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三八妇女节的手抄报

三八妇女节的手抄报

时间:2023-05-29 18:18: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三八妇女节的手抄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三八妇女节的手抄报

第1篇

3.8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是全世界劳动妇女团结战斗的光辉节日,我们来一起为这个有意义的节日制作手抄报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三八妇女节漂亮的手抄报,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三八妇女节手抄报展示对国际的影响从文化上、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 工业革命同步。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她们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诉求妇女的解放。中国19世纪20-40年代的一些 社会主义者受到的 女权主义影响,主要是属于这一代的。这一时期,女权主义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是一些实践活动,像 克拉拉·蔡特金领导的妇女同工同酬的运动,和“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从政治上、在这一天,世界各大洲的妇女,不分国籍、种族、语言、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差异,共同关注妇女的人权。近几十年来,联合国的四次全球性会议加强了国际妇女运动,随着国际妇女运动的成长,妇女节取得了 全球性的意义。这些进展使国际妇女节成为团结一致、协调努力要求归还妇女权利和妇女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权利的日子。

从思想上、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它是全世界的妇女组织所庆祝的重大节日。关于妇女节的这个想法早在20世纪就被提出来了,但是直到1920xx年才在美国举行了第一个妇女节。1920xx年,第一个国际妇女节在德国、奥地利、丹麦和欧洲其它一些国家举行。从那时起,这个日子在许多国家被作为全国性假日来庆祝。它标志着女性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上所取得的成就。各国的妇女们都庆祝这个重要的日子。因为它代表了公平、公正、和平与发展。

对中国是影响从文化上、“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个全世界妇女的节日,到21世纪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从1920xx年中国人第一次庆祝这一节日,至20xx年已有90个年头;从1960年中国第一批万名(个)“三八红旗手(集体)”诞生,这个光荣称号也已经年过半百。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妇女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纪念这一节日:北伐路上的游行、抗战街头的募款、内战时的示威、阮玲玉的自杀、丁玲的随笔,等等;“三八”国际妇女节这百年的历史,与中国的妇女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了中国妇女运动的特殊 公共文化空间。

从政治上:广州各界妇女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为中国妇女争得了第一次庆祝自己节日的权利,而且体现了革命妇女力量的大联合,成为首次 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结成妇女统一战线的标志。” “为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开了一个新纪元”。

从思想上、与其它节日——诸如国庆节、植树节、圣诞节等不同,“三八”国际妇女节有其鲜明的性别属性——它是妇女专属的节日。以“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为主题的 罢工、 集会、 游行 示威等,正是中国妇女在20世纪以来形成新的“ 社会性别”认同的最重要的场域之一。

第2篇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许多场景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肯德基店里,孩子们毫不客气地吃着,家长们欢天喜地地看着;公交车上,孩子们心安理得地坐着,家长们疲惫不堪地站着;放学路上,孩子们两手空空地跑着,家长们背着书包跟着……诸如此类的场景太多太多了。我不停地问着自己:“如今的孩子怎么了?如今的家长怎么了?”

古云:“孝乃天之精,地之义,德之本也。”孝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也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目前,由于独生子女没有直系血亲相伴,他们冷漠自私、过分依赖,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常常扮演着单打独斗的角色。心理素质和行为素质出现了下滑的现象,多数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和长辈的溺爱下长大。他们只想着自己,从来不替别人着想,养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体会不到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也不知孝心为何物。

近些年来忙于应试等原因,忽视了对孩子的孝道教育,孩子们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的传统美德已不复存在。大多学生身上呈现出的是冷漠自私、不思进取的“贫孝”状况。他们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爱人。因此,孝道教育迫在眉睫。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呢?经过几年的教育经验,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架起沟通桥梁,赢得家长支持

我们知道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家庭。如果要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就必须要发挥家庭这一主阵地的重要作用。如果离开了家庭的支持与配合,那么我们的孝道教育将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利用家长会、校讯通、QQ群等形式,向家长进行孝道教育思想的宣传,大力倡导以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使家长深刻认识到“百德孝为本,百善孝为先”的真谛。懂得哪些事情是家长们该做的,哪些事情是孩子该做的。虽然,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如果家长对孩子事事包办,那么孩子的“孝敬之种”就很难发芽。因此,我们要赢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安排孩子们在家时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收拾自己房间;洗洗自己的衣服、鞋袜;帮父母择择菜、推推车……这样,孩子们就能体验到父母对工作的劳心、对自己的关心、对生活的艰辛,知道家长们为他们付出的点点滴滴,从而激发孩子们由心灵深处产生的对父母的体贴、孝敬,进而教育学生还要爱同学、爱家乡、爱祖国,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学习传统文化,开启学生的孝心

那天下班,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一屁股就坐在了沙发上,连声喊着:“潼潼快给大姨拿拖鞋,快点儿!”“马上就来!”五岁的外甥女大声答应着我,可就不见她从卧室出来,我知道肯定又是什么玩具吸引了她。于是我对她说:“潼潼你忘了你们幼儿园学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了吗?”孩子一听这话,飞快地跑了出来将拖鞋摆在了我的面前。我轻轻地摸着她的小脸说:“这才是孝顺的好孩子!”孩子甜甜地笑了。通过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我深深体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因为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开启学生的孝心,净化学生内心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让小学生从小学习传统文化,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是很有必要的。《弟子规》《三字经》《二十四孝故事》等这些传统文化,都是依据至圣先贤的教诲和故事编成的。其中的好多古诗文都是教育孩子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尊老爱幼、如何诚实守信……如:《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小故事“鹿乳奉亲”“卖身葬父”“卧冰求鲤”;古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是交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人们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因此,要想开启学生的孝心,必须要学习传统文化。

三、开展各项活动,进行孝道教育

少先队活动是少年儿童成长的主要阵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孝敬长辈活动。有利增强班内的孝敬氛围。比如:利用黑板报、手抄报、走廊营造孝敬氛围;利用班队会开展主题为“学会感恩”的班队活动,让学生自编自演孝敬小品,讲孝敬故事,谈个人孝敬体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懂得孝敬的重要,感受孝敬后的喜悦;利用各种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让孩子们唱一首感恩歌,听一个感恩的故事,看一部感恩的电影、写一封感恩的信,给父母端一杯茶,给父母洗一次脚,算一笔亲情账,出一张感恩的手抄报……来表达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感谢之情,使学生的孝心、善心、爱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能爱祖国呢?”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也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像我们地处城中村的学校,从我国传统美德“孝道”入手,塑造学生健全的道德品格,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愿我们的孝道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知道饮水思源、感恩图报,永远铭记父母之恩。

参考文献:

第3篇

以培养少年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狠抓养成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把我校的少先队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少先队组织的队伍建设,推进少先队工作进一步发展。

1、不断完善健全少先队工作运行机制。

2、加强少先队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少先队干部的作用。在学期初做好大队学生干部和各级管理队伍干部的改选工作,加强队伍培训,完善和强调队伍职能,增强少先队干部在学校、班级工作中的作用,每月召开队干部例会,进行学习、工作、思想的指导。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增强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重新组建新一届“红领巾轮流监督岗”,加强对监督岗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改革完善管理制度,每天对各中队的教室卫生、课间纪律、两操、红领巾等日常行为进行认真检查、监督并做好记录。密切督导队员与辅导员老师的联系,做到师生齐抓共管,双管齐下,提高班风评比成绩的真实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4、继续开展校园常规活动,并让常规活动更加规范化、秩序化。各班要认真做好旗手和主持人的选拔和训练工作,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国旗下讲话有记录,并实行年段轮流制,讲话人员由各中队长负责,尽量挖掘新人演讲,充分发挥利用这个小舞台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学习、得到锻炼,并通过国旗下讲话这个窗口,发现更多的人才。“两课两操”检查有记录;班级、责任区卫生检查记录及统计;文明监督岗检查情况记录;班刊、班级卫生抽查记录;好人好事、爱国、心理健康教育等宣传的广播稿件;大队部活动有记录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学习氛围。

(二)、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活动优势,着力提高少先队员的整体素质。

1、善于运用各种活动载体。要积极开展有益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科技、文艺和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诚信教育”、“荣辱观教育”、“绿色环保”等教育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宣传栏,黑板报等内容,做到月月有主题,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丰富校园生活。继续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成立“小记者培训小组”、“美术兴趣小组”、“乒乓球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等,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受到美的教育,增强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3、搞好少先队阵地建设,布置好新的少先队队室,给队员有“家”的感觉,为队员的活动提供良好的场地。严格队室制度管理,建立好开放制度,提高队员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丰富少先队活动。

利用重大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节系列教育活动。利用植树节,‘三八’妇女节、劳动节、清明节、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少先队员开展、“我为妈妈献爱心”、“植树护绿”、“学雷锋做好事”等主题活动,让少先队员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结合“爱鸟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水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开展系列活动,加大学生对环保意识的教育,提高我校学生的现代文明素养和环境意识,普及环境

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培养绿色人才,规范学生的环保行为。

(四)、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努力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品质。

1、狠抓少先队文明礼仪规范,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为日常行为规范准则,强化行为习惯的培养,加强礼仪教育与训练。以中队为核心,以创建优秀班集体为载体,加大检查、评比的力度,引导队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人人争做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的好少年,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

2、加强安全、法制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安全是我校工作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做好集体活动的安全防范措施,通过主题队会、晨会、板报、展示专栏等途径,增强学生的安全自我防范意识。

三、主要活动安排:

二月份:、

1、恢复常规工作(安全、卫生监督等)

2、大队学生干部选拔,设立“红领巾监督岗”

3.制定少先队工作计划,各中队制定班队工作计划。

三月份:

1、庆祝三八妇女节:开展为妈妈献爱心系列活动。

2、月底各班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题召开一次主题班队会,出一期板报,大队部出一期专刊。

3、3月12日,植树节当天,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植绿护绿活动

4、各中队出一期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题的黑板报:

5、启动校园集体舞活动。

四月份:

1、在世界卫生日宣传卫生常识(4月7日)。

2、开展“读英雄书、讲英雄故事、唱英雄歌曲”活动;

3、四年级中队出一期以“缅先烈,知荣耻”为主题的校园手抄报。

五月份

1、开展热爱劳动的教育。

2、筹备庆祝“六一”儿童节暨素质教育成果展示准备工作。

3、三年级中队出一期以“我劳动我快乐”为主题的校园黑板报。

六月份:

1、庆祝“六一”儿童节暨素质教育成果展示

2、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环保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3、大队部做好学期末各项工作总结评比、量化考核、汇总工作。

第4篇

通过对一所校型在2000多人的小学的调查问卷和部分家长访谈的结果来看,当代小学生因绝大多数作为独生子女,身处“421”家庭结构中成长,所以自私自利,没有孝心,缺乏孝行,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不知道父母做什么工作、挣多少钱,多大岁数了、哪天过生日,健康与喜好;二是吃饭和花钱乃至看电视不礼让父母长辈,我行我素;三是不理睬父母劝告,随意冲长辈发脾气,做事隐瞒父母;四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甚至习惯于让爷爷奶奶等老人替他背书包,平时买零食花钱如流水,不体谅父母赚钱养家的辛苦等。

新孝德教育在小学施行主要要通过管理、课堂、活动三条路径,遵循学习领会――运用载体――开展活动这一程序,全面启动 “德育三板块(开学教育周、班会课、精品活动)”教育模式,进行分步贯彻。

新孝德教育在小学施行的载体主要是“德育三板块(开学教育、班队会、精品活动)”,还要启用好“红领巾广播站”、录播功能室、德育实践基地等,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活动。

具体策略是通过开展“诵经典、唱童谣、践孝行、评孝星、建基地”系列活动,使孝德教育内化于心,外显于形,实现常态化。

一、诵

读经诵典,孝德育心。经典无色,却能在小学生的心中留下浓墨重彩。校园广播可以全程开播,把《百孝经》和《孝行歌》、《弟子规》的教读和古今中外孝行故事讲述作为午读的内容,每天保证二十分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心灵滋养,让经典要义真正入脑入心入骨髓。

二、唱

各年级齐唱原创孝德歌曲《龙传人》和吟诵年组孝德童谣,绘声绘色,诵声琅琅,润泽心灵,涵养美德。

尤其要抓住“零起点入学”的新一年小学生,他们的头脑和心灵象一张白纸,诵读孝德儿歌《送给妈妈一朵花》和《学习小乌鸦》,会让孩子们的记忆历久弥新,终生难忘。同时,教师和家长也都加入到诵读行列,师生齐唱,亲子共读,知情意行蔚然成风。

三、践

提倡情行并重,把孝的情感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引导和组织孩子自觉践行孝德。本着“小、近、实”的德育原则,利用纪念日、节日,将少先队活动、教学活动、艺体活动、家长学校建设有机结合,以情导行,以行表情,促进学生起教于微细,尝试于躬行,知行统一,实现活动育人,扎实推进尊重教育。

如 “三八妇女节” 孝行活动――社会实践“我为妈妈捶捶背,我为奶奶洗洗脚,我把碗筷刷一刷,我帮房间扫一扫”、歌谣诵读;到了清明节这一中华祭祖日,开展“感恩先人,孝在当下”小学生征文活动; “母亲节”孝行活动――道一声谢,献一枝花;唱一首歌,倒一杯茶; “父亲节”孝行活动――给爸爸倒杯茶;为爸爸盛碗饭;给爸爸捶捶腿,为爸爸唱首歌;“重阳节”孝行活动――听爷爷奶奶讲‘家风’,为爷爷爷奶奶送份‘礼’(梳头、擦脸、捶背、扶过马路、盛饭、穿鞋)等。为培养孩子孝德意识和自理能力,在‘入学教育周’开展一年级学生“谢绝家长背书包,不要家长零花钱”活动等。此外,学校还可通过举行讲孝行故事、办孝心手抄报、画画等形式深入孝德教育,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小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盛放“慈孝”之花。

四、评

适时总结表彰,每年学校要评选校园“十佳小孝子(女)”、开展百名“最美小孝星”现身说孝活动,用身边的榜样引领孩子们,从点滴小事做起,争做孝道好少年,实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五、建

学校可以同市区托老所、医院联系,作为孩子们孝德教育活动基地。

班主任是学校特色德育孝德教育的主力军,所有任课老师都是雕刻少年心灵的工匠,引领她们采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因材施教,让学生做孝顺的好孩子。

首先,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全体教师要自觉地突出孝德教育的育人功能,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内容、特点,挖掘孝德教育素材,联系学生实际,解决学生认识上的一些偏差,为学生的成功人生打好底色。

其次,班队会课展示孝德阶段性成果,班会课的策划和主持,班主任都要放手由学生去完成的,学生展示在前台,老师退居幕后,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做到“我的班会我作主”,既让孩子们在过程中受到自我教育,同时也提升合作能力,收到了“润物细无声,芬芳花自妍”的教育效果。

第5篇

性,进行有效管理。

一、以实际行动感染、教育学生,做学生喜爱、亲近的教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而班主任更该用心做好这项育人的工作。调查表明,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的特征是:民主的、公正的、好学的、富有爱心的。

我在班级工作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平等,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班里的班委、小组长、班级文明升旗手、班级之星、三好学生、单项积极分子等都由班级民主推荐产生,最后鼓掌确定,让真正有能力的、有水平的学生脱颖而出,用行动向全班证明老师是民主的、公正的,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的竞争机制。同时班级开设了班级信箱,学生可以对班级的建设、管理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学生的来信真诚地表现了对班级的关心与热爱,班级里增加的“小小卫士”、“小小保洁员”等班委也都是在学生的来信建议中而采纳的。开设的班级周记及时记录了学生的想法,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可敞开心扉诉说的平台,而我通过周记的交流,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及时了解班级情况,进行适当处理。每次晨会或做早操结束后回到教室,是学生期待、兴奋的时刻,因为我将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并当场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与尊重,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为了营造班级爱看书、勤奋好学的氛围,每回报刊杂志来了,我总第一个翻阅,并对其中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新闻报道作简要评述,让学生对刚发的报刊产生迫切想看、想学习的愿望。班里的图书角每周五开放,我则公开向班级图书管理员借书,无形之中,扩大了图书的流通量,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平时我在班里主动捡纸屑,排课桌,低声询问学生生活情况与身体状况,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民主公正,又心细且富有爱心,从而逐步敬重、喜欢、亲近老师。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在感染、感化、震撼着学生。学生人格的升华、个性的养成、心灵的净化,无不受教师的激发、点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只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影响、教育学生,学生良好的素质将在潜移默化中生成的,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规章条约,保证了班级的有效管理

合理的制度是班级有效管理的保证,是学生行动的方向。开学初我除了带领学生共同学习教室墙面上的《小学生日常行为守则与行为规范》外,还根据学生提议确定了班级文明公约若干条,根据平时表现由每组大组长负责加分与扣分,对突出表现的加5分,严重违反纪律的扣5分,每月进行得分小结,对得分多的优先考虑评先;还制定了作业表现星级表,每回作业全对的加一颗星,每月前八名的发班级奖状进行表扬,形成了一种有规可依、表扬有据的良好局面,促使全班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班中施行常任班委与值日班委相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真正体会到班级主人的责任,通过这种角色换位,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治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学期结束之后,由全体学生评选出十佳值日班长和优秀班干部,为班委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新生力量。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目标和措施,然后在学习活动中采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主,班委、学习小组等辅导机构督促为辅的方法,争取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

针对目前学生普遍自理能力差的现状,结合学生热情好动、逞强好胜、凡事都想试一试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良好的生活本领和为他人服务、为集体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品德,不断提高自理能力,把学生看作管理的参与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组织开展各项活动,锻炼学生的同时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一个好的班级除了教师良好的言行,有效的班级规章制度,得力的班干部外,还需要不断开展活动,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对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六(4)班总是尽力以求做得更好,无论是教师节的献词、手抄报、演讲、班级布置、贺卡评比,还是黑板报、中队活动、升旗仪式,每项活动都凝聚了全班学生的心血,而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全班都可以加分,则是最幸福而又难忘的时刻。而全班自己组织的生日庆祝会,与见习教师的联谊会,永别游戏室的中队会,充分展示、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青少年树立了正确的荣辱观,我班围绕“八荣八耻”展开了“知荣辱、树新风、践行动”活动,通过开展拍手童谣、唱八荣八耻歌、知识竞赛、演讲、召开座谈会、千人签名仪式等活动,通过告家长书、发宣传单、到社区劳动、慰问演出等活动,真正让“八荣八耻”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中,有效推动了我校的荣辱观教育。

班级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了“我向妈妈献份爱”的主题实践活动;结合“植树节”,开展了“我为班级添份绿”的实践活动;结合“感动中国2006颁奖典礼”,开展了“感动中国感动校园感动你我”的征文及“校园之星”的评选;结合“母亲节”和“世界地球日”、“环境保护日”,开展了“妈妈我想对您说”书信征文活动及“我的美丽家园”征文活动;结合“交通安全日”,举行了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及绘画竞赛;结合“六一国际儿童节”,与“新世纪幼儿园”在购物中心广场进行了“快乐六一欢乐你我”联谊活动……

第6篇

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先导,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重过程、重创新,实验性、示范性”的总体要求, 立足县情、校情,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开展多元化多姿多彩的英语特色实践活动,给学生创设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搭建展示英语才能的舞台,发展学生联系英语与生活进行创新与实践能力。

实施原则:

1.配合教学

英语学科特色实践活动被列入课程计划,成为真正的英语第二课堂,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课内教学配合,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学以致用、用中提高

英语学科特色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年龄特点出发,实施中努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语言教学规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活动内容要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

4.活动内容要突出优质性、适应性、功能性和发展性

5.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英语活动课要使英语爱好者和有英语特长的学生有用“武”之地。通过活动课使他们充实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才干,把他们培养成学习、活动的骨干,去影响、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具体实施:

一、 创设校园英语环境

1. 校园标牌双语化

为给学生创设英语氛围,把校园、班级、处室的标志牌、标语牌进行英汉双语标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英语语言,不懂得地方可以通过对照汉语、询问同学、老师等方式进行理解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掌握这些语言。

2. 校园内设固定的英语角(englishcorner)

每月进行活动,每次活动确定一个话题,学生围绕话题事先收集与话题有关的资料,在英语角活动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3. 校园内设英语宣传栏

创设学生英语表演的舞台,让学生show出自己。学生们自主确立主题、写主持台词、出宣传海报,体验成功,感受语言的魅力。

4. 校园英语名言工程

精选许多英语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布置于走廊台阶。学生踏进校门,从大门口,到楼梯,到走廊,处处都能见到英语格言,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习得环境。教室是学生每天学习的地方,老师的办公室也是他们熟悉的环境。英语标注学生们天天都能看到。 通过构建“英语无处不在”的校园环境,为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英语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 校园英语活动的开展

1. 每两周举办一次学校英语手抄报展览

要求全体学生参与,通过涂涂画画、填空、排序等方式进行手抄报的创作。通过展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展示在学校宣传栏上。

2. 每周固定进行校园英语广播

可由学生轮流主持,内容包括日常英语、魅力音乐、英语天地等,借此提高全校同学的英语听力水平,扩大信息量,开阔视野,提升英语素养。

3. 开展英语兴趣小组

每班级成立英语兴趣小组,定期进行活动,通过学唱英语歌曲、英语游戏、日常会话、英语故事、英语课本剧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英语特长生,并以点带面,带动全校同学共同进步。

4手工制作式的庆贺活动

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和圣诞节等节日来临之前,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人人制作一 张贺卡,并用英语写上美好的祝愿,在活动课上进行展览、交流、评比。

5 每日一句(一词)

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要活动空间——教室,在黑板上每日书写一个英文句子或单词,让学生记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由教师或英语能力特别强的同学每天在黑板上规范地书写一个学过的或没学过但较常用的句子或单词,在早上晨读时领读几遍,然后要求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会读、会用。

6 课本剧表演

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熟悉台词,策划动作,分小组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大胆说英语的习惯和合作精神。

7 作业秀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正确的书写规范,在输入语音,训练标准的语音、语调的同时加强书写训练。课外不定期地组织优秀“作业秀”,把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流畅、格式精美的作业本展示在全校师生的面前。让同学们有了书写的标准,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形成正确、优美的书法。

8写作竞赛

我们要求学生以课文为例,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比赛,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9 演讲比赛

例如:talk about my name. talk about sb’s past. something about…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应变能力。

10 歌曲比赛

通过课堂内外教学歌曲、向学生推荐英语歌曲录音带等方法让学生接触大量的歌曲。同时不定期地举行英语歌唱比赛,选拔出优秀的英语歌手。在举行英语歌曲比赛的过程中发动更多的学生学英语、唱英语,激起学英语的。

11 英语收集活动

英语收集活动包括收集英美国家的邮票、英文包装纸、英文说明书、各种英文标识等。收集英语国家的邮票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这些国家的概貌,并提高审美情趣。收集英文商标、包装纸和说明书也是一项课外学英语的有益活动。

12 举办富有英语特色的节日活动

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学习英语语言本身,还应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演变、风土人情等文化背景知识。通过举办富有英语特色的节日活动介绍异国风情,不仅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培养和提高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在圣诞节 “merry christmas”、万圣节 “happy halloween”、 感恩节 “happy thanksgiving day”之际,张贴宣传海报或表演精彩的英语节目,并在英语广播中介绍各个节日的背景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令学生沉浸于英语学习的快乐中。我们教师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在必要时给予孩子们帮助和指导。

13 借助媒体学英语活动

教师可选择一些内容简单、趣味性强、适合学生的英语节目推荐给学生。也可播放英语电影让大家欣赏。

14 英语图书角

学生捐助或自发集资购买一些英语书籍,固定场所,责任到人,随时借阅,以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视野。

15 聘请外籍教师与学生对话、交流(条件允许)

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接触较为纯正的口语。这样的活动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6校园英语节

每学期末,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大型英语节活动,学生们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英语技能,体现了英语学习“从课堂中来,到生活中去”,“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英语节根据年级特点设置了不同形式的比赛,能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英语的大舞台。

三、 运用语音实验室的原声功能,创设纯正的听觉环境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我们英语教师充分利用两个高标准语音实验室,尝试发掘英语口语校本课程,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良好的技术设施和语言环境。语音实验室能产生一种纯正的、近乎没有人为修正的语言环境,这种语言环境能帮助学生增强语感、纠正发音、积累英语语境体验、增强在口语环境中的自我调整能力。

评价机制:

英语特色实践活动效果是通过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反映出来的,每次活动结束后,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三者综合评价的方式,认真地对学生活动的效果、态度、情感和心灵的投入程度进行公正的评价,用等级制表示,即:一、二、三等奖。必要时设立“最佳表演奖”、“编剧奖”、“敢于开口奖”、“进步奖”和“积极参与奖”等,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另外,及时记载对学生作出的相应的定性评价,同时指出活动中的不足,以期今后改正,积累实践活动经验。

2010年2月13日

附:

英语组英语角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浓厚校园英语学习氛围,创设英语自由交流的天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现制定初中部英语角活动方案。具体如下:

活动时间

每周周三下午课外活动

参加对象、人数

每班学生10名,(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老师筛选)

活动场地

校园东南小花园

活动形式及要求

活动形式:在英语教师指导下根据话题,创设情景,用英语进行交流。

活动每周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要求有教师每次到场开展活动。辅导老师有袁吉誉,曹洪波,刘利华,高怀文(每周其中两人参加)并负责活动秩序,保证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活动主题(topic)

第一期:

介绍自己、家庭及交朋友。(introduce yourself, family and friends)

介绍自己的喜好。(likes and dislikes)

询问他人的有关信息。

(活动主题可根据英语角实际进程做相应的调整)

建议

第7篇

该校大部分学生是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以2015年为例,全校学生738人,其中是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639位,占全校学生的86.5%。经过调查,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相对城关其他小学家长来说普遍偏低,在家教方式上存在简单、粗暴的错误倾向。大多数家长过度重视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严重缺乏家庭教育理念。基于这一背景,学校开展了亲子共读活动,号召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家长逐步形成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促进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做好宣传发动,营造优良阅读环境

读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阅读进行研究,认为对刚步入书海的未知者要有目的、有系统地宣传和推荐适合他们的读物,并教给他们一定的读书方法。有了合适的阅读内容,加以科学的方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轻松地在书海中遨游,更好地获取知识。

1.寄送亲子共读倡议书

为了让家长认识到亲子读书活动的意义并积极地参与其中,学校给家长寄送了《亲子共读倡议书》,旨在呼吁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亲子共读倡议书从环境、时间、方法上给予家长全面指导,主要内容包括为孩子建立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设置一个家庭图书架,并适时添置一定数量的好书;每天抽出20―30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充分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父母和孩子相互监督读书情况,并用亲子阅读记录本记录下来,使老师能清楚地了解到每位学生家庭的亲子共读情况。

2.推荐精选阅读书目

学校科学选取家长和孩子必读书籍及推荐书目目录。2016学年,学校选定的家长必读书籍为《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学生的必读书籍为中华经典诗文。学生必读书籍又分为高低年级,低年级学生读《三字经》《弟子规》,高年级学生则读《道德经》以及学校编写的校本课程《古诗古韵考级手册》。并且在学校编撰的《亲子共读》阅读记录本上列出了家长和孩子每周的必读内容,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列出推荐选读书目,并将之挂在班级QQ群,供其自由选择。

3.倡导自主选择

学校鼓励学生和家长多到书店和图书馆读书,因为书店和图书馆书籍种类多且有具体的分类,孩子很容易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段的书籍。而且,这些地方的读书氛围浓厚,孩子能够接受最好的熏陶。从而使得亲子共读活动遍布每一个角落,不仅在学校和家里,也可以延伸到社会上。在图书馆选择阅读书目时,我们鼓励孩子要“多元化”。不同类别的书对孩子有不同的教育作用,童话故事类的图书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使孩子明辨是非,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知识类的图书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启迪孩子的智慧;散文诗歌类的图书可以使孩子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鼓励学生和家长走进图书馆,多样化选择阅读书目,旨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不仅要学好课本知识,还要尽可能通过广泛的阅读开阔思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创新亲子共读形式,激发主动参与意识

良好的习惯离不开家庭的影响,亲子共读活动取得成效一定要有家庭的配合。所以家长要坚持做好阅读的榜样,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充分发挥班级家委会委员的作用,创新亲子共读方式,激励家长主动参与阅读,全力打造亲子共读氛围。

1.方法指В提升家长素养

第一,聘请专家指导。家长学校不定期地邀请古田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家教专家或本校的讲师、指导师开展亲子共读专题讲座,呼吁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教给家长阅读方法并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亲子共读中遇到的问题;第二,开展示范教学。教师开展家长进课堂示范阅读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利用一些可行的指导策略和孩子互动来完成集体阅读活动。教师把平时对阅读活动的一些想法与指导要求告诉家长。通过教师的示范阅读,家长逐渐掌握了一些亲子共读的阅读方法,学会在阅读中和孩子互动,从而使得亲子共读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2.网络展示,激励家长主动参与

为了吸引更多的家长主动参与到亲子共读活动中,学校各个班级都建立了班级亲子共读QQ群。活动之初,每天晚上由班级家委会主任安排一位家委会成员和他的孩子通过手机朗读,录音传至QQ群。每个班级的5个家委会成员每天轮流在QQ群里朗读。如今,家长非常乐意在QQ群里和孩子一起朗读,和大家分享阅读时光。许多家长还将自己和孩子在一起阅读的温馨场面拍摄下来,上传QQ群,让大家共同见证、分享、交流。这样,不仅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也为孩子的成长留下了美好回忆。

3.丰富活动,激发孩子阅读乐趣

每逢节假日,家委会都会策划丰富且有意义的亲子活动,组织家长们带领孩子走出家庭参观,促进亲子共读更加贴近生活。比如:三八妇女节时,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在自然中学会感恩;国庆节时,带领孩子们拜访光荣院老革命先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班级开展亲子共读成果展示会、亲子朗诵会擂台赛、亲子手抄报比赛、亲子日记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和父母提供共同展示的机会。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认识到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同时也激发了家长对亲子共读活动的兴趣。

三、注重反馈交流,提高亲子共读质量

为使亲子共读活动向深度发展,学校除推荐书籍、传授读书方法外,还增加了反馈交流指导,来提高亲子共读的质量。

1.家庭亲子监督

为了保证亲子共读的有效实施,学校还建立了亲子监督机制编撰并印发了《亲子共读》记录本,要求家长和孩子每天要一起阅读并填写“亲子共读记录表”。左边表格填写孩子的阅读情况(包括阅读书目、阅读时间统计),由家长监督签字,右边表格填写家长的阅读情况(包括阅读书目、阅读时间统计),由孩子监督签字。学生和家长在完成阅读任务后,在亲子共读本上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收获,或者记下读书笔记。这种亲子相互监督的阅读方式有效促进了亲子共读的落实。

2.家长读书交流

家长学校每两个月开展一次家长读书交流会。通过这个平台,家长们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心得。交流内容主要包括亲子共读的收获,与孩子一起读书的快乐感受,自己的读书成长过程以及怎样培养孩子浓厚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讲述“亲子阅读”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等。

3.教师批阅反馈

虽然亲子共读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和家长,但是教师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教师时常利用语文课把亲子共读的阅读理念传达给学生,利用班队会总结每周亲子共读笔记的记录情况,利用QQ群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及家长,利用课余时间批阅亲子共读笔记,利用阅读课参观写得规范的亲子共读笔记,利用家长会赏读精妙的读书笔记。通过教师的努力,家长对亲子共读更加重视了。

4.书香家庭评选

每个家庭只要坚持一学期能认真完成亲子共读记录本里面的任务,有阅读,有记录,检查孩子能背下本学期的必读经典内容,就能被评为班级“书香家庭”。

提高家长学校办学实效性,需要家长们深度参与学习。本校借助亲子共读活动,采取一系列措施,让家长坚持阅读家庭教育书籍,让孩子坚持诵读中华经典和推荐书目。通过亲子共读活动,家长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科学的家教方法。亲子共读也提高了家长关注孩子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留守儿童和寄宿在托管机构的孩子,由于没有家长的陪伴,现阶段暂时无法进行亲子共读,下一阶段,我校将针对此类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探索。

第8篇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通过国旗下讲话和班会积极开展“文明出行”和交通安全只是。认知、牢记交通标志,按规行走(驶),做文明出行、文明排队,在校内外等公共场所带头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杜绝闯信号、翻越护栏、接送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自觉维护良好的交通安全秩序;规范学生路队,进一步提高学生“我排队、我礼让、我文明、我快乐”的文明意识;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自觉排队意识和公共文明素质,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少先队文明一条街”宣传、实践、教育活动

   结合“迎全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学校建立了少先队文明一条街“,为了进一步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我校广泛开展了以告别陋习、共建文明为内容的“爱我美丽家园?争做文明市民”主题教育活动。为此我校特将文庄村主道路定为“文庄小学少先队文明一条街”,并于3月份和5月份风别进行了“爱我美丽家园,争做文明市民”宣传、实践、教育活动。

   二、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

   3月份,是我校安全教育活动月,各中队进行了安全教育班会课,在校会上又进一步强调了交通安全及防火安全等安全教育知识。

   5月中旬,结合“防震抗灾日”,我们加强了学生们的自救教育,通过老师和学生们都积极地进行学习和宣传,并及时进行了防震抗灾和自救演练活动,教育学生和老师们要时刻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人人都成为安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并时刻要求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形成了安全系列的教育。

   6月份是市中区的安全教育月,结合“迎合谐全运,做文明学生,创建和谐校园”这一主题。我校制定的安全教育活动月实施方案,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日常安全教育管理。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内宣传栏和黑板报等形式将各项安全知识讲解、渗透,学校对师生开展一次专门的预防溺水安全教育,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落实家长预防子女溺水的监管责任。切实保障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大队辅导员利用升旗仪式进行了安全教育,周校长几次用鲜活的例子进一步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警示师生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确保生命安全。学校还要求各班主任结合学校的实际、季节的特点,加强交通安全、防溺水、防火灾、防意外事故等安全教育,用安全教育保学生安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三、开展了心里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等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对于老师和同学们都是很重要的,本学年我校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月份,学校组织老师们学习了关于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等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各中队都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了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生命教育活动,师生们的认识都有所提高。

   3月、5月、6月,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了以感恩为主的爱的教育,各班以黑板报、班会等形式开展了感恩教育。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学会了爱他人,更体会到了感恩的幸福与满足。

   四、“关注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创文明和谐校园”

   4月份,在第二十一个全国爱国卫生月,全体师生都参与到了这项活动中。一至三年级年级的学生负责校园内卫生清洁工作,四至六年级则走出了校门,清理了学校周边和社区内的白色污染和乱帖乱画的广告纸等污物。这次活动使学校周边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更增加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5月份,我校本着“迎全运,创和谐校园”的精神,利用周一升旗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教育活动。周校长强调了学校卫生工作要常抓不懈,倡导学生要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学校卫生员结合本校实际,对学生进行手口足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6月份为更好地保护学生的视力,让“心灵的窗户”更加明亮,结合世界爱眼日,文庄小学举行了眼操比赛。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积极认真,穴位准确。各位班主任老师就眼操的动作、节奏、穴位等进行了合理规范的指导,眼操质量较去年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在穴位节拍、预备姿势、学生坐姿、个人卫生等各方面均比较规范统一。

   五、让孩子们在艺术中成长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做到“乐学”。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自主发展”我校成立了舞龙、锣鼓、绘画、葫芦丝、跆拳道等社团,在不断完善兴趣活动(社团)的开展的同时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兴趣活动的开设与开展逐渐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亮丽的窗口。

   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本学年在德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我们会再接再励,狠抓学校德育工作,为争创文明校园打下坚实基础,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20xx年7月,原杏花一小、杏花学校和杏花中学三所学校整合后,组成现在的杏花学校。在以蒲校长为核心的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实行分部管理,开创了德育管理的新局面。

   本学期,高中部的德育工作按照上级及学校德育工作的部署,根据当前德育教育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从高中学生实际出发,切实提高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落实到工作各个方面,渗透到教育工作各个环节,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心理教育等养成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良好品质。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德育领导,注重队伍建设。

   (一)、强化德育管理机制。

   1、高中部负责的主要领导进行了岗位责任分工,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及相互之间的工作配合与补台。

   2、借助鸡西市“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年”的契机,深入开展学习。努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教师的师表形象,优化队伍结构。激发高中部教师人人积极参与德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3、制定了适合高中德育教育特点的《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高中部值周教师相关规定》、《高中学生养成教育要求》等相关规章制度。明确了“校长—主管校长——主管主任——学年组长——班主任”及“值周教师——值周学生干部——值周班”这一德育主线,使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德育管理。

   (二)、加强班主任教育主渠道。

   每周进行班主任例会,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和指导。通过《班主任一日常规》明确班主任的每天职责,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对班级中出现的德育常规、卫生工作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中的成绩与问题,适时进行总结,强化对班主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细化对班主任工作的常规考核,把班级考核、班主任自身考核纳入到班主任的综合考核当中。同时,本学期,通过班主任经验交流论坛,交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典型事迹,总结自己在班集体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的有益经验,给班主任创造了交流展示的平台,为学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教育基础。

   二、强化常规管理,注重工作实效。

   1、坚持抓好班级德育考评活动,做好常规值周检查。以“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值周学生干部—值周班”的形式,保证检查时间和检查结果的公平性。通过晨检、联合检查等,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和常规管理做到一日一检查、一周一评比(前3名班级获“值周流动红旗”)、一月一总结(前3名班级获“值周优胜班”),一学期一汇总。适时进行公示,并以《德育简报》下发到各个学年。通过检查评比活动,保证了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从零做起,通过值周教师监督、值周班学生戴牌站岗、班主任跟班等,坚持每天上学右侧入楼,中午、下午及晚课放学时,保证一排右侧通行。同时,强化走廊纪律要求,严禁学生课间在走廊逗留、喧哗、打闹、吃零食等。通过一学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行为规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本学期,高一学年通过“小组评价”机制的开展及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建立,使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发挥学生会、团总支、广播站等学生组织的骨干作用。本学期,完成了学生干部的换届选举。通过培养学生骨干,对各部职能进行划分,对学生进行指导等工作,调动了学生参与日常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三、开展德育活动,注重教育效果。

   1、每周参加学校组织的周一升旗仪式。通过国旗下讲话,做到每周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常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教育效果。

   2、每月制定德育教育的主题。如9月为“文明礼貌、安全”活动月;10月为“爱国、爱校、爱班”活动月;11月为“校园文化”活动月;12月为“养成教育”活动月。各班级通过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明确了教育目的。

   3、要求班主任认真设计班会。班会内容要体现实效性和针对性,写好教案,并组织典型的班级召开班会示范课。本学期,11月12日和11月25日,高一1班和高二1班分别召开了“”成绩、感恩、成长”和“心存感恩”主题班会,校领导及班主任、课任出席,通过师生互动、与家长通电话等形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使感恩深入学生内心,促进了学生习惯的养成;11月19日,高一二班举行了“班规伴我成长,评价让我进步”主题班会,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四、重视安全教育,注重责任意识。

   学校把对学生安全教育做为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9月份安全教育活动月和11月消防活动月中,学校通过疏散演习、设备检查、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标语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本学期,把间操时间设为安全教育课,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11月17日下午,在宿舍会议室召开了以高中住宿生为主的专项会议,校领导、值班领导、生活楼老师、班主任出席,对宿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明确了值班领导、生活老师的岗位责任,对安全防火等问题及学生寝室纪律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总之,回顾本期工作的同时,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高中德育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扬长避短,开拓进取,争创德育工作的新业绩。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围绕“我友善、我快乐”这一年度目标,以班级中队文化创建为抓手,强化德育工作力度,努力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

   一、强化常规管理,突出德育工作实效性

   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德育方向,针对新时期新问题,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1、强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理念,全校教职工全员参与到学校的人文建设之中。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

   3、加强检查,及时反馈,做到检查反馈;反馈整改。

   二、精心组织主题教育,强化德育的感染力

   “实践育人、活动育人”,我们以德育实践为载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

   1、凸显榜样的力量。学校将所有的梦之星获奖同学制成笑脸墙并悬挂于校园醒目位置。

   2、培养班级归属感。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中队文化创建,每个班级都要在升旗仪式的时候,面对全体师生,宣读本班级的创建计划和创建口号,并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

   3、认真做好专题教育活动。结合重要事件、重要节日和学校生活实际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4、规范班级教室布置。每个班级配置了争星榜和文化栏,丰富了班级文化建设。

   5、“小雨点”广播成为每个人的朋友。每天午休时间,校园里会如约响起“小雨点”广播,亲切的话语、优美的诗句,立刻融入了孩子们的心灵,也成为了很多老师的朋友。

   三、家校联手,促进德育生活化

   1、做好家校联系工作。采用特殊问题上门家访;常态问题电话联系,重大事项书面告知;以及各个层面的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做好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2、发挥家委会职能。家委会是学校与家长的纽带,是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重要机构,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柱。本学期家委会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在校服的征订、代办费用的收取、新校区建设、学校重大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四、安全意识,常抓不懈

   确保学生安全,始终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

   1、“事故出于麻痹,安全来自预防”,通过规范和落实安全制度,提升全体教职工安全责任意识,本学期学校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从班级到科组到学校层层负责,级级签定安全工作责任书,做到管理到位,制度落实,人员保证。

   2、通过各种安全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树立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政教处坚持每逢节日或放假都举行全校性的安全教育课;发放安全知识资料到各班级进行学习;重大节日和假期把《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发放到每位家长的手中,把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到每位学生和每家每户;各班级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3、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守法意识。本学期结合宪法宣周传推广活动,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板报宣传等多种形式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班级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班主任班级管控能力有待提高。

第9篇

【关 键 词】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综述

德育是五育之首,而感恩教育又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生的一些行为让人担忧。情感冷漠、以自我为中心在中国孩子身上表现突出:不懂得父母家人的辛苦,想要什么马上就要得到;浪费食物、乱扔垃圾,缺乏规范意识。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有学校方面的,也有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和感恩行为的发展,最终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

一、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相关概念界定

感恩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得到恩惠、使人愉快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感恩解释为: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牛津字典》对感恩的解释为: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并且回馈于他人。有学者认为,“感恩”是个体感知到外界给予自身的恩惠,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情绪体验。

关于感恩教育的概念,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同的是学者陶志琼的观点: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与感恩、报恩和施恩有关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以德报德的教育。

小学生感恩教育是指在小学阶段,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小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的感恩人文教育。王律言认为,小学生感恩教育是指在小学阶段,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条件,开展合适的活动,让小学生与父母、教师、同伴、集体、社会以及大自然等充分接触,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来自父母、教师、同伴、集体、社会的恩情和来自大自然的恩泽,并自觉将内在体验转化为感恩行为,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逐步帮助学生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学生自觉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的一个教育过程。

综上所述,感恩是个体感知到周围的人和事物给自己带来的方便和恩惠,并且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意欲回馈的一种心理活动。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做人的基本修养,是每个人都应坚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在本研究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是指在小学阶段,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意识、感恩能力、感恩行为的教育,培养小学生对父母、老师、同学、集体、社会以及自然的感恩情怀,并将感恩付诸实践的教育活动过程。

二、当前小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问题

研读相关文献之后发现,目前小学生感恩教育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学校感恩教育低效,小学生感恩意识与感恩行为之间存在差距。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重智轻德的现状有所改变,但学校感恩教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小学生感恩意识不强,感恩能力不高。

(一)学校感恩教育低效

有学者将小学生感恩教育的低效性总结为以下几方面:在学校道德教育中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德育团队,班主任承担了较多的责任,其他任课老师尤其是德育老师承担的责任较少,并且教师在平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感恩品质的意识不强;小学进行感恩教育的形式多为“念课本”,其次是讲故事和由学生查资料发言,学校的感恩实践活动少,形式单一。

感恩教育的常规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写感想、表决心、立壮志,每逢节假日会组织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感恩老师的相关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价值观念付诸实践。但是一些感恩行动有些变味,教师节成了“教师劫”,家长认为不给教师送礼,教师可能会对自己的孩子有不同的对待。因此,有些家长尽管心里有意见,但不敢表达出来,敢怒而不敢言。学校组织的“感恩”活动虽然不在少数,但一些活动流于形式,热起来的时候很热,一旦冷下去了就很难再热起来,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值得思考。

(二)小学生感恩行为与感恩意识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从付荣、王律言、杜丛颖、万娟等人的研究可以看出:小学生的感恩意识总体是积极向上的,大多数学生都有感恩意识,对父母的付出、老师的关照、同伴的帮助从内心是认同的,但在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父母表现还不尽如人意。小学生感恩父母、教师的行为有:父母心情不好时会安慰父母,帮父母干家务活;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送礼物给教师表达祝福;同学之间互相交换小礼物表示友好。小学生对自己得到的恩惠也有一定认知和体验,也有回报的愿望。但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与感恩行为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往往在学校设定的活动中会表现出感恩行为,但感恩的自觉性不够,不能把感恩举动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责任感。

(三)小学生感恩教育学校层面的问题梳理

学校是小学生感恩教育的主阵地,但目前学校的感恩教育在实践层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教育体制的顽疾和应试教育的片面性导致一些教育者片面理解学校教育的使命,致使学校重智轻德,忽视了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其次,不少教师的感恩教育意识不强,在平时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承担的责任较多,其他任课教师承担责任较少。

第三,道德教育教材逻辑体系不完整,感恩教育内容不系统,感恩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第四,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品德培养更多通过课程来实现,只要学生记住了相关知识,考试得了高分,似乎就认为达到了教育目标,对感恩教育的实效没有更多的关注。

第五,感恩教育所辐射的层面过于单一,只是在学校有所体现,但学校的感恩教育很多时候又流于形式,不少人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搞各种各样的活动,没有将感恩教育活动落实到实际生活中;作为青少年德育启蒙之初的家庭,没有把感恩教育落实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当中。

第六,校园文化建设中,缺少感恩教育的氛围营造和潜移默化的熏陶。

第七,感恩评价机制缺乏。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建立一个恰当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行为,而且本身这种评价机制的建立也是目前一个很大的难题,很难确定一个具体的参照标准。

三、小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和问题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感恩行动与感恩意识之间有差距,学校所进行的感恩教育工作低效的原因来自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小学生自身。

(一)社会层面的原因

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背景下,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科学的道德价值规范体系,个人私欲、动机、本能肆意膨胀,社会极端个人主义与自私自利行为无形中影响到了感恩教育的实施;同时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报道也起到了负面效应:善良、同情他人会让自己惹上麻烦,帮助别人有可能换来无尽的麻烦和误解,这些现象对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造成了极大冲击。李晓平认为,不良社会风气导致小学生感恩品质缺失。万娟认为,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我们原有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观念正在经受着与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碰撞的考验,这对外界刺激缺乏足够辨别经验的孩子来说,足以让他们形成另类的道德判断标准;家庭经济条件的差距,也日益成为显著的不良社会因素;感恩教育缺乏榜样的树立与宣传。

(二)学校层面的原因

杜丛颖认为,导致学校感恩教育低效的原因有:学校层面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团队,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理解有偏差,教师缺乏感恩教育的有关知识;学校中感恩实践活动较少,对校园文化环境的教育作用重视不足;缺乏系统的感恩教育体系。万娟认为,传统应试教育已经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付荣认为,小学对感恩教育的忽视,教师感恩教育的目标不明确,孝文化下的感恩教育资源缺乏开发和整合,感恩教育的方法不重实效等。

(三)家庭层面的原因

有学者提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过分呵护与溺爱,错误的人才培养观念,即过分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感恩品质的培养;家校合作不足。王律言分析到:首先,家长偏重孩子智育的发展;其次,现代家庭中“4+2+1”的结构已成为普遍模式,这种家庭结构导致家庭成为一个没有“儿童世界”的家庭。再次,由于生活条件日益优越,以及家庭结构简单导致孩子受到的关爱比较集中,从而使孩子只知道享受,不懂得奉献和付出。付荣认为,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结构消解了孩子的感恩情怀,家长偏重学习成绩的期望误导了孩子的感恩方式。李晓平认为,很多父母缺乏对家庭教育的正确理解。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父母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分数至上的层面,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视。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学生的感恩教育不仅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同时也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密切配合,目标统一,做好榜样示范作用,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四)小学生自身道德发展水平的局限

小学生对感恩知识的理解从比较肤浅、表面发展到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对感恩品质的评价,从只注意行为的结果发展到能综合考虑动机和结果的统一。对感恩原则的掌握从受外部情境因素的制约逐步发展到受内部道德原则和信念的制约。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从他律向自律发展,这个过程发生在八九岁以后,发展到自律阶段的儿童已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而开始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其主体性日趋显现。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成功父母为攀比的参照体系,导致小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由于道德是由他律向自律发展的一个过程,小学生由于自身道德发展的局限性,缺少对事物全面深刻的判断,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做出错误的决定。

四、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

将付荣、王养娟、汪依桃、李少平、程娟等人关于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社会环境层面。

(一)学校应重视感恩教育

李晓平提出,学校教育应正确定位:重视人格培养和习惯养成,将感恩教育活动常态化,并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学校应开发系统的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分年龄、分学段,定期给学生开设感恩教育课程。利用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相关节日,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感恩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提升其感恩行为和感恩能力。

(二)教师应提高感恩教育意识,做好榜样示范

李小平说:“教师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以身作则。”付荣提出:“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念:为学生树立感恩的道德榜样;有效开发并整合孝文化中的感恩教育资源,挖掘课程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开展丰富的以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感恩地球、感恩生命等为主题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

(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渗透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的渗透模式主要表现在通过学科教学、班级管理活动、集体活动和学校生活进行感恩意识的渗透;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是实施感恩教育的主渠道。

除此之外,汪依桃还提出三种感恩教育模式:情境教育模式,辨析式教育模式和实践教育模式。情境教育模式中的感恩情境包括说明情境和体验情境;辨析式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交往中运用辩论、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澄清错误的感恩认识,抵制消极的感恩现象,在自我否定和自我升华中形成正确、合理的感恩意识。实践教育模式,是指应将感恩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为培养社会群体的感恩情怀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苑玉华、祝琼提出,捕捉时机,实施感恩教育:在情感朗读中体验,在思维训练中深化,并付诸实际行动。

(四)创造校园感恩文化氛围

常少玲提出,营造和谐的校园风气,增强小学生的感恩情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丰富感恩教育资源,完善感恩教育内容,搭建感恩教育平台,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有效手段,课外活动是小学生接受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王养娟提出,应创设感恩氛围,唤起学生感恩之心,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学会感恩:开展感恩启蒙教育活动,举办感恩互动庆典活动,开展感恩实践活动,充分挖掘感恩教育资源。

感恩教育活动形式主要有:利用升旗仪式、广播、橱窗、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感恩;在班级开展各种形式的具有感恩教育性质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写感恩日记做起,教会学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感恩。

因此,针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策略,学者以及一线教师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学校层面,提出许多具体可行的策略。比如,学校重视营造感恩氛围,教师重视加强感恩教育意识,将感恩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将儿童比喻为大理石,他说要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这六位雕塑家就是:家庭、学校、儿童所在集体、儿童本人、书籍以及偶然因素。当然,对儿童的感恩教育,学校是主阵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是唯一的雕塑家。家长、社会同样是很重要的塑造儿童的雕塑家。只有学校、家长、社会这些因素形成合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给学校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的同时,对家庭和社会环境也应该集中更多的注意力。

(五)家庭是伴随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

首先,家长要创造和谐的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成员之间要形成和谐友好、相互尊重体谅的关系;其次,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应是民主的,而不是过分宠爱或者暴力的,给孩子爱的同时也教会孩子去爱别人;再次,家长应抽时间陪孩子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培养感恩自然的情感;最后,家长发挥榜样的作用,言传不如身教,应用自己的实际行为教会孩子如何去感恩。

(六)社会应形成对感恩行为的保护和支持系统

社会环境的各方面都会影响到小学生的成长。在相关报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出于好心扶起摔倒在地的老人而被其家人告上法庭的案例,这样的报道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家长教育孩子不要轻易去帮助别人,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因此,社会应加强对感恩行为的保护和支持,使好的行为能得到好的结果。首先,应充分挖掘、开发我国的传统道德教育资源,组织专家学者开发感恩教育资源,形成系统的感恩教育内(下转52页)(上接76页)容体系。其次,充分发挥媒体网络的传播效应,加强对正面、积极的感恩事例的宣传,让小学生多看感恩故事,多听感恩报道,把感恩作为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和谦卑的人生态度,当作幸福的情感体验和一种能使自己努力上进的动力源泉。

总之,感恩教育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诉求,是培养孩子责任感和良好自我意识的重要途径。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应该齐心协力,做感恩教育的有心人,让感恩教育走入校园,融入生活,走进社会,这样感恩的氛围才会更加浓厚,社会才会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加友好。

参考文献:

[1]常少玲.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实施方法[J].新课程学习(下),2014,7.

[2]程娟.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7.

[3]戴小媛,侯永新,梁媛.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思考[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2.

[4]杜丛颖.小学生感恩教育现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5.

[5]付荣.学会感恩――孝文化影响下我国中小学生感恩教育问题之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6.

[6]李晓平.从小学生感恩行为现状中投射出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9.

[7]李云喜.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J].学园,2014,6.

[8]毛燕.小学生感恩教育实施的实践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6.

[9]彭丽君,王德兴.浅析当代小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7.

[10]秦忠利.也谈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1.

[11]热依拉・依布拉音.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青春岁月,2012,12.

[12]田琼瑶.刍议小学生的感恩教育[J].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2010,7.

[13]万娟.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培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3.

[14]王连福.小学生道德课程校本教材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5.

[15]王律言.小学感恩教育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3.

[16]王养娟.小学生感恩教育初探[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