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8: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检索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检索课程休程构建的意义与依据
1.1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检索课程休系构建的意义
高等学校肩负着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的重任。网络信息检索课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信息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培养大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获取文献信息以及自如地利用各种图书馆资源和网络学术资源的能力,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为今后更新知识、跟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打下坚实的基础。
1.2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检索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
信息检索课是由国家最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多次印发文件予以规范,并要求各高校以图书馆为基地开设、开好的一门课程,充分说明了该课程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所起的重要作用。
2.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检索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
2.1网络信息检索课程体系的组成和课时安排
该体系由理论课和实践课(上机课)二大部分组成,总学时数为24,其中理论课14学时,实践课10学时。理论课由八部分组成,详见下表。每上一定理论课后安排上机实践一下,这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印证理论课的内容,既能给学生留有深刻的印象,又能锻炼他(她)们的实际技能水平。
表1 大学生网络信息检索课课程安排表
■
2.2学生上完检索课后的考核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分为:理论考试(笔试)分数、实验报告分数、出勤分数三部分,满分100分。其中理论考试占50分;实验报告5份,每份8分,共计40分;出勤10分。
3.网络信息检索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改革后的新体系摒除了过多关于原理性内容的介绍,侧重于检索方法和技巧的讲解,着重实施检索以及对检索结果的分析和利用,综合运用比较法和实例法等教学方法,加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演示教学,是我们教学的重要手段。老师边讲解边操作,可将自己对数据库的选择、检索策略的制定、以及对检索结果的分析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提高了学生对检索课的兴趣,增强了听课注意力。
3.1改革后的网络信息检索课程体系的组成和课时安排
改革后的新体系理论与实践课具体课时安排见表2。
表2 新的大学生网络信息检索课课程安排表
■
以上的上机实践课都是在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制订检索策略、选择检索工具、实施检索、分析与评价检索结果,最后完成某种形式的检索报告。笔者建议在第10学时上机课后安排2至4学时上机课,给学生安排任务,老师减少直接的指导行为,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例如安排任务:收集我国高等院校文献检索教学研究现状的文章,明确目前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为文献检索教学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又能培养他(她)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2改革后的新体系对学生的考核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为:实验报告分数、出勤分数两部分,满分为100分。其中实验报告5份,每份10分,共计50分;出勤50分。该评分标准加大了对实际操作的要求,侧重了对实际技能的培训;另外,增加了出勤分数的制定,以达到更好的听课效果。
在网络信息检索课程体系趋于完善的基础上,笔者建议增加“一对一”式的考核方式,即老师面对学生逐一上机考试考核其实际技能打出分值,这样评分标准就变成了三部分:实验报告分数(共6份,前5份每份10分,第6份15分)共计65分、出勤15分、“一对一”式考核分数20分,以便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
[关键词]信息检索;交通类高职;信息素质;教学改革
1. 引言
《信息检索课程》是通过教师教授信息检索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在海量的文献中找出符合特定需要信息的课程。198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检索的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为此原国家教委印发的《信息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1992]44号)从计算机检索方面对文献检索课程进行了规范[1]。
目前,全国高校都普遍开设了信息检索课程,不同类型的高校,由于培养目标不同,信息检索课程内容存在着差异。本文主要以我院信息检索课为例,探讨交通类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的改革。
2. 交通类高职院校加强信息检索课程改革的意义
随着智能化交通信息管理的发展,大量的交通及信息化的新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尤为重要[2]。信息素质是人们获取、评价、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1]。交通类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信息检索课程管理,可以提升在校学生的信息素质,使他们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适应交通行业的发展。
《信息检索课程》在我院属于公共选修课,本门课程共20课时,由老师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讲授,教师先通过PPT讲授和课堂演示的方式进行授课,讲授结束后学生利用剩余时间上机实践当堂课程的内容。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源,但是由于存在各方面的困难,学生没有形成应该具备的信息素质。因此,迫切需要在交通类院校加强信息检索课程改革。
3. 信息检索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体系建设得不到重视
传统的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是以需求为导向的“订单式”教育[3],企业需要什么样人才,学校就加大相应素质技能的专业课程力度,对学生素质教育有所忽视[4]。信息检索课作为学校培养学生“信息素质”最主要的途径,没有得到学院领导和学生的高度重视。笔者所在学校,曾在1991年开设过信息检索,之后20年都未再开设过,直到最近几年才重新开设。
3.2. 教材版本陈旧,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市面上发行的信息检索教材,花费大量的篇幅在论述纸质文献和手工检索的相关内容,信息化检索的知识则相对偏少,且理论性偏强,针对性不足,难以满足高职学生对信息化检索日趋增加的需求考核又仿照其他学科的闭卷笔试,使得教学内容老套、教学效果较差。
3.3. 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差异较大
以我校为例,图书馆45周岁以上的教师占到75%,而青年教师平均年龄仅有28周岁,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层。老教师从事多年图书馆工作,熟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纸质文献和手工检索十分熟悉,但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慢且创新较少,欠缺信息化检索的知识。而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教学的各方面都还在探索学习中。
3.4. 采用大班教学,内容与专业相关性差
多数高职院校的信息检索课采用的是不分年级、不分专业、面向全校学生的大班式教学。我校信息检索课,是全校学生在网上自主报名参加。采用这种大班式教学不利于教师对学生整体情况的掌握,造成了知识讲解内容没有针对性。
3.5. 教学课时较少,无法全面掌握信检技能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必要的实践才能够达到课程开设的目的。但较少的课时,会使得很多检索相关内容不能展开讲解,或者要牺牲学生检索实践的时间来讲授课程。
4. 信息检索课程的改革措施
4.1. 加大课程宣传力度
图书馆可以举办信息检索相关的讲座、知识竞赛。以张贴海报、发放新生入学手册等形式,宣传图书馆和信息检索课。邀请其他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比较好的专家进行经验交流,给学生们普及信息检索和信息素质相关的内容以及重要性。在可能的情况下,和各系部合作,开设针对相关系部的信息检索课程。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和老师意识到信息检索的重要作用。
4.2. 使用自编教材和灵活的方式考核
信息检索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检索信息的能力,不适用于以背诵定义概念为主的闭卷考核[5]。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是停留在记忆概念,而是当学生发现一个不知道的事物时,能够通过各种检索方式,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到事物的本质信息。信息检索课可以采用多样的考核方式,用开卷的方式考察基本概念,用检索报告的形式考察检索能力,用心得体会的方式考察信息道德,用毕业论文格式考查学生信息检索的综合能力。
4.3. 重视信息检索课教师的培养和交流
信息检索课主要由图书馆教师讲授,对学生的专业缺乏深入了解,使得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对自己帮助不大。所以应当加强信息检索课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增加图书馆教师和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沟通。图书馆教师分头负责,去各个系部了解学生的专业情况,将专业内容带到检索课中;各个专业的老师到图书馆来听课、做报告演讲,为信息检索课献计献策,将信息检索课的理念带到专业课的作业中。
4.4. 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性”人才[3],学生对专业的针对性很强。分专业开设信息检索课程,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信息检索的利用率。同样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因其阶段教学任务的不同,增加不同方面的信息检索知识也很有必要。
根据我校“二加一”的教学模式,对于大一学生,信息检索课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我院图书馆的概况,如何使用OPAC系统查找和借阅馆藏资源,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培养新生的“信息意识”。
大二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重要的一年,信息检索课主要内容将放在,如何让学生运用各种检索方法,尽快的检索到与自己专业课程相关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通过“分析课题、确定关键词、确定检索方法、使用检索语句、‘层层细化’检索内容”的方式,使得学生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并撰写检索报告。
大三学生主要在单位实习,信息检索可以开展网络教学,让学生将自己工作中的某个课题作为检索对象进行检索,出现的信息问题发在QQ群或者网站上,学生互答和教师解答。在学生大三下半学期回学校撰写毕业论文期间,将学生论文资料查找,文献书写格式及论文格式(包括引证标注)等作为信息检索课的主要内容。为杜绝学生大范围借鉴的情况,合理进行“信息道德”教育。
5. 结语
我国高校的信息检索课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 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情报意识和使大学生掌握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情报的能力。经过这二十年的改革与探索,信息检索课程紧跟时展与进步,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信息检索课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通过加强信息检索课程的改革,才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使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唐晓应.信息检索与利用[M].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赵晓漾.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关系浅议[J].甘肃高师学报,2010(2).
【关键词】信息环境;文献检索课;改革
0 引言
信息检索课是高校实施信息素养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与信息检索能力。传统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一般按信息检索概述、图书馆服务与馆藏书刊的利用、事实与参考资源的检索与利用、文献型数据库检索与利用、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专业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特种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信息综合分析与利用等大章进行教学,每一大章又细分为若干小节;教学方法上一般先讲概念,再讲检索原理与方法,最后让学生上机操作。但是目前《信息检索》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是缺乏信息管理背景、缺乏系统的计算机科学的知识,这势必影响到课堂效果、课程实践以及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调整文检课授课内容及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改革《信息检索与利用》,只有将该课程的教学重点由“如何用”向“如何存”转移是数字化环境下信息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是顺应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过渡的必然。
1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上《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发现有些文检课教材滞后,内容未能紧跟时代需求,与专业课脱节,不能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已不适用泛在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文检课目前普遍存在地位不高,学校与图书馆领导层面重视不足;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差,授课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等问题,直接导致文检课已跟不上信息时代,迫切需要改革。只有认清目前存在的问题,才能合理的提出解决的策略与建议。
1.1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育存在的误区
教育理念更新慢,教学模式简单化。在课程建设上,教育理念出现重功利轻素质,重专业轻基础,重实用轻人文的现象;理论教学“填鸭式”;有些信息检索课是流于形式,教学与专业学习脱节,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信息检索重信息知识、检索方法的传授和信息检索能力的培训,轻信息素养的教育。个别高校信息检索实验课时少,甚至没有,多媒体课件、网络检索教学更是无从谈起。
1.2 学校与图书馆领导对《信息检索与利用》课重视程度不够
毫无疑问,学校与图书馆领导的重视与否对文检课教改能否顺利进行必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首先,领导的支持与肯定能为文检课教改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我们都知道,文检课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它是一门方法技能培养课。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课程偏重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要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学校(图书馆)必须致力于文检课教学条件的改善。其次,领导的重视必将极大地调动文检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投身教学与改革的实践。再者,受到学校与图书馆领导的重视,并在文检课的改革过程中经常得到领导的建设性意见与指导,对于文检课教改沿着健康、积极的轨道顺利地向前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3 学生对《信息与文献检索》课态度冷淡
笔者通过讲授文检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查找文献很陌生,检索信息很少有人使用图书馆数据库,至于科技期刊论文他们从没有看过,检索信息只会求助百度等搜索引擎,对文检课的不了解导致学生对信息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完全无视,更谈不上重视,这也必定会导致学生信息意识淡薄,自主提出问题特别是专业问题的能力较差;信息道德缺失,无视前人的学术成果,论文抄袭严重;信息检索能力较差,分析课题的能力亟待提高;信息利用能力较差,在筛选、评价和利用信息能力很弱。
1.4 文检课授课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高校里,文献检索课程教学都是由图书馆负责,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多由图书馆信息服务部的学科馆员完成。目前国内的图书馆员没有严格的从业标准和准入制度,具有学科背景和文献检索能力的比较少。同高校专业学科的专业教师相比,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课教学教师存在学历层次不高、学科专业水平有限、科研研究经验不足等缺陷。
2 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设计与改革的标向
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必须改革《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大胆革新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对《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提升。
2.1 改革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过程; 倡导以计算机检索为主,手工检索为辅的实验教学手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发散式”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为辅的教学定位。改变过去重实验操作培训轻实践能力培养、重知识传授轻人文素质教育做法,激发学生信息需求的热情,积极鼓励学生投稿,发表学术论文。
2.2 革新《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内容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建设情况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既注重教学实践又注重系统的科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培养途径:
2.2.1 开展专题讲座、开设独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课程、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新生入馆教育等
就课程名称和内容来看,针对不同学科的“文献检索与利用”、针对提高数据库信息检索技巧的“数据库与信息检索”,针对毕业生的“信息利用与论文写作”,针对提高低年级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图书馆概论、服务及利用”等课程名称。
2.2.2 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信息存取原理与技术”等课程
对于高级者(大学四年级、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敏感度、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并能更好的把握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难点和趋势,缩短科研进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课程内容设计可根据学生需求制定“图书馆前沿科技信息分析与研究”、“论文与技术报告写作”、“求职书设计”等系列课程以前潜入式的专题讲座;对于专业型学习者(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更好的判断信息、挖掘信息、整合信息、评价信息,使信息增值并创造新的知识,期间的课程内容应该围绕“如何写好开题报告”、“如何写好课题立项申请书”、“国内外核心期刊的投稿技巧”等应对专业学习研究制定课程。
2.3 做好《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宣传工作高校图书馆必须做好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专场讲座、在线培训、新生入馆教育等服务宣传工作。“一小时讲座”、“信息素养”、“专题讲座”等讲座信息通过图书馆主页较醒目的位置提供定期和不定期的公告信息。
2.4 充分发挥学科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的作用
在学科馆员不足的情况下,将专业教师加盟于“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来。从专业的角度,让专业教师(或学科馆员)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和课程设计论文的写作。在电子阅览室,专业教师与信息检索课教师(或馆员)一道参与指导学生获取、加工、整理信息过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因此,在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信息创新、深层次学科专业内容、课题申请等教学环节讲座还需和高校学科专业院系的教师或聘请兼职专业教师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而当前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过程中与院系教师或聘请图情教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比较少,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大图书馆与学院教师的合作,共同开设文检课的教学。
2.5 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智慧
让学生自主设计论文课题,馆员参与课题分析、帮助查找信息,形成教学互动。从教师(或馆员)的“演示”中,学生学到信息获取的全过程,学生从模仿、思考分析、亲身体验中得到信息能力提升的满足。教师以身示教,激发学生激情。同时,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了治学严谨的作风。
2.6 加强交流、展开讨论、提倡争鸣
在基于网络的研讨式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在课堂、课间、实验课,课余时间则可通过电话、短信、E-mail、QQ、博客等,开展相互讨论和争鸣问难,培植自由争辩的学习氛围。研讨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和空间,增强了师生的联系,激励了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考验和促进,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因此这种双赢的教学效果是融洽、亲密的。
3 结语
紧跟形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是《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在现今海量信息的年代,大学生具备良好信息素养是今后工作和生活的要求,《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在高等教育中显得日益重要,其实施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周毅华.新信息环境下信息检索课相关问题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3(5).
[2]李明明.文献检索课教材更新探索[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2):108-110.
[3]徐庆宁.关于完善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思考及建议[J].图书情报工作,2006(11):110-112.
[4]刘彩娥.文献检索课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24(1):32-33.
[5]杨晓兵.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情报,2008(11).
关键词: 独立学院 信息检索 信息素质 教学改革
1.前言
信息素质是对于现代大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要求大学生要具备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的素养。[1]其核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的不仅是大学生对知识的检索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效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科研创新能力。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是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质人才的专业基础性课程。
教育部指出,独立学院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它将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独立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开设信息检索这门基础性、综合性的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对当前独立学院的信息检索课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从对信息检索课的认识、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信息检索教师的素质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建议。
2.独立学院信息检索课程教育现状
王晨[2]对应用型本科、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75%的院校开设了信息检索课。在信息化社会,还有一些院校没有开设信息检索课,这种情况并不乐观。独立学院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开设的信息检索课也存在一些问题。
2.1对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不深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转入大众化教育,实践教学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技术越来越受大学生的青睐。然而信息检索课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基础性课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学院和教师的重视不够,一些教师也普遍认为信息检索课技术含量不高,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来完成,建议从课程体系中删除掉。并且由于学校规模和购买能力有限,不能提供丰富的图书、数据库等资源供学生汲取营养。以我院为例,信息检索课以某些专业必修课和全院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过,由图书馆馆员、信息检索课教师任教过,学院的规模和能力使得能够提供给学生的免费资源较少,多数人认为信息检索只是教会学生检索的方法、技能即可。大家对信息检索的认识深度不够,没有清晰地意识到信息化时代培养较高信息素质的人才和信息检索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息检索课开设的必要性。
2.2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信息检索课的教材很多,但都过于笼统、陈旧,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并且培养学生能力的教材却很少。教材的内容很多也停留在搜索引擎、多媒体检索、网络数据库检索上,忽略了检索之前的组织原理和检索之后的有效利用。这些知识是密切联系的,贯穿信息检索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用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在独立学院信息检索课使用多媒体教学已较为普遍。但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多数时候都是举例讲解,对于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缺乏实例讲解,对学生不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独立学院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信息检索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目前一些学院是单纯以小课的形式开设的,在教学过程中相对过于注重实践,而缺乏理论性的指导,导致一些学生认为没必要学习这门课,一部分学生意识到学习信息检索的必要性并对其产生兴趣,但认为理论讲解不充分,使得其在使用检索方法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对其理解。
2.3信息检索课教师与图书馆沟通不够。
图书馆的丰富资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源泉,图书馆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然而图书馆和信息检索课的教师之间却缺乏沟通。以我院为例,信息检索以专业教师讲授为主,图书馆讲授为辅,但两者之间很少有沟通。图书馆有举办一些讲座等活动,但专业教师很少参加。
3.独立学院信息检索课改革的一些建议
通过信息检索教学的实践,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开设信息检索的情况,本文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建议。
3.1提高信息检索的认识。
我国研究人员认为,信息素质是21世纪大学生必备的综合素质之一,作为其主要内容的信息能力是指“以各种形式发现、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以信息检索为基础为主要手段的,可见信息检索课程地位的重要程度,它肩负着培养学会综合利用信息的高素质人才的巨大任务。
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需要从思想上提高对信息检索课的认识。从院校到教师都应当认识到信息检索课程的重要性。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量加大信息环境建设的力度,比如购买高质量的丰富的图书教材,购买一些质量较高的网络数据库,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教师通过有效合理利用提升自身的同时还要努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检索并有效利用,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也有助于以后专业发展方向的选择。
3.2选择合适的教材,更新教学内容。
目前与培养具有高信息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相对应的信息检索课通编教材比较缺乏,很多教材缺乏一定的新颖性,有的教材偏重于理论,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帮助不大。一些教师编写的教材多是偏重于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实例讲解,与所授课学生的专业不太相称,导致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建议信息检索课的专业老师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与学生所学专业方向的教师多沟通,并且着眼于整个课程体系,选择合适的信息检索教材,如有能力汇集本学院的相关教师的信息检索教学经验及思想编写一本适合自己院校学生学习的信息检索教材。
信息检索的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信息检索方法、技巧的讲解,而应加入信息检索前期的信息组织原理和信息检索后期的分析利用,并且后期关于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应当加大力度,增添实践时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目前一些院校的信息检索课程为36学时(每周2学时),建议添加到54学时,以大小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大课着重讲原理,小课给出充足的时间消化理论并完成实践,大小课以1∶2的形式展开教学,也使得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信息检索的相关理论知识。
3.3改革教学形式、教学方法。
信息检索是一门实践性、探究性、综合性的课程。[3]它的特点揭示了信息检索的目标不仅是教会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的方法,而且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所以教学内容不能拘泥于检索方法、技巧的讲解,还应融入综合运用信息的实践教学。
实践是信息检索课程的主导,在目前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偏重举例向学生演示信息检索的方法、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检索技能,缺乏创新性实践。
建议加强综合性实验实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设定一些专业性的课题,让学生做一些有挑战的具有思考性的综合性实验。教师可以与一些专业教师探讨挖掘一些比较有质量的专业课题,将学生适当划分成组,自由选择教师所给的专业题目,围绕题目选择检索工具、检索方法、检索途径、构造检索式、在检索结果中下载与课题相关的原始文献,认真阅读分析、积极讨论,共同撰写出规范的专题综述,使学生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贯穿始终,在掌握检索方法的同时提高对信息的利用能力,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得到共鸣,有助于以后的学习、工作。同时通过一些设计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可以在专利文献检索内容里面,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自行设计新事物,写出实验报告,以此来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增强图书馆的参与程度,提高信息检索教师的素质。
信息检索课教师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经常沟通,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开设讲座、观摩学习等形式,不能局限于实验室的实践。就独立学院的师资结构来说,目前从事信息检索课教学的教师多是图书馆馆员或年轻的专业老师,由于知识水平、经验积累、教学手段的限制,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很好地沟通,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教学生检索信息的方法,但往往忽视对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及信息检索的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应当适当参加一些信息检索、信息素质方面的培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结语
信息检索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是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质人才的基础性课程,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符合的。高校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努力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大学生人才。
参考文献:
[1]林豪慧,孙丽芳.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9.
1信息检索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作用
1.1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利用网络信息化来带动教育现代化,以实现教育协调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战略目标。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它可以产生新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者使用各种移动终端在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活动,使学习变得更加便捷、更具个性化和生活化;改变了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在传统的教育信息资源中,用户和资源之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但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用户和资源之间改变为非接触式的一对多的关系,利用Internet,无数用户可以同时共享任意一个教学资源库,从而实现教育信息资源配置的公平;促进教育资源动态发展与利用,在Web环境下,资源使用者不断补充新的资源,资源内容与表现形式日益丰富,实现网络资源的“动态发展”。而在此过程中,资源使用者从单一的用户角色转变成了使用者与建设者的双重角色,由此知识更新换代更为迅速,很多教材中还未出现的新理论新知识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提升教师教研能力,通过网络,教师拥有更多机会观看观摩课,掌握最新教学资料,与其他教师或教育专家互动进行研讨交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培养的人才缺乏个性特点,目前网络上提供的精品课程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掌握学习进度,但缺乏互动和交流,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模式结合这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实现了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教育部曾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研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探索,而信息技术中的信息检索技术对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起着重要的作用。1.2信息检索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把互联网资源纳入到日常教学中,丰富多彩的网上信息给教学带来了无穷的资源,也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课程相关的文档、图片、网页、音视频等资源都可以作为教学用的素材,相关的课件、教案等可以作为教学参考。教师能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教学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掌握基本的Internet信息检索技术,具备快速查找网上相关信息的能力就非常重要,而具有Internet文件检索能力将是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信息检索技术和教学的整合是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基于信息检索技术的教学对于提高高校教师素质,改革专业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1)信息检索技术辅助传统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课堂的教学内容以教师顺利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宗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保守,只是单一的向学生灌输信息,而没有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获取、选择和运用信息,不能适应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知识的发展变化。这种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与当下信息社会的无缝融合。利用信息检索技术辅助传统教学,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的变化,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通过信息检索技术网络化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2)信息检索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信息检索技术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据库的发展、网络的发展、文献的发展而发展的一种技术,将来的发展前景也是不可预测。大学生掌握了信息检索技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资源的获取、筛选、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对大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大学生运用信息、处理信息与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的锻炼,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2信息检索技术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影响
(1)信息检索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高校教育教学的重大改革,利用信息检索技术促进知识更新、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已成为现代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自主性学习是伴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发展而形成的学习方式,是建立在信息检索技术应用基础之上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掌握认知的手段和方法,从“教”为主变为“学”为主。学习者通过信息检索与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交互,获取了所需的信息,满足了个性发展需求,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信息检索是解决信息爆炸、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的有效手段。(2)信息检索是开拓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目的是为培养具有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技能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是具有获取新知识、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在高校教育中更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技能,使其学会如何去寻找、组织并利用信息,具备自主学习、更新知识、更新信息的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点。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更新的主要途径,通过信息检索可以不断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新概念,掌握新方法、新思路,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3)信息检索是加快高校教学改革的有效工具信息检索技术的日新月异,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等,都给高校课程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应用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与加工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的信息检索教育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情报意识,帮助学生拓宽学习视野,培养学生获取和利用知识信息技能,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检索技术的出现,促使教学模式发生变革,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改变教学思路,培养学生获取和利用知识信息技能,利用信息检索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改革专业教学内容,提升信息技术与大学学科课程整合的应用效果。
3信息检索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1高校教学中信息检索技术的运用手段。Internet的高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为人们创建了一个巨大的信息空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向人们提供了便捷的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和手段,上网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资料、软件等已成为人们检索信息、利用信息的一种主要手段和形式。网上信息检索的研究呈现出两大方向:一是直接面向Internet信息检索的特点和要求,开发新的检索策略和算法;二是改造、创新现有的信息检索算法以适应于Internet信息检索的要求。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具体来说,Internet信息检索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适合于现行网络条件的信息检索模型;(2)高效率的网络信息采集机制及其实现的方法;(3)网上信息特征的分析、抽取、表达及自动标引的方法;(4)高效率的网络信息存储与索引机制及其实现的方法;(5)个性化、智能化的用户界面和反馈机制;(6)多媒体信息分析与检索模型。与传统信息检索方式相比较,Internet检索技术具有深入、实时、高教和跨时空共享、多媒体利用等特点。Internet检索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但从深度和广度上大大提高了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而且从内容上丰富了文献检索的内涵。高校教育中加强运用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对提升教学质量、教师素养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技术手段。3.2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检索技术教育的对策。在信息检索领域,中文信息检索系统的发展相对较慢,信息检索技术教育更落后于实际系统的开发。目前,各高校对计算机检索系统、光盘数据库、网上信息资源及其检索方法的教育还不够充分,仅仅在培养学生掌握文献获取知识和情报的科学方法,这一教学内容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1)建立全新的多层次课程与教学体系面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冲击,引入网络信息检索的新内容,改革传统的文献检索课教学体系,从而逐步建立起以网络信息资源及其检索为核心的新体系。基于Internet的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是一个集各种新型检索技术于一体的、能够对各种媒体的信息进行跨时间跨地域检索的大系统。高校信息用户教育应以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教学目标,建立起以计算机检索为主导的层次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将现代信息检索技术的实际运用与操作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对学生增设具有当今信息检索水平的“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类课程,内容可包括网上查找各种信息的技巧、检索策略的设置与优化、网上信息资源特点与检索引擎功能等。同时及时改革教学模式,建立多媒体检索教学系统,将网际互联网教学进入高校教育课堂。(2)注重信息检索技术实践操作的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掌握好信息检索技术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开展实践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已的兴趣或实际需要自选课题进行撰写学术论文、课题研究、参加学术讲座等,在学习过程中,要求他们跟随课程进度,围绕自选课题利用计算机系统检索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最后要求整理并上交书面形式的课题检索报告,充分发挥其个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不仅可以实践、巩固和消化课堂教学内容,更主要是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掌握科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3)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基础理论功底的深浅、知识更新能力的强弱等是影响信息检索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索,有的教师虽然具有较强的检索理论知识和丰寓的手动实践经验,但不一定都熟悉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因此,任课教师要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利用Internet,积累实践经验,还要创造条件提高计算机使用技能。学校可以通过岗位培训、实际教学锻炼、在职进修以及参加专业学术会议等各种有效途径,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优化知识结构,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4结论
现代教学资源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日剧增,呈现出全球化、海量化、多元化、内容丰富分散等特点,掌握了信息检索的方法就是找到一条获取和利用大量新知识的捷径。在高校教育中,信息检索技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挥学生潜能和个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高校教师掌握信息检索技术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进一步有效地利用信息,可以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优化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信息检索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已在现代高校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李李 李峰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海南
关键词:Pathfinder 引路者 信息存储与检索 信息检索 教学效果
一、引言
“Pathfinder”通常译为“开拓者”,该词被国内大众知晓源于其在营销、探险、影视、NBA及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及引介。但该词在信息检索领域却有其专门含义,即“引路者”或“领路者”,它是美国一些大学的信息科学学院、图书情报学院等教学单位的教师在讲授“Information Retrieval”类课程时设计的一种创新性的综合练习,该练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相当于实习环节。Pathfinder的目的是为读者获取某一特定专题的研究资料指明途径,也就是以专业检索人员的身份为其他专业的信息用户发挥一种引路、带路的作用。国内公开发表的该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不多,仅在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得到了不同年限、不同程度的应用,但基本局限在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公共选修课或通识课的范围内,专业性不够;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其他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笔者根据近几年在专业课《信息存储与检索》中对Pathfinder实习方法的教学探索实践,总结出其应用方法并对其实际教学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以期能够成为该方法理论与实践的有益补充和拓展。
二、应用过程
Pathfinder实习方法的一般过程大致如下:在课程教学过程之初,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教学进度围绕所选专题,步步深入地检索各类信息资源。在课程结束后,整理成书面的或电子文档式的检索报告。教师依据学生提交的专题检索报告,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我承担的《信息存储与检索》课程是我校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平台课程。该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进行信息检索、信息分析及拓展信息利用价值的能力。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按照上述基本的应用过程逐年分别对2008、2009、2010级本科学生开展了该方法的应用,将其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一环。这是对该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同时也将使得这一概念的内涵更加丰富。
三、方法革新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拘泥于既有的一般应用方法,而是在各个细小的环节中深入挖掘,寻求突破和创新,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革新。
(一)选题为毕业论文铺路
当前很多高校的信息检索课局限在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公共选修课或通识课的范围内,专业性不够,所以导致选题的时候随意性大,教师的知识结构无法胜任对所有学生的选题指导。而对于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信息存储与检索》课程中的选题可以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并且集中于本专业范围内,教师借此可以向学生强调选题要与未来的毕业论文结合起来,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及资料收集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
考虑到真正做好一项Pathfinder任务所花费的时间、承担的工作量,以及本课程分配的教学学时,学生单打独斗完成任务将面临较大的困难,所以我采取了团队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随机分为6人一组,各组自选或由教师提供一批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题目供每组学生选择,每个组的题目不同,要求学生在课程的实验学时内完成所选课题的信息检索任务,并最终形成Pathfinder检索报告。每组6个学生的平均成绩作为该组每个学生的实验成绩。这种方式重视学生相互之间同舟共济的学习,把学生的单独学习变为合作性的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仅把学生当做接受方,教师一味灌输知识的局面。
(三)对信息资源的使用提出要求
通常学生在完成Pathfinder任务时,往往由于“最省力法则”作祟,贪图省时省力,在检索过程中仅使用利用率较高的几种中文数据库资源,导致检索报告的可信度、价值性大打折扣,当然也无法达到学习效果。为此,我在任务时提出明确、量化的要求,不仅从中文数据库资源的数量,而且从文献类型,甚至语种上提出要求,为此,我向学生特别传授了访问国外免费信息资源的方法。
(四)其他探索中的新方法
包括学生互评检索报告、同一课题多人(组)竞争时借用“招投标”机制等。由于我还在探索中,成果尚不显著,在此与同行仅作一初步交流。
四、效果评价
对于Pathfinder实习方法在《信息存储与检索》教学中的效果进行评价,主要考虑是否实现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初衷:(1)学生信息检索技能有了明显提高;(2)信息意识及信息能力有所增强,遇到问题立即想到采取何种途径解决并能够容易地达到目的;(3)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用活课堂知识,面对各种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能够举一反三,综合利用;(4)锻炼了自学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5)已经学到的知识容易巩固和强化。
一般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法主要是在课程结束后,由学生完成由教师组织的问卷调查来进行主观评价;客观评价法主要是采用考卷对理论知识进行客观评价。对于我承担的《信息存储与检索》课程,经所处教研室教师集体讨论,决定选择主观评价法,并且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拓展了该评价法的调查对象,对学生及承担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任务的教师均进行问卷调查,以达到较全面地评价和检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调查对象、时间等概况
我自2010年秋季学期引入Pathfinder实习方法,施教对象为2008级信管专业两个班共104人,其后2011、2012年秋季分别对2009级(89人)、2010级(100人)的学生进行该方法的教学。由于前述本调查需要结合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意见的原因,调查于每年四月下旬进行,面向信管专业毕业班学生及所有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截至目前已于2012、2013两年分别对2008、2009级共193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2010级学生虽已接受过该方法的训练,但尚未进行毕业论文撰写,故暂未对其进行调查。调查学生的同时,为指导教师另设问卷,参与答卷的指导教师累计为18人次。
(二)评价量表及结果
调查采用的问卷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和英国Dundee大学开发的世界医学教育环境量表(DREEM)量表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根据我校《信息存储与检索》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自行设计。两次调查中,面向学生的问卷累计发放193份,回收有效问卷179份,有效回收率92.7%;面向指导教师的问卷累计发放18份,回收效问卷18份,有效回收率100%。表1为面向学生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表1 Pathfinder在《信息存储与检索》教学中的效果调查问卷(面向学生)统计结果[n(%)]
■
*因表格宽度原因,在此用ABCD代替各具体选项,8道选择题中给定选项有规律地按程度降序排列,经归纳、去重后简要列举如下:
A:变得非常熟悉/提高非常大/有经验,培养了自信心/很有兴趣,没有互抄作业的现象/有很大帮助
B:变得比较熟悉/有比较大的提高/有少量经验,自信心不足/有一定兴趣,但仍会借鉴模仿其他同学/有比较大的帮助
C:变化不大/有点提高/无经验但有信心/无兴趣,但不抄作业/有些提高
D:没有什么改变/没有什么提高/无经验,也没有什么信心/无兴趣,图省事会抄袭或模仿/没有什么帮助
面向指导教师的调查问卷相对简单,题目较少,统计结果也相当一致,普遍认为Pathfinder实习方法的应用,使得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中较以往的毕业生表现明显改观。表2仅列出主要的调查问卷题目。
表2 Pathfinder在《信息存储与检索》教学中的效果调查问卷(面向指导教师)主要题目
■
从以上调查结果数据及调查结果直观印象可以明确看出,采用Pathfinder实习方法能够使接受这种训练的学生在检索、写作等各方面的主观感受及外在表现达到该方法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Pathfinder实习方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任务驱动教学法,但这种方法与“信息检索”课程的结合,使其超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般意义,升华出了其“工具性”的特殊功用。Pathfinder是一项相对独立而又比较艰苦的文献调研实践,常常代替卷面考试。学生在选题、查找和成文三个环节都会遇到困难,实际上它几乎包括了一项小型科研活动的全过程。而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实践和创新,还有广阔的空间需要不断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华薇娜.在信息检索教学中贯穿招投标机制的实验及意义[J].图书馆论坛,2009(12).
[2]维基百科中文版[EB/OL]. http://.
[3]李谋信.信息检索实习绩效评价量规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2(6).
本文为2012年徐州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YGJ1244)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关键词] 专利信息检索 专利信息应用 企业技术创新 创新过程 适用报告
[分类号] G354
随着我国科技高速发展和加入WTO,专利成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谁拥有这一重要的“隐形武器”就意味着谁占有了市场份额;谁巧妙地应用它,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立于不败之地。综观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大致分为基础研发、应用研发、生产经营、销售贸易等几个重要阶段。这些阶段中企业都会涉及专利信息检索与应用,因为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特点,其整个过程中不同环节应对的各种产品或技术及市场背景都是一个不确定因素,过程中会面临种种风险和考验,遇到各种专利侵权、无效诉讼等法律纠纷。依据目前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不同的专利信息检索与应用需求,我们可提供不同阶段环节中所对应的专利技术信息报告、专利检索报告、知识产权分析报告、专利法律状态检索报告、专利侵权检索报告、自主知识产权检索报告以及专利二次开发查新报告等。
1、基础研发阶段
一般来说,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基础研发阶段都要经历项目的酝酿准备、开题立项、实施研发这三个基本环节。企业科研项目基础研发在论点、研发目标、技术路线、技术内容、技术指标、技术水平等方面是否具有新颖性,在基础研发立项前,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情报,查清该课题基础研发在国内外是否已有人研究过?发展水平如何?研发深度及广度如何?已解决与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由此,要对该技术研发项目作出是否具有新颖性的判定。而专利文献是世界上反映科学技术发展最迅速、最全面、最系统、最直接的信息资源,通过专利文献信息检索,企业可在前人研发基础上不断创新,这样可防止重复研发而造成的巨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损失。
1.1 构思酝酿准备
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在其构思酝酿阶段,一般都有必要进行全面系统的专利文献信息检索。因为这种相关领域创新技术的专利信息普查分析有助于企业研发人员全面掌握国内外该技术的研发方向、拓展创新思路、规避侵权风险、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在比对现有技术存在不足与缺陷的基础上进行“知己知彼、取长补短、有效改进”的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其技术创新的价值水平。这一阶段最适用的报告为“专利技术信息分析报告”。该报告内容涉及检索目的与要求、检索数据库、检索策略、检索结果和检索结论,其中检索结果是依据检索要求中技术创新内容与检出文献进行对比,按相关度高低对国内外专利文献目录及内容摘要、国内外非专利文献目录及内容摘要进行列举分析。分析结论依据检出相关专利及非专利文献对该项目国内外相关技术或产品的研发现状、技术水平、发展动态及其知识产权背景和市场前景预测等做简要分析。
1.2 开题立项申报
为了更广泛地了解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水平、研发趋势,有的放矢确立企业自己独特的技术创新思路与方案,企业在开题立项之前除展开全面的专利信息检索之外,针对企业立项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做专利新颖性查新检索是十分必要的,适用报告可选择“专利检索报告”。通过这类查新检索可初步判断该立项申请是否具备新颖性、先进性及可行性,这样可提高企业项目申报的成功机会。尤其是当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形势下,专利检索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申报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可帮助企业纵览国内外相关领域技术发展进程、开拓创新思路、规避侵权风险,还可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近年来企业创新技术基础研发立项中,如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各省市级科技成果鉴定、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认定、创新基金等都比较注重企业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不仅对企业申报项目研发起点设置了一道技术创新的“门槛”,而且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及研发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类立项查新选用“专利技术信息分析报告”,可在比对国内外相关专利技术或专利产品的研发创新性、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着重从知识产权保护与规避侵权风险的视角,对申报项目新颖性、先进性、立项意义及知识产权问题做出客观公正的科学评价。
1.3 实施独立开发
随着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的高度重视及专利意识的普及和提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受到企业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对于企业独立承担或自主参与完成创新技术或产品开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申报中都十分注重企业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些申报项目还明确地把企业拥有知识产权作为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必需条件。企业实施独立开发时,须对其创新技术或产品进行专利检索,可选用“专利检索报告”;也可选择“自主知识产权检索报告”。从某种需求程度上讲,“自主知识产权检索报告”更适宜来客观评价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该报告内容所涉及的检索要点、检索主题词和国际专利分类号、检索工具及数据库、检索结论与“专利检索报告”基本相同。但检索结论中,除对委托项目新颖性(创新性)、先进性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外,更注重对企业独立开发的创新技术或产品的市场前景、可专利性、侵权风险性和自主知识产权予以分析与揭示。这种报告按照自主知识产权的判定原则,凸显了知识产权的背景分析,揭示内容广、技术含量高、文献依据充分、专利分析透彻,能满足企业独立开发技术创新项目,突现知识产权背景的申报要求。
2、技术引进阶段
技术引进是世界各国为加速本国科技发展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这阶段一般涉及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等几种方式。技术引进过程中,专利信息检索应用应关注于:①通过检索专利时间和地域有效性信息核查专利是否有效,以防止遭遇专利欺诈;②核实授权方是否为合法权利人以及国内外有无相同技术在其之前获得专利权,以规避潜在的专利侵权风险;③检索分析该专利技术方案在国内外所处的水平及实施的可能性,以合理评估技术的价值。
2.1 核查法律状态,防止遭遇专利欺诈
2.1.1 时间性特征各国的专利法对专利的保护期限存在差异,对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自申请日起计算一般在10-20年不等,对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大部分国家规
定为5-10年,我国现行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限自申请日起分别为20年、10年、10年。需要注意的是,专利技术超出保护期限不仅会造成专利权的失效,没有按期交纳年费、未缴纳专利证书费、专利权人以书面声明放弃或专利权被全部无效宣告同样也会造成专利的失效。
2.1.2 地域性特征根据一国或地区的知识产权法所取得的知识产权的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如在中国未申请专利的外国专利技术,若已过了优先权期限,中方可免费拿来使用而不必支付使用费,其前提是利用该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必须在国内或该技术不享有专利权的国家销售。另外,企业认为有价值的专利,一股会在不同地域申请许多同族专利,以利于该项技术在全球范围受保护。因此,通过检索专利族及其法律状态可以了解被引进的专利在全球的分布。这时的专利法律状态检索可选用“专利法律状态检索报告”,主要进行专利的地域性与有效性分析。
2.2 检索合法权利人及相同技术,规避潜在的侵权风险
虽然专利权具有专有性,但专利权可以通过转让的方式获得。《专利法实施细则》第88条规定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必须在专利登记簿上登记,也就是说专利文献甚至是专利证书上显示的权利人并非一定是当前合法权利人,只有通过查看专利登记簿才能确定最新的专利权人。如忽略这点而导致从非专利权人手上引进了专利,势必造成潜在的侵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专利法对于专利的审查采用两种审查制度,即发明专利要经过实质审查才能授权,对专利是否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即专利“三性”)进行严格审查,因此认为发明专利的法律状态较为稳定;而对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专利申请,在经过形式审查后,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就予以授权,导致了专利申请质量较低,很有可能已有相同技术在其之前获得了专利权。因此,在引进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时要引起充分注意,有可能引进的技术已是公知技术,甚至可能构成侵犯在先的专利权,这些情况尤其适宜做与专利侵权有关的“防止侵权检索报告”。
2.3 检索专利信息,合理评估技术价值
在完成专利法律状态核查和侵权检索之后,受让方可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技术并进行分析对比,进一步考察引进技术的水平及其是否为完整转让情况,把握引进技术的先进性和可实施l生等,以便正确估量技术标的价值。技术链上往往牵扯到若干专利,如果授权方只转让或许可受让方使用某项专利技术不转让、或许可使用技术链上的其它相关专利技术,或者把关键点作为技术秘密保留,则可能使得受让方依此专利生产出的产品在质量和性能指标上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调查授权方在该技术链上的专利网,是否一并纳入技术引进范围对于把握最终实施效果也是十分必要的。这种通过检索相关的专利文献,合理评估引进技术的价值,可采用“专利检索报告”评价其引进专利的三性以及先进性和可实施性。
3、消化吸收阶段
为加快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专利手段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上海市科委前几年启动了引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专利技术再创新(简称专利二次开发)专题课题申报项目,旨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鼓励企业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从而跨越式地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1 消化吸收基础上的专利技术再创新
这种在国内外专利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的专利技术二次开发一般可选择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已公开专利,利用其原理和思路,开发出在材质、结构、功能、工艺等比原有专利更先进的创新技术及产品,同时又可避开相应专利的侵权问题。企业只有把握专利保护的游戏规则,把专利技术再创新作为自己实施专利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并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后发优势的创新技术,才能有效掌握企业专利战略的攻防技巧,才能在最较短时间内实现企业高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引导企业充分利用通过专利许可实施或专利权转让方式获得的有效的国内外发明专利,或法律状态明确的,并在国内未申请专利但仍有效的国外专利、以及已经失效或即将失效的,但经查新表明仍然具有先进性的国内外发明专利,帮助企业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做技术再创新,形成自己的二次开发专利技术,选用“专利二次开发查新报告”来评价企业专利技术再创新价值与水平是适合的。
“专利二次开发查新报告”是以专利文献为依据,以技术为核心,以创新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专利技术再创新的能力和实力。该报告主体内容包括:基础专利来源、基础专利技术要点、开发项目技术要点、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检索结果和查新结论。其中基础专利的技术方案主要从项提取,效果可以借鉴实施例;而开发项目技术方案形式仿照基础专利,效果即是拟实现的目标。基础专利分析首先要确认其法律状态是否有效?其许可实施或转让专利的法律状态是否明晰?转让专利的转让人资格是否明确?此外,还通过开发项目与基础专利相关性、开发项目有何专利性及侵权风险性、开发项目的先进性与市场前景、项目单位研发基础等综合分析,对项目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给予客观评价。
3.2 消化吸收再创新后的专利保护
企业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及其产品研发过程中,如同前面技术研发阶段一样,都要适时对自己的创新技术及其成果产品进行有效的专利保护,并且要以拥有自主专利权来把握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和主控权。国内外大量事实已充分证明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巧妙运用专利这一“隐形武器”,谁就能在竞争中克敌制胜,立于不败之地。反之,就有可能“败走麦城”。因此,企业创新技术或产品一旦研发成功就应马上实行专利保护,尽早获得专利权,在申请专利之前有必要对其创新技术成果进行一次全面的专利检索,适用“专利检索报告”,在被确认具备了专利申请基本条件,即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专利申请,有效实施专利保护。
4、产品生产阶段
产品、设备、工艺、功能等方面的技术创新都是企业研发人员集体智慧与创造劳动的结晶,这些创新成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如何将这些成果快速地转化成生产力,实施工业化生产,实现创新技术及产品的商业化、产业化发展目标,是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国外发达国家及企业间的技术与产品之争,也都是在不断揣摩分析和消化他人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创新研发出来的,并对其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各流程中的关键创新技术及时采取有效的专利申请保护措施,从而在其特定技术领域中形成坚固的“专利保护网”,以达到垄断当今及未来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的商业
目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在生产前、直至生产进程中应注重对自己的各类创新技术加以严密保护,适时提出专利申请。对于其中某种关键技术或创新产品是否存在潜在侵权风险或将来有可能产生知识产权纠纷问题,更应及时地、主动地通过专利查新检索方式得以早期预见与确认。这时较适用的检索报告为“专利检索报告”。
随着当令人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会遭遇到各种专利侵权纠纷问题。企业实施产品生产制造环节中,依据我国《专利法》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生产、加工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产品或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他人专利方法的行为(直接侵权);或者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零部件,或专门用于实施专利产品的模具,或用于实施专利方法的机器、设备等行为(间接侵权)都将被视为侵犯专利权行为。为避免产品加工、生产与经营中的侵权纠纷,企业应主动采取规避侵权风险的措施,及时对其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专利信息进行全面检索,以知己知彼,防止侵权纠纷事务的发生,这种侵权检索较适用“防止侵权检索报告”;当企业被告知侵权时,为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依照专利法规定,企业就对方诉告侵权的专利提出无效诉讼,更应进行专利信息检索,这种被动侵权检索目的是查找提出专利无效的依据,力争挽回侵权损失。这时较适用的检索报告为“被动侵权检索报告”。
5、产品销售阶段
产品销售涉及出口销售和国内上市两种方式,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专利信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弄清在销售地区相关技术的专利保护情况,防止侵犯他人合法专利权。首先采用“防止侵权检索报告”调查相关专利情况,如果该产品落入专利保护范围,判断专利权的期限,专利权是否终止,专利权是否在有效的保护地域范围,可采用“专利法律状态检索报告”检索对方专利的法律状态,核实其是否在有效期内。再者,对于法律状态有效的专利,应当判断是否存在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理由。对于通过“专利检索报告”确认具有专利三性的技术发明,应当及时在我国和出口地申请专利保护。
5.1 指定国(地区)出口
对产品出口地明确之情况,主要检索该产品是否落入他人在指定出口地有效专利的保护范围。若落入,则在未得到专利权人许可情况下不宜直接出口,否则极易造成侵权纠纷;如不落入,则应考虑把相关技术及时在我国和出口地申请专利,以求尽早得到法律保护,达到占领该技术阵地的目的。申请专利可采用“专利检索报告”,主要考察技术成果是否满足专利三性要求。
5.2 非指定国(地区)销售
对产品销售地区尚未确定或计划做国内外全面推广之情况,需要检索该产品在国内外各主要地区的专利族及其法律状态,可避开有效专利所在地区,最终选定合适的销售地。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涉及的是“质量”不过关的中国专利,可以考虑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将专利权的无效宣告程序作为与专利权人进行抗衡的“武器”,因为一旦专利权被宣告无效,依据我国专利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宣告无效的专利权视为自始即不存在,相关技术进入公知公用阶段,也就无所谓侵权了。这里关键是要收集专利权无效的证据,适用“被动侵权检索报告”,常用的方式是查找到相关中国专利独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已被之前的文献公开,相关中国专利因丧失新颖性和创造性而失效。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信息素养 检索与利用 实践训练
1.问题的提出
1984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高等院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一些高校纷纷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以下称文检课),至今已30余年。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张羽,2014)。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并能实际运用,对每一位本科院校大学生都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只有较为完整地掌握信息z索方法,学会对有效信息的利用,具备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改善知识结构,丰富专业知识内容,才能在专业学习和职业道路上越走越远。文检课是一门应用性广、实用型强的课程,长期以来,在有关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教学研究中,已有大量的教学研究成果,其理论上研究的成熟度和广泛度高于实际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由于课时少、资源有限、学生重视不够等导致的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传递,但往往止步于让学生掌握一些文献检索的方法和路径,教学过程停留在信息检索层面(谢礼妹,2014),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训练,课程结束时也没有标志性的成果,课程没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课程学完,仍有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检索任务,或者检索来的结果不知道如何使用或用在何处的情况。本研究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实用能力培养入手,通过组织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实践训练,立足“从做中学”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取有用信息,识别、辨别、筛选和整合利用信息,做到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课程开设的目的。
经实践,在教学中通过“理论讲授+实践上机检索+课题研究报告”的“从做中学”的模式完成学生文献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该模式构想基于以下几点认识:依据“任务型教学法”,倡导“从做中学”,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主动学习、主动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地方本科院校与一般研究类院校相比,更加注重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但由于地方本科大学“大多办学时间短,很多必要的改革尤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改革中占有重大比例的各科教学改革还没有全面铺开,还没有跟上”(王哲,苏建新,2015),且目前存在着“地方本科大学图书馆在接受信息资源挑战带来转型的同时,又迎来了向应用技术型办学转型的新挑战的双转型”(李全华,2015)。面临着“双转型”的本科院校,由于种种原因,《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作用未能完全发挥出来,据调查,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此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学不学没多大关系,上课热情不高;教师则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没有学校元素,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需求,毫无吸引力,教学效果不佳; 学习方式恪守学生选课的原则,重视与干预不足(李全华,2015)。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二重二轻,缺乏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重“获取”轻“利用”、重“课堂讲授”轻“信息实践”(李培培等,2016)。除了上述问题在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外,以下为实践中关注到的一些具体实际问题。
2.1教师层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使用,文检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程的内容及检索方式都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现在的大学生,是电子产品伴成长的一代,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和使用程度很高,进校前就养成了用手机搜索解决心中困惑或难题的习惯,所以,在开课之初,一些学生对开设此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缺乏认识的,以为无非就是教学生上网、用搜索引擎、查工具书等。这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手段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上都需要及时更新和提升,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师的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和加强教学研讨需要学校重视和个人自觉意识的双重作用。
2.2学生层面
学生重视不够,没有自主检索的习惯和意识,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了解不够,认识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感受不到学习的意义,学习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由于课时有限,学习内容难以面面俱到,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课程教学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的问题。而且,课程貌似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往往让学生感觉到课程与专业学习无关痛痒、可有可无,因而有的学生上完该门课后还有信息观念和情报意识缺失的情况。
2.3课程定位层面
关于课程性质定位,原国家教委教高司1992年第44号文件对文献检索课的性质定位是“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掌握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情报的一门科学方法课”,旨在培养学生“懂得如何获得与利用文献情报”(李培培等,2016)。这一关于“方法课”的定位,导致学生满足于只懂得获取信息的方法,而缺乏系统完整的信息素养和情报意识。
3.对策研究及建议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任务为导向,课题为引领,授之以渔,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无缝对接,把专业学习嵌入信息素养培养中的模式,满足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依据“任务教学法”理论,“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任务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西方,随着教育全球化的推广,逐渐渗透到中国教育领域,经过著名学者的深入研究,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任务型教学理论……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强调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苏丽敏,2016)。“从做中学”是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为依据,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举世闻名的“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理论。在《明日之学校》(School of Tomorrow)一书中,他明确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杜威认为,“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单中惠,2002)。由此可知,依据“任务型教学法”理论,“从做中学”就是由任务驱动,目标引领,让学生在有实际活动的环节中积极大胆地实际动手操作,带着任务(学会某一项技能,掌握某一项技术,弄通搞懂一个道理),带着目的(完成任务)进行实践,任务完成了,目标实现了。将外在的驱动力(任务)变为内在的自觉力(实现目标),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实践性(苏丽敏,2016)。
(1)教学内容的选取应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完整性和专业性,除了把握内容上的整体完整外,还要注意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紧密结合。学生系统完整地学完文检课所具备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学生日后发展。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检索能力和获取信息的速度快慢决定了赢得机会抓住机遇的快慢。与专业课程学习内容高度融合,才能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稳固和提升,有效解决信息素养与专业学习脱节甚至是两张皮的困境。
(2)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检索能力,把能力的培养嵌入专业教学中。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和保障,校园里的学习是有终点的,而人生旅途中的学习是没有的,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与个人的信息素养息息相关。如英语专业学生的文检课就注重把文献检索的能力培养与英语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把专业课程论文撰写、小课题研究报告、学位论文撰写及考研、出国等方面信息的检索能力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在上完文检课后,已完全能够靠自己的检索能力解决处理好上述各方面的问题,消除上述各方面的困惑与迷茫。
(3)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开展实例教学。用本专业学姐学长们的成功范本进行实例教学,让学生感受科研之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学,学着做,鼓励和指导学生围绕“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等问题进行实践训练,就能实实在在掌握检索技能、具备信息素养、学会利用,为自己的成才之路打好基础。
(4)加强与学生课后的交流和指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检索需求,对学生的检索困难或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重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知识学习结合,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参与及主动性的发挥。
(5)实际操作并拿出成果申报大学生科研课题或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让学生自主设计选题,通过信息检索,分析并模仿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亲身体验科研训练整个过程,避免出现重检索轻利用的情况。
4.“从做中学”实践分析
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相交叉。18课时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分为9次课,每次2课时。理论讲授文献检索基本概念和常识与实践上机操作检索相交叉,在对基本常识有了初步了解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体会、体验文献检索;有了实际感受之后,再对进一步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和介绍,然后做实际操作。检索实习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完成一定量的实习题,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重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注重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程进行到一半时将期末课程结业报告的任务布置下去,要求学生明确任务,由任务引领进行实际操作。课程结束时完成课程报告,并在课程结束后,由教师从中挑选出质量较高的课程报告,从申报校级大学生科研课题或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入手,帮助学生进一步挖掘和深化课题,指导学生做好项目的申报,用实际效果让学生感受到“从做中学”的实效。
5.案例分析
案例学习任务一:以《中国文化英语教程》关于“天坛”和“紫禁城”的历史背景探究为例,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就课本上不同章节中针对天坛和紫禁城的修建背景和建成时间基本一致且都与明永乐皇帝相关的论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采用任务驱动法、问题导向法和网络法展_信息检索和探究,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寻求答案,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学习任务之二:以《中国文化英语教程》关于被冠以“兵书中的兵书”的“百代谈兵之祖”的《孙子兵法》里所论述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伐谋,其次伐交”等论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军事家认为最好兵法就是不要打战”,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信息交流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了解孙子所谈的用兵,其实包含了现代战争里所谓整体战争的理念,他谈兵,却并不强调一开始就以大规模的毁灭性的杀伤和打击,相反,他认为这是最下策,战争的目的是取得胜利,而不是杀人越多越好,所以“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本质,了解农耕民族安土重迁的思想和求稳定保和平的美好愿望等文化背景常识。
案例教学三:以《中国文化英语教程》中关于“带着永恒微笑的佛像”的介绍,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在中国已有影响力的本土宗教道教之后佛教还能够深入彻底地进入中国,并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及探究学习的能力。
6.结语
通过文检课上的实际操练,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探究,“从做中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掌握了文献检索的技能,使学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科研训练,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完成学位论文撰写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为学生终身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羽.文献检索与利用本科精品课程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1):93-95.
[2]谢礼妹.知识服务理念在“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学中的应用[J].图书馆建设,2014(6):62-66.
[3]季拥政.《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J].青海大学学报,2011(6):99-102.
[4]吴慧华.信息素养教育嵌入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启发――以《大学语文》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6(9):70-73.
[5]黄燕华.专业理论知识镶入《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途径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7):61-63.
[6]李全华.地方大学图书馆在双转型中的应对与调适[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1):20-26.
[7]李全华,赵青.地方本科院校《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需求状况调查――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6):75-78.
[8]单中惠.“从做中学”新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9):77-79.
[9]王哲,苏建新.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文献检索课程新教学模式探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5(9):94-95.
[10]苏丽敏.论任务型教学对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的潜在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155-157.
因特网上有海量的数据,是信息的海洋,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仍感到缺乏真正需要的信息,出现了数据丰富,信息贫乏的问题。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方法,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来获取自己所要的信息,这就是文献检索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文献 网络 信息检索
据不完全统计,非科技类的著作文献,每隔五到八年就会整倍翻一番;科技类的著作文献,特别是尖端领域的著作文献增加飞快,速度惊人,如,计算机科技著作文献每一至三年就翻一倍,且倍增时间也是越来越短; 大概目前有1000多万篇科技文献会在一年时间内出版;出版文献速度与日倍增,据国外报导,全球出版界著作文献的出版量在大约在2000张每秒,4至6种新书每小时,新增各种文献期刊3种每小时,面对日益增长的文献资源,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方法,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来获取自己所要的信息,这就是文献检索所要解决的问题。
1 文献的类型
1.1 图书
国家标准对图书的定义是:“以印刷方式单本刊行的出版物。”国际上通常把48页以上,不定期出版的印刷品称为图书。
1.2 期刊
定期或者有不规律时间间隔的具有连续性质的出版刊物,周期一般实在一年以内。
1.3 科技报告
关于某项科研成果的正式报告或研究过程中阶段性报告。它的特征:报告题目、责任者、研究单位、报告完成时间以及报告号。每一个独立的科学报告内容完整,结果可靠,对研究项目研究过程叙述详细具体,技术专业且非常全面,能够直接使用或者借鉴。科技报告还是单独成册,有统一编号和标注可研究机构名称。能够体现以及代表一个国家的科技研究水平,反映最新兴和尖端的科学成果,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
1.4 会议中的文献
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约要召开数以千计个学术会议。会议种类繁多,因此伴随会议产生了数量巨大的文字材料。这是会议文献往往是科技信息发表传播的最前沿阵地,各种一半以上的新科技成果和发明都在这些会议上最先面世的。这些会议文字材料会与图书、期刊、或者科技报告有重复出现的情况。
1.5 专利文献
这类文献主要指发明人在专利申请时所提交的对于专利本身概况的说明书。专利说明书不仅仅具备法律效应,还对该专利的技术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是集可靠、实用和法律效应与一体的科技材料。
1.6 技术标准
这是为了规范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于科学技术使用的规范,它能够体现整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政策、工艺和水平。也可是说是一种科学技术的信息来源。
1.7 政府文件
这类材料大部分是政策法规。有很强的约束力、政策性权威力。是政府为了某些特定科学技术的更好服务大众的行政文件。通过这些文件能够了解各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科技政策,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1.8 毕业论文
这类文献是高等学府的学生为了领取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时必须完成的作业。虽然不是很完整和详尽,但还是有相当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参考价值也是有的。
1.9 其他类型
除去上8种之外,还有产品成品、技术档案、报纸、新闻播报、手绘稿等其它类型的文献。
2 文献检索的方法
2.1 直接法
直接利用网络工具进行文献内容的检索,例如百度、谷歌、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这是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一种检索文献方式,但是因为信息量巨大,效果一般。
2.2 追溯引文法
这是一种通过“引文”来追溯查找文献的方式。“引文”就是文献末尾所列的参考文献,通过所用的参考文献来反向查找需要的文献。这样做就是用“引文”找“引文”,获得的有关文献的信息越来越多,通过信息最后抽丝剥茧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这种方式同样是因为信息量十分巨大,造成效率低下。
2.3 综合法
这种方法就是将直接法和引文追溯法一起使用。即使用常规工具尽享检索,又使用“引文”进行检索。
3 计算机检索的步骤
3.1 确定检索目标
确定该问题需要查找的文献类型、所属领域、地域范围和时间区域。通过以上这些信息你定相关需要查找的关键字,这些关键字能够体现文献类型、所属领域、地域范围和时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查找内容的了解提炼出核心概念,加入其中,会使检索事半功倍。
3.2 选择数据库
根据以上的检索目标,接下来就是确定检索所使用的数据库。在选择的过程中,要根据要根据数据库的种类和内容进行筛选或者同时进行。例如,常规检索就使用百度,论文检索就使用万方数据库、期刊检索就使用维普数据库等等,进行对症下药,提高检索文献的效率。
3.3 上机检索
上机检索就是检索文献的实际操作过程。将检索目标输入相应的数据库进行查找,从而得出相关数据
3.4 评价信息
根据自己实际需要情况和检索信息的内容通过各种方法,例如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等对信息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结果来决定是否使用该信息。
3.5 利用信息
根据评价结果,选取最优的信息,进行分析、节选等方法来合理使用 。
因特网上有海量的数据,是信息的海洋,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仍感到缺乏真正需要的信息,出现了数据丰富,信息贫乏的问题。希望我以上的浅析能对给位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细荣.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07).
[2]卢小斌,李景峰,信息检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02).
作者简介
陈世雷(1983-),男,河南省尉氏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河南省财经学校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张鹏(1982-),男, 河南省郑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河南省财经学校助理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关键词:信息素质;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
21世纪的竞争,将是信息的竞争,要想在信息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素质。而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最可靠、最便捷的提供者,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做出贡献,这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素质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一)信息素质及内涵
信息素质是一个整体概念,信息素质已成为人的基本能力素质,它的内涵就其广义而言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的总和。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是指为培养大学生利用信息的意识及能力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组成。其中信息意识是信息素质的核心,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保障,信息道德是信息素质的准则。
1、大学生信息意识的教育
信息意识是指读者搜索、判定信息并及时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意识是信息对外界信息环境变化的一种能动的反映,也是信息的主体对信息的认识过程。因此,信息意识对信息主体的信息行为必然起着控制性作用,信息意识的强弱则直接影响到信息主体的信息行为效果。强化信息意识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受教育者对信息科学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强化教授者自身对信息要求的良好意识。
2、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信息能力主要由检索语言能力、信息源能力、和技术设备能力三部分组成。检索语言能力是指读者对分类法的体系、归类原则及标记符号的了解和掌握。图书馆要加强对读者信息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就是使读者通过对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的掌握,提高对信息的搜集、整序、利用和评价,进而创造新信息和新知识的能力。
3、大学生信息道德的教育
信息道德是涉及信息、开发、传播、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道德关系。就其具体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一是信息交流与传递目标应与社会整体目标协调一致;二是信息活动中所应承担的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三是培养遵守有关信息活动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四是坚决抵制各种、迷信、谣言、欺诈和其他虚假信息;五是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六是尊重个人隐私;七是培养信息良知和尊重基本人权;八是在信息活动中坚持公正、平等、真实原则;九是正当使用与合理发展信息技术;十是正确处理信息创造、信息传播、信息使用三类主体之间的关系等。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开发、利用信息的法律意识和道德,做一名遵纪守法的信息开发者和使用者,这对推动我国信息时代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中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信息资源中心,在对大学生进行信息能力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高校图书馆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手段,在场地、设备上有很大的潜力。许多图书馆开通了文献管理集成系统,并通过校园与国内、国际互联网联通,建立了电子阅览室、馆藏数目数据库、馆藏信息资源网上查询联机数据库等。其次,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除系统收集丰富的纸制文献信息外,还购置了大量的电子文献、机读文献以及各类专题数据库,拥有国内外文献和科技、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成果信息资源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第三,有组织信息的专业技能优势。高校图书馆拥有一大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对信息的组织、加工、开发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积累了丰富的信息组织经验。第四,高校图书馆还拥有一批有实际工作经验、熟悉信息资源组织、加工和检索的方法并在长期的信息检索课教学中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骨干。因此,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能力的提高有着独特的优势。
三、高校图书馆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途径
(一)加强信息检索知识教育
多年来,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开设一直承载着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重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献信息检索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现代信息环境下,文献信息检索课除了讲授文献与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要求大学生掌握主要检索工具书的内容、结构和查找方法及使用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进行现代化技术检索知识的培训。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光盘、网络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现代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的信息和知识的来源不仅是传统的纸制载体,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网络信息也已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使用计算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处理、利用、交流信息的方式成为信息能力表现的重要形式。因此,加强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化信息检索知识的培训是当前信息检索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加强实践训练,培养大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掌握获取、利用信息的知识与技能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必备条件。在对大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信息检索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在精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际训练,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切实掌握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查询方法。
(三)大力开展现代信息检索的远程教育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型的信息检索远程教学逐渐成为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信息检索网上远程教学将基于Web的多媒体课件搬到网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学习者在教学软件的引导下,从教学材料中自择学习内容、自定学习进度、自控学习难度、自测学习效果。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能达到使大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提高信息能力的目的。
(四)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能力
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不是单靠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所能完成的,它需要多方面、多途径、综合性的训练与培养。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开展各种具体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如组织学生围绕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行读书征文活动、读书笔记展评及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指导他们围绕活动主题有目的的查询资料、搜集信息并认真组织整理,从而提高他们对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利用等方面的能力。还可以举办讲座、报告会,介绍有关图书馆利用、现代信息检索技术的新发展、新动向,因特网的发展及开发利用、如何鉴别、选择信息、信息资料的积累整理、科研论文的写作技巧等;还可以让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把他们所掌握的获取信息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科研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对科研所需要信息进行定向收集,从而对有关信息有更深的理解,对信息的分析研究与获取利用有更直接的体验。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感受力和洞察力,激发创造性思维,使他们由知识的掌握向知识的运用与创造过渡,从而提高他们对知识与信息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涛. 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0(2)
但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技工院校,往往没有开设这一教学环节。虽然有技能鉴定环节,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操技能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核,但学生往往缺乏“系统”的观念,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科目),未能将这些科目串成一个“专业”。另外,技校生的写作能力很差,特别是对于专业论文,更是毫无概念。因此,笔者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试点,认为在高技及以上层次班级开展毕业设计是必要的、可行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毕业设计的意义
1.高技及以上层次班级可开展毕业设计
依据“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中技层次班级往往为三年制教育,并且最后一年为校外定岗实习。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往往不足以开展毕业设计。而高技及以上层次学生比中技层次学生在技能上、特别是专业知识技能上,更能适应毕业设计的要求。对初中起点高技班而言,学生临近毕业前期,已经历了三四年的理论学习、技能培养,能较深入地理解所学专业,掌握更坚实的技能水平。对于高中起点的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意义就更加必要。据笔者了解,高中毕业起点学生,更愿意当自己是“大学生”,愿意被当做是“大学生”。而对工科生而言,毕业设计是必需的。
2.有利于综合应用所学内容
开展毕业设计能将所学的分散的课程整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他们树立起“系统”的观念。技校学生往往能很好地完成单一的任务,但若要将多个单一的任务整合成一个较为复杂的大任务(或“工程”),往往是他们的“软肋”。因此,透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是十分有意义的。同时,毕业设计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3.有利于培养信息检索能力
技校学生大多不懂得“检索”一词的含义,更不会自觉、主动地开展信息检索和信息处理。他们往往是被动地接收。笔者曾给学生某个主题,要求他们去搜索资料,最后合成一份报告。一开始,学生们不以为然,认为“百度一下”而已嘛。但结果是令人失望的,他们未能很好完成检索工作。因此,开设毕业设计,培养、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的信息检索,并能对信息进行处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检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笔者认为无论对谁都是必需的、有意义的。
4.有利于学习论文写作
笔者在参加维修电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的论文辅导时,深感基本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在笔者辅导的学员中,有不少技能很好,但一提笔就头疼,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句子都表达不出来。另外,在工作岗位上,特别是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论文撰写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一种合理的、准确的总结与表达,是一种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而言,指导他们认识什么是论文,并初步撰写简单的毕业论文,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毕业设计的开展
1.合理选题,全程指导
老师拟定若干课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定。考虑到学生尚无自主选题能力,课题的设计必须由老师完成。老师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包括硬件、课程开设、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综合性课题。这些课题,不能是凭空设想的,必须是实际工程项目的一部分(可以是适当简化的)。只有实打实的、贴近生活的课题,才符合技校特点,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场景。
笔者学校设计了如下几个课题:全自动化洗衣机系统设计;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设计;多路抢答器设计;多功能电子时钟设计;基于PWM的直接电机调速系统设计;5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每个课题都能结合学校实训设备进行实地实物制作与调试,作为毕业成果。
老师还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指导其合理选题,避免中途出现课题太难或太简单的情形,保证学生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相应要求。同时指导教师必须全程跟踪、指导学生,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检索资料、如何进行信息整合、如何寻求问题突破口。一句话,老师必须更加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因为熟悉设计流程、学习信息检索就是毕业设计的一大目的。
2.制订计划,遵照执行
学生选题后,指导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进度计划的制订。这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计划对开展工作的必要性和好处,另外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约束与鞭策。
老师必须重视指导学生开展计划的制订,合理分配时间段。计划制定后,必须由老师签名、学生本人签名确认,并定期开展验收工作。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也能很好地避免学生惰性发作。
3.逐个击破,树立信心
课题要求阶梯式,每个课题分若干步骤完成,比如首先是基础功能(要求),接着是相互独立的提高要求。学生犹如搭积木似的开展毕业设计,逐个击破,而不要求系统地一次性完成整个设计要求。这样的好处是明显的,学生完成基本要求后,对后续提高要求的破解就更有信心。
笔者一开始开展毕业设计,一次性就将设计要求给出,最后发现效果很差。这再次验证了技校学生缺乏系统意识,无法全盘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之后,笔者将所有课题设计成“积木式”,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最基本的“拼装”(基本要求),之后逐个完成提高要求。其实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编程思想——模块化。
4.撰写论文,学习表达
开展毕业设计的重要一环,就是撰写毕业论文,对课题完成情况进行合理、准确、规范的表达。其目的不在于论文本身,而在指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论文,让学生明白有效地开展信息检索是有好处的,这对以后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必须介绍论文的意义、论文的结构框架、撰写要求、技巧等,还必须给出范文供学生参考。另外,诸如字体、排版等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往往不重视的部分,他们往往认为,这是小事。对此,指导老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重视细节,让他们明白细节决定成败。
指导老师还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表达能力差、不善于开展信息检索等问题,并全程引导、帮助学生开展信息检索,比如如何设定检索关键词,以更快获取期望的信息。同时,还必须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对检索到的原始素材进行有效的取舍、组织、消化,最终形成对学生有意义的资料。总之,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往往比指导课题设计更难,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耐心,但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而言是毋庸置疑的。
三、小结
结合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技及以上层次(特别是兼修大专或本科)的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对全面考核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设计能力、信息检索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可以为其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学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桂香.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3年修订)[Z].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
Abstract: The research, analysis and arrangement of the patent can radically improv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etence of the compani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atent inform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ated suggestions to provide the conclus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tific enterprises by expounding the researches of the patent information.
关键词: 专利;动车转向架;生产线
Key words: patent;powered bogie;production line
中图分类号:U2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319-02
0 引言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的“9.2研究开发”章节中规定:“a、在研究开发、技术改进时,应对该领域内的知识产权信息、相关科技文献及其他公开信息进行检索,对项目的技术发展状况、知识产权状况和竞争对手状况等进行分析;b、在检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专利布局规划”。笔者公司承担了贯标任务,对在研的核心产品进行了专利信息检索,并在检索的基础上制定了专利布局规划,最终完成行业分析报告。主要过程如下:
1 专利信息检索
1.1 检索目的 在项目立项时和实施过程中,对拟研发项目进行知识产权风险分析,并在分析基础上进行布局。
1.2 项目背景介绍 动车转向架是动车组的行走部分,是动车高速运行时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它承受车体传来的各向静动载荷,对动车运行的安全性、舒适性、稳定性、可靠性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动车需求量庞大且品种型号繁杂,特别是,CRH系列动车转向架作为动车运行的执行机构和承载结构,它直接影响到动车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度,因此转向架检修生产线处于动车检修的关键环节,是完成动车产业链闭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动车转向架检修生产线进行专利信息分析技术尤为重要。在对该项目进行专利信息分析过程中,主要进行如下几步:
1.3 确定发明点及检索内容 项目发明点:采用空中悬挂输送的方式进行转向架自动化流水作业。解决的技术问题:动车转向架地面检修困难的技术问题。要点:检索前需要理解发明点及该发明点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4 对国外高速轨道车辆检修进行普查 采用市场、书籍、网络调查等各个方面进行信息搜索,了解国外动车转向架检修方式,及其与拟采用的检修方式是否相同。市场调查主要通过下游用户单位进行了解,书籍调查工作主要购买各种介绍世界高速铁路技术的书籍,找到相应的检修信息,网络调查主要是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进行搜索。通过搜索,得出普查结论:采用高速铁路技术的国家主要包括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等,通过调查各个国家的检修体系和检修基地,均采用地面检修方式,与本项目采用的检修方式不同。市场调查反馈结果:国内另外两家公司检修普列的检修方式与采用的方案相近似。要点:定量分析,在全球范围内查找相关技术的发展
情况。
1.5 专利数据检索 检索工具采用SOOPAT专利搜索功能,在高级用户模式下进行检索。首先,进行大范围初查,设定关键词:转向架,检索范围为发明、实用新型两类专利,包括全部专利申请信息,搜索模式采用“SooPAT分析”,得到涉及3622件专利信息。其次,进行除噪。按照专利分类号“按小类统计”条件下,展开详细分析报告,找到“B65G运输或贮存装置,例如装载或倾斜用输送机;车间输送机系统;气动管道输送机”,共91件专利。再次,进入一次新的统计,分析代码:FLH:(B65G)(转向架)AND(LeiXing:(FMZL OR SYXX)),显示全部申请人清单,共50人,涉及专利91件。最后,采用表格式查看相关91件专利申请,并进行逐个排查,将不涉及的专利申请剔除。要点:定量分析,需要检索人对产品的用途、结构等较为熟悉。
2 专利信息分析
2.1 找出主要竞争对手专利权 从上述91件专利申请中剔除自有专利及无关专利后,列出清单,见表1,按照“有权”、“无权”、“审中”进行分类,结果如下:除自有专利外,有权实用新型专利8件,无权发明专利1件,无权实用新型专利6件,审中发明专利3件。
要点与技巧:检索人可以阅读说明书摘要和附图了解该专利与本项目产品的相关性,同时,无权的专利文献可以供研发部门参考。
2.2 补充检索 以上述清单中的专利权人为检索词进行补充检索排查出是否存在相关专利或遗漏专利。要点:防止上述检索方式产生遗漏项,对主要专利权人的专利进行复核。
2.3 有权专利内容分析 逐一阅读专利说明书查看其内容是否与发明点相近或相似,最终得出结论。要点:定性分析,需要检索人理解和掌握本领域技术的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
2.4 专利信息运用 专利信息运用措施主要包括对有效专利的确权分析与规避措施和失效专利的分析利用。①有效专利的确权分析与规避措施。确权分析的主要任务包括:对有权的相关专利进行“三性”判断、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和第四款以及细则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审查。“三性”判断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找出各个专利的对比文献,并将权利要求与对比文献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点。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和第四款审查的主要任务是:找出相应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然后与技术人员进行商讨,该技术方案的范围有没有包含了不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细则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审查的主要任务是:找出相应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能不能解决所记载的技术问题。通过确权分析后,排除部分专利,对剩下专利权进行规避措施。②失效专利的分析利用。对失效专利进行初步筛选,将清单与研发工程师进行共同研究,找出可利用的专利技术,并将其运用到产品中。结果:车辆转向架翻转夹持装置(专利号:ZL200510041061.3)因未交年费而失效,可以无偿使用。
2.5 撰写检索报告 检索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动车转向架检修生产线;项目承担单位情况介绍;项目背景:详细介绍该项目技术发展状况、必要性等;检索目的:决定了检索和分析的深度;检索方法:采用多种检索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检索结果:将检索到的专利进行列表,将“有权”、“无权”、“审中”的专利分开;专利信息定性分析:对于各个有效专利的权利要求书进行分析,判断其对本项目产品的影响程度,并做出规避措施;对于失效或无权的专利进行分析,并供研发人员参考;专利信息利用。
3 结束语
专利检索和分析及专利布局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实施过程中要求的必做项,通过实施这项工作,可以大幅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竞争力,作为科技型企业都应当长期持续地更新和完善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崔德国.企业研发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J].科技视界,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