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8:19: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写事的好作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教学最关键的一方面,就是看作文教学的成果,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把最适合的作文素材搬进课堂,让学生发现作文,感受作文的魅力。下面我结合自己近期的教学实践,谈谈寻找作文素材的一些体会。
一、写景作文应景而写。小学从三年级作文起步开始,几乎每册教材都会安排写景的单元作文,老师如果按部就班,到了这个单元就去写景的话,往往没有什么可以写的景物。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开启智慧,把最佳的作文时间调整到景色最美的阶段,如:春天百花盛开,绿树发新芽的时节;夏天绿草如茵,树木茂盛的时节;秋天瓜果飘香,一派丰收的时节;初冬枫叶尽染,黄叶飘飞的时节。每一个季节所呈现的景象不一样,学生要能书写真景,表达真实的情感,就要处处认真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写,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写景的文章可按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者按地点转换的顺序,移步换景,学生写作起来,就更容易掌握文章的框架。低年级的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往往做不到把景物描写细致,这就需要老师耐心地进行写前指导。
二、写事作文提前布置。为了让学生在写事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老师要提前告诉学生写什么,如何写。很多写事的作文,对学生而言,已经是陈谷子烂芝麻了,例如,一写事就是自己生病了,妈妈送去医院。老师要鼓励学生寻找全新的作文素材,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做到新颖亮丽,有写作的冲动。比如,为了让学生把事情写具体,我在一个星期前就给学生布置了十字绣的内容,学生只需要到校外的小摊上购买五角钱的十字绣材料,每个同学购买的花色不一。在准备工作做好以后,老师开始有序指导学生如何绣十字绣。很多男同学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接触针线,更不要说绣花。为了激发学生绣花的热情,我在黑板上画出很多密密麻麻的小正方形,并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十字绣的材料,如何选择色彩相匹配的丝线绣花。选好丝线后,就要穿针,很多男同学穿针也困难,特别是遇到线头比较毛糙的情况下,这个时候都要老师耐心细致地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都会是很好的作文材料,只有自己亲自参与了,学生写作的时候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并要告诉学生穿好针以后从何处起针,针是走画布的上面还是下面。这样,老师可以在画布上面进行示范,这样学生操作起来就比较顺手。为了做好十字绣,更为了写好作文,很多男同学也做得有模有样,他们个个屏住呼吸,认认真真地绣起来,甚至连老师给他们拍照,学生都没有发觉。学生因为亲身参与了十字绣的过程,所以后面的作文写起来,就行云流水般顺畅。这次作文,很多学生的篇幅都写得比较长。从这个实验来看,学生并不是不会写作文,而是老师没有找到合适的渠道进行作文的指导。
三、游戏激起写作欲望。在十字绣作文取得成功后,我开始谋划下一次作文的素材。我告诉同学们,下周我们将进行一次游戏活动,游戏的名称为“击鼓传花”。命令一,同学们在教室里热烈地鼓起掌来。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变得特别听话,作业也完成得非常好,我知道他们在期待游戏课的到来。到了游戏课的那天上午,我带着讲义夹走到教室门口,教室里却传来了整齐而爽朗的读书声,我以为自己记错了课表,低头看看语文书上贴的课程表,课程表上分明标着是语文课,一阵感动和惊喜充满了我的全身,生平第一次,我给学生一个90度的鞠躬,我高兴而大声地说:“谢谢同学们,你们给了我力量,我一定要把你们这么期待的游戏课上好。”游戏课开始了,我找来一朵办公室的塑料花,告诉他们游戏规则:游戏就是把这朵花以座位的竖排为单位按“之”字形向后传递,在传的过程中,花不能掉到地上,老师在讲台上背着同学用教鞭敲桌子,敲打声随时会停止,当敲打声停止的时候,花在谁的手上,谁就要上来表演节目。表演节目的形式丰富多彩,可以朗诵古诗,可以讲故事,可以说脑筋急转弯,可以唱歌,如果什么也不会,就到讲台前给大家深鞠躬一个,并说上“请大家多多包涵”的话。游戏开始了,同学们每个都高度紧张,他们生怕花落在自己的手上,都拼命把花向后传,但总会有人接到花,所以表演节目也是多种多样,学生最怕说请大家多多包涵的话,因为那样无形中就表示自己没用了,所有他们表演起来也很卖力,很夸张。这个时候,我就顺势而导,说说自己当时的紧张心情,说说自己看到同学的外在表现和同学们表演了什么节目等等,指导学生把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都细腻地再现出来。这次的作文,因为组织有序,所有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有思想,有内容,更有中心,他们写的时候,就如滔滔的江水,思路流淌顺畅。
当天晚上,有很多家长在微信上传达这次游戏课的效果,说自己孩子作文写了满满4面纸,说自己的孩子回家后还沉浸在游戏的紧张激烈中,说自己的孩子很开心遇到了好老师……
作文教学就是这样,只要你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并能告诉学生如何发现,作文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让学生爱上作文,爱上观察,这样就能发现作文的素材,找到最佳的作文途径,还愁写不好优美的作文吗?
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第二小学
学生作文水平如何应该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最让教师们头疼的往往正是作文教学。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而写作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要求,在实施建议中也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当学生有了自己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才能够提起习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由于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的阅历尚浅,知识面狭窄,以至于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没话说,没事写,怕作文"的局面。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让学生体验生活,融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对写作不怵、不惧,没有心理障碍乐意写,自觉自愿地写作文,做到"不怕作文,爱写作文"。 因此,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激发者。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1.选择题材,激发兴趣
兴趣来自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组织同学们做游戏、开故事会、做实验、背古诗词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在习作中敢讲话、抒真情。对于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许多学生在写塑造好人好事的题材时,常常选择"拾钱包"之类早已写滥的内容,似乎这才是他们最熟悉的,学生写起来搬硬套,毫无创新。其实,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由于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学对那些熟悉的生活素材熟视无睹。没有写作内容,就什么都谈不上。教师精心设计导语,用饱含激情的语言为学生创作情境,让学生觉得写作是发自内心的需要,从而激发写作欲望,促进写作兴趣的高涨。
2.亲身体验,积累素材
写作前,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一些亲身体验活动,譬如让学生捡个石子带来学校,仔细观察它的形状、颜色,敲敲它,听听它的声音,粉碎它,分析它的质地,再通过看、摸、听、敲加以联想,挖掘出它更深层的含意。做些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写作起来是一定会感兴趣的。诸如此类的活动,我们可以多搞一些,如让学生捡一片树叶,摘一朵小花,捧一泥土等,观看它的形状和颜色,尝一尝它的味道……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印象一定是深刻的,自然而然就可以把他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因而,素材积累越丰富,选材的范围就越大,学生就不会发愁没内容可写了,写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例如: "第一次洗碗"等题材的小作文.也可让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实践,在娱乐中练习习作,如:我在一次综合活动中,让学生观察蜘蛛,看看这些朋友是从哪来?吃些什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等,同学们都说个不停,下课后,他们都去观察,从而积累作文素材,轻松习作,兴趣盎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重要就是教会学生积累素材。而写作素材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往往对这些鲜活的素材熟视无睹。对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及时抓取身边的素材,使他们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并逐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注入情感、展开想象等。比如我们农村小学可以与家事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写作机会阅读是习作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潜在途径,博览群书,多读多背多记。从阅读中既可以吸收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也可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
体验诱导法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感悟道理的诱导方法。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真情实感。可以说,不吃梨子就不知道梨子的滋味。哪个不想到奔腾不息的河流中去飘流一番,体验那种惊心动魄的感受?有了这样一次飘流,有了这样一种体验,就会有创作的素材,就会有写作的激情,文章也就会有真情实感。
3.掌握方法,学会写作
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在新课标教材中不少"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讲后写、讲写结合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规律。而习作也是从模仿开始的。范文引路,仿写开篇,"葫芦文"打底,是初学者的必经之路。通过阅读课文或口语交际着意点拨,让学生有"章"可循,就可以解决有素材而不会写的问题了。对以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写法.如写人的课文,通过叙事过程中,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写事的课文是先写事情的起因,再写事情的经过,最后写事情的结果的。写景的课文则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如《颐和园》、《长城》等都是这样的。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仿课文中的句式, 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掌握,也培养了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仿法,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如《长城》这篇课文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来写。同时在第六单元习作中,我们也要求学生按照这一写法写一写自己去过的一个难忘的地方,表达出自己对所去地方的喜爱之情。仿写结构,可以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在学了《白鹅》一文后,让学生仿写《公鸡》或《小白兔》,通过描写它们性格特点来突出可爱。
初中生能否写好作文,是能否学好初中语文的关键。从个人理想的角度讲,“言不能成文,行而不远 ”。写好文章对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一定帮助。从现实的实用价值的角度讲,写作占中考语文总成绩的40%。如果写不好作文,谈不上考出理想的语文成绩。同时,从个人的兴趣爱好角度看,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又是逻辑性极强的语言操作过程,能激发人们的思维,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谁不希望自己变得聪明,在写作时下笔如有神、文思如泉涌。
【关键词】
初中生 观察 作文教学 积累材料
初中生能否写好作文,是中考语文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指导学生写作上下一定工夫。如何写好作文?是所有语文教师,谈论的经久不衰的共同话题。但从初中生的写作现状来看,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容乐观。在大多数初中生看来,作文是让人感到苦恼的事情,提起笔来常是脑中一片空白,无从下手。东拼西凑,写出的文章多数是记流水账,一些空话、套话,让人读了空洞无趣、索然无味,就连自己读来也觉得不知所云。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呢?通过我的教学经历,总结一些作文教学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注重观察,抓住特征
观察是为写作奠定基础的过程,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的材料,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特别是作为正在学习写作的初中生,应当通过观察的活动,认识、感知、了解事物的状态特征,并运用自己的感情作出判断,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在考试中获取高分。譬如在写人物的文章时,首先观察人物的外貌特征:如相貌、穿着、打扮等,为下文描写人物性格作铺垫。其次,要观察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选取具有有代表性的语言、神态、动作来描写。观察那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描写,来展示人物个性,突出文章的中心。最后,在观察人物的语言时,积累符合人物身份、展示人物个性的语言,避免大众化、泛化的现象。又如在描写事物的文章时,要善于观察物体的外形、构造特征、性质、功效等。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描写。总之,要注意观察角度,抓住中心,仔细观摩,写出的文章才能深动细腻,吸引读者,美观新颖。
二、勤于积累,丰富材料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积累是写作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丰富的阅历,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俗话说“见多识广”,只有见多了,知识阅历才会丰富,写作水平才会逐渐提高。所有在写作方面有一番作为的人,都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吸引读者,引起共鸣。如冰心在写《忆读书》一文时,积累了几十个读书的故事;吴承恩写《西游记》,积累了许多神话故事,经过删减,最终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八十一个经典故事。作为初中生,应该注重材料的积累。学生在积累时,教师应加以指导。譬如:用一个小笔记本,摘录书报上喜欢的语句、名人名言、广告词等,若认为有必要的话可以背诵下来。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写日记、记随笔、联想等方式来积累素材。积累越多,写作和运用时选择的空间就越大,题材就越丰富。当然,积累材料的目的在于运用,积累了丰富材料后,一定要学会运用,否则再多的材料也是无用的。
三、加强训练,提高能力,注重兴趣培养
新课标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教学活动。在作文课上,教师可先确定话题,为写作奠定基础。再让学生讨论、研究。把他们对该话题的认识、感受、见解等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训练了写作,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参照以下步骤操作,进行作文教学:
第一步,教师确定话题,在课堂上限时让学生完成作文。同时,可挑选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写例文。
第二步,修改作文。在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可从字词、语言的组合、病句、内容、过渡、书写规范等方面,指导学生对黑板上的两篇例文进行评改。此时,教师应教学生在修改作文时不能只把眼光盯在不足的地方,要尽量找出文章中的闪光点,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否则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而且避免其他学生看到黑板上的例文从而产生消极写作的心理。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修改,要求学生修改文章中出现的错误。在学生自我修改的期间,教师通过巡视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并给予指导,同时教师也能尽快得到反馈信息。
第三步,小组合作修改: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修改。讨论结束后,各组由一名学生总结该小组的修改意见。通过小组合作修改,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修改当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学生合作交流、互帮互助营造了良好的写作氛围。
第四步,教师总结,教师可抓住典型,对写得较好的文章,指出亮点,供大家学习,对写作较差的学生,指出不足,给予适当的鼓励表扬。以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总之,写作水平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既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文化素养,也能体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就如何写好初中作文而言,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只要教师正确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观察、勤于积累、加强写作训练。我相信,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红芳.初中作文初探[N].学知报,2011
【2】张桂秋.初中作文系统训练综论[J].广西教育,2002(26)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积累;策略
很多小学生不会写作文,不愿写作文,一方面是由于作文完成的时间较长,学生没有兴趣,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写作素材,无法创作高质量的文章。学生缺少写作积累成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瓶颈,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一、注重课本知识的积累
新课程理念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重视文本,使作文教学回归教材。很多课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时的素材。比如,小学生喜欢用成语,就可以让他们多积累实用性的成语,写景物类的文章时,可以积累有关四季的成语,如,春意盎然、秋高气爽、白雪皑皑等;写人物时,就可以积累描写外貌和性格的成语,如,和蔼可亲、风度翩翩、文质彬彬等;写事件时,就要积累描写心情的成语,如,记忆犹新、兴致勃勃、喜笑颜开等。这些成语都会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讲到,书后词汇部分也会有所涉及,学生要牢记这些词语,运用到写作中去。再如,书本上的名人名言,学生也可以引用到作文中去,像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学生就可以在一些作文的结尾处提到。
二、坚持每天写日记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写日记是积累素材最原始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日记可以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学校、家庭、社会上的所见所感描述下来,达到练笔的目的。笔者在所在的班级进行了“百字新事”的作文教学模式,即让学生用一百字左右的文字,将每天发生的有意思或者有意义的事记录下来,培养写作的兴趣,从而愿意写作文,并减少了写作文的时间,避免构思过久影响效率。比如,对于每学期的开学典礼,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描写开学时的感受,与久违一个假期的同学相互交流,用心去写当时的情景。泉水积少成多才会汇聚成河,因此,通过日记可以逐渐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培养做读书笔记与摘抄的习惯
小学生比较贪玩,不善于对知识进行总结,作文也是如此。对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兴趣,多读书、读好书,以此丰富头脑,积累写作素材。首先,教师可以用激励法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阅读得越多,得到的奖励也就越丰富。比如,笔者会根据学生每周的阅读量,采取不同的奖励方式,表现优异者会得到小礼品作为奖励。其次,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做好对应的读书笔记,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不知不觉就会锻炼写作能力。再次,还要摘抄优美的语句,比如,气势庞大的排比句,按照其模式仿写几个句子,从而掌握其中的用法,运用到写作中去,为文章添光加彩。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评价,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写好作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积累素材的方法,才能使作文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并准确运用到具体的写作中去,只有这样,才会使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柳.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今年温州的中考作文是命题作文,文题是:“从那一刻开始”。
在阅卷的第一天就发现了一首诗歌,写一双普通登山鞋的自述,它的理想是与它忠实的主人一起登临山顶。从它还是一张兽皮、一块橡胶的时候开始,它的理想就如晨光从兽皮的毛羽中、橡胶的粘连中喷薄而出!它终于盼来了忠爱它的主人,主人的目光温柔得如月下的碧潭,它把自己交给主人,生命紧贴他的脚底。一起冲破泥泞、雪地、坎坷的阻隔,共同享受了自由、拼搏与超越的快乐!它终于实现了一双普通登山鞋的“鞋生”价值!“托物言志”的手法运用得非常娴熟,而且在短短两小时内完成基础与阅读,再构思完成一首好诗实属不易。得益于该考生对人生的体验尤其是对理想的思考,很好地完成了对自我成长的关注,有一定的人生感悟,贴近生活的真实,表达了15岁少年朴质的人生理想!该诗虽然写得很不错,但最后在小组讨论后最终的分数是50分。
因此我建议考生,尽量不要写诗歌,因为很难达到一、二类卷的分数值(60~48分),贸然用诗歌体裁去写作,是要冒风险的。
2009年6月16日:好作文还真不多
继续改卷中。
“从那一刻开始”虽然不限体裁,但绝大多数考生选择了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样式。让人眼前一亮的作文不多,矫情、虚假文风的作文却屡屡发现。描述的“那一刻”,有写父母离婚甚至是家人去世的场面和情景,也有在喝牛奶、喝茶还有吃糖醋排骨的“那一刻”尝出了母爱,还有看到蝴蝶、蜜蜂与蚂蚁的“那一刻”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伟大,还有不少考生选择了写汶川大地震的“那一刻”感受到了千秋师魂与深沉的母爱。这些作文,要么描写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要么选材陈旧,缺少新意。
阅卷老师每天7小时要批阅160余篇作文,写出有新意而富于个性的作文,才能抓住他们的眼球。在两天的阅卷中,我也发现了以下的突出问题:选材低龄化,语言幼稚,理性思辨能力较差。往往就是罗列事实材料,不能由事及理,想事情看问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些都暴露出了考生的认识水平和思考能力还很有限。唯有阅读,唯有思考,文章才能高屋建瓴,才能有深邃独到的见解。
第二天阅卷下来的体会是:学生平时一定要多读勤写,开拓文化视野,提高认知水平,学会观察,用心感受,写作才不会假太空,无病。
2009年6月17日:值得反思的作文教学现状
三天下来,共批阅试卷746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的作文少之又少,大量的是罗列材料、泛泛而谈,套话一堆,空洞无物,甚至不惜满纸谎言。这也充分暴露了时下写作教学的弊端,值得语文教师反思。
一考生写了关于刘翔退赛事件“那一刻”的思考,文章提及了语文课上老师的话语:“新闻媒体是引领大众走向事实与真理”,很多媒体却在对刘翔进行无端的苛责和谩骂。他写道:“冠军并不是只有第一才能被称谓。任何人,只要在被梦想指引的道路上前行、拼搏,那他就值得被尊敬,值得被冠以‘冠军’的称号!因为在一次次的蜕变中,实现了战胜自我的胜利,这不就是已经赢了吗?”当然,能由此及彼地观照社会生活,在平日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很是关键。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 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令学生头疼的事情,对于三年级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如何写作文,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点问题。农村小学生学习条件十分艰苦,学习途径也十分有限,书本就是他们学习与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对于作文,学生知之甚少,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写好作文是十分困难的。下面我给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教学方法。
一、作文的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
作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它有着固有的原理和方法可循。写作文要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写什么学生才不会感到困难?我认为有两点:一是要学生写熟悉的人和事,从学生的视觉出发去命题,让学生感到写作文就像平常说话一样,只是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而已,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为难,才会有写的内容。比如,写人我们可以写爸爸、老师。学生对所写的事情十分熟悉,作文的内容是学生生活中发生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熟悉作文内容,才会大胆地写。二是教师在给出题目后,要给学生交代清楚写作的范围,即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所要写的主题。要给学生一定范围,学生能想到的东西很多,关键是要让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该重点抓住哪些方面来写,如何才能写清楚。比如,写“我家的小狗”,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范围,可以从小狗的外貌、性格,以及小狗与“我”发生的小故事三方面来写,小狗与“我”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也可以说说。这样,学生写起来思路会很清晰,对内容的安排也会遵循一定顺序,写出的作文就会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二、要注意作文格式及段落的安排
初次写作文的同学很难把握作文的主次,本次作文主要写什么,学生心里没有概念。怎么办呢?我认为:一要重视作文格式的规范。初写作文的学生对作文格式的概念模糊,须向学生交代清楚。要求学生在格式正确的基础上,能够很清楚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学生明确了该怎样分段,才能够把内容一层一层写清楚。二给学生规定一种作文套路,把作文分为“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每部分可以写成一段。每段中写什么也给一定范围,比如,要写“一件难忘的事”,开头一段一般先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中间具体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后写这件事情给“我”的启发或感想。待学生写作水平有所提升以后,再让学生加以发挥,突破教师规定的套路,写出有创意的作文。三要给学生交代清楚主次,主题是什么,所有写的内容最后要统一到一起,做到主次分明。比如写“快乐的暑假”,就要突出“快乐”二字,不能作文写到最后,写成一件伤心的事或变成其他的事情了。由于学生语言组织及思维能力不足,写作文往往没有整体观念,随心所欲,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所以教师必须加以规范。
刚开始对学生作文训练时,我设置了种种限制,但通过后来的训练发现,这些限制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每次习作以后,学生都会不断突破内容方面的限制,写出的作文显得更加充实、丰富。因此,我认为,作文训练必须从不自由走向自由,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地写,那可能学生最终无法达到自由发挥的写作境界。
三、注意词语、句子及材料的积累
平时让学生多积累好词好句,注意运用到作文中。初学写作文的学生,表达方面往往会出现意义含糊、词不达意的问题,如果平时在课本上注意学习好词语并加以积累,既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巩固,又能为作文增添色彩。平时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学生描写段落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认为让学生写日记是一种不错的办法,既能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把当天学到的新词、好句能运用到日记中,长此坚持下来,学生会学到许多知识。坚持写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
四、借助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应当让学生明白,写作能力的提高仅靠课本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善于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有重点、有计划地阅读。小学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强烈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并且坚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读了大量课外书籍之后,学生才能在作文中自如地加以运用,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作文。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方法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常常讨论的难题之一。在写作教学中,我通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观察、阅读能力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 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
儿童对某事物是否喜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许多兴趣都是“引”出来的。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农村小学生认为自己能力、水平有限,写不好作文,缺乏自信心,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产生喜欢写作的动力。
2. 感悟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写一写家中养的鸡,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鸡吃食、鸡打架、鸡下蛋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让学生每天回忆发生的事,说一说、议一议,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价值的了。事不在大小,在事情的内容。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让学生知道,说真话、写事实、叙真情就是作文。
3. 积累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农村学生因阅读量小,知识面窄,写作时缺乏材料,往往写作文时会出现“假”、“空”、“抄”现象。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
4. 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努力寻找素材
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寻找素材,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我根据各时期的季节特征开展相应的活动。如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开展我们的节目多愉快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游庙会文艺晚会;重阳节开展“我为长辈献爱心”的演讲活动;秋天,秋高气爽,组织学生去秋游。此外,还结合课程设计开展各种活动:如科技活动课开展科技制作竞赛活动,说话课开展诗歌朗诵或故事演讲比赛活动;写字课开展书法比赛活动,语文活动课开展拼音拼读比赛、成语比赛等活动,让他们独自搞小发明,把发明的经过写下来,全班共同来分享。通过这些活动,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创造了写作的素材。当他们接触作文题目时,就比较容易地从丰富多彩的素材中提炼出来表达中心服务的材料。他们从种多样的活动中选取材料,写出的文章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感情真挚。如我布置他们写的《记一次春游》、《一节难忘的课》、《我学会了……》等作文时,学生因为有了写作材料,所以连平时很怕作文的同学都能较快地写出了不错的文章。
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写好作文
传统的写作课教学,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却忽视实践内容。通过教学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是提高作文水平的良好途径。
(1)当学生习作失败受挫后,老师不要批评学生,应及时给予鼓励,耐心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自信心,才能写出结构较完整、材料较为充实的好文章。
(2)建立稳定的教学基础。实现教学改革,除去其他多种因素处,取得领导的支持是极其重要的保证。实践证明,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必要的实践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写出好的作文的基础,而建立稳定的教学基础,则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可靠保证。
(3)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兼职教师,教学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课堂。聘请有专长的同志担任兼职教师,同样是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学的又一有力措施。聘请兼职教师要有针对性,要注意教学口径的一致性和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性。
(4)要引导学生勤练笔。勤奋练笔,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知识等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知识可以转化为能力,能力同样也可以转化为知识,这种知能间的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是作文教学中的普遍规律。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出课堂,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5)大量阅读优秀范文,灵活掌握学习写法。读范文指导作文,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不失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我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时,主要抓了两个方面:一是课内阅读与写作结合。现在的语文教材,既是谈的范文,也是作的范文。这就为读与写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课文时,除了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还指导学生弄清课文的写作方法,文章的结构即格式,接着让学生模仿这个格式作文。二是课外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我十分注重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读书就要有一得,或词句、或片断、或结构,把好的词语,片断摘抄下来,甚至把整篇好文章剪下来,日积月累,便成了一本好的“作文选”。
6. 体验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系统训练 积累素材 作文能力
文如其人,写作能力是个人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作文,中考60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让许多语文老师感到困惑的事。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训练应当并且可以有科学的方法。学习不是循序渐进的吗?那么就需要一个明确的合乎科学的序,教与学有所遵循,循着这个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教下去,学下去,才能有好的效果。”①可见,作文教学必须设计一个合理、有序、富有效率的训练过程,才能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与写作教学规律,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心理学通过研究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顺序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童年期学生的思维特点,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少年期的学生抽象的思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青年初期的学生,抽象的思维居于主要的地位,能进行理论的推断,富有远大的理想。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应遵循这些规律,适应这种顺序性、阶段性。作文教学也不例外,要遵循思维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安排实施。
一、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三大问题
1.教材中作文训练的系统性不强。
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需要循序渐进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训练。中学作文教学没有独立的教材。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把写作理论和写作知识点安排在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中或单元练习里,分解成一个一个的训练要点,散编于每个单元之中,系统性不强,单元与单元之间跳跃性大,训练要点也只能维系着一种松散的联系,难免会遗漏一些基础性的单项训练。如此知识断层、链条缺环,不符合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规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难以操作。
2.作文教学的无序性与随意性较强。
教师在每学期初制订教学计划时,对作文的计划制订比较随意,只是粗粗地计划写多少篇,缺少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等,训练目标及内容的包容量侧重点不明确,更谈不上训练要求的梯度性和渐进性。
正由于作文计划的整体目标不清楚,因此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教师往往是随着兴趣随意命题,或者简单地把当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目拿来让学生训练。如此支离破碎的作文训练,不但无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反而容易使之产生消极敷衍的心理,这无疑是作文教学的大忌。
3.作文教学的功利性过强。
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实际情况是,中考作文设置分值60分,占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成绩的高低,而语文成绩又直接影响了总分,影响了高中的录取。因此,提高中考作文成绩便成了老师的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标。于是,作文训练便成了一种快餐式的训练,背几段优美的开头语,积累几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固定一两种行文结构模式,便能让学生的作文得到很好的分数。更有甚者,出现了万能开头,万能材料,万能作文,能应付各种类型的作文题目和作文要求。从短期效应看,这似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之路,但从长远来看,学生日益陷入“模式化”“程序化”的怪圈,没有学会写真正意义上的作文,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二、循序渐进作文训练的方法和步骤
语文教学是一个个性化色彩较浓的过程。只有立足校情,结合学生实际,深入探索或借鉴吸引而形成教师个性化作文教学序列才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心之所在。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
1.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只有将课本和课外阅读学到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在生活的海洋里运用施展,才能让学生找到倾吐、展示、提升的欢乐舞台。为此,引领学生热爱生活,有计划地挖掘生活的资源对写作指导极为重要。
鲁迅在《故乡》中写道:“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其实,这段话描写今日之学生也未尝不可,学生视野太窄了。他们只好学会人云亦云,道听途说,模仿甚至抄袭。因为他们写作的源泉几乎是干涸的。
学校、家庭、自然体验、社会生活。魏书生很早就借叶老给语文下的定义,阐述过“大语文”观念:“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说话,那时就注定了我们无时无刻都可以学语文。”叶圣陶先生曾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没用的,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平。”②陶行知的“六大解放”③中也主张首先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会观察。所以从初一开始,我就应该让学生真正从狭窄的“四角的天空”中走出来,踏入社会这个大学校,读社会生活这部大课本。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落落大方地与人交际,要听得懂,说得清,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平时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要思考一番,看透事物外表包裹着的实质,练就“一双发现的眼睛”。学生把有感而发的文字,以日记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既是一份美好的回忆,又是日益成长的过程。
抓住学校或班级的某些活动,一些有计划的语文活动与社会实践:如三分钟演讲、办手抄报、办文学社报、参加征文比赛、学法交流、课文小品剧表演、调查报告、综合性学习;又如为灾区捐款、全校元旦联欢晚会、学校冬季三项运动会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写进文章的好材料。只要是一项活动,肯定有太多令人回味的东西,老师只要做个有心人,抓住一定的契机,就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和动机,并乘机激励他们用五彩的文字留下他们青春的足迹。
2.巧用教材,训练技巧。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尽管初中语文教材中对作文的训练系统性不强,但是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选自名家名篇,内容切合学生生活实际,题材多样,是中学生写作最好的范文。立足课堂,充分利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多角度,多渠道地引发和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写作能力是绝对可行的。
通过对课内、课外精品文的评析、鉴赏,精心点拨各篇制胜之法,让学生在讨论、练习中悟出写作的技巧。这样,既能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汲取写作知识的精华,从范文中探索到成功的奥秘,从而悟出“怎样写”的真谛来;还可以避免学生阅读中的盲目性,使优秀范文发挥“以一当十”的作用,这可以说是一种两全其美之法。
3.适时鼓励,激发兴趣。
教师适时的鼓励是延续学生写作激情的不竭动力。美国教育学家巴士卡里雅博士宣称:“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他的妙方就是赞扬和鼓励。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地探索,产生灵感,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力。不管哪个年级,保护学生写作积极性都至关重要。因此作文教学中需要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寻找学生习作中哪怕一丁点儿闪光点,尽情地表扬、激励,让学生从写作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力,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渴望和高昂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高度的激发状态,达到不吐不快的境界,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驰骋,产生不竭的创作动力。
4.完善计划,有序实施。
初一,激发写作兴趣,积累各种素材。我让学生写日记、勤练笔、背语段、重积累,着重训练记叙文。并要求做到:写事一波三折、摇曳多姿,写人点面结合、详略得当;整体记叙文框架到位;尝试写好头尾。
初二,指导写作技法,积累写作材料。初二是从初一的大量积累材料到了有选择性的筛选材料的阶段,所以,我推荐了大量的范文、满分作文,让学生体会、品味,让他们逐步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好作文,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鼓励他们积累优秀的写作素材、积累有文采的、有思想的语言。在赏析大量范文的同时老师指导写作技巧,并同步运用各种技巧与习作或随笔之中。
初三,训练主题作文,命题专项突破。两年的积累,两年的阅历,初三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会迅速成熟起来,作文教学也到了正规训练的阶段。
我在进行初三作文教学的时候,上学期是有重点地训练主题作文,循序渐进。每次习作一个主题,从“亲情”到“师生情、友情、邻里情、社会情”,从“成长类”到“挫折类”“励志类”,从“理想、信念、追求类”到“道德、责任、善良类”,从“情景交融类”到“关注他人、关注心理”等,这样训练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追求在作文题目千变万化的过程中寻求不变的几大主题。下学期,开展的是作文专项训练,从命题作文的审题到如何编写作文提纲,从拓宽作文的选材到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从注重作文的细节描写到如何开头结尾,从作文的立意训练到如何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一次训练一个重点,着力解决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问题。与此同时,配合训练重点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同题佳作或满分作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作文,自己的作文问题出哪儿,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也就是让他们学有目标,改有方法。
无论什么时候,面批作文都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如果能一眼就能看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或者几句妙语点拨,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修改意见,不仅会立刻赢得学生对你由衷的敬意,更能让学生豁然开朗,并提高写作水平。
三、循序渐进作文教学的意义
从教师的角度看,循序渐进指导作文教学,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合乎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合乎作文教学规律,合乎学生学习的规律,能让写作教学更具科学性,摆脱传统写作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同时牵动整个语文教学,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出困境,并且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能克服作文教学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解决学生作文的三大难题,即“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加具体化,系统化,规范化,使学生在有序的训练下逐渐提高作文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看,循序渐进地学习写作文,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素养,提高了学生作文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作文的成绩,提升了学生的品格,使学生更加热爱写作、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没有深入探索作文教学序列,没有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引导,作文教学如无头苍蝇盲目乱撞,实效自然甚微。只有摸清学生写作的心理发展规律,找到符合写作规律的科学序列,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教学,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逐步得到提高。
注释:
①出自《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
②出自叶圣陶.作文论.
③出自陶行知.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即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
参考文献:
[1]吴小燕.运用系统论指导初中作文教学研究.
[2]欧秀东.初中作文序列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3]钟建琴.激活学生创作的源泉.
一、教师导“源”,使学生言之有物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学生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或在生活中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写起文章来笔重千斤,作文空洞无物。
要写好作文,使文章言之有物,必须有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这是对作文材料的搜集、感知、体验、积累、梳理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动眼观察、辨析,动脑思考、分析,甚至鼻嗅耳闻,真正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而获得第一手的写作资料,引来源源不断的作文之“活水”。
如写状物的文章,事先让学生种种花草,养养小动物,由此再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的观察,通过看、闻、听、摸去了解它们的外形特点、生长过程、生长习性等,这样不仅写出来的文章具体形象,久而久之,还能和它们建立感情,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如写事情的文章,可事先组织学生设计、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今天我当小老师”、“家庭联欢会”、“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等,来写“一件趣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生动具体,有真情实感。
如写人的文章,可先指导学生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接近他,仔细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知真面目”。如写游记或景的文章,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公园、田野、山川、名胜古迹等地游览,仔细观察,尽情欣赏,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并可把游览中的“美”“趣”“乐”一一拍摄下来。写作时,把照片带进课堂,边观看回忆边品味习作。
这样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学生充分享有选择写作内容的自,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痛苦,写成的文章丰富多彩,各有千秋。
二、教师导“路”,使学生习作言之有序
教师导“路”,既要帮助学生打开“纵向思路”,又要为他们拓宽“横向思路”,两“路”的“导”可先后进行,也可以交错进行。
所谓打开“纵向思路”,就是要引导学生要审清题意,明确写作范围、内容、要求的基础上,掌握各类文章的一般写法和思路。如文章该怎样过渡照应,怎样结尾等。初学时,可引得细一点、扶得多一点,让每个学生思有路、写有序。再练时,要尽量放手,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让他们有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去选择写作方法,确定写作思路。
所谓拓宽“横向思路”,指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在素材选择、立意角度、构思方式等方面进行发散性。
如写《我的老师》,笔者先让学生说说“可以写哪些老师”,学生的范围也仅限于现任的各科的老师或曾经教过的老师,于是又以“三人行,必有我师”来引导学生从眼前身边的老师想到更多的“老师”。他们可以是校内的其他老师或同学,也可是校外的邻居、朋友、亲戚;可以是一字之师、一事之师……这样学生的写作范围更宽了,选择的余地更广了,思路之畅是教师难以预测的。
三、教师导“改”,使学生改作言之有数
“文章要自己修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自改”离不开“导改”。“导改”前,教师要浏览学生的习作,了解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选择出有代表性的文章,为评讲指导做好准备。“导改”时,可用问题比较典型的习作为“镜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准“修改点”;再以学生佳作作为“向导”,指导学生找到“治病良方”;最后让学生当“医生”,为自己的病文“开方下药”。修改时,可以“小病小治”,也可以“动大手术”,可以“推倒重来”。
一次写人的作文,笔者发现学生在写作素材、文章思路、表现中心都没有什么困难,问题是许多学生对人物的描写只有三言二语,还不善于做细致观察。于是,先将学生简单描写的语句出示:“张老师冒着大雪为田明同学补课。”学生们通过议论,意识到这句话对老师当时的衣着、表情、动作、语言还没有细致刻画,还不能很好地突出老师风雨无阻,关爱学生的高尚品质。于是,大家群策群力,共同修改。修改后,人物描写具体、形象、生动了,文章中心更加突出了。如“张老师穿着雨衣,雨衣上有雪花已凝结成冰,年轻的老师满头银发,连眉毛上都还挂着小冰晶,鼻子冻得通红。”“张老师停稳自行车,脱下雨衣,搓了搓冻僵了的手,就径直向田明的房间走去,连口热水也来不及喝。”
这个“导改”过程,集指导、讲评、修改为一体,熔吸收、消化、运用于一炉,教师的教学从单向传授转为积极引导点拨,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探求。
接着,笔者又让学生欣赏优秀习作,在欣赏评议中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各有所得。最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文“对症下药”进行自改,他们从前面的“导改”中受到了启发,汲取了“营养”,作文“旧貌换新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一、激情指导
作文指导中教师要营造情境,找准动情点,激活学生的倾吐欲望和生命灵感,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他们作文表现欲的火焰熊熊燃烧,不吐不快。
例如在上主题为保护旅游景点的作文指导课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出示一组风景优美的景点图,引导学生领悟“鬼斧神工、美仑美奂、重峦叠嶂、风光旖旎、气势磅礴”等词语。接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幅一幅地浏览画面,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置身其中,忘我徜徉。第三步,发放《苍山洱海》《人间天堂――九寨沟》《洞庭湖》等旅游资料,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看美丽的湖水、山麓等,同时播放《神奇的九寨》《大海啊,故乡》等乐曲,引发学生美好、积极的情感。第四步,出示“无锡蓝藻暴发”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并适时展示另外一组画面:人类围湖造田导致湖面越来越小,生活垃圾、污水源源不断倒入湖中,景区内布满五颜六色的垃圾,矿山开采挖去大片秀美山川……学生看着,神情凝重了,情感一下子从刚才的美好氛围中掉到了失望、悲伤、难过甚至是痛苦的冰窖中。第五步,利用情感落差创设突破口,让学生抒感。教师让学生重阅刚才的材料,从中划出、找到劝说他人爱护环境的语句。学生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也变得更加稳定了。于是,第六步:自然展现――习作表达就水到渠成了:如果你置身景区,可能是管理人员,可能是游客,也可能是当地人,你打算怎样劝说他人爱护环境呢?请自拟题目,完成情感的倾吐。
当然,作文指导只靠课堂激情是不够的,因此,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文艺联欢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在活动中抓住有利时机诱发兴趣作文,甚至亲自“下水”,与学生当堂同步作文,激发学生超越教师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作文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二、关情批改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了解写作情况,激发写作兴趣,发掘写作潜力。据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学生能力的发挥,与其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教师对学生评价持积极态度,则学生的能力可以发挥80%~90%,而一般情况下,只能发挥20%~30%。这说明,其中50%~60%的潜力是通过积极评价激发出来而递增的。一段好的评语,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又能唤醒、鼓舞、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为此,教师的批改用语必须斟词酌句,既力求准确、客观、全面,又有所创新,要从爱字出发,一视同仁,看到学生的点滴成绩能“从骨头里挑出肉来”。即使在最差的作文中也要找出好的词句画上几条线、几个圈,使每位学生感到教师重视自己的作文。同时在评语中尽量多用委婉商量的口吻,多写激励性的评语。如对待书写较差的学生,我是这样写的:“书写是一个人的门面,一手好字,能使人增添不少信心,能给人带来许多机会,你信吗?”有些学生爱模仿别人,语句比较生硬,我就写道:“模仿是创造的开端,能学习范文的句式就是一种进步,如能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更好了。”还有些学生基础不错,写起文章来文采飞扬,对此我毫不悭吝地写下自己的赞美:“读你的文章,如跟一位好朋友促膝谈心,又像在听长者的谆谆教导,写得那么亲切,那么在理,读来令人如沐春风……”这样的评语既充满期待,又包含肯定赞许,又加以引导,学生感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肯定、被承认,不但会对老师产生崇敬和爱戴的感情,而且会对作文产生极大的兴趣。
三、留情讲评
作文讲评要面向全体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作文热情。给学生赞赏和鼓励,让他们在自信中轻松下笔,是作文成功的一条妙径。因此对学生作文中的佳句佳段,要多加肯定,切忌求全责备。我的具体做法是: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中学生逐步趋于成熟,但还不善于发现问题,写完作文后修改较少,小至词语运用,大到篇章结构,常常会疏于考虑。教师在批改时,倘若没有语病,可改可不改的地方尽量因势利导,避免大砍大改,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以教师的思想代替了学生的用意。即使非改不可,也要与作者的原意吻合,帮助学生领会改动原因。原文有毛病的地方,一定要指出来,不能忽略过去;重要的地方,教师改动一二处,为学生修改或润饰文字作示范,以便能引起学生斟酌文句的兴趣。
为了提高批改效益,教师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批改方式:第一种是全部批改,个别面改;第二种是抽样重点精批细改,其他略改;第三种是抽样重点面改,其他略改。这些批改方法都各有长处,但容易因教师的一相情愿而挫伤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常在作文批改中适当地留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作业,如一名学生在《往事的回忆》一文中记叙老师对她的鼓励和由此产生的感动,结尾写到:“如果每位老师或每个人都彼此互相鼓励,那么,世界上多的就会是勇气、信心和力量。”这段文字通顺,没有大的语病,但是过于平淡,与文章主体感情不和谐。我在批语中没有写这些,而是留下一道作业:“老师给你的鼓励让你感动,你今后又会如何做呢?”一个容易回答但又要经过一番思考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学生后来的修改是:“老师给予我的真诚鼓励,我会悉心保存,并将它送给更多的人,让它创造更多的感动。”这个作业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探索写作,这是使学生得益的关键,正如叶圣陶所说:“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今责令其探索,彼必得用心而自得之矣。”
留这类作业时应该注意:作业应该是一个悬在空中的诱人苹果,要让学生看得到,“跳一跳”又能摘到,以此来不断地引导其写作的兴趣。每次写作训练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导入,精心创造适合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认知、情感,进而产生写的冲动。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如果学生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会腹中空空,脑中空洞,无写作之本。陆游也说:“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功夫就是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认识。例如:布置作文题目《可爱的家园》,教师最好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带学生走出课堂,到故乡的工厂、经济园、养殖区,甚至是辽阔的田野里去走走,给他们讲讲家乡的变化,让学生们亲自跟经济园主,养殖场专家交流一下,和动植物近距离接触接触。学生们个个都会兴高采烈,侃侃而谈,浮想联翩有说不尽的话。
想要写好现实生活,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教师可以教授他们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事物时做到充分利用五官,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同时运用,保证它们的完全开放,然后把这些感觉到的形象加以综合分析,找出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方面,加以细致描写,这样就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将观察到的生活放进作文中。例如,我为了锻炼学生的作文能力,曾为学生布置过作文题目《我们的校园》。校园是学生们每天都要接触的环境,然而他们对它的看法怎么样,是不是每个学生的观察都是一样呢?我有意识地布置这样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只要围绕校园来写作就可以,而且鼓励他们仔细观察校园的景色、来往的行人等等。结果作文完成之后,我发现同学们的看法截然不同。有的学生对校园清洁工阿姨很有好感;有的同学认为学校的运动环境需要改善;有的同学则认为自己在校园中学到了知识、结交了好朋友等等。大家各有各的看法,而且都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次作文练习从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出发,收到了很好的写作教学效果。同样的道理,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以自己熟悉的人为写作对象,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以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不管是哪个学科,固守于惯性思维是不可取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创新,想别人不敢想,拓宽自己的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培养他们对语言和文字材料的敏感度。如果学生对于一些写作素材是毫无想法的,那么这样进行的写作就没有什么新意和内容,也不会受到读者的好评。只有让学生保持对文字的敏感度,那么他们才能在接触文字材料时产生灵感,能运用材料进行创作,进而有所创新。
另外,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现实,只有让学生多多接触现实生活,从现实中得到感悟,才能写出好的作文。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小记者采访团、科技实践小组、少年志愿者小组等,并让他们从自己的视角把活动写出来,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另外,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经过思考与集体合作,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也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创新。
凡事要有兴趣,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写作的领路人,要利用自己的本领,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对写作真正产生浓厚兴趣,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第一步。
(作者单位:河南省睢县二中)
关键词:鼓励性评语;激发兴趣;积极性
人们常说:“好言一句三冬暖,三句好话软人心。”这些话,都是根据人们的心理活动而得出的。学生也是有思维的人,他们喜欢听到的也是好言、佳语、激励性的话。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作文评改时应多采用一些表扬鼓励性的评语,激发学生信心,调动其写作热情,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写作兴趣,从而不断提高作文能力。总结这些年的经验,我认为应该这样做:
一、细批改,找出亮点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一定要详阅,一字一句地看,不能像游览报纸、看小说一样一目十行。如果发现学生描写事物比较形象,略生动并且较具体,教师就要用手中的红笔在该句子下面画上红线,并在旁边注明表扬语。如“此句写得非常棒!”或“该句写得很生动、形象,很有趣!”或“这句我读了很感动”或“这句很好,很感人”等激励语,学生看后心里是多么喜悦、多么欣慰,他下一次作文一定会更努力。在学生的文章中,有可能错字、别字、病句极多,但也得耐心批改,而且要把其中的错字、别字、病句用红笔勾画出来,帮助纠错。
二、认真思考,写好阅后批语
教师在细评细查学生作文后,大脑中有了个整体的印象,文章的好与歹教师是心中有数了,但是不是大笔一挥就写下批语了呢?那固然不是。教师要认真思考:既要思考文章的写作情况,又要思考该生的个性、特长,开好处方对症下药。此时的教师,就应该像写散文诗一样,用极其优美的语言以及最有激励性的词来作批语。既要肯定学生作文的好,又要提醒他的不足。这样,学生看到后会喜出望外,同时又能从字里行间看出自己的不处,下次作文就会在自觉与不自觉间不断完善。如果教师看了学生的作文发现了有问题只是一圈一画,最后批语又仅寥寥几句,学生看后定会灰心、没趣,甚至认为这位老师不认真、懒惰等。这些有损作为教师这一神圣形象,最后的结果是学生更无信心、没兴趣作文了,那也意味着你的教育失败了。
三、照顾全面,关注点滴
表扬和鼓励要尽量照顾全面,不要每次表扬只局限于几个写得好的同学,忽视大多数同学的辛苦和进步。忽视学生的点滴进步是教育工作的失误。教师要特别注意发现作文比较差的学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并当众加以表扬和肯定。还要通过鼓励性评语,使他们感到自己用心的地方老师看见了,让他们觉得老师没有忘记“我”,更没有忽视“我”。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体会到了成功和进步的喜悦。成功的欢乐是激发学生写作的金钥匙。老师赞扬了他文中的一点点的细微成功,会激励他去认真思索自己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应怎样修改,并盼望在下次作文中能写得更好。那么,怕写作文的情绪就会一点点消失,而写好作文的信心会逐渐增强。
四、找闪光点,及时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