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

时间:2023-05-29 18:19: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品味书香诵读经典,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

第1篇

一、拓宽渠道 经典进入课堂

课堂教学是开展特色教学的主渠道,我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做到了“五个一”,即:每天一次诵读、每周背一首古诗、每周上一节国学课程、每周听一次古诗词鉴赏、每学期进行一次竞赛活动。经历从吟诵到品读、从鉴赏到应用的多思过程。

我们把每天的早自习的晨读时间定为师生诵读经典诗词的时间,学校根据各年级实际推荐了30首经典诗词,要求学生在一学期内全部会背诵。每周开设一节学习古诗词的校本课程,已阅读为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每天利用“欣赏”时间(每天10分钟)对一首经典古诗词进行鉴赏品味,很受学生欢迎。每学期进行一次古诗词诵读和背诵活动,学生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二、统筹兼顾 营造诗教氛围

1、分层要求不同年级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学前、一年级以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为主,2---5年级在吟诵经典诗词的基础上进行诗词鉴赏。(以小学生必备70首古诗为主)

2、组织编写校本教材

我们在开展古诗词进校园工作中,坚持与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紧密结合,积极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目前,我校编写的《古诗词进课堂》一书,已作为校本教材投入使用。

3、坚持与德育教育相互融合

走廊文化凸显“诵读古诗文辞,打造书香校园”特色,以不同形式展现给全体师生,让他们耳熏目染,时时刻刻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每逢重大节日,学校都把古诗文融入到有关活动中。如五一劳动节举行以赞美劳动和劳动人民为主题、母亲节、父亲节以歌颂亲情为主题、清明节以缅怀先烈为主题、教师节以赞美教师为主题、国庆节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优秀诗词书法展览等活动。各班级在班队会课中也组织相应的活动,以强化学习经典诗文的效果。

第2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3 — 0183 — 02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书籍,品味书香是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可以说,人的一生是伴随着阅读不断丰富的,读书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因此,在百花齐放的班级特色活动中,建议教师选择用书香浸润孩子的心灵。从学生的语言积累入手,鼓励以书为友,进行丰富的课外阅读,开展有关读书的一系列活动和研究,形成了热爱读书的文明风尚,营造出知书达理、好学求进的书香氛围,构建温馨和谐的班级文化。

一、拟定方案,确立目标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应首先制定特色中队创建方案,成立以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的活动小组,副班主任参与活动,班委会成员具体实施,充分调动班级全体成员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大宣传,创设浓郁的读书环境与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伴随人终生的生活方式,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二、润泽环境,营造氛围

为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班级要加强阅读场所的建设,重视读书环境的布置,在班级的墙报上、墙壁空间张贴读书宣传标语、宣传画、名人名言等,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使学生进入班级就浸润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之中,建设班级图书角,配备小管理员,制定班内的图书借阅制度,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带到学校,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进行交换阅读,使孩子们互相分享书籍的美妙,感受读书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书的熏陶。

三、推进活动,拓展知识

将读书活动纳入班级建设活动中,努力摸索着能与孩子对话的活动方式,在“无声的环境成为有声的教育”基础之上,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使读书变成一种生活习惯,一种行为风尚,一种精神享受,一种自觉行动。

1.捐献图书,推荐阅读

班上图书管理员,加强对书籍的登记、借阅和归还管理,作好记录,让图书角的借书有条不紊。为了增强图书使用的灵活性、便捷性和有效性,班级内可开展“图书飘流”活动,定期更换书目,拓宽学生的书源和视野,全力发挥图书的功效。图书角的建立,方便学生课间随时能看到书,既使学生读书有很大的选择性,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书香活动还要引导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阅读。可学生阅读什么书呢?书尤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怎样才能使每个学生读书有效果呢?第一,要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书;第二,推荐的书是学生本人喜欢看的。教师可在课后找每个学生谈心,同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平时在家里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在掌握每个学生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之后,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找到各种类型的书,并把它写在班级博客上,定期在班级博客中发表 “好书推荐”、“名人名言”、“书海拾贝”、“好书大家谈”、“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文章,由同学们自己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2.诵读经典,陶冶情操

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博大精深,学生也许要用几十年来消化,在读书活动中,教师应大力倡导读经典,学国学,品古韵,传美德活动,将经典文化引入班级。利用晨读十分钟时间诵读,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可以不求甚解,只需让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性情,濡染熏陶的过程便可让学生终身受益,进入高年段在进行理解,同时诵读《论语》、《诗经》等古典名篇。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情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经典融入生活,与一些节日相结合开展健康有益的主题诵读活动。不仅在经典诵读活动中陶冶情操,还有力促进了读书活动的开展。

3.多样阅读,撰写感悟

为增加读书兴趣,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推广班级读书的阅读方式,如默读,速读,大声朗读等活动,特别是大声朗读可以让孩子在听读中享受快乐,激荡思维,拓展无限想象的空间,可以让孩子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丰富情感,领悟人生的真谛,使阅读的种子在聆听中长大。为了让读书活动取得实效,最初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做摘抄式读书笔记,写简短的读书心得,一段时间后学生读书习惯逐渐养成,读书笔记也越写越好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时教师可对读书笔记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或对书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对一些学生写得好的读书笔记、读后感加以指导后粘贴在班级的“阅读专栏”中,这就能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4.一日四读,开辟途径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为保证学生在校阅读时间,规定学生在校“一日四读”,时间总计为一小时。早晨10分钟晨读:读、背古诗词等经典美文;“午间阅读”:大声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感悟读书的快乐;“学后默读”每天六节课后全校学生在阳光体育时间前默读课外书30分钟,并在老师指导和监督下完成课外阅读量;“与梦同行”,每晚睡前读10分钟你最喜欢的故事。认真抓好早读、午读,上好读书课,联系家长抓住睡前读,只要走进班级,到处都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营造浓厚的班级读书氛围。

5.购买图书,愉快阅读

为使孩子能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积极开展了“压岁钱买图书活动”。号召同学用过年压岁钱买1本书来充实班级的图书角,让更多的同学们能分享“买一本读百本”的快乐。这些书籍给学生带来快乐和知识,同学们形成好书先读为快的愉悦读书氛围,畅游书海,洋溢着浓浓的读书气氛。

第3篇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 经典诗文;诵读;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148-01

1 中高年级开展诵读经典活动的意义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文明发展史,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经典诗文是中华璀璨夺目的古代文化中一颗明珠,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迥然各异,内容博大精深,意蕴简炼绵长,蕴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基因,蕴藏着丰富的“素质”内涵,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流淌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凝结着一代代人最宝贵的生命体验,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殿堂,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吟诵经典,可以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读千古美文,做现代少年”。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是汲取民族语言精华、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熏陶的途径之一,诵读经典诗文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它能引导我们的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通过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习,已经能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并能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这对于进一步开展诵读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 “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第二学段(3~4年级) “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 “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能读千赋,则能为之”。 “腹有诗书气自豪。”从每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古诗词的平仄韵律的特点是非常适宜于小学生诵读的,通过诵读数量的积累,对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乃至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读诵经典同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2 中高年级开展诵读经典活动的方法措施

2.1 创设环境,营造诵读氛围: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在校园里、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定时更换;草坪、花圃的栅栏、路灯柱等都写上诗意的语言;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等诗、文学作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板报、橱窗、走廊常年刊录。校园里,经典名句随处可见,处处弥漫着经典的气息,洋溢着国学的墨香。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经典记住。让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让学生时时刻刻与孔子、孟子、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先贤对话,让传统经典文化的诵读成为一种随时皆可行的事情。

2.2 定量定时,检查落实诵读

(1)老师为班级学生推荐每周吟诵的内容,每周一主题,如:李白的诗歌、杜甫的诗歌、春天的诗歌、宋词周、三字经诵读等。每学期,要求学生能背诵教师指定的必背古诗文,参与面100%,达标率95%。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

(2)充分利用早晨、上课前、下课后等时间,开展诵读活动。

(3)每周检测学生吟诵情况。分小组竞赛和每周教师检查相结合。

2.3 开展活动,激发诵读兴趣

2.3.1 竞赛类

背诵小能手评选:利用班会午会,在学生中开展古诗背诵比赛。

古诗文知识竞赛:内容涉及诗词发展演变中的常识、诗人介绍、代表作品等。在知识竞赛中,学生既走进古诗文,也走进了流芳百世的诗词名家的精神世界。

古诗文朗诵比赛: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积极参加,或慷慨激昂、或思乡怀旧、或欣喜欢悦、或抑郁忧愁……大家都沉浸在诗的海洋里,一首首佳作似一曲曲动人的歌谣,流入每个孩子的心田。

2.3.2 展示类:学校的橱窗、每个教室的黑板报、墙报……都成为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和才华的阵地,诗词小报、诗配画、诗化作文……形式多样,应有尽有。

2.3.3 活动类: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活动,如中秋节来临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了有关月亮的古诗文,专门开设了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接受一次优美诗文的熏陶,并让每位学生做一张贺卡给父母,让他们懂得感恩,理解象征合家团聚和美时刻的中秋节的内涵,许多学生都说这样的中秋节过得才有意义。

结合班队课开展活动,如在母亲节的那一周,让学生收集有关歌颂母亲的古诗文并制成贺卡,组织一次“送贺卡赠诗词”的特别行动。一首首普通的诗文,因为倾注了孩子的真情就成为无价之宝。这一举措,既表达了礼轻、意重、情深的文化内涵,更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3 开展诵读经典活动的成效

3.1 学生获益多:经典诗文的背诵已然成为了我们学校的一种时尚。通过诗词文化教育的积累与欣赏,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形成古诗学习与积累的一些操作范式。学生在近一年的古诗文诵读中,提高了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加强了修养,丰富了思想。他在和古代诗文、文学家、圣人的直接对话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基础,学生无论将来成为怎样的人才,他有丰厚古诗文功底,对他将会大有裨益。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也大大的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2 家长反映佳: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引起了家长的强烈关注。他们也加入到孩子的诵读活动中,手捧经典,有滋有味地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品味,让书香飘满家庭。有的家长还积极主动到学校献计献策,推动经典诵读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的种种变化犹如一股飓风,给四平八稳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带来了新鲜空气。

3.3 学校换新貌:经典诵读掀,文明儒雅换新貌。通过诵读活动,学校师生形成了读书学习的文明风尚,推动广大师生形成了“想读书、多读书、乐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大力营造了知书达礼、好学求进的校园书香氛围,为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4篇

【关键词】国学经典 诵读 人文素养

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是民族的思想智慧的结晶,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浓缩着崇高的道德精神。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开展经典诵读,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让学生将国学经典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这对于提高小学生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提高儿童的品质养成及爱国情操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经典的滋养中提升人文素养呢?笔者浅谈以下几点看法与认识。

1激发兴趣,乐于诵读

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古文对提高自身素质的帮助,对传承文明、沟通未来的重要作用,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可把"古文"背后的"故事"呈现给学生,典故佳话不失为一道可口"佳肴";可将故事性较强的诗文编成课本剧;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给诗文配插图,图文并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但各种方式的结合使用要有一个恰当的度,不能摆花架子,搞形式,而应是切实有助于激发起学生对古文诗文学习的欲望。

2"不求甚解,只求熟读"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它的载体是国学经典,它的关键点是诵读成诵。诵读诵读,必须坚持一个基本的关键的原则是:"不求甚解,只求熟读"。这一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重要的诵读教育原则至今仍然有用。白酒酿造的原理也可以引入国学经典诵读,因为白酒酿造原理告诉我们,醇香的白酒,往往都是人们等待多年以后才能品味的。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十分有益。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背功"大加赞赏:"我们传统的启蒙教育,发蒙时老师不作任何解释,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之中,就自然领悟了经文中某些无法言说的神韵,然后一遍遍地背诵,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概念,像钉子一样地楔入学童几乎空白的脑子里,实际上就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然后老师再稍作解释,,要言不烦地点拨,就自然'懂'了。即使暂时不懂,已经牢记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的阅历,是会不解自通的。"

3传授诵读方法,培养诵读能力

国学经典音韵和谐,意蕴悠远,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加强诵读指导上,提高诵读要求。让学生在诵读中全面感知字词句篇的表层意思及深层含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领略作品的意味意境,体味作品的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外,化古人之神气为自己之神气。

比如,在音调强弱方面,表示悲壮、快乐、斥责,或慷慨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忱或确信的文句,句子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在韵味缓急方面,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情味的文句,宜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情味的文句,宜急读。叶圣陶说:"这些规章,都应含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与情感,所以依照规律吟诵,最合乎语言的自然。"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诵读的形式要变化多样,可以交替使用散读、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方式。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激情,还可以组织诵读比赛。通过各种形式加强训练,使学生们形成敢于和乐于高声而有感情地诵读的风气和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诵读。

4元多活动,体验诵读乐趣

为激发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们把"诵读"和"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诵读经典更富吸引力。为努力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学生成长,开展了学生们喜欢的读书活动。如:中华经典书签设计大赛、"读书明理,成就人生"黑板报专刊展评、"童年不同样"校园故事创作大赛、"徜徉书海,沐浴花香"手抄报展评、"书香妙笔"诗词设计大赛、"腹有诗书气自华"辩论比赛、"快乐就从书中来"课本剧自编自导比赛、"书香画韵"诗画设计比赛等活动不断丰富着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获得了更多享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了国学诵读的乐趣。

5让诵读内容内化为学生气质

国学经典要内化为学生的气质,首先需要国学知识的不断积累,有步骤地反复诵读和理解感悟,即经典诵读活动化的过程;其次是经典诵读生活化;再其次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建立学习的人文环境,形成精神气场。如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例如选择《弟子规》为国学经典诵读课本,将《弟子规》中规范、良好的行为指导与现代要求结合进行有益的指导,让学生不感到陌生,指导性更强。学生学习了《弟子规》,首先是文明礼貌方面,比以前懂事多了,对家长更加孝敬了,对老师也更加尊重了,课间不文明现象减少了。一个孩子是否真正浸润领悟了国学经典,最终的效果是可以从他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将国学经典的内容适当分成各个阶段,用实际情景的模仿来让诵读内容落实到行动,内化为气质,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总之,国学经典诵读是一门艺术。如何让这棵滋养我们先人的经典之树开出新的奇葩,在继承中发展,在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更好地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作出贡献,还须要我们不断地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毓秀《弟子规》[M].

[2]赖国全《大学・中庸》 [M].

第5篇

为期十天的培训,专家们从语言文字的运用到标准普通话的发音,从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到声情并茂地诵读,从中小学经典诗文的教学建议到解读经典文学及影视,从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品赏析到中华经典与师德修养,每一项培训,无不体现出他们博大精深的专业素养。沉淀在我心中的精华是:《古典诗词的鉴赏与吟诵》、《古诗词吟唱的传统继承与新变》、《中华诵:亲近经典承续传统》、《朗读是我们终身的阅读能力》、《让诵读陪伴学生成长》……古典诗词本有音韵之美,古人多以吟唱方式品赏。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孙永忠教授就国学经典中的古诗词吟唱的实践介绍了台北市兰雅国小、东湖国小、龙山国中等十多所示范学校已经将经典阅读化作较活泼的方式成功传播。如,台湾辅仁大学从1994年起,“祭天敬祖”大典均委请中文系120名大一学生吟唱《诗经蓼莪》悠扬素雅又不掩感恩思亲之情的吟唱,每每造成典礼的最。在中小学及社会推广活动之外,台湾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上海大学及韩国中央、延世大学连续五年支持教育部经典课程展演及教学。透过吟唱,得以细腻品味诗词蕴含的意境与美感,体会声情合一的音乐艺术,同时努力证明“人文素养”不仅是课堂上推敲的知识,而是生活中相互濡染的力量。

难忘李昌集教授朗诵整篇《岳阳楼记》,其抑扬顿挫、起伏涤荡的朗诵才华;难忘《论语》、《劝学》、《爱莲说》、《陋室铭》、《破阵子》等千古名篇;难忘陈洪教授的《中国古典诗词欣赏》讲座,针对于古典诗词的文本解读,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博大精深的文学造诣存在。他的整堂课意犹未尽于中国汉字的精妙所在,一个“柳”字所包含着对家园对一切的挽“留”,一个“绿”字写活了整首词情话意。更难忘《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料得年年肠断处”那一句,陈洪教授嗓音苍凉而悠远,一首凄婉哀伤的悼亡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让人艰与呼吸,又难以逃避。经典的诗词就是这样自有情景交融的和谐描绘,更有情景碰撞时的迭起,唯有真正浑然忘我走近诗人的灵魂深处,才能够达到最终的感情投入。

二、阅读,儿童生命成长中的“喜雨”

熟悉的经典总是会萦绕在我们的耳畔,比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吟诵杜工部的《春夜喜雨》,这春风化雨般的语言让我产生了象外之象、味外之旨的联想:

阅读,儿童生命成长中的“喜雨”

“喜雨”知时节。“喜雨”解花语。“喜雨”润万物。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春种一粒黍,秋收万颗子”。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担负着教孩子们读书与给他们未来的双重任务。阅读,自然成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加油站”。我们要努力寻找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所在,广布“祥云”,力求推荐给他们的是“经典”的“儿童化”的精神食粮。“我们必须学会甄别和摆脱,从劣质书籍的荆棘丛中走出来,走向优质书籍的世界——那里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参天大树。”(曹文轩语)

于是,我想到了我们当下一定要先引导孩子们读好经典课文。经典课文,就是在教材中被公认的在文化、文学方面成就很高,经过历史沉淀的具有权威性和典范性的课文。梳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百八十余篇课文,经典课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说故事类:《推敲》《嫦娥奔月》《螳螂捕蝉》《祁黄羊》《普罗米修斯》;古典名著类:《林冲棒打林教头》《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少年王冕《木兰从军》;作家作品类:季羡林的《夹竹桃》叶圣陶的《荷花》《记金华的双龙洞》冯骥才的《珍珠鸟》实的《青藏高原一株柳》……

经典的诗词亦是如此。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读诗的时候,不在乎声音有多高,轻轻地按照平仄、按照韵脚把诗的味道读出来;在你的朗读之中,看到了画面,理解了诗意;对照画面,放声诵读,通过诵读把自己的理解充分地表达出来。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送别诗有的写得悲凉,有的写得依恋,有的写得豪爽。而杨万里的这首送别诗却写得那么愉悦。诗的韵味是丰富多彩的,需要人们细细地品读,品味。重视朗读、诵读、美读。声情并茂地朗读、吟诵有助于孩子领悟诗歌丰富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催发他们的联想、想象。

三、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校本课程的引领,书香浸漫于校园,渲染到社会,落实在行动,根植于灵魂,需要我们抓好经典诵读的结合点,不断开展经典诵读创新活动。

1.与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结合。楼道墙壁、名言警句、经典诗文、班级图书架、“书香少年”“班级之星”、晨读、午练、暮吟……再把国学教育纳入学校文化建设核心内容,借助国学教育培养学生思想品质,让每一名学生通过多种展示国学活动的平台,实现“诚实做人、踏实求学”的培养目标。国学经典是蕴涵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典范,如“百善孝为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一直到今天,还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通过诵读《弟子规》中的“谨”,结合学校好习惯养成活动,让学生养成上下楼梯靠右走,文明走路,不拥挤打闹,排队做操快静齐,借了东西及时还等习惯。

2.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以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直面经典、感悟经典。举行“好书推介会”,形成“人人读好书,班班飘书香”的格局。“走近诗人”探究活动,“书香伴我行”班队活动,“古韵童声”的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使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得到启迪与熏陶。定期开展“诗词吟唱”、“诗词绘画”等活动,还可以在气候宜人的季节,安排与诗词紧密结合的活动,比如,四月份组织“春游踏青”诗歌活动;五月份开展“劳动创造美”诗歌实践活动;九月份我为老师送首诗;“十一”我为祖国喝彩等等诗歌活动。

3.与重点学科结合。开设“大阅读”课堂,特别是在语文学科中,让经典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之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实现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良性互动。如在识字中积累成语;在阅读中品读经典;在习作中引用经典,在课前五分钟进行背诵或演讲等语文实践活动。

第6篇

曾经有人说: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是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我们应该日日诵读经典,让经典浸润我们的灵魂,从而使人生得到启迪,使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逐渐养成,这样的生命才能掏溶出深度和高度。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是经典文化的传承者,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习惯,教会他们诵读的方法更是责无旁贷。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经典有:《中华诵》《中华少年》《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爱这土地》《国学经典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等等。要想诵读好这些文化的精髓,朗诵者要通过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的变化和情绪的调动,或刚劲、激扬,或温馨、柔美,或曲折委婉、浸润心田,用声音把听众带入作品创设的艺术境界,使听众心灵得到艺术魅力的感染和高尚情操的净化。

近来,我发现自觉利用闲暇阅读课外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了,然当我一路看过去,心里却平添了几分失望。孩子们的课桌上,高高低低都堆放着《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还有的四大名著一本不少,有精装的也有平装的,有原著的也有修订本的,有的崭新,有的已经褶皱,可只有寥寥几个学生捧着它们读得忘乎所以,太多孩子依然抱着《马小跳》,甚至《查理九世》《阿歪》《阿衰》《阿呆》爱不释手。

要知道,为这件事我不厌其烦地给孩子们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什么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世界上的书籍却浩如烟海,所以要选经典来读才不至于浪费生命;什么读经典特别是读原著,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这样在考试时就不会在阅读题上栽跟头;什么文言读不懂了,别灰心,一定要坚持,只要吃透了第一章,后面就越读越顺了……眼前残酷的现实让我觉得失败透顶:没人吃我这一套,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而我也没有那普度众生的法力。

这天,在“书香家庭”评选活动结束后,李校长让我转告我班入选的家长在班上和孩子们共上一节阅读课,不巧临时出了意外,眼看录像在即,我只好借了两位家长――学校的杜娟老师和马巧江老师,并选定《西游记》中的《石猴出世》一节作为阅读内容。许是好奇,许是惊讶,同学们看着这些不速之客窃窃私语,但很快又在李校长的要求下快乐地拿出了读本。安排了朗读的角色和形式后,杜老师和马老师领着孩子们通读了全文,分角色读、引读、齐读……孩子们拿着书,个个兴味盎然,读得特别起劲。读到“耍子去也”一句时,孩子们怎么也读不出当时的味道,杜老师一边挥着手一边启发大家:“你想,石猴吸天地精华得以出世,又遇众猴为伴,这是多快乐的事啊!还有星期天,你和大家一块儿出去游玩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所以‘耍子去也’要读得开心、快乐、潇洒,有一种逍遥自在、不受约束的意味,再试试?”这一次,孩子们读得特别到位,读完了,还情不自禁地相视而笑。站在一边观看的我不禁也被感染了,悄悄地和大家一起念起来:“……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一个宁时,最后直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瞧,孩子们笑得连声音也有些变形了,有的俯下了身子,有的捂住了嘴巴,有的刻意忍着笑,可那脸颊的肌肉分明在跟着一跳一跳的。书上那一个个原本陌生的汉字,和着快活的空气,久久地在我们身边萦绕。朦胧中,我分明看见可爱的美猴王向我们走来了,须发飘飘的吴承恩隔着五百年的风尘在向我们颔首微笑。

而第二遍的诵读显然比第一次更胜一筹,特别是通过停顿来表达语意方面,孩子们的表现真是精彩极了。录像结束后,我又领着大家把全文诵读了一遍。当我问起有谁读得懂时,教室里小手如林。两天后的阅读课上,我悄悄观察了一番,这一次,只有两个孩子没有选择经典来读,理由是“读不懂”。这样的结果让我很欣慰,一节阅读课就能使这么多孩子捧起经典,如果坚持下去,该会有多少学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呀!

这次引导学生诵读《石猴出世》让我感受颇深,一味地费口舌讲道理,不如领着孩子走进经典,在阅读、品味、感悟、交流中,让孩子不知不觉地爱上经典,爱上阅读!我想,作为语文老师,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诵读平台,精心推荐经典读物,让学生成为诵读的主人,再教给他们一些诵读的方法和技巧,及时表扬他们诵读中的微小进步,他们定会享受诵读的快乐。当他们喜欢上诵读,经典的大门早已为他们打开了。

(河南省西峡县城区第一小学)

第7篇

校本课程是近几年来在教育教学研究领域频繁出现的词,那何为校本?通俗点来讲,校本课程应该是根据学校本有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特点、学校特色而自主开发的课程。它与传统的课程教学不同在于,它更强调教师的自主研发性,对教师的个人素养、知识储备、理念创新有着更高的挑战。对于学生来说,校本课程更是一门契合学生生活实际,专为不同学校研发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可选择的学校课程。校本课程的重视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举措。语文课程作为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开发语文校本课程更有着深远的意义。

但是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同夏夜星空难以尽数,如何结合本校实情和学生实际,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工程。

二、经典诵读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因

1.我校学生现状的需求

我们学校外来学生占80%以上,学生的生源情况不理想,语文基础并不扎实,语文能力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他们可以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却不懂经、史、子、集、蒙为何物,甚至存在着语文读不读成绩都一样的错误观念。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在唱“独角戏”,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又深感语文教材和教参缺乏鲜活、新颖的东西,远远满足不了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多元需求。只教授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语文教学必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感受到文化

就在他们身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社会中,校园里,教室里发现语文的美,从而在内心深处热爱生活,热爱语文。

2.诵读经典作用深远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先生指出:“在语文能力训练体系中,读占鳌头。”读便是将经典中的文化素质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文化素养的中转站。经典作品中巧妙的立意、优秀的语言、深远的意境等,既能让学生扩大阅读视野,积累素材,又能让学生模仿内化、提高写作水平。更主要的是中国文学经典作品历久不衰,文字里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道德理念,充满着忠孝节义等民族精神。诵读经典可以让学生认识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在咀嚼涵咏中受到感染,是形成中学生健全、优秀人格的重要途径。熟读成诵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形成对古文的理解能力,既能提高古文阅读题的得分,又能获得美的享受。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课程目标,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语文课程变革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语文课程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寻找符合地方、学校特点的新资源,合理地为学生服务。当前,在国家重视“国学热”的大背景下,教育界掀起“校本课程”研发的热潮,开发研究经典诵读的语文校本课程既符合大势所趋,又是民心所望。

三、经典诵读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

1.明确目的

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以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为原则。明确开发的目的是解决学生对国学经典重视不够的问题,拓宽经典诵读资源和平台,积累学生古典文化的知识,引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形成诵读经典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果校本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给学生带来了额外负担,不是基于学生自觉自愿自由选择的话,那么会引发学生的厌恶情绪,将得不偿失。

2.特色高效

任何类型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特色是其要义。没有特色的教育难以吸引和保持学生的兴趣。经典诵读语文校本课程需要学生反复诵读体悟,在读中挖掘经典作品中的精华,从而丰富、熏陶学生的精神内在。因此,选择教材时应该在传统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拓大外延,高效补充。既不能摒弃课内知识,又要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补充性、灵活多样性,实现校本课程的高效利用。

四、经典诵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法

1.立足实际,开发教材

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选择研发过程中一定要契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过难会打击学生诵读学习经典的积极性,过繁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压力,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简又将失去开发经典诵读课程的意义,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所以校本课程选择以国学精髓为主,如《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老子》等。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处理,设置解释,并结合当前考试重视古文对比阅读,课外延伸的现状,分阶段分步骤循序渐进。

2.创造环境,书香校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墙壁也会说庆的远大目标。”校本文化是校本课程的核心,它不应只局限于纸质书中,充满书香味的校园文化也是校本建设的重要构成。经典国学诵读的氛围可以从物质环境做起。如在教室、走廊、餐厅等张贴对经典作品的介绍;或利用教室的黑板报、学校的橱窗、宣传栏等开设经典诵读板块,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名篇,或将学习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心得、诵读方法等展示出来………通过校园的环境设置,让学生仿佛时时刻刻都与古代先贤对话,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经典国学的滋养和熏陶,让校园文化充满着经典国学味;同时也可利用广播台、班班购买国学机等方式,利用时间间隙播放经典作品,让经典诵读成为一种随时可行可听可读可背的事情。

3.变化形式,美化课堂

古文经典大都是语言凝练精辟、韵律优美、节奏和谐,有的还平仄交错,跌宕起伏,非常适合多种形式的诵读。除传统的听读、范读、领读、齐读外,还可以摇头晃脑读、此起彼伏读、上句下句读、按律唱读等。让学生每天在惊奇中领略经典、爱上诵读。诵读时也可以通过音乐伴奏提高美感。如在《渔舟唱晚》的古典音乐声中诵读《论语》,在《十面埋伏》的铿锵音律中品读《笠翁对韵》等等,学生从中既收获了经典文学知识,又认识不同的古风古曲。甚至还可以让音乐老师结合不同的作品,配以不同的曲子,让学生在歌唱中品味古风古韵。

4.多样展示,唤醒热情

第8篇

“最能致远是书香”,美丽的校园中,不能没有书香的陪伴,“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的心灵中,最不能少的是诗书的渲染。当前的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人文素养欠缺、基本礼仪较差等问题,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能够浸润学生心灵的教育方法,来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实践证明,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品味、积累,不仅能强记博闻,厚积薄发,还能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修正思想,丰富文化底蕴,提高人生品位,这对开启他们的智慧、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无疑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二、经典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及教学方法的探索

1、古诗文的教学现状

现在的孩子普遍不喜欢学习语文,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语文有太多枯燥的背诵积累,加重了孩子的负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确定的古诗文教学目标多集中于古汉语知识。曾经见过这样的言论,对语文现状是一针见血:为了应付考试, 许多老师把古诗课上成了“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讲解课,教师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学生是“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很多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古诗文的韵味和语言文字的美丽,感受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毫无情趣的字、词、句的翻译。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得从改变古诗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从欣赏的角度把古诗文教得生活化、现代化、人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古诗文教学趣味化,充满魅力。才能达到利用古诗文这一祖国经典文化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2、古诗文教学方法对策

(1)从教师入手,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注重人文情感教育

我们教材选用的诗文篇章都是名篇佳作,这些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文言文教学不能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自己首先要先进入角色,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才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将人文情感呈现出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明显带有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加强学科联系,整合学科资源

古诗文的学习不是单调和孤立的,它不仅仅局限于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实践,还应该注重古诗文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方说,我们可以在音乐课和美术课上,积极引导,在音乐课上让孩子们给经典古诗配上节奏,或朗诵或吟唱。在美术课上画出古诗的意境,或涂鸦或描摹。即使显得稚嫩,却从兴趣入手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或者以班级为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中队活动。启发孩子利用网络,广泛猎取资料。在自主研究中,学生的视野自然会逐渐开阔,古诗文学习内容也就丰厚了。

三、经典古诗文诵读内容及实施途径的探索

在古诗背诵的拓展教学方面,我们可以尝试确定规范化、序列化、层次化、多元化、趣味化的管理思路。按照不同年级规定不同的诵读内容,比如在蒙学的拓展上,可以分阶段实施,低年级吟诵《三字经》,中年级熟背《弟子规》,高年级在熟背的基础上理解运用《增广贤文》等,每个年级除了会背诵部分经典诗篇,还可以古诗接龙的方式把这些诗文串联在一起,相信在多种形式的背诵中,字里行间蕴涵的做人智慧,将会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内心,为孩子的道德修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充满情趣的朗朗诵读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立志教育”在学生心中将会播下种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为人准则”、“诚实守信、顾全大局”的“处事原则”将会在学生心中扎下根;“做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用的人”将会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行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1、营造书香校园。

利用校园里的宣传窗建立诵读板块,举办诗文长廊、诗文图展以及班级黑板报等形式使学生随处可欣赏到诗文佳作佳句;各班建立图书角、每年为班内更换图书或学生将家中看过的图书拿到班级供大家阅读,举办“跳蚤市场”,举行好书拍卖和换书活动,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2、经典诵读进课堂,进家庭。

根据学生特点编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诵读教材,把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列入课表,组织学生课前两分钟的读,经典诵读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有效空间。通过少先队开展“经典诵读”为主题内容的队会课;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开展家庭诵读比比看活动,孩子和家长共同受益,共同成长,活学活用古诗文,搭建平台,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使古诗文诵读活动能够起到丰富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生活。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1)班级古诗接龙友谊赛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小型而多样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每周固定时间确定为活动时间,联谊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以促进年级、班级、学生之间的诵读交流,提高学生诵读积极性,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诵读活动得以深入实施之目的。

(2)经典诵读我能行学校可以在红领巾广播站增设“露一手”栏目,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诵读的平台,组织“中华经典诵读会”, “诵读小小擂台赛”、“诵读大考场” “班班诵”,开展小品、故事、歌咏、表演、展示等活动。

第9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阅读;文化建设

书籍是智慧的宝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创设以“书香永恒”为主题,有意识地建构书香特色班级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让学生倾心于书香,醉心于书海,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势在必行。

一、营造“书香”班级环境文化

环境育人的作用不可小视,构建“书香永恒”特色班,首先要优化阅读环境,把阅读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1.“书香永恒”――文化牌。教室门口高高悬挂着我们班的阅读文化牌,只要一抬头大家就可以看到它。这块阅读文化牌是经过大家智慧探讨最后共同制定的,内容涵盖了以阅读为主题的班级名称:书香永恒班;班级读书口号: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班级读书目标: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2.“书虫乐园”――图书角。我们教室里还有一个阅读小天地――班级图书角,大家都说这是我们的“书虫乐园”。为了完善“书虫乐园”的数量和种类,一部分是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喜爱的图书,一部分是以班级为单位向学校图书馆定期更换与借阅的图书;为了更好保护图书,我们还成立了“班级图书管委会”,指定专人管理。和同学交换阅读、定期更换,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他们随时都能有书读,随时都可以尽情品味书香,整个教室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读书氛围。

3.“小荷广角”――展示栏。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充分利用课前的一两分钟,进行“课前一吟”活动,学生依着学号,诵古诗、背儿歌、讲小故事等。利用黑板,开辟了“积少成多”栏,分小组展示大家精心搜集的“每周一诗”、“每日一句”、 “每日好词”,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不定期推出“好书推荐”“读书感言”“图书信息窗”等,让大家分享读书的收获和快乐。

4.“快乐驿站”――背景墙。班级是学生每天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教室里任何一处的布置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室两侧的墙壁上张贴着学生亲手书写的读书名言:“呼吸书香,与大师对话;遨游书海,与经典为友”;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张贴着名人读书格言,如“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等,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背诵名人名言,学习他们的读书方法,感受他们刻苦读书的精神。整个班级环境给人意清新淡雅、充满书卷味的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二、构建“书香”班级制度文化

陶行知说:“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培养学生的自觉行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有规范的制度做保障,“书香”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特色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和执行,可以提高学生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

1.阅读时间我安排――享受阅读时光。我倡导“晨诵、午读、暮思”的新教育阅读模式,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制定读书计划,并长期坚持。早上利用晨读15分钟,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呼吸着校园里的新鲜空气,个性化的大声诵读古诗文和经典美文;中午,适当休息之后,在安静的教室里,默读经典名篇;傍晚回家,在温馨舒适的环境里,与父母一起亲子共读半小时。

2.阅读内容我选择――筛选阅读书目。小学生要有选择的读书,那就要: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因此我会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向他们介绍经典文学作品以及优秀杂志。“儿童文学”引领学生走上充满鸟语花香的书香之路;《我们爱科学》、《儿童文学》等优秀少儿刊物,让他们在阅读中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3.阅读感悟我采撷――做好读书反馈。我一直倡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因此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笔记本,要求每天都做读书摘记。内容包括摘抄好词佳句优美文段,仿写优美语段,并学着用三言两语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悟或者心得,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每周对读书笔记进行版面设计,装饰美化。学生们经常因为共同喜爱某一本书或某一类书而结为知己,读书成为了他们高尚而坚定的情谊纽带。每月定期举行的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更让大家认真做好每次摘记,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当然阅读反馈除摘记之外还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比如说读书小报、读书交流会等。

三、打造“书香”班级活动文化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点,因班级文化向校园、社区拓宽是完全顺理成章的事情。

1.评选书香学生及书香家庭。定期评选班级读书小明星、藏书大王等,在各评比鼓励下,让好书陪伴学生。藏书成为一种习惯,看书则是一种乐趣了。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可以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记忆中留下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五彩缤纷的童年。

提倡“亲子读书”。注重发挥家长的作用,使家长成为我班书香行动有力的支持者、直接参与者、建设者。家长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要求定期带孩子到新华书店去“同读一本书”。这样有了家长的参与,形成书香文化家校的互动,真正使书香文化成为孩子们生活的有机部分。

2.开展读书竞赛与交流。在营造好班级氛围的同时,把学生引导阅读道路上来。在班级氛围中,开辟的专栏用来展示学生特色、专长,通过平时开展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其次是定期开展围绕阅读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读书竞赛和交流可以督促孩子更好地融入阅读的环境,如经典诵读展示、赏诗会、故事会、演讲比赛、走进童话世界、科幻世界,动物知识探秘等,“好书推荐”活动,“诗配画”比赛,读书经验交流、调查报告、书签制作、小小报、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小荷尖尖DD学生优秀阅读报告展”等系列活动。

3.让班级文化走出教室。我们把孩子们读后感、读书笔记、手抄报等布置在橱窗里,在校园网上,给校园文化增添了勃勃生机,前来观看的孩子络绎不绝。无声的班级文化作品,拓宽了平行班级同学间的视野,悟出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道理。结合语文科写信要求,课内外结合构建书信班级文化,写信给见习老师,写信给自己最尊敬的人,写信给爸爸妈妈等活动。阅读的同时锻炼了写作。

英国哲学家留卡儿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做为班主任,要顺应时势,加强班级管理,营造班级氛围,创新方式方法,让阅读成为一道亮丽的班级文化,让“悦读”成为学生一生的热爱。

参考文献:

第10篇

近年来,全国兴起的“国学热”“读经热”反映了传统文化开始复兴与回归的趋势,但是,目前国学教育存在学习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学方法缺乏有效性以及忽视国学精髓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导向等问题。我们认为要提高国学教育的实效性,必须研究与构建有效的国学课堂模式。历经十一年三个阶段的探索与实践,我校构建了国学课堂教学的“三环七步”教学模式。

二、研究目标

第一,建立适合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的模式。

第二,检验该模式能否达到以下几个效果:

(1)学生对国学经典具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知书达礼、品行端正、儒雅大方;

(3)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古文与诗词,识字量、记忆力、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较同龄儿童具有较大优势。

三、研究成果

(一)建立了国学经典“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见图1)

本模式的操作系统:

国学经典“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思路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各种形式反复诵读,在流利诵读的基础上感悟其中的道理,并指导价值观的养成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背诵。其中的“三环”指“温故”“知新”“致用”,“七步”指 “回顾”“展示” “熟读”“悟意”“博引”“导行”“成诵”七个步骤。

1. 三个环节

温故:教师在教授新的内容之前,总会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内容,既是对旧知的回顾,又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知新: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主体部分,指教师讲授新的学习内容,带领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顺文本,并在此基础上了解文意。

致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启发下,把经典承载的道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引导以后的生活实际。

2. 七个步骤

(1)回顾:教师组织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展示: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展示已学知识。

(3)熟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环节中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形式进行,分层次有目的地指导诵读,加深理解和记忆,是“七步曲”最重要的一步。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读准:通过教师范读、音频领读、同桌对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把古文的字音读准。

②读通:通过自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师生或生生对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把古文读通顺,读流利。

③读出韵味:将声、像、文融于一体,引领学生读出古文的节奏,读出古文的韵味。

(4)悟意:边读边结合注释理解文字,教师相机点拨。

(5)博引:教师引入声、像、文等多种形式,旁征博引,将学生带入到教师所创设的境界中,深入品味传统文化的精髓。

(6)导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多读多思,将国学文化中的智慧哲理、道德准则、处事方法等内化为学生的个人修养,客观地接纳并导行。

(7)成诵: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让学生反复诵读,以达到熟读成诵。这一环节是检验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它并非死记硬背,而是有效地培养语感,有利于学生对古诗文精炼而特别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进行熟悉和掌握,积累语言,以达到需要表达时能够脱口而出,下笔成章。

(二)模式创建过程

国学经典“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创建起来的,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探索和建模;运用和检验;完善与确定。

1. 探索和建模

我校于2001年12月正式启动经典文化诵读实验,全校一至六年级每天安排10分钟的短课和每周一节40分钟的常规课组织学生诵读经典。实验教师各展所长,总结出各具特色的诵读方法,成为我校国学课堂模式创建的基础。

专家的指导、特级教师的示范、频繁的校内外研讨以及全校国学教师大练兵、国学赛课活动等,使国学课堂模式逐渐有形。我们总结归纳了课堂教学三大环节:“温故”“知新”“致用”,这就是国学“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最初的框架。

2. 运用和检验

我们围绕是否有利于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等问题进行比照和衡量,丰富了三大环节的操作步骤,即“回顾、展示、熟读、悟意、博引、导行、成诵”七个步骤,并在全校的国学课堂推行这种模式,以检验这一模式的信度和效度。

同时,我校开始着手开发国学校本教材,2007年编写出校本教材《少儿国学读本》丛书,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

3. 完善和确立

我们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斯的“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发现儿童集体诵读的效果远远超过个人诵读。有了集体就可以玩出很多读背的花样,如:拍手读背、打节奏读背、比赛读背、你应我和、据画背、据意背,配以快板、动作、舞蹈的表演背,还有唱游展示、吟诵展示。学生在集体氛围中诵读的时间更长、热情高涨、兴趣也更浓。

特别强调的是,“三环七步”模式中的读背比重是比较大的,因为小学生经典学习主要是以语言积累为主。按照我们的实践,读背在时间分配上一般占用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而在理解和导行层次上的教学时间一般只占三分之一。

教师们在运用国学经典“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时,不断改革与创新,他们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不断丰富教学模式,出现了国学课堂的多种变式。

(三)验证模式的有效性

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学实践。我校经过多年实践、反馈、修正、完善,证明国学经典“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可生效功能较显著:本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产生浓厚兴趣;运用本模式开展课堂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由知及行,德行合一,提高品德修养;本模式的教学能够让儿童积累大量的古诗古文,在识字量、记忆力、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等方面较同龄儿童有较大优势。

四、研究的效益与展望

1. 取得的效益

本校由于建构和有效运用这一模式,国学经典教育得到了有效的推进,也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认可。我校自主研发的国学校本教材《少儿国学读本》丛书荣获广州市第七届教学成果一等奖,被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确定为“红领巾国学传承教育系列活动指定用书”,面向全国发行。学校被评为全国“红领巾国学传承教育系列活动示范基地暨东方少年国学院”、广东省书香校园。研究国学课堂模式的语文科组获得2011 年“广州市学习型组织标兵班组”称号。由我校牵头,联合汇景小学、石牌小学组建的《新课程背景下强化经典文化教育团队》被广州市教育局确定为广州市首批创新学术团队。我校国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在香港、台湾、北京、山东、江苏等地交流并被推广、借鉴。多家媒体报道了我校国学经典教育成效。

2. 存在的问题

“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加强:其一是古文晦涩艰深,儿童年龄较小,认知及理解能力有限,在引导学生悟意时如何把握尺度;其二,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国学教育的深入。

第11篇

关键词:幸福教育;现状;成因;对策

一、学生缺乏幸福感的现状与成因

(一)家庭教育缺位使青少年“身在福中不知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许多“福清哥”经过奋斗过上富裕的生活,这一代人大多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兄弟姐妹众多,童年时参加过劳动,品尝过生活的艰辛。致富之后,他们再也不愿意自己的“独苗苗”重复当年的辛酸。特别是,许多“福清哥”远涉重洋,出国打拼,留下众多的“留守孩”,呈现出“隔代教育”这一怪异现象。家庭亲情的缺失使孩子缺少家庭温暖,缺少关爱,幸福感从何谈起?在多次家长会上,我都大声疾呼:年轻的家长们,别挣了票子,扔了孩子啊!然呼者忡忡,应者寥寥。

(二)学校教育的错位使青少年缺少幸福感

由于升学和就业竞争的压力,在现阶段,考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还难以得到根本改变,这种压力直接转嫁到青少年身上。虽然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但众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依旧偏重于学习成绩,分数依旧是命根,也是社会评价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幸福教育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处境也就不足为奇了。即便到了周末、寒暑假,众多的补习班、特长班蜂拥而起,孩子们也一天不得放松。处在这样压力环境之下的青少年又能有多少幸福感?

(三)网络媒体误导造成青少年幸福观扭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因素,那就是人心浮躁,追名逐利。连新闻媒体也一味追捧观众口味,电视台刮起选秀风,相亲节目创收视率新高。在节目中,一些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幸福感的粗俗告白,对成长之中、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幸福观将直接造成误导。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在为人们生活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成为诱发事故、滋生犯罪的温床。缺乏家庭亲情的留守孩更是将网络游戏当作精神寄托,有些还因迷恋网络而去敲诈、抢劫走上犯罪道路,直接造成了青少年的不幸。

综上所述,还孩子们的幸福童年,既是当前教育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代社会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二、对策思考

其实,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就在眼前,需要我们挖掘资源、探索提升、实践体验,经过多年研究,我们终于参破了幸福密码――“12345”。一二三四五,我们找幸福。

“1”坚持“一个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幸福。

“2”抓住两个关键:(1)关注学生幸福,培养幸福感;(2)关注教师幸福,提升精神生命。

“3”把握终极目标:(1)人人幸福;(2)家家幸福;(3)社会幸福。

“4”形成四种合力:(1)以教师为主导;(2)以学生为主体; (3)家校积极配合;(4)社会广泛参与。

“5”实施幸福教育的“五种途径”:(1)构建幸福校园;(2)彰显幸福文化;(3)打造幸福课堂;(4)成就幸福教师;(5)培养幸福学生。

(一)幸福校园:以人为本、和谐温馨

1.创设环境,营造幸福家园

以校安工程为契机,在校园环境创设中融入幸福文化元素。面向东方的半环形大楼,象征海纳百川的胸怀。教学楼一楼国学经典走廊《弟子规》《唐诗宋词》等,引导学生亲近经典、感受经典。各班级门口的墙壁上统一装饰精心选择的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让学生时时刻刻与文化相伴,与书籍为友。这些“会说话的墙壁”,营造优美的读书生态,让学生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丰富思想,提升精神,获得幸福感。

2.和衷共济,创建和谐教师群体

和谐的校园才是幸福的校园。校长作为幸福校园的引领者,要以深邃的目光、先进的理念、宽阔的胸怀,影响师生达成共识的价值观、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用自己的实力、活力、魅力去影响干部。对干部管理以人为本,宽严相济,只扬长避短,不求全责备。行政班子在工作中求大同,存小异,在提倡谅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在激情创业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3.以人为本,提升幸福指数

虽说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然而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我校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充分讨论出台了《教职工管理条例》,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在执行过程中刚柔相济,既讲原则,又讲人文。同时通过教代会、家委会、年段组长会、新教师会、学生代表会等多种渠道倾听各种声音,呈现令人欣慰的人文环境。在我们的倡导之下,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情同手足,如“三八妇女节”,男教师为女教师包饺子,做勤务员。又如游老师家遇不幸,长期患病的丈夫突然去世,全体教师伸出温暖之手,抚平心灵创伤,解决实际困难。老师们说:在这里很开心,很有幸福感。

4.凝心聚气,憧憬幸福未来

我校“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和谐规划未来”,以“五年规划三步走”为发展战略,构建一个教职员工普遍认同的发展愿景。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兴衰荣辱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而将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与学校发展融合一起,树立起主人翁的态度,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憧憬美好前景,奔向幸福未来。

(二)幸福文化:清新雅致、书香飘溢

1.学千年儒家文化,做当代幸福少年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巴黎宣言》中曾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我们开展“学千年文化,做幸福少年”活动,在国学传承中感受幸福。举办读书节,学习《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中国古代24孝子故事》等。开展“六个一”活动,让学生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访一访、查一查、写一写,拉近时空距离,让学生了解孔子生平、办学思想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开展感恩活动、“一周护蛋体验”等,让儒家“仁义礼自信”文化精髓感染、熏陶、净化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从中感受到幸福。

2.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润泽人生

通过让师生读书养气,丰厚底蕴,创建书香校园,构建幸福校园文化。2010年,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又整体规划和建构了校本教材――《古诗文经典选读本》,我们科学选择内容,分层设定诵读目标:低年级“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从易到难,从少到多”;高年级侧重“大量诵读,读入语境,感受情境”。通过举行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风采,在美妙经典的穿梭中体验幸福。

(1)“晨读经典”――书声琅琅,在书香中打开崭新的一天。

(2)“午间阅读”――积少成多,在书香中与大师进行对话。

(3)“课前一吟”――读而常吟,在书香中释放纯真的情怀。

(4)“古诗天地”――徜徉沃野,在书香中走入经典的殿堂。

(5)“子午书简”――培养情趣,在书香中呼吸学养的芬芳。

(6)“读书交流”――思维碰撞,在书香中催生萌发的智慧。

(7)“读书笔记”――读书留痕,在书香中感悟语言的内涵。

(8)“图书推荐”――资源共享,在书香中品味经典的美好。

(9)“亲子共读”――促进亲情,在书香中追寻幸福的教育。

(10)“诵读比赛”――语言流淌,在书香中演绎经典的深博。

(11)“书画展示”――墨韵挥洒,在书香中寻找多彩的童年。

(12)“节日读经诵典”――读诗会文,在书香中传承中华文化。

3.在校园文化体系建构之中培育幸福观

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只有某一方面的长处),我们提倡多一份特长就多一份获得幸福能力。组建学生兴趣小组、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达人秀、文艺演出等活动,展示学生个性和特长。创建校史展览室,创作校歌、校训(独特、有内涵),形成学校精神,从而产生向心力、凝聚力,提升学校软实力,增强幸福能力。

(三)幸福课堂:主动学习、快乐成长

1.改变学生角色,成为幸福的小主人

用真情,用关爱,用欣赏构建“幸福课堂”。学生是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全面参与、全员参与,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感受畅想的幸福、自主的幸福、成功的幸福和发展的幸福。学生自主合作地学习、发展,充分培养学习个性和创造性,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在参与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慢慢成长。

2.改变教师角色,成为幸福的引路人

教师是幸福课堂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寓爱于教,寓情于教,营造出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要尊重、民主、平等、宽容、关怀,尽全力为学生搭建好各种平台,让他们尽情舒展英姿,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可喜成果!教师的教学激情、积极评价、温和语言、和颜悦色,有效促进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学生在与教师融洽的关系中,获得满足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与幸福。

3.实施三个解放,推进幸福课堂

构建“幸福课堂”要做到三个解放: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充分说起来;解放学生的脑,让学生充分想起来。还必须进一步做到: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权利,还给学生自主。通过还他们空间和权利,铺平通往“幸福课堂”的幸福之路。

(四)幸福教师:敬业乐教、多才多艺

只有幸福教师,才会有幸福学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物质方面的需要属于最基本层次,而精神层面的需求处于最高境界。我校努力满足各个层面的需要,精心打造幸福教师。

1.阳光工资的实施,为广大教师奠定了幸福物质基础

2.大力开展教工文体活动,丰富文化艺术生活,为教师带来第二层面的满足

3.推动教师阅读,增强幸福感

只有教师率先阅读,才能够引领学生进入阅读乐园。我校组织教师聆听了于丹的《论语》讲座,定期举行教师“读书沙龙”,大家围绕所读之书,畅所欲言,形成深度会谈,交流了思想,催生了智慧,教师读书会已成为了我校的常规性活动。全体教师以书养气,以书润德,以书励志,以书长才。一份份感悟情真意切,一缕缕书香耐人回味。阅读已成为全体教师的生活习惯,一种生命状态,充盈着教师心灵,滋润着精神生命。

4.专业提升,增加幸福指数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幸福感的来源,有了专业提升,教师才能享受事业,进而才能享受生命。学校强调教师的内涵发展,通过课题研究、青蓝工程、名师演绎、外派学习等系列活动,多渠道、多方位地为教师提供发展的时空,展现教师的风采,拓展老师的眼界和思维,练就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5.宁静致远,常怀知足与感恩

星云大师说过: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我时常以阿根廷《生活月刊》的一则文章来与老师共享,在比较比之中感受幸福。

知足与感恩

如果今天你是健康的而没有生病,那么你比熬不过本周的100万人幸运。

如果你从未体会过战争的危险、监狱的孤独、严刑的残酷、饥饿的痛苦,那么你比全世界5亿人幸福。

如果你能安然前往教堂而未被跟踪、绑架、拷打或者暗杀,那么你比全球3亿人自由。

如果你衣食无忧、居有定所,那么你的生活水平高于全世界75%的人。

如果你银行中有储蓄、钱包里有钞票、存钱罐里有零钱,那么你是整个世界中8%的生活优越的人。

如果你的父母健在、家庭和睦,那么你很不寻常。

如果你面带微笑,对所有人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你是幸福的,因为多数人能够这么做却没有这么做。

如果你能阅读这篇短文,那么你比全球20亿文盲幸运。

事实证明,让老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教育才能成为一种让人幸福、令人羡慕的职业,幸福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张扬。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刻领悟到:潜心育人校园可成净土,忘我工作时时能在天堂。

(五)幸福学生:尚德崇文、活泼健康

1.健康乃幸福之前提

钟南山说过:健身如三餐,每日不可少。我校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我们的口号是:“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每天运动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倡导师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走到阳光下。从春到冬,四季长跑,领导带头,师生共同参与。长期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师生体质,培养开朗性格,为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2.助人乃幸福快乐之本

我校德育工作能把握契机,抓住那些真实的,能触动学生心灵的事件对学生进行幸福教育。如,我校原四〈一〉中队陈××同学是校舞蹈队员,拥有幸福家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母亲出国途中遭遇车祸,摔成瘫痪。祸不单行,为照顾身患重病的母亲,小嘉美又被电梯砸碎颈椎而生命垂危,只能用呼吸机维持生命。一连串重击使家庭陷入绝境。消息传到校园,牵动着全体师生的心。校领导、班主任与学生代表到医院探望,又组织了感人肺腑的“献爱心”主题活动,在“爱的奉献”的动人旋律中,全体师生自愿伸出温暖之手,66822元爱心捐款汇成一股爱的暖流。“爱”这个神圣的字眼已经成为全体师生、家长的共同语言。更重要的是,全体学生体验到了爱,懂得了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应该伸出双手去帮助他人这个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做人道理。六一活动中再把陈××请回现场,再次掀起“幸福体验”的。大家说,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人间。

3.参与“校政”,做幸福的“小主人”

我校每学期都召开“小主人论坛”,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与校长平等对话,互动交流,为学校工作建言献策,并参与管理。如“校长,你能不能给我们多点微笑”“老师也要接受卫生评比”等建议得到采纳,推动了校园民主化进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拓展了一个绿色和谐的幸福空间。

第12篇

【关键词】班级 书香 案例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成才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级不仅是学生文化学习的场所,更应该成为学生心灵栖息地和精神家园,也是班主任教育价值和智慧的集中体现。现就将我从事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案例,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精心设计班级文化核心

班主任是学生“精神家园”灵魂和主要设计者。班主任理应从更高层次上去审视自己的角色地位,做一个有灵魂,有思想的班主任,精心引导学生设计班训、班级信念、班级承诺,班级誓言、班级文化布置,寄予学生,让教室“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使学生在自己的家园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案例1.班级文化建设核心

2011级(5)班的文化核心

班主任理念:用一颗对教育事业执著的心,始终坚持“勤、严、细、实”的管班理念,关爱每一位学子,使每一位学子绽放精彩!

班 训:细节决定成败 勤奋铸就辉煌

班级信念:一个人的梦想如果保持30年不变,那么她一定会成为现实

班级承诺:团结一心,乘风破浪

班级誓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寄语同学:“既然确定更远的飞翔,就别再收回已经张开的翅膀”,永不言弃,超越自我,去赢得自己的精彩!

二、创建书香班级,营造浓郁书香氛围

书香如阳光般洒满校园每一个角落,成为我们心海中永远的风景。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案例2.书香班级实施方案:

2011级七年级(5)书香班级实施方案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读书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才能看得更到更远。为了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营造“书韵飘香”的班级氛围,七年级(5)班委会决定,在班级开展“书香班级”活动。

一、活动内容及目标:

1、培养读书兴趣。通过以班级为主的班级图书角,将同学带来的书籍互相借阅,互相分享阅读感受,交流阅读的收获,培养学生读书兴趣。

2、扩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陶冶情操,益智益趣,拓宽视野,扩大阅读量。

3、分享读书快乐。老师家长学生同读一本书,在读书中更好的交情感,分享读书的快乐。

4、读书联系做人和学习。教师、学生、家长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知识的积累,寻找自己做人的准则。

二、活动口号:

“诗书滋味长”,读书,让我们的精神不再饥饿

读书用的不仅是眼睛,还有灵魂

营造书香班级,让好书陪伴我们,让经典滋润我们。

三:实施建议

1.每人选择一本经典书籍做好登记

2.“诵读经典,诗话人生”背诵活动

3.同学之间,可建立“好书交换站”,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4.班主任、教师向学生推荐好书(参考书目:中外经典名著、名家名篇、优秀文学杂志、科普读物、中外儿童故事、童话、寓言、童谣、成语等)。

5.“相约好书,牵手美文”读书沙龙活动。可开展“故事会”、“读书博览会”、“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换一本书,交一个朋友”、“好书推荐”、“知识竞猜”、“报刊剪辑”等活动。

6. “智慧芳草园”一字千金书评活动。要求每人认真阅读一本好书或美文,不断提升自我阅读品味;要求用简短的语句点评自己看过的一本书或美文的精髓,字数为300字—500字左右;体裁不限(诗歌、随感等)均可,形式多样,可以用文章式、卡片式或小报式,自由创意。

7.“智慧碰碰撞”亲子读书活动。要求读后与家长共同制作“读书信息卡”,包括书名、作者、页数、阅读时间等基本信息及亲子读书笔记(读书语录、感言、心得等)两部分。

四: 评比办法:

1、 检查、抽查(座谈、问卷等)

2、 半学期评比一次,每星期抽查1—2次。

3、 采用加分制,(校刊《优秀作文选》选登每篇加10分,在其它刊物上发表以5分递增加分。)

4、.期末评比出“阅读明星”并颁发奖状。

5、在年终各种评优,选先,三好,资助等中优先考虑。

三、积极倡导“绿色教育”

绿色教育具有艺术性、综合性、前展性;富有时代感、责任感,科学、高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体的来说绿色教育是指绿色环境,绿色语言,绿色媒介。课堂绿色设计 “教、学、育”的有机统一、和谐发展。德才兼备才是“大器”。“德”寓“教、学”中最自然、最有效, 最具有生命力。

具体做法

1. 养花育苗,为班级温馨雅致的绿化出一份力。现在七年级(5)班栽培各种花草近四十盆、翠竹五株。

2. 在教室设立专栏:书画苑、荣誉角、风采展示台、佳作赏析栏等,营造温馨绿色环境,争做先进集体小主人。

3. 养殖鱼类等水族动物,为营造班级温馨雅致的氛围做贡献。

4. 整齐着装,文明言行,与同学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5. 快乐学习,努力提高人文素养,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6.积极进取,主动健康发展,树立远大理想,服务于社会。