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德育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德育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时间:2023-05-29 18:19: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德育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德育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家庭学校;联动问题

家庭学校联动德育所倡导的是充分利用家庭,学校这两大阵地,使德育真正形成课堂教学育人、家庭环境育人的良好德育氛围和工作格局,从而真正提升学生德育实效,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笔者认为,学校家庭联动进行学生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明显的,主要体现在:

一、德育联动过程中主客体地位认识方面

我们知道,由学校和家长组成的的德育联合主体在德育教育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学校制定的德育规则,家长制定的家庭德育计划共同把握着德育教育的方向。如果光有学校一方努力,家长无法配合,甚至南辕北辙,那么就无法使德育这辆车子前进。在德育教育活动中,中学的学生,也就是我们德育的客体已经初步具备成年人的思维和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判断、理解和吸收,会对德育教育的内容以及方式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如果学校家长这个德育联合体无法统一意识,学生就会对其怀疑,进而否定,从而影响德育的效果。比如我们常见的有的学生经常会反映的问题是,有时候老师会教育他们遇事多听听父母的意见,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老师这么说并不是推脱责任,就是希望学生家长意识到自己的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当他们想征询父母的意见,父母却都是叫他们去问老师。这种做法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到自己被踢皮球,所以很多学生有事情都喜欢找老师,和自己父母反而生疏了。时间长了,家庭作为德育联合体的核心之一的地位就不知不觉丢失了。学校家庭联动进行学生德育就成为一句空话。

二、德育联动实施过程方面

我国的教育历史悠久,德育观念在我国是深入人心,很多时候教育就是德育,德育的地位甚至比其他知识更重要。我国的德育的两大阵地学校和家庭的德育出现了各自的特色:由于我国的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在一些主要的德育观念的统一下,细分下来,每个家庭的德育观念也还是有很多差别的。同时,家庭德育观念大多来自家庭范围的传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局限性,相对零散,能系统的传承的还是少。相对来说,学校的德育观念比起家庭德育观念来说要包容性更强,集中统一的多,接受和推广新观念也容易的多。由于观念不合拍,因此,这两者在联动实施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出现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比如:各唱各调,各走各道。虽然很多时候学校和家长都意识到联动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真正操作起来还是你搞你的,我搞我的。比如很多学生已经进入大学,但是家长仍然按照以前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孩子已经逐步步入成年,效果可想而知。这种观念的冲突导致联动实施效果不理想,也是进行联动德育工作常见的一大阻碍。

三、德育联动工作信息反馈方面

一般学校都会主动进行德育信息的调查和收集,来源主要是家长会,或通过学生询问,或家访,也会印制一些调查表格进行调查。这本来是联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是对当前德育联动过程效果的评估,也是发现问题,对下一步工作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家长认为这是走过场,所以态度也是比较轻视的,这也同样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针对学校家庭德育联动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利用家长会,家长培训班,家访,发放相关资料跟家长开诚布公地阐明家庭学校联动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主要包括:

(一)使家长明白:德育永远应该在教育中处于优先被重视的地位。“智育不好成次品,体育不好成废品,而德育不好成危险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对中学生教育中,相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连续性时间最长和最持久的,在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上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比拟的。

(二)和家长进行沟通,倾听家长对于学校德育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吸收家长的好的意见和建议,请家长做好家庭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巩固在校德育教育的成果。

(三)充分利用学生这个纽带作用,交流信息,督促,鼓励家长更多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德育活动中。其次,就是和学生家长签订学生德育工作合作协议书,把学生德育联动工作的目标,方式,实施方案,实施步骤,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把双方的责任,义务条款化细化。从而使德育工作有据可依,有据可查。总之,家庭学校联动教育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家庭学校联动进行学生德育是今后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式。也只有联动进行学生德育工作,才能推动我国中学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也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合格的毕业生。

作者:赵阿妮 单位:新余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霞,王有亮.生命教育是教师工作的应有之意[J].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10.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张健楠,王有亮.论现今德育应注重正义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师权威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85-01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有很多,而班主任德育教育无疑是重要途径。作为学校的基层学生管理者,班主任应积极承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职责。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发现,虽然很多初中班主任均极为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但取得的德育教育成效却并不明显。之所以会产生此种情况,主要因为很多初中班主任在具体德育教育实践中未有效把握好如下几点问题。

一、未彻底摒弃教师权威传统思想

教师权威思想从古至今始终存在。在过去漫长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权威始终占据重要地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摒弃传统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做到以生为本。虽然如此,很多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仍未充分摒弃教师权威思想,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动不动就以命令式口吻与学生对话。这样的德育教育方式很难取得成效。

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在具体德育工作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唯有真正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方能有的放矢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工作。在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时,不应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让学生望而生畏。放弃教师权威并不代表在学生心目中就无威信,只要班主任从内心深处真正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就能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有了良好关系后,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措施定然会得到更多学生的理解,学生也会更加支持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

二、未持之以恒坚持德育教育工作

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方能取得预期成效。但遗憾的是,很多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仅是一时心血来潮,想起来时就开展,大多数情况下却将其遗忘在角落里。由于德育教育工作未得到持之以恒地开展,因此很难真正取得预期成效。

德育教育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开展。初中班主任在思想深处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唯有认识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方能长期坚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建议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方面应列一个计划表,每个阶段开展何种德育教育内容应做到心中有数。有了德育教育工作计划后,初中班主任便可有的放矢地长期坚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学校也应积极督促初中班主任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抽查与评估。并将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成绩及表现纳入绩效考核当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初中班主任对德育教育工作真正重视起来,从而引导初中班主任持之以恒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三、未掌握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法

虽然很多初中班主任从内心深处真的想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但苦于并未掌握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法,因此很难真正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质量。

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实践中,每一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后,均应积极进行总结与反思。总结自身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有益做法,反思自身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反思,有效避免在下一次德育教育工作中出现同样错误。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方面应始终怀着一颗谦虚的心,秉持一种谦虚态度,积极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学习和掌握更多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诸如,可通过网络学习、同行切磋等途径掌握更多德育教育工作方法等。除此之外,学校也应积极组织初中班主任进行校本培训,通过校本培训帮助初中班主任掌握更多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法。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初中班主任在具体德育教育工作实践中,应积极听取学生意见。通过学生意见的反馈,初中班主任可更好地反思自身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和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质量。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班主任而言,要想真正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质量,必须掌握更多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法。

德育教育工作看似简单,具体执行起来时往往很难。出现此种情况并不奇怪,初中班主任只有真正对德育教育工作予以重视,积极反思自身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有效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质量,才能真正避免德育教育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质量。

第3篇

关键词:小学管理;德育教育;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54-01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但是,针对当前小学教育的管理情况而言,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在新课改执行后,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已无法完成适应新课程教学的理要求。所以目前小学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及安全管理。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及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小学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德育目标抽象。很多学校的教育对于当前社会条件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认识不充分。特别在教学中重视智力开发、不重视道德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极个别教师认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实际,只是形式化。同时,面对当前社会一些消极的信息影响,认为德育教育作用极有限,未能对德育工作深入分析。

第二,德育内容缺少科学性。社会道德的多元化和学校德育一元化问题产生了矛盾,在社会转型从而,新、旧价值观发生冲突,道德价值选择也在不确定的状态下。但是当前的德育内容缺少科学性,过于死板,而且德育活动也只是停留在文件式、口号式方面,表面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的作用。

2、小学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安全管理制度无法起到真正作用。学校管理人员的意识不足,缺少系统管理、危机意识,在管理中对学校安全事故管理只是处在事后的补救阶段,未能对安全事故进行预防。同时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等,如门卫制度、值班传统等未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第二,意识淡薄。一些学校虽然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安全演练,但很多学生、教师并不重视,未将演练看成实战。

第三,校园周边综合治理不给力。校园安全形势和整体社会治安形势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从根本上分析,当前是经济发展的时代,校园四周的商业气息也越来越重,每到上学、放学的时段,各大学校门口出现庞大的人流群,实际上这些都是不安全的因素。

二、优化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及安全管理对策

虽然目前小学管理工作仍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例如安全难度大、管理水平不足等。但是,只需要将德育教育运用到小学管理中,再加上以人为本的思想,可以对教师行为进行规范,同时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加大校园的安全管理,提升小学管理水平。

1、改革管理理念

第一,加大德育教育的重视度,将人本管理观运用到小学管理中。传统的小学管理是以工作为核心,主要突出的是制度管理,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且缺少管理的灵活性。因此,在小学教学管理中,要重视德育教育并以人为本,调动起教师的积极、创造和主动性,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重视德育教育,把人本管理理念融入到小学管理当中,并且给予教师一定的自力,这样则可有利于激发教师创造性,积极为小学管理提出意见,同时也可让他们更适应小学发展,以此满足小学管理需求,这对于提升小学管理的整体水平非常有利。

第二,推动民主化管理。小学民主化管理说白了就是由所有教师一起行使管理的权力,调动教师工程积极性。学生领导需要多多听取教师的意见,并且增加民主意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且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以及运行机制改革,以此来解决教学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民主的关键在于尊重,推动学校管理民主化就是充分尊重学校的员工,形成民主、融洽管理关系,这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关键,学校内部管理关系好了那教员职工就会积极参加到学校管理工作中,管理效率自然会提升。

2、加强小学安全管理工作

第一,重视校风建设。需要重视校风方面的建议,减少、杜绝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一个学校的校风好与坏,对学生的言行、举止等都有极大影响。良好校园建设可引导学生形成统一、团结的优秀品质。

第二,拟定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学校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学校的管理现状,拟定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同时要求教师和学生去遵守,使其可充分明确哪些行为是需要推崇而哪些行为是需要受到处罚的。通过拟定这些规章与制度可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不良行为所带来的是承担,需要承担不良后果。并且有关管理人员可清楚明白自己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及职责,认真、严谨对待每一项管理方面的工作,在有意外发生时,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快速反应,并且对意外单件进行认真、严格的处理,让意外事件发生和处理可对全校的师生、管理人员起到提醒作用。

第三,拟定安全预警系统。学校需要针对安全管理工作要构建相应的安全预警系统,并且对全校的教师与学生定期开展有关安全教育的工作。例如,需要构建起火灾、地震的防御系统,同时也要定期组织大家开展安全、逃生等演练。并且还要采取各种各样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尽量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结语

综上,在小学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德育教育以及安全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新课程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加大对小学校园安全防御体系的构建,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优化教学管理方式,还给学生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覃春柳 .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 [J].学园 ,2013,(28):149-150.

第4篇

关键词:高中 德育教育 实效性 开展

【分类号】G631

实践性是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实践是个体道德形成及发展的根源与动力。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德育的实践才能促进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践性。故而,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当把握德育的特性,努力做好基础性的、常规性的工作,认真践行德育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德育的实效。

开展德育教育基本原则

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最本质的要求,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是从古至今遵循的准则。但是由于以往我国太过于强调应试教育,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此外,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方式也产生了滞后性,不能够突显出德育教育所具有的实效性。因此,必须要在原有的教育模式上进行创新。首先,便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同相结合

是思想史上的瑰宝,有很多地方都值得人们借鉴和学习。但是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即将升学考试的压力而逐渐忽略了对的系统学习和掌握。学生不能够领会到中的深刻内涵,自然也无法将转化为适宜自身发展的观念意识,且就连依据马克地主义建立的科学价值观、人生观也显得不足。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最首要的便是要强化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加深学生对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学习理论的时候,不能够仅依靠死记硬背来掌握,而应该结合实际,将理论化、抽象化的东西具体化,从本质上理解真正的涵义。

(二)与实际相结合

德育教育的开展不是为了在学生头脑当中建构起道德的理论规范,让学生时刻谨记。而是将相关道德理念灌输到学生的日常言行中,同实际相结合,更好的在社会上生存,促进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德育教育最后的实现都是表现在学生具体的行为当中。当产生某种行为时,人们必定会分析该种行为背后所代表的动机,即需求,这里的需求既包括学生的需求,也包括社会的需求。因此,在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了解学生的自身需求,从心理层面进行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

(三)与科学、人文精神相结合

科学精神主要是指为了实现目标,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的追求真理,勇敢的进行创新。而人文精神则要求同价值相结合,注重人文情怀的培养,将这两种精神融入到德育教育的实际工作当中,有助于学生对马克思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此外,现阶段所倡导的创新教育的要求也同科学人文精神的内涵相互契合。

(四)与经常性的教育相结合

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必须要持续性的开展,要加强开展的频率。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繁重,德育教育的时间很容易被课业所挤压,到最后甚至不开展,这种现状必须杜绝。同时,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抓准契机,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育,尤其是在发生某类典型事件之后,要把握住学生关注的集中点,从道德层面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思想导航。此外,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工作外,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学生的思想问题,及时为学生排疑解惑。

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

(一)推行校园活动的开展

校园活动也是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在校园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同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针对学生所开展的活动一定要丰富多彩,注重从思想层面设计活动主题。既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要能够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升。比如可以开展敬老爱老主题活动,文明礼仪主题活动以及高中学生风貌竞赛活动等。以文明礼仪主题活动为例,可以面向全校开展文明礼仪之星的评选活动,由各班级推选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合乎文明的人选,最终通过总决赛评出最优秀的人选。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文明风貌,也能从表现良好的同学身上学到高尚的道德情怀。

(二)灵活开展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应当是强制进行的,对于学生的教导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教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践情况、生活实践情况、社会实践情况,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得到提升。学生亲身的感知比教师课堂的教授更加的直接和具有影响力。但目前德育教育模式还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想真正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就必须要打破原有的教育模式,创新更加新鲜和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模式。此外,高中阶段学生大多数已接近成年的行列,教师应当多多的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经过社会的教育和实践,促使学生道德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三)以师为范,做好榜样作用

在学生阶段接触最多的便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被学生模仿,并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要素还包括对教师的德育教育。教师要起到表率的作用,平时的一言一行都应当十分注意,以道德教育的相关规范约束自身的言行。要想使学生养成优秀的道德品格,教师一定要从小事做起,以良好的师德去启迪学生。例如,在平时工作要负责认真,上课不迟到,按时上下课;在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言辞;在生活中要讲究卫生,衣着干净整洁。只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的引导和影响学生。

结束语:

高尚的道德情怀是社会生存的重要法则,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桥梁。因此,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一定要严格开展。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必须要结合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等原则,经常性的向学生灌输道德理论。在教学活动中,学校也应当多举办校内外的实践活动,灵活的开展德育教育。此外,教师应当起到表率的作用,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张方平・狄丰源.高校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现状分析[M].沈阳: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234-236.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体验式教育;应用

分析目前我国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现一个非常突出问题,即重知识轻德育、重课堂轻实践。事实上,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思政教育上,语文、历史等各学科教育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只是其严重程度不同。鉴于此,作者根据自身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认为:想要发展我国高中的德育教育,应该对学生实行体验式教育。通过道德感知,让学生自发主动地参与德育教育,从而提升和增强高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主动性、针对性以及创造性等。

一、体验式教育的实质

体验式教育,尤其是现阶段我国的体验式教育,可以说是一种事情经历。通过亲身经历或知识学习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从而引导或拨正其思考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这一角度理解,体验式的教育,不但是亲身活动的一种,还是活动结果的一种。通俗来讲,体验式教育就是借助亲身经历进行主体感知的行为。作为活动结果的一种,无论是这一行为的主体认知,还是其情感需求,都包含了经历、认知以及情感等三个层面上的含义。当然,从另外的角度理解,体验式教学又可认为是按照预期目标进行的教学。也就是说,在客观真实的目标前提下,学习者通过与目标相应的活动感受或体验,加之后续反思、分享及感悟之后,最终实现学习者自身知识储备和技能掌控的提升和加强,构建一种知识丰富且效果显著的学习方式。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这一角度理解的体验式教育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前期分析、体验项目设计以及体验场景模拟等。

二、高中德育中体验式教育的实际应用

1.设置体验式教育课程

在高中德育教育中,体验式教育的应用最典型的便是课程设置。也就是说,在综合考虑德育内容、目标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利用课外体验的方式来实施和执行相应的课程计划。例如,学校可以设置社区服务课程、网络咨询课程以及社会实践课程等。以社会实践课程为例,教师可以鼓励或直接要求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且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在社会层面的认知及情感体验。当然,体验式教育课程的设置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内知识,还应该不断开发和拓展当地的教育资源。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大众化的素材选取,将现实生活中值得体验的道德情感和认知融入德育教育之中。如此,便可充分激发学生在思想上的自主认知和改变。从某种意义上分析,这无论是对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意志的培养,还是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增强,都有着非常积极且正面的作用和意义。经过严格且规范的意志磨练,学生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方面必然会得到质的提升,与之对应的能力和素质也会随之大幅度提高。如此,高中德育教育的开展和进行便具有了真正的意义。

2.加强道德体验在高中德育中的应用

道德体验,其实就是人类个体在亲身经历某一有关道德的事件或情景时,在形富含自我价值判断的新态度、新情感、以及新观念形成或产生的基础上,做出新的行动或选择的具体过程。这一过程重点强调的是体验道德观念,认知自我状态及道德水平。所以,在高中德育教育中,道德体验应用的加强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体验:一,提升并加强教师的德育素质。作为学生学习路上和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教师的存在至关重要。但是,想要对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的强化教育,教师就必须在自我修养、组织才能等方面进行自我提升,全面加强自身的德育素质。对此,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与道德体验相关的培训活动,邀请专家或学者针对道德体验这一教育教学内容对教师进行思想、方法等各方面内容的讲解和传授。如此,便可帮助教师在短时间内提升专业素质和自我修养。与此同时,通过这样的集中培训,教师之间也可以针对彼此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实现完善自我、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和目的。二,改革并创新高中的思政课程。对高中思政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时,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对道德教育体系进行宏观构建,并在该体系充分融入和渗透进道德体验教育的基础上,将这一体系定位为高中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其次,对德育教育的评价标准进行建设和完善,并将其作为高中思政课程教学的基本导向。最后,对高中思政课程的改革力度进行大力加强,并对其教学倾向进行改变,将原有的政治化倾向和应试化倾向转变为道德化和体验化倾向。

3.发挥教师在体验式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传统形式的德育教育,还是现代化新型的体验式德育教育,其不可或缺的部分始终包括教师。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德育教育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所以,在体验式教育中,教师作用和功效的发挥与激发同样不可忽视。在体验式的德育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早已从传统意义上的说教和示范变成了如今的组织和引导。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体验式德育教育中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高中教师不仅要理解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还要找到多元化的教学技巧。因为在体验式教育中,体验只是一种简单的手段,其最终目的是教导并引导学生认同道德。所以,在体验式教育活动开展和进行的同时,高中教师应该用心去爱护学生,同时,也可以借助心理学知识对学生心理进行科学正确的解读和引导。如此,便可保障学生在高中这一成长阶段可以体验到积极正面的道德情感,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高中德育教育的价值。

三、结束语

对高中德育教育而言,无论是传统形式的教育,还是现代化新型的体验式教育,道德的本质是不能忽略的。所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以道德为基准,设置与之相应的体验式德育课程,并在充分发挥教师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加强道德体验在德育中的应用。只有这样,我国高中德育的教育水平才会得到质的提升。

作者:周洵 单位:临沂市教育局

参考文献:

[1]毛遇婷,张军莉.刍议体验式教育在高中德育中的应用[J].高考(综合版),2015,03:112.

第6篇

关键词 :农村中职学校;德育课;实效性

2008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要求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职业教育质量。2009年6月,第一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会议在天津召开。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要求以德育课为主渠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成人成才转变为学生内在需求。本文通过对农村中职学校德育现状的简要分析,提出提高农村中职学校德育课实效性的几点意见。

一、农村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1.1 德育对象成绩差,素质底。

农村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招生后的线下生,质量普遍比较差,生源质量差不仅体现在在校学习的成绩比普通高中学生差,更体现在部分中职学校学生的道德素质较低,影响了自身和其他学生的在校学习和生活,这是目前农村中职学校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1.2 教师授课质量低。

尽管目前中职教育正得到不断重视,国家加大发展职业教育的力度,但是相对应的软硬件条件却迟迟跟不上招生规模的发展,必要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的不足,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低等都影响到中职教师的授课质量,不仅学生不主动学习,部分教师也敷衍了事,不重视中职课程的教授。

1.3 德育工作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还未形成科学的体系,对学生德育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其他文化课和实践课并没有多少区别,要科学地判断学生在德育课中到底收获多少知识,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多少,达到了怎样的教育效果,没有相应的评价依据可供参考。

二、对提高农村中职学校德育课实效性的建议

2.1 改变招生方式,提高生源质量。

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各地教育部门和中职教育机构都在加紧扩大中职办学规模,却往往忽视了自身的软硬件条件的提高,盲目扩招和争抢生源给农村中职教育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在农村地区,学生和家长“闻中职招生色变”,大大影响了农村中职教育的生源质量。提高农村中职教育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首先要改变农村中职学校的招生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改变招生方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首先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中职学校招生程序的规范力度,遏制中职学校招生的乱象,提高中职学校办学门槛,制定一定的软硬件考核指标对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进行衡量,清理那些以经济利益为追逐目标的学校,还原中职教育的良好初衷。其次,中职学校招生人员资格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任何人都有机会从事中职学校招生工作,招生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是农村中职招生市场混乱的重要原因,部分不法人员为了经济利益欺骗学生和家长,败坏中职教育的声誉,严重影响农村中职教育的正常招生秩序,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对招生从业人员进行资格审查,规范招生行为。

第三,对中职学校自身来说,改变招生方式,提高生源质量就是要制定与实施相应的中职招生规划,更新自身的办学理念。在明确自身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制定相适应的招生管理办法,确保招进来的每个学生都能在优秀的学习环境和师资条件下学习。

2.2 改革评价体系,激发学生上课热情。

德育课教学具有不同于中职学校其他学科的区别,其特殊性在于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如何,很难通过单纯的考试来进行衡量,要提高农村中职教育德育课的实效性,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改革德育的评价体系,应该不单纯以考卷来作为评价标准,而是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对中职学生和教师来说,德育课的评价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已远远落后于中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引进一些新的理念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德育教学评价需要对中职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行为表现进行全面评价,不能只注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这并不全面;德育教学评价应该产生促进积极的学习气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德育教学评价还需要引入“学生自我评价机制”,让学生能对自己的道德水平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评价;德育教学评价在对学生德育效果进行评价的同时,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评价不能仅限于期末,而应该充分注意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在农村中职教育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评价体系的改革,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道德素质,在改革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总结德育教育经验、积极探索,总结出全面的的考核方法,尽快建立起一套能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科学的德育课考核评价体系,并使之不断完善,达成学生道德认知、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2.3 改善授课方式,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

农村中职学校的教学授课方式一般比较落后,受制于软硬件条件的限制,不能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知识单向流动,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中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德育教学缺乏吸引力,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如何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的“教与学”积极性,达到“教学相长”的最终目的,是每一个德育教育工作者应深入研究的问题。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自己一个人滔滔不绝,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习惯,加强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于德育教学中,结合智力、非智力因素,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提高德育课的吸引力,达到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建议在农村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应注重和完善下面几种教学形式:

首先是进行“对话教学“。以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教师答疑为主,教师应该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诱导性地提问。德育课教师还需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知识面,针对学生的各种问题能够凭借自身的知识进行圆满解答,这同样也是教师个人提高德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其次还要加强课堂讨论。任课教师要做好讨论话题的调研,为课堂教学准备有实际意义的讨论题目,议题应该包含社会热点问题以及中职学生关心的就业、工作现状等问题。通过课堂讨论还可以近距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助于因材施教。

再次要加强辩论。将辩论的教学方式引入德育教育课堂,可以让学生在不同观点的对弈中快速吸收知识。辩论不同于讨论,面不应太广,抓着某一点,深入展开,通过辩论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

最后是采用小论文进行考核。采用布置论文作业的方法就是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的德育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针对具体的问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地进行分析,通过论文最终真实地反映学习成果。论文的着眼点要注重实效性,可以考虑对国内外思想、政治、社会、经济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帮助中职学生在实践中修正自己的认识偏差,使德育教育更生动、直观,并且养成注重自我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2.4 加强师生互动,增加师生交流。

德育课教师应该时刻牢记中职学生在德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尽管中职学生相较于高中学生学习成绩普遍有差距,但是他们的自尊心却并不比其他学生差,甚至在农村中职学校中,他们的自尊心可能更强,这就对中职德育教育工作者提高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德育课教师来说,要想学生配合自己顺利完成德育教学,最重要的工作其实并不在于德育课程本身,而是注重在课堂上、生活中加强与学生进行课程之外的交流。对中职学生来说,只有当学生认为老师是他的朋友时,才会乐于接受老师的德育。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要遵循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的原则,中职学生尤其是农村中职学生的自尊心强,因此,德育教师要十分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人格,切忌不分场合训斥谩骂,要注意改进教育方式,加强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要善于发现不良学生的优点,适当地表扬,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激发他们追求上进的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还要加强在生活中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家庭等,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心里波动,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学生进行关心帮助,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感化来挽救一些落后的学生。

周济说,没有爱就没有德育,没有责任就做不好德育,农村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要积极探索德育课新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使用,切实提高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德艺双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秀平.再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J].科技与生活,2010,(3).

[2]徐凯.新时期中职生德育教育方法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06,(16).

[3]曹秋梅.小议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的转换[J].南昌高专学报,2005,(2).

[4]陈永明等.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第7篇

一、政治思想表现

自从担任政教处主任以来,我非常重视自身思想素养的提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理论,认真参加每次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在抓德育教育工作期间严于律己,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为老师服务,为学校服务的思想,虚心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和其他班子成员团结合作。

二、学校工作

1、教学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虚心向同事们学习,在期末统考中成绩良好。

2、行政工作

(1)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一系列管理举措,如:《初中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初中安全常规管理制度》、《初中日常管理条例》、《初中门卫管理制度》等。事实证明,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

(2)我经常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召开班主任会议,加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介绍班级管理中好的经验和做法。

(3)抓好学校的常规管理。努力培养学生养成遵守校纪校规,遵守公共道德,尊敬老师,团结和睦,爱护公物的行为习惯,学生的纪律观念明显增强。

(4)协助校长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宣传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通过邀请学校法治副校长、镇司法所干事及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法制安全教育,通过校内外青少年犯罪案例的警示教育,提高全体同学分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网络上的各种不良诱惑。

(5)认真组织开展好教师节活动。

(6)在校园内及时处理各类纠纷,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努力担负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到问心无愧,多次组织各班主任到镇上网吧、游戏厅、桌球室等娱乐场所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存在的问题

1、常规管理中,在教育方法、模式上还需要创新。

2、关心了解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难度不够。

第8篇

一、计划周详,思路明确

七年级是起始年级,工作成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三年的教育教学。因此,在开学初,年级组长牵头组织全组教师共同商议,研究制定年级组工作计划,确定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明确了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为本学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多措并举,真抓实干

为了落实既定的目标,本学期七年级组全体教师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1、严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

进入我校学习的学生,多数人行为习惯差,不能适应紧张的初中学习生活。开学初,各位班主任就制订了详尽的养成教育计划。利用班会、午间读报等时间组织学生系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承德五中学生一日常规》、《承德五中课间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并长期坚持检查落实,从点滴小事开始规范学生的言行,把养成教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同时,科任教师也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规范学生的听讲习惯、书写习惯等。经过一个学期的齐抓共管,学生的养成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分析学生现状,调整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时效性。

在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低、素质低的情况下,如何增强德育教育的时效性成为我组教师的工作难点。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开学后,年级组长组织全组教师集思广益,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教育状况等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德育教育方法,整合德育教育资源,增强了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3、认真分析考试成绩,做好落后生的转化工作。

在开学一段时间后的月考和期中考试中,一些学生的弱点和不足逐渐暴露出来,甚至有一些学生开始滑入落后生的行列。各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一起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寻求办法,确定了落后生转化措施,全组教师分工负责,承包到人,承担队落后生的思想、学习转化工作,保证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本学期年级组协助政教处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开学初的军训,使学生接受了一次集体主义和国防教育,也使学生在活动中彼此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隔周一次的小型体育活动,不但使学生的体质得以增强,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凝聚力,培养了集体荣誉感。每月的德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心灵的启迪,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以活动主题创办的班级墙报,为班级文化建设增添了色彩,学生创办的手抄报既开拓了视野,也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

5、强化家庭——学校合作体系。

各班主任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通过电话、家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情况,共商对策,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本学期,组织家长会一次,班主任全面总结了学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学生发展遇到阻力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科任教师深入班级,指导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习,对学生和家长提出了殷切的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家庭——学校合作体系得到加强,起作用进一步的发挥出来。

6、齐心协力,防控甲型H1N1流感。

本学期进入十月份以后,甲型H1N1流感疫情严重。在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全组教师齐心协力,共同防控甲型H1N1流感,保证全体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特别是七年三班、七年二班大面积出现发热现象,七年二班、七年一班有三名学生被确定为疑似病例后,年级组长、班主任深入学生中间,了解情况、协助隔离、联系家长,做好发热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保证了学生情绪的稳定。科任教师无一人因此耽误上课,确保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7、师生共同学习落实《承德五中学生百分考核细则》。

学校政教处出台《承德五中学生百分考核细则》后,班主任组织学生、年级组长组织全组教师共同学习。同时配合课堂日志的使用,全体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每位教师都做到堂堂课有记录,凡是记录具体到人,班主任做到每周小结,每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年级学生的学习、纪律等表现有了较大的好转。

三、成效显著,成绩斐然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七年级组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特别是在德育教育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1、语文张丽君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所带的七年一班被评为区级优秀班集体。

2、体育石秀友老师被评为区级体育卫生先进个人。

3、音乐教师闫宏彬与他人合作的市级课题“中学生性教育研究”顺利通过验收。

4、三位班主任老师在学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

第9篇

(崇阳县城关中学湖北崇阳437500)

【摘要】本文将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置于创新形式、拓宽内涵和规范管理的德育工作动态过程中,通过过程的有效实施实现德育教育结果的有效性。

关键词 德育教育;实效性;过程实效性

The process real results of morals education investigate

Rao Hao

【Abstract】This text is virtuous the school to teach work real results investigate, place in create new form and open widely a content and norm management of virtuous teach work dynamic state process in, pass process of valid implement realization virtuous teach education result of usefulness.

【Key words】Virtuous teach education;Real results;The process real results

叶圣陶曾经说过:“当代的教育是教人做人,教人做事的事业。”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成“人”,因为只有在学生具备健康人格的情况下,学生所受的教育才有价值,学生所学的知识才有价值。近年来,我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目标出发,在追求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的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 以创新形式为过程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

新课程提出完整的人的塑造,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者应将目光放长远,不要急于求成。于是,我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创新形式为突破口,将德育目标公开明朗、分解分层,以喜闻乐见的方式逐一实施。

1、打造英模班级。德育工作离不开榜样的激励。在德育实施过程中,我校深挖德育教材,寓教于史,不空洞说教,如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将这些英模人物的事迹、精神配合照片做成宣传板,挂在教室前面作为本班的班名,如“屈原班”。用英模这面“镜子”照出学生自己在做操、唱歌、写字、扫地和读书等“为人做事”方面的完美和瑕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灵魂的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做到思想上自省、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觉和生活上自理。

2、开展评星活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哪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为做好评星活动,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学校出台了一系列评价体系——实行全方位的星级评价,即评出五星级班级、五星级寝室和十星级学生,从最基本的“扫好地、叠好被、问好礼、读好书、听好课”做起,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班级,自我管理寝室,自己管理自己,让学生走上日常管理工作的前台,树立“班兴我荣,班差我耻”的班级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每项工作实行星级评价,班主任、学生可以及随时对照评价细则进行自我评价,知道自己的班级、寝室和个人的优劣,有成绩大家分享,有问题大家分忧,对于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实现德育内化,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

3、建立成长档案。在学生成长档案中,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宣讲“讲文明、讲礼貌、树新风”的美德成长足迹,做到图文并茂,富有趣味,倍受学生和家长的关注。不少学生以身边的先进典型为榜样,寻找一切机会为班级服务、为学生服务,擦黑板、抹桌子、办黑板报等,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干,“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扎根学生思想之中。学生成长记录集散评价做到“三个结合”,即自我陶醉评价与外部评价结合、学生家长评价与学生本人的日常评价结合、个性发展成长评价和终结性自选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自律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找到自信和成功。

二、以拓宽内涵为过程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渗透力

实践证明,具有内潜性的德育内容可通过具有外显性的德育载体表现出来,成为学生接受教育影响的最佳吸纳点,发挥它应有的教育影响作用,对学生德育品德的形成和加快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推行养成教育,规范日常行为。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一方面,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组成学生学习《一日行为规范》及学校的规章制度,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之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的烙印,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内化为自觉行为;另一方面,把班团课当作一门大课来认真对待,要求班主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和行为的实际,精心设计班团课,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的做人、做事教育,把班团课上成精品课、对话课和讨论课。因为班团课既是学生一周行为的回放,又是下一周学生生活的开端,是实施班级德育教育最有效方式和途径。

2、优化文化环境,陶冶学生情操。文化本身就蕴涵着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校园文化是无声的课堂,它凭借发现、领悟、陶冶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学校绿色文化、墙壁文化、景点文化、行为文化、学生文化、班级文化等交相辉映,构成了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了德育的渗透力,发挥了良好的教化作用。为了创设学生文化,让学生自己拟写人生格言,同学们自拟富有人生哲理的格言2000多条,经过筛选,推荐在校刊《银杏园》上发表1200多条。学生将人生格言当作“座佑铭”,随时对照反思,不断激励自己、鞭策他人。同时,悬挂名人名言、建立文化墙壁、播放校园之声,时时给学生以启迪。增设校园景点及各种提示牌(安全、节水、卫生、爱护花草等),处处提示、时时警醒学生;及时更新已有的光荣榜、思想政治宣传栏、校务公开栏等。卫生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制和班级分片包干制,使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使学生沉浸在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之中,呼吸清新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我们的理想是: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到精神领域,涵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素养,彰显学校个性,使之具有一种能动的、持久的教育力量。

3、实施关爱工程,融合师生情感。校园网上开辟了“师生留言”,架起了师生连心桥;校刊上开辟了“心语悄悄话”,拉近了师生间的情感距离,“爱心屋”成了学校领导、教师与家长和学生交心谈心的平台,如创设情境与学生谈话,为留守儿童过生日,开通亲情视频,点亲情歌曲,打亲情电话,发亲情短信……每到休息时,“爱心居”和“温馨楼”等公寓成了学生心灵的港湾,生活老师与他们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交融,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此外,感恩教育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校园内唱感恩歌、做感恩操、行感恩事已蔚然成风;贫困生资助工作做到程序合法、操作规范、资料齐全,共资助贫困生2100多人;留守学生的管理工作受到了省、市各级检查组的好评,确保留守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使他们有人管、有人爱、有人帮,校园成为他们成长的家园、生活的乐园。到目前为止,已有120名校外“爱心妈妈”与我校留守儿童结对,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

三、以规范管理为过程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凝聚力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学校应当是家庭的延伸,应当是充满亲情的校园。这道出了人们对学校所期盼的那份亲情。为此,我校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良性互动为辐射源,使德育管理工作在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得到辐射,形成合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亲情中得到升华。

1、开展家校互访活动。学校改变过去德育工作唱“独角戏”的做法,不仅在网上进行家校沟通,而且通过“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主题实践活动,走村串户,每月家校联系一次,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将家长反馈的意见梳理后,在校园内部反馈,各处室、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对照家长的建议,做到能改进的则改进,不能及时改进的给家长满意的回复。学校还以各分校为单位成立了“学生家长委员会”,各班均有一名家长为家长委员会成员,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汇报工作,和家长共同商讨教子育人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团委、学生会等群团组织,成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

2、开展校园开放活动。学校将家长会和校园开放日结合起来,给家长提供访校的机会,让家长全程参与听课和班级活动,全面了解孩子,了解课堂教学,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把脉。也让老师们虚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主动与家长互通信息,交流教子方法和体会。家长会形式多样,气氛热烈。有的班级把家长会变成了“交流会”,请成功家长现身说“教”,介绍教子经验;有的班级把家长会变成了“联谊会”,在会上举行一些亲子活动,进一步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有的班级把家长会开成了“展示会”,使家长们明明白白地看到了自己孩子的长处,明确了自己孩子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发展。不少家长反映,他们很乐意参加学校的活动,使自己有机会与孩子、与老师深入沟通,了解孩子的方方面面,也加深了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3、开展课延文化活动。优秀的孩子不单是教师在课堂里教出来的,学校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活动的熏陶必不可少。学校邀请心理专家房善朝来校主讲“心理健康与科学用脑”和中考前的心理训练与辅导;邀请法制副校长为学生作法制教育报告、上法制教育课;邀请司法人员来校作交通安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方面的专题讲座;邀请消防人员作防火防震等方面的演练指导,使广大师生受到了比较系统全面的法制教育;组织和开展了清明节扫墓、五四歌咏比赛、体育运动会、书画竞赛展览以及精典诵读、唱红歌、书画征文等活动;全员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确保阅览室、图书室的定时开放。通过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继承优良传统,勤奋刻苦、好学上进的精神和“知荣辱,明是非”的品质。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五年来,我校在融合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全国生命教育先进实验校、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省道路交通安全示范学校、省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市“四个创建”先进学校、市社区示范家长学校、市最佳文明单位、市生态环境教育学校和市巾帼爱心示范岗等荣誉称号,德育工作不断深化,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呈现出稳步、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建民.学校德育的新境界[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02).

第10篇

众所周知,中学教育的奋斗目标是在德、智、体等方面,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德育教育是搞好这一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坚持德育在“内化”上下功夫,将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则是当前提高德育教育实效的关键。 英国教育家德・朗特里把“内化”称作“内在化”,即将从别人处听来的看法、价值准则与主意化为自己的思想或把自己想出的看法、价值准则与主意隐在心中(或化为自己的品格)的过程。可见,“内化”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是将外在要求化为自己内在需要的过程。它是一种感染、感受,也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当外在的思想道德要求进入教育过程中,如果没有激起个体内在的需要,个体是不可能真正接受的,即使由于外力的强大影响包括硬性灌输,有时表面上接受了教育,但由于没有引起内部矛盾,也形成不了“内化”过程,因此,德育“内化”就必须对抽象、空洞的德育理论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多种方式、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产生情感共鸣,让其理解、认可、接受,并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地自觉修炼,从而将其外部要求转化为内部的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笔者认为,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主体性。

如前所述,“内化”既然是人对外部事物普遍通过认知转化为内部思维的过程,那么这种“内化”就不是照相式的、生吞活剥的不自觉过程,而是一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自愿、自觉独立完成的。教育作为一种以促进人的发挥,社会的发展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功用就在于把人类所创造科学文化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性的精神财富,发展、提高他们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学校德育工作材料必备学校工作班主任工作管理学生工作管理以往的德育教育只重视德育目标的制订和德育道德规范的灌输,缺乏对人的关注,忽视了道德的个体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自我教育、自我修养,重外律、轻内省,难以体现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偏离了教育的宗旨。因此,德育教育在“内化”上下功夫。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应该自己教育自己体现自己的价值。采取的不是束缚、强制灌输的方法,而应是体验、醒悟,通过发挥人的主体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格,让德育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例如,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后,不妨把规章制度交给学生,改变传统习惯下的“学习”为“讨论”,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应及时改进,不太合适的意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解释说明,这样即可使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学生的认可,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而当今社会人缺失的恰恰就是责任。另外,可以建立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和班委会的重要作用,还可以开始各类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自己组织、设计、安排,最后取得成功,体验到作为主体的一种精神满足感。

二、坚持情理交融,增强情感性。

情感是人的道德中最主要的心理因素,没有情感就不可能有“内化”,没有情感,也不可能有对真善美的追求。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何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必须使情感教育成为主旋律,坚持情理相融,情理相融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要通情达理,别太苛求;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心理相容。初中生大多在13--15岁之间的年龄,正是稳定的个性,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个性品德形成的过程。不能否认,初中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较差,更有少数对学习毫无兴趣,调皮捣蛋的“后进生”。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职业观。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学生是服务的对象,学生即使“毛病”再多,也不能将他们列为“朽木不可雕”而置之不理,更不能抛弃他们。另一方面,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还应该是情感融洽的朋友关系,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伙伴关系。从而在双方愉悦的合作中达到“内化”的最好效果。

三、坚持知、行统一,注重实效性。

在学生“内化”过程中,认知与践行是其转化的两极。认知是“内化”的前提和基础,践行是“内化”的外显,即“内化”完成的落脚点。规范的要求是外在的,要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伴随学生的内在需要,在自觉培养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养成习惯。只有“内化”而无外显,不能说已形成良好的道德水平,只有外显的行为也不能说明学生的“内化”水平,因此,就要把认知与实践结合起来。

首先,要让初中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使他们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学习过程,也是认识社会、增强使命感、明辨是非、坚定信念、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我教育过程,更是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中,不断吸取营养、完善自我、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成长过程。为此,一是要抓好课堂教学,结合本地区特点,不定期地带领学生参观、学习,让学生根据课上所学、所思、所悟,结合所见所闻,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认知,理解,从而为“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诸如升旗仪式、主题班会、读书会、世界地球日、国际禁毒日等等,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中,在易被学生认可的,生动活泼的形式中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为“内化”创造必要条件。

其次,要使德育教育深入学生生活实际,即德育教育生活化。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是生活”。生活是每个人切实的经历,它对人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生活世界又是蕴含丰富价值和意义的世界,是道德根植于其中的土壤。道德不应该,也不可能脱离生活,生活是道德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道德将走向虚无,因此,德育教育应“重心下移”,应走出课堂,走出办公室,走向食堂,融入学生的生活,更多地关注学生生活时间,衣食住行,把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具体的丰富的道德训练,并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形成品德认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内化”成为必然。

综上所述,德育“内化”是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主体因素发挥作用的最突出的表现,它起源于道德感知,发展于道德思维,形成于道德认同。德育在“内化”上下功夫,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情理交融,坚持知行统一。唯有如此才能使道德感知转化为道德行为,才能最终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第11篇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工作

德育教育能够体现在教学中的各个层面,融入于智育、体育、美育的过程中,对于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强调学生的德育工作者,真正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德育教育的内容,真正树立起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确保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的现状

一方面,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必然不会脱离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等相关内容。在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当最大限度的选择那些和社会发展相符合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初中生较为喜爱的内容作为材料。一般而言,大部分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都选择讲故事的方式来列举案例,虽然这种方式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对很多学生而言却实施老生常谈的内容,管理手段没有创新性,学生容易反感,导致其主动性下降。

另一方面,初中班主任必须要能够拥有更加有效的沟通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一些初中班主任不重视和学生的沟通,反而会对其学习与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其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教师不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很容易让他们形成逆反心理,进而影响到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二、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开展措施

(一)让学生自主管理

今天,九零后的初中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其往往都是一个家庭中的“宝贝”,父母非常溺爱,这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九零后的学生因为家庭的溺爱常常会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父母也常常会惯着他们。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教育时应当重视其自主性,尽可能的养成他们独立自主的习惯,让孩子们能够倾听自己的声音[1]。

为更好的发挥出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树立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其自我管控能力,强化初中生自身行为规划的教育。对初中教师而言,在组织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尽量的将班级管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比如可让学生自行选举班干部,确保班级内所有学生都能够一视同仁,所有学生都拥有当选的权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班委干部。同时还应当定期组织进行班会活动,鼓励学生提出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大胆发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愿。

(二)积极组织实践活动

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手段各不相同,教育方式也有很多。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进行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融入德育教育,让学生有更好的机会来接触和了解社会,对社会有进一步的认识。例如说可以利用周末学生休息的时候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活动,如清扫社区街道或者组织进行植树活动等。通过这种相对简单的活动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责任感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在活动中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调动他们参与此类活动的兴趣。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可以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就感与自豪感,能够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另外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些节日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比如说重阳节到当地的敬老院帮助老人、国庆节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中秋节让学生与自己的父母共同度过并在上课时说出自己的感想,通过这些方式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构建融洽师生关系

一些教师认为,初中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要对其实施有效的管控和约束,但事实并非如此,初中阶段的学生逆反心理较强,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够对其给予硬性的规定,而应当更加强调引导教育,循序渐进渗透德育内容。班主任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大家长”,在班级管理时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身正为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初中生来说,他们非常习惯模仿他人的行为,因此我们的“身教”更胜于“言传”,我们必须要重视日常教学管理中的各种行为,让自己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一丝不苟的开展好教育工作,和学生进行良好融洽的沟通与交流,不单单要强调学生的文化成绩,更关键的在于其思想品德的培养。融洽师生关系的构建不但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掌握学生的状况,同时还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实施有针对的教育措施,真正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2]。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班主任而言,我们必须要猿忠陨碜髟颍凭借个人魅力来感染学生,创造更好的德育教育情境,让初中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其未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洛江区马甲彭殊小学是一所农村的基层小学,地处马甲镇西南边,南与洛江区河市镇相接壤,西与南安市洪濑镇比邻。学校创建于1941年,迁建于20xx年5月,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惠女水库边,与仰恩大学隔岸相对,是一所环境优美的农村小学。几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创建市级先进学校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强化了德育工作,提高了学生德育素养。把学校办成了“办学理念先进,学校特色鲜明”的知名学校。

一、强化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养

1、重视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切实从学校、家庭、社会出发,加强了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努力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重点加强了家校联系,充分利用现代通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优势,密切与家长联系,注重实际效果。

2、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充分利用“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构建了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以课堂教学为主,充分发挥了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寓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学中。

重视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对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评价细则》,细化了小学生

一日常规要求,并从最基本、最简单、最容易忽视的细节入手,增强了学生的礼仪意识、节俭意识、卫生意识。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各种阵地,使学生真正将一日常规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3、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充分发挥了少先队的重要作用,通过读书活动、征文演讲、手抄报比赛、民族传统节日教育等有效形式,强化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民族精神、学校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管理的切入点,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让小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美德,要学会知恩,学会感恩,学会报恩。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增强全体德育工作者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心与自觉性,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1、我校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组成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按计划召开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努力发挥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学校每年都将德育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

2、抓学习培训。组织本校老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班主任培训;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法规、教育理论的学习;组织主题班会观摩等。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并及时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与班主任沟通等。

3、抓检查考核。切实做好对班主任各项常规管理的考核,班级管理实行一日常规量化考核。

4、抓总结交流。不定期参加上级部门举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德育个案或论文评比活动。

5、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组织学习。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的通知》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的精神。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其次,制定各种教师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大力表彰师德高尚和教学成绩卓著的教师,严肃处理品行不良、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玩忽职守、影响恶劣,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再次,树立典范,采取帮教等形式对教师进行教育,进一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把““严谨 、求实 、灵活 、创新”作为学校教风,切实把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

三、扎实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努力规范学生行为和提高学生素质。

1、注重“一旗一评比,三会说教”。这里所指的“一旗”是指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这是雷打不动的事情(雨天除外),是学生接

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一评比”是指少先队组织的每天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评比活动,有力地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促其良好习惯的形成;“三会说教”是指早会、班会及课间操后的小集会,早会、班会就不说了,所谓的课间操后的小集会是指每周二至周五学生做完课间操后站好聆听教育。讲教者由学校的校长、教导、总辅导员组成,教育内容有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突发事例剖析等,实践证明,特设这一会,对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起到关键作用。

2、注重案例熏陶。我校从08年开始,试行每班两周一次,从地方课程中抽出一节课,进行专门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的典型案例播放观看(地点为音乐多媒体室),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案例中熏陶情操,不断形成良好的品德。

3、注重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讲文明语,见了面“敬个礼,问声老师好”是我校强化训练的科目。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一所学校要发展,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必备的。我校着重从下面三方面进行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