风格来做,还有就是“仡佬民居”风格来做,建筑样式和立面要彰显地方特色。

四是管好建筑施工安全。各乡镇要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的监管,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六、加强城市管理

目前全县的城镇管理十分差,大部分乡镇的道路、供排水、公厕、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特别是垃圾、污水处理,上次去某个乡,在要进乡的丫口,四个村寨进出的路口一片白色垃圾。一些乡镇赶场天,到处污水横流,无法入眼,个别乡镇还很典型。因此,把垃圾和污水处理好也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大快人心的事情。还有县城的管理也很差,建筑施工车辆带泥上路,一路尘土飞扬,以前我开现场办公会后一段时间得到整顿,现在又开始复燃。我在台湾看过一个小镇,渔具摆放相当整齐,家家户户屋内屋外干干净净。就是保持干净整洁嘛,这是我们很容易就能做到的啊。城镇就是一张名片,城市管理,市场、交通、建筑秩序和环境卫生是关键,各乡镇一定要加强整治,做到市场有限、交通有序、建筑工地有序,彻底解决小城镇脏、乱、差问题。

七、强化工程的收尾

工程项目要尽快收尾,尽快使项目发生效益,项目久不竣工,一是投资增大,二是干扰群众生产、生活秩序,三是政府形象受损,四是投资效果差,五是安全风险高。像东升大道完成标线后,老百姓都觉得有城市气息,但工程老是不收头,不完整,老是尘土飞扬,老百姓是不会配合你的管理的。这里特别要求,春节前有几个工程要完工,行政中心门口至特教学校段道路、丹砂路、河滨路全路完成施工,行政中心周边在建楼房,外装全部完成,让群众过一个干净、清爽的新年,让市政设施尽快发挥效益,让在外回家过年的老乡看看____现在的城镇变化。

八、严格建筑材料市场的管理

建筑材料的质量是构筑物质量的前提,目前全县建筑材料市场混乱,价高质低,无标准、无检测的问题是存在的。是人不是人,摆个地摊就打砖,这种情况要坚决杜绝,县直各部门要加强建筑材料市场的管理,重点是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一是统一重大建筑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质量、环保、节能、安全的标准要求。二是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三是放开建筑材料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水平。要培养几家上规模的建筑材料企业,既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建筑业需要,又能壮大规模工业,何乐而不为呢。

九、盯紧建筑市场的安全监管

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按规程操作,严格按设计施工,严格管理施工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加大对安全生产设备的投入,切实做到施工组织有序、现场管理有序(人、物、设备)、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今年我们有两企业出了问题,我想“ 血”和“钱”的教训应该引起大家警醒。住建局以及各乡镇要切实履职到位,加强监管,因为发展快,最主要体现在项目施工工地多、点多面广,请大家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严之又严。

十、抓好城市配套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是城市的血脉。水、电、路、气、讯等等样样离不了,好比家庭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东西既是群众必需品,又是城市能力的展现。

一是规划上必须作好统筹,超前预留,防止重复建设。二是功能质量必须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三是及时跟进建设,特别是公共服务部门要解放思想,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加大向社会、市场开放的力度。一句话,加大公共配套的施工建设力度,使城市建成一片,配套一片,入住一片,效益发挥一片。

十一、做好综合配套服务

城镇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县直有关部门要本着积极扶持、全面服务的原则,加强对城镇建设的指导和服务,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完善项目程序,做好全面服务,用实际行动支持城镇建设,形成全社会都支持城镇建设的氛围。

十二、创新小城镇建设机制体制

小城镇建设,不要只想上级支援,首先,他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其次,城镇建设巨大的资金,财政无法承担。三是政策允许市场参与而市场又有积极性性。要自己开动脑筋,千方百计想办法,激活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借用国家政策,结合增量整合政策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搞城镇建设,这个方面就要大力解放思想,要算大帐,算社会效益帐,算可持续的帐。不要短视,不要怕吃亏,不要怕担责,开拓创新,把城镇做大做强。

十三、学习城镇建设有关知识

第12篇

我首先代表大兴镇党委、大兴镇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光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大兴镇是宿豫的古镇、重镇之一,全镇共辖14个村、3个居委会、173个村民小组、5.7万社会人口,镇域面积59平方公里,镇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由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兴的小城镇2000年曾被批准为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2004年又被建设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镇。近年来,特别是去年11月以来,镇党委、镇政府新班子调整后,在市、区两级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市、区两级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抓手,以健全组织作保障,以加大投入为关键,以建管并重为措施,在镇财政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挖掘内力、吸引外力,大举全镇之力,艰苦创业,穷干苦干拼命干,全力实施“四加一”工程。目前,有关各项工作,重点突出,整体推进,其中,小城镇新一期规划修编正在筹备,居住小区紧张施工,商业街综合配套,原创:农贸市场陆续规范,民营工业园区建设水平整体提高,整个镇区美化、净化、亮化,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我们提出了“人民城镇人民建,人民城镇人民管,建好城镇为人民”为理念,在今年镇区绿化工作中,村村出力,个个使劲,打树塘,栽树苗,人人义务植树,在镇区几条道路植树3000多株,取得了良好的美化效果。此外,我们调动全镇各机关学校走向镇区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社会反映非常之好。下面,就把有关情况简要的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一、精心设计镇区一张总体规划图

2000年由省建设厅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规划设计,规划期限为2000年至20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为1999年至2005年,远期规划为2006年至2020年,远景展望为2021年至2050年;镇区规划面积为3.6平方公里,远景规划控制面积7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近期1.9万人,远期为2.8万人,镇区路网规划呈“六横十纵”的格局:

六横(自北向南):北环路、富民大街、振兴路、宿泗路、桑田大街、工业园区路、南环路;

十纵(自西向东):西环路、兴仰路、幸福街、利民巷、繁荣路、便民巷、马仑路、东方路、新开路、东环路。

目前,镇区建成区达1.7平方公里,已建成“三横六纵”道路,三横为:富民大街、振兴路、宿泗路;六纵为:幸福路(北段)、利民巷(北段)、繁荣路(北段)、便民巷(北段)、马仑路(北段)、东方路(北段)。

由于镇区总体规划已实施5年时间,局部地方规划已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我们已经邀请省建设厅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为我们总体规划进行第二轮修编。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完善配套一个农贸市场

位于镇区宿泗路北侧、振兴路南侧、东方路西侧,2003年10月由宿迁市顺天益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2004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为19.5亩,总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总投资800万元,建有10幢商住两用楼、3个钢架大棚。但是,从发展的眼光和实用的角度来看,现在的农贸市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用的需要,特别是有些如摊位等设计不合理。近期,我们将着手对这个农贸市场进行完善配套,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全新的包装,采取招标承租、切块管理等措施强行规范,争取在短期内大见成效。

三、建设好一个居住小区

绿源居住小区,位于镇区宿泗路北侧,振兴路南侧,东方路西侧。该小区于2003年10月由南京大学规划设计,2003年12月底通过区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论证,总占地面积为10.5亩,总建筑面积为9006.4平方米。小区设计有4幢商住楼,整体层数为四层、局部五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手续已办完,图纸设计、消防评查已完成。2005年10月18日,由上海安吉房地产开发中心宿迁分中心开发建设,目前1-2号楼四层已近封顶,3-4号楼一层已近封顶,预计9月底能全面竣工,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

四、美化亮化一条商业街

改造振兴路东段,全长370米,2004年铺装彩色地面砖6000平方米,安装路灯22盏,建设地下排水管道850米,原创:新铺装水泥路3000平方米,总投资90万元。同时,振兴路也是一条融商品交易、餐饮服务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重点地带,代表着大兴的镇区形象。一个月前,在这条街上,我们除了扩栽和补齐所有的绿化树木外,还新安装了近百块醒目的标语牌,既美化了街道,又为商家促销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最近,我们还要以这种形式,把镇区的其他几条主要街道武装美化起来。

五、建设好一个民营工业园区

2005年10月,由宿迁市华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规划设计,总用地面积789.5亩,建筑面积22.59平方米,其中厂房占近20万平方米,配套居住区4万平方米。目前,民营工业园区已进园的企业有:绿源照明有限公司,占地面积94亩;天顺丝织厂,占地面积94亩;宏升电子器件厂,占地面积8亩。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园区内的各种硬件配套设施,争取以一流的环境和诚信的服务,吸引客商进园,尽快把民营工业园区作强、作大、作规范。

我们在一手抓建设的同时,还把小城镇的综合管理纳入实施“一加四”工程的重要范畴。镇里专门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两名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城建城管、工商以及三个居委会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大对综合环境的整治力度。

我们共有环卫、绿化管养和城管3支队伍,其中环卫队15人、绿化管养队5人、城管队5人,共同负责镇区环境的日常管理。同时,我们与镇区各单位、各居民户和营业户签订环境卫生承包责任状,对镇区以及各主要道路实行包秩序、包卫生、包绿化、包公共实施完好、包下水道排水畅通、包环境的门前“六包”和属地管理责任制,以强化组织、强化宣传等措施,强行入轨、强行规范、强力推进。我们制定了《镇区镇容和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方案》,对以前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实行重点地带重点管理、特殊地带特殊管理,绝不留有死角,达到镇区和镇外一个样,镇外和院内一个样,村组和街道一个样的标准。

小城镇是一个乡镇重要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形象。我们将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以年初的目标任务为抓手,在搞好现有各项工程的基础上,再新建一个农贸市场和一条商业街。目前,这两项工程已经着手启动,西农贸市场坐落在振兴路西首利民巷附近,占地3000平方米以上,主要是方便镇区西部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也可带动该地带的商品销售。计划新开辟的一条商业街在绿源电器的南侧,西起兴张路,东接东方大道。这两大工程的实施,将为镇区的商贸、休闲和小区建设,富集人气,增添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