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8: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黄河的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黄河二首》【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来源:文章屋网 )
王羲之写春联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书法史上被尊为“书圣”。相传,有一年腊月,他从山东老家迁移到浙江绍兴落户,正值乔迁之喜又逢新年之庆,不禁挥毫写就一副门联: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景新家”。
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此联刚一贴出,就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时,王羲之颇能理解揭联人的心情,倒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莺啼北里千山绿,燕语南邻万户欢”。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前空空,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家人大惊,可王羲之笑而不语,让儿子只管贴出去。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只好叹口气,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家门前已围了很多人。这时,王羲之出门提笔在原联下分别加了三个字。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日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十八缸水学书法
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自幼天资聪颖,随父学字,夸奖者特多。小孩不知天高地厚,写了一堆字,抱给王羲之看,王羲之不忍当面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便在一个上紧下松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改成“太”字。王献之又把这堆字抱给母亲看,母亲仔细察看一番后说:“我儿学字写了3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写这么多字,只有‘太’字下面的一点写得最好。”王献之这才明白,夸奖者特多并不代表水平高,还得下更大的功夫才能像父亲那样把字写好,从此日日苦练,用去了18缸水,最终也成为一代书法大师,被后人尊为“小圣”。
一诗成就两佳话
佳话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的得意之作,关于这首诗有两个有趣的故事。
唐代,王之涣与两位诗人王昌龄、高适一样地出名。一日,三位名盛一时的诗人来到一家小店饮酒。店中有十多个唱曲的女子。三位诗人约定说:“我们三人作诗的水平一直不分高低,不如今天就听她们唱曲,谁的诗被唱得最多,那么他就是我们中水平最高的。”
只听一位女子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说:“这是我的。”接着又一女子唱:“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高适也笑着说:“我的绝句。”下一个开口又唱:“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昌龄:“还是我的。”王之涣此刻忍不住了:“她们中最美的那位女子肯定会唱我的诗,如果不是,我从此以后都不和你们争高低,如果是,你们都要称我一声老师。”过了一会,那位女子开口,果然是唱“黄河远上白云间……”三人相视大笑。
佳话二
关键词:诗歌 配乐 朗诵 钢琴曲
一、不同风格类型的诗歌的特点与钢琴配乐概述
1.不同类型的诗歌与钢琴曲分类之间的联系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发源于欧洲,从第一台钢琴的问世到现在已经有300余年的历史了,钢琴作品也各具各个时期时期的音乐特点。诗歌的种类也是丰富多样的,古今中外,各有特色。所以各种类型或者各个时期的钢琴曲都有与之相配的风格类型的诗歌,比如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都带有较强的抒情性,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所呈现的总体风格就与抒情类型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基调很符合,一样重视个人情感的表达与抒发,所以我们可以选用这个时期的钢琴音乐为抒情诗进行配乐。
2.古诗词的特性和钢琴曲配乐
古诗词是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表达方式。古诗词因为押韵,它的朗诵讲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而不同类型的古诗词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也需要根据诗词类型的不同、处理方式的不同为它进行不同的相关的钢琴曲的配乐,譬如高适的《别董大》,虽然是送别但这诗中却没有凄凉的氛围,而是一种豪迈的态度,所以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基调应该是深情高亢的,以一种洒脱,高亢,爽朗的语调朗诵出来。这时我们的钢琴曲配乐就应该选择曲风明亮,较为大气的钢琴曲与之相配。
3.现代诗歌的特性和钢琴曲配乐
现代诗歌可以大致分为中国现代诗歌和外国现代诗歌。我们朗诵时,根据各种诗歌的特性要深入了解它的意境,所要表达的情感,因境抒情,把握好诗歌的朗诵节奏。而现代诗歌的朗诵配乐就选择范围很广了,我们只需要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与意境,为其选择合适风格的钢琴曲就可以了,比如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当你年老时》,全诗呈现了一副凄凉孤独的晚景图像,表达了被诗人所爱的温暖,却无奈错过此真爱的凄凉晚景,这首诗歌我们在配乐时就可以用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曲来配,如李斯特的钢琴夜曲《爱之梦》。
4.不同风格的诗歌的特性和钢琴曲配乐
不同风格的诗歌具有不同的特性。诗歌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歌颂祖国的。这类型的诗歌我们就应该配一些较为热烈深情、大气磅礴的钢琴曲,才能衬托出对祖国的那种深厚情感,比如肖邦的《波兰舞曲》,也是描写了对他的民族的无限的热爱之情。二、亲情乡情的。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类型的诗歌适合用旋律舒缓深情,带有抒情意味的钢琴曲去进行配乐,如中国钢琴曲《平湖秋月》,这首作品悠扬、宽阔,优美,音色干净、如歌,旋律声部的进行很突出,给人以很高的思想意境。三、爱心心情的。如席慕容的《初相遇》,这种表达爱情心情类的诗歌可以选择班得瑞的《童年》去配乐,这首钢琴曲好像回溯到孩提时代那段无忧无虑的甜蜜时刻,优美动人。四、自然诗意的。如陶渊明《饮酒》组诗中的第三首,这首诗歌描写了诗人当时隐居深山的生活环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而这类型的诗歌很适合用印象主义时期的钢琴曲去配乐朗诵,如德彪西的《水中倒影》,这首钢琴曲曲风轻快、空寂、悠长,富有无穷的回味与幻想,很适合描写大自然的诗歌。
二、诗歌配乐的一般步骤
在诗歌朗诵中,背景音乐的地位仅次于语言,是不可或缺的声音的构成元素。我们以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这是一首非常深情的爱国诗歌,我们可以选用钢琴曲《黄河颂》来进行配乐,《黄河颂》是一首歌颂黄河的作品,整个曲子深情而又气势磅礴,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情感基调十分统一。诗歌的第一部分前两句朗诵的沉而缓,钢琴曲《黄河颂》以弱起为开始,慢慢转强,然后在第三、五个小节又有4拍的长音,刚好适合排比句中间的换气,以及感情的酝酿。第二部分从“我是贫困….”开始是低沉缓慢的,如泣如诉,后两部分是高亢迅疾的,热烈奔放。钢琴曲从第16小节开始就进入了高亢激昂的部分,但这部分更适合用在诗歌的第三部分,所以我们可以在弹完第11小节重新反复一遍。然后从第11小节的“sol”到第十六小节做为诗歌的间奏,酝酿情感。诗歌的第三、四部分是从“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开始,朗诵者的情感也应该升华,用较为热烈蓬勃的情感去朗诵,我们在第16小节的最后一个二八节奏型弹奏的同时开始朗诵诗歌的后两个部分,钢琴曲节奏型开始变得密集,右手旋律部分多采用柱式和弦,使曲子听起来更加辉煌、激昂。诗歌和钢琴曲同时开始向推进,情感越来越强烈,语速加快,直到钢琴曲的第28小节弹奏结束,诗歌的“你的自由”这一句也朗诵结束,然后朗诵和钢琴曲全部停下来。
三、诗歌朗诵中钢琴曲配乐应注意的两个方面
1.诗歌的结构与配乐的关系
一首完整的诗歌,其构成一定包含不同的层次,不可能情感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表达,有些会由起、承、转、合这样的结构构成,这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位置选择合适的音乐,有些诗歌不能原封不动的就用一首钢琴曲来进行配乐,否则诗歌的朗诵就没有一种被推向的感觉,就使情感方面逊色了很多,也会显得不够丰富,没有层次感。
2.关于钢琴曲配乐的演奏
为诗歌进行钢琴曲配乐,必须要与朗诵者相辅相成,不能一味的表现自己,喧宾夺主,体会朗诵者朗诵时的心境,了解朗诵者对诗歌的处理,配合朗诵者朗诵时的抑扬顿挫,以及呼吸,以及中途停顿时的情感酝酿,随时调整演奏的速度、力度和音色,以用最合适的方式进行演奏。
文字,语言,音乐,是诗歌朗诵的配乐中的三大主题,诗歌是文字的堆积,每个字都表达了诗歌想要传达的思想情感,而朗诵是在对这些文字的理解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再创作,至于钢琴曲伴奏则是为了渲染情感而产生的,为诗歌朗诵进行合适的配乐,并且配合朗诵者的朗诵技巧去处理钢琴曲的配合。以使诗歌,朗诵,钢琴曲配乐在最后达到合为一体的效果,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展现出诗歌朗诵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悦.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指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2]朱敬修.中外音乐欣赏[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3]邹建林.音乐知识与中外作品欣赏[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
[4]彭润华,高卫红.论情境创设与诗歌课堂教学[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5]杨海燕.古诗词配乐朗诵的艺术处理[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06).
[6]徐晴岚.民族风格钢琴曲的探索之路[J].中国文化报,2009.
[7]陶红.“非乐音”钢琴即兴伴奏必备的专业技巧[J].音乐生活,2008,(07).
[8]徐敏.听配乐诗朗诵《致橡树》引出的两点思考[J].大众文艺,2009,(20).
[9]李凝昕.中学古典诗歌阅读教学审美的音乐途径探索[D].重庆师范大学,2010.
[10]靖敏.关于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引入文学作品配乐朗诵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9,(05).
[11]沈致隆,齐东海.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2]李迎春.大学音乐鉴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秋日红叶谷,能解二月花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寥寥数笔便将秋色的美丽描写的趣味盎然。我不知道,他写这首词的时候,是不是身处山东,但我能肯定地是,如果现在他坐着时光机来到山东,来到红叶谷,肯定也能萌生这样的诗情画意。10月30日下午,“孔子家乡・好客山东”国际旅游摄影大赛第一季第二次采风在济南开启,来自全球的13位国际摄影大师在接过大赛采风队旗后,齐聚红叶谷,按下了本次采风的第一下快门。
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历城区锦绣川乡南部山区,距市区33公里,乘车约35分钟即可到达。红叶谷风景区以野生的灌木丛黄栌为主,是红叶谷独有的观赏树种。“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尤其是在深秋,这里更是红色的海洋与波浪,登高送目,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香散翠帘多在水,绿残红叶胜于花。”此情此景,或许即便是心里写满伤感的纳兰性德身处于此,也该卸下包袱,慢赏红叶了吧。
红叶无诗亦是诗,午后的红叶在温暖的阳光下,晶莹剔透,一如红宝石那般绚烂。因此,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简称国际摄联)董事会成员,教育培训部主任,国际摄联摄影大师荣衔(MFIAP)、阿根廷摄影家协会主席尼科拉斯・贝尔林吉埃里(Nicolas Berlingieri) 在看到红叶谷的美景后说:“美丽的红叶,温暖的阳光,蓝天也晶莹剔透,我很喜欢这里。我想,再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再来。”
琉璃厂里有一群艺术家
来到淄川,怎能不去琉璃厂,这里是玻璃艺术的凝聚地。10月31日上午,国际摄影家们一早来到淄川区振华玻璃制品公司,拍摄晶莹剔透的琉璃制品和制作琉璃的生产环节。
在进入工厂前,当地导游便给我们速补了关于琉璃的相关知识。琉璃,亦作“璃”是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彩流云漓彩、精美绝伦,其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在古代,制造琉璃最初的材料,是从铸造青铜器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因颜色多种多样,也叫它“五色石”。因材料在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从古至今,关于“琉璃”的诗作,不胜枚举,它已成为描写事物质地的代名词。这些纯靠手工加工的琉璃艺术品在1400到1600度高温下,经过工人师傅们的手,变成琉璃动物、花鸟、水果、花瓶等,其造型逼真,惟妙惟肖,具有价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因此,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董事会成员,教育培训部主任、国际摄联摄影大师荣衔(MFIAP)、阿根廷摄影家协会主席尼科拉斯・贝尔林吉埃里(Nicolas Berlingieri) 不止一次地跟周围的人说:“我非常喜欢这些琉璃作品,他们是一群真正的艺术家。只可惜,因为在工厂,他们的工作过于辛苦和机械。”
寻找深山里的“石头部落”
在距离琉璃厂40公里远的淄川区峨庄乡的上端士村,也是众多游客来此旅游的必选乡村目的地。
上端士村被誉为千年古村落,山村四面环山,环境幽静,石头小巷古朴幽静,颇具历史风韵。村内有早年石头修造的小水渠,雨水多的时候山泉水会顺着石街、石巷流淌。走在上端士村的旧巷里,草屋、石檐、石碾、石磨,原汁原味地展示着岁月沧桑的旋律。它们远离都市,没有被山外的喧嚣所惊掠,坐拥着一份世外桃源的宁静。上端士村已有300年以上的历史了,具有典型的北方民居特征,特别是清一色青石建造的房屋更是别具一格,拥有“石头村”的美誉。走在这里,或许你会恍惚间一下到了另一个世界。
在采风中,德国北莱茵州议员,德国伯尔基金会负责人伯恩哈德・沃恩・格林贝格(Bernhard Von Gruenberg),这位长得像“列宁”的摄影家是收获最大的。他在这里认识了一位年龄相仿的“另一半”,并于与这位农村老太太客串了一对异国恋的夫妻,让众人拍的不亦乐乎。
艺术大师在民间
来潍坊就不能不去杨家埠。这里出产的风筝还有木版年画已经成为潍坊旅游的代名词。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建于1986年5月,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风筝厂。这里是集风筝生产、年画印刷与民俗旅游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大观园。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游客在此可体验风筝扎制、年画印刷等乐趣,同时也可以领略到过去杨家埠人的生活方式,体味杨家埠人古老的民俗与风情。
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汉族传统手工艺珍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古往今来,关于风筝的诗歌名句数不胜数。其中,清朝孔尚任在《放风筝》中描写孩童放风筝不成功骂天公的情景最为生动:“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此外,潍坊每年都要举办国际风筝会,自1984年起至2015年已成功举办32届,一般选在4月20日至25日间举行。
除了风筝,潍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也是名声斐然、首屈一指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寒亭杨家埠)之一。数百年来,杨家埠木版年画按照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需要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
在杨家埠村,我们探访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山东潍坊杨家埠百年画店“同顺德”的第十九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杨洛书。在他的小院里,八十九岁的杨大师和他的大女儿,接待了各位国外摄影大师,并现场为大家演示了杨家埠木版年画雕版制作与印刷的过程。杨洛书自幼受祖传手艺的熏陶,对年画情有独钟,立志有所作为。他从7岁开始摸刻刀,14岁时就跟从父辈学习年画制作。因悟性强,善于博采众长,学中有创,18岁就熟练掌握年画制作技艺,尤以刻版最精。其主要代表作有《西游记》、《二十四孝》、《历代帝王全图》等。
黄河入海秋辽阔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没有飞机、没有火车、也没有汽车的盛唐,王之涣要看得黄海远一些,除了登高还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在那时,从长安出发即便是骑着800里加急的快马,来到黄河入海口也需要很长时间,何况800里加急需要换乘多少坐骑呢。时光转瞬到了2015年,王之涣也早已成为了历史,如果他能来到当今,要看黄河入海,只需要驱车到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可以一观黄河入海的博大胜景了。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让摄影大师们啧啧称赞,纷纷选景拍摄美丽的风中芦苇。在入海口滩涂区,成片的红地毯与河流,海水相互交织,成群的海鸥或停驻觅食或低飞徘徊,场面十分漂亮。这些场景深深地吸引了摄影大师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印度尼西亚分会主席、国际摄联优秀摄影家荣衔(EFIAP)、印度尼西亚国际摄影周策划总监阿加莎・布南塔(Agatha Bunanta)的注意力,只见她端起相机久久不愿放下,生怕错过了这里最美好的景色。
在采风中,无国界摄影组织创建人之一、前董事会成员,国际摄联摄影大师荣衔(MFIAP)卡罗・迪亚纳(Carlo Diana)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黄河入海口真的很漂亮,令我没想到的是湿地、生态以及石油钻机竟然可以和谐相处。”马耳他摄影师协会主席,知名摄影家约瑟夫・帕特里克・史密斯(Joseph Patrick Smith)在接受采访时说:“第一次来这里,看到大片大片的芦苇湿地,感觉相当的壮阔。这里的色彩很丰富,会出不错的照片。”
扁舟独宿芦花里,盐田映日惹秋思
“寒云淡淡天无际,片帆落处沙鸥起。水阔风高日复斜,扁舟独宿芦花里。”面对黄河岛两岸长满芦苇的河道里静静停泊的木船,以及身着红色衣服背着鱼篓的渔家妹子,谁不会喜欢这样的美景?
黄河岛位于渤海之滨,占地25.9平方公里,系古黄河淤积而成,是大禹疏通九河的入海处。在采风中,当地导游给我们讲起了这里的一些典故。黄河岛原名“桃花岛”,相传王母娘娘举办蟠桃盛会时,将桃核撒落海滨荒岛,此后岛上年年开满桃花。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寻找仙药,率“千名童男童女”和“百工”,携带“五谷子种”,由此地出海东渡。始皇御驾送行,见这里桃花争艳,宛如世外仙境,遂赐名“桃花岛”。此后,始皇又颁昭更名为“太阳岛”,因这里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后人又将其改为“黄河岛”。
在采风途中,国际摄联《国际摄影艺术》杂志前主编,法国摄影家联盟全国彩色委员会主席卡尔・埃克弗伊勒(Karl Hecquefeuille)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滨州黄河岛与东营黄河三角洲的差别是这里有人气,那里因地域广袤少些了人气。两者都有特点。”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自古以来,赞美黄河的诗句就数不胜数。王之涣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安石也不禁赞叹:“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李白,也心潮澎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黄河六年级作文600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关于黄河六年级作文600字1黄河,一个孕育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母亲河。我虽无缘领教它的峰回路转,它的豪迈气势,和它的一泻千里,但在我的心中却一直没有忘记勾勒它那经久不衰,伟大雄浑的形象……
看啊!黄河波涛滚滚,浩浩荡荡,犹如一条巨龙横在中原大地上。“黄河之水天上来”,你们瞧,那黄色的水雾,此水真是只应天上有啊。再看看那茫茫水雾中辽阔的黄河又多么地像一卷巨幅画轴伸向远方、连接蓝天呢?浪花四溅,河水像沸腾了一般,无处不是泡沫和浪花。黄河的巨流从宽阔的河床缓缓地聚拢,骤然间水势迅猛,坠入一道狭窄的深不可测的石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河就这样一直不停地向各方奔涌着。它两岸的苍山夹峙,险峻陡峭,堤坡上青草覆盖,河堤两侧林带苍翠,多么另人神往啊……
让我们再瞅瞅黄河的壶口周围,小溪淙淙潺潺地流淌着,流淌着……而真正的壶口瀑布呢,如同仙人轻托着一壶黄水倾天而倒,那巨浪,摆动着、翻滚着,并猛烈地冲击着周围的石壁;如同利剑震动着黄色刀锋劈开河床,那巨浪,狂跳着、颠动着,并快速地掀起了遮目的黄尘。那拥有着泥土芳香的水雾,让人感觉似乎置身于梦幻的境界……
听啊!黄河日夜不停的咆哮着。它的隆隆轰鸣震耳欲聋,气吞山河之势暴露无遗,犹如千万条巨龙缠绕厮咬,挟雷裹电,咆哮翻滚,齐刷刷地跌下万丈深渊……有时又好比千万根桩在振击地面,发出排山倒海的巨响。它气势如虹,声声都显示着自己气势磅礴……
夜阑人静,再次勾勒曾经想象的黄河,追寻我们在它那诞生的民族精神。我们作为一个华夏子孙难道不应该随着黄河那跳动着的永恒的心律,唱出永不疲倦的民族之歌吗?就让黄河那亘古不竭的水流和万载不息的波涛成为我们诠释出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的内在动力吧!让我们以华夏子孙的身份对它说:“谢了,母亲河”!
我们领先世界的文明是因为有它,我们东方古国的美称是因为它,我们永不退缩的精神也是因为它!黄河没有愧对文人墨客用精妙绝伦,豪迈壮观的语句来形容它,因为它,一条伟大的河流,一位坚强的母亲,不仅孕育出了一个不屈的民族,还造就了一群永不言弃的人们——中国人!我们将带着它那雄姿和气魄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向四方!
关于黄河六年级作文600字2我的家乡在黄河边上,我喝着黄河母亲的乳汁长大,伴随她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黄河之春
春天来了,河里的冰开始融化,河水哗啦哗啦地向东流去。一阵春风吹来,河面上泛起一层层粼波,在太阳的照耀下,就像撒下的一片片碎银。
河岸两边长满了野草,野草丛中夹杂着一些小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花香散发出来,引来了翩翩起舞的蝴蝶。垂柳倒映在水里,欣赏着自己摇曳多变的舞姿。心灵手巧的小姑娘折几枝柳条编成美丽的柳条环,戴在头上,追逐嬉戏,撒下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黄河之夏
夏天的河畔是人们的乘凉地。沿河的田野里种满了西瓜。劳动累了的人们,随手摘个西瓜,来到阴凉处,用黄河水洗掉瓜上的泥,便可以吃到新鲜的西瓜了。一群调皮的孩子,把脚伸进水里不时地扑打,溅起朵朵浪花;不一会儿,他们又打起了水仗……
黄河之秋
秋天收获了大豆、高粱,开始播种小麦了。天不下雨,人们便用抽水机引河水灌溉。汩汩的黄河水唱着欢快的曲子奔向块块农田。村民们脸上写满了笑容:让麦苗吃饱喝足,明年准备丰收吧!住在黄河边真好!
黄河之冬
寒风吹啊吹,一直吹出了一条长长的弯弯的明镜,那就是封河了。孩子们用大石头砸开冰,钓鱼摸虾,回家后,饭桌上是丰盛的大餐。
黄河,我们祖辈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以前,您曾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敌人的侵袭;现在,您又默默无闻地服务着人们,打扮着自然。我将继续陪伴您度过未来的每一个季节!
关于黄河六年级作文600字3站在黄河边,望着滔滔巨浪,自己仿佛立刻变为一朵浪花,魂魄融入黄河的肌体之中。此时,细细品味黄河,它那如巨龙般的躯体拱成的“几”字形的脊梁,仿佛正向人们昭示着黄河的博大与精深。那千百年来涌流不息的巨浪滋养了无数的黎民百姓,也滋养了中华民族震惊世界的东方文化。那滔滔的河水,茫茫的雾霭,粗犷的号子,既是历史的写照,又是心灵的回应。站在黄河的中流砥柱上,浩浩河风吹过,我仿佛被黄河托起,于是,任何困苦、任何烦恼都被抛向山谷。
逝者如斯夫!昔日的一切已经作古,只有滚滚的黄河依然激浪千重,汹涌奔腾。时空更迭,流年奔逝,黄河在岁月的嬗变中匆匆奔流,它跨越了多少沟沟坎坎,终于走进了一个星火四射的梦境。发电站星罗棋布,两岸绿树成荫房成行,到处五谷丰登,欢歌笑语。惟一不变的,是黄河那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气势,是黄河那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的信念,这就是中华民族亘古绝世、生生不息的铁脊梁——国之魂!
第一次知道黄河是在“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庄严歌声里,从那以后,心中便升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激情。从此,便有一条黄龙在心中奔腾不息。
带着寻根的意识,我后来逐渐认识了黄河。它从巴颜喀拉山北麓皑皑雪山中发源,流经黄土高原,绕过99道弯,最终归入蔚蓝宁静的渤海湾。它蕴藏母亲河几千年来不息的信念,用深沉凝重的黄色乳汁哺育了一个坚忍不屈的民族,孕育了世界引以为自豪的华夏文明。几度夕阳红,几经雷雨电,古老的黄河啊,记录了中华民族血泪斑斑的历史,目睹了中华儿女怒吼奔腾、不屈不挠的铮铮铁骨。
关于黄河六年级作文600字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代诗人李白如是说。的确,黄河自雪山清泉汇集而来,跨越千里,直至波海边,流出来灿烂的黄河文化,滋养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流着、流着……
雪上脚下的每一个清晨都在她的歌声中度过。参天古木郁郁葱葱,阳光穿过枝叶,洒在小溪晶莹的水上,活泼泼地跳跃。无数这样的掺满碎金的小溪山泉,从草根下、石缝中,从山中的每个角落中汩汩地流下,汇聚到一处,蜿蜒向山下去。村落中淳朴的山民到溪边挑了两桶水,遗落下一路古朴的山歌。采茶女们被这歌声唤醒,一边梳洗一边回应。
黄河流着、流着……
原来的小溪从山上流下来,流进了茫茫大漠。她愈流越急,却以几乎不可能的方式盘成了九曲十八弯。厚重的土地给她染上了一层浓艳的色彩,于是,她的身上便带上了大地馈赠的礼物。沙漠中的太阳,炙热难当,正因为有了她,大漠中的旅人才有幸和仙人掌一同看那如血夕阳与袅袅狼烟,谁会知道,刚走出沙漠的她正在积聚着力量呢?
黄河流着、流着……
然而这力量终于爆发了,就在阶梯间、壶口处,无数条黄龙翻滚着一同涌下。霎那间,黄水沸腾,黄玉四溅,蒙蒙的雾气悠悠升起,下面却是涌天的巨浪与继续前仆后继的黄色猛龙们,前面是高高的岩石,她们冲击;是巍巍的峭壁,她们冲击;是茫茫的旷野,她们冲击;是深深的沟壑,她们还要冲!只有这样,她们才能跃入大海;只有这样,她才能拥有唯一的壮烈气魄!
黄河流着、流着……
借着那最后的`一击之力,她顺利地注入了渤海。无数的高原上的泥沙淤积到海边,聚集成了一片富饶的土地。原来,礼物就便是这片新的土地,于是,有更多的黄色皮肤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她用自己的一路歌声,鼓舞着人们的豪情壮志。人们用赞美母亲的方式赞美黄河,始终唱着古老的调子: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关于黄河六年级作文600字5人们一提起甘肃的省会城市——兰州,就不由地夸赞起那风光秀丽的黄河边,就不得不为此高高地竖起大拇指。
春天的早晨,小花儿刚从漫长的梦中醒来,就去“迎春音乐会”那儿装扮现场;柳树姐姐正在表演大厅的后台梳理自已的长发,因为她是音乐会的舞蹈演员;这天,连野鸭儿都去当观众了……
音乐会开始了,柳树姐姐在微风中翩翩起舞;黄河水哗哗地流淌着,在为她们伴奏;河边的野鸭儿一边嘎嘎地叫,一边拍打着翅膀,好像在说:“我喜欢音乐会,春天万岁,春天万岁!”咦,天空中哪来的风筝?噢,原来小朋友们放的风筝也喜欢“迎春音乐会”啊!它们的到来把这场音乐会推向了!这时,又听见沙滩上传来几声孩子们朗朗的欢笑,看来,他们也挺爱这场别具一格的“迎春音乐会”!
盛夏的傍晚,火烧云在西边出现了,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就这样,五彩缤纷的火烧云倒映在黄河中,将母亲河染成了一片金黄色,一幅壮观、美丽的画卷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然而美好的景物总是稍纵即逝,渐渐地,渐渐地火烧云褪去了。这时候,孩子们吃过晚饭纷纷来到黄河边玩耍,有的挽起裤腿去浅滩嬉水,有的兴致盎然的堆起了沙子……这时,青蛙呱呱呱地叫了起来,好像在偷偷笑呢!忽然,一只知了扫兴地叫喊着:“热死了,热死了。”另一只知了也叫了几声,仿佛在说:“嘘,轻点,轻点!小朋友们在玩呢,别打扰了他们。”渐渐地,渐渐地,那只知了不在叫了……
李白是诗歌史上少有的天才诗人,他带来了盛唐诗坛上的骀荡长风,带来了青春豪气、新鲜明亮的诗风,让人感到天地也为之焕然一新。杜甫称赞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李白诗的一字一句背后,鼓荡着惊人的才情气量、奔腾跳跃着豪迈的自信与进取精神,因而,难以具说。这是学白诗歌过程中,应该着意强调和体味的。人教版语文课本里,收录的李白《将进酒》《蜀道难》《行路难》三首诗都是乐府旧题诗,在体裁和风格上很能代表其诗风。我们试以《将进酒》为例,赏析其中的体裁、风格和李白特质。
众所周知,李白是唐代公认的乐府大家及古乐府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李太白全集》中,有乐府诗149首,大多是乐府旧题诗。旧题乐府发展到李白达到高峰,其特点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是其中的名篇。唐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对李白诗总评说:“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至于《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由于李白乐府旧题诗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后来的诗人再写乐府诗只好另辟蹊径,像杜甫、白居易就开始写乐府新题诗,白居易的《卖炭翁》-类,都是自创题目的新乐府。
乐府旧题本身是有固定的内容与主题的。《将进酒》又作“惜空酒樽”,汉代的鼓吹铙歌十八曲中就有“将进酒曲”,其词云“将进酒,乘大白”。“将”读为“羌”,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是宴会上用的曲子。这些具有民间诗歌基因的乐府诗,有着乐曲性、民歌性和叙事性等特质,这些因素被李白予以神奇地融合与再造,焕发出新的魔力,竟成为一首传唱千古、代表李白不朽诗人形象的名篇。其特点和成就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诗歌用生动的形象和夸张的语言,营造了先声夺人的气势
形象化和语言的夸张本是具有民歌色彩的乐府诗的强项,李白更提升了它们的震撼性。在诗的开头,他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劈面引入一幅阔大震荡的景观,这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正合了时间如长河般席卷一切奔腾而去的意象,可谓状难言之物如在眼前。下面“朝如青丝暮成雪”则是夸张,形容时间消失之迅疾无待,高堂中锦衣玉食的人物也逃脱不了转瞬之间青春不再的命运。道理平常,意象却是无比的阔大与触目惊心。孔子在黄河边上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还只是慨叹眼前景,李白一个“黄河之水天上来”,则把大河上下的整体长度与落差做了岁月时光风驰电掣的形象描摹,那气势是何等地惊心动魄,何等地令人嗟叹。
李白喜欢饮酒,他就用“莫使金樽空对月”来表现对生命和时光的珍惜之情。杜甫《赠李白>的诗中说他们两人曾经“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前人说杜甫的这两句诗乃李白“一生小像”,也就是说他写出了李白精神世界的神髓。李白怎样形容饮酒带给他的愉悦呢?他在《月下独酌》中这样说:“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大道”是人生的至理,“自然”是指自然法则、天道。几杯酒就让他领悟了人生至理乃至自然天道,如此生动地概括饮酒之道,又是哪个酒徒可以做得到的呢?再如《将进酒》中的愁烦感伤,李白将之归入旷远的时空之中,一句“同销万古愁”,把“愁”写得多么延绵不绝、与诗人形影相随。
诗歌是形象思维,能用形象传达出别人难以表述和摹写的情绪与感受,才是上乘之作。在这首诗中,奔腾的黄河水和青丝成雪本是两个不相关的意象,是诗人豪迈的激情与生命的感受使它们连接在一起的。他在这宏大壮阔的自然景物与亲切平常的生命体验当中,感受到了人生复杂的情感,有绝望与忧愁,还有豪饮中的慷慨与悲壮。我们在《将进酒》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存在,他写景、他抒情、他劝酒,都有着满腹的愁怨和万丈的豪情。正是这种强烈的主观情感和意象逻辑,才使诗人能够自由突破时空界限,思接千里,神与物游,而诗歌却形散神凝,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李白诗中之所有有那么多熠熠生辉、传诵千古的名句,就是因为他把人们心中所有却不知如何表达的情感意态,准确鲜明地提炼并形象地表达出来,至今也无可替代。
二、浪漫豪气的衬托与营造
我们总说李白是浪漫诗人的顶峰,那他是如何营造和衬托他的豪情胸臆,让千古之下的人们依然感受得到呢?我们还以《将进酒》的饮酒主题为例。饮酒是古代诗人擅长的题材,著名者如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陶渊明写的是个人的嗜酒之趣和对平凡生活的热爱,故酒的描写是写实的:“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十三首之一》)“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己酉岁九月九日》)唐代诗人则提升了日常生活的审美意味,李白喜欢在描写豪奢生活时用“金”“玉”等美好的事物进行虚写,例如“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三首》之一)、“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梁园吟》);豪华宴会用一句“象床绮席黄金盘”(《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之一)传达出富丽辉煌的气势。如果食物粗粝,则用自然景观助阵,一样也能写出审美的意味:“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宿五松山下荀媪家》)“雕胡饭”就是农家粗糙的菰米饭,借了晶莹皎洁的月光与朴素洁白的餐盘这样一衬托,粗粝的饮食也同月光一起构成了极其美丽的意象。
在《将进酒》中,他不过是和两位朋友小酌,却要用上“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的阵仗,这是多么热闹丰富、豪奢畅快的盛宴啊。我们要知道这两句并非写实,而是用顺手拈来的典故造就称心快意的场面。曹植《箜篌引·野田黄雀行》中有“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三百杯”用的是关于大学者郑玄酒量的典故。据说袁绍想要把郑玄灌醉,就命三百余名宾客每人都向郑玄敬酒。郑玄从早到晚喝了三百余杯酒,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袁绍也无可奈何。李白和两位朋友喝酒,自然没有曹植、袁绍两位贵公予置酒高殿、大宴亲从那样的盛大场面,但他的心胸和豪气,却要借了这些豪奢物象的衬托才能完全地发露出来。杜甫也写过盛大的宴会,他偶然参加官府的宴会时,也对席上食物之丰盛发出惊叹:“肥肉大酒徒相要”(《严氏溪放歌行》)、“酒肉如山又一时”(《醉为马坠群公携酒相看》)。其简单的写法和李白的手法恰成对比,这就是写实与浪漫诗歌手段之间的差距。
李白擅长写大,用大的物象衬托自己的人格与胸襟。他把自己比作大鹏鸟,《上李邕》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秋浦歌》“白发三干丈,缘愁似个长”……写豪气干云,就要用到大而贵重之物的陪衬。“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的一顿酒,喝出了“快马轻裘与朋友共”的豪气,没有五花马、千金裘这些阔气之物的陪衬,怎能显出诗人的冲天豪情?
要之,李白之擅长使用辽阔宏大的时空与物象,是其浪漫主义诗风的主要体现之一。“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配上充塞古今的“万古愁”,就把个人的情怀扩展到天地宇宙之间,突出了一个大写的“人”字。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这是何等气魄。“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样的自信与进取的浪漫精神,是非要用万里黄河、茫茫大江,以及宇宙大块来映衬和表现不可的。明代有一位大诗人高启,他说诗要作得好,需要“星虹助光气,烟露滋华英”,就是要将大自然最壮阔美丽的景物揽入诗的世界,成为诗人心胸情怀的一部分。
三、跳荡的节奏与奔放的诗情
《将进酒> 176字,断为二十八句,全诗以七言为主,用十言、五言和三言“破”之,因而全诗的节奏就有了疾徐的变化,形式上产生了跳荡之感。像“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样口语化语句,既变化了节奏,又拉近了诗中人物与读者的距离:而它们又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样的长句错落开来,句式之跌宕多姿,有如散文般不受拘束。乐府诗是占代诗歌一种最为自由的诗体,更适宜于李白表现豪放的情感和壮阔的内容。乐府诗在形式上具有跳跃性,这首诗由三言、五言、七言、十言的诗句构成,其间不断变化。长短句交错纵横,仿佛千军万马奔来,有移山倒海之势。不但在诗歌内在的音节上形成有致的错落,产生嘈嘈切切的悦耳效果,更在章法承接上变化无端,段落意脉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整体上的迷离莫测形成了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跳跃性。古人说李白作诗,笔力变化,腾踔飞扬,极于歌行,指的就是这种乐府诗的形式。李白的诗心忽而上天、忽而坠地,忽而发思古之幽情,忽而激情地展望未来,这等饱满与热烈情感怎受得了严苛古板诗律的束缚?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内容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反应不灵敏,课堂教学进展缓慢,课堂教学效率太低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模式相对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不能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克服这种现状。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呢?
一、糟心设计教学内容
制定完整的、有层次性的、易操作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能够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一个好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人手,把教学内容变得更具体、更具有层次性、更适合学生接收。这样设计出的一节课,再通过活泼生动的教学模式。指导和控制课堂教学,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
(一)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
教师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明确地理教学的总体目标,明确各个章节的课程要求,认真研究课程前,后的关联性,找出教学设计中的方向性问题。使各章节的总体目标和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既具体又明确。
(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把教材中的地图、文字、图像、训练几个部分进行有机结合。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发挥主体作用,在快乐课堂学习中掌握地理知识。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要有乐学与愿学的愿望,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勇于探究。比如:在学习商务星球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自然环境第6课《黄河》时,我首先提出:古人是怎样描绘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呢?然后我引用了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刘禹锡写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白天涯”、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自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等诗句导人,先让学生通过古人的描绘来了解黄河,然后又播放了关于现在黄河的纪录片和歌曲《黄水谣》,让学生先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知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较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继续学习打下了好的基础。
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得到了培养以后。学习地理的热情也不断地提高,地理课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课堂。通过地理课,他们获得了学习的快乐。有助于学生终生学习,能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学生们对地理学习兴趣提高了,师生关系变得融洽了,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积极地进行探究,教学的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精心设计练习
课堂教学内容落实情况的检测、对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练习这一环节。有一点需要明确,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教学的目标。所以,我们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练习进行精心设计。设计练习时要避免出现机械性、重复性的问题。要以突出检测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标准,练习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又要有挑战性,既要兼顾优等生,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设计的练习难易程度要适度,能够做到使学生对所学的地理基本知识进行巩固,对基本原理要深入认识,使他们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要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结合教学重点设计与筛选练习题,做到既巩固基础又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不仅掌握地理知识,而且培养地理基本技能,从而更好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
(二)练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突出“学以致用”这一理念。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做到一箭双雕,使练习的功效得到提高。
(三)设计的练习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探究,使学生变“要我练”为“我要练”,由被动训练转变为主动探究。从而使练习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四)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人深。针对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分别设计不同的练习。
【关键词】《音乐课程标准》 基本理念 学科综合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89-02
一、阐述《音乐课程标准》精神
《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及课程(教学)计划中规定音乐学科的目的、任务而制订、颁布的指导性文件。《标准》将突出音乐特点,加强学科综合作为基本理念之一,发挥在学校教育中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的作用,增进学生文化素质,这不仅体现了音乐审美的价值,而且也体现了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
在音乐教育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这里笔者将针对《标准》中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在音乐课中的综合展开相关论述。
二、关于对音乐课中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综合的理解
笔者认为,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与文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综合,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对作品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等多个层面了解学习。这种综合运用的价值在于对音乐学科的文化视野的拓宽,而淡化了学科边缘,为音乐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赋予了音乐课新的内涵。
例如,著名作家叶文玲曾说过“音乐和诗是天然契合的艺术”,由此可见,音乐与诗的关系多么密切。音乐与文学的关系也是如此,根据文学作品创作的音乐数不胜数。如《卡门》、《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虽然音乐不是对文学作品的再现,却能使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与精神得到升华。在这些作品的欣赏课中,没有对它们的文学原著的掌握是很难更好的理解作品的。
三、音乐课中如何体现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一)调动学生深入理解歌曲作品的情感
在音乐歌曲的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很多不同种类、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的歌曲,下面我们以《黄河大合唱》为例,看在歌曲作品中是如何体现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的。
《黄河大合唱》是时期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最杰出的代表作品之一,该作品完成于1939年3月。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描绘了一幅幅中华民族的伟大形象。这首作品的问世是与当时中国正处于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可分割的,这就是该歌曲作品中音乐与政治、历史的综合。
《黄河大合唱》全曲包括一个序曲和八个乐章。其间,以朗诵和乐队将各乐章相连。其中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一首配乐诗朗诵,这又是该合唱歌曲作品中与文学中经常用到的朗诵这一手法的综合运用,也就是与文学的综合,在欣赏学习该乐章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亲自朗诵,以便更好的理解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学习作品,实现音乐课的教学目标。
(二)调动学生深入理解器乐作品的内涵
在音乐欣赏课中,以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为例,它同名于唐朝诗人张若虚的诗歌《春江花月夜》,相信大家在诗歌鉴赏课中都有所接触,可以说这两者有相通之处。《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古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除音乐因素外,乐曲还渗透了以下几方面的文化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综合的分析以便更好的学习该作品。
《春江花月夜》是根据琵琶古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的,具有中国古典音乐美的特征。标题借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往往取酒还独倾”的诗句,具有古诗典雅的神韵。《春江花月夜》的音乐优美、清新,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同名唐诗中“粼粼碧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诗句,音乐与文学诗歌的意境相辅相成,增强了对音乐的审美感受。
(三)运用多媒体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多媒体是指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传达形式的综合。在音乐课中,加入了多媒体的运用,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曾在教育实习的时候上过的一堂学唱内蒙民歌的新歌课,其中也用到了多媒体。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我首先了解了内蒙古的地理位置和相关历史背景,然后制作了具有浓郁蒙古风情的幻灯片,再加上教学光盘的综合使用,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世斌.音乐欣赏[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小时候,幼年时代,爸爸经常教我背古诗。
一天、爸爸牵着我的手说:“白日依山尽”,我毫不犹豫地大道“黄河入海流”;“家在梦中何日到”,“这个……这个……”我踌躇了一会儿,爸爸见我神色慌张,便吟道“春生江上几人还”。“春生江上几人还?”我用稚嫩的声音说“对!是春生江上几人还”;“来,再吟一遍”,“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人情”,“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人情”。就这样吟着吟着,我背会了许多诗句。又说了关于新年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rdquo;、“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还有文天祥写的《过零丁洋》,爸爸怎么叫我都不会,但是后两句我记得特别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似乎是千古名句。
古诗是千百年来古文化的极淀,没有了古诗,人们的文化生活将不会多姿多彩。
李白、杜甫、纳兰性德、王安石、张籍、文天祥……还有许多诗人。
在我的幼年时代,是爸爸说一句诗,我再跟着读一遍、再重复一遍,象复读机一样,直到我会为止。所以又很多古诗我都会。
小时候,我就是这样,爸爸就是这样一遍一遍地教我、教会我。我就是这样读着读会了。只要我一听到我熟悉的诗句,我就会朗朗上口地接下一句。
凤鸣实验小学五年级:李泽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重要性
小学语文诗歌主要以基础的诗歌作为参考依据,并要符合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老师还要考虑诸多因素,从而进行全面的诗歌选材。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选用
首先,诗歌的选取主要就是通过老师对学生学习阶段的了解,而且也要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挑选合适的诗歌进行学习。诗歌本身就具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文学底蕴的特点,而文学功底是要一步一步培养的,因此在合适的阶段选择正确的诗歌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具有一定作用。而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学习。
1.老师要确定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学生的识字情况,从基础开始的,一年级小学生对于所学的字还是有限的,对于语文欣赏的功底也较弱,因此就需要选择较简单的诗歌,就像是《悯农》、乐府诗歌等等理解起来较简单的诗歌,当然这也可以帮助学生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积累知识就像是建造房子一样,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建筑更好的房子。
2.小学教材的选用也需要老师了解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想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看学生的回答情况就可以大体知道学生的学习速度与学习质量。当然,老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看法,因为在教学与学习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老师既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安排诗歌,也需要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选用诗歌作为学习的教材。
3.小学语文教材的选用还需要学校对每个阶段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学校主要就是对学生的教材进行采购,对于老师积极创新教材的方法学校要给予一定鼓励,这样也可以促进老师对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学校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选用还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二、诗歌选用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诗歌主要会选用一些更好理解,情感更加明显的诗歌,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其语文基础能力,而选用教材的工作也不能只是和原来一样。我国现在教育制度不断变革,教学方式与教材内容也要随之进行改变,而正确选用合适的诗歌作为小学生学习的教材,对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正确选用合适的诗歌教材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其语文的学习能力,而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就会带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其次,就是老师正确选择教学教材对于老师的教学能力也是一种肯定,老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就会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对于我国教育事业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改变这种教学方式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老师也要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教材的正确选用,尤其是教材中诗歌的正确选用,这也是考验老师教学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兰州民谣;城市叙事;思乡情怀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20-0042-03
香港评论人廖伟棠曾说:“在这个不安的时代里,我们的诗人哑言了,是如今的新民谣唱出了城市巨变中小人物的承担。”
兰州作为中国腹地,地处黄土高原,衔接青藏、宁夏、内蒙、新疆等省份,外来人口复杂多样,受外来文化影响较深,民谣兴起显得理所应当,曾有人将这块黄土高坡上的城市誉为“中国摇滚的西雅图”,这个地域呈狭长状的城市,曾走出很多有名的民间音乐人。
一、兰州民谣中的城市叙事
兰州最著名的民谣乐队当属野孩子乐队,这支乐队最早由索文俊和张佺组建,几易人员,2001年3月,在三里屯南街一起创办了名叫“河”的酒吧,并逐渐发展成规模较大的音乐根据地,吸引人群众多。著名乐评人颜俊曾说:“野孩子乐队是新民谣比较早的尝试,他们把民间的一些音乐在形式上进行革新,同时又保存了民间的本质。与创作方式投靠盲目与抄袭的乐队相比,野孩子先是用做人的方式树立了乐队的气质。他们的创作过程才是真正的生活。”他们的作品中很多与曾经生活着的这座城市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真正的伟大的作家、艺术家,多半是童年时代情绪记忆的摇篮中便开始形成他们自己独特的个性。这种早年的情绪记忆对于艺术家来说非常重要……往往会在无形之中渗透在他们终身的创作活动中,显示他们的创作风格和作品的个性特色。”既然童年的印记在某种程度来说规定了一个人的全部生活,那么,野孩子乐队主要成员索文俊和张佺的成长经历,则在他们的作品中很好地体现了出来。他们的音乐不是对传统民歌的简单模仿、改编,音符间流淌着成长领域的丝丝影响,出生在兰州乃至西北这个有着浓郁民间音乐传统的地方,他们对歌唱有着最简单、最直接的体会。
乐手索文俊曾经在兰州的建筑工地上听过工人们(大部分是民工)唱歌。对他们来说,歌唱作为一种力量支撑着艰难的生活。张佺的童年在甘肃和青海农村度过。在那儿,他从劳作的农民那儿学会了唱歌。那些农民用自然的声音歌唱着生活的快乐和忧伤,这深深地影响了张佺关于音乐的理念,“我最喜欢西北民歌的朴素和简单”,张佺说:“听上去就是人们在给自己唱歌,而不是表演。”
一首《早知道》激起众多听者的共鸣:“早知道黄河的水呀干了,修哈那个铁桥了是做啥呢 ,早知道尕妹妹的心呀变了,谈哈那个恋爱了是做啥呢。”兰州是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一条母亲河滋养着黄河两岸的人们,上游水量不足的现状,加之城市人口的剧增,导致河床日趋狭窄,的河床里艰难地长出芦苇,在黄河岸边的劲风里摇曳,日渐繁盛。那句夹杂着泄愤般的“咒语”唤起对河流的敬畏,对日常生活没有痕迹地腐蚀现实表达出强烈的憎恨,一句粗口,恰到好处,听似低俗,社会最底层劳动人们的心声却一览无遗。随后,话锋一转,联系到青年人为之懊恼的情感问题,一主一客,纠结、泄愤心态不言而喻。
一首《你可知道》唱道:“你说那山上的杜鹃花儿红,你可知道,它长了多少年? 你问那大路上骑马(呀)走过的人 ,趟过的河,它有多少? 你听那飞过的杜鹃鸟儿叫, 你可知道,它家在哪里? 你猜那背井(呀)离乡的人,走过的路,它有多少?”似乎与兰州关联不大,但若是了解了歌者的生活背景与生长经历,便能透过歌曲,追寻到关于兰州这个城市的些许蛛丝马迹。杜鹃花儿是每年暮春时节,距兰州城外不远处的郊区随处可见的花种,五六月,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儿怒放在自然里,那场景足够引起强大内心的震撼。这是一座移民城市,土生土长的土著并不多,似乎每个人都是过客:“那背井离乡的人儿,曾走过多少路?”这是一句问语,叩问着每一个被歌曲震撼内心的人,由它引起、触动的思绪,泛滥在思乡的气氛里。
除了这支走出去歌唱本土的乐队,同时期乃至以后的乐队也对兰州这座城市有着深入肌肤的叙述。一道乐队首张专辑里《没有黄河我活不哈》,是这座城市里母亲河的孕育最好的情感展示:“黄河嘛我的家,没有它我也活不下……我要一辈子的爱着它,别让我的心里像针扎 ……天上的云彩陪着它,日日夜夜把它牵挂……”炙热的情感流淌出的是对黄河的歌咏,穿城而过的这条大河孕育着成长中的少年,叙述者就是歌唱者。
二、兰州民谣中的人与物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群居文化最核心的内容便是人的交流。民谣的创作者大多有着在兰州长久生活的经历,他们理所应当地在这个城市细节里存在,或者由于某种际遇移植在这里,有着长久的生活经验。为此,他们创作出的民谣作品,天然有一种原型意味,如父亲原型、母亲原型、诗人原型、神话传说中的某类人物,当然,还有情人原型。民谣是发自民间的声音,自然是对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最大众人群的某种生活经历的总结与提炼,娓娓道来。为此,有人说“民谣是硬的,像钢铁一样坚硬,也像藤曼一样柔韧”。
兰州本土民谣乐手李建傧的第二张专辑《月照空花》中,有一首《黄河淌过了金城关》,曲中写到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白塔山、金城关、雁宁路、什川梨花、安宁桃花、石头坪、杏胡台,还有新城秦王川等一系列地名,背后实则是对这个城市中人事的解读。它与窦唯、崔健那些激烈的摇滚乐尖锐的评判性不同,显得温婉含蓄。钟立风说过:“如果摇滚是一种个性,那么民谣即是一份情怀。个性这东西,有时候很锋利很不羁,多了也许会伤及自己和他人。而情怀,是温暖的、包容的、绵延的、长久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累积,会越来越丰富和越来越迷人。”每一个在兰州有过长期居住经历的人,都能在此曲中品味出一些无法言传的意味来。它用实实在在的地名演绎出现世的荒唐与无奈,所以,我将它定位为人物叙事,虽没有明晃晃地说透,却留下隽永的空间给听者。
正如歌手万晓利对民谣的定义;“民谣就是来自民间的歌谣。它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是拒绝颓废的;但它又具有强烈的反抗性和反叛性,绝不是当下流行音乐的小伤感小情绪能比拟的。”卢中强认为,正因为民谣拥有这样一种温和的批判力,从而能在渐变的社会中崛起。
低苦艾乐队近期作品《兰州 兰州》中,有一句这样写:“兰州,夜晚温暖的醉酒,兰州,淌不完的黄河水向东流……”虽地处西北,经济不够发达,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却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垦出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无论褒贬,都是这个城市最真实的写照,折射出文化匮乏的现实,这些来自民间的声音是对这个城市最好的诠释,演绎出似乎并不迷人、震撼的人事,却真实地再现着本土根深蒂固的文化。一首歌,诞生于黄土地,也同样歌咏着这篇贫瘠的土地。
三、兰州民谣中的思乡情怀
《兰州 兰州》一曲中唱道:“你走的时候没有带走美猴王的画像,说要把他留在花果山上,行囊里只有空空的酒杯和游戏机,门外金沙般的阳光它撒了一地,再不见俯仰的少年格子衬衫一角扬起,从此寂寞了的白塔后山今夜悄悄落雨,为东去的黄河水打上刹那的涟漪……”词曲写实性很强,每一位年轻人都能在歌曲中找到自己对这个城市复杂的情怀,渴望走出去,却同样期盼回归。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怀,没有在这里长久生活过的人无法体味这样纠结、曲折的情怀。歌曲结尾处有几个客串的画面,有人用一句话描述和兰州的情感关系:“当我在兰州的时候,我想离开,我不在兰州的时候,我又想回来。”这句话的作者姚军曾写道:“慢慢地兰州也会有更多的CBD,万达广场,星巴克,zara,人行道变成了停车场,宏伟高大的公共建筑向城市两端蔓延,当然浓浓市井味的菜市场不会消失,我也会认识更多的生活在兰州的朋友,只有和这座城市发生关系了,你才会一点点积累出一个答案,眼前这座城市到底是怎样的,好像也说不清我是爱兰州还是厌恶这里。”
然而事实却是,走出去的人在领教了其他所谓繁华都市之后,反过头来对这个城市却有了极深的眷念。这样的思念、这样站在遥远的他乡回首故乡的情怀充斥在耳熟能详的音乐里。民谣艺人周云蓬说:“生活的印记镌刻在经历里。偶尔的一瞬间,会有恍惚的片段,追寻来去,便知是家乡留下的想念。”野孩子乐队创作的《眼望着北方》一曲中,这样唱道:“我眼望着北方,弹琴罢了歌唱;没有人看见我,我心里多悲伤;我坐在老地方,我抬头看天上;找不到北斗星,我只看见月亮;我走过了村庄,我独自在路上;我走过了山岗,我说不出凄凉;我走过了城市,我迷失了方向;我走过了生活,我没听见歌唱。”找不到民谣直接、火辣的曲风,却能在其中品味出淡淡的哀愁,而哀愁主要源自人在他乡思故乡的惆怅。
与此曲不同的是,《生活在地下》所体现的思乡情怀则更为直接、炽烈。人在他乡,思念故乡黄土高原上的蔚蓝的天空,饱含亲人的呼唤、恋人的难舍以及人事的复杂和自己亲身的体味、解读:“远方的天空总是那么蓝,我却藏在潮湿的角落里;生活好比黑夜里漫长的路,走过的人他从不说出来;亲人朋友在梦里呼唤我,我却在这里虚度着好时光;生活不该是一杯醉人的酒,醒来的人想说也说不出来;远方的恋人你不要埋怨我,虽然我从来没有让你幸福过;北京 北京,不是我们的家,我现在才知道劳动的人是最穷的。”仔细聆听,便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到这些走出去的民谣艺人无奈的心境。
最典型的当属《黄河谣》,这首歌曲是外出的人思乡情怀最好的倾诉:“月亮照在铁桥上,我对着黄河唱;每当我醒来的时候,想起了家,想起了兰州;想起路边槐花香,想起我的好姑娘;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流浪的人不停地唱,唱着那黄河谣。”一座黄河铁桥矗立在黄河两岸,带给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无尽的遐想,铁桥百年风云,记忆却在细节之处深刻隽永,一轮明月悬挂天际,清冷照耀其上,更烘托出一丝悲凉。歌唱者曲风苍烈,嘶哑,如同不尽人意的生活。黄河的水不停地流,自西向东,日复一日,司空见惯,却在离去者的记忆里成了难以忘怀的情景,黄河成了兰州的另一个称谓,触景生情。
“路边槐花香”是很多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文学原型,槐树是故乡最好的历史见证,“人人来自大槐树”,槐树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是许久以来对故乡最遥远的民间叙述者,它们更多地是被象征化、物象化。而槐花则更是风花雪月一些,将思乡的凄楚描写得更加优美,使得思乡不再那么苦涩,甚至演绎成对恋人、情人、亲人的怀念。于是,这样的情怀是一种涩中泛甜的美妙,是只可意会的心有灵犀,这样的歌谣在民间传播力度极大、速度飞快,因为它触动了每一位走出去的人内心无法言传的思乡情怀,并且带来极强的美感享受。
[参考文献]
[1]张绍民.村庄疾病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
[2]周永涛.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研究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关键词】北方山水 地域文化 写实
在中国的油画风景中,风格比较多样,总体说来可以分为北方山水和南方风景。
关于中国绘画南北方的差异,就中国山水画,明代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所谓“南画温雅,北画雄健”,这与南北方不同的地域特征、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其决定了油画风景的不同面貌。
纵观中国油画风景的发展史,我们在学习西方油画技法和风格的同时,每时每刻都在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油画风景在自己的道路上发展着。中国北方的地理环境和北方人豪爽坚毅的性格特点使北方的油画风景以写实主义为主。北方油画中拙朴厚重的绘画语言往往多于抒情唯美的绘画格调。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今天以多元化写实为主要倾向的北方油画。
一、黄土文化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黄河之水滔滔而来,在黄土高原上冲刷形成了独特的黄土高原的景象,黄土高原上分布着丘陵、沟壑,这些自然景象是长年累月雨水冲刷形成的景象,由于常年干旱,植被覆盖较少,放眼望去只有黄色的土地,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产生了丰富的黄土文化,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这种自然地貌也造就了大量的黄土地题材的风景画。这些是地域文化中自然环境方面的因素,黄土地油画风景题材也有着深厚的人文文化因素,在陕西有一个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长安画派,它产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代表画家有石鲁、刘文西、郭全忠、何海霞、赵望云等。长安画派是陕西地域性现代画派,比较强调写生,注重传统。创始人赵望云强调绘画的大众化和民间化,他在中国画笔墨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从而适合内容的需要。他的作品《初雪》《重林耸翠》《渭北山庄》都是表现黄土题材的,作品中散发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土高原是承载油画风景的本体,众多的油画家在不同的时期都有表现黄河风情的油画作品,比如画家吕斯百,他的西北题材油画朴实、明快,微妙的色彩营造出感人的黄土空间,有着令人无法忘记的魅力。他用西方写实的空间视野,体现出内在的中华之情。当代油画家崔国强,他的作品主要是表现黄土高原的陕北风景,画法质朴,画家通过对陕北风景的大量写生和对黄土高原的亲身领悟,使作品中散发着浓厚的西北地域风情,他的作品表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场景,画家通过自己高超的绘画技巧,印象派的色彩,随意流动但又不失秩序的笔触给我们阐释着他眼中的黄土高原。黄土坡、杨树、农家小院,在他的笔下显得如此安静温暖,画家用细致入微的眼光,观察着家乡的一草一木,把对家乡的爱恋都深深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油画家丁方是表现黄土地题材的代表画家,他的油画作品给人一种强大的震撼力,画面中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光线的营造给人以流动、虚无缥缈的感觉,光线已不是自然中的光线表现规律,加入了画家主观的画面营造,画面中体现了强烈的对比关系,贫瘠的土地和人们的质朴憨厚中投射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他的黄土地油画风景已不是单纯地表现自然,画面中带有强烈的象征性,画面中把农民和黄土高原进行简单的并置,去除无关紧要的其他因素,画面单纯但具有很强的冲击力。
二、草原文化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南北朝描绘草原风光的诗句形象地表述了草原特有的景象,画家时常是用天空蔚蓝、大河奔流、草原辽阔、毡包朵朵、野花浪漫、骏马奔驰、牛羊满坡等多元素组建起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场景。这类作品题材大多是对草原北方游牧民族的审美心理和民族美学特点的表达,并用以抒发画家广阔的情怀。在当代,以草原为表现对象的风景油画作品比较多,其中以朝戈、苗景昌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充分表达了画家对草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能将草原景色和自身的感受融为一体,表现出草原的那种苍茫、宁静、荒芜的特点。
朝戈的绘画多出于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独特理解,他将风景画上升成为一种人文主义的象征性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朝戈的主要实践是挖掘内蒙古原野那特有的诗意及其宏阔的地形地貌,如克鲁伦河、阴山、鄂吉诺尔湖等。笔者认为,在一个民族的艺术中,风景画应该起的作用是能够引起本民族对于所生活的自然地貌的自豪感,一种诗意的依恋与生存的表达。
苗景昌的风景画题材多取自于他所熟悉的内蒙古草原,在他的早期作品中,画面中经常出现一些树和羊,随着画家对草原的理解的不断深化,作品中的树和羊消失了,只剩下山丘、坡、天空和云,画面中体现的单纯性,让我们近乎感到一种单调,也正是这种单调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他把草原的这种特征无限放大,让观赏者感到草原的宁静,仿佛能听到草原的呼吸。因为自然地理条件,草原气候比较干旱,雨水稀少,逐渐形成了草原独特的自然景观。苗景昌用他的作品给观赏者展示出这种真实,它的无言、单调和空寂。在长久的凝视中,能将观赏者导向一种神秘的精神之境,幻化出一种“超自然”的伟力。草原游牧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是中国北方一个重要的文化体系,它丰富着我们的文化内涵,给艺术家提够了广阔的艺术养分。
当代油画风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表现性油画风景和意象性油画风景也是重要的风格流派,各个风格之间互相融合、互相借鉴,风格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不再清晰,这也是文化大融合的必然趋势,符合当今艺术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2]福斯卡.现代画派画论[M].宗白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汪小曙.绘画语言论[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
[4]焦小健.具象表现绘画[N].美术报,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