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8: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考文学常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文学常识复习题;选择题;填空题
前 言
文学常识掌握的多少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直接表现之一,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学常识作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也相应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最直观的体现便是云南省每一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有文学常识的考察,分值都在六分以上,题型有选择和填空两种。于是,文学常识复习与测试成了高考语文总复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老师为学生设计了文学常识的复习题,以期让学生在这些复习题的帮助下不断强化各种文学常识。然而复习题的题型多种多样,究竟哪一种题型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各类文学常识的记忆力呢?文学常识的复习题该采取选择题还是填空题,这就是本教育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次教育实验选取了云南省楚雄市东兴中学语文成绩水平相对接近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笔者设计了三份文学常识习题卷,三份试卷内容完全一样,题型各不相同,试卷A采用的是单一填空的题型,五十道题均为填空,每题两分,共一百分;试卷B采用的是单一选择的题型,五十道选择题,也是每题两分,共一百分;试卷C的前二十五题是选择,后二十五题是填空,每题两分,共一百分。
本次试验中一个班记为实验1组,另一个班记做实验2组。首先,向实验1组的同学发放试卷A,向实验2组的学生发放试卷B,两组的答题时间均为一个小时,闭卷考试。考试结束后收回试卷进行批改和登记,然后发放批改过的试卷和参考答案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参考答案将做错的题在试卷上改正过来后再次上交试卷。接下来,向两组学生同时发放试卷C,考试时间一小时,闭卷考试,考试完成后收回试卷进行批改和登分。
实验1小组做试卷A的成绩统计(表1)
通过以上一组表格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语文水平较为接近的两个班的学生来说,题型不同会影响测试的成绩,具体来说,选择题的得分要比填空题的得分更高,首先从最高分和最低分来说,实验2组的最高分比试验1组高3.4分,最低分比试验2组高13分;在平均分和及格率上,实验2组也明显高于实验1组,平均分高出4.17分,及格率高出1.2个百分比;此外,实验2组的优生率比试验1组高7.6个百分点,差生率则低于实验1组7.2个百分比。这些数据都有力地说明了文学常识的复习题题型对学生的成绩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样的内容,选择题比填空题更容易做对。换句话说,填空题更能够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这其中的原因其实也很容易理解。首先,选择题有四个选项,每个选项被选中的几率都是百分之二十五,即每一题答对的几率都是百分之二十五,这样一来,有的只是即便学生并不知道,也可能凭借运气答对;但填空题却不存在任何答对的几率,更不可能靠运气来把答案猜对。其次,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对于被测试者来说具有提示作用,低于那些知道但并未完全掌握的知识来说,这些选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然而填空题却没有任何的提示,甚至有的时候本来是掌握了的知识也会因为写错别字而不能得分。基于以上两点重要原因,以致于两个实验小组出现了上述的成绩差异。
综上,在设计高考文学常识复习题时,采用单一填空题的方式会有更好的复习效果。填空题能够更彻底、更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真实的水平,从而帮助学生扫清知识的盲点,当学生在正式考试中遇到相同的题目时,即便题型换了,也不会对学生答题的正确率造成太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渝光,杨瑞鲲,李洪平.语言信息处理与普通话水平测试[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文化常识;语文教学;理解;知识体系
一、在高中阶段进行传统文化常识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蕴含了这个民族优秀的精神,让中华民族能够一直傲立在地球的东方。但在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被淡化甚至已经消失,外来文化不断渗透,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理解日渐模糊。而在本应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教育阶段,由于应试的压力,教学只为高分的现象极为普遍。经典古文未能涵咏,诗词名篇未及吟哦,使得学生与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失之交臂。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精神,教育部于2014年3月26日,在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2016年10月,教育部考试中心的《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在“古诗文阅读”版块中明确提出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核目标。
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常识教学已经不再是一个做不做或者什么时候做的问题,而是一个当下必要而且迫切的工作。
二、关于高中阶段传统文化常识教学的内容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的。从时间跨度看,从夏商周上先圣三代,一直到晚清;从内容上看,其主体应该是儒家文化,辅以道家、佛教、法家等文化形态。
研究近年来,北大、人大、南大等国内知名高校国学院的培养计划,可以看到教学内容从古代哲学、古代政治、古代经济到古代文学、古代史学、古代民俗……包罗万象,无一不有。然而,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中,现实的因素制约了我们不可能像高等教育一样,将所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学内容。
以课程标准和2016年的新考纲的实际要求,笔者梳理了现行通用的人教版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常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古代历法常识。如古文中经常涉及到的纪年方式、计时方式等。
2.古代星宿相关常识。如《滕王阁序》中涉及到的星宿分野的知识。
3.古代姓名称谓常识。如古文中常涉及到的姓、氏、名、字的相关知识。
4.古代职官常识。如古文中常涉及到官名和官职变动的词语。
5.古代年龄的称呼。如古文中常涉及到的一些表示年龄的词语。
6.古代的礼仪制度。如婚恋诗中涉及到的出嫁礼仪。
7.古代的节庆常识。如古代重要的节日的时间和主要的民俗。
三、关于教学途径的一些简单尝试和构想
由于急功近利的教学环境,一线教师们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往往是罗列出所谓“常见的文化常识”,然后让学生们强行记忆。笔者所加入的各种教学交流群中,散见的皆是《高考文化常识100题》。然而,我们知道没有理解的记忆是根本无法长久的,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科学的。笔者在阅读了大量的理论文章和相关经验介绍后,做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1.立足教材,用有限的教学资料拓展整合教学内容。文化常识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绝不是唯一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要进行文化常识教学,首先就需要我们充分整合教学内容,将教材中涉及到文化常识内容进行足够地拓展和有效地整合。
比如,在学习《寡人之于国也》时,遇到“申之以孝悌之义”,这时就可以针对“孝悌”拓展延伸儒家的“八德”。不仅如此,还可以从“四维”(礼、义、廉、耻)到“五常”(仁、义、礼、智、信)再到“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演变,延伸到“孝”的地位在传统文化中的日趋提升。并且讲到古代越来越重视“孝”,是因为伴随着中国农业社会的发展,以家庭为本位的农业经济日益稳定与发展,家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的祥和与稳定功能日益突出。这样,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相关的文化常识,也加深了学生对宗法制社会和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社会的认识。
2.注重理解,调动既有阅读经验和生活经历加深记忆。没有理解的记忆是无法长久的,靠死记硬背明显不是积累文化常识的好方法。文化常识虽然是古代的,但是许多优秀之处依然被传承了下来,镌刻入了我们的基因之中。学生无法理解某些文化常识,是因为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调动阅读经验和生活经历。这就要求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弥补这些问题。
3.构建知识体系,让思维做到有的放矢。有些文化常识不论讲多少遍学生总是记不住,有些文化常识学生明明记住了但是一做题就出错。归根究底,笔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没有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知识杂乱无章。因此,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体系。
4.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内容。如果教学文化常识,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或者坐而论道,就显得有些狭隘了。进行文化常识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所以,进行文化常识教学,最后还是要学以致用。由此,进行实践活动,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
四、小结
在当下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在语文学科之中进行文化常识教学,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更是迫切的。教学文化常识,不应是急功近利的,而应真正站在树立学生文化传承意识的立足点上,让学生了解、感知、传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所探讨的一些教学途径,主要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希望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通过理解记忆而后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并且能够影响自身的价值观和处世方式。
⒖嘉南祝
[1]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程达.语文学科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高考英语改革;问卷调查;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一、选题背景
我国目前的英语教育属于高耗低效型,有诸多弊端。通过高考英语题型改革,原先英语听力题后的语法单项选择题被新题型取代,这就有可能改善目前的英语教育现状。众所周知,考试是通过特定的题型来测量学生能力的。考试开发的主要任务是设计题型结构,并以此来测量考生的语言能力。所以,考试题型的改革将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而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受到传统考试模式的限制,致使写作训练的僵化,语言思维的汉化,选择题应答的流程化,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二、研究方法
针对高中英语改革目的和实施内容,项目组组员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学生掌握和深入了解英语以及除语言本身外的知识情况做了问卷调查,分别在上海市不同区的五所市重点高中进行,并通过学生的反馈进行分析和研究。
1.问卷调查法
由于受地域及多方因素的影响,项目组选取了长宁区市三女中,黄浦区大同中学,嘉定区嘉定一中,奉贤区奉贤中学以及静安区民立中学的高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的对象完成问卷的时间在10~20分钟。在此次调查中,共收回问卷总数526份,其中有效问卷505份。问卷共设置16题,前8题是语法题(选择题);后8题为文学常识题(文化背景),有7道选择题和1道填空题。文学常识(文化背景)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很重要。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除了要掌握其语音、语法、词汇之外,更重要的是了解使用这门语言的国家以及文化背景,而不是单纯的语言本身。因此,项目组希望通过考查学生对英语语法和英语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来对英语高考改革进行研究。以下图表是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
从图1看,语法题得分情况主要集中在3分~7分,其中6分和7分的人数最多。语法一直以来都是学生考试的强项,而纵观往年高考,失分最多的均不是语法题。而常识题得分情况主要集中在2分~5分,其中不乏凭借运气得分的成分;而得到7分或是8分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对于UK的全称,能写全且拼写完全准确的不超过20人。由此可见,现在高中生对于语法的掌握远多于常识的掌握,而常识的掌握也是英语综合能力体现的一部分。现阶段实行的语法题改革,对于学生实际掌握英语语言的帮助并不大。限制产出题(选择题)给考生提供一定的语言输入和范围,要求他们根据所读到的内容进行回答或完成任务。拓展产出题型(填空题)给考生较为大的发挥空间,他们可以自由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目前在学校的语法考查中使用较多的是选择回答题型。它的优点是题量大,每一题考查目标明确。但最大弱点是注重语言形式而轻视语言运用,把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分解成无上下文的单句,脱离了实际。因此测试结果很难反映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在语境中使用语法知识的能力,而语法填空题型弥补了这一缺陷。语法填空题的区分度却是高于语法选择题,但语法形式的改革仍是换汤不换药,换一种形式考学生语法知识对英语语言学习以及实际运用能力没有太多实质的作用。
2.文献研究法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困难因素之浅析》一文中,作者耿晓云认为,每种语言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前景下存在,都具有一种文化内涵,对于成年人而言,往往已经在母语中获得了一种思维定式,要学习第二语言,心中的抵触排拒情绪往往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单纯地强调语法和重视语法改革不仅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也不能使学习者提起兴趣。没有背景知识的依托,单纯的语言学习意义并不大。因为任何语言都反映了该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也蕴含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只有让第二语学习者了解了历史文化背景,才能使其逐渐消除心中的抵触排拒情绪,从而高效地学习第二语言。
因社会文化差异产生的文化障碍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具有很大影响,造成了许多困难。中英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英语中名词有单数、复数的变化,而在汉语中名词就没有这种区分,只是在名词前加上适当的量词;在动词方面,英语中有现在时与过去时之分,而汉语中则没有这种区分;在句子表达方式上,汉语是“先总体后局部”,而英语中则是“先局部后总体”,等等。这些文化差异都给学习者第二语言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此,单纯的语法不能满足学习英语和英语能力提升的需求。
在《论高中生英语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一文中,作者指出,语言,作为传承同一特定民族文化的交际工具,是对文化本身、文化表现形式、人们风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最可见的、最有效的说明和呈现。所以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语言基本技能,更应该把这种学习和训练置于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之下,最终使学生获得社会交际能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并不应仅将其作为一门考试科目来看待。学习英语的本质,在于一门语言的习得,进而实现与他国人的实际交流。在跨文化交际中,词汇及语法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形式,而文化、风俗等是语言交流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人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文化思想的碰撞,而基本的词汇和语法则是起到媒介的作用,将文化思想转化为可接收和交换的信息。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简单的连词成句,更在于个人对文化了解、思想探索的深度。所以说,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文化背景知识与基础性的语法知识同样重要。
三、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1.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目前的高中英语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课程目标仍是以训练高考答题技巧为主。相对地,高考题型的单一化限制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无法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所谓个人的英语能力,即个人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而该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的提高,还涉及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对英语国家文化、风俗、历史等各方面知识的探索研究能力的提高。
中英逻辑思S习惯的不同体现了两种语言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实际应用英语时,个人要摆脱中文的逻辑思维,转换为英语的思维习惯表达。从中文的繁复向英语的简洁转变,从中文的以人的主观意识为焦点,转向英语中以客体思想为焦点。在高中英语课堂上,老师鲜少会与学生探讨中英逻辑思维的差别。而正是因为不区分两种语言的思维差异,导致了学生在实际使用英语时常常出现中式英语,或是无法用英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使对方理解。学习并懂得运用英语逻辑思维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也是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在培养英语逻辑思维时,可以参阅中英对照的文本,通过对比两种语言对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形式和逻辑关系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英语素养。
而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历史也是学习英语时的重要背景知识。正如外国人学习中文时理当同时学习中国文化历史一样,这些知识有助于个人了解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发展历程,从而获悉该种语言的深层次内涵。在实际应用英语时,只有充分了解这些文化历史,才能理解英语语言内在的本质。
2.高考英语改革的方向
现在的改革仅仅将语法选择题改为语法填空题,并未脱离只考查语法能力的范畴。为了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够有实际收获而不是停留在书本和考卷上的知识,首先,要扩大考查知识点,例如英国的历史和地理、英国的组成部分、国旗,等等,这类题目可以按照难易程度分为填空题和选择题,让学生在学习一门语言的同时了解该国家的概况;其次,多增加知识面和常识背景题,例如学生需要掌握五大洲、洋的地理位置,主要英语国家的名称表示和相关重要城市等,该类题型多以填空形式呈现;再次,需要注重书面和日常生活口语相结合,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和学习英语文化,“How are you?”的回答不再是“I’m fine, thank you.”而是增设给定情景,自主编写对话或短文题型,或是看图写话,不再设定标准答案,一切合理的答案都能得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类题型能通过学生所答的内容来考查思维深度和广度,通过语句的流畅和通顺程度来考查其语法能力。改革阅读题型,应将单项选择题改为概述文章内容和主旨,或是对文中某句话的个人理解。这类题型有助于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思辨能力。
因此,笔者认为,此次改革没有改变以考查语法为主的考试内容,对于提升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建议适当减少客观选择题的比例,增加主观题的题量,激发学生多思考、多表达。主观题的增加有利于了解学生对于考题的理解及其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语法能力也能在主观题中体现,不需要单一的没有语境的语法题来考查学生。
综上所述,高考英语是为测试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而设,应当注重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而非仅侧重于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由调查问卷的结果看来,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偏重对语法知识的学习,但在相关英语背景知识方面鲜少涉及。而这类背景知识也是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英语教学应当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的考查方向在未来应当更多关注跨文化交流能力,包括逻辑思维的转变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了解等各个方面。然而此次改革未能体现这一点,期待英语考试改革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全方位的改善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曾用强.英语语言测试基础[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33.
[2]冯翠.浅谈高考英语题型变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8).
艺术类考试可分为音乐类、舞蹈类、影视类、美术类,这四类专业的报考条件、考试内容都不同。音乐类、舞蹈类、影视类包含有表演的成分,要进行面试,面试分初试和复试。而美术类专业考试主要是技巧展示,所以考生在报考时要按照不同的专业要求进行备考。下文就从专业内容、攻略手册、经验档案三个方面剖析艺考,让我们一起为即将来临的2012年艺考热热身吧。
专业内容
欲报考音乐类和美术类专业的考生除了具备一定的天赋外,长期的专业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像乐器类专业,需要从小锻炼,这两类专业的培训费用比较昂贵,平时在专业材料或器材上的开支也不少,在考试时所需要的乐器或画具都要自备。舞蹈类和影视类专业一般要求男生1.70米以上,女生1.60米以上,形象气质佳。而舞蹈类专业的考生对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会有所要求,具体参考相关院校的招生简章。下表将介绍各类艺考专业的具体内容。
备考攻略
音乐类、舞蹈类、影视类备考攻略
这三个专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带有表演成分,都有面试和临场考试,这也使得考试多了一层变数。临场的心理素质很关键,事先备考时要注意多加训练,考试时才能发挥出理想的水平。所以,含有表演要求的专业,考试不仅针对考生的综合素质,也考验着考生的心理素质。在此给2012年的考生提一点参考意见。
1.学会减压,保持积极心态
面试时的紧张、怯场令许多考生发挥失常,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考试内容都无从应对。考生要调整心态,认真阅读招生简章,了解考试内容和形式,提前准备,自信沉稳地应对考试。
2.细节有时也能决定成败
面试时,考生一进考场,考官就已经开始了“目试”,考生对考场上的每个细节都应注意。影视表演面试时,考生要全情投入,由里而外地将角色内心世界的微妙心绪表现出来,注重剧情与人物表现之间的逻辑性,切忌浮夸的表演。报考播音与主持的考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备稿件,稿件不宜太长,能流利地背诵下来为佳,忘词可是大忌。复试时,奇装异服、浓妆艳抹或过分追求个性的装扮都不太适宜,自然大方而不失真我才是最好的。
3.张弛有度,不然物极必反
为了吸引考官的眼球,考生怪招频出。就曾有考生在考场上以“诈死”来蒙骗考官,只为了秀自己的“演技”,最后状况百出。为了脱颖而出,想“搏出位”可以理解,但是事情做过头了就适得其反,而这些太过“出众”的考生也终被淘汰。
4.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
考试期间,太过刺激、油腻、辛辣的食物都不宜进食,这对语言、表演、声乐类考试的考生更是如此,不要因饮食不当而造成喉咙发炎或长痘痘而影响考官对你的印象。此外,油腻的肥肉会影响音色、大蒜易使声音失控、啤酒会致声带松弛,等等。考生赶考时,要尽快适应当地的气候变化,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美术类专业备考攻略
报考美术类专业的考生主要是单纯的技能展示,在考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审题。要认真审题,不要要求你画苹果,结果画一个像苹果又像梨的东西,下笔前要在脑海中回忆平日的练习,抓住事物的特征并紧扣题目。
2.要自信,不要轻易受周围考生的影响。每个人的复习情况和能力水平都有差异,所以做题速度当然有所不同,不要因为做得慢而着急,只要在考试时间内,努力完成题目即可。
3.学会稳定情绪。考试时可能被分配到的位置不好,也可能考场的光线太暗,考生要调节自己的心态,不要太过于纠结这些客观环境,要随机应变,才能将自己的水平正常发挥。
文化课备考攻略
自2009年高考开始,艺考的文化课比重有所加重,不少艺考生最终落榜与文化课成绩不达标有关,数学和英语又是大多数艺考生的“命门”。艺考生一定要注意克服自己的文化短板。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于艰深晦涩的题目或是怪题偏题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及时与科目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对学科的重点内容和基本常识做出整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及时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以免遗忘。
经验档案
自述人:李梦,2011年陕西考生,现就读于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传经送宝:没有答上面试问题,仍能顺利进入复试阶段
艺考生除需要应对“黑色六月”的文化课考试,还要参加尤为重要的艺术专业课考试。第一,要早做准备,根据考取院校的考试特点和对考生的要求,结合专业和自身特点制定复习备考计划。现在的考生一般不会只报考一个学校的艺术专业。在报考之前需了解不同学校的办学水平,根据自己的实力作出选择。第二,面试是很重要的环节。在面试时考生要充分展现自我魅力,让考官感受到考生十分热衷其报考的专业。自我介绍时声音不能过低,这样考官会认为该考生不自信。而过高的声音,会使考官觉得该考生太过“粗枝大叶”。参加广播电视编导面试时,我对考官提问的文学常识并没有太大的把握,但当时我凭借考前锻炼出的镇定心态,大方地回答:“由于这一段时间忙于艺术常识的积累,忽略了文学常识的扩充,但是我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贵校的培养,我的艺术和文学常识会更进一步的提高。”虽然没有回答出考官提出的问题,可我依然顺利地进入了复试。可见,考官在面试时,考察的不止是你文学常识的基础,还有你的应变能力。第三,作为父母切忌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家长要充当考生的陪伴者。考生遭到挫折时,家长尽量给考生打气,并尽可能地为考生做好分析和参谋,从积极的方面予以肯定和鼓励。
自述人:郭兰,2011年陕西考生,现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专业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方法与形式 现实元素 语文教学
生活何处无学习?学习何处无生活?语文课堂应该经常是“师生在语文课上,共同游历江河山川,欣赏美丽风光,感受人间冷暖,构建生活”。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2] 笔者也通过对近几年语文高考试卷考查方向的分析发现,语文试卷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现实生活,各地也把握了这些命题的方向,如2013年广东高考的语文模拟考试中,都把一些现实问题搬入试卷中,如“幸福是什么”“光盘行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中国式过马路”“江南style”等等新闻事件、热门话题、热点人物都在语文试卷中现身,语文考试再也不是过去传统的死记硬背和对古板知识的考查,语文试题随着新的血液的流入而鲜活起来,更能够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并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世界、并引发了学生对现实的思考。可见,现实生活与语文教学这二者的关系非同寻常。难怪著名语文教师王丽说:“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
从日常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情况来看,教师必须要在一定的情境下善于链接现实元素,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环节,教师要学会旁征博引、多方位引导,扩大学生的视野,展开他们的思维。这其中也涉及教育的方式。教育要顺应潮流,改革需要与时俱进,教学要加入新的元素。语文学习已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3] 所以,笔者认为,语文学习应该树立新的教学目标,关注时代、关注人文、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以着重现实生活来突破课本,回归生活,走出课堂,放眼世界,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情趣。
在语文阅读、语文写作、语言运用这些模块,教师更要注重对现实生活的链接。比如,语文教师有时会感到阅读与写作教学难教,学生也惧怕这些模块,学生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有限,尤其面对新生代,他们张扬的个性和与老师迥然不同的想法,促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上不能适应课本、老师甚至是考试的模式,对于我们传统提倡的经典阅读,学生缺乏兴趣,也就缺乏关注,写作没有阅读的积累更加束手无策,成为学生一大头疼问题,语言运用方面的表达与交流、现实生活的文字运用,他们也常常感到困难。而阅读与写作、表达与交流,对于语文学习是多么重要的环节,叶圣陶先生特别注重学生的阅读,他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于事的。”那么如何可以让学生首先在这些方面产生兴趣,然后逐步提高其水平呢?笔者认为是可以找到突破口的,同学们对传统的方式不接受,教师就加入“时尚潮流”元素。让学生从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阅读开始,找到与语文学习的密切相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如可利用网络资源、手机文学等形式,教师去筛选一些热点素材,提供学生阅读,然后针对这些热点问题让学生们讨论、写随笔、学写时评,长时间的习惯一定有助于学生阅读与写作、表达与交流的水平的提高。也可以定期给学生放映《新闻周刊》,让他们及关注时事,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这种方法,也得到很多学校老师的认同,学生很喜欢看《新闻周刊》,其中的人和事也经常被他们运用到作文中去。
再从语文考试的角度去看,语文考试越来越着重学生对实际生活的关注,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探寻,对于人文的关怀,对社会的关注。各地语文高考都开始关注社会生活热点。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王丽蓉在评析2012四川语文试卷时说:“2012年高考语文四川卷具有关注生活热点、重视文化传承、突出语言能力、渗透课改理念、体现地域特色五个亮点。”[4]语文试题在考点选择和试题选材等方面关注生活热点,“从全卷涉及的生活领域看,涵盖了学生生活、文化艺术、社会建设、资源开发、金融投资、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具有广泛而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有利于引导学生开拓视野。”不仅四川的高考如此之多地涉及我们切身的世界,广东语文高考和各个地方的模拟考试也鲜明地体现了这点。所以,社会热点阅读对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应该是大有裨益的。如2013年广州一模语文试卷的第23题,要求学生根据漫画《中国式过马路》概括漫画所反映的一种社会心理。针对漫画中的现象写一段劝诫的话。这题其实就是针对社会热点话题“中国式过马路”的探讨,命题人完全从现实生活中去找命题的素材。如果之前学生能从新闻媒体或网络去关注到类似的现实话题或事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入这些短期内的热点,也许考试中的一些题目,学生能够迎刃而解,甚至在高考中遇到平时关注过的现实问题,也不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样对学生的帮助就太大了,也可见,关注现实生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很有益处。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经验。要奉行这个理念,并很好地在教学中实施,当然得关注现实生活,结束“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对于学生而言,考试是一种检测和评价的形式,成绩是一种参考和衡量的标准,学习的终极应该是学以致用,带着生活的常识去学习,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新世纪的人才绝不是在书本中找“颜如玉”的佳人和华丽富贵的“黄金屋”,而是从书本走向生活,走入我们现实的世界,用自己睿智的头脑和勤奋的实践登上人生的金字塔,缔造自己人生辉煌的宫殿。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http://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http://.cn
关键词:中学教育;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07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6.046
在中学教育的历程中,素质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话题。中学教育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二者是人全面发展的两个不同侧面。科学教育侧重于智慧、理性和能力的发展,通过“求真”,使其行为合乎客观规律;人文教育侧重于社会价值、规范、情感的形成和确立,通过“求善”,使其行为合乎本真人性。一个完整全面发展的人,既需要有科学教育使其拥有理性方法,同时,又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组成其全面的知识结构,进而塑造完整的人格和完善的思维模式。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教育,必然会影响到个体的全面发展。
在中学教育现状中,高考的杠杆作用使学校和个体都把精力投入到了应试教育之中,人文教育基本被忽视是一个现实。尤其是在占据较高比例的理科生的教学中,其教育内容除了语文之外,主要是数理化生等以科学教育为主的内容,无论是从学生个体还是学校的整体来看,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都不容乐观,都亟待提高。因此,应该重视人文教育,使培养学生的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也应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主要途径如下:
一、传授人文知识
(一)开设人文素质学科课程
与现有实行的文理分科相比,即将取消分科,实施新的高考方法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个进步,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分科以后,虽然人文类课程(语文、历史、地理、政治)成为了所有学生日常授课的正常内容,但实际效果恐怕也只是停留在课程表面或者课程表上而已。在考试杠杆的作用下,感兴趣的学科才是值得学习的科目,偏理和偏文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然会分化出潜在的文理生,其本质上和以前不会有太多的改变。只是对于文理兼修的学霸而言,多了一份选择。
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人文素质教育受到轻视的现状,有必要对课程结构进行改革。可以尝试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强制性,使其成为高考的一份子或者参考成绩。要创新办学与育才的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建立人文素质的课程体系,将史地政等基本常识汇成一个门类课程,传授基本的常识,使学生能接受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同时,增设一些文学艺术类的选修课,既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也使学生有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特性
在人文素质教学中,语文课无疑是最基本最现实的科目。作为言志载道的精神工具,语文教学承载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古代文学作品和散文类文章,除了承继文学的作用,同时也兼有历史甚至是地理的教育作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形象,无论是英雄还是侠客、帝王还是平民,其自身中都会包含有传统的价值观和善恶是非的观念,这些形象在与读者心灵的碰撞中会改变着一个人的生命活动和思想;同时,一部作品既是文学也会是史学,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历史的身影。尤其是文学常识部分,其本质上是史学的一部分,在教学中,不应该简略而过,而是要浓墨重彩,从而弥补历史教学缺失带来的空白。再者,结合文章中出现的地理内容,教师也应该融进地理知识,拓宽语文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学的作用应该被充分放大,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自身的人文性,使之能够在学习中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工具。
语文课程教学除了传授基本的人文常识,同时也可以利用很多真实的英雄人物和虚构的美好形象,以及对国家自然、历史的描绘,向学生传递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传统民族美德等正能量。而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将价值观和是非观念等融入到作品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和情操,塑造理想的人格。使学生既能通过读书掌握书籍中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能领悟作品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二、 组织人文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传授人文知识只是工程的一个方面,组织人文实践活动则可以将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深化。
(一)举办知识讲座和人文社团活动
人文素质系列讲座和社团活动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有力途径。
在正常的教学之余,举办普及性质的文学、历史或艺术等方面的讲座,不求深奥,但求宽泛。既讲究知识性,也注重趣味性,使学生在快乐中汲取知识,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激感,娱乐身心的作用,从而对学生起到熏陶、教育、感召、净化的作用。讲座时间可以固定,形成一个机制,时间的长短要适度,既能达到传授基本人文常识的目的,又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把握好时间和内容全面以及趣味性是其重要所在。从这一点出发,对于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要高一些,如果达不到要求,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不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
对于社团活动,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大学生的专利。其实不然,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中学中,也大有市场。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就是一个成功的社团活动。该社团每年都会举行各种级别的活动,小到全市,大到全国、国际,参加的人数之众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在这个社团的活动中,不仅仅是英语口语的提高,同时,学生对于联合国机构的模仿建立,对于世界问题的参与、讨论,以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策和稿件的写作等,全方位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思考能力、语言辩论能力、对国际政治的了解和解读能力、对新闻稿件的写作能力,甚至小到学生自我的生活管理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认知等。
模联只是成功的例子,其实,在学校中还可以有很多合适的社团活动,比如读书会、艺术团体等。读书既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宽度、也可通过写作读书体会并加以交流而加深自己的知识厚度。艺术社团则可以了解艺术的有关知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所以,社团绝不是大学生的专利,在中学开展社团活动,对于提高人文素质有着不小的实际作用。将社团活动全面禁止或者抱有偏见的观点无疑是眼光短浅的表现。
(二)发挥共青团的特殊作用。
长期以来,共青团的重要作用在中学被忽视了。语文教学所宣扬的价值观念是通过隐喻教学来实现的,观念隐含在作品中,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思想教育则是直观可见的,二者之间的作用不可以相互替代。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传统的美德教育,仅仅通过语文教学来实现是不完整的。必须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作用,始终教育学生把树立崇高的信念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作为教育的重点,长抓不懈。通过辅导讲座、观看影像、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形成立体教育,从而使广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爱国、爱党的政治热情,自觉地把自己的理想、前途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当前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从家门到校门,一心闭门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其实,这种局面大多是由学校和家长造成的,而学生本身对于走入社会、和外界交流有着浓厚的兴趣。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他们了解国情、民情,接触社会,对于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大的益处。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队等方式,引导学生到社会中去,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给社会,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
总之,只有不断更新人文教育的观念,拓展传授人文知识的方法,活化人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挖掘人文教育的精神内涵,才能真正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作用不会马上显现,但对于个体的发展而言,一生将会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一、主观题失分的主要表现。一是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政治常识甚至哲学常识来回答。二是张冠李戴,答案自相矛盾。例如,前面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面却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三是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而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四是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错误。例如,人民民主写成“人民民主专制”;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等等。五是思维混乱,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
二、主观题失分的原因。一是直接原因。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二是根本原因。即知识结构的欠缺。
要做好高中政治的主观题,首先要让学生有话说,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注重对书本的知识点的把握,不仅对教材内容要了然于胸,而且对一年来的国内外主要时政热点要有所了解,从而做到学以致用。其次要是让学生懂得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才行。下面我就谈谈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第一,认真审题、审清设问是正确答题的前提。
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是由设问规定好的,看不清设问的要求,理解上“差之毫厘”便会导致答案的“谬以千里”。因此,能否正确审题,从材料中正确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许多考生答题时感觉很好,一对答案才发现“离题千里”,这主要是审题不清“惹的祸”。就审题方法而言,我们必须做好以下三步:首先,要细审设问、细读材料;其次,要推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再次,要“书”题结合,确立论点论据。
第二,结合教材、搜索相关知识是正确答题的关键。政治主观题的题目素材一般是来自现实生活及时政热点,但答案却是来自于书本。但是,如果单凭死记硬背,就不知道思考知识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可以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服务,结果是答案所涉知识点是自己能够背上来的,解题中却不会运用。仅靠死记硬背会让人陷入到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中去而不能自拔,不能跳出来从宏观上统揽知识点。
因此,学生在二轮复习时,不仅要注意阅读、记忆、理解知识点,更重要的还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在考试中能够熟练搜索课本知识点,这是解答主观题的底气。因此平时熟悉书本知识,考试中灵活运用书本知识,以不变应万变是决定着学生政治考试的成败关键。
第三,分析材料、利用材料是正确答题的重要依据。审清政治主观题的设问,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离开题目所给的材料盲目去搜索课本相关知识点进行作答,答案往往离题,吃力不讨好。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课本知识点进行设置答案。当然在考试中,有的主观题的解答好像并不需要分析材料、利用材料便能作答。但这只是考试中的个别情况,大多数主观题的解答都需要分析材料、利用材料进行作答的。
总之,答好高考政治主观题,具体要求是:思路严密化(研读材料,抓住题眼,找准理论,有理有据,逻辑合理)、知识重点化(知识点准确,关键词句突出,能让阅卷人一目了然)、语言术语化(表述既要简明流畅,又要能体现政治学科的特色)、格式条理化(书写提行空格并标序号,切忌一段文字包罗万象,让阅卷人去寻找“得分点”)。
在高考测试的主观题中,材料题是最常见的题型。因此能否解答好材料型主观题,就成了提高高考文科综合成绩的关键之一。那么如何解答好材料型主观题呢?要求自然是多方面的,但能否正确审题,通过审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打个比方说,如果把材料主观题比作一栋房子,那么科学、正确的审题方法就是进入房子的一把钥匙。不同的高考试题有不同的特点和解法。对待材料题,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审题方法。
首先是粗读材料,细审设问。
材料题试题的问题有一个也有多个,或明确或隐蔽,也有问题中套问题。但不管怎样,问题都是针对材料提出来的,它包含了对材料的理解。可以说,问题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反映材料内容,体现命题者的意图。因而明确问题往往是解答问题的良好开端。面对试题,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问题。
第一确定问题是从经济、哲学还是政常角度提出的。这一点比较简单,但不能马虎。如果搞错将一分不得。
第二要确定问题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中的哪个角度提出来的。这一环如果搞错,也将失分很多。
第三要明确问题的各种限制性条件。这些限制性条件为考生提示了正确的思维方向,使考生能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指向。通过这三步搞清问题到底问的是什么,并借助问题的启发,把握阅读材料的方向。
其次是推敲材料,把握“有效信息”。
离开了对材料的理解,就谈不上理解题意。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材料加以推敲,以便把握材料的真实内涵。其一是时间。任何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都有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而时间则是事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标志。注意时间就能把材料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加以考查。其二是总结性语句。即点明材料的中心的语句。就表格类材料而言,其表格上的标题往往点明表格所反映内容的中心。其三是材料中出现的概念、名称。它揭示了材料与教材的关系。通过上述三方面的推敲并借助从问题中得到的启示,一般能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真实含义,从而明确题意。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力度;优化资源
古诗词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情趣培养、传统文化传承、文学修养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受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应试教育模式残留等因素的影响,高中诗歌鉴赏几成摆设,于是研究古诗词教学面临的困境和解决之道便具备了应有之义。
一、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培养机制“世俗化”,教学模式“高考化”
高中古诗词鉴赏的应有之义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进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新。但现实教学中的培养机制则成了培养学生“能理解、会背诵、可翻译”的能力,对于学生深入理解认识古典诗词,并达到鉴赏水平要求不高。只要学生读得懂、能翻译就行,培养机制趋于“世俗化”。对此,笔者以为教育模式“高考化”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现实教学中,一切以高考为目标的驱动机制使得古诗词鉴赏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语文高考中,古诗词鉴赏分值占比较低,而且对学生鉴赏能力要求不高;另一方面,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避实就虚”,对于学生实际能力培养不重视,相反只是教授学生一些应试技巧。
2.教学方法欠缺新意,教学手段死板单一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方法上,很少推陈出新。“读读诗词、谈谈背景、议议内容、背背诗词”是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一贯做法。教师在教学中的基本步骤基本可以概括为: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文学常识介绍、诗文的关键字解析、句子含义解释、主旨概括等。以“从字到词,从句到篇”的逐级推进理解模式看似合情合理,但对于学生学会品鉴古典诗词帮助不大,死板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认识停留在能够背诵理解即可的阶段。缺乏古诗词鉴赏方法教学、鉴赏实践教学,使得学生不能与诗人进行情感交流,更谈不上让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精深与形式的完美之处的认知。
3.学生审稚化,学习兴趣不强
学生审稚化是说学生审美能力较差,对于何为美的认识不够成熟,表现得较为幼稚。当前,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多为小说、漫画,而小说、漫画的种类又多为言情、校园、穿越、魔幻等;学生上网也多是网络聊天、游戏等娱乐活动。这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帮助不大,甚至造成学生审稚化。笔者并非完全否定小说、漫画和网络游戏在学生生活中的作用,但从古典诗词鉴赏审美能力建立的角度,这些对其帮助并不大。同时,受教师引导方式失范、高考压力驱使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古诗词鉴赏“不见品鉴,只见功利”的倾向严重,以鉴赏为出发点的诗歌学习兴趣不高。
二、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建议
1.完善培养、评价机制,加强古诗词鉴赏教学力度
完善培养、评价机制是解决高中古诗词教学功利化、高考化的第一要务。从体制机制上改善诗歌教学环境是解决诗歌鉴赏摆设化的必由之路。首先,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要去“高考化”、“世俗化”,让古诗词学习回归诗歌品鉴的本原。其次,在教学模式上,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入更多诗歌鉴赏方法的教学比重,对于传统的读读背背模式进行改进。再次,对于学生古诗词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不要停留在传统的“能背诵、会翻译”的层次,而是要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品鉴,特别是要对于古诗词中呈现的局限性进行大胆直言;最后,我们的高考在学生古诗词鉴赏的考查中要有所创新,体现为更加注重学生鉴赏能力、审美水平的考察,鼓励学生点评古诗词,而不是停留在理解、翻译和推测诗人情感的初级阶段。
2.优化教学方法,推行授受与探究相结合教学新模式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授受式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探究式学习能让学生很好地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授受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各有优缺点,将二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予以结合将更有利于学生古诗词鉴赏意识的培养。具体操作步骤可以设计为:学生提出在古诗词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结合有关知识讲授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并自己建构有关知识。
3.优化教学资源,搭建古诗词鉴赏教学新平台
优化教学资源,搭建古诗词鉴赏教学新平台就是要理解新课标“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有关资料给学生……”的要求,通过平台搭建,给予学生更多古诗词鉴赏的机会和经验分享途径,让学生真正爱上古诗词鉴赏。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诗歌朗诵比赛、以著名诗人生活经历为背景的话剧表演、诗词角建设等。
三、结语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历来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以她特有的魅力,积淀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由于社会和教育的急功近利等原因,我们的古诗词教育远离了诗意。面对不理想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教师要自我反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综合治理,让诗歌鉴赏不再是摆设。
参考文献:
学院位于南京市江宁经济开发区,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3公里,毗邻正在建设的地铁6号线。学院基本建设规划科学,各种设施配套齐全。校园占地856亩,总建筑面积超36万平方米,在校生12000余人。学院拥有技术先进、设施一流的25000多平方米实验室,实验设备6300台(套)。2011年建成28700平方米功能完善、藏书丰富、智能化、现代化的图书馆,能够容纳6000名学生同时阅读和学习。
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自动化系、英语系、经济系、管理系、民用航空系、土木工程系、艺术系、车辆工程系、基础部11个系(部)和终身教育学院、教学实验中心等13个教学单位,27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
学院艺术类专业2015年招生办法如下:
一、产品设计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产品设计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了解与产品设计相关的科技发展、艺术规律、流行特征、人文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在贯彻“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产品开发、改良能力和运用科技成果、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等知识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整合和集成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较深艺术修养和科学知识,能独立地运用多种设计手段,进行设计创意与策划、制作与研发、管理与教育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学制四年,招收艺术类考生,毕业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二)主要专业课程
素描、基础造型、立体造型、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产品表现技法、数字媒体编辑、界面设计、设计概论、产品造型设计、产品结构设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系统设计、Pro/E设计技术与应用、造型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学、模型制作、机械制造基础、平面设计、家具设计、设计管理、图案、展示设计、手工艺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摄影、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等。
(三)招生人数及学制
2015年产品设计专业计划在江苏、浙江两个省份招收本科生30名,男女不限,学制4年。(实际招生计划以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计划数为准)
(四)报考条件及录取办法
考生符合2015年高考报名条件,报考科类为艺术类、艺术兼报文科类或艺术兼报理科类的考生。品行端正,身体、心理健康,非色盲、非色弱。同时,须有一定的美术专业基础。
符合以上报考条件的考生,须参加所在省份2015年美术类专业全省统考和高考文化考试,如专业分和文化分均达到该省美术类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控制线即可报考我院。
我院按照进档考生的文化分与专业分之和排序,从高到低进行录取。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下设平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多媒体动画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等专业方向。学生一年级基础阶段的课程相通,从二年级起,学生需根据本人意愿并结合各专业方向要求,选择进入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学习。
(一)培养目标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要培养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现代意识及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系统方法和实践技能,能独立地运用多种设计手段,进行艺术设计创意与策划、制作与研发、管理与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包装、广告、形象、建筑装潢、城市景观、动画、游戏、网站网页、多媒体交互、数字影视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和产业部门从事策划创意、营销开发、设计制作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工作。
本专业学制四年,招收艺术类考生,毕业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二)主要课程
在校期间,学生将系统学习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原理及方法、设计管理、广告学、传播学、数码写生、数码造型基础、数码图形设计、应用软件基础、平面设计课程群、环境设计课程群、动画设计课程群、游戏设计课程群、多媒体网页设计、文化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艺术展演与策划等课程。
(三)招生人数及学制
2015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计划在江苏、浙江、安徽、四川、重庆、辽宁六个省市招收本科生120名,男女不限,学制4年。(实际招生计划以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计划数为准)
(四)报考条件及录取办法
考生符合2015年高考报名条件,报考科类为艺术类、艺术兼报文科类或艺术兼报理科类的考生。品行端正,身体、心理健康,非色盲、非色弱。
符合以上报考条件的考生,须参加所在省份2015年美术类专业全省统考和高考文化考试,如专业分和文化分均达到该省美术类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控制线即可报考我院。
我院按照进档考生的文化分与专业分之和排序,从高到低进行录取。
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思想品德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播音与主持艺术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播音与主持的基本技能,能在广播电视等各级传媒机构或在民用航空、民用铁路等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客户服务管理等工作,或从事播音与主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制四年,招收艺术类考生,毕业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内容
本专业包含两个方向:播音与主持、民航播音艺术。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播音学以及音乐学、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管理学、公关礼仪、民航播音、交通运输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接受普通话发音、播音发声、有声语言表达、广播电视节目和栏目播音主持、航空服务、形体、化妆等方面的系统训练,毕业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和播音主持的基本知识;
2.具有采、编、播一体的专业创作能力;
3.掌握新闻采编、节目策划和制作技巧;
4.掌握商务谈判、文化公关礼仪等知识;
5.具备民航播音与民航运输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主要课程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有艺术概论、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主持、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学、影视表演、舞蹈与形体训练、化妆技巧、声乐、文化学概论等。本专业包含两个方向,其中播音与主持方向专业课程有演播空间处理、新闻采访与写作、非线性电视编辑、电视摄像、影视艺术概论等。民航播音艺术方向专业课程有客舱组织与管理、飞行与安全、民航服务沟通与播音技巧、商务礼仪基础等。
(四)招生人数及学制
2015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计划在江苏、浙江、安徽、四川、重庆、辽宁六个省市招收本科生80名,男女不限,学制4年。(实际招生计划以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计划数为准)
(五)报考条件及录取办法
考生必须符合2015年高考报名条件,报考科类为艺术类、艺术兼报文科类或艺术兼报理科类的考生。品行端正,身体、心理健康,五官端正,形象气质好,无色盲、色弱,男身高1.70米以上,女身高1.60米以上。
江苏、安徽二省考生均须报名参加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我院认可南京师范大学校考成绩,并按照一定比例向考生颁发合格证,取得我院合格证且2015年高考文化成绩达到各省艺术类(校考)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控制线后即可报考。
四川、浙江、重庆、辽宁四省考生参加所在省份播音与主持类专业全省统考合格,且2015年高考文化成绩达到该省艺术类(校考)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控制线后即可报考。
我院按照进档考生专业分占65%、文化分占35%的原则排序,进行录取。
(六)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相关事宜
报考办法
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持报考所需的证件,到户口所在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办理高考文化及艺术专业考试报名手续,领取艺术专业考试的相关材料,并参加考生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委托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专业考试。
专业考试报名采用网上申请的形式。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登录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招生网(bkzs.njnu.edu.cn),按要求进行网上报名(网址:add.njnu.edu.cn/,报名前请先仔细阅读报名须知add.njnu.edu.cn/home/index)。考生在报名系统完成报名信息填写后须进行网上缴费。建议使用银联缴费通道,目前仅开放储蓄卡无法使用信用卡,完成缴费后请点击返回商户。网报截止时间:2014年12月30日(2014年12月30日23时59分关闭报名系统)。完成后,用A4纸打印该专业报名表并签字确认,该表将作为考生专业考试报到的必要凭据。
专业考试
1.报到时间:2015年1月18日
2.报到地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市宁海路122号,随园校区南大楼)
3.报到要求:考生本人须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2015年艺术专业考试通知书、《专业考试报名表》(由网报系统生成,且考生本人须签字确认)及2张近期免冠1寸彩色照片前来办理报到手续
4.考试时间:2015年1月20日起(由考生自行选择面试时段)
5.考试地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市宁海路122号,随园校区南大楼)
6.考试内容:
(1)指定稿件播报(当场随机抽题)
(2)话题评述(当场随机抽题,限4分钟内完成。评述时不得带书面提纲)
(3)综合素质考查(文学常识问答,当场随机抽题问答)
(4)才艺展示,在下列考试形式中任选一种:a)器乐(自带,钢琴演奏不列入考试范围)、舞蹈、小品、曲艺或声乐等(伴奏乐请用标准MP3格式作为文件存储进入普通U盘,现场备有MP3播放器,提供U盘中的MP3文件读取,考生不可带入任何具有录放功能的电子产品);b)朗诵自备文学作品(在诗歌、散文、童话、寓言、小说片段等形式中任选一种,2~3分钟)
专业考试四项满分300分,其中(1)、(2)、(4)项满分各为80分,(3)项满分为60分。
备注:未尽事宜请查阅南京师范大学招生网站:bkzs.njnu.edu.cn
四、有关事项
1.艺术类专业学费:16500元/学年。
2.住宿费:1500元/学年。
3.学生完成学业后,颁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毕业证书;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4.考生报考期间,往返路费、食宿费用一律自理。
5.我院办学类型为独立学院,请广大考生根据所在省的志愿填报办法在相应批次填报我院。
6.实际招生计划以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计划数为准。本简章内容如与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关于2015年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文件精神相抵触的,均以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文件为准。
7.未尽事宜参照教育部及各省(市、区)艺术类招生工作相关规定,以及我院网站的后续通知执行。
学院艺术类招生咨询电话:(025)87190011
声 明
关键词:乡土资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价值
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需依据本地区自然、社会及人文等方面的资源满足多样化及选择性需求,增强语文课程资源意识。教师应据此加以积极利用和开发,激发学生浓厚乡土情结。随着分省自主命题的高考改革,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体现乡土文化内容渐渐成为一种常态。如2005年湖北语文高考卷要求考生基于湖北地域特点撰写湖北旅游资源推广广告文案中的广告词;2006年北京卷则要求以“北京的符号”为题撰写文章;2007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卷则展示了现代文阅读《乡村的风》,文章中透着浓厚的安徽乡土文化气息,语言应用题第20题则更是乡土特色明显:要求学生写关于陶行知先生的简介,选择人物的某一角度加以评价。由此可见,将乡土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乡土资源的使用做了如下尝试。
一、引入乡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很多学生总是觉得语文学科尤其是古诗词、文言文部分更多的是需要死记硬背,甚至有学生觉得@些内容和现在的时代相去甚远,学习这部分内容没有用。教师可从课堂学习内容中的乡土资源入手,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在声调上,定远话还保留入声,这非常有利于解释古诗词的押韵。如从柳永所写《雨霖铃・寒蝉凄切》的上阕中可以看出其中前面四句均使用了仄声韵。笔者所在地区定远方言“歇”“噎”和“发”“阔”都读入声,使用定远方言读这篇文章时都押韵。但如果使用普通话会发现“歇”读xiē,“噎”读yē,这样这两个字都成了平声。同样,据普通话发音“发”读fā,平声,“阔”读kuò,去声,两字也不押韵。学生们一定会对这种现象充满疑惑,教师可据此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再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最后三句诗词为仄声韵。“急”“泣”“湿”定远方言这三个字为入声,但普通话则分别读jí、qì、shī, “急”成了阳平,“湿”成了阴平。
根据笔者所在地区地域特点,可以用方言来解释押韵的问题。一方面,当熟悉的乡音响起在课堂上时,让学生倍感亲切,有利于调节情绪、活跃气氛;另一方面,用学生所熟知的知识来解释,学生一听就懂,而且记忆深刻。
二、巧用乡土资源,顺利解读课文
在理解发音时,可介绍汉字读音变化的过程。在理解《红楼梦》中的“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时,课本上的注释:“雪”“薛”谐音,影射薛家。部分学生根据普通话的发音提出这两个字并不同音的疑惑。不止如此,“雪”“薛”两个字在学生们所在地定远的方言中的念法也存在差异,两个字均为入声。笔者告知学生,很多汉字的语音变化是长时间演变的结果,学生结合本地这两个字的念法会对教师的解释恍然大悟。
又如在学习《祝福》这篇文章时,笔者会向学生介绍安徽等地“童养媳”的民俗。本地区有首歌谣:“鸡子叫,狗子咬,八岁我,起来早,公婆茶汤要烧好,几房马桶轻巧倒。快到田间去薅草,转到水田扯秧苗。两个时辰转回家,一家早饭快快烧。别人吃饭我洗衣,再到山头把柴挑。脚冷手冷搓搓了,肚子饿了扒个苕。忙到日头落山了,赶回家把夜饭烧。一家人都睡了,我点油灯做鞋帽。”教师可将这一内容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朴实的民谣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更为直观地了解“童养媳”的凄惨之处。《祝福》一文中祥林嫂的出身就是童养媳,其丈夫比她小十来岁,祥林嫂饱受生活折磨。通过这首歌谣,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三、介绍乡土文化,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据新闻报道,韩国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作为韩国文化遗产。端午节本是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竟然被认定为他国文化遗产。这引发国人哗然一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报道,强化乡土文化知识介绍,帮助学生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如在学习与屈原相关的文章时可介绍端午节吃粽子及划龙舟习俗的由来,学生理解了语文知识,在阅读诗词时也更为顺畅,传统民俗的相关常识也得以知晓。
又如在教学鲁迅的《祝福》时,我们可以介绍定远的一些祭祀祈福的活动。春节时,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放爆竹,烧时香,敬神祗,“开财门”。这一天忌扫地、汲水、泼水、动针剪等;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家家吃元宵,闹花灯,这天晚餐,农村家家习惯用香油炒饭,叫“闹秧根”,象征新一年秧好拔、好洗、好插又好活;农历二月初二是龙灯节,旧称龙抬头,人们祈祷龙王带来“风调雨顺”。晚上做“土地会”,敬香、聚餐……教师在介绍以上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讲解这样做的寓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人物的行为和心理。
四、展示乡土名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适时介绍学生身边的乡土名胜,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如在教授《游褒禅山记》时,我们利用投影介绍定远的韭山洞。告诉学生韭山洞位于县城西北20公里的韭山,因盛产野韭而得名,又因群山连绵别名九山。山腹有溶洞,因名韭山洞。洞内宽窄不一,有时宽约百米,有时只可一人通行,洞顶有的高达数十米,石幔重重,洞中藏洞,各种乳石、石笋等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幻灯的投影、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让学生感到韭山洞丝毫不比褒禅山逊色,从而激起学生的自豪感。
语文源自生活,乡土资源可以成为语文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之间的纽带。教师可基于课标要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组合,科学设计,使得高中语文课堂增加趣味的同时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学生们可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下逐渐具备乡土意识,其传统文化的积淀也会因此倍增。
参考文献:
[1]陈介刚.充分利用乡土文学作品进行语文教学[J].宜宾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1).
[2]陈太根.高中语文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开发―兼谈在高中生中开展饮食文化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6).
一、任务驱动作文的交际语境写作指向
高考作文改革,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到话题作文,再到新材料作文,作文命题一方面克服学生无话可说的套话(假大空)问题,另一方面又在规避什么话都可以说的套作问题。如果说高考作文改革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主要是让学生在考场上有话可说,那么从话题作文到新材料作文再到任务驱动性作文,则是通过情境限制考生随意发挥或形成套作。任务驱动性作文离不开材料,依然可以视作材料作文的升级版,但给中小学写作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
所谓任务驱动性作文,就是通过写一个语言交际的任务。从交际语境的角度讲,要完成这一写作任务,考生必须考虑阅读者的需求和特点,同时还需要考虑语境因素。2015年全国卷Ⅰ作文题(略)就是一个典型的任务驱动型题目。具体分析如下:
主题:小陈该不该报警。读者通常不太喜欢听讲大道理,因此考生不能借某主题随意发挥,讲一些不着边际、微言大义的话语。语言应遵守经济时效原则,用最简短的言语方式清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否则不但不能完成交际任务,还容易引发对方的反感。
作者:小华(考生)。作者有时可以选择或假设自己的身份,选择身份实际上是选择自己的话语角度。选择言语角度不等于随心所欲的讲话,作者的身份、立场、交际规则和言语情境,依然制约着作者的言语表达。
读者: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读者意识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最大特色。以往写作教学的往往只能是评卷老师冰冷的面孔。学生写作缺乏真实的言语交际环境。当考生可以选择小陈,老陈,甚至其他相关方作为说话对象时,考生就选择了与读者的对话关系,选择了自己的言语表达角度和话语体系。当对话关系一旦确定,读者的身份、修养、立场、需要和行为习惯等等,都时刻限制和塑造着作者的写作行为。
文体:书信。书信,一般情况具有私密的性质,适合交流情感丰富的内容。言语交际针对性强,受读者的限制也强。每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都有相对适合的写作文体,每种文体的都有特殊要求,文体特点塑造作者的写作行为。
内容:表明态度并阐述。和传统议论文写作不同,任务驱动型作文只要满足任务达成和交际语境的需要,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都较为随意和自由。观点必须明确、说理透彻、内容清楚、通情达理地将读者说得口服心服即可。这些和以往高考阅卷场上以立意的准确性打基础等级分,以材料的丰富性和论证的逻辑性打发展等级分有很大的不同。
语境:交通法规问题、尊老爱幼的传统道德问题、亲人生命安全问题等等。从法规和安全看,小陈报警告父是正确的。但从尊敬长辈的方式来看,报警告父并不一定是最恰当的方式。但小陈是在家人多次劝告父亲无效的情况下,是对父亲以及其他高速公路行驶者真正关心下的无奈之举。报警告父的行为实际上是一个类似于海因茨为救妻偷药的两难处境,既考量着思想道德认知水平,又为写作者辩证地思考问题提供巨大的空间。偏激消极的写作悖逆文化语境,是不可能达成写作任务的。
综上所述,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规范了作者的写作行为,具有鲜明的交际语境写作指向。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交际语境写作指向的教学价值
如何将这种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方式转化为日常写作的实践,仍然是当下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任务驱动作文的交际语境写作指向的教学价值在于:
(一)关注写作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写作的兴趣。正如荣维东先生指出,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充分关注“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③他实际上指出交际语境写作解决学生的写作动力问题。学生写作对象不明确是写作教学的积弊。以往的高考作文,主题和语境几乎是确定的,比如2001年的高考话题作文《诚信》。人人遵守诚信,社会须有诚信,无可争议。尽管也出现了优秀作文,如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但作者和读者几乎都是全知全能的视角,作者是诚信的代言人,以圣道尊严的面孔出现在阅卷老师面前。阅卷老师显然知道诚信必须遵守。这既不是生活真实的语境,也不是艺术真实的语境。读者不存在,作者自然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写作只是为了得到分数而已,写作就成了无意义的活动。考生写作缺少动力,对于众多考生而言,只能是假大空话。交际语境写作的本质是读者意识,为一个视角受限制的读者而存在的,同时作者的视角也受到限制。任务驱动型作文为考生提供了一个真实或模仿真实的交际语境,学生的写作就是基于交际语境的言语交流,写作的价值得到尊重,写作的动力得以确认,学生自然就有了自主写作的兴趣。
(二)关注身边时事,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能力。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正如前述,任务驱动型作文比一般的材料作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给学生任务指令,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把学生带入任务情景。任务驱动性作文的材料的现实感和可交互性更强。比如英国母语教材的小u旅行④,虽然是虚拟情境,但把学生带入复杂的现实语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真实的写作能力。
(三)关注交际语境,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表达能力。由于交际语境受多种语言环境的限制,从词汇上看,读者特点、文体规范和灵活多变的交际语境扩大了作者的词汇需求量;从句式上看,交际目对象的多样性,情感表达的丰富性,必然反映在作者灵活多变的句式上;从文体看,基于交际表达的文体形式,特别是实用文体的大幅使用,使写作常用文体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中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交际语境写作意识明显。《看云识天气》是面向当时文化素养相对较低的普通大众的科普文章,这就决定文章朴实风趣的语言特点。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女儿的一封信》,之所以采用书信,信中又借奶奶讲述童话来表达作者的想法,感人至深又合情合理,正是作者考虑女儿的年龄特点和话题复杂性,都是遵守了交际语境规则的表现。《短歌行》虽然采用诗歌形式,但其中既表达对人才的渴求,又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礼遇态度,都是基于交际语境写作的体现。任务驱动作文将交际语境写作的要求更加显现和具体化,能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任务驱动式作文交际语境写作指向的局限性
目前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备考过程中存在诸如说理不透彻,观点顾此失彼,缺乏广度和深度和不能有效的照顾环境因素等问题。如果把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这些问题归咎于任务指令过多的限制,如主题、作者、读者、内容、文体、语境等方面的限制,实际上主要是考生缺少交际语境写作的常规指导和训练。我们做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限制当中。戴着镣铐舞蹈,是我们做事的常有情境,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口语交际不能代替写作教学的书面训练;联系发展地看问题,可避免学生观点顾此失彼,和因偏激而悖逆社会规范,但思维训练同样不能代替写作教学。这些问题在长期的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后都可以得到改善。
任务驱动式作文的交际语境是有局限的,如果高考采用单一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形式,把平时作文教学简单交际语境化,将任务驱动性教学的交际语境指向理解狭隘化,将会在如下方面加重作文教学的问题。
(一)对文学写作的忽视
写作包括文学写作和非文学写作。古人认为学以致用,文以载道。教育的目的是为适应生活,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也就是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经济生活需要怎样的文体意识,我们就应该培养未来公民怎样的写作素养。比如,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别人进行人际交流,实用类文章写作居多;处理人与环境关系,需要科学准确地传递信息,科技类说明文或者论述文章写作居多;处理自己现实与精神世界的关系,可以是写哲理性文章。如果是情感表达和宣泄,则常常用文学性作品表现出来。虽然文学性作品的读者可能并不明确,但作者自己本身也是读者,宣泄自己情感或引起其他读者的共鸣都是任务驱动。
诗是人类语言的精华,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诗是绕不去的。孔子云,不读诗,无以言,即是此理。青年是朝气蓬勃的,富有想象,喜欢叙事,乐于抒情,应该在文学的天地里释放他们的理想和激情。无论是西方的叙事传统还是东方的抒情文化,多是以文学作品为主要表达方式。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灵活多变的修辞手法,奇特夸张的叙事结构,丰厚深远的审美意境,才气十足的艺术个性,永远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可缺少的文化基因。文学本质上是一门艺术,艺术尽管起源于实际需要,但不能等同于现实需要。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交际语境写作指向,不是解决文学创作的良方。当代文学的繁荣离不开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培养,文学创作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表现形式,重视任务达成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显然难以承担培养文学青年的使命。
(二)功利化写作的社会危害性
钟嵘云: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诗歌等文学艺术,陶冶了写作者和阅读者的精神世界。青年是富于理想追求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然有道理,但对于青年来说老于世故,过于精明不但害人害己,且对社会文明无益。中国文学擅长抒情、西方文学擅长叙事,如果我们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中丢掉诗歌和散文的豪情壮志,又丢弃了叙事文学的天真浪漫,留给我们精神实际一定是百草众生的荒芜,这样的荒芜,如同冰冷的世界,和充满假大空谎言的世界一样可怕。写作训练课,培养学生在时事中发现社会问题,灵活运用社会常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都无可厚非。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说,如果语文课或作文课,主要讲亲情、法律和安全,那么语文课就成了思想道德课或者社会政治课。
钱理群认为:“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我所概括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⑤作文课研究社会常识,有什么美感呢?当我们一切学科都在练习斤斤计较,权衡利弊得失的时候,人类就完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似乎掀起了一股诗歌的热潮,再次提醒我们作文教学的天空应该是多姿多彩的,而非浪潮式的颠覆运动。写作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提高国民的写作素养和文化修养。偏激的命题方式,可能是民族的灾难。
(三)优秀传统写作经验的丢弃
一味的追求面向社会现实需要的写作,可能会丢弃优秀的传统写作经验。如写记叙类文章写人记事的基本方法,写说明类文章严谨科学的说明方法的使用,写议论文,论点的准确提炼和深入分析。学生不力求新颖的论点,但在论据使用方面,需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论据。如果对任务驱动型交际语境写作过度重视,学生为写作而阅读的动机将会减弱。注重用典的文学传统将会丢失,学生的作文内容会比以前任何一个时期更空洞,甚至废话连篇。论证方式更为随意,丢失了传统议论文严密论证的传统。学生不经过规范的写作训练,难以真正地提高写作水平。不吸收传统写作教学的优秀传统,写作教学水平就难以提高,民族写作素养就难以提高,文学的繁荣更无从谈起。正如荣维东先生指出:“研究上述三种写作课程范式(文章写作、过程写作和交际语境写作,本文作者注)会发现,三者之间,只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三种范式在课程和教学中各有其利,也各具其弊,孤立地某种范式不能全面解决写作课程存在的问题。它们三者应该是一个问题的三种不同的维度,而绝非对立排斥关系。”⑥因此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应看到任务驱动型作文交际语境指向的缺陷,传统的写作方式和策略也应得以保持和发扬。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交际语境写作指向对中小学写作有积极的意义,合理推进任务驱动性作文指向的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大胆吸取优秀的传统写作经验,将有助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健康发展,而不是加重现有的作文教学的问题。
――――――――
参考文献
①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语文学习》,2015年第7期第7-8页。
②李传会:《“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及写作策略》《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7期第101-104页。
③⑥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第22-97页。
④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48页。
关键词:高中英语;报刊服务;策略
英语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在学生今后的求学乃至工作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教育人员也在不断探索、总结。在提高英语学习这方面采用报刊服务来进行教学辅导是改善英语学习的一项新思路,通过报刊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认识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课外常识。
一、高中英语报刊阅读的教学策略
1.扩充知识信息,拓展学习资源
大家都知道,报刊的知识面广,内容呈现的种类多,在高中英语教学当中,建议教师合理扩充报刊学习的知识信息,拓展学习资源。报刊中涉及很多生活常识,例如养生健康、安全防火常识、地震突发状况自救以及环境保护等贴近人们生活的知识,所以通过报刊可以让学生成长,加强生活知识的积累。学生在利用英语报刊学习时,身旁伴有英汉词典,遇到不会的马上进行查阅,这样学习的效率便会得到提高,印象也会深刻。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就会加大,做阅读理解就会得心应手,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接触英语文化,培养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如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以及价值观念等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英语报刊的见解与归纳总结,全面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报刊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外国人和中国人有着怎样的生活差异,在中国交通方面我国提倡右侧同行,而在有的国家和地区则是提倡左侧同行。在饮食方面差异更大,中国人习惯把蔬菜做熟了再吃,但在外国,他们认为食物生吃不会破坏它们的营养价值,报刊中进行文化差异的对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学生在报刊中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外国人文气息。
3.组建学习小组,促进合作学习
在英语学习当中,以组为单位,教师将学生有效分组,然后进行英语报刊学习,学生可以透过报刊所呈现的内容进行交流探讨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强学生学习的氛围,在英语报刊学习当中如遇到疑点、难点,学生还可以进行分析探讨,从而节省了查阅的时间,又进行了有效交流,学生互相帮助提高,有利于建立团结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4.对报刊的选择要做到严谨,内容的呈现要做到合理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可以明确分工,并且将内容加以利用,通过合理科学报刊的选择,让学生的思路保持逻辑与清晰,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规范学习内容,给予学生正确引导。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报刊的选取和内容的选择,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在报刊的选择上多下功夫,选择出对学生学习更有利的题材。
5.加强阅读反馈,提高学习效果
在英语报刊学习当中,做到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可以向同学询问,也可以向老师询问,如果老师和学生都解答不出来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询,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充分吸收,加大信息递增量,对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专项剖析,做到深切领悟。
6.在英语学习当中,教师要做好监督
在学生进行英语报刊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在时间上予以监督。例如,教师可以在他们学习以后进行一定的时间观念来进行学生的学习考查,去考查学生英语的学习情况,如掌握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理解得不够好,从而制订方案针对没有领悟到位的知识进行辅导与沟通,教师这样的监督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帮助学生更好地维持学习纪律,从而保证学生对报刊学习的规范性与自觉性,最终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二、采取报刊服务教学的好处
扩大学生的知识量,让学生充分接触各个领域的知识,保证学生的英语积累,做到提高与保持,通过报刊学习让学生在自我价值观上得到新的认识,吸取外来文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缔造各人的思维方式。
总而言之,一切的新规定与好的学习方式都是为了学生,以学生为出发点,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学习中受益,英语的重要性也使得学校的重视程度在逐年加大,今后还会更加重视,所以采取报刊学习的方式进行高中英语这门科目的学习,不仅加大学生对词汇量的掌握,同时对高中科目阅读这一板块的难点进行整治,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这项措施也在开始完善,相信报刊学习方法会使英语这门课程得到更好的发挥,促使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端木义万.美英报刊阅读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