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积极向上的人生格言

积极向上的人生格言

时间:2023-05-29 18:18: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积极向上的人生格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积极向上的人生格言

第1篇

一、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担任过中等职业高中班主任工作的老师都有一个体会,看着一群活泼可爱、打打闹闹充满青春活力的同学,以为他们非常幸福,无忧无虑,可进一步了解,近三成的同学内心深处有着本来不该有的秘密,如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被收养,留守儿童等等。马斯洛的基本需要理论指出,人在满足了“生存需要”以后,主要以人的中间层次的基本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心理就容易失衡,才能得到健康发展。马斯洛说:“在幼年时期就得到安全感,变得坚强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何种威胁,他们往往仍能保持安全感和坚强性格。”在部分生生家庭里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使学生感到自己的的家庭没有温暖、没有关爱、没有人情味、没有理解和谅解,而是充满责骂、侮辱、冲突、争吵、冷漠、苛求、婚姻危机和家庭暴力,凝聚着一种僵硬、沉闷、死寂、压抑、危机四伏、令人窒息的气氛,在这样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深藏着恐惧、不安、孤独、自卑、疑虑甚至是仇恨,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情绪,学业进步和情感发展。这类学生新到一集体,对集体充满了希望,期望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能感受到关爱、安全、狐独的内心得到安抚,渴望得到理解等等。

二、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

根据对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分析,这就要求班主任应该拥有强大的内心,足够的爱,去爱每一位同学,去尊重每一位同学,学会做一个平等、耐心的倾听者,听取学生的需求,对问题的认识、理解、见解。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对班集体的管理,班集体为学生提供了个性社会化的机会,使每个学生有可能获得社会生活必要的经验和发展自己最好的个性品质,因此,班集体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人就自己在中职班级管理中探索的几点思路作简单交流。

(一)以法治班,共同制定班规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规由全班学生全员参与,学生自己讨论制定并通过。“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潜意识里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在班级建立之初,就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要求自己,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管理班级,达到“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

(二)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

学生的家庭环境,学校、老师没有能力改变,但是,学生所在的班集体是怎样的,班主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班集体的建设不能离开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文化是以班级为空间环境,以社会和学校为文化背景,班主任利用和创设班级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育学生文化人格的影响活动。班主任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原理,积极开展班集体建设活动。

1.班歌的建设

班歌的要求是: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旋律优美、通俗易懂、容易学唱、要能体现本班特色。

2.每周一歌

每周学唱一首新歌,同学们讨论决定,按学号轮流教唱,新歌必须符合乐观、积极向上,有正面的引导力,适合学生唱的特点,文娱委员负责审核。

3.班训

班训用以激励每一位班集体成员,增强自信心和斗志,具有人生格言和座右铭意义的口号式语言。班训是班级成员共同追求的目标,是激励班级成员的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班级氛围。

4.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

思想前进的道路,也需要一盏明灯指引,这就是好的人生格言。为了让同学们从心开始,感受生命之美,呵护美丽心灵,分享成长快乐、接受不能改变的一切,给予爱与友谊,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并从中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班规要求,全班按学号轮流抄写格言,挑选自己认为对大家最有教育意义的,写在黑板的右侧。每周评选出一句最大限度地照亮同学们思想的格言。

5.积极的班级舆论

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自己可以按排的时间更多,舆论的好孬对学生的影响更大。积极的班级舆论可以帮助同学们有效地抵制来自外部群体的错误观点和降低消极舆论的影响,以保持班集体的纯洁和个性化,使班集体产生向心力和吸引力,使每名同学都能有精神的归属感。

6.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第2篇

语文教学浸润德育,就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教书育人为宗旨,充分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资源,准确把握德育时机,在教学过程中巧设德育点,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但当下语文教育中,仍有较多教师对德育浸润有认识偏差,或是重视了工具性而漠视了人文性;或是强调了人文性,而让语文课失去语文的味。在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浸润应当潜移默化地进行,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思想品德课。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浸润。

一、主抓课堂教学,深挖德育点

小学语文课本甄选了一大批文质兼美的文章,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浸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不但有壮丽的篇章《雪孩子》,悠扬的诗歌《红领巾真好》,还有趣味的童话《丑小鸭》等一系列优秀的文学文本,这些萃取不同风格、体裁的文学作品,富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性、纯真唯美的艺术性,高度凝结了作者的人生智慧,是深度思想内涵和优美语言形式的完美结合。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注意探寻课文内容中进行德育浸润的最佳着力点,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去深挖各册、各单元、各篇课文的德育重点,全局统筹宏观把握整套语文教材,从而全面系统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以文明道,因道解文,文道统一,融会贯通。

而在课堂中,教师不但要学会引导学生通过字、词、句、段、篇以及听、说、读、写等系列语言实践去体会汉语的质美意深,以及蕴含其中的丰富道德思想,还要注意创设丰富、有魅力的教学情境来感染学生。从行为学的角度来说,一种高尚道德品质的塑造,不仅仅依靠看客式的道德围观,还需要有自身的积极道德情感参与,这样才能产生由衷的道德需求,自觉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创造学生道德情感投入的时机,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声情并茂的表达塑造虚拟课文情境,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入到课文情境之中,从而有效发挥文学形象的感染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触动学生的灵魂,使他们的道德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二、加强课外辅导,延伸德育线

课外阅读是有限课堂教学之外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语文课堂德育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毕竟课文、课时都有限,不能全面保障学生的德育营养汲取,亟需课外辅食的营养补充,而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为之提供了可能,区别于“断章取义”式的课文,完整版全本文学作品,能原汁原味、全面系统地体现优秀小说、传记、史书等语文载体要表达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和品德情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浸润、感染和陶冶作用,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也是语文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应当全方位、多渠道搜集、萃取与社会、人生、自然关系密切,现实意义强的各类精品文章、书籍,整理汇编并形成专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优秀专题读物,从广度,即学生阅读作品的范围;从深度,即作品的思想境界;从品位,即作品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三方面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从道德、伦理、情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让学生在盎然的兴致中得到道德与美的陶冶,使学生在面对物质生活日趋丰富,而精神生活却逐渐贫乏的浮躁社会时,能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认识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丰富语文实践,拓展德育面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一直以来都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进行德育浸润的有效途径。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读书小组、演讲比赛、辩论会、话剧社等,以及书评、文摘、影评等二次文学创作,能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碰撞的过程中扩展知识视野,提升道德觉悟。但教师在确立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题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内容积极向上、思想健康的主题,因为目前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确立,过早、过于具体地涉及一些露骨的感情和暴力题材容易导致他们陷入早恋或者打架等成长误区,从而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选题时一定要审慎把关,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另外,语文实践活动贵在坚持,针对小学生好动、耐力差的身心特点,教师要组织一些趣味性强,耗时短的短平快语文活动,比如一些名人格言言简意赅,琅琅上口,而且也启人心智,往往比一些枯燥乏味的长篇大论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值日生或者语文课代表每天坚持在黑板报的一角写格言,让学生在对格言的吟诵、咀嚼、积累中,不知不觉地提升思想境界;再比如,教师可以随机安排一些课间朗诵会,安排学生代表朗诵一些思想隽永文字清新的读者体小品文,同时配上一些节奏舒缓的古典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陶冶情操。总之,教师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从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选择最佳切入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使之迅速产生代入体验,感悟为人处世之道,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语文德育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消化吸收。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语文的担当不仅仅体现在通过语文读书识字体验汉语之美,还体现在通过语文去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改造世界,它根植时代,烛照人生,在学生德育中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积极探索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把语文教学打造成智育、德育、美育三育一体的立体课程,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就多彩的人生底色。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蒲鞋市小学)

第3篇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辈的溺爱中长大,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加之经常还有四大护卫(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保护,小孩子大都产生蛮不讲理、老子天下第一的心理。而且这些孩子在家中大都是重点保护对象,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结果使得孩子的动手能力极差,又不能吃苦,心理素质不好,抗挫能力极低。但是他们又必须面对快节奏的现实,承受升学、就业的压力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心理疏导必不可少。

首先,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舆论导向。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阶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导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舆论导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发挥学科优势利用教材资源感染学生。语文是语言的艺术,可以以情激情、以境陶情,可以以文教人、以情感人,以健康、柔美、高尚的人文情境育人,语文学科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不容小视。有一次间操课跑步,一生跌倒,不但没人扶,周围同学还笑起来。面对学生爱心的缺失,我没有生硬说教,而是在学《老王》一课时,着重分析老王这一形象的人格魅力,从而告诉学生关爱弱者是每个人的责任,关爱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第二,利用班报鞭策学生。我班班报的头版头条是班级新闻,接着是“今日二、二”“好人好事”等栏目。学生在班级新闻中把近几天班级发生的大事(不论好坏)报道出来,这样会使学生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有一次,我班二生因打雪仗反目,大打出手,主编就在班报上报道了此事,并附有《复仇记》一文,记述的是一个以德报怨的故事,含蓄地教育了当事人。第三,利用“今日格言”警示学生。每天有一名学生自己选名言,并把它写在黑板上,然后大家背下来,日积月累,学生不但积累了知识,还陶冶了情操。第四,利用日记引导学生。今年母亲节前,我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为妈妈做一件事情以表达对妈妈的爱,并写成日记。有个学生却流露出了为难的神情,并且抄袭了日记。于是我认真地在她的日记本上写道:要善于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情感,一个拥抱,一句“我爱你”,都是很好的形式。记住:爱,不能只记在心里,还要表现在言语、动作上,犹如人,外表美固然重要,但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其次,给同学吐露心声的机会。成长中的学生,必然会有困惑、烦恼、彷徨,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把心中的不快说出来,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老师要放下身段经常与学生谈心,要学会倾听,不管学生说得对与错,都必须让学生说出来,然后再有的放矢的去教育。写日记是倾吐的方式,书信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如《老师,我想说》、《假如我是班主任》等,促进了学生与老师的沟通。给家长的一封信、期中期末的家长通知书等则促进了学生与父母的交流。

最后,注重学生远大理想的培养,以激发其斗志。一个人只有拥有了远大的理想,有了奋斗的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会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拒绝各种诱惑,才会自省、自律、自励。目标有远目标和近目标,远目标指学生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近目标是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培养学生理想要抓住契机:学期初和大型考试之后、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之际等。如学生刚升入初中,他们对新学校充满了新奇与幻想,对自己充满了希望与自信,是培养学生理想的最佳时期。

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实际上也是“人本”思想的体现,是尊重学生、呵护学生自尊心的主要方式。一个人只有拥有了自尊心,才会自信,遇到失败的时候才能坦然面对,遇到不幸时才能勇于抗争,面对鲜花掌声才能从容冷静,才会创造出幸福高贵的人生。

第4篇

青春励志的格言座右铭经典

1) 所谓的成功并不需要你比所有的人都强,你只需要强过自己的对手或同行,就足够能显示你的价值。

2) 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主张和个性,不要识途去改变他人,同样,也不要被他人所改变。改了,就不是自己了。

3) 许多赛跑的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的几步。跑“应跑的路”已经不容易,“跑到尽头”当然更困难。

4) 攀登高峰要不畏艰险,实现理想要勇于奋斗。

5) 胆怯的人在危险前被吓住了,懦弱的人在危险时吓住了,勇敢的人在危险过后吓住了。

6) 如果一个人拒绝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那么他只能处在弱小、可怜、凄惨的境地。

7) 自我享受或爱女人,固然需要孤独,但若要获得成功,必须靠广泛地涉足这世界。

8) 成功便是站起比倒下多一次。

9) 若能像看别人的缺点一样,如此准确的发现自己的缺点,你的生命将会变的不平凡。

10) 凝想,寒冬把记忆冻为一幅幅画,不再随时间消融,或者凝为玉石,捧在手心。记忆的花园,繁花似锦,永不褪去,经年的香气。

11)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12) 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若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

13) 不能搞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惩罚表现好的,鼓励表现差的,得来的只是一支坏的职工队伍。

14) 要信任自己,善待自己,让自己的生涯出色纷呈。不要误以为是要让某个人懊悔,而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出色。

15) 累了请将心靠岸;错了请不要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伤了才明白坚强;醉了才知道难忘;笑了才体会美丽;闲了想想我吧!

16) 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17) 牢牢地把握今天,创造美好明天。

18) 撕毁我的保护色,打破锁在心魂上的锁;貌似我缺少安全感,可不可以做到无所不失。

19) 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借口。

20) 非论你在什么时分结束,主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青春励志的格言座右铭推荐

1) 拼搏之神喜欢勤奋的孩子,所以他们拥有一种精神——拼搏。拼搏就是迎着巨大风浪奋勇前进的力量;翻过岩石流下的汗水。

2)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3)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4) 执着的攀登者不必去与别人比较自己的形象是否高大,重要的是要多多思考自己前进的脚步是否扎实。

5) 和乐家庭最高指导原则:日常体贴,遇事幽默。家庭关系是你这辈子最有意义的投资,试着每天用十五分钟,和配偶孩子,甚至宠物,共同分享回忆经验想法梦想和创意。

6) 人活一辈子,开心最重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在快乐的心境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安全地实现自身价值,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7) 加倍努力,证明你想要的不是空中楼阁。胜利是在多次失败之后才姗姗而来。

8) 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9)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10) 青年人的特点在于他们抱有作理想事业的宏大志愿。

11) 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事理的人硬想使世界适应自己。

12)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13) 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总是最好的,失去的恋情总是让人难忘的,失去的人永远是刻骨铭心的。

14) 驱使或者说激励天才工作的,并不是什么新的思想,萦绕在他们脑中的那些已被人阐述过却又阐述得不够充分的思想。

15) 解决最复杂的事情往往需要最简单的方法。

16) 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17) 竹笋虽然柔嫩,但它不怕重压,敢于奋斗敢于冒尖。

18) 伟大的成就,来自为远大的目标所花费的巨大心思和付诸的最大努力。

19) 我最害怕的莫过于闲散怠惰,没事可干,无所作为,官能陷于麻痹状态。身体闲置不用,精神就备感苦闷。

20) 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青春励志的格言座右铭精选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人。

2) 创业前的准备,创业过程中的坚持都至关重要。

3) 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真心的对别人产生点兴趣,是推销员最重要的品格。

4)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 坦诚是青春的舞台,坦诚是青春的旋律,坦诚是青春的驿站。舞台旋转着燃烧的激情,韵律和谐着优雅的姿态,驿站里有我们褪下的迷惘。

6) 其实我不我们不需要想太多,只是做我们自己,只是不懈的追梦!

7) 在某种程度上,友谊也是一种买卖,用真诚换真诚。

8) 人生像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就不会这样可口。

9) 用这一年辛苦,换明年花开灿烂,用灿烂花开许自己一个美好的未来,以美好的未来给父母一个安享的晚年。

10)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的眼神。

11) 人生多有福,想开就知足。思量愚昧苦,聪明就是福。思量饥寒若,饱暖就是福。思量劳累苦,清闲就是福。思量孤独苦,友多就是福。福禄系于心,心正得大福。

12)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13) 现实是很残酷的,就像战场一样,败者为寇,胜者为王。

14)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15) 生命犹如一片绿叶,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的枯黄,但他的叶脉还是那么清晰可见。

16) 梦想的种子已经播下,汗水就是它的生长力量。

17) 使你疲倦的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

18) 没有利益的战斗我绝不参与,没有任何好处的朋友我绝不结交,只要对生存有利,哪怕是敌人,也可以成为暂时的朋友。

19) 只有强者才懂得斗争;弱者甚至失败都不够资格,而是生来就是被征服的。

20) 我不能忍受游手好闲,因此,我以为只要我能够做,我就会继续做下去。

看了青春励志的格言座右铭还看:

1.关于青春励志座右铭大全

2.正能量的青春励志座右铭

3.关于青春励志座右铭

第5篇

一、教育是一份爱心的责任,是艺术和技巧的高度融合

任何溺爱、偏爱都是失责,是一种对孩子或学生健康的扼杀。法国小说家雨果说过: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用什么来融化叛逆的坚冰?这便是爱。

爱是一种责任、一种心境,更是一种技巧和艺术。孩子或学生犯了错误,给予必要的处罚,使其吸取教训,引为鉴戒,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处罚效果更好,这里面大有学问。

麦克劳德杀狗的故事是我们教育中常用的一个例子。故事中老校长经过反复考虑,权衡利弊得失,采取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处罚方法: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如果当初对麦克劳德简单粗暴地严厉训斥,通知家长要他赔狗,那就有可能把麦克劳德身上闪光的探索欲、好奇心一同砍伐殆尽,很有可能后来他不会成为著名的解剖学家和医学家。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在“爱满天下”光辉思想的映照下,我们看到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风和亮节。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同时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教育的全部秘密在于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好人生的路就该有一颗慈爱之心,敞开宽广的胸怀把孩子揽在怀中,把温暖和教诲传给每一个学生。

二、教育是一份耐心的责任,是对爱护与尊重的持之以恒

把工作当事业,用耐心换真心,在点滴浇灌中换来硕果满园。中国有句格言:“欲速则不达。”高尔夫基也说:“凡事皆有终结,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知识的积累,思想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耐心等待,就像等待花儿慢慢开放一样。

要把对教育、对学生的尊重贯穿于教育的始终。通过尊重产生一种信赖,蹲下身子去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从“高高在上”的神位走下来,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友爱、和谐的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一次电学分组实验课上,学生们着手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笔者在学生当中“穿梭”。快到下课时间了,笔者走到后排,看到一位学生正埋头写东西,以为他在写实验报告,可是靠近一看,不是。他正专心地画灯座的实物图,画得像极了。笔者问他实验做完了吗?他回答做完了。“把你的实验报告给我看一下。”他找了一会儿,却拿不出来,头低低地说:“我不会做。”由于时间快下课了,于是说:“能否在放学后留点时间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呢?”放学后他主动来找我,我和他重新做实验,从简单的电路连接到串并联电路连接,再让他学着先测串联电路电流,再测并联电路一条支路电流,最后我们一起完成了本次所要求做的所有实验,他开心地说:“我懂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教师是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志同道合的朋友的那种教师。”

三、教育是一份坚守和责任,是对清贫和汗水的无比敬畏

教育需要坚守。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坚守需要坚持、执着,把这种坚持和执着作为事业的磐石,坚若泰山。特立说过:“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就越热爱自己的事业。当你看到你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走向生活,为社会作出贡献时,你会多么高兴啊!”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格外珍惜和不断积累这种愉快、热爱的真情实感,使它成为推动我们在道德上日益充实起来、丰富起来、高尚起来的巨大力量。

第6篇

一、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创设和谐的物质文化

对于教育而言,有效地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丰富性的物质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积极的作用。

教室布置的几个重点位置为黑板报、墙壁、师生连心桥、风采展示台、窗台、前黑板边缘等。

黑板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它更换方便,可操作性强,可以说是既实用又方便。同时,对黑板报的板面进行精心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每一期黑板报,都提前指导学生设计好版面,画好版头、插图;确定所需文章的篇数、题目、内容、字数等,然后向全班征稿。通过对黑板报的稿件进行征集,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满足其创作欲望,更可以引导学生的思想。

板报两侧的师生连心桥和风采展示台也要利用起来。可以分成几个模块,比如我们班里分了“你问我答”“花季心语”“班级明星”等模块。给学生一片天地,让他们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相互交流。

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或两侧可以张贴班级的座右铭: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警句、格言。临近高考,还可临时更换一些标语,譬如:天生我材必有用!要想取得超人的成绩,就得付出超人的努力!用来勉励学生。

在左右两面墙壁上挂上字画或科学家、英雄人物的肖像,在窗台上放几盆花。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寓于感知的情景中,造成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意境,滋润他们的心田,熏陶他们的心灵,

总之,教室的布置应当和谐统一,我们要充分利用班现有的物质条件,不断开发新的资源,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使教室成为体现班级个性的育人场所。

二、注重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大核心,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我认为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科学性。班级制度的制定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为依据,以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为前提,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比如在我们班,我和学生共同制定了《班规二十条》,奖惩分明;为优化学习习惯,制定了《学习十五优化》,使学生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意志心态等方面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有了这两个规定,就为学生进步和班级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全面性。学校的教育,既要教会学生学习,还要学会做人。班级制度就要包括课堂纪律制度、卫生制度、文明礼仪制度、奖罚制度等,从各个方面规范学生的行为,促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班级制度订立之后,通过全体学生民主讨论决策后,就一定要予以实施,并要检查落实到位,否则就会成一纸空文。要人人遵守,人人监督,共同遵守,方能把班级管理好,真正用制度管人,促成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培育班级特有的精神文化

一个民族要树立一种民族精神,方能在民族之林屹立不倒;一个企业要培育一种企业精神,方能在竞争中永立潮头;一个班级同样要培育一种班级精神,方能让本班的学生脱颖而出。

所谓班级精神,是班级全体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群体意识。它是全体成员所表现出的一种精神追求,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

班级精神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班主任必须循序渐进地做好各方面的基础工作,根据班级个性特征,师生一起讨论,寻找最适合本班实际、对学生最具有感召力的群体意识。

第7篇

[关键词]班集体建设;积极德育;传统美德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30-0047-02[ZW(N]

[作者简介]周正阳,男,江苏江阴人,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教师,无锡市教学能手,高级教师。

一个积极向上、有奋斗精神的班集体才是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作为班主任,除了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召每个学生外,还需要给学生以爱心,培养他们的优良美德。在班集体建设中,我们如果能给每一个学生以关心与热爱,学生懂得感恩,知道老师对他提出的要求都是为他好,这不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亲其师信其道。笔者认为积极德育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新时代的我们在讨论摔倒老人要不要搀扶,子女回家看望老人、赡养父母需要靠立法来解决,在公交车上为了争个座位需要大打出手……教师在抱怨现在的学生自私自利,心理问题多的时候,有没有思考我们的社会、校园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是否出了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重视抓经济建设,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多,家庭教育多是溺爱和宠爱,导致现在的学生表现出来很多问题:自私、冷漠、耐挫折能力差等。我们的国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现在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信仰出现了动摇,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对人冷漠、诚信缺失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事实证明,一个信念缺失、精神颓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所以,党的十会议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就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里面包含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它给我们提出的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给人以正能量的标准。

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性,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让“美德”之花在校园开放:

一、加强宣传,强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学习[HTSS]

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课、国旗下讲话、教室环境布置、校园宣传等途径让学生熟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如笔者利用班会课向学生介绍了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在十大传统美德中,“孝敬父母”是最基本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笔者利用中秋节、母亲节等重大节日,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唐朝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写得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伟大的,作为儿女,无论用什么方式去孝敬父母,都难以报答父母的恩情。

有一所学校大门处写着这样几个醒目的大字:热爱你的妈妈。笔者很赞赏这样的宣传语,试想,一个学生如果连父母都不关心、不孝敬,能为他人、为社会、为祖国献出爱心吗?孝顺父母需要付之行动。父母身体不舒服时送上一杯水、一句问候;妈妈买菜回来,自己主动接一接……这些微不足道的行动,都能让他们感到温暖,带来幸福。事不在大小,关键在行动。

随着身心的发展,特别是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希望摆脱别人对自己的控制,这就是所谓的“逆反心理”。一些同学对父母的干涉非常反感,厌恶父母的唠叨、批评,这种逆反心理导致亲子关系紧张。面对这种种矛盾,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鼓励学生从父母的角度去理解父母,应该告诉学生,父母的批评教育有时可能言辞比较激烈,作为子女,千万不要顶撞,如自己有不同意见,可以事后心平气和地向父母解释,绝不能向父母发脾气,甚至离家出走;如果父母真有过错,也要态度诚恳,言辞委婉,因为儿女只有尊重他们的义务,没有指责他们的权利。

可以这样说,一个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如果不孝顺父母也不能算是一个好学生。一个不能孝顺、尊重父母、长辈的人,一定是个品德低劣的人,他不可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他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他一定会被有良知的人所歧视,他也一定会被这个社会所唾弃。孝顺、尊重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作为学生,勤奋学习、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孝顺、尊重父母最好的表现。

二、结合身边的事例,让学生去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HTSS]

笔者利用每年中央电视台创办的《感动中国》节目,让学生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让学生去体会、领悟什么是优良的美德:

1.誓言无声: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2.崇仁厚德: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3.心比金坚: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

4.一秉至公: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

5.梦想天开: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父子。

6.格桑花开:悬崖边上的护梦人,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

7.秋兰为佩: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吴佩兰。

8.寸草春晖: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枝。

9.克明俊德: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

10.松筠之节: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HT]

在这些人之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陈俊贵。陈俊贵在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一守就是20多年,并且还四处打听战友的双亲,这种友情和坚守实在让人感动。

人们每次看过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之后,内心总是充满了感动。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让学生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故事。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内心感受,并讲一讲身边的一些小故事,探讨一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体现出了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三、融入课堂,融入生活[HTSS]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结合学校制定的《学生一日常规》开展活动,让学生珍惜光阴,勤奋学习,遵纪守法,多做有益于身心的事,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传统美德格言学习融入到课堂中去,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让学生珍惜光阴,勤奋学习;又如“志当存高远”“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让学生树立理想,涵养品格。在班级建设中为了使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积极向上的优秀品格,教师可以结合我们国家的一些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开展活动:1.9月1日和学生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举办的“开学第一课”节目;2.9月10日教师节,开展各种形式的尊师活动;3.利用9月18日日军入侵和10月1日国庆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4.利用3月5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在校园内外开展做好人好事活动,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5.结合3月12日“植树节”开展绿化、美化校园活动;6.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革命烈士等。也可以结合相关的节日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手拉手希望工程”献爱心活动,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开展“我为妈妈做家务”活动,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可以开展“夸夸父亲的伟大”等,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把传统美德的学习带入课堂、融入生活。

中学生时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引导中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传统道德品质,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让我们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热爱班级,关心他人,形成较强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情感;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较强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法制意识。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贫困生 感恩教育 实施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55-01

在贫困生资助活动中,要加强感恩教育的实践。这不仅仅是为了让受资助的学生感谢资助者,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懂得珍惜、懂得感恩的情操。我国传统的教育和道德体系将感恩作为传统道德体系的重点,在很多场合,我国的教育学者都强调感恩,因此就有很多关于感恩的格言、谚语,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吃水不忘挖井人”等。这些格言警句都提醒着我们要知恩、感恩、报恩。当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而感恩教育的实施就是以“感恩”作为的主题,也是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主要活动。但是,自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感恩意识非常淡薄。很多人受到多元化思想的影响,对于别人的帮助视而不见,甚至认为自己受到帮助是理所应当,不珍惜别人的恩情。这种感恩意识的缺失不仅会导致好心人的心寒,更会导致社会关系恶化。因此,在贫困生资助中实施感恩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实施感恩教育的意义

在我们以往的教育里没有关注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学校的感恩教育没有形成系统性,感恩教育的理念和规模也非常小,“感恩――回报”是感恩教育的重要理念。然而,我国很多学校的感恩教育模式也没有严格的学科性。此外,在多元化的社会观念影响下,人们也没有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学校的课程教学模式紧紧围绕着学科发展进行实践,以学科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感恩教育却很少有人关注。

1.1 实施感恩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引导学生珍惜生活,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善良之心,学生能主动帮助他人,回报社会。因此,在贫困生资助活动中,加强感恩教育的实践,在资助者与受助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体系,让社会上的正能量传递下去,将善良的举动践行下去,用感恩之心对待生活。当然,进行感恩教育并不是为了让受资助的学生对资助者感恩戴德,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对待生活,懂得珍惜,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同时也能让学生重新认识我国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我国传统的教育和道德体系博大精深,我国传统美德的内容非常丰富,传统美德构建起中华民族的独特品格,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感恩也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懂得感恩的人往往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能够与人为善,愿意帮助别人,懂得珍惜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1.2 实施感恩教育能传达社会正能量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实施感恩教育,向学生传达社会的正能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于贫困生而言,他们家境不好,生活境遇不佳,甚至可能过着艰难的生活。很多学生可能具有自卑的心理,对生活抱着消极的态度,对未来失去希望。然而,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很多贫困生也能接收到社会的资助,和同学一起上学。因此,在贫困生自主中实施感恩教育,一方面是向学生传_积极的正能量,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受到“感恩”情操的熏陶,懂得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2 开展感恩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2.1 以学科教学为契机,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育是主要的形式。因此,实施感恩教育也可以在课程教育中进行有效的渗透,通过课堂教育的相关引导和展示,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学科教学的相关资源,将感恩的主体与学科教学的内容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觉形成感恩的意识。比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语文文本的相关资源,引入感恩教育的相关话题,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深入理解“感恩”的内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感恩”为主题进行学习活动。例如,在语文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以“感恩”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回忆自己受到别人帮助的情节以及帮助别人的事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体会亲情、友情、人间温情。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都具有更加直接的效果。

2.2 开展“感恩社会”的主题实践活动

在进行感恩教育时,我们要注重提升感恩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在贫困生资助中实施有效的感恩教育,促进学生将感恩意识转化成感恩行动,这才是感恩教育的最终归宿。因此,我们可以开展“感恩社会”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回报社会,帮助他人。例如,学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开展社会活动,进入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做一点小事情。此外,还可以组织志愿服务队,通过参与各项志愿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回报社会,帮助他人的乐趣和意义。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有益的帮助。

3 结语

感恩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持续实施的教育工程。我们要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也要注重感恩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提升感恩教育的有效性。总而言之,贫困生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境。在人生发展阶段,学校要注重对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做出一些有效地引导,要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形成感恩意识。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既不能打击到学生的信心,也要注重感恩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年.

[2] 张精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J].教育教学,2011(6):39―40.

第9篇

当然。我们不能只拿他们当风景,继承数十年的传统,名人名言已经成了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在那些伟大人物和他们的语句中,我们期望着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对于今天的学生,我们期待的熏陶是否存在?为此。我组织了一次专门的班队讨论会。

有的学生说:“玻璃框中的人物脸上似乎还挂着笑容,像随时可以接待贵宾的绅士,在各种检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学生说:“他们是那空白壁墙上不可少的装饰品”。

再看看学生的课桌上,文具盒内,在这些离学生更近的地方,贴的是清一色的明星画。为什么学生如此喜欢明星。而不肯去关注镜框中的名人和他们的名言?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时空的阻隔。使学生对很多伟人了解不够。他们崇拜是他们熟悉的并且和自己的理解或者梦想相接近的人物。

焦裕禄的精神是高尚的,牛顿的成就是伟大的,但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这些名人的经历就像高尚和伟大这两个名词一样抽象,当然就更不愿去关注他们的语言了。而传媒的发展使他们了解NBA,了解歌坛,了解世界各地的许多精英,于是喜欢篮球的同学桌子上贴着篮球明星科比;喜欢唱歌的学生周记本内贴着周杰伦、王菲等:还有人羡慕IT巨鳄比尔・盖茨、太空英雄杨立伟。

第二,刻板的外表。让学生对他们敬而远之。当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时,他们在本质上可能是与人隔膜甚至对立的。时空的阻隔客观存在,而现在又主观地营造距离。一层又一层的距离使其中的人物与话语失去了本该有的分量,使他们仅仅成了那空白墙壁的饰物。

第三,个性张扬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他人的强加有时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我们在各种教改方案中都会说以学生为本,都会说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从事实来看。有时我们却总在试图影响或者说限制学生的思想。还是听听学生的话吧:“人们都以为名人的话都是正确的,而事实并非如此”。

“名言只是对他们自己有用,或者说是反映他们自身经历经验,对我们很多人都不合适。”

这些话也许经不起推敲,但在这些怀疑和否定中,我们会发现被我们作为口号的个性化教育,其实就存在于学生的灵魂中、思想中。我们要做的只是挖掘和引导他们。

精神的熏陶永远需要,但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学生参与到名人名言内涵挖掘的活动中来。才能实现张贴名人名言的价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采用了一些简单措施。

第一,帮助学生了解名人,给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

有一句广告词说“我选择,我喜欢”。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不拘一格,选择他们喜欢的各类句子。总之,只要是内涵深刻,催人奋进的语句都可以作为班级共同的座右铭。

选择的同时要结合自己的经历讲出选择的原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及有关名人的故事,以及成长的磨难和挫折,克服困难战胜逆境的精神等。经过多方面的阐释,名人的形象才真正发挥作用。

第二,给学生一方书写的园地。让他们自由挥洒。

在教室中醒目的位置为学生开辟一个书写的园地,学生的字体没有铅字漂亮,白纸也没有镜框那么明亮,但我们所需的不是形式而是精神的影响。再用力的书写中,学生会为自己价值的实现感到欣喜,从而产生更深刻的理解。那些名言如火炬,如明灯照亮了学生的灵魂,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成为精神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为班级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第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认识,形成自己的名言。

第10篇

关键词:文化建设;责任;环境

医院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在传承医院优秀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努力培植医院文化核心价值,力求做到内容切合实际、教育针对性强.营造“时时处处是教育、点点滴滴皆学问”的医院文化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医护人员心中,形成了一种扎根在心中、内化为观念、见诸于行动的人文精神。

一、注重细节、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

打造医院人文景观,构建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和谐统一,真正体现“一草一木皆育人”的理念,突出以人为本,从建筑外观、庭院建设、内部装饰等方面,加强环境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建设视觉冲击力和深度影响力。通过修建假山和种植了植被以及安装健身器材等方式,方便员工和患者休闲和健身。同时,建议员工们领养花草树木,负责浇灌、锄草和打扫卫生,增强员工的绿化保护意识和劳动责任感。

将文化固化到物、美化到景。举手投足间,都是文化的氛围,凡员工和患者视线所能触及到的地方,各个角落都要有温馨提示和警示标语,就像插上智慧的翅膀,闪动着思想的灵光。例如,院内“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请爱护一草一木”,电梯旁“把电梯让给病人,把方便留给患者”等等,特别是门诊综合楼梯两旁的应该放置蕴含着深刻哲理的画板,生动展示出积极的人生观,包含着耐人寻味的生活体会,让员工和患者能够充分体会到医院的文化氛围。

走进医院,员工们在上下楼或工作之余观看这些图片,行走在医院就像荡漾于艺术画廊,那些警句、格言,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人、激励人,引导员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积极面对工作不断改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更好的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服务,使员工在不知不觉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振奋精神。同时,员工们在分享这些“精神大餐”的同时也促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与交流,大家共同勉励,不断提高信心,积极、勇敢、乐观地肩负起责任,奉献出天使的爱心,更加富有人情味,更加富有魅力,更加富有凝心力。

二、让每个空间凝心

作为一家医院,不仅要注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还要做到兼济天下,不仅要在自身建设中谋发展,还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1)替政府担责

承接企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查体及后续指导工作,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项惠民活动。比如可以定期走进社区、学校以及企业,实地考察了解对方的需求之后,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的医疗援助活动,可以在学校举办学生心理疏导或者紧急急救知识讲解等等:对于一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医院可以定期选派资深医生开展义诊活动;每年高考前夕,医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爱心助考,在所有考点设立“心理减压站”,并发放大量的心理健康材料,让文明与爱心在高考学子中传递。并且医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开通医院的官方网站,为患者提供便利的交流平台;开通专属的电话热线,为那些不敢到医院来的人群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各大媒体如电视节目和广播等相互合作,制作公益性的节目,定期向群众宣传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身体养生保健,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大众幸福指数。

(2)送职工关爱

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全院广大干部职工,因此加强干部职工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让其积极参与到医院的文化建设之中对医院的整体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医院应定期在院内开展优秀医疗职工的评选活动,评比的标准要规范、全面,职工的专业水平、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等方面都应包含在其中,对于优秀职工予以一定的奖励,在医院内部树立典型。重要节日和纪念日,组织职工和患者一起进行丰富多彩的联会活动。这样不仅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素质,丰富了医院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会激发员工的进取意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3)为百姓谋福

以群众为根本,以病患满意和政府放心为目标,在做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出院门走基层,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服务活动。

三、结束语

环境文化是医院文化特别是核心文化的物质表现,是展示与传播医院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评价判断―个医院文化建设成效的第一感知反映。置身于这样―个鲜活的,充满生机和浓郁文化的环境,员工和患者的灵魂时刻被浓浓的文化所塑造着,浸润着,这些富有时代气息和鲜明个性的文化品牌,成为广大职工共同的精神支柱、价值观念和医院的外在形象。

参考文献:

[1]夏友良,陆妹娟.以文化建设助推医院发展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2,04:79.

第11篇

《我想种太阳》是由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创作演出的一部融戏曲、舞蹈、话剧、音乐剧等多种表演艺术元素为一体的现代儿童剧。本剧由国家一级编剧王新生根据吴晓琳小说《小小的我》改编,讲述了一位残疾儿童与命运做顽强抗争,以爱心回报社会的感人故事。

主人公欣欣无手无脚天生残疾,并患有不可治愈的顽疾――先天皮肤松懈症。在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她存活了下来。凭着顽强的毅力,取得了超乎常人的成绩。她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恐惧,以感恩之情,用金子般的童心,帮助了郭明,教育了李楠,感化了祖威,震撼了郭父,激励了郭老师,感动了所有人……最终,这个12岁的小生命在即将离开这个令她无比眷恋的世界的时候,依然没有忘记用微笑和人们告别,告诉人们,等待接受她“来自天堂的祝福”!实现了她用有限的生命播种无数的太阳,用光明和温暖回报社会的梦想。

作为我国第一部反映残疾儿童生活的励志儿童剧,积极向上的主题和多元化的表现手法,使其成为了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成功作品。儿童,是世界的未来。我们今天给予他们什么,明天他们就将还给世界什么。好的作品会陶冶他们高尚美好的情操,将使他们受益终生。儿童剧创作,应该考虑到观众主要是儿童,要从他们的角度去观察世界,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去陶冶儿童的心灵,以达到对人性“真、善、美”的认识和表达。创作儿童剧,对象虽小,但意义却十分重大。在当今文艺娱乐化的趋势中坚持儿童剧的教育性,应成为每一个儿童戏剧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我想种太阳》这部戏虽然整体来看是一个“悲剧”的结局,但剧中小主人公欣欣在面对病魔时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的打动了每一个观众,她的人生格言是:“能让别人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最幸福的事就是为别人创造快乐”!在弥留之际的欣欣仍不忘告诉关爱她的人们:“我会在天堂为你们祝福的”,这也是她为别人创造的最后一点快乐。至此,虽然“悲剧”落幕,但是欣欣 “真、善、美”的心灵,在人们心里却留下了美好记忆。

戏剧教育功能的传达主要依赖于表演形式。对于小观众来说,只有感动了才能受到启迪,感动小观众的最好方式就是用他们易于接受的形式。本剧利用新颖独特的艺术手法,采用虚实相间的叙述方式,以河北梆子的戏曲元素为主,同时融入了大量河北特色的民歌及儿歌,再加上童谣化的语言和充满童趣的表演,通俗化的风格符合了当代儿童的审美需求,使他们在欣赏的同时心灵也受到了启迪。本剧的音乐创作新颖而别致,大胆而又细腻,每一段脍炙人口的乐曲,就像一包包精心挑选的调料,使《我想种太阳》这道 儿童艺术“大餐”更加的美味绝伦,回味无穷。主题歌《我想种太阳》是在小朋友耳熟能详的儿歌《种太阳》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融入了具有浓郁特色的河北儿歌的曲调,同时又紧扣全剧的主题,从新对歌词进行了填写,“用爱心做种子,用真诚做土壤。用热血来浇灌,用生命来珍藏。一颗太阳一团火,一颗太阳万束光。让世界充满爱的温暖,让人间洒满爱的光芒。”当人们听到这首歌时就会不由自主的被它讲述的故事吸引,情不自禁地融入到了剧情之中,达到了让观众们“未入戏,先动情“的效果。

在表现小主人公欣欣不要父亲的帮助,自己学走路的场景时,大胆的引入了河北民歌《你走你的山我走我的梁》的音乐主题。“你走你的山来哟我走我的梁,迈开大步哟走四方。自己的路哟自己走呀,翻过山去追太阳。”粗犷豪放的歌声配以舞台上女孩在学走路时不断跌倒又不断爬起的画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每一个观众不禁热泪盈眶,同时也被欣欣为了梦想战胜自我的精神深深地打动。当看到小主人公欣欣终于战胜了自己,能走路了,当看到她感受着阳光的温暖,欣赏着绿色的草地,她的生命也在这来之不易的绿色中熠熠生辉时,每一个观众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只要有梦想 ,就会有希望。”《我想种太阳》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运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展开了无穷的想象。在欣欣看来,社会的关爱和帮扶,就像太阳的光辉,温暖着自己心灵和躯体,而她也把一切对美好的祝福化作自己心中的力量,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种太阳”的梦想去点亮了自己关爱他人的希望。同时,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用双手实现心中的梦想,用梦想点亮心中的希望。”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39-02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的人才。杜威说:“教育有大小两种。小的一种是学校所提供的;大的一种是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是各种实际生活条件所提供的,特别是家庭和周围环境的条件。”我们的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显性课程的教育,更要注意隐性课程的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

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通常意义上的学校课程,是指明确、事先编制的课程,也称显性课程、常规课程或正式课程。显性课程有固定的教材,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同时能够进行测验和评估。例如,我们中小学课程表所规定的教学学科,都是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则指的是教育法规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教育内涵。它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如校容校貌、校风学风、礼仪习惯、人际关系等。

在学校教学环境中,有课堂教学活动的隐性课程和课外教学活动的隐性课程。课堂教学活动的隐性课程包括教科书中的隐性课程,比如社会观念、规范、价值观等,也包括教学活动中的隐性课程,比如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环境、教学组织、教法的选择与运用、师生互动关系、教学效果测评等。课外教学活动的隐性课程包括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活动、见习实习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等。

此外,学校的办学风格、学术风气、制度文化、集体行为规范、卓越教师的个人魅力、社团活动、校园景观等,也都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隐性课程。

二、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

在学校里,隐性课程主要是通过间接、隐性、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这种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如果校园环境优雅,校风严谨,学风浓厚,学生遵规守纪,文明礼貌,教室布置科学合理,整洁雅观,师生关系融洽,那么,学生会在这样一个充满民主与道德、文明与和谐的环境中得到良好熏陶,产生积极心态,能正确把握人生方向,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反之,学生会动摇理想,思想懈怠,纪律松懈,不思进取,脾气暴躁,不受约束,甚至会产生厌学、厌世情绪,无法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隐性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因素,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

(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中的隐性课程,按照教育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各学科都有丰富的隐性课程资源。如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和优秀品质的培养,对于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远大的理想,把握前进的方向,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具有良好作用。

在引导学生学习法布尔的《昆虫记》时,教师不仅要将神秘的昆虫世界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学习有趣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将昆虫世界里伟大的母爱、乐于奉献、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等高尚的情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大爱情怀,懂得感恩回报,学会帮助他人,以及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教师讲授《谈生命》这篇课文,应让学生体会生命如水如树,有其成长、壮大的过程,更有痛苦与幸福的相生相伴,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以此激发学生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教师讲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着重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襟,引导学生爱国爱民,以天下为己任,关注民生,舍己为人。

又如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体验、自我醒悟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律意识和自省意识,让教育的育人本质体现在课堂授课之中。诸如此类,各门学科的隐性课程,都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育人作用。

(二)无论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还是在课外,我们还应充分利用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应具有高度的政治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生信念、渊博的学识、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及儒雅的言谈、举止、仪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的以身作则、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让学生看到了榜样,获得了信心,并从中获取精神力量,教师良好的精神品质就会感召和熏陶学生,使学生产生热爱生活、努力学习的良好风貌。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比批评、责骂和训斥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能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但是,如果教师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自己却违反校规;要求学生文质彬彬,自己却匪气十足;要求学生文明礼貌,自己却满嘴脏话;要求学生写字端正,自己却字迹潦草;要求学生衣着端庄,自己却穿得花里胡俏。长此以往,我们的学校教育非但不能取得预想的良好效果,学生在这种不良的情境之下还会无意识地模仿,以致会丧失品德,妄言妄行,危害他人与社会。

(三)充分利用学校的管理制度、校园环境、学生社团等丰富资源,通过校风学风的建设,影响学生的价值、态度、情感、兴趣、意志和信念

1.充分利用学校的管理制度、校风学风来影响学生

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对国家教育法规的细化,体现了学校管理者的教育智慧。校风学风则反映了学校的教育目标。它们深深浸透在校园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从而赋予了学校特有的育人环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学校的管理制度全面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它建立和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导向,以及道德、审美、情趣的塑造。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而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在科学的制度保障下,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个性会慢慢培养起来,从而得到健康成长。

清华大学就是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以“行胜于言”为校风,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为学风,强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崇德乐学的良好氛围,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治学、兴业、安邦的栋梁之才。

2.充分利用学校的社团活动来影响学生

学校的团队活动、班级活动、主题活动等也隐藏着隐性课程的因素。社团活动作为中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首先,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有助于开阔视野,扩大求知领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并将兴趣培养成特长,将特长提升为技能,将技能发展为素质,使学生提升能力,不断成长,学有所成。其次,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有助于增强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为提高综合素质提供有效途径。第三,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在社团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学校可以积极发挥学校社团组织的作用,让团员带动广大学生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价值观”等开展报告会、朗诵比赛、校园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等,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让学生心怀梦想、明辨是非、懂得责任、敢于担当,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

3.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园环境来影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也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一名学生的品德、修养、气质、情操以及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无不受到校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如果校园布局、景观绿化等校园环境体现出一种高尚的思想情操、丰厚的人文底蕴、和谐的高雅趣味,身处其中的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美的享受,也会得到熏陶和启迪,使学生在价值观、态度、情感、兴趣、意志和信念等方面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如果校园环境简陋杂乱,缺乏人文气息,没有艺术雅趣,就会导致学生对学校的期望破灭,就可能导致学生意志消沉,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失去奋斗的信心,甚至从此沉沦下去。

我们要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营造科学、规范、奋发向上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中耳濡目染、养性怡情、陶冶情操。比如,将写有校风校训的标语牌悬挂于教学楼上,用《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装饰教室,把中外著名科学家、思想家的肖像、格言点缀于教室的走廊上,帮助学生发展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