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普文章读后感

科普文章读后感

时间:2023-05-29 18:18: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普文章读后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普文章读后感

第1篇

《昆虫记》读后感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从小到大我读的书都是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之类的书,因为童话里的世界是虚拟的,是不会让人伤心的,美好的。可是老师最近突然让我们读一本科普读物,并且还要写读后感。我思来想去,决定读《昆虫记》这本书。《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之作,里面详细介绍了很多昆虫的本能,劳动、习性、婚恋、繁衍和死亡。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刚刚看上没几分钟,我就被里面的情节吸引住了,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小动物也是很聪明的,很可爱的。比如说在第三篇文章里,石蚕为了躲避水甲虫的袭击,巧妙的运用了金蝉脱壳的方法,顺利的躲避了水甲虫。从这件事中大可以看出小动物的聪明智慧了吧!

如果告诉你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无论他被抛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的话,你会不会因为不相信而自己亲自去做实验看看呢?答案是:不会。因为你爱美,怕被蜜蜂蛰。可是法布尔却会这样,他会因为不信而去做实验,用事实证明一切,总比我们瞎猜要好得多吧。法布尔的这点是我们比不上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法布尔有勇于探索、勇于追求的勇气和毅力。

你肯定见过蜘蛛织的网吧,但是你知道蜘蛛织的网里还蕴藏着什么吗?你肯定想不到蜘蛛织的网里还有几何学的知识吧!这一切又一切的问号,法布尔都用他那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脑袋给我们一一解答了。

《昆虫记》让这么一个不爱看科普书的我爱上了科普书,法布尔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一定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并没有退缩,反而知难而进,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所付出的精神。法布尔教给我的我将会永远记住,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有勇于探索,勇于追求的勇气和毅力,严谨的科学精神,还要坚持不懈,不断奋斗,这样才会成功。”

第2篇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那么你们知道关于《海底两万里》中学生读后感要怎么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2021《海底两万里》中学生读后感七篇,欢迎参阅。

《海底两万里》中学生读后感一这个暑假我看了《海底两万里》这一本书。

这本书里面说在1866年,海上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好几艘轮船在航行中遇到了一只巨型海怪,那只海怪体积非常大,游动的速度也十分的快,而且还会发出神秘的光。

于是人们派出美国军舰”林肯“号去消灭这只怪物,在捕捉过程中船上的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康赛尔和加拿大捕鲸手尼德·兰一起掉入水中,却意外游到了这只海怪的脊背上。原来那只被人类称为海怪的东西其实是一艘像鲸一样的潜水船,叫做”鹦鹉螺“号!

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知识:比如我知道了印度洋中最厉害的鲨鱼是黑鲨鱼,还知道了神话中被称为美人鱼的人鱼怪物其实就是海牛。我也知道了书中的采珍人是多么的艰辛,他们每天都要下水去采珍珠,随时都有可能在水中呆太多的时间而死去。他们一个星期只能挣一元钱,而且还要被不劳而获的财主剥削。

其中这本书里讲到说”鹦鹉螺“号正在向北驶去时,因为天气十分寒冷,冰把船困在了地下,而他们剩下的氧气只够他们所有人活两天了,要把冰打破也需要两天多的时间,可他们无畏不惧,永不放弃,本着坚持的信念终于逃脱了。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正如菲利普斯的至理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只要失败跌倒了再站起来,只有这样做什么事情才一定会成功!

《海底两万里》中学生读后感二寒假里,我读了《海底两万里》这篇由法国作家儒尔。凡尔纳所写的长篇历险小说。读完之后,一艘美丽坚固的潜艇仿佛浮现在我的眼前,它就是奇妙无比的“鹦鹉螺号”,而那个总是在舰桥上凝视大海的神秘人物—尼摩艇长,也带给我无限的遐想。

《海底两万里》这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主要讲述了在一个秘密的“追捕活动”中,阿罗克纳斯教授和他的朋友龚赛伊。尼德兰不幸掉落在神秘人物尼摩艇长的潜艇“鹦鹉螺号”上,于是开始了他们为期十个月的环绕地球赤道两周,绕地球行驶八万公里的伟大航程,整个航程迭起,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亚特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这本小说就在这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氛围中展开了。作者领着我们做了一次动人心魄的海底远游。

这是一部科普小说,整部小说不厌其烦的介绍了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等科学知识。给读者以浓厚的兴趣。在凡尔纳的笔下,我们恍如身临其境,随着鹦鹉螺号一起去探访海底的奥秘。

读了这本书,使我增长很多关于海洋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我意识到了海洋的重要性。海洋约占地球十分之七的面积,可以这么说:“海洋就是21世纪人类的资源宝库,因为它蕴含了许许多多的石油,天然气以及其它的丰富资源。但是我们人类要想从海洋中获得资源,就必须要保护它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揭开它的神秘的面纱。

《海底两万里》中学生读后感三我看完了《海底两万里》,可是其中的精彩片段还不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最让我感动的是尼摩船长等几个人在采珠场看到一个可怜的采珠人遇到鲨鱼时,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和鲨鱼激烈搏斗,杀死鲨鱼后,可采珠人早已晕了过去,尼摩船长和其他人连忙把他抬到船上,不仅救了采珠人的性命,而且还把刚才采的珍珠全部都送给了他。

这个故事是我懂得了做人要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它使我想起了雷锋的故事,雷锋在购买车票时,看到了一个妇女把火车票丢了,正在急切地在寻找,这时,雷锋拿着自己的火车票走到妇女旁边,说:“大姐,我捡了一张火车票,是你的吗。”妇女一听,欣喜若狂,连声答应,而雷锋却因为没有火车票而不得不徒步回家。

我们被称为21世纪的花朵,拥有幸福的生活,但是却没有了同情心,对路边的乞讨者视而不见,对老弱病残者不帮不扶,雷锋精神抛之脑后。以后,我要学习尼摩船长无私奉献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学习中,看到别人遇到困难,要热心帮助,耐心讲解;在生活中,要有爱心,有同情心,热心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争当一名21世纪的好少年。

《海底两万里》中学生读后感四你可曾读过《海底两万里》?当我读完这部作品时,我的感触颇深。这本科幻小说讲述的故事真可谓大胆至极。凡尔纳以第一人称写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和仆人康塞尔以及加拿大人尼德?误进“诺第留斯”号后的种种经历。尽管凡尔纳没有下过海,但在他的文章里丝毫看不见虚伪的痕迹,反而真实而惊险的冒险会让人喘不过气来。

凡尔纳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他巧妙地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将水下的生物描绘得淋漓尽致。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冲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我赞叹不已!

撇开别的不谈,就来说说内容情节吧!开头小说就让我走进了它所描述的世界,什么飞走的巨礁啊,巨大的怪物啊,让我看了感到刺激不已,法国人阿龙纳斯、康塞尔以及捕鲸手尼德?兰进入神秘的“诺第留斯”号之后和尼摩船长一起在海底作类似的环球旅行,海底的世界非常巧妙。我记得“海底森林”那一章,虽然没有真正的树林,但是海里柔软的珊瑚礁让我极为享受,闭上眼睛似乎也能看见,那飘动的海底生物。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使人“跌到”,可是,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面对困难,我们就要像阿龙纳斯一样,决不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而是要千方百计去克服困难。还要做到在哪里跌到就在哪里站起来,坚持到底,那么就是成功的开始。

《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极其惊险的氛围,给我们以视觉上的享受。这真的是一部值得我们阅读的作品,有兴趣的人可以读读。

《海底两万里》中学生读后感五世界上有无数的名著在闪闪发光,这些名著都是伟大作家们自己生活的写照,他们用自身一种不懈的魅力,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法国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就是其中之一。

《海底两万里》讲述了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探海旅行的故事。作者以追捕海怪为线索,用奇妙的手法,为读者们展现了一幅幅壮丽的画面,描绘了一个个精彩而又神奇的故事:神秘的海怪、美丽的海底森林、庄严的海底沉船、丰富的海底宝藏、惊险的南极之旅、“复仇”计划……让我们一起环游了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尼摩艇长的这段故事惊险曲折,引人入胜。这本书的人物描写也非常细致,画面多姿多彩,海底的天气也是气象万千、千变万化。读起来令人惊心胆颤,惊心动魄,它的情节曲折生动,读起来有一种特殊的舒服!

读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我学会了坚强,坚持自己的选择。同时我们还要学习阿龙纳斯的勇敢,不管有多困难,都勇往直前,这也是鹦鹉螺号所有成员的精神。

你一定会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你何不眼见为实,来看看这本惊心动魄的书吧!

《海底两万里》中学生读后感六凡是读过《海底两万里》这本书的读者都会被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感染,他吸引着你,牵动着你的心,使你目不暇接,想一口气看完,知道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在这本书中,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教授阿龙纳先生乘坐着“亚伯拉罕林肯”号高速度的二级战舰,去茫茫的海域寻找所谓的“庞然大物”,这个“庞然大物”曾经使多艘海轮和战舰葬身于茫茫的大海之中。

这个“庞然大物”被阿龙纳教授称为角鲸或独角鲸。在寻找它的过程中,阿龙纳教授乘坐的林肯号,横穿大西洋、在马露因海面上搜寻,结果历尽艰辛,一无所获,被迫返回欧洲。

在返回的途中,他们遭到独角鲸,在搏斗时被撞飞进了大海里。他们在海上漂泊着,被鹦鹉号上的船员关进监狱,饿了一天,等等。

这个鹦鹉号上设备齐全,造价及高。这就是他们要寻找的所谓的“庞然大物”。

接着,教授应鹦鹉号船长的邀请,进行了精彩的海底旅行,途中经过了太平洋、托雷海峡、印度洋、红海、穿过海底隧道、越过地中海、恶战大头鲸、经过南极、遭遇缺氧、血战章鱼、遇到大西洋暖流,最后是神秘的结局。

观看这本书,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还能懂得许多海底的知识,各种生物在海底的生存状况,海底丰富的各种资源,海底的奇特景观等等。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精彩片段,请你仔细阅读这本书吧!读完以后,你仿佛就像是去海底遨游了一次,你会有不小的收获。

《海底两万里》中学生读后感七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海底两万里》。作者是法国的凡尔纳。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探险者博物学家阿龙纳斯,他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和艇的主人尼摩船长在海底进行了两万里的旅行。

一位是在海洋中经验丰富的老船长,一位是喜欢探险的博物学家。他们俩带着我去打捞海底的宝藏,去参观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去参加庄严的海底葬礼,去探访惊险的南极。面对一段段惊险的旅程,一场场生死大战,冒险处处精彩,路途虽说遥远,但你只要勇敢机智地面对,你就是探险家!例如,当他们一行来到了海底采珠场时,突然有条巨鲨扑向采珠人。此时尼摩船长手拿短刀挺身而出,和鲨鱼搏斗,危在旦夕时,尼德·兰迅速投出利叉,击中鲨鱼的心脏。船长救起那位采珠人,又从自己口袋里取出一包珍珠送给他。由此我可以看出尼摩船长虽然言行举止比较怪异,但他勇敢无比,而且还有爱心,乐于帮助穷人。还有当“鹦鹉螺”号被冰层困着,潜水艇内空气只能维持48小时。由于温度太低,凿开的冰又冻结了。于是尼摩船长决定将开水仓的热水排出,冰化了,“鹦鹉螺”号上浮了一点,最后几米,发动马达,终于冲破了冰层。尼摩船长用他的渊博知识,临危不惧、化险为夷。

第3篇

习惯培养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同时,我们也要对孩子读书的内容和读书的方法,进行指导。要指导孩子进行有效读书,才能实现读而促学的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家长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培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孩子们每天晚上一定会捧着本书进入睡眠;早上一起床,也会拿着本书坐在床头;上个厕所,看本书;去外边玩,也会带本书。他们如此地手不释卷,可是语文成绩却不见提高,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进行哪些反思呢?

下面是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对读书内容进行指导

很多孩子都喜欢读故事书,因为故事书的情节非常吸引人,他们可以像吃快餐似的粗读泛读,读个故事情节,读个嘻嘻哈哈。没有精读的深入思考和分析理解,没有细读的品词析句和记忆积累。因此家长们一定在孩子选择书籍时,给予一定的指点,给予一定的建议。在帮助孩子选择书籍时,一定想一想“这本书可以为孩子带来什么?或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给孩子带来什么?”家长们最好心里有一个大概的计划和目标。建议家长们给孩子买书除了必要的工具书,其他基本是从文学类(包括各种各类的故事和传说)、科普类、哲学类三个角度去考虑。

二、对读书方法进行指导

语文成绩好的孩子一定是喜欢读书的,但喜欢读书的孩子不一定是语文成绩好,为什么呢?关键是看怎么读了。是高效读书,还是低效读书?休闲性地看看书,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是博览,是低效读书;只有真正字斟句酌的研读才是高效读书,在读前猜想,读中思考,读后感悟,甚至对某句、某词、某标点反复质疑、揣摩,最后得到写作上的感悟,这样的读书,才是有效读书。

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们在指导孩子阅读时,应要求他们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才能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我们要教给孩子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1.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2.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3.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孩子的语感

第4篇

为了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师生的读书的兴趣,让课外书为我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净化我们的灵魂,升华我们的人格。学校为此计划开展“书香暑假”读书活动。我们这次书香暑假读书活动的主题是— 让阅读成为生活习惯!

活动的具体要求是:

1.每位同学写出自己的阅读计划(固定的阅读时间、阅读地点、阅读方式)和书单(开学后交)。(参考书目:中外经典名着、名家名篇、优秀文学杂志、科普读物、中外着名童话、名人传记等)。

2.每位同学在暑假期间必须读完两本书,读后要写出读书心得(写在稿纸上),在开学时上交3篇读后感; 每人要写出20篇以上的日记。

3.每位同学建立一本“采蜜集” (统一用软皮笔记,至少20篇),将读书的主要内容、好词、好句、好段、好的修辞方法、阅读感受等记录下来。并在每次的阅读笔记上体现出阅读时间、阅读地点、文章题目。也可以进行自己的特色设计,开学后学校将进行评选并展览优秀心得。

4.没有共同的阅读背景,师生就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就没有对话的基础,课堂就没有生机、活力和效率。因此,学校倡导全体师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要求每位教师假期内读两本以上的教育名着,写出读书心得两篇、20篇读书笔记,以实现超我与本我的对话和自身的发展与升华。

秋季开学后,学校将组织评选活动,评出“书香班级”、“学习型教师”、“读书明星”,并进行表彰。活动将评出“书香班级”五个,各给奖金一百元; 评出“学习型教师”6名、“读书明星”一、二、三等奖共80名,进行表彰奖励。

开展“书香暑假”读书工程,就是为了让大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读书成为一种乐趣,一种风气,一种氛围。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老师同学们,请积极参加到书香暑假读书活动中来吧!相信,读书就会快乐!

第5篇

【关键词】英语 阅读 学习

尽管初中英语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目前我们很多英语阅读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通过阅读材料来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略上的帮助。

一、精选材料,扩大范围,培养兴趣

有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对自己的阅读内容也有所偏好,让他们相互推荐,进行“书讯交流”,分享阅读资源,扩大阅读量,读后摘抄好词好句,列出提纲,甚至可以用英语写短小的读后感。

阅读之后,我们挑选一些所读内容的语言形式进行分析,通过运用内容图式对其作进一步归纳;运用结构图式对语篇的线性结构或层次结构进行分析和讨论;围绕其开展复述、角色扮演、故事续写等活动,以期进一步激活和扩展学生的阅读图式,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从某种程度上看,读后活动为学生展示风采提供了平台,他们可以尽情地展现自我,展现他们被英语文化熏陶后的自我。

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强化阅读意识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必须从点滴做起。在学生进入中学时,就告诉他们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做到即时指导。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或推荐课外阅读的资料,还有意识地给他们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心理因素对阅读的影响也很大,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急状态时,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不少学生在阅读时缺乏信心,或被动,或急于求成。我们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心平气和主动积极地参与这一活动。为此,我们设立并完善了一些奖励措施和评估办法,如:在每天的Duty Report的时间,请同学讲述阅读的故事或片段,并进行评比,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口语,而且也促进了他们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我们还开设了“我和好书交朋友”、“名著伴我行”的活动,让学生利用假期去读一些简易的英文书籍,开学后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交流活动,以引导学生逐渐增强阅读意识。

此外,我们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在班级里创建英语阅读环境。比如:班级专门有个小柜子,里面放一些英文报纸、英文故事、英文连环画以及一些英美文化概况的材料等,学生可以随时在教室里进行阅读。同时,我们在教室的显著位置张贴海报,开设各个不同的栏目,学生将自己的读后感,或妙语摘抄以及一些故事的转述、续写进行展示。这些活动都让学生体验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培养高效阅读的能力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提倡平时多大声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养英语语感。

2、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做到精读和泛读有机结合,欣赏鉴析和专项训练相结合,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当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常规的阅读策略:默读、略读、跳读、预测、猜测词义、细读、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等等方法。在初中阶段的专项练习中,我们较为侧重教授学生如何寻找主题句和细读。主题句通常在文章的首句或末句,但也因文而异,因此综观文章,仔细体会段段之间、句句之间的联系,了解中心意思,这样可以给没有标题的文章列出标题,而且可以回答一系列有关细节的问题。

我们的课外阅读是相对于教科书上的材料而言,它不是来自课本上的,而是教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所选择推荐的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课外材料。我们不是一味地追求“T”、“F”、等选项,而是用其他更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些措施,比如对于叙述性的文章我们在阅读之前,向学生示例故事结构,包括背景、主题、情节、、结局等,这样便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促进理解,阅读之后让学生归纳中心思想,进而达到情感目标的培养。在阅读说明文或科普文章中,我们提醒学生注意一些信号词,比如:first,next,then,for example,thus,therefore,in short,in brief,等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确语篇中各个部分间的关系。学生完成阅读后要理清思路,进行巩固记忆,从而为下一步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

3、贯彻“整体阅读”法。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快乐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社会,英语已成为一种通用工具。英语阅读素养对于当代人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将起重要的作用。但在高中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最爱做的题型是单项选择,对于阅读理解很多学生都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从内心爱上阅读,从而最终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成为现实问题。

二、现实意义

就高中学生目前的学习而言,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中,英语学科总分120分,阅读理解总题量15题,每题2分,共30分,占总分的25%。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之一的阅读要求规定如下:要求考生读懂简易的英语文学作品、科普文章、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刊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考试大纲》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阅读文章体裁和要求千变万化,教师更应加强读法指导,让阅读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教师应向学生展示英语阅读的魅力,让学生爱上英语阅读。

三、理论依据

需求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分析人类的需求时指出:“人人都有对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这些低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影响到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的内驱力来自人自身的需要,而学生自觉自愿地英语阅读符合马斯洛提出的归属和爱、尊重以及自我表现实现的需要,因为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和所阅读材料中的作者精神交流,兼纳百家之长,最终厚积薄发,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自如地进行英语阅读,甚至英语写作。

四、措施

1 以英语之美“诱”生阅读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可带一些插图鲜亮,话题新颖有趣,刊登有学生比较关心的人或事的报纸或杂志到教室,学生很容易被他们感兴趣的人物或话题所吸引。报纸或杂志上的文章或故事尽可能有趣、新颖,难度略低于学生现有水平,旨在trap students into loving English reading.

除“无声”阅读外,也可利用有声“阅读”,如英语歌曲、英语原声电影(最好有中文字幕)、英语卡通故事音配画等形式,让学生发现英语的简单与美妙,诱使学生从内心感叹:英语世界充满魅力!

2 以词汇记忆和阅读技巧“授”生以“渔”

英语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量的大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教给学生高中阶段可用到的基本的构词法,如派生法(Derivation)、合成法(Compounding)、转化法(Conversion)。此外,也应注意some idioms,proverbs,sayings。

单词的积累是个漫长的过程,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此外,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让学生掌握两种基本的阅读技巧:skimming(略读)和scanning(扫读),通过给学生不同形式的文章阅读,限时训练,来强化学生对这两种阅读技巧的掌握,提高阅读速度。

3 定期系统阅读,及时讨论反馈

教师可安排学生读一些英语小说、散文、长诗歌、剧本等,这些都是英语的瑰宝和奇葩,读后让学生口齿留香,百看不厌。学生阅读前,教师可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摘出生词或有疑惑的句子,或摘抄出妙言锦段,形成自己的pocket book,以供读后交流。并要求学生写出读后感,可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互助阅读”,教师每次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有“信息差”,提供交流平台。也可让先后读过同一材料的同学互相交流阅读心得,教师可组织不同形式的“读书竞赛”,对获胜者予以奖励。

4 回归高考

经过前期的凭阅读兴趣的阅读活动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归高考阅读训练,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已得到很大的提升,词汇积累和阅读技巧得到加强,而阅读习惯开始养成,水到渠成,无任何强迫色彩。这时的阅读可选择列年的高考阅读题,或与高考要求类似的文章,但一定要让学生阅读后,将生词摘抄积累,将每篇文章的main idea写下,这样,能对杂乱的阅读信息有效提取加工,在大脑中进行有序地编码,记忆得更深刻长久,做到过目不忘。另外,一定要限时训练,在阅读中有时间的紧迫感,否则,即使平时阅读再好,在考试有限的时间限制环境下,阅读不一定发挥得好。

5 在生活中养成阅读习惯

在生活中,学生可订阅难度适中的报纸,或借阅一些书籍,学生只要爱上英语阅读,便会发现很多适合他们的英语文字。

第7篇

一、营造读书环境, 创造良好的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也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老师可以规范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开展“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让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今天你读书了吗?”让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另外,还可发动家长帮助和指导孩子购买一些合适的图书并制定好读书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这样,小学生处在浓厚的读书环境和氛围中,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寻找阅读材料,然后就兴致勃勃地阅读。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这些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

1.课前三分钟,轮流朗读

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念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不仅能增加语汇的积累,还能促进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地阅读。

2.举办朗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通过举行比赛,在班里掀起读书的热潮,引发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3.结合阅读内容,编剧表演

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演能力,还提高了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4.办手抄报

让学生把从课外书中学到的知识结合各种主题,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给大家,使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开展“向你介绍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

由学生经过自己筛选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学生为表现自己,必定行动起来,积极阅读并认真比较。这样既达到了训练阅读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三、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1.“不动笔墨不读书”

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画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从而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2.学会积累

规定每个学生都准备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以便以后运用。在学习中,要经常给学生讲积词的好处,告诉他们“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有了积累本,就像有了个词汇小仓库,写起文章来再也不愁没词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教给他们记读书笔记的方法。

3.精读和浏览

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记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主要内容。对于经典作品,就要指导如何精读。即教会学生掌握有关作品的读法,学会摘录好词好句,学会做读书笔记,学会对作品进行鉴赏、评价、背诵。例如,我指导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一共读了四次,每次都有一个要求。读第一遍时,初步掌握整本书的内容。读第二遍时,提出要求: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读第三遍时,提出要求:摘录重点段落进行朗读、鉴赏、背诵。第四遍是复习性的读,要求说说读了这本书以后的收获,并写读后感。一些大部头书籍,要求可放宽些,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故事性强,有很大吸引力,阅读速度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的东西。

4.根据不同文体,进行分类指导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畅游

虽然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但是,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中,还应当将学生获得知识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尤其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要借助课外的大课堂。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以教材为中心,将语文课堂引向课外,多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多读、博读,逐步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鉴赏文章的能力。

1、为学生营造读书的气氛

小学生贪玩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要想让小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从外界环境的影响入手,为学生创设浓厚的读书气氛,让书香气弥漫学生的周围。首先,利用好早读课。早晨是记忆的最佳时期,大脑得到了很好的休息和调整,如果学生能在早读实践集中精力,大声朗读,不仅能够完成对字、词、句、段的积累,还能够开启他们的思维,为接下来的正式学习“热身”。其次,创建班级图书角。在班级内设立图书角,号召每个学生贡献两三本课外书,这样图书角就会有近百本图书供学生阅读,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外读物,也促使他们在课余时间注意搜集好的课外书充实和更新图书角。为了检测图书角的功能,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就自己所读的内容进行复述,或者谈一谈读后感,或者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们踊跃参与、积极发言,在交流中碰撞了新的火花,不仅锻炼了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也激起了他们的阅读热情。再次,创设家庭阅读氛围。除了要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读书气氛外,教师也应该利用家长会、家访、编印材料等形式,不失时机地将营造良好的读书气氛的信息传递给家长,使家长能够与教师相互合作,在家里督促孩子每天坚持半个小时左右的课外阅读。

2、精心选择课外读物

首先,教师要为选学生一些古今中外名著,如《安徒生童话》《鲁宾逊漂流记》《少年维特之烦恼》《小鹿斑比》《诗经》《论语》《西游记》……这些启蒙性的课外读物具有深刻的思想、较高的艺术水准,能够帮助学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能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做事,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精神。

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名人传记。名人传记记录了某个名人、伟人的成长经历、奋斗历程,以及光辉业绩,通过阅读名人传记,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积累文学和历史知识,也能够增强他们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勇气。另外名人的经历和故事对学生来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启迪他们思维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因此,教师要精选名人传记让学生阅读,这对他们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读一些科普书。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科普作品大多通俗易懂,而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非常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阅读科普方面的书籍,学生既可以获得很多学知识,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启迪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巧读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要让他们学习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这三种是比较常见的阅读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而逐步掌握这三种阅读方法。“精读”就是要明白所有的阅读内容,逐字逐句的阅读与分析,遇到不懂的内容就标记下来,向老师或家长请教;“略读”就是扫描式的阅读,只要掌握了大致内容即可,不用一字一句地分析;“浏览”适用于阅读网页和报刊,主要看标题和关键字词等,一般在搜集学习资料时会用到。

其次,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仿写练习。阅读不是单纯的读,而是通过阅读有思考、有收获、有进步,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进行一些仿写练习。如阅读介绍植物的文章,引导他们会用学到的知识描述他们熟悉的植物;写人物的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这样激发学生会的阅读兴趣,不但提高了学生会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还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一举多得。

当前,在“大语文”教育观的引导下,语文学习已经突破了课堂的限制,开始走向课外,所以,课外阅读已引起了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在这个前提下,课外阅读已不单单是语文学习的点缀,而成为了学生的一个很大的学习空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把课外阅读当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发展,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争取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使学生畅游于书海,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欲望。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气氛。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在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为了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总之,教师要灵活地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合理运用。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就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他们就会读更多的书,吸收更多的语言精华,阅读能力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单位系:1.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王家庄街道王家杭小学;2.山东省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王家庄街道朱子小学)

第10篇

关键词:阅读;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素养”的要求。农村学校,经济不发达,人才缺失,因此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亟待提高,实践证明:重视阅读对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效果较好。

一、立足课堂朗读,提高语文素养

朗读是指发声阅读,就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有位教学育家说过:“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加强语感,以声传情。”教科书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非常丰富多彩。可以说篇篇是佳作,句句是经典,通过朗读,能让学生展开思维,激发想象,刺激感知系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培养语感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1.明确朗读要求

小学阶段,朗读应做到正确,不读错,不读漏。读得流利,不结结巴巴。读得有感情,抑扬顿挫,不平淡。文章要让学生读,而不只是教师讲,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堂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是不正常的。

2.重视示范朗读

小学生对枯燥的指导不感兴趣,也无法直接接受,但他们很善于模仿。课堂中我通过深情地朗读《桂林山水》一文,学生们兴致大发,我还没有读完,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学着我的样子,读得声情并茂。教师只有经常给学生示范,学生才喜欢语文课的朗读,朗读水平才会提高。

3.采用多种方法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朗读中同样可以体现,师生配合读,分组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既能让学生主动展示,又能让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利用多媒体诱导出学生情感因素

在学生朗读《荷花》一课时,在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基础上,展示给学生一幅清清的池塘,圆圆的荷叶,晶莹的水珠,轻盈的蜻蜓,爱唱歌的青蛙,活泼的小鱼的活动画面,再配上一曲轻松的音乐,学生们很自然地表达出情感因素。

二、重视课外阅读是保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显而易见,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小学生开阔眼界,增长智慧,提高读写能力,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极大的作用。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面和量都做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广泛涉猎书籍报刊,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拓宽小学生的阅读面,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1.在班级举办读书活动

每生读一本课外书,可以是反映名人事迹的;可以是反映家乡文化的;可以是体现关爱他人的……培养学生们的浓厚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勤动笔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比如,在读书过程中作记号和批语,摘录优美的词句段落,写读后感等。在学生之间互相传阅、互相交流,进而共同提高。

3.构建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给学生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

诗歌朗诵会,小小故事会,优秀习作展示,科普知识讲座等都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平台,孩子们受益匪浅。

第11篇

一、 以读促读,其乐无穷

引导学生诵读能形成良好的语感,使他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节奏感、声韵美、音乐美,感受到朗读的愉悦。我引导孩子形成“晨诵、午读、暮省”的阅读方式,利用晨诵时间开展“古诗文诵读会”、“美文诵读会”等,诵读的内容有根据精心选择的各类主题的古诗,有学校每月大主题活动的现代诗,有许多中外大诗人的经典诗歌;利用午读时间开展“精彩片段朗读比赛”等活动,教室里书声朗朗,孩子们醉心其中。

二、 以说促读,一吐为快

1、开展班级读书会。学生每个月有一本共读书目,利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讨论,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学生大发感慨:有的说我明白了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有的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凯勒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每天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

2、主题性辩论会。学生通过一番唇枪舌剑的讨论,对作品理解得更深入、更透彻。如学生阅读了金波的《乌丢丢的奇遇》后,开展了“蝴蝶与蔷薇谁更幸福?”的辩论会,使学生懂得一个人只有心中有爱才能与世界相处,才能与人交流,才能享受到生活的幸福。

3、成长故事交流会。从一年级到小学毕业,每一次阅读就像是一次人生旅行,时刻鞭策着孩子吮吸着知识的甘霖,获得生命的拔节。每一个学年度,我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以书为友的成长故事”交流会,让孩子们聆听别人的阅读体会与收获,并能为自己的阅读生活带去更多的感悟。记得我班有一个学生这样描述她的阅读故事:“一年级,我拥有了第一本书――《格林童话》,我很喜欢这本书,总是不厌其烦地翻阅,但当时,许多汉字还不认识,我只能连猜带蒙地进行理解。后来,我又读起了《一千零一夜》等有趣的故事,这些“能说会道”的动物、植物常常伴随着我入眠。随着年龄的增长,简单的童话书籍已不能满足我读书的欲望,我开始接触起中国的古典名著,日子一久,四大名著已被我翻得破烂不堪,似乎有读破万卷书的味道了。

三、 以视促读,兴趣盎然

1、利用影视作品对比阅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电视、电脑、数字电影充斥着孩子的课余生活,引导孩子将阅读与观看同步进行或比较进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如《三国演义》里面人物复杂,我一边引导学生看书,一边将央视的热播剧推荐给学生,并开展“我喜欢的三国人物”讲述活动,学生兴趣高涨。

2、利用社会新闻吸引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重大社会新闻事件同学们也很感兴趣。如汶川大地震后,我向孩子们推荐有关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地球科普书籍,学生对于平时不太关注的科学知识也变得如饥似渴,并懂得了保护地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四、以写促读,成果丰硕

有些文章或文字优美,或震撼力强,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每天的“暮省”不拘泥于在校共同交流,而是把“省”的时间和空间交由学生自己支配,教师只作引导。利用读书小队,组建读书小组,以《暮省本》为载体,交流阅读感受,记录阅读思考。低年级时让学生把改编或者续编的故事画下来,再写成图画日记,即通过图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中高年级则注重作者写法及主题探讨,形式更是丰富多彩,可以是读后感、读后小报、人物传等等。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提高素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先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那么我们就应该引领孩子走进课外阅读,去了解,去品味,去享受……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好读书”

1.个性解读焕感渴望。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主动的阅读者,他们是阅读行为的主体,只有在课堂中对所学的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得到深切感受:阅读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所以,课堂教学是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作品的解读,不要去追求唯一答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包括对文本的批判与质疑。这样,孩子在课堂学习中焕发出情感渴望,更期待课外的阅读。

2.榜样示范稳定心灵体验。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可以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孩子分享,孩子在憧憬中加强了阅读的愿望。当然我们也可以树立孩子中的典型,发掘模仿对象。有孩子在作文中运用了泰戈尔的诗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我更喜欢叶的事业。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阴的。”评讲课上,我大加赞赏。“这是课外阅读的功效!”这位小书迷得意但不贪功,同学们在向她投去羡慕目光的同时,也对阅读的妙处有了更多的领悟。

二、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好书”

1.筛选读物。由于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或顺手拈来,或为稀奇而读,甚至读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样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为了给学生选好读物,教师必须博览群书,特别要广泛地认真阅读儿童读物。我们不但要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而且要教给他们如何选择一些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可选择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也可选择与自己年龄特点、认识水平相符的课外读物,或者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等。当然,题材要广泛,小说、诗歌、故事、童话、科普作品等都应涉猪。

总之,孩子读的应该是好书、有益身心的书。

2.指导方法。①读一读。阅读的方法是很多样的,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诵读等方法都很重要。略读可以粗知文章的内容,快速捕捉信息,在于发挥人的直觉思维。这种方法在课外阅读中的运用是很普遍的。而对于有反复咀嚼价值的段落,我们就可采用精读,把握它的结构、用词的严谨等。当然,我们还应重视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品位语言、重视积累、培养语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诵读,就是熟读成诵,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最终烂熟于心,不期然地背诵出来。俗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些诗歌、儿歌、佳句很需要这种学习方法。在多读中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②写一写。“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可以适时地运用于课外。读书不仅要边读边想,而且要边读边动笔,这样才有成效。所以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摘录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课外读物如果是自己的,还可用笔把感触较深的地方圈圈划划,也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旁边加上批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实践证明,只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才能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读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把书真正读好、读明白。

三、重视阅读评价,体验学生“读书好”

1.对课外阅读要调控。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教师每晚可布置一定的阅读量,规定阅读时间,让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阅读任务。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