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8: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有关教师的名人名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了多种适合小学生积累成语和名人名言的方法,着重提高小学生对成语和名人名言的感悟与认识能力,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利用资源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兴趣。教材中蕴含的成语与名人名言资源非常丰富,教师要好好利用。如《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教师可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你想知道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以后,是怎样建功立业的吗?”这篇课文所在的那个单元练习中有一组反映诸葛亮一生的成语:初出茅庐、屡建奇功、独木难支、回天无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生便会联系所读故事进行熟记,有利于对成语的理解和积累。
2.课前一分钟成语故事演讲激发兴趣。结合我校“三部九步”教学模式的开展,我鼓励学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并在课堂上开展一分钟成语故事演讲比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做到了理解与记忆同步进行。
3.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兴趣。如在教学有关父母恩的文章时,可引用“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或“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雪”等名言激发学生对父母师长的情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争做孝敬父母、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在学习珍惜时间这方面的文章时,可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或“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气力”的名言,并举例将珍惜时间与浪费时间这两种行为及其结果作以比较,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进行名言的积累。
二、几种有效的积累途径
1.课堂教学中积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积累。课堂上积累的方法很多,如课前预习积累,遇到成语与名人名言可通过查阅辞典、请教等形式达到熟记、积累的要求;课堂学习积累,即教师在课堂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之时涉及到一些成语或名人名言,学生即时记录在本上,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熟记积累。
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都想在同学面前露上一手,在教师面前表现一番,这是展开成语和名人名言积累的良好契机。于是,我就利用竞赛背诵的方式帮助他们积累成语,让生生之间互背,小组之间比赛背,男女生之间竞赛背,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所积累的成语的平台,使他们在竞赛中增强自信,提高语言积累的兴趣。
诵读记忆是积累成语的重要方法。成语整齐划一,读起来朗朗上口。小学生正处于储存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背一些优美词汇和名言警句,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库存。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背诵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加强检查的力度,让学生乐于背诵并体验成功的乐趣,并用归类法将背诵后的成语进行整理,如数字成语、历史成语、寓言成语、写人成语(人的神态、动作、心理、品质等)、写景成语(山、水、花草)等。
2.课外阅读中积累。课外阅读是积累成语和名人名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与课堂学习相比,课外阅读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的限制性相对较小,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加之教师指导得当,学生一定会在课外阅读中收获着比课堂学习更多、更好的成果。如读书笔记式积累,记一些好词、好句或感受深刻、意蕴深长之句;网络搜索式积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信息,辅助学习;对比阅读式积累,即把写同样内容的不同资料源对比着阅读,了解不同作者的不同视角和观点,再融合自己的观点进行卡片式资料积累。
3.书写中积累。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写字质量,要求学生扎实打好写字基础。书写的内容有很多,成语和名人名言便是其一。为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书写时由描到摹,由少到多,让学生把字写对、写工整、写美观。同时,在班级中同步开展书法竞赛,增强语言积累的效果。
一、采取得力措施,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源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力,即看教师是否从根本上找到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构建高效课堂。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七种措施来构建高效课堂: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第七,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
当然,这些措施在使用的时候,还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不可机械生硬地套用,要考虑到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情,这样作用会更加明显。
二、研究课堂教学导入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把握了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理念,紧贴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验和反思,提高了对学生思想、情感、智慧的挑战性和吸引力。教材选取了具有深厚生活底蕴、很强感染力、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素材,并以美的方式呈现,使其可读性、趣味性、灵活性、针对性都很强。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学校和学生的生活背景等实际情况的不同,教师应精心筛选教材中的素材、案例,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并巧妙利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使其感受到愉悦,体验到成功,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课堂导入方面,我曾经尝试过下列方法:
1.巧用名人名言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悟、明理。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不少的名人名言,教师应有选择地利用,还可进行补充。例如,我发动学生利用网络查询、收集有关挫折的励志名言。结果,学生在课堂上高兴地展示、朗读名人名言,效果显著。学生共收集了几十句有关挫折的名人名言,如“不经历风雨,哪会见彩虹”“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苦难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等等。这不仅帮助了学生感悟明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还让学生积极参与了教学,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2.谚语或俗语通俗易懂,最易让学生理解、接受。例如,我让学生收集有关团结合作的谚语,学生收集了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心齐,泰山移”“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人难唱独板腔”“柴多火好,人多计巧”“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只蜂酿不成蜜,一颗米熬不成粥”“团结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等谚语。这样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谚语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理解、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如,在《走进法律》的教学中,我利用“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失足成千古恨”“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等俗语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明白了道理。
3.巧用歌曲创设情境,渲染气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歌曲作为一种艺术,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而喜欢唱歌、听歌又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利用歌曲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陶冶情操,是常见的一种好方式。例如,在《团结就是力量》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欣赏《三个和尚》这首动画歌曲,学生兴致盎然,并跟着唱了起来。“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你说这是为什么?”歌曲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课中,我又让学生欣赏《团结就是力量》这首雄壮、高昂的合唱歌曲,学生激情飞扬,齐声高歌《团结就是力量》,创造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地升华了情感。这样,少了说教的成分,多了情感的渗透。
4.巧用学生身边的榜样、小故事等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身边的榜样最具说服力,也最能够起到影响、感染作用。在新课堂的教学中,只要教师用心挖掘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并进行有益的探索,一定会有收获的。
三、注重写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我特别重视写教学反思。
我从事了多年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才能收到实效。同时,我还思考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要付出更多的爱。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需要教师的抚慰,盼望教师的理解和宽容,因此,教师的言行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和学生相处时,教师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要面向全体学生。我相信,教师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和自身的人格魅力,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到学生的爱戴。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就能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
关键词:导入策略;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刚上课学生很难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需要利用这几分钟进行课前导入,一方面,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另一方面,降低新知识的难度,以便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学习新知识,快速地掌握新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的长远发展。下面就具体的导入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一、故事导入策略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进行课前导入。由于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教材中包含了很多故事类的知识,教师利用故事进行导入,学生更容易接受,进而实现更好地导入效果,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例如:在进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一些鲁迅小时候的故事,利用课前的几分钟进行讲述。学生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鼓励学生将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讲述出来,也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印象更深,学习知识也会更高效,有助于全面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二、多媒体导入策略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导入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导入策略。多媒体在导入过程中具有显著优势,其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并且能够展示海量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在课堂之始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互联网上寻找一些具有较强趣味性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激发出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会更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从而实现了对学生的科学教学和高效教学,有助于实现最佳的语文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事先收集一些有关西双版纳的风情民俗的图片,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使学生能够欣赏到西双版纳的风景,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过程中难度会大幅度地降低,实现更佳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播放西双版纳图片的时候,还可以为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对西双版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名人名言导入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名人名言进行导入。由于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很多文学家,他们在一生的创作中有很多经典的、有内涵、有教育意义的话语,我们将其称之为名人名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将名人名言导入法有效地应用其中。例如,在学习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提问,问学生知道哪些老舍的名言。由于老舍的作品很有名,学生能说出很多老舍的名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之初就能够以饱满的情绪进行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确保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进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地完成。
本文对导入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可以得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其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上,并且能够增强学生与教师的配合意识,从而使学生高效率地完成新知识的学习,确保学生在初中阶段夯实语文基础,为更高阶段的语文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张杜娟.浅析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14(3):115-116.
[2]孟宪云.浅谈课堂教学的导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2(10):109-110.
[3]付文雯,王磊.谈教学导入的创新策略[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7,12(2):125-126.
一、快乐体验型识字教学
快乐体验型识字教学主要着眼于以识字为主要教学任务的低年级课堂,通过不同体验方式的尝试,提炼出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努力实现学生识字低负高效的目标。
1.情境,拉近生字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六、七岁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如果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总能激发出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融入识字教学过程中。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自选商场》这一课时,教师手中拎着一袋用超市购物袋装着的物品走进教室,对小朋友说:“昨天,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去了,小朋友去过超市吗?”对许多孩子来说,随父母去超市购物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这一问,便勾起了孩子们美好的记忆。随机,老师告诉孩子们:“超市也叫‘自选商场’。”很自然的,在认认读读中孩子们便接受了这个新名称。接着,教师又让孩子们猜一猜袋子中装的是什么,在兴趣盎然中一个个词宝宝便与小朋友们见面了。
熟识的生活情境,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便接触了新的信息,这种感觉是轻松的,愉快的。语文源于生活,但最终要回归生活,这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识字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2.游戏,给予学生学习生字的多重刺激点
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一听说做游戏便劲头十足。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活动中学、情境中学,不断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变枯燥乏味的识字为快乐识字,游戏活动不但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参与性和可接受性,而且也是一条识字的捷径,有效提高识字效率。
如在《自选商场》的识字过程中,当学生已会正确拼读这些物品名称之后,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一次又一次地让孩子们与这些生字见面,在不露痕迹中便提升了这些生字的温度。首先是“你演我猜”,教师拿出一张词卡,小朋友们先认一认,然后用动作或者用自己的话提示一位站在讲台前的小朋友,让那位小朋友猜猜老师手中拿的是哪个词语。如出示“面包”一词,小朋友们纷纷作出吃东西的动作,有的还用手势装出圆形,有的说香香的、软软的,早上吃的,猜的小朋友便极兴奋猜着“面包”一词,其余小朋友便跟说:“对对对,是面包!”接着是开“小小自选商场”,孩子们在摆货架时既再一次与生字词亲密接触,又接触了分类的问题,而且在分组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们的探究合作能力。摆好货架后便开张了,小主人迎接着一批批的顾客,在“买卖”过程中不断接触词卡,话语中不断运用着这些生词,有哪个孩子会不喜爱这样的学习呢?
常用的游戏形式还有“摘果子游戏”、“红灯、绿灯游戏”、“找朋友游戏”、“玩生字扑克牌”等,这些都是全体参与的游戏形式,而且操作简便。如果游戏具有适度的竞争性,更能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热情,真实准确地反馈出识字情况,便于及时纠正错误。在不同的教学进程中,适当地采用各种游戏形式,既创设了愉悦的学习氛围,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
3.生活,让学生遨游于更广阔的识字空间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对汉字的字形不进行繁琐的分析,也不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个个清,而是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多次巩固,由生到熟。如在教室里开辟“识字墙”贴上字卡,加强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还可以把学过的字编成简单的词组、短语、句子、儿歌,写在黑板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识字环境。在这些句子与短文中,不仅有今天所学的生字,还有以前所学过的生字,加强了生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效率和质量。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识字材料,如学校的标语,宣传栏,家里的电视,报纸,街上的广告、牌匾等,都是学生随时可以利用的识字资源。识字教学时,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自觉性。如出示生字后让学生自己先认一认,对于学生已经认识的字,老师就趁势追问“你是怎么认识的?”或“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字?”然后老师再对学生的识字方法和识字成果大加赞赏。这样,受到表扬的学生识字的劲头会更足,其他学生也会因此受到鼓励。
此外,为学生提供课外识字的展示机会,使他们感受到自主识字所带来的成功喜悦,能更有效地激发他们在生活中识字的积极性。结合《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和“识字擂台”,在班级中开展“识字小能手大比拼”活动,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展示卡,可以把在生活中所认的字剪贴到展示卡上。每两周师生共同总结评比一次,给识字多的同学颁发“识字小能手”证书。定期开展以识字为目的的主题实践活动。如“玩具总动员”、“花儿朵朵”、“小小动物园”、“我爱我家”,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动手、动脑收集有关图片、文字等,然后在班级中展示交流,从中又认识了更多的汉字。
二、情境体验型阅读教学
情境体验阅读的教学观点是“通过创设情境,搭建体验平台,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构筑的时空,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语感。”
1.创设童话情境,让童话的氛围浓起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把学生引入一定的学习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整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生活于角色的生活中”感受角色的感情,创设童话的情境,让童话的氛围浓起来。
揭示课题,呈现情境时,除了教师抒情的导语之外,让色彩艳丽的贴画和简笔画相结合,在黑板上呈现一幅背景画:美丽的山脚、清清的小溪、绿油油的草坪。初读课文,感知情景时,让学生以小动物的身份读课文。评价课文的朗读。精读课文,体会情景时,学生既是参加评选的蝈蝈、纺织娘、知了,又是听众,还是参与评选的青蛙花大姐、蜘蛛评委,而平时在学生心目中威严的教师也成了童话中的人物。学生完全与课文相溶了。
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出一定的情境,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有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发探求未知的思维活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扣人心弦的导语,绘声绘色的演讲,多媒体手段的恰当运用,课本剧的表演指导以及学生课堂游戏的精心组织等,都是情境创设的有效方式。
通过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通过这样的体验,进入到文本深处,在这样的境界里学语言、用语言,经历“物—意—辞”的语言文字发生过程。
2.丰富想象体验,让朗读的情趣高起来
《课程标准》是提到“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朱作仁教授也说过:“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想象则使人理解,朗读却使人感受”。
在课堂中力图引导学生想象童话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让学生在想象中感知人物形象,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练读、悟读,进而体会童话人物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学生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蝈蝈表演得非常神气,然后通过教师的演读,让学生的脑海里浮现出情景,接着学生再进行练读,学生就能入情入境地进行朗读了。在感悟纺织娘的精彩表演时,让学生表演,教师范读,让精彩的情景再次延续,学生普遍进入情景,读起来有声有色的。当然这里的表演并不是单纯的为表演而表演,而是充实学生头脑中的想象,让童话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而更好地读好课文,表达情感。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他们做的和唱的是两回事,所以强化让学生想象蝈蝈《绿色的原野》里会唱一些什么内容,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的激发出来,成了课堂中的亮点。学生有的说“辣椒耷拉着脑袋,冬瓜挺着大肚子”,有的说“大豆圆滚滚,高粱涨红了脸,棉花笑开了花”,这么美丽的田野,却被蝈蝈咬得满是窟窿,学生的痛惜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感悟水到渠成。瞧!学生在读青蛙评委的话时,皱着眉头,语气是愤怒的,惋惜的,有的学生都快要拍案而起了。
三、探究体验型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和时空,激发学生探求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开放性的、挑战性的和富有体验价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读演、动手写做,调动全身感官自主、能动地进行探究性阅读。深入课文与阅读材料展开对话,从而触摸到作者的心灵,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愉悦,获取情感体验。开放的小学语文教学,首先是解开小教材的束缚,教师成为了课程的实施者和开发者,然后是解开小课堂的束缚,充分利用语文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学校大环境中学语文,在社会大环境中学语文,在家庭环境中学语文,这就是语文的潜在教学。开发校本教材,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是开放语文潜在教学的主要阵地之一。
如《和校园名人对话》这一语文综合实践课,让孩子们去关注校园中的名人名言,并学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和感受名人名言,并且激发出向名人学习的愿望;让校园中的名人名言真正走入孩子们的世界,并对其产生影响和作用,正是这一语文综合实践课的目标所在。
在这实践活动课中,教师从引导孩子们读好名言到初步感知名言,从通过故事与名人对话到感悟名言,从墙上的名言到孩子们的生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倘佯于名人名言的世界里,引领着孩子们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走好学习的每一步。
首先,采用多种形式,读好名言。教师从众多的校园名言中精心挑选了两句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爱迪生和法布尔的名言,通过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孩子们读正确,读流利,再带着感受读,直到把名言牢记在心中。教师从扶到放,让孩子们登上了学习名言的第一个台阶。
第二,三维阅读感悟,读懂名言。在孩子们聊自己通过读名言获得的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如果想对名人名言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你们觉得还需要了解一些什么?这正是这堂课的核心所在,它让孩子们明白了面对名言不是仅仅读好它,大概了解它字面的意思就到此为止了。通过了解名人的生平、故事,从而真正走进名言,感悟名言。在课堂上,孩子们静静地与文本对话着,真切地与名人对话着,那是心灵的交流。两句名言在孩子们的话语中渐渐丰润起来,孩子们看到了名言中蕴含的精神,并为之感动着。这个过程既发挥了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积累名言。通过联系身边的人和事,让孩子们感受到名言对人的成长的帮助。然后选择其中一句工工整整地抄写在卡片上,让它成为自己的学习伙伴。语言的积累在这里便是那么具体而有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导入 分析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28-02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情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等于课程他们学习了一半,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语文教学是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进行改进,逐渐给他输入新鲜独特的课堂导入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也才能达到所希望的教学成果。
1 简易图法
简易图法就是通过简单的笔画,勾勒出不同的图案,直观、醒目的吸引学生的猎奇心理,从而抓住他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时,可以在黑板上简单的画出几只小蝌蚪来引入本课的学习,在教授《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可以在黑板上画上几个葫芦,由此导入教学内容。在教授《风筝》这篇课程时,可以简单的勾勒出风筝的形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法大多适用于依托之物简单易画,例如:《奇怪的大石头》《富饶的西沙群岛》等。
2 猜想法
猜想法是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假设一个情景,然后对这个情境中的人或者事进行提问,从而导入本节的课程内容。“假如说在民国时期,一个地主家的孩子和一个雇佣工的孩子相见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然后教师开始讲授《少年闰土》。教师说“如果生活在清朝,有没有人想去颐和园?”“在清朝颐和园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那他究竟是什么样地呢?”接下来老师讲授《颐和园》。学生在整个学习当中,都会想像颐和园究竟是什么样的,有了想迫切知道真实情况之后,不仅为颐和园的美景所惋惜,更增添了浓郁的爱国情怀。
3 故事引路法
学生都具有浓厚的猎奇心理,同时小学生对相对简单的,他们感兴趣的故事,接受程度更快。并且,小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如果教师在上课的开始阶段就能够把握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质,充分利用这一点,将猎奇心理转变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定会起到意料之外的效果。更能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喜爱。
例如:开始教授《鲁滨孙漂流记》时,同学或者教师朗读,“他和同伴一起去冒险,途中遇上大风,船上的桅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了大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和野草。他又冷又饿,流落到这红地方,怎么活下去呢?第二天,太阳出来了,他看到了那翻了的船,一半浮在水面,离岸并不远。他就找了木头,做了木伐,划到船边。在船舱里,他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还有一条狗,两只猫……”这篇文章,教师通过文章内容加语气的配合,讲述了鲁滨逊独自一人到了孤岛生活,教师剪短了概括了他的旅程,理清来龙去脉以引起学生对他的生活状态心生好奇,激发了对文章寻求答案的求知欲。由此可见,故事引入法效果较为明显,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持续探索的愿望。
4 巧用媒介法
巧用媒介法,是指教师在教授课程过程中,借助电脑、电视机、幻灯仪、录音机的等用电设备,通过播放录音、电影、电视剧、图片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艺术素养。
例如:在讲述贝多芬时,可以先听他的音乐《命运交响曲》《月光曲》《田园曲》等初步了解他的音乐然后在了解这个人,接下来理解文章内容就比较容易。如果讲述民国时期的文章,可以先播放一部以当时实局为题材的影片,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样更加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背景,也间接的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含义。
5 诗歌法
诗歌法大部分用在学习诗歌的时候会用,就是以另外一首诗歌作为引语,娓娓道来即将要教授的新诗歌,这个注音的问题就是教师的诗歌一定要选学生了解的,否则这个方法会适得其反。
例如:“祖国妈妈,您是蓝蓝的天空,我们是展翅高飞的小鸟,祖国妈妈,你是广阔的海洋,我们是海洋中欢快的鱼群。祖国妈妈,你是富饶丰美的草原,我们是幸福顽皮的小羊啊……”
6 名人名言法
名人名言,是具有一定人生思想和人生高度的人对世事的慨叹和鼓励,具有警醒世人,简单明了的特点。可以对小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起到指导作用。能够让学生产生思考,也能够启迪学生的心灵。名人名言法就是教师在授课之前,教师准备好与课文有关的名言警句,利用名人名言和学生找到共鸣,和学生有同一个出发点,有利于学生对接下来课文的学习。
例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学习《早发白帝城》时可以搜集壮志难酬的警句,学习《精忠报国》时可以搜集岳飞的赞美之句,学习《鲁迅》的时候,可以搜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讲述《晨读》一文中时,便可以引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名人名言,是最能激发人积极向上的,通过的事迹,促进学生好好学习,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7 游戏引导法
游戏法大多数用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通过游戏中角色扮演,教师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集中学生注意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无形的将游戏引入到课本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还能调动全班的热情,积极参与游戏。这种方法灵活性较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调节游戏方式,自由控制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小蝌蚪找妈妈》时,可以找几个同学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体会,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辛苦和亲情的可贵,也自然而然的导入到了课文中,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母亲的爱。
8 旧知识法
新的教学纲要中规定,要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积累和感悟,给他们打下结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不断开发其创造能力,让学生可持续性的发展。旧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经常性的提问之前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绝对必要。旧知识法也就是以过往学习过的知识,去联想新的知识。正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因此这种方法在课堂上最为常见。
例如:我们学习的课文有些篇幅较长,文言文字数较多,没有办法在一个课时中讲述完成,只得分开讲授,这样在第二节课教师会提问第一节课所讲的内容,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效果,一是可以复习前一天的学习内容;二是可以直接顺利的引入课程内容。
9 问题法
小学生都有好奇心,这个方法就是教师抓住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喜欢问“为什么”。教师并不怕学生提出问题,俗话说学习才会产生疑惑。学生问为什么,证明他是在学习中遇到困惑,而不是不学习,因此老师要给与正面直接的回答。也因此,小学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适当的提出问题,最为引导,带领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其主动性,寻找答案,快速带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教师在讲授《桂林山水》一文时便问“有人去过桂林吗?那得景色非常好,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这篇课文,看看它到底有多少漂亮、迷人的地方”。这个问题的提出,无疑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在学生的潜意识留下了痕迹,在阅读课文的时候,会带着问题阅读,留意有答案的地方,对学生学习,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10 结语
课堂导入,关系到本节课程的教学质量,科学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更可以拉近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感情。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习。实践也证明,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提前集中学生的关注点,有利于课堂正文的引入。
参考文献
[1] 郑梅华.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技巧[J].新课程学习:上,2012(11):117.
[2] 陆春梅.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技巧探索[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8):62.
[3] 王勤洁.敲响课堂教学的第一声――发挥课件优势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导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5):58-59.
关键词: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 老师
所谓教学方法的组合,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对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进行加工处理,以使它们成为一个为特定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的整体,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之所以在政治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组合,是因为现行的初中政治教材主要对学生进行三个方面的教育: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法律常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要完成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要求政治教师讲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组合从形式上看基本上分为两类:
(一)从教学方法的自身特点出发进行教学方法的组合,以更好地发挥教学方法的效能。
比如:在学习初一政治第三十二课《活动——播种性格,收获人生》时,针对活动课的特点,为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实现师生互动,我就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让学生寻找名人名言,让部分学生宣读名人名言,最后由教师选定几条大家采用比较多的名人名言作为格言,抄在黑板上让大家领会。教师可提醒学生寻找不同类型的人物,如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名言:"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音乐家贝多芬的名言:"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等。其次,指导学生开展"一分钟演讲"活动,先让学生写好演讲稿,再让几位学生上台演讲,最后老师和同学一起评选,对演讲优胜者给予表扬。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巩固其所学知识。
另外,不同的教学方法之间往往存在互补性,发挥这种互补性,可以弥补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在讲授《友情是人生的无价之宝》时,可运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讲友情的含义时,可提供与关向应之间友情的材料,说明友情是珍贵的,是人们孜孜以求的。还可列举鲁迅与在笼罩下,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为推动革命文艺运动而努力奋斗的故事。这些事例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友情意识,具有很重要的启迪作用。在提供适当的事例后,可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来分析自己或他人在交友中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情况,把握友情的三个主要特点。
(二)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教学方法并把它们组合起来,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首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选择教法。在讲授初二政治第十五课《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时,为了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是公民的一种神圣权利,也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学生见义勇为,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可采用自由讨论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一、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目的、意义;二、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三、事实证明,只有坚持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才能有力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为达到这一目的,同时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看有关录像资料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去捍卫法律的尊严。
其次,进行教学法组合时应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法组合。在讲初二政治《我国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距学生的实际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可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例如:大家看过县、乡级人民代表的选举吗?知不知道选举过程一般要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一般包括哪些法定程序?通过逐步设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突出思想教育,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强化思想教育效果。讨论题可以是"什么样的人能当代表?"或"未来的人民代表应是什么样的人?"另外,为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可以设计一项模拟选举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亲身参与的舞台,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学为“辅”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一些教学方式进行了革命性的变化,自学为主就是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我们不是否定老师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课题参与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体现在教学上,教师可以简短的把需要讲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给同学们传达,然后多留一些时间给同学们自己,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把握,然后让他们按照“教师”的角色,把自己的理解讲出来,这样就可以改变学习被动学习的单一模式,变被动为主动,以“主人翁”的姿态对知识进行学习,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辩论,增强驾驭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我们传统的考试体制决定了我们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只有通过考试来实现,分数就是说明问题的最佳表达方式。在这种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体制下,学生难免陷入死记硬背的漩涡,只要记住了就万事大吉。这种结果不仅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尤其是不利于在新课改条件下对学生的素质提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知识储备,加强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在新课改下,我们可以尝试着对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和素质基础,以及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进行分组分类,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成长,从而让每个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体验到自己的成长。
三、对知识点进行迁移,扩展教学思路
我们都知道,政治知识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对知识点的迁移,帮同学们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迁移的能力,由此及彼,充分发挥联想,扩展知识空间。比如在“正常情绪”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式教学引导,比如问一些“情绪影响的因素”、“情绪的表现方式”、“情绪产生时,人的身体会有什么表现”、“情绪变化会不会影响人的身体状况”等等,用问题进行导入式教学,通过生物知识和政治知识的结合,让同学们自然而言的对政治课加深了印象,巩固了知识,同时也加强了对生物知识的把握。
四、理论结合实际,让知识发挥效用
我们学习政治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通过学习政治知识,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一批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合格中学生,从而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学时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学生都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期,人生观初步形成,这个时期的教育会对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终生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笔者在课堂上提出“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当中不断引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去辅助教学工作,巧设生活场景,通过课堂模拟,比如播放一些音乐作品等,将生活化的场景在政治课堂上重现,让学生们在熟悉的设定场景中体验知识的魅力,从而顺利打开他们的思想的阀门,积极开动脑筋,把生活和政治教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五、从教学方法的自身特点出发进行教学方法的组合,以更好地发挥教学方法的效能
比如:在学习《活动――播种性格,收获人生》时,针对活动课的特点,为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实现师生互动,我就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让学生寻找名人名言,让部分学生宣读名人名言,最后由教师选定几条大家采用比较多的名人名言作为格言,抄在黑板上让大家领会。其次,指导学生开展“一分钟演讲”活动,先让学生写好演讲稿,再让几位学生上台演讲,最后老师和同学一起评选,对演讲优胜者给予表扬。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巩固其所学知识。
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教学方法并把它们组合起来,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一、根据语文书上各单元的中心话题训练说话内容
从初一到初三,各年级的语文书都是按单元编写的,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对集中的话题。有的集中反映家庭生活,亲人之情;有的集中反映学校生活,师生之情;有的集中介绍仁人志士,爱国之情。教师可布置学生围绕单元主题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见解。如教魏巍的《我的老师》这课时,可让学生说说“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老师,我想对你说”等。另外语文书上有许多关于说话内容的说明和指导,并配有相应的说话内容。教师也可根据其中的一些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优秀服务员李淑贞接待顾客时,见到知识分子,她说:“同志,您要用餐,请这边坐。来个拌鸡丝或溜里脊,清爽利口,好不好?”见到工人进店,她说:“师傅,今儿个过班,想吃过油肉还是氽丸子?”见到乡下大娘进店,她说:“大娘,您进城里来了,趁身子骨还硬朗,隔一段就来转转,改善改善生活,您想尝点啥?”这位优秀服务员见到三种不同对象的顾客,问候语言也相应地做了调整,文雅、直接、朴实,恰到好处。教师根据这段内容,可要求学生根据不同对象,分别向老农和气象员询问有关气象谚语的内容。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的发言有本可依,有话可说,既利于文本学习,又利于说话能力的提高。
二、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训练说话内容
语文课上,学生研读文本、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有新鲜的问题生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这些问题进行说话训练。有位教师在执教《斑羚飞渡》时,问学生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而不应该猎杀它们。在这篇课文中,正因为猎杀才造成了如此的悲剧,这是人类难以接受的。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以童话或神话的方式重新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个全新的美好的结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说出了美好的结局。又如讲完《济南的冬天》这课时问学生:“假设你给一个从没有到过济南的人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些精彩的片断?”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因为有即时情境的感染,对学生的说话训练效果良好。
三、根据文本内容“空白”训练说话内容
接受理论研究指出:文本的意义充满了未定性。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未定性,指导学生对文本空白的探究,可让学生对文本有多元化的解读,借此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窗》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微型小说,文章短小精悍,内蕴丰富深刻。利用文本中的“空白”,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对《窗》进行多元化的个性解读,说出从“窗”中自己能看到什么、为什么。这时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同样是一堵墙,为什么在不靠窗病人的眼中是一堵光秃秃的毫无美感的墙,而在靠窗病人的眼中却成了一道美不胜收的风景?差别就在于靠窗病人有一颗善良的、热爱生活的心。他精心描绘一幅幅优美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并不存在的画面。这样美好的“景物”也正是靠窗病人美好心灵的投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缺少创造;生活中不仅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更缺少发现美、创造美的心灵……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他们“说话”能力。
四、结合国内外、校内外的事情进行说话训练
当今的学生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而且也要两耳“闻闻”国内外或校内外的事情。教师可要求学生经常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翻阅报纸,将一些重要信息向全班学生“”。例如,“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都会感动学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激起层层涟漪。如果教师让学生结合这些内容来说话,他们肯定会兴味盎然。我们还可以结合纪念“五四”运动、国庆节、教师节等活动以及学校里多姿多彩的生活等进行说话训练。学生所在的班级内每天都发生着变化,有刻苦学习者,有助人为乐者,也有不如人意处。可让学生针对这些内容进行说话训练,这样既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五、结合成语、格言、古诗、名人名言训练说话内容
成语、格言、名人名言等,语言简洁,含义隽永,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程门立雪”、“墨守成规”、“三顾茅庐”、“刻舟求剑”等成语,不仅故事情节生动,适宜于说话,而且还包含着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等。古诗中有的诗抒发了一种情感,有的诗描写了一幅美景,有的诗叙述了一则故事。教师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的图景、故事重编一下,口述给同学听。
众所周知,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运用,学生能否将所学饶有兴趣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极大地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一、利用名人效应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名人信息,如必修一第五单元“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讲述了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英雄事迹。曼德拉领导南非的黑人进行斗争从而取得自由和独立的事迹广为人知,学生学起来很有亲切感,更能引发他们的民族主义精神和爱国热情。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鼓励学生按照时间顺序逐个介绍曼德拉的生平事迹,记下其中的关键词,再整理并进行复述,从而训练学生对综合信息的整合能力以及口头作文能力,内容整理如下(划线部分为关键词)。
Something about Nelson Mandela
Nelson Mandela, born on July 18,1918, is the first black president of South Africa. He studied law after he entered university. In 1944, he founded the ANC Youth League. Then in 1952, he set up a law office to help poor black people. Because of his fighting against the government and anti-black laws, he was sentenced to five years hard labor. Fighters from ANC began to blow up buildings in 1963 and he was put into prison again for life imprisonment on Robben Island. Twenty-seven years later, he was freed at last by the white government. In 1993, he was made the first black president of South Africa. A lot of people in the world think he is really a great person.
最后进行名人名言收集比赛,让学生收集曼德拉的语录或翻译其内容,从而增加语言积累,推动学习积极性。如:A good head and a good heart are always a formidable combination.精明的头脑和善良的心灵往往是个不可思议的组合。
二、创设表演氛围
学生交际能力的高低与自身语言能力直接相关,而语言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与他人语言、思想的交流取得。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对话与表演,使学生在对话与表演中提高其英语表达能力成为当前英语教学发展的一大趋势。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生动活泼的表演题材,教师要充分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在表演中发挥语言能力和表演天赋。如必修二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可以让学生代表不同国家争取奥运会主办权,或进行辩论详述自身的优势,由教师提供相应的关键词。如:host, compete for, athletes, motherland, take part in, medals, volunteer, in charge of, stadium, admit, glory, responsibility, deserve等,学生几人成一个小组代表本国进行辩论。
三、激发环保意识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环境保护)不仅是高考重点词汇,同时也是当下讨论的热点问题。必修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中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文中对比了的藏羚羊、津巴布韦的大象以及热带雨林的猴子的遭遇,由此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How to protect the wildlife in China?学生们找到答案,也就可以从身边做起,保护野生动植物,爱护生态环境,做环保小卫士。激发环保意识还可以把环保教育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如给学校图书馆、教室、草坪制作环保标语。
一、体育精神的合理寻找及价值构建
“体育”本是学科的一部分,但在皇塘中心小学每个人眼里,体育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八个大字是皇小人的办学理念。理念是一种深层次的积淀,皇小人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师生“什么是真正的体育”。在整个校园中,百分之六十几的外来务工子弟,面对家庭教育的困惑,面对空调说教的无力,面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残缺状态,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改变他们?唯有行为,只有行为体验到需要改变,人性深处才能真正改变。也许是一个偶然,在一次次的体育课堂中发现这些外来务工子弟的运动细胞都特别丰富,市里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于是,学校决定组建一支由外来务工子弟组成的运动队,由体育教师亲自一对~训练。果然不出所料,他们当年即一炮打响,夺得市田径运动会总分第一名。这一成果让学校看到了希望,让这些孩子也有了自信。对自己的个性发展更为重视,逐渐地调整了行为、习惯,教育的效果开始呈现出来,在体育教师和运动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连续六次夺得丹阳市田径运动会第一名。这样偶然成为了必然,体育成为皇小人的骄傲。
(一)体育是校园的一道风景
走进校园,欢呼与雀跃,快乐与运动成为最美的场景。那运动场上,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压腿、助跑、跨栏……教练员时不时教授要领,示范验证。运动员虽已满头大汗,但仍然静心静听;教练员虽已疲惫不堪,但仍悉心指导,师生共训的场景让其他孩子看在眼里。
体育课堂除了按照课程的每周4节体育课标准,还另外增设每周2节的体育活动课。课堂中,体育教师总是能够依照儿童的特点进行游戏体育教学,将跑、跳、投的机械训练的动作融入进游戏里,让孩子身浸其中,既锻炼身体,又享受到乐趣。体育教师总是校园里最忙碌的人,备课、上课、指导各种活动,但他们忙得高兴。因为在这里体育教师可以迅速成长,实现自我价值,有成就感。年轻体育教师走进皇小,首先从校史到对整个学校了解,再参加系统性培训,还要拜老教师为师,跟老教师一起上课,然后接受面对面的指导,这过程有检查、有反馈。这里一名年轻体育教师出师大约3年,之后能迅速成为学校的骨干,不仅教学上能挑大梁,深受学生欢迎。如果说体育课堂是正规训练课,那体育活动课就是有趣的项目课。每周各班都有不同的项目,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长绳等选修课。学生打破班额限制,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课程,相同年级在相对较集中时间进行选修课学习。不少学生在体育社团活动中发展了自己的体育强项,有的成为体育健将。快乐的体育节,热闹的运动会是皇塘中心小学多年的传统。春季运动会、秋冬季的体育节、“冬季三项”学生都踊跃参与,拉拉队更是热情似火,呐喊声响彻云霄。在这样的环境中,运动员的斗志与激情被不断激发,学校的田径纪录被不断打破;体育节的比赛更是如火如荼。根据每个年级的不同特点,安排了不同的赛事,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加,滚铁环、跳长绳、踢毽子传统项目的趣味赛,拔河、篮球、足球的竞技赛。从班到校,热闹非凡,激烈、兴趣、快乐成为校园的风景。
(二)体育中寻找到精神的关键词
体育给校园带来的童趣与欢乐确实给“围墙”的教育开了一扇“大门”。让孩子们看到“生命的绿林”,但现实的皇小人也在思考教育是理性的事业,是需要沉浸与等待的。学校是等待生命花开绽放的最有营养的土壤,在体育影响的背后,我们似乎需要一种冷静的沉思来对待教育。体育仅仅是皇小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一个阵地,那么这个阵地如何做大做好,成为皇小人的思索。兴趣是一时的,快乐也是受场景感染的,而唯有精神寄托才是一辈子的事,是真正对生命塑造有影响力的东西。于是,专家来了,皇塘中心校的老师们也开始反思了,我们的体育教学、体育比赛、体育项目给人的感召究竟在哪里?学校的育人是需要浸润的,我们师生浸润的空间又是什么呢?不断追问,不断理性回思,体育文化的一丝亮光已闪现。
时光停留在那激动人心的运动赛场。虽是外来务工子弟,生活的贫困、条件的差异并没有因此消磨他们心中那种奋斗的情怀,是运动让他们在“领先”的舞台,寻找自我的价值定位。目光聚焦在那趣味、玩乐的体育课堂,青春和童年融合在了一起,师生其乐融融。瞧,老师是那样匆匆,却掩饰不住和孩子们一起“玩课堂”的热情,孩子们是那样开心,动作要领、队列队形在引领中自觉地实施着。“师生协作”成为课堂的“关键词”。时间凝聚在教练员日常训练的场景里,虽已幕落,指导没有停止;虽已隆冬,示范没有停止;虽已疲惫,训练手记仍在不断记录着。这便是“心对教育”的热忱,有了这种热忱,才有了无私的“奉献”。走着、看着、想着,夜已降临,那操场上仍然有运动员和教练员忙碌的身影,那会议室仍然有教师对课堂构建研讨的声音;那办公室的灯早早亮起,原来青年教师已在静静地备课。“拼搏”的呐喊已悄悄在他们心中呼唤,为的便是教育的那一种自觉,为的便是人性的那一份尊重。于是,领先的态度,协作的温度、奉献的品质、拼搏的勇气渐渐成为皇塘中心校从体育运动走向精神文化引领的关键词。
(三)体育精神的现实解读及价值建构
体育在规范人类行为,提升人的道德素质,提高社会文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本身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学校教育层面来说,与德育、智育、美育、劳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与体育行为有关的精神品质与学校教育的发展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皇塘中心小学体育发展来看,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精神载体,对体育精神的现实解读,影响着教育中人与教育本身的关系。
领先蕴含着不断追求的意志。体育永远是—种变化的运动,从体验纪录到打破纪录,从竞赛关注到成绩展现,这其中蕴含着便是对未来发展的向往。
协作包含了团结和谐的精神。在体育中到处需要肢体的协调,人与器械适应,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成功的体育活动处处融合着团结和谐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教育进程中,能够有效增强人与人的认同感、归属感,促进师生关系和美。师师关系融洽,生生关系和气,家校关系和谐,消除对立,弥合分歧,缓解矛盾,从而有效提升教育的力度与效果。
奉献传递了一种民族精神,体育既有世界性也有民族性,体现着民族的文化本质。在教育中,奉献有力地
阐释了育人中尽力与无私的品质,这种品质放射在教育的光辉里,便会使得校园、家庭、社会呈现温暖的阳光。一种崇高的道德意识融入人的心灵深处,展现人性的风姿。
拼搏闪现的是积极进取的精神。在体育运动中,人们不懈努力,克服困难,跨越障碍,实现目标,蕴含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人类精神,培养勇敢顽强的性格和迎接挑战,不畏艰险的品质。
体育精神在皇塘中心小学发展进程中既反映了其具体性,又反映其与学科教学共同性和普遍性,也因此成为教育文化的象征。从文化意识形态角度来看,只有当精神形态或导向的价值表现构成一个社会的时代精神,才能与社会现实相契合。学校的体育精神正因为符合时代精神,“领先、协作、奉献、拼搏”才能成为学校办学文化的基点。
精神文化构建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总是牵涉到文化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皇小选择的是提炼下的内在转化。皇小的体育精神正是基于时代赋予的要求,符合教育的理想途径。因此这种转化为师生提供了价值支撑、行为导向和力量整合,具有稳定的前进方向。“精神”就是“灵魂”,体育精神就是皇塘中心校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二、体育文化的呈现
体育精神的展现成为学校从办学理念到办学文化实施的一个标志。从意识形态到行为关注,再到文化发展,体育精神融入师生的心灵当中,融入校园文化特色的建构操作中,并逐渐成为文化的一种自觉力。
(一)“领先”意识下“地域归属文化”挖掘
学校教育的发展同样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校园,不同的教育关注,呈现不同的“教育存在”。皇塘作为丹阳教育发展的一块阵地,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再到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只有普遍与独特的结合,才能真正展现皇塘中心小学教育的风姿。从皇塘的地域形态来看,地处农村,有着农业的特色产业,食用菌培植及农业养鱼的专业合作社。教育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融入,才能真正形成教育的真本色。于是食用菌的科技基地及渔业养殖基地成为教育实践的有力场所。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参观这些基地,了解食用菌及鱼苗的培植、生长过程,从而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体现新农村、新农民、新教育相结合的思路。外来务工子女的增多,让农业的特色产业与学校教育接轨是现实的,也是科学的。参观也就成为孩子观察的一个重要手段,学习的生活化不仅给予孩子广阔的视野,同时给予新农村的地域以合理的教育理解。回到课堂,学校聘请食用菌及养鱼的专业人员做客座教师,专门给学生上关于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及专业培植的相关课务。结合学校实情编写了《食用菌》和《科学养鱼》的校本专业教材,结合国家课程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开设相关实践活动课,从系统性层面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了解农村,认识农村,建立服务新农村的理想。
学校教育找到了一种文化的伙伴,迅速启动“民间文化”寻找之路,从“朱元璋点墩”的历史传统到“白龙孝母”的神话传说,再到丁桥老街的石板文化,“荆王遗训”、“人文道德”的高度自然呈现,民间文化的亮点也因此呈现。于是,采访,现场寻迹,故事搜集,开发编写形成系列。“民间文化进课堂”又一校本教材《文览书韵》展现在师生眼前。从而具有皇塘地域特色的农业文化,民间文化进校园的态势已初步形成。从最初的参观了解,到最后的课堂实施,校本展现,启迪教育,不仅使师生有了充分的理解,加深了对家乡的自豪感,使得皇塘中心校完成了回归教育的生态现实的领先。这种领先是回归于融合的结果,是对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批判性继承的有力体现。
(二)“协作”关系中的“童伴”课堂文化
教育只有平等、协作,才能营造真正的底色。师生、生生关系的“协作”互为主体“行为观”的支撑,使得儿童不再是盲目的受教育者,师生、与教材已成为“童伴”。从“九五”开始,皇塘中心小学一直执行“童伴”课堂的建设。从“引导学生创编童话,丰富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到“激活童真童趣,享受成长快乐的策略研究”再到“构建校本化的童伴课堂——基于儿童立场的行为引导教学的策略研究”无不体现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亲近、理解、尊重、关注成为“童伴课堂”构建的关键。课堂从语言、行为、表达、反思等角度阐释儿童存在的要义,阐释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课堂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入阐释了儿童既是学习者,也是启迪者,儿童的丰富引导的是教育的丰富,儿童的丰富,带给教师教学的丰富,互为促进,互为发展。“童伴课堂”利用案例呈现、价值反思、课堂观察等方法让师生的课堂变得有温度,有高度,有力度,学科课堂构建了“童伴”为理念的操作要点,使得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认同感,课堂演变为一种交流引导的过程,教师成为主持人,从知识性层面强调可操作度与趣味性。从过程层面强调交流与合作,从评价层面呈现主体反思与多角度评判,课堂是多元综合的开放体。
“童伴课堂”从操作上主要从童伴话题,童伴语言,童伴设计,童伴课件及童伴创意上入手。
童伴话题主要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所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学生,尊重学生的理解,鼓励他们对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童伴语言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语言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使儿童乐于接受便于理解,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兴趣,调节氛围:童伴设计主要在教学设计中,找准儿童兴奋点,使他们愿意表达乐于表达,练习设计富有层次性,作业设计力求新颖、有趣,通过教者对作业的反思力求童伴作业的最优化。在试卷设计中,体现了人文关怀,增加一些温馨提示语,有趣的卡通图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己设计试卷,自己设计活动性课程:童伴课件,指教师在课件运用中不盲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件内容适当删减,挖掘童心要素,鼓励学生参与到人机交流中;童伴创意指师生、生生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富有“童趣”的创意性活动,如英语学科的“超级磁带争霸赛”、“小小翻译家”;语文学科的“拼音作文”和“童真沙龙”;数学学科的“小小设计师”等活动。
走进课堂,教师不再是滔滔不绝,而是走向学生,互动交流,师生成为交流伙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再是正襟危坐,而是能够利用课堂,互相交流,互为启迪、督促、激励,评价学习的伙伴;教材不再是苦难的知识堆积,而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载体;学生对待教材的态度再也不是无序的记忆与堆积,而是寻找快乐,发现奥秘,走向知识与情感,合理和统一的“桃花源”。
(三)“拼搏”意念下的“三名育人文化”
教育的途径分为外在榜样与内在反省。皇塘虽地处农村,却是人杰地灵的地方,有从乡村走出来的上将周
坤仁,著名农业学家杨守仁,有体育健将甄文华……他们的成功是皇塘人心目中的骄傲。这样身边的教育典型对学生来说再好不过了。于是由“地方名人”影响的“榜样”教育走进了校园,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课外关注、寻找故事、文本阅读、读后反思等方式真正掀起了“读名人故事,析名人名言,赏名家名典”的“三名教育”的。在典型的选择上由地方名人拓展为民族英雄、文人、艺术名家,从单一的成功影响到多样的“激励”教育。环境上,在学校的宣传廊,墙壁等醒目位置张贴名人名言,名人画像,班级开辟名人角、名人屋;并组织中高年级学生设计一条适合自己的名言,学校组织了“名人名言”书法大赛,评选出的作品挂在走廊,时时让学生在熏陶下成长。
活动中皇小按照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适合的活动:低年级开展“知名人”活动,利用“故事会”、“校园拼音演讲赛”等活动,把“名人”请到学生中来;中年级开展“读浅显名著”活动,进行读后感写作比赛;高年级开展“名人名言激励我前进”系列活动,做到“三个一”:征集一条思想健康的名言;创一句自我激励的名言;读一本名人专著。另外,学校还请“地方名人”进校园,请他们讲述自己成长故事;组织高年级学生走进名人故居,走进地方名人中间与他们联谊等活动。
“三名教育”真正让师生拥有了一种昂扬的斗志,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的“新气象”随处可见。
(四)“奉献”品质下的“人本管理文化”
学校发展的最佳境界是让每位教师愿意发展,让每位教师都甘愿为之付出,点燃生命的激情。皇塘中心校每位中层干部都有两面镜子“透视镜”和“放大镜”。在生活、工作中多角度透视教师,发现他们身上细微的闪光点,通过赏识使之由细微的亮点成为耀眼的亮光。同时给每位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在集会、学习、交流等场合,鼓励发表观点,让他们获得成功感,归属感,被尊重感,健康成长。
皇小人始终相信每位教师都是优秀的,如果工作中发生问题,那也是有理由的。因此管理者不是指责批评,而是积极寻找背后的原因。学校倡导人人看人看优点,禁止任何教师打小报告:行政例会中,始终以“闪光”替代“问题”。在教师中倡导合作,即共同体的建设,可以是学科,可以是爱好的有效组合,考核中也以群体为基本单位,采用“捆绑式”评价,评比“优秀群体”。对行政人员采用“带头示范”模式,即公开课带头上,下水课、论文带头交。同时,每年举行“行政下水成果展示”接受教师点评。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精神文化为重点,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以素质培养为目标,从校情出发,突出特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从而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体系。
二、整体构思
1、体现人文精神。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体现道德和人文教育的意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礼仪规范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2、弘扬惟义精神。使师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和认识“爱国爱民的优秀品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的惟义精神、“做人要正大光明,做事要认真负责,做学问要精益求精”的惟义风范、“业精于勤,业精于恒”的惟义工作态度。
3、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进程。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习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学生积极向上、求学奋进的热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促进学校和谐发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逐步构建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持续、健康发展的茶亭小学。
三、目标任务
结合学校校训,科学命名校园内各幢建筑楼名称;加强学校各办公室文化建设;加强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加强学校走廊文化建设;加强学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四、目标要求
1、要有文化品位,教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要施展;教师要有文化涵养,教学的个性和特长要展现;学生要有文化素质,个性和特长要表现;学校要有文化氛围,特色和优势要体现。
2、形成学校特色,在管理、教学、活动、环境等方面追求文化,张扬个性。
3、每一项文化建设要有机融入惟义精神。
五、具体思路
(一)各建筑楼命名思路:
1、行政楼命名为“惟义楼”。一是彰显学校弘扬“惟义精神”的目标;二是激励广大师生向本地科学家杨惟义学习,学习他“爱国爱民的优秀品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的惟义精神、“做人要正大光明,做事要认真负责,做学问要精益求精”的惟义风范、“业精于勤,业精于恒”的工作态度。
2、教师办公楼命名为“立德楼”。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的办学思想;激励教师树立“德高为世范,艺高为人师”的教师风范。
3、旧教学楼命名为“明志楼”。意蕴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抱负和志向。
4、新教学楼命名为“励学楼”。意蕴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严谨治学、勤奋好学,乐学上进的学习品质。
5、学生宿舍楼命名为“敦行楼”。意蕴敦促广大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礼仪美德等行为习惯;
(二)办公室文化建设思路:
创意上要简洁、大方、美观。要体现符合部门、学科、教师共性特点;并要找准与惟义精神、惟义风范、惟义工作态度及学校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理念、育人思想、校训(楼名)、教风的结合点整合布置。基本内容应包括办公室门牌、醒目的办公室标语、工作人员名单、职责、周工作行事安排、作息时间表、与办公室人员工作有关的图片或名人名言等。
建议教务处体现“管理育人”思想;政教处体现“以德育人”思想;总务处体现“服务育人”思想;教研处体现“智慧育人”思想;教师办公室体现“爱心育人”思想。
(三)班级文化建设思路:
倡导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但要注意得体,要体现温馨和谐,要具灵动性、要富有生机。要突出知识性、人文性和艺术性;要关注班级学段特点;要注意学生年龄特征、班级学生特点;要有机渗透惟义精神与风范;要结合校训(楼名)、学风、班风等整合布置。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建设活动来体现隐性文化,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其基本内容应包括班级标志(门牌)、班风、班规(班级管理制度)、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班干部名单、学生值日安排表、背书表、学生星级评价表、学生作品(特长)展示栏、图书角、卫生角、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科学家(名人)画像或名人名言等。
(四)走廊文化建设思路:
设计创意应清新醒目、简洁大方、色彩和谐,要以创设“文化长廊”为指导思想。要突出人文性、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要关注楼层学生特点及年龄特征;要有机渗透惟义精神与风范;要结合学校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训(楼名)、校风的结合点整合布置。基本内容可从以下方面考虑:学校特色(图片)展示、学校素质教育成果(图片)剪影、国学知识、富有教育意义又富有情趣的精典小故事(或成语故事)、名人名言佳句图片等;板梯楼道处墙面可设置楼层标志、温馨提示(标语、图片)或老师的话等。
(五)寝室文化建设思路:
理念上应着力体现“室雅人和美”,要营造和谐氛围,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同样要简洁美观。布置要关注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道德品行养成的培养,内容要突出人文性、知识性,要富有教育意义。基本内容可从以下方面考虑:醒目的寝室标志(门牌)、寝室住宿生名单(注明寝室长)、寝室(包括内务)管理制度、寝室值日安排表、作息时间表、温馨提示语或图片等。
(六)活动文化建设思路:
1、积极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月活动。
2、规范每周升国旗仪式、抓好“国旗下的讲话”活动。
3、定期开展学生入学序列教育活动:学习校规、向同学介绍自己、才艺展示、干部竞聘等。
4、切实强化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班约制定、教室布置、值日督查、文体赛事、班级周报、手抄报、特色班级评选等。
5、积极组织学校社团队活动:合唱队、舞蹈队、鼓号队等。
6、定期举办校园“三节”活动: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
7、精心组织实践外出活动: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和消防演习等体验式教育活动。
8、依托“精读百书”、国学教育及各种读书活动,积极开展学生文化学习、讨论活动:讲故事、命题作文、演讲、朗读、征文比赛、主题答辩、知识竞赛等。
(七)环境文化建设思路:
1、规划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校园整体的环境布置做一次全面的检查评估,请有关专业人员对校园整体布局进行规划与设计。
2、优化校园环境。巧妙设计各景点,科学安排绿化带,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
3、在校园内多方式呈现学校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对内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茶小人的教育品质。
4、建好学校宣传栏。进一步健全、更新宣传栏内容,充分体现人文性、时代性、教育性及学校特色。
5、统一学校形象标识。规范使用校徽,精心设计学校平面示意图,合理制作、美化各类指示牌;办好学校校刊,充分显示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文特色。
6、进一步健全优化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和学校“红领巾广播站”,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课前一分钟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则播放轻松欢快的轻音乐、校园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7、努力构建数字校园。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精心设计网页,经常更新网站内容,丰富信息流量,及时学校发生的事件和师生活动最精彩的故事,
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搭建交流平台。
六、组织与管理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长期共同的努力,更需要各处室的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为此,学校特成立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组织机构,领导、管理、协调、实施各部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1、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叶炳华
副组长:张冬梅、郑志华
执行组长:柯诗湖、王宏飞
组员:各办公室负责人、各班级班主任和骨干教师
2、目标任务责任人:见附表。
七、目标完成时间
1、建筑楼命名:20xx年10月中旬。
2、办公室文化建设:20xx年10月下旬。
3、班级文化建设:20xx年10月中旬。
4、走廊文化建设:20xx年10月下旬。
一、读
注重以下读法:
第一,通读。每当学习新的框题知识之前,组织学生通读课文,引导学生由读框题到读框题中的标题,由读标题到读标题中的知识点,分清层次,明确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及其相互关系。这样“通读”梳理了知识,建构了知识体系,明确要学习的知识点,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第二,精读——主要读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以及相关的名言经典。在精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推敲,并将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与课文中的知识内容结合起来,从而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这样使学生对知识中的重难点进行多次再现,更深刻理解其内在含义,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第三,情读——与教材有关的美文。结合课文中的知识点,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美文,去抓住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憾,为理解知识点打开了心智的闸门。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通过读——背——忆,再经过联想、想象发展成为创新。但是不论哪种读法,注意到:“读什么?怎样读?为什么要读?何时读?读到何种程度?”去真正发挥“读”的作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说
第一,说生活中典型的事例。一切理论来源于实践,对知识的理解,离不开生活事例,对教材中的疑难知识点,教师运用相关事例,可迎刃而解。例如,学习九年级下册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求,按贡献参与分配”时,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对社会实践的了解,对此不解。我就此举了例子:甲、乙、丙、丁等四人合伙办厂,甲提供办厂资金,乙具有管理能力出任厂长,丙有一身生产技能,丁无钱无技术只好跟着出力干活,到年底分红时他们分到相应的利润。问学生他们各是凭借什么分到相应利润的?经分析讨论,学生茅塞顿开,大有拨雾重见日的感觉。
在课堂教学中也要让学生“说”,针对所学知识点,让学生举出恰当的例子来说明,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能够举出相应的准确实例,就说明学生理解了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否则,反之。
第二,说寓言故事、谚语俗语、名人名言警句。寓言故事、谚语俗语、名人名言警句无不包含着一定的哲理和生活道理,是对生活的提炼或概括浓缩,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它们,便于对知识要点的理解与运用。例如:在讲到八年级下册,“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时,运用了寓言故事:一个商人用了一匹马和一头驴运输货物,商人认为马较高大,把大部分货物放在马身上,在旅途中马生病了,要求驴替它分担点负担,但驴不愿意,马精疲力尽倒下死了。商人把所有的贷物连同那张马皮都放在驴背上,将货物运到目的地时,驴累倒了从此站不起来……通过一步步地问学生:驴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怎样能改变这种结果?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容易明确:承担自已应该做的,公平的合作必是互惠的合作,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三、唱
初中生属于易情感人群,歌曲是这一年龄阶段的一大爱好。在政治课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歌曲,可震憾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思维的闸门,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运用能力。
四、做
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种行为活动
第一,学生角色表演。教师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再将之应用到实践之中。这样使学生从实践中去获得知识,并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