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档案管理思路

档案管理思路

时间:2023-05-29 18:19: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档案管理思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档案管理思路

第1篇

艺术档案的规范化与精细化管理,离不开对高职院校艺术档案作用与价值的厘清。

(一)高职院校艺术档案的作用

高职院校艺术档案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关于文化艺术工作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是超越时空范围的历史遗产,见证了学校的教育、建设与发展,汇集了广大教师乃至学生的创造智慧,因而是一笔可贵的文化资源。高职院校艺术档案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文化传承作用。艺术档案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进程中,创造并留下的文化艺术遗产。有多少艺术档案就有多少艺术财富,就意味着有多少历史艺术遗产留给后人。我们文化艺术的繁荣,就要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二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高职院校在进行艺术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现有的艺术档案资料,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艺术档案编写校本教材、授课教案、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艺术辅导,利用艺术档案中丰富的声像资料进行观摩学习,作为示范教学都是不错的选择。三是利用学校的艺术档案服务社会。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为社会服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艺术档案服务社会是因艺术档案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艺术档案具有形象性和公开性特征,艺术档案中的艺术作品是供人们欣赏、享受的精神食粮。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艺术档案中的优秀作品面向社会展出,发挥其艺术审美作用,感化宣传作用,开阔群众的视野,促进社会的和谐。

(二)高职院校艺术档案的价值

高职院校艺术档案不同于学校其它的教学档案、科研档案、人事档案、学生档案等,它价值独有,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演进,艺术档案的价值将越发显现出来。第一,高职院校艺术档案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不少高职院校近年来经历学校升格(从中专升格为高职高专)、搬迁新校区、学校合并等历史沿革,在校史编写中一些需要确认的史实资料可以从艺术档案中找到答案。高职院校把本单位的艺术档案收集、整理、保存起来将为学校未来事业的发展提供很多珍贵的,有参考价值的材料。第二,高职院校艺术档案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决不能孤立地去进行研究,而是要结合着研究昨天、今天来研究明天。要研究,就必须要有历史的真实依据,那就是原有的档案和有关的素材。比如,在工艺美术职业院校,我们要研究各个工艺流派、美术大师的历史传承与发展成就,就需要广泛占有材料、分析材料,没有材料就很难研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以说,艺术档案对于艺术的发展,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三,高职院校艺术档案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学校的艺术档案可以为师生反复使用,而且频率很高。艺术档案是学校进行艺术研究、艺术教育的重要材料。艺术档案是学校师生进行艺术创作、艺术活动的总结。通过对一定时期的教师以及学生艺术创作、艺术活动有关材料的归档,可全面总结高职院校艺术创作的经验、及时收集创作素材。例如,艺术院系获奖的优秀的毕业设计,参加各级各类艺术竞赛的获奖作品,可作为后来者学习、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源泉。实践证明,利用艺术档案,有案可查,许多问题迎刃而解,有利于拓宽学生创作的思路,提高艺术作品的质量。

二、高职院校艺术档案管理现状

(一)艺术档案建档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的艺术档案不仅仅是学校档案工作的有效组成部分,更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需要师生加强这方面的意识。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科研、校园活动的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艺术档案,诸如师生在日常教学科研、文艺演出等活动中产生的艺术档案;学校组织各类文化节中产生的艺术档案;师生参加校内外比赛中产生的艺术档案等。虽然艺术档案的种类数量不少,但是艺术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远不如一般的文书档案那样受重视,学校档案管理人员一方面对艺术档案的产生情况不能有效掌握,另一方面未意识到艺术档案收集的重要性,认为《高等院校档案十大类实施办法》中未对该问题作具体要求,于是对高职艺术档案不重视收集,如在各类艺术比赛、展览中产生的艺术档案往往散落在各创作者手中,或长期存放在组织活动的相关部门,未能及时完整地归档到档案馆室。

(二)机构制度方面不够完善

高校档案工作是高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体现高校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学校应当对其加强领导和管理,将之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纳入整体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少数高职院校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意识不强,重视不够;个别高职院校没有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未将档案馆建设列入新校区总体建设方案,依法管档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建校时间长、办学规模大、档案数量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7号令规定条件的学校,至今尚未成立档案馆;有的学校虽然设立了档案馆,但级别建制偏低,人员偏少,难以适应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少数学校档案用房面积过小,基础设施陈旧简陋。个别学校档案馆安置在过渡用房,安全意识不强,必要的防护措施不到位,特别是临时存放档案的场所有着明显的安全隐患。在档案管理模式上,部分学校没有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建章立制,未能按照规定要求和档案工作原则对学校各院系、各部门产生的各类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特别艺术档案的管理更是薄弱,呈现随意化、无序化的状态,缺乏必要的制度管理保障。

(三)档案人员的素质亟待提升

提高高职院校艺术档案的管理水平,离不开档案人员的辛勤工作。档案工作机构的人员构成、个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艺术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果。只有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能胜任学校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近几年,高职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但却存在忽视档案建设的情况,学校档案专职人员数量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高职办学规模的扩大,各项工作内容与日俱增,但是,由于人们对学校档案工作的认识不足,高职院校的档案工作长期处于可有可无的一项工作。不是安排一些婆婆妈妈的人员,就是把别处不好安排的照顾对象推去档案室。现有的这些档案管理人员,来着不同的专业背景,有的学习历史、有的学习文学、有的学习计算机,五花八门,档案管理专业的却不多,这就给他们从事档案工作带来先天不足——专业素养不够。高职院校的档案人员往往还兼任一些其他工作,只剩下很少时间和精力应付档案业务已成为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档案工作面貌可想而知。

三、高职院校艺术档案管理的对策与路径

提升高职院校艺术档案管理水平,需要从高职院校的组织管理机制、管理队伍建设、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艺术档案的利用水平等路径着手,综合运用发挥合力方能有所建树。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纳入整体考核评估指标体系,艺术档案工作也应该列入学院整体档案工作规划,各二级院系应该把艺术档案工作列入本部门整体发展规划,由一名分管领导具体指导、制定政策、把握艺术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要切实把艺术档案工作作为学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宣传和组织、整理和挖掘艺术档案,把艺术档案工作作为工作总结、业务考核内容之一。要针对艺术档案工作发展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分别提出不同的量化指标和时限要求,进行分类指导。要保证必要的经费,确保艺术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各级领导的重视,是艺术档案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

(二)要加强队伍建设

艺术档案员队伍是艺术档案管理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基石。学院领导应该关心艺术档案工作队伍的建设,努力解决艺术档案人员的实际困难,提升他们在学院偏低的待遇,解决他们晋升的渠道问题,提供必要的业务进修、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从而稳定艺术档案工作队伍。要多层次、多门类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艺术档案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艺术档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专业技术劳动,因此,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要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只有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能胜任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是提高艺术档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艺术档案作用的先决条件。概括地说,对艺术档案管理人员主要有以下要求:良好的政治素质、精湛的业务技能、良好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沟通能力。从加强团队建设的角度来说,还需要重视每一个档案工作人员的个体价值和主观自觉性行动。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每一个人内在的积极因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艺术档案管理队伍的管理重点在于明确岗位,落实职责,稽查考核,协调激励。学校应该把档案人员队伍建设列入人才发展目标,统筹规划,不断优化队伍结构,使高校档案人员队伍朝着专业化、高素养、有梯队的人才队伍结构发展,为高职院校的艺术档案工作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三)要加快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建设

艺术档案是对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片、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要实现艺术档案的文化传承作用,必须加快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建设。通过艺术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让更多的学生走进网络平台,共享先进文化的魅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艺术档案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是艺术档案事业适应时展的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艺术档案媒体的数字化。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交互性综合处理的计算机技术。根据艺术档案的多媒体特征,高职院校的档案馆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音频信息处理技术、图像信息处理技术、视频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信息识别技术,结合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数码扫描仪等数字化设备,通过对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的扫描录入、数码处理、3D制作,将艺术档案媒体转化为电子代码储存、传输和处理,变成可视化、动态化、数字化的多媒体艺术档案信息资源。艺术档案管理软件的运用,实现艺术档案系统化的管理。软件的应用可以提高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的创新,还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提高日常艺术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流程,及时提供文化资源的信息。高职院校在选用档案系统管理软件时,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条件、环境和和技术保障等方面的考虑,以提高软件应用的实际效率。还要考虑档案管理软件的处理和储存多媒体艺术档案信息的能力。这样就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进行艺术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移交、归档、鉴定、销毁、查询和统计,简化传统的手工过程,提高科学化管理艺术档案的能力。利用多媒体光盘技术实现艺术档案数字化存储。由于艺术档案的信息量很大,图文声像并茂,这就需要功能全、密度高的大容量存储器。多媒体光盘技术采用激光介质作为高密度信息存储载体,具有记录信息量大,存储密度高,易于检索,便于拷贝复制,还原传输效果好等优点。利用这些大容量的可读写光盘贮存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艺术信息,既能有效地节省档案库房的贮存空间,扩展存储能力,又便于保存、保管和借阅。

(四)要提高艺术档案的利用水平

第2篇

1.1卫生监督档案的重点发生变化

卫生监督事业从原有卫生防疫站转变为卫生监督局(所)后,工作职能从原有的以专业技术为主转变为执法和监督档案为主,从原来健康监测为主的技术业务转化为日常监管执法事务为主,因此档案的内容和重点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在档案的分类管理、预立卷和立卷管理、档案收集的重点内容,档案的收集重点也发生变化。

1.2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的配套机制未充分建立

卫生监督事业体制改革经过十年后,在卫生监督业务发展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创建了科学高效的监管模式,打造出专业引领的执法队伍,培育了富有时代特色的卫生监督精神,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后台性的业务和基础性的业务,因此往往处于较为次要的地位,在档案的管理机制上仍显滞后。仍然存在档案组织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档案管理制度需进一步改进创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服务卫生监督事业的渠道和方式拓宽不足,档案管理仍停留在收集实物档案阶段,电子档案和实物档案“双轨制”集中管理机制仍未建立,对专业档案、特色档案、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等的文字、声音、影像档案的收集力度仍旧不足。

1.3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上仍有待提高

由于办公场所面积所限,卫生监督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工作重心主要为日常监管执法事务,也制约了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的发展进程。如部分卫生监督机构尚未建立专用档案室,部分单位档案室面积偏小,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较差,思想上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足等,上述问题已无法适应新时期卫生监督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也直接制约了为卫生监督事业服务的动力和创新力。

1.4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的科技含量不高

在许多基层监督机构的档案管理上,仍使用手工整理档案的操作模式,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基本上是通过手工操作,一方面整理工作量非常大,影响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查阅、借阅档案上极不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的准确查询和准确应用,影响了档案价值的充分发挥[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卫生监督事业的不断发展,卫生监督档案包涵的范围越来越广,档案科目越来越繁,新的档案载体越来越多,仅仅依靠手工劳动已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仍未能将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存储等技术运用到档案管理中,严重制约管理效率和利用效率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电子化进程较慢,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形势的要求。

2加强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明确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的科学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卫生监督事业发展和卫生执法工作需要作为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主题,建立档案管理创新体制,积极提升档案服务水平为目标,在现有发展阶段的基础上,追求新的发展、实现大的突破,全力推进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优化档案管理体制,拓展档案工作领域,提升档案管理在卫生监督事业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力,逐步形成领导牵头、架构清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档案管理体系。

2.2应用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信息技术手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单位、一个系统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以及能否进一步加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卫生监督档案管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档案管理技术和手段也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和自动化。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保管向以档案内容为重点的数字化信息管理,并以数字化信息为主要形式向单位内部、社会提供利用服务为重点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过程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装备,从而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技术水平,启动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纸质档案数字化工程,通过电子软件等现代化信息设备,将档案资源及其管理过程数字化,建立区域性、专题档案目录数据库、纸质档案全文信息库、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完成所有照片、录像、录音档案的数字化工作[2]。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开发,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档案在线归档、查阅、统计分析等多种功能,方便利用者查询和利用,与日常业务紧密结合,为档案信息的及时利用提供了保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数字档案助力一线监督执法工作,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卫生监督日常监管效率,从而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效能。

2.3建立卫生监督档案人员的科学培养机制

卫生监督档案工作既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同时也具备政治性、保密性。档案工作不止是机械整理,同时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脑力劳动[3]。因此,必须着力做到以下两点:①提高卫生监督档案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档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档案工作者要以卫生监督大局为重、无私奉献,甘做无名英雄。②要加强卫生监督档案业务培训。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技术性的特点,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收集、立卷、归档和安全保管等有复杂的技术规范。因此,应大力加强对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档案管理人员也要自觉学习档案专业知识,同时,各单位也要把档案业务培训列入卫生监督的整个培训计划中,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鉴定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以适应档案工作的需要。

2.4优化档案文件的集中管理机制

①完善档案集中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文件整理、移交、保管、利用、鉴定、销毁、向档案室移交的流程和规范[4],探索建立卫生监督档案集中管理模式。②探索电子、实物档案“双轨制”集中管理机制建设,建立专题档案数据库、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完成所有照片、录像、录音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实现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步运行的“双轨制”归档管理。③加强重大活动和重大项目档案工作。加强专业档案、特色档案、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等的文字、声音、影像档案的收集工作。

2.5积极开展档案管理的宣教工作

①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卫生监督各业务部门的职能,明确应归档文件范围,增强卫生监督员的档案意识,提高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检查实际执行情况,把档案管理作为年度绩效考核内容之一。②档案管理部门应利用多种机会,采用多种形式,争取领导的重视,经常性地开展档案知识和档案法制宣传工作,采取新闻报道、网站消息等方式档案工作的进展情况,形成全员关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共识,积极参与档案工作。③建立奖惩激励机制,表彰、奖励材料收集齐全、分类准确、组卷合理、归档及时、利用得当的部门和个人,促使立卷归档制度的规范执行,逐步使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3结语

第3篇

1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1可满足时展的需求

在信息技术逐渐普及的新时期,要想使交通事业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就必须对交通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实现交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只有在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中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才能有效提高交通事业的工作效率,促进档案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在交通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技术,能保证在档案的归档中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从而有效减少与档案相关的信息加工费用,促使整个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顺应时展的需求。

1.2可有效改变档案管理的方式

在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可在很大程度上对档案管理的归档材料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公路工程档案是交通事业档案中的组成部分,由于其过于复杂,在工程档案的归纳和形成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需要工作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对其进行整理。因此,为了保证公路工程档案在各个阶段的资料都能完整无缺,对公路工程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它能通过计算机的前端控制保证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对资料的妥善管理,并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将其投入到交通事业建设的其他方面,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

1.3可促进档案服务向专业化发展

在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的载体多为纸质材料,导致查看档案资料时需要前往档案管理部门借阅,且在借阅过程中要根据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完好无损地归还资料,这就给借阅者和档案管理部门带来了诸多不便。信息化档案管理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档案要按时归而带来的各种不便,还能保证档案在借阅时不被损坏。同时,当借阅者需要查阅资料时,可随时随地在相关网站上查询,解决了纸质档案在借阅时存在的空间差和地域差的问题,有效实现了档案内容的信息管理与实体管理之间的分离,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2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2.1改变工作理念,提高信息化意识

在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要面向市场,在建立档案信息资源时善于开发和利用工作领导体系,并对交通事业部门的各机构和人员的具体职责进行明确,将工作落实到实处,以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同时,工作人员在对交通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需要更新自身的各种理念,摆脱传统工作观念中的不利因素,促进信息资源共享观念的确立,树立全局观念,强化信息化意识,从而加快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2.2促进管理工作规范化

在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中,建立交通档案综合管理系统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手段。目前,交通档案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其与公路工程建设和企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诸多的社会服务。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可使档案管理部门从提供信息向选择信息转变,工作人员从大量的档案资料中选择具有结论性和规律性的数据,从而形成科学、严谨、合理和完善的综合体,这有利于查阅者的查阅和查阅知识的完整,且在交通系统各部门建立统一的计算机网络,使其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并根据不同的类别确定不同的档案库,最终将档案资料统一纳入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从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3强化信息化工作

要想加强交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就需要从以下3方面入手:①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的确立,能有效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职权和职责,促使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完成。通过对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还能对档案管理的一些事项进行规定,比如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保存和保密等要求。②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在交通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大多为兼职人员,其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并不高。因此,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需招聘专职人才进行交通档案的信息管理,并按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素质。③及时配备档案管理信息化所必须的设备,比如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和互联网设备等,这些设备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是不可或缺的。

3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医院档案 信息化 档案管理

医院档案是记录医院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料,对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逐渐在各个医院中进行了应用。但目前方案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进一步的提升。本文主要结合工作实践,分析和探讨了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院档案信息化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从目前我国档案信息化的情况来分析,档案信息化管理从总体上来讲比较分散和凌乱,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一些医院是通过成立档案室的形式将医院的会计档案和治疗档案进行分类归档,但是这些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却是由各个科室完成的,所以很容易出现档案信息的分散和凌乱的情况。这种传统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医院档案管理的现实需求。

2.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较为陈旧。一些医院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保真和保密技术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档案信息不能和计算机网络相互结合,同时也很难形成医院档案目录的排序和查找功能,这和现代医院的档案资源共享的理念有所背离,档案的服务功能也难以发挥。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档案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与利用,医院档案信息化没有能够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1.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现实需求。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对于医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工作中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成为医院档案管理的主要方式。但一些医院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缺乏相应的档案信息化的设备,这严重地阻碍了医院档案工作的发展。医院应当从适应现代医疗体制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医院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保障医院档案信息化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快速发展。

2.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提升医院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有的地方的医院还采取传统的手工收集、整理的方式进行档案管理,这容易造成医院的档案信息量比较小、管理水平低的情况发生,不能够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客观需求。采取档案信息化的思路不仅仅可以提升医院的档案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同时还可以为医疗服务提供大量优秀的信息化人才,这能够有效地促进医院档案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使得医院的档案管理能够朝着标准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快速发展,提升医院档案管理的水平。

三、提升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对策

1.加强档案信息化的制度建设。为了更好地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医院档案的管理需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对档案管理的理念进行创新,同时建立完善的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从而促进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向前发展。作为医院的档案工作人员要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同时还要对档案的规范化收集与整理工作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化在医院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医院的管理者应当不断创新医院的管理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医院的日常考核与检查的工作中,这样才能够使得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提升。

2.努力提升档案工作的服务质量。档案工作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使用,这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最终归宿。因此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要提升档案工作服务医院建设的意识,树立起正确的档案信息服务理念,优化档案的服务方式,使得医院的档案信息服务逐渐从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另外档案部门还要加强和医院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这有利于拓宽档案的服务渠道,使得医院的档案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与利用,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医院管理的现实需求。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保障医院档案信息化的质量和效率,医院管理者要能够正确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建立起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同时还要提升医院的信息管理设备,改善档案服务的水平,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技能培训,这样才可以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刘英霞,贾丽娜.探讨医院档案信息化的管理[J].中国病案,2012,2

[2]刘淑敏.浅谈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3

第5篇

关键词:社会保险事业;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C81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保险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渐扩大,社保档案的数量也日益增多。社保档案管理是“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惠民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民计民生。如何做好社会保险档案工作,已成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社保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社保档案在整个社保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实现社会保障信息交流与共享的保证,是参保者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也是社保部门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作为一项专业的管理工作,社会保险档案具有以下特点:

(一)数量大。随着我国社保制度的改革,参与社保的人口已从城市覆盖到农村,最终实现全民参保,这就是社保档案数量的庞大。

(二)变化多。个人的社保档案会随着个人工作单位的变化,而发生关系转移,各项社保缴费情况也会依据个人工资的增减发生变化,这就决定了社保档案的动态变化。社保档案以人为基本对象来办理的,个人是社会保险档案的最基础的形成单位。社保档案是个人参与社保的原始凭证,也是维护个人利益的重要凭证。就如人事档案一样,随着个人变化,产生相应变化。

(三)要求高。社保档案是按国家的有关规范来办理的。具体表现在:一是办理活动的规范,即各类社会保险都有统一的办理程序、缴付费标准;二是形成材料的规范,即各类社会保险都有规定有规范的记录卡,登记清册及报表,不论是哪个单位的职工,其形成的相关材料具有一致性。

二、加强社保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

(一)加强社保档案管理,是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单位人”势必要变成“社会人”。社保部门不但要履行社会保障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起对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职能,如此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就要求我们建立完整安全的个人信息系统,即安全有序的社会保险档案系统。否则,社会保险部门的工作就会陷入困境,甚至会影响到社会保险改革的进程。

(二)加强社保档案管理,是社会保险业务本身的必然要求。一个参保人从办理参保手续到离退休以及中间失业等享受社会保险的各项待遇,要经过诸多环节。档案作为最原始的参保资料,记载着参保人的一切详细信息,这些详细的个人档案记载,就成了今后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参保人的切身利益。

(三)加强社保档案管理,有利于社保部门提高业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实际上是对业务工作进行有序的梳理和有效的归纳。对已完成的业务工作进行回顾整理、总结,从中找出经验教训,将对正在进行或进一步开展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推动。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各项统计数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与利用是我们做好社会保险工作的前提条件。

三、新时期加强社保档案管理的方法

新时期如何实现社保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保证社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使用,是社保部门必须解决的现时问题,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

(一)提高思想认识,提供全面保障。加大对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 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对社保档案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加大资金及人力投入,切实解决社会保险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人员匮乏、资金短缺、库房紧张等现实问题,为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险档案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积极组织社保工作人员学习档案知识,提高档案意识,树立依法管档的观念,增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健全制度程序,理顺社保档案工作管理机制。依据《档案法》、《保密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等法规政策,制定社保档案分类大纲和管理细则。对每一类档案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依法建档。对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存档等要有一个明确的程序,做到既符合工作进程,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平时工作中形成的文书材料、业务报表、台帐、图表、会计帐簿等,要及时立卷归档,遵循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避免社会各保障职能部门间交叉重复而造成的浪费,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集中管理。把档案管理“星级达标”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社会保险工作的总体规划,制定“星级达标”工作目标,明确档案管理责任制,与其它日常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实现“软、硬、人”统一协调。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们创新档案管理方式,实现智能、人性化管理提供了先决条件。各级社保部门应克服资金紧张的困难,购置现代化设备装备档案室。在机型上在市内要尽力做到统一,以便为下一步计算机联网及共享社会保险档案数据奠定基础。同时应着力进行档案管理的软件开发工作,由全市社会保险部门统一组织实施。要逐步实现档案的自动快速编目、档案信息的自动检索以及档案资料的快速统计。努力做到对档案的分类统计,综合数字统计、相关信息资料统计等,最终实现系统的网上互联和自助查询,使每个参保人可以方便的查询到自己的信息。坚持“以管促用、以用促管”的原则,围绕方便查询、提高利用效率上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全方位为参保单位和个人服务。

(四)提高业务素质,严把服务水平。社会保险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具备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为此,在档案管理人员选拔上严格把关,切实将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干部选配到档案工作岗位上外,同时狠抓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采取岗位培训、派送档案管理人员参加档案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到兄弟县市学习取经、邀请各地档案部门业务骨干授课和现场业务指导等形式,努力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技术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社保部门还应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加强联系,开展经验交流。同时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稳定队伍,以保证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队伍。

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办公室;档案管理;新思路

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也蓬勃发展起来,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中也开始运用网络电子技术,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快捷、高效和科学。毕竟互联网是一种新生的事物,在办公室档案管理中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很深,在运用互联网技术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新思路成为一种必然。

一、互联网下办公室档案管理出现的新特征

(一)逐步向信息化转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传统模式都是使用手工,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工作非常繁琐,都是重复性工作,容易出现错误,工作人员面对繁琐工作没有工作热情,效率也不高。随着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已经深入到每个方面,办公室档案管理已经广泛运用先进设备。办公室都普遍建立起先进的档案管理机制,开始向信息化档案管理转变。

(二)服务模式更加多样化

这种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办公室档案管理逐步走向信息化,与传统的进行比较,不但档案管理的范围逐步扩大,而且办公室档案管理转向智能化和多样化。比如,以前的档案都是手动进行登记和汇总,现在引进了管理软件,对其进行电子操作,功能更加齐全,而且非常便捷。

(三)载体有了很大发展

传统的档案管理就是用纸张进行记录,而现在档案都是在电脑上进行登记,实行的是电子档案,解决了传统档案的很多弊端,使档案的信息存储量更加丰富。

二、面临问题

(一)管理人员缺乏

信息化的推动之下,计算机和互联网普遍运用到档案管理中来,已经成为主要办公手段。然而,新的技术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很多的管理者都是从传统的管理工作人员向现代的管理人员过渡,虽然经过了培训,但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不精通,一知半解,所以,运用起来就显得非常生涩。这就决定了在档案管理上需要注入新的活力,需要引进一批计算机精通的管理人员,改变管理人员缺乏现状。

(二)组织不得力

很多机关办公室都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建立起独立的档案管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导的意图,自己没有创新意识和主动性,这就不能够从根本上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建立起档案管理组织,但是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三)安全意识缺乏

信息时代之下,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到档案管理中,虽然实现了高效化,但是也不能够忽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一些非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的缺陷,对档案进行窃取,窃取各单位的机密。因此,档案管理存在很大的不稳定因素,需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三、创新思路

创新是发展的根本,也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对于创新,一定要重视起来。要抓住互联网这个新生事物,抓住互联网的新特征,针对互联网下出现的问题,对档案管理工作要找出新思路。另外,要把数字化管理工作融入到档案管理中去,是办公室档案做到数字化,实现办公档案管理的新思路。

(一)管理模式要进一步健全

第一,办公室要对档案管理机制不断健全,而且要逐步完善,在标准制定上一定要严格,要实行高标准。对档案管理工作要进行全面监督,做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使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第二,要重视人才的作用。要面向社会,引进一批科技人才,对信息管理非常精通,而且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也相当熟练,给办公室档案管理注入活力。还要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在思想上跟上时代的步伐,逐步接受新鲜的事物,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要不断加强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尽快投入到信息化潮流中来,为档案管理改革做出一份贡献。

(二)进行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

通过先进的电子技术,把纸质的档案和电子档案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据库和信息库,然后,进行数字化存储。另外,对档案管理上,要做到层次化,从低到高,层层进行管理。

(三)建立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把各种纸质的档案信息逐渐录入电脑,转化为数字化资料,然后,把这些电子资料存储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这样就可以进行高效传输、检索和共享。另外,在进行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创新的重要性。在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紧紧依托互联网,对档案管理系统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

总之,在信息化潮流的推动之下,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运用到了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办公室档案管理中运用的更加广泛,推动了档案管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档案从纸质开始先电子化转变,实现了档案管理的便捷高效,为档案管理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档案管理中,要紧跟形势,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把互联网融入到档案管理中去,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晋档升级。当然,在运用互联网的过程中,需要一个非常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去探索,去契合,使之与互联网充分融合在一起,促进档案管理更好更快发展,使档案管理工作向着更加宏伟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王红利,郭连锋.对办公室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由某企业发现档案“缺失”引发的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4):194-196.

第7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新思路

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存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和活动原始记录的载体,它从高校图书馆成立之日起就开始积累,随着图书馆的发展而发展,客观真实地记录着高校图书馆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有较大的参考和利用价值。

一.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作用

(一)对读者开展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教材

高校图书馆的档案资料来源于图书馆在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服务等各项工作,广大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档案信息了解整个图书馆的情况,是全面向读者推荐图书馆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向读者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教材。

(二)领导决策的参考依据完整的档案资料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很多信息

高校图书馆领导在工作中需要了解馆内的工作情况和一些有关图书馆发展的数据时,可参考馆内保存的档案材料;其次,学校领导想要了解学生的读书喜好,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也可以通过参考图书馆保存的学生借阅方面的档案来获取一定的信息。同时,针对旧有管理制度的问题提出建议,不断完善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

(三)做好图书馆服务、提高工作效率的依据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内容也发生着变化,其中,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当前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未来高校图书馆的重点发展方向。其中,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对做好服务工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图书馆的每一份重要文件、每一项重要工作和活动真实、完整地记录在案并妥善管理。在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探索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完整地收集并记录服务工作发展过程的重要文件资料,如服务工作思路、组织情况、经验和教训等。这些资料可以为图书馆改进服务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价值。

(四)档案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需要

档案是一个学校文化建设的历史记忆,是传承学校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图书馆作为高校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作为学校的文化发展和展示窗口,是信息和知识的集散地。因此,高校图书馆档案建设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对高校文化建设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国家和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新思路

(一)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一定程度上说,图书馆档案同馆藏文献资源一样也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对图书馆工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因此,上至高校领导、图书馆领导,下至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应该重新认识档案管理工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获得领导认同的基础上,逐步将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笔者认为,确定固定的档案管理员编制负责全馆档案管理十分重要,这是做好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

(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业务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档案检索、档案编研、档案统计、档案利用等八个具体环节。如此众多的环节,如不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给予规范,将会使档案管理工作陷入混乱。因此,为了能使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这是图书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选择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最好选用事业心强、并有较高学历的人才,具有档案专业学历的人才更好。档案人员一经落实,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要随意变动,有利于保持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其次,为使管理水平跟上不断发展变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新形势,应该不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档案管理专业培训,让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四)优化档案结构

高校图书馆应当重视历史性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这部分档案是以文字形式直接记录高校图书馆重要活动、重大事件的文字材料,对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纪念意义。这部分材料由于较为分散、零碎,较难收集和整理,容易被忽视,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持续关注。图书馆档案工作还应重视非文字资料,如实物、音像、电子档案的收集与整理。这类档案资料较之文字资料更生动、更具体、更真实,是比较有价值的佐证资料。

(五)科学鉴定档案

对需要归档的档案进行逐一鉴定,区别不同档案的性质和价值,然后根据档案的重要程度和价值大小进行档案归档,这样才能使档案存放科学合理,节省存放空间,节约管理费用,同时也便于档案的查找、开发和利用。

(六)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

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是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和归属,只有让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图书馆档案才有存在的价值,档案管理工作才有意义。在开发利用方面,档案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配合高校及馆内领导决策,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准确提供相应的档案资料,为图书馆发展做好服务,实现档案价值;二是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传统的重藏轻用思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图书馆档案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应该更新管理观念,加强对图书馆档案作用的宣传,使读者们正确认识到图书馆档案的价值和意义,提高档案的利用机会。

(七)大力推进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和管理手段是现代化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所需,也是时展的要求。笔者认为,要实现档案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应该建立起开放档案用户目录数据库、图书馆档案指南资料库、原文影像资源库以及史料汇编、专题文件汇编资料库等四大数据库,这是管理手段现代化的基础。

总之,档案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基石,图书馆的许多工作都离不开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不断优化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利用率,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各项服务工作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红影.浅谈如何对高校图书馆档案的收集与管理[J].信息系统工程,2009,(10)

第8篇

实现基建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科学化,不仅能够发挥依据和凭证作用,还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在总结自身多年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之上,具体分析了基建工程档案管理科学化的意义,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思路和方法,以期对基建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基建工程;档案;分类归档;档案管理现代化;新能源

基建工程档案管理即是对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科学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类采编的工作。为了更好的对档案资料加以保存和查询,充分利用档案资料的借鉴作用,档案管理者应该形成一套合理的有规划的管理思路,并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管理水平。以下,笔者根据自身长期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为新能源发电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总结出可行的思路方法。

一、系统分类整理

当下,基建工程档案资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国家档案局制定颁发的《企业档案分类规则》及住建部制订的《城建档案分类大纲》中,基建工程档案就被纳为科技档案的一大类别,并明确规定了对这类档案进行管理建设的规章制度。

由于基建工程存在多个周期,其档案资料也需要根据工程的不同环节、档案资料的类型进行合理的、系统的分类整理,以提高档案管理专业化水平。具体来说,对基建工程档案的分类可以遵循以下思路:1)依据国家颁布的《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住建部颁布的《城镇基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镇基建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所制定的准则,按要求对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2)按文件材料内容进行分类归档。为了使档案资料的归类更加有序,应该采取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分档,由于基建工程从设计方案到执行再到验收会经历多个互相关联又相互独立的环节,因此,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档案的分类。根据工程实施的不同阶段,基建工程档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工程预备文件、工程施工文件、工程检收文件、工程监管文件。其中,工程预备文件包括项目申请资料、初步设计方案、财务预算资料等,主要是工程施工的前期预备阶段形成的档案资料;工程施工文件包括施工过程记录、工程变更文书、施工资质证书等,主要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档案资料;工程验收文件则包括工程检验的各项纪录、检验合格证明等,主要是对已完成工程进行检测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资料;最后是工程监管文件,不同于上述三类文件,监管文件是贯穿于整个工程各环节的档案资料,包括对工程监理的规划、监理月报文件、财务文件等等。

基建工程档案资料类别的初步划分和归档有利于将众多的资料文件系统的加以区分整理,便利档案资料的建设和查询。除了分类归档,还需要对各类档案资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并加以修改,使之能够符合档案资料的要求。

二、控制档案资料质量

为了能够更好的查询和利用档案资料,有必要提高档案的质量,确保档案符合国家规定、行业规定。具体来说,高质量的档案资料需要符合以下条件:1)存储的档案资料最好为原件,若原件丢失,应该及时予以复原。2)须将档案文件内容与工程实际情况相对照,保证归档的档案资料内容真实可靠且符合国家技术规范。3)档案资料须采用碳素墨水等耐久材料书写,对于部分用易褪色材料进行书写的资料,应该及时加以誊写,确保档案资料的持久保存。4)归档资料需要确保纸面洁净,图章清晰完备。5)对于档案资料中文字材料和图纸材料,应该检查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格,对不符合标准的文件及时进行修改。档案资料的质量检查非常必要,它关系到档案资料的有效性,并会对此后档案文件的查询和利用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档案管理者必须重视对各类档案质量的检查,确保档案资料的合格性。

三、档案管理现代化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档案资料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优秀的档案管理者需要对计算机技术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灵活的利用这些技术提高档案资料管理的科学性和便利性,因此,实现档案资料管理现代化首先要加强对管理者现代化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利用如GPS系统、SCADA系统等现代化技术来管理档案的能力。此外,建设更加先进完备的现代化管理系统也至关重要,当前,在新能源开发行业,基建工程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还不尽如人意,有待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设备。具体来说,一套完整的现代化档案管理系统应该包括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等机器设备和缩微技术、光盘技术等,以实现基建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数字化。除了在信息技术软硬件方面的加强,在档案管理科学化过程中,还需建立起标准化的档案工作秩序,一方面不断吸取其他部门档案管理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注重结合基建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和创新档案管理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能源发电部门,基建工程档案资料的科学管理不仅有利于对过往工程项目的记录,还对以后的利用借鉴有很大帮助,因此,采用合理的管理办法十分必要。对档案资料的科学管理主要包括对众多档案的分类归档、对归档资料质量的检查和及时修正、对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重视和引入。只有严格执行这些步骤,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和完善档案的整理和保存,更好地服务于档案利用。

参考文献

[1]陈梅英.基建档案的重要性及其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

[2]李秀琴.试论如何利用综合档案资源管理系统软件实现基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7).

第9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思路;信息化;资源利用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基础性工作之一,在对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进行依据考查时,不仅能够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还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来正确维系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合法权益,提供积极的重要凭证。因此,加强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特别是地质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分析,如加强对勘察档案记录等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对各项目的现场、设计、土工试验等数据的勘察,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工程数据分析、检查,以及汇报成果的报告等,都需要结合具体档案管理的实践,运用系统的观点来进行分析,以期实现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管理尺度的科学规范。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作用也是不断提高的。我国事业单位在不断发展完善之时,却忽视了对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从而使得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在制度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配备和管理就十分重要,这也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目前,事业单位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对于金钱和名利的抵制力不够,如果没有完善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的约束,为了个人利益,或是为了迎合领导,这些人员就会对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进行篡改或者进行违规操作,从而使得事业单位蒙受重大损失。

(二)不能够将档案资源合理的利用

有些事业单位,对档案的管理处在一个瓶颈的阶段,只是一直维持基本的保管、整理以及收集,没有将档案资源进行开发以及利用。之所以在单位中建立档案管理,原因就是要将资料进行汇集,并且得到有效的利用。那么,前提就是要将档案管理的信息正确的提供,要让此信息能够为单位带来有效的参考价值以及系统的服务。可是就最近几年的现象来分析,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将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也没有开发资源的意向,使得管理的方式比较单一,档案管理一直在被动的状态下维持着。

(三)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合理的设置

在新时期的社会当中,岗位的持久性略微欠缺,一般都是在一个岗位工作一段时间,缺少挑战性或者枯燥乏味的时候,就会换另一个岗位,使得人员在流动和调动上出现越来越频繁的趋势。但是,这种岗位频繁更换的问题,会直接影响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进度。因为,在岗位调动的阶段,可能在交接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对其完善,使档案变成了没有用处的纸张,会严重损坏单位的资源,虽然这跟金钱不发生关系,但是此损失是金钱无法换来的。

(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业务素质欠缺

从档案学来进行分析,档案管理作为一门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其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当前在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工作中,由于机构调整和重组,很多岗位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变动,从而导致了有专业能力、素质高的档案管理人员被调走,而新上任的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不熟悉,或者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和指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意识和态度存在消极懈怠的情绪,从而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如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分档、装订等工作不认真,常常出现归类不合理、立卷归档不及时等问题。

(五)对现代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够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对现代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现代档案管理实践中,以获得对档案信息资料的充分挖掘和整理,最大化的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为此,档案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将原本固化的档案资料实现了信息化和数字化,并结合网络技术能够从纷繁的档案资料中获得有益的信息决策和分析,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行政事业档案管理制度是保档案信息有序的重要保证之一。完善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首先,需要根据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

其次,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是要用于档案管理实践的,因此,所建立的档案管理制度应该要简明实用,具有可操作性,这样在事业单位档案日常的管理中才能有效地对档案管理进行约束和规范。

第三,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不仅要对档案管理人员有着约束力,同时对事业单位领导同样有着约束作用,这样才能保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独立性,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不会因个别领导的意志而出现不合规定的现象。

最后,完善的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应该做到奖罚分明,对那些严格管理档案信息的人员及时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激励他们能够更好地工作,与此同时,对档案信息进行非法操作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这样奖罚分明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档案管理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对事业单位档案进行科学化、创新性管理

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我们的事业单位需要处理的事物和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有着更加庞大的档案信息需要管理。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以达到高效的管理。

首先,我们应该确保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管理的实效性、准确性、及时性,以便档案信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事业单位的工作。

其次,我们需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现有的档案信息数字化、信息化,实现档案信息纸质化和数据格式并存,这样可以更好地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和完整。

最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将我们不属于保密范围的档案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共享,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注重对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的发展

档案的保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和时刻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中的保密性,需要从档案的保管和保密两个方面来进行归类,对于档案的保管,则主要从资料保存的角度来确保资料在需要时能够找到,而对于档案的保密则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其内容和信息关乎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因此必须从对国家的危害上来慎重对待和严肃执行相应的保密制度和要。

(四)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关键是档案管理人员,要想对事业单位档案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一批优秀的档案管理人才,并对那些不称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及时淘汰;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现有的有潜力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让他们通过培训了解和学习最新的档案管理技术知识,提升专业素质。

四、结语

综上,新时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档案的信息为基本的服务,在能够提供出正确的信息资源,再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档案资源进行管理的情况下,档案的管理就会有效进行。现如今,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社会也在不断的发展,使得档案管理在一定程度下也要加快前进的步伐,要力求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模式适合社会的现代化需要。

参考文献:

[1]朱艳莹.浅谈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当代经济,2011.3.

第10篇

一、主动适应医疗发展新常态,推动医院档案工作上新台阶

(一)时刻关注医疗发展的新常态,勇于开辟档案工作的新领域

由于医改的不断深化,医疗集团化管理模式的产生,许多新进分院的合并入团,形成了层出不穷的新档案;医院发展中新的专科不断的产生,涌现了很多新的档案专业、专科;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催生了新的档案载体如:电子档案、视频档案、三维图纸等;我们应该随时关注,及时把他们纳入归档、接收和管理范围。不断推进档案工作有新的变化,出现新的面貌。

(二)主动适应信息化过程中档案信息安全的新常态,保障信息安全完整

科技在飞速的前进,医院信息化进程也跟着不断加快发展,档案部门在享受信息化高效便捷的同时,不得不面对信息安全存在的新隐患,电子档案在收集、利用、长期存储过程中都有可能被木马、病毒等侵入破坏、恶意篡改等,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机制,实行全程有效的跟踪监控,通过安装防毒软件、提高软硬件的配置,做好数据的加密、备份、恢复,权限的管理等技术来加以实现,从而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完整。

(三)主动适应现代医院档案需求的新常态,实现更高层次的服务

新常态下医院对档案的需求日益多样、复杂,档案服务的优化日渐紧迫,传统服务模式的打破,迎来了档案服务的飞跃发展,档案工作者应抓准医院各项工作的发展规律,积极开发信息,努力编研资源,主动采用多种方式,利用现代化手段,通过数字、网络等便捷的途径,多渠道的开展档案利用,充分发挥档案的应有价值。

(四)主动适应人才发展的新常态,加强作风建设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需要的是一支作风过硬、既熟悉档案专业知识、又掌握现代化知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人才。加强作风建设,是提高档案人员政治素质的重要法宝,只有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才能在工作中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树立无私的奉献精神;才能激发其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才能推动其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更新理念,为沉淀百年悠久历史的“三甲”老院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主动把握医疗新常态,提高医院档案的科学化水平

随着医改工作的日益深化,医院档案管理水平也日渐提升,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如院领导的支持程度、人员素质的培养、意识的提高、制度的创新、现代化设备的投入、服务的创新等等,在新常态下,要加强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认识,切实面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逐一解决,积极发挥现代化的管理技能,大胆改革,以全新的科学理念、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推动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以科学理念驱动发展

科学理念能够凝聚共识、助推工作、创新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档案工作者者应具备:前瞻的视角、创新的理念、信息化思维、合作意识,这些理念是引领档案科学发展的灵魂和主线,医院的档案管理者,应把这些理念融入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以科学理念促进医院档案工作实现新的跨越。

1.具备前瞻的视角,重视科学的规划

应密切关注国内外档案工作的新生事物、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要勇于突破陈旧观念模式,以前瞻的视角,紧跟档案发展的趋势,依据医院长远的发展规划来科学规划档案的建设,并运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实现,从而提升医院的竞争能力。

2.科学审视,不断发展创新理念

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档案管理人员应破除陈旧观念,改变传统思想,改变重管轻用现象,改变自己被“边缘”的认识,更新观念,大胆改革;应重视机制的创新,紧跟时代趋势,开阔视野,广开思路,动态调整与现展不相匹配的落后制度,使之更切合现代档案的发展需求;应重视现代化人才培养,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应与时俱进,充分了解社会需求,熟用现代化设备设施,多途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全方位挖掘档案价值;应创新档案编研机制,灵活多途径发挥档案特性,打造有价值、有影响力的档案编研精品,满足新常态下医院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

3.牢固树立网络化、数字化理念

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给档案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医院档案数据的入库、鉴定、保存、利用、检索、编研等各个环节均可以利用网络快速便捷实现。数字化整理的档案兼有开放、检索快速、利用方便、信息整合共享的特性,极大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档案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网络化、数字化的重要作用,积极实施数字化战略、依托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档案服务,多渠道开辟网络信息交流的途径,有效运用电子邮件、微信、微博等方便参与的网络平台,促进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发展。

4.牢固树立合作共享的发展理念

档案管理人员应拓宽同其他档案室、档案局、网站、科研机构、档案学会等的开放合作,举办各种活动,完成各项项目等,在开发中拓宽视野,推动发展,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成倍地扩大档案工作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不断加大和提高医院档案收集、数字化、异地备份领域中的合作。注意学习他人成功经验,更好服务于医院的发展大局。

(二)以特有视角服务“大局”

第11篇

由于办公自动化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信息技术产业,过去用纸墨、照相等方式形成和传递的企业公文以及图书、图纸、图形、影像、文献资料、科技情报、商业信息等等,都可用电子计算机完成,由此而产生了电子文件。通过电子计算机将整理好的电子文件和它生存的环境条件一并转存在磁性存储载体或光盘上归档保存,即形成电子档案。目前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尚无国际标准化定义,我国也仅对电子文件作出了解释,即“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系列。”其主要特征是数字的、网络的、计算机能识别并处理的介质文件。对于企业而言,电子档案是企业从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企业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并遵循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统计等档案管理基本原则;任何电子档案,当使用技术和设备将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信息记录于存储载体后,就永远离不开这种技术和设备。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而言,网络化、集成化是企业提高科研、生产和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在这种前提下,电子档案具有双重性,既是企业推行现代化管理技术的产物,也是企业推行现代化管理技术的手段。企业的档案工作,面临着科研、生产、经营等活动一系列变化所带来的问题,一方面,信息源、信息量、信息处理难度、信息协调需求不断增加,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管理日益普遍,电子文件越来越多,档案管理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另一方面,信息处理技术的日益进步,特别是现代化管理手段的采用,各种实体和虚拟系统的建立,电子档案管理深入到企业各部门、各系统工作内部并成为它们的一个部分或一个环节。因此,应以开放的观点制定档案工作在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和工作秩序,把电子档案工作有机地融人企业网络运行,切实参与企业活动,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电子档案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电子档案产生于数字技术环境中。数字技术的关键在于能将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转换成数字,以便电子计算机处理、保存和利用,并能解决纸质档案所不能解决的一些信息记录问题,如活动的图像、声音、精确的过程、海量存储信息等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共用的今天,电子档案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越来越广泛地被企业认识和利用,既能更加充分地开发各类档案信息资源为企业、为社会服务,又使档案事业自身在电子、信息时代继续得到光大发展。

1.简化工作环节。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变难为易,是电子档案的基本工作方式。档案管理涉及的部门、环节过多,对提高档案工作效率极为不利。电子档案就是要在企业的统筹安排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归并一些职能,以实现电子文件的收集和共享利用。

2.完备工作秩序。制度化、秩序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电子档案工作的要点。企业信息网络健全以后,电子文件的收发完全按工作秩序自动完成,提高电子档案的工作效率、准确执行指令的特性也要求其必须秩序化,而电子文件的信息内容在载体上是以二进制代码化及数字化的光、磁信号表示,这为电子档案的秩序化操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集成管理信息。档案工作的主要职能是对分散的档案信息集中控制并使其便于利用,电子档案的出现更加促使局部环节的协调向全面实质性的一体化方向发展,即从档案文件的保管基地转变为档案信息的控制中心。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信息的流动变化加快,依靠纸张等实物的大量物流来传递信息己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动态的档案信息只有集中统一管理,才能保证每个工作单元得到所需要的全部实时动态信息。而电子档案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企业信息的集成管理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控制了一点,就控制了全局,最终实现系统集成、资源共享。

4.优化管理环境。电子档案的内容是以数码形式存储于各种载体上,信息数字化是电子文件的最基本特征。在以后的利用中,只需在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上对电子档案的内容加以转换,还原成人们能够直观理解和习惯阅读的格式进行显示即可,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档案工作的管理环境。

5.通畅管理渠道。方便、快捷地传递档案信息,是电子档案的一大特性。同传统的纸质档案文件传输、通信传输等信息传递方式相比,减少了大量的管理环节,尤其在我们建筑施工企业,面对工点分散、点多线长等无法改变的事实,利用计算机平台和终端处理技术,建立内部虚拟信息传递网络,必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管理环节和费用。

6.交互档案成果。电子文件具有信息交互性,即人们可以通过与计算机进行对话来互相传递信息,从而主动地控制计算机进行工作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为利用者提供技术支援,便于对文件档案进行复制、删除、修改和完整准确地备份拷贝,还可以使更多的读者同时利用同一份电子档案,建立利用者需求预约文档,通过系统对这些申请进行处理,及时将相关的电子档案加载到档案利用系统或网络查询系统中供申请者使用,使档案工作成果最大限度地被加以利用。

三、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档案崭新的记录和存储方式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存在着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缺陷和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不断创新中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1.原始性问题。一是电子档案最初的物理载体很难归档。二是电子文件最初的物理载体归档已失去了传统文件材料归档的保真意义。三是电子文件的精确复制件可以代替原件。四是电子档案载体上原始内容信息完整准确地再现,与是否是最初的物理载体无关,而是与文件形成时计算机的软硬件相关联。由于电子档案信息与载体的相分离性,信息的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间的差异性、可变性及相对独立性,已决定了电子档案不再存在“原件”概念。

第12篇

一、档案管理工作对企业的作用和意义

档案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档案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计划和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提高企业行政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内可以方便企业高管及时了解企业整体经营状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对外则有利于社会各方准确认定企业经营成果,为企业与客户进行有益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再者,档案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企业的档案员工能够了解到企业的成长历程、核心价值观、文化氛围等,从而让员工产生了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客户更感性的了解企业。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注重细节,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其中之一。一个企业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地更新档案管理观念,以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整体运营状况和经营成果,这将极大提高该企业的管理效率,有利于实现该企业经营战略。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促进企业的高效管理和经营,企业的良性发展又将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而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管理工作对企业的成功运营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中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却远远得不到足够认识。企业当中许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工作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不端正,加上大部分人对档案管理的知识技能不足,导致档案管理无用论不可避免地滋生蔓延到整个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发淡化,这将不利于形成企业管理层关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其次,档案管理手段的落后,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科学技术在发展,而档案技术却落后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硬件”方面的原因:部分企业高管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观念落后,导致在档案管理技术上的财力投入少,资金不到位,档案管理技术硬件的完善成为空谈;二是“软件”方面的原因:对高新的档案管理技术操作不善,部分企业虽然购买了不少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到位,对设备操作不熟练,导致先进设备没能发挥先进作用。再者,档案档案工作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程序,主要体现为:一是档案收集不规范。在收集档案的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随意性大,缺乏明确的档案收集考核;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随着企业的加快发展,新的档案管理人员加入,由于新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出现在立卷过程中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内资料遗漏,立卷时间不符事毕立卷要求的现象;三是档案综合管理力度不够。综合档案管理室多以一个班组存在,在行政上权力不足,无力对各大部进行管理,导致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也较为困难;四是档案利用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借阅内松外紧,没有依制度程序办事,借出的档案往往不能按期归还。

三、大力推进档案管理“五化”建设

一是制度化。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应该做到:第一,建立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要立足于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适应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简洁明确有操作性。好制度应该具有可操作性,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为目标,才能具体应用到实践之中,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三,坚持制度约束的普遍性。制度的贯彻执行要一视同仁,不仅约束职工也要约束高管干部。领导的行为和形象直接影响着职工对制度的态度,从而影响制度的顺利执行。第四,坚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建章立制,有章可循,规范操作,按章行事,积极主动做好档案收集工作,建立职工借阅档案登记簿,职工档案材料转入、转出登记簿,档案材料移交表等。

二是法制化。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前提之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依法进行档案管理。首先,提高员工的档案意识,积极的宣传有关档案法规。通过视频邮件、大会培训等多种形式宣传《档案法》,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档案意识,唤起了员工对档案事业的重视,从而使员工能够自觉地保护档案,积极支持档案部门做好档案工作。其次,依法进行档案管理,确保档案完整无缺。管好、利用好一切档案运用法律的手段,依法治档,使档案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确保档案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从而推进社会法制化进程。

三是规范化。有了好的管理制度,必须有规范化的意识,才能执行好。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严格档案管理程序,完善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对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对印制档案装具、人员培训、整理方法、验收标准进行统一化,有力的保证了案卷质量。对文件借阅、复印、转出等环节都分别进行了登记造册,实现管理规范化,为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信息化。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为档案管理技术改新换代提供了契机,要提高档案管理效果和工作效率,档案室必须对档案管理技术的变动有高度敏感,注意引进先进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硬件和软件,为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造了先决条件。应用软件对文书档案实行文件集录入,可以对档案实行文件级和案卷级两级录入,形成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共用的管理机制。同时,建立科学的检索方式,实现了档案工作信息化管理,使“死”档案变成了“活”信息,切实强化了管理效果。

五是安全化。档案对企业的运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其中有些档案更是企业的商业秘密,影响巨大,因此必须对档案的安全性予以重视。强化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必须建立档案查阅监督机制,重视档案查阅,区分档案的机密级别,予以不同程度的防护。在档案查阅环节上,必须坚持禁止任何与档案业务无关的人员查阅档案内容,阅档必须在档案员的监督下进行,按程序进行。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应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在企业知识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档案管理“五化”建设,使档案信息资源成为企业共有的知识财富,从而促进企业计划和决策的科学化,提高企业行政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建设“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安全化”的档案管理,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李巧蕾工作单位:中山火炬开发区临海工业园规划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