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8: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写秋天的古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知识技能: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学会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过程方法:1.反复朗读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2.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3.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反复朗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词语积累。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3.通过诵读悟诗情。
教学难点:1让学生借助注解.理解诗意。2.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PPT
过程设计
一.淡话导课。
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在这个季节最容易激发文人墨客的诗兴,古人给我们留下好多诗篇。你们知道哪些写秋天的古诗?快打开记忆的闸门找一找。(《山行》,《赠刘景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写秋天的古诗,希望孩子们喜欢。板书课题《夜书所见》
二.解诗题和作者
1.解诗题。
书:写 所见:(诗人)所看见的
诗人把夜晚所看见的景物写下来。
2.解作者。
你了解作者吗?让他穿越时空来给我们做一下自我介绍吧!
三.三读诗歌。
(一)一读解字词
1.初读古诗,用笔圈出诗中的生字、词语,并画出诗歌的节奏。
2.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生字:萧、梧、促。
词语:书、见、萧萧、寒声、动客情、知、挑促织、篱落。
节奏划分:2/2/3
(二)二读绘意境
1.孩子们,诗歌的文字高度凝练,一字、一词、一句话就会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请孩子们再读诗歌,边读边想,把自己读到的画面描述出来。试用“读了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我是从诗中---------读出来的”句式说话。读完同桌之间交流。
2.抽学生班上交流,师生作评价。
(三)三读悟情感
好诗我们要反复朗读,理解诗意,才能更好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1.齐读诗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抽生讲述诗意。
3.男女生互读,思考: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四.指导背诵
1.读一首好诗如聆听一首美妙的乐曲,读一首好诗如欣赏一幅优美的画卷,读一首好诗如与诗人促膝交谈。好诗就让我们把它背下来,珍藏在记忆深处。孩子们,快快背下来吧,看看谁是最强大脑!
2.教师巡视并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摘要:小学古诗教学,要仔细推敲,抓住诗中的“眼”,进行精妙解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加深教师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古诗;诗眼;诗句;解读
俗话说,文有文言,诗有“诗眼”。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 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或使 诗句形象生动,或增强诗句感染力, 这些词,往往被称为“诗眼”。 诗歌形 象的鉴赏,意境的把握,思想内容的 评价以及表达技巧的分析,都离不 开对关键词的把握和理解,把握“诗 眼”,常常成为解读诗歌的钥匙。凡是“诗眼”,用字都很高妙。就应学会巧抓“诗眼”和体会“诗眼”,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诗的丰富含义和感受诗的无穷魅力。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古诗两首》这篇课文,我在教学时就进行了尝试,巧抓“诗眼”,对古诗进行了精妙解读。
第一首: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细读这首诗后,我找出“和”是这首诗的诗眼。“和”即“和谐”之意。全诗围绕一个“和”字写出了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自然。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相得益彰,就像是一件绝妙的意思书品。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湖光秋月两相和”,第一句是写湖光与月色的“融和”。它们交相辉映,恰如其分的融合在一起。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如月光;皎洁明亮的月光,柔似水;水中有月,月融水中,那么和谐,那么自然。
“潭面无风镜未磨”,第二句是写湖水的“柔和"。湖面上一丝风也没有,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湖面的光线既不刺眼,也不昏暗,而是那么“柔和”,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如同仙境一样。让人陶醉,令人神往。这两句诗形象生动地写出来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诗人置身于岸边,仿佛自己就是那景中的一份子,浑然忘我,天人合一。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第三、四句是写洞庭山水的“巧和”。在如水的月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远望去,君山就像一枚小巧玲珑的青螺放在了银色的盘子里,恰到好处,惹人喜爱。在这里作者把洞庭湖水比作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洞庭山水相得益彰,巧妙结合,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让我们不由得想把它捧在手中,把玩不已。
诗人内心的“平和”。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在作者眼里一切都是平和宁静的,山水有情,心中有爱,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只有诗人内心充满了祥和恬静。一幅和谐宁静的洞庭月夜图就才会呈现在我们眼前。景由心生,这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第二首古诗: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此诗的诗眼是“流”。全诗围绕一个“流”字描写了峨眉山的月色、秋夜、江水等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全诗优美动人,充满诗情画意,思绪波澜起伏,恰似流不尽的滔滔江水,绵延不断,诉说着诗人无尽的思念。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峨眉山月半轮秋,' 首句是写月亮随着时间的推移“移动”(流)。作者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的夜晚。雄伟的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半轮”秋月而非一轮,并且它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行船的前进,那“半轮”月也在渐渐地变化。月儿时而钻进云里,时而躲在山后,影影绰绰,扑朔迷离。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 影入平羌江水流。”次句是写月亮的影子随着江水而“流动”(流)。“影”指月影,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缓缓流去;而随着月影的晃动,江水也在徐徐地流动。正可谓月随水流,水随月动 。一幅变换迷离的景色呈现在我们眼前。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绝妙。
“发清溪向三峡,”第三句是写诗人的行踪在“变动”。他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由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人马不停蹄,行色匆匆,甚至都来不及仔细欣赏,用心品味周围的美景,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展现在读者面前。
小学四年级语文《初秋行圃》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诗中的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大意。
3.培养学生的古诗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小组讨论,借助工具书自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初秋的景色美丽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秋天渐渐来了,说说初秋时节,你都见到过哪些景色?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描写初秋的诗,板书课题及作者,请生谈谈对作者了解多少。
二、自学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 读准字音
2.指句朗读,正音
3.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的学习有哪些方法?
4.各小组自学古诗,老师辅导
5.小组汇报结果:古诗大意: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三、创设情境,自主朗读
小组比赛读,读出诗的节奏和意境
四、板书:
初 秋 行 圃
(宋)杨万里
落 日 无 情 最 有 情,
偏 催 万 树 暮 蝉 鸣。
听 来 咫 尺 无 寻 处,
寻 到 旁 边 不 作 声。
小学四年级语文《初秋行圃》教案二
教材解读:
《初秋行圃》是以儿童的生活为题材的古诗。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切传神、趣味横生。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
教学理念:
1、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不管是领会诗的涵义,还是体味其美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朗读能激发想象,强化积累,培养语感,所以,朗读必须贯穿于古诗学习的全过程。
2、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体会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灵魂。在学习“近在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不作声”时,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从情感的体验出发,首先在读中感悟、品味,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找不到蝉到的遗憾,然后引导学生再读,再一次交流情感,体会到深藏在作者内心的对秋天美景、对秋蝉的赞美、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诗中的“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全诗。
2、借助注释,在读中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美丽景色;
难点:体会作者蕴含在诗句中的欣喜、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复习作者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收集他写的其他诗歌。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初秋的美景。
教学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同学们,三年级我们学习了杨万里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还知道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齐背后交流)
2、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与秋天有关的古诗。板书课题。
二、读题解题,初读古诗
1、指名学生读诗题。
2、通过预习,谁能说说题目“初秋行圃”的意思?
(教师提示:加进去适当的词语把话说完整。)
3、现在正值初秋,在你们眼中,初秋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学生交流自己在身边看到、感受到的初秋美景。
4、师:那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中又描写了什么景色?他什么时候在花园里散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三、自读自悟,感知诗意
1、教师范读古诗。
2、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3、指名朗读,正音。学习生字“圃”。
4、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古诗弄懂诗句的方法。
(如,、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与同学交流等。)
5、师:下面老师再给大家八分钟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古诗,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要求:先自学,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需要老师帮助的同学或小组,可以举手告诉老师,老师会很快来到你的身边和你们一起学习。
四、集体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师:看到大家学得这样认真,相信大家已经有成果了,哪个小组愿意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学习的成果?
2、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读诗的感悟,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古诗大意。
(古诗大意: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五、读中品味,体会意境
师:刚才,大家了解了诗意,相信大家再读,一定会读得更美,更投入。谁读第一句?
1、从这句哪些词语看出作者写的是黄昏时候的景象?
抓住“落日”和“暮蝉”加以体会。
2、你觉得哪些字能体现落日的有情?
引导学生品味“偏、催”二字。深入体会作者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一“偏”一“催”把落日当成了有灵性的人。就是这两个字赋予了“落日”的情意——“有情”,使初秋傍晚的景色充满了勃勃的生机,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思。
3、引导学生想象落日的“有情”。
“落日无情最有情”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根据诗句谁能想象出这幅画面?(提示:夕阳、晚霞、地面景物、蝉鸣声……)
4、谁能读出落日的这份“真情”?
预设:(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逐步让学生读出情,读出形,读出味。)
生读(没有激情)。
师:你这快落山的太阳,怎么这样无情?从你的读中,老师感觉不到漫天五彩晚霞的瑰丽。谁再来读。
生读。
师:老师从你的读中感觉到你是重情谊的夕阳,可我从你的读中没听到满园此起彼伏的蝉鸣声。谁再读?
生读。
师:哦!多美的景致!多热闹的黄昏!老师好象看到了夕阳西下时的灿烂晚霞,听到了园子里嘹亮的“黄昏大合唱”。来,让所有的蝉儿都唱起来,全班齐读。)
师过渡语:
初秋的傍晚,诗人独自在园中散步,抬头望着西边的天空,一轮红日即将落山,夕阳将天边抹上了瑰丽的色彩,为大地披上了五彩的外衣……多美的景致啊!听,众多秋蝉也不甘寂寞,趁着这美丽的时刻,放开清亮的歌喉,开始了“黄昏大合唱”——“真美,服了;真美,服了……”
学生齐读前两句。
5、听到这美妙的“合唱”,你会心动吗?是否想找到这些“歌唱家”,赶快行动——
(1)可诗人找到了蝉没有?
引读:近在咫尺——,寻到旁边——。没看见蝉,心中会是什么滋味?
指导学生带着遗憾的语气来读。
(2)作者心中只有遗憾吗?再看,这漫天的五彩晚霞;再听,这此起彼伏的蝉鸣声,真有遗憾?那又怎样读?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中的欣喜、赞美之情。
(3)师小结:
看到天边美丽的晚霞,听到园中这悦耳的“大合唱”,作者兴致大增,虽然没有寻到“演唱家”的踪影,可这情、这景足矣!这一样也能让作者诗兴大发——
(学生带着赞美之情齐读全诗,边读边想象意境。)
六、赏读全诗,熟读成诵。
1、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对《初秋行圃》的理解。
师:请大家用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读一读;想唱的,可以把诗句改成自己喜欢歌曲的歌词,试着唱一唱……
2、学生分组练习、展示、评价。
五、总结拓展,课外延伸
1、引导学生总结刚才学诗的方法。
读:读通、读顺诗句。
译:结合注释、或、或结合插图、猜读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
悟:品读、感悟,想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诵:声情并茂地朗读古诗。
2、用自己学到的古诗学习法,自学唐朝诗人虞世南的《蝉》。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即可,无须对作者托物言志写法进行深究。(虞世南的《蝉》附后)
3、课外找找杨万里的其他写景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初 秋 行 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
偏催万树暮蝉鸣。
近在咫尺无寻处,
寻到旁边不作声。
附:
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緌(ruí):结冠(帽)的两条带子叫缨,缨在颔(hàn)下打结,余下的两段叫緌。因为緌是下垂的,所以诗中称“垂緌”。
饮清露:古人以为蝉是饮露为生的(其实它吸树汁)。
小学四年级语文《初秋行圃》反思
开课时,我抓住诗题中的“行”字切入,让学生辨析“行”为“散步”之意,其设想是由此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诗人所在的园中漫步,与诗人一起看日落,听蝉鸣,寻蝉踪,在与作者漫步的过程中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准备不充分,纰漏百出,与课前设想的效果相距甚远,我总结有这样几大硬伤。
1、读得不充分。
学习古诗,不管是领会诗的含义,还是体味诗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本节课,主要是采取了生自由读,指名读和齐读三种形式,对朗读的方法,读中感悟指导不力,所以看似注重了读,实是浅尝则止,没有读进去,读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难点没突破。
“无情”与“最有情”是一对矛盾,如何引导学生来体会?课中我虽提出这对矛盾让学生探究,通过引发学生想象,想象落日赐予园子美丽的景象来体会落日的有情,又因落日离去而“无情”,但学生体会更多的是作者为日落而悲伤,这是因为引导的侧重点不对所致。
3、预设不充分。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每节课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充分的预设,才可能对课堂上生成的东西进行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今天课堂上出现的一个生成是我没有想到的。“秋天来了,蝉就要死了”,孩子们的认识是蝉只能生活在夏天,天气变寒冷了蝉就要死了,而日落就成了罪魁祸首,又怎么可以说“最有情”?这可是我没有想到的,面对孩子们“秋天来了,蝉就要死了”这样的感叹,突然间我不知道该如何引导。现在想起来,孩子们感受不到“偏催蝉鸣”中所包含的“最有情”是因为孩子们站在了蝉的角度,而不是诗人的角度。如果引导孩子们从诗人的角度来体会,如:正是因为蝉在枝头的寿命很短暂,所以落日催促它尽情鸣唱,落日多善解人意呀!这不是“最有情”吗?这样利用意外的生成有效的引导也是可以突破难点的。如果课前预设充分些,面对孩子们这样的“感叹”,我也就不会迂回反复而不得解了。
4、对学法的指导不力。
在朗读的时候应指导明确,而不能对四年级的孩子提出“你为什么这样读”的问题,在引导学生感悟想象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从本课的学习中习得方法,发展能力。
总的来说,这节课留下这些硬伤的主要原因是课前备得不充分,今后教学特别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设计的环节要符合学生心理。有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才能很好的把握和调控。
相关文章:
1.小学四年级语文《井底之娃》经典教案及反思
2.小学四年级语文《水乡行》教案及反思
3.小学四年级语文《荒岛日记》教案及反思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二、看拼音,写词语。(24分)
zhuī zhú lú zhào jī chǎnɡ pán xuán
nán wànɡ yán jiū yǒu shàn xiāo chú
hē shuǐ zhuàn dònɡ rónɡ yì zuǐ bɑ
三、字母乐园。(10分)
Y 、R、 A 、E 、X
1、按音序排列上面的字母,应当是 。
2、你能按顺序写出他们的小写字母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照样子,写一写。(15分)
例:(宽阔)的海洋 一(片)树叶 长 张 (张开) 好(坏)
( )的乐曲 一( )翅膀 交 ____( ) 首( )
( )的节日 一( )野菜 申 ____( ) 难( )
( )的羽毛 一( )台阶 余 ____( ) 得( )
五、照样子,写句子。(8分)
1、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下课了,同学们在校园里玩,他们有的
,有的 ,有的 ,多开心呀!
2、小鹰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用“已经”写句话)
六、背背填填。(14分)
1、踮起_________儿走进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______________窗前。
2、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 ,它飞到了____________的上面,飞到了_____________的上空,觉得自己会飞了。可是,它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___________呢! 学了这个故事你想到哪些成语?
3、蚕吐丝,蜂酿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静夜思》写了_____________的夜晚,远离家乡的人望着天上的月亮,想念_____________。李白在诗中写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出了他的思乡之情。
七、课外延伸。(14分)
1、这些古诗你还记得吗?请连一连。(4分)
少小离家老大回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 笑问客从何处来
2、阅读理解。(10分)
大自然的邮票
春天的树上,长出嫩嫩的芽瓣(yá bàn)。夏天的树上,挂满肥(féi)肥的叶片。秋天的树上,树叶涂(tú)满鲜红和金黄。冬天的树下,树叶落地化成土壤(rǎnɡ)。落叶是大自然的邮票,把一年四季寄(jì)给你,寄给我,寄给大家。
(1)这一段话共有_______句话。(1分)
启示一:在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先“吃”下去,作为以后终身消化、“反刍”的文化储备
儿童时代是记忆的高峰阶段,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澄澈的时候直面经典,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虽然他们现在并不能准确地理解古诗文的含义,但是这种背诵会在其记忆的底板上刻上深深的烙印,使其终生受益。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儿童时代背会的东西往往终生不忘,这便是所谓的“幼学如漆”、“童子功”。所以,我们大可不必畏首畏尾,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去积累吧!能理解的,尽量帮助孩子理解;不能理解的,不求甚解也不为过,先积累下来,今后可以在言语实践活动中逐步加深理解,以作为学生长大后终生消化理解的文化储备。就像一颗种子深埋在土壤中,吸收养份,储备能量,等待时机,开花结果。
启示二:古诗的写意性也决定可以先让学生积累下来,储备在心里,然后用一生的阅历、经验去“反刍”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我们在教学中虽然竭力让学生去读背、去理解,但学生总是一知半解,这让我们许多语文教师犯难:小学生到底要不要学古诗,到底该怎么学古诗?学古诗确实很难,因为古诗大多是写意的,很多古诗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对古诗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阅历、年龄不同,对古诗理解的高度、深度、厚度也不同。所以,我认为小孩子学古诗现在不理解不要紧,可以储备在心里,将来长大了再慢慢消化,像牛“反刍”那样。只要让他们多诵读、有所意会就可,“诗中有真意,欲解已忘言”。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把这些虽然半懂不懂、似懂非懂甚至全然不懂但对学生未来人生有重要影响的诗句“吃”下去,然后用自己一生的阅历、经验去“反刍”。
鉴于此,我认为古诗教学的侧重点应该是对古诗文的积累,且可以“重在积累,不求甚解”。
一、积累——要帮助形成知识块
我做过一个调查,发现身边的老师们让学生积累古诗词的方法无非两种:一种是买一本书让学生一首一首背,一种是想到什么背什么,随意性比较大。这样学生头脑中积累的古诗就如一盘散沙,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地流失。如果采取以下方式进行积累,那么就可以把古诗聚成一串珍珠,形成知识块,这样就不容易遗忘。
(一)依靠主题,带活积累
我们每册课文里都录用了四首古诗,每首古诗都有一个主题。古诗词积累就可以依据这个主题,立足课内,拓展课外,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形成一个鲜明的积累体系。如,二年级上册古诗《赠刘景文》和《山行》都是描写秋景的,读后我们会被诗中描绘的深秋美景所陶醉。《赠刘景文》写秋末之景: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山行》描绘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深山秋色图。由此,可引导学生积累相关的诗篇,形成“秋天的诗”的主题。另外,如写花的诗:《题》、《卜算子·咏梅》等;言志的诗:《石灰吟》、《竹石》等;写景的诗:《山行》、《归田园居》等;送别的诗:《别董大》、《赠汪伦》等,我们都可以通过确立主题的方法来积累。
(二)依据生活,建立积累
根据古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积累,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流畅地记忆。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同学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这样在不同的节气里让学生们诵读相关的诗,不仅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更有助于古诗和学生生活情景相结合,为他们内化古诗词、运用古诗词埋下了伏笔。
课本里的每首古诗就好像每一个戏剧的引子、每一个景点的导游,教师得先把孩子从声、光、色的世界里引进古诗的殿堂,然后借助主题给学生指出一条条路径,让学生有可能走进更多的诗人、更多的古诗。这样,当学生想起这个主题的时候,他就能想起这个主题的相关古诗,从而实现古诗的有效积累。
二、积累——要帮助激活知识块
形成的知识块不能让其变成死石块,这样的知识是没有活力的,只有把积累到的知识放到“心”的熔炉去冶炼后,在语言实践中不断地运用,从而建立起新的知识块,这样才能真正把积累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把积累到的古诗文不断地运用激活,建立新的知识块呢?给学生一个语文实践的机会很重要。
(一)课堂中的运用激活
课堂上,教师时常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运用古诗词对文章进行批注,把古诗积累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这是最有效的运用。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可以跟学生说:“燕子动作敏捷、活泼可爱,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写下了很多有关燕子的千古绝句,你能给我们吟诵几句吗?”学生略加思索,便想起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等诗句。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的平台,经常运用这些积累的古诗词说话,学生的消极积累就会转化为积极的有效积累。
(二)生活中的运用激活
古诗是古人的作文,是古人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后的表达。古诗从生活中来,我们应该让他回归到生活中去。某日,一值日生负责倒垃圾,倒了数次仍见垃圾桶满满的,长叹一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些背诵过的古诗词悄悄地走进了学生们的生活,犹如一汪清泉流淌在学生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升华着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三)作文中的运用激活
班级:姓名:成绩:
字词百花园
一、看拼音,写汉字。(12分)
yúkuàichuānɡ liánhuánràoyǎnyìnɡ
yóurúshūsòngránshāo cídiǎn
jīnɡtāopāiànyì wèi shēn chánɡ
二、用“”画出加点字正确读音。(6分)
石径(jìnjìnɡ)山岭(lǐnɡ lǐn)转眼间(zhuǎn zhuàn)
白堤(dī tí)泛舟(fá fàn)河畔(bàn pàn)
三、给生字组词后,再换偏旁组词。(6分)
径( )冷()线( )
( ) ()( )
四、照样子,写词语。(6分)
银灰
层层叠叠
句段芳草地
打开课本,我们和聪聪一起学会查“无字词典”。(5分)
1. 看到“草长莺飞”这个词语,我就想起这样的景象:
。(3分)
2. 天空漆黑一片,突然,一道道闪电好似利剑一般,划破乌云,紧跟而来的是一声声雷鸣,真吓人啊!看到这情景,我便联想到了词语:(2分)
品读课文,我们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18分)
1. 我们先来到了的北大荒,只见天空 ,小河 ,原野。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 ”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5分)
2. 我们又在的西湖边走了走,看了看。月光下的西湖,又是另一番景象。夜幕初垂, ,,漾 。岸边的,宛如的银蛇在游动。(6分)
3. 我们还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美 。那里的天空湛蓝、,好像。有贴着,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有拉萨河畔,湛蓝的天空显得。(7分)
我们行走在秋的诗行里。(12分)
1. 我们学习了不少描写秋天的古诗,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是:(10分)
,。
,。
2. 我会用打比方的方法把秋天的叶子描写得更形象,更生动。(2分)
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
我们沉浸在快乐中。(10分)
1. 金秋十月,我们将迎来祖国妈妈63岁的生日。让我们走上街头,感受热闹的节日气氛;让我们走出家门,饱览祖国的秀丽风光。想象当时情景,可以用上这些词语来形容:(4分)
2. 同学们的暑假生活丰富多彩,请你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个有趣场面,或一处美丽的风景,写一段话,努力做到语句通顺、描写具体生动。(6分)
美文精品屋
小河
我是一条清清的小河。我不停地奔跑。我望着晴朗的天空,它给我穿上了一件蓝蓝的干净的衣服。
我跑过田野,看见了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迎春花,我又换上了一件鲜艳的花衣服。
我跑过果园,果园里的桃花开了,梨花也开了。春风把花瓣儿撒了我一身。我带着芳香的花瓣儿跑了很远,很远。
我跑过田野、山坡、果园,到处都听到歌声。我又带着歌声跑向远方,远方的小河也穿着鲜艳的花衣服,飘着香,带着歌声。我们拉起手向前跑啊,跑啊,跑……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
()的小河 ()
()的衣服
2. 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描写颜色的词语:、(2分)
你能照样子,再写出两个吗?、(2分)
3.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3分)
我是一条清清的小河。我跑过 ,看见了;我跑过,看见;我还闻到了,听到了。
4. 小河看到的是 (季节)的美丽。你从哪儿知道的?用“”把这些句子画出来。(2分)
作为文化主要传承者的语文老师,又怎样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培养读书的习惯呢?我和同事们这几年开展《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验,在引导学生读经典方面用了不少脑筋,做了很多工作,很有实效。
首先,有意无意给学生灌输读好书、读书好的意识理念,并且充分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兴趣。我经常用生活中的真实典型的事例来说明,很有说服力。像现代大学者,学贯中西,被举为现代孔子,读国学经典长大的,一生博览群书;朱自清、老舍、等大文学家也是读国学长大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得益于爱读书的好习惯。
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方面,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发挥个人特长,“因课制宜”,来调起学生读经典名著的胃口。例如我校陈永红老师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方面做得很好。看下面她的教学案例:在一堂课上她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让我悄悄的为你打开一扇窗,隔着一堵墙的距离向里望,里面绿草如茵,姹紫嫣红,蜂飞蝶舞,那是一个美妙绝伦的人间仙境。怎样才能润物细无声呢?大家喜欢做猜谜语的游戏,那我们来个人物竞猜吧:
少室山头琴未冷,风陵渡口似闻声。
人间自有情难老,不信娇女白发生。
慧骨灵心济国危,衣衫似雪雪如肌。
襄阳城破家亡日,重寄桃花第一枝。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趋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
当学生绞尽脑汁总算有人能猜出来的时候,陈老师便拿起表扬的武器,夸他腹有诗书,夸他学识渊博,夸他见闻广泛,直夸得别人自惭形秽,眼巴巴的看着他流口水,恨不得一日读尽千卷书。还有一次写秋天的作文,她说有一首诗虽然不长,但写尽了秋天深入骨髓的悲凉,然后屏显: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这样就又捎着提了下红楼,她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学生们语文课上要想出尽风头,必须读书读书再读书。当然不同的时段要侧重于某一部来讲,不可贪多,更不能让学生觉出卖弄之嫌!
第二,提供一切机会让学生读“喜欢读的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部分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而我们校长本人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诗人学者,他特别推崇让学生多读书,学校在图书配置方面花钱很多,我们的图书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我们每周至少安排一节阅读课,学校阅览室给我们配置了很多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看到学生们在窗明几净的阅览室,很投入地读书,整个屋里静静地,清风携带着花香吹来,那种感觉特好!光一节阅读课显然不够。于是我们老师又借了阅览室的杂志,再加上老师自己积攒的杂志,发到学生手中,每人一本,看完再互相换着看。一个月班级之间再交换看。保证了学生在课余空闲时间随时有书看。这种做法我们一直持续到中考前夕。另外,班级安排有专门的学生去图书室为同学们借阅中外名著图书,两周一次。书录由老师学生商议定下来,原则是内容由趣味到厚重,由浅到深。名著阅读平时一个月阅读,至少一本,假期集中阅读,至少三本,按课标规定提供书目让学生读。
第三,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方法鼓励督促学生读书,调动其读书积极性。
我们让学生读书并且要求做读书笔记,内容自由,可以做摘抄好词佳句,或内容摘要,或谈读后感想等等,老师们每周批阅一次。每学期我们举行一两次优秀读书笔记展,择优发奖,并让学生们参观学习优秀笔记。事后,学生的读书笔记明显认真多了。
【导语】愿你是一棵树:春天,吐一山淡淡的香味;夏天,洒一抹如泉的凉荫;秋天,举一树甜甜的青果;冬天,做一个养精蓄锐的好梦!
6月14日,安徽2018年中考首场语文科目开考。据六安考点的考生们介绍,今年中考语文作文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原来我也很____》。
“给一段导语,软弱可以变坚强,自大可以变谦虚……然后引出作文题——原来,我也很……”
“作文题不是很难,都有话说。”部分考生表示。
不过据部分考生透露,今年中考语文也出现了一些“意外”的题目。“古诗文默写,原来是选做题,8选6或10选6,今年是全写。”另外,“阅读题一般考议论文和记叙文比较多,没想到今年考了说明文,很意外。”一名*说。为方便大家及时获取2018年中考试题、成绩、分数线信息,
shuō huà bàn fǎ zhǔ yì jiè shù míng bái
( ) ( )( ) ( ) ( )
quán jiā péng yǒu gāo xìng yǐ hòu ér tóng
( ) ( ) ( ) ( ) ( )
二、请帮词语找拼音朋友。(10分)
róng huà栽树duō shǎo 温暖
xì yǔ 眨眼sàn xué 散学
zhào gù 融化hū rán 争鸣
zhǎ yǎn 照顾 wēn nuān 忽然
zāi shū细雨 zhēng míng 多少
三、我能分清这字,还能组词。(16分)
爷( ) 高( ) 队( ) 草( )
节( ) 亮( ) 认( ) 早( )
奶( ) 向( ) 处( ) 时( )
级( ) 同( ) 外( ) 对( )
四、请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8分)
口( )( ) 女( )( ) 亻( )( ) 讠( )( )
扌( )( ) 虫( )( ) 心( )( ) 木( )( )
五、我会照样子,连一连。(8分)
晒 电话 可口的 球赛
推 水缸 蓝蓝的 河水
砸 小车 清清的 松果
打 棉被 精彩的 天空
六、我能分清它们的读音。在正确拼音下打上“√”(5分)
(1)小松鼠长(cháng zhǎng)着一条长(cháng zhǎng)长的尾巴。
(2)听音乐(yuè lè)是一件快乐(yuè lè)的事。
(3)望着(zháo zhe)窗外的大雨,奶奶心里很着(zháo zhe)急。
(4)小明拿来花生种(zhǒng zhòng)子种(zhǒng zhòng)在地里。
(5)东东还(hái huán)有一本书没有还(hái huán)我。
七、我会写出意思相反的词语。(8分)
哭——( ) 晚——( ) 近——( ) 无——( )
收——( ) 还——( ) 关——( ) 前——( )
八、我会选字填空(4分)
向 象 像
1、小鸟( )着高远的天空飞去。 2、弯弯的月亮( )小小的船。
在 再
3、小朋友( )一起做完作业( )回家。
九、请把句子补充完整。(10分)
1、爸爸在( )。
2、( )正( )呢!
3、我最喜欢( )。
4、( )爱( )。
5、小鸡在( )。
十、请把古诗补充完整。(5分)
所见
牧( )骑( )( ),
( )( )振( )樾。
( )欲捕鸣蝉,
忽然( )( )( )。
快乐阅读:(6分)
花园果园
我们村种了许多果树。
春天,果树开花了。梨花开了,苹果花也开了。我们村成了花园。
秋天,果子熟了。梨熟了,苹果也熟了。我们村成了果园。
1、文章一共有( )自然段。
2、春天,我们村的( )开了,( )也开了,我们村成了花园。
一、 背诗导入,激发兴趣(略)
二、 小组交流,诗中觅趣(略)
三、 拓展赏趣,仿写生趣
(一) 拓展
1. 其实古诗中写儿童活动的诗还不少,你还知道哪些?(生分别背《池上》《所见》《村居》等)略
2. 师:你们看,诗人们塑造了很多可爱的孩子的形象,也写出了他们很多的活动。古时候的小朋友是快乐的,我们同学现在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同学们的课外活动都干些什么呀?(生答,师小结出示)
师:同学们的活动真丰富啊。不仅有学校组织的放风筝、挖山芋、背诗词活动;还有课间同学们玩的各种游戏活动。
出示:
活动的项目:
课外:登山、寻宝、放风筝、挖山芋、背诗词
课间:跳绳、踢毽子、玩呼啦圈、滚铁环、跳皮筋、唱歌、丢手绢、跳舞、跑步、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
师:同学们,我想采访一下你在活动时心情?能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吗?老师想到“开心”、“眉开眼笑”这些词,你想到哪些?
生答:兴高采烈、开心、高兴、乐开怀、乐淘淘、你追我赶……
师:参加这些活动你觉得有什么好处呀?
生答:锻炼身体 陶冶情操 娱乐身心 会玩会学习 动手动脑……(师出示学生活动照片)
师:同学们,写诗并不神秘,主要是将你看到的人、景、事等画面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学校是诗词特色学校,平时,同学们爱读诗,也爱写诗。今天,我们就再来一展身手,围绕我们进行的活动写一写新古诗,向大家展示一下我们活动的精彩怎么样?(生:好)
(二) 仿写
1. 回忆写诗方法:
师:之前我们学写新古诗的时候,老师把写诗的方法写成了一首诗,你还记得吗?
(出示、生读:“今日课堂写古诗,掌握方法非难事。精炼押韵字数同,不信你来试一试。”)这首诗告诉我们写诗要注意什么?
生:告诉我们写诗要做到凝练押韵字数同。(板书:押韵 字数同)
师:我们以《小儿垂钓》这首诗为例,来看看诗人是怎样做到“凝炼押韵字数同的”,!这首诗一共几行?生:4行。
师:每行几个字?生:7个字。
师:在我们学习的古代诗歌中,有像《小儿垂钓》一样4行每句7个字的,称为七言诗,也有像《池上》这样的每句5个字,就是五言诗?(板书:七言、五言)
师:我们再看,这首诗的第二、四句末尾的字在读音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末尾的字的韵母相同。
师:尾字韵母相同或者相近,叫做押韵,读起来有韵味。你看看,这首诗押的什么韵?
生答,师板书:en
2. 模仿迁移,学写“新古诗”:
师:万事开头难,我们每个人都来想想今天要写的新古诗的第一句。你准备第一句里写什么?(出示图片)
师:你可以写我们的课间活动,也可以先想想你参加的课外活动。如果是老师来写,我想写课间活动,想以下课铃声响起后,大家一起奔出教室的景象来开头:“铃声一响出课堂。”如果是你,你想怎么写?(指名2-3人答)
师:老师提醒你,可以以课外活动时的天气情况为开头,也可以描写课间活动时热闹的场面,也可以以下课铃声为开始来写,把字数浓缩在七个字里。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在练习纸上写好第一句(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就这么简单,第一句诗就出来了,我们交流一下。
(众生:“今天天气真晴朗。”“课间活动真丰富。”“操场上面多热闹。”“叮当叮当铃声响。”……)
师:第一句写好了,下面三句就有参照了,接下来我们进行比赛,看谁文思敏捷,最快完成一首诗。在写之前,我们再来强调一下方法,一起读――
生:“精炼押韵字数同。”
3. 交流点评
生:下课铃声叮当响,同学飞似奔操场。你打球来我踢毽,安全快乐又健康。
师:你可真是小诗人呀。还有谁来说说。
生:课间活动真热闹,跳绳踢毽练长跑。你笑我笑他也笑,安全第一记得牢。
师:不错,游戏时讲安全很重要。
生:今天天气真晴朗,大家齐聚南山上。挖到山芋多又大,满载而归心欢畅。
师:你描写的是同学们到南山挖山芋的场面。真生动。
生:下课铃声刚打响,同学一齐奔操场。好似小鸟飞出笼,跑步跳绳真多样。
生:下课铃声响当当,欢欢喜喜出课堂。跑步跳绳单双杠,样样活动我在行。
……
师:你的诗作完成了,别忘了加个合适的题目呦!把你的诗题写在第一行,你的名字写在第二行。
4. 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这首古诗,还写了“新古诗”展示了我们同学平时课外课间活动的精彩,同学的兴致很高,收获也很大。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只要平时多读多写,长期坚持就能越写越好,也可能成为新时代的小诗人。(汤平,镇江市孔家巷小学教师)
附:学生当堂学写的“新古诗”
(一) 课间活动:
1. 下课铃声叮当响,同学飞似奔操场。你打球来我踢毽,安全快乐又健康。(苏宇骋)
2. 下课铃声响当当,欢欢喜喜出课堂。跑步跳绳单双杠,样样活动我在行。(孙含西)
3. 课间活动真热闹,跳绳踢毽练长跑。你笑我笑他也笑,安全第一记得牢。(崔文菲)
(二) 挖山芋:
1. 金秋十月庄稼熟,手提小铲挖红薯。薯藤一根又一根,劳有所得真幸福。(倪晨妍)
2. 太阳出来喜洋洋,景色秀丽心欢畅。个个铲子挥的欢,大小山芋装满筐。(刘乙陶)
4. 金秋天气格外好,南山农庄真热闹。挥舞铲子挖山芋,个个山芋像宝宝。()
(二) 张伟教《少年王勃》
一、 名楼名人名句,导入新课教学(略)
二、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境诗情(略)
三、 诗文对照品读,领会诗情文意(略)
四、 探讨情景意象,识景悟情明理
师:王勃能成为奇才,不是天生,一定有其原因,我们一起通过语言来探讨。
1. 探讨情景体会明理。
课件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江上迷人的秋景。” “王勃边看边想。”
引导学生抓住“凝望”,理解意思,并将王勃的表现与其他人作比较,体会王勃勤于观察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边看边想”,体会王勃勤于思考的特点。
2. 深入形象感悟明理。
课件出示:“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引导学生抓住“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深入感悟王勃自信、自如背后的那种勤于学习的精神。
师生共同小结:王勃能成为奇才靠的是勤,勤于学习、勤于观察、勤于思考。
五、 回顾全文阅读,迁移读写运用
1. 回顾全文,结合阅读,师生同作课文诗。
(1) 出示填空:
少年王勃勤(),()引来都督请。凝望江景(),妙笔赢得()。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回想阅读感受,提炼语言填空,创作课文诗。
(先让学生自由地想,自由地说,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说。再逐句指名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创意地运用,说出不同的精彩来。)
(2) 根据学生的填写,出示完整的课文诗:
举例:少年王勃勤学习,才气引来都督请。凝望江景作佳句,妙笔赢得连称绝。
(学生齐读)。
2. 教师再出示两首课文诗,强化读写运用的示范引导。
滕王阁序传千古,少年王勃顷刻著。高朋满座不敢写,一鸣惊人出茅庐。
王勃有志人年少,滕王阁序奇才高。文思泉涌笔如飞,都督拍案叫绝好。
(学生齐读。)
(张伟,镇江市金山实验学校副校长)
【综合点评】
汤平老师执教的《小儿垂钓》和张伟老师执教的《少年王勃》这两堂展示“不同类型课文(古诗、文包诗)有效教学基本结构模式”的省教研课题成果的研究课,既各有显著特色,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汤平老师执教的《小儿垂钓》,安排了仿写“新古诗”的教学环节,经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写诗其实并不难,自己也能写出诗,成为小诗人。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教学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学写“新古诗”的兴趣,而且还增长了学生学写“新古诗”的能力。从学生在课堂现场都能写出像模像样的诗作来看,小学生完全愿意学习写诗并有写诗的潜力。只要我们的老师善于教,学生就一定会乐于学,写得好。只有这样既教学生读诗又教学生学习写诗的古诗课堂教学,才可称得上真正的诗教进课堂的课。
读古诗词?那么如何拨动孩子诗词的心弦呢?我们做了一些尝试。
1.营造氛围激诗心
1.1 诗意校园,诗意教室。我校开展了“经典诗词诵读”活动,全校师生一起动手,给校园中的各种花草树木都制作了古诗词卡片,挂在枝叶间。课间,同学们三三两两一起边观赏花卉,边诵读古诗词,忙得不亦乐乎。很多教室也用学生的诗词书画作品装点,班级黑板报开辟了“古诗园地”,教室前面的黑板左上角设立了“诗词角”,作为抄写每周一诗的固定版面。孩子们徜徉在诗词的海洋,日日诵读经典。鲜活的诗词拨动了孩子的心弦。
1.2 诗画结合,诗乐配合。许多诗描绘的离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无法直观地感受,那么就可借用多媒体中鲜艳的色彩、典雅的音乐,把古诗中描绘的意境直接呈现在孩子们眼前,形成视觉、听觉上的强烈刺激,自然而然地吟诵起古诗来。
如我在古诗课堂尝试了一个游戏“赏画吟诗”。让孩子们像古代的诗人那样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吟诵古诗,这“风景”有些是写意的国画,有的是写实的照片,但却以强烈的画感引起孩子与诗人的共鸣。如几只引颈高歌的白鹅,孩子们快乐地吟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枝探出围墙的红杏,学生迫不及待地背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看到含苞欲放的荷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有些画面含意深刻,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如当一幅明月图浮现在孩子们眼前,单纯活泼的孩子笑着说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感情丰富的内敛的孩子却吟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对比阅读激诗情。
我们按主题进行资源整合,把题材相同,立意不同的诗词放在一起学习,以题材为桥梁,带领学生对比体会。
2.1 四季篇――感受自然风光美。春夏秋冬,寒暑交替,在季节的交替中我们一起寻找,一起诵读:春天,在“杏花雨”“杨柳风”中欣赏百花的娇艳,领略诗词的美妙;夏天,伴着荷花从“接天莲叶无穷碧”到“留得残荷听雨声”,感受生命的轮回;秋天我们诵读杜牧的《山行》,沉浸在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中;冬天,走进雪的世界,体会“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这样,我们用生活验证经典诗词,唤醒了沉睡中的文字,还原了诗词美妙的意境;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诗意,感受着季节的变迁,他们不自觉中就会随口吟诵出一首首经典诗词来。传统诗词文化和孩子的生活编织在一起,融为一体,经典诗词就沉淀在孩子们的心里。
2.2 童年篇――感悟古诗里的童年。学生从《宿新市公店》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无比,从《小儿垂钓》感悟到了童年的富有趣味,从《村居》想象到了童年的无忧无虑,从《所见》感受到儿童的调皮可爱,从《池上》体会到儿童的天真无邪……此刻古诗里的童年激起了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一幅幅儿童嬉戏图在他们的脑海中浮现,久久不能忘怀。
2.3 友情篇――品味友谊地久天长。《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四首诗都是写送别内容的,但表达的对离别的态度是不同的。放在一起诵读学习,学生能从字面上的意思比较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依依惜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淡淡忧伤;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爽大气;“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满怀。
此外,我们还可以按古诗中的爱国情怀、节日主题、风花雪月、山水风光等分门别类吟诵。
3.丰富活动激诗趣
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活动: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湖畔(pàn)
聒(ɡuō)耳
忧愁(chóu)
停泊(bó)
王孙(sūn)
睡眠(mián)
黎(lí)明
漆(qī)黑
红晕(yùn)
凛(lǐn)冽
降临(lín)
心旷神怡(yí)
和谐(xié)
拨(bō)动
规律(lǜ)
狭窄(zhǎi)
榕(rónɡ)树
树桩(zhuānɡ)
宝塔(tǎ)
应接不暇(xiá)
倏(shū)忽
袅(niǎo)袅
嫉(jí)妒(dù)
瓷(cí)器
掬(jū)着
二、易写错的字
孙:子字旁的第三笔变为“提”。
榆:左窄右宽,“
”要扁宽,下边有一短横。
幕:上下结构,下面是“巾”。
黎:上下结构,上面的右边不是“勿”,下面不是“水”。
漆:右下角是“”,不是“水”。
免:不要多写一点。
桨:上下结构,下边是“木”。
暇:左边是“日”。
三、重点词语
王孙
停泊
发愁
寒山寺
榆关
河畔
黎明
红晕
彩云
漆黑
愈发
闲逸
凛冽
朦胧
未免
萤火虫
大雁
炭火
火盆
走廊
窠里
船桨
榕树
纠正
树桩
灯塔
抛开
陆续
白茫茫
不可计数
涨潮
树梢
画眉
翩翩飞舞
夜幕
降临
心旷神怡
应接不暇
四、多音字
更
泊
晕
铺
悄
禁
累
骨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随意—任凭
夜半—半夜
相思—思念
故园—故乡
黎明—拂晓
漆黑—乌黑
凛冽—寒冷
朦胧—蒙眬
渐渐—逐渐
茂盛—茂密
留恋—眷恋
照耀—照射
陆续—连续
满盈—充盈
倏忽—忽然
嫉妒—忌妒
面面相觑—瞠目结舌
不可计数—不计其数
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翩翩飞舞—翩翩起舞
心旷神怡—怡然自得
七、反义词
归—去
此—彼
静寂—喧闹
茂盛—枯萎
热闹—冷清
逼近—远离
满盈—亏缺
嫉妒—欣赏
面面相觑—从容不迫
不可计数—寥寥无几
八、词语搭配
春芳(歇)
王孙(留)
浣女(归)
清泉(流)
渔舟(下)
霜(满天)
(红紫)的彩云
(蒙蒙)的细雨
(漆黑)的暗夜
(朦胧)的微光
(凛冽)的清晨
(熊熊)的炭火
(闲逸)的心情
(明亮)的月夜
(兴奋)地叫
(缓缓)地动
(注意)地看
(灿烂)的红霞
(茂盛)的榕树
(粗粗)的桂树
(疏疏)的枝叶
(无边无际)的天空
九、词语归类
1.AABB
式词语:
急急匆匆
隐隐约约
轰轰烈烈
浩浩荡荡
郁郁苍苍
恍恍惚惚
2.AABC
式词语:
翩翩飞舞
孜孜不倦
落落大方
彬彬有礼
默默无闻
栩栩如生
3.
与鸟有关的词语:
鸟语花香
小鸟依人
倦鸟知返
笨鸟先飞
鸟尽弓藏
莺歌燕舞
4.
形容数量多的词语:
不可计数
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
数以万计
多如牛毛
数不胜数
5.
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
秋风萧瑟
秋风习习
秋高气爽
金风送爽
层林尽染
北雁南飞
6.
数量词语:
一(只
)船
一(个)朋友
一(支)乐曲
一(株)榕树
一(片)绿叶
一(种)气息
一(条)小河
十、句子积累
1.
静态描写的句子: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2.
动态描写的句子: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
动静结合的句子: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十一、考点提示
1.
背诵:《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渔歌子》。
2.《古诗词三首》中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3.《四季之美》中知道每个季节最美的具体时间及特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中的动态描写。
4.《鸟的天堂》中知道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5.《月迹》中知道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